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野生動物保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04年,我首次踏上非洲的土地,大草原、金合歡樹和各種野生動物近在咫尺,曾經的夢境終于變成了現實!剛開始,我還不敢相信這是真實存在的景象,畢竟那里與中國的環境差異太大。地球上真有這樣純美、自然、野性的生態環境?這里為什么每年都會發生兩百萬只野生動物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的大遷徙?非洲人民是如何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氣候變化、人口劇增、人類無節制的開發、工業化、農業化和環境污染,會不會摧毀地球上這片最后的處女地?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探尋其中的奧秘,希望能幫助非洲保護這個地球上野生動物最后的家園。
從此以后,我的野生動物保護情緣成了生活中最大的快樂源泉。8年間,我先后18次深入肯尼亞、坦桑尼亞、贊比亞、津巴布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南非等國的18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研究獅子、花豹和獵豹等大型貓科動物的生活習性及其面臨的生存威脅。8年間,從稀樹草原到馬拉河,我留下了多少有趣的經歷,那一幕又一幕讓人終身難忘……
在斯瓦拉平原與斑鬣狗對峙
肯尼亞的斯瓦拉平原保護區位于首都內羅畢郊區,連同相鄰的7個保護區總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200年前,這里是非洲規模最大的野生動物遷徙的重要走廊,每年約有600萬只斑馬和角馬,沿著察沃、安博賽利、馬賽馬拉、塞倫蓋提等保護區周而復始地來來往往。但由于人口劇增和城市化影響,這樣的壯觀景象如今已不復存在,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不斷遭到人類分割、蠶食,草原變成了牧場,城鎮取代了森林。
我的帳篷就扎在斯瓦拉平原保護區內,這是一片開闊的草原,純粹是野外環境,沒有任何柵欄,是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的理想之地。但在很多人看來,孤身在這樣的野外環境中搭帳篷進行保護和考察工作,無疑是在冒險。
的確,我的帳篷引起了眾多野生動物的好奇和注意。長頸鹿、斑馬、疣豬、葉猴、角馬成了常客,晝夜都來,一開始只是遠遠看著我,有些警惕,不敢靠近,我也只能保持觀望狀態,要么站著,要么坐下,可以左右移動或向后平移,但不能向前移動,否則它們就會逃之夭夭。過了一段時間,它們發現我并沒有惡意,開始放松戒備,我才可以慢慢地靠近它們,但不同的動物依然與我保持著不同的安全距離。
獅子偶爾會從鄰近的內羅畢國家公園游蕩到這里,主要集中在雨季,但數量不多;花豹棲息在附近幾個丘陵地帶;獵豹是這片草原最主要的掠食動物,作為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動物,開闊地帶非常適合它們捕獵、繁衍生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片土地還孕育出了世界上唯一的白獵豹,但非常稀有,僅有10只左右,極難發現。
我在保護區的任務就是開車沿著邊界巡邏,防止有人偷獵,一般是每天白天一次,隔一天或兩天晚上一次。有時候還會在清晨或傍晚乘坐兩人座飛機巡視一小時。我們的駕駛員蓋伊是個傳奇人物,她17歲就會開飛機,在上世紀70年代,她就曾為著名野生動物保護者、作家喬治•亞當森在肯尼亞科拉保護區的野保基地運送過補給。
除了大型貓科動物,保護區還有為數眾多的斑鬣狗。這種位居非洲食物鏈第二的食肉動物,咬合力還強于獅子,在五比一的情況下,它們甚至敢于挑釁母獅,從獅口奪食。而比獅子力量弱得多的花豹和獵豹,更不是斑鬣狗的對手。其實斑鬣狗也并不總是強奪其他猛獸的獵物,它們還經常主動捕獵,群體戰術強于獅子。
