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常見的嫁接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首席技術支持 賴永智;整理校對 張艷雷 技術指導 總工程師 張剛、張杰;】 【出于對客戶的尊重及隱私保密,文中案例所涉及公司名稱及油品牌號全部隱去】
摘要:齒輪切削工藝 分析; 配方 優缺點 分析及相應對策;原材料配比及各自優缺點的分析、 關鍵詞:“億達渤潤-線性理論”;齒輪切削油;硫化脂肪酸酯;硫化豬油;硫化烯烴;精制豬油
一、市場現狀
金屬加工油品主要分為切削加工油和塑性加工油(如沖壓油、拉伸油、引拔油等),其中消耗量最大的是切削油,尤其是齒輪切削相關用油量居多。目前,國內各大汽車制造廠、發動機配套廠、精密儀表行業大都使用原裝進口或外資品牌在國內生產的齒輪切削油,采購成本高,靈活性較差,故而,無論是從市場角度,還是從技術角度來講,都應該攻克齒輪切削油的難關。
二、案例分析
在齒輪切削加工時,多把刀具同時工作,各個進程的扭矩不同,要求匹配油品必須在加工全階段都要發揮作用,所以極壓抗磨劑的品類越全、比例越高油品的使用效果就越好,刀具磨損快、工件光潔度差等問題主要發生在加工中后期,此區間是物理向化學過渡的過程,所以要求油中的極壓抗磨劑在此區間的釋放要快速穩定。 現以我公司在大量的為客戶解決的齒輪切削油問題舉例說明。
齒輪切削油 油樣來源:杭州某油品調和廠,一并提供的還有客戶現用的基礎油; ---目的是為確保測試條件的一致性。 客戶工藝及問題如下
為方便數據進行比對,對以下油樣進行編號:
A:客戶原用 中負荷齒輪切削油,配方中主要添加劑為:
日本 硫化豬油**10 + T301 + 美國 硫化烯烴**40 + 余量150sn
B :億達渤潤石化根據客戶現有問題改善后的配方為:
YD-3015
5%+T301 10%+YD-1810C 3%+1% 防銹劑+ 精制豬油 5%+余量150sn
部分測試結果、截圖如下:
注:1公斤=9.81N; 在同等實驗力的作用下,磨斑越小,其極壓抗磨性越好,對工件及設備的保護越強。
通過“億達渤潤—線性理論”①分析上述四球數據圖及磨斑數值,可以看出:評判上述兩款切削油極壓抗磨性能的著重點要放在1000N~3000N這段關鍵作用區間即油品“物理—化學油膜”生成過程中的線性波動上,而不是單純的關注PB 、PD ;從上表數據看,磨斑、摩擦力波動越小,時間越是短暫,它的實用效果就會越好
三、結術語
鑒于目前基礎油市場比較混亂,各批次基礎油的感受性不盡相同,結合客戶之間加工工藝、加工速度的差別,故建議齒輪切削油配方的主要添加劑為:
中端:YD-3015 4%~10%+氯化石蠟 8%~20%+防銹劑 1%~3%+精制豬油5% +余量 基礎油
高端:YD-3015 4%~10%+硫化豬油 3%~6%+氯化石蠟 8%~20%+防銹劑 1%~3% +精制豬油5% +余量 基礎油。
另外,建議在所有金屬加工油的配方中添加精制豬油,常規添加量為5%~8%,優點是既可以助溶,又可以提高油品在低溫時的抗磨性能;考慮到客戶用油習慣,建議此款切削油的粘度調整在20~30之間(40℃)。
---滄州市億達渤潤石化有限公司
關鍵詞:預應力錨索,常見問題,處理措施,使用評價
1、 前言
福建多山,公路依山而建,存在大量的高邊坡、高填方、高擋墻,尤以半填半挖路基居多。由于普通公路邊坡沒有設置防護,臺風、強降雨等的強降水引發的公路地質災害頻繁。本文主要引用眾多地質災害治理措施中的框架梁預應力錨索加固路基的工程實例,介紹框架梁預應力錨索施工經常出現的問題,探討解決方法,給出使用評價。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2、 工程簡介
某二級公路K40+926-K41+059.7段右側,擋墻長133.7m,高18m。路基為半填半挖,填料為石方,最大下沉量已超過50cm,擋土墻外傾,局部已開裂。采取井字形框架梁預應力錨索加固,每節點設Φ150mm1孔,按壓力分散型預應力錨索設計,每孔6根φ15.24無粘結鋼絞線,每單元為2根,分3個單元布索,平均長度32m,設計鎖定荷載為750KN,超張拉荷載為865KN(斷面形式如圖所示)。
3、預應力錨索施工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3.1.錨索施工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好準確定位索孔位置,控制自由段和錨固段的長度,處理好入口傾角偏差、孔向偏差、塌孔等問題。嚴格按設計要求的孔位鉆孔,開孔偏差不大于20cm;鉆孔方向應與設計方向相一致,偏差不大于1.5度。造孔施工所采用鉆具為地質鉆機,鉆孔直徑為150mm。錨索長度應視實際鉆孔情況,以有效錨固段長度埋入整體基巖的長度不小于設計值的原則確定。
造孔施工過程中,應按孔深對返水量情況及巖石破碎情況等作好記錄,取出錨固段巖芯繪出錨索孔柱狀圖,為錨索孔缺陷處理提供依據,如果出現塌孔現象,視塌孔程度可采用預注漿、跟管作業等措施。按鉆孔進度每5m進行一次孔向測量,若發現孔向發生偏差且不大于1.5度,應及時糾正并進行調整。鉆孔及孔壁上附著的粉塵、泥屑等應使用高壓空氣或水進行徹底清洗,并待鉆孔完成清洗干凈后,應對孔口進行暫時封堵,不得使碎屑、雜物進入孔口。
3.2.選擇外觀完好的優質鋼絞線,認真做好錨索的組裝、安裝的每一個步驟,解決好錨索的導向帽、承載體、對中支架正確安裝等問題。在錨索組裝前應認真檢查、下料及隔離處理。鋼絞線的外觀不得有死彎、刻痕、松絲、散絲等缺陷。對其強度應抽樣檢查,抽樣強度不得低于工廠保證的強度。
錨固段的鋼絞線表面的隔離劑要清洗干凈,確保與注漿體的有效粘結。承載體應嚴格按設計的位置安裝到位。每隔1.5m~2.0m放置一個對中支架,對中支架間用鉛絲捆緊,并在錨固段端頭安裝上導向帽,使整個錨固段呈棗核狀。自由段與錨固段的交接處用鉛絲捆牢。自由段要確保鋼絞線外套的完整,每隔1~1.5m安裝一個對中支架。組裝好的錨索應大體上成一直線,所有鋼絞線不得有扭曲和互相交叉。
預應力錨索安裝前, 應對造孔施工進行驗收,檢查孔內碎石和巖粉是否清理干凈,孔徑及錨固段深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等。為防止塌孔,宜于鉆孔施工結束后立即安裝錨索。錨索推送應在牢固的腳手架上進行,為防止機械起吊而損壞鋼絞線或致注漿管破裂,宜采用人工運輸和安裝。
