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劃生育的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化缺省是指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對雙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識的省略(王東風,1997)。由于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旅游文本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文化缺省現象。比如在語言表達形式上,漢語旅游文本喜歡借用古文,引經據典,以突出景點的歷史積淀;或是引用詩詞、四字成語等文化負載詞句吸引游客。漢語旅游文本的讀者是中國人,而中國人本身就對自己國家的地理、歷史、風俗等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譯者不針對文化缺省現象進行必要的翻譯補償,就無法實現旅游文本的預期目標。“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Eugene A. Nida,1933:110)譯者應該充分挖掘文本中文化缺省現象背后的真實內容,采用相應的文化補償策略。
一、文化移植
文化移植指的是將源語中的文化意象直接移植到譯語文本中。
(1)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350年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這也是現代茶葉第一次被藏入國博。
翻譯:In July,2007,20 grams of Dahongpao Tea picked from a seed bearer with a long history of 350 years is kept by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a unprecedented record for modern tea in Chinese history.
大紅袍茶葉產于福建武夷山,品質優異,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大紅袍”這一名稱的來歷是:明朝時,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狀元之后,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后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翻譯時,譯者若是根據字面意思將“大紅袍”譯為“the red gown tea”,譯語讀者肯定會不知所云,而他們對于這一名稱背后的來歷也可能并不感興趣。作為中國烏龍茶中的極品,大紅袍在品質上肯定是出眾的,譯者將其音譯成“Dahongpao Tea”,一方面方便譯語讀者理解,另一方面也積極地充當了文化傳播者的身份,將大紅袍茶葉順理成章地介紹給外國游客。
(2)福建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因其大多數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
翻譯:Fujian Tulou is a pearl of Oriental Civilization. As most of them are built by Fujian Hakka people,it is also called “Hakka Tulou”.
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漳州南靖、華安,龍巖永定等地。它是中原漢民即客家先民沿黃河、長江、汀江等流域多次輾轉遷徙后,將遠古的生土建筑藝術發揚光大并推向極致的特殊產物。福建土樓以分布廣、數量多、品類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以永定客家土樓為主體的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此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在翻譯時,應該將源語文化意象直接移植到目的語文本中,真實地反映中國文化。
二、文化注釋
文化注釋指的是將原文中的文化意象直接移植到譯語文本中,而把有關缺省文化的說明性文字放在注釋之中。(注釋部分用斜體表示)
(3)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
翻譯: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ymbols of Fuzhou,Fujian province as a historical city. It preserves some lanes and alleys built from the Tang Dynasty and Song Dynasty.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refers to old city section along the South Back Street of Fuzhou.It includes Yijin Lane,Wenru Lane,Guanglv Lane, Yangqiao Alley,Langguan Alley,Ta Alley,Huang Alley,Anmin Alley,Gong Alley and Jibi Alley.
“三坊七巷”是福州有名的歷史文化景點,外國游客可能不太了解它的歷史文化信息,正如王佐良所說:“在一種文化里有一些不言而喻的東西,在另外一種文化里卻要費很大力氣加以解釋。”(郭建中,2000:20)。譯者采用文化注釋的策略,詳細介紹了這一景點的背景知識,有利于譯文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譯文。
(4)直至17世紀之后,不但讓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國東南沿海,也讓土樓分布地點以中國閩粵地區為大宗。
翻譯:After the 17th Century,the Hakka settled in their present locations in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in China,and Tulou also concentrated in Fuji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The Hakka,sometimes Hakka Han,are Han Chinese who speak Hakka Chinese and have links to the provincial areas of Guangdong,Jiangxi,Guangxi,Sichuan,Hunan and Fujian in China.The worldwide population of Hakkas is about 80 million. Hakka people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Chinese and world history:in particular, they have been a source of many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and military leaders.
客家人,又稱客家民系,是廣東、福建、江西等省的本地漢族民系。許多對中國不甚了解的外國游客必然不了解它。譯者通過注釋讓讀者了解了客家人的聚居范圍,語言以及它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重大影響,有力地傳播了客家民系的相關信息。
三、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即在移植原文文化意象的同時,對其進行必要的解釋說明。
(5)2007年5月8日,鼓浪嶼旅游區被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翻譯:On May 8th,2007,kulangsu is officially approved as China's National 5A tourist attractions(the highest level of Chinese tourist attractions issued by China’s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我國的5A級旅游景區,依照《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經“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游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劃分為五級,從高到低依次為“AAAAA、AAAA、AAA、AA、A”級。
譯者采取文化融合的翻譯策略,表明了鼓浪嶼在中國旅游景區的地位,加深了譯語讀者對鼓浪嶼旅游景區的印象,同時也加強了外國游客對鼓浪嶼的形象的認識。文化融合的翻譯策略還有利于保證讀者閱讀的連貫性不受干擾。
(6)媽祖的誕生地福建是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僅在媽祖的家鄉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媽祖廟……
翻譯:Fujian,the birthplace of Goddess Matsu (a Chinese goddess of the sea who is said to protect fishermen and sailors.Matsu is widely worshiped not only in the southeastern coastal regions of China,but also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is the most popular place of believing in Matsu.There are more than 100 Matsu temples in Putian County,the hometown of Goddess Matsu…
