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教育的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科技漢語教學 教師 專業意識 預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3)01-0080-02
一、科技漢語課程的定位
科技漢語課程是指在留學生漢語預科階段開設的以科技漢語和科技知識為教學內容的課程。課程開設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進入預科階段之后的專業學習時能避免因為專業語言不通、專業知識不會而造成的學習障礙。其教學內容包括語言和知識兩個方面,即專業詞匯的學習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其中以科技專業詞匯的學習為主。
試參照英語教學為例。根據語言教學的性質,英語分為通用英語(EG,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專門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1]兩種。同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也可以有這樣的劃分,日常的漢語預科課程就可以理解為“通用漢語”,對象是學生日常交際所需的漢語,就詞匯而言所學的都是漢語中的高頻詞;而科技漢語課程則可理解為“專門用途漢語”,解決的是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中遇到的語言問題,重點在于專業詞匯[2]。從事專門用途語言教學的教師不僅承擔教師的職能,而且還是學生的合作者、課程設計和材料提供者、研究者和評估者[3]。科技漢語教學中教師也具有這樣的性質,本文根據科技漢語課程這樣的定位探討教師應具備的專業意識。
二、科技漢語課程中教師的身份
對漢語教師擔任科技漢語課程教師和數理教師擔任科技漢語課程教師的利弊對比:
漢語教師由于是在預科階段接觸學生最多的人,對學生的語言水平有著很好的把握,知道在什么時候使用什么樣的漢語詞匯、句型能夠使學生接受所要傳達的內容。這是旁人無法企及的。但是,漢語教師在數理專業知識的掌握和對科技漢語課程教什么、教多少的把握上存在巨大劣勢。中學的知識對于數學、物理教師來說可謂小菜一碟,但對大多是文科出身的漢語教師來說卻是個很大的挑戰。即便漢語教師能夠完全掌握課本上的數理知識,但對整個數學或物理知識系統沒有把握,一旦學生問到與課本有關的課外知識或是需要對課本知識進行拓展的時候,漢語教師就顯得無能為力。正因如此,如果由漢語教師教授科技漢語課程,他們必然會在教學方法上煞費苦心,力爭用盡量簡單的語言和方法教學生,以彌補其在專業知識上的缺陷。但數理教師因為習慣了數理專業上成形的表述方式和思維方式,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所轉變,對學生、對教師而言都存在著一個相互適應的問題。
三、科技漢語教師的專業素養
(一)專業知識的教授
在科技專業知識的教授上,教師需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第一,具備基本的數學、物理知識。如果科技漢語課程是由數學、物理老師進行教授,則此方面問題不大。問題在于如果是由漢語教師授課,鑒于漢語教師大多出身于文科,對數學、物理等理工科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多且不牢,在授課前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
第二,對數理知識的系統梳理。無論是由數理專業教師還是漢語教師承擔科技漢語教學的教學任務,都需要對中小學數理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去繁就簡,去粗取精,優化整合,因材施教,以適應留學生數理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如本次對理工大學2011級外軍生長軍官留學生數理水平的調查中,發現中國的中學物理課本對核聚變原理、過程及應用有大量表述,其難度和深度已達到甚至超越了對部分工科本科生的要求,這樣的內容顯然不適合留學生系統學習,可在科技漢語教學中作適當冗余刪除或暫緩處理。
(二)教學方法的優化
筆者所在院校外軍生長軍官留學生今后所從事的是計算機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工作,兩者都對數學、物理知識要求較高,所以,科技漢語教師必須既懂專業知識,又懂漢語教學,能夠將復雜的技術術語、概念、公式、推理過程等專業知識用淺顯易懂的道理教授給學生,又能夠在同一堂課上兼顧學生的不同水平,是科技專業和漢語專業的“雙棲”,甚至“三棲”教師。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特別注重斟酌課堂用語。教師在教授科技漢語課程時,應該熟知并盡可能地以學生所學過的漢語詞匯及句型為媒介。這一點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格外地加以注意。特別是非漢語專業的教師擔任此課的教學任務,由于不熟悉對外漢語教學的方式,在教學中出現太多的無效甚至混淆的語言信息,導致學生出現“不是因為不理解所學的知識點而聽不懂課,而是因為教師所使用的語言而聽不懂課”的狀況。
(三)對備課工作的重視
相對于一般課程的教學而言,科技漢語課程需要教師在了解學生已有的漢語水平和專業水平這兩個方面格外地注重課前準備工作。了解學生的漢語水平是為了授課時保證所授內容能夠被學生接受,不至于因為學生聽不懂老師講的話而使教學效果打折扣。同時,了解學生的專業水平也同樣重要,目的是使授課更有針對性,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度,在本國受教育程度不一,所以授課前非常有必要逐個對學生的數理水平進行全面而詳盡的了解。了解清楚之后根據實際情況可采取分班授課的方式,將水平處于同一層次的學生集中起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師在處理文化沖突時應當持有兼容并蓄、不卑不亢、弘揚精華的態度。由于數學、物理科技漢語課的內容涉及的都是科技方面的知識,相對于《中國國情文化》教學中涉及的中國傳統習俗、儒家思想等精神層面的內容而言,一般不會展現太多的文化差異,產生明顯的文化沖突,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在課堂上過多宣揚中國在科技方面的發展,而忽略甚至菲薄其他國家的成就。尤其是涉及科技史知識的時候,應當保持一種客觀的心態,尊重古代西方、中東等國家在科技方面的歷史成就。
科技漢語課程是為外軍生長軍官留學生在預科漢語學習階段開設的一門課程,目的是使學生在具備一定的漢語水平的基礎上盡快適應科技類專業課程的學習,消除其可能存在的漢語語言及科技知識的障礙??萍紳h語教師應該具備的一些專業素質和意識,必將對科技漢語課程乃至其他專門用途漢語課程的有效開設發揮良性作用。
參考文獻:
[1]程世祿 等.ESP的理論與實踐[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關鍵詞】連續 一致連續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169-01
函數的一致連續性是數學分析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貫穿數學分析這門課程的始終,學生能否對該概念真正理解,直接影響著對數學分析后續理論及后續課程的學習。所以教師應在有限的課時內,將函數一致連續性的概念講清楚,使學生能真正理解、接受,并引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撰寫總結性論文,有效地向課外延伸,以達到對該概念加深理解的目的。
一、通過實例介紹清楚函數在區間上連續和一致連續的區別
設函數f在區間I上連續,即對任意x∈(a,b),函數f點 x連續。對于任意給定的ε>0,對于x1∈(a,b),存在δ■>0,使得當x∈(a,b),且x-x■
例如:f(x)■在(0,1)上連續,對(0,1)上的所有點不存在通用的正數δ。
再如:f(x)=x2 在(0,1)上連續,對(0,1)上的所有點存在通用的正數δ。
最后:交代給學生:把在區間上存在通用正數δ的連續函數稱為區間上的一致連續函數,并給出函數在區間上一致連續的定量定義。
定義1[1] 設函數f在區間I上有定義,若?坌ε>0,?堝δ=δ(ε)>0,只要x1,x2∈I,且x1-x■
接下來利用對偶法則,引導學生敘述函數在區間I上不一致連續的定量描述。
f在區間I不一致連續:存在ε0>0,對任何的δ>0(無論 δ多么?。偞嬖趦牲cx1,x2∈I,滿足x1-x■
二、通過例題引導學生利用函數一致連續的定義證明命題
由于課時有限的原因,在課堂上只能證明幾個基本命題。例如:
命題1[1] 若函數f在區間I上滿足Lipschitz條件:?堝L>0,?坌x1,x2∈I有f(x1)-f(x2)≤Lx1-x■,則f在區間I 一致連續。
命題2 若f 在區間I1上一致連續,在區間I2上也一致連續,且I1 ∩I2 ≠?,則f在區間I1 ∪I2 上一致連續。
