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藥劑學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口服藥物;藥物吸收;生物藥學;影響因素
1 生物藥劑學概要
1.1 生物藥劑學內涵 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藥物化學和藥劑學研究的深入、藥物動力學的產生和發展而形成此藥學新學科。它是研究藥物及其制劑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過程,闡明藥物的劑型因素、用藥對象的生物因素與藥物效應間關系的學科。
1.2 生物藥劑學研究目的 生物藥劑學的研究目的是正確評價藥劑質量,設計合理的劑型、處方及生產工藝,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以使藥物發揮最佳的治療作用。它的產生,積極地影響著藥學工作者的研究思路與工作方法,為提高藥物研究水平與臨床應用水平產生積極的作用。
1.3 生物藥劑學研究內容 生物藥劑學通過定量研究不同藥物或不同藥物在不同個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揭示了藥物的劑型因素、人體的生物因素與藥效之間的關系。對生物藥劑學學科的理解,有賴于對其定義中的藥物效應、劑型因素、生物因素三個要素的理解。
2 藥物吸收機理
膜轉運是重要的生命現象之一,在藥物的體內吸收、分布及排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藥物的吸收必須通過膜轉運。口服給藥后經胃腸道吸收,包括胃、小腸、大腸,其中以小腸吸收最為重要。藥物的吸收機理主要分為藥物膜運轉和胃腸道結構分析。
2.1 藥物的膜運轉
2.1.1 生物膜的結構與性質 細胞外表面的質膜和各種細胞器的亞細胞膜統稱為生物膜。細胞膜由膜脂、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其中膜脂包括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生物膜具有流動性、半透性和不對稱性的性質,這與物質轉運、細胞融合、細胞分裂、細胞表面受體功能等關系密切。
2.1.2 藥物轉運機制 細胞通道轉運是指藥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內蛋白的載體作用,透過細胞而被吸收的過程。這是脂溶性藥物及一些經主動機制吸收藥物的通道,是多數藥物吸收的途徑。藥物轉運機制主要包括被動轉運、主動轉運、膜動轉運、促進擴散等。藥物的轉運機制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藥物以何種機制吸收與藥物的性質和吸收部位的生理特征密切相關。
2.2 胃腸道的結構 胃腸道是口服藥物的必經通道,由胃、小腸、大腸三部分組成。
其中胃中吸收機制主要是被動擴散,口服藥物在胃內停留30-40min,大部分崩解、分散和溶出。液體劑型能與胃壁更好地接觸,有利于藥物通過胃粘膜上皮細胞吸收。
而小腸是藥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也是主動轉運吸收的特異性部位,此外還有被動轉運,小腸液的pH約5-7,是弱堿性藥物吸收的最佳環境。
大腸有效吸收表面積比小腸小的多,藥物吸收也比小腸差。除直腸給藥和結腸定位給藥外,只有一些吸收很慢的藥物,在通過胃與小腸未被吸收時,才呈現藥物吸收功能。結腸是特殊的給藥部位,可作為多肽類藥物口服吸收部位,大腸中藥物的吸收也以被動擴散為主,兼有飽飲和吞噬作用。
3 影響口服藥物吸收的生物藥劑學因素
3.1 生物因素
3.1.1 消化系統因素 消化系統因素主要包括胃腸液PH值、胃排空率、腸內運行、食物影響以及胃腸代謝作用。
消化道中不同的pH環境決定弱酸性和弱堿性物質的解離狀態,分子型藥物比離子型藥物易于吸收;胃腸道中酸、堿性環境可能對某些藥物的穩定性產生影響。與胃粘膜接觸機會和面積增大的藥物,在胃中吸收的弱酸性藥物吸收會增加。特別對于需立即產生作用的藥物(如止瀉藥),胃空速率會影響藥效的及時發揮。腸的固有運動可促進固體制劑進一步崩解、分散,使之與腸分泌液充分混合,增加了藥物與腸表面上皮的接觸面積,有利于難溶性藥物的吸收。食物一方面可改變胃空速率,因而可以延緩或減少藥物的吸收,另一方面由于進食后組織器官的血流量增加,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大。消化道黏膜內存在著各種消化酶和腸道菌叢產生的酶,能使藥物尚未被吸收就發生代謝反應而失去活性,對藥物療效有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影響。
3.1.2 循環系統因素 循環系統因素包括胃腸血流速度與血流量、肝首過作用、腸肝循環、胃腸淋巴系統等因素。
血流量可影響胃的吸收速度;血流量對小腸吸收影響不顯著,因為小腸黏膜有充足的血流量。肝首過效應愈大,藥物被代謝越多,其血藥濃度也愈小,藥效會受到明顯的影響。有腸肝循環的藥物在體內貯留時間長,某些藥物血藥濃度形成雙吸收峰。藥物在消化道中的吸收主要通過毛細血管向循環系統轉運,淋巴系統的轉運幾乎可忽略,但對大分子藥物的吸收有重要作用。
3.1.3 疾病因素 常見的疾病因素有胃酸缺乏的患者,其胃的pH的變化能影響藥物從劑型中的溶出及吸收;腹瀉時,腸內容物快速通過小腸而能降低藥物的吸收,或改變腸絨毛生理功能干擾吸收等等。
3.2 藥劑因素
3.2.1 藥物的理化性質
3.2.1.1 藥物的解離度 對弱酸性或弱堿性藥物而言,由于受胃腸道內pH值的影響,藥物以未解離型(分子型)和解離型兩種形式存在。細胞膜的類脂結構決定了脂溶性較大的未解離型分子容易通過。
3.2.1.2 脂溶性 脂溶性太強的藥物可因難以從類脂膜中游離入水性體液中而使藥物吸收率下降;因此,口服藥物應具有適宜的親水親油性。
3.2.1.3 藥物的溶出 口服固體藥物制劑后,藥物在胃腸道內經歷崩解、分散、溶出過程才可通過上皮細胞膜吸收。藥物在胃腸道內的溶出速度直接影響藥物的起效時間、藥效強度和作用持續時間。
3.2.2 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定性 有些藥物由于胃腸道的pH值或者受消化道中菌叢及其內皮細胞產生的酶的作用,使口服藥物在吸收前產生降解或失去活性。
3.3 劑型與制型因素
3.3.1 劑型與藥物吸收 劑型(dosage form)中藥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情況取決于劑型釋放藥物的速度與數量。口服劑型生物利用度高低的順序為:溶液劑>混懸劑>顆粒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3.3.2 制劑與藥物吸收 制劑處方加入輔料以及制備工藝都會對藥物吸收產生一定的影響。加入輔料雖然可以增強主藥的均勻性、有效性和穩定性,但許多輔料對固體制劑的吸收可能會有影響,無生理活性的輔料幾乎不存在而且輔料之間或輔料和主藥之間都有可能產生相互作用而影響藥物的吸收,這種影響采用一般的鑒別方法、含量測定及崩解度試驗等不易檢測出來,只有通過體內研究才能識別。輔料包括黏合劑、稀釋劑、崩解劑、劑、增稠劑等等,而制備工藝則包括混合、制粒、壓片、包衣等技術。
4 總 結
綜述全文,藥物的生物藥劑學性質對口服藥物的吸收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藥物的溶解性、穩定性、膜的通透性等制主要因素。同時,藥物在制劑處方設計、藥物結構設計、臨床用藥方法上應該突出生物藥劑學性質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高坤,孫進,何仲貴.口服藥物吸收中的生物藥劑學性質[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4(3).