白天,斑鬣狗離我的帳篷很遠,夜幕降臨后,特別是凌晨時分,幾乎都會有2~5只斑鬣狗在帳篷附近出沒,不知道是我的氣味還是帳篷激發了它們的興趣。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們一直對人類有防范,且總是徘徊左右,發出好似人類冷笑的低沉的嚎叫,始終不敢接觸我的帳篷。不過最近有一次,我在帳篷里面感覺到了篷布外面的一只斑鬣狗的呼吸,我們相隔咫尺,我緊張得大氣都不敢出。還有一次令我記憶猶新,那是在凌晨3點鐘,我被一陣斑鬣狗的叫聲吵醒,我悄悄起身,拿上手電筒,拉開帳篷的拉鏈,躡手躡腳地跨出去,在皎潔的月光下,我能清楚地看見在大約25米開外有兩只斑鬣狗,它們正鬼鬼祟祟地朝我這邊張望。雖然我經常接觸獅子和獵豹,但對斑鬣狗的習性不甚了解,因此背上不免有些發麻。
不過對斑鬣狗的好奇心和對掠食動物的喜愛沖散了我的敬畏,我打開手電,環顧四周,在確信附近特別是身后沒有其他斑鬣狗后,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兩只斑鬣狗身上。它們依然在那里徘徊,對我好像很好奇,眼睛里反射出手電的光影,但仍然和我保持著安全距離。
夜里很涼,為了長時間觀察和研究斑鬣狗與人類在野外相遇的表現,我站在原地,調整呼吸,盡量保持一種友好的姿態,希望不要嚇跑它們。夜晚獨自在野外面對猛獸,加上對周圍環境的不確定性,還是讓我產生了一絲恐懼感。
我面對的兩只斑鬣狗一前一后,發出一種低沉的“冷笑”,仿佛在“交談”什么,不過聲調已經不如先前那么刺耳,我并沒有看到它們呲牙咧嘴,可能它們已經意識到了我沒有威脅,也不是它們的獵物,就慢慢地消失在黑暗中。整個過程持續了兩分鐘左右。
斑鬣狗堪稱非洲最殘忍的動物,不過也僅僅為生存而殺戮,一旦肚子吃飽,即使獵物從身旁經過,它們也不會捕獵。這一晚的對峙也多少印證了這種說法。相比之下,人類卻為了欲望、利益甚至娛樂而不斷殺戮,包括同類之間的殺戮、滅絕其他物種的殺戮。
馬拉河畔,目擊轉角牛羚逃脫鱷魚獵殺
一個下午,我在肯尼亞馬賽馬拉保護區向導埃里克和格雷斯的陪伴下,沿馬拉河前行,我們時而駕車,時而步行,沿途考察當地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態。
在立有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界碑旁的馬拉河邊,巨大的角馬群猶如古羅馬軍團,在我們面前走了一個來回。但我們依然前行,搜尋河馬和鱷魚。不久,我們在離KICHWA TEMBO酒店不到一公里的河邊,目睹了斑馬群飲水時遭到鱷魚襲擊的場面。
伏擊斑馬群的鱷魚體型不算大,長約1.5米,潛伏在離斑馬群四、五米遠之處,等待最佳出擊時機。在我們觀察的半小時內,目擊到鱷魚出擊過兩次,一次差點咬住一只小斑馬的后腿,另一次一條鱷魚試圖咬住一只成年斑馬的前腿,卻被成年斑馬一腳踹開,估計被踢得不輕。
斑馬喝水時很警惕,一有風吹草動,就立馬狂奔而去。埃里克告訴我們,據他的觀察,斑馬是非洲最聰明的食草動物,而角馬則是非洲最愚笨的草食動物,常常在水邊遭殃。
在埃里克推薦的一個觀察鱷魚的地方,我們發現對面河邊有4條鱷魚在曬太陽,身長約1.8米。我們觀察了3分鐘,正要離開,卻突然看到在鱷魚左上方大約12米處閃現出了兩只轉角牛羚,它們看似要到河邊喝水,一副很警惕的樣子。經過仔細觀察,我們發現其中兩只鱷魚暗中躍躍欲試,似乎準備偷襲兩只轉角牛羚――它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失在水中,那樣的速度讓人驚訝,無論是在紀錄片還是在以前的非洲野外探險經歷中,我都沒有看到鱷魚這樣迅疾。不過這個聲音顯然無法逃過轉角牛羚靈敏的聽覺,它們也以同樣快的速度退入灌木叢中。兩分鐘后,那兩只鱷魚顯然已來到河中靠近對岸的潛伏地點,而轉角牛羚也重新出現,戰戰兢兢地走下來。為了便于觀察,我們趕緊啟動汽車,變換位置。
當我們換到一個比較好的視角時,越野車還沒有停穩,就突然聽見一陣水浪翻騰的聲音,再定睛一看,發現轉角牛羚竟然消失了!我們分明看到那兩只鱷魚還在河中央啊!難道是水里面還潛伏著其他鱷魚殺手?應該不可能!如果兩只轉角牛羚都遭到獵殺,多少應該有些反抗,在水里翻滾啊!
