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調查報告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0年1月12日,谷歌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兼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博客中撰寫了“A new approach to China”一文,文中提及谷歌考慮退出中國,這消息在業界引起了重大影響。
為此,搜索引擎與網絡營銷分析師卜梓琴撰文對該事件做研究分析。以下為《“谷歌退出中國”事件影響分析報告》(簡版)部分摘要。
二、對谷歌自身影響分析
(1)在中國搜索市場,谷歌在中國的份額約30%,甚至有些研究表明已達到40%,只居百度之下,在中國行業地位非常高;據CNNIC的報告,截至2009年12月30日底我國網民達3.84億,手機網民達2.33億,此外不斷嘗試“線上”戰略進行網絡營銷的企業數目也在不斷增長,所以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若谷歌放棄已經占領的搜索市場份額十分可惜,若退出后再進入,相對難度系數就會提高。
(2)谷歌產品涉及瀏覽器、操作系統等多種,若谷歌其他業務繼續進行,退出中國的搜索市場后其他業務會受一定影響。除非谷歌已經找到創新并能對人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技術或新方式以及比較成熟的推廣方案,不然谷歌在中國退出搜索市場而布局其他領域,不論從現在市場份額、潛力以及整個互聯網行業競爭度,其優勢不如已經比較領先的搜索領域。
(3)谷歌若退出中國的“退出方案”相對比較棘手,可能會面臨訴訟等,直接或間接對其他國家客戶可能也會產生“心理陰影”。
(4)“谷歌考慮退出中國”消息后,谷歌在盤后交易中股價挫跌,直接影響谷歌目前的海外市值,但谷歌目前的舉動受到全世界關注,展示其全世界IT互聯網巨頭地位以及重大影響力。
三、對谷歌客戶影響分析
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Google(谷歌)在中國有中企動力、中資源、上?;鹚?、廣東時代贏客、北京紫博藍、北京品眾互動、杭州網通互聯、蘇州寰宇、鄭州易賽諾、成都盤古、河北正日商務、濟南搜索在線、江蘇福網、揚州鼎捷、金華國盛互聯、武漢龍騰、上海天擎、南京網贏、西安為華、溫州中資富投、重慶智佳科技、廣東天拓、天津互聯在線、青島愛搜、廈門億資和寧波虎翼等二十六家授權商渠道商和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數萬家大中小企業客戶,這些渠道商與企業在“飛天橫禍”中急需另謀出路,有些對谷歌依存度高的企業,或將造成巨大損失,而其他還未成為搜索引擎客戶的企業選擇范圍縮小。
此外,眾多中小網站流量會急劇下降,其谷歌廣告聯盟營收遭受巨大的打擊,部分中小網站站長將蒙受損失。
四、對搜索引擎市場影響分析
(1)谷歌退出后的市場份額被爭奪,百度、騰訊搜搜、搜狐搜狗、網易有道、新浪愛問、微軟bing等多家搜索引擎進一步搜攬、競爭谷歌客戶、員工、渠道等優質資源。
(2)中國搜索市場幾乎被百度與谷歌占領,“谷歌中國或退出”消息后,百度股價上漲,原先的市場平衡存在被打破的風險。
(3)谷歌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高端互聯網企業,已經從搜索向操作系統、瀏覽器等其他技術高端不斷拓展衍生,直接或間接促進著中國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不斷去拓展思路與技術創新,此前除百度外,國內其他搜索引擎表現均未超過谷歌,谷歌若退出,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鞭策作用”消失,不利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
五、對網民影響分析
中國網民尤其熱衷谷歌技術、谷歌產品以及谷歌企業形象,作為中國網民重要的搜索工具之一,若谷歌撤出,中國部分網民會感到不便,心理也會“受傷”。
六、其他影響分析
(1)谷歌在布局中國市場時遇到較高的公共關系阻力、內部溝通障礙等問題,這為其他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布局中國“本土化”戰略提供借鑒意義;
(2)中國企業布局全球戰略的氛圍緊張;
(3)中國互聯網企業尤其是中國互聯網企業,需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從本質(技術核心)上把握主動權與主握權。
(4)谷歌退出中國事件在國內外以及其他領域,一定程度上引起包括互聯網巨頭雅虎在內的“連鎖反應”。
七、谷歌入華盤點:
(1)2000年,谷歌開發其主站Google.com的中文界面。
(2)2005年7月,微軟前高管李開復加盟谷歌,主管中國業務。微軟以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谷歌,雙方于當年12月庭外和解。
(3)2005年8月,谷歌在中國推Adwords服務
(4)2006年1月,谷歌推出中國搜索引擎Google.cn
(5)2006年4月Google中文名“谷歌”
(6)2007年1月谷歌與中國移動合作,開始移動搜索本地化
(7)2007年3月谷歌與互聯網協會主辦”Internet+互聯網世紀論壇”,進入中國首次業界大會
(8)2007年4月谷歌推出首款輸入法——谷歌拼音
(9)2007年5月谷歌生活搜索
(10)2007年6月谷歌組建中國工程院
(11)2007年8月谷歌首次與合作伙伴共同“天涯問答”和“天涯來吧”
(12) 2007年9月谷歌取得ICP牌照
(13)2007年10月谷歌推出中國版手機地圖
(14)2007年10月谷歌簡網址G.cn上線
(15)2008年3月谷歌中國主頁首次改版
(16)2008年5月谷歌收購256.com
(17)2008年8月,谷歌與巨鯨音樂合作推音樂搜索推出在中國的免費音樂下載服務,與市場占有率領先的競爭對手百度抗衡。
(18)2008年9月谷歌瀏覽器Chrome支持中文
(19)2008年11月谷歌中國正式iGoogle個性首頁
(20)2009年6月,央視連續曝光谷歌涉黃
(21)2009年9月,李開復從谷歌中國辭職,創辦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谷歌委任劉允接管李開復的商業和運營職責。
(22)2009年10月,一些中國作家與行業組織指責谷歌數字圖書館收錄其作品為侵權行為,并表示可能起訴谷歌,持續至今談判無果。
(23)2010年1月,谷歌宣布不再接受對其中國搜索引擎的審查,有可能撤出中國市場。
八、關于我們:
1、:本報告編制機構,是我國最早創辦、也是目前唯一家以專注研究與傳播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網絡營銷、中小企業等為己任的第三方機構。通過在線平臺(b2b.toocle.com),研究中心日均各類行業動態稿件、分析研究文章與行業報告數百篇,每日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百余萬電子商務相關用戶群體訪問。經三年多積累,目前已發展成為我國電子商務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業研究機構和新興傳播平臺。
