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教育制度的性質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制度的性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制度的性質

    第1篇: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與“愛”占很大的比重。“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生效果。“四塊糖果”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傳為佳話,也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學習和仿效的范本。在這個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對“打架事件”的處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規教育模式,并沒有采用毫無實際內容的空洞說教,也沒有一味簡單生硬地指責數落,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教育轉化學生的預期目的。教育效果令人稱奇,究其所在,便是一個“愛”字,試想,倘若當時陶先生怒氣沖沖,不分青紅皂白,將這位學生一頓劈頭蓋臉地責罵,后果可想而知,效果將適得其反。“愛的教育”在這個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

    愛的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

    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

    陶行知是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干人有益,牛馬也做”。

    第2篇: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對于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后者性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以便燃燒,一邊又在生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第3篇: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環境教育作為教育領域的一種專項活動,其針對人性的教育價值應該占主體地位,是環境教育對于人類協調與自然的關系、增強其主體性與自律性所具有的作用或意義。因此,環境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活動,必須以促進個體身心發展、提高人正確處理其與自然關系的能力為己任,這是由環境教育的本質所決定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性的智育價值。環境教育活動可以拓展和深化人的知識領域,有助于突破學科限制、擴展知識領域、增強知識間的橫向聯系,使之互相滲透、互相結合,形成綜合有序的知識結構,增強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環境教育的實踐性有助于豐富即時信息和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人的環境倫理意識的養成。

    二是人性的向善即生態思維價值。如前所述,環境問題的實質是人類價值觀念的問題,而價值觀念是人類思維的產物。在此意義上可以說,環境問題的實質也就是人類思維方式的問題。這種思維方式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人類對自然的近乎瘋狂的征服與掠奪。人類必須變單向思維為整體有機性思維,確立現代系統性的整體思維方式。環境教育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務就是要使人要清醒地認識到人與環境的辨證關系,確立現代思維方式。特別是在環境教育過程中,認識到環境問題具有相互纏繞的極端復雜性,學會正確處理局部與整體、近期與長遠的關系,運用聯系與發展的觀點分析問題,逐步養成系統性的整體思維方式。

    三是人性的美育價值。追求美是人的本性使然。通過環境教育,豐富自然科學知識,認識自然界聯系、發展的規律,理解自然和諧統一、簡單深遠的有秩序的科學美。深入大自然,領略自然之美的神奇力量,感悟自然之美的博大神秘,體驗自然之美的寧靜淡遠。激發起保護自然環境的熱情,并不斷將這種教育活動引向一個更高的境界,通過科學美、自然美的陶冶,激發人的審美興趣和創造熱情,從而喚起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豐富情感,引導人們在善待自然環境和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對生態美的不盡追求與創造。

    2環境教育由物化人性轉向倫理構建

    歐文•拉茲洛認為,未來取決于教育與災難之間的競爭,取決于如何使教育體制認識到人類正處在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刻,一個關鍵路口。教育的使命如此重大,容不得我們再犯根本性的、方向性的錯誤。而將環境教育單純圈定在指向環境的專門教育中,就是根本性、方向性的錯誤。真正的環境教育不是單純指向環境的專門教育,而是對整體教育的重新思考。現代社會將人解釋為欲望無限的物質消費者,而這一人性解釋導致人們對自然理解的純物質化:自然只是滿足人們無限欲望的物質載體。同樣,任何時代的教育都依賴于人類對自我的解釋,或者說,任何時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人性觀。現代教育充滿了物化人性的氣息,本身就是物化人性的再生產基地。因此,實現環境教育轉向的第一步,就是現代教育需要有新的人性解釋,或者說,現代教育需要有新的人性觀。人是復雜的,人性也是多面的。

    古往今來,人們對人性的認識眾說紛紜,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結論。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將人性僅僅解釋為物質性。人有物質的一面,但人又不僅僅是物質人、經濟人、消費人,因為人有精神、道德和神圣追求的另一面。在物質和精神之間保持一個適當的度,或者說中道恰是人性光輝的表現,因為耽于物質,放任欲望,往往使人性與物齊一,導致人性向下蛻墮。

    如果教育僅僅植根于人的物質性,那就是失去了一半的人性假設,導致失掉了另一半的教育。。在物化人性的時代,整個社會都在傳遞著人類的幸福在于享受最先進、最有用、最舒適的產品和奢華的環境。但現代生活的殘酷事實已經無數次地證明了這一幸福觀的荒謬性和欺騙性:物質財富并不能保證幸福,幸福與金錢并不直接相關。基于對人性的全面理解,整個社會應該有新的人性觀:幸福不僅僅是占有物質,而是個人創造力、公正誠實、愛和友情、在茫茫人世立獨行、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問心無愧地為自己、社會以及全人類盡最大的努力。

