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供應鏈的管理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供應鏈的管理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供應鏈的管理技術

    第1篇: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供應鏈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C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物聯網概述

    1、物聯網概念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包括兩層含義: 一方面,物聯網以計算機互聯網為核心和基礎,實質上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延伸和擴展; 另一方面,物聯網的用戶端擴展和延伸到任何物品之間,構建了信息的交換和通信體系。由此,物聯網可定義為通過射頻識別( RFID) 、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所約定的協議,實現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的連接,建立信息交換和通信體系,從而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2、我國物聯網應用及發展現狀

    物聯網技術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其應用領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城市、智能環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工業、智能農林業、智能教育等。物聯網的存在,使我們生活周邊的物品都有可能實現智能化,通過無線網絡我們便可實現對這些智能物品的對話和控制,整個社會的運轉效率將得以提高。

    我國已將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各地方政府也紛紛瞄準信息技術第三次浪潮的戰略機遇,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并進行產業規劃布局。我國目前在傳感領域走在世界前列,起步較早,標準化和技術具有一定優勢,但不是最領先的,也面臨著一些難題需要克服,這主要有:高端技術缺乏,影響國際標準制定競爭;信息安全難以保障;污染及能耗影響嚴重等。

    二、物聯網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1、面向企業的物聯網系統結構在對企業供應鏈管理作用分析前,應明確了解物聯網系統結構。物聯網的系統結構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基于RFID 的應用架構,電子標簽將各種物體變為智能物件,通過將移動和非移動資產貼上標簽,實現各種跟蹤和管理。RFID 的應用架構的技術組成部分包括: EPC( 電子產品碼) 標簽、ALE 中間件、RFID 標簽閱讀器、EPCIS 信息服務系統、信息發現服務( 包括ONS 和PML) 。

    2、基于傳感網絡應用的架構,傳感網絡應用架構,指無線傳感網絡( WSN) 、人體傳感網( BSN) 、視覺傳感網( VSN) 等傳感網; 無線傳感網絡由一系列的無線傳感器構成,這組無線傳感器通過相互協作完成對特定的周邊環境狀況的監控。無線傳感網絡中的任意一個節點都由無線收發器、一個微控制器和一個電源構成。

    3、基于M2M 應用架構,M2M 理念和技術架構覆蓋的范圍就應用而言最為廣泛,包含了EPCGlobal和無線傳感網絡的部分內容,也覆蓋了有線和無線兩種通信方式; M2M 也覆蓋和拓展了工業信息化中傳統的SCADA系統。由于M2M基于互聯網等新技術,以標準化的體系為基礎,它和傳統的SCADA有所區別。

    三、物聯網技術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影響

    物聯網在企業供應鏈中的使用,能實現供應鏈系統管理人員準確追蹤和定位處于任意供應鏈環節中的任意物品,實現了企業的透明供應鏈管理。物聯網在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應用實現了供應鏈各環節的高度集成。

    1、提高了管理效率

    管理過程優化企業供應鏈的管理由“物一人一物”的模式轉變為“物一物”模式,通過物與物的直接“溝通”,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員工的依賴,實現了供應鏈管理過程的優化。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同時也降低人工出錯率,建立實時跟蹤、監控的貨物管理體系。

    2、建立了信息共享體系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之一是實現信息同步化和信息共享。一旦信息在整個供應鏈中同步,供應鏈上的參與者都能符合顧客需求的變動,進而形成同步運作。物聯網技術對供應鏈中流動的物品跟蹤,同時向所有參與者實時傳送數據,減少了信息失真。快速的信息傳輸速度,致使參與企業能更及時、準確預測需求變化,有效降低了企業的庫存。

    3、建立可視化的物流管理體系

    供應鏈可視化以物聯網為基礎,為物聯網絡中的每一個“物品”貼上標簽,標簽里包含該物品的所有互用性信息,讓任何一個人員通過信息系統能夠追溯產品的成分、加工過程甚至是這些成分的來源。這種價值信息鏈通過互聯網在企業內部信息共享和交換,實現供應鏈的可視化管理。另一方面,可靠的“物品”信息在企業外部共享時,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并幫助企業實施品牌化戰略。

    4、滿足了個性化的發展需求

    網絡無縫化隨著市場的發展,顧客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多,為了滿足這種需求,企業則必須加快反應速度,保證敏捷的生產和柔性加工。但是這樣的生產方式,容易增加管理成本。智能型的供應鏈網絡通過增強對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控制力,幫助企業確定物資采購路線、降低庫存倉儲成本和優化產品運輸,實現供應鏈的業務流程再造。新的業務流程,使供應鏈網絡銜接更加緊密。

    四、物聯網技術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

    1、適應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隨著物聯網在企業供應鏈的持續應用和發展,供應鏈中的主體通過物聯網的信息共享和傳遞,建立更為敏捷的企業生產和反應體系,提高供應鏈的可視性,以及供應鏈上信息的透明程度,從而有效利用相關資源,以較小的成本消耗,快速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建立與企業實際相符合的生產和管理一體化體系。

    2、縮小供給庫規模

    企業供應鏈上的成員類型以及數量較多、較為復雜,從而也導致了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復雜。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持續思考如何優化供應鏈成員從而降低供應鏈的復雜程度。物聯網的利用能在最大限度上實現供應信息的共享,實現供應鏈成員作業計劃,從而實現了供應鏈的集成。物聯網形式下,企業可實現對供應鏈上各企業的評估。同時選擇符合企業要求的優秀企業,以統一的業績標準,更好的管理企業供應鏈的各環節和體系,建立整體的企業供應鏈監控模式。

    3、建立物聯網的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化管理

    企業在物聯網的應用過程中,也可建立物聯網的信息系統,從而建立高效的、反映敏捷的企業信息化管理體系和模式。通過建立企業的自動化生產和運作體系,從而能實時了解企業的生產狀況,及時發出補貨信息,建立均衡的流水線運作體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柔性化生產。供應鏈的高度敏捷以及集成能不斷降低企業的庫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了資金的流轉。

    4、供應鏈管理與質量控制的智能化集成

    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管理中的多個環節聯系密切,還應緊扣生產中的各環節,企業的生產過程將對產品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物聯網落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充分利用后,企業可建立原材料、零部件、成品和半成品之間的識別和跟蹤模式和體系。通過對企業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管理,從而提高了產品質量的控制和追蹤,從而保證企業能提供出高品質的產品。

    5、創建服務供應鏈

    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的完善過程中,通常注重加大投入資本、采購、物流以及生產等流程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客戶的滿意度以及需求模式的變化。企業在面對變化著的客戶需求模式時則可利用物聯網,在建立了企業采購、物流以及生產等穩定的流程體系基礎上,實現商品流動狀況的實時監控,有效反映客戶的需求變化,實施以產品為基礎的增值服務,以良好的服務提高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市場競爭力。

