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

    第1篇: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該課題于2009年5月獲國家社科規劃辦評審立項。課題立項后,課題組進一步搜集研究資料,為課題開題做了充分的準備。2009年9月20日,課題組邀請有關專家學者舉行了開題報告會。時任臨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丁鳳云主持報告會。韓延明作開題報告,對該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與研究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點難點、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以及保障條件、研究方案等作了介紹。趙明義、包心鑒、王韶興、李永清等知名學者參加了報告會。與會專家學者對以沂蒙精神為典型研究紅色文化給予高度肯定,并分別從內容架構、研究方法等不同角度對課題提出了建議。

    開題報告會結束后,課題組吸收專家建議,對課題提綱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并分頭對課題展開了研究。此后,課題主持人又多次召集課題組主要成員,對課題進展情況進行調度,集中解決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2011年12月,課題初稿完成。2012年3月,經課題主持人審閱,課題初步定稿,并進入結題審批準備階段。之后,為進一步征求專家意見,課題組于2012年5月18日與光明日報共同主辦了“沂蒙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討會”。研討會上,李景源、薛慶超、謝春濤、李慶田、楊鳳城、馬學強、王守光等省內外知名學者分別作了精彩的主題發言。2012年6月,課題最終定稿,并報國家社科規劃辦委托單位山東省社科規劃辦辦理結項審批手續。

    課題最終成果分為六章,分別論述了“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系”,“紅色文化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紅色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思路、方法與機制”等重大問題。本課題認為,紅色文化見證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光榮歷史,紅色文化資源內容生動,感染力強,在價值觀教育方面具有極好的說服力,是應對西方敵對意識形態侵蝕,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吸引力的有效武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創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機制。課題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發掘出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新載體。課題深入研究了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要素、互動關系,提出要深入挖掘、提煉紅色文化資源,構建科學、適時、系統的紅色文化教育內容體系,從而為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找到了生動載體。二是開拓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新路徑。課題提出,要打破各地分割式研究紅色文化的傳統模式,加強全國紅色文化資源的系統性研究,實現各地紅色文化資源的整體效益;要變過去相對單一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模式為挖掘、保護、整合、創新、運用為一體的新模式,不斷把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時代性教育資源。要研究建立紅色文化精神產品體系,打造紅色文化精品;研究構建紅色文化的文化產業體系,建設富有吸引力的實踐教育基地;創新傳播方式與媒介,實現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播與滲透。三是構建了全方位覆蓋、多渠道滲透、情與理交融的紅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課題提出,要堅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渠道的充分結合,建立全方位覆蓋、多渠道滲透、情與理交融的紅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要遵循政府倡導、學校主導、家長輔導、社會疏導的原則,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以實踐育人為基本導向,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發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實踐活動。通過紀念、瞻仰、慰問、走訪、座談等形式,持續不斷、廣泛深入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傊?,本課題深入研究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間的關系,架起了二者之間的橋梁,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載體,拓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思路,對意識形態主管部門進一步認識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更好地發揮紅色文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2篇: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關鍵詞:畢業設計;教學質量;質量監控

    作者簡介:陳明軍(1962-),男,浙江嵊州人,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羅攸宏(1961-),女,浙江瞿州人,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實驗師。(浙江杭州310032)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工業大學教改基金項目(項目編號:JG1081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8-0032-02

    一、畢業設計的地位和作用

    畢業設計是大學生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實踐環節,是大學生銜接學校和社會的一個重要階段。它既是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全面檢驗和總結,也是為增強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盡快適應社會奠定基礎。畢業設計質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學質量的直接反映?!督逃哭k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p>

    二、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監控點的設置

    畢業設計是經歷時間最長,經歷階段最多,教學背景最復雜的實踐教學環節。這個階段如果質量監控環節設置不合理或監控不到位,會嚴重影響到教學質量。

    從大的方面,按時間順序,可把畢業設計分為畢業設計準備、畢業設計進行、畢業設計結尾三個階段,各個階段又可分為若干個點。

    1.畢業設計準備階段

    在準備階段,可把畢業設計分為以下幾個點:

    畢業設計啟動的動員;畢業設計題目的醞釀;畢業設計題目申報,提交畢業設計申報書;畢業設計題目及內容審查;題目公布,供學生選擇,召開雙向選擇會;落實題目選配工作,最后張榜公示;填寫畢業設計任務書;審核畢業設計任務書;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指導教師給學生下達畢業設計進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導計劃。

    2.畢業設計進行階段

    文獻檢索、外文翻譯、文獻綜述報告;開題報告;畢業設計進行;畢業設計檢查和中期答辯;完善設計內容;撰寫畢業論文。

    3.畢業設計結尾階段

    指導教師評閱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成果演示;評閱人評閱畢業論文;畢業答辯,評定成績;上交材料。

    三、畢業設計教學質量各節點的監控

    1.畢業設計的準備階段

    畢業設計前期的準備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優良的畢業設計一定包含一個充足的前期準備。

    (1)畢業設計啟動的動員。畢業設計的動員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必須堅持。動員分學院和系(教研室)二級,要讓教師和學生都明確畢業設計的目的、意義、步驟和要求。系(教研室)的動員要著重針對自己的專業特點進行布置。

    (2)畢業設計題目的醞釀。畢業設計題目的確定實際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往往有的老師隨便想幾個題目就上報了,不進行深思熟慮,沒有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這樣會產生很多問題,如有的題目根本不符合本專業的要求,超出本專業的范圍;有的年輕教師把讀博士時的題目拿來給本科生做,題目難度過大;有的過于簡單,工作量太少;還有一些題目多年重復使用。所以畢業設計題目的確定要求先在各研究所進行討論,年輕教師的題目由老教師把關,題目要符合本專業的發展方向,也要把握好難易程度。

    (3)畢業設計的申報。要求填寫《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申報表》,做到一人一題,一人一表。申報表要闡明本題的目的、要求、內容、國內外進展、重點、難點、設備條件、對學生的要求等,為師生雙向選擇提供依據。

    (4)畢業設計題目及內容審查。在各研究所進行出題把關的基礎上,題目申報表匯總到系(教研室),由系組織專家小組對題目進行審核,對不符合要求的題目返還給老師進行重新命題,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5)題目公布,供學生選擇,召開“雙向選擇”大會。題目審核通過后,向全體學生公布,然后召開“雙向選擇”大會。每個老師要做好PPT,在會上每個題目有3分鐘推介時間。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適合自己的題目是進行雙向選擇的最重要的目的。一般要求收集到1∶1.2以上的題目供學生選擇。學生按興趣排序選擇3個題目,每個題目按學生選擇的次序配制。當有多個學生第一志愿填報同一個題目時,才有老師的選擇權,若第一志愿只有一個學生,不管該學生成績如何,老師不得放棄,特別是學習較差的學生。所以雙向選擇主要是讓學生有更多選擇題目和老師的權利。

    (6)落實題目選配工作,最后張榜公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根據學生的志愿順序進行選配。由于有重選,選配過程通常要進行多個來回,選配完成后在網上張榜公示。

    (7)填寫畢業設計任務書。學生選題完成后,教師要給每個學生填寫《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畢業設計任務書可給出樣板,內容、要求、條件等必須明確。任務書是學生最終完成畢業設計情況的依據,所以任務書中各項目內容要切實可行,難易適中。

    (8)審核畢業設計任務書。對任務書提出的內容、要求、條件等內容及是否規范和可行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組織專家小組進行審核。審核通過,經系主任簽字報學院主管領導批準才能下達給學生。

    (9)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經審批后的任務書下達給學生,要求指導教師對任務書的每一條內容向學生交代清楚,學生按任務書規定的要求開展畢業設計,完成任務書規定的內容。

    (10)指導教師給學生下達畢業設計進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導計劃。為了讓學生有序按時地完成畢業設計工作,教師必須填寫《畢業設計(論文)指導進程安排表》,進程表按周設置,寫清楚每周要學生設計的內容,還可給出重點、難點和基本思路。

    2.畢業設計階段

    在畢業設計開始后,教師要嚴格把握好各個環節。

    (1)文獻檢索、外文翻譯、文獻綜述。要求針對畢業設計題目涉及的內容,查閱相關資料,檢索中文論文不少于15篇,英文論文不少于3篇,并寫出不少于4000字的文獻綜述報告。翻譯2篇英文論文,不少于2萬字符。英文的原文必須是最近幾年在期刊發表的與課題相關的學術論文。指導教師要對文獻綜述報告的格式和內容,英文翻譯的質量嚴格把關。

    (2)開題報告。要求學生制定好畢業設計的技術線路,明確設計的重點、難點及應對策略,時間安排,并寫出4000字以上的開題報告,做好PPT,向指導小組作開題報告。指導小組應及時指出學生開題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指導。

    (3)畢業設計階段。這是畢業設計中最重要的階段。在畢業設計階段,指導教師除了對學生個別分散指導外,每周必須對學生進行集中指導,并填寫《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記錄》。指導時要求對學生前面的工作進行總結,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對重點、難點進行分析,布置下面要做的工作。教師要隨時掌握學生畢業設計的進程,避免學生前松后緊,影響畢業設計進程和質量。