    第4篇: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1、聰明和笨拙的區別。大家都看過電影《阿甘正傳》。那個智力有些障礙的人,用執著和認真,完成了他的美國夢,名利雙收。一個聰明人不屑做的很多事情,他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于是成功了。在我們銀行里,執行力最強的員工,往往不是那些看似聰明的人,而是那些最認真的人。那些看似聰明的聰明人,總會質疑,總會不屑,總會嘆氣。聰明本不是缺點,但不要讓聰明影響我們在團隊里的位置感。當集體的意見決定下來時,這就是命令,是需要眾人一心去做的事情,任何懷疑和質疑此時都要放棄,去認真地做一個執行者。這樣的組織不一定每次的行動都會完美,但一定每次都有結果可以收獲。當大家都聰明地以我為中心時,組織的行動是停滯的,因為他們一直在討論以尋求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完美的方案。這樣的完美是以漫長的時間為代價的,所以是沒有價值的。作為卓越組織的一員,也許應該是這樣的人,“象智者一樣思考,象機器一樣行動。”

    2、如何看待本位和越位。好的足球運動員在場上,應該有位置感。堅守職責的運動員,也許不是最注目的,但是最實用的。很多大牌球隊里,明星們起起落落之間,總會有一些位置,一些默默的人在默默地堅守不變。一個沒有位置感的人,總會追著球去跑,他的頭腦里是孤軍奮戰,沒有同伴。靠一個人的技術問題,解決不了一個集體的戰術問題。把本職工作做好,是對同伴最大的支持。在一個企業里,應該是沒有明星的,每個人都是自己崗位上的明星。他們兢兢業業地完成著自己的工作,認真地堅持著。當每個人都認真平凡地做事情時,對一個組織而言,也許會很快變得不平凡。一個有生命有理想的組織,又怎會忽略那些平凡工作的每一個員工。

    3、分清任務和結果。這是兩個需要定義的詞。任務在這里指工作過程的描述,而結果,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比如吃飯是任務,吃飽是結果;看書是任務,學到東西是結果;廣告是任務,銷售是結果;……等等。這也是從執行力主題教育活動給我啟發。看看窗外的大街上,很多人熙熙攘攘,來來往往。上班如洪流一般的人們,有多少人,在一天天進步,而又有多少人,碌碌而無所獲。有多少人在追逐任務,有多少人在追逐結果。追逐結果的人,才能成長。管理上的很多道理,可以應用在個人成長方面,對我們的人生產生積極幫助。對結果的渴望,會讓我們忽略很多可能成為借口的東西。結果是有價值的,沒有結果時,任務也是沒有價值的。

    第5篇: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關鍵詞:赫爾巴特;杜威;興趣;一致性;分歧

    一、興趣教育思想的一致性

    (一)興趣的重要性

    1.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長期被認為是“教師中心論”的代言人,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赫爾巴特從未認為自己是“教師中心論”的代言人,他不但沒有忽視忽略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更沒有否認學生興趣的重要性。相反,興趣是赫爾巴特課程與教學論的基石,赫爾巴特說:“教學把興趣的一切對象集中于青年的心胸,在這種興趣中我們不敢想到的希望終于可以得救了。”

    在赫爾巴特看來,興趣既是教學的目的又是教學的手段。一方面,學生現有的興趣是各種教學的基礎,并且要通過激發和引導興趣的手段,把教學滲透到學生的興趣和欲望之中,這樣才能使教學達到最大的效果,“沒有這種興趣,教學無疑是空洞乏味、令人反感的”;另一方面教學的直接目的是培養興趣,“只要培養了興趣,一個人即使走出了學校,興趣也可以伴隨他一生,使他終身受益”。赫爾巴特認為培養道德是教學的最高目的,但是“為了達到這個木最終目的,教學必須特別包含較近的目的,這個較近的目的可以表達為‘多方面的興趣’”。赫爾巴特的教育目的論、課程論和教學階段論是建立在“多方面興趣”的基礎之上,他論述了教育目的的問題,揭示了教學過程的規律,完善了傳統的課程體系。在赫爾巴特教育理論中,興趣的教育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2.杜威

    杜威高度重視興趣在教育中的作用。雖然他批判了赫爾巴特的教育理論,但是繼承和發展了赫爾巴特的興趣學說。他強調興趣在教育理論中的積極貢獻表現在:“它使我們避免僅僅是心理內部的概念,使我們避免僅僅是教材外部的概念。”他說,“承認興趣在教育中的能動地位,其價值在于使我們能考慮每一個兒童的能力、需要和愛好。”除此之外,他還認為“有關興趣的種種事實,對教育哲學可提供一般價值的考慮。”正確的理解有關興趣的事實,有助于我們對心智的培養與教材的關系,心智培養與教材的關系,心智培養與教學方法的關系的重新思考。

