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壓瘡的預防及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手術并發壓瘡即患者手術后到術后第6天中生成的壓瘡。住院患者壓瘡產生的概率為1%~11%,而手術患者的發生率更是大過這一數值。因為手術相應的耐受程度不高、皮膚彈性較弱、組織自身的修護能力不強,老年患者手術期間與手術后產生壓瘡的概率極大[1]。本文調研并摸索了美皮康敷貼運用到手術并發壓瘡老年患者的成效,相關成果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手術并發壓瘡老年患者104例,按照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兩組。試驗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齡62~82歲,平均(72±2.92)歲。對照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齡61~81歲,平均(71±3.95)歲。對比兩組患者相應的性別與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式:全部患者施以麻醉后,試驗組依據手術在骨突位置粘貼尺寸適宜的美皮康敷貼(規格:10cm×10cm與18cm×18cm),處于平臥位期間粘貼到骶尾、兩邊肩胛與足跟處,處于側臥位期間粘貼到兩邊肩峰、腓骨小頭、髂嵴、季肋和外踝處,手術后第3天換置敷貼,過后依據皮膚狀況適宜換置;對照組依據在相同的位置放進軟墊、氣圈、棉布等提升接觸范圍、減弱壓力,手術后依據皮膚狀況對癥施以處理。所有患者按下述方法護理。①手術以前醫護人員要全方位考慮到手術引發的皮膚受壓狀況與應力狀況,盡力清除皮膚本身的剪切力及壓力,找出潛藏的受壓位置。②手術期間增強體溫檢測與保暖,體溫過低就要立即調節室溫,施以保暖對策,注入升溫液體,庫存血先行升溫后再注入。③手術后立即變換患者自身的,對其受壓位置施以按摩,加速血液循環。④返回病房后隔1~2h翻身1次,對可能生成壓瘡的患者,借助氣墊床一類協助用具,防范壓瘡生成。⑤維持床褥本身的干凈、干燥,防止排泄物、汗漬等給皮膚帶來刺激。⑥增強身體營養,給予富含熱量、蛋白質與維生素類食品,提升身體的抵抗能力及組織相應的修護能力。⑦對患者增強壓瘡方面的宣教,危重患者要對其陪同親屬教授壓瘡相關的護理常識與方法,方便其全方位配合并加入到護理中。⑧隨時觀測壓瘡變化,醫護人員要嚴格施行交接班體制,每班仔細實施床旁交接,床頭安放翻身卡,各班全方位填入患者翻身、臥位與皮膚相應的變化狀況,并在病歷內仔細填寫。
療效判定:①優:手術期間與手術后沒有生成壓瘡;②良:手術期間與手術后有皮溫、色澤、腫脹一類變化,不過沒有生成皮膚破爛;③中:壓瘡生成,皮膚破爛,不過在1個星期的治療后治愈;④差:壓瘡生成,沒有愈合。
統計學方法: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統計相關的數據,用頻數及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P
結果
試驗組施以治療后相應的壓瘡防范成效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壓瘡即身體部分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受阻,使得皮膚喪失本身的功能而引發的組織受損與死亡[2]。老年患者因為生理機能退化,手術期間不能夠借助變換以舒緩皮膚相應的壓力,加之出血、潮濕與血氧飽和度減弱,成為急性壓瘡的危險群體。
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19例,女23例。年齡最小59歲,最大90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11例,骨牽引21例,內固定10例,住院時間12~58d,平均31d。42例患者在住院期間無一例發生壓瘡。
2導致壓瘡的危險因素
2.1局限性因素
2.1.1壓力、剪切力、摩擦力其為造成壓瘡的重要因素,其中垂直壓力作用于皮膚是導致壓瘡發生首要因素。正常毛細血管壓是2~4kPa,外部施加的壓強超過4kPa就會影響局部微循環[1]。剪切力是引起壓瘡的第二位因素,當身體同一部位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時,就會產生剪切力。摩擦力是機械力作用上皮組織,能去除外層的保護角化皮膚,增加壓瘡的易感性。臨床上,床面皺褶、存有渣屑或搬運時拖拉扯拽患者,均產生摩擦力。
2.1.2局部潮濕受壓部位的皮膚如因出汗、分泌物、引流液,尤其是大小便污染而潮濕,這些因素多易降低皮膚的抵抗力,易引起皮膚浸潤和感染。
2.1.3使用石膏繃帶、夾板不當使用石膏繃帶、夾板時,襯墊不當,松緊不適宜,致使局部血液循環不良,也易導致壓瘡的發生。
2.2全身性因素
2.2.1感覺喪失感覺喪失的患者感受不到過度壓迫的疼痛刺激,從而不會自動變換,容易引起某些局部皮膚過度、長期受壓[2]。
2.22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時機體皮下脂肪減少,蛋白分解代謝加強,免疫功能降低,致使皮膚抵抗力及抗壓能力降低,易導致壓瘡發生。
2.2.3心理因素長期臥床及長期經受疾病折磨,老年患者常有悲觀情緒,表現為精神萎靡,不配合治療和護理,這也是危險因素之一。
3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3.1正確評估患者是預防壓瘡的關鍵
隨著護理的發展,把積極評估患者情況作為預防壓瘡的關鍵步驟[3],對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對高危患者實行重點預防。臨床上獲得認可及使用的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有Anderson評分量表、Norton’s評分量表、Braden評分量表等。
3.2健全壓瘡患者的管理制度
經評估對高危患者實行重點預防,建立預防壓瘡翻身卡,每次翻身后及時在相應的表格里作上標記,并詳細記錄受壓部位皮膚情況。做到天天查,班班交,定時記錄,這樣不僅能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同時為制訂不同患者護理計劃提供依據。
3.3間歇性解除局部受壓是預防壓瘡發生的首要措施
長期臥床患者應每2小時更換一次,皮膚有紅斑時應明顯縮短時間。在骨隆突處放置支撐物,以減少局部受壓,有條件時可使用氣墊床等器具,通過氣墊床的充分放氣,利用壓點移動的原理使患者身體各處受壓均勻。
3.4減少摩擦力和剪力
協助患者翻身時,不要拖動而是要把他們抬起來再移動,建議采取仰臥位翻身左或右斜30°[4],要保持床面的平整,沒有硬物和多余的東西。應避免臥床患者頭部長時間抬起超過30°,以免骶尾部、足根部承受過大的壓力和剪力。
3.5保護患者皮膚干燥和完整性