    (4)畢業設計檢查和中期答辯。學校、學院和系對學生的文獻綜述、外文翻譯、開題報告進行抽查,對畢業設計進程和指導情況進行抽查。督導組平時也要進行不定期的檢查。

    為了促進學生的畢業設計進程,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開展中期答辯,對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對進程滯后的學生發出警告,對不專心做畢業設計,進程嚴重滯后的學生取消畢業設計資格,以嚴肅畢業設計紀律,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5)完善設計內容。對畢業設計各部分和總體內容進行完善,對設計參數進行優化,在得到初步成果的基礎上,盡量使設計結果達到最優。

    (6)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完成后,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論文撰寫,先寫出論文提綱,經教師審核后開始寫論文。要求論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語言準確,文字流暢,格式規范,設計圖紙清晰正確。

    3.畢業設計結尾階段

    (1)檢查畢業設計成果,準備畢業答辯。由畢業設計答辯小組成員按照指導教師任務書給定的任務檢查其完成的情況,學生要對其設計的成果進行實物演示,教師對其成果進行點評,并填寫《畢業設計(論文)成果演示記錄》。

    (2)論文評閱。學生論文先要交給指導教師閱讀、修改、評定,填寫《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評語》,然后交給答辯小組的其他老師進行評閱,填寫《畢業設計(論文)評閱人評語》。

    (3)畢業答辯,評定成績。學生的畢業答辯是畢業設計的最后環節,學生的畢業設計成績主要由以下各方面綜合評定:文獻查閱與綜述、外文翻譯、開題報告、中期答辯、成果演示情況、論文(設計說明書)質量、答辯情況。論文(設計說明書)又從技術水平與實際能力、成果的新穎性、論文撰寫的質量等各方面評定。小組優秀的學生一般還要進行一次大組答辯,最后確定畢業設計真正優秀的學生。對于小組答辯不及格的學生,還有一次大組答辯的機會,最終確定其能否通過。

    (6)上交材料。將論文裝訂成冊,同時將文獻綜述、外文翻譯、開題報告、任務書、進程表、指導記錄、演示記錄、指導評語、評閱評語、答辯記錄等附件裝訂成冊,上交學院保存。

    四、結束語

    相對于理論教學,畢業設計進程中背景比較復雜,學生的心態比原來也已經有很大的改變,考研、就業等一些現實問題困擾著他們,指導教師自身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繁多,因此畢業設計各個環節的監控顯得更為重要。按照文中的監控點嚴格把關,不斷采集、反饋和改進,畢業設計的質量將會得到良好的保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第六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下集)[C].哈爾濱,2009.

    [2]教育部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第七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濟南,2010.

    [3]景志紅,于曉紅.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4):32-34.

    第3篇: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單片機綜合實驗報告格式(在所做過的實驗內容里挑選一個自己最有收獲,最有感想的實驗內容)綜合實驗報告標題(可與實驗名稱不同)一、實驗目的和要求。二、實驗儀器設備。三、實驗設計及調試:(一)實驗內容。

    生理學實驗報告的寫作寫實驗報告是對所做實驗的再理解再創造的工作,是檢查學生知識掌握和衡量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是今后撰寫科學論文的初始演練。(一)一般要求使用學校統一印制的報告紙。

    電路實驗報告要求同學您好: 電路實驗課已經結束,請按題目要求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并要仔細檢查一遍,以免退回,具體要求如下: 一、繪制電路圖要工整、選取合適比例,元件參數標注要準確、完整。

    科技實驗報告一、定義與作用實驗報告,就是在某項科研活動或專業學習中,實驗者把實驗的目的、方法。步驟、結果等,用簡潔的語言寫成書面報告。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

    計算機上機實驗內容及實驗報告要求一、《軟件技術基礎》上機實驗內容1.順序表的建立、插入、刪除。2.帶頭結點的單鏈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刪除。二、提交到個人10m硬盤空間的內容及截止時間1.分別建立二個文件夾,取名為順序表和單鏈表。

    化學實驗報告格式例一定量分析實驗報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為例) 實驗題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堿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構建學校德育管理與評價體系的實驗報告一、問題的提出 (一)xx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梢姷掠撬刭|教育的核心,研究和構建學校德育評價體系,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當務之急。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設計實驗報告北方民族大學 大學物理實驗(設計性實驗) 實驗報告 指導老師:王建明 姓名:張國生 學號:XX0233 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學院 班級:05信計2班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一、實驗任務 精確測定銀川地區的重力加速度 二、實驗要求 測量結果的相對不

    電子商務實驗報告電子商務實驗報告 實驗項目名稱:企業信息化 實驗目的:了解企業信息化的一般過程。 掌握企業信息化中企業領導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業信息化中一般員工的工作。

    立體構成實驗報告立體構成實驗報告 立體構成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立體構成是一門研究在三維空間中如何將立體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則組合成賦予個性的美的立體形態的學科。整個立體構成的過程是一個分割到組合或組合到分割的過程。

    測量學實驗報告測量學實驗報告 測量學(又名測地學)涉及人類生存空間,及通過把空間區域列入統計(列入卡片索引),測設定線和監控來對此進行測定。它的任務從地形和地球萬有引力場確定到衛土地測量學(不動產土地),土地財產證明,土地空間新規定和城

    詩詞誦讀基本模式研究實驗報告《親近母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基本模式實踐與研究》之子課題《詩詞誦讀基本模式研究實驗報告》浩友慧全一、課題提出所謂兒童經典背誦,是指在0-13歲這一人生中記憶力最好的年齡段里,各國兒童們通過誦讀古今中外最經典的篇章以達到文化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實驗目的:通過演示來了解弧光放電的原理實驗原理:給存在一定距離的兩電極之間加上高壓,若兩電極間的電場達到空氣的擊穿電場時,兩電極間的空氣將被擊穿,并產生大規模的放電,形成氣體的弧光放電。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學物理演示實驗報告--避雷針一、演示目的氣體放電存在多種形式,如電暈放電、電弧放電和火花放電等,通過此演示實驗觀察火花放電的發生過程及條件。二、原理首先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

    小學中高年級作文系列訓練實驗報告小學中高年級作文系列訓練實驗報告一、提出問題培養小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科諸項任務中既重要又困難的任務。從目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來看,仍存在著序列不明,路子不清,方法不當等問題,影響了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網頁制作實驗報告網頁制作實驗報告實驗一:站點設置一、實驗目的及要求本實例是通過“站點定義為”對話框中的“高級”選項卡創建一個新站點。二、儀器用具1、生均一臺多媒體電腦,組建內部局域網,并且接入國際互聯網。

    例談科學探究實驗與實驗報告例談科學探究實驗與實驗報告 山東菏澤曹縣第二中學陳燾 摘要:科學探究實驗是新課程著重介紹的知識點,同時又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亮點和難點。

    數據庫上機實驗報告數據庫上機實驗報告試驗內容1、數據表的建立基本表《簡單的》帶有主鍵帶有外碼約束的(外碼來自其他表或者本表)2、數據表的修改添加刪除列修改列屬性類型添加刪除約束(約束名)元組的添加,修改,刪除刪除數據表試驗過程1、createtable

    網絡商務信息檢索與利用實驗報告網絡商務信息檢索與利用實驗報告 實驗項目名稱:網絡商務信息檢索與利用 實驗目的: 1.了解利用網絡進行資料檢索的基本思路。 2.掌握利用網絡進行資料檢索的主要方法。

    實驗報告撰寫要求實驗報告撰寫要求1.實驗報告和實驗預習報告使用同一份實驗報告紙,是在預習報告的基礎上繼續補充相關內容就可以完成的,不作重復勞動,因此需要首先把預習報告做的規范、全面。

    “小學教師心理素質優化研究”實驗總結“小學教師心理素質優化研究”在我們實驗點開展五年了。這個課題的實驗,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在我們學區收到了比預期更好的成效,有力地促進了廣大教師心理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全學區教

    《聾校語文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引導的研究》實驗報告一、 課題的提出語文教學中聾生常表現出被動、進程緩慢、學不致用、厭學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聾生尤其是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聾校整體教學水平至關重要。

    SQL數據庫制作考務管理系統實驗報告一、實驗目的1. 掌握sql server的基本用法2. 熟悉掌握asp語言的應用3. 掌握asp的頁面結構和內置對象4. 掌握asp與sql server數據庫的連接和應用5. 掌握asp 另外一個重要的語言——javascript,并熟悉它的應用6.制作一個功能完善的考務

    小學課題階段實驗匯報“信息”服務于“學科”“技術”致力于“教學”全面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 ——泰興市泰興鎮中心小學“十一五”課題階段實驗匯報近年來,我校在“科研興校、科研促教、科研強師、科研惠生”戰略呼喚下,確立了“以教研帶科

    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報告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生物新課程倡導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和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其中探究學習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了解科學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學會科學研究所需

    校本培訓課題實驗總結報告范文三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經過語文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校“自修-反思”式課題實驗語文組取得較好的成果?,F總結如下:自修反思課題實驗使全組教師能積極自主學習、自覺更新教學理念。

    書法教育課題開題實驗報告一、開題背景:1、《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

    電子政務實驗報告通過短短一學期對電子政務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學習到了很多。在實踐學習中,我基本掌握了電子政務操作平臺,在理論學習中,對各國的電子政務的發展有了了解,對電子政務的整體有了認知。

    中小學生班級群體心智潛能開發實驗報告我區心理教育專業委員會報經陽泉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的《中小學生班級群體心智潛能開發研究》實驗課題,經過XX年6月至XX年年6月的三年時間的實驗。