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管理辦法最新版第一條 為加強對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的管理,維護外地來京人員的合法權益,根據《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北京市計劃生育條例》和《北京市外地來京務工經商人員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的管理。
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轄區內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的管理工作,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對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工作實行綜合管理和目標管理責任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條 各級計劃生育主管機關負責本轄區內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勞動保障、衛生、房屋土地管理等機關應當配合計劃生育主管機關,共同做好外地來京人員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
第五條 外地來京人員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由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負責,以現居住地為主,實行戶籍地、現居住地雙向管理制度。
第六條 外地來京人員中18至49歲的育齡婦女(以下簡稱外地成年育齡婦女)在來京十日內,應當向現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的計劃生育主管機關(以下簡稱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交驗戶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主管機關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婚育證明。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在查驗其婚育證明后,應當予以登記,對符合條件的為其辦理《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婚育證》(以下簡稱《婚育證》)。
外地成年育齡婦女未持婚育證明或者婚育證明不完備的,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應當要求其補辦,并予以登記。在補辦期間,應當通知其戶籍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
第七條 外地成年育齡婦女應當持《婚育證》向有關部門辦理暫住證、外來人員就業證和營業執照。對無本市《婚育證》的外地成年育齡婦女,公安機關不予核發暫住證,勞動保障機關不予辦理外來人員就業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予辦理營業執照,出借、出租房屋的單位和個人不得向其出借、出租房屋。
第八條《婚育證》由市計劃生育委員會統一印制,外地成年育齡婦女應當每年到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辦理《婚育證》的注冊。持有《婚育證》的人員變更居住地的,必須到新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新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應當通知其原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婚育證》不得轉讓、偽造、出賣。
第九條 外地來京育齡人員應當接受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外地來京人員中的已婚育齡婦女,有用人單位的,在用人單位領取避孕藥具;無用人單位的,憑《婚育證》在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領取避孕藥具。
第十條 外地來京人員中的已婚育齡婦女必須持《婚育證》定期到現居住地市計劃生育主管機關指定的醫療機構或者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接受避孕節育措施落實情況檢查,并由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為其出具避孕節育情況證明。
第十一條 外地來京人員的節育手術費,有用人單位和雇主的,由用人單位和雇主支付;無用人單位和雇主的,由本人暫付,回戶籍所在地報銷。
第十二條 外地來京人員在本市懷孕、生育的,必須持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以上計劃生育主管機關出具的生育規劃證明(生育證),到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辦理登記。
第十三條 醫療機構應當做好育齡婦女的孕產期醫療保健服務,對在京懷孕、生育的外地來京育齡婦女應當查驗其生育規劃證明(生育證);對無生育規劃證(生育證)的,在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同時,應當立即通知其現居住地或者醫療單位所在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
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應當將外地來京已婚育齡婦女懷孕、生育情況通報其戶籍地 的計劃生育主管機關。
第十四條 對在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或者計劃生育主管機關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工作不負責任,未到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的單位和個人,由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予以處理。
第十五條 對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的,由市或區、縣計劃生育主管機關予以處罰:
(一)對不按規定辦理婚育證明,經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補辦或者拒不交驗婚育證明的,予以警告,可處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并可責令其限期離京。
(二)對未按規定辦理《婚育證》注冊、變更登記,不按規定接受避孕節育措施落實情況檢查的,責令改正,并可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
(三)對偽造、出賣或者騙取婚育證明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并可處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對無生育規劃證明(生育證)懷孕的外地來京人員,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責令限期補辦證明;逾期仍無證明的,應當限期終止妊娠,逾期仍不終止妊娠的,區、縣計劃生育主管機關可以提請公安、勞動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機關按有關規定暫扣其本人及其配偶的暫住證、外來人員就業證和營業執照,待終止妊娠后發還。
第十七條 外地來京人員在本市超計劃生育的,由區、縣計劃生育主管機關吊銷《婚育證》,按照超計劃生育社會撫育費的征收標準處以罰款。并可提請公安、勞動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機關按有關規定吊銷其本人及其配偶的暫住證、外來人員就業證和營業執照,并責令其限期離京。
第十八條 對在戶籍地超計劃生育的外地來京人員及其配偶,現居住地計劃生育主管機關不予辦理《婚育證》;對已經取得本市《婚育證》、暫住證、外來人員就業證和營業執照的,由區、縣以上計劃生育主管機關吊銷其《婚育證》,并提請有關制發證照機關按規定吊銷其本人及其配偶的暫住證、外來人員就業證和營業執照,同時責令其限期離京。
第十九條 本市單位和個人招用外地來京務工人員、向外地來京人員出借、出租房屋或者提供經營場所的,必須與所在地的計劃生育主管機關依法簽訂責任書,按責任書的規定,負責外地來京人員的計劃生育宣傳、管理和避孕節育服務工作。對拒不簽訂責任書或者不履行責任書的有關規定的單位和個人,由市或者區、縣劃生育主管機關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條 各級計劃生育主管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自20xx年4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1995年6月13日的《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計劃生育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外地來京人員有的人是從北京高校畢業后,沒有去所分配的外地而在北京找到工作,有的人則是從外地高校畢業后,離開最初的工作單位而前來北京尋得崗位。盡管他們實現了就業,但是,從就業所在地與戶籍所在地相分離這種視角來看,他們仍然屬于漂的一族。