應盡可能保持皮膚的干燥,每日用溫水清潔皮膚2次,不可用力擦拭,同時有效大小便管理是保持皮膚干燥的重要環節,使用便盆時,協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使用破損的便盆,以防擦破皮膚。必要時在便盆邊緣墊一軟紙、布墊或撒滑石粉。床單要及時更換,及時整理,保持干燥。
3.6加強營養
國內外學者[5]均認同營養不良是導致壓瘡的內因之一,也是直接影響愈合的因素,因此老年患者改善營養至關重要。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營養狀況促進創面愈合的重要條件。因此,對易出現壓瘡的患者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保證負氮平衡,促進創面愈合。
3.7心理護理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多是在正常生活情況下突然受到外來傷害,思想上以及各方面都沒有任何準備。精神上極為痛苦,往往背上終身不愈的沉重包袱,以至喪失治療信心,因此做好情志調護十分重要。護理人員應針對各自的情況對患者進行主動、周到的護理,與患者及家屬交談,關心、體貼、同情患者,解除其悲、哀、思,調動積極因素,提高機體內在自身康復能力,使患者有身殘心不殘的樂觀主義思想,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對其在配合治療與護理中取得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表揚,以增強老人戰勝疾病的信心。要讓其充分理解一系列預防性護理措施的必要性,使之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態主動配合治療護理,以達到預防壓瘡發生的目的。
護理人員對壓瘡問題的重視和預防意識的提高是防治壓瘡的基礎[6]。實踐證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有無壓瘡的發生,全體護理人員重視是基礎,掌握老年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在臨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能保證護理措施的落實是關鍵,患者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間的各個環節,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壓瘡的發生,從而減輕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申羅英,葉芳.褥瘡的防治及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3):1782-1783.
[2]蘇春燕.ICU患者壓瘡危險因素及其評估工具[J].護理研究,2005,19(9):1695-1697.
[3]劉秀瑩,劉秀榮,張秀英,等.神經科病房消滅壓瘡的幾點體會[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3):180.
[4]陳茜,成翼娟,王晉,等.循環護理在壓瘡護理中的臨床實踐[J].護士進修,2002,17(11):846-847.
[5]王泠.壓瘡的管理(一)[J].中國護理管理,2006,6(1):62-64.
[6]魏先,龔敏.預防截癱患者發生褥瘡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84-785.
方法:建立分層監控管理制度及流程(護理部壓瘡管理組,大內科護士長、造口及慢性傷口小組、科護士長、科壓瘡質控組長、主管護士),明確各級職責;應用PDCA循環管理壓瘡的護理,保證壓瘡防治措施的落實,進行動態、實時管理,加以持續改進;信息化壓瘡上報(難免壓瘡登記表、壓瘡發生登記表及壓瘡轉歸登記表),進行動態、實時管理等。
結果:實施綜合管理模式前(2011年)后(2012年)住院老年患者壓瘡發生情況比較,實施后難免壓瘡發生率為0.9%,壓瘡好轉/治愈率為95.2%,壓瘡上報率為100%。
結論:綜合管理模式使壓瘡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有效預防治老年患者壓瘡的發生,提高基礎護理質量,確保患者安全。
關鍵詞:綜合管理 老年患者 壓瘡 分層監控 PDCA循環 信息化上報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6-0200-02
壓瘡即壓力性潰瘍,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發生率為10%~25%,發生壓瘡的老年人較無壓瘡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6倍[1]。壓瘡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一直是臨床護理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如何對壓瘡實行全面、系統、科學、有效的監控,降低壓瘡發生率,是護理質控與管理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科自2012年1月開始對住院老年患者實施壓瘡綜合管理模式,建立分層監控管理制度及流程,住院第一天主管護士即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對Braden評分符合高危危險因素的患者,應用PDCA循環管理壓瘡的防治,壓瘡信息化上報等,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科2011年同期出院老年患者678例(申報難免132例,男78例,女54例),2012年同期出院老年患者656例(申報難免102例,男68例,女34例),年齡60-98歲,平均年齡72.38歲。
1.2 方法:對我科自2012住院老年患者117例實施綜合管理模式:分層監控管理,PDCA循環管理和信息化上報,每月進行資料分析、整理、統計,與實施綜合管理模式前(2011年)進行觀察、對照比較難免壓瘡發生率,壓瘡好轉/治愈率,壓瘡上報率。
2 結果
實施綜合管理模式后(2012年)難免壓瘡發生率明顯降低,壓瘡好轉/治愈率顯著提高,壓瘡上報率為100%。2011與2012住院老年患者壓瘡情況比較見表1。
3 結論
壓瘡綜合管理模式。
3.1 分層管理制度及流程。分層管理能很好地開發人力資源,增加護士對壓瘡的監控管理熱情,提高護士的管理意識,對壓瘡高危病人和帶入壓瘡病人進行科學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住院患者得到及時、安全、專業的壓瘡護理。為此我院建立各級監控小組、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及評價標準,明確各級職責,對壓瘡管理實施前、過程、終末控制,為臨床護士提供明確的壓瘡護理指引,實行無懲罰呈報及層級管理制度。操作流程:“責任護士評估-科室上報或申報-科護士長審核、指導-造口及慢性傷口小組會診指導-上報大內科護士長-上報護理部-科室監控-科護士長督查評價-反饋護理部、壓瘡管理組”。