3.3.每一次注漿過程應保持連續作業,解決好注漿過程出現卡管、滲透等問題,確保索孔內的注漿體整體、密實,強度符合設計要求。根據受力特點注漿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錨固段注漿在錨索孔質量缺陷處理完畢,錨索推送就位后進行。錨固段水泥砂漿強度等級應達到設計要求,配合比設計時可摻入適量的膨脹劑,加強錨固效果。第二次自由段注漿在錨索張拉完畢后進行,水泥砂漿強度等級可以比錨固段降低一個等級,要求注漿至錨索孔口返漿為止,以保證自由段注漿飽滿、密實,達到保護錨索體的目的。
為防止卡管,水泥和砂都應過篩,篩孔孔徑為2.5―3 mm,在實際施工中如發生卡管現象,應立即停止注漿作業,用高壓水泵沖洗管內堵塞的漿體,直到通暢為止。當注漿量超過理論漿體的1.2倍以上時應疑為滲透,目前解決滲透問題的主要方法是采取間歇式注漿法,每隔一段時間注漿一次,直到注漿體全部填充可滲縫隙,直到孔口返漿為止。
3.4.預應力張拉宜采取正確的張拉力方法,解決好理論伸長量與實際伸長量的偏差問題,確保達到設計荷載鎖定后,伸長率誤差符合規范要求。當錨固段注漿體和錨墩混凝土均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錨索張拉,可分為預張拉和整體張拉兩階段進行。
最大預張拉力可取單股鋼絞線設計張拉力的10%,且錨索各單元體的預拉應力值應當一致,以消除在相同荷載作用下因自由段長度不等引起的彈性伸長量偏差。預張拉按兩級進行,加載、卸載速率應平緩,每級一個循環,共兩個循環。
整體張拉千斤頂的軸線必須與錨索軸線一致,保持錨環、夾片和錨索體張拉部分的清潔。張拉共分四級進行,第一級拉力為設計值的30%,第二級拉力為設計值的50%,第三級拉力為設計值的100%,每級張拉完均應持荷5min,測量延伸量,第四級可根據需要超張拉設計值的115%~120%,待拉力穩定后,可鎖定荷載。
錨索張拉前,錨索測力器和千斤頂油泵壓力表應送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校驗和標定,并繪制錨索負荷和壓力表的關系曲線,確定油泵壓力表讀數校準方程Y=0.0345X+0.8(X為錨索負荷,Y為壓力表讀數)。根據校準方程計算每一級荷載的對應壓力表讀數,嚴格按壓力讀數逐級張拉。
鋼絞線理論伸長量計算按下式計算:
其中: ――預應力鋼絞線的理論伸長量;
Pp――預應力鋼絞線的平均張拉力(取單根設計鎖定荷載KN);
L――預應力鋼絞線的自由段長度(mm);
Ep――預應力鋼絞線的彈性模量(N/mm2);
Ap――預應力鋼絞線的截面積(mm2)。
根據上式分別計算不同長度錨索的理論伸長量,與整體張拉產生的伸長量對比,觀察是否在有效范圍。
3.5、控制封錨混凝土強度,解決混凝土與錨座的連接緊密,確保預應力錨索的封錨混凝土在自然條件下不脫落。封錨混凝土嚴格按配合比施工,澆筑前應清理錨頭部分因張拉引起的污染。
4、問題探討
4.1.本工程為填石路基,空隙大,設計要求對路基進行預注漿,使水泥漿完全填滿孔隙后再進行錨索施工。從現場情況看擋土墻已整體外傾,部分墻體已開裂,水泥漿可能從墻體裂縫溢出,無法到達路基下部。預應力錨索要穿過整個填方路基,為避免鉆孔施工過程可能發生塌孔、卡鉆現象,經反復對比施工方案
后采取跟管造孔施工(如圖),永久性保留自由段范圍的鋼套管,保護索孔的完
整,確保錨索的后續施工正常進行。這種施工方法必須增加跟管作業機械設備一套,增加作業平臺負荷,每延米約增加造價200元,但能使預應力錨索安全穿越填方,錨固到完整的巖體。這種施工方法在穿越填石方路基和地質比較松散的邊坡等公路災害防治工程方面,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4.2.由于原坡面及有效錨固段與自由段的界面隱埋于地下,設計提供的錨索長度只能作為參考。首先,在設計階段應進行地質鉆探,獲取有效錨固段埋置深度的地質依據。其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把握有效錨固段長度(以埋入整體基巖為準)不小于設計為原則前提,確定錨縈長度,錨索應在造孔完成且有效錨固段達到設計值后方可進行下料工序。
4.3.實測張拉伸長量與理論張拉伸長量誤差的取值,根據《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實測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要求:“符合設計規定;設計未規定時采用±6” 。但《土層錨桿設計與施工規范》(CECS22∶90)規定:“基本試驗所得的總彈性位移應超過自由段長度理論彈性伸長的80%,且小于自由段長度與1/2錨固段長度之和的理論彈性伸長”。 根據工地施工實際量測與《土層錨桿設計與施工規范》規定較為符合,故建議一般掌握在+10、-15較為實際。
5、使用評價:本工程在完工后,經一段時間觀察,沒有再次發生路基下沉和擋墻位移的現象,擋墻外傾及開裂得到有效的控制。對比擋墻倒塌引起整段路基塌方所造成的交通影響及經濟損失,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顯著的。
關鍵詞:落葉果樹;育苗技術;寒地
1 寒地落葉果樹傳統的育苗技術
在我國,寒地落葉果樹通常采用的育苗技術為低位嫁接苗技術。嫁接苗是指把某一品種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上,待接口愈合后長成的苗木。嫁接苗技術能夠保持母樹的優良性狀,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能使果樹較早地結果,因此,在果樹的栽培中得到了廣泛地運用。
1.1 低位嫁接育苗技術的技術要點
低位嫁接育苗指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在距離地面5到10厘米的地方,進行芽接栽培。在運用這一技術時,要求選擇優良的砧木,這樣的砧木要與接穗能夠親密地結合。在培育砧木時,要選擇播種的實生苗,這種苗根系深、壽命長、抗性強、能夠進行大量繁殖。為了較早地進行嫁接,可以采用摘心的方法,這樣可以促進苗木變粗、生長。在芽接或插皮按時,為使砧木“離皮”,可以在基部培土,施肥灌溉,促進砧木形成層的活動,使操作變得便利。
1.2 低位嫁接育苗技術的優缺點
采用低位嫁接育苗技術進行寒地落葉果樹育苗,具有較高的成活率,技術操作簡單。但是這種育苗技術育苗時間長,嫁接成功之后要至少等上2年,苗株才能出圃。在定植后,一般需要四五年之后才能結果。因此,采用這種嫁接育苗技術,經濟效益比較低,等待的時間比較長,短時間內無法收到很大的經濟效益。在加上市場上水果品種更新的速度加快,這種育苗技術已經趕不上水果品種更新的要求。
