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物聯網;發展戰略;人才培養
相信很多人在科幻電影中看到過太多類似的情景:早上起床,房間的顯示屏會自動告知主人今天的天氣溫度、空氣質量,推薦合適的衣服;房間墻壁、洗手間的鏡子,都具有人工智能,可以觸摸、對話,洗臉、刷牙、做飯、郵件、提前安排一天工作;出門上班,汽車會自動檢查車況,分析路況,主人只需要語音告知目的地汽車便能自己規劃路線智能行駛;上班期間,打開手機,就可以看到家庭中老人、孩子的活動情況;回家的路上,可以和家中浴室設備對話,提前放好洗澡水并調試好溫度。
如果說這些只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場景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相信嗎?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這些都成為可能。
從1999年物聯網的概念提出到2013年,整個行業經歷了15年的發展,今天,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使得物和物之間的交流由可能變成現實,據某些研究機構估計,到2015年,不僅將有75%的世界人口可以接觸到互聯網,同時還有60億臺設備可以接入互聯網。屆時,計算機網絡、傳感器、執行器以及所有使用互聯網協議的設備將構成一個彼此相互聯系的全球系統,它擁有改變我們生活的巨大潛力。
目前各發達國家都已經物聯網發展當做自己國家的發展戰略之一,如美國積極響應IBM的“智慧地球”理念,將其作為其國家戰略,強調傳感等感知技術的應用,提出建設智慧型基礎設施,同時和歐盟一起主導了物聯網的行業標準;日本2009年8月推出I-Japan戰略,在U-Japan的基礎上,強調電子政務和社會信息服務應用。
我國從1999年正式啟動了物聯網的研究,是國際上物聯網行業標準的參與國之一,部分企業如華為、中興、大唐等擁有大量專利,研究水平已處于全球前列,部分高校及研究所如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也對物聯網技術進行了多年研究,從此意義上講,我國和西方國家有同發優勢,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但是,由于物聯網的產業鏈較長、領域劃分比較細,整個產業鏈的完善和優化需要芯片商、傳感設備商、系統解決方案廠商、移動運營商等上下游廠商的通力配合,我們仍未形成較強的全產業鏈競爭力,一些核心關鍵技術如RFID仍然掌握在西方企業手中,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的內部報告,中國的信息產業目前非常缺乏核心專利,半導體專利國外企業占85%,電子元器件、專用設備、儀器和器材專利國外企業占70%,無線電傳輸國外企業所占比例高達93%,移動通信和傳輸設備國外企業也占到了91%和89%,足見差距之大,。
在行業研究上,從2010年開始,中國電子學會聯合中國電子學會物聯網專家委員會,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IBM、Intel、中興、NOKIA、大唐電信等國內外一批頂尖企業召開國內物聯網大會,來共同探討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發展現狀、前景,到目前為止已經舉辦了四屆。
在市場培育上,全國有28個省市規劃成立物聯網產業園,如蓬勃發展中的無錫物聯網產業園,目前匯集了江蘇統力、北洋清安、德國鈕豹、美國新云等一批優秀企業,同時引進中科院、清華、北郵等一批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和高校物聯網研究中心,形成了智能識別、智能通訊、云計算和物聯網應用服務四大產業集群,物聯網企業申請專利2565件;在天津海河科技園區,投資7億元成立了占地20萬平方米的物聯網產業園,以信息產業為主導,引進行業內新興企業,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
在行業應用上,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農業等各領域都開展了典型應用和應用創新,如目前流行的智能家居,隨著大屏智能手機(IPONE平板電腦、三星NOTE系列、華為MATE等)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出現,語音化、可視化操作變得方便和簡單,而隨著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智能家居的價格逐漸降低,制約智能家居廣泛應用的價格因素不在,智能家居將會普及化。同樣,隨著技術的創新和完善,以及產業鏈的城市,物聯網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將越來越普及。
但目前國內物聯網行業發展的問題也是不可回避的,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政府導向過于明顯、驅動性過強,導致一些省市出現物聯網發展熱潮,盲目炒作概念。行業人才缺乏、企業創新機制不足等問題也逐漸凸顯,亟待解決。
筆者認為,促進國內物聯網行業健康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加快制定并完善物聯網行業的相關標準。由于物聯網在國內仍然是一個新生行業,我們必須盡快制定編碼標識、接口、數據、信息安全等基礎共性標準,并完善關鍵技術標準和重點應用標準都,形成滿足物聯網規模應用和產業化需求的標準體系,有序指導未來物聯網應用的建設及規模化。
其二:加強人才培養。物聯網的每個相關學科都是強勢學科,有堅實的學科基礎,都在本學科的基礎上為物聯網技術發展做貢獻。因此,在每個相關學科中,都應有物聯網的人才培養規劃與具體措施。
其三:加強核心技術創新。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在于:云計算,大數據存儲;網絡方面有:IPV6、4G的建設及帶動。目前大部分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西方幾個國家手中,整個產業鏈的核心器件仍需要進口,只有加強對物聯網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鼓勵企業與個人創新,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物聯網大潮中領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