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醫保管理制度實施細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的過程中,各級醫院將面臨功能定位的重新調整,分工將更加明確,現有的醫療體系格局的改革會給醫院帶來深遠影響,挑戰與機遇并存。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與發展是新形勢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它通過建立有效的費用制約機制強化對醫院的管理,對醫院的生存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一、宣傳政策,保證醫保政策落實到位
醫保政策啟動初期,醫務人員及患者對醫療保險政策和知識缺乏了解,醫保意識淡薄,在醫療行業行為中,人們對醫療保險帶有抵觸情緒,對醫保工作不理解,增加了推進醫保工作的難度。所以首先應對醫務人員做定期培訓及學習,分層次培訓、針對性培訓。將醫療保險相關政策編印成冊,通過櫥窗、板報展示等多種形式,讓他們熟悉并理解醫療保險的各項政策;把握“基本醫療”的概念,標準和醫療保險的原則,掌握醫保用藥范圍和診療項目,更新思想觀念,強化醫療費用控制意識,自覺規范醫療服務行為,使他們意識到醫務人員在醫保運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患者要耐心地解釋細心地宣傳政策,讓他們也意識到醫保對國家、患者和醫院三方都有好處,更有效的推進醫保政策的執行。
二、醫療服務行為規范,提高醫院服務質量
醫務人員深入領會醫保政策后,熟悉地掌握醫保用藥和診療項目范圍,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為醫保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嚴格執行《三個目錄》,健全醫療成本核算制度。通過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使用率,減少重復檢查,合理使用基本藥物等措施,做到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保障患者的自身利益,有效地控制醫療成本,降低醫療費用。
三、引進技術,提高醫院診療質量
在臨床專科建設改革方面,不斷進行科室細分化,由原來的外科細分為現在的胃腸外科、肝膽外科、甲狀腺乳腺疝血管外科。骨科細化為骨創傷科、骨關節科、骨脊柱科。各專科積極開展新項目新技術,如脊柱側彎矯正術、關節置換術等,提高專科診療水平。我院綜合技術實力雄厚,先后開展了異體肝移植術、腎移植術、心內介入術、超聲介入術、干細胞移植術、分子治療技術、心臟瓣膜置換術、冠狀動脈搭橋術、介入放射治療中晚期肺癌及肝癌、CT更好的為參保患者服務,保證醫療質量的。
四、實行費用清單制,加強醫保費用透明度
醫保基金是有限的,不合理的檢查、治療、用藥增加了參保患者的負擔,也造成醫保資金的浪費與透支,所以要合理地控制和使用醫保資金。凡是住院的參保患者,每日都能拿到“住院病人費用一日清單”,清單注明藥品名稱、數量、單價及金額,及治療的項目費用明細。出院時還有總費用清單,上面注明在院期間總費用的自負比例情況及統籌支付的內容與金額。明確做到收費公開、公正、透明,使參保患者消費的明白清楚。
五、資金墊付,方便患者就醫
對住院醫保患者采取了先收取一定比例的住院押金后,就可住院治療,全額享受,待患者完全康復出院,辦理出院手續結帳時,我院先墊付資金按醫保規定比例給予患者報銷住院費用,以減少患者住院費用預付,方便患者就醫。
六、強化制度,建設醫院管理措施到位
為了促進醫療機構加強自身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改善醫療服務,更好地履行社會職責和義務,提高醫療行業整體服務水平與醫療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服務要求,應制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完整的制定內部運行管理程序與考核辦法、標準:一是有各類基本醫療保障管理制度和相應保障措施,嚴格服務收費管理,減少患者醫藥費用預付,方便患者就醫;二是公開醫療價格收費標準和基本醫療保障支付項目;三是保障各類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參加人員的權益,強化參保患者知情同意。其中將參保患者從入院辦理住院手續時的身份確認到康復出院之間的每一細微環節,均做了明確規定。對科室進行定期檢查與抽查。查人證,核實參保人、醫保卡、醫保本是否相符,有無冒名頂替現象,以防套取醫保基金。查病情,核實住院指征,有無掛牌住院、分解住院。查醫囑,核實是否嚴格執行“三個目錄”用藥,有無乙類藥超支情況。查病歷,核實住院管理是否規范,執行是否到位,有無大型檢查及材料無審批的內容。查清單,核實是否嚴格執行收費標準,有無亂收費現象。每月月底,對屢次違規的問題、科室及人員予以點名通報批評,并依據考核獎懲機制進行嚴肅處理。
七、獨立科室,醫院健全組織機構
當前,我國臨床藥師正逐漸從傳統的操作型和窗口服務型模式向藥學專業知識服務型模式轉變。而在發達國家,醫院的臨床藥學已發展到藥學服務階段:藥師參與制訂對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接受用藥咨詢、給予患者用藥指導;在藥師的配合下,臨床合理用藥、重視藥物的相互作用、盡量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正確掌握藥物劑量等實際用藥問題均能得到較好解決。
近年來,特別是2002年頒布《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以來,廣大藥學工作者對醫院藥學的發展、臨床藥師工作都有了明顯重視,學習熱情也有了有了明顯提高。以“臨床藥師”為主題詞進行檢索,發現2000-2010年的期刊文獻總和為1 165篇,探討的內容從微觀的臨床藥學服務模式轉變到宏觀的臨床藥師制度建設問題,涉及面很廣,由此不難看出,藥學工作者對臨床藥師制度及其推行情況的重視,不僅體現在相關數量的大幅增加,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也明顯超過以往。