2 寒地落葉果樹新的育苗技術
由于科技的發展和市場水果品種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傳統的低位嫁接苗技術已經很難滿足現在寒地落葉果樹育苗的要求。因此,人們把目光投向了高位嫁接育苗技術。
2.1 高位嫁接育苗技術的技術要求
高位嫁接苗技術是指首先培育高位嫁接砧木苗,然后按照幼樹整形時候的營養面積進行移植。在基部形成一到二層主枝,然后在每一個主枝或者主干上硬枝嫁接新的品種接穗。有的也可以直接在距離地面50厘米左右的地方進行硬枝嫁接。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術,砧木苗的時間培育需要3-5年,要實行嚴格的土肥水管理。
每年的4月中旬到5月下旬是高接苗繁殖的好時期,人們將培育好的高接砧木進行新品種接穗的嫁接,一般砧木主枝接口需距離砧木主心干30-40厘米,在中心干上,接口需距離最近主枝50到60厘米,在每個接穗上,至少有4個芽,當在主干上接一個接穗時,要使接口與地面的距離保持在50厘米左右,并且接穗上必須有8-10個芽。等芽在萌發之后,要抹去一些新梢,只留下部分合適的。還有一些新梢沒有長在接穗上的,也要及時地進行清除。對于每一個接口,都要加以保護和處理。當風大時,要將砧木和其他的適當物品固定在一塊,增加砧木的穩定性,防止新的芽被風吹折。在7月初,要對新的樹梢進行第一次摘心,在8月中旬對新梢進行第二次摘心。在整個高接苗的繁殖時期,工作人員一定要注意加強對新苗的土肥水管理,這樣才能保證苗木的營養,促進苗木快速地生長。
在定植高接苗時,一定要注意高接苗的土坨,這樣才能減少傷根,使苗柱成活率提高。一般選擇定植高接苗的時間為3月的中下旬和4月上旬。高接苗一般在當面就能嫁接,第二年就可出圃,進行定植。在每年9月中旬,要用鐵鍬等工具在高接苗周圍挖一個直徑為30-40厘米、深度為大約40厘米的土坨,在周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然后再把土回填進去。在土坨內還要澆灌一定的防凍水,避免果樹在溫度過低時凍死。
在采用高位嫁接技術時,還要注意高接換頭,這是一種更新品種的好方法。在幼樹期或者初果期,在中心干和基部主枝上長出的各種小枝上選擇適當的部位,分別硬枝嫁接新的品種接穗。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只留下砧木基部的二層主枝和中心干,然后在上面直接高接新的品種接穗。采用這樣的方法,新品種能夠快速成長,很快地成形,能夠較快地結果。在第三年,果樹可以結果,等到四到五年,果樹就可大量地結果。
2.2 高位嫁接育苗技術優點
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術,能夠縮短育苗時間,當年就可以嫁接,第二年便可定植,第三年便可結果。其次,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術培育出的果樹,產量高、品質優、口味好,這都是低位嫁接育苗技術比不上的。所以采用高位嫁接苗技術能夠更加滿足市場的需求,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術也有缺點,那就是這種嫁接技術較難掌握,對定植技術的要求高,如果處理不當,果樹很可能死亡,因此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術的最大缺點就是成活率問題。
3 總結
寒地落葉果樹為人們提供日常一些基本的水果食品,隨著市場需求的日益擴大,人們對水果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了新的需求,因此要加快落葉果樹的育苗速度。在我國常見的寒地落葉果樹育苗方法有低位嫁接育苗法和高位嫁接育苗法,這兩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人們更傾向于采用高位嫁接育苗技術。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技術還要不斷地改進和提高,才能滿足落葉果樹育苗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高圣華.落葉果樹抗寒性研究進展[J].北方果樹,2007,(11).
關鍵詞:砧木;接B;嫁接
中圖分類號:S66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4014502
1 會理縣地理位置及鐵核桃資源概況
會理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東靠會東縣,南界金沙江與云南省元謀縣、武定縣、祿勸縣隔江相望,西臨攀枝花市,北接德昌縣,地理位置為東經101°52′~102°38′,北緯26°05′~27°12′之間,海拔839~3 920m,南北長127km,東西平均寬約55km,總面積452 700hm2。全縣核桃適生區分布范圍廣,從南到北均有分布和種植,尤其以海拔1 600~2 600m的太平、益門、紅旗、鹿廠等區域20余萬hm2的廣大山區為最佳種植適宜區,是發展會理優質核桃產業基地的理想地帶。
據2007年會理縣核桃資源調查資料,全縣共有核桃約100萬株,有近40%的需嫁接改造。2008年以來,依托林業等項目資金發展種植核桃基地1 133.33hm2,均為實生苗定植,需嫁接。規劃“十二五”期間種植核桃3 333.33hm2,使全縣核桃種植總面積達到7 133.33hm2。故搞好全縣核桃嫁接技術推廣是我縣核桃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2 核桃種植基地的規劃
核桃種植基地應選擇在鐵核桃適生區,土壤深厚,水源較好,坡度在60°以下,有利于核桃的生長、管理,有利于水土保持,改造后,樹木的郁閉度下降不至造成水土流失,影響生態平衡,符合地形小氣候,適宜泡核桃生長,能較快獲得經濟效益,呈零星分布的成年鐵核桃樹,只要方便改良時的操作和改良后的管理及采收,也可以采用高枝多頭嫁接的方法進行改良。
2.1 砧木的培育
2.1.1 定植砧木