[2] 劉建平.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P1-28.
[3] 馬廣利,程翼宇.口服藥物為腸道吸收機理預測模型研究進展[J].中國科技大學學報,2006(37).
[4] 高坤,孫進,何仲貴.腸道轉運蛋白在藥物吸收中的重要作用[J].藥學學報,2006,41(2):97-102.
[5] 李高,方超.藥物腸道吸收的生物學研究方法[J].中國藥學雜志,2002,37(10).
1長循環性納米載體
由于體內存在的防御系統,普通的藥劑學納米載體(未經修飾的)經常被當作外源性粒子,很容易地被條理化(Opsonized)并清除出體外。有時還沒來得及發揮它們的功能。因此,任何多功能納米載體的基本性質應該具有長循環性(Longevity),應該在血循環中維持較長的時間。要維持藥物或藥物的長循環性質有很多重要的原因,但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使藥物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藥理效應發揮必需濃度水平。這樣長循環負載藥物的納米粒子或微粒子就會緩慢地積累在病理部位,這些病理部位通常有受損的易漏的血管,如腫瘤、炎癥或梗死區域。這種效應叫加強滲透和保留效應(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retention } EPR),或者也叫做被動靶向性。此外,長循環效應會使載體有更長的循環時間,可以延長載體與靶細胞相互作用的時間。納米載體通過某種合成的聚合物,如聚乙二醇( PEG)的修飾來增加長循環性,這也是增加載體長循環性的最主要策略。親水性的聚合物鏈可以防止納米粒子或載體與體液中的不同溶質相互作用。這種聚合物介導的載體保護作用也稱之為立體穩定( Steric stabilization)作用。這種效應可以使載體避免被網狀內皮系統(RES)條理化或快速清除,也可使聚合物修飾的納米載體與血液成分產生斥力,或者在載體表面形成聚合物的保護層。最為保護性的聚合物,PEG具有很多優良的性質,如高的溶解度、所形成聚合物鏈的高度靈活性、低毒性、低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對RES細胞的低富集性、對修飾載體生物學性質的最低影響性等[v]o PEG并不能生物降解,分子量低于4 x 104的PE G分子易于被腎清除。PE G很容易商業化,并具有很多分子量級別(從1 x1丁到2 x 104不等),并且相對較容易被修飾到藥物載體上。目前,有很多的化學方法去合成PEG的衍生物,并可以將這些PEG衍生物與藥物或載體進行偶聯來滿足不同的體內需要。一些替代性的聚合物己經被用于修飾納米粒子載體來產生保護作用,這些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 PVA)、磷脂酰聚甘油、聚丙烯酰胺等。聚合物可以通過物理性的結合或化學的偶聯修飾到粒子表面。
2革巴向配體結合的長循環納米載體
藥劑學納米載體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靶向配體修飾的長循環納米載體。這種載體將靶向配體和長循環材料(保護性聚合物)共同修飾到納米載體的表面,使載體不但在血液循環中維持較長時間,并可通過表面修飾的配體與靶部位的受體通過配體月受體相互作用完成靶向過程。為了獲得這種靶向作用,不同的配體己經出現,如抗體、多膚、糖基、葉酸等。例如,對于抗體修飾的脂質體,可以在一個納米脂質體載體單元上同時連接多個抗體分子。既能保證脂質體的完整性,又可以維持納米脂質體的親和性和特異性。常規的抗體修飾方法包括蛋白質(抗體)結合到脂質體膜的活性基團上,另一種方法是蛋白質(抗體)與膜成分進行化學修飾,增加蛋白質的膜親和性。配體修飾的長循環藥物載體的設計有很多原因,包括:1)配體(如抗體、蛋白、多膚等)貼附到載體表面可以增加載體從血液中的清除速率,并增加在肝、脾等組織中的攝取。一旦連上保護性的聚合物,可以抵消這些清除及攝取效應。2)一些特異配體修飾的納米載體的長循環性可以使載體更易積累到靶組織。為了使PEG化的脂質體獲得更好的靶向性,可以將靶向的配體共扼連接到脂質體表面PE G上,這樣配體可以暴露在在PE G鏈的表面,使得載體經過長循環效應后與靶細胞有更直接的接觸,避免了立阻效應的干擾。實際上,很多的配體都連接在脂質體表面保護性聚合物的末端。
很多的策略己經被用于構造特異配體修飾的長循環PEG化納米載體,以脂質體最為成熟。最初的方法是將脂質體預留活性的反應基團并暴露在水性環境中,隨后配體可以與這些帶活性基團的脂質體發生特異結合。另外一種方法是先合成配體PEG用旨質共扼物,然后將這些脂質共扼物摻入到脂質體的其他成分中(如磷脂、膽固醇),進一步制備單室脂質體。第三種方法是將mPEG-SPE或配體修飾的PEG-DSPE后插入到己形成的脂質體中,并進行適當的孵育。葉酸修飾的脂質體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腫瘤靶向性脂質體。多數腫瘤表面有過量表達的葉酸受體。柔紅霉素或阿霉素可以包載在脂質體中,該脂質體可以遞送至葉酸受體過表達的腫瘤部位。多膚如RGD,經常被共扼到脂質體的表面,靶向到整合素豐富的腫瘤血管部位。另外,抗血管生成的多膚修飾的脂質體可以作用于腫瘤部位,使腫瘤部位的新生血管生成受到抑制,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3束日激響應的納米載體
長循環PEG化納米載體中PE G與脂質體的連接可以引入一些刺激敏感的基團,當遇到腫瘤部位的特異性刺激(pH或酶)后,可以發生斷裂。PEG化的脂質體并不是完全有利于藥物的遞送,在輸送過程中它們是有利的。但在靶部位PEG的存在會妨礙脂質體與靶細胞的接觸,造成藥物釋放的困難。如果納米載體通過內吞(Endocytosis)途徑進入細胞,PEG鏈的存在會阻礙內容物從內涵體中的釋放及隨后的胞漿釋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在PEG鏈與脂質的中間引入易刺激斷裂的鍵,如酷鍵、酰胺、酰蹤鍵等。這些鍵可以響應體內的酷酶、低pH等。正常組織的pH值一般為7. 5,當到達腫瘤部位后,pH下降到6左右,會引起酰蹤鍵的斷裂。根據這一性質,人們設計出pH值敏感的納米載體。底物膚( Substratepeptides)是對某一酶系敏感的膚段,當特異酶系接觸到底物膚后,會造成底物膚的裂解。可以將底物膚引入到PEG與脂質間,并制備酶敏感的脂質體。腫瘤部位或靶部位常見的酶系包括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寡膚酶、竣膚酶、組織蛋白酶、前列腺特異抗原(PSA) ,凝血酶等。各學者也通過這些酶的刺激,設計出多樣的酶敏感的納米載體。Hp值、酶等都屬于內源性的刺激,而外源性的刺激也己經廣泛的應用于納米載體的設計和靶向遞送中。代表性的外源刺激包括磁場、光、熱等。根據這些刺激可以產生磁敏感的納米載體、光敏納米載體或熱敏納米載體。有些納米載體可以同時應用一種或多種刺激進行觸發。刺激響應納米載體的出現使得納米載體進一步豐富了納米載體的功能及性質。
關鍵詞: 藥劑學實驗教學 研究性實驗 教學改革
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制備工藝、質量控制與合理應用的綜合性應用科學技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應用性。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藥物劑型和制備理論、生產工藝技術及質量控制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初步具備制劑設計和制備的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制劑質量問題的能力。目前的藥劑學實驗教學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內容多為普通劑型的制備實驗和基本儀器設備使用技能訓練,與藥劑學發展前沿相脫節。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且對制劑設計、制備與質量檢驗缺乏系統的訓練,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改革傳統的藥劑實驗教學內容和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近年來,我們在藥劑學實驗教學中開展了研究性實驗,旨在為實驗教學的改革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有益的探索。
