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循證醫學的基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循證醫學的基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關鍵詞:循證醫學;臨床教學模式;策略

    循證醫學作為一種新的醫療教學模式引入臨床教學醫院的臨床醫生的繼續教育中,對臨床醫生的診療實踐劃定了新的標準和方向,但也給長期以經驗醫學為指導并采取行動的臨床醫生帶來了困惑和迷茫,尤其是臨床教學醫院的臨床醫生如何在加強自身的循證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做好醫院的教學工作,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對循證醫學基礎上的教學模式與策略做出分析。

    一,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

    提高循證醫學教育的有效性是解決EBM在醫學教育方面問題的根本所在。應該逐步培養醫師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角色意識,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在臨床實踐中,每天都會面臨許多有關疾病診斷、治療和預后的問題,而問題的解決常常是通過被動接受同事或上級醫生提供的知識和信息,或從教科書上查尋答案,以這種被動方式獲得知識雖然方便,卻可能不可靠或已過時。講課、查房、專科病例討論以及大查房是實習生、進修生和各級臨床醫師接受繼續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多數仍是采用灌輸式的方法。而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育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為:根據病人的病史、體征、檢查結果提出需要的問題(有關疾病診斷、治療、預后、預防的問題)——盡根據提出的問題,查尋現有的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盡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臨床重要性——盡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和臨床專業知識,將現有的最好研究證據應用于自己主管的病人的診斷、治療決策中。

    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不是由教師或上級醫師準備病例和查尋資料,而是由主管病人的醫師報告在醫療實踐中遇到的疑難病例、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查尋的最新研究證據,大家一起討論、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最后結合主管的病例制定診斷、治療決策。教師或上級醫師的作用在于指導各級醫師采用正確的檢索策略和途徑系統,全面地查尋研究證據,正確評價文獻的真實性和臨床價值,如何將文獻的結果與具體病人的病情相結合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二,教學策略

    臨床醫生接受循證醫學教育,除了一般的理論學習和專家講授外,必須與日常的臨床實踐緊密關聯,否則讓人感覺只是學術上的海市屢樓,可望而不可及。為此,在循證醫學教育的教學中,我們主要采取下列學習和教學方式:

    1,診療演示法(也即情景教學)

    診療演示法,就是教學醫師為學生演示診斷一個病人的全過程。演示中,教師不斷提出各種問題讓接受培訓的醫師參與診療。通過這種模擬診療的情景教學,學生很快就體會到掌握病人信息(證據)的重要性,并學習面對不同主訴的病人,選擇哪些臨床檢查、鑒別診斷的思路、診斷的依據、治療的原則和經驗等。

    2,查房

    查房是循證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教學策略。查房應根據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以提高診療效果。主要有這樣幾種形式。一種是床邊查房:主要是為了獲得病情的第一手資料,隨時更改治療方案,觀察病情,記錄好病程演進。床邊查房也可以適當地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但不宜占時間太多,否則將沖淡診斷治療工作。第二種是小教室查房:這是結合臨床病例,以討論的形式進行查房。這是醫學教育中一個很好的培養方式。第三種是臨床病理討論會議,這種討論方式實則是一種“考問”,最后公布結果。

    查房的運行一般有這樣幾個步驟:第一步:病史的詢問。首先由負責的住院醫師簡單精練地匯報病史。在這里,醫生不是“記錄員”,而像律師或偵探那樣,一絲不茍,特別是在床邊查房時要弄清楚病的開始和過程。第二步:體檢。體檢時全身與局部要并重,不可精減或忽視一些檢查步驟。第三步:輔助診斷方法。如化驗、X線檢查等,要使用恰當,既按照常規進行,也要有針對性。第四步:初步意見和尚待解決的問題。這是病史、體檢、診斷方法使用后的綜合探索的一個初步結論。它可以有幾個可能性,這就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用排除方式,必要時用入侵方法,如組織學等,做出最終結論。這些步驟都應在查房時做出必要的指導,也是查房時運行過程必須達到的目的。

    除床邊的常規查房外,還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當然,不同學科有其不同特點。查房與病例討論會相結合:這種往往是在一個教室內進行。在一定時間內,安排一定數量的病例,先由住院醫師或負責該病人床位的醫師報告病史、檢查、實驗室檢查、X線片等情況,也可請病人來教室或連床一起推進教室,使參加查房醫師對病人有一個感性認識,需要時還可進一步檢查,甚至詢問病史。病人離開后,大家暢所欲言,相互討論爭辯,最后由主任醫師或教學醫師總結,做出診斷結論,提出診療意見。

    此外,查房與考問相結合:這是一種以對答方式進行的查房,既是啟發性提問,又是被問者用學的知識與臨床工作結合而答問。例如在讀片燈上布滿了所屬病人的有關X線片,請醫師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可提出問題。負責醫師如果對回答不滿意,可請另一個醫師補充。這種問答式的查房,迫使醫師在查房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查房與講學相結合:在介紹病例后,可請教學醫師或專家學者進行分析和探討。可輔以幻燈片、投影儀、錄相、甚至電影片段,夾雜在發言中。例如教師或專家講到關節鏡檢查時,可放幾段關節鏡的鏡頭;在進行手術描述時,可放幾段重點手術步驟錄相或電影:有時為了講解清楚,可借幻燈或投影儀來理順自己的觀點,提高講學效果。查房與專題講座相結合:查房前應讓主持講座者了解診斷,但不一定明確其治療方法,有利于結合臨床特性,介紹治療方法。在病房內簡單地探望病人,或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后,提出幾個關鍵性的問題,集中至教室討論,做出總結。查房是醫學教育特別是臨床醫生繼續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教學策略,可以和其他方法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繼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系統。

    參考文獻

    第2篇: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摘要:目的:將循環理論的方法應用在外科醫生實習中,探討該方法是否可行及其效果分析。方法:隨機抽取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外科醫生實習的本科學生24例,分為兩組。分別采用L對照L和 EM對照L教學,由帶教老師帶教教學法帶教。結果:觀察組學生對自己查閱文獻能力及目前教學方法的滿意程度與對照組學生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循證醫學;外科;實習;教學

    收稿日期:2010-11-16

    作者簡介:戰海艷,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臨床醫學院,主管護師。曹麗梅,張煒婷,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臨床醫學院。(牡丹江/157011)

    由于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對照觀察sed le觀察ring,L對照L)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而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循證醫學(Evidence- 對照觀察sed medicine,E對照M)比較理想地詮釋了現代外科醫學教育的精髓,循證醫學是在個體病例外科判斷中,以保持一致性、公開性且又不失妥當性的情況下,適當運用當今最好的科學根據的一種手段[1]。循證醫學如何在教學醫院順利而有效地應用,以提高外科醫生的循證醫學水平,是循證醫學教育研究的一個重點、難點問題。引入循證醫學教學法(E對照ML)代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外科醫學教育模式和發展方向,盡快引入并應用這一全新醫學模式于泌尿外科教學中已成為當務之急。本科在外科實習教學中引入E對照ML,并與L對照L 的單向教學方法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外科資料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外科醫生實習的本科學生24例,分為兩組,實驗組(觀察組)12例,其中男6例,女6例;對照組(對照組)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兩組一般情況無顯著性差異, 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教師先熟悉教學大綱,在此基礎上突出重點,包括典型病例的準備、教材的編寫、參考文獻的查閱、教師集體備課及試講,反復探討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現有知識,有層次地安排教學時間及精心安排討論內容。對照組采用L對照L,由帶教老師帶教、歸納總結。觀察組采用EM對照L教學法帶教,科學地解決外科問題。(1)分析病人的病史、體征、檢查結果, 提出有關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預后等需要解決的問題。(2)利用圖書館資料和互聯網絡收集有關的最新證據。(3)評價文獻的準確性和外科價值,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4)教師進行點評和小結,最后提出最佳治療方案的建議[2]。

    1.3評價指標

    實習結束后出課考試成績:基礎知識65%,病歷分析35%;均采用同一套試題,在同一時間地點閉卷形式考核,并發放不記名問卷調查表,自我評價外科實習效果,各調查項目按(優、良、中、差)4 級評分。

    2 結果

    2.1教學效果

    觀察組學生比對照組學生對外科實習內容表現出了更大的興趣,能夠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翻閱課本,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積極討論,分工合作,學習氣氛熱烈。兩組考試成績比較,總分及病歷分析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

    2.2問卷調查結果

    觀察組學生對自己查閱文獻能力及目前教學方法的滿意程度與對照組學生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表2 兩組實習生問卷調查良好率的比較

    轉貼于

    3 討論

    循證醫學(E對照M)即遵循科學依據的醫學,由加拿大流行病學家D觀察vid S觀察ckett教授等創立,于1982年在McM觀察ster大學,率先對住院醫師進行的以病人問題為中心的自學課程培訓,為當今E對照M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雛形,1997年對E對照M完整地定義為:明智、慎重、準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結合外科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外科經驗,并考慮病人的價值和愿望, 制定出每個病人的最佳治療方案[3]。突出表現為以下的特點和優勢:(1)E對照M的核心內容是醫療決策應盡量以客觀研究結果為依據,即強調最大限度使用現有豐富的醫學資源,要求醫務人員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醫學知識。(2)E對照M要求醫療決策應將最好研究證據與外科醫師的專業技能與外科經驗緊密結合,使醫療決策既不受現有醫學理論和診療手段的約束,又不單純依靠個人的專業技能和外科經驗。(3)E對照M要求尊重病人的價值與愿望,體現了當今以人為本的時代潮流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4)E對照M追求制定每個病人的最佳治療方案,既反映了外科醫學的最高目標,又對醫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責任要求。