定植前要清除雜灌、雜草,確定合理的株行距,株行距的設計因立地條件而異,土層深厚,立地條件較好,樹木長勢旺盛的地方,密度宜小,90株/hm2,株行距可為10m×11m或8m×14m;土壤貧瘠,立地條件較差,樹木長勢衰弱的地方密度可稍大,150株/hm2,株行可確定為6m×10m或8m×8m;在選擇改良對象時要選擇樹齡較適中,長勢良好側枝較多的單株進行定植;布局合理的旱冬瓜樹要適當保留以保持水土,增進肥力,從而促進泡核桃的生長。
2.1.1 培養砧木
地徑在10cm以下,生長旺盛的幼樹可直接作為砧木,地徑大的鐵核桃需要培養砧木條。地徑較大的鐵核桃樹根系發達,樹干被砍斷后,第2年會萌發不少的新梢,可以從新梢中選擇方向適當,長勢好的枝條2~4個培養作為砧木條。根據鐵核桃被砍伐后的愈合特點,一般直徑在25cm以內的切面能愈合,大于25cm的切面難愈合,因此,在改良地徑超過25cm成年鐵核桃樹時,要將鋸口適當提高,直至切口小于25cm處為止,以滿足創口愈合的需要。在培養砧木條時,還應注意,核桃成枝力弱,枝條少內堂空虛,因此在培養砧木條時盡量多留枝條,以滿足多頭接的需要。同時還要盡量考慮擴大樹冠和形成樹形,留1~2個側枝作為抽水枝。成年的大核桃樹也可在多個岔枝上培養砧木條,在改良時多頭換接,以擴大樹形。
2.2 接穗的準備
2.2.1 采集接穗
接穗母樹以生長良好的大泡核桃為主,選擇母樹應為中、成年盛果期泡核桃母樹,具有果大、殼薄、仁白、豐產的特點。接穗的采集要選擇一年生的粗壯果枝或營養枝,髓心小的發育技及徒長枝。接穗要肥壯,頂、側芽飽滿,長度10~15cm為宜,粗度為0.8~2.0cm。
2.2.2 接穗蠟封處理
接穗蠟封是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的關鍵所在。接穗蠟封后可貯藏2~3個月仍然枝條新鮮。
(1)接穗蠟封的配制。用8.5份石蠟,1.5份蜂蠟配制,先將石蠟在鍋內熔化,當蠟液溫度達到70~80℃時,放蜂蠟,不斷攪拌,溫度達90~105℃時可以沾蠟,接穗蠟封以蠟層薄而透明(亮)、接穗保持新鮮為好,蠟封過厚、蠟層容易脫落。蜂蠟與石蠟比例按十分法,掌握在1.5∶8.5至3∶7份之間,蜂蠟比例過大,蠟溫難以掌握,容易燙傷接穗,蠟開始蒸發;當蠟液第2次熔化或熔化時間過長時要適量加蜂蠟。平均1kg石蠟、再配加0.15kg蜂蠟,可封接穗4 500~5 000枝條。
(2)接穗蠟封方法。將剪裁好的規格接穗在熔化好的蠟鍋中蘸蠟,每蘸一頭的蠟速度要快,蘸好一頭換另一頭,將整個接穗用蠟封嚴即可。
(3)接穗貯藏。接穗蠟封好后,可用紙箱裝好,放在陰涼通風的房子一角即可。
2.3 嫁接
(1)嫁接用具。嫁接刀、枝剪、手鋸等,嫁接刀(如切接刀、芽接刀、電工刀、自制刀具等)關鍵在刀要快、較鋒利。
(2)綁扎材料。塑料薄膜,地膜即可,將薄膜卷裹成小圓筒形,用快刀將薄膜砍或切成寬一寸、長度不限,用起來方便就行。薄膜的寬度也可根據各人的使用方法和嫁接砧木的大小確定。
(3)嫁接方法。在嫁接過程中,為提高嫁接的成活率,可在砧木頂部填充2cm厚的干鋸木末,吸收傷流而達到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效果。在嫁接箐邊和潮濕地帶的核桃樹時,嫁接前還應輕砍放水5min后嫁接,以提高嫁接的成活率。因為核桃含單寧較多,嫁接時操作要熟練敏捷,盡量縮短切面與空氣接觸的時間,以提高嫁接的成活率。核桃嫁接方法與果樹上常用方法大致相同,通常按接穗用途分,各種接法很多,現介紹易掌握、好操作、成活率最高、使用較廣泛的芽接和枝接兩種方法。
2.4 枝接
適用于粗大的砧木,也適用于露地苗砧(子芽苗),子苗嫁接成活率優于大苗嫁接,是因為芽苗被切斷嫁接后,基徑部位迅速向粗發展,嫁接形成的愈傷組織活躍,很快將接穗包嚴,嫁接成活率高。預留砧木嫁接部位不宜過高,過高增加抹芽工作量。
2.4.1 露地芽苗砧嫁接
當苗出土面20cm以上,真葉未發開,筷子粗時,就可露地芽苗嫁接,嫁接方法常采用劈接(破頭接)。具體操作是將芽苗切斷,地面根基部高度保留3~5cm長待嫁接用,高度不夠時,可將芽苗基部的土扒開嫁接,更為理想。接穗大小都可以芽苗嫁接,一個接穗有一個飽滿的芽就行,接穗削法,選擇接穗較直的一面為削切面,削面要一面大一面小(既一面1/2、一面1/3),大面削口長3.0~3.5cm,小面削口長2.5~3.0cm。接穗大小削面要平滑,每個削面最好是一刀成功,一枝接穗3刀完成最佳。接穗削好后,在芽苗砧中央直破一刀與接穗口長度大體相當,將接穗插入,接穗皮層要對準芽苗砧皮層,做到接穗一邊的皮層和砧木一邊的皮層密切結合。然后用塑料薄膜綁緊、封嚴,嫁接開始萌芽,沖破封蠟,健康成長。
2.4.2 站苗嫁接
苗圃地1~2年生苗或者是耕地上的站苗,嫁接方法與芽苗砧大同小異,屬枝接,具體接法采用切接、劈接都可以。但要做到接穗一邊的形成層和砧木一邊的形成層密切結合,然后用塑料薄膜綁緊、封嚴。鐵核桃大樹改造 鐵核桃大樹改造適宜直徑4~6cm的砧木,嫁接方法以劈接為主,也適用于切接。
2.5 芽接
單芽切接首先是切削接穗,選擇飽滿較好接穗單芽,削去接穗另一半的1/3或一半,保留接穗長4~5cm,含在嘴唇上待用,再根據接穗切削的大小,在砧木基部縱切一刀與接穗切削面大小相當,然后將接穗插入與砧木削面,接穗一邊的皮層對準砧木一邊的皮層(形成層),然后用塑料薄膜綁即可。
3 嫁接后苗期撫育管理
對1年生以上的站面嫁接,特別是芽苗砧嫁接完后,要及時將扒開的土還原覆蓋在芽苗根基上,對耕地或零星芽苗砧嫁接的,要定樁保護。嫁接后的管理,主要是灌溉、抹芽、除草、施肥、松綁及病蟲防治。
3.1 灌溉
視苗圃地土壤濕潤與干旱的情況,適當灌溉和澆水,保證苗木生長。大田育苗如地下水位高,核桃苗易得根瘸病和白粉病,所以排水、防澇也極為重要。
3.2 抹芽
及時抹去砧木上發出的實生芽苗,以保持足夠的水分、養分供給接穗發芽生長,提高嫁接苗木質量。
3.3 除草
除草以拔草為主,視苗圃雜草情況,及時進行除草。有利于苗木生長和減少病蟲害滋生,注意不要碰斷接穗上發出的幼苗。
3.4 施肥
以復合肥為主,每畝施量40~50kg,可分為2~3次施肥,在嫁接成活后,第1次可適量撒一些尿素,第2、3次施復合肥,分別在谷雨、小暑節令前后施肥最佳。
3.5 松綁
當嫁接苗成活后,苗高30~40cm高時,嫁接捆綁處薄膜明顯被勒,這時就需要進行松綁,時間大約在5月中、下旬或6月份完成。松綁時只需用刀片從上向下在苗木捆綁的薄膜上劃一刀,將薄膜劃斷,薄膜自然脫落,松綁結束。
3.6 病蟲防治
苗圃地常見的病蟲害有根瘸病、白粉病、干瘸病等;常見的蟲害有金龜子等。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大田育苗要進行土壤消毒或翻曬等措施即可防治病蟲害。
參考文獻:
[1] 涼山州林業局.涼山州林業志[R].涼山:涼山州林業局,2006.