    (二)興趣教育思想對兒童的關注

    1.赫爾巴特

    統觀赫爾巴特的興趣教育思想,可以發現赫爾巴特強調德行,但不無條件壓制學生,主張通過主體自身多方面興趣的培養帶動德行的實現;赫爾巴特強調教學階段的普遍原理,并將其建立在科學心理依據的劃分之上,重視教師的教并不輕視學生的學;赫爾巴特注重課程教學,強調兒童經驗和興趣為基礎,要把兒童的日常經驗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起來,只有與兒童經驗相聯系的內容,才能引起新舊觀念的運動,反映出兒童已達到知識、智力水平和可能產生的學習新事物的動機、興趣和需要。

    2.杜威

    杜威將興趣視為兒童發展的本能,他認為“教育就是發展”,即“生活”、“生長”,發展包含明確的興趣;在課程教材上,他基于兒童的本能沖動與兒童的生活建立起了以興趣為中心的課程組織;在教學方上,杜威指出:“我認為方法的問題最后可以歸結為兒童的能力和興趣發展的順序問題”。他堅決反對“在教材已經選定之后,教師就應使教材變得有趣”的主張,只有將教學內容心里化,在兒童生活的范圍內變為個體的直接經驗,在做中教,在做中學,在做中求發展。

    3.小結

    赫爾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雖然基于不同的理論體系,但他們在興趣教育理論中無處不閃現著對兒童經驗、興趣和需要的關注。

    二、興趣教育思想的分歧

    (一)興趣理解的差異

    1.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對興趣的理解,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興趣依附或從屬于一定的對象。這一理解是與他的觀念心理學和認識反映論分不開的,因為赫爾巴特認為任何心理的產生都是觀念活動的結果。興趣作為一種觀念形式,它的產生也完全符合觀念運動的規律。反映論強調認識也就是觀念是時間和經驗的產物,是客體對主體的刺激作用下,主體的知覺對對象的能動反映。它并非是主體自身自然生長起來的。第二,他認為興趣是觀念運動的產物,在“多方面興趣”的闡述中,強調多方面興趣就是一切能力的均衡發展,他將興趣等同于知識、能力。認為“多方面興趣是充分的知識訓練的結果,”教學活動的開展,就是要通過不同學科知識促進多方面興趣的生成。他把傳授知識和培養興趣看作是緊密聯系的同一過程。第三,興趣是觀念運動的積極心理狀態。赫爾巴特認為“興趣不能僅以知識來滿足,而在于誰掌握了知識,并企圖擴充它,誰就對知識有了興趣”。他強調主體對知識渴求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與“漠不關心”相對立,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是“智力追求的能量。”

    2.杜威

    杜威對興趣的理解也表現出三個方面的特性:第一,興趣是主體與對象的統一,強調主體與對象之間的相互作用,在認識活動中,興趣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兒童注意力的集中。失去對象,興趣將變得毫無意義;失去興趣,人們對對象的認識將會失去動力。第二,興趣是兒童自發的沖動。杜威認為,自發的沖動性是興趣發展的根基。興趣的產生并非環境對個體刺激的結果,而是自我本身不斷發出的沖動所促成的選擇。第三,興趣具有發展性。興趣是“兒童生長中的能力的信號和象征”,它是兒童已發展到什么狀態的標志。直接興趣代表了兒童對事物簡單認識的發展狀態,間接興趣是兒童由簡單活動向包含復雜的、充滿價值目的的活動發展的一種狀態。

    3.小結

    赫爾巴特強調對客體的依賴,杜威強調與客體的統一,后者更加科學,利于主客體互動關系的培養;赫爾巴特把興趣的發展等同于知識的培養,杜威堅持興趣是兒童自發本能的沖動,為此奠定了養成論和內發論的基礎。

    (二)內源和外發的差異

    赫爾巴特與杜威在興趣思想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興趣教育思想的內源和外發之說。

    1.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是興趣的外發論者,他的外發論從教育可塑性出發論述了多方面的觀點,如:教育管理的根本就是促進個人秩序化行為的養成;教育是以道德的養成為最高目的;五種道德觀念的養成等。外發論的核心就是通過客觀實在和手段直接作用主體,通過外鑠的方式促使主體內部觀念的轉變和行動的產生。赫爾巴特興趣教育思想體現了他的外鑠觀。首先他從興趣的產生出發,提出興趣來源于使人感興趣的事物與活動,要有意識地創造這種富源,并把它恰如其分地奉獻給兒童乃是教學的任務。其次他分析了興趣來源于對外界實在的注意,依據興趣的分類建立了廣泛的課程體系,其目的在于充分發揮課程的富源作用,利用外部事物的刺激,不斷促進多方面興趣的發展。他還提出“假如教學內容不能贏得學生的興趣,那么就會產生惡性循環的后果。”為此,“只有那種現在就能引起興趣,并能為未來作好引起新的興趣準備的書,才具有閱讀的價值。”他的眾多思想表明了興趣是心理的一種觀念形式和情感狀態,它的產生和發展是時間和經驗的結果,是一個由外內化的結果。