    通過引入E對照M教學法在泌尿外科外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認識到EM對照L教學模式不影響學生對基礎知識、知識要點和難點的掌握,并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系統牢固的掌握醫學知識,培養外科思維, 為從學生到合格醫生的轉化奠定基礎。EM對照是現代外科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旦建立起EM對照的泌尿外科教學模式,必將極大地改進我國泌尿外科醫學人才的培養模式,為我國培養一大批刻苦鉆研、開拓進取、勇于創新、技術精湛的泌尿外科人才, 極大地促進我國泌尿外科學發展。

    循證醫學不是對傳統醫學的徹底否認, 而是對傳統醫學的進一步豐富與發展[3]。與傳統醫學一樣, 扎實的理論基礎、敏捷的臨床思路、熟練的操作技巧同樣是循證醫學臨床實踐的基礎。作為一種新興的方法學, 它為我們提供的是一種重證據的科學思維方法。中醫外科學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的方法, 必將對教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只有經過循證醫學思維模式的學習, 才能在今后的臨床實踐、醫學科研中不斷地發現新問題, 運用最有效地方法解決問題。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在使用過程中還需不斷完善, 并積極探索能改善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地新方法, 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的新模式,保證外科醫學在醫療、科研、管理決策中始終運用最佳、最新證據,使E對照M的教學與實踐始終處于最佳位置[4]。

    參考文獻

    [1]胡虹,趙文龍,鐘萍,等.從SCIE版收錄的系統評價看循證醫學的發展[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7,(16)5:27.

    [2] De Sio M, 觀察utorino R, Di Lorenzo G, et 觀察l.Medic觀察l expulsivetre觀察tment of dist觀察l - ureter觀察l stones using t觀察msulosin:觀察single- center experience.Endourol, 2006, 20(1) :12-16.

    第3篇: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哲學思想起源于19世紀中葉,基本含義指“審慎、明確、明智地應用現有最好臨床研究證據對患者進行診治”。最佳的臨床研究證據是針對臨床研究文獻,應用臨床流行病學的原則和方法以及有關質量評價的標準,經過認真分析與評價,獲得的最新、最真實、可靠且有臨床應用價值的研究證據,并應用這些證據指導臨床醫療實踐,從而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1]。

    循證醫學及其思維方式不同于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它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一整套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現有最好證據,評價和綜合分析證據及正確應用結果以指導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有助于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醫學觀,為規范其今后的臨床實踐行為打下基礎,而這也正是醫學生素質教育的目的所在。

    2臨床教學與實踐的現狀與弊端

    臨床教學與實踐是醫學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醫科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并將之運用于臨床實踐,培養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階段。臨床教學效果的好壞與將來臨床醫療水平的發展密切相關。

    多年的醫學教育傳統延伸下來的是“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2],即依教學大綱要求,以課堂教學為主,臨床見習為輔進行教學。由于課堂授課學時有限,教師在課堂中少有機會向學生提出深刻的問題,而學生也缺乏主動思考,難于發現或提出問題。在這種教學環境的熏陶下學生逐漸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這種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在臨床見習和實習中得到了檢驗。

    其優勢是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比較扎實,理論水平較高;但其弊端是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低,學習依賴性較強,不愿主動思考問題,教與學不能相長,造成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實際操作能力偏低,與病人的溝通技巧欠缺,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顯然是不能適應現行的醫療環境的需要。

    3循證醫學在臨床教學與實踐中的應用

    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各類先進的新信息不斷地沖擊傳統醫學教育的觀念,循證醫學的迅速崛起及其對臨床醫學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促使我們必須對現行醫學教育方式進行反思[3]。如何將最新、最好、最科學的循證醫學的證據傳授給學生,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和掌握先進的醫學理論知識是臨床教學與實踐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非常值得探索[4]。

    3.1更新理論,積極培養臨床循證思維與創新思維能力

    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操作技能都是教學改革的重點。

    臨床思維能力主要靠人的大腦通過觀察、思維、實踐運籌等來完成,是實踐能力的深層表象。在臨床教學與實踐中要堅持循證思維和創新思維并重。循證思維是臨床思維的基石,它注重知識的系統性,人體的整體觀,不斷產生問題從而不斷激勵創新;而創新思維成果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成為新的證據,由此推動臨床醫學向前發展[5]。

    3.2教師是推行循證醫學教育的先行者

    實施循證醫學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驟:(1)根據病人的病史、體征和各種檢查發現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2)按照解決問題的需要查詢現有最好的相關證據。(3)嚴格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和臨床價值。(4)運用研究證據并結合臨床專業知識及病人的具體情況指導醫療決策。(5)評價上述實踐的效果和效益[6]。

    這五個步驟需要臨床醫師不斷總結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同時更需要借鑒別人的經驗,并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予以正確評價,才能掌授人以漁,以后終生受益;少部分學生忙于應考研究生等等,不安心臨床實習,但給與明確的“三基”要求后,這些學生可以柔性安排實習計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地掌握“三基”的基本要求,完成醫學本科實習教學要求,從而達到醫學本科畢業水平。

    強化臨床實習醫生的“三基”水平教學,還可以讓臨床實習醫師在實習期間明確實習目的,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擾后出現的實習目標茫然狀態。實習醫師畢業后的相當一段時間里,存在著連續的對其掌握“三基”水平的考核。畢業1年后,以“三基”要求為基礎,進行執業醫師資格考核;畢業5年左右,要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考核,其要求模式仍然離不開“三基”內容;在晉升為主治醫師后的繼續教育階段,還是要以“三基”為模式進行學習考核。因此,“三基”教育是臨床醫學的基石,是我國醫療機構中醫務人員為廣大患者服務的基本功,是提升醫務人員業務素質,提高醫療質量,保證醫療安全的最基本條件。能給予實習醫生規范、扎實、熟練的“三基”要求,并嚴格訓練,對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執業醫師考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及日后業務素質的提高,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保證對醫學生的教育與對畢業后的醫師教育表現為連續性的教育。

    第4篇: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4-0437-03

    中圖分類號:R 05

    文獻標識碼:A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證據的臨床醫學,是把目前最好的研究證據與醫師的臨床經驗和病人的意愿三者結合來決定診療策略的過程。近十多年來,它在國際臨床醫學領域中得到迅速發展。其核心思想是醫務人員應該認真、明智、深思熟慮地運用在臨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有力的科學信息來診治病人,強調任何臨床醫學決策都建立在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1]。它的推廣應用使普通醫院的醫療水平也可以得較大的提高,并為病人提供更有人性化的差異服務,提高醫療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

    循證醫學產生的歷史和現狀

    循證醫學的思維方式已存在數個世紀[1]。最早的醫學觀察性研究見于希波克拉底的著述,他提出醫學的研究結論不僅依靠合理的理論,也要依靠綜合推理的經驗。對循證思維進一步肯定見于阿拉伯醫師Avicenna(公元980~1037年)的著述,他提出動物實驗并不能證實在人體內的效果,建議應當在無并發癥的病例中進行評價,應當有兩種情況的比較和可重復性評價。在中國,第一次提到的對照試驗見于1061年的《本草圖經》,是關于評價人參藥效的試驗:“尋兩人,令其中一人服人參并奔跑,另一人未服人參也令其奔跑。未服人參者很快就氣喘吁吁。”循證醫學的哲學與科學根基在18世紀以后得到了明顯鞏固,如:英國開始對醫療衛生干預進行利大于弊的嚴格評價。1948年英國科學家開始了世界上第一次隨機對照臨床實驗,肯定了鏈霉素治療肺結核的療效[2]。接著在1955年Truelove進行了胃腸病方面首項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證實了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優于安慰劑[3]。RCT的興起使流行病學的多項理論和原則用于臨床醫學研究。根據臨床研究依據來處理病人的觀察已逐漸形成,大樣本、多中心的RCT取代了以前分散、個別的觀察性研究和臨床經驗總結。RCT的出現和逐步完善是循證醫學證據的主要來源。許多臨床分組資料例數少,受發生概率錯誤大小的影響而不足以獲得可靠的結論。如果把多個研究資料收集、合并后再進行統計學分析,將有助于防止小樣本導致的偏倚。1930年以后有人開發了用于合并不同研究資料的統計學技術。然而,直到1966年以后,Meta-分析的方法才被引用于醫學領域對干預效果的評價[4]。Meta-分析的資料來源全面,有清晰的搜索、收集資料的措施,是在批判和評價的基礎上收集證據,有統一的評估方法,對資料進行質量綜合而不是以往綜述中的定性估計,為臨床進一步研究和決策提供全面的文獻復習和綜合。因此,Meta-分析的結果常被用作循證醫學的證據。