    《心育知識與技能在學校中的應用研究》實驗報告主題詞:心育知識、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滲透 XX年7月始,我們在全縣21所中小學校中進行了“心育”綜合實踐活動實驗,該實驗在XX年經教育部規劃課題總課題組批準,被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重大課題子課題,此課題經過四年的實

    節能照明燈安裝實驗報告為了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節能生產,有效控制生產成本,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經采油廠生產運行科安排,在xxx采油大隊開展陜西省中生科技有限公司節能照明燈實際節能實驗,現將安裝實驗結果報告如下:一、安裝基本情況2010年6月

    英語課題組階段性實驗總結緊張、忙碌、充實的一學期結束了?;仡欉@一學期的實驗工作,我們課題組在學校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在教導處的直接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明德項目組對實驗的總體要求,狠抓攀登英語課堂教學研討,努力提高實驗老師的業務水平,切實提高攀登英

    “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學習方式研究的實驗匯報一、問題的提出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學習與探究創新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痹谝酝虒W中,我更多的關注的是學習結果,對學生學習策略、學習方式關注過少,重視傳授數學知識,忽

    “興趣作文教學法”課題研究與實驗工作報告“興趣作文教學法的研究”課題XX年2月被立項欽州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c類課題,在此之前兩個月我們成立課題組。當時存在著底子薄,基礎差,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的不利局面,課題組全體成員摸索前進,舉步維艱。

    探究蠟燭實驗報告探究實驗名稱: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探究實驗目的: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細致的觀察,學會完整地觀察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實驗用品:一支新蠟燭、火柴、一支干凈燒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初中科學實驗報告蠟燭吹不滅思考: 用力吹燃燒的蠟燭,卻怎么也吹不滅。你知道怎樣做到這一點嗎? 材料:1根蠟燭、火柴、1個小漏斗、1個平盤 操作:1. 點燃蠟燭,并固定在平盤上。 2. 使漏斗的寬口正對著蠟燭的火焰,從漏斗的小口對著火焰用力吹氣。

    第4篇: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關鍵詞:電子信息類;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9-0150-02

    電子信息類專業是一門要求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動手實踐能力強的工科應用型專業,尤其是實踐性教學環節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更為關鍵。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講授知識性,并不注重學生的實操能力,而企業真正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采用實踐教學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目標才能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一、實踐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

    根據電子信息類學科實際和專業特點,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對電子信息專業的興趣,熟練掌握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增強專業實踐動手能力,其中該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如表1所示;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精神、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提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初步的創新能力。

    二、實踐教學體系內容

    通過對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深入研究,提出建立由“課堂實踐教學+專業獨立實踐教學+綜合創新實踐”構成的開放實踐教學體系,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和自主性實驗的比例,增加實踐教學比例到27.7%,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1.課堂實踐。配合課程理論教學,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理解,初步應用該理論知識,掌握實驗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課程實踐。課堂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大學物理實驗、電路分析實驗、電子電路實驗、單片機實驗、高頻電路實驗和其他專業方向課程實驗等。

    2.專業獨立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專業見習實習、專業實訓、設計教學三部分。專業見習實習,以學院為單位組織學生參觀企業和進入企業實習,邀請企業和行業專家和工程師給學生授課和講座,拓展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專業實訓,主要包括校內外的實訓,實訓更加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強調學生實訓中的過程考核;設計教學是綜合應用已學的專業知識,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目的實踐教學活動。

    3.綜合創新實踐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道德意識為主要目的科研訓練、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

    三、實踐教學的實施

    “課堂實踐教學+專業獨立實踐教學+綜合創新實踐”構成的開放實踐教學體系,具體實施時間安排和內容如表2(見下頁)所示。

    1.課堂實踐教學的實施依托基礎課教學實驗室和專業教學實驗室進行。具體時間分布主要和培養方案相應課程對應,與理論課程同步進行,實驗指導老師由理論課老師和實驗室老師共同擔任。

    2.專業獨立實踐: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專業實訓、設計教學,分布在大學1―8學期,其中具體如下。

    專業見習:專業見習,主要以學院為單位組織學生參觀企業,觀摩企業生產線,了解企業運作,感受企業生產環境,學生完成實踐報告。

    專業實訓:包括電子制作實訓、PCB和SMT實訓、智能家居系統實訓、LED封裝技術實訓(選修)和風光互補技術實訓(選修)。

    ①電子制作實訓。訓練學生電子元件識別、焊接、拆卸和安裝,設備的調試等方面,完成3個完整的小系統,比如“叮咚”門鈴、彩燈控制、直流電源或音頻功率放大器。②PCB和SMT實訓。培養學生掌握電路板設計和制作的生產流程,電路SMT貼片流程。要求學生獨立利用PCB和SMT實訓設備,完成PCB制造工藝中的各個流程包括激光底片輸出、數控鉆孔、金屬化孔、線路成型、阻焊與字符印制、阻焊防氧處理、PCB成品檢測等,以及電路SMT貼片流程。③智能家居系統實訓。主要鍛煉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的技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想法改變房間的監控參數,可以將房間里的各種電操作,通過手機APP進行控制和訪問,比如:空調控制、燈光控制、窗控制等。該實訓主要鍛煉學生的系統設計、APP編程、系統調試、故障排除、網絡配置等置等動手能力。④LED封裝技術實訓(選修)。通過實訓主要使學生掌握普通發光管和大功率發光管封裝的一般流程,并且能夠熟練操作手工制造發光管所需要的各種設備,要求學生能夠解決制造過程中出現的應急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⑤風光互補技術實訓(選修)。通過該實訓使學生掌握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基礎理論和原理,以及風能、太陽能并網運行實驗系統的大部分控制過程。

    專業實習:是大學四年本科學習的綜合知識檢驗和訓練學生綜合應用的知識的必修環節。通過專業實習,使電子信息類的理論知識和實際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際創新能力。

    設計教學: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①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訓練學生電路設計和單片機編程。要求學生利用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原理和傳感器原理等課程,設計一個完整的智能系統,比如數字溫度計、數字萬用表、數字電子時鐘等。②畢業設計。實行導師制,借助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和自擬題目,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要求學生在在第7學期完成畢業設計題目的選取和開題,在第8學期前8周完成畢業設計,同時準備畢業答辯。

    3.創新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針對專業競賽的競賽種類繁多的問題,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大面積參加學院組織的電子設計競賽、聯動裝置大賽等非師范技能競賽,主要目的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和了解本專業,擇優推薦參加校外學科競賽,以擴大學生參與面。采取了校級、省級、國家級層層選拔推進的原則,通過學科競賽,注重鞏固和加強專業知識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

    四、踐教學實施效果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完成了多個實訓室的建設,包括PCB和SMT實訓室;智能家居系統實訓室;風光互補技術實訓室;LED封裝技術實訓室。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力量有了明顯加強,老師們積極參加教學改革,獲得多項教學研究成果并發表10余篇教改論文。近4年來,獲國家級二等獎4項、市級一等獎和二等獎若干項,通過一系列活動鞏固了學生基礎知識和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金庭.劉偉.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8(6):191-192.

    [2]王艷青,馬向梅,安林麗.會計電算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0,(5):162-163.

    [3]蔡國敏,王松峰.何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398:121-122.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LUO Hai-jun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第5篇: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關鍵詞:成人高教;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成人高等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中也得到改善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新課改的重頭戲,為切實落實新課改要求,相關教師要積極研究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努力提高成人高教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一、改革思路

    成人高等教學的專業教學改革應從實際出發,以實用為原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高。首先要把握好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特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對象是有一定學習基礎、教學經驗的成年人,具備較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對知識、能力的傳授和培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發揮學員的能力優勢,提高教學效率。對傳統的課程內容要進行整改,適當刪除部分陳舊課程,增加適應新教學環境的計算機應用課程等,教育技術和師范技能課程也要結合新課改要求,加入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內容。加強教學管理,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全面提高成人高教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1]。

    二、落實教學目標

    (一)樹立成人素質教育觀念

    成人高等教育不僅是對知識技能的培訓,也包含素質教育綜合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高度重視教育理論的教學和職業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也注重對其科研能力的培養,使高教性和師范性相統一。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技能培訓體系,改革人才教學模式,使培養出的人才具有適應性和一定的超前性。將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培養具備先進教學思想、扎實教學技能、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質學員。

    (二)修改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對教學活動的指導性文件,通過修改教學計劃對課程進行明確劃分,突出公共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特色,擴大選修課比例。完善教學體系,加強理論教學、強化實踐能力訓練,提高核心專業課的教學效率。

    (三)重訂教學大綱

    成人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沒有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各學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結合成人教育特點,本著實用的原則制定合適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向指導、理論依據,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作出明確規劃。在制定過程中要從成人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點出發,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專業特色[2]。

    三、教學內容改革實踐

    (一)教材選擇

    成人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材選擇應也實用、適用為主,將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課程系列教材作為主要教材,積極引進獲獎教材、推薦教材。也可以根據學院情況自編教材,自編教材要有側重點,突出重點、難點,根據學院具體教學情況設定教材難度,讓學生易于接受。

    (二)課程建設

    課程結構建設應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以適應實際教學需要。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是為學生提供完整的知識結構,突出專業技能和專業特色,強化核心課程建設,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具備扎實的基礎教育和特點突出的專業教育。