關鍵詞 速生榆;嫁接技術;枝接;芽接
中圖分類號 S792.1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3-0194-02
榆樹又名春榆、家榆等,是主要鄉土樹種之一,近年來,由于原有品種病蟲害多、生長慢,逐年被淘汰。速生榆具有抗性強、生長速度快、材質好等特點。可用于用材林、防護林等造林綠化項目使用,也可嫁接龍爪榆、金葉垂榆等觀賞樹種;樹干通直、樹冠卵圓形、葉色季相變化豐富、萌芽力強、耐修剪,適合城市園林工程;木材堅韌,硬度適中,有光澤,具花紋,擁有韌性強、彎曲性能良好、耐磨耐腐等優點,為室內裝修地板、家具的上等優良用材。
1 嫁接前準備工作
1.1 接穗
接穗應選擇芽體飽滿、生長充實、無病蟲害,且粗細均勻的一年生速生榆枝條作為接穗,時間以選在春季3月為宜。
1.2 砧木
早春嫁接,應在砧木苗尚未發芽前樹液將開始流動時進行,砧木本身要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高接換頭應選擇樹干挺直、胸徑在3 cm以上的榆樹苗,將樹干截去后作為砧木。選擇直徑1~2 cm的作為帶木質部芽接即可,二至三年生實生家榆苗較為適宜。
1.3 溫度
春季枝接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如果過早進行嫁接,由于氣溫偏低,接穗與砧木之間形成層的愈傷組織生長較慢,導致嫁接成活率偏低。芽接雖然春、夏、秋季均可進行,但也應避開高溫或低溫時段。
1.4 濕度
濕度合適嫁接后容易成活。接穗和砧木自身含水量以50%左右為好。為了保持接穗與砧木自身應有的濕度,對于含水量偏低的接穗、砧木應提前進行補水。
1.5 光照與水分
從采穗至嫁接這段時間里,接穗要無光保管。同時在嫁接包扎時,也須注意嫁接口的遮光保護。另外,在嫁接時應避開光照少的天氣時段,如陰雨天、霧天等。嫁接后下雨對成活不利,陰雨天常會造成愈傷組織滋生霉菌或因長期陰雨天氣不見陽光而導致嫁接成功率較低。
1.6 大風
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提升抗風能力,當新梢長到30 cm左右時,要貼近砧木立1.0~1.5 m高的支柱,將新梢綁在支柱上,防止大風吹折新梢。
2 嫁接方法
2.1 枝接
操作簡便,成活率高。以培育速生榆工程大苗為主。嫁接應選在春季3月中下旬較為合適,并在砧木苗還沒有發芽、樹液即將開始流動時最為合適。根據嫁接前準備工作選好砧木與接穗,其中,接穗應保證每個木段上多于2個芽眼,為了保持砧木與接穗的含水量,建議用蠟封住,用保鮮膜冷藏或沙藏于陰涼背風處[1]。
2.1.1 劈接。在砧木處理方面,采用劈接時,應在砧木約2 m處鋸斷削平,用嫁接刀在斷面處垂直劈出1條深約2.5 cm的嫁接口;在接穗處理方面,在接穗芽的兩側削1個長約2.5 cm的楔形斜面,削面盡量平些,并保證一邊厚、一邊薄。隨后將砧木切口撬開,將接穗放入其中,要將接穗厚的一側朝外,使二者形成層準確對接,正常情況下,一個砧木可同時嫁接2個接穗,如果是較粗的砧木,亦可采用十字切口同時嫁接4個接穗。嫁接后要用薄膜自下而上將二者綁緊。
2.1.2 高接換頭。此法即枝接法中的插皮接。在家榆砧木2 m左右處鋸斷,削平茬口。在接穗芽體的背面切至木質部,削出1個3~5 cm的削面,再在其背面切出0.5~0.8 cm的小斜面。再在砧木上選擇平滑的地方切出1個小口,方向為垂直方向,長度為接穗削面的1/2~2/3,然后將接穗插入到韌皮部與木質部中間,削面側朝向木質部,并留白0.3~0.4 cm??梢愿鶕枘镜闹睆角闆r嫁接2~3個接穗,嫁接好后再用寬5 cm左右的塑料布綁緊。如果砧木上的隱芽萌發,應當及時去除,以免影響接穗生長,接穗要及時解綁。為防新梢被風刮折,可以將其綁縛在木棍上固定[2]。
2.2 帶木質部芽接
采用帶木質部嫁接方法將不會過多受制于嫁接時間的限制,在春、夏、秋季均可進行,除此之外,還不會受到離皮與否的限制。在接穗的選取方面,建議選擇一年生的速生榆枝條為宜,且建議在臨近嫁接的時候進行選取,以保證接穗的水分不會過多丟失,從而提高嫁接的成活率。接穗的具體處理方法如下:從接穗芽體上方1.0~1.5 cm處下刀,斜向下方削至接穗芽體下方1.5~2.0 cm處切出,此時便可取下芽片準備嫁接。在砧木的選擇方面,建議選擇地徑在0.5 cm以上的家榆苗。砧木的具體處理方法如下:在砧木距地面5 cm左右,選取迎風面平滑的地方,自上而下削出1個與接穗削面相當的切面,然后將準備好的接穗與砧木對接,使接穗的形成層緊貼在砧木削面,然后用寬1 cm左右的塑料薄膜將傷口纏嚴綁實。如果選擇在夏季嫁接,應在嫁接15 d后將薄膜劃破,以便新梢能夠順利抽生,如果成活率較低可以及時進行補接,并在1個月后進行解綁,等到新梢生長出來之后,應及時將砧木上的萌蘗去除,以免影響嫁接苗的生長;如果選在秋季嫁接,剪砧操作應在翌年春季發芽前進行。等到新生榆苗長到60 cm高時,建議用木棍或竹竿支撐新梢,以實現順直主干的目的。
2.3 芽接
根據季節的不同,芽接又分為夏季芽接、秋季芽接2種,根據嫁接部位的不同,芽接又分為高接和底部接[3]。概括而言,夏季芽接主要是為了培育接穗圃以及成品苗,秋季芽接則主要是為了生產半成品苗。
2.3.1 夏季芽接。砧木選用家榆一年生成熟苗木或二年生苗木。接穗的選取則從6月初時生長充實的速生榆枝條上選取,其中尤為注意的是選擇接穗的側枝大小,如果側枝選得過粗,那么削皮時側枝則會削不動,并且側枝容易從皮部脫出,致使無法取芽;如果側枝選得過細,那么接穗也相應太細,致使操作不方便,成活率較低。如果削下的芽片薄厚相對均勻,那么成活率則會較高。根據實地生產經驗,夏季芽接通常選在7月初進行。此時,榆皮組織黏液較為豐富,因而使得砧木與接穗易于嫁接,成活率可高達85%以上。
2.3.2 秋季芽接。秋季芽接的方法與夏季芽接方法相似,時間應選在8月中下旬,但要注意的是此時接穗已不離皮,并且要嚴格控制好芽接的時機,如果芽接過早,則萌芽容易被冬寒侵害,如果過晚,則傷口不宜愈合,均可能導致成活率較低。
3 嫁接后管理
3.1 及時解綁
如果是枝接,一般在枝接后20~30 d的時間內進行成活率的檢查,嫁接成活的標志為萌芽飽滿、新鮮而萌動,且嫁接傷口處生長出愈傷組織,等到溫度不斷升高時,新梢會逐漸長出新葉。等到嫁接傷口愈合充分后,應及時解除扎帶。
如果是芽接,可以在芽接后7~14 d的時間內檢查成活率,成活的判斷依據是用手指觸動接芽的葉柄,如果葉柄很容易脫落,則為成活;如葉柄干枯且不脫落,則為未成活,這種情況下可考慮及時補接。如果是春季芽接,可在芽體成活后20~30 d后解綁。如果是春季芽接,建議在第2年春季芽萌發前解綁。
3.2 去蘗剪砧
去蘗頻率一般控制在15~20 d進行1次,具體方法如下:用刀片從萌蘗條下方自上而下去除,應深至木質部才能去除干凈;亦可用剪刀剪除;但絕對不能徒手掰,以免形成較大傷口,影響砧木生長[4]。
3.3 立桿扶直
為了防止風大造成枝條彎曲,可在新梢長出后立桿扶直,但嫁接傷口未完全愈合時,設立支柱扶綁新梢。
3.4 適時摘心
為了避免速生榆嫁接苗長出過長,當新梢長至所要長度時,便可進行摘心,以抑制其繼續長高,促進其分枝生長。
3.5 加強管理
速生榆后期的土肥水以及病蟲害管理非常關鍵,應做到及時除草、松土、灌溉,科學追肥催長。在病蟲害之前做好預防工作,當發現病蟲害發生的時候,及時進行藥物除害,但盡量降低藥物濃度,以免對新梢造成傷害。
4 參考文獻
[1] 魏蒙,王瑞霞,吳銀梅,等.中華金葉榆嫁接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22):138-139.