    2.杜威

    杜威是一個興趣內源論者,他認為“每一興趣產生于某一本能或習慣”,興趣產生于主體的內部,并非環境對個體刺激的結果,而是自我本身不斷發出的沖動和需要所促成的選擇。興趣的獲得“不是靠考慮它并以它為目標就可以獲得的,而是靠考慮和針對在他的背后和激發它的條件才能獲得”,因此教育的最大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創造這種條件和情景,不斷地激發主體的本能,從而促進興趣的不斷生長、發展。赫爾巴特強調教育、教學的材料、教學的手段對學生興趣的外部養成,形成多方面的興趣;杜威的興趣培養強調從本能出發,強調教育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促進主體內在本性的生長,體現了杜威思想中自然主義思想的影子。

    三、結語

    興趣是杜威和赫爾巴特教學思想的核心,二人對此都有詳細論述。他們的興趣教學思想既有共識又有分歧,我們應該吸收其合理因素,這樣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個性,使整個教育教學工作達到比較理想的境界。

    [參考文獻]

    [1]赫爾巴特著,李其龍主編.赫爾巴特文集·教育學卷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

    [2]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M].李其龍譯.參見:趙榮昌,張濟正.外國教育論著選[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3]薛小麗.興趣學說的基本原理[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4]杜威著.趙祥麟等譯.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周海玲.從認識論角度看赫爾巴特與杜威教育思想的分歧[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5)。

    [6]肖遠.赫爾巴特的“興趣”與“教學形式階段論”初探[J].教育研究與實驗,1984(02)。

    [7]姜文鄲.赫爾巴特興趣教育思想之研究——兼與杜威興趣教育思想比較[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8]漲伊麗.教育中的興趣:杜威的觀點[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7)。

    [9]鄧素文.杜威的興趣理論及其啟示[J].教育史研究,2009(1)。

    [10]趙榮昌,張濟正.外國教育論著選[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1世紀天津師范大學教師教育改革研究(HE1003)

    第6篇: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本文結合抗生素生產中發酵消毒尾汽余熱的回收利用,分析討論了當余熱蒸汽中混有不凝性氣體等雜質以及余熱品位低,排量不穩定時,如何把它回收并利用于對熱源參數及數量穩定性要求較高的制冷場合。 一、余熱排放現狀

    藥廠抗生素生產要求消毒嚴格。所有管路和發酵罐等設備在裝入物料前必須用流動的蒸汽進行一定時間的連續消毒。因而,在消毒操作時,大量消毒尾汽排向環境。這些"廢"蒸汽溫度約為100~130℃,壓力達0.12~0.13MPa左右。例如某車間,每天有好幾個大罐空罐消毒,加上其他設備和管道消毒,每天共排放消毒廢蒸汽約108噸,全年連續生產排放量約8.9萬噸,折合標煤5070噸,能源浪費嚴重,同時還造成環境的熱污染。

    二、需冷與供冷分析

    上述抗生素的生產中,由于菌種生長環境要求恒溫在22~25℃,而為了帶走發酵熱,原工藝采用16℃左右地下深井水冷卻,如上述車間每年用于此面冷卻的地下水736萬噸,因而該廠所在城市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面臨嚴重缺水的危機。這種對水資源的超采和嚴重,浪費現象是不允許繼續存在下去的。為了節水,近年某些同類車間改用循環水冷卻:即在寒冷季節用冷卻塔冷卻水,而在濕熱季節用機械壓縮式制冷水來冷卻。這樣雖可節省水資源,但制冷需耗用大量電能。采用新蒸汽驅動的雙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制取冷水雖可節電,卻需消耗大量新蒸汽。

    三、廢汽余熱回收利用的困難

    上述方案,從能源利用的角度來看顯然是不合理的。這種情況下的理想方案應當是,回收利用生產工藝排放掉的蒸汽制冷取冷量,以滿足生產的需求,構成一個閉合環路。然而實際上廢汽加收利用常常存在各種困難,這些困難主要是:

    1.廢汽中混有大量空氣

    實際上,工藝現狀是發酵用溫度較低的空氣與消毒用溫度較高的蒸汽排至同一套管道,且同時進行發酵操作的罐數大大多于消毒操作的罐數。因此,排出的廢氣是蒸汽與大量空氣的混合物。據計算當蒸汽溫度為120℃,空氣溫度30℃時,混合氣體含空氣量的重量百分比如表1。實測該混合氣體的溫度為40~60℃,估計含空氣量70~90%。

    表1 含空氣的重量

    含空氣的重量百分比%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氣體溫度 120 114.6 108.8 102.3 95.2 87.3 78.5 68.6 57.4 44.7

    此外,由于混合氣體水蒸汽分壓低于總壓,所以蒸汽凝結溫度低于混合氣體總壓下純蒸汽的飽和溫度。據計算,當混合氣體總壓為P=0.1961MPa,水蒸汽分壓與飽和溫度隨所含空氣量的增加而降低(表2)。由表可見,含空氣量越多,飽和溫度降低越甚。

    第7篇: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中職商務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3-0134-02

    引言: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人每天都在使用英語進行他們的商業活動,而商務英語就是用英語與他人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溝通和交流。如果根據經驗來對商務英語學習者進行分類,可分為無經驗的學習者與有工作經驗的學習者。其中無經驗的學習者對商務世界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他們學習商務英語主要是為了選擇商業生涯,而職業技術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就屬于這一類。由于缺乏經驗,因此需要教師為他們打開通往商務世界的一扇窗戶。商務英語閱讀是商務英語專業教學中的一門主要課程,更是學生積累商務知識的核心平臺。目前,職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普遍存在英語基礎較薄弱、詞匯量較少、閱讀技巧掌握不到位、商務基本知識十分貧乏等問題,但他們的好奇心較強,喜歡討論。因而,本文探討的是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各種的任務活動來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動機,培養學生的專業詞匯知識,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小組活動來合作完成商務英語閱讀任務。

    1.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對真實交際及對社會互動進行分析后得出的一些模型,來告訴學生到底發生了什么。理論家們強調交際能夠產生廣泛的熱情,這種方法叫做交際語言教學(CLT)。溝通語言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習者使用語言交際的能力。CLT其中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語言是在強調真實情境的使用過程中學會的。意義優于形式,流暢性優于準確性。CLT通常被認為有兩種形式,一種弱的和一種強的,兩者都在商務英語課堂上有所使用。較弱形式的CLT主要關注學習什么,其中典型的就PPP(presented, practiced, produced)。較強形式的CLT關注的是學習如何發生。它認為語言的學習是通過真實的交際中的意義協商而習得的,是人們通過使用語言來實現特定產出的學習。此觀點主要的理論論點是人們不是在一個事先預定好的形式的網絡中學習語言,所以確定關注哪一個語言項并不是最有效的語言教學方法。更好的方式是提供正確的語言輸入和語言環境,這些能使學習者按照自己的速度、為滿足自己的需求來進行學習。

    而在商務英語課堂中,這種學習通常通過任務來實現,任務首要關注用語言做事的一些活動。任務的輸出是重要的,就像在商業世界中語言是實現目的的一種方法,而語言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把這一點與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學習語言規則的傳統練習上不同)。這個理論是說語言是通過互動學習的,學習者通過完成任務學習語言。很多學者都認為以任務為基礎的學習和要求學習者注意的一些語言形式(也就是一些需要改進的語言項)而做出的反饋相結合,是最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

    2.商務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商務英語閱讀課既有普通語言課教學的特征,又充分結合了商務知識的作用,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專業性等特點。而與普通英語閱讀題材相比,商務英語閱讀教材所選的文章都是商務或文化題材,實用性強,讓學生在提高和理解的基本技能的同時,也要了解更多的商務知識及文化常識,獲取各種商務信息,為進一步學習后續的商務課程打下基礎,也為以后的商務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然而,許多中職的商務英語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商務英語閱讀教學的特點,還是按照普通英語閱讀的方法去教學,學生會覺得毫無新鮮感,與專業無關,因而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尤其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所以商務英語教師要改變這種單純的知識傳授而完全忽略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錯誤教學方法,積極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接觸語言和練習語言的機會的任務型教學方法,不僅為學生提供吸收、分析、運用商務知識的平臺,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判斷、分析、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商務英語閱讀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學生提供接觸語言和練習語言的機會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在于其明確的目的性和參與性,參與者的最終目標是完成某項與教學活動相關的任務。該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系列明確的任務和活動,使整個教學活動是圍繞學生完成任務而展開。任務的設計不是單一或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和連貫性的。同時,它不僅強調語料的真實,而且強調語料的教授方式也應是自然、真實的(Widdowson, 1990)。因而它通常由以下的環節構成,現以筆者在番禺區的一節商務英語閱讀公開課(Unit 5 Customer Service 的Text A)為例闡述該教學方法是如何實施的:

    3.1設境激趣、課堂導入、呈現任務。教師為學習者提供與主題有關的信息輸入(input),引導他們熟悉主題和學習目標,因而教師主要是呈現任務、啟發擴散、提出要求等。辟如:《商務英語閱讀》Unit 5 Customer Service 的Text A,該部分的內容為導入閱讀。其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明白關注客人滿意度對于飯店是否能留住客人的重要性,從而樹立客戶服務的觀念和意識,并且熟悉客戶服務的方式,同時掌握客戶服務的相關詞匯,為進一步學習Text B的客戶服務內容做準備。所以,在Warming Up環節,為了真正讓學生把原有的知識激活,產生學習和交流的欲望,以便能順利完成后面的學習內容,非常有必要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于是筆者就創設Free talk活動(Q: What kind of restauran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your friends? ), 讓學生較快地進入客戶服務思考的角色中,然后再創設一個情景(You work in a restaurant. The manager wants to attract more customers .)和任務(Please discuss it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write down the suggestions.),并要求學生四人一組,由指定組長根據組員的情況分好秘書和匯報者的工作,確保任務有序、順利地完成。在匯報時,還要求其他組的組員必須聆聽和記下good ideas, 最后請他們說出來。這不但培養了學生大膽用英語說的能力,并且培養了他們聆聽能力。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積極和合作,不但明白關注客人滿意度是飯店是否能留住客人的關鍵,而且樹立起客戶服務的觀念和意識。本階段對于激活背景信息、減輕學生認知加工負荷有重要意義,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理解接受和完成效果。

    3.2協作交流、學習新知、參與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讓學生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能力狀態,通過對呈現的語言材料和語言情景展開討論,身臨其境,各司其職,各抒己見,從而獲得商務信息,提高語言技能。例如:《商務英語閱讀》Unit 5 Customer Service 的Text A,在While-reading環節, 教師設計了兩個小組討論任務,(1)學生在略讀后discuss which of the statements sums up the way Scott finds out what his customers think of his restaurants; (2) 學生在細讀后fill in the form about the ways how Scoot check the service quality in his restaurant and discuss it in groups. 通過這兩個任務,能讓學生在圍繞Scott的飯店場景,及時把閱讀中輸入的語言材料和商務知識經過小組討論的任務加以內化、整理再輸出,逐漸樹立起信心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3匯報成果、總結反饋、完成任務。學生個人或小組代表把準備好的任務完成解決方法向全班展示,全體學生可以從展示中獲取更多新信息。教師對每一個解決方法進行點評,把有關學生任務完成狀況的評估意見反饋給學生;學生把有關教師設計、指導任務的評估意見反饋給教師。學生根據反饋意見檢驗學習成果,檢討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根據反饋意見重新審視任務的設計和評估,及時調整教學。例如,《商務英語閱讀》Unit 5 Customer Service 的Text A,在Post-reading環節, 由于商務英語閱讀中專業知識的介紹必須與專業語言的教學同步進行,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缺一不可。教師應以學生最終理解所閱讀的篇章內容為目的,適度介紹專業知識以達到促進語言教學,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筆者為了讓學生能及時運用所學知識并能繼續進一步建構所學知識,就設計了另一個任務(Make a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staff and manager about the suggestions of attracting more customers .),同時以圖片提示的形式(圖片內容分別是Discount coupon, Special deals, Restaurant atmosphere, Gift certificate, Special offer, Staff, Customer Loyalty program, Flyer)來拓展學生的思維,令學生在對話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客戶服務的方式,強化客戶服務的觀念和意識。最后,各小組都能積極、勇敢地表演他們的對話。而且學生和教師還要按照音量(10分)、語言清晰度(20分)、語法正確率(30分)、內容豐富(20分)、組員交流充分度(20分)的評分標準給其它小組的表演評分和計算出總分來進行反饋。事實證明這種活動是很能幫助學生加強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和拓展思維,并且學生們很喜歡這種的合作討論形式,教師獲得的反饋信息更是無價的。

    3.4補充完善、操練運用、拓展任務。本階段為后繼延伸階段,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新知以后,形成知識遷移,達到“活學活用”。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與閱讀題材相關的任務,如:朗讀、背誦、翻譯、對話、復述、演講、表演、寫作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商務交際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對于該節課的作業,筆者就設計了一個拓展任務(Please write a Memo to the staff of the restaurant on behalf of Scott,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customer's satisfaction.)把閱讀能力的培養與寫相結合,把信息從知識的層面轉化為運用的層面,真正實現進一步提高語言能力的目的。