1.藥劑學實驗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實驗的實施步驟
本次教學改革選擇緊跟藥劑學發展前沿、具有前瞻性的課題――治療糖尿病藥物的緩控釋制劑的設計、制備與質量檢驗為研究題目,讓學生嘗試綜合應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查閱文獻并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可行性論證后進行實驗,使學生掌握緩控釋制劑的處方設計與制備及質量控制方法,并體驗探索性科學研究的樂趣。
1.1學生的組織形式及指導教師的工作指導。
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或研究興趣組成研究小組,每組2―3名學生,每位教師負責指導2個研究小組。研究課題由指導教師定為“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與腸溶片的制備與質量檢驗”。在實驗開始前,由指導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說明,并對研究課題和科研基本步驟進行簡單講座或指導,然后由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并進行實驗設計。實驗開始前,指導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室主要儀器和設備的性能、用途及操作規程;在選擇、使用實驗用試劑時,給學生以參考性指導建議;協助學生處理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指導學生完成實驗總結及簡單的實驗論文撰寫。
1.2查閱文獻與實驗設計。
要求學生自主查閱文獻,了解鹽酸二甲雙胍藥物新劑型的研究進展,了解緩釋\腸溶制劑的常規制備方法和工藝及制劑質量標準的常規檢測項目。在完成綜述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運用已經了解的凝膠骨架片和腸溶片的制備處方\工藝來設計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和腸溶片的處方及制備工藝并,運用已經掌握的藥物鑒別、檢查與含量測定方法,對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與腸溶片的質量檢驗進行實驗設計。實驗設計以學生研究小組為單位完成,由指導教師協助進行可行性論證。
1.3實驗實施。
課題實施是實行研究性實驗的核心內容。在實驗實施前,由指導教師協助學生進行實驗的準備工作,包括所需的原料藥、醫藥輔料、實驗試劑和各種實驗儀器設備。實驗以學生研究小組為單位進行,指導教師協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統籌規劃,既保證實驗順利進行,又節約實驗時間,還協助學生處理實驗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1.4實驗總結和考評方法。
實驗結束后,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總結。要求學生提交實驗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內容、結果與討論。重點要求學生詳細記錄實驗項目與實驗步驟,準確描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和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和思考。實驗過程結束后,指導教師及所有學生進行總結討論會,總結本次研究性實驗的收獲和經驗教訓,提出改進的建議等。
衡量學生的實踐水平應從多方面考核,因此我們將藥劑學研究性實驗評分項目具體確定為文獻綜述、實驗設計方案、實驗技能和實驗報告四個方面。文獻綜述(滿分20分)主要考查學生文獻檢索和對信息進行分類總結的能力;實驗設計方案(滿分20分)主要考查實驗方案的設計是否合理;實驗技能考核(滿分40分)主要考查實驗操作是否規范,儀器設備的選擇與使用是否正確,能否將理論和實踐相融合;實驗報告(滿分20分)要求實驗報告應實事求是,書寫工整,條理清晰。
2.藥劑學實驗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實驗的效果與體會
2.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以往的驗證性實驗課多采用教師講解或演示實驗,學生模仿或重復實驗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發揮。研究性實驗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從設計實驗到實驗報告撰寫的全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常常為了一個實驗步驟查閱大量的參考文獻,從中篩選出最佳方案。
2.2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開展研究性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驗證性實驗不同,研究性實驗強調學生自行設計、自行實施和總結實驗。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緩釋片出現的質量問題積極思考,做出合理分析并及時進行處方調整,反復實驗探索最優處方工藝。學生們積極探索的精神和創新意識的發揮遠遠超出教師最初的設想,值得肯定和進一步發揚。
2.3培養了學生的科研素質。
科研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學生意識到進行科研工作需要有選題的創新性、作風的嚴謹性和工作的艱苦性,深知科研成果的來之不易,只有通過扎實、艱苦和堅韌的工作,才能取得一定成績。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了解了從選題、設計、實施到結果分析、論文撰寫等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為今后從事科研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4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執教能力。
通過對學生自行設計性實驗的指導,指導教師提高了自身素質和執教能力。要想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教師自身應具備較好的科研素質和淵博的知識,還要具備較好的指導技巧。既不能限制學生的創新能力,又要避免學生設計難于實施或沒有實際意義的課題,對學生自發的創新和探索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良好的引導。
綜上所述,通過藥劑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使學生的基礎知識更加扎實,整合了學生的知識構架,促進了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與融合,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培養高質量、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賈乙,唐淵,劉雅等.藥劑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87-88.