1 我國臨床藥師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臨床藥師制度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快速發展的醫藥事業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總體來看,我國臨床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各種問題。
1.1 臨床藥師隊伍尚未真正形成
衛生部有關統計顯示,2008年全國醫療機構有28萬個(不包括村衛生室);藥學技術人員33萬,占全國衛生技術人員的5.3%,遠遠低于衛生部規定的8%的要求。醫院藥學部門面臨著人手不夠與工作范圍、內容擴展的矛盾。臨床藥師從數量上來說難以形成強有力的隊伍,很難自成體系。臨床藥師的工作面還不能覆蓋所有臨床科室,而只能選擇性地體現在重點科室,這一狀況,很難適應臨床合理用藥的需要。
1.2 臨床藥師業務水平難以適應合理用藥的要求
在臨床藥學工作開始的初期,各地紛紛舉辦臨床藥學學習班、進修班,普及臨床藥學知識,對開展臨床藥學、提高臨床藥師的業務素質產生了積極影響,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目前在全國藥學技術人員中,具有藥師以上技術職稱的人數為24.3萬人,其中主任藥師1 008人,副主任藥師8 214人,主管藥師68 000余人,從事臨床藥學、科研以及藥物信息學方面的只占到6.0%左右。同時存在知識結構不完整、人員年齡較大等情況,醫院藥師雖然長期在醫院工作,有一定的臨床醫學基礎,積累了不少藥物知識,但是長期在藥房里工作,掌握臨床藥學的新理論、現代知識和方法有一定的難度,導致深入臨床解決臨床合理用藥中的系列問題難以勝任。中、青年藥師雖然知識得到了一些更新,但目前的學校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藥師,藥學知識比較豐富。醫學知識、生命科學知識匱乏。目前,我國藥學教育機構設置了一些臨床藥學的課程,但由于學時的限制,只開設了部分與藥學有關的課程,臨床醫學、藥物治療學、藥物流行病學的課程課時過少,致使畢業后擔任藥師過程中很難形成自己的特長。
1.3 未能持續深入臨床
深入臨床參與和指導合理用藥是臨床藥師的主要工作任務。多年來,藥師的工作主要局限在采購、供應、保管藥品、調劑、制劑、藥品檢驗等方面。在職臨床藥師普遍存在臨床基礎知識不夠、臨床實踐經驗不足、參與,臨床用藥工作不深人的情況,與醫護人員的共同語言不多,為患者提供藥學咨詢服務的能力自然也達不到應有的要求。同時由于現有人員配置并不到位,本科室工作繁忙,也沒有充分的時間到臨床第一線,正是這種現象的存在,使得部分藥師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不愿或不敢進入臨床從事深層次的用藥服務工作,只停留在提供藥學信息或編寫藥訊的工作層面上,他們往往不去臨床第一線而是在藥學實驗室、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病區藥房、藥物情報咨詢室。一些接受過系統臨床藥師培訓的藥師,或臨床藥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往往又因為年資相對較淺,工作經驗有限,對推動藥學服務整體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1.4 臨床藥師與臨床藥學實驗室工作不協調
目前不少醫院的臨床藥師與實驗室工作是分離的,患者的血藥濃度數據及個體藥動學參數的獲得尚需依賴臨床藥學實驗室。由于種種原因,臨床醫生對臨床藥師的信賴度不強。
2 影響臨床藥師工作的主要因素
2.1 法律、法規方面
我國2001年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和2002年公布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下文中簡稱為《暫行規定》)中明確規定醫療機構要逐步建立臨床藥師制,但目前還沒有可供配套執行的“實施細則”或“管理規范”,對臨床藥師的準入、編制、培養等均未作出明確的要求,責任與權利也因缺乏法律依據而出現了真空。同時,無臨床藥師技術職稱系列的設置及其管理規章制度,人力資源的缺乏和激勵機制的不到位,使得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工作進展緩慢;另外,已經或準備開展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工作的藥學技術人員,尚需解決如何應對醫療風險的問題。因此,“醫保”支付和風險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推進各級醫療機構建立臨床藥師制度的動力。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對醫療機構促進合理用藥的評價,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醫、藥、護相結合的醫院藥物治療體系,有助于藥師對藥物治療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2.2 宣傳、落實《暫行規定》情況
為使臨床荮學的含義和臨床藥師在促進合理用藥工作中的作用,在政府相關部門、醫院有關領導和廣大醫院藥師中達成共識,大力宣傳、落實《暫行規定》極為重要:1998年至今,中華醫院管理學會藥事管理專業委員會在各有關衛生廳、局或省醫院管理學會(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18個省(市)及計劃單列市,開辦以“適應新時期醫院藥學工作發展,加速醫院藥學工作轉型和約師觀念與職能的轉變”為主題的繼續教育研討班,以及學習、貫徹《暫行規定》學習班。參加學習的人員主要為二級以上醫院分管院長及藥學部(科)負責人,先后共舉辦了22個班,學員達2 769人,使這些人員對現代醫院藥學的發展方向、臨床藥學的核心問題(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促進合理用藥)有了新的認識。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學界,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宣傳和落實下作,但尚需進一步深入,以使更多的人了解醫院藥學的特點和臨床藥師的作用。