[2] 高峰.榆樹嫁接硬枝繁殖技術[J].吉林農業,2013(11):69.
摘 要:林業是我國分布廣、應用性強、經濟價值高的大型產業,在國家以及各地政府的重視下,對林業造林技術不斷研究,借助科學技術,實現現代化管理,創新育苗技術,為林業發展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目前,我國林業資源產量逐年增長。其中營養繁殖育苗技術在林業中有著重要的發揮作用,這是一項既省力又省時,即?;钣直.a的樹苗培育技術,本文針對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優勢、應用以及應用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營養繁殖;育苗技術;林業;應用;方法
營養繁殖技術的應用可使樹苗具有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強、適應能力好、生長速度快、成本低、經濟效益高等特點,是目前林業造林中主選的一種育苗技術。營養繁殖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對有再生能力的母本植物進行器官移栽,采用嫁接或者扦插的手段。在不影響母本植物正常生長的情況下,截取可再生的枝、莖或根部,利用科學方法,培育出新的植株,這種方法的應用優勢比較多,對提高造林水平與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被推廣。
一、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優勢分析
1、培育周期短,環境適應性強
營養繁殖主要是以培養新植株為目的而研究的育苗技術,通常是以喬、灌木等具備可再生能力特點的樹種為主要繁殖對象,通過對這些樹木的枝、莖、根等具有可再生功能的器官進行合理嫁接或者扦插,使之形成新的植株,這樣的培育技術可省略播種、萌發、生長等環節,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培養樹苗時間,還可以使新植株自身具備母本植物所含有的良性特點,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對于經濟林木建設來說,營養繁殖技術的應用可有效保證林木的成活率,完全降低播種培育中苗木死亡率高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可節約苗木培育的經濟投入。
2、培養工藝簡單,生長速度快
營養繁殖技術從工藝上來講,具有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的特點,但是營養繁殖技術的應用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對樹木的生理特點、生長習性等方面充分了解。營養繁殖技術與播種繁殖技術相比,過程簡單、培養質量高,能夠有效節約成本。
播種繁殖技術一般需要經過選品種、種子處理、催芽、萌發、生長等過程,而且每個環節中工作要求都比較嚴格,技術復雜,而且萌發、生長過程較慢,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并且幼苗容易受到周邊環境或者自然因素影響發育,同時幼苗適應能力差、抗病性能低,導致成活率比較低,可造成經濟的損失。
而營養繁殖技術的應用大可以省去播種育苗的前期環節,只需要選取健康植株的營養器官,進行插土培養即可,而且經濟成本相對較低,m用于大批量培養生產。即便是培育失敗,也不會造成嚴重的苗木損失。
二、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中的應用
1、在森林遺傳學研究中的應用
在森林遺傳學中引進營養繁殖技術,可以利用其能夠很好地保留母株優良性狀的特點,將想要保存的母株性狀和種質資源安全可靠地存儲在目標植株上去,從而為保護森林植物的多樣性提供了技術保障。還可以利用營養繁殖苗進行無性系試驗,對目標植株做出遺傳評價。
2、在改良林木性狀中的應用
營養繁殖苗經過培育成株后,最大限度地繼承了母株的優良品性,性狀穩定,沒有性狀分離現象,可以將更多地優良性狀遺傳給下一代。此外,利用扦插嫁接的方法建造無性系植物園,能夠極大程度的減少林木的培育時間,縮短培育和開花結果的周期。
3、在林業生產中的實踐應用
為了緩解我國木材市場的供求矛盾,對高產人工林的培育工作已經成為林業生產的重中之重。營養繁殖技術因其自身的諸多優點,已經成為大面積造林的常見方法。運用營養繁殖苗技術植樹造林,苗木成林后排列相對整齊,儲蓄量高、各個林木的品質一致,十分契合現代企業的規模生產和集約化管理的運營理念。利用營養繁殖技術建立的林木種子園,比普通的同列林木結實早、結實多,且種子的質量和數量都有更好的技術保障。
三、營養繁殖技術在林業育苗應用中的方法
1、嫁接育苗
(1)選擇合適的砧木和接穗,在嫁接前通過試驗測試兩者的親和性,并且注意依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選用適當的嫁接方法。
(2)考慮到嫁接后砧木母體與接穗母體之間營養需求存在差異性,因此要適當添加有機肥,保證兩者從土壤中獲取足量的養分,以便于在短時間內實現砧木母體與接穗母體的連接。
(3)接穗做好接穗的截取、運輸和保存工作。接穗表面要力求平整,切割后要對切割面進行包扎處理,防止切割截面出現營養流失。同時,接穗運輸過程中也要做好保存工作,防止截取部分出現嚴重失水問題。
(4)嫁接時間的選擇。在春季時砧木樹液開始流動,接穗還沒有萌芽,并不適宜植株的嫁接工作,通常而言,秋季是最為適合進行嫁接育苗的季節。
(5)做好嫁接后的養護工作。采用枝接時通常要求在新枝20-30cm時進行解綁,而芽接在新芽2-3cm時解綁最佳,此外還需要做好實時的剪砧、抹芽和立支柱等工作。
2、扦插育苗
影響插條生根的因素有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母樹的樹齡因素。母樹的樹齡對于插條的生根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母樹的樹齡過大,則不利于扦插生根的成功率的提高。
(2)插條的扦插部位及其生長發育情況。在進行扦插時,由于母本營養器官選擇的位置不同,后續的插條發育情況也會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在土壤營養成分相對貧瘠的環境下,插條本身所含有的營養物質越豐富,后續生長能力也就越旺盛,樹木的成活率也就越高。
(3)扦插苗所處的土壤土質或者培養基環境的影響。土壤土質和培養基環境對扦插成功率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一個良好的能夠滿足插條生產所需的營養條件的扎根環境絕對有利于插條的生存發育。
通過分析插條生根操作步驟,可以通過采取以下幾點措施來提高插條的成活率:首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插條母本樹種的不同,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扦插方法。例如一些具有休眠期的樹種,在休眠期生命活動非常緩慢,如果仍然選用成熟度較高的建筑枝干,扦插成功率相對較低,因此我們要選擇嫩枝作為扦插目標,此類樹種主要以銀杏、松樹為主。
而對于一些根系發達、根部生命力較強的樹木,在選擇營養器官時要以硬枝為主,例如常見的楊樹、柳樹等。除此之外,其他樹種根據扦插時間、氣候條件等因素的不同,在扦插方法上也存在較大差異,相關操作人員在進行育苗工作時要注意做到科學合理。除此之外,扦插工作完成后,還要注意做好后續的養護、觀察工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美國山核桃;植物生長調節劑;嫁接苗;移栽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2.04.032
Effect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Pecan Rejuvenation Period
JIA Xiao-dong, WANG Tao, ZHANG Ji-yu, LIU Yong-zhi, MO Zheng-hai, GUO Zhong-ren
(Jiangsu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ic of Sciences, Nanjing,Jiangsu 21001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different pecan varieties rejuvenation period were studied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had effects on both growth and blossom after grafting of pecan; also this kind of effects had very big relations with plant varietie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had the best effect on Pawnee, the ABT 50 mg?L-1 or NAA 200 mg?L-1 treatment had the best effect, which can be used in production after further test. Both the ABT and NAA had some effect on early blossom of Western and Mahan, but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growth. Further experiments were necessary to research on varieties and dosag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ecan varieties.