2、聯系分析師:卜梓琴:搜索引擎與網絡營銷分析師;重點研究分析搜索引擎、網絡營銷、網絡廣告、網絡推廣、搜索引擎優化等互聯網應用領域TEL:0571-85337326;E-mail:bzq1@netsun.com;MSN:zjyhshdf@163.com;詳情訪問研究中心網站:b2b.toocle.com。
3、相關報告:
·《“百度被黑”事件分析與對策研究報告》(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new
·
·《我國境內資本市場媒體宣傳功能研究報告》(點擊下載報告簡版) new
·
·《2010中國電子商務100位CEO調查報告》(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new
·
·《1997-2009:中國電子商務十二年調查報告》(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new
·
·《中國互聯網外資控制調查報告(2009版)》(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new
·
·《金銀島網交所“倉單交易”B2B模式案例分析》(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
·《中國制造網綜合型外貿B2B平臺模式案例研究》(點擊下載報告全文)
·
·《2009年我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需求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年全球買家網絡采購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2010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中國電子商務與會展業融合調研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中國B2C電子商務物流系統建設研究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中國電子商務之都B2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中國中小企業搜索引擎應用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互聯網大事與大勢年度盤點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
·《2009-2010年度中國城市白領網購成癮調查報告》(即將,敬請關注)
撰寫調查報告是整個調查活動的最后一環,因此要獲得一份高水平的調查報告,首先要明確以下幾個前提。第一是明確調查目的,即調查是謀求發現何種情況,解決什么問題的。只有目的明確,才能制定出相應的調查方向、調查對象及實施調查的具體方法和內容,否則調查將是盲目的和無意義的。其次要選擇恰當的調查方法。調查方法的選用原則要求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調查目的。當前普遍采用的調查方法有普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間接調查等,具體實施的調查方式有實驗調查法、文獻調查法、詢問法等,其中詢問法又包括問卷調查、網絡調查等多種廣為大眾熟知和接受的方法。調查方法得當,整個調查活動將事半功倍;若方法不當,獲得的材料將一無用處。在實際操作中,調查者可以根據情況綜合使用多種方法,以獲得最有效的調查材料。第三要科學有效地分析調查結果。任何缺乏科學分析的材料,都不會引導出令人信服的觀點,而缺少鮮明觀點的調查報告是毫無參考價值的。切實把握好以上三個環節后,就可以進入調查報告的寫作階段。
在文體結構上,調查報告一般包括標題與正文兩大部分。標題主要用來提示內容,表明主題。調查報告的標題形式有三種,一種為公文式,由調查主體、調查事由及文種名稱三部分組成,提示調查的對象、內容、范圍等;一種為文章式,要求標題能表明主題即可;還有一種為雙標題,即有正副兩個標題,正標題為文章式,副標題為公文式,這種標題對調查報告的主題、調查的內容與范圍提示得較為全面,適用于一些內容復雜的大型重要報告。
調查報告的核心部分是正文,由前言、主體、結語三部分組成。前言是對調查情況的簡要說明,一般要交代調查的對象,調查的時間、地點、范圍、目的,調查的大致過程等背景信息。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概述全文的主要內容,為讀者的進一步閱讀做好鋪墊;或者根據調查的目的和意圖,提出問題和結論,達到提示全文和強調的作用。正文的中間部分是主體,也是整個調查報告的核心之核心。由于內容圖表繁多,主體部分需要選擇恰當的結構形式來突出相應的內容與觀點。橫式結構是目前運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主體結構形式,它根據對調查結果的認識與分析,將主體內容分為若干個方面,每個方面都涉及一個主要問題,用一個小標題加以提示,同時這些方面在關系上是并列的。這種結構層次清晰,方便閱讀,較適用于內容龐雜的大型調查報告。縱式結構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前后順序或事物間的因果關系,層層遞進地來結構內容,它的特點是思路明晰,邏輯關系強,因此較適用于事項單一的調查報告。綜合式結構是將前兩種結構綜合交錯使用,橫中有縱或縱中有橫,有利于全面、立體、多方位地反映主體內容。結語作為正文的結束,其寫法靈活多樣??梢蕴釤捝A出關于事件的典型意義,也可以形成簡要明確的結論,或者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或進一步強調全文的觀點等。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的結語,都應該言簡意賅,短小精悍。當然,如果主體部分的表述已經很詳盡,結語部分也可以省略。需要說明的是,所有的調查報告都必須署名,其位置可以在標題后,也可在文末。
大學生網上購物調查報告(一)
一、背景:
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使電子商務迅速普及。憑借互聯網無地域限制的優勢,消除了產品、服務供應商和需求者之間地點與距離相關的障礙,我國經濟正逐漸成為以互聯網、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方便節約時間,網上購物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b2c、c2c模式在降低運營成本、方便快捷等方面的優勢,大大降低了企業和個人的行業進入門檻,一時間網商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網絡購物的興起,正悄然改變著社會的商業結構和生活方式。,由于大學生接觸網絡比較多,所以我們對大學生網上購物進行調查。
二、調查目的:
對大學生網上購物的調查,以便了解大學生在網上購物的情況與需要,此次調查網絡購物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載體,近幾年在大學里日趨流行,受到愈來愈多的大學生的青睞。
三、調查對象和方法
1、調查對象:本次調查以一個班級為總體,為了能全面反映在校大學生的上網購物狀況,使其更加接近大學生群體上網購物現象的真實情況。
2、資料收集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一個班級發放《大學生網上購物問卷調查》主要了學生關于上網購物基本情形和情況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43份,回收問卷36份,有效率84%。
四、調查報告總結與建議
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說明大多數大學生在網上購物還不是很普及,但潛在很大的發展空間,現在大多數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購買方式,有在網上購物的大都是追求新奇與有特性的產品,他們的需求具有差異性,追求購買過程的方便與享受,具有交叉性,一般是比較理性的消費,但阻礙他們的只要是網上售后服務的問題與貨物的質量,與貨物配送問題。
針對以上的總結我們也對廠商門提出一些的建議,要加強網絡安全的服務,要監督好網上商品質量,保證消費者買到的是貨真價實的商品,這樣他們在購買后心里才不會與預期的落差相差很大。
大學生網上購物調查報告(二)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為了揭開網購的真實面目,讓更多的人了解網購,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此次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 **大學經貿學院(由于調查的困難性,選取了本學院進行調查)
2、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大學生網上購物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關于上網購物基本情形和情況。
3、調查方法:對經貿學院的全部學生(限于三年級以下)進行分層,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層,在總體中抽取容量為60的樣本,在每層中進行系統抽樣,根據每層樣本量占總體的比重,在三層中分別抽取容量為22,22,16的樣本。隨機選定某一學號后,間隔10進行抽樣,得到樣本。
三、調查的內容:
四、調查結果分析
1、通過對樣本中網購人數的調查,得到以下數據:大一學生樣本中有9人進行網購,在該層中的比例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該層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該層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斷經貿學院中網購人數比例范圍為45.36%~70.44%
2、在沒有在網上購物的同學中,有近50%的同學認為網購不安全,而在有過網購行為的同學中有97%的同學覺得網購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會嘗試網上購物。
3、在網購人群中,因為節約費用而選擇網購的占網購人數的62%,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出于好奇和尋找新奇商品而選擇網購。在眾多的購物網站中,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有48.57%的網購者會把網站商品是否齊全作為他們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標準。其中,淘寶網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學選擇在淘寶購物。
4、大家都在網上買些什么呢?經調查,數碼產品位居榜首,占到總消費的37.7%,其次是服裝27.87%,在網上買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占到總數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
5、本次調查中,還對同學們的網購消費水平進行了調查,有42%的同學每季網購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學分別占總體的25.8%和 27.5%。還有4.7%的網購達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購物的平均交易金額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間的人數都占總數的42.8%,其他金額范圍分布較少。
6、在網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困難是商品描述不清楚,達到45%,其次是商品數目繁多和網站太多,網上市場太雜亂(21%),網購市場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調查結果總結
這份報告的結果并未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iOS和Android依舊穩坐移動廣告行業中的頭兩把交椅,兩者各自占有的市場份額都呈現出穩中有增的局面。
位列第三位的是RIM,然而當季其在移動廣告市場的占比同比下跌4.6%,即從去年同期的11.9%降至現在的7.3%.
有分析人士指出,InMobi公布的數據并不能反映整個移動廣告市場發展的全貌,其獲取數據的來源只針對于在其所屬移動廣告網絡中存在的廣告。
如今,InMobi公司的影響力覆蓋了全球超過165個國家中的5.78億位消費者,每月InMobi網絡中的廣告曝光次數高達934億次以上。
在InMobi公布的調查報告中,蘋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統平臺在北美地區移動廣告市場所占比重連續第三個月超過Android系統平臺,當季iOS平臺上的廣告曝光份額為37%,Android平臺為34%。
根據InMobi的統計口徑,其所納入統計范圍的iOS平臺僅僅包括了iPhone,并不涉及iPad和iPod上的廣告曝光情況。
對此InMobi還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在iPhone、iPad和iPod上的廣告曝光份額分別為19.7%、4.9%和12.2%。
在《市場調查報告》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為目標創設職業情境,以項目任務驅動為主要手段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突破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市場調查報告;信息化;教學設計