3.2 PDCA循環管理。PDCA循環即管理循環,是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的英文縮寫,這個循環包括質量保證系統活動,不停地周而復始地運轉,具有完整性、統一性和連續性的特點。我科不斷實踐PDCA循環,建立壓瘡護理效果跟蹤表,對護理措施進行持續改進等,降低了難免壓瘡的發生,壓瘡好轉/治愈率得以明顯提高。科室采用“五早五到位”預防壓瘡,包含:早評估、早報告、早落實、早指導、早督查;同時做到落實到位、評估評價到位、指導督查到位、培訓到位、持續改進到位。對存在有風險的患者進行預防性管理,建立壓瘡報告制度、會診制度。老年患者住院第一天即進行篩查,Braden評分≤12分符合高危患者,由主管護士填報壓瘡評估及難免壓瘡申報表、壓瘡監控記錄表,上報科壓瘡質控組長、科護士長,大內科護士長,請造口及慢性傷口小組會診指導監控。造口及慢性傷口小組每周下科室進行監控、指導兩次,并填寫監控記錄。患者Braden評分≥16分時科室上報造口及慢性傷口小組審核,通過后停止監控。患者出院/死亡/轉科后3日內主管護士記錄壓瘡轉歸情況,完成后交醫院壓瘡管理組,另復印一份留在科室。具體干預措施包括:床頭懸掛“防壓瘡”警示標志,向病員及家屬講解壓瘡發生的原因;建立翻身卡(注明翻身時間、執行人)、正確搬運病人;操作時避免拖、拉、推病人;給予減壓用具(氣墊床);保持床單元及衣物平整,干燥和無渣屑,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加強營養;局部創面用藥、貼保護貼;每班交接,評估等。
3.3 信息化上報。壓瘡上報流程與監管系統的應用是實現壓瘡防治與監控管理的有效手段,而壓瘡上報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可以為壓瘡防治與監控管理提供依據。新入院高危患者當天上報,會診后每周兩次下科室監管指導,科室壓瘡質控小組每月向護理部及管理小組上報難免壓瘡登記表、壓瘡發生登記表及壓瘡轉歸登記表的具體數據,出院后3日內交壓瘡評估及難免壓瘡申報表、壓瘡監控記錄表。科室上報率為100%。
綜上所述,充分說明綜合管理模式在老年患者壓瘡防治中是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辦法,實現壓瘡防治與監控管理的有效結合,強調的是壓瘡預防管理的及時性、有效性,充分發揮臨床護士在壓瘡預防中的主要作用和病區護士長,造口及慢性傷口小組在壓瘡預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更準確了解臨床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做到動態監管、及時介入,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使壓瘡好轉/治愈率顯著提高,壓瘡上報率為100%,從而整體提高醫院基礎護理質量,確保患者安全。
【關鍵詞】 老年臥床患者 壓瘡 預防
壓瘡也稱為壓力性潰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醫護工作者的一大難題。[1]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多,隨之而來的老年性疾病也在增多,部分老年患者需長期臥床,感覺功能衰退,保護性反射遲鈍,老化的皮膚軟組織新陳代謝率低。故老年人成為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
1.臨床資料
2008年5月-2010年5月對我科60例住院老年臥床病人實施壓瘡預防。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最大者94歲,最小75歲,平均年齡84.5歲。觀察周期為8周,局部使用賽膚潤,能夠降低壓力性潰瘍發生率百分之四十。
2.方法
2.1 準確的預測和評估。積極評估患者情況是預防壓瘡關鍵的第一步。要求對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作定性,定量地結合分析[2]。用Braden壓瘡風險評分法,分值越少,壓瘡發生的危險率越高。其內容包括:感覺、潮濕、活動、移動、營養、摩擦力和剪切力6部分。總分為6-23分,15-18分輕度危險,13-14中度危險,10~12為高度危險,9分以下為極高度危險。
2.2 措施。
2.2.1 建立翻身卡。每班落實定時翻身,間歇解除身體各部分的壓力,避免局部組織持久受壓,至少每2小時轉動一次,是預防壓瘡的最有效的措施。
2.2.2 翻身時用枕頭、水墊等將病人側臥成30°角,使5個壓力點的壓力減少至最低(雙足跟、枕部、雙肩胛)。用枕頭減輕足后跟的壓力。病人仰臥時,搖高床頭約30°,床尾搖高15°,并用膝枕、擋腳枕將剪切力減至最低。保持患者的衣服、床單、被褥的清潔、柔軟,床整無皺褶。
2.2.3 對可能發生壓瘡的高危病人,進行重點預防,如坐輪椅時應30分鐘移動病人一次,移動時,避免拖拉病人引起皮膚破損。
2.2.4 保持患者全身皮膚的清潔干爽,及時更換尿片或衣服,避免尿液汗液浸漬皮膚。病人排便后用溫水清潔皮膚。并用賽膚潤以及油性按摩油護膚。
2.2.5 加強營養,提供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對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經腸內營養管進行腸內營養或靜脈營養,可靜脈輸入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等。根據病情選擇不同方法盡快恢復患者內環境的平衡。[3]
2.2.6 對患者做細致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積極生動向患者或家屬介紹預防壓瘡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使其了解壓瘡的發生、發展及預防和護理的只是,掌握防壓瘡的知識技能,積極參與預防壓瘡的護理活動。
3.結果
對60例老年臥床患者盡早積極采取防壓瘡措施,大大減少了患者壓瘡的發生率,保持了患者皮膚的完整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減輕了家屬的經濟負擔。
4.討論
雖然絕大多數患者都進行了減壓處理,但八周后包括一級壓瘡在內的全部壓瘡發生率仍然為15.7%,這表明即使在已經使用預防措施的病人中,仍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并強調了識別高危患者的重要性。
賽膚潤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這些物質有效改善皮膚營養,有助于形成皮膚的保護屏障,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皮膚微循環,保持受壓部位經皮血氧分壓值的穩定。能夠增加皮膚含水量,改善皮膚彈性,增強皮膚抵抗力,防止壓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對皮膚的破壞。[4]