Key words: pecan; plant growth regulator; grafted seedlings; transplanting
美國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Wangenn.)K.Koch],又名薄殼山核桃、長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屬高大喬木,原產美國, 是世界上重要的干果樹種之一。目前,在美國培育及選育出的品種總計有上千余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品種超過100種[1]。我國氣候與美國原產地相似,美國山核桃在我國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我國引種美國山核桃的歷史已有百余年,引種范圍較廣,但目前的種植規模及栽培面積均遠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這與美國山核桃栽培需要較高的栽培技術有關,包括品種的選擇和移栽等。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進行美國山核桃的引種和研究工作,目前已引入品種30余種,保存優良單株百余種,并通過綜合評價篩選出適宜在江蘇地區生長的品種 [2-3]。
美國山核桃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價值,然而也具有果樹固有的周期長、開花結果時間晚等缺點。尤其是嫁接苗移栽后緩苗期長,長勢不夠旺盛,導致果農長時間見不到收益,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種植積極性。為了從植物生長調節劑方面入手,探索縮短美國山核桃移苗后緩苗期的方法,本研究對兩種常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效果進行了比較。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時間、地點
移苗試驗于2010年10月在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實驗基地進行,生長量分別于2011年3月(萌芽前)和2011年9月(營養生長旺盛期)觀察,開花情況于2012年4月開花時觀察。試驗地均分為長寬一致的7條,按常規方法進行整地、起隴,隴高10 cm,隴寬1 m,每條地里每間隔3 m深挖約60 cm的坑,施足基底肥,備用。
1.2 試驗材料
試驗用美國山核桃為一年生嫁接苗,砧木為美國山核桃本砧。嫁接苗分別為國內常見的4個不同品種:威斯頓、潑尼、馬罕和紹興。其中,威斯頓、潑尼、馬罕3個為引進品種,紹興為國內選育品種。
瀏陽市位于113°10'24″—114°14'58″E,27°51'20″—28°34'06″N之間,地處湘贛邊界,湖南東部偏北,,屬亞洲近海內陸地區,冬夏季風盛行[4]。因此,瀏陽冬季寒冷,而夏季潮濕炎熱[5]。4—6月為瀏陽的雨季,年降雨量為1700~1800mm;而7月上旬后,雨量顯著減少,氣溫顯著上升(最高溫超過35℃的天數可高達10天以上)。10月后氣溫顯著下降,進入秋天[6],四季變化明顯。土壤深厚,肥力較好,pH值4.9~6.4,適應榔榆的生長[7]。此類技術在瀏陽市古港苗圃基地已較成熟,但是尚未進行相關的技術歸納。本文收集了當地榔榆嫁接資料,匯總了較全面的經驗,旨在形成一個系統的指導方法,也為榔榆的栽培提供參考。
2砧木與接穗的準備
2.1砧木的準備
砧木一般選擇胸徑為10~40cm的榆樹或者黑榆,實踐中一般以榆樹為主,榆樹較榔榆更加耐寒冷和干旱氣候,對土壤性質與肥力有很強的適應性,其根系發達,所以較抗風,有很強的水土保持能力[8]。嫁接選擇下半年,先選取樹形優美生長良好的榆樹作為候選砧木,當其生長進入休眠期后,將多余枝葉剪去,只保留主干枝(即俗稱的禿胚或光胚)[9],高度一般為250~350cm,以減少砧木的蒸騰作用,保存樹體營養,提高成活率。采挖時要注意多留須根,同時用稻草繩對根部的泥團進行包扎,防止土球散開,土球的大小為其地徑的3~4倍,然后移植于田土內,用新鮮的細黃泥培土[10]。大型或者樹形奇特的砧木要打支架木,防止倒塌或傾斜。同時注意嫁接地的排水,防止夏季雨水多,排水不暢而發生積澇現象。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用薄地膜對砧木自下而上進行包扎處理,既對砧木起到保溫、保濕作用,又對砧木萌芽起阻礙作用。
2.2接穗的準備
嫁接前,要對接穗進行預處理:得到接穗一般有2種辦法:一種辦法是當日剪取接穗隨即展開嫁接,當日若沒有嫁接完的枝條,則噴水后放置于室內陰涼處。優點是枝條新鮮,嫁接的成活率高。缺點是人工嫁接費用隨著嫁接旺季到來而上升,同時受天氣制約。目前使用這種方法的人最多。另一種辦法是將接穗采取沙埋的辦法保存,待天氣等條件適宜后開展嫁接。具體做法是:當榔榆進入休眠期后,晴天09∶00—11∶00,下午15∶00—17∶00或者陰天,用枝剪刀將接穗的枝條剪下,放置于室內用細河砂進行保存,一層河砂一層枝條,砂的厚度以剛好覆蓋枝條為宜,砂的濕度以抓得緊散得開為宜,最后用稻草覆蓋面上,厚度為10~20cm。優點是可以避開嫁接旺季,節省勞動力成本。缺點是如果保管不善枝條容易發生霉變,浪費接穗。
3嫁接方法
采用枝接法中的切接法,運用于平截后的砧木頂部與腰部,這種方式嫁接的接穗成活率高(約在80%~100%),苗木出圃時間快。(1)砧木頂部的嫁接在處理后的砧木頂部,選取較粗的接穗進行嫁接,具體方法為:在砧木高2.5m處截斷處理,保持頂部平滑,用鋒利的切接刀沿樹皮直切一刀,以此方法在頂部切出3個接口,然后插人保留1~2個芽的接穗,砧木的形成層對好接穗形成層,保持此2部分的密切接合,然后用薄膜從下至上,層層扎緊,防止松動以及外界雨水等侵入。(2)砧木其它部位的嫁接砧木腰部的切接稱為“腰接”,即砧木靠近胸徑處進行嫁接,具體操作為用鋒利的切接刀沿樹皮斜切一刀,然后插入接穗,在切口處邊緣留下若干釘子以固定封膜,以及便于造型。其位置按照造型需求進行選擇。嫁接成活后樹木觀賞性好,抗凍雨能力強,造型的靈活性大。
4養護
4.1嫁接當年的養護
在接穗發芽之前要注意覆膜的密封性(以晴天可以看到覆膜內水蒸氣為佳),經過60天左右的時間(即采即接嫁接的接穗),待芽長至5cm左右時,在靠芽尖部位用刀尖弄一小孔,使芽尖露出覆膜外,便于榔榆芽的繼續生長。經過大約150天左右的時間后,待芽枝長出覆膜5~6cm左右,可將覆膜完全撕開。較適宜的天氣一般為陰天,若持續晴天可在16∶00后進行。目的是使嫩芽適應外界環境有一個緩沖的過程,防止被陽光灼傷。接穗成活后,在注意病蟲害的基礎上正常養護,無需增加施水、肥的頻率,對于砧木本身萌發的嫩芽及時除去。榔榆較容易發生蟲害,要注意病蟲害防治[11]。嫁接的當年一般進行2~3次病蟲害預防。第一次噴灑農藥約在除去覆膜后3個月,待枝條大約長至20cm時進行,此時一般噴灑10%吡蟲啉4000~6000倍液噴霧,2.5%乳油或25g/L乳油或2.5%可濕性粉劑的溴氰菊酯(敵殺死)結合進行[12]。此后每次待枝條長至20cm,進行一次病蟲害防治,并結合25%可濕性粉劑和濃度為1000倍液的多菌靈以及石硫合劑,進行根腐病和枝梢叢枝病的防治。