現代社會信息傳播普及并飛速發展,基本的讀寫技能是每一個職業人和社會人必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能不能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寫作,能不能寫好與本職工作有關的應用文,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標準?!妒袌稣{查報告》課,從課程定位、內容選擇、教學組織設計、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教學資源五個部分來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轉化為實際職業能力。
一、課程定位
《應用寫作》課程是學院設置的公共必修課。本課程按照實用寫作指導與塑造職業能力的新型課程方向開發設置,在設計思路上,注重與專業對接、以培養塑造職業能力為重點。以情境創設為手段、以任務驅動為動力,綜合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實際需要,使學生掌握寫作技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滲透人文素養、塑造學生職業能力,為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好基礎。
二、內容選擇
1.簡要介紹教材
《市場調查報告》選自由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語文教研室教師編寫的《應用寫作》(湖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版)教材的內容,共2個學時。
2.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知識目標:①市場調查報告的概念、特點、用途;②掌握市場調查報告的寫作格式、寫作要求、寫作技巧。能力目標:①能夠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各類問卷設計與調查;②能夠對市場調查所得到的各項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并最終寫出規范的市場調查報告。素質目標:①能夠將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實現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②培養調查研究精神和科學研究思維。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調查問卷設計;調查與市場調查報告的特點、寫作格式、寫作要求。教學難點: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報告的規范寫作。
三、教學組織設計
1.教學準備與時間
①教學準備:課前項目工作任務的布置與調查,布置成立學生創業公司文種寫作項目。課前作業布置:根據你對本市或者校園內市場需求的了解設計一份調查問卷,對創立何種形式的公司是否有潛在的市場需求,作一番市場調查,為自己進行創業做準備。②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資源、案例、課件。教學過程:二課時(90分鐘)
2.教學策略與設計
①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根據“職業能力”要求,以項目驅動為手段,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②將寫作教學與工作崗位、工作環境密切結合,根據專業特點,創設“工學結合”教學情境;③運用項目教學法,教、學、做一體,理實一體化的教學;④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采用案例引導進行基礎的應用寫作練習,采用工作任務的實際項目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及綜合素質拓展;⑤借助多媒體、新媒體等教學資源,采用情境模擬、工作現場等多樣化教學環境,形成多樣化、綜合性、立體型教學模式。
3.教學組織安排
本課根據項目教學要求——布置工作任務——市場調查——獲得資料——案例分析——寫作實踐——檢查評估——完成工作任務的順序組織教學內容。①教師在上課之前根據項目教學要求,布置工作任務,將每班分成4個項目小組,通過討論確定各自市場調查和應用寫作任務;②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問卷的設計,在課前開展市場調查;③收集并整理分析調查材料,讓學生提煉觀點并進行闡述;④在課堂上教師導入企業真實案例,進行情境模擬,明確調查報告的相關知識及寫作技巧;⑤學生小組討論,明確調查報告的寫作要求和技巧,進行課堂寫作訓練;⑥最后教師對各項目小組的調查報告進行點評,指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以上教學程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同學之間通過交流、協作不僅完成了學習目標,還促進了團隊協作、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做到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與學生通過探討交流達成共識,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按照7個階段進行組織。①第一階段是:導入新課(5分鐘)。本堂課采用“校園書屋”創業成功的案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要成立學生創業公司,從應用寫作的角度出發,需要做哪些文書準備工作?從而明確進行市場調查和寫作調查報告的重要性。②第二階段是:導入企業真實案例,情境模擬(10分鐘)。給學生展示一份撰寫規范的調查報告,使下一階段的知識講解更有針對性、更形象。③第三階段是:調查報告知識講解(10分鐘)。依據教師提供的案例進行知識講解,了解市場調查的作用、特點;明確調查報告的寫作格式和要求,使學生掌握調查報告的寫作技巧。④第四階段是:各項目小組根據討論確定后的創業項目,依據課前的市場調查問卷收集及分析的結果討論并寫作市場調查報告(40分鐘)。此階段采用思維、表達、合作三位一體的捆綁式訓練方法。針對新課導入時創設的情境,學生分成4個小組合作完成項目任務。各學習小組根據課前的市場調查情況及整理分析獲得的資料,通過討論,最后擬定一個創業公司項目,每位同學完成各自的市場調查報告的寫作。教師巡視指導、隨堂答疑。⑤第五階段是:各學習小組交流展示市場調查問卷、調查情況和市場調查報告(15分鐘);⑥第六階段是:教師總結點評(8分鐘);⑦最后是:布置作業,進行課外延伸(2分鐘)。每個項目小組將本次市場調查的經過和市場調查報告做成PPT的形式,在下節課由各項目小組的負責人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市場調查的過程,展示市場調查的結果。