    結束語:由于商務英語閱讀學習的最終目標是完成某項特定的與商務活動相關的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任務型教學是一種值得推崇的良好教學方式。它強調“在做中學”,即學生在用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接觸語言、體驗語言、學習語言和掌握語言。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或機械地重復、模仿,而是積極主動地參加語言交際活動,嘗試使用語言知識和技能去交換信息、交流觀點、表達情感。在活動中,不僅每個人要積極地思考,提供個人掌握的信息,而且小組成員間也要開展交流、協商等活動來分享群體的智慧。這種真實的交流,不僅使學生在體驗、參與、探究和協商等過程中鞏固舊知識、構建新知識,而且促進學生開始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參考文獻:

    [1]Evan Frendo (2007) Longman how to Teach Business English. Pearson Education, Inc.

    [2]ddowson, H.G. (1990)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第8篇: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見病,起病急,病程長,易反復發作,對視力損害較大,是臨床常見致盲性眼病,其復發率與致盲率均居角膜病之首位。臨床上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最為常見。

    一、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角膜感染,其發病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首位。此病多為HSV-I型感染,但HSV-II型亦可引起本病。

    (一)臨床表現

    1.患者多為復發性感染病例。原發性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常在幼兒階段,多表現為急性濾泡性結膜炎。

    2.過勞、飲酒、目光暴曬、紫外線照射、角膜創傷、發熱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為常見的復發誘因。

    3.患眼有刺激癥狀及視力障礙。

    4.角膜病變可表現為樹枝狀、地圖狀潰瘍灶,或盤狀基質炎病灶。前房一般無滲出物,重癥病例可出現灰白色稀淡積膿。角膜病灶區知覺減退。如無合并細菌感染,潰瘍面一般較潔凈而無分泌物粘附。反復發作的病例,常有新、舊病灶并存。舊病灶呈不同程度的瘢痕性渾濁,常有新生血管。新病灶可為浸潤灶,亦可與潰瘍灶并存。

    (二)診斷

    1.有復發感染病史,可有感冒發熱、過勞、飲酒等誘因。

    2.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可以做出診斷。

    3.如有條件可進行實驗室檢查,有助于病原學診斷,如角膜上皮刮皮發現多核巨細胞、病毒包涵體或活化性淋巴細胞;角膜病灶分離培養出單純皰疹病毒;酶聯免疫法發現病毒抗原;分子生物學方法如PCR查到病毒核酸等。

    (三)治療

    1.治療方案及原則為抑制病毒復制,防止復發,減少瘢痕形成。

    2.抗病毒藥物治療選用對DNA病毒敏感的藥物,如0.1%無環鳥苷、0.05%環孢苷、0.1%碘苷、1%三氟胸腺嘧啶核苷等眼藥水,白天頻滴患眼,1~2小時滴眼1次,睡時涂抗病毒眼膏。必要時口服無環鳥苷片劑。

    3.非潰瘍性盤狀角膜炎病例,應聯合滴用糖皮質激素類眼藥水。

    4.如出現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時,應適當使用散瞳劑。

    5.可用干擾素或干擾素誘導劑配合抗病毒藥物治療。

    6.注意防治細菌或真菌的合并感染。對可疑者應做細菌學檢查,并加用廣譜抗生素眼藥水進行預防性治療。

    7.角膜中央區病灶反復發作、視力降至0.1以下,或藥物療效不好而面臨潰瘍穿孔者,可考慮行治療性角膜移植。

    二、帶狀皰疹角膜炎

    帶狀皰疹性角膜炎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角膜病變。

    (一)臨床表現

    1.多見于40歲以上成人,有一定的復發率。

    2.帶狀皰疹性角膜炎發病,多在眼部出現沿二叉神經分布的皮膚帶狀皰疹以后或同時發病。

    3.起病初為上皮性點狀角膜炎,部分病例發展為分枝短、末端不膨脹的樹枝狀角膜炎,1~6個月后可出現上皮下浸潤或局限性角膜基質炎。

    4.進一步發展形成盤狀角膜炎或富于血管的角膜基質炎。角膜知覺降低。 (二)診斷

    根據患者眼部帶狀皰疹皮膚損害后出現的上皮性點狀、樹枝狀角膜炎或角膜基質炎等臨床表現,可以診斷。

    (三)治療

    1.抗病毒藥物治療 選用對DNA病毒敏感的藥物。

    2.發生角膜深層病變時,可滴用糖皮質激素。

    3.角膜基質炎合并葡萄膜炎時,可應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以及1%阿托品眼藥水或眼膏散瞳。口服無環鳥苷片劑,每日5次,每次600mg。