    (三)狠抓教學重點

    成人高教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內容重點是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應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比如畢業論文就是對學生知識技能和科研能力的綜合檢驗,學院應重視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答辯環節,從開題報告開始做好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對學生的選題方向和畢業論文內容進行嚴格把關,讓學生通過畢業論文設計真正提高知識技能的全面應用能力[3]。

    四、教學方法改革實踐

    成人高教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方法應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改變課堂上教師的單方面灌輸,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研討,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梢圆扇≌n堂討論、觀點辯論等形式,讓課堂擁有更多的表現形式,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加強實踐教學力度,以布置寫作作業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科研興趣,設置相關課題,在課堂上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隨時指導,提高學生的學術創作能力[4]。

    五、教學管理改革實踐

    成人高教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改革的落實離不開教學管理改革。構建新的教學管理體系要符合成人高教學院特點,切實為教學改革服務。對崗位工作進行細化,規范崗位職責,合理調配資源,充實管理過程,建立管理評價制度,對管理工作質量進行監督,確保管理工作有效進行同時避免權力泛化、影響正常教學活動。

    六、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成人高教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資力量有助于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要做到合理搭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多吸收應屆、往屆畢業生,為師資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同時重視老年、中年教育者的豐富教學經驗,把成功的教學經驗與先進的教學理念相結合,全面促進教學改革的進行和有效落實。

    結語:

    成人高教專業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任務,需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管理方法等方面全面著手,讓陳舊的教學體制煥發出新的教育光芒,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龔森.改革開放以來福建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研究(1979-2011)[D].福建師范大學,2013.

    [2]蔣菲.新世紀中國課程與教學論的知識圖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崔銘香.我國成人高教“普教化”問題的反思與改革[D].曲阜師范大學,2004.

    第6篇: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的寫法工作報告要對研究的全過程進行客觀的、全面的、發展式的記錄。它要綜述課題的來源、目標以及為了達到目標經歷了哪些階段(從開題到實施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再到課題的階段性總結和結束的時間與工作進展)、主要成果以及待繼續研究的問題和對未來的展望。

    它的內容應涵蓋:

    1、寫清課題的名稱、立項編號、研究經歷的時間、從那幾個方面對課題展開了研究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這部分主要說清楚課題的研究的線索。

    2、組建課題小組,說明誰負責和實施研究。

    3、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強調思想是靈魂的作用。

    4、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采用的方法,這部分簡明扼要就行。

    5、提煉研究的結果并指出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6、研究的創新和意義。

    7、課題變更情況的說明。

    簡而言之,工作報告就是說清楚誰在什么時間從哪些方面,采用何種方法獲得了研究成果以及說清楚成果的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范文“信息技術考試制度實施與學生信息素養相配套的實踐研究”是xx省教育學會“十一”課題規劃立項課題,又是本校重要研究課題。

    本課題周期為兩年(XX年1月—XX年2月),分準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進行。由課題負責人張國棟校長,麗、屈建偉、孫文嬌、賈新穎、陳笑竹、尹鈺老師共同研究,目前課題研究研究完成了課題準備、課題立項工作,課題實施階段、現在進入課題結題部分,自從立項以來,本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工作,作了較為廣泛和深入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概述

    將信息技術考試與學生信息素養進行整合,找到信息技術會考與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最佳結合點,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編著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什么是信息素養,信息技術和信息素養的關系;

    在20世紀80年代,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的能力與素質,隨著時代信息化的發展,經過短短的幾十年,信息素養的含義已很明確的演變成此時代的所需的一種品質與素養。

    由此我們即可總結出新的信息素養的含義:信息素養是人認識、創造利用信息的品質和素養。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信息道德、信息意識、信息能力。

    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信息素養的培養實質上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而且學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高效率地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學科課程教學為"主食"

    學科課程教學是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徑。開好《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食",學生在學科課的學習中增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儲備,掌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在課程教學中,采取"任務驅動"、"主題性研究"等教學模式與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學科課程整合為"配菜"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去學習其它課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學科的學習效率,而且對提高信息素養也起了不斷補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3、各種傳媒為"佐料"

    電腦報刊、雜志和相關的電視頻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學生運用好這些資源,學生將受益非淺。

    例如,如果學校給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班級規定了讀報時間,讓學生定期學習相關讀物。若學生在學習《電腦小神童》,it行業成功人士的經歷,以及對制造病毒程序人員的懲罰過程中,不斷提高信息素養。

    4、建好學習環境"生力軍"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合體,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方面努力。

    5、學校教育是"主力軍"

    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學校必須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加強硬件、軟件和潛件建設。由于對信息技術教育認識上的不到位,大多數學校只重硬件建設,忽視軟件和潛件的發展,導致硬件設備成了擺設,信息技術教育成了口號,學科教學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必須加強"三件"的建設,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件"齊頭并進,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的教學環境。

    6、家庭教育是"地方軍"

    現今,電腦進入了大多數家庭,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地方軍",我們通過"校-家"聯合培養的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7、社會教育是"游擊隊"

    社會培訓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我們可以引導對信息技術有興趣的學生參加社區教育或少年宮的電腦愛好者俱樂部,鼓勵他們參加少兒計算機水平考試,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實踐證明,當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參加水平考試,拿到了證明自己學習水平的證書時,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勁頭更大了。這樣,信息技術也實現了因材施教。

    8、搭好學習形式"表演場"

    若是脫離實際講一些信息技術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只有以多種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學習鋪路搭橋。

    9、建設生活應用"主舞臺"

    提高信息素養最終是為學生適應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所以,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形式時,應盡量使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接近,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術。

    10、組織個性發展"分會場"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個性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偏愛信息技術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空間,是促進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必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2) 結合課例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通過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具體來說,應該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評價、判斷、組織信息的能力; 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課例的研究,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動態幻燈片>是選自xx大學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第四章第三節<播放效果>的內容.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初點具備利用powerpoint創作.編輯多媒體作品的能力,這節課是使演示作品由靜態的變為動態,這樣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所以這一課采取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辦法,實現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

    能過這個典型課例讓學生能夠對幻燈片中的對象設置動畫效果并學會幻燈片設置切換效果.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學生比較,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并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讓學生享受到探索的樂趣,從而樹立自信心;同學們之間交流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適時的提出愿望,將課堂內容進行延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信息技術素養.

    現在的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同時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多數情況下還比較膚淺和不夠成熟,尤其對于一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整體表線膚淺,不求甚解,老師點則通,不點則不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讓學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讓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同時注重間接興趣的作用,在平等才愉悅的氛圍中通過聯系生活和實踐操作體會來實現對知識和能力的學習和掌握.

    (3)落實《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如何將建構主義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教學理念應用于教學中,在提高信息技術會考過關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既是新課程的基本目標也是總的課程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信息素養?對學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信息技術新課標中對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具體要求為: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及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高中生發展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對學生來說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主學習必須以充分的信息資源作為保障,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幾本習題集是遠遠不能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的。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了中學要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綱要》從指導思想上確立了信息技術課的地位,突出了對信息技術課考查的操作方式(無紙化),側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縱觀近幾年的高中信息技術會考的模式,大致經歷了從dos(筆試)到windos(上機操作)的一個過程,形式上立足于計算機網絡,采用工作站/服務器的網絡化模式,體現了對學生能力要求的發展性。這體現了信息技術教改的一個發展方向,也預示了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肯定該課題在本?;虮镜貐^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該課題的背景.以課題負責人為核心組建一個長期穩定不變的研究團隊.確定總課題的研究目標,達成度及總體方案.以課題負責人具體分工落實各項研究任務.

    2.結合本校,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總課題的研究目標下確定自己的了課題,每一子課題都要有一具體負責人,由總課題負責人進行協調.子課題的研究提倡大題小做,以小見大,同樣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研究重點.

    3.課題研究是一個長期.動態.復雜的研究過程,需要課題組全體人員創造性的勞動,持之以恒.團結協作才能達到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要避免開題轟轟烈烈,過程冷冷清清,結題拼拼湊湊的現象發生.課題研究的過程重點要做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開展了課例研究。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把握課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教學事件和處理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案例過程”,然后圍繞案例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或集體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討的問題,最終形成教學案例。具體地說,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經過前期準備、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驟。

    (⒈)前期準備。課題組成員認真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通過有關的調查,搜集詳盡的材料(如閱讀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訪談等),同時初步確定針對課題案例的研究目標、研究任務,初步確定案例的體例、類型、結構等。還針對性地作一些理論準備。

    (⒉)收集材料。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學案例研究的基礎,課題組成員收集案例材料的具體方法有課堂觀察、訪談與調查。⑴課堂觀察。觀察是一種較為基本和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下,通過感官和輔助工具對師生的教與學行為和學生的參與狀態等教學現象進行觀察研究。收集課堂教學第一手資料,借助攝像機等作為輔助觀察的手段,以提高觀察的效果。在課堂觀察中事先經過精心設計和組織,這樣對教學情景的洞察可以獲得一般觀察無法達到的深度和廣度,對觀察的資料,逐字逐句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教學程序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表等,這樣為后續分析案例提供詳實的原始材料。