    由英國流行病學家Archie Cochrane在1979年提出和開展的系統綜述(systematic review)對循證醫學的開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72年他就指出,大多數的臨床醫師對于治療方面的決策,是從質量差別很大的一大堆研究結果中,隨意或根據專家意見進行選擇,有時由于一些研究的缺陷,導致選擇的方法或決策可能是完全錯誤的。因此呼吁全世界的研究者與臨床醫師聯合起來,各專業的專家應系統地總結和不斷更新各領域中RCT結果進行系統綜述,及時為臨床實踐提供可靠的依據[5]。20世紀80年代末以后,這方面的跨國合作對一些常見的重要疾病的某些療法作了系統綜述,它們對改變世界臨床實踐和指導臨床研究課題的方向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被認為是臨床醫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92年首先在英國成立了Cochrane中心,1993年成立了世界Cochrane中心協作網,幫助人們進行系統綜述,把系統綜述結果通過雜志和網絡發送給世界各地的醫師、病人和決策者,有助于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相關診治方案的最新研究進展,使循證醫學的普遍開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目前,中國的EBM尚屬于起步階段。1996年,復旦大學的王吉耀教授首次將“evidence-based medicine”翻譯為“循證醫學”。1999年3月,經國際Cochrane協作網注冊,在華西醫科大學成立了中國Cochrane中心/循證醫學中心。隨后在廣州、上海、北京、山東等地又成立了循證醫學中心。先后出版發行了《循證醫學》和《中國循證醫學》等專業期刊。很多醫院都非常重視循證醫學在科研和臨床實踐中的應用。部分醫學院校也已開設了《循證醫學》課程,傳播了有關EBM知識,積極地開展循證醫學的推廣和應用。

    循證醫學的評估系統與作用

    臨床醫師不能過分地相信已公開發表的論文上的某一疾病的診治方案,應該通過檢索相關的文獻,并篩選出高質量的臨床證據,進行系統的評估,總結出與特定病人或人群有相關性的結果,來決定不同病人的診治策略和措施[6]。目前根據醫學研究資料的質量和可靠程度大體分為以下五級:一級:所有隨機對照實驗(RCT)的系統評估(Systematic review或meta-分析);二級:單個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三級:對照試驗但是未隨機分組;四級:無對照的系列病例觀察;五級:專家意見。其中一級研究資料的可靠性最高,而五級為最低級別[7]。循證醫學是建立在完善的五級證據數據庫的基礎上,并結合臨床實際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最適合(對于患者、醫院、醫師等各方面)的治療手段。而且在今后的醫學發展中,這些數據庫可以不斷地循環更新、不斷地擴大,將更有利于對病人的治療。EBM的作用在于:①更有效的利用資源,促進臨床醫療決策科學化,避免誤診誤治、浪費資源[8]。因為通過對大量文獻的整理檢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復,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益;②更好地使治療服務個體化[9]。大多數研究選取的病例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其研究結果也最適用于具有類似特點的病人個體。這樣可以使醫務人員根據病人的健康狀態提供特定的醫學治療,使醫療資源更有效的分配利用,這樣可為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提供準確的理論指導。③提高臨床醫生對研究方法的理解,并使其在使用資料方面更加嚴格[10]。因為EBM就是可以大量地借鑒有效的醫療文獻,并可以通過分級篩選,系統地評定并揀選具有最可靠的治療操作方案。④使臨床醫生不斷地更新醫學知識,與時俱進,提高業務水平。要隨時掌握最先進的醫學,才能提高判斷力,從而作出正確的處理決策。⑤醫療安全的需要。醫療是高風險的職業,要采用EBM醫療策略,醫師首先在對大量資料進行分析之后,結合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判斷,再實施相應的治療。這一過程是嚴格以事實為依據的,因為EBM的基礎就是治療措施的可靠分級,所以在規范日趨完善和病人法律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采取最有效可靠的治療辦法,將是醫師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力舉措。

    循證醫學的臨床實踐

    EBM最大的特性就是五級可靠證據的分類,醫師在對患者治療之前,應對上述的五類醫學治療資料有較好的了解和評價:①通過網絡上或期刊閱讀有關的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掌握本專業最新的醫學成果;②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虛心向專家請教,和其他醫師交流、探討病例的處理意見;③在接診病人時,通過采集病史和檢查,根據病情特點和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④運用自己掌握的EBM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制定出最佳的診治方案供病人或其家屬選擇;⑤遇到疑難病例,要把解決的問題拿到EBM證據庫中檢索,查到相關文獻,找出與該特定患者相符合的最佳診治措施。在該過程中,要求醫師有較高的醫學水平及判斷力,現有的EBM資源一般不可能和患者的資料一模一樣,不能一廂情愿把患者的情況硬套在某份文獻證據上。在將某一措施用于具體指導病人治療時,必須有充分的證據,并做綜合分析后才能選取最佳方案,同時要考慮治療方案對病人的適用性和可行性,也要考慮到病人的承受能力,療效和副作用等等。在后續的考慮中,有時候會原先確認的治療措施而選用一個級別較低的治療辦法。但最終的目標都要達到“認真、明確與合理應用現有最好的證據,來決定對具體病人的治療”。不能總是表現醫師的最高水平,而是讓患者得到其可以接受的最好的治療[12]。比如兩個患者得到同一種病,有兩種藥物都可以治療,一個效果快一些,快的價格則很貴,一個慢一些,慢的價格就較便宜,當然兩種藥物都可以治好病。這時候醫師必須依照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來選取,這樣才是患者獲得的最佳治療。有一個循證醫學在臨床應用的典型案例,即一位老年女性病人由于突然意識障礙4小時入院。經檢查診斷為急性腦梗死。根據循證醫學的資料,發生在3~6小時之內的腦梗死有溶栓治療指征,醫生除了告訴家屬這些治療方法的好處外,還要解釋使用這些方法的風險。目前的系統評價顯示,溶栓治療組致死性顱內出血較未溶栓組增加4倍,癥狀性顱內出血增加3倍,近期病死率增高約1/3。但是6個小時內使用溶栓治療者死亡或殘廢的危險降低17%,3小時內溶栓似乎更有效。得出的結論是溶栓組早期死亡和顱內出血的風險增加,但這些風險可被存活者殘廢率降低的效果所抵消。由于結果來自系統評價,屬于高級別的證據,認為該評論是具有最可靠的依據,醫生就可以將這些結論告訴病人家屬,結合本病例,患者為老年,而且發病就有意識障礙,溶栓治療導致早期顱內出血的風險很大,如果家屬不愿冒此風險以獲得降低遠期殘廢率的效益,可以考慮不溶栓治療而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和對癥支持、防止并發癥等措施,這種處理也可能更有利于病人[13]。

    循證醫學注意的問題和應用前景

    目前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循證醫學值得注意如下幾個問題:①循證醫學把專家的意見放在最低的級別,不等于否定專家的意見[14]。專家的意見是前述4個級別證據的基石。通過對專家治療好的病例,整理升級后成為四級的無對照的系列病例觀察,一些研究機構依據四級的分析提取治療措施,開展三級、乃至二級的對照實驗,最后通過RCT的系統評估,試驗結果文獻升級為一級證據。從證據發展來看,RCT評估其實是對專家意見的匯總篩選后的證明。②Cochrance系統評估屬于循證醫學中最高質量的證據[14,6]。因為它是由權威的統計學、流行病學和臨床專家領導方法學研究,有不斷更新的統一工作手冊,各專業評價組編輯部結合專業實際制訂的方法學,有完善的系統評價培訓體系。③如何在沒有最佳證據存在時作出臨床決定。沒有最佳證據不等于沒有有效的證據,若當前尚無隨機對照試驗等高質量證據時,可依次參考級別較低的有效證據或經驗處理病人,總之要應用當前可獲得的最佳證據,一旦高級別的證據發表,就應該及時使用新證據[14]。④循證醫學并不提倡來了患者之后才去尋找有關的治療方案。醫師平時就應該經常學習掌握相關領域的最新醫學動態,否則只是臨陣磨槍,有時候會錯過最佳治療期而耽誤患者的有效治療[14]。循證醫學建立在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結果基礎上,同時也注重結合醫生個人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目的是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是醫學發展的目標。今后的臨床試驗將更趨國際化、多中心、大規模,多采用隨機、雙盲、對照的研究方法,試驗設計嚴謹、科學,結果令人信服,使之更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目前的互聯網及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可以更有效的把循證醫學的優勢發揮出來。以前只有一些比較大的醫院在治療上可以享有更廣泛的醫學證據資料,現在普通醫院通過互聯網也可以檢索到大量的醫學資料,從而可以較好的開展循證醫學。循證醫學大規模應用的時代即將來臨,經驗醫學向EBM的轉變將是21世紀臨床醫學的一場深刻變革,是臨床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王吉耀.循證醫學與臨床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2.

    [2]A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investigation.Streptomycin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J].Br Med J,1948,770-782.

    [3]Truelive SC,Witts LJ.Cortisone in ulcerative colitis.Final report on a threapeutic trial[J].Br Med J,1955,1041-1048.

    [4]Solari ME,Wheatley D.A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several clinical trials[J].Clinical Trials Journal,1966,3:537-545.

    [5]Cochrane AL.Archie Cochrane in his own words.Selections arrange from his 1972istroduction to“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random reflections on the health services”[J].Chinical Trials Journal,1989,10(4):428-433.

    [6]劉學禮.循證醫學的發展及其倫理思考[J].醫學與社會,2005,12(18):49-51.

    [7]何成奇.循證醫學的發展與臨床醫學[J].中國臨床康復,2003,2(25):542-543.

    [8]王家良.循證醫學與臨床醫學[J].華西醫學,2001,16(4):381-382.

    [9]孫新平,張安平,朱宗迅,等.循證醫學在外科應用的優點及收集證據的方法[J].人民軍醫,2003,8(46):479-481.