5.結論
只有采用經過認證的預防方案,對醫護人員、患者進一步教育,對高危患者進行預防性治療,才能降低高危患者的壓力性潰瘍發生率。經濟學論證加上倫理學方面的考慮,特別是在老年人護理機構,強烈支持采取更嚴格的預防方法,來降低壓力性潰瘍的發生率,從而可以大大降低壓力性潰瘍護理的整體費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存活率。
參 考 文 獻
[1]劉光維.壓瘡防止進展.護理研究.2005-19(10) 2082-2084.
[2]蘇春燕,Icu.患者壓瘡危險因素及評估工具,護理研究2005-19(9)1695-1697.
【關鍵詞】髖部骨折;壓瘡;護理分析
髖部骨折是指股骨近端的骨折,即股骨頸骨折,轉子間骨折和轉子下骨折,其中又以股骨頸骨折和轉子間骨折為主。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由于長期臥床,局部組織受壓過久,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組織營養不良使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容易發生壓瘡。壓瘡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加重病情,甚至因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1]。因此,加強預防護理、降低壓瘡發生在治療過程中顯得至關重要。我科對2009年7月-2012年7月期間收治的74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實采取綜合預防護理,收到了較理想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科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148例,其中男性91例,女57例,年齡64-85歲,平均年齡(74.6±4.5)歲。其中股骨頸骨折67例,股骨粗隆間骨43例,股骨干骨折38例;手術治療者137例,保守治療者11例;患者入院時均無壓瘡發生。在患者知情的情況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比、病情等一般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預防護理方法。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系統、科學、全面的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都存在著各種復雜的心理狀態和不同程度的恐懼感,部分患者難以用理智而樂觀的心理對待。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有高度的責任心,必要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和疏導,使患者樹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1.2.2預防壓瘡知識宣教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向其及家屬詳細講解髖部骨折后易發的并發癥及其嚴重性、病程、預防壓瘡的重要性。同時,讓患者充分理解預防壓瘡、便秘、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的措施,并指導其配合,以達到預防壓瘡發生的目的。
1.2.3翻身護理
1.2.3.1協助病人翻身對于年齡偏大、病情較重、體力差的患者,護理人員必須協助其翻身。一人在健側,一手置于肩背部,一手扶住腰部,另一人在患側,雙手分別置于患肢大腿及小腿處,兩人配合動作協調一起將患者翻起,同時準備一個軟墊和大小不等的乳膠墊,將骨突起部分墊高以減少壓迫。并仔細觀察局部受壓皮膚是否出現充血性反應,若20分鐘內不能消退必須縮短變換的間隔時間。
1.2.3.2指導翻身對于病情較輕、體力較好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指導其自行翻身。患側向健側翻身時,保持患肢在牽引狀態,將健肢放平,患者健側的手拉住床欄,身體向健側翻轉30度即可;健側向患側翻身時,指導患者健肢屈曲,足部用力蹬床,輕輕抬起臀部,使健側向患側側轉身體。
1.2.4皮膚護理患者皮膚應保持清潔、干燥,每天用溫水清潔皮膚2次,動作要輕柔;如果患者有大小便失禁、出汗等情況,護理人員要及時為其擦洗。同時為患者按摩受壓部位以改善局部循環,必要時使用軟枕、水枕或海綿墊等保護設備。在嚴冬季節,皮膚干燥的患者給予潤膚露外涂,以避免患者因瘙癢而抓破皮膚。
1.2.5飲食護理研究表明,營養不良是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也直接影響到壓瘡的愈合[2]。老年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患者營養攝入減少、利用能力下降。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合理的膳食指導,食物應柔軟易消化,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為主,多食新鮮果蔬,少量多餐。必要時按照醫囑給予輸注血制品,提高血漿白蛋白以減輕組織水腫,促進傷口及骨折愈合,從而更有效地預防壓瘡的發生。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A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的t檢驗,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
關鍵詞:預防性護理 壓瘡 股骨脛骨骨折 影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21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87-01