命題3[1] (Cantor定理):若函數f在閉區間[a,b]上連續, 則f在閉區間[a,b]上一致連續。
函數在區間上的一致連續性是函數在區間上整體變化的一種衡量。引導學生觀察函數圖象,使學生能從函數圖象的特點,對函數的一致連續性做出初步判斷:
如果函數在區間I的某部分變化較劇烈,即其圖像在這部分很陡,那么它可能在區間I上不一致連續;如果函數在區間I上都較平緩,即其圖形的陡勢得到控制,那么它可能是一致連續的。是否一致連續,還需要利用定義或定理加以判別。
三、選擇有代表性的命題作為習題,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判別方法
例如:習題1[2] 若函數f、g都在區間I上一致連續, 則 f+g,f-g也在區間I上一致連續。
習題2[2](1)若函f、g數都在有限區間I上一致連續, 則 f?g也在I上一致連續;
(2)若函數f、g都在無限區間I上一致連續, f?g 也在I上一致連續嗎?
通過這兩個習題使學生掌握:在區間上一致連續的兩個函數的和、差仍保持一致連續性;在有限區間上一致連續的兩個函數的積仍保持一致連續性,但在無限區間上一致連續的兩個函數的積不一定保持一致連續性。
習題3 設f在(a,+∞)上連續,且f(a+0)和f(+∞)都存在,證明:f在(a,+∞)上一致連續。
習題4 設函數f在(a,b)上連續,證明:f在(a,b)上一致連續的充分必要條件是:f(a+0) 與f(b-0)都存在。
由這兩個習題,可以使學生掌握判別區間上連續函數是否是一致連續的基本判別法,對函數一致連續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四、鼓勵學生查閱課外參考資料,撰寫小論文
課后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文獻,鼓勵學生閱讀討論,撰寫總結性的小論文。這樣可以使學生擴展知識面,對函數一致連續性能更系統地掌握和理解,掌握更多的判別方法,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函數在區間上的一致連續性是數學分析課程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但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有限,只能講授基本的定義和Cantor定理, 這就需要教師認真設計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有效地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對外漢語;“一對一”課堂教學;口語教學;教學技巧
對外漢語“一對一”教學模式,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由一名教師指導一名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這與集體課堂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差異?!耙粚σ弧钡慕虒W模式針對性更強,學生主動性更強,學習者學習目的更明確。該模式下的對外漢語口語課也有著不同的教學要求,本文將對此進行一些探討。
一、“一對一”課堂教學中對外漢語口語課的特點
“一對一”課堂教學模式與集體性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有著很大的差異性。
首先,教學針對性強,教師只教授一位學生,針對該學生的漢語水平,學習動機,以及該生的學習要求等都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對于該生的語音缺陷教師可以進行大量針對性的口語練習,而在集體教學中教師只能針對學生的普遍問題進行練習。
其次,教學互動性較強??谡Z教學注重的是互動性,在“一對一”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大量互動,學生的問題也能夠得到及時詳盡的反饋,口語得到鍛煉的機會比集體教學模式下的要多。
第三,教學靈活性強,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來調整教學進度,也可以按照學生的需求選取相關的教材以及知識點,授課時間也比較靈活,可以根據學生的時間來安排教學時間。
第四,師生感情容易建立。該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關系會比較親近,師生之間的態度也會影響到教學效果?!耙粚σ弧苯虒W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主導作用這一辯證關系。
二、“一對一”課堂教學中對外漢語口語課存在的問題
然而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一對一”課堂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教學活動單一,“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下,因為只針對一個學生,教師往往會采取同樣的方法進行講解與練習。特別是口語課,教學練習顯得更為重要,然而教學活動形式往往只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對話練習,集體教學形式中豐富的小組活動在“一對一”模式下就難以實現。特別是在進行交際練習時,學生交際練習的對象只是教師,學生雖然可以模仿,但是無法參考其他學習者學習情況,從而很難自己主動發現所存在的問題。
其次,師生之間容易產生疲勞感。因為學生單一,課堂氣氛往往比較嚴肅,又因教學活動不豐富,待學生學習熱情冷卻后,師生之間就容易產生厭倦心理以及疲勞感。
第三,教師對待學生偏誤態度容易偏頗。教師教學只針對一個學生,常常會產生兩個極端,或是對待學生語音偏誤特別嚴苛,有錯必糾?;蚴菍Υ龑W生語音偏誤較為寬松,因學生不多,無法對偏誤進行比較,教師沒有認識到這是學生出現的偏誤,而認為是偶爾出現的失誤,因此會將其忽視。
第四,學生缺乏學習競爭意識。在學生的學習中,因為沒有其他學習者作對比,學生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學習效率高不高,在最初的學習興趣下降之后,學習動機就會下降。
三、“一對一”課堂教學中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技巧
在“一對一”課堂教學模式中,要上好口語課,需要運用一定的教學技巧來提高教學質量。根據“一對一”課堂教學的特點以及容易出現的問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討論。
(一)教學內容的處理
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選取有針對性的教材以及教學內容。要選取適合該生漢語水平的教材,教材的外語注釋部分最好是該生的母語。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要求選取教學內容,如有的學生學習目的為了解商務漢語,那么教學內容就應圍繞這一目的來進行選取。
其次,教師要對教材吃透,制定授課計劃,在某一口語課前進行具體備課并寫出教案。雖然授課對象只有一位學生,但是教師上課之前也要準備充分,如何講解教學內容以及進行練習都要提前準備。
口語教學雖然重視交際和語境,但也不能偏廢語言結構。在教授內容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應先講解詞匯,然后是句型,最后是篇章的講解。讓學生逐漸掌握各類詞匯和句型的用法,最后能夠將其運用到語流之中。
(二)課堂活動的組織
與傳統的集體課堂教學模式不同,“一對一”課堂教學的課堂活動很難進行小組活動,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活動更豐富有趣就更需要一定的教學技巧。
1.基礎性的對話訓練
可通過師生問答、提問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內容,教師通過領讀,學生自己讀等方式熟悉課文,然后師生角色扮演進行對話練習。
2.情景教學
教師設置情景,師生根據該情景進行對話。初級階段如買東西、問路,中高級階段學生掌握了更多語料,則可以進行較為復雜的對話,如同樣是買東西,但是教師應加入一些討價還價的環節進去。如果條件允許,甚至可以帶學生到實地進行學習。例如學習“問路”這一主題時,可以帶學生到校園里,教師和學生先后描述如何到達目的地,然后進行實踐到達目的地。
3.增加互動
口語教學應體現互動性。“口頭交流,不僅要追求語言形式的正確和語言運用的得體,作為互動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說話雙方要互相領悟交際的內容和意義,最終達到交際的意義”?!耙粚σ弧苯虒W可以讓學生更多地與教師互動,在教學中應體現這一特點,以學生為主角,引導學生積極發言。
教學中可能無法進行“表演”、“辯論”、“演講”等需要多人進行互動的活動,但是,教師可以自己創設條件,讓學生投入到多人互動中去。例如,設置調查問卷,讓學生自己對中國人進行談話及調查。又如,針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特別是有爭議并且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盡量挖掘能夠運用的詞匯進行說話。除此之外,還可以口頭描述及復述等方式進行教學活動。