    ⑵訪談與調查。對一些課堂教學不能觀察到的師生內心活動,如教師教學的目的、教學程度的意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達標的成效度等一些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問題,我們通過與教師的交談和學生的座談,以豐富、充實課堂教學觀察的材料;從這些訪談、調查的材料中,分析課堂教學的現象,發現造成各種課堂教學現象與教師教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然后具體尋找在哪個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⒊)分析研究。圍繞案例材料作技術分析,教師自己進行課后反思,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理念進行研討,圍繞教學理論進行闡釋。注意對課堂教學作整體的考察和深層次的分析,體現案例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采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發揮教研組等集體的作用,集體攻關,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進行文獻分析,文獻分析是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過去和現在的有關研究成果中受到啟發,從中找到課堂教學現象的理論依據,從而增強了案例分析的說服力。同時,通過有關教育理論文獻的查閱,去進一步解讀課堂教學的活動,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

    (⒋)形成案例。在對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按一定的結構進行表述形成教學案例。撰寫教學案例,經過以下步驟:撰寫——討論——修改——再討論的多次反復的過程,不斷完善。撰寫案例做到目標明確,描述真實具體,情節合情合理,材料適當,案例構思巧妙,文字表達力求生動。

    2、尋求信息技術考試與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最佳結合點。教學中力求將信息技術會考與學生信息素養并重,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1)以階段性目的而言,信息技術會考是高中階段計算機教育水平的衡量尺度,而且是最直接的尺度,使學生掌握考試的方法和相關知識無疑是重要的目標。就這一點來說,需要教師在宏觀上先于學生完成對課程脈絡的提煉,而這種精練的直接指向就是課程的考核內容,并把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微觀上,分清該課程知識的核心性知識和外延性知識的界限,以及兩者的內在聯系,理清形成知識體系的知識點各自的外延。

    (2)在豐富考核點以提高知識含金量、豐富學生知識體系的目的下,在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下,又需要教師以點帶面,將課堂內外打通,深入細致的了解該門課程的核心知識的具體應用狀況,以及未來可能涉及到的更高層次的知識。

    (3)由教師在課堂上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引出課題,然后講授核心知識,并且明確諸如哪些是考試重點內容等,再介紹相關的外延性知識,在介紹的同時,對前面的基礎性知識點進行應用形的回顧,帶領學生進行復習,這時學生的興趣也應該隨之達到新的峰值,隨后做一些鞏固性的練習,就會加強該知識的掌握程度了。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卻實際上吸收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優點所在,對教師備課以及備課之前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師生比喻成金字塔,那么教師這個塔基的寬厚程度,就決定了學生這個塔尖的高度。

    3、開展信息技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課題組專門成立了信息技術興趣小組,每周開展活動,涉及信息瀏覽、信息查詢、信息的加工處理、信息的分析傳遞、信息的報告和總結等各個方面,其中結合學習、生活制作電子報刊、powerpoint演示文稿、網頁設計、flash動畫制作、圖片處理等內容,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內容,調動了大多數學生學習信息技術、運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提高了信息技術技能,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意識,使不同愛好的學生能在不同的領域得到自主發展。并且在保定市、涿州市教育局等舉辦的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比賽中有幾十名學生獲獎。

    4、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xx大學版《信息技術》教材,結合學生的認識能力水平和信息技術會考大綱,自行編制符合教學客觀實際需要的習題集。將《大綱》中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信息素養的培養落實、分解到各章節知識的學習中去,實現日常教學信息技術會考和信息素養養成的結合。

    5、發表研究成果論文多篇:《淺議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基本要點》;《淺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任務”設計》;《信息技術課上的提問設計》;《關于學生上網現象的思考與對策》;《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等。

    二、課題研究主要過程

    1. 組內討論并確定課題

    開題的方式一般是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由課題負責人報告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組成員進行討論,統一認識,確定任務,明確分工。做好課題的選題、申報及立項、論證等工作。做好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評選工作。組織課題開題,舉辦課題研究人員培訓班,結合課題內容與本校課程改革的實際,對學校學生舉辦如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培訓,增強對本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掌握相關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期間教師做好充分準備,教師通過相關的理論學習、轉變觀念。學生課外學習,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識的進行有意義的信息活動.。教師校本培訓;軟件、硬件設備的建設、維護。

    2.查找資料

    課題組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數據資料,并進行統計分析

    (1)怎么搜集資料

    堅持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設計資料收集、數據采集的計劃;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采用適當的科學的方法,主要通過查閱文獻檔案、調查訪問、發放問卷、實驗觀察、實驗測試、學生作業等多條渠道、多種手段,傳統手段、現代手段,廣泛搜集能夠反映研究對象實際的包括文字、實物、聲像等各種資料;按計劃進行收集和采集,力求收集基礎材料,采集原始數據;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設計調查問卷

    一是題目,要與調查目的相符,不要給被調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導語或說明信,包括稱謂、調查目的、調查意義及與被調查者的利益關系、回答問題的要求、兩方的責任,最后注明聯系人、聯系地址及電話等;

    三是問卷的具體內容有事實問題、態度問題(意見、情感、動機、觀點等);

    開放式問卷,就是不事先給出問題選擇答案有由問答者自己作答的一類問卷。這種問卷任由調查對象發表己見,更有利于反映真情,了解調查對象的獨特觀點、思想;但數據不標準化,處理就困難。對于不能用幾種簡單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詳加討論的復雜問題,使用開放式問卷比較恰當。

    2. 課題研究

    通過開展信息技術與信息素養的相套的課題研究,使學習能夠進入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交互學習狀態。尋找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強調考核、考試形式多樣化。以作品、論文,會考成績作為評價標準。能夠使用各種會考內容所要求的應用軟件表現自己所要表達的信息。應考能力水平進一步步為營提高。

    通過信息技術活動課外小組的實踐活動使學習能夠寫出一定水平的論文,提高利用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傳遞信息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并能夠掌握自主學習的規律。

    教師通過編寫適用于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的習題集,強化訓練學生的應考能力。

    4.進行資料整理并著手寫論文

    開展信息技術實踐活動,從中進一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編著將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發表有關研究成果的研究報告和論文;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推廣。提高教師新型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

    5.結稿

    課題組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做好課題結題工作。并請領導對項目質量進行終結性測評。評選優秀研究成果,結集出版優秀報告及論文集。召開課題研究成果總結表彰大會,推廣應用優秀研究成果。

    最終成果:

    1、學生會考及格率達到80%以上,

    2、學生信息素養得到了提高

    3、編著將信息技術考試與信息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

    最終成果轉化:

    1、學生能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

    2、學生能熟練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

    3、學生能掌握網絡的有關操作

    4、學生信息素養有了提高,動手能力增加

    5、形成新型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推廣。

    6、提高教師新型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

    三、課題研究取得的成績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論文:《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發表在教育教學與管理叢書;論文《淺議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在信息技術優質課評比中獲市級一等獎。賈新穎的論文《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基本要點》獲市級三等獎。

    2、優質課、教學設計:麗的教學設計《網頁動畫》獲市級優質課評選二等獎;教案《函數運算》獲市級三等獎;孫文嬌的教案《excel入門》獲市級教案評比三等獎;麗指導的作品《透視環境》獲市級一等獎并獲市級“三八”紅旗手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標兵”稱號。

    3、型課例、主題性學習網站:

    典型課件《動態幻燈片》獲保定市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主題性學習網站《信息檢索》獲三等獎;

    4、課件:《計算機硬件組成》在保定cai課件評比中獲高中組三等獎;《flash動畫制作—符號繪制》、《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internet基礎知識》均獲獎。

    5、在XX會考中取得參考1194人、獲a等為539人占參考人數45%,獲b等為499人占參考人數42%,獲c等為137人占參考人數11%,獲d獎 19人占參考人數2%,其中優秀率為98%,不合格率為2%。

    6、競賽獲獎情況:在XX年保定市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比賽活動中,教師麗、孫文嬌、屈建偉、尹鈺、陳笑竹、賈新穎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學生王凱軍獲高中組一等獎、殷躍、羅淼、于顥柏、侯穎、白玉寶獲高中組二等獎、邢辰軒、趙晶晶、康舉、朱祺龍、董昊銘、李棟、趙乾宇、馬龍、景巖柳獲高中組三等獎。

    四、經驗體會、問題與不足

    更新觀念 提高對信息技術課的認識

    曾經作過一次書面調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信息技術課就是勞技課。在高考指揮棒下團團轉的人們很難理解信息技術的普及對即將走進大學校門甚至社會的學子們有多重要。人的主觀意識落后于客觀現實,這是不爭的事實,觀念的更新十分困難,但要認識這件事很重要并不容易。在傳授知識這方面,學校教育正逐漸失去優勢地位。在中學中,計算機課程受到忽略的情況并不鮮見。

    小平同志1984年就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在信息時代,人們不僅要學習一般的知識,還應當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既是人們從事各種工作不可缺少的現代工具,也是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環境通過人機對話和人工智能化,突出了學習的交互性,改變了世界了界限。從課程的發展的角度看,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研究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因此,信息技術不僅只是中學的一門課程,還應該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重要工具。作為學校更應看清形勢,超前思維,樹立現代教育新觀念,積極創造條件,引進現代教育技術及現代先進教育設施、設備,加大現代教育技術推廣和運用的力度。

    第7篇: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關鍵詞:科研;教學;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 X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6-152-02

    1 教學與科研

    教學與科研是高等學校最為重要的兩項職能,是高等學校發展過程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在不同的環境中,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存在不同的特點。教學是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條件,有利于科研成果的進一步傳播;科研是提高高校師資水平的重要途徑,是培養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動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手段。但較長時間以來這兩種職能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矛盾,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比較普遍。如何協調二者的關系,既突出了教學的主旋律地位,又加強了科學研究,是目前高校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今社會,無論是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著,大學教學內容要及時跟上這種變化??茖W研究與人才培養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二者相互結合共同發展是優化資源配置,發展科技和教育的最佳途徑。積極投身于科學研究,緊跟國內外科研前沿,可使教師掌握越來越多的新信息、新知識,這樣在教學中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1]。