    結束語

    物聯網技術的全面應用是未來供應鏈的發展趨勢,是供應鏈管理智能化的體現。物聯網的興起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采用先進的物流網信息技術和決策支持技術,保證信息的暢通和共享的實施,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企業成本,同時提高服務質量。這正是供應鏈的價值發展趨勢所在。

    參考文獻

    [1] 徐濤.物聯網技術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0

    第2篇: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 供應鏈;條碼;物聯網;信息系統;設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1. 028

    [中圖分類號] f270.7;tp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1- 0042- 03

    1 前 言

    隨著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以及計算機軟件的廣泛使用,條形碼技術在物流、金融、交通中運用日益廣泛,而供應鏈作為企業從生產、銷售到售后的一條產業鏈線,其管理效率對企業生產和發展至關重要[1]。條碼是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以及對應的字符組成的表達信息的標記。目前主要的條碼應用為一維碼和二維碼。一維條碼的特點是:具有垂直冗余度、可重復掃描、提供多個掃描路徑等。一維條碼主要應用于工業、儲運、零售、設備標識等場合。二維條碼的特點是:具有冗余編碼、信息容量大、容錯能力強、可表示圖像等多種文字信息、可引入加密機制等。二維條碼可對文字、二進制數、聲音、指紋、簽名、照片等信息進行編碼,可應用于身份認證、門禁系統、工業、物流運輸等場合。二維條碼識讀可集成到手機上,使得物與機之間的信息傳遞成為可能。牛小娟 等通過無線條碼數據采集設備和條形碼技術對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改進和簡化實驗室管理工作,節省人力,同時可以實現實時數據采集與傳送,對實驗室設備進行統一管理[2]。邢彤 等提出基于條形碼技術的樣品登記管理系統,通過條形碼技術對實驗室樣品進行接收、標識、查詢,減輕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優化改進基層檢驗站的樣品工作管理流程[3]。另一方面,條碼作為商品的唯一標識在供應鏈中流通,對商品在供應鏈流通過程中的情況反饋意義重大。李建輝 等提出供應鏈物流和商品條碼技術的重要作用[4]。條碼技術在物流配送中的作用也具意義[5-6]。randall t.hayden等通過分析條碼在減少臨床實驗室樣品檢測錯誤中的機制,為醫院樣品檢測提供有力手段[6],供應鏈的管理模型以及如何評價供應鏈管理效率高低,也是研究的重點。如邵偉 等設計了基于條碼技術的庫存管理系統,以周期性帶約束條件允許缺貨的有限供貨模型為基礎,設計了以總的平均費用最少為目標的生產方案[7],為庫存供應鏈模型提供有效的定性分析,旨在提高供應鏈效率。

    由于工廠地域范圍小、產品種類繁多,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手段已不能滿足現代工業的發展要求。條碼技術包括編碼技術、解碼技術、印刷技術、檢測技術、掃描識別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根據條碼技術的特點,以及一維條碼、二維條碼的應用場合,將條碼技術應用于工廠供應鏈管理中,可以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準確度和效率。

    2 系統需求與分析

    結合工廠的實際情況,設計基于條碼技術的工廠供應鏈管理系統,目的在于加快供應鏈各環節中貨物出入庫的速度,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系統需求和分析部分主要為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和系統流程圖。系統主要功能模塊分為訂單管理、原材料采購管理、庫存管理、產品管理、設備管理、系統管理;系統流程圖主要描述系統分析和處理業務的過程。

    2.1 系統功能模塊

    系統功能模塊分為訂單管理、原材料采購管理、庫存管理、產品管理、設備管理、系統管理。訂單管理主要為銷售訂單和發貨訂單;原材料采購管理主要為原材料采購后的條碼掃描入庫,以及領用原材料后的出庫掃描;庫存管理主要為原材料庫存和成品庫存;成品管理主要為成品的訂單情況以及庫存情況;設備管理主要為終端設備和無線設備的管理;系統管理主要為系統的配置以及權限分配等。

    2.2 系統流程圖

    第3篇: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供應鏈;供應鏈管理;營運資金管理

    一、引言

    營運資金的管理對企業至關重要,營運資金管理水平對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和收益性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是我國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僅限于對單一營運資金項目的管理,缺乏系統的管理,造成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水平和國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企業要從整體上管理營運資金,必須將營運資金管理與供應鏈理論緊密聯系起來,使營運資金管理的方法逐漸擺脫單純的數學方法,轉向以供應鏈的優化和管理為重心。本文從供應鏈的角度對國內外營運資金管理進行相應的綜述,以期為企業提供基于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策略。

    二、國內關于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綜述

    毛付根認為:應從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相互關系著手,將流動資金的存量配置與其相應資金來源聯系起來,從總體上進行觀察和研究如何據此制定合理的營運資金政策。王竹泉從營銷渠道規劃和中間商選擇兩個方面探討了跨地區經營企業營運資金管理創新的途徑。王竹泉和馬廣林提出了“將跨地區經營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心轉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倡導將營運資金管理研究與供應鏈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等研究有機結合起來。郁國建試圖建立一種高效集成的營運資金管理戰略評價體系,該指標績效評價體系注重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平衡,并創建一個單一的集成指標來考核營運資金的總體流轉情況。另外,結合具體的企業案例,對于零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引起人們的注意,同時國外對于小企業和跨國公司營運資本管理的研究正在興起,其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為營運資本管理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供應鏈管理的理念和研究現狀

    1.供應鏈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供應鏈管理的具體運作,如準時采購、快速響應、有效客戶響應、IT應用、延遲技術等。有效客戶響應主要是不斷降低供應鏈成本,通過企業間的密切合作而給用戶更大的利益。快速響應則主要是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從原材料到最終銷售的運行時間與庫存數量,以提高對于用戶的快速響應性。延遲技術是為了響應用戶需求、提高產品設計與制造的柔性而實施的一種策略。主要是把產品最終定型的位置與時間盡可能地靠近用戶,以便定制化生產產品。

    2.供應鏈體系結構設計

    供應鏈體系結構模型一般包括兩種:鏈狀模型和網狀模型。鏈狀模型是從自然界到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產品的最終去向是用戶。產品因用戶而生產,最終被用戶所消費。產品從自然界到用戶經歷了供應商、制造商和分銷商三級傳遞,并在傳遞過程中完成產品加工、裝配形成等轉換過程。網狀模型更能說明現實世界中產品的復雜供應關系。在理論上,網狀模型可以涵蓋世界上所有廠家,把所有廠家都看做是其上面的一個節點,并認為這些節點存在著聯系,聯系有強有弱并在不斷地變化著。網狀模型對供應關系的描述性很強,適合于對供應關系的宏觀把握。