4.運用教具及肢體語言
“一對一”教學突出的問題就是課堂氣氛嚴肅,課堂較為枯燥,因此需要教師調動氣氛,增加趣味性。教師可以運用手勢、圖片、實物等各類方法進行講解。還可以給學生看與課文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發揮想象描述圖片。或是教師給若干圖片以及相關的詞語,讓學生運用這些詞語描述該圖片。
5.適當糾錯
首先,糾錯要適當,“一對一”教學中無其他學習者作對比,教師難以把握學生的普遍偏誤,有的必然偏誤教師就容易忽視。又因教師把全部精力放在對該學習者的教學之上,有的教師會對學習者的錯誤都進行糾正。因此不能夠有錯必糾,但也不能夠忽視學生容易出現的偏誤。
其次,要講究糾錯技巧。例如,當學生出現偏誤時,教師可以再問一遍問題,或是讓學生再說一遍。并把正確的句式套給學生,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句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用動作提醒學生,課堂后對該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也要注意,在學生說話的時候不要打斷學生,要注重學生話語準確性和流利度的結合。
(三)教師的語言
教師的語言是指第二語言教師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在課堂教學和課外交往中有意識使用的目的語系統的變體。在“一對一”的口語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下技巧。
1.盡量運用漢語
“一對一”課堂教學中,初級階段時在教學中有時用母語進行解釋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也要適量運用學生母語,不能直接運用學生母語進行教學。并且在用學生母語進行解釋時,應先說漢語,引起學生注意與思考,再用學生母語進行解釋。當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漢語基礎時,就盡量運用目的語,避免夾雜學生的母語或媒介語。
2.適當夸張、放慢或簡化
在“一對一”課堂口語課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特點運用合適的語言。如果學習者漢語水平較低,教師應放慢語速,適當簡化、詳細化,降低難度讓學生聽懂,要體現“i+1”的原則。避免在解釋生詞的過程中出現另一個學生還未學過的生詞。如果表示強調時,在發音過程中可以較夸張,或是長時間停頓。教師的講解還應簡練,不要進行長篇大論,應該運用多種方式將講解簡化。
3.發音準確、規范
教師的發音應當準確、規范,要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耙粚σ弧苯虒W針對性強,在教學中就更應發揮其優勢,重視學生的語音訓練,特別是發音的準確性,以及重音、停頓、語調等的訓練。教師要起到示范作用。
4.語言要不斷調整
教師的語言是不斷調整的,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而變化,與學生當前的漢語水平想匹配。如果學生已經到高級,而教師仍然使用簡單的話語,那么對于學生當前水平不匹配,學生也會模仿教師只會使用簡單的句式來表達內容。
(四)教師的提問
提問是課堂上常見的教學活動,問答是語言交際中最常用的會話形式,提問能夠啟發學生思考,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提問的技巧
與集體教學不同,“一對一”教學中,教師所提的問題學生都能夠進行回答,并且能夠得到教師對答案的反饋。首先,要綜合運用各類提問方式,提問分為很多類型,如機械重復型、明知故問型、封閉型、開放型等等。其次,提問要注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問題的難度要適合學生的漢語程度。
2.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
提問能力,是交際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是在實際的口語教學中,常常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提問能力卻不強。漢語的提問方式比較復雜,特別是運用疑問代詞進行提問的句式也常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一對一”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問題都可以得到教師及時的反饋,因此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較高,但有時候學生卻苦于無法用漢語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疑問,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提問方面的訓練。除此之外,對于教師的問題,學生常常會將回答簡化,教師應盡量讓學生回答完整的句子,而不只是用簡單的字詞進行回答。
“一對一”課堂教學模式中對外漢語口語課教學有許多優勢,學生主動性強,教師可以因材施教,能夠針對學生具體的發音問題進行糾正,學生也有更多的練習機會,教學效率較高。同時也要注意與集體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不同,在教學中還應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技巧,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楊主編.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研究[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2]陳昌來.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3]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4]黃明珍.對外漢語一對一教學模式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關鍵詞 現代漢語 藝術院校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Chinese in Art Institutions
——Take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LIU Tiansheng
(Jilin Animation Institute Media Branch,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The contradiction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modern Chinese in art instituti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you can combine professional features, step by step; in compliance with the classic, based on the flexible expansion; emphasis on two-way interaction, and guid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integrated use in practice ability of the language.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art institu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fessional
1 結合專業 循序漸近
現代漢語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必修課,第一學期開課,36至56學時不等,選用教材是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后續學習廣播劇創作、電視小品寫作等專業類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F代漢語實用性強,直接關系到語言文字修養的高低,與學生將來從事的廣播電視編導行業關系密切。但實際學時數較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考慮到專業實際需要,不涉及語音、文字和詞匯,主要講授語法和修辭部分。就整體而言,編導專業學生的入學門檻高于本院校其他專業,但水平參差不齊,語法基礎好的學生有限。而黃、廖版《現代漢語》是適用于普通本科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適當降低難度,拓展的內容不宜過多。