[2]康慧群.藥劑學實驗教學現狀及改進方法[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1):33-34.
【關鍵詞】鹽酸二甲雙胍;高效液相色譜法;血藥濃度
鹽酸二甲雙胍(metofrminhydrochloride,MH)是雙胍類降糖藥,可用于單純飲食控制和/或運動療法血糖水平未得到滿意控制的Ⅱ型糖尿病病人;亦可作為單用磺脲類或鹽酸二甲雙胍治療 血糖水平未得到滿意控制的Ⅱ型糖尿病病人的二線用藥的降糖藥。主要機制為抑制糖的吸收、增加糖的利用和異生,與磺脲類降糖藥相比,鹽酸二甲雙胍不增加體重。且耐受性好。對于血中鹽酸二甲雙胍其濃度測定,國內外多見報道[1]。本實驗依托各相關文獻研究的基礎,改良并建立起一種高靈敏度且操作步驟簡單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鹽酸二甲雙胍血漿濃度的方法:
1試藥與儀器
1.1藥品與試劑
鹽酸二甲雙胍片劑制粉,含量99.6%(貴州天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內標苯乙雙胍(山東科源);高純色譜級別乙腈;MKP、N,N-二乙基乙胺、發泡粉(天津)、磷酸等均為分析純;三蒸水為本藥劑科室自制。
1.2儀器
日本島津LC-6A型高效液相色譜儀,sPD 6AV紫外可見光檢測器(日本島滓),LG-6A泵和C-R6A積分儀、CT06A柱溫箱、手動進樣閥,WH-2000色譜工作站;AG285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恒溫水箱(江蘇中大420型);DT5-2自動平衡臺式離心機(北京時代);XW-80A旋渦混合器(上海琪特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微量進樣器。
2方法與結果
2.1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lunaC18(4.3mm×280mm,6μm),流動相為:乙腈一磷酸鹽緩沖液(31.25mmol/l)為62:38,流速為0.9ml/min。,柱溫為37℃,檢測波長為305nm。實驗表明,在上述色譜條件下血漿中雜質對鹽酸二甲雙胍的測定無干擾。
2.2標準溶液的配制
精密稱取陰涼存放的粉劑鹽酸二甲雙胍50mg,雙蒸水稀釋溶解于容量瓶中,繼續加雙蒸水至50ml刻度并混勻,儲備液(1g/L)保存備用。以此為母液基礎,逐級梯度稀釋,將之定濃度為0.5、1、2.5、5、10、25、50mg/L各系列標注濃度。將內標物苯乙雙胍精確稱取10mg,溶解于50ml容量瓶中,三蒸水稀釋至刻度混勻制備得到苯乙雙胍儲備液;再吸取苯乙雙胍儲備液5ml,置于容量瓶中,用25ml雙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混勻,制備得濃度為40mg/L內標標準液。
2.3血樣采集與預處理
口服鹽酸二甲雙胍且無其它合并用藥一周以上患者,晨起空腹靜脈采血,注入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離心3000rpm/min,10min,分離血漿。精密量取血漿樣品0.2ml,加入100ul 10%高氯酸振蕩混合,置1.5ml的EP-Tubes管中,加入內標溶液20μl,振蕩混合均勻,再精密量取加入乙腈0.18ml,旋渦混合2min,放置5min;13000rpm離心時間為20min,取其上清液20 微升進樣。
2.4方法學驗證
2.4.1專屬性
我們發現基于上述色譜條件下,鹽酸二甲雙胍和苯乙雙胍的保留時間分別為5.5min和13.5min,兩組分之間呈峰形對稱,其標準像達基線分離。血漿中內源性物質如實驗研究所示未顯示影響二甲雙胍、苯乙雙胍出峰時間及高程。
2.4.2標準曲線及線性范圍
本實驗研究中我們分取梯度濃度各級別濃度的標準液,用陰性對照血漿按10倍稀釋的方式,制得濃度分別為0.05、0.1、0.25、0.5、1.0、2.5、及50mg/L的鹽酸二甲雙胍血漿樣品,按2.3項下依照本實驗提供樣本和研究方法操作,分別記錄各組分峰高、色譜圖,用統計軟件計算峰高比(也有文獻用grams進行分峰,計算兩峰的面積比值)。設定橫坐標為MH血漿濃度數值,縱坐標為待測物與內標物的峰高比值,根據試驗數據進行最佳配線,配線后進行F測驗顯著性,并采用加權最小二乘法求回歸運算,求得標準條件下常規直線回歸方程,即標準曲線為Y=0.6998C+0.0007(r=0.9697);根據標準曲線,本方法的線性范圍為0.08~6.00mg/l。
2.4.3準確度
陰性對照血漿制備濃度分別為0.075、1.0及3.75mg/L的MH血漿樣品,按2.3項所示方法操作測定,與標準測量曲線同時進行,由同日的標準測量曲線精確到0.01位數求出各樣品的濃度,對比所求得的濃度與已知濃度,計算樣品的方法其回收率見表1。
表1血漿中鹽酸二甲雙胍的絕對回收率(x±s,n=5)
P
2.4.4精密度
在日內和日間(5天)對應每種濃度做樣品,分別于日內間隔2h測定數次,并連續測定數日記錄色譜圖,求得日內和日間相對標準偏差。測定的日內變異(n=7)其鹽酸二甲雙胍濃度分別為3.75,1.0及0.075 mg/L;測定的日間變異(n=7)其鹽酸二甲雙胍濃度分別為3.75,1.0及0.075mg/L時,兩者的RSD見表二。
表2血漿鹽酸二甲雙服的實驗方法精密度(n=5)
2.4.5檢測限值
用濃度為0.5mg/L鹽酸二甲雙胍標準溶液配置濃度分別為0.015、0.03、0.045 mgL的血漿樣品,預處理后進樣:以空白血漿為對照,按信噪比S/N=2測得本方法中鹽酸二甲雙胍的最低檢測限為0.6ng;根據實驗精密度的要求,在本實驗條件下,測得人血漿中鹽酸二甲雙胍的最低定量濃度為45g/L(n=5,RSD=9.18%)
3 討論
國內外文獻報道有關測定血中MH藥物濃度的方法,有實驗研究方法多種但有的手法繁復,耗時長,有的操作簡單卻數據有失精準,卻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應用最為廣泛并且最為準確和簡便。我們采用10%高氯酸作為蛋白沉淀劑,沉淀后能直接進樣測定,簡化了樣品處理過程。本方法簡便、快速、準確、專一性好,可用于鹽酸二甲雙胍的血藥濃度測定。因MH是雙胍類降糖藥其極性較大,其保留反相色譜中能力較弱[2]。本實驗創新改用離子對色譜法利用二甲雙胍與發泡劑(SDS)能直接結合為離子對而保留反相色譜中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強,在試驗中確定其適宜濃度均為0.1%,配制乙腈-磷酸鹽緩沖液作液相低壓梯度流動相,如有氣泡產生,用脫氣機處理,盡量避免壓力變動。本研究中選用0.40ml乙腈與0.40ml血漿混合,高速離心,取上清液進樣,其標注計算曲線圖形顯示基線本底較低,分離效果好。與文獻對比,避免了血樣用量大、處理環節多而繁雜等缺點[3],同時還可以保證一定的測定靈敏度,而且實驗操作手法簡便,可以考慮作為MH血藥濃度的一種常規測定方法,亦可應用于臨床及藥劑科藥物動力學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夢軍,曹文軒,張惠靜.離子對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體外人血漿中鹽酸二甲雙胍濃度[J].藥學學報,2008,24(6)534-537
[2]魏敏吉,張慧琳,康子勝.一種快速靈敏測定人血清中二甲雙呱含量的方法[J].中國新藥與臨床藥理,2003,19(6):443-446.
