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自主學習的感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主學習的感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自主學習的感悟

    第1篇: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生;自主學習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認為,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運用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思維和語言感知。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源于在實踐體驗中的理解感悟,并由此進行靈活運用。這樣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能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另一方面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方法技能,提高綜合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一、鼓勵自主閱讀思考,增強理解感悟

    閱讀理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從教學實踐來看,多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一方面能激活學生學習思維,提高學生善思質疑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深化理解感悟過程,促進其知識技能生成發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能夠圍繞文章題目、思考引導、背景介紹等方面內容進行略讀和精讀。首先,要求學生能夠篩選文章的有效信息,形成整體閱讀和綜合理解的初步感性思維。其次,要求學生能夠畫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并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能夠抓住質疑的要點。再次,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需要,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程,讓其能夠有足夠的表達時間和空間。教師要讓學生能夠運用文本中的詞匯語句表達自己的閱讀理解過程。

    通過自主閱讀思考,能夠幫助學生強化理解感悟。如在《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的“Reading Times have changed”教學中,可圍繞文章的題目思考: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title?在此基礎上,可要求學生結合語篇表達主旨意圖,能夠找出自己的理解疑難之處。同時,教師不妨根據學生的閱讀學習理解情況,以“What’re characters about the author’s hometown?”和“What do you find from the article?”來鼓勵學生思考質疑,以增強理解感悟。

    二、倡導自主表達交流,提高運用技能

    在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質疑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自主表達交流的機會,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實踐運用能力。學生通過自主表達,能夠更好地發現自身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以便在學習過程中矯正。同時,學生的自主表達交流過程,能夠對學習的認知感悟起到深入推動作用。

    學生的自主表達交流運用是對閱讀學習和理解感悟的升華,更是自身學習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教師不妨營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學習環境氛圍,讓學生能夠充分和諧學習,真正實現積極主動學習的需求。同時,運用積極引導和主動配合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表達交流,以深化理解感悟。針對學生在表達中的問題,教師應該予以指出,多運用激勵評價的方式來發現學生的學習進步和閃光點,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通過自主自由式的表達,能有效深化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思維,形成正確的語言感知能力。如在《牛津初中英語》8B 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在了解文章表達主題的前提下,能夠用英語描述香港的一些大致情況。同時,布置一定的思考表達交流題目,像If you are a guide,how will you introduce Hong Kong?和Why do the people like to play in Hong Kong?等。教師可針對學生的自由表達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方法策略,形成有效互動。師生的有效互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和主動表達運用能力。

    三、突出學習才能展示,提高自我效能

    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展示平臺,能夠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學生在經歷了辛勤勞動之后能夠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不僅能產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更能夠深化學習認知過程。

    筆者以為,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自主學習實際情況出發,多還給學生語言學習主動權和表達自由權。同時,建議學生能夠發揮好自身的想象思維,深入反思總結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提高實踐運用能力。如在閱讀學習中,學生能夠依據文本的表達角色進行扮演,深入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動,促進自主學習過程的升華。學生的才能展示過程其實也是其自主學習的升華和體現。

    總之,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能深刻體現課程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促進其英語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的形成。同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對于深化其學習策略,提高英語綜合表達運用能力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秋水.淺談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

    2011(4).

    [2]周俊.基于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探究[J].考試

    第2篇: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一、注重自主理解感知,培養質疑的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需要在閱讀的基礎上理解思考,形成充分的認知思維和整體理解感悟過程。這樣的理解感悟不僅是學生深入探究文本語言表達素材內容后的一種升華,更是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前提,有利于其自我感悟能力不斷發展。

    注重學生自主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尤其要在深入閱讀理解的前提下,發揮好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文本閱讀理解。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閱讀學習方法差異性,允許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喜好確定合適的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感悟找出閱讀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獨立思考,形成一定的綜合表達認知思維。學生在自主閱讀理解的質疑過程中,不僅能夠深化對文本的認知體驗,還能夠培養善思的良好學習習慣,促進知識技能內化生成。