    2 創新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是人們為了發展的需要,運用已知的信息,不斷突破常規,發現或產生某種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動。其實質是突破舊的思維定勢和舊的常規戒律,發現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從而以更少的代價獲得更好的結果。創新活動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產品的結構、性能和外部特征的變革,或者是造型設計、內容的表現形式和手段的創造,或者是內容的豐富和完善。從不同方向發現或提煉新問題開始,進而用科學的研究思維和研究方法來解決新問題,這就是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應當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近代以來人類文明進步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和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得益于科學技術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先進生產力,得益于近代啟蒙運動所帶來的人們思想觀念的巨大解放。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原始到現代的進化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同民族發展的速度有快有慢,發展的階段有先有后,發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創新能力的大小是一個主要因素。進入21世紀,創新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靈魂,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21世紀教育的主旋律。高等教育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通過在教學中還原知識所對應的科學問題以及介紹問題的解決過程,加強創新思維的訓練[2]。在環境科學專業本科教學中,將腐殖質對有機污染物在土壤界面傳輸影響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講解當今科學最前沿的研究熱點,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

    3 教學與科研結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懂得某些知識,而且還應讓學生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蒲惺墙虒W中知識有效應用的最好鍛煉,科研與教學有效結合能夠加強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使學生對所學課程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講解《環境監測》課程第五章“土壤質量監測”的過程中,筆者嘗試將自己關于腐殖質對有機污染物在土壤界面傳輸影響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本科生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加深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擴寬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土壤是由有機質、礦物、微生物、水和空氣等構成的多組分復雜體系,有機質和粘土礦物是控制土壤中有機化合物吸附的兩個最重要組分。相關研究表明[3],土壤有機質對吸附有機污染物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當有機質含量很低時,礦物對吸附的貢獻則不能忽視,因而,越來越受到關注。可溶性有機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生態系統中,而粘土礦物作為土壤和沉積物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與可溶性有機物形成有機物-粘土礦物復合物。粘土礦物與可溶性有機物的反應會改變其表面特性和反應活性,進而影響污染物在粘土礦物界面上的遷移性。因此,研究可溶性有機物與粘土礦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促進我們加深對土壤和沉積物界面特性的了解,并且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闡述自然環境中的污染物行為。對于該研究,環境科學專業的學生在平時的課本中只能學到一些有關土壤組分最基本的概念和性質,而對于各組分在有機污染物遷移轉化中所起的貢獻則了解甚少。通過對以上研究成果進行講解,可以使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更加深透,對相關課程的學習更有興趣,對前沿的科學研究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有些大學生在本科階段已經開始跟隨老師做一些課題,他們急需了解相關前沿科學研究現狀,在課堂教學中講述相關科學研究進展,能夠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教師的科學研究之中。另外,將科研項目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參與“真刀真槍”的科研項目,讓學生自己設計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實施,既培養了學生嚴謹認真的科研作風,又可讓學生學會獨自思考,解決科研中遇到的問題。科研項目與教學相結合,可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直接參與科研項目立項的前期準備、開題報告、項目檢查和項目結題等工作,從中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4]。

    科研與教學相結合促進學生學習模式的實踐,對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有益的,同時也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本文通過將腐殖質對有機污染物在土壤界面傳輸影響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本科教學作為具體實例,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學效果得到了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得到了鍛煉,對科學研究精神有一定的感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可以使對所學的課程進一步加深理解。一般來說,碩士的學習年限為2~3a,要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整個學科的知識體系是不容易的,科研與教學有效結合可以彌補這方面存在的缺陷??蒲信c教學相結合,可以加強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獲取相關專業更多、更前沿的知識與技能。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可以促使師生良性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思維??傊?,科研與教學相結合,使學生盡早接觸科研,了解從事科研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對于學生的科研素養、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及教學效果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婁瑾,婁穎寅.“教學、科研、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討[J].高教高職研究,2013(14):162.

    [2]秦瑞苗,張云婷,吳雨瓊.淺析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J].科教導刊,2013(4):7-25.

    第8篇: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關鍵詞:德育德育體系德育網絡德育頑癥特殊群體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過程評價

    一、分析德育現狀,拓展德育課題

    學校在規劃重點課題“學校整體性德育體系構建研究課題”中,對“中學的德育現狀究竟如何”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深入的分析。調查分《教師問卷》、《學生問卷》和《家長問卷》,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選取雙路中學原一年級173人,原二年級149人,原三年級165人;選取與學生樣本相關的任課教師、班主任及學校德育干部、校領導25人。調查結果均通過統計對比分析。這項調查結果比較準確地反映了以前雙路中學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工作,提供了現時的著眼點和著手點。為此,我們對這項調查結果與分析特別予以總結。

    調查結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貫性

    德育目標內容缺乏一貫性。德育工作必須要有明確的德育目標和要求,也就是說,通過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長為具有何種道德品質的人。變動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總是浮在表面,難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導的德育目標總是變來變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緒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風。這種尚處于“他律”階段的道德行為,一旦脫離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狀態。

    調查結果2、重智育輕德育的傾斜價值取向

    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成了一種普遍的傾向。從過去的“只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國熱”、“電腦熱”,人們的意識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識,看重分數的傾向。家長只關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視思想道德品質,高校錄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現。社會需要、就業壓力、高收入的回報,以及家長的投入與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升學競爭的壓力,這就使學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牽制。在很多學校,德育處于智育的從屬地位,評“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體性、完整性及滲透性都不能在學校工作中有所表現。因此,德育工作總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實到學生道德行為的改變上來。

    調查結果3、家庭、社會與學校德育步調不一

    學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學校內部的德育環境建設由于受物質條件的制約普遍比較落后。而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影視、娛樂場所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學生社會生活的領域迅速擴展,大量家長長期外出打工,單親家庭的出現,無不使學生的成長脫離了家長的正確引導,這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學校德育側重于正面教育,灌輸的是真、善、美的東西,而學生在家庭、社會卻耳聞目睹了許多光怪陸離、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這樣,學生一旦走出校園,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會時,便會感到學校、老師灌輸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顯得多么單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現了“學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學生回家兩天”的狀況。

    調查結果4、教師思想不統一,共識沒達成,德育體系沒構成。

    教師比較重視對學生進行道德知識的灌輸和教育,忽視學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視作為獨立個體,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個別差異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視了學生個人存在學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起不到共同發展的作用。各個環節、部門在對德育的認識上沒有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構成德育體系,形成德育氛圍。

    實驗研究表明:改進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已成為擺在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校經過認真分析,確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堅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則,“以人為本”,樹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抓基礎、嚴管理、重建設、講實效、創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學風,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為德育工作重點,逐步完善教師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擴展德育的深度和廣度,完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結合”網絡,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學校德育體系,實施德育的現代化、科學化,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二、建設教師隊伍,形成育人環境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引導者,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學習研討——實踐體悟—反思重建”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師隊伍建設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學習研討?!罢w構建學校德育管理體系研究”推廣實驗,要求從校長到教師的整個教育觀念進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學生的終身學習和主動發展為基礎、以生命觀為核心的涵蓋著目標、價值、對象、活動及管理的現代教育觀念系統,并通過積極的研究性實踐,將理念轉化為校長、教師的不斷創新的教育教學和辦學行為。因此,學校提出了“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立足終身、管有特點、教有特色、學有特長”的辦學理念。

    2004年剛進入實驗,學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組織教師系統學習構建學校德育管理體系的理論上。學校把我校的《學校整體性德育體系的構建研究》的開題報告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部內容復印,裝訂成簡易小冊,發給實驗教師人手一份。在經過了一個階段的初步學習后,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學習和感悟的實效、進一步營造學習氛圍、豐富學習形式,學校通過交流、辯論和研討,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提高的學習目的。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校還組織了多次專題學習研討活動。

    2.抓實踐體悟。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能力的提高,理論學習是基礎和前提,但光憑看專著、學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通過自身的實踐和體悟,才能逐步達到觀念的內化和遷移,并將內化了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我校實驗課題開題以來的推廣實驗中,十分注重抓教師的實踐體悟,一方面充分關注日常的課堂教學,通過班級的班團活動來具體指導和掌握教師日常德育管理實踐的狀況;另一方面,學校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活動來強化教師的實踐體悟,每學期以學科組為單位開展一項專題研討,人人上德育研究課、個個班級召開主題班會,豐富的經常性的有指導的實踐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堅實和寬闊的舞臺。

    3.抓反思重建?!皩W校整體性德育體系的構建研究”非常注重教師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養。主動的反思習慣、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師自我持續提高與主動發展,成為“智慧型”新型教師的一種重要途徑。我校將培養教師的反思和重建能力與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緊密結合,作了積極的探索:一是進一步完善了學校不僅是育人的主陣地。而且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學校注重研究新時期校園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以及教育發展的規律,研究學生的特點和成長規律;二是根據教師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筆記”,校實驗指導小組及時發現和捕捉教師實踐研究中的“亮點”,并幫助其總結,形成案例或課題,開展個人特色項目的研究;三是充分發揮教研組在培養和提高教師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獨特作用,在組內積極倡導經常性的集體反思和重建,并根據實驗過程出現的問題確定新的課題研究,為德育課題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內容,學校各實驗教師向學校課題組申報了14個子課題,研究的范圍涉及到學校德育管理的各個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因此學校課題指導王賢銀校長提出了“讓校園充滿教育,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智慧促進發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體系、完善德育網絡