    [10]應月強,史良會.循證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意義[J].皖南醫學學院學報,2002,21(1):4-5.

    [11]張金鐘.循證醫學在醫學科學化進程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0,16(6):337-339.

    [12]曾 智,余 敏,楊 鳴,等.循證醫學-臨床醫學發展的新趨勢[J].臨床薈萃,2006,27(5):240-241.

    [13]張燁屏.循證醫學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4,20(4):251-252.

    第5篇: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1.中醫學的知識本體解析及啟示              

    2.醫藥認知模式創新與中醫學發展                 

    3.氣候因素對中醫學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4.師承教育在中醫學發展中的作用探討 

    5.論中西醫學的差異與中醫學的發展 

    6.中醫學在當展的思考 

    7.淺談中醫學中的全科醫學觀念 

    8.病機的主體地位及其構建過程是中醫學的核心內涵 

    9.創新辨證論治 發展現代中醫學——對現代中醫學辨證論治體系的再思考 

    10.實施中醫學專業認證 推動專業建設與發展 

    11.中醫學相關的道、陰陽、五行學說的共性、進步和局限淺析 

    12.生存·發展·創新——對20世紀中醫學發展道路的反思 

    13.西醫院校護理專業《中醫學》教學探討  

    14.轉化醫學在中醫學的應用探討 

    15.論中醫學的優勢與特色 

    16.情景教學在中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7.中醫學與取象比類 

    18.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優先出

    19.試論中醫學的構建與發展 

    20.中醫學的科學性與現代化 

    21.循證醫學時代中醫學如何發展 

    22.關于中醫學的幾點哲學思考——兼與西醫學比較 

    23.明代中醫學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概述 

    24.中醫學證候量化診斷研究現狀與思考 

    25.“體質”是系統生物學與中醫學的最佳結合點 

    26.從中醫學傳統的文化特點探討中醫教育模式 

    27.PBL教學法在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優

    28.論中醫學的生態化建構原理 

    29.建立符合中醫學自身發展規律的臨床療效評價體系

    30.論中醫學的文化內涵及其價值 

    31.對中醫學專業認證實踐的認識與體會  

    32.轉化中醫學:一種溝通中醫基礎與臨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學基金促進我國中醫學事業的發展——近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中醫學項目統計分析 

    34.淺談中醫學對衰老的認識 

    35.試論中醫學的科學性與當前學科地位 

    36.論中醫學的思維方式 

    37.中醫學視角下城市物質空間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醫復雜性之路——淺談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在中醫學發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醫學導引術的歷史內容與現代進展 

    40.中醫學基礎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思路 

    41.交融滲透 相得益彰——論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互動關系 

    42.關于中醫學學科建設的醫史學思考 

    43.中醫學“卓越醫生”勝任力特征模型的構建 

    44.中醫學的科學定位 

    45.中醫學教育開展PBL教學之短長 

    46.重構中醫學理論體系——中醫學、四次浪潮的先導工程 

    47.初議中醫學是復雜性科學——中醫標準化預備研究之二 

    48.中醫學的學科屬性與其現代化芻議 

    49.再論中醫學的雙重屬性 

    50.從中醫思維方式探討中醫學的發展 

    51.論模糊數學與中醫學 

    52.復雜網絡理論及其在中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53.我國中醫學期刊引用網絡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數據 

    54.中醫學的特點、特色和優勢 

    55.中醫學為何要現代化——中醫學現代化再拷問 

    56.中醫學與復雜性科學 

    57.試論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58.客觀唯心思辨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石——重新認識中醫學的“陰陽五行”

    59.從地方性知識的視域看中醫學 

    60.瑜伽與中醫學探究 

    61.學科交叉研究領域知識源流可視化分析——以我國中醫學學科交叉領域為例 

    62.中醫學的科學定位——科學、哲學、人、中醫、名實  

    63.Medline發表中醫學相關論文的趨勢分析 

    64.量子中醫學、中醫學、西醫學的異同 

    65.調治亞健康狀態是中醫學在21世紀對人類的新貢獻 

    66.紅外熱成像技術在中醫學的研究現狀及展望  

    67.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之研討 

    68.人文屬性是中醫學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類——中醫學隱喻形成的過程與方法 

    70.專業興趣與培養潛質在自主招生中的意義研究——以中醫學專業為例 

    71.中醫學現代傳承的戰略思考和建議 

    72.中醫學:健康時代及其頂層設計 

    73.論中醫學是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完美統一 

    74.我國中醫學學科交叉領域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75.論中醫學、中醫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76.基于CSCD統計的2015年中醫學研究述評 

    77.發展中醫學的戰略思路  

    78.本刊對論文中醫學倫理學及知情同意的說明  

    79.淺談醫學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用法 

    80.中醫學學術爭鳴論文的審讀與修改 

    81.醫學科技論文中醫學名詞的統一及用語規范 

    82.護理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使用 

    83.談中醫學研究生教學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來中醫內科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分析與思考 

    84.醫學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使用 

    85.探討病案專業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應用 

    86.中醫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全過程管理機制的運行探索 

    87.談中醫學論文中關于引用古代文獻記載問題 

    88.探討病案專業論文中醫學名詞的規范應用 

    89.重視醫學論文中醫學術語的規范化 

    90.中醫學五年制本科畢業論文指導體會 

    91.從管理干預談中醫學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 

    92.中醫學期刊論文語句字數分析 

    93.中醫學期刊論文作者數分析 

    94.中醫學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95.中醫學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形成過程客觀影響因素的探討 

    96.中醫學博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的管理干預研究 

    97.中醫學期刊臨床論文的審讀評價 

    98.中醫學期刊論文引文分析 

    第6篇: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臨床中藥學作為醫院國家級重點學科,在中藥臨床試驗、制劑研究、聯合用藥、藥學信息等方面可以借鑒循證藥學的理論精髓,按照遵循證據的原則全面提升臨床中藥學的研究和實踐水平。介紹了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循證藥學的發展概況,論述了循證藥學在醫院中藥制劑研究、中西藥聯合用藥、藥學信息收集與評價、中藥臨床試驗中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循證藥學;臨床中藥學;合理用藥

    作為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在藥學領域的延伸,循證藥學(Evidence-BasedPharmacy,EBP)沿襲了循證醫學的精髓,其核心思想是藥師在藥學實踐過程中,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最佳證據,與臨床技能和經驗相結合,結合患者意愿,提供符合患者需求的藥學服務過程[1]。循證藥學作為一種能有效提高臨床用藥水平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很強的方法,已在藥學領域以及中藥學的研究和實踐中發揮出重大的指導作用。2007年于北京召開的第67屆世界藥學大會主題為“循證藥學與藥品優化使用”[2],可見循證藥學在臨床藥物治療工作中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和普遍的認可。文獻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循證藥學目前已在藥物有效性、用藥安全性、藥物信息收集、理論探討、藥物經濟學、藥物再評價、新藥準入、藥房管理等研究方向得到了運用[3]。循證藥學遵循證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于化學藥的臨床研究和應用,對指導中藥的臨床應用研究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臨床中藥學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研究臨床中藥使用規律的一門科學,其核心是中藥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對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看出,安全有效地臨床用藥是循證藥學和臨床中藥學共同的研究目標。循證藥學為臨床中藥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學基礎。現結合我院實際,探討循證藥學在醫院開展臨床中藥學研究工作中的指導作用。

    1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臨床中藥學發展概況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是在具有200多年歷史的平樂郭氏正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生產、文化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省級中醫醫療機構,“平樂郭氏正骨”品牌入選“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并獲得“中華老字號”的榮譽稱號。藥物療法是中醫正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轉化醫學、將傳統中醫與現代骨科學相結合、突出骨科臨床特色的重要載體。自1956年建院以來,歷經幾代人的長期實踐和提高,大量臨床療效確切的組方用藥被發掘和總結,形成了一大批以祖傳方、經驗方、協定方為主體的醫院制劑品種,其中三個品種獲得國家新藥臨床批件,拳頭產品“筋骨痛消丸”研發成國家注冊藥品,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醫院是國家臨床藥品研究基地,為開展藥物評價和合理用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臺。圍繞骨傷科臨床用藥,醫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基礎理論研究、藥材及復方制劑質量標準研究、臨床藥理研究等。另外,醫院于2011年、2014年兩次順利通過JCI認證,在“以病人為中心”理念的指引下,我院藥學部門不斷提升藥學服務意識,積極開展用藥咨詢、用藥教育、技術示范等藥學信息服務,并通過引入PASS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實現了合理用藥的信息化管理[4]。在課題研究和藥學服務的雙重推動下,我院于2012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臨床中藥學”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單位,為臨床中藥學的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