我趕緊讓埃里克驅車回到剛才的位置上,真是太奇怪了,水里沒有任何動靜,這就排除了轉角牛羚被絞殺的可能性,可是兩邊岸堤上也沒有轉角牛羚的影子,它們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足足等了5分種,依然沒有任何動靜,難道轉角牛羚蒸發了不成?帶著疑惑和失望,我們離開這個位置,沿著馬拉河向南方行進,不料剛走出20多米,就猛然看到那兩只轉角牛羚從我們這邊的河岸下竄了出來,高傲地昂著頭,擺出一副勝利者的姿態。
后來我回顧了整個場景,猜測轉角牛羚逃脫鱷魚獵殺的方式應該是這樣的:轉角牛羚入河、游泳、靠岸,穿越20米寬的馬拉河,所有動作一氣呵成,中無間斷,前后只用了3~5秒鐘,真是奇跡!人的眼神都跟不上轉角牛羚的速度,更何況鱷魚。我應該為鱷魚惋惜,還是為轉角牛羚慶幸呢?我想還是讓自然來選擇吧。
黑斑羚逼退非洲藪貓
藪貓(Serval)是一種食肉性貓科動物,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除了非洲北部和西南部的干旱沙漠、中部的熱帶雨林外,其他地區都能見到它們的足跡。藪貓喜歡在水源充足的高草草原地帶生活,在這里,它們剛好可以利用修長的四肢,在高高的草叢或蘆葦間羚羊般到處跳躍。但由于它們在總體上數量較少,加上行動隱秘,所以很難發現它們的身影。
一天下午,我們從KICHWA TEMBO酒店出發,踏上了搜尋獅子、花豹和獵豹之旅。在肯尼亞馬賽馬拉保護區西北部,靠近馬拉河畔,我們的司機最先發現,大概在離我們有100米處,一只帶斑點的金黃色非洲藪貓藏匿于草叢中,目光直視50米遠的一只黑斑羚。
這可是意外的發現!沒有想到在這里會遇見非洲最隱秘的動物――藪貓。我趕緊讓司機停車,關閉發動機,以便好好欣賞一下如此美麗的動物。藪貓似乎也發現了我們,不過它好像并沒在意我們的存在,它一邊緊盯著黑斑羚,一邊悄無聲息地慢慢走過去。不過就在雙方相距約10米時,黑斑羚發現了藪貓。從體型來看,黑斑羚比藪貓要大一些,如果藪貓不采取奇襲的捕獵方法,是不容易得手的。果然,黑斑羚并沒有退卻,只是用目光直逼藪貓,好像在說:“小子,我已經看到了你,你想怎么樣?”
藪貓繼續走,不過卻是在離黑斑羚 10米遠處來回踱步。那黑斑羚好像脾氣也不太好,或者可能是覺得藪貓打攪了它吃草,于是決定采取行動,便徑直走向藪貓,出乎我們的意料,藪貓退卻了,不過采取的確實是非常優雅的戰略性撤退,向我們越野車走過來,這真是天賜良機,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藪貓――非常漂亮的大貓!盡管我在非洲的草原上來來往往,但這還是我第一次看到藪貓!就這樣,藪貓、黑斑羚和我們三方在野外互動的過程持續了近兩分鐘,藪貓的靈活和優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多數貓科動物一樣,藪貓也基本上在晨昏或夜間活動。它的天敵除了豹、狗之外就是人類。由于擁有一身漂亮的皮毛,藪貓屢屢成為人類獵殺的對象。而人類制成一件毛皮大衣,就需要獵殺13只成年藪貓!