    3.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是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實現供應鏈集成管理的關鍵。一般認為企業應盡量降低不合理的生產運作產生的庫存,從而降低成本,消除由需求和供給的不確定性造成的經營風險。目前庫存管理技術主要有供應商管理庫存、面向供應鏈庫存管理設計、技術和聯合庫存管理技術協同規劃、預測和補給等。

    4.信息支持技術

    供應鏈管理借助新的信息支持技術以實現信息共享。目前主要使用的技術有電子數據交換、無線視頻、衛星技術、條形碼、蜂窩技術、智能運輸系統(ITS)、Internet以及Extranet等,從而實現企業內部、企業集群之間的信息集成與信息共享,參與全球競爭和合作。供應鏈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高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有力支持。

    四、基于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研究綜述

    江其玟,胡幽研“基于供應鏈理論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型的構建”一文中運用供應鏈理論的思想,充分考慮企業供應鏈各業務流程的營運資金管理影響因素,構建基于供應鏈理論的營運資金管理概念模型,用系統的觀點加強營運資金管理,針對采購、生產,銷售各環節分析各部分的營運資金的單項部分,提高營運資金運轉效率。筆者認為,作者僅僅從各環節上的單個項目進行研究缺乏供應鏈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張紅俠“基于供應鏈理論的營運資金管理”一文中認為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的重點是以供應鏈作為營運資金管理的主線,在供應鏈的每一個節點上都要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同時樹立以客戶需求為核心、以客戶滿意為宗旨的管理理念,增強企業營運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筆者提出客戶關系管理在營運資金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基于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的管理策略。

    五、總結

    國內基于供應鏈的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主要是從理論方面結合供應鏈管理的思想進行了相應的總結,在供應鏈管理上企業以客戶的需求的為核心進行日常的生產活動,同時在網絡普及的今天信息共享成為制約供應鏈協調的關鍵因素,因此對于供應鏈各節點上的信息流動的研究對于提高營運資金的管理效率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毛付根:論營運資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會計研究,1995(1): 38-40.

    [2]王竹泉:跨地區經營企業如何進行商流規劃[J].經濟管理, 2001(11).

    第4篇: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關中―天水經濟區;果蔬供應鏈;質量安全管理

    一、關中―天水經濟區果蔬供應鏈中質量安全管理的意義

    關中―天水經濟區(以下簡稱經濟區)地處亞歐大陸橋中心,處于承東啟西、聯接南北的戰略要地。經濟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以來,通過跨區域分工與合作,科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立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并將果蔬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

    果蔬供應鏈中的質量安全,是指果蔬質量狀況對消費者健康、安全的保證程度,也就是用于最終消費的果蔬,不得出現因原材料、包裝或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供應鏈中各個環節上存在的質量問題對人體健康、人身安全造成任何不利的影響。然而由于果蔬產業流通環節多,在流通過程中,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較高,加之果蔬市場化程度和貿易專業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對產業物流產生了較高的要求,產業發展的瓶頸已經從生產領域轉向流通領域。另外,由于果蔬屬于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其發展影響農業的增效、農民的增收,而且還將關系到果蔬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基于以上背景,為保證果蔬安全到達目的地,從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出發,根據經濟區果蔬產業供應鏈的發展現狀,對果蔬供應安全進行分析,并對果蔬供應運行過程的影響因素、相互關系開展具體研究,旨在構建新型的安全高效的果蔬供應管理方案。因此發展現代果蔬物流業,尤其是果蔬供應鏈中質量安全管理,不但可以解決大市場與小生產之間的矛盾,果蔬質量安全問題一直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二、 關中―天水經濟區果蔬供應鏈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貿市場是經濟區果蔬流通的主體,但是傳統的果蔬供應鏈中農貿市場只為交易主體提供場地,缺乏流通主體的多元化,導致無法實現果蔬供應鏈管理系統的一體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生產、運輸、儲藏、裝卸搬運、配送、流通加工、銷售和質量安全等環節全部考慮在內,通過有效的銜接提高果蔬供應鏈的效率。但經濟區果蔬供應鏈質量安全管理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未能實現集約化經營,制約了果蔬質量安全控制

    關中―天水經濟區果蔬生產主要以個體農戶為主,分散式經營模式使得農戶處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狀態,在市場交易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同時分散式經營規模過于狹小,在市場的種植過程中往往導致果蔬跟風式種植,品種單一且產品質量難以控制,甚至于會出現果蔬產品易被污染等現象。

    (二)缺乏先進的果蔬冷藏保鮮技術

    果蔬采摘后進行冷藏運輸可以有效延緩果蔬進入衰老階段,從而防止果蔬的解體、腐爛、變質等,有效降低了果蔬流通環節的損失,減低物流成本。部分發達國家果蔬供應鏈全程實行冷藏保鮮運輸,冷藏技術使用率較高,比較而言,經濟區果蔬冷藏運輸和冷藏保鮮技術相對較低,每年因腐爛變質的果蔬占全部流通果蔬的比重較大。因此,供應鏈過程中果蔬冷藏保鮮技術成為制約經濟區果蔬產業流通的最大瓶頸。

    (三)供應鏈系統內部銜接還不夠緊密

    伴隨著果蔬產品的商品化的進程,經濟區果蔬產地與消費地分割狀況愈益明顯,供應鏈就越發重要。目前經濟區果蔬市場的銷售大多以現貨交易為主,使得各流通環節相對獨立,供應鏈各環節連接不夠緊密,形成各自為政的狀態,減弱了供應鏈的競爭優勢,市場信息也被動地傳遞給供應鏈的源頭,致使難以對現有的果蔬供應鏈實現高效管理。

    (四)物流信息系統內部還存在偏差

    果蔬產品對物流信息系統的有較強的依賴,不準確的信息會削弱物流系統的效率。經濟區果蔬產業供需主體間信息交流有限,而主體間監控僅限于價格發現,很難將果蔬質量因素考慮在內,很多情況下僅依靠市場調節,有時會引發流通渠道沖突。再則由于供給過程中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各環節的果蔬質量安全信息難以被有效記錄、儲存和傳遞,對果蔬質量安全問題事前預警、事中監控和事后追溯都很不利,從而各環節內物流信息的不對稱會滋生機會主義和道德風險。就目前而言,經濟區現有的果蔬供應鏈模式組織化程度低,各環節彼此間難以形成有效的質量安全監控措施。在對經濟區調查后發現,果蔬供應鏈上,果蔬批發市場的經紀人是物流信息的集散中心。他們信息溝通渠道相對簡單,即便他們掌握采購量、采購品種等信息,但所有信息都是局布的,導致這種物流信息系統應用具有有限性和不完整性。