四、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
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及今后任職崗位要求收集一些實際的案例、包括寫作典型案例、企業真實的案例、學生作業中的優秀案例用于教學。本堂課導入了企業的真實案例,并且所選案例專業特點鮮明,有較好的針對性,適應于學生今后任職崗位。
2.情境教學
為學生創設職業情境,讓學生置身今后工作的職業環境中來進行寫作訓練,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本堂課設置了職業情境,在職業活動中提高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潛移默化中塑造了學生的職業素質。
3.項目教學
本課程以“成立學生創業公司文種寫作”這一項目,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職業崗位工作狀態、環境,通過合作完成特定項目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從創業公司負責人的角度去考慮成立學生創業公司在應用寫作上應當做哪些準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完成項目任務,最終將基礎的寫作知識轉化為實際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
4.小組研討
將學生分成項目小組,由每組組員選出小組負責人,各項目小組通過共同研討、團結協作,完成市場調查和調查報告的寫作任務,最終制作PPT文稿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匯報。這種協商交流、分工協作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培養了協作交流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
五、教學資源
本課最后推薦學生課外利用網絡、參考書目等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1.職教新干線教師主頁。
建立師生互動交流平臺,學生可以在交流平臺探討課程內容并向老師請教,教師可將一些個人感想、寫作經驗、作業要求供學生瀏覽,實現師生互動和課后的進一步學習完善。
2.學院應用寫作精品課程網
將課程相關教學資源在校園網上公布,實現課程資源共享,學生可以自由瀏覽網頁,進行自主學習。
作者:范果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據CIPRA年度調查報告,2006年度中國公共關系服務市場(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整個行業年營業額估測為8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度的60億元人民幣增長33.33%,耐用消費品(汽車、家電)、IT(計算機軟硬件及其外設)、快速消費品、通訊(手機等通訊類產品)、醫療保健等領域市場份額分別為26%、20%、18%、10%和6%,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四城市仍是公關公司的主要集中地。
同時,CIPRA還了2006年度行業排行榜。信諾傳播等20家專業服務機構入選2006年度TOP公司(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市場“綜合實力20強”)榜單,漢揚傳播等10家專業服務機構作為新銳公司入選2006年度最具成長性公司榜單。此項評選主要依據被訪者提交的調查數據和實地考察,從營業收入、人員規模、客戶情況、業內聲譽、服務網絡和技術水平等六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判,由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公關公司工作委員會負責評審。
報告顯示,文化體育、醫療保健、政府及非贏利機構、金融、房地產等行業正成為當前公共關系服務最具潛力的領域,奧運公關、事件營銷、體育傳播、娛樂傳播、CSR研究成為新的服務手段開始受到業內普遍關注。
研究表明,2006年度TOP公司繼續保持良好增長,人均年營業收入仍保持較好的水平,達到29萬元人民幣人;人員增幅超過營業收入增速,經營利潤率有所下降。人才、創新、管理成為當前行業最重要的議題。
該調查報告為行業提供了較為詳實的數據和判斷,這些數據和分析為制定中國公共關系業發展戰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促進了中國公共關系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而2001年創設的CIPRA TOP排行榜則推出了一批著名的公共關系公司,這些公司是中國公共關系業的優秀代表,是品牌榜樣,也是行業發展的晴雨表。
《2006年度行業調查報告》
TOP公司年平均營業收入達到4120萬元比上年的3395萬元增長21.65%。其中,TOP-Local年平均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增長了1060萬元,主要得益于榜公司的調整和主力公司收入的增加。而TOP-lntel則基本與去年持平或出現下降,只有7家國際公司進入TOP公司排行榜。
2006年度
TOP20公司(按公司品牌英文名排序)
1、信諾傳播(AcrossChina)
2、安可顧問(Apco China)
3、藍色光標(BlueFocus)
4、博雅(Burson-Marsteller China)
5、開元世紀(CDP)
6、迪思傳播(D & S)
7、時空視點(Evision)
8、福萊中國(Fleishman Hillard)
9、際恒公關(Genedigi)
10、海天網聯(HighTeam)
11、偉達中國(Hill&Knowlton China)
12、智揚公關(InSight)
13、凱旋先驅(Ketchum Newscan)
14、靈思傳播(Linksus)
15、嘉利公關(Marketing Resource)
16、新勢整合(New Trend Integration)
17、普納營銷(Push Marcom Group)
18、羅德(RuderFinn Beijing)
19、宣亞國際(Shunya)
20、萬博宣偉(Weber Shandwick)
特別說明:此次入圍門檻為2006年度營業收入2600萬元人民幣,員工最少人數60人,上榜公司均為業內知名度較高、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辦事機構、能提供綜合性專業服務的公共關系公司。
2006年度
最具成長性公司(按公司品牌英文名排序)
1、漢揚傳播(ArtM Communications )
2、廣通偉業(Broadcom Consulting )
3、易為公關(Eastwei )
4、高誠國際(GolinHarris)
5、東方仁德(O & R )
6、帕格索斯(Pegasus Communications)
7、盛唐傳揚(Saint-tracer )
8、海辰機構(SSI)
9、賽博傳媒(Syber Media)