    以這樣的形式來引導學生自主理解感悟,讓學生的獨立學習時間更為充分,更能夠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Fun with English)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學中,建議學生在自學了解生詞的基礎上畫出自己的疑難之處,并要求學生能夠圍繞“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和“What do you find from the reading?”來自主閱讀思考,并建議學生能夠對自己的疑難問題適當歸類,帶著疑問進入課程學習過程,有效捕捉解疑的思維方法。

    二、倡導自我主動表達,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質疑思考是學生的語言學習的內在需求,更需要其通過一定的表達形式予以呈現,以此來深化思維過程。學生通過自我表達,一方面,能夠形成一定的理解感悟運用方法;另一方面,以自主表達交流的形式來呈現自主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幫助其增強自主探究綜合運用能力。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思維,為他們提供自我表達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和諧自由的語言學習環境中積極表達交流。教師應多創設富有情境和趣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更好地體現其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同時,建議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探究能力運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呈現思考內容,以便有效深化認知過程。運用這樣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在表達探究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學習問題,探尋更為科學合理的解決策略,以此提升語言的綜合實踐運用能力。

    學生在這樣的自主表達探究過程中,更能夠開闊視野,形成豐富的語言感知和實踐運用技能。像在牛津版初中英語教材9A Unit 4 TV programmes的“Reading The TV programmes on Saturday”教學中,可建議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的學習疑難問題,就“Which TV program do you like best?”和“Why do we need TV programmes in our life?”來表達。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閱讀的提示來探尋解題的思路。教師可在學生語言表達過程中進行適當指導點撥,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課程學習的互動過程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能夠為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三、引導自我反思總結,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在自主學習認知基礎上的總結反思則是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和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反思自身的語言學習思維方法、過程表達、存在問題中,不僅能夠幫助自己調整學習思維策略,還能夠在總結反思過程中更好地溫故知新,促進知識技能的內化生成。

    第3篇: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環境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在師生關系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與學的關系上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

    課程改革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目的,把學生從觀察現象改變為探索現象的觀念上來,培養學生要有實際的能力,也就是要求我們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徹底地轉變過來,培養學生要有實際的能力,也就是要求我們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徹底地轉變過來,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從而構建一個探索性的學習空間,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經過近幾年對教學的探索,我初步嘗試了一種學好數學之法:自主學習。我認為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具有自主的空間、權利和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觀察、操作、歸納、猜測、思考等數學學習活動,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蓪⑵渥鳛閿祵W課堂教學策略實現的渠道之一。

    一、強壓需求動機,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促進自主學習

    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重視學生的學習和經驗儲備,為學生自主學習有效開展,創設和提供一個良好的以學生現有學習經驗和知識背景為出發點、以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形式為落腳點、以學生親身經歷和感悟數學為支撐點的寬松、融洽、鮮活的自主學習環境,使其產生“我要學會”和“我要會學”的強大內驅力,積極地進入數學的未知領域,從而感受自主的收獲。

    二、引領學生暢游數學新天地,促進自主學習

    數學構造是一種學習主體親身“經歷數學”的探究過程,我們必須創設一個多方面的有序的自主探究過程,我們必須創設一個多方面的有序的自主探究、自行體驗和自行感悟到學習活動,將學生帶入“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聯系實際,鞏固訓練”的學習流程之中,使其自主體驗數學和自主感悟數學。

    創設情境,確定問題,引導自學。把問題作為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內助力,帶領學生感知學習內容,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借助這些問題展開自主學習活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自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明確自學目標、自學重點、自學方式的前提下,讓學生通過“讀(教材)、劃(重點)、圓(關鍵詞語)、點(核心)、批寫體會及問題、想(解法)、做(習題)、檢(反饋)”八字自學法,以自學感悟走向未知領域,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聯系實際,鞏固訓練,引導自學。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搭建一個具有現實背景的數學學習平臺,使學生自覺地把生活與現實問題當作自己進行自主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

