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安全環保教育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環境管理制度
1、根據學校建設的標準化要求和學校整體規劃,有計劃地分步實施。努力凈化、綠化、美化校園,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促使學生在優良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2、按班級劃分清潔區,落實后勤人員衛生包干表,抓好班級值日生工作,堅持經常性的清潔衛生工作,保證校園風無長的雜草、墻壁無涂劃、無球印、無腳印、無懸灰,地面上無紙屑、無煙蒂、無果皮、無雜物、無痰跡、垃圾箱內及時清除,屋角屋頂無蛛網灰塵,桌面無新刻刀痕,學校內無衛生死角。
3、校園內環境布置簡樸、美觀、大方,教室、辦公室以及其它各室的門窗玻璃齊全,室內窗明幾凈,光線充足,桌椅排列放置整齊,各種物品放置有序,樓梯、走廊及校內道路、操場清潔整齊。
4、廁所每天要打掃,定期沖刷,并噴灑藥水,使用廁所要講文明,講衛生,保持廁所的整潔,減少臭味,消滅蛆蠅。
5、黑板報、畫廊、宣傳櫥窗的布置要落實專人負責,1個月不少于1期,保持美觀整潔,內容健康,適合兒童趣味,富有教育意義,開工生動活潑。要定期更換版面,并注意正確使用簡化字,注意字體工整,文體規范。
6、綠化、美化校園要有計劃,逐年分期實施,校園內要做到一年四季都能見到常綠植物,對已有的花草樹木要指定專人養護管理,全校師生要人人做到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
7、學校各類用房應每月全面檢查一次,發現不安全因素,應及時上報中心學校,采取措施進行維修。校園內墻壁、物品要定期粉刷油漆。
8、學校要有健全的校園衛生制度。由少先隊組織檢查小組和校值日每天兩次對全校各室、各清潔衛生區進行檢查評比。
9、教育全校師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在醫生配合下,加強衛生知識宣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校要逐步添置衛生設備,完善學生的衛生保健檔案。
校園環境管理“十三個禁止”
1、禁止隨地吐痰。
2、禁止隨地大小便。
3、禁止亂扔果核(殼)、瓜皮、紙屑、煙蒂、塑料袋等廢棄物。
4、禁止亂倒污水和糞便。
5、禁止亂倒垃圾和在露天場所、公共垃圾容器內焚燒樹葉、雜草、垃圾。
6、禁止亂涂、亂寫、亂畫、亂張貼。
7、禁止在公共場所,尤其是主干道路上亂堆放物品。
8、禁止帶寵物進校。
9、禁止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在非指定的地點亂停亂放。
10、禁止損壞一切公共財物和環境衛生設施。
11、禁止在教學區、辦公室燒飯和亂倒剩菜剩飯。
12、未經批準,禁止在校內設攤擺點。
13、禁止攀樹、折枝、摘花和踐踏草地。
校內張貼物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地加強校園管理,優化育人環境,保持校園的整潔,特對校內的各種張貼物(包括布告、公告、通知、宣傳品、標語、海報、啟事、廣告、指示等)做如下管理規定。
1、所有張貼物必須張貼在學校指定的布告欄內。
2、張貼物要真實、簡要、工整、干凈、不許覆蓋剛貼上的重要通知。
3、張貼物必須寫明單位名稱和日期。布告、公告、通知要蓋部門公章。未有部門公章,或者貼在公布欄以外的和過期的各類張貼物品,將立即清除。
4、在校園內不準張貼不利于學校安定團結或不利于校園文明建設的張貼物,創建辦除及時清除外,并追究書寫人和張貼人的責任,嚴重者給以處罰或依法處理。
苗圃管理制度
1、苗圃是校園培植苗木、花卉、制作盆景的綠化基地,貫徹以綠養綠方針,逐步減少學校投資。
2、苗圃必須為美化校園服務,同時也要為社會綠化活動服務。
3、苗圃不準存放私人花卉。
4、苗圃工作人員嚴禁私自將各類花卉、盆景帶出苗圃,違者罰款。
5.苗圃努力為教職工服務。
校園環境衛生工作管理制度
一、環境清掃
1、工作量:每班環衛清掃人員承包的責任片塊,包括路邊綠化地及其中小徑。
2、清掃時間:每天至少清掃一遍,并全天候保潔。
3、負責拾清綠化地上的果皮、紙屑等垃圾,并負責清倒垃圾筒。
4、嚴格控制蚊蠅孳生地,做到責任片無蚊蠅孳生地。
5、責任片內發現亂倒的垃圾,要及時處理,遇到難題即報上級管理部門出面處理。
二、日常管理規定
1、禁止隨地吐痰。違者批評教育,就地清除。
2、禁止在食堂、教師、走廊、窗外、道路、綠化和操場等公共場所亂扔果皮、紙屑、煙頭、飯菜等。違者就地清除,批評教育。
3、禁止向校園內投擲石頭、丟棄廢物、排放污水,禁止在室內外亂倒污水、亂扔各種垃圾。違者批評教育,就地清除、撈出。
4、禁止在各種建筑物、設施、樹木上張貼大小字報和亂刻畫,各部門的通知、海報、廣告、啟示等必須在指定的廣告欄內張貼。違者批評教育,就地擦洗干凈。
5、禁止在辦公室、走廊、廁所內用火處理廢紙、雜物,嚴禁將火種倒人垃圾箱內。
6、禁止在室內、走廊和綠化地帶、建筑物周圍以及道路地區打球、踢球。違者沒收其體育用品,造成門窗損壞的,按原價兩倍賠償。
7、不準在綠化地帶或空場上隨意大小便、亂倒污水、糞便、垃圾等,違者批評教育,就地清除。
8、不準在校內外、門口等地任意設攤。如經職能部門同意臨時設攤,攤主應保持攤位周圍場地的環境整潔衛生。
學校環境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學校環境治理工作,促進校容校貌建設,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結合學校實際規定如下:
一、保護樹木花草及園林設施
1、嚴禁攀登假山和雕塑。不得用磚頭、石塊、木棒等器物敲打或用腳踏雕塑等設施。嚴禁在校園及這些設施上涂抹亂畫。
2、愛護花草樹木、嚴禁踐踏草坪、折枝摘果,教學樓區域內不許打排球、籃球、不許踢足球。
3、不得在教學區內追逐打鬧和進行可能損害櫥窗、樹木等設施的各種活動。
4、保持校園清潔,不隨意亂扔紙張及各種廢棄物,隨地吐痰,負責衛生的各班要按時清掃。
5、凡有破壞學校花草樹木及教學設施的,除進行賠償外,要視情節輕重給予必要的處分。
二
、維護樓內秩序
1、上下樓梯和在樓內行走要靠右側,不得多人并排行走或勾肩搭背,不準在樓內追逐奔跑。
2、樓內須保持肅靜,不準大聲喧嘩。
3、不準亂扔廢棄物和隨地吐痰,廢棄物要投入垃圾箱。
4、做完間操或全校大會結束后,各班須按秩序進入樓內,不得擁護,以免發生傷亡事故。
5、愛護樓內設施,不準坐、踩管道,不準破壞桌椅。放學后,值日生要及時關閉門窗和關燈。如因門窗未關,玻璃損壞,按規定賠償。
6、要注意保護樓內標語牌。不得在墻壁上亂寫亂畫,更不準破壞。
7、不準在樓內玩任何球類或從事其它體育活動。
創建“綠色學校”規章制度
1、建立校長領導下的學校環境教育分工負責制。環境教育和創建綠色學校列入學校的年度工作目標。學校工作計劃,日常工作安排,部門工作考核必須把環境教育,創建綠色學校作為必要內容。該項要求列入學校工作常規考核。
2、語文、數學、外語、科學、美術等學科教師必須完成教材和大綱要求的環境教育教學任務,做到有機結合,巧妙滲透。每學期至少有一個專題講座,考試試卷中要有明顯的環保內容,該要求列入相關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常規考核。
3、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工作人員要做好環保宣傳圖片、圖書、音像、報刊等資料的收集、保管工作,積極配合學校做好環保知識的宣傳推廣工作。
4、學校教導處、少先隊、班主任要把開展各種形式的環保活動作為學生德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紀律,每次活動要求有總結,有臺帳。
環保教育制度
1、師生自覺學習環保知識,認真寫環保讀書筆記,提高環保意識。
2、在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在實施學科教學教學的同時,根據學科自身的特點,有機地向學生滲透環保知識。
3、利用節日慶典和少先隊活動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綠色創建活動
4、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等資源,隨手關緊水龍頭,隨手關燈,不開無人電風扇,電腦長時間不用,必須關閉主機和顯示屏。
5、不用一次性物品,不亂扔紙屑、果皮、塑料袋、廢電池等,班級做好垃圾分類回收。
6、愛護花草樹木,不折樹枝、不摘花、不踏草坪。
7、與破壞環境的一切行為做斗爭。
8、課間不追跑打鬧、不大聲喧嘩少制造噪音,共創寧靜環境。
9、舊物巧利用,讓有限的資源延長壽命。
10、少用一次性制品,節約地球資源。
11、買環保電池,減少環境污染。
12.拒吃野生動物,不買野生動物制品,善待生命。
13.認綠色食品標志,保障自身健康。
14.買無公害食品,維護生態環境。
15.維護綠化,捐資種樹,做綠色小衛士。
16.做環保志愿者,積極參與環保宣傳。
節水節電制度
一、節水制度:
1、洗水水龍頭不能開得太大,用水后關好水龍頭,杜絕長流水。
2、廁所內的水龍頭定人開關,其他人員不得開關。
3、食堂工作人員要有節水意識,不得隨意浪費,發現嚴重浪費用水者,每次罰款5-10元。
4、后勤要經常檢查水管和龍頭,發現漏水現象及時修復。
二、節電制度:
1、嚴禁學生和其他人員私拉私接電器,不得使用電爐、水茶壺等耗電電器。
2、師生要養成節電習慣,杜絕長明燈現象,做到人走燈滅,人走風扇滅,飲水器及時關閉。
3、夏天室外溫度低于30℃,冬季室外溫度高于5℃時,不使用空調。夏天空調、冬季采暖前要關閉門窗,人員離開時必須及時關閉電源。夏季辦公室、會議室等辦公區域的空調溫度不得低于26℃,冬季的空調溫度不得高于20℃。
4、晴天白天不開電燈,教室盡量開窗通風,不開電風扇。電腦及時關閉,教室電視不用時關閉;放學后電子備課室要切斷電源,以減少待機能耗。
綠化管理制度
1、常年有人對樹木、花草進行修剪。
2、抓住時機,及時澆灌、追肥、滅蟲,對認為造成損壞,根據情節輕重,扣除班級考核分1----5分。
3、對學校的一草一木,落實到班,人人進行保護。
4、學校的大面積綠化,要有實施方案,并要全體師生參與設計,廣泛征求意見,讓人人植樹,個個愛花。
5、由門衛人員監護,對外來人員進行宣傳教育,防止對花草、樹木的破環,出現問題追究門衛的責任。
6、各式的盆景花,全部落實到專人進行負責管理,保持常年枝葉茂盛。
7、綠化一草一木,需要移栽的要報請學校綠化領導小組批準。
禁煙制度
1、全體員工應自覺學習健康知識,人人懂得吸煙危害健康的道理,積極開展禁煙宣傳教育活動,吸煙教師應自覺戒煙。
2、學校齊抓共管學校的禁煙工作。利用健康課、團隊活動、班隊主題活動、廣播等各種形式,經常開展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教育,使不吸煙成為教師員工的自覺行為。
3、教室里、走廊上、辦公室等學生集中的場所,一律不準吸煙。
4、休息室、會議室在會議時間里,與會者一律不得吸煙。凡學生和家長集中的地方,本校教師一律不得吸煙。