    (五)制度法規建設不健全,質量標準體系還不夠完善

    在管理制度層面,由于質量管理體制的協調性不夠,現行果蔬安全管理實行“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體制,距離果蔬質量安全全過程管理還有一定差距;再者,管理政策實施缺乏受眾認知,消費者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加上目前經濟區果蔬市場準入制度不健全,市場認證、競爭管理等相對缺乏,使得果蔬安全管理無法建立優質優價機制,從而導致現有管理政策無法調動農戶對果蔬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在法制法規方面,也因為法律法規的強制力不足,依然未對供應鏈各環節信息要求、監管部門責任進行明確劃分。

    再者,質量安全標準作為生產和商品流通的一種共同技術依據,但經濟區果蔬質量安全標準缺少生產規程、產地環境、檢測方法標準等。90年代后期,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農業結構的調整,提出農業生產向產業化發展,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并提出了要建立健全農業標準體系和檢測體系。但經濟區標準體系未能和國家標準體系接軌,主要有:一是質量安全標準交叉、滯后甚至是相互間矛盾;二是現行的質量安全標準未能完全和國際標準對接;三是還經濟區還未形成系統的質量管理標準體系。

    (六)果蔬類產品風險性評價背景資料缺乏

    當前經濟區果蔬中的農藥殘留以及生物毒素等的污染狀況尚缺乏系統監測資料,一些對消費者健康危害大而流通環節又十分敏感的污染物的污染狀況以及對健康的影響尚缺乏數據資料和定點主動監測網絡。而在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等就已啟動了“全球環境監測規劃/食品污染與監測項目”,建立了固定的監測網絡和比較齊全的污染物監測數據,而我國果蔬類產品風險性評價背景資料,如生產系統、廢棄物管理系統等的資料相對缺乏,使得果蔬質量安全問題得不到有效的根治。

    三、關中―天水經濟區果蔬供應鏈中質量安全管理的途徑

    針對經濟區果蔬供應鏈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上述問題,為加強經濟區蔬菜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如下治理措施:

    (一) 實行集約化經營,建立高效的協作式供應鏈質量管理體系

    果蔬產品質量安全的市場治理,需要供應鏈上每一個參與主體及消費終端都參與。對于經濟區而言,在果蔬生產領域,應通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普及新模式、改善生產環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集約化經營的新路子,培育大型的果蔬產品龍頭企業,把分散的小農戶整合到現代化的農產品供應鏈中;在銷售環節,通過完善服務體系和品牌建設,擴大宣傳,進而提升其在區域乃至在全國市場的影響力。另外,果蔬產品供應鏈的效率極大程度上依賴于各成員之間的協作關系,因此應確立果蔬產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以及銷售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區果蔬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在果蔬采購、配送、運輸、流通加工、銷售等階段,實行嚴格的科學的進場檢測以及隨時抽樣檢查,盡可能降低果蔬產品質量的不安全性。

    (二)引進先進的果蔬冷鏈物流技術并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

    目前,隨著我國果蔬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和條件的不斷改善,果蔬產品冷鏈物流得到較快發展。經濟區應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果蔬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水平,加強果蔬生產、加工、銷售各節點的技術改造與升級,全面推動果蔬產品冷連物流的現代化進程。在冷鏈物流領域,經濟區還應探索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果蔬產品冷鏈物流指導準則與良好操作規范,實現從田間果樹到消費者果蔬質量安全的全過程控制。

    (三) 完善嚴格的果蔬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和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當前由于經濟區果蔬產品流通渠道多、規模小、路線長、市場準入門檻低、參加人員復雜等原因,增加了果蔬產品在流通領域被有害物質污染的可能,也給市場信息傳遞和質量監控增加了難度。對于經濟區來講,應在現有《農業法》等法律及其配套法規基礎上,應制定如下措施以保障果蔬產品質量安全:其一,出臺與果蔬產品供應鏈質量安全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對果蔬產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生產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其二,制定并完善果蔬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除對現行標準予以梳理,實施GAP、HACCP、ISO9000/14000、GMP和CAC等標準外,還需加強果蔬供應鏈標準建設,推進整個供應鏈ISO22000(GB/T22000-2006)標準的建設與實施;其三,進一步推進由基地認證向產品認證轉變,嚴格果蔬質量認證程序并加強認證監管,提高認證的社會公信力。

    (四)建立完善的果蔬產品風險性評價體系

    對于經濟區而言,完善的果蔬產品風險性評價指標體系內容不僅包括果蔬產品生產系統的風險評估、廢棄物管理系統的執行風險評價、對以健康風險為主的果蔬生產系統的評估,還包括針對人體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本地區果蔬生產基地有關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等,氣候條件相對優越,但缺乏對重要水源地、重要濕地等的保護,應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干擾果蔬產品風險性評價,也要避免系統風險評估所需基本資料的收集及適用性評估失實等情況,在此基礎上通過因子分析法提取果蔬產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潛在變量,建立有序多分類離散選擇模型,最終實現果蔬產品安全風險預警管理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何俊濤、王飛,我國生鮮蔬菜供應鏈問題及優化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3)。

    [2]劉中英,胡蓮,基于質量安全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模式[J].中國物流與采購

    [3]李晉,冷鏈中生鮮農產品物流的現狀及其策略[J].農產品加工,2008(9)

    第5篇: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施工管理

    1 引言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發展迅速,但建筑施工質量、效率和速度有待提高,建筑施工的成本仍需降低,企業才能生存與發展,其中建筑施工管理技術水平更是重中之重。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也得到迅速的提高,從國內外利用的情況來看,互聯網計劃方法更適合在建筑施工企業中使用。

    但目前我國在互聯網技術理論與應用都較落后,特別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監督、控制和跟蹤調整方面,基本停留在編制上。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并在應用中得到提高已成為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

    2 互聯網工程管理技術的作用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經在我國的建設工程項目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廣,在歐美等工業領域較為發達國家,互聯網為基礎的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與應用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互聯網的應用對工程管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其具體意義。

    2.1 節約施工項目成本

    在工程管理工作中有效地利用 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可以使工程項目的信息溝通效率得到有效改善,一些不必要的工程變更和差錯可以通過高效率的信息溝通來避免,從而使工程實施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從而節約了工程資金,有利于工程的經濟效益提高。經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工程管理中運用互聯網可以為整個工程項目帶來10%左右的成本節約。

    2.2 使工期得到有效縮短

    工程管理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使溝通更加便捷,信息搜索更加快速,從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進度,使項目施工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 信息的延誤和錯誤的決策帶來的時間上的浪費,原因在于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工程管理工作可以使錯誤能夠有效的避免,或者當錯誤發生時可以對其進行快速的改進。