近來出現的外地來京人員一族一詞,在特定的意義上,是指那些從其他地方來到北京(遷移應是漂的第一層含義),在北京生活但卻沒有北京戶口的人群,他們或已經有職業,或正在尋找發展機遇(未扎根應是漂的第二層含義)。這些人幾乎都是青年人,多數人往往具有一定學歷或較高的文化素養、知識技能,他們主要尋求在文化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一展抱負。
作者:梅志強 史雅萍 單位:山西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山西省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
在分析中學歷與職業可能存在混淆,職業分類有交叉,如調查的在校研究生群體,就受教育程度來說他們屬高學歷者,就職業來說他們是學生,其實學生并非是一種職業,只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階段。但是學歷和職業有一定關聯性,學歷層次越高,就越可能從事復雜勞動職業。但是隨著教育的普及,關聯程度會逐漸減弱,受教育程度和職業對生育意愿的影響將逐漸消失。
學歷和職業對意愿生育數量的影響過去人們認為,文化水平越低,孩子就生的越多,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人和農民生的孩子多,國家干部生的孩子較少[2]。縱觀20世紀50~60年代我國婦女的生育情況也確實如此[3]。究其原因,除了根深蒂固的“多子多福”、“兒女雙全”傳統生育觀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國家提倡的鼓勵生育政策作用。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知識女性曾給鄧穎超寫信,要求政府提供避孕措施,節制生育。而當時的工人、農民文化層次普遍不高,大多是半文盲和文盲,他們既沒有避孕節育知識,更沒有避孕節育的手段,“性”福與生育必須兼得成為她們無奈的選擇[4]。作者曾在農村做過調查:50~60年代農村育齡婦女都希望兒女雙全,但數量以3個為宜,最多4個,過多生育并非是她們的主觀意愿。而他(她)們的子女,即80后父母的生育觀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總和生育率從他(她)們母親的5.8下降到她們自己的2.47[5,6]。有作者對我國解放后居民生育意愿的變遷進行了考察,發現居民理想子女數隨時展而逐年降低[7,8],特別是調查了1974年及以后出生的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發現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生育意愿與同齡的非獨生子女沒有差異,處于不同城市,具有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狀況的城市青年的生育意愿基本相同。從生育數量上看,約1/3青年希望生育兩個孩子,60%的青年希望生育1個孩子,5%的青年不打算要孩子,希望生育3個以上的不足1%[9]。本次調查結果,不論從調查者學歷還是從職業分析,96%以上生育孩子數量都選擇在1~2個,且選擇生育2個者多于生育1個者約10個百分點。打算不要孩子或愿意生育≥3個者均以研究生居多,自由職業和無業者不要孩子的比例高于其它職業者,其原因需進一步研究。
職業的關系越來越不明顯,且向多元化發展。究其原因:一是生育觀念會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發生變化,追求多元化、個性化、舒適化成為這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生育已不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表現出能生而不愿多生;二是撫養成本不斷增大,當“房奴”、“車奴”而不愿再當“孩奴”,表現出想生而不敢多生;三是政府和市場提供了良好的避孕節育藥具,性和生育完全可以按照主觀意愿調控,成為不想多生而能不生;四是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對80后的影響將繼續下去,不愿違規生。“想生”與“不想生”是人的主觀意愿,而“敢生”與“不敢生”是人的客觀承受能力,理論上兩者不該相互影響。但主觀意愿常常會受客觀承受力和生育政策的影響,使得實際生育數往往小于意愿生育數,以經濟基礎為主導的實際生育數量是理想生育數量的具體體現[1]。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已進入老齡化時期[10]。經濟和人口如何均衡發展,誰來養老已成為國家面臨的大問題。面對改革開放、社會多元、生存壓力加大,已經不愿多生的新一代,作者建議,應盡快把生育的國家計劃調整為家庭計劃,真正體現計劃生育徽章所賦予的含義。國家可根據不同時期的人口規模、人口結構,用獎勵等多種方式提倡少生或多生,使人口結構保持在合理狀況。
(一)行政過程論概述
行政過程指行政法中作為核心主體的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和作為監督主體的國家權力機關、司法機關和行政監督機關與行政主體的關系。研究其運作過程有著重要的意義。行政過程一般分為紅、綠、黃燈三種模式,分歧奠基于學界對行政法性質、范圍、功能、制度安排及理論基礎的不同理解。在不同的理論基礎下,行政過程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紅燈理論實質是一種控權模式,采用規范主義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優先于行政便利或行政效率。綠燈理論實質是管理模式,將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相對人視為行政客體,突出地強調行政權力,認為行政法主張以行政為中心,是確定行政機關的組織、權力和職責的一套規則。黃燈理論實質是一種平衡模式,以北京大學法學院羅豪才、湛中樂教授為代表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理論。核心在于以現代行政法的目的、功能以及整個制度設置應該是平衡行政權與公民權以及相應的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等社會多元利益。
我國對生育政策的規定本質上體現的是管理論,也即綠燈模式。正如前文所述,管理論實際上是將行政管理中的行政相對人視作行政客體,強調行政權力行使的必要性,行政主體地位的優越性,漠視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利。因此,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上,過分強調國家利益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利益。
在管理論的模式下,國家往往缺乏對行政相對人有效的法律救濟機制,缺乏對行政權力行使過程的監督。重此輕彼的背后反映出將法律看作統治民眾的一種工具。
(二)從行政過程的角度解讀我國生育政策
從行政過程的角度解讀我國生育政策,不難看出有以下特點。
1.計劃生育屬于命令式行政管理
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在于服務我國當前的行政目標。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制定是政府進行維護社會秩序,國家秩序以及統治秩序的需要。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政府往往將意志加于行政相對人一方,雙方并不需要合意。
2.雙方地位的不對等性
主要體現在權利義務的不對等、參與行政過程的不對等、責任承擔的不對等。在制定并通過人口與計劃生育的行政決策之前,普通民眾很少有參與或者聽證以表述反映自己意見的機會,在行政行為做出之后,也很少有申辯和質證的機會,決定往往由單方面做出。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往往只有行政相對人一方。
3.行政自由裁量沒有邊界
國家權力機關對于行政權的控制有限,往往是自我授權,尤其是在地方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權沒有邊界,各種規范性文件、政策取代法律法規的實施。
4.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
在行使行政權的過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例如司法監督,行政復議等,內部僅僅局限于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違反內部紀律的行政處分。這些導致行政自由裁量權過大,沒有邊界。
二、我國生育政策面臨的主要困境與出路
(一)主要困境:自由裁量權過大
由于立法授權過于寬泛,無法為行政機關提供明確、具體的規則,因此行政機關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本條只是規定了計劃生育是國家的一項權力,但并未規定具體采取何種措施來實現計劃生育。實行計劃生育的措施很多,一類是行政獎勵措施,對執行計劃生育的公民予以經濟上、精神上的獎勵;第二類是采取強制措施,迫使當事人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其中就包括引人詬病的強制引產。在網絡上搜索會發現,因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而被計生辦“強制引產”的案例實在太多,令人觸目驚心。
國家計生委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群眾工作紀律》等文件,要求計生工作中不非法關押、不打罵侮辱群眾;不強迫群眾手術,然而實際中卻屢禁屢犯。不顧實際強制引產、亂定計生罰款數額、非法拘禁以收取社會撫養費等等。類似事件層出不窮,法律所規定的執行計劃生育,為何在實際中被賦予了這些不同的“含義”,權力究竟從何而來?