黃、廖版《現代漢語》與中學語文中的語法知識有所重疊,雖然學生早有涉獵,但基礎并不牢固,所以,首先要查漏補缺,將中學階段應該掌握的內容夯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學習。這種實際情況,為課程導入提供了便利。面對“似曾相識”的內容,學生容易入門,但又與中學階段不同,則避免了“審美疲勞”。比如修改病句,先展示給學生一些常見的、典型的病句,他們很容易完成,然后再展示較難的病句,提示學生完成,最后歸納總結病句的類型,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接受能力,分步驟、分階段、逐層進行。
現代漢語課“學院氣”濃厚,比如講語法,從語素到詞,到短語,到單句,到復句,再到句群,層層深入,雖然系統完整、條理清晰,但涵蓋大量的概念、界定、區分以及各種分析方法。編導專業學生思維活躍,喜歡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課程,尤其對視頻資料感興趣,對這類“文科中的理科”,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在講授過程中,可以關注傳媒行業中與語言相關的現象,將之與課程內容相結合。比如“甄嬛”讀音之爭,提醒學生作為傳媒工作者應精益求精,盡量避免失誤;比如漢字書寫危機,使學生警醒,認識到漢字傳承的重要性;比如國際上的“漢語熱”現象,培養學生作為漢語使用者的自信心。這些內容的插入,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關注語言現象,提高分析和認識語言現象的能力,進一步了解傳媒與語言自然天成的關系,從行業的角度審視現代漢語課程的重要意義。
2 不舍經典 靈活拓展
作為理論性較強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現代漢語教學需要結合大量的例句,黃、廖版《現代漢語》中的例句大多來源于魯迅、楊朔、秦牧、吳伯蕭、峻青等現當代作家的文章,時代印記明顯,吸引力不足,在調動學習興趣方面顯得力所不及。如果全部拋開,在紛繁的語言現象中尋找更新穎、更恰切的例句,并非輕而易舉。況且這些例句都是從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典型性強,與相應章節的知識點結合緊密。因此,不應全部擯棄,可以酌情選用,目的在于將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清楚無誤地講解給學生。但在練習環節,可以靈活拓展,不拘一格。教材和參考書中雖然有配套的練習,但很少體現如何“運用”現代漢語。學生即便完成了練習,也只是了解了概念、掌握了分析方法,仍不知如何運用。練習中應理論聯系實際,盡量彌補缺憾。當下,媒體語言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新媒體的發展更是導致了各種網絡語體的流行,學生對網絡流行用語耳熟能詳,結合網絡用語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解析,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從2013年流行的網絡語“女漢子”引申出“很女人”、“很中國”、“很雷鋒”等“副詞+名詞”這一語言現象,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印象深刻。另外,還可將與編導專業有關的語言文字材料融合到練習中,比如,從《舌尖上的中國》、《人與自然》、《幼兒園》等經典紀錄片中選取3~5分鐘的視頻資料,將經典段落的解說詞用PPT展示出來,結合每節教學重點進行分析,學生往往會改變“事不關己”的狀態,表現積極,參與熱情很高。如此,既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將講授的內容落到實處,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前了解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內容,與專業課互相滲透。
3 雙向互動 注重實踐
目前,高?,F代漢語基本上仍采用最傳統的講授法,側重于知識的介紹,缺少課堂討論和互動,本來就枯燥的教學內容,加上單調陳舊的教學形式,使得課堂缺乏魅力,尤其是與學生的專業課程相比,所以很多學生“不買帳”。如何搞活現代漢語課堂,成為教師的當務之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努力尋找和挖掘學生的“興奮點”,創設問題情境:比如,在緒論部分,講到現代漢語的幾大方言區時,可以請不同方言區的學生走上講臺,用家鄉話向大家做自我介紹,教師再不失時機地加以點撥,指出學生所在方言區語音的發音特點,將書本上的知識變成活生生的語言現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考慮到90后的學生中“杰迷”很多,講解部分修辭格之后,設置這樣的問題:你最喜歡周杰倫的哪首歌?請將歌詞寫下來,分析用到的修辭格,學生們躍躍欲試。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地聽講;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地講解”,現代漢語的課堂也可以借鑒中小學課程改革中“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做法。比如,語法部分比較難懂,如果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學生總是處在被動的狀態,積極性和創造性都會受到影響,極易形成僵化的思維方式??梢詫⒉糠终鹿澖唤o指定的學生來講授。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會精心研讀教材,反復琢磨重點難點,一旦發現問題,會主動搜集資料,尋找答案。在思索、發現和解決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實際能力也得到提升。當學生帶著制作精美的PPT走上講臺時,積極性、主動性得到發揮,課堂氣氛隨之被帶動。教師也能借此機會了解學生的口味和需求,在日后的教學中適當改進,實現教學相長。
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必須注重語言實際和研究實踐。引導學生運用語言知識鑒賞文學作品,鼓勵學生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方式進行創作,是實踐的重要內容。比如,以“中國夢”為題,要求學生從對偶、層遞、回環、排比、雙關、拈連、仿詞、反語中選擇四種修辭格,來寫演講稿,并選取最精彩的段落在課堂上表演,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商務英語函電;項目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7-0223-01
《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是高職國際貿易專業開設的一門核心專業技能課,此課程主要講授國際貿易往來信函的行文結構、外貿專業詞匯等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掌握商務英語函電寫作及處理技能。因此,該課程應充分體現和發揮高職教學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重點培養學生對往來商務信函的實際業務處理問題。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商務英語函電》同時還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因此,學生在學習之初,通常感覺力不從心。而傳統的《商務英語函電》教學模式卻因為過分地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相關的單詞與語句,機械訓練而遏制了學生自主參與、探究發現的欲望與機會,就更談不上學生潛力的開掘及應急情景(如修改信用證、更換發船日期等)處理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進行《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法,以求實現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一、 項目教學法內涵及意義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實施“項目教學法”時,應重視項目的選擇、具體的成果展示、教師的評估總結、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與實驗手段,這是搞好“項目教學法”的關鍵。