    在德育管理過程中,學校始終以全員育人為最高的目標。學校不斷完善“健全網絡——樹立形象——升華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過程。德為人之魂。德育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德育工作中;學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條線”的德育工作網絡:“一套班子”,即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即校園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校長為組長,對全校德育工作負總責;“十條線”是:①校長——政教----班主任一一學生一條線;②校長——政教——文明崗——學生一條線;③校長——政教——班委會——學生一條線;④校長——團委——團員同學——學生一條線;⑤校長——教導處——科任教師——學生一條線;⑥校長——住管員——學生一條線;⑦校長——值周教師——值日教師、樓層值周教師——學生一條線;⑧校長——總務處——后勤工作人員——學生一條線;⑨校長——家長委員會——社會人事——學生一條線;⑩校長——法制副校長——社區——學生一條線。這個德育網絡對全校師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覺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為止,學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員自覺育人的良好氛圍和風氣。

    四、充實課題內容,探索德育舉措

    1、抓班風、學風的整頓與提高

    (1)結合我校實情,制定我?!靶oL學風整頓提高活動月”實施方案。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校風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轉,但我們共同認為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特別是學風,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為此,我校又開展了學風達標活動,讓我校的班風學風建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2)結合校風學風整頓情況,制定了《雙路中學學風達標活動方案》。針對校風學風整頓的狀況,制定了《雙路中學學風達標活動方案》。我校學風達標活動正在實施當中,我們相信,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經過上述方案的實施,我校的班風、學風定能上一個新臺階。

    (3)利用習會,學習我校自編的德育教材?!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會經緯》《禮儀教育》等。

    (4)加強班會課的研究,突出班會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找出德育頑癥,關注特殊群體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突出生的狀況。

    由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不好,農民的生活水平較低,為了生活,許多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這些孩子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這些孩子已成為學校管理的一大頑癥,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兒童中的一個群體。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為一個專題進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學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人數為170人,占在校生的36.7%,個別班達到30人,占53.6%。

    通過我校的課題組成員共同分析,一致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現狀令人堪憂。在教育過程中受社會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響等多方面原因,家長在培養孩子過程中表現出了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期望過高型等。

    ②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貧窮帶來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導致的品質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閉塞而導致的心理失衡;封閉的環境導致的視野狹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風、學風的整頓與提高,針對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轉化、管理、教育方案。

    1、通過師生共同評定,確定突出生。通過調查,確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單親家庭學生。

    2、針對突出生的個性,做個別研究,對癥下藥。分析中學生的問題,也要像醫生治病,診斷準確,然后才能對癥下藥?,F在的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家庭、學校、社會中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心靈和思想。其實,中學生的許多問題,往往可在家長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語說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學生的責任,往往會陷入與事無補的窘境。問題的原因找準了,解決起來就能做到有針對性。這里必須強調的是,家庭教育有規律,但沒有人人適用、一用就靈的絕招。因為,每一個學生,每一位家長的情況(身體、心理、個性、思維等)都是有差異的。即使是一種好方法,不同的家長用于不同的學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點因人而異的變動才能奏效。

    3)聯系家長,家校聯合,共同加強對學生的管理。

    1)家長聯系,共同研究學生的個性及成長過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為特點,以便對癥下藥。

    2)對特殊學生,發放家校聯系單,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簽名,反應該生本周在校情況,回家后由家長簽名,說假期在家的學習及表現情況。

    3)引導學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糾,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具體的目標及措施,對上周的情況加以小結。一式兩份,一份班主任簽名,帶回家與家長見面,家長簽名,以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家校聯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處存檔。

    4)教給家長科學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與嚴格相統一,對于家長來說,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教育專家,但需要家長們能了解孩子成長發育中的規律,不然往往會做出一些違背教育規律的事情,產生不良效果。要引導孩子接觸優秀的文藝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與享受,針對年齡觀、審美觀。和孩子共同制訂新學期新打算,探討如何交友問題及良好的學習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過程評價

    1、摒棄枯燥乏味的說理教育,我校組織了一系列的較為實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會經緯》《禮儀教育》等。利用習會時間,專心學習這些德育教材,然后組織學生寫心得體會,通過這些活動,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

    2、改變傳統的德育評價為期末一次性評價為月評,實行過程性評價。以便學生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做好自查,及時調整不當之處。并制定《雙路中學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素養評價表》。

    3、改變傳統的表揚模式,將榜樣與進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評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學推選一位表現好的同學作為榜樣表彰,同時推選一位表現進步大的同學一樣作為文明標兵進行表彰。充分發揮表揚這種教育方式的積極作用。

    4、通過安全、禮儀等教育和活動,加大教育力度,培養學生的安全、文明意識,多方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為全體學生發放《安全自救自護常識》;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編寫了《安全教育》和《禮儀教育》校本教材并組織實施,在《遠安民間文藝》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征集采蓮船唱詞時將安全文明作為重點內容在“遠安教育信息網”和師生中廣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課題,促進教育發展

    第9篇:開題報告的基本思路范文

    關鍵詞:本科生導師制;學分制;醫學院校

    中圖分類號:R-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11)01009704

    收稿日期:20110222

    基金項目:

    安徽省教育廳2010年教研項目資助(20100444)

    作者簡介:王?。?962-),男,浙江永康人,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基礎醫學教育。

    Appli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tutor system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ANG Jian,SUN Lin

    (Medical College,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 As credit system is th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amou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aduation standard, undergraduates’ tutorial system under credit system i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Though 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medicine schools are reserved in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edit system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is still in the beginning stage. Therefor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undergraduates tutor system and credit system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s at home and abroad can be referred to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in our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credit system;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學分制是國外用于衡量學生學習量和畢業標準的常用方法,目前國內已有許多綜合性大學、理工科院校廣泛采用。本科生導師制是我國借鑒國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經驗,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種教育方法[1]。但從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許多醫學院校并入綜合性大學后,醫學本科生實施學分制尚處起步階段,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如何在學分制條件下采用導師制教學是許多醫學院校學者共同關注的新課題。因此,探索一條適合我國醫學院校,特別是在以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開展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模式,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醫學院校本科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本文借鑒國內外著名大學成熟的本科生培養模式,探討醫學院校本科生學分制條件下導師制的可行性,以期為我國醫學院校本科生實施導師制教學拋磚引玉。

    一、學分制為醫學院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教學奠定基礎

    目前,講授法是醫學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形式是教師講,學生聽,該法能以最少的教師面對最多的學生,并能把教師本人的教學心得和科研成果總結出來傳授給學生,具有教學成本低、內容系統連貫、邏輯思路清晰等優點,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最多的信息,其信息量遠大于學生自己獨立看書所獲得的信息量[2]。但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學分制是指以學生畢業時所需最低總學分作為衡量學生學習量和畢業標準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19世紀末美國哈佛大學創立學分制。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選課制”,1978年國內一些條件較好的大學開始試行學分制[3],以后國內一些知名大學也都開始推行學分制,現在學分制已在國內許多高校全面推開。

    學分制打破傳統的“齊步走”、“一刀切”課程設置模式,改革我國高等教育“一言堂”的教育體制,允許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自由選擇學習內容,靈活選擇學習方法,擇優遴選授課教師,教師就不再以知識的傳授者自居,需適時轉換角色,其授課方式由“教學”向“導學”轉變。學分制為學生創造自主選擇專業和自主選課的空間。重慶大學采用彈性學分制實施本科教學,允許學生提前或延后畢業,把學業時間的單位從年縮短到月,放寬對學生每學期最低修讀學分的要求,給學生寬松、自由的學習時間,憑個人志趣自主設計學習進程,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極大的自由度[4]。清華大學改革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加大實驗課的課改力度,強化實驗教學,將學分制引入實驗教學,鼓勵各實驗中心開設獨立實驗課,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推動學生個性需求為主導的教學管理模式的運行,此法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5]。

    1994年同濟醫科大學率先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實行學分制改革試點,隨后,重慶醫科大學等也相繼開展學分制改革與實踐,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長期以來,醫學教育專業設置過多過細,許多學生延續高中學習方式,自學意識較差,不利于培養綜合素質高、知識面廣、思維活躍、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在這種新形勢下,學生一旦缺乏統一管理和指導,容易產生政治思想、專業學習“失控”,迫切需要有廣博知識、真才實學的教師予以引導和指引,這為醫學院校構建學分制條件下導師制教學體系奠定基礎。

    二、導師制教學是提高醫學本科生綜合素質的切入點

    醫學院校以臨床專業為主,學生因課程內容多、自我學習時間較長,與其他理工科專業學生相比,科研能力相對較弱,缺乏競爭力。導師制作為一種新的嘗試,重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強調教師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以及師生合作。實施導師制恰好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平臺,學習之余,導師針對學生的個人能力分門別類進行個性化指導,學生和導師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建立起親密的合作關系,這種關系會延續到學生今后的一生。導師不僅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培養他們獨立學習、思考、工作的技能;同時,導師還是批評性的指導者,指導學生選擇研究方法,合理地提出問題,正確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顯著提高學生自身文化底蘊專業技能,為社會輸送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醫學人才[6]。