    2.3 使項目施工風險性降低

    由于在工程管理中運用了互聯網技術,是信息溝通效果得到加強,這樣一來可以使相應的決策人員的工程實施預見性得到提高,使決策人員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有明確的掌握,這樣可以使決策人員能夠盡快地找到解決風險的有效方法,與此同時,決策人員在進行工程管理過程中應用互聯網技術還能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進行相應的控制,從而降低了項目實施的風險性。

    2.4 使業主的滿意程度有所提高

    在工程管理中應用了互聯網管理技術,業主可以對工程實施的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并及時地為項目實施工作提出一些意見,同時還能有效地參與到項目決策中來,從而保證業主對工程項目進行全程控制,使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基本按照業主的要求來進行,使業主對工程項目的滿意程度得到有效提升。

    3 應用互聯網技術存在的問題

    3.1 互聯網技術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利用范圍太小

    通常把互聯網技術應用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前期工作,如:工程招投標、工程預算及施工組織計劃等。忽視了其在建筑施工管理的整個工期,如: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質量、施工效率及工程成本等。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建筑施工管理不僅依靠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經驗和處理能力,更依靠互聯網技術的充分利用。

    3.2 建筑行業業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

    建筑行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僅僅局限在施工的工程計算,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自身的優勢,進行網絡上的招投標、信息以及項目管理等,落實電子商務的使用用,導致建筑施工的效率普遍較低。而且這種方法在建筑施工中所用的建筑成本也是相當高的。

    3.3 企業自身條件的制約與傳統工作方式的矛盾

    傳統施工管理均手工管理且靠經驗較多的工作,還有企業對互聯網計劃實施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施工人員不愿意接受互聯網計劃的安排,他們認為這樣會限制自己的自由,沒有傳統管理的方便。另外,施工管理中現場跟蹤檢測沒有完善的制度,隨意性較大,進度的數據收集、整理、加工以及分析能力比較薄弱,沒有專業人員負責等。還有高素質管理技術人員匱乏,部分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又擔任技術人員,通常只重視施工技術的改進,進度的管理不合理,對互聯網計劃技術知識的掌握不全面。

    4 協同平臺應用

    加強建筑企業信息化建設。既是當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要求,更是我國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深化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改革,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4.1 建筑施工企業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構建與實現

    協同論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如果系統協同程度越高,那么輸出的功能與效應就會越大,系統的負效應從而就會越低,最終就會越有價值。而協同管理思想就是通過協同技術的支持, 將信息共享作為前提,一直從全局觀點出發,堅持一種"共贏"的原則,讓整個供應鏈中的各個成員更加親密、相互更加信任、同步與團結,進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柔性與讓整個供應鏈價值達到最優。建筑施工企業供應鏈協同管理就是針對建筑施工供應鏈網絡內各職能企業間的協作所開展的管理。

    當前,建筑施工企業開展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意義非常重大,它主要是為了謀求中間組織效應,從而構造競爭優勢群與保持與提升自身的核心文化的競爭力,協同主要通過資源或者業務行為的共享等四種方式不斷創造新的價值。再次是防止建筑施工企業組織規模不斷擴大可能引發的問題。而作為協同機制的締造與維持者,建筑施工企業一定要建立基于整個企業層面的供應鏈協同信息管理體系。

    4.2 中建五局協同協同平臺開發應用

    企業發展的越快對管理創新,對信息技術的呼喚越迫切。建筑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逐步投入、分布發展的過程,而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統籌規劃,形成"一地散沙"的局面,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急需要一整套信息化管理解決方案,全面打通各部門間的管理、溝通障礙,全面實現辦公自動化,更好的提高企業辦公效率,跟上企業發展步伐。

    6.3 人臉識別考勤限制施工層層轉包

    實施監控考勤后,掛靠、層層轉包等現象將有望受到限制。一直以來,建筑市場魚龍混雜,建設單位在招投標時只能憑施工單位的"牌子"決定。有些大型施工單位在標后并不自己施工,而是再將工程轉包給一些小單位,最后甚至可能出現"干活的沒資質,有資質的不干活"現象。原本中標的單位負責人則當起"甩手掌柜",導致工地管理混亂、建筑工程質量堪憂、安全施工也沒保障。

    監控考勤系統將"逼迫"工地現場負責人每天"點卯",如果企業將工程層層轉包出去,則一個項目經理將面臨每天來回奔波于各個工地考勤的尷尬場景。而"兩場聯動"機制則徹底將今天的施工現場化為明天的招投標現場,考勤記錄不達標將再也投不了標。

    7 遠程數字視頻監控技術

    施工企業在施工生產過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動態信息,不僅要掌握各種數據信息,還需要隨時了解施工現場的宴時圖像信息。視頻監控系統.特別是基于計算機網絡的遠程數字視頻監控技術的發展正好為施工企業和管理者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有效的施工現場管理手段。

    7.1 遠程視頻監控技術

    視頻監控一直是人們關注的應用技術熱點,它以直觀方便、信息內容豐富而被廣泛應用于許多場合。通過Intemet建立一條監控點和被監控點間的數據通信鏈路連接是實現對遠程施工項目現場實時監控的有效途徑,這種方式通信成本很低,使用方便,鏈路帶寬能夠滿足遠程視頻監控的需要。

    7.2 遠程數字視頻監控系統的功能

    遠程數字視頻監控系統應用于施工企業對遠程施工項目施工現場的監控.其主要功能是:

    1) 遠程視頻圖像艋控:監控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察看每個監控攝像機采集的施工現場實時動態圖像,遠程調節畸控攝像頭的光圈、焦距和景深,控制云臺的旋轉。

    2) 多畫面顯示:遠程監控端能夠多畫面循環顯示,也能進行單畫面和多畫面顯示方式切換,對l田i面可以放大和縮小。

    3) 遠程視頻圖像存儲:監控用戶可以將遠程視頻圖像存儲在本地計算機硬盤上,能夠對記錄下的影像資料進行檢索、回放、定位、快放和慢放等操作。

    4) 用戶權限控制:為了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統可以對用戶的級別進行嚴格的控制,賦予不同級別用戶不同的權限,所有用戶只能在授權范圍內進行監控操作。

    在施工項目上應用基于互聯網的遠程視頻監控技術,以最簡單、最逼真、最安全的方式對施工項目進行遠距離實時監控,是促進施工企業管理現代化.實現對施工項目零距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8 結語

    互聯網技術在建筑施工現階段的應用已大大提升了施工質量,合理保障施工進度,有效降低成本等,其運用范圍已呈現劇增的趨勢,而且運用的層次上不斷的深入。通過互聯網技術在該領域的運用為該行業提供了更合理的協同工作的環境,這對項目管理在工作的效能與經濟效益有著積極的意義。互聯網技術使建筑施工企業減少了在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投入以及提高整個建筑項目的質量,最終讓建筑行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發展速度更加快速。

    【參考文獻】

    [1]楊倩 王書平.探討互聯網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13,15:166.