以河南省為例,《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2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在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指導下采取補救措施,終止妊娠:第一,非婚妊娠的;第二,已生育一個子女,無生育證又妊娠的;以不正當手段獲取生育證妊娠的。”國家權力機關對于行政權的控制有限,往往是自我授權,尤其是在地方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權沒有邊界,各種規范性文件、政策取代法律法規的實施,立法授權的寬泛成為最深層次的原因。
(二)應對思路探析
1.規范自由裁量權
正如戴維斯將自由裁量權理解為“只要對公共權力的有效限制不足以排除權力行使者進行判斷和自由作出選擇的可能性,就存在自由裁量權。”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廣泛存在可能導致的非正義,對形式法治的理念和制度無疑是一種明顯的威脅,形式法治旨在建立明確、合理的法律原則和規則。既然法律不能做出面面俱到的詳盡規定,寬泛的立法授權總會導致自由裁量權的權力或大或小都會存在,那么只能夠對自由裁量權進行規定和限制。在做出決策之前,設置某個公共行政目標,在執行過程中充分考慮既定目標的各種可選方案及相應手段,評估每種方法實現目標的有效程度,從而挑選最大程度上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這通常稱為“專家理性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自由裁量權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實現這個目標。
規范自由裁量權對于貫徹計劃生育行政執法有著極大的意義。如今,在多數人的意愿因制度的約束而不能自由實現時,富人卻可以通過特權順利地多生,這種反差鮮明的對比,將破壞政策法規的公正和平等,使人們對計劃生育制度的合理性產生質疑。經濟發展使中國的中高階層人數不斷增加,這些富人有能力交罰款,往往會生兩個甚至三個孩子。各個地方的罰款標準也各不相同,在北京生二胎要交10倍于平均收入的罰款,而上海只需要交3倍的罰款。在田亮、葉一茜超生之后,這次安康孕婦遭遇強制引產的事件被曝光,這種不平等現象在既沒錢也沒“關系”的群體當中引發了極大的不滿。連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都對中國的這一國情作了分析,在實施30年后,雖然獨生子女政策遏制了人口過快增長,使中國少生了3億人,推動了經濟發展,但也給中國政府帶來了諸多問題。不可逆轉的人口總量下降趨勢以及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現象已經成為中國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
2.優化公共參與機制
在黃燈模式,也就是平衡論下,倡導建立一種新型的溝通――協作――服務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注重服務行政與秩序行政并重,積極行政與消極行政并存且越來越突出服務行政與秩序行政所占的比重。既然行政法旨在平衡社會、公共利益與公民權利,為避免權力侵犯權利,權力排斥權利,就需要優化公共參與機制,增加民主參與機會、注重與行政相對人的協商、溝通與合作,從而擺脫兩者完全對立的關系和模式,改變傳統觀念,使其處于良性互動的關系之中。
優化公眾參與機制,需要為公眾參與行政過程提供公開,公正,公平的程序,對通過參與過程提出的各種方案進行協調,做出決定并說明理由,同時對公眾是否實際享有公平有效的參與機會進行有效地監督。具體就計劃生育政策的決定和執行過程而言,從以下方面入手:
(1)公眾利益表達組織化
分散的、未經組織化地民意表達不僅會加大參與成本,而且因分散而容易被忽視。民主聽證會是組織表達民意的重要途徑之一。把計生工作作為重要內容列入民主聽證的范疇,在民主聽證日,推選威信高的黨員、干部、計生協會員、育齡婦女小組長、群眾代表等為聽證會員,會前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篩選匯總,作為聽證的重要依據。明確流程,明確議題,明確對象,保證聽證會的有效進行。
(2)改變信息不對稱的現狀
在做出重大決策之前,應當通過信息開放使得公眾與行政機關在信息配置層面處于均衡化。透明的信息資源有利于公眾及時做出意愿的選擇,也有利于行政機關進行事前控制。因為行政立法直接關乎多數人的利益,因此強調立法過程的公開與開放,可以防止對相對人不利結果的發生。
(3)公眾參與程序的規范化
任何公眾利益的表達都需要經過協商,在理性分析慎重思考的基礎上選舉利益的代表。具體體現為事前參與和事中參與,借助于平衡論的視角,通過行政過程或者說是行政程序來強調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控制,來加強對于行政相對人權利和自由的保障。
(4)公眾參與的救濟渠道
1.生育保險的含義
所謂生育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規定,在勞動者因生育子女而導致勞動力暫時中斷時,由國家和社會及時給予物質幫助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生育保險關系到廣大女職工的切身利益,對社會勞動力的生產與再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護作用。我國生育保險工作的實踐證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行生育費用社會統籌和社會化管理服務,對于均衡企業負擔、改善婦女就業環境、切實保障女職工生育期間的基本權益,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生育保險對國家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等工作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2.生育保險的特征
當前,我國生育保險具有以下特點:
(1)生育保險的享受對象主要是參保職工以及參保職工的未就業配偶。《社會保險法》第54條規定,用人單位已經繳納生育保險費的,其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職工未就業配偶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待遇;所需資金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2)生育保險的享受對象必須是合法婚姻者,即必須符合法定結婚年齡、按婚姻法規定辦理了合法手續,并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即對于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計劃外生育或非婚生育,均不得享受生育保險待遇。(3)生育保險的合法享受對象,無論其妊娠結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規定得到補償。也就是說對于依法可以享受生育保險的女職工而言,無論其胎兒存活與否,產婦均可享受有關待遇,并包括流產、引產以及胎兒和產婦發生意外等情況,均能享受生育保險待遇。(4)生育期間的醫療服務主要以保健、咨詢、檢查為主,與醫療保險提供的醫療服務以治療為主有所不同。生育期間的醫療服務側重于指導孕婦處理好工作與休養、保健與鍛煉的關系,使她們能夠順利地度過生育期。產前檢查以及分娩時的接生和助產,則是通過醫療手段幫助產婦順利生產。分娩屬于自然現象,正常情況下不需要特殊治療。(5)產假有固定要求。產假根據生育期安排,分產前假期和產后假期。產前假期不能提前或推遲使用。產假必須在生育期間享受,不能積攢或挪用到其他時間享用。我國規定的正常產假為90天,其中產前假期為15天,產后假期為75天。(6)生育保險待遇有一定的福利色彩。生育期間的經濟補償高于養老、醫療等保險。生育保險提供的生育津貼,一般為生育女職工的原工資水平,也高于其他保險項目。(7)職工個人不繳納生育保險費,而是由參保單位按照其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
二、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的聯系和區別
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主要相同之處是,兩者都是對暫時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提供保障,同時對享受者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生育保險的享受者在享受期內,如果出現特殊情況,可能同時享受兩種待遇,即醫療保險待遇和生育保險待遇。
生育保險和醫療保險的主要區別是:
(1)生育保險待遇的享受對象為參保職工以及參保職工的未就業配偶,而醫療保險待遇享受的對象是全體職工。(2)生育保險的享受時間是育齡女職工,還取決于婦女的年齡、結婚時間、生育順序等。在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國策,因此,女職工一生基本只享受一次生育保險待遇,極少享受兩次以上。醫療保險沒有年齡的限制,無論哪一個年齡段都可能發生,在享受次數上也沒有限制。(3)生育保險享受者的醫療服務,基本上以生育保健和孕期檢測為主。正常的分娩無須進行治療,只要求定期對產婦進行身體檢查,以及對產婦和胎兒的監護,以保證正常分娩。而醫療保險享受者主要目的是進行治療,以及必要的檢查、藥物、理療和手術等方面的醫療手段的實現,以達到患者痊愈,早日走向工作崗位的目的。(4)生育假期的享受期限,國家有明確規定。如正常產產假為90天,并且嚴格規定產前假為15天。醫療保險對享受者的假期沒有時間限制,一般以病愈為期限。(5)生育保險的待遇保障標準一般高于醫療保險待遇。我國醫療保險實行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原則,職工個人要繳納保險費,建立個人賬戶;而生育保險職工個人不繳納保險費。