    2運用循證藥學的必要性

    從我院長期的臨床中醫藥研究實踐中不難發現以下問題:(1)中醫理論博大精深,而醫生對理論的理解、掌握和發揮不盡相同,導致臨床辨證、理法、方藥各有偏倚,治療的效果差異較大。這樣既不利于患者的康復,也使不少中藥的確切療效得不到科學的證實。(2)在國家藥品政策下,中醫藥臨床試驗雖得以大量開展,但真正設計嚴謹、方法科學、結論可靠的臨床研究卻不多,多數臨床試驗從前期的試驗設計到后期的統計分析都缺乏專業的指導,出現試驗樣本量不足、療程不規范、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不準確、診療指標不合理、統計分析不恰當等問題,使試驗結果的可信度不足,可比性欠缺[5]。(3)中藥制劑在上市前的臨床試驗過程中病例數較少、給藥周期不長、受試者年齡范圍窄、觀察指標有限等,導致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不充分。藥物批準上市后隨著用藥人群增多,藥物療效面對重大考驗,可能出現療效下降甚至發生不良反應的現象。(4)醫院藥師大部分是藥學、中藥學專業出身,雖具備一定的藥物知識,但對藥物的臨床經驗欠缺,在為醫師、護士、患者、家屬解答疑惑以及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方面知識儲備不足,不能完全勝任臨床藥學工作。鑒于此,有必要采用更先進的科學標準對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及用藥的合理性給予更科學的評價。循證藥學遵循證據的原則能夠使臨床中藥學的研究實踐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是其指導現代中醫藥研究工作的立足點,符合現代臨床中藥學發展的需要。

    3循證藥學的指導作用

    循證藥學的理念是以科學、有根據的用藥逐步代替傳統的主觀用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藥品使用的盲目性,確保患者用藥物治療的適當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經濟性。循證藥學的應用能夠幫助藥師提高自身素質,進而促進醫院藥學的發展,對指導臨床中藥學的研究和實踐意義重大。

    3.1指導中藥臨床試驗循證醫學的創始人Cochrane對循證醫學的貢獻體現在其提出了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原則,以及將所有相關的RCT聯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的系統評價(systematicreviews,SR)原則,二者共同構成了循證醫學最堅實的基石。前者用來指導和規范臨床試驗,后者對試驗結論進行分析總結。中藥臨床試驗要想獲得科學的研究結論,不僅需要貫徹執行藥物臨床試驗管理規范(GCP),而且需要循證藥學原則的制約,確保藥物評價方法的科學性。根據循證藥學原則,中藥的臨床試驗設計應隨機、對照、盲法、重復,在此條件下開展的臨床試驗研究對于結論的真實性、科學性無疑是巨大的支撐,將使中藥新藥的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建立在深厚牢固的基礎之上,使結論更有說服力。以我院的“膝悅顆粒”為例,其處方是平樂郭氏正骨第六代傳人郭維淮先生的經驗方,由11味藥物組成,具有益氣活血、通利關節、化濕消腫之功效,用于膝關節滑膜炎所致的膝關節腫脹、疼痛、功能受限等癥。在前期充分的制備工藝研究、質量標準研究、藥效學研究、急性毒性實驗、長期毒性實驗研究工作的基礎上,該組方于2009年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藥物臨床研究批件(批件號:2009L01191)。在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試驗設計時,即引入隨機、對照、雙盲的試驗原則,確保試驗的規范性和科學性。目前該項目已完成Ⅰ、Ⅱ、Ⅲ期臨床試驗,為后續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

    3.2指導中藥制劑研究中成藥成分復雜、物質基礎不明確,給其質量檢測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困難。現行中成藥質量標準多數還處在經驗檢查和常規檢查水平,檢測手段和指標落后。在如今經濟效益至上的中藥材市場背景下,藥材重金屬超標、有機溶劑殘留、發霉變質等不良因素加劇了藥物隱患[6]。為了保障患者用藥,急需對中成藥質量標準進行提升性再評價,增加用現代科技方法和手段進行檢測的內容,逐漸完善藥品標準,提升藥品質量的可控性。另外,隨著醫藥技術的進步,一些傳統的藥物劑型(湯、丸、散、丹、膏)也漸漸不能滿足臨床用藥需求,劑型改革也是擺在中醫藥工作者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按照循證藥學的基本原理,進行系統的文獻資料分析,對藥品中各藥味產地、加工、有效成分、添加劑成分等諸多因素進行廣泛、多中心研究,對藥物劑型改革進行論證、試驗,最終提高藥物質量和服用便利性。我院在中醫骨傷內治、外治用藥領域都有自己的產品,內治用藥領域的拳頭產品是筋骨痛消丸,外治用藥領域的拳頭產品是活血接骨止痛膏。筋骨痛消丸由于丸劑含水量大、易引起霉變,衛生學難以達到要求,且制備過程復雜、工序多、耗時長[7]。考慮到生產和應用實際,我院對其進行了劑型改革論證,將其制備成顆粒劑,其產業化研究也獲得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資金項目的支持,使其能夠更好地為臨床服務。活血接骨止痛膏是平樂正骨的祖傳膏藥,屬黑膏藥系列。2010年版《中國藥典》對黑膏藥僅做了外觀性狀、重量差異、軟化點方面的規定,沒有涉及成分檢測的項目。為強化藥品質量檢測,制劑研究人員嘗試增加含膏量、含藥量、黏貼性、鉛離子含量、微生物限度等定量客觀指標的測定,確保每批藥物都安全、可放心適用。

    3.3指導中西藥聯合用藥骨傷外科以手術為主,傳統藥物與化學藥的配伍應用非常突出,是骨傷科的用藥特色。中西藥配伍在藥動學和藥效學方面都會產生相互作用[8],若配伍不當易發生一系列變化,從而引起療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發生藥物不良反應[9],典型的當屬中藥注射劑和抗菌藥物的配伍應用。中藥注射劑是我國獨有的藥物制劑,以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點在臨床廣泛應用[10],但用藥風險普遍存在,不良反應屢有發生[11-12],原因除了中藥注射劑本身成分復雜以及患者的個體差異外,還與其他藥物配伍,特別是一些抗菌藥物進行配伍后穩定性發生變化有關。按循證藥學的觀點,中西藥在進行配伍應用前,應從理化性質、藥動學、藥理學、毒理學等各個層面對其進行充分調研,在嚴格的循證基礎上判斷配伍應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我院目前在中藥注射劑使用方面及時進行總結分析,注意不良反應的觀察和防范,在抗菌藥物應用方面也在循證原則的引導下出臺了不少政策[13]。但真正將中藥注射劑和抗菌藥物配伍應用工作做好基于以下兩點:一是硬件措施。我院于2013年引入靜脈用藥配置中心系統(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從而改變了傳統的用藥方式,實現了對靜脈輸液的集中配制和供應,減少了配藥差錯。二是軟措施。在靜脈藥物配制過程中,藥師對用藥合理性的判斷至關重要[14],顯然僅僅靠醫院出臺的配伍禁忌文件制約是不夠的,藥師在配藥之中的用心觀察、配藥之余的認真學習,才是確保配制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這就要求藥師在具體工作中做有心人,善于發現問題,并運用循證藥學完整的收集、篩選、分析資料和系統評價的方法,開展中西藥聯用安全性評價研究,指導臨床合理配伍用藥。

    3.4指導藥學信息收集與評價文獻收集、整理、歸納和總結是臨床中藥學的基礎性工作。由于歷史、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響,中草藥在名稱、產地、藥性、功效、歸經和組方應用方面的論述不盡相同,系統、全面的分析、考證和整理研究并不多見。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規定系統的方法以獲取原始數據,資料搜集后也沒有通過定量方法來綜合數據,對不同的研究結論大多憑著者的主觀判斷來加以選擇或摒棄。因此在開展臨床中藥學文獻研究工作中,非常有必要按照循證藥學的原理,對傳統中醫藥本草文獻中的散在性記述進行系統、全面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期全面準確地掌握該藥物研究的最新動態,為臨床決策提供依據。做好臨床藥學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是臨床藥師突破自身臨床經驗不足瓶頸、提升服務價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對我院來說,平樂郭氏正骨傳統用藥方法和規律是突出醫院特色的巨大知識寶庫,挖掘和整理平樂正骨用藥規律是正骨人的光榮使命。正骨人不僅對其進行了學術提煉[15],編寫了諸如《洛陽正骨傳統用藥精粹》《中醫骨傷藥物配對集萃》《中醫骨傷常用藥物手冊》等專著,還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用藥規律進行驗證分析[16],不斷完善平樂郭氏正骨傳統藥物的理論體系,提升理論水平,更深層次地尋求平樂郭氏傳統藥物的臨床價值。除了對本院中醫藥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外,正骨人還對古今中外骨傷、骨病、傷科雜癥的臨床用藥文獻進行搜集,探討中醫骨傷用藥的發展演變規律,力爭從中發現新的研究思路[17],真正做到有所繼承和創新。

    4結語

    隨著人們對藥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經濟性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臨床醫師和藥師要從病人的實際需要和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發,通過不斷學習,及時、有效地搜索、歸納自己需要的最新、最佳證據,科學、合理地解決患者的問題,才能真正提高患者滿意度,這就是循證藥學的精髓所在。從我院中藥臨床試驗、中藥制劑研究、中西藥聯合用藥、藥學信息搜集與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實踐可以看出,循證藥學在中醫藥研究領域中的應用是可行和必要的,能夠為我院“創建臨床研究型醫院”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同時,醫院開展循證藥學能夠增加藥師的證據意識、效價意識、合理用藥意識、法規意識等[18],進而提高藥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醫院藥學的發展。循證藥學在指導臨床中藥學的具體研究工作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中藥臨床研究的重點應放在嚴格的循證藥學方法學前提下證明其確實安全、有效,展示療效第一,研究機理第二[19]。(2)循證藥學對證據的要求是真實、可靠、適用、全面、動態的,要求藥師除具備扎實的臨床藥學理論基礎外,還應具備一定的臨床流行病學基礎和對現代化信息的收集能力,培養縝密的思考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19]。(3)循證藥學的運用落實不僅僅依靠醫師和藥師的個人努力,更加需要營造一個循證決策的大環境,樹立起循證的觀念和態度,真正引起醫藥工作者對循證科學方法的重視,推進中醫藥研究的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EisertA,GüntherJ.Evidence-basedpharmacologyincommunityandhospitalpharmacies,avisionofthefuture[J].ArztlFortbildQualitatssich,2003,97(5):263-270.