[3]鄭寶忠,竇學梅,肖淑華.復方鹽酸二甲雙肌膠囊在人體內藥物動力學和生物等效性研究[J].天津藥學,2OO6,l8(3):1-4
【關鍵詞】 金蓮花;提取工藝;藥理學;研究進展
Abstract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is a kind of commonly used drug i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and enjoy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pharmacognosy,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pharmacology, pharmacy and clinics. There are extensive foreground to develop new drugs from it. The main active composition of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is ketoflavin,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effect. Besides, some preparation of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 The article consult literatures at home in recent years and summarizes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in pharmacology research on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ollius chinensis Bung; Extraction technology; Pharmacology;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蒙藥金蓮花為毛茛科植物金蓮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的干燥花[1]。蒙藥名為阿拉藤花-其其格,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傳統蒙藥,主要分布于內蒙古東部、吉林西部、遼寧、河北和山西等地。金蓮花屬植物共25種,《中華本草》將4種植物—矮金蓮花、短瓣金蓮花、寬瓣金蓮花及金蓮花作為藥用金蓮花的植物來源。金蓮花始載于清代趙學敏所著《本草綱目拾遺》[2]。蒙醫藥理論研究表明“阿拉藤花-其其格”具有愈傷、燥膿、止腐、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用于創傷、外傷感染、血“協日”性眼患、咽喉熱[3]。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金蓮花屬植物多具有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已有不少關于金蓮花在生藥鑒別及其采集加工、化學成分及其有效部位、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莖葉藥用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報道。本文對金蓮花的提取工藝和現代藥理學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 金蓮花的提取工藝研究
金蓮花中主要含有黃酮類、有機酸類、生物堿類及其它物質,截至到目前研究為止,大多數研究者認為黃酮類物質為金蓮花發揮藥理作用的主要成分[4]。綜合查閱近幾年的文獻,發現關于金蓮花提取工藝的研究主要有醇提法、水-醇提取對比法和其他提取方法,現分別敘述如下。
1.1 醇提工藝研究 高英等[5]應用均勻設計與正交設計兩種方法對金蓮花提取工藝進行研究,考察不同提取條件下的提取率及樣品中總黃酮的含量,實驗考察了4個因素,即乙醇濃度(%)、溶劑用量(倍)、回流時間(小時)和浸泡時間(小時)。結果表明,金蓮花的最佳提取工藝為65%的乙醇浸泡3小時,由于其余兩個條件幾乎無影響,可按實際實驗時的需要取值。蘇志偉等[6]采用正交設計方法,以總黃酮為測量指標,通過研究得出金蓮花的最佳提取工藝為65%乙醇提取3次,每次2小時,每次10倍量的乙醇。除此之外,楊雅信等[7]也采用了70%的乙醇液提取金蓮花中的總黃酮。
1.2 水-醇提工藝對比研究 葉紹明等[8]選用水、95%乙醇和60%乙醇作為提取溶媒,采用正交設計法考察金蓮花的最佳提取工藝,即用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時,測定提取物的總黃酮濃度為4.612%。林晨等[9]也選用水、60%乙醇、95%乙醇作為溶媒進行正交試驗,得出了類似的結果。除此之外,白云娥[10]比較了水提工藝和醇提工藝對金蓮花中總黃酮的提取率,結果表明,水提取工藝優選為10倍加水量,浸泡0.5小時,煎煮2小時,煎煮3次,出膏率平均為45.158%,總黃酮含量平均為7.632%;醇提取工藝優選為12倍加醇量,用65%乙醇提取3次,每次1.5小時,出膏率平均為44.286%,總黃酮含量平均為14.561%。實驗表明,醇提取工藝的出膏率與水提取工藝的出膏率相近,但從提取物的總黃酮含量來看,醇提取工藝的總黃酮含量明顯優于水提取工藝的總黃酮含量。
1.3 其它提取工藝研究 除以上兩種主要方法外,羅麗榮等[11]采用微波輔助水提法從金蓮花中提取有效藥用成分總黃酮;另外,劉麗娜等[12]也采用單純的水提取法對金蓮花的提取工藝進行研究。以上實驗的研究都得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綜上所述,不同提取時間和不同濃度乙醇對總黃酮提取率有很大影響,不同的提取溶媒和方法對總黃酮含量也有影晌。采用醇提的方法較為普遍,而且提取效果較水提法和其它方法更好,可以作為金蓮花中黃酮類物質提取的推薦方法。
2 金蓮花的藥理作用
2.1 抗菌作用 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表明,金蓮花是一種抑菌譜較廣的中草藥,其提取物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較好的抑菌作用,如對綠膿桿菌、甲型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福氏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3]。
林晨等[9]測定了金蓮花3種溶媒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結果表明水和60%乙醇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抑菌作用明顯大于革蘭氏陰性菌,特別是對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強,推測金蓮花主要有效抑菌成分的作用部位可能在于細菌的細胞壁上。此外,還發現提取物中總黃酮含量高低與抑菌效果未表現出明顯的相關關系。隨后張麗娟等[14]研究發現,金蓮花蛋白提取液對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和產氣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金蓮花蛋白提取液在蛋白濃度大于1.25g/L時有顯著抑制變形桿菌和傷寒桿菌的能力,具有中等強度的抑制產氣桿菌、大腸桿菌的能力,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沒有抑制作用。由此也證明了黃酮類物質不是抗菌的唯一有效成分。