    三、設創造性習題,培養學生思維興趣,促進自主學習

    數學開放題體現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其解答過程是探究的過程,它體現了數學問題的形成過程和解答對象的實際狀態,它有利于為學生個別探索和準確認識自己提供時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成功感,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感。因此在數學中,我通過對學生原有認知水平的分析,往往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探索性的教學開放題,這不但有利于學生發展自己的解題策略,培養自己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力求創造的自主學習態勢。

    第4篇: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藝術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認為,語文學習就是要在發揮學生語文學習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學習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發揮學習主體性作用,依據教學文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通過展現富有生活化的藝術情境教學,不僅可以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還有助于學生在充分的領略語文人文之美的基礎上,深化學生的認識,真正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1.利用自主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新課程語文教學在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基礎上,特別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尤其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方法,是語文學習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來激活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一方面,注意調動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理解和感悟。

    對此,筆者以為,運用適當的教學藝術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運用教學藝術:(1)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愿意進行自主學習;(2)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多元化的學習思維進行學習,特別是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來進行理解和感悟;(3)鼓勵學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學習才能,來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

    例如,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二專題的“求學之道”韓愈的《師說》教學中,筆者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運用了如下的教學藝術,要求學生圍繞“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意思進行探究:(1)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知曉文章的大意;(2)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找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有關證據材料;(3)建議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并有所見解,要求他們能夠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教學,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激活,滿足了他們學習發展的需要。

    2.注重教學過程的藝術,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新課程語文教學認為,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展示自身才華的舞臺,也是學生獲取知識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基于以上的認識,筆者以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教學主導作用,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模式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感悟文本知識,獲得豐富的知識底蘊和文化內涵。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學過程的藝術,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主要體現在:(1)允許學生選用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他們有一定的自由學習空間;(2)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朗讀、默讀等多種方式對文本的內容進行理解感悟;(3)教師的妙語導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活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4)注重設計懸念,讓學生能夠在充滿神奇的學習環境下,進一步思考感悟,獲得正確的認識。

    例如,在《聲聲慢》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為了激活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使學習過程更具豐富性和情感性,特運用了如下的教學藝術:(1)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來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藝術成就,讓學生對她的詞有一定的初步感受;(2)教師設置思考探究題目:①該詞的感情基調是什么?請利用詞中語句進行回答;②該詞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③詞中的疊詞運用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3)要求學生選用自己最喜歡的閱讀方式進行閱讀,并能夠結合上述的思考題進行理解感悟;(4)鼓勵學生在閱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過程中,說出自己的心理感受,進而體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通過師生互動,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一位特級語文教師曾經說過:一堂語文課應該是書聲朗朗、議論紛紛、感情深深。筆者以為,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互動模式的運用,一方面,便于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促進他們知識的不斷內化生成。

    教師應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充當多面手的角色:像一個出色的導游,帶領學生去領略文本中的處處美景;像一個睿智的演說家,引導學生去針砭文本中的各種弊端;還像一個優秀的樂手,時刻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中形象的情感達成和諧的共鳴。這樣的互動模式,不僅是學生所期盼的,還是學生在今后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動力。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互動的教學模式來激活學生的學習激情。例如,在《雷雨》的學習過程中,筆者就通過師生分別扮演戲劇中角色的方式來進行師生互動,從教學的效果反映來看,此方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增強了他們的情感體驗。這樣的互動模式不僅讓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得到了發揮,還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豐富多彩的生活為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藏,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妨用心靈去和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用我們寬闊的思維去領悟其中深邃的思想,用我們的激情去感悟其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這樣的教學藝術正是新課程語文教學和學生學習發展需要所不可缺少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劉瓊.語文教學與情感心理[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9,(5).