在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的現階段,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特別是一些體質較為虛弱、病情較重、需要長期臥床的老年人,由于身體組織局部循環受到長時間的壓力,使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會造成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的狀態,進而造成軟組織壞死發生壓瘡[1]。如何減少股骨頸骨折的老年患者壓瘡的發生率是臨床醫務工作者工作的重點。本文對預防性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壓瘡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具體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文選取的60例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均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進行治療。觀察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占60%,女12例,占40%,年齡72-96歲,平均年齡(81.5±3.0)歲,其中15例患者為股骨頸上端骨折,15例患者為股骨頸下端骨折;30例患者具體的致傷原因:15例患者為自行跌倒,15例患者為車禍,且有5例患者入院是帶入壓瘡對照組30例患者,其中16例患者為股骨頸上端骨折,14例患者為股骨頸下端骨折;30例患者具體的致傷原因:12例患者為自行跌倒,18例患者為車禍,且有6例患者入院時帶入壓瘡。且所有患者均合并老年性心腦血管、呼吸、消化系統及糖尿病等。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等進行分析比較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30例患者,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30例患者,給予如下預防性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由于股骨頸骨折會給老年人帶來行動不便、擔心手術等恐懼感,害怕面對疾病等心理問題,在對待家屬的照顧上會表現出焦慮、煩躁、失去耐心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根據老年患者上述心理特點根據患者的需要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導,及時讓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療方法,積極的消除其不良情緒,積極配合醫生治療[2]。此外,還要與患者及其家屬多溝通和交流,更好的穩定患者的情緒,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疾病和治療疾病。
1.2.2 加強患者的健康宣教以預防壓瘡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及其家屬由于缺乏對壓瘡的認識,不能 夠積極配合翻身,認為翻身會加重疼痛。此外,大部分患者因為骨折帶來的疼痛、藥物因素、心理因素等失去定向力,導致思維出現異常,拒絕治療,不配合采取功能等。針對上述情況應對患者進行積極宣教,告誡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差,長時間的臥床極易導致壓瘡、感染、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發生,并發癥將會影響疾病的康復,給病人帶來痛苦,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同時,將翻身和預防壓瘡的方法演示給病人及其家屬看,使其充分了解后自覺配合[3]。指導病人按照1h-2h變換,利用肩膀、腹肌、健側翻轉身體;按照1h-2h抬高臀部1次,一手掌輕托患髖,另一手用力托住骶尾骨處,同時按摩臀部。根據病人的身體恢復情況和掌握程度來調節抬高臀部的時間。
1.2.3 預防壓瘡的措施。對于老年股骨骨折病人首先給予臥氣墊床,避免由于床面過硬使得極度消瘦者骨突出發生不適,要適當調小氣墊床的壓力旋鈕。病人要按照每2h翻身1次,并同時給予按摩、叩背;給予大小便失禁病人吸水性較強的一次性尿布,及時處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保持床單整潔和干燥,在背部和骶尾部清潔后擦拭爽身粉,為了避免不良反應不要涂抹過多的爽身粉;老年人胃腸功能下降再加上手術疼痛使得食欲下降,所以術后要改善營養狀況,給予流質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病人身體恢復過程中逐漸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食物,加速體內代謝要多飲水,防止發生泌尿系統感染和結石;由于老年人的感受能力下降,不能明顯表現一些生理和病理反應,護理人員要認真檢查皮膚受壓情況,采取及時預防壓瘡的措施,做好床頭交接班。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過上述預防性護理措施后,5例帶入壓瘡的患者傷口結痂、脫落、皮膚完整;而對照組6例帶入壓瘡的患者,只有3例患者傷口結痂、脫落、皮膚完整。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結痂痊愈率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
3 討論
據文獻報道,老年病人股骨粗隆間骨折非手術治療時因為發生并發癥如肺部、泌尿系統、壓瘡感染等導致高達35%的病死率。而給予老年患者有效的心理護理和情感支持、耐心的與病人交流、將預防壓瘡的相關知識仔細講解,是預防壓瘡的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能顯著降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壓瘡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丁培霞,黃艷玲,王文權.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1,28:208-210
關鍵詞:壓瘡 中藥防治 護理進展
壓瘡患者的中醫防治糜子墊在預防壓瘡中的運用:糜子具有透氣性良好、性微涼等特點,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受壓局部組織皮膚熱度和濕度,以免患者發生壓瘡,將糜子裝進床墊內給患者使用,可以很好地起到預防壓瘡的效果,在臨床上,可以采用Braden量表評估患者具體情況,其是預防患者發生壓瘡的重要評價工具之一,可以快速分析出患者壓瘡的危險因素,以便護理人員針對不同的壓瘡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1]。