關鍵詞:野生動物;保護;思考;宣恩縣
中圖分類號:S8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0004002
1引言
野生動物在維護生態平衡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野生動物保護是一項生態性、公益性、社會性很強的事業,日益成為社會所重視和關注的熱點和敏感問題,甚至關系到一個國家、地方的形象和文明程度。宣恩縣位于鄂西南邊陲,北緯30°,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和經濟利益的驅使,亂捕濫獵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到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為加強宣恩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筆者對該縣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2宣恩縣野生動物資源現狀
宣恩縣地處鄂西南邊陲,位于東經109°11′~109°55′,北緯29°33~30′12′,南北長73.9km,東西寬71.5km,屬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全縣林業用地1870km2,占國土面積的68.5%,森林覆蓋率68.38%,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了野生動物的棲息與繁衍,使得該縣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僅境內的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有野生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大鯢(娃娃魚)、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獐、林麝、蘇門羚等,還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果子貍、穿山甲、狗獾、黑熊、黃麂等。
3宣恩縣野生動物保護現狀
3.1亂捕濫獵現象比較突出
由于利用野生動物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野生無主,誰獵誰有”的習慣思想比較嚴重,加之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對蛇類、濕地鳥類和冬季獸類的亂捕濫獵情況尤為突出,嚴重破壞了該地陸生野生動物的生息環境。如:2004年底,湖南龍山縣的向某伙同其兄、其叔與宣恩縣珠山鎮的郭某、李某5人,在天井堡采取挖坑、埋網、誘騙的方式非法獵捕了11只獼猴。2009年9月,龔某在椿木營鄉非法獵捕了6只飛狐(棕足鼯鼠),準備運往湖南販賣,被該鄉派出所民警查獲。
3.2野生動物資源數量保護與利用的矛盾突出
宣恩縣現有的野生動物資源雖然豐富,但可利用資源不多。近幾年來,隨著野生動物藥用、食用、保健、工業用等方面的價值被不斷地發掘和利用,越來越多的保健食品和藥物需以野生動物作原料,賓館酒樓野生動物的菜肴也越來越受到顧客的青睞,社會消耗對野生動物需求量的猛增,對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在群眾的保護意識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和保護管理力度不足夠強大的情況下,其結果往往是野生動物遭到過量的獵捕,導致資源本底的持續下降。
3.3棲息地環境人為干擾多
宣恩縣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產生較大干擾的人為活動是森林植被破壞,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化和集鎮化建設等,使許多野生動物失去了棲息地或將棲息地人為割離。各種地質災害對棲息地的破壞也十分嚴重,引起一些動物當場死亡或失去棲息地后被迫遷徙。
3.4資源浪費嚴重,人工培育替代資源少
例如爬行動物繁殖周期長,人工養殖技術尚未得到解決,蛇類養殖技術不成熟,利用水平粗放,綜合利用和深度開發水平較低,大多數通過直接食用被消耗掉,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一直較低,不管是取膽棄蛇或取肉棄膽,都存在著嚴重的浪費,如此勢必造成資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費。
3.5基層保護體系不健全,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在鄉鎮一級,至今沒有設置保護管理機構,有的連專職保護工作人員都沒有;在許多鄉鎮林業工作站,保護管理職責常常被忽視。此外,在一些極度瀕危野生動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分布區、自然保護區,至今沒有設立專門的保護機構,在不少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較集中的地方,以及野生動植物產品的集散地,沒有執法監管隊伍,有的雖然成立了機構,卻是無編制、無專職人員、無經費的空架子,資源保護和執法監管工作根本就開展不起來。同時,由于保護管理工作專業性、政策性強,基層保護管理人員總體素質不適應現階段保護工作的要求,導致對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理解出現偏差,很多政策貫徹到基層時,就走了形變了樣。
3.6配套法規不完善
許多亟待開展的工作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也得不到法律法規的保障。例如,現行的《自然保護區條例》在管理機構設置、經費保障等方面的有些規定跟不上保護形勢的發展;《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對許多管理環節沒有做出規定,難以實施有效的執法監管;對野生動物損害補償問題,大部分地方沒有制定補償辦法和標準。
4宣恩縣野生動物保護措施
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要正確處理好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要以項目為載體爭取資金投入,在機構和編制問題上實施上下聯動,將生態補償范圍擴大到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調整審批權限、集體林改革與保護等,從制度、監管、問責、懲處、宣傳五方面著手,破解野生動物保護難題。
4.1切實抓好制度建設