    第5篇: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生;興趣;表達;感知

    英語作為用于表達交流的工具,不僅是表達者的思維情感流露,更是知識內涵以及語言表達技能運用的綜合體現。語言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在掌握了一定量的語言知識積累與表達運用中所形成的思維感知,往往是對語言的綜合概括與升華。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語言感知培養,要求學生在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運用過程中概括其使用規則,真正形成一種熟能生巧的水到渠成之感。

    一、創設自由表達氛圍,增強英語思維邏輯性

    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總是在一定的學習環境氛圍引導下而生成的。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富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氛圍,一方面,更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認知感悟和思維情感;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英語學習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心理認知特點,創設自由表達學習環境氛圍,能夠讓學生的語言感知更為全面。首先,應營造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學習環境氛圍,讓學生在和諧的語言學習環境中都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其次,自由化的學習環境氛圍創設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表達載體和機會,讓學生能夠更為勇敢表達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再次,學生在自由的表達過程中,能夠更好學習準確表達的方法,起到互相學習作用。

    教師在創設自由表達氛圍中,可突出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的邏輯性。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8A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來創設與文本相似的學習環境氛圍,建議學生能夠從“Why do we need Giant pandas?”來自由表達交流,特別是針對大熊貓的生活習性來要求學生能夠圍繞大熊貓的價值、保護、運用等方面予以學習探究,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邏輯性。

    二、注重自主學習感悟,提升英語知識豐富性

    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感悟則是綜合運用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反饋來分析,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自我感悟能夠讓學生英語學習知識更為豐富多彩。

    圍繞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和感悟生成性,鼓勵學生能夠嘗試和探索運用多種形式深入學習思考,更利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首先,要求學生能夠針對自己的學習疑難問題進行思考,以形成初步認知感悟。其次,建議學生能夠圍繞課程知識要點來注重感悟過程的升華,形成多元化的學習方法策略。再次,建議學生能夠運用豐富的想象思維就自己的學習感悟予以表達,以強化理解感悟。

    這樣的自主學習感悟,更能夠為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廣度和深度奠定堅實基礎。通過自主學習感悟,能夠在幫助學生加深對課程知識內容了解的同時,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尤其在閱讀教學中,可就文章的寫作特色、語言運用、思維發展等環節進行自主思考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形成有效的學習知識結構體系與閱讀學習感悟積累。在《牛津初中英語》的“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圍繞“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Hong Kong?”來要求學生結合文章表達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感悟,開闊知識視野。

    三、突出合作探究過程,強化英語運用綜合性

    自主學習更需要一定的探究方式來深入推進。學生的獨立思考為發現問題奠定基礎,而合作探究是解決思考中相關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合作探究不僅增強認知體驗,還能夠優化學習思維。

    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認知情況,運用好同伴、學習小組、文本角色等資源,進行彼此合作探究。首先,教師優化設計學習任務,建議學生能夠有明確的學習思維和防線。其次,建議學生能夠運用彼此合作探究與交流的形式進行探究,以深化認知感悟。再次,鼓勵學生能夠運用多樣化的形式來概括表達語言,以促進知識轉化。

    通過合作探究,能夠使得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概括能力更為增強。在《牛津初中英語》8A Unit 5 Birdwatchers的“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完成“Why do we need the place as Zhalong?”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思維策略,提高其綜合語言概括運用能力。

    正如上所言,提高中學生英語語言感知及綜合運用能力是基于培養他們正確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策略的必然體現。我們可得出如下結論:(1)培養學生正確語言感知是增強英語學習靈活性和敏銳性的前提,也是英語聽說讀寫等功能的升華。(2)注重英語口語交際與書面表達綜合運用,是學生英語技能運用的重要載體。(3)圍繞實踐體驗與合作探究,以情趣化和實踐性來優化教學方法,能夠有助于激活學生英語學習的內生動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版.

    [2]張春霞.提高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之我見[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1年08期.

    第6篇: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一、“悟導練”教學方法的研究依據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高中英語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優化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 ,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能力。然而,理念轉變為教學行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現行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課堂目標單一,課堂活動形式也囿于書本知識的被動的接受性學習,忽視了學生理解,體驗,感悟。為了在 教學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效率,筆者另劈奚徑,探索了一套教學方法,筆者稱之為“ 悟導練”教學法。

    “悟導練”教學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先學后教,先練后講,講學生最需要講的內容。教學步驟是:悟(領悟)——導(指導)——練(訓練)——測(監測)——評(講評);教學原則是:悟為先,導隨后, 悟中練,練則評,評則精。該教學法強調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水平來感悟所學內容,然后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適當的指導,最后配以一定量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因此,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都處于思考狀態,都在積極主動的內化知識,這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相比,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悟導練”教學方法的探究背景