基于項目教學法構建實訓課程,能夠將學生枯燥的學習課程轉換為生動的實踐活動、創造性活動,體驗解決工作任務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在學校能夠提供給學生的實踐平臺很少、通過校企合作體驗一線平臺的機會更少之又少的情況下,構建基于項目教學法的電子商務實訓課程,能夠很好解決學生實踐機會少,實訓強度不足的問題,并確保實訓技能和崗位能力要求零距離對接。
二、《商務英語函電》項目教學法的實施
(一)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一般按照以下五個教學階段進行
1.明確項目任務:通常由教師提出一個或幾個項目任務設想,然后同學生一起討論,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2.制定計劃:由學生制定項目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并最終得到教師的認可;3.實施計劃:學生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4、檢查評估:先由學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進行自我評估,再由教師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習行動的特征。通過對比師生評價結果,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5、歸檔或應用:項目工作結果應該歸檔或應用到企業、學校的生產教學實踐中。
(二)項目教學在《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將教學內容分配成六個項目,即尋找客戶、價格磋商、簽訂合同、履行合同、貨款支付及其后續管理。每個項目包含若干個任務。完成這六個項目就等于做完一筆業務。在教學中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成立虛擬的貿易公司,并落實每個學生在公司中的角色,在課前先讓學生搜集相關項目的資料,在課上首先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學生完成之后,各組分別選派一個代表將成果以PPT形式展示給大家,讓學生進行評議,經過學生討論之后,教師適時地將正確形式簡單明了地告訴學生,并提出相應建議,總結出完成此類信函所需要的術語及其相應理論知識,然后再布置一個類似的任務,學生反復幾次之后,會牢固地記住知識點,同時也提高了其運用能力與綜合業務素質,如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敬業精神等。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三、 總結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比較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設計理論教學、實驗、實訓教學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實踐水平。在整個函電教學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展示了現代高職教育“以能力為本”的核心價值,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程少偉.談行為引導教學法之項目教學法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5,(11).
關鍵詞:對外漢語;語法結構;語言內容;平衡
一、漢語語法的結構形式與內容意義的定義
結構形式指的是構成某物的構造,它區別于物質的材料。漢語作為一門語言是有多種結構形式構成的,即為構成要素,主要有語音、詞匯、語法。在每一構成要素中又分為其自身的結構形式,即為語音結構形式,詞匯結構形式、語法結構形式。并且每一構成要素都有自己的熱菀庖濉V斕攣踉謨鋟ù鷂手刑峒壩鋟ㄑ芯浚他認為:“語法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弄清楚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之間的對應關系。”“語法形式和語法意義之間的關系是語法研究中的根本問題。”因此,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把握好語法的結構形式與內容意義之間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目前市面上的許多語法書籍都將語法的結構形式與語法的內容意義混為一談,認為語法的意義就是語法的形式,并且語法形式也體現了語法意義。針對這一問題,許多漢語語言學家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闡述過自己的觀點。沈開木認為在自然語言情境中,語言形式可以直觀的概括為三種情形:1.詞形變化形式,包括詞尾變化,詞根和詞綴的變化等表現語法意義的詞形變化,即為語法形式。2.輔助詞形式,即指通過帶有輔作用的詞來幫助表現語法形式。3.詞和詞組的組合形式,也就是通過詞和詞組的組合形式表示語法意義。除此之外,語氣詞和語調相結合也可以影響句子的意義,這也可以看成是一種語法形式。范曉先生將三個平面理論運用到對語法意義和語法形式的分析中,將語法意義分為三個層次:1.表層意義,即各個語法成分之間的意義關系。比如說賓語和中心詞搭配就表示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2.深層意義,也就是側與之間內在的意義,比如形容詞和名詞之間有修飾等的意義。3.語用意義,即詞匯或語法在使用過程中具有的意義。
二、在不同教學方法中語法結構形式與內容意義所占比重
在對外漢語課堂語法教學中,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歷年的差異的核心之一就體現在對于形式和內容孰輕孰重問題的看法上。在語法教學中,同樣對語法結構形式教學和語法內容意義的教學側重不同。例如:在語法翻譯法的教學方法中,由于依賴學習者母語和翻譯的方法,通過逐字逐句的翻譯,使學習者理解語句的內容,因此,對語法的內容意義方面的教學所占的比重偏大;聽說法,是強調反復的句型結構操練以培養學習者的口語聽說能力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對語法結構形式教學的比重較大,反復對某一句型結構進行練習,也就是為了向學習者教授某一固定句型,并通過不斷的操練以期達到熟練運用的水平;在以認知法為主的語法教學方法中,由于認知法是從心理學角度思考教學的,認為學習是一個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的過程,并不是機械模仿和重復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認知法的語法教學主要注重語法的內容意義,強調了對語法內容的正確理解才能有助于記憶,從而學會對語法的運用;情景法,強調通過有意義的情景進行目的語基本結構操練的教學法,因此,運用這一教學方法的語法教學,對語法結構形式側重較大,由于要提供給學習者恰當的有意義的情景,以便于學習者更好的練習目的語的基本結構,所以,情景的創設是為了結構形式的練習。因此,在這一教學方法中語言的結構形式所占的比重較大。
三、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結構形式與內容的平衡
傳統的觀點認為語言教學,尤其是語法教學應以結構形式為中心。由于語言是一個系統,對于一種語言的學習,就是學習該語言的詞匯和結構系統。并且,認為掌握目的語的過程,就是學習者對于目的語結構形式的知識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同理,認為在語法的學習過程中語法的結構形式也比其所體現出來的內容意義重要。但是,在對外漢語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脫離語境、脫離交際而單純地教學語言形式,忽視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而且,少了內容意義的結構形式,使語言學習變得枯燥乏味,更有礙于激發學習者學習的動力。很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還有一種極端的觀點認為,語言的學習,尤其是語法的學習,應該以表達內容為中心,從而可以使學習者更好的掌握語法的結構形式。學習第二語言和學習第一語言一樣,最終目的是為了用語言來進行交際活動。第二語言的學習可以在交際活動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從而不斷的摸索出潛藏于內容意義中的固有的結構形式。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語言中語法的學習不應該受結構形式的禁錮。通過自然的、基于對語法所表達的內容與意義的理解的基礎上的學習,更能幫助學習者發展其“內在大綱”,而不是強加給他們一個外在的大綱。然而,對外漢語的教學實踐表明,由于第二語言習得跟第一語言習得在語言環境和學習條件上有很大的不同,重視內容意義的理解學習并不能保證第二語言的成功習得。最近幾十年的語言習得研究表明,第二語言教學,尤其是對承認的第二語言語法教學,針對語法的形式方面的有意識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討論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結構形式和內容意義的平衡問題,可以總結兩個問題:1.在語言的語法結構形式的講練中,如何盡可能地結合內容;2.在以內容為中心的語法教學中,如何適度地關注形式。