一方面隨著時展,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對野生動物捕、售行為的事實認定、保護范圍等都當有所完善和加強;另一方面,著手啟動宣恩縣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掌握資源本底數據,研究編制好《林業“十二五”規劃》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總體規劃,爭取《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實施方案》、《極度瀕危野生動物拯救保護規劃》和《宣恩縣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建設規劃》,推進野生動物損害補償試點,積累經驗,研究和規范化管理政策,逐步實現野生動物損害補償工作的制度化;依法制定補償辦法、補償標準,盡快出臺地方配套法規,爭取早日納入中央財政補助的試點范圍。
4.2建立野生動物監管體系
我國自然災害頻發,一旦發生在野生動植物集中分布區域或自然保護區,將對資源造成難以預料的損失。在這些區域一旦出現環境污染、亂捕濫獵、亂挖濫采等情況,也將直接威脅到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的安全。此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還直接關系到公共衛生安全,責任重大。對上述潛在的隱患,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一定要未雨綢繆,制定周密的應急預案,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員組織、物資儲備,加強平時應急演練,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應急隊伍,堅持觀測、監測,發現情況及時上報,一旦遭遇突發事件時要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穩妥處置,將突發事件可能導致的危害或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4.3提高野生動物保護隊伍素質
人員素質不適應形勢,是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貫徹落實難以到位或者走形變樣的主要因素。要建立制度,為保護管理人員定期提供多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機會,促使他們及時更新保護理念,掌握保護專業知識和最新科技動態,準確理解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提高他們保護管理的實際能力;要逐步建立人員考核達標上崗制度,促使保護管理人員自覺學習保護法律法規、政策和專業知識,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良好風氣;還要組織編制、完善工作手冊和技術指南,逐步實現巡護、監測等保護管理行為的規范化。
4.4加大打擊懲處力度
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監督檢查,確保各項保護和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措施落到實處。濫捕亂獵濫食野生動物之所以頻繁上演,與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部門不作為有直接關系。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對現有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使違法者承擔更大的風險和代價,迫使其放棄捕獵野生動物、食用野生動物。
(1)切合實際,采取措施,提高防控職能。根據轄區實際,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控預案,公布舉報電話、加強巡護和對護林防火隊伍的領導與監督,充分發揮護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廣大群眾的監督作用,做到防患于未然,大造“嚴打”聲勢,進一步增強森林公安機關的威懾力。
(2)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對集貿市場及商店進行全面檢查和集中整治。森林公安局與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及時取得聯系并密切配合,對全縣的集貿市場和經營野生動物制品的商店進行全面檢查,對無證經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商販依法進行查處,從末端切斷販賣野生動物的流通渠道。
(3)加強對交通要道的車輛檢查,切斷販運野生動物及其制品運輸通道。根據實際情況,宣恩縣森林公安局在209國道及省道對過往車輛進行晝夜檢查,嚴防嚴查,進一步擴大了行動的影響面,保持了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
4.5搞好保護宣傳教育
從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戰略高度,切實提高對野生動物保護和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的認識。只有保護好野生動物,人類才具有良好生態環境和生存基礎,才擁有一個鳥語花香、鶯歌燕舞、生機勃勃的美好家園。同時,野生動物的保護狀況直接關系到國民形象和國家聲譽,對社會、經濟、文化、外交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認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重要意義以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法律意識和保護野生動物的積極性。將宣傳材料印發至轄區各村組,做到家喻戶曉,制作宣傳標語并在縣電視臺滾動播出,不定期出動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營造全民愛護、保護野生動物的良好社會氛圍。通過宣傳引導,使人們逐漸明白食用野生動物有害無益,是愚蠢和不文明的行為。只有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減少,野生動物失去銷路,才有可能遏制非法捕獵野生動物現象的發生。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林業系統干部職工要做出表率,林業系統不得用野生動物菜肴招待客人,林業干部職工不得非法食用野生動物。
參考文獻:
[1]張國慶,唐景文.市縣級野生動物保護機構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林業勘查設計,2010,156(4):100~101.