    本科生導師制起源于14世紀英國牛津大學,它從中世紀一路走來,雖然它飽受各種爭議,但600多年來,導師制已成為英國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仍然充滿魅力,仍然被學生認為是他們在牛津最重要的學習經歷,它不僅推動了英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牛津一代一代高質量人才的不斷涌現,充分表明這種制度的內在合理性。八十年代后期我國引入本科生導師制,2002年北京大學開始試行本科生導師制,2003年在全校實行,隨后我國許多大學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7]。國內外一些著名大學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證明,導師制教學可作為提高本科生綜合素質的切入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促進個性發展

    本科生導師制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求欲和創新精神,適宜個性化發展。導師制教學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在指導過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探究性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大學舞臺上將個人的追求、興趣愛好與現實很好的結合,在通式教學的基礎上,個性化愛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

    首先,指導內容本身就蘊含著一定的創新意識。如撰寫綜述、開題報告寫作訓練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各類專業期刊雜志的閱讀,著名大師、學者的專題講座等都是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科研能力有效途徑。其次,科研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典型的創造性勞動。學生在導師指導下,參加導師承擔的部分課題或子課題,親身感受科研的氛圍,體驗科研的經歷,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實驗,獲得真實的實驗數據,享受成功的喜悅,總結失敗的教訓,逐漸培養獻身科學、勇于探索的科研意識。第三,導師制的指導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該說,現在許多學校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司空見慣,這與當前努力提高本科生綜合素質的理念背道而馳。高等教育更應強調“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引導啟發學生“為什么”和“怎么辦”,而不是“是什么”和 “這么辦”。在導師制實施過程中,教師指導應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使學生懂得讀書的方法,思考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創造的方法等,以創新性思維解決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三) 課堂教學、班級授課等傳統教學形式的有益補充

    目前,許多大學教師只重教書,授課是按教材的內容講,照本宣科,忽略學生自身潛力的開發,很少融入自己的研究成果,上完課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相互溝通較少,大學四年后,師生之前印象互相模糊。其次,“唯卷唯分”的考試制度使學生只關注與考試成績相關的學習內容,忽視多元化知識的積累及實驗操作,對于實驗課,往往敷衍了事,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導師制構建了一師多生的小團隊,教育形式靈活,教學方法多樣,師生溝通充分,針對性強,培養他們獨立學習、思考能力,指導學生獨立完成感興趣的、具有一定水平的綜合性實驗,有效地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是傳統課堂教學、班級授課的重要補充。

    (四)可密切師生關系,營造高校良好人際氛圍

    人際交往是人類社會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會行為。高校作為社會一角,離不開人際交往,積極開展人際心理溝通,增進相互了解,不僅是維系高校良好師生人際關系的需要,也是營造高校優良的育人環境,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醫學人才的需要,提高大學品位和格調的重要環節。目前,高校師生間的人際關系受社會大環境的侵染和經濟大潮的沖擊,相當一部分學生與教師的交往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和實用色彩,尊敬師長、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顯得十分淡薄。此外,現在的在校本科生大都為“90后”,由于獨生子女、家庭背景、個體差異等原因,個別學生或唯我獨尊、孤芳自賞,或孤僻內向、沉默寡言,或目中無人、口若懸河,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礙和精神疾患。針對這些情況,通過導師制教學形式,導師與學生面對面溝通,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生活習慣、嚴謹的治學作風、求實的科研精神等方面展現教師的崇高人格魅力,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營造尊師重教、教書育人的良好人際氛圍[8],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事實證明,導師的慈愛關懷,使學生在情感上有所依托,往往會化解學生特殊的痛苦。

    三、本科生導師制是學分制的良好載體

    學分制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學分制為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興趣求知提供較為寬松的環境。醫學院校應以學分制改革為契機,將導師制以作為學分制的良好載體,通過導師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而不至于使學分制流于形式。導師制不會沖擊學分制,相反會成為學分制的良好載體。

    醫學院校在學分制條件下開展導師制教學,應體現三個基本理念:首先,指導學生學會做人。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導師嚴謹的學風、科學的探求中品味人格魅力。其次,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論,幫助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第三,引導學生學會成才。導師利用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指導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學分制管理辦法等;利用自己的學科優勢,按專業特點有針對性指導學生選修課程,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利用自己的科研優勢,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根據學生各自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愛好,參加一些小型、基礎的專題研究,使學生初步了解科研的基本過程、基本思路,掌握一般工作程序,激發參與科研工作的興趣,樹立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9]。

    新時代醫學院校學生思想活潑,但沉重的學習負擔迫使他們不得不文靜少動。以導師制為載體實施學分制管理,為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研究,從一般觀摩演示到真刀實槍的實際操作,在科研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新知識,學會了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鍛煉了意志品質。在探索求知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知道了科研之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一帆風順,不僅需要堅定意志和堅強的信念,還要有科學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困難,為今后學習、工作、成才鋪就良好的心理基礎。

    四、醫學院校學分制下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策略

    近年來,由于高校連年擴招,醫學高等教育有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發展的趨勢,但由于醫學服務對象是人,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和嚴肅性,加之醫學教育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醫學學習的艱苦性,要求醫學教育仍需以精英教育方式為主,導師制就十分適合本科醫學教育的需求。學生需通過系統的專業的理論知識學習,具備相應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的實驗技能,才能與導師就專業問題進行探討,接受指導。在學分制下條件下,醫學院校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 遴選優秀教師,構建充足的導師群

    目前,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已進行學分制改革,如何在學分制條件下實施導師制教學,尚無成熟的經驗。就目前師資狀況而言,除少數幾所國家重點綜合性大學、重點醫科大學外,大多數一般本科醫學院校師資力量不強,這就需要廣大普通醫學院校在實施導師制教學過程中,降低對導師的要求,除聘任講師外,可讓部分在校博士生、優秀研究生充實導師隊伍,這對大多數尚無雄厚師資力量的普通醫學院校不失為一種有效解決導師力量不足的良策[10]。我校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具有博士、碩士學位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大批在讀博士生、碩士生,在校博士生、優秀研究生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年齡和學業與本科生相近,具有很好的銜接性,易與本科生溝通交流,成為本科生的良師益友。

    (二)一師多生,雙向選擇,構建適宜的師生團隊

    首先,教師報名“掛牌”,填報自己的專長和指導方向,然后張榜公布供學生選擇。其次,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點填報所需的指導教師。學生可自由選擇,一般6~10名組成一個小組,由一位導師進行全面指導。在雙向選擇的過程中,學校對教師和學生的選擇分別給予有目的指導。指導教師的確定,實行自愿報名與個別動員相結合,以自愿報名為主,對有利于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科方向,或者有利于優化學生知識結構的學科方向,或者有些上課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尤其是學術上有較高造詣的研究生導師,一般都遴選為指導教師。在構建匹配合理的師生團隊過程中,協調指導方向、學科方向的合理分布,兼顧專業素質、基礎知識、實驗技能等的培養。既有基礎理論學習,又有基本技能訓練[11];既有專業讀書指導、考研指導,也有人文素質方面的指導。使學生的知識面明顯拓寬,專業技能顯著增強,綜合競爭力大大提高。

    (三)強調過程,注重考核

    本科生一旦確立導師制,即制定配套的管理辦法,以保障這一改革措施從一開始就有章可循,防止流于形式。將本科生導師制與學分制相結合,將其納入新的教學計劃。學生接受一定時間的指導,完成相應的選修課程和科研積分,經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12]。既使學生有選修的積極性自由度,又使管理規范有序。實施過程中應及時跟蹤和隨訪,及時掌握進展情況,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教學管理人員、學生會通過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個別隨訪等形式了解指導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隨時溝通,做到將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

    綜上所述,學分制下本科生開展導師制教學是我國醫學院校普遍遇到的一個新課題,每個學校都有各自成功經驗,沒有固定的模式可照搬套用,只要我們將導師制教學作為提高本科生綜合素質的切入點,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要抓手,邊摸索,邊總結,探索規律,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條提高我國醫學院校綜合教學水平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 Allenspach K, Bell J, Whittlestone KD. Interactive clinical cases in veterinary education used to promote independent study

    [J]. J Vet Med Educ, 2008,35(4):589-594.

    [2] 江振友, 林晨. 醫學院校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 2005,7(2):152-154.

    [3] 蔣宇紅. 高校學生對學分制與學年制態度傾向的比較研究[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7(3):125-126.

    [4] 陳德玲, 劉東燕, 張國賓. 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 2007(8):63-65.

    [5] 郭大勇, 宣華, 胡和平. 轉變實驗課培養模式,推動實驗室開放型教學[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4,25(5):98-100, 120.

    [6] 黃立宏, 龔理專, 李勇軍.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育, 2009(6):24-26.

    [7] 葉常林. 學年學分制下地方院校教學管理的實踐與啟示[J].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11(1):94-96.

    [8] Khashman A.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credit risk evaluation[J].Int J Neural Syst, 2009,19(4):285-294.

    [9] 臧偉進, 王淵, 程彥斌. 醫學人才培養立體化教學環境的思考和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 2005,13(3):260-263.

    [10] 田謀利, 李永華, 傅海龍, 等. 醫學院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 2009,17(4):660, 697.

    相關文章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亚洲成人第一页|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a级成人免费毛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完整版在线|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免看**毛片一片成人不卡|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性视频播放|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