下面是在語法教學中的兩個例子:1.日本在中國的東面。2.日本在中國的西面。
關鍵詞: 課程教學改革 職業能力 《商務英語函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外貿行業在迅猛發展,而外貿行業對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斷擴大。這一新形勢對當代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經濟的發展,行業對人才要求的提高,意味著職業教育需要培養出更多具有深厚英語語言功底及扎實的外貿相關知識的復合型商務人才。那么,職業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就要面對新形勢,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培養從事外貿行業和國際商務工作的一線人員,培養“語言+專業”的高素質復合人才,以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在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是溝通和交流,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信件已取代了傳統商務信件,節約了時間和成本,被人們廣泛應用。
一、《商務英語函電》課程介紹
《商務英語函電》這門課程是商務英語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用英語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戶進行書面信函往來、業務溝通的能力。該課程融英語語言知識和國際商務外貿業務知識為一體,旨在培養學生閱讀、翻譯和寫作外貿英文信函的能力,使學生能閱讀、翻譯和寫作外貿進出口業務各個環節的信函和用英文進行其他對外貿易活動,是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一門課程,通常按照外貿業務流程,教會學生能夠用英文郵件建立業務關系,如詢盤,發盤,下訂單等。該課程融英語語言知識和國際商務外貿業務知識為一體,內容新穎,重點突出,是實用性很強的一門課程。
二、課程教學現狀
教材方面:現有教材基本能滿足教學的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主題是按照外貿業務流程來設置的,但是每個單元的案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前后并無關聯,學生很難對一筆完整的交易有直觀印象。其次,教材的內容與實際脫軌,缺乏與實事接軌的實操案例。再次,教材過多強調語法知識,設置的課后習題也大部分是訓練語法和詞匯句型的掌握程度,而忽視學生對實際案例的處理能力訓練。最后,教材的編排過于單一,每個單元都是遵循著樣文、句型、習題的模式,略顯枯燥。
教學方法:教授《商務英語函電》的教師大部分都沒有從事過外貿工作,缺乏實操經驗,于是在授課過程中就會過度強調詞匯、句型和語法的講解,使用的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一味地強調語言知識,教學生如何讀寫這些外貿術語,如何記住常用句型和寫作模式,長期下去,教師教得枯燥,學生學得無趣。而且大部分教師都是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講臺上講解課文、句法、重點詞匯和句型,學生在書上做筆記,課后背誦相關句型和樣文,在寫作中也是仿照樣文,稍作修改,以致很多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面對實際操作時仍然無法下筆,不知如何寫作函電。
三、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商務英語函電》是一門跨學科課程,涵括外貿知識與英語語言能力,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但傳統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以致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理論知識雖有所增加,但在實際崗位中,他們的實操能力不盡如人意,畢業生到了工作崗位后用英語進行外貿相關業務操作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將外貿知識與英語能力結合在一起,無法適應新時代社會與企業的需要。
四、課程的培養目標
《商務英語函電》是我校商務英語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根本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如何在不同的商務環境下寫出表達準確、得體的商務英語函電,從而達到不同的商務目的。自2001年起,我國開始興起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一個新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體系:從社會本位轉向以學生為本位。我校商務英語專業在制定該課程三維目標時,也秉承著以能力為本,以應用為目的,以學生為主體。力求做到準確精練,深入淺出,突出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
知識與技能目標:用英文郵件和國內及國外公司建立業務關系、進行詢盤、報盤、還盤和受盤、簽訂合同、付款方式、解決商務爭端。方法目標: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解決糾紛、獲取、分析、歸納、交流、將知識綜合運用和轉換的能力。情感目標: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團隊意識及妥善處理人際關系、溝通與交流、計劃組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五、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1.教材方面
教材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一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教材建設要從兩個方面著手;開展教材調研,選用高質量的《商務英語函電》教材、輔助教材,保證教學內容的充實性與實操性;鼓勵教師編寫校本教材,組織在外貿企業工作過的教師和長期擔任該課程教學的教師合作編寫教材,結合教師在外貿實踐中的經驗,將其融入課堂教學。教材應具有知識的前沿性和很強的實踐性,與現代網絡電子郵件并軌,課后多樣化進階式練習。教材應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系統性,按實際業務流程為主線,貼近當今公司業務實際,通過網絡電子郵件完成國際業務往來函電。另一特點是時效性,加入國際貿易公司和國際貿易實踐工作的真實案例,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2.教學方法