穴位推拿在預防壓瘡中的運用:推拿這個名詞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推拿又可以稱為喬摩、按摩等,研究資料顯示,推拿通過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刺激患者經絡系統的調節功能,從而達到加速氣血流動的作用,有學者分別對長期臥床的40例老年人進行試驗,其中20例是常規壓瘡預防組,可以采用乙醇按摩患者受壓部位,另外20例是穴位推拿壓瘡預防組,采用按摩的手法按揉患者的氣海、關元、環跳等等穴位,研究結果顯示穴位按摩壓瘡預防組發生壓瘡的概率要低于常規壓瘡預防組[2-3]。
中藥熏蒸在預防壓瘡中的運用:有學者對存在壓瘡風險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Braden量表進行試驗,對照組為常規壓瘡預防組,采用紅花乙醇對受壓部位進行涂抹,試驗組為中藥熏蒸壓瘡預防組,采用中藥成分進行試驗,比如大黃、虎杖、毛冬青等制成的活血方劑,護理人員通過現代提取技術對活血方劑提取水溶性提取物,然后將一定量的提取物放入中藥熏蒸按摩機內,煮沸之后用熏蒸噴頭對著患者受壓部位順時針噴射蒸汽,兩組干預2次/d,干預時間20 min/次以內,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老年人發生壓瘡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是因為中藥方熏蒸具有增強組織代謝、活血通絡、降低炎性反應等作用。
對壓瘡患者進行護理飲食護理:古今中外,飲食療法一直處于中醫領域的重要地位,有學者將氣滯血瘀型壓瘡患者60例平均分配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氣滯血瘀型壓瘡患者進行常規的飲食,試驗組針對其氣滯血瘀的癥狀采用三七、烏雞等加水慢慢熬制成藥湯給壓瘡患者飲用,早晚各飲用一次,以上兩種藥材具有益氣養血、活血化瘀、解毒鎮痛等功效,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壓瘡患者的治療療效及愈合時間都明顯高于對照組[4-6]。此外,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患者食用一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和帶纖維素的食物,多吃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盡量不要選擇那些刺激性大的食物,以此來保持患者全身內部元素的平衡。由于患者長期臥床,患者的腸胃運動功能不是很好,選擇的食物應該是流食或者半流食,以此減輕腸胃的負擔。
心理護理:絕大部分患者對于手術都存在心理問題,會產生消極的心態,會大大降低壓瘡治療的效果,增加壓瘡創口愈合的時間,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與患者多溝通,了解和解決患者內心有疑問的問題,消除壓瘡患者及家屬的內心顧慮。
艾灸護理:艾灸主要是通過人體經絡傳導溫熱刺激,其具有祛濕逐寒、改善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等作用,非常有利于壓瘡患者表明瘡口的愈合,還可以減輕患者壓瘡部位的疼痛,常見的艾灸方法是“艾灸三步法”,即回旋灸、雀啄灸、溫和灸等,有研究對10例壓瘡患者運用“艾灸三步法”進行試驗,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艾灸三步法”對壓瘡患者壓瘡面進行施灸,壓瘡面可分為早期壓瘡面和晚期壓瘡面,對于早期壓瘡患者,護理人員可在患者的壓瘡部位進行按摩,然后進行艾灸護理,艾灸治療早期壓瘡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對于晚期壓瘡患者,護理人員應該先將患者的壓瘡部位的膿狀分泌物清理,使得其露出紅潤瘡面時再進行艾灸護理,1次/d,施灸1次的時間在20 min以內,試驗2周之后發現,試驗組的治療效果要明顯高于對照組[7]。
中藥外用護理: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壓瘡的中藥有冰片、珍珠、紅花、紫珠、烏賊骨、黃連、地榆等,其使用方式有敷貼、濕敷、涂搽、熏洗等,這些中藥具有消腫止痛、散淤通絡、祛腐生肌等作用,黃連可以防止壓瘡患者壓瘡面的感染,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其在乙醇中可以提煉出一種抗生素;烏賊骨含有高達17種氨基酸物質,比如蛋氨酸、谷氨酸等,其可以促進壓瘡患者傷口的愈合以及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冰片可以讓壓瘡患者的經絡通暢,可以促進藥物的吸收,具有抗菌、清熱解毒的功效[8];珍珠粉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鈣,同時,具有30種以上的微量元素和20種以上氨基酸,對治療壓瘡的治療作用是收斂生肌[9];紫珠含有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質,具有止痛、止血、抗感染、抗菌等作用,其不僅可以促進壓瘡患者的新陳代謝,還可以提高壓瘡患者傷口的愈合時間[10-13]。
中藥內服法:壓瘡雖然是發生在人體表明的癥狀,但是對于其護理以及治療還是需要考慮全身性治療,從壓瘡患者的整體出發采取適合的治療措施,有學者認為壓瘡是屬于氣血虧虛,其將白術、熟地、當歸、白芍等混合熬制成八珍湯給壓瘡患者內服,服用1次/d,連續服用15 d之后,結果顯示20例壓瘡患者,壓瘡癥狀得到痊愈18例,其治療效果非常明顯,這說明內服中藥可以益氣補血,讓壓瘡患者的機體內部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從而有利于壓瘡患者的康復[14-26]。
小結目前在臨床上,壓瘡一直采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祛腐生肌等中草藥防治,其是治療早期壓瘡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于嚴重壓瘡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必要情況下,可以采用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壓瘡的治療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壓瘡患者進行中醫藥的防治和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是存在一定的問題,臨床護理人員應該結合在臨床中遇到的問題去探索更好的壓瘡護理方法,這樣才可以推動壓瘡防治領域的發展,為壓瘡患者早日康復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影,張錦錦,馮杰,等.規范化壓瘡護理體系的構建[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5):388-391.