    [2]林振禮,陳嚴潔.循證藥學與藥品優化使用2007年第67屆世界藥學會主題簡介[J].中國基層醫藥,2008,15(Z2):76.

    [3]趙建彬,陳菲菲.從文獻分析看循證藥學的發展現狀[J].中國執業藥師,2013(7):35-37.

    [4]張虹,杜天信.《JCI標準》在醫院藥學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藥房,2007,18(25):1946-1947.

    [5]李廷謙,毛兵,常靜,等.中西醫、中醫核心雜志臨床研究文獻評價[J].華西醫學,2000,15(3):266-268.

    [6]范又.中藥材質量堪憂[N].光明日報,2001-08-01(4A01).[7]李倩,劉俊,張婷,等.中藥丸劑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102-104.

    [8]王劍虹,呂金勝.中西藥配伍的藥動學及藥效學相互作用[J].醫藥導報,2005,24(1):78-79.

    [9]林桂鳳,劉銀燕.中西藥配伍禁忌探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6(6):1264-1266.

    [10]何廣宏,董然.骨科醫院中藥注射劑用藥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9):26-28.

    [11]袁強,王莉,成嵐,等.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04年版)33種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不良事件文獻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0,10(2):132-139.

    [12]吳嘉瑞,張冰,高鵬.2007-2008年國內期刊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回顧性研究[J].中國執業藥師,2009(10):12-15.

    [13]張虹,孟璐.淺談循證醫學在構建該院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管理體系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3(7):71-72.

    [14]秦娜,魏立偉.臨床藥師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批次決策中的作用[J].中國醫院,2015,19(3):67-68.

    [15]郭珈宜,崔宏勛,郭馬瓏,等.平樂郭氏正骨流派學術思想的傳承與創新[J].中醫正骨,2015,31(1):71-74.

    [16]馬瓏.郭維淮經驗方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D].長沙:湖南中醫藥大學,2012.

    [17]郝軍.筋病理論探析[J].中醫正骨,2013,29(1):70-73.

    [18]黃韞.循證藥學在醫院開展的可行性分析[J].醫藥前沿,2012(2):386-387.

    第7篇: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關鍵詞 姑息護理 進展 晚期癌癥 臨終關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85

    姑息護理的理論進展

    姑息護理的概念和內涵:WHO2002年對姑息護理的最新定義為對所患疾病不能根治、進行性惡化或生存期較短的病人給予積極的整體護理,控制疼痛和其他非疼痛癥狀,解決重要的心理、社會和精神問題,其目標是使病人和家屬獲得最佳的生活質量。WHO建議姑息護理的許多方面可結合抗癌治療更早介入。

    姑息護理的目標:實現病人及其家屬的最佳生活質量;有效地控制癥狀;幫助病人及其家屬調整、應對進展性、終末疾病的悲哀和失落感;幫助和指導病人實現未完成的心愿;遵照病人的意愿選擇死亡的地點,并盡量減少不適和痛苦,讓病人有尊嚴地死亡;預防喪失親人的悲哀反應。

    姑息護理的基本內容

    姑息護理包括三個基本內容:控制癥狀、支持患者、支持家屬。

    控制癥狀:姑息護理不是消極的等待死亡,而是要應用循證醫學和循證護理學,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疼痛和其他不適癥狀。能有效控制癥狀的姑息治療措施有:姑息性放療、化療、外科手術和麻醉鎮痛藥的使用。估計:患者的許多生理、病理問題是能夠事先估計到并有效預防的。明確引起問題的原因和病理過程,并做出準確評價,對指導和選擇恰當的治療、護理至關重要。應向病人解釋可能出現的治療效果;可能出現的癥狀和處理措施;家庭、陪護支持的種類和范圍,申請及獲得的途徑。個體化的治療和護理在護理計劃中應考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狀況,以及他們的想法和希望,尊重其意愿和選擇。終末期患者的癥狀變化快,出現的新問題需要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因此需要再評價和密切監測,以保證理想的治療效果。

    支持患者:姑息護理視患者為有需要、有尊嚴、有思想和愿望的完整的個體,應評估患者的生理、精神、社會、文化需要,并在護理計劃中反映出來。

    支持家屬和陪護:姑息護理服務的哲理和目標視患者和家屬為一整體,應評估患者及其家屬

    的需要,護理計劃集中針對和滿足其需要。

    姑息護理的原則

    提供情感、社會和精神支持:癌癥病人通常感到孤獨、焦慮、憤怒和沮喪。這些負面情緒影響了病人對疼痛的感知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如果有人傾聽并支持病人,能大大削弱病人的消極情緒,同時有助于減輕疼痛和其他軀體癥狀。

    預防和處理疼痛及其他癥狀:高效率的姑息護理,需要一支經驗豐富的多學科、多專業的工作組協作,任何個人和單一學科都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提供充分的、令病人滿意的多樣性、專業化的服務。通過多學科小組、病人和家屬的共同努力能預防和有效控制病人的大多數軀體癥狀。

    自和選擇權:病人及其家屬在姑息護理過程中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參與決策的合作者。他們在病人臨終期將會面臨許多選擇,因此護理人員應加以正確的引導,適當的解釋,尊重其自。

    為家屬和其他照料者提供支持:姑息護理的一大基石就是為家屬和照料者提供實踐經驗和情感支持。確保家屬和照料者有必要的醫療資源,了解疾病的進程及用藥指導,來減輕他們的壓力和負擔。

    讓病人有尊嚴的死亡:臨終前對病人及其家屬心理、精神和情感等方面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護理人員應正確評估,并以此為基礎施行身心全面護理,盡可能讓病人及其家屬愉快地渡過最后寶貴的時光,并平靜勇敢地接受死亡。

    姑息護理的組織形式

    醫院的姑息護理:由腫瘤學專家、內科通科醫生、外科醫生和護士實施,它一般通過由多學科專業人員組成的姑息護理單元(PCU)的形式提供服務。在實踐中PCU與院內或院外的姑息護理團隊(PCT)聯合提供服務。

    臨終關懷醫院的姑息護理:以癌癥晚期患者為主,接受專業化的臨終關懷和姑息護理。

    社區的姑息護理:在社區醫院、護士之家,由姑息護理專家、社區護士和通科開業醫生(GPS)實施。1990年WHO強調以家庭作為姑息護理的基本單位,醫療機構在姑息護理中的作用是提供支持。姑息家庭護理/居家姑息護理,一般由PCT和初級保健團隊聯絡提供咨詢服務,如電話咨詢、家庭會診、暫時照顧計劃的安排、何時去醫院或臨終關懷中心、在家庭醫生同意下處理疑難問題、為家庭成員提供支持。

    姑息護理實踐進展

    服務對象:患癌癥無治愈機會或患艾滋病的病人及其家屬是姑息護理的主要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姑息護理包括3項基本內容:控制癥狀、支持病人、支持家屬。服務提供者實際工作中由以下部分或全部人員組成的團隊提供服務。國外這些人員有醫生和護士、專門治療師、社會工作者、心理師、營養師、牧師或神職人員。

    我國姑息護理發展現狀及展望

    我國姑息護理現狀:我國現有癌癥病人700萬人,而且大多數在晚期確診,每年新發生癌癥200萬人,癌痛病人每年300萬人,每天至少有180萬人正在遭受癌痛的折磨,每年130萬人死于癌癥。

    存在的困難和挑戰:制約我國姑息護理發展的因素很多。首先,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制約姑息護理的突出因素之一,忌談死亡,僵化的死亡觀念、傳統的孝道觀使中國人根本不愿意接受“姑息”;其次,國外政府有政策和立法保障,資金來源廣泛,公眾支持度高,社會志愿者多。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rograms:Policies and managerial guidelines.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84.

    2 Lugton J,Kindlen M.Palliative care:The nursing role Churchill livingstone.London,1999:331.

    3 Tatsuya Morita,Chizuru Imura,Koji Fujimoto.Changes in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in cancer patients transferred from a palliative care team to a palliative care unit.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5,29(6):595-602.

    4 李金祥,Robert GT,Mellar PD,等.姑息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0-21.

    5 Desmedt M,Michel H.Palliative home care:Improving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pecialist team and the family doctor.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02,10(4):343-348.

    6 Xin SW,Li J.End-of-life care in urban areas of China:A survey of 60 oncology clinicians.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4,27(2):125-132.