三、我國生育保險制度的適用范圍
《社會保險法》順應當前我國生育制度改革的大趨勢,擴大了生育保險的適用范圍。《社會保險法》第53條規定:“職工應當參加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生育保險費。”其中,“職工”不僅包括企業職工,也包括機關、社會團體和事業單位中的勞動合同制職工。2012年國務院《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體經濟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等用人單位及其女職工,適用本規定。”依此規定,我國境內所有女職工均依法享有生育產假、生育津貼及與生育相關的保護特別待遇;我國境內用人單位,不論組織形式或者所有制類型,均應依法保障女職工的生育產假、生育津貼及與生育相關的保護特別待遇。
四、生育保險待遇的內容、標準和給付
《社會保險法》第54條規定:“用人單位已經繳納生育保險費的,其職工享受生育保險
待遇;職工未就業配偶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醫療費用待遇。所需資金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險待遇包括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
1.生育醫療費用
《社會保險法》第55條規定:“生育醫療費用包括下列各項:(一)生育的醫療費用;(二)計劃生育的醫療費用;(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項目費用。”實踐中,生育保險醫療費用項目主要包括檢查、接生、手術、住院、藥品、計劃生育手術費用等。
2.生育津貼
《社會保險法》第56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津貼:
(1)女職工生育享受產假;(2)享受計劃生育手術休假;(3)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貼按照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
五、生育保險基金的等集和管理
1 對婦女生殖健康產生影響的因素分析
對婦女生殖健康產生嚴重影響的因素很多,會對社會、經濟、文化、政策、家庭、環境、個人以及醫療保健服務等方面均有所涉及,以上所涉及的因素有一些是產生直接影響,還有一些是產生間接影響。
1.1 單因素分析。①婚育行為的影響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婚姻狀況與婦女生殖健康之間不具有顯著的關系,但是婚育年齡會對生殖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據相關數據顯示,婚育年齡在20歲以下的婦女,患有婦科疾病的幾率相對較高。還有研究顯示,懷孕次數、現有子女數以及流產次數等均與患有婦科疾病的幾率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②避孕行為的影響。是否采取避孕措施與患病幾率沒有顯著的關系,然而避孕方式的選擇卻對婦女生殖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合理的避孕措施的選擇能夠顯著降低婦女的婦科患病率,并且采取管理人員推薦的避孕措施是降低患病率的最有效的方法。③保健行為的影響。婦女在來月經期間的保健行為會對婦女的生殖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婦女來月經期間,婦女應選用專門的衛生紙和衛生巾來對經血予以接墊,可以有效減科疾病的發生。做過婚前檢查的婦女患病的幾率明顯小于未作婚檢的婦女[2]。
1.2 多因素分析。根據以上所說,對育齡婦女生殖健康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有:初婚年齡、懷孕次數、避孕方式的選擇、避孕方法的副作用、避孕方法的滿意度、月經保健措施、是否參加婚檢等。通過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對于婚育行為而言,20歲之前結婚并且懷孕次數相對較多的婦女患病的幾率相對較大,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過早結婚就意味著是生殖風險的經歷提前并且在時間上也有所增加,生育期變長,懷孕次數也會由此而出現增多,從而也就會導致流產的次數也隨之增加,雖然人工流產為合法行為,但是會對婦女的生殖健康帶來諸多潛在的危險。因此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就避孕行為而言,采取相關管理人員推薦的避孕措施,并在避孕過程中未發生副作用,對避孕措施具有很好的滿意度的婦女患病的風險會相對較低。相關的管理人員具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可以根據育齡婦女的自身情況去對避孕措施予以合理的選擇,這樣及健康有安全。若是避孕過程中出現了副作用,會對避孕的滿意度以及婦女的生殖健康產生影響,研究證實,避孕過程中出現副作用與避孕滿意度呈現負相關[3]。
2 計劃生育應對策略
針對以上所說的各種影響因素,我國計劃生育的相關部門應作出相關的對策。目前,最顯著的措施就是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切實對婦女的生殖健康予以保障,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應對過去傳統的服務方式予以必要的改革,為育齡婦女提供個性化的服務。積極將生殖健康的相關知識以安全信息向育齡婦女進行宣傳教育。加強與育齡婦女的溝通,對目前的生殖健康現狀予以隨時的密切關注[4]。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計劃生育能夠對針對婦女生殖健康的對策予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①使育齡婦女群眾素質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且盡量使人口風險得到降低。②對婦女采取避孕節育措施進行正確宣傳并教育。
3 總結
總觀現階段我國婦女生殖健康的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計劃生育工作要以生殖健康為中心,使產前、產時、產后服務質量等能夠夠得到提高,對婦幼保健以及計劃生育服務項目等予以必要的擴大,使機構管理力度能夠加強,對母親安全、嬰兒健康予以有效地保證。
3.2 促進生殖健康的工作要加強。對新時期生殖健康概念予以積極宣傳,使人群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能夠得以提高。
3.3 將以社區為中心的生殖健康服務網絡予以必要的建立。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業務培訓工作要予以加強,從而使醫務人員的技術素質得到提高,讓醫務工作者能夠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和職業道德觀,以上這些都是為廣大婦女提供生殖健康優質服務的一個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 華嘉增,主編.婦女保健新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123-124
[2] 湯麗榮,韓麗暉.我國婦女生殖健康顯著[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5):3896-3898
關鍵詞:劉易斯拐點;二元經濟;民工荒;人口問題;人口紅利;計劃生育
中圖分類號:F06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2)17-0117-02
一、中國劉易斯拐點的判斷
近年來中國的“民工荒”現象引起了學術界廣泛關注,一些理論認為中國已經迎來劉易斯拐點,但實際上“民工荒”現象并非由于劉易斯拐點已至,而是由現階段中國特有的原因所致。
1.二元經濟結構并未消失
劉易斯1954年提出了二元經濟發展模型,指出通過資本積累,農業部門可向城市工業部門不斷供應剩余勞動力。隨著剩余勞動力不斷從農業部門向工業部門轉移,工業部門不斷擴張并被動提高工資,同時農業部門生產率提高,最終農業部門的剩余勞動力被完全轉移,農業部門和工業部門具有相同的邊際生產率。此時農業部門和城市工業部門的勞動力供給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人口流動由市場決定。劉易斯拐點是發生這一變化的臨界點,自此二元經濟結構消失。
首先,中國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遠未完全轉移,報告指出目前中國農村尚有超過1億剩余勞動力。這一點與劉易斯拐點的農業部門剩余勞動力被完全轉移的理論相悖。
其次,現階段中國的二元經濟結構并未消失,反而城市與農村的收入差距在近十年呈現出顯著的拉大化趨勢。尤其是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及沿海發達城市,發展速度遠超農村。這也與達到劉易斯拐點后二元經濟結構一元化的論點相悖。
劉易斯拐點的現實含義是,城鄉差距消失,勞動力由豐富資源成為稀缺資源,市場決定人口流動方向,人們可以自由選擇生活在城市或是農村。這種狀態是市場機制的結果,這是經過了劉易斯拐點的真正狀態。
反觀中國,二元經濟結構并未消失,“民工荒”的原因并非農村剩余勞動力枯竭,劉易斯拐點在中國遠未到來。“民工荒”有著更加復雜和深刻的原因。