2.3 業內的共識
20世紀50至60年代,美國首先出現了與臨床藥師密切相關的“臨床藥學”這一新興學科,“臨床藥學”的概念后來被引入我國。但我國醫院藥學界至今對臨床藥學的基本概念、臨床藥學專業研究與實踐的內容、臨床藥學的內涵及發展方向等一系列問題仍未達成共識:仍有不少醫院將臨床藥學的工作框定在TDM、藥物信息管理、ADR和臨床藥理實驗范疇,并沒有藥師參與臨床了作方面的內容。長期以來,臨床藥學工作重治療藥物
監測和實驗室工作,輕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和藥物信息下作,明顯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臨床藥師。目前,多數醫院的領導、藥劑科主任雖然普遍認為臨床藥學工作很重要,但采取的措施卻很少,大部分藥師還缺乏承擔臨床藥師職責的思想與技術上的準備,認識上還存在差距。當然也直接導致目前國內用于臨床藥學評價指標僅包括藥物相關問題的發生率是否下降、患者用藥依從性和滿意度是否提高,還沒有建立一套可靠、切實可行的并且可以廣泛應用的藥學服務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
3 對未來臨床藥師隊伍建設的展望
3.1 臨床藥師的培養及自我提高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臨床藥學才逐步被確認為醫院藥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之后各高校才逐漸開設相關專業,但是至今,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藥師教育體系,此專業只能在藥學大學科之下。藥師職能重塑,必然需要大量能直接為患者提供藥學保健的高層次服務型人才。這樣的藥師具有較淵博的藥學專業知識和臨床醫學基本知識,掌握相關專業技能,勇于實踐,并具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在2004年“醫院臨床藥師的在職培養與實踐研討會”的基礎上,衛生部科教司和醫政司于2005年5月召開“臨床藥師培養工作研討會”。2005年11月28日,衛生部了《關于開展臨床藥師培訓試點工作的通知》,2006年2月9日在北京召開了臨床藥師培訓試點工作會議,成立了中國醫院協會臨床藥師培訓專家指導委員會,正式啟動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工作,2006年共有19個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啟動了培訓工作。我國已經通過這種培訓,使我國的藥師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是廾沒有從根本上改善這個狀況,因此,迫切需要改革高等院校“藥學專業”教育,在高等藥學教育中探索和建立適應臨床合理用藥要求的藥學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另外,在醫院藥師畢業后教育和繼續藥學教育管理中,應加大對臨床藥師的培養力度,例如,可通過畢業后教育途徑,完成必要的課程及課題研究,授予臨床藥師專業學位,這樣就能明顯彌補通過高校教育途徑培訓臨床藥師的不足:
同時,在建立完善的培養體系后,臨床藥師也應加強自我提高,通過臨床實踐,識別、解決和預防可能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的與藥物有關的問題,以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真正做到醫院藥學工作直接面對患者。總之,藥學工作者必須更新觀念,實現藥師的全方位健康發展。
3.2 建立科學的考核體系
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臨床藥師工作還處于探索階段,所以近些年來有不少文章在探討藥師培養制度,但同時也應注意到,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應建立起一套比較科學的考核體系。針對現有臨床藥師工作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核:
1)學習效果考核:應結合藥物進展的速度,定期開展臨床藥師學習情況考核,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不必拘泥于簡單的筆試和口試,可開展一些熱點問題探討,政府相關部門應結合藥物經濟學或衛生經濟學,開展疾病治療的研究,這樣既能很好達到學習的目的,同時也增加各位藥師更好地與一線醫生接觸的機會。
2)查房及病例調查:臨床藥師深入臨床參與查房是藥學服務的主要內容,應通過查房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并參與到重點患者藥物治療過程中去。通過與醫生討論藥物治療方案、監測藥物治療過程和效果、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工作,在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經濟方面發揮作用。同時也要進行處方調查和病例調查,通過調查,對不合理用藥進行點評,監測重點藥物臨床應用情況,促進規范、合理用藥。有條件的醫院也可以嘗試培養藥師進行藥歷書寫,使藥師能夠對患者治療或預防疾病進行藥物治療過程的全面、客觀記錄和評價。
當然,這個評價過程中,應制定量化指標和質量指標,全面地進行藥師臨床工作評價,藥學服務在我國實施的歷史比較短暫,因此其考核評價系統尚需一邊實踐,一邊改進,這樣才能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