    [2]1黃春雨 馬士華.基于web的建筑項目管理信息系統[J].計算機I程與應用,2003(5):45-47

    [3]單金虎.關于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與應用探索[J].科技風尚,2011.(05):1 0-11.

    [4]謝國立 崔巖.互聯網技術在項目管理上的應用,第十屆結構工程學術會議,200l。

    第6篇: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管理;應用

    1引言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尤其是對于身處新時代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意識活躍,學習能力強,是互聯網使用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也在與時俱進,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強管理工作。

    2互聯網技術下高校管理工作的現狀

    根據2018年8月2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的網民數量已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57.7%。當下中國的在校大學生,幾乎都是網民中的一分子。在互聯網如此普及的背景下,高校也在積極搭建互聯網管理平臺,為高校的學生管理、教育教學管理等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平臺,拓寬互聯網技術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空間。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高校管理,可以及時對各項教育資源更新換代,以提升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同時,互聯網技術在高校中的成熟應用,更加便于管理者將針對學生的信息進行保存和管理,同時也方便學生對所需資料實現隨時隨地的瀏覽、下載,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高校管理中的應用,使高校形成了更加開放的教育管理模式,促進了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3高校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3.1學生無法參與到學校管理中

    在傳統的教學制度中,教師一直處在主體地位,尊師重教的傳統將師生之間筑起了一道壁壘,長久發展中導致了學生的話語權不被重視。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工作無法得到落實,這是高校長期以來對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不夠重視的結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學生的參與意識在越來越開放的高校中得到提升,學生迫切的期望參與到高校管理工作中,但是學生參與高校管理工作的渠道尚不通暢,很多建議無法得到及時反饋,很大程度上削減了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

    3.2高校信息管理平臺尚不完善

    高校的信息管理平臺是學生獲取各類信息的重要渠道,學校管理者會把學生需要的信息到平臺上,讓學生第一時間掌握所需信息。但是在實際管理中,高校的各個院系、不同部門的信息都是相互獨立的,需要學生在大量信息中仔細甄別自己需要的信息,進行取舍,這個過程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4互聯網技術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及優化

    4.1豐富高校管理參與主體的多元化

    信息時代學生的思想變得更加活躍,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正在發生改變。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地提升,教師在教學中的絕對權威性有所減弱。在這一發展背景下,高校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涉及學生的管理工作,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訴求,重視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實現高校管理參與主體的多元化,這也是高校踐行以生為本的必然選擇。

    4.2整合高校各部門網絡資源

    互聯網技術將網絡中復雜的信息反饋回路變得簡便,實現了機器和人的結合,信息傳遞變得異常通暢,互聯網技術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高校在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管理工作中,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信息管理,做好統一、協調,消除中間環節,提高信息傳播的暢通性,以此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4.3加強高校網絡信息的監管

    互聯網技術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一方面便利了學生和學校之間的信息溝通,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的網絡安全隱患。健康合理的應用互聯網技術,凈化高校網絡環境,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首先,高校要規范化機房建設與應用,凈化學生個人以及校園機房、辦公區域的集體電腦,安裝綠色軟件。其次,加強師生在娛樂休閑、網頁瀏覽、社交購物等方面的環境建設,及時對校園網絡中的不良信息進行清理。最后,通過有關網絡信息環境守則進行規范,建立網絡信息檢測系統,一旦發現不良信息,第一時間找到信息源頭,并即刻控制信息的傳播。互聯網技術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學校要用好這把劍,將網絡的優勢發揮到最大,構建健康的高校網絡環境,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4.4加強移動互聯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使掌上辦公成為可能。掌上辦公就是利用運營商的無線網絡信號,將傳統的辦公自動化(OfficeAutomation,簡稱OA)從電腦擴展到移動終端上,實現隨時隨地的掌上辦公。通過掌上辦公,可以方便領導在外出途中審批文件,方便員工不在學校時查閱信息,接收通知公告等。掌上辦公系統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節約辦公的成本。當下掌上辦公主要是由移動互聯網、手機、OA辦公系統三部分組成,但是由于手機性能和移動網絡的制約,OA辦公系統尚不能實現完全的移動化。OA系統的掌上辦公主要由三種方式實現:第一,利用手機的WAP實現,通過互聯網技術將WEB網頁顯示在手機的WAP中;第二,開發OA辦公系統的手機客戶端,使用者可以下載安裝客戶端,實現移動辦公;第三,可以在服務器終端適配開發,通過第三方中間件實現OA系統的掌上辦公。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使用。

    【參考文獻】

    [1]朱志文.“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實踐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01):199.

    第7篇: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 公交巡更; RFID; Windows Mobile; 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U4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4)04-27-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urbanization, the traffic congestion in c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promoting 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is very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maintain the security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e problem of bus patrolling inspection is targeted on in this paper. The bus patrolling system based on windows mobile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cent status and the meaning to the reality. The demand of the system is analyzed and the technology that will be used such as IOT and RFID is described. Above these, the function module design and database design of the bus patrolling system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bus patrol; RFID; Windows Mobile; IOT

    0 引言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壓力越來越大,公交系統也不例外,公共交通及其安全也是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事實上,公交系統的問題,關系到經濟、環境、社會、科學技術等眾多方面,牽扯到諸多利益的協調,它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1]。

    巡更,即管理部門在特定的區域定時、定點地進行巡視檢查。為了使管理者更有效、方便地對特定的區域進行管理,在安防管理領域里產生了電子巡更系統。巡更人員到達巡更點的時候,將手持POS機靠近指定線路點的信息鈕,巡更點相應的信息反饋到手持POS機,并自動記錄下來。電子巡更系統的巡更機和信息鈕之間的信息傳輸是由射頻識別技術來實現的,因此電子巡更系統融入了射頻識別系統[2]。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在閱讀器和電子標簽之間進行非接觸式的雙向數據傳輸,以達到數據交換的目的。射頻識別技術和RFID標簽具有諸多優勢。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對于效率和安全性的要求。因此,需改善停車管理系統的技術,運用智能化的手段對停車場進行管理,以滿足巡更規范化、管理高效化需要。建立RFID公交停車場巡更系統,己成為人性化城市的發展方向[5]。本論文提出的巡更系統能夠更加智能的管理巡更情況,同時方便查詢、修改、添加等操作。具有先進、安全、可靠等特點。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1.1 國內研究現狀