【關鍵詞】網絡高等教育;網絡教育:網絡教學;網絡課程;年度調查;MOOCs
引言
自2002年以來,在Sloan聯盟的持續資助下,Babson調研機構針對美國網絡高等教育的發展先后開展了十次調查。在2013年1月的調查報告中,Babson對全美2800多所高等教育學位授予機構的教學主管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將調查結果與歷年數據進行對比,介紹了近十年來美國網絡高等教育發展及課程變革的特點和趨勢。
一 2002-2012第十次年報的主要內容
1 對MOOCS(網絡公開課程)的態度
本次報告首次調查了高校對MOOCs的規劃情況和認識態度,主要數據如表1所示。
(1)大多數高校對MOOCs的規劃尚未明確方案。僅有2.6%的院校己提供了MOOCs,另有9.4%的院校已制定計劃提供MOOCs。其中研究型大學和規模較大的院校對MOOCs的建設較為積極,而私立或盈利性院校多處于正在規劃階段;此外,大多高校表示希望和其他院校共同建設MOOCs。
(2)大多數院校對MOOCs的看法持謹慎態度。27.8%的院校認同MOOCs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網絡教育方式。超過50%的院校認為MOOCs對高校而言非常重要,有助于其正確認識網絡課程及其在規模和靈活性方面的優勢。但55,2%的院校擔心MOOC頒發的證書會導致高等教育學位的混亂。
2 網絡教育作為長期的發展戰略
網絡教育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己將其列為自身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如圖1所示,在2002年僅有48.8%的院校認為網絡教育對其長期發展戰略非常重要,在2012年持有這種觀點的院校比例已到69.1%,創下歷年報告的新高;而認為網絡教育對其發展戰略不重要的院校比例則下降到了11.2%的最低點。
此外,本次調查還要求各高校的教學主管自我評估其拓展網絡教學服務和利用網絡技術開發創新課程的能力。結果表明,約1/3的高校認為自身能力處于所有院校的平均水平以上。其中,招生規模較大的院校對自身能力顯得更為自信;兩年制學院認為其自身拓展網絡教學服務的能力更強,而博士/研究型大學則認為他們更善于開發創新課程。
3 網絡課程規模和注冊學生數量
在十年的發展歷程中,美國許多高校已逐漸從僅能提供零散的網絡課程發展到能提供系統而完整的網絡教育項目,從而使網絡課程的數量急劇增加,并為大規模招收網絡學生提供了可能。調查顯示,2002年提供網絡課程的院校比例為71.7%,其中能夠提供完整網絡教育項目的院校僅占34.5%;而在2012年提供網絡課程的院校達到86.5%,其中能夠提供完整網絡教育項目的院校上升到62.4%。
此外,歷年網絡課程注冊人數的增長率也一直高于高校注冊學生總數的增長率。雖有研究預測美國網絡高等教育將于2010年進入高原期,然而圖2的統計數據表明,網絡課程注冊人數仍在不斷增長。值得一提的是,2011學年高校學生注冊總數出現了負增長,但網絡課程注冊人數仍比上年增加了57萬人,年度增長率達9.3%:網絡課程注冊總人數達671萬,占高校注冊學生總數的32%,創下了歷史新高。
4 網絡教學效果和教師接受程度
在近十年網絡學生注冊人數持續增長的背景下,教學主管們對網絡教學效果的認同態度也在逐漸增強,如圖3所示。其中,2003年有57.2%的教學主管認為網絡教學與面授教學的效果相當或更好,2012年這一比例上升到77%;認為網絡教學效果較差的教學主管的比例則從2003年的42.8%下降到2012年的23%。與尚未提供網絡課程的院校相比,已提供網絡課程的院校教學主管對網絡教學質量持更加肯定的態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過去十年雖然各個高校的網絡教育項目和網絡課程越來越多,但高校的教學主管仍然對本校教師是否接受了網絡教育表示擔心。圖4的統計結果顯示,僅有1/3的教學主管認為本校教師承認網絡教育的價值和合理性,而超過I/2的教學主管則持不確定的中立態度。即使在那些提供了完整網絡教育項目的學校,也只有約40%的教學主管對此持樂觀態度。此外,教師對網絡教育的接受度也被視為影響網絡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意這一觀點的教學主管比例從2007年的61.1%上升到2012年的66.8%。
5 阻礙網絡學習廣泛應用的因素
往年調查結果表明,許多高校認為教師們對網絡教育的接受度不高,網絡教學需要教師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例如,2005年有35%的院校認為網絡教學需要花費比面授教學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2012年的調查結果中這一比例上升到44.6%。除了私立非盈利院校以外,公立院校和私立非盈利院校持有這種觀點的比例均呈現上升態勢。
此外,網絡教育發展還與學生自律以及雇主態度密切相關。調查顯示,網絡學生缺乏自律、學生容易流失、雇主的認可度不高也被列為阻礙網絡學習廣泛應用的主要因素。2007年的調查中80%的院校認為網絡學習需要更加自律的學生,56.1%的院校認為學生流失率是個重要問題,39.5%的院校認為網絡學位缺乏雇主認可也是一個障礙;在2012年的調查中,以上三項的比例分別上升到88%、73.5%和42.8%。
二 美國網絡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1 網絡教學認可度與接受度的矛盾
關于網絡教學的認可度,在美國政府和院校層面早已不是問題。自上個世紀末美國政府和各州高校陸續試驗了多個網絡教育研究項目,不少學者對網絡和面授兩種教學方式也展開了對比研究,研究結論總體上支持“網絡教學和面授教學的質量相當”。此外,美國教育部對1000多項有關網絡學習實證研究的元分析結果也表明,“總體上網絡學習比面授學習的效果稍好一點,但差異并不顯著”。這些研究結論與上文中的十年發展報告的調查結果是基本一致的。
然而,不少高校教師和學生對網絡教學卻一直存在疑慮。筆者在赴美訪問交流期間發現,一些高校雖已開設了較多的網絡課程和網絡教育項目,但許多教師和學生對網絡教學持謹慎態度。這些師生承認網絡教學存在某些優勢,但仍擔心網絡教學因缺乏學生自律和師生實時交互而影響學習質量。不少受訪對象表示,與純網絡課程(Full Online Course)相比,混合式課程更容易受到師生的歡迎。2007年的全美混合式教育調查報告也表明,尤其在一些以本科教學為主的院校,提供混合式課程的比例較純網絡課程的比例更高。
2 網絡教育項目成本和質量控制難題
目前美國針對網絡教育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認證體系,主要包括區域性、國家性和專業性認證機構。很多研究機構或大學也自行編制了網絡課程或教學質量評估標準,如Sloan聯盟的Qualicy Framework、Maryland Online公司的QM RubricStandards、賓州州立大學的COTS以及伊利諾大學的QOCI Rubric等。網絡課程認證機構和評估標準的多樣化固然有其靈活性優勢,但也容易導致評估機構權威性和標準一致性的問題。由于一些認證機構本身就是由盈利性的網絡學院或公司組建或支持的,因此難免存在自我認證之嫌。