[2]段艷紅,文博.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問題研究[J].新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5(4):49~51.
關鍵詞:PVA;野生動物保護;量化工具
中圖分類號:F3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208
1 PVA定義
Beissinger和McCullough(2002)認為種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簡稱 PVA)是運用數學模型,結合種群參數,模擬和預測生態學上的瀕危物種的種群動態,從而預測并且指導物種的長期保護和管理。
2 PVA模型
Gerber, L.和González-Suárez,M.(2010)認為,隨著計算機技術進步PVA 的應用在生物學的研究中流行起來。其中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最常用的軟件是VORTEX模型(翻譯為“漩渦模型”)。
3 PVA的研究對象
PVA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后(田瑜等,2011),主要用于珍稀瀕危物種研究。表1是PVA引入我國后的主要研究物種,綜合這些研究發現,主要的分析軟件以VORTEX模型為主(86%),研究方法比較單一。
4 PVA在野生動物保護中的應用
可以用來預測瀕危物種未來數量規模,在一定時間內評估物種滅絕的風險,評估一系列保護措施。
4.1 預測瀕危物種未來的種群大小
沈才智(2005),采用VORTEX模型,對黑河勝山遠東駝鹿(Alcesalcescameloides)的種群生存力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災害因子對種群產生一定影響,隨著程度的加重,影響也越大。
4.2 估計一定時間內物種的絕滅風險
胡錦矗等(1999)采用VORTEX模型分析了冶勒地區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100a內的變動趨勢。
4.3 評估一套保護措施,確定哪個能使種群的存活時間最長
任文華等(2002)采用VORTEX模型,模擬了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種群在未來100年內的變動趨勢。
4.4 探索不同假說對小種群動態的影響
Bode等(2011)利用隨機的年齡結構模型(stochasticage-structuredmodel )模擬了澳大利亞的斑眼1雄( Leipoa ocellata)種群動態。
4.5 設計自然保護區面積大小
桂小杰(2005)論述了種群生存力分析((PVA)的定義、原理及其在自然保護區設計中的應用,討論了種群分析法與分析模型在自然保護區設計中的應用問題。
“一個物種為了另一個物種的生存而奮斗,再困難也堅持不懈,這是進化史上的新事物,這一點比所有人類技術都更值得人類自豪。”
盜獵團伙
早10點,被太陽曬醒。從大夢中逐漸緩過神來,看到頭頂不再是滲水的帳篷,咂巴一下嘴,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能睡在“建筑物”里,真好。