2.2 抗病毒作用 溫云海等[15]用金蓮花水浸提取液以Hep-2為受試細胞做抗病毒研究,實驗結果表明,金蓮花水浸液對Hep-2的毒性與其濃度成正比,濃度小于3.905mg/mL時,細胞生長正常,可維持一周。濃度為3.905mg/mL時,對(Ad)7、21、Echo18和Polio I型病毒無作用;而在一定條件下,對CoxB 3變異株有很強的作用,對CoxA 24有一定作用。林秋鳳等[16]從金蓮花的干燥花中分離出原金蓮酸、葒草甙和牡荊甙,并對這3個化合物及總黃酮提取物進行抗病毒試驗,結果表明,總黃酮對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只有弱的抑制作用,而原金蓮酸對A型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IC50為184.2μg/mL,治療指數(TI)為4.0μg/mL;葒草甙和牡荊甙對副流感病毒有強抑制作用,其IC50分別為11.7和20.8μg/mL,TI分別為32.1和16.0。除此之外,蘇連杰等[17]研究了金蓮花醇提取物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護作用,并觀察了金蓮花醇提物的體內的抗病毒作用。
2.3 抗氧化作用 唐津忠等[18]報道,長瓣金蓮花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對豬油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隨著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其對豬油的抗氧化作用增強,兩者在試驗劑量范圍內呈正相關,其抗氧化作用可以與人工合成抗氧化劑BHT相似,優于VE的效果,而且提取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與VC有較好的抗氧化增效作用。這顯示了長瓣金蓮花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在食用油脂抗氧化方面的巨大潛力。
周欣等[19]以VC為陽性對照藥物,系統的研究了短瓣金蓮花總黃酮及其它4種指標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結果表明,短瓣金蓮花總黃酮和4種黃酮苷類化合物在體外對DPPH·、OH·、O2·具有較強的清除作用,同時對大鼠紅細胞的氧化性溶血也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魏紅等[20]也考察了金蓮花、陳皮、甘草和杭菊這4種中藥材中的黃酮提取物對DPPH·、OH·、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結果表明,金蓮花黃酮提取物對3種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較強,是一種優良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劑。
3 展望
金蓮花的蒙醫藥方面應用歷史悠久,在現代藥學研究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樂觀的進展。多年來,學者們在生藥學性狀鑒定、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鑒定等方面獲得了肯定的成果,明確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黃酮類,在藥效學方面證明其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等藥理作用。如果進一步應用現代化手段深入研究,將會提高金蓮花的生物利用度,并確定其療效、不良反應,以便使該屬植物得到更好的開發與利用。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七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77.
[2]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20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S].1998:30.
[4] 葉云峰,彭勇,付崗,等.藥用金蓮花研究新進展[J].中國現代中藥,2007,9(3):29-33.
[5] 高英,李衛民,伍淑華,等.均勻設計與正交設計在金蓮花提取工藝篩選研究中的比較應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2,8(1):1-3.
[6] 蘇志偉,田鶴,馬英麗,等.金蓮花中總黃酮提取工藝的研究[J].中草藥,2007,38(6):850-851.
[7] 楊雅信,張貴君.金蓮花70%乙醇提取液中黃酮碳昔類成分的研究(Ⅰ)[J].黑龍江醫藥,2006,2(19):93-94.
[8] 葉紹明,李藥蘭,楊宜婷,等.金蓮花提取工藝[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6):463-464.
[9] 林晨,沈偉哉,李藥蘭,等.不同溶媒中金蓮花提取物體外抑菌作用的比較[J].暨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1,22(6):54-55.
[10] 白云娥,漆小梅,高品一,等.金蓮花水-醇提取工藝比較[J].中成藥,2007,29(10):1521-1523.
[11] 羅麗榮,蔣柏泉,白蘭莉.金蓮花有效藥用成分提取研究[J].江西化工,2006,(3):96-98.
[12] 劉麗娜,蔣柏泉,白蘭莉.水提法從金蓮花中提取黃酮的研究[J].江西化工,2006,(2):46-47.
[13] 葉云峰,彭勇,付崗,等.藥用金蓮花研究新進展[J].中國現代中藥,2007,9(3):29-32.
[14] 張麗娟,張貴君,李仁偉.金蓮花蛋白超聲提取工藝優化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測定[J].天津中醫藥,2007,24(1):63-65.
[15] 溫云海,林岳生,黃海,等.金蓮花水浸提取液抗病毒的實驗研究[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9,19(1):21.
[16] 林秋鳳,馮順卿,李藥蘭,等.金蓮花抑菌抗病毒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04,31(4):412-415.
[17] 蘇連杰,田鶴,馬英麗.金蓮花醇提物體內抗病毒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草藥,2007,38(7):1062-1064.
[18] 唐津忠,魯曉翔,陳瑞芳.金蓮花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3,24(6):88-91.