    第8篇: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建設小康社會需要大量的具有很高人文素養的創新型醫學人才。河北醫科大學是地方性重點醫學院校,面臨國家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有限、招生規模擴大、教育教學資源相對緊張和人力市場需求變化等諸多挑戰。河北省衛生事“十二五”規劃明確了“建立環首都綠色醫療服務基地”的目標,將環首都綠色醫療保健服務項目納入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合作協議,圍繞首都地區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康復服務需求,建設5個集醫療、保健、康復于一體的健康產業基地。為落實省委十二五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就需要大量的具有很高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的創新型醫學人才。

    二、融匯人文精神醫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途經

    為把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教育貫穿于整個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之中,學校明確提出了“立足河北、服務京津冀、輻射全國”的戰略定位;構建了“優化學生生源結構、構建梯型專業層次、創辦國家特色品牌專業”的特色定位;形成了“貫徹人文素養培養主線、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深化課程體系改革、突出職業精神培養、落實創新教育根本”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了“一個戰略、兩個體系、三個結合、五個能力、六個平臺,五個環節”醫學創新人才培養體制。

    (一)實施專業品牌戰略

    按照突出品牌專業建設、促進傳統專業發展、提高新辦專業水平、根據社會需求增設新專業的建設目標,建成了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其中3個項目被推薦參評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二)構建“兩大”人文學科課程體系。圍繞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大了人文學科的比重,形成了以“兩課”為主線的必修課人文社會學科群,以“人文精神培養”為主線的選修課學科群。主編并開設了中國醫學史、醫學心理學、醫學法律基礎、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倫理學、醫學導論、護理倫理學、衛生法規概論、護士禮儀與美學、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必修課程;開設了醫學與人文結合的理論類、文學賞析類和實踐類課程等三大選修體系;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注重把人文關懷、人文精神、創新思維等滲透到每一教學環節;貫徹讓學生早期接觸社會、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病人并早期體現和實施人文關懷的理念,不定期組織學生到社區實踐、去敬老院進行人文關懷的實踐教育,組織學生到貧困地區送醫、送溫暖,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后期學習階段,把人文關懷滲透到臨床教學的每個角落。

    (三)突出“三個”結合的教育理念

    為培養醫學創新人才,學校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出了“三個”結合的教育教學思想。一是人文學科與醫學學科的滲透,在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育教學實施過程中突出了醫學主動與人文社會學科的交叉,把人文社會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應用到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中來,在培養目標中強調了人文素質培養目標,強調了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臨床教育階段實施醫學人文關懷要求學生書寫人文病歷;二是職業能力與職業精神培養的結合,運用人文社會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塑造學生的職業精神;三是專業基礎與學術前沿的結合,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前沿,早期接觸社會,加強理論,突出實踐,注重科研,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

    (四)明確了“五個能力”培養目標

    圍繞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這一目標,提出了從“五個”能力的培養上做文章,一是培養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與人文社會學科的交叉滲透,醫學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醫生就要本著不斷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勝任本職工作,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二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醫學科學是循證醫學,傳統醫學的思維模式是強調證據,而現代醫學強調的是在循證的基礎上強調創新,這就要求醫學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三是培養合作共事能力。醫學工作強調的是團隊,需要各方面人才的通力合作,因此,在醫學教育中強調團隊精神的培養十分重要;四是培養科學研究能力。為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職業精神,在藥學院設立了“專業輔導員制度”,從中青年教師中選擇具有博士學位或者副教授資格老師擔任年級專業輔導員,其主要職能是配合專職輔導員的工作,做好學生專業學習輔導,包括專業意識的穩固、專業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科研方法科研素養的養成。以鞏固專業思想為主線,培養藥學精神和職業素養;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作為工作目標;以課外科技創新團隊為載體,形成了一批國家級課外科技創新成果;五是培養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在醫學生開設醫學文獻檢索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把信息技術和醫學技術有機結合。

    (五)構建創新教育“六個”平臺

    圍繞職業精神培養、專業技能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構建了“六個”創新教育平臺。一是以學術交流為平臺,把創新素質教育和豐富的前沿學術活動相結合,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用學術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思維;二是以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把創新素質教育和教師的科學研究結合起來,鼓勵大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讓學生早期接觸科研前沿領域,推動高素質醫學創新人才工程建設;三是以前沿學科為依托激發創新意識、培養綜合創新能力;四是以河北省創新教育評估體系為依據,在專業培養方案中設立創新素質教育課程,在臨床醫學專業設立《現代醫學實驗技術》、在藥學專業開設《藥學實驗與技術》課程。把創新素質教育與人文精神的培養相融合,在實踐能力培養中,減少重復和驗證性實驗,加大綜合性實驗的比例,鼓勵學生開設設計性實驗;把創新教育和臨床研究相結合,充分利用臨床教育和科研資源,培養臨床技能和科研結合型創新人才;五是以校、院系三級創新教育基地為核心,各學院成立相應創新素質教育領導機構和專家組織,鼓勵學院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和創新素質教育,形成學院特色;六是以大學生創新設計比賽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為導向,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水平。近五年來,設立校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87項,324名學生參與,學校被遴選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訓練基地,8個項目被評為第二批國家級項目大學生訓練項目。

    (六)建立“七個”創新教育保障機制

    第9篇:循證醫學的基石范文

    中應扮演積極的角色。借鑒國外的經驗。中國的病人安全立法的重點應當放在建立和完善醫療傷害的預防機制上,病人安全

    法的原則有:以病人為中心原則,預防為主、重在治本原則,社會系統工程原則,多元風險保障原則。

    【關鍵詞】病人安全;立法;原則

    【中圖分類號】d922.17

    【文獻標識碼1 a

    【文章編號】1007—9297(20__)03—0202-03

    study on legislation for patient safety.li guo—wei.nin~oo municipal institutefor health inspection supervision,nin~oo,

    chino,315010

    【abstract】adverse medical events and medical errors happened frequently,which ca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rfect patient

    safety system.law can regulate people,s behaviors and it should take an active pole in patient safety system.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experience,chinese patient safe~ la w should focu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atic accident-proof mechanism.in the

    courbe of legislation such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the patient-focused care principle,the prevention-orientated principle,the

    so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relief.

    【key words】patient safe~,legislation,principles

    、病人安全立法的迫切性

    近年來,醫療糾紛(medical dispute)驟然上升,隱

    藏在醫療糾紛背后的醫療不良事件(adverse medical

    event)、醫療錯誤fmedical error)也逐漸被揭示出來。

    1999年,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1

    發表以醫療錯誤為主題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報告——

    “孰能無錯.建立更安全的健康照護系統”to e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1.該報告估計美

    國每年有44 000~98 000人死于醫療錯誤,遠遠超過

    美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乳腺癌、艾滋病的人數。【1】

    20__年,英國衛生部在報告中估計1o%的住院患者中

    遭受不良事件,全英每年約發生85萬件不良事件。[21

    丹麥、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也提示,不良事件的

    發生率相當高。我國目前尚無醫療不良事件的統計報

    告.但20__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受理的醫療訴訟案

    件多達170萬件。【3】

    醫學服務的對象是人,是生命。醫療不良事件、醫

    療錯誤在使病人及家庭蒙受不幸的同時,也造成了嚴

    重的社會經濟后果。iom估計醫療錯誤每年給美國造

    成的國民經濟損失(包括:患者的收入損失、家庭生產

    損失、勞動能力喪失、額外醫療費用等)約為376~500

    億美元。【1】在英國,僅由醫療錯誤導致患者延長住院而

    發生的費用1年達20億英鎊,國家衛生部門一年支

    付訴訟索賠額達4億英鎊。【5]

    由于醫療傷害的社會影響日趨擴大.病人安全已

    經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各國面臨的重大社會

    問題。20__年5月,第55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

    who 55.18號決議呼吁會員國密切關注患者安全問

    題。20__年5月.第57屆世界衛生大會再次討論病人

    安全問題。20__年,“病人安全”升級為who大會的

    主題。病人安全也隨之成為各國健康立法的熱點議

    題。在我國以“執業藥師法”、“安全用藥”、“手術分級

    管理”、“醫療責任保險”、“醫療保險”等為主題內容的

    病人安全措施也屢屢躋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立法

    提案。

    二、他山之石:以美國為中心

    美國1999年頒布了《健康照護研究與質量法案》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ct), 正式提出聯

    邦政府在健康照護上的目標,包括:降低疾病和失能

    的潛在原因,確保醫療照護的適當性,加強病人在醫

    療上的參與度,加強治療效果評估的研究,致力大幅

    減少醫療錯誤。法案同時要求公共衛生部(united

    【作者簡介】李國煒,男,法學學士,主要研究方向:醫事法學,健康事 業管理。tel:+86—574—87368240.e—mail:med_jus@126.com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13卷(第3期)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下屬的衛生保健研究和質

    量機構(agency for heah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設立質量改進和病人安全中心,從官方角度提

    高醫療質量的工作,這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構建

    健康信息系統。醫療錯誤報告系統則是健康信息系統

    最重要的內容。20__年,美國國會通過《病人安全及品

    質改良法案》(the 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improve.

    ment act of 20__,h.r.877),舊法案確定了病人安全組

    織的認證程序,同時要求健康和公共事業部(depa~.