    國家的支持和企業的推動給我國的RFID技術創造了很好的發展環境。典型的如在全運會和世博會中運用的RFID技術,還有我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中也使用了RFID技術。在安防巡更領域中,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RFID成功克服有線巡更的局限,并且在應用中不斷在創新,將RFID技術應用于巡檢領域。在工業自動化方面,準時制等現代生產方式對各個環節的協同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借助RFID技術能夠實現存貨管理的自動化,零部件的數量和位置全在掌控之中――當任何一處的存貨水平降低到額定值以下時,系統就會自動發出補貨指令[6]。但是在一些應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如通過“云”技術、高清顯示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來獲得更好的發展。

    1.2 國外研究現狀

    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RFID,美國早在1970年就開始了RFID的民用化推廣,1980年末美國與歐洲的很多家公司開始生產RFID電子標簽,如今RFID技術已被光放應用到各個領域,如門禁管理,城市一卡通,物流管理追溯等。歐美市場的RFID技術的應用比較成熟,采用EPCglobal標準,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一些半導體廠商ST、Philips、Siemens、T1德州儀器成為RFID芯片的主要獨占商家;RFID的中間件SAP公司、IBM、Microsoft、惠普等也在積極開發相應的軟件及系統來支持RFID的應用。Symbol等已經研發出可以同時閱讀條形碼和RFID的掃描器。日本提出UID標準,并且在電信及郵政部門運用RFID技術,但要成為國際標準而被廣泛應用還需要一定的時間[7]。

    2 系統設計

    2.1 系統研究的目標

    本系統研究的目標主要是對公交公司巡更信息進行操作,為控制中心了解巡更信息,并對其進行操作提供方便。

    2.2 系統概述

    本文設計的基于WM的公交車輛巡更系統,就是利用基于WM的手持機,對巡更點的標簽信息進行讀取,然后連接到后臺,實現巡更信息的自動化管理和監控,提高效率,并可對巡更信息進行查詢、修改、導出等操作。

    2.3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本系統相關的用戶和角色包括:

    ⑴ 管理員:統計分析場內各類巡更管理數據,查看巡更情況;

    ⑵ 巡更員:對場內的各個巡更點的情況進行核查。

    2.4 系統數據庫設計

    系統的數據庫設計需要充分了解系統的需求,準確表達數據之間的關系,在能夠存儲和管理數據的情況下,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通過主外鍵、非空、限制、惟一索引等保證數據的健壯性,數據庫的設計在系統設計中很關鍵。

    本系統中的數據庫實體主要有“巡更線路”、“線路信息”、“巡更點信息”等。其中,巡更信息和線路信息是多對一的關系,每條巡更信息包含一個線路信息。巡更系統E-R圖如圖2所示。

    3 系統實現

    3.1 硬件設計

    3.1.1 設備模塊設計

    射頻收發模塊:RI-R6C-001A是針對非接觸IC卡讀寫的多協議收發芯片。它給用戶提供有效的數字接口,應用十分方便快捷,此模塊采用曼徹斯特編碼方式。

    主處理器與射頻模塊接口:RI-R6C-001A芯片若要運作正常,完成射頻閱讀器的功能,不但需要有電路,而且還需要有控制器對其進行適當的控制。在此設計中選用了ARM微處理器作為控制器,ARM處理器有非常高的處理速度,精簡的指令集,能夠模擬RI-R6C-001A傳送數據的時序以及時鐘切換的時序。基于RFID的巡檢設備組成框圖如圖3所示。

    3.1.2 信息鈕和采集器

    巡更點信息鈕和采集器如圖4所示。

    3.1.3 讀卡器硬件電路設計

    天線電路設計:讀卡器內的接收和發射射頻信號的天線使同非接觸式智能卡通信成為可能。天線主要作用是產生用于向應答器提供電源并在讀寫器和應答器之間傳送信息的磁通量。

    對讀卡器天線的構造有以下基本的要求:

    ⑴ 用于產生最大的磁通量中使天線線圈的電流最大;

    ⑵ 足夠的帶寬,以便無失真的傳送數據調制的載波信號;

    ⑶ 功率匹配,以便最大程度地利用磁通量的可用能量[9]。

    3.2 軟件實現

    ⑴ 登錄管理模塊

    輸入數據賬號和密碼,然后與后臺數據庫核對,如果正確則登錄系統,否則要求重新登錄。

    ⑵ 巡更點信息管理模塊

    用來管理巡更點的基本信息,包括查看、查詢、添加、刪除、導出數據等。巡更點的信息包括編號、名稱、停車場編號等。

    ⑶ 巡更線路管理模塊

    用來管理巡更線路的基本信息,包括查看、查詢、添加、刪除、導出數據等。巡更線路的信息包括編號、名稱、停車場編號等。

    ⑷ 巡更信息管理模塊

    主要實現對POS手持機傳送過來的數據進行查看、導出數據等操作,是記錄巡更情況的模塊,其按照特定的巡更線路進行巡更。

    4 結束語

    電子巡更巡檢的產生能夠使管理者更有效地對車輛巡更進行管理。應用RFID的電子巡更系統提高了管理水平,對巡檢人員的考核和監控更加科學化,使得對巡邏巡檢人員無法準確考核監控的現象相對減少,同時也使得管理者對場地等信息的了解更加準確,保障了企業的工作流程井然有序。此外,為了達到滿足各種場合的特殊考勤,我們通過系統預先設定特定時間人員的考勤范圍、地點和方便記錄工作人員到達巡查點的時間及狀態信息,讓工作人員更加清楚地了解停車場的狀況。

    目前,基于WM的公交停車場巡更系統雖較為完善,但在使用中仍會出現新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鍛煉自己的實際開發能力,開拓思維能力,摸索最新技術,用于改進當前系統。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系統會更加完善。在未來,公交停車系統一定會更加便利,能更好地為更廣大的市民服務。

    參考文獻:

    [1] 蔣利波,于明友.基于RFID技術的無線巡更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電子技術,2005.15(1):52-53

    [2] 楊橋富,高龍琴,倪厚強.基于射頻卡的保安巡更系統的研制開發[J].電子工程師,2005.2(3):2-23

    [3] 葛瀛龍,金凌.物聯網感知技術在公交停車場管理系統中應用研究[C].

    第八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學術委員會.第八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優秀論文集.工業出版社,2013.