    20世紀六十年代后,國外的自主學習進入了系統研究階段,各理論流派提出的理論雖有不同,但其主要思想都是:知識是不可傳授的;教師要教好學生,除了具有必要的情意因素外,還必須要鼓勵和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只有學生發現和學到的知識才是最有意義的,才能真正同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開始對自主學習做系統研究,自主學習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所有這些教學實驗都把“學生自學“作為教學的主要環節,明確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智力作為主要追求目標。

    三、“悟導練”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借助其他人的協作和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主動構建事物的性質,規律及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梢?,建構主義理論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悟導練”教學方法中:“悟為先,導隨后”的教學原則是符合建構注意理論的?!?悟導練”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的自我感悟和實踐操練為主,教師的指導為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調空和自我修正的能力,為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這一點符合元認知理論。

    “悟導練”教學方法提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但要通過感悟,自己歸納語言規律,還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各練習的形式來鞏固所學的知識,當學生意識到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思想和實踐掌握并運用某種知識時,成功的喜悅油然而生,從而激發了學習熱情。這符合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四、“悟導練”教學方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優勢

    1.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

    高中生的認知更具有獨立性和批判性,因此,他們在學習中更希望主動探索英語語言的內在規律,而不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講解?!?悟導練”教學方法首先強調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相關的圖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感悟和歸納。因此,它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也滿足了自我探索的心理需求。

    2.符合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牛津高中英語“先學后教”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先讓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處理,并根據自己所提取的信息,盡量獨立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然后,教師在必要的時候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可見,該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有助于實施《牛津高中英語》

    現行牛津高中英語教材信息量大,詞匯多,如果只靠老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課堂效率也很低。因此教師要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并指導他們借助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 悟導練”教學方法提倡“先學后教,先練后講,以練代講,講學生最需要講的”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思考的習慣,而且提高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從而為獨立學習提供了可能,確保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高效地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

    四、“悟導練”教學方法的運用實例

    筆者在教高一定語從句部分:“關系代詞;介詞+關系代詞”的使用區別時,先給學生如下例句:

    1.This is the town that/which/I visited.

    2.This is the town that/which was built last year.

    3.This is the town about which we talked .

    4.This is the town to which we paid a visit .

    5.Wusong was the man by whomthe tiger was killed .

    6.This is the town of which the villagers are proud.

    針對以上例句,筆者首先讓學生朗讀這些句子,感悟先行詞后面的定語從句引導詞的異同。學生能迅速發現例3,4,5,6 在關系詞前多了一個介詞。就此,教師引出“介詞+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這一概念,接著筆者再引導學生觀察例1,2中定語從句中動詞與例句3,4,5,6定語從句中動詞的特征。和學生一起總結出以下規律:關系代詞用于當定語從句缺主語時或從句中及物動詞后缺賓語時,“介詞+關系代詞”用于當定語從句不缺主語也不缺賓語時,更直觀地說,當從句中的動詞為“不及物動詞或雖為及物動詞,但已經帶全了賓語,或雖為及物動詞,但已經用了被動語態,或聯系動詞后面不缺表語時”。

    以上筆者完成了讓學生悟和教師導的兩個過程。接下來,我再給學生幾個鞏固練習。事實證明,學生聽課狀態輕松而又專注,效果很好。

    而在引入關系副詞的用法時,我先給出以下例句:

    1.This is the town where I was born .

    2.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joined the party.

    3.That,’s the reason why I didn’t come.