5、在學校內的醒目處張貼禁煙標志等,安排專人進行不定期地檢查、勸阻吸煙者。
6、全體師生員工把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教育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長期進行下去,向無煙學校的目標邁進。
創辦“綠色學校”獎懲制度
一、全校教職工要提高環保意識,積極響應上級號召,投入到此項活動中來,并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二、各任課教師,要把環保教育活動滲透到教育教學之中,不斷豐富自身環保知識,并教育學生。
三、班任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宣傳活動。
一、建設能感悟、能熏陶的生命教育物質文化
在學校創辦之初,廈門市地震局在學校設立了“水氡觀測實驗室”,30多年來,觀測實驗室的科研工作從未間斷,為地震研究、預測、預報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地震觀測實驗室向全校師生開放,學校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參觀實驗分析過程,了解測量原理。2008年1月學校就與廈門市地震局簽訂《 共建廈門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校協議 》,在此基礎上學校致力營造一個生命的校園,讓校園的一切充滿生命的律動和活力,處處體現生命教育的理念。
如今在校園里處處可以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氛圍。學校建設了十個主題文化,即以“四個學會”和“十個師德規范”為主題的教學樓墻壁文化;以“歷史之旅”為主題的校園雕塑長廊;以“守護生命”為主題的地理園和防震減災展廳;以“生命之旅”為主題的生物園;以“爭當四有少年”為主題的青春門;以“綠色之旅”為主題的環保教育長廊;以“文明之旅”為主題的班級班訊長廊;以“藝術之旅”為主題的下沉式音樂廣場;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為主題的教師風采長廊;以“提升生命”為主題的琴棋書畫長廊。在校園內的每一棵花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提醒著每一個同學要知道小草也有生命,也需要呵護;在校園的醒目位置,“學手藝”“求知”“至善”等文化石,也在提醒同學們知道生命的意義在于求知;在教室內容豐富的學習園地、充滿書香的圖書角,猶如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不斷傳遞著生命的氣息。
二、建設講科學、講規范的生命教育制度文化
1.建立防震減災的校本課程制度
學校成立了專門的防震減災校本課程開發小組負責開發,在夏門市地震局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防震減災校本課程教材——《 點亮生命 》的編撰、出版。校本課程定期安排課程,采取室內授課和講座、觀看錄像、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進行課堂內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中接受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懂得地震產生的原因以及人類在震前的科學預測手段,并將災后心理疏導列入校本課程,增強學生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地震災害的防御和自救能力,使學校的防震減災教育學科化、常態化。
2.建立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日制度
每年的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學校開展“六個一”科普教育日活動。即出一期板報、上一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課、組織一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組織一次野外科普考察、開展一次興趣小組報告會、編報一組新聞報道。學校通過與萬石植物園、廈門市科技館等單位的合作,建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野外實踐基地。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3.建立疏散演練制度
為培養學生逃生自救技能,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學校專門編制了《 地震應急預案 》《 防震減災知識讀本 》等材料,組織全校師生認真學習。同時,學校每學期都進行至少兩次的安全疏散演練,進行全真模擬演練,演練活動提高了學校實際應對和處置突發安全事件的能力,也增強了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