2.“民工荒”的真正原因
(1)中國的戶籍制度對城鄉人口流動形成障礙
中國特有農業與非農業戶籍制度嚴重阻礙了城鄉人口的自由流動。由于劉易斯拐點是農業部門和城市工業部門勞動力分配達到平衡狀態的臨界點,此時農村和城市居民可自由進行雙向移民選擇,而戶籍制度限制了自由移民的實現。在中國的一些城市,持有農業戶口成為在城市正式部門就業的一大障礙,農業戶口的持有人多數只能在城市非正式部門就業。因此只要存在農業戶籍制度,劉易斯拐點就很難真正到來。
(2)城鄉貧富差異不斷拉大,城市生活成本過高,農民工被迫選擇返回鄉村
據調查,目前中國的農民工選擇進入城市的第一目的不是在城市“移民或定居”,而是“打工掙錢”,其掙錢的主要目的依次為“回老家蓋房子”、“結婚”、“供孩子上學”、“回家養老”。農民工到城市的目的可以充分證明多數農民工沒有能力與機會選擇在城市“移民或定居”,隨著其“打工掙錢”目的的達成和城市生活成本的提高,加之戶籍制度的限制,農民工最終不得不選擇返鄉。
(3)受到計劃生育的影響,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漸失去優勢
在實行計劃生育之后,中國的人口增長率得到了顯著控制。農村可向城市輸送的剩余勞動力也減少了。高齡農民工返鄉后,沒有足夠的低齡農民工填補空缺。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不斷下降,“民工荒”現象將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的“陣痛”,而是一個長期的人口問題。
(4)中國的地理和文化因素加大了人口流動的難度
中國地域廣闊,發達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交通成本相比歐洲、日本等國家高得多。而且由于春節等傳統節日,造成了中國農民工往返城鄉的時間高度集中,更加劇了人口流動成本。同時,由于中國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之間在方言、習慣、飲食等方面均存在著較大的文化差異,農民工在由于不適應城市文化會出現缺乏歸屬感和被歧視的心理狀態,將促進其返鄉決策。
二、新的人口問題及衍生問題
三十年前,中國面臨了人口高速增長的難題。通過實行計劃生育制度,人口高速增長的態勢得到顯著控制。而之前爆發式增長的人口則成為了一種紅利,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促進作用。但是,在計劃生育實施三十年后,中國又面臨了新的人口問題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其他主要問題。
1.人口紅利下降,人工成本上升
人口紅利曾為中國提供了大量廉價勞動力,也是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計劃生育制度的實施直接導致了中國人口紅利的下降,也是導致“民工荒”的真正原因之一。中國的人工成本持續提高,“中國制造”的核心優勢——廉價勞動力正在失去競爭力,不少國際加工產業已經將中國的代工廠轉移到泰國、越南、印尼等其他低人工成本的國家和地區。由于工資成本的上升,中國的出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2.人口結構趨于老齡化
中國人口出生率在實行計劃生育制度后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時也導致了當前中國人口出現老齡化趨勢。在計劃生育制度下的眾多家庭呈現出“4—2—1”的人口結構,即4個老人(夫妻雙方父母),2個成年人(夫妻雙方)和1個孩子。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必然會加劇人口結構的老齡化,使家庭和社會都呈現“倒三角”的形態,這對勞動力供應、經濟發展、綜合國力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3.養老負擔加重
在未來十年,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將集中進入退休階段,這對中國的養老體系是一個極大的考驗。由于計劃生育比較有效地控制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人口出生率,青壯年人口的養老負擔將大幅增加,而中國的養老體系尚不夠完善,社會養老將成為國家的重要問題之一。
4.年輕人壓力增加,幸福感降低
由于人口結構趨于老齡化,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增加、生活節奏加快、社會責任加重,這將影響到年輕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狀況,使其幸福感降低。
5.產業結構無法形成良性過渡
中國通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已經在產業升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資源密集型和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逐漸向熟練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轉變,在IT、汽車制造等行業均出現了并購世界知名品牌的案例。然而,中國的絕大部分產業尚停留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人口紅利消失,由密集勞動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將會停滯。目前“民工荒”所帶來的工人成本上升已經導致加工產業大規模從中國撤離,轉移到其他能夠提供廉價勞動力的國家。而中國目前的產業現狀距離知識密集型還有較大的差距,在產業經濟增長點上無法形成良性的過渡。
6.房地產市場風險加大
房地產的發展是近幾年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房地產市場目前已經出現泡沫。在未來十至二十年,中國老年人擁有的房產將逐漸轉移給(只是使用權轉移而不一定是產權轉移)他們的后代,“4—2—1”的人口結構特點將導致未來年輕人手中的房產出現積壓,購房剛性需求大幅減弱。如果房價仍持續上漲,房地產市場泡沫將終會破裂。
三、新人口問題的解決方案
面臨人口紅利下降、老齡化的新人口問題及相應的衍生問題,需要中國以全新的視角來面對和解決。針對這些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以下幾點。
1.逐漸放寬計劃生育政策,緩解人口紅利下降帶來的損失
中國在上一個階段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目前已經出現人口紅利下降和老齡化等問題,就需要以新的視角來面對和解決新的問題。逐步放開計劃生育政策,例如逐步放寬生二胎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口紅利下降帶來的損失,緩解老齡化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勞動力供應。這對于調整人口年齡結構、保持經濟穩定發展、保持國家綜合國力、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都具有積極意義。
2.逐漸取消農業戶籍制度,促進實現城鄉人口自由流動
取消農業、非農業的二元戶籍制度,才能徹底消除城市就業崗位對于農業戶口持有人的限制和歧視,實現城鄉人口自由流動。目前中國農村尚有超過1億的剩余勞動力,取消農業戶籍制度后,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村向城市轉移剩余勞動力,促進中國真正迎來劉易斯拐點。
3.加大二、三線城市建設力度,建立中西部地區發展極
目前中國一線城市發展程度已與國際接軌,但二、三線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尚比較落后。由于一線城市收入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但同時由于戶籍制度限制,外來人口很難定居一線城市,加之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過高,最終多數外來人口被迫選擇返鄉。
加大二、三線城市建設力度,可以大大降低農民工的遷移成本,同時由于二、三線城市的生活成本較低,可間接降低農民工的人工成本,刺激工業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中國中西部地區逐漸形成新的發展極,吸引資金,可在一線城市與農村之間形成一個過渡區域,既可以緩解一線城市人口壓力,又可以帶動二、三線城市發展,提高生產效率。
4.加大教育與科研力度,提高人口素質
加大教育和科研力度,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進一步提高科學研究水準,能夠有效促進產業升級。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才能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同時,普及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口綜合素質,促進社會文化發展。但是在加大教育的同時,要有策略地進行重點教育方向的引導,防止教育深化。如果僅僅是一味普及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反而可能導致知識失業,使“民工荒”情況加劇。
參考文獻:
[1] Lewis W.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Labour[J].The Manchester School, 1954.