    再以同樣的方法和步驟講述關系副詞與關系代詞的用法區別。

    第7篇: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一、加強教師引導,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進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獨立思考掌握課文內容,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教學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根據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個體差異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因人施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促進語文素質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導方向,讓他們能在已有語文知識基礎上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在教師的激勵下發揮強大的自主學習意識,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在不斷探究中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對學生真正放手,給他們自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充分挖掘語文潛力,打造高效的自主課堂。

    二、設計問題情境,發展語文思維

    小學語文自主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因此,在,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利用問題引導他們深入思考,通過反復閱讀和探究課文內容解決問題,提升他們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誠實與信任》時,教師可以把問題情境貫穿在預習環節、教學環節。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請你認真讀一遍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內容?你能試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嗎?在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你認為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什么?這句話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說這句話?作者為什么要留下字條?車子為什么會將反光鏡撞碎?在問題指導下,學生能有所側重的完成預習內容,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順利回答預習問題。在教學環節的問題能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通過再次閱讀回答問題,能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深刻理解了“人與人之間,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這一道理。

    三、開展合作學習,拓寬思維面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討論,通過討論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獲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合作環節中,教師要對小組學習進行指導,根據他們的學習反饋信息進行及時點撥,讓他們有效解決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學古詩《江雪》時,教學重難點是讓正確理解古詩的含義,通過朗讀體會古詩描寫的景色以及作者利用古詩傳遞的情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合作討論中分析古詩內容,加深理解,順利完成古詩的學習和背誦。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他們對古詩的理解和感受都不相同,在合作討論中,通過分享和討論能拓寬學生的思維面,讓他們全面深刻的理解古詩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四、加強閱讀教學,提高理解能力

    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和靈感的源泉,通過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他們語文思維的深入發展,使他們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時能更深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真分析課文的重點段落,在反復閱讀中把握重點句子和詞語在整篇課文中的作用,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掌握作者借助文字抒發的情感和思想。通過閱讀,學生才能感受到課文中描寫的情境,讓他們認真分析文字的韻味,體會用文字表達的魅力。通過閱讀獲得深入理解,在閱讀中獲得感悟和提高,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不斷提高。在閱讀環節,教師還要善于把讀和寫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認真閱讀獲得感悟,并把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寫下來,加深他們的印象,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通過讀寫的有效結合,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效提高,有助于他們更好的進行自主探究,提升和發展語文素質。

    五、創設開放性課堂,挖掘智慧潛力

    開放性的小學語文課堂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在積極思考過程中挖掘智慧潛力,突破教學重難點,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高。在開放性的學習空間中,學生能夠進行充分想象和思考,讓他們在想、思、問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和發展。在創設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時,教師一方面要注重教學形式的開放性,可以讓學生從課堂中走出來,走入社會、生活中進行學習,把親身經歷和生活情感和課文內容建立聯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開放,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利用圖書館和網絡進行查閱,收集和課文相關的信息,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能深入探究課文內容。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還要拓展課堂教學,把課外探究和課內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把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帶到課外,繼續探究和課文相關的內容。通過開放性的課堂,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在語文學習的各個環節認真探究,拓寬思維面,掌握了更多語文知識,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第8篇: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1.觸類旁通,做好引導,理論聯系實際來理解。初中地理知識基本上是與實際聯系得較為緊密的,很多的理論都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例證,如太陽、月亮的東升西落引證了地球的自轉,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證了地球的公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些體驗來引導,如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們不應單純講應如何做,更應讓學生親身體驗家鄉黑水河的可怕、廢氣嗆人的滋味,同時讓他們寫上一份調查報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情境感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由感性思維轉入理性思維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途徑,而地理知識的直觀感悟更是比較可用的。如講述到沙漠地貌時,讓學生從一張清晰度高的實物景觀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氣候干燥的特征,其效果比老師講一萬句有用得多。又如講述南北氣候異同時,用兩張南北方特色景觀的圖片進行對比,再加上表格練習,學生“悟”性便能加深。

    3.教學中運用對比的方法來使學生有所“悟”。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中找出知識間帶規律性的東西,如說到南方地區時,可讓學生用北方地區來對比,找出南方地區獨有的自然特征。通過對學生進行對比思維的培養,就能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自覺進行知識的橫向或縱向聯系,樹立地理知識的全局感。

    4.合理的討論是啟發學習的好方法。課堂上只要教師調控得當,預留一定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討論的時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講述南極大陸的氣候特征時,列出幾個引導性的提綱,影響氣候的四大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對南極氣候的影響等,讓學生討論其成因,通過過去積累下來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推導出正確的結果。