目前,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都在研制新的藥品,新藥研究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怎樣把把控這種風險,是目前人們最關注的問題。藥物經濟學已經在醫學的各個領域中被應用,新藥研發怎樣去利用藥物經濟學,是本文論述的重點。
關鍵詞:
新藥研發;藥物經濟學;應用研究
藥物經濟學已經在醫學上的各個領域被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考慮的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時也需要把藥學的經濟價值考慮在其中。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都在研制新的藥品,新藥研究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怎樣把控這種風險,是目前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在新藥研發的過程中,對藥物經濟學的使用主要體現在加強制藥企業對研發資源的使用率,使制藥企業的生產率和投資的回報率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1新藥研發的現狀
目前,新藥研發市場的前景很好,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的現實問題。首先,新藥的研發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研發的過程比較漫長,并且還不能保證研發的結果是否能夠成功,大量的數據顯示,新研發的藥物上市率非常的低,5個臨床研究的化合物最后只有一個得到最終的審批。同時,在新藥的研發中投資巨大,但得到的回報相對來說要少很多。
2藥物經濟學在新藥研發中的應用
2.1提供研發項目的選擇
在藥物經濟學的指導下,在新藥研發上能夠有明確的目標。在新藥的研發中必須要考慮研發資源的優化性,要提高研發過程中的技術效率和分配效率,藥物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明確研究的方向,對哪一行的藥物進行研發能夠實現利潤最大化。在研發新藥的過程中,臨床實驗的投資巨大,如果研發的項目不能夠迎合市場的需要,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用藥物經濟學做指導,能夠準確把握市場的動態,研究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藥品,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新藥研發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還減少了資金的浪費。
2.2及時終止不合理藥品的開發
藥物經濟學及時的對新藥研發過程中的失敗以及虧損做總結,對一些不合理的藥品研發項目及時的終止,降低研發的消耗成本。大量研究調查的數據表明,在中途停止對藥品的研發能夠節省大量的研究成本,并且還能夠為制藥企業提供分析報告,為下一個研發項目提供參考和意見。
2.3為新藥研發提供經濟學依據
藥物經濟學的分析結果不僅能為醫院提供可靠的藥物價值,還能為患者提供可靠的價值參考依據。對購買者而言,能夠更加準確的掌握藥物的功效以及成本價值,能夠提高藥物的市場銷售率,使新研發的藥物在市場上能夠有一定的保障。這是由于藥物經濟學能夠將所有獲得藥物價值進行整理和分析,為新藥的開發提供參考的數據,不僅使制藥企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利益最大化,還能使購買者的及時掌握藥品的相關信息,促進新藥開發市場的發展。
2.4為新藥研發提供新的思路
研發新藥物不僅僅是指研發出具有新的治療效果或是更好的治療作用的藥物,而且還能同時降低藥物的成本,為新藥的開發提供新的思路,不僅能夠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與使用率,還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3在研發藥物過程中對藥物經濟學的評價
3.1臨床實驗模型
臨床實驗模型是對藥物作用、病程和實驗者間的差異利用一組數學的關系的技術來進行合成和分析,對概率的應用參數進行描述[1]。
3.2投資評估
投資評估除了對藥物經濟學設計的投資方案進行評估,還能夠對對臨床實驗中的增量收益進行相應的評估,提出了藥物的可用性以及安全性,對藥物的最后成本與效果進行分析和評估。
3.3閾值的分析
閾值分析主要是通過數據信息來了解所研發新藥物的一些基本信息,閾值的簡單分析主要包括兩種分析的方法,一種是描繪標準成本曲線,一種是標準質量調整生命年曲線,這兩種分析的方法作用是用來描述研制的新藥與已經上市的藥物之間的參數,對上市藥物的參數進行對比分析,為決策者提供可靠的參數值以及更加準確合理的經濟學模型[2]。
4結語
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進步,醫學也在不斷的發展與進步,藥物經濟學在制藥企業中必須受到重視,運用藥物經濟學的理論更好的去指導新藥的研發工作。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大力提倡在新藥的研發中運用藥物經濟學的知識,提高制藥企業的藥品研發質量,節約在新藥研發中的經濟成本,為新藥開發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藥物經濟學在新藥研發中將會成為一個很好的應用指南,為我國新藥開發市場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扶柏柯 晉紀紅 單位: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如果去美國讀商科專業,一般商科專業的研究生大概都是一年制。像金融、會計這類專業最短的大學只需要9個月。
2、美國研究生讀統計學:統計學專業最短的學制是一年的,比如耶魯大學;稍微有些長的是12到18個月,比如斯坦福大學,而且如果超過三年就不能畢業了。最長的統計學專業學制不會超過2年。
3、美國研究生讀建筑學:同統計學專業一樣,最短的是一年,最長的兩年,但每個學校的課程設置都是不同的,比如賓大的建筑學專業一般來講都是一年,但也有可能持續三年半。
4、美國研究生讀法律:中國學生申請LLM的比較多,JD專業相對來講比較少,而LLM專業大部分學制都是一年,極少數有兩年的學制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藥房 藥師 藥學服務
藥房是醫院一個重要的服務窗口,是與患者接觸最多的一個部門。面對眾多病種,藥學服務工作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藥學服務是藥師應用藥學和臨床醫學知識向公眾以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與經濟性,實現改善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為目的。這些工作都是由藥師來完成,工作做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醫院的醫療質量,因此如何做好醫院藥學服務工作,提高服務質量,是我們每個藥房工作者需要思考和關心的問題。
1 醫院藥房藥學服務的現狀
1.1傳統的工作模式 現絕大多數醫院藥房仍只是保證藥品供應及調劑為主的工作模式,藥師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審方、調配、核對、發藥等常規工作,藥師與患者的交流機會甚少,小小的發藥窗口和短短的發藥時間也難以對患者進行全面、詳細的藥學服務。患者因藥學知識缺乏,又長期得不到良好藥學服務,以至于患者常出現誤服、濫用藥物等,藥源性疾病頻頻發生,嚴重危害人的健康。