此外,網絡教育機構還需要在成本效益和服務質量之間尋求生機。在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上,因對成本效益問題盲目樂觀而失敗的網絡教育項目不在少數。Smith和Rovai等人分別對高校網絡項目成本質量進行的調研分析結果表明,很多盈利性網絡教育機構為了減少教學成本,采取聘請兼職教師或降低服務標準的做法,與普通高校網絡招生機構展開激烈競爭。而普通高校網絡課程的服務對象除了非在校學生,還包括不少全日制在校生,其在教學質量和學費方面都要與面授課程做到一致,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運營資金和人力成本。特別是在近年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一些依靠貸款完成學業的網絡學員因無法找到合適工作導致還貸違約率上升,也影響到很多院校網絡項目和課程的可持續運營,從而使其成本效益的控制問題更加嚴峻和突出。
3 網絡課程輟學率和網絡學歷認可問題
自2007年的調查報告開始,網絡課程的學生輟學率被視為影響網絡教育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Simpson的研究表明,輟學率高是很多遠程教育機構都共同面對的問題。與常規院校的網絡課程相比,獨立遠程教育機構的網絡學員輟學率尤為嚴重。如英國開放大學(OUUK)的學生畢業率僅22%,而美國遠程教育學員的輟學率高達70%,其中美國鳳凰城大學的學生畢業率僅為50%。對此,一些學者認為這與入學門檻過低導致招收過多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有關。因此應尋求各種干預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在網絡課程中的學習體驗,防止學生因學習動力喪失而以各種理由放棄學習。教育研究者也嘗試對輟學問題進行綜合歸因研究,但仍難以找到有效方法對該問題加以根本遏制。
此外,網絡學歷能否得到社會大眾特別是用人單位的認可,會影響網絡教育的自身發展和社會服務功能。在近五年的調查報告中,超過40%的被調查對象均表達了這一憂慮。一項針對2001—2007年間用人單位對網絡學位看法的文獻綜述研究發現,用人單位對網絡學位存在偏見,對其看法總體上是負面的。雖然美國教育主管部門對網絡教育逐步取消了一些限制并積極出臺鼓勵措施,然而仍有不少人士擔心此舉容易導致大量文憑工廠的出現。可以預見,有關網絡教育學歷的這種質疑和爭論仍將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
三 美國網絡高等教育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1 開放高校網絡學分認可制度,提供多樣化課程
美國網絡教育近十年得以迅猛發展,除了大量私立盈利性網絡教育機構的貢獻以外,還與普通高校開放在校全日制學生注冊網絡課程的舉措密切相關。事實上,近年來美國普通高校的網絡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很多高校通過網絡課程不僅為不同校區的在校學生上課提供了便利,還借此招收到更多的潛在學生,另外還為許多高中生提供網絡預修大學課程。鑒于近年來我國高校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以及精品資源共享課等項目的不斷推進,面向在校大學生開放網絡課程及其學分認可,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應不存在太大問題。對于普通高校而言,適時為在校學生推出網絡課程,有助于教學模式多元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學場地不足、班級規模過大、優質資源共享等問題。不同高校的教務部門通過建立網絡學分互認機制,也利于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的整體發展。
2 加強網絡教育質量認證監控,降低學員流失率
網絡教育的質量和輟學率問題一直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各國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和學者都在試圖建立一套科學權威的認證體系,以便對網絡教育機構進行資質認證和質量監督。然而,目前在網絡高等教育市場出現的少數教學機構任意降低教學標準、惡意爭搶生源甚至淪為文憑工廠等現象時有發生,從而招致教育主管部門的嚴厲處罰和社會大眾的強烈關注,這些問題已嚴重影響了網絡高等教育的社會聲譽。有鑒于此,我國高等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建立網絡教育資格認證和質量監控體系,確保網絡教育活動的有序和健康開展。針對網絡教育機構的學員流失問題,應加強和國際研究機構的交流和合作,積極探討有效途徑以提高學員保有率,在不降低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為網絡學員提供完善的服務和支持。
3 推廣高教質量工程成果應用,借鑒OER和MOOCs
我國教育主管部門近十多年采取了多項措施以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和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很多高校己建成國家、省市、學校等多級精品課程和數字資源體系,然而這些課程和資源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共享和應用,其受益面非常有限。相比之下,歐美近年來積極推動OER和MOOCs運動,不僅吸引了眾多知名高校和社會機構的參與,而且充分借助互聯網絡對本國甚至世界大眾形成了積極的示范和影響。成功營造了全民參與高等教育的良好氛圍。針對OER和MOOCs取得的巨大成功和社會影響力,我國高教部門應及時采取措施并主動應對,在借鑒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面向大眾積極開放和共享我國高等教育的優質資源,并借助OER和MOOCs掀起的全民學習熱潮,推動我國網絡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四 結束語
認識自我 建立自信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調查分析現小學生的自信心狀況,研究影響學生自信心的諸方面因素;探究學校及家庭生活對學生自信心的影響,試圖尋找最恰當的方法將小學生一步一步引向自信。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調查訪談、資料收集等實踐活動增強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實踐中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經歷整個研究的過程,以便將來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研究實踐中培養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韌的科學精神;增強對綜合實踐這門課程的熱愛。