    4.輔以止痛、鎮靜等治療。

    5.支持療法服用維生素B1、維生素B2、肌苷等藥物,以促進神經營養的恢復。

    三、錢幣狀角膜炎

    錢幣狀角膜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角膜上皮下浸潤,曾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近年多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角膜淺表基質盤狀浸潤渾濁的慢性感染性角膜病變。又稱為Dimmer錢幣狀角膜炎或“稻田角膜炎”。

    (一)臨床表現

    1.多見于熱帶種稻地區青壯年農民,夏秋季節好發。

    2.一般單眼起病,無結膜炎期。

    3.角膜中央區上皮下淺基質層內有散在或密集的圓形錢幣狀浸潤,一般大小為0.2~2mm,少數也可侵犯角膜邊緣部。

    4.起初角膜上皮渾濁隆起,熒光素著染。后期逐漸吸收形成凹陷的光滑小面。

    (二)診斷

    根據角膜中央區上皮下淺基質層內有散在或密集的網形錢幣狀浸潤,以及后期形成凹陷的光滑小面等體征,可以診斷。

    (三)治療

    1.錢幣狀角膜炎日前尚無特效療法。

    2.角膜炎期可試用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可減輕角膜浸潤,縮短病程。

    3.谷胱甘肽、1%硫酸軟骨素、半胱氨酸等藥物有改善角膜代謝、減輕角膜病變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嚴密.眼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77.

    第9篇:教育制度的性質范文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學生 主體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的思維及見解等方面均較小學階段有所提高。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往往特別能體現出學生獨特的想象力,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獨特。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還需要教師通過合理引導,當然這必須在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前提下展開。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學生的主體性,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還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大腦容量,儲備、積累更多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朗讀、說話、寫作等方面的能力。認清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學生的主體性。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相關調查了解發現,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仍未跳出以往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與當前新課程改革目標、要求是相違背的,若是學生仍始終被動地接受知識,將會大大降低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同時也阻礙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現階段,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培養自己聽、讀、寫、說等方面的能力呢?

    二、實現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性對策分析

    1.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之前,首先應合理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根據,結合閱讀教學的相關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綜合學生的實際的學情,對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進行設定。應主要從知識、能力以及教程、方法、價值觀、情感態度等維度具體設定科學的教學目標,且應使學生認同,進而成為學生的目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童趣》時,教師該確定如下學習目標:首先是知識及能力方面:

    (1)要求學生利用字典等教學工具,結合上下文意思,認識文中的新字詞,并會寫出這些新字詞。(2)學會積累課后練習的相關詞語。其次是教程及方法方面:應要求學生多運用反復讀、反復想的方法去學習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合作以及敢于想像的良好習慣。最后是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再朗讀課文,應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對兒時趣事的想念。

    2.設置疑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以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為根據,掌握學生的相關心理特征,通過引導和誘發,以故事形式引入、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懸念以及以獨特導語導入等多樣化方法,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任務后,不僅興趣倍增,求知欲望也增強,學習的動機也更為強烈,且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展開自主閱讀課文。經過閱讀教學初步地完成教材的學習要求,且能在自主學習中勇敢提出存在的疑慮。

    例如在學習葉圣陶的《蘇州園林》一課,教師課堂上通過談話的形式來引入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可設計為:同學們,你們是否游覽過蘇州園林呢?想不想與老師一同前往蘇州園林一探究竟呢?(學生會附和點頭應是)既然同學們這么有興趣,那我們就一同去瀏覽那美麗的蘇州園林吧!通過談話式導入后,教師可再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有關蘇州園林的美景,學生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進入到閱讀課文的意境中。

    3.應尊重學生間的差異,重視全體參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但這種主體性閱讀更是需要全面綜合學生個體的自主閱讀以及群體的合作閱讀,最主要的著眼點在于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研究。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實現學生的主體性,最為看重的是具體的研讀過程,并不是僅僅看重結果,而這就要求對每一個發展有差異的學生能通過實際的探究,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在語文教材中,有部分閱讀課文的思想內容偏深,要理解起來相對較難,特別是對部分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例如在閱讀魯迅的《藤野先生》、郭沫若的《雷電頌》、朱自清的《背影》等文章時,涉及到的作者所處時代的相關社會背景,文中字句所代表的深層次意義仍需要教師做進一步引導和解釋才可明白其中含義。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此類文章進行閱讀教學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性,應通過因材施教或是分層次教學方法來展開文章的閱讀教學,從而促使全體學生均能有效參與到閱讀教學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免费看片| 日韩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亚洲成人黄色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mv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欧美成人性色区|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在线看片|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成人18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 成人性生活免费看|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看|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