    [4] 朱兵,奚慧婷,黎飛鴻,王慰生.基于MLX90121多協議RFID收發器的巡更管理系統設計[J].電子設計應用學報,2005.2(3):2-23

    [5] 王保泉,趙發明,駱乃趙.新型電子巡更系統的設計[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9.5(7):16-22

    [6] 郎為民.射頻識別(RFID)技術原理與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7] 孫丹.射頻識別技術在車輛信息采集系統中的應用[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第8篇: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視頻監控;瓦斯監測;RFID識別卡

    0 引言

    隨著高鐵建設大步向地形和地質情況復雜的山區推進,穿越山體愈來愈多地選擇隧道方案。中西部山區地質環境復雜,穿越不良地質的高風險隧道也越來越多,施工過程如何有效提高施工組織管理水平,確保施工安全,這對隧道施工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目前工程建設應用較多的遠程信息管理系統往往只是對行政和技術文件的管理,無法實時獲取隧道施工信息,更不能對施工現場和施工人員的信息有一個全面、及時、準確的掌握。如何改變傳統的隧道施工過程安全質量的監管模式,實現災害預防、事故救助、信息化管理等管理目標成為建設管理人員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依托于大安隧道進口段工程,簡述物聯網技術在施工管理中的應用。

    1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指的是將具備“內在智能”的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智能”的如貼上RFID(電子標簽)的各種資產、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設備等智能化物件,通過通訊網網絡實現互聯互通,在內網或互聯網環境下,采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遠程控制、安全防范、決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務功能,達

    圖4 某員工考勤表

    (6)歷史軌跡查詢

    系統能生成任何進入隧道的人員、車輛在隧道內的運動軌跡并予以記錄,管理者可以查詢任何時間段的人員軌跡,按照需要回放。

    2.3視頻監控

    隧道建設中,為滿足管理人員對隧道進行實時有效管理,建立全天候對隧道現場圖像實時高清晰視頻監控是有必要的[4]。

    大安隧道采用無線網絡監控系統,該系統物理上由前端、傳輸、監控中心三部分組成。前端負責采集圖像,并經過視頻服務器編碼轉換為數字信號。傳輸部分用無線網橋將數字信號以無線的方式發射、接收、匯集到監控網絡。監控中心采用多級架構技術,分散監控,集中管理,查看實時圖像,同時對每路圖像進行實時錄制。

    通過在隧道洞外、二次襯砌臺車及仰拱等重要工作面安裝攝像機(帶云臺的球型攝像機),利用物聯網進行數據傳送,實現了遠程異地實時監控的目的,視頻數據可傳輸到任意一臺授權電腦或者智能手機上,可對圖像進行實時播放、歷史播放、播放控制,有效對各作業面進行實時監控,方便管理人員全面了解隧道現場作業情況。該系統的成功運用有效加強了隧道管理水平,可及時發現隧道不正常工作狀態,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科學的管理。

    圖8 瓦斯監控效果

    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和受困人員取得聯系非常重要,大安隧道在瓦斯監控系統中增加了呼叫系統,信號收發器可以連接電話機,確保了信息通暢,可直接與經理部聯系。

    3結語

    將物聯網技術引入隧道施工組織管理,可有效提高隧道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可實現人員進出洞管理、視頻監控、不良地質監控、溫度濕度監控等諸多功能。整合、集成相關的人員進出洞管理、視頻監控、不良地質監控等功能、設備,可實現高風險隧道施工管理的遠程信息化管理,把握住隧道施工的風險源及相關風險源的即時狀態、隧道沉降收斂變形情況、進出洞工班人員作業狀態及工序作業時間,掌子面處圍巖狀態及掌子面前方超前地質預報狀況等等,同時遠程監控各工作面作業狀況及作業質量,有效確保隧道施工安全并管控工程建設質量。這對傳統的隧道施工管理理念無疑是具有創新性的改變,能大大改善和提升隧道施工組織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鐵建設[2010]241號,高速鐵路隧道施工技術指南[S].北京:中國鐵道部出版社,2010:1-2

    [2]陳龍,李仲男,彭喜東,等.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統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69-88

    [3]張少軍.最新網絡通信實用技能操作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4]汪光華.視頻監控系統應用[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5]劉石磊.紅石巖隧道出口工區瓦斯監測技術[J].隧道建設,2007,27(Sup.1):65-69

    [6]丁睿.瓦斯隧道建設關鍵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15-118

    第9篇:供應鏈的管理技術范文

    關鍵詞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釋 控制性降壓 自體輸血 圍手術期

    資料與方法

    6年9月~8年1月選擇ASAⅠ~Ⅱ級美國麻醉師協會對患者病情分級的擇期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齡~7歲;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18例。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肺、腦及血液系統疾病;肝、腎功能異常;術前Hb

    方法: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完成后經肘正中靜脈采血以集血袋收集保存。采血量為患者血容量1%~15%。采血完畢快速補充采血量~5倍的膠體和晶體液稀釋后按常規補液。在ANH結束手術切皮前1分鐘用微泵持續泵入硝酸甘油使血壓穩慢降至所需水平MAP達65~75mmHg并根據MAP、HR及CVP變化調整藥物輸注速率。手術結束前15分鐘停硝酸甘油減淺麻醉使血壓自動回升。

    術前護理:做好一般護理、心理護理和器械物品準備。

    術中配合:①給予心理支持減輕患者恐懼心理。連接多功能監護儀動態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心電圖。左手開放頭靜脈輸入平衡液繼而行右頸內靜脈和橈動脈穿刺置管測量CVP、MAP。采血前仔細檢查集血袋內保養液的質量、有效期如有渾濁、沉淀、變質超過有效期不可再用。②全麻誘導完成后患者手外展從肘正中靜脈或頭靜脈采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采血及血液儲存過程中受到污染。收集血液時將采血袋的位置低于心臟平面一邊采血一邊輕輕搖動血袋使血液與抗凝劑充分混合避免形成血凝塊。切勿過多震蕩防止溶血。采血量由重量法測定g表示采集了ml血1ml=1g。避免在輸注物肢體上采血以免血液中含有較多的。③采血完畢規范做好血袋標簽將血袋置于室溫~℃時間為1小時如未使用置入1~15℃冰箱內備用[1]。

    血液稀釋:配合采血前由左頭靜脈輸注平衡液以利于采血時維持循環穩定。采血后快速補充采血量~5倍的膠體液和晶體液輸注時遵循先晶后膠的原則輸注的速度與采血的速度相應。

    管道護理:護士首先掌握各種管道的作用正確連接固定保證管道通暢防止滑脫、扭曲、堵塞及污染。

    檢測項目:全程嚴密觀察MAP、HR、ECG、CVP、P、SPO和PETCO根據上述指標隨時調整采血、輸血的速度以保證血液動力學穩定。如采血時患者血壓下降

    結 果

    本組手術順利平均手術時間6±15分鐘平均采血量±ml術中平均出血量8±16ml平均補液量5±6ml。手術結束前回輸自體血液無1例發生輸血反應均未輸注異體血部分患者應用自體血回輸裝置采集術中出血回輸。手術期間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術后切口Ⅰ期愈合血常規和凝血功能均正常。

    討 論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成人口工漫画网站免费|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欧美成人a人片|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成人看片黄a毛片|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成人自拍小视频|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国产成人理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黄色激情视频| 欧洲成人爽视频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WWW四虎最新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刺激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91精品欧美成人|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