三、活動參與人員
蔡倩倩 董正彥 馬琛 褚玉文
四、活動時間
2011年4月14日—5月6日
五、活動過程及方法
活動內容
時間安排
制定本小組活動方案
4月14日(2課時)
制定調查和訪談問卷,確定調查和訪談計劃
4月21日(2課時)
陸續將有關自信心的內容傳至我們的“自信驛站”博客;
與“拜師學教”老師聯系,商量班會事宜
4月21日—25日
在東風小學、月河小學發放問卷;在龍泉街道華豐二社區對小學生進行訪談,統計整理信息
4月26日(2課時)
整理材料,撰寫《小學生自信心調查報告》
4月27日—5月4日
將最終成果傳至“自信驛站”博客,完善博客
5月5日—6日
六、預期活動成果
1、調查報告—《小學生自信心的調查報告》;
2、博客—“自信驛站”新浪博客;
3、在一個班級中開展“亮出我自己 評選班級之星”主題班會
網絡團購指通過互聯網渠道,聚集一定數量的消費者組團,以較低折扣購買同一種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活動。自 2010年1月16日中國首家Groupon模式網站滿座網上線以來,我國網絡團購市場發展迅速。截至2012年6月底團購網站為3210家,2012上半年,網絡團購交易額達146.5億元,比 20if年上半年同比大增 124%,團購用戶規模為6181萬,網絡團購企業日均覆蓋人數保持在2700萬人左右。由于網絡團購行業發展過快,再加上國內監管與行業規范缺失,導致了團購欺詐。團購陷階等問題頻發,低價方便的網絡團購背后隱藏著很多風險。2010年團購行業信用調查報告顯示,如果信用綜合評定結果采取“三等九級”的表示方法,網絡團購行業整體信用得分為63.3,等級為BBB,信用一般偏下,初步具備信用但信用能力容易產生波動,有一定經營風險。在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的投訴中,2011年網絡團購投訴占網購投訴的25%,2012年上半年占 20.1%,網絡團購正在成為新的投訴熱點。
目前,國內外學者己經對網絡團購和網上購物風險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吳國慶分析了團購行為特點。趙保國構建了基于消費者采購目標的網絡虛擬團購模型,在此模型中,個人消費者采購產品的價格將大大降低。據春華等和黃峻論述了網絡團購交易的模式。杜生鳴等基于產品信息的價格函數模型,分析了團購有利于消費者實現信息共享,減少搜尋成本,降低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減少消費行為的不確定性,從而獲得更大的消費效用。姚磊等建立了基于博奕論的團購信任分析模型。彭十一、屈燕等分析了網絡團購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總結了促進網絡團購發展的對策。桑德拉(Sandra)等研究了網絡購物風險的性質、風險的類型即財務風險、產品績效風險、心理風險和時間風險及他們與消費者行為的關系。安東尼(Anthony)等研究了消費者感知到的網絡購物隱私風險和安全風險。董大海等使用因于分析等統計技術得出了消費者網上購物感知風險的4個方面:網絡零售商服務風險、網絡購物伴隨風險、個人隱私風險和假貨風險。于丹等指出,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的時候,所感受到最強烈的三個風險分別是來自于產品本身的產品績效風險、來自于遠距離交易的服務風險和來自于網站的來源風險。陳利屹舉例說明了網絡團購的詐騙風險、質量風險、信息泄露風險等三大風險。這些研究對指導網絡團購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然而上述文獻缺乏對網絡團購風險的系統研究。本文將針對網絡團購的特點,借鑒近年來的研究成果,探討網絡團購風險的類型及成因,提出規避網絡團購風險的相關建議,以供團購參與者借鑒。
二、網絡團購風險的種類及成因
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模式,網絡團購可以實現各參與方的合作共贏。團購網站通過商家提供的交易傭金、商品代售、商戶服務、廣告投放。付費會員、加盟授權等獲得利潤;網絡團購形成的價格優勢使消費者獲得更多的折扣,而且網絡團購付款便捷,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實現消費:網絡團購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商家的交易成本,增強其品牌影響力,并可使其更好地把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趨勢,從而占有更多銷售份額,獲得更多利潤。這些優勢使網絡團購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得到飛速發展。然而,網絡團購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風險,影響了消費者對團購行業的信任,也阻礙了網絡團購行業的發展。
1.網絡團購的風險類型。與傳統的網絡購物相比,網絡團購具有價格折扣高、成交數量限制、時間限制等特點,也使網絡團購風險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網絡團購面臨的風險可以歸納為產品績效風險、售后服務風險。時間風險、隱私風險、價格風險、來源風險、支付風險等7類。
(1)產品績效風險。網絡團購行業的產品涉及到餐飲、養生美容?;瘖y品、服裝、酒店、旅游、奢侈品、圖書、軟件、玩具、家電、手機、電腦、家居、建材、房產、汽車、健康體檢、保險、教育培訓以及休閑等多個領域。產品績效風險是因產品或服務績效沒有達到消費者心理預期而給消費者帶來的損失,如團購到假貨、貨不對板、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等。20if年中國團購用戶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有45石%的用戶遇到不愉快的團購經歷,其中最多的是服務或商品與網上描述的不一致,占總量的 71.6%。
(2)售后服務風險。售后服務風險是消費者在產品質量出現問題要求維修和退換時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在所購產品與實際有偏差或存在質量問題的情況下,消費者在提出要求維修和退換時。經常會遇到售后電話無人接聽、客服態度惡劣、客服對業務不熟悉。售后敷衍等問題;有的商家服務預約時間太長,商家接待能力不夠,客戶投訴無法得到有效及時的處理,商家與團購網站互相推卸責任。對于團購的諸多不滿意因素中,47.6%的用戶不滿意商戶的服務質量,占第二位。
(3)時間風險。時間風險是由于團購時間限制或時間浪費而給消費者帶來的風險。團購屬于階段性的商業促銷活動,一般都有時間周期,即團購截止日和消費有效期。有些網站編造虛假的剩余交易時間,以制造時不我待的緊張氣氛;有的消費者未能在有效期內消費。此外,時間風險還表現為網絡團購時搜索信息、付款、更換或退貨造成的時間浪費。如信息搜尋時間過長、發貨慢、付款后不能按時收到所購商品、退貨時間過長等造成的時間損失。38.4%的用戶不滿意團購時間和條件限制,在團購的不滿意因素中排在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