4.建立課堂滲透生命教育制度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爐灶,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一個單獨的課程,而要融入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應啟發學生,讓學生在自主的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每個學科教學中都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教育內容,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挖掘生命教育學科資源,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生命教育活動。
5.建立學生心理導護制度
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機構,開展心理咨詢,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還針對女生青春期的特點,專門制定女生導護制度,每個年段配備女生總導護師,定期召開女生健康教育講座。此外,每個班級還專門安排一名女科任教師作為班級女生導護師,專門負責本班女生的青春期健康與心理導護。學校女生導護師一直以無私的關愛幫助女生“排憂解難”,為徘徊在青春迷惑期的少女們開啟了一扇充滿陽光的小窗。
三、提升有內涵、有品位的生命教育精神文化
1.讓勇于探究、積極實踐成為一種文化
在夏門市地震局專家的指導下,學校在學生中開展了包括水氡觀測實驗、地震定位、海嘯災害分析、巖石礦物標本采集等4個興趣小組,讓學生動手實踐,從而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嚴謹治學的科學作風。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科技興趣小組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個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室,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科學儀器親手試驗。有了這種良好的氛圍,學生敢于思考,奇思妙想不斷涌現,有些還逐漸變成了現實。例如初二(4)班的陳天章同學曾想過:“當一個地方發生了會引發海嘯的地震時,如果人們能夠迅速、簡單地查找到該地區,并且知道海嘯將要影響的地區、時間等,那該多好啊。”后來在老師的指導下,陳天章同學不斷思考,發明了帶測距地球儀,此項發明還榮獲了2012年全國第20屆發明博覽會的金獎。
2.讓學會生存、學會合作成為一種文化
學校把培養學生掌握一種急救技能作為防震減災示范的學生必備的基本內容。在班級建立學生急救小分隊,由專家對學生進行指導,內容包括急救程序、傷員檢查方法、現場心肺復蘇操作技術、創傷急救四項技術等。學校自2008年起,連續承辦了四屆廈門市中學生防震減災教育夏令營,年年被評為廈門市優秀夏令營。在夏令營,特邀的地震、人防、科技、醫護等專家的專題講座,極大地豐富了營員們的知識,激發了他們對防震減災知識的興趣;營員們鍛煉了實踐能力,學會了生存、學會了合作,提高了素質,對他們的一生都將影響深遠。
3.讓關注課堂、關注生命成為一種文化
教育是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人生,讓孩子懂得幸福、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成長,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教師和學生的學校生活場所有限,而課堂生活占據了學生學校生活70%以上的時間,是教師和學生校園生活的主要場所、主陣地。課堂上的幸福是學生在學校最大的幸福。因此,創建高效的課堂,讓學生的生命價值得以發展和體現,將促進學生快樂、自主地成長和發展。
4.讓感受幸福、提升生命成為一種文化
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幸福。學校應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禁毒和預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專題教育形式,開展靈活、有效、多樣的生命教育活動。例如每年“六·一”節前,學校團委舉辦“邁入青春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父母、教師的期待,體會到內心的幸福,從而激發學生追求生命的價值。
5.讓敢于自信、超越自我成為一種文化
2010年12月,學校參加廈門市“為馬拉松喝彩”拉拉操比賽。作為僅有800余名學生、一名音樂教師的初中學校,從接受任務到參加比賽,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組織訓練,要取得好成績是極為困難的,但是學校班子敢于面對困難,迎接挑戰,超越自我。我們的參賽隊員和組織、指導的教師,放棄休息時間,刻苦訓練,許多隊員受傷了,淚珠在眼眶打滾還是堅持訓練。正是在臺下艱苦的付出,學校才取得了阻力跑環節以17秒06打破歷屆比賽記錄的好成績,在預賽中面對三所強校的挑戰以小組賽第一名的成績闖入了總決賽,并最終獲得中學組“團體金獎”的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