1.2醫院對藥房藥師要求不高 在我國絕大多數醫院藥房能完成藥品供應和調劑等日常工作, 把醫師的處方調配好,不發生差錯, 醫院就會認為藥房工作基本完成任務。盡管有的醫院藥房開展用藥咨詢服務,但只局限于有尋求咨詢的患者, 且向患者介紹的只是藥物的用法用量和一般注意事項等,對于患者用藥史、治療藥物的臨床評價等還不夠深入探討,醫院也很少有這方面要求。
1.3社會對藥師缺乏信任感 社會普遍存在著一個問題, 大多數患者寧肯相信醫生, 也不相信藥師。如若醫生沒有按藥品說明書的用法用量開具處方,藥師在調配處方時予以糾正,患者常常不認可,對藥師并不信任。這種傳統觀念直接影響藥師參與疾病治療和藥學服務的轉型[1]。
1.4醫院對藥房執業藥師重視不夠 在我國有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藥廠、藥店都要求有執業藥師,執業藥師是藥廠、藥店的準入資格。而在醫院工作的執業藥師不能充分利用和體現,把醫院執業藥師資源閑置起來,醫院藥房的執業藥師很難得到重視和重用,使得很多藥師失去考執業藥師的信心和勇氣,也失去了提高藥師業務水平的機會。
1.5醫院對藥師的價值認識不足 醫院普遍認為藥房藥師工作簡單,重復性強,技術含金量低,只要不發錯藥品、不寫錯用法用量就行,而且藥學服務不能直接體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難以得到醫院的重視,談不上建立有效的藥學服務工作體系,更談不上有梯隊地培養藥學服務的專業人才了。
1.6藥師的臨床業務水平有限 由于我國的藥學教育體制的原因,在校時主要學習藥學理論,臨床藥學知識匱乏。在醫院藥學工作中從事單調、重復的藥品調劑工作,再加上新藥層出不窮,使其所學專業知識趨于老化,讓他們參與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工作有點勉為其難[2]。與臨床有點脫鉤。
1.7藥師更新藥學知識不夠 由于藥房藥師整日忙于調劑工作,與醫生相比,外出學習或進修少,作為藥師在醫院主要每年進行簡單的“三基”理論考試。藥房藥師既缺乏對藥學專業知識更新的動力,又得不到醫院應有的重視,業務水平難以提高。
關鍵詞:中藥指紋圖譜;血清指紋圖譜;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12)07-1632-03
收稿日期:2012-03-04
基金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Y2100832)
作者簡介:葛姍姍(1988-),女,浙江東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藥活性成分的研究及新藥開發
通訊作者:朱英(1964-),女,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藥是一種多組分的復雜體系,化學成分眾多,單單測定少數幾種有效成分并不足以確保藥材的質量。對傳統中藥及復方進行研究通過分步提取、藥效追蹤,所確定的成分是否是藥效的代表性成分還尚待商榷;而且多數中藥或復方現行質量標準中所談及或測定的所謂“有效成分”多為主要藥物的主要成分或指標成分,也并無充分依據證明其為有效成分[1],和中醫理論的特殊性一樣是導致中藥藥效成分不明確、作用機制不清晰的關鍵原因。
中藥指紋圖譜憑借所提供信息的豐富性,反映所含成分的全面性和體現中藥成分的整體性,在評價中藥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中藥指紋圖譜雖然可以較好地解決中藥質量不穩定、藥效成分復雜的問題,但仍不能有效表征中藥在體內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機制,而中藥血清藥理學和中藥血清藥物化學可以解決主要藥效活性成分在體內的代謝及變化的問題,可獲得確切的療效信息。因此,將指紋圖譜技術和中藥血清藥理學、中藥血清藥物化學相結合有助于推動中醫藥學向中藥成分明確化、作用機制清晰化的方向發展。本文就近8年來中藥及中藥血清指紋圖譜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 中藥指紋圖譜的研究進展
中藥指紋圖譜是指中藥材或中成藥經適當的處理之后,采用現代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夠標示該中藥材或中成藥特征的色譜或光譜圖。中藥指紋圖譜是一種綜合的、可量化的技術手段,是當前符合中藥特色的評價中藥真實性、穩定性和一致性的質量控制模式之一。
目前中藥指紋圖譜的建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法(GC)、高效毛細管電泳法(HPCE)、紅外光譜(IR)、紫外光譜(UV)、X射線衍射法、核磁共振法等\[2-8\]。其中,高效液相色譜法為主流方法,是目前研究中藥化學指紋圖譜優先考慮的方法。解析指紋圖譜的方法有相似度評價法[9]、模糊聚類分析[10]、人工神經網絡法[11]、主成分分析法[12]等。
1.1 中藥指紋圖譜在單味藥中研究進展
劉艷娥等[13]確定了金銀花藥材的HPLC譜中有11個共有峰。楊雪平等[14]建立了山東平邑、河北、河南3個不同產地金銀花藥材的HPLC指紋圖譜,采用相似度分析法,結果表明3個不同產地金銀花相似度在95%以上。不同產地穿心蓮藥材的HPLC譜中有9個共有峰[15],但其峰面積比值不盡相同。郭丁丁等[16]對不同產地白芷的HPLC指紋圖譜研究,結果表明白芷指紋圖譜差異較大。
此外,還有學者對桔梗[17]、急性子[18]、葛根[19]、藁本[20]、川芎[21]、赤芍[22]等中藥的HPLC研究表明中藥指紋圖譜重現性好、可行性強,可為控制中藥材質量提供一定的實驗依據。
1.2 中藥指紋圖譜在復方中研究進展
孫國祥等[23]運用中藥指紋圖譜技術結合雙定性雙定量相似度評價法對復方丹參片化學成分的數量、種類和各成分的含量進行準確控制,實現從宏觀和整體角度全面控制復方丹參片質量,縮小藥品批間質量差異。黃月純等[24]根據四物湯藥味所含成分理化性質的差異,采用兩種檢測波長對四物湯進行指紋圖譜分析,結果表明230nm檢測波長下10樣品的相似度在0.914~0.991之間,290nm檢測波長下10樣品的相似度在0.942~0.999之間。這為四物湯物質基礎研究提供一定參考。丁國瑜等[2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建立了逍遙丸數字化指紋圖譜,對不同生產廠家13批逍遙丸進行整體定性和定量評價,為逍遙丸質量控制提供新方法。
朱砂安神丸HPLC數字化指紋圖譜研究[26]結果表明以鹽酸小檗堿為參照物峰,確定57個共有指紋峰,獲得判別其質量的重要數字化信息,所建立的ZSASW-HPLC數字化指紋圖譜可清晰反映ZSASW的局部和整體指紋的質量變異,表明了用數字化指紋圖譜控制中藥質量準確可行。
另外對三七配方顆粒[27],黃連和吳茱萸配伍[28],冠心蘇合丸[29],雙黃連粉針劑[30]等也進行了中藥復方配伍研究,結果表明將中藥指紋圖譜應用于中藥復方的研究,能更好的為復方的臨床應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2 中藥血清指紋圖譜的研究進展
中藥雖含眾多成分,但除腸道直接起作用及外用藥外,只有被吸收入血的成分才能產生作用。傳統中藥多口服給藥,口服給藥后藥物成分或經消化道直接吸收入血;或經消化液、消化酶及腸內菌群的作用分解成次生代謝產物被吸收入血;或經肝微粒體酶代謝成有活性的代謝產物。無論經過上述何種途徑,其有效物質必須以血液為介質輸送到靶點,從而產生作用。因而給藥后的血清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制劑”,血清中含有的成分才是中藥的體內直接作用物質。中藥血清指紋圖譜是指中藥經口服給藥后一定時間采血,分離血清,用含藥血清代替中藥,經適當處理,采用現代分析手段,得到能夠標志該中藥藥效成分特征的色譜或光譜圖。即對中藥、空白血清、含藥血清3組指紋圖譜進行比較,得到活性成分在體內的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