    5.培養外展思維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學的感悟還在于舉一反三。地理課本的知識內容與一些時事問題密切相關,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熱點問題,在增加地理知識的可用性的同時,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講到西北地區時,就可由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延伸至開發大西北的熱點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有關西北地區的地理特征,討論研究開發西北地區要解決一些什么問題。通過討論,學生紛紛表示真正感受到了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6.開展多種多樣的地理課外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如果設計安排得當,則會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每年都組織學生進行觀星活動,面對滿天繁星,細聽星座的動人傳說,通過高倍放大望遠鏡觀察月亮上的環形山,學生的興致未曾如此高漲過。雖然,對于星座的知識,他們不一定會懂,但他們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都被激發起來了。

    7.動手制作效果更佳。自己設計并動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標本、地理小資料,會使學生從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識。如講到經緯線的分布時,在課前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個小地球儀,觀察后完成表格練習,效果比教師費力講解效果好。

    8.讓學生設計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學生的悟性。在地理教學中,有一些本來很有趣的知識內容卻被課本講述得非??菰?,此時,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圖片、聲像資料或文字資料,進行自己設計的演示,效果也不錯。如講到旅游時,課本的風光圖片非常有限,文字內容太過嚴肅,會造成學生感到難記的現象。這時可由學生擔任導游的角色,讓他們自己收集資料來講述祖國河山壯麗的風光和旅游名勝分布的位置(可聯系交通中鐵路的分布),又或者讓他們制作相關內容的手抄報以及風光照片進行演示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這些活動中感悟知識。

    二、大膽質疑,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第9篇:自主學習的感悟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 自主學習 有效教學

    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以及高考的壓力,高中語文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較多的采取“填鴨式教學”和“題海戰術”等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高中語文課程的新的理念“認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指出“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备咧猩鸁o論從心理還是生理方面其發展都已經趨向成熟,在學習過程中應有著自己的方式和方法等,應是自主探究知識的。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粗略的談一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

    一、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高中生對于語文的學是缺乏主動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不知道從何著手去學習。但是學生對于生活卻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經常在一起探討生活常識、生活知識等等。“生活即教育”,從某個角度來說,語文是對生活的一種理論性上升,是對生活的再現,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性。鑒于此,筆者在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即: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為引點,誘發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真正意義上的將知識與生活鏈接在一起,打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局限性。

    如:在學習屈原的《離騷》教學內容時,筆者構建了現代化的生活情境,即:運用多媒體播放像如今五月初五端午節全國各地的準備,諸如:包粽子、插艾草、賽龍舟、喝雄黃酒等等,學生通過多媒體很快聯系到端午節紀念“屈原”,那么為什么紀念屈原呢?屈原又是什么樣的人物呢?激發學生的欲望,筆者趁勢引出《離騷》,讓學生去深入的閱讀、了解屈原這個人物,探究他的愛國精神等等,從而站在今天,聯系自我,端正自我學習語文態度,強化自我學習的動力。

    二、設置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問題是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手段。通過提出問題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而結合問題去探究答案,有利于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想要引導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就需要為學生指出一條線,讓學生根據線索去探究,并在探究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和素養。而問題無疑是最佳的引導線,即: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有助于強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深入了解和認知。鑒于此,筆者在教學中,通過設置遞進的問題來有層次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一方面逐漸遞增的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欲望的持續性,另一方面遞進式的問題能夠讓全班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自主學習鍛煉。

    如:在學習的《雷雨》教學內容時,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問題:話劇作品中一共提到了幾個人?他們的人物特點是什么?從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樸園的性格特點?你怎么評價周樸園這個人物?你怎么看待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的關系?閱讀文本中的矛盾根源是什么?通過閱讀這個劇本你有什么感觸?以問題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層層分析、剖解閱讀文本內容,并找自我分析總結出問題的答案,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三、開展體驗式的活動,強化學生自主學習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四虎成人免费影院网址| 欧美日韩成人午夜免费|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私人影院入口|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成人看片黄a毛片| 成人永久福利在线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成人网|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成人永久福利免费观看|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国产成人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