《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改革的最主要問題是應當改革教學方法。近年來,我校在進行教學改革時,鼓勵教師使用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的原則是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相結合,在教學中創造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任務型教學法顛覆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為學生設置真實的商務情景,給學生發放任務卡,在任務的驅動下,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任務教學理念是“以能力為本,以應用為目的,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以外貿業務進展的不同環節和內容進行課程的學習情景設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實際崗位需求,按照一筆交易的業務流程來設計一條主線,從基本寫作要素及建立業務關系開始,然后進行詢盤、報盤、還盤和受盤,簽訂合同,付款方式,后續管理,使每個單元的內容連貫起來,然后在每個項目下設計相關典型任務,學生通過課前自己查閱資料、小組合作學習等完成各任務。在完成設置的學習情境和典型人物時,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要學生通過網絡、查閱書籍、新聞報刊等方式搜集相關公司的資料背景。在做了這些準備工作之后,再以小組合作方式,讓學生分組代表不同的外貿公司,按照外貿流程具體環節完成一筆交易的各個流程,內容包括對對方來函的閱讀理解、設定寫作結構、進行協作寫作,然后以口頭陳述、書面報告、PPT等形式進行成果展示,并對其他同學的成果給予組間和組內評價。因此,教師在創設學習情境和典型任務時,必須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并結合行業、企業、崗位進行實踐。例如其中有一個學習情境是詢盤,按照工作過程的要求,可分為三個典型任務,分別是確定目標產品、獲取產品信息、產品描述。教師給學生發放任務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完成每一個任務,最后以口頭報告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教師和其他小組對該組表現進行評價。這是學生通過個人學習和小組合作完成的,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3.教學條件
《商務英語函電》課程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應充分利用商務英語綜合實訓室和國際商務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進行仿真貿易流程實訓,創設仿真情境,便于實踐操作與演練。實訓室將包括產品陳列室、商務洽談室、模擬公司、多種商務實訓軟件、電子商務實訓軟件、秘書及行政管理實訓軟件、電腦速記設備、電腦、網絡及全套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商務中心將能夠呈現外貿業務運作流程和主要環節,能夠完成整套商務英語函電擬寫仿真練習。
此外,學校應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加強與基地單位的合作。我校商務英語專業建立了四個校外實訓基地,都是當地較為專業的進出口公司,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實訓實踐機會,讓學生得到更多實際體驗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更主動地學習專業技能,成為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商務英語函電》是一門非常實用的課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發展,這就需要教師緊隨時展的步伐,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優化教學方法,學校也要針對課程中存在的問題,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完善教師教法和教學條件,著力打造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和外貿業務應用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為.與時俱進的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教學改革[J].企業導報,2014,(21).
[2]張龍然.應用型本科院?!锻赓Q英語函電》課程改革[J].池州學院學報,2013,(5).
[3]竇柯靜.《外貿英語函電》課程改革與實踐[J].?;幢甭殬I技術學院學報,2012.12.
關鍵詞:考核評價 以考促學 漢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2-0180-01
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青少年學生 “雙語”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少數民族青少年學生漢語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教學實踐中,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還沒有很好健全的完善,考核評價流于形式、重考試而輕應用的問題較為突出。因此,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漢語考核評價體系,通過以考促學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育水平和效果,是擺在各級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
一、建立漢語教學科學考核評價機制的重要意義
嚴格的考核評價本身就是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促進漢語教學水平、提高青少年學生漢語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方法,考核評價體系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絕不亞于課堂教學過程本身。考核評價本身對教育教學有著巨大的反作用力,發揮著教學的導向作用,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的方向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有什么樣的考核評價標準和辦法,就有什么樣的教學價值取向。因此,健全和完善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是提高少數民族青少年學生漢語教學水平的當務之急和重點工作;構建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評價體系的必要性評價作為漢語教學的一部分,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漢語教學考核評價機制存在的主要不足
通過調查表明,傳統的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教學考核評價模式較為單一,在考核評價上存在著評估手段單一、評估指標不夠細化等方面的缺陷,教學考核評價不全面、不準確、不到位等突出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在考核評價的導向上,注重卷面筆試,對學生的實際能力考核不夠。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大都以學生的卷面成績為主。這種考核方法主要弊端就是卷面成績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出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如果他會作弊或者監考不嚴的話,那么這種重考試成績的考核模式就極大地打擊了一部分真正肯學會學的學生的積極性。二是考核評價的方法上,注意階段性考核評價,忽視對學生平時學習表現、實際能力的考核。漢語水平高低、學習效果好壞,往往用期中考試、期未考試來認定,通過一考定成績。三是考核評價制度本身實行“教考合一”,漢語教師既是教學的組織者,又是教學成效的評價者,使漢語教育工作者既成為教學的運動員,又成為考核評價的裁判員。四是在考核評價的重點上,存在著重理論、重筆試而輕應用、輕實踐的傾向。
三、探索既注重基礎更突出應用的考核評價體系
漢語教學考核評估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功能。當前,要從戰略角度整體把握考核的功能和效用。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績效考核系統,明晰了考核主體和評價主體,簡化了考核的流程和手續。重點建立全方位考核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開放式與靈活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改知識考核為主為能力考核為主,改重寫輕說為說寫并重。通過嚴把評價考核關,以考促學提高漢語教學水平。