[2] Michael P.Todaro. 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J].The America E-co-nomic Review,1969.
[3] 侯東民,王德文,白南生,錢文榮,謝長青,周祝平.從“民工荒”到“返鄉潮”: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到來了嗎?[J].人口研究,2009,(2).
【關鍵詞】流產;感染;診斷;治療
1生殖道感染的含義、現狀及其影響
生殖道感染( reproductive tr act infections,RTI)是由于受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侵襲, 引起育齡夫婦生殖道感染的一大類傳染病的總稱。生殖道感染是婦女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雖然死亡率很低但發生率極高,危害極大,因病情遷延引起盆腔炎,導致不孕癥;而孕期感染可引起不良妊娠結果,致胎兒和新生兒受同類病癥的感染。據調查,我國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達50.00%左右,同時,生殖道感染對性病/艾滋病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生殖道感染主要有三大類原因:性傳播疾病,內源性菌群失調和醫源性感染。常見的有細菌、病毒、霉菌、支原體和滴蟲等多種微生物感染,是女性常見疾病。2000年中國衛生部對國內15個省50個城市的已婚婦女進行婦科常見病的調查。結果顯示,生殖道感染位居婦科常見病發病之首,約42.9%的婦女曾有生殖道感染,其中16.9%為混合感染。生殖道感染與不孕癥、流產、異位妊娠和盆腔炎等多種疾病的發生有關,同時還可增加性病、艾滋病的感染,嚴重影響婦女的健康,并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女性生殖道感染已日益受到重視。生殖道感染的防治是女性生殖健康保健的重要內容。社會生活的開放,流動人口的增加,增加了發生生殖道感染的幾率。2003年北京一項流動人口調查顯示,生殖道感染的發生率達81.2%,明顯高于北京地區婦女生殖道感染的平均發病率。提示流動人口生殖道感染的防治工作日顯重要。計劃生育手術是醫源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途徑。手術雖然不大,操作也不復雜,由于多種因素仍有一些并發癥發生,其中感染占有重要比例。如何預防和降低計劃生育手術感染率,是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根據計劃生育的資料顯示,感染在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中占首位。青海省果洛州資料顯示,在計劃生育各種手術并發癥中,感染率占50%左右,是造成手術并發癥的首要原因。如何預防和降低手術感染率,是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中的重要問題。如果能很好地控制各種感染因素,將有助于維護婦女生殖健康和生活質量。發生流產后感染如不及時進行治療,不僅給患者造成生理上的痛苦,還可能使其產生心理上的陰影。不僅使患者本身的生殖健康受到危害,還可能影響到其家庭及社會。近年由于未婚人工流產率的上升,人工流產后導致輸卵管性不孕發病率逐年增加。姜紅梅報道,1006例不孕癥婦女中430例為人工流產后,其中由于輸卵管因素導致不孕占65.6%。通過腹腔鏡診斷異位妊娠者占9.1%,與對照組1.4%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流產后感染的問題應引起計劃生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提高計劃生育手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加強手術人員的培訓和管理,要從思想上認識防止流產后感染的重要性,制度上加強管理。計劃生育手術人員在手術時態度嚴謹及優質的技術服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流產后感染。
2流產后感染
流產后感染是指婦女流產后2周內由于致病菌的感染而發生生殖器官炎癥。流產后感染多表現為急性子宮內膜炎,其次為輸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個別甚至為盆腔膿腫,嚴重者可繼發敗血癥、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吸宮不全特別是流血時間長,加之宮內有殘留物容易發生感染。此外,吸宮前有生殖道炎癥未經治療或手術者未按嚴格無菌操作,器械與敷料消毒不嚴格等,亦可引起感染。預防在于掌握好適應證與禁忌證,有炎癥者治療后方可行吸宮術,手術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器械及敷料應嚴格消毒。此外,對不完全流產應及時處理,患者取半臥位以利于宮腔分泌物排出,同時使炎癥局限于盆腔最低點。加強營養,糾正貧血。術后給予抗生素等進行預防。
3流產后感染的病因及其診斷
流產手術造成患者宮腔內的局部創面,破壞了生殖道的正常防御機制,降低局部抵抗力,導致生殖道感染。產生流產后生殖道感染的原因:①手術人員缺乏嚴謹的態度,無菌操作不規范,消毒不嚴,手術操作時將致病菌直接帶入宮腔導致感染。②手術指征掌握不嚴,術前對生殖器官炎癥未作處理,使各種下生殖道感染上行引起盆腔感染。③手術質量不高引起術中出血過多、術后殘留物及軟產道的損傷,導致機體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④人體生殖道內存在潛在性致病菌,由于手術使機體抵抗力下降而導致感染。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及感染的范圍,流產后感染臨床表現各異,一般出現在手術后3~5d,開始往往為子宮內膜炎,如不及時治療可使感染向周圍擴散,形成子宮肌炎、附件炎、盆腔炎,甚至腹膜炎。常見癥狀有發熱,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加、混濁或呈膿性狀。婦科檢查子宮及附件壓痛、宮頸舉痛,有時伴有盆腔炎性包塊。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增高。
急性流產后感染診斷并不困難,依據2周內有手術史,合并有生殖道感染的癥狀、體征以及實驗室檢查即可診斷。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對急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為:下腹壓痛、附件壓痛和宮頸舉痛3項為必備條件。體溫38℃以上,血白細胞>10×109/L,雙合診或超聲發現盆腔膿腫或炎性包塊為附加條件,可增加診斷的特異性。醫務人員應該重視一些臨床癥狀輕微或僅表現為下腹隱痛,白帶增多等容易忽略的流產后感染癥狀,以免發展為嚴重的生殖道感染。
4流產后感染的預防及治療