4.2定形后榔榆的養護
榔榆嫩枝生長快、柔性好可以任意彎曲,彎曲角度可以達90°以上,嫁接后的第二年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造型,通過金屬絲扭轉和小支架支撐將榔榆枝條定型成自己理想中的形狀,經過3~4年的精心培育,榔榆的外形基本形成。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當嫁接完成的枝條生長合適后(一般指木質化)后要卸除金屬絲,拆除支架木,防止此類輔助工具影響樹木生長,或者造成造型失敗。目前榔榆在瀏陽的造型主要是“葉型”。榔榆養護主要注意三個方面: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①施肥:冬季施一次廄肥或餅肥作為基肥,根據樹的大小而定,每株為2~5kg;上半年以施氮肥(尿素)為主,半個月一次,根據樹的大小來定,胸徑30~40cm的樹每次約為0.2kg[13],以此類推,可結合雨后進行,直接將氮肥撒在樹兜表面。②當嫩枝長至5~7cm時要進行適當的修剪,修剪強度結合定型來確定,一般留存2~3片葉片,其余剪去,一年當中進行2次,春季、秋季各一次。同時每次修剪過后都要及時施一次肥[14]。③榔榆的病害防治主要是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靈進行殺菌,每年3~4次,交替進行;榔榆的蟲害比較多,常見的有金花蟲、天牛等樹干害蟲,可與嫁接時采用相同的生物防治藥物進行處理。
5結語
1 果樹根癌病的特點
果樹根癌病是一種常見的果樹疾病,危及的果樹種類多,別稱是冠癭病,主要的發生部位是果樹的根部,同時氛圍根莖癌病、根癌病、莖癌病三種類型。而根部是果樹吸收營養、運送水分養料的源頭,根部受損對于果樹的生長影響極大。根癌病的發病因素不止一種,根據長期的種植經驗來說,八九月的發病幾率最高,會因濕度、溫度、嫁接、病蟲害、外部因素等因素影響,成為致病的原因,在國內的各省都有發生,櫻桃、葡萄、蘋果等果樹都會受其破壞。河南省的果樹種植種類多,人們大多選擇種植果樹作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2 果樹根癌病的防治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們長期種植果樹,在實踐過程中逐漸發現果樹根癌病的防治技術,并對此做出了總結。
2.1 果農增強果園的管理
隨著果樹種植的數量、規模不斷擴大,果農要曾強對果園的管理。果園管理的工作量也加大,注意觀察果樹的生長狀況。包括果園的水分、溫度、肥料等。在秋季時發病可能性大,而夏季雨水較多,病菌會潛伏一段時間后到秋季爆發,果農要增強果園的管理。在夏季降雨較多的時期,及時排泄雨水,防止根部潰亂,雨水排出果園,在炎熱的夏季,雨水堆積細菌會大量滋生,溫度和濕度合理調節,控制在適宜的范圍之間。果樹養料不足,樹葉枯黃、生長速度緩慢,果農及時發現,及時追肥,健康狀況好的果樹抗病能力也強,不易受病菌感染。根癌病發生時,果樹的根莖部部分會有黑褐色的塊狀物體,果樹的生長部位都應關注,從樹葉的顏色和大小都可以判斷出果樹的健康、生長狀況,如果發現果樹的樹葉顏色黃、整體長勢衰弱,可以扒開根部,查看根部是否受細菌感染。此外,對這種植株要用藥劑治理,常用的藥劑有硫酸銅溶液,發現根癌病的果樹,切除病瘤并燒毀,再將傷口消毒,用波爾多溶液加強保護。根癌病的波及范圍廣,一旦發生會傳播,而且在不同種類的果樹之間也會傳播,大規模種植果樹的果農更應該提高預防意識,提高果農的種植水平,定期檢查,早預防。
2.2 對果樹的幼苗進行檢疫
嫁接環節是最易受細菌感染的一項措施,嫁接成功會使產量增加,但如果嫁接不當,果樹的總體健康情況會受其影響。嫁接的工具、環境、嫁接時嫁接與被嫁接的樹木都有一定的要求,嫁接后對傷口要及時包扎,嫁接前對嫁接部位、嫁接工具用酒精消毒,嫁接方法最好不用樹枝嫁接。嫁接時注意根莖部感染,根癌病屬于一種細菌感染后發生的疾病,土質偏酸性,土壤濕度大都會導致根癌病的發生。嫁接是果農種植過程中常采用的增加產量的方法,所以在這個環節,相應地要對嫁接的樹木進行消毒、預防疾病措施。方法有對要嫁接的的樹木檢疫,對移栽的樹木也要進行消毒,檢查根部和樹木的整體健康情況。發現受疾病侵染的樹木應及時去除,不使用。其次還要注意,選用健康狀況良好的樹木時,還應對其進行消毒,主要是利用硫酸銅溶液浸泡或是氯酸鈉溶液浸泡5分鐘左右,之后用石灰水浸泡1至2分鐘。
2.3 選用抗病效果好的砧木,降低感染的幾率
在果樹的嫁接過程中,會導致果樹受細菌感染,成為一大隱患,是根癌病發病因素之一。在果樹嫁接的這個環節中,應注意細菌感染,選擇使用抗病效果好的砧木,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有病菌的病根及時清理,周圍的土壤也要用藥劑消毒。河南省的櫻桃種植產量高,以櫻桃為例,選用櫻桃砧木時,若是選用中國櫻桃為砧木,抗病效果就好,根癌病的發病數量少。而若是選用酸櫻桃為砧木,發病的可能就增大。河岸2號、河岸9號等砧木品種作為砧木,在使用中抗病性強。抗病性較強的砧木可以作為紡織根癌病的一項措施。選用粗壯的苗木,樹葉的顏色嫩綠,根系發達,細跟較多,枝條無病蟲害,根莖部沒有被感染的傷口。砧木盡量不要與土地接觸,土壤是無發病的地塊,避免接連在同一塊土地種植果樹,根癌病的發病率高,從根源著手,肥力下降,灑硫磺粉或是漂白粉消毒,重新挑選新土地。
2.4 加強對地下病蟲害的防治
地下害蟲會啃噬果樹的根部,破壞根系,受傷的根部感染細菌的疾病的幾率會增加,防治地下害蟲會使根癌病的發病幾率降低。防治方法是在種植果樹前,首先對土地施放有機肥,基肥,精細整地,將剩余的雜草,秸稈清理,相反雜亂的環境會滋生各種細菌。其次使用化學藥劑,生物天敵等方法減少田地里的害蟲,科學調配敵敵畏等害蟲藥劑,一般種植果樹前調配的藥劑用量大,用量多,殺死消滅地下害蟲。噴灑、滴灌藥劑,在果樹的生長過程中,為了調整濕度,可以使用噴灑粉劑、熏蒸等方法。
3 小結
通過以上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河南省果樹種植業發達,種植面積廣,果樹種類眾多,但是大都會受到根癌病的影響,使產量減少,收益降低,成為種植戶的關注的重點。因此,了解果樹根癌病的防治技術可以為種植戶提供良好的理論知識,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解決。比如果樹根癌病的防治可以從果園管理、幼苗檢疫、砧木的抗病性、防治地下害蟲幾方面入手,解決果樹生長過程的難題,為果樹生長提供優質的生長條件,加快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阿不列孜?熱合曼.果樹根癌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關鍵技術[J]. 新疆林業,2009,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