一是樹立“強基重技”的考核評價導向。將考核評價重點放在對學生對漢語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的評估,主要考核應試者基礎教育水平和技能訓練成效??己酥笜嗽O置多方面兼顧,明確細分考核標準,并通過權重分配保證考核的公平與準確。將考核評價的重點轉移到能力上,使少數民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也逐步遷移到注重能力的提高并使之成為學生追求的學習目標,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是考核評價內容進一步突出能力評估。在原來重視基礎、語法筆試考試的基礎上,可包括閉卷、開卷、口試、筆試、課堂內與課堂外、論文與答辯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學生漢語應用能力的考核。要重點提高“說”的考核比例,對講演、討論課、分角色口語表演等都當堂評分,提高學生口語訓練的積極性。通過考核內容的轉變,使少數民族學生在學校學到真本事,走到社會上能夠用得上。
三是在考核評價方法上加大經常性考評力度。除在期中、期未、年度等階段性考核評價的基礎上,著力構建既體現考試成績、又體現平時表現,既體現能力,又體現學風的經常性考核評價機制。將學生漢語課堂表現、漢語學習態度、漢語應用熱情、課堂測評成績一并納入考核評價體系。通過規范的經常性考核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良好的學風,增強學習的熱情和效果。
四是在考核評價的制度上嚴格實行教考分離。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漢語教學考核評價專門機構,建立考核評價中心或專業委員會,對漢語教學成效進行專門考核,實現教學者不考核、考核者不教學,通過專業化規范化的考核評價逐步實現教考分離。同時,充分利用國家HSK、普通漢語等級考試這一平臺,通過社會化的評價來檢驗學生學習成效和實際能力。
四、加強考核評價結果應用,不斷提高漢語教學水平
考核評價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并不是教學的目標。強化考核評價的終極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學,提高少數民族青少年學生漢語能力。加強對考核評價結果的應用,對于提高漢語教育教學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要建立考核結果有效溝通、反饋制度。實行教考分離后,考試部門或評價機構對考核評價的結果必須及時向教學單位進行充分反饋。重點對考核評價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進一步查找教學環節中的不足,切實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1.1藝術教育的含義
當前,人們不斷加快藝術教育的進程,是因為藝術教育不但有利于大腦的生理健康,促進大腦潛能的全面開發,還是人文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人這一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藝術教育還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健全學生的自我意識。藝術教育專業的目的在于培養具有踏實的藝術基礎理論知識和美術、音樂、舞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從事學校的藝術教育教學、訓練、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藝術科學研究工作、學校藝術管理工作及社會藝術指導等工作一專多能的復合型藝術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
1.2藝術教育的專業化的作用
不管是在西方還是在我國,藝術教育的專業化是時展的必然要求,是人們物質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藝術教育的專業化很大的程度上促進了藝術的發展,提高了藝術創作的效果和速度,反映了藝術繁榮興盛的局面;藝術教育的專業化還有利于藝術人才培養的系統化和高端化,有利于理論的不斷進步,有利于積累藝術成果,并使藝術的傳承得到了保障等作用;但是藝術教育的過度專業化也致使其與其他學科割裂開來,促使藝術本身從各文化、社會文化科學技術中獨立出來,成為相對獨立的教育和知識生產單位,使藝術活動和藝術創造成為專業人士的領地。
2通識教育的含義及其作用
2.1通識教育的含義
通識教育,即“一般教育”,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通才教育,另一方面是指全人教育。通識教育的歷史淵源流長,其概念可追溯到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但普及是從近代開始的。通識教育不僅僅是課程設置的一種模式,它過是一種教育思想、理念及境界,它的目的是培養人的自由、和諧與全面發展。而在大學提出通識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糾正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思想修養不夠,學術視野狹窄,專業領域過于局限,基礎訓練和全面發展不足,個性發展受到壓抑等缺點。實施通識教育要根據我國大學的實際情況,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二者相結合,通過實行學分制、主輔修制、彈性學制等方法來實行。
2.2通識教育的作用
通識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生活的條理性、良好的判斷力以及平衡的心智,有利于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和開朗的個性,從而能夠培養學生完整的人格。通識教育就是要使學生不僅能夠學到豐富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促使他們能夠具有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念,讓學生學會做人、學習、做事、生活、發展,能夠做個和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人,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3藝術教育與通識教育二者的關系
藝術教育和通識教育,兩個相互聯系又有區別,并在大學教育中都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研究二者的關系對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以及藝術的繁榮興盛都是非常有利的。
3.1藝術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淵源相同,目的相同
二者都興起于人類最早期的教育中的,是人類最初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人的品格和個性的完善與發展,都是人的基礎教育的需要,體現在在有關人才培養方面。
3.2通識教育是現代藝術專業教育的基礎,而藝術教育是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基本素養教育
現如今的大學中,藝術教育包括藝術專業教育和藝術通識教育兩部分的內容。藝術專業教育和其它專業教育類別相同,是不屬于通識教育的,面向的大學生是藝術類的專業,而藝術通識教育一般是通識教育的組成部分,針對的大學生是非藝術類專業。就藝術專業教育來說,通識教育的基礎性主要表現在:首先,通識教育是藝術專業教育能夠實施的基礎;其次,它還是藝術專業大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基礎;最后,通識教育是藝術教育改革和創新的基礎。在文明社會,藝術素養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而人的藝術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是不能夠離開藝術教育的。但是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和藝術專業的大學生不一樣,他們并不一定非要接收藝術教育,所以他們一般很少有機會能接受到藝術教育,這就致使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在藝術素養方面普遍低,甚至為零,因此為了改變大學這種弊端現象,藝術教育被大學的通識教育包含在內,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接受到必要的藝術教育,從而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完善他們的人格與品性。
4藝術教育改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