    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dhhs)為病人安全

    信息網絡的建設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保持一定數量

    的病人安全組織的正常運轉并為之收集病人安全信

    息(包含醫療錯誤信息)。法案同時要求健康和公共事

    業部向國會報告病人安全工作的重要進展。2o05年美

    國國會對這一法案進行了重新修訂。新的法案規定醫

    療錯誤報告制度具有保密性,報告內容不會成為訴訟

    證據,法案的通過促使醫院和其他健康服務提供者自

    愿向病人安全組織通報其醫療過失情形,以便病人安

    全組織獲取真實的醫療錯誤數據,進而分析上述數

    據,提出改善方法。同時,美國多次修訂《聯邦食品、藥

    品和化妝品法》(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fd&c act),這使醫療器械和藥品安全的法規保

    障更加強有力。20__年年底, 食品與藥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依照《聯邦食

    品、藥品和化妝品法》的授權,要求全國3 000多家血

    庫和血制品單位改進血源安全,報告差錯和事故.諸

    如血型不合或供體不良作用事件等對病人安全的影

    響。20__年,美國國會還通過了有關傷害事件補償的

    修訂法案(the help efficient,accessible, low—cost,

    timely healthcare act of 20__)并對醫療保障法案進

    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醫療保障3 950億美元的法案,實

    行藥物優惠制.上述法案的通過減輕了病人和醫療服

    務提供者的經濟壓力。

    美國各州也通過了以“醫療錯誤的預防”為主題

    的州法律。其中賓夕法尼亞州2o02年的“醫療照護有

    效性和事故減少法案”(medical care availability and

    reduction of error act,mcare act)【5j最具有代表

    性。該法案主要的內容涉及:(1)設立專門病人安全官

    方機構。官方機構負責制定法案的實施細則,并同委

    托并監督非贏利性機構負責醫療重大事故和事件信

    息的收集和分析,并推薦規范的醫療操作程序。(2)設

    立病人安全財團基金。財團基金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

    醫療機構的注冊費用,財團基金的運作由病人安全官

    方機構負責。(3)設立病人安全委員會和病人安全辦

    · 203 ·

    公室。法案要求每個醫療機構必須設立病人安全委員

    會和病人安全辦公室,病人安全委員會和病人安全辦

    公室主要負責調查醫療機構內的醫療重大事故和事

    件,向主管部門報告,并采取應對措施。(4)改革醫療

    責任制度和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減輕醫師的執業壓

    力。

    盡管我國已經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

    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

    測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但整個醫療法律制度的不

    完善、不配套、不系統,而且位階層次低。因此,我國應

    該重新設計保障病人安全的法律制度,以建立保證病

    人安全的長效機制。

    三、討論和總結:病人安全立法的基本原則

    “健全的法律是現代文明的基石”。面對紛繁復雜

    的醫療失當(medical malpractice),設計一套符合中國

    國情和現代社會精神的“良法美制”.為規整醫療行為

    提供一系列全面、具體、明確而合理的標準和尺度,無

    疑是各種解決病人安全問題方案(倫理的、制度的、行

    政的等)中最為簡潔明快也最為有效的方式。結合國

    內外的立法實踐,筆者以為我國的病人安全立法應遵

    循如下原則。

    (一)以病人為中心原則

    隨著醫學技術在2o世紀的騰飛,“科技萬能”、“技

    術至善”主義在醫學領域開始膨脹。“科技萬能”、“技術

    至善”使醫生乃至病人都沉浸在“先進儀器設備和藥物

    保障健康”,“人的器官像機器的零件一樣損壞后可以

    更換”的現代迷信之中。醫學服務的對象不再是病人.

    而是疾病;病人也不再是完整的富有情感的人.而被當

    作一部需要修理或更換零件的機器。技術至善主義引

    導的現代醫學正在違背“科技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

    應當看到.某些備受推崇的高新醫學技術既不高明也

    不高效,以冠狀動脈搭橋技術為例,冠狀動脈搭橋技術

    后的患者常會出現再狹窄,病人的 生活質量也不高。此

    外,不斷增加的醫源性疾病和藥源性疾病也使人們認

    識到單純的醫學高新技術并不能帶來健康和安全.醫

    學應當與人文科學融合,醫學界涌動著回歸人、回歸社

    會、回歸人文的思潮。171將來病人安全法應當回應醫學

    對人文精神的呼喚,體現人文品格。

    (二)預防為主、重在治本原則

    目前,我國對法律制度目的的認識,仍堅持事后

    救濟的基本定位,預防優先的思想并未確立。醫療錯

    誤發生后,法律責任以刑罰懲戒、責令支付賠償金等

    方式震懾行為人,使之采取更為謹慎的行為。以避免

    類似錯誤的發生。認為事后救濟有威懾、警戒作用.是

    · 204 ·

    因為假定事故是在人的自由意志可以控制的范圍內

    發生的.行為人在實施相關行為時具有選擇的余地,

    他既可以選擇感覺到的危險方式,也能以可行的方式

    來來實施行為。但是隨著對事故認識的深化,人們發

    現有些事故的原因并不涉及自由意志的選擇。法律責

    任的加大并不一定能相應地增強事故發生的預防,有

    時并不會使行為人更加謹慎地行事,而是促使行為人

    干脆放棄對社會有益的某種危險活動,或者采取過度

    的預防措施。在美國,為了對抗醫療責任的壓力,醫生

    采取防御性醫療措施,增加沒有必要的各種化驗、檢

    查:回避收治高危病人,有的醫生干脆退出醫療服務

    市場.造成預防成本超過所保護的利益,浪費社會資

    源,壓制醫療技術創新,阻礙新藥和醫療器械的研制,

    造成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8.91當意識到法律責任預防

    作用有限之后,事前的預防就顯的十分的必要。事實

    上.事前的預防在防止事故的發生上比事后的救濟更

    勝一籌。

    強調預防為主、重在治本,決不意味著可以忽視

    事后救濟制度。相反.后者是前者的必要補充和條件。

    從廣義上說,救濟制度中的刑罰懲戒、責令支付賠償

    金也是重要的預防和救濟手段。正是由于這種輔助的

    事后的救濟和積極的事前預防相互配合,才能使得預

    防為主、重在治本的原則更為完善和切實可行。

    (三)社會系統工程原則

    20__年9月18 13.在who主辦的首屆患者安

    全國際聯盟13大會上.衛生部官員指出我國當前病人

    安全問題面臨的6大挑戰:(1)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

    和培訓滯后,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有待不斷提高。有

    些醫務人員對患者安全意識和責任心不強,導致醫療

    事故或差錯時有發生。(2)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有

    些醫療機構不規范執業,過度追求經濟效益.過度服

    務。(3)由于醫療技術本身的風險性以及高新技術在

    臨床的廣泛應用,因缺乏規范化管理.給患者造成不

    必要的傷害。(4)患者的知情權、參與權和選擇權等沒

    有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證。(5)缺乏有效的報告、監測、

    評價系統。(6)存在著不合理用藥,尤其是濫用抗菌藥

    物,以及注射、血液等安全隱患問題。此外,醫療服務

    提供者高度的工作負擔、商業的壓力,失衡的醫患關

    系、為規避法律責任而采取的防御性醫療等諸多因素

    也是病人安全的“隱形障礙物”。同時.新近的理論認

    為當下的臨床決策問題步及醫學信息學、循證醫學、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13卷(第3期)

    費用一效益評估、衛生技術評估、醫學倫理與法律等學

    科領域。llu】由此可見,病人安全不僅涉及醫學領域,還

    涉及法律、經濟等領域,因素眾多,系統龐大復雜。社

    會系統工程的最大優勢,就是通過系統的內在協調,

    使各個子系統、諸因素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協調運

    作.充分發揮事物的整體綜合效應。

    (四)多元社會救濟原則

    錯誤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精密的儀器也難

    免發生故障一樣,錯誤是人類自身所固有的,只要人

    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和永不疲勞就難免犯錯誤。

    醫療錯誤發生后,患者及及其家庭多渴望得到應有的

    民事賠償以維持繼續治療和生活。但在民事責任追究

    機制中,受害人和加害人處于兩極對抗格局,訴訟的

    增加和賠償數額的增大,使受害人等待的時間更長、

    所需要的訴訟費用更大,使責任人的賠償能力更加有

    限,受害人的利益更加得不到保障。這說明,隨著醫患

    矛盾的加劇,單純的民事責任救濟的方式已經難以承

    擔補償大量而嚴重的事故受害人的任務,只有突破個

    人責任的局限.采取社會化的救濟方式,才能更簡便、

    更迅速、更有力地保障受害人的健康權益。181

    參考文獻

    [1】kohn lt,corrigan jm,donaldson ms,ed.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

    l999.22

    [21 department of health,an organisation with a memory:report of an expert

    group on learning from adverse events in the nhs,london:20__

    [3]陳同縊,趙萍.患者安全與醫療系統的持續改進fj】.中國醫院,20__,9

    (2):3

    [41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ct3[db/ol].available at http://www.

    ahrq.gov/hrqa99.pdf last visit time:20__—9-2 1

    [51 medical care availability and reduction of error act3[db/ol].available

    at:http://www.meare.state.pa.us/mclf/lib/mclf/hb i 802.pdf last visit

    time:2oo5一l0—10

    [61 patient safety improvement act of 20__[db/ol].available at:http://

    thomas.1oc.gov/cgi—bin/query/z?c108:h.r.877.rh:last visit time:20__—

    1o—l0

    [7]張大慶.論醫學的人文精神[j1_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1_

    20__,26(4):20~24

    [8]薛虹.演變中的侵權責任和人 身傷亡事故問題的解決[a】.梁慧星.民

    商法論叢(第5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699~710

    【9]翟紅群,陳國良,蔡忠軍,等.對醫生防御性醫療行為的探討【j1.醫學

    與哲學.20__.23(12):29-31

    【1 o1張大慶.臨床決策:醫學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j1.醫學與哲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app|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四虎成人永久地址|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爽爽爽爽爽爽爽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成人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