流產手術是育齡期婦女最常見的手術。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年可有2000萬的流產手術。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家衛生部資料顯示,每年有800萬~1000萬的人工流產手術。這樣大量的手術,預防手術后感染非常重要。術前了解病史,婦科檢查以及白帶常規化驗,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手術前發現生殖道有潛在的感染,應先給予積極治療后方可手術。手術者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及手術常規進行手術,術中發現出血或損傷等并發癥,術后應積極給予治療預防感染。人工流產后一旦發生感染,首先要明確病因,檢查宮腔內有無殘留組織物,如果感染合并有宮腔內組織殘留,應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時行清除宮內殘留物的手術。抗生素對控制感染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病原菌增加,根據需要合理選擇抗生素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細菌性陰道病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陰道感染,主要是以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為主的臨床感染。革蘭陰性病原菌感染,選擇的藥物有第三代頭孢(頭孢曲松、頭孢噻肟)和氧氟沙星等。厭氧菌感染,常選克林霉素、甲硝唑和替硝唑等。對沙眼衣原體感染,首選四環素類藥物,其次為大環內酯類。但是治療原則主要還應根據藥敏試驗針對病原體進行治療,在藥敏試驗結果尚未得出以前,由于流產后感染多為混合感染,宜選擇廣譜類藥物或聯合用藥,使藥物發揮協同作用而提高療效,降低毒性反應,減少耐藥的發生。用藥種類要少,但必須足量,以防感染反復,積極控制急性盆腔炎,防止其轉為慢性。病原體與機體是矛盾的統一,因此,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注意支持療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
為了進一步降低流產感染的發生率, 保障婦女的身心健康,我們認為應該對我國育齡婦女做好宣傳工作, 使其在對避孕方法選擇和知識掌握程度上更進一步;同時,我國應盡早推廣規范化的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人們對健康特別是生殖健康需求的增加,婦女的生殖健康將會得到越來越完善的保障。作為婦產科醫生,除自身充分認識外,還應進行宣傳,特別是對高危子宮妊娠婦女和未生育的年輕婦女,應讓她們充分了解這些知識,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傷。
參考文獻
關鍵詞:漢語慣用語 翻譯 翻譯方法
在漢語中,存在著大量的習慣用語,而這些習慣用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出現,正確使用慣用語能使我們的語言錦上添花,但是在和外國人交際時,我們不可避免的也要使用到慣用語,對于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慣用語我們應該怎么翻譯呢?本文將對慣用語的特征進行分析,然后探討其翻譯方法。
一、慣用語是漢語熟語的一種
漢語慣用語有以下幾個特點:(1)構成相對穩定,結構相對固定。即,詞組的主要成分不是自由組合搭配的。如“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的都是好貓”,我們就不能把“黑貓”替換成“灰貓”“藍貓”等。(2)整體意義不是每個詞各自單獨意義的疊加。(3)具有明顯的口語色彩。(4)具有一定的修辭作用。
漢語慣用語同英語idiom(成語、習語)相比較后,idiom有以下特點:(1)它是一組詞,而不是一個單詞。(2)結構相對穩定。(3)意義不是構成成員各自意義相加而成的,而是整體意義。(4)翻譯時不能逐詞硬譯。
漢語慣用語的基本特征同英語idiom所具備的四個基本特征相似,因此可將漢語慣用語英譯成“idiomatic Chinese”。漢語慣用語是一種是用頻率高、表達力強、形象生動,在各種形式的口頭、文字材料中經常出現的語言現象。因此對漢語慣用語的英譯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漢語慣用語的英譯研究基本反映了整合(Integrational Approach)特征。符合現代語言研究向整合方向發展的趨勢。雖然說占 20世紀語言研究主流的是孤立法(Segregational Approach),這種方法也曾為現代語言教學提供了許多理論,但其將語言作為封閉的符號系統的研究方法,隨著語言研究的深入,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語言研究的需要。而整合語言學(Integrational Linguistics) 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以哈里斯(Roy Harris)、努伍(Nigel Love)、泰勒(Talbot Taylor)為代表,認為語言研究不能忽視非語言成分,并強調語用、功能及文化對交際的影響。如果把整合語言學家的觀點運用于漢語慣用語英譯,就必須吧慣用語英譯置放在語篇、情景語境、文化語境、互文語境、問內語境中。漢語慣用語深深根植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只有放在中華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的大背景下考查,才能把握住方向。
作為漢語語言的一種特殊形式,慣用語同中華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慣用語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習俗、思維模式、道德水準、價值觀緊密相連,并在文化環境中產生意義。慣用語不能脫離文化而孤立存在,一旦離開了文化背景,慣用語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尤其是那些飽含人類對客觀世界情感的慣用語,因為它們不只是概念,還具有豐富的寓意。慣用語是文化的載體,它反映文化,傳播文化,發展文化。
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習俗、思維模式、道德水準、價值觀和地理因素,形成了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慣用語在翻譯后會在不同文化中喚起不同的人類情感與意義。“黑孩子”是在中國執行特定的計劃生育政策背景下產生的新詞匯,“黑”指“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私下進行,不能上戶口”多層含義,但沒有“黑人”,“黑皮膚”的含義。如果直譯成“black baby”,西方人一定會理解成“黑人”、“黑皮膚”、“非洲人的孩子”。因此“黑孩子”應該放在中國計劃生育國策的文化大背景下進行翻譯,即“off-the-book baby”。狹義的看,慣用語翻譯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廣義而言,慣用語翻譯的過程是在探索從一種文化轉換成另一種文化內涵的過程。漢語慣用語英譯是從對慣用語的分析開始的,其過程就像將原始材料加工成產品一樣。首先把慣用語放在漢語文化背景下分析,確定漢語文化同英語文化的差別與聯系;然后根據翻譯目的及讀者群制定翻譯策略,構建相應文字,最后展現給讀者。
二、漢語慣用語的翻譯方法
1、融合法(Integration Model)
融合法指將慣用語意義同文化、情景因素綜合考慮的方法,翻譯時要綜合考慮慣用語意義、上下文、英文搭配等綜合因素。鑲嵌式慣用語指那些在特有框架內鑲嵌進相應詞語的慣用語。如:
有……有……
不……不……
大……大……
如“有板有眼”意為“言語行動有條不紊,富有節奏或章法”。
(1)他說話總是有板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