[2]崔屹.穴位推拿預防Ⅰ期壓瘡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8):46-47.
[3]黃蘭,林琳.推拿與壓瘡防治的護理實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2):110-111.
[4]徐新菊,葛學娣,何敏娟,等.案例分析法在壓瘡護理團隊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9):104-105.
[5]馬靜,鄧述華,周玉潔,等.中醫藥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及研究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8):547-549.
[6]潘富群.術中壓瘡護理在手術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6):78-80.
[7]葛學娣,李冰,徐新菊,等.案例分析法在壓瘡護理團隊建設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5(7):512-513.
[8]李燕,崔紅玲.壓瘡三級管理體系對壓瘡護理的規范及臨床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24):3404-3406.
[9]鄭寧,王艷,陳慧敏,等.中藥護理墊在消化科老年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8):3443-3444.
[10]陳薇,陳美燕,程建建,等.減壓技術在壓瘡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上海護理,2015(4):58-60.
[11]黃麗.術中壓瘡護理單在手術室壓瘡高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5):93.
[12]張惠玲,朱佩玉,莫彩班,等.醫護一體化在重度壓瘡護理中的應用評價[J].護理與康復,2015,14(10):968-970.
[13]馬靜,鄧述華,周玉潔,等.中醫藥在壓瘡護理中的應用及研究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8):547-549.
[14]蔣家翔,苗秀欣,丹,等.集束化護理在我國老年患者壓瘡護理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30):3831-3838.
[15]馮美琴.壓瘡護理小組在高齡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5):84-85.
[16]王菊蓉,彭穎妮,符廣麗,等.壓瘡護理小組在兒童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5(9):98-99.
[17]王矜.壓瘡護理小組在高齡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7(8):205.
[18]陳媛媛.預防性壓瘡護理在老齡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62.
[19]楊冰.壓瘡護理小組在高齡危重癥患者壓瘡預防及護理中的作用[J].母嬰世界,2016(7):215.
[20]姜巧.術中壓瘡護理在手術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意義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4):192-193.
[21]張燕,崔銀榮,鄭蕾,等.術中壓瘡護理在手術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9):49.
[22]2018 Annual Meeting of Buddhist Tzu Chi Medical Foundation-scientific Program Abstracts[J].Tzu Chi Medical Journal,2018,30(5):1-47.(未找到該文獻)
[23]Poster Presentations[J].Indi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18,13(6):93-241.(未找到作者)
[24]何詠群,杜愛華,邱淑麗,等.褥瘡護理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4(5):12-14.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162
壓瘡是全球衛生保健機構面臨的共同難題, 而老年腫瘤患者皮膚條件差, 免疫力低下, 常伴有疼痛、食欲下降等健康問題, 或者因為被動, 壓瘡更易發生, 對其實施有效的循證護理干預, 減少壓瘡發生, 是患者安全的保障[1]。本科給予180例患者常規護理加循證護理干預, 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4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360例老年腫瘤壓瘡高危患者, 男201例, 女159例, 年齡65~86歲, 平均年齡71歲;均為惡性腫瘤患者, 應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Waterlow)完成評估, 評分≥10分。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80例。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循證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 2. 1 建立科室壓瘡管理小組 本科成立由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組成的壓瘡管理小組, 各級人員的作用:護士長:培訓、指導、檢查、督導;責任組長:指導、自查、督導、上報;責任護士:評估、自查、落實、上報。
1. 2. 2 落實壓瘡評估流程
1. 2. 2. 1 培訓要求 全科護士進行壓瘡護理的知識及技能培訓與考核 , 包括所有患者的壓瘡風險評估流程、院內及院外壓瘡的上報流程、預防壓瘡的護理措施、患者及家屬參與壓瘡安全管理等。
1. 2. 2. 2 評估流程 ①新入院患者2 h內根據Waterlow完成評估, 評分≥10分建立護理措施落實表、護理危險因素告知書, 采取循證護理措施, 每天動態評估1次。評分
1. 2. 3 循證護理措施
1. 2. 3. 1 嚴格進行交接班 每天班班交接壓瘡高危患者的皮膚情況、臥位、營養、患者的依從度、有無被迫臥位、疼痛、有無潮濕的微環境等, 壓瘡管理小組隨時發現問題, 給予指導、幫助。
1. 2. 3. 2 進行動態營養評估及營養指導 根據患者的營養評估結果進行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豐富維生素的飲食, 保障進食環境安靜、舒適。如果患者有壓瘡風險及營養風險, 要和營養師、醫生共同會診, 制定有效、個性化的營養支持方案, 并評估營養支持效果。
1. 2. 3. 3 臥位護理 患者的臥位十分重要。安置患者側臥位、半臥位的角度不應超過30°, 高危患者必須定時更換, 變換的時間根據患者的病情、皮膚情況、移動力而決定。變換時, 應抬起患者身體, 盡量減少摩擦力及剪切力。患者坐輪椅時, 應每15~30 分鐘減壓15~30 s, 每1小時減壓60 s。坐位時, 15 min變換。危重患者在安置和變換過程中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實施微創手術的患者根據手術部位及手術時間應用泡沫敷料, 如腹部手術患者, 根據手術時間2 h, 給予骶尾部泡沫敷料粘貼。正確移動患者, 避免拖、拉、拽。
1. 2. 3. 4 全面動態管理 動態管理十分重要, 患者病情變化時, 壓瘡風險、營養風險都會變化, 護士應及時評估, 加強交接班, 及時發現風險情況, 如潮濕、不當活動、皮膚衛生、管路壓力、疼痛、水腫等, 重點關注, 落實護理措施, 及早干預, 防范壓瘡發生。保持皮膚的清潔, 適度的濕潤。注意醫療器械:吸氧導管、胃管、血氧探頭、尿管、引流管等與皮膚接觸的部位。
1. 2. 3. 5 重點患者的護理 晚期腫瘤患者有重度疼痛[2], 其由于疼痛, 造成更換困難, 護士應用減壓墊, 通過變換減壓墊的位置, 達到皮膚減壓的目的。惡性發熱的患者, 及時清潔皮膚, 更換衣服, 避免著涼, 定時協助翻身。終末期的患者, 患者家屬往往拒絕治療及護理, 做好家屬的溝通, 為患者提供安全貼心的護理, 使家屬放心。
1. 2. 3. 6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壓瘡的發生原因、后果、如何避免發生壓瘡,日常注意事項如保持床鋪、患者的清潔, 鼓勵患者主動做適度的活動, 指導正確變換、 加強營養等, 使患者及家屬參與到壓瘡的管理中, 避免壓瘡發生。
1. 2. 3. 7 壓瘡安全管理分析 每月分析壓瘡管理工作, 對高危患者、重點患者、護士關注度、護理措施落實情況、家屬配合情況、護士的預見性等做一匯總, 共同找出薄弱部分, 完善流程, 改善工作方法。對發生難免性壓瘡及壓瘡, 組織全科人員討論, 找出問題, 落實壓瘡護理。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護理滿意度, 總分為100分, >80分為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發生難免性壓瘡1例, 發生率為0.56%;對照組發生院內壓瘡3例, 難免性壓瘡1例, 發生率為2.22%;兩組壓瘡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壓瘡 中老年 護理
從全球范圍看,壓瘡的發病率與15年前相比仍沒有下降的趨勢。中老年患者中因腦血管疾病、脊柱疾患及下肢疾患導致軀體活動障礙,特別由于原發疾患未得到及時或徹底治療即回家休養,未得到專業護理而造成壓瘡發生。2009年1月-009年12月我科收治壓瘡患者20例,均為中老年患者院外帶入。通過病因分析,不同方法治療及護理,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壓瘡患者20例,年齡約為47~97歲,除外壓瘡病程最長十一月,最短兩周。入院時間均為Ⅳ期壓瘡。其中心腦血管疾病致偏癱15例,頸椎骨折致高位截癱2例,腰椎骨折致截癱2例,股骨頸骨折1例,骶尾部單處壓瘡13例,雙髖及骶尾部壓瘡5例,全身三處以上壓瘡2例。
1.2治療方法 其中15例采用人工皮封閉引流治療,5例采用外科換藥后美寶創面速愈貼覆蓋。
1.3治療效果 18例患者治愈,1例經創面換藥顯效后轉創傷外科行自體皮瓣移植,1例治療好轉后自動出院.
2 護理
2.1一般護理 堅持“六勤”,即勤翻身、勤觀察、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換,加強營養,增加皮膚抵抗力。
2.2注意原發疾病變化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中密切觀察四肢感覺、運動功能變化以外,做皮膚護理時應保持脊柱平直,預防脊柱再損傷。下肢骨折患者在翻身叩背時應注意骨折治療的有效性如牽引的、重量等,同時改變臥位時也需注意積極預防骨折再發生等。
2.3人工封閉引流治療的護理 此治療方法是將潰瘍創面徹底清創止血后,用人工膜覆蓋封閉創面,以連接管將創面與中心負壓吸引裝置連接,通過合適、持續(數字)有效的負壓吸引將創面分泌物引流,保持創面干燥,促進創面愈合。此治療過程中,需密切觀察人工膜是否完整無破損,與醫生溝通調整有效負壓值,并每日更換負壓引流管及引流瓶。骶尾部創面引流時應特別注意大小便污染人工膜的危險,指導患者家屬在處理大便時勿用力向后擦拭。行飲食指導避免腹瀉,必要時留置尿管。資料中有一位患者在人工封閉引流治療術后第一天,因大便污染和處理方式不對造成人工膜破損后重做封閉引流手術,這樣既增加創面感染機會,也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
2.4應用美寶創面速愈貼治療的護理 美寶創面速愈貼是在創面徹底清創止血后用于隔離保護皮膚創面,同時使創面保持生理濕性環境,從而加速創面愈合。在此種治療方法中,應保持敷料清潔干燥,觀察敷料滲出情況,根據創面滲出情況不定時更換敷料。
2.5躁動的護理 中老年患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有意識模糊和躁動癥狀,極易發生自傷和意外受傷。資料中一例腦溢血病例,因護工擅自解開腕部約束帶10分鐘即發生自行抓傷頸部,傷口經消毒后一周自愈。護理人員應與陪護人員溝通約束方法的必要性和無傷害性,并在為患者改變時更換約束部位及方法,保持患者肢體功能位及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