這里是阿汝村(位于日土縣東汝鄉)的野保站,一個有三間水泥房的小院。昨天,我們還在野外找牦牛時,兩個牧民趕過來說發現了盜獵團伙,普次警官立馬拉著我提前趕回來,找部電話給縣里報告。我陪坐在電話、他和管護員烏金身旁,聽不懂藏語,也插不上嘴,只好托著下巴看表情。他們倆,臉蛋繃得像牧區的帆布帳篷。這個氣場的力度,估計再堅持半小時就可以煮開一壺酥油茶。烏金匯報時,普次眉頭微簇、眼神凝滯,左手揉搓著塑料桌布,時而嚴肅地提點著個別用詞。
約莫二十來分鐘后,他們語速加快,眼神堅毅,看來決策已定:此乃大案,即臨大戰。掛了電話,他們給我簡述案情:5個人,蹲守在產仔后的藏羚羊歸途上,據報已獵殺若干……倆人一邊說話,一邊火急火燎地出門。就在我們住的保護站里,他們對本村幾個人進行問詢,后來臨時“收押”了一個,在我們隔壁。舉報說他給“老板”打工,倒賣了若干藏羚羊皮子。
今早7點,日土縣森林公安局桑巴局長帶隊,連夜趕了100多公里到了村里,和普次匯合后直奔盜獵團伙的所在地。昨晚普次問我去不去,說可以拍點照片和視頻。我斟酌了下,考慮到現實情況:雙方總共15個人,估計至少15條槍。我決定還是把相機借給他,同時連夜對他進行了操作培訓。
野牦牛群
今天既得空閑,剛好整理前些天的筆記。抵達阿汝前,我們在普次的陪同下,已經在羌塘保護區廣袤的地界兒里游巡了8天——這片天空和大地,絕對遠離手機信號,無論哪個運營商。最開始的兩天,大家都在自己的適應期,倒不是5000+的海拔,而是團隊成員間的相互溝通。談不上開展多少工作,我們訪問了兩個牧戶、驚走了一群野牦牛、與若干沿途的藏野驢賽跑、互相辯論藏羚羊是否已從產仔地歸來等等;當然,還有調整自己的各種感官,以適應目之所及那些永遠絕美巋然的雪山,魔術般變幻的天空,寶石一樣的湖泊和蒼茫遼遠的荒原。
這里的經度,比烏魯木齊還偏西一些,每天晚上10點多太陽才落山。平日里,我們早上7點多從睡袋里鉆出來,基本省略了所有的整理環節,挎上包就出發去找野牦牛。翻翻小山頭、趟趟小草地、走走小河谷,每爬高一米,心、肺部自動感應的功能登時啟動,立刻加大“馬力”,不懈“奮斗”,頻率高啟,個個刻苦得很——絕不辜負我圈養它們30多年的情誼。就這么天天10多公里下來,倒也漸漸腳步堅實、心胸開闊。有時實在喘得邁不開腿腳,一屁股坐下,回頭看看雪山,看看河谷里那一片片溜達兒的藏羚羊、野毛驢兒(我對藏野驢的昵稱),不啻高濃度的氧氣灌入,體力瞬間恢復。隊友笑言:如斯歷練,一月后到得平原,我等必當箭步。
幾天來,野牦牛總共看到了兩三百頭,群落大小各異:有漫步山野的孤夫獨男,有家室滿坡的煌煌大族。其體態壯觀,仿如極重裝的武士,頂著圖騰般的雙彎利角,調息凝氣于茫茫雪域;其毛發濃密舒長,遠遠望去,不知能做得幾十套上等拖把。隨著觀測的逐漸深入,在Yogabear同學的指導下,我等自覺學習了有蹄類動物的各種行為學觀察方法。野牦牛轉場覓食去了,我們看得意猶未盡,于是經常作各種“悄悄的跟蹤”之試圖。當然,總是白費力,和這些生靈比起來——和太多其他生靈比起來,我們人類的運動能力大約只能算先天“殘疾”。其實,“殘疾”還屬于表揚。那天看到一頭公藏羚羊從我們車前橫奔而過,肉身如同端坐在嗖嗖的風火輪上。它緊緊牽住我的視線,“拽”著我的頭從左至右擺動了五秒后,我只有一個感覺:我的心、肺、腿、腳,都倏爾化作了浮云。
走訪牧戶
牧戶走訪著實“快活”,有酥油茶、酸奶、羊腿,有滿帳篷的殷殷笑臉。帳篷明亮透光,正中總是藏式爐煮茶取暖。對著門,往往擺置宗教圖像,周圍地上鋪了幾張毯子,權作“沙發”。大家都是席地,對著羊肉刀劈手取,煞是快意。快意是快意,可此等中原之謂綠林豪邁之氣,需要消化系統有一定的“造詣”;或者,心中時刻高舉尊重民族同志之大義而努力“持守”,方可消受。
走訪牧戶,當然不是為了大快朵頤,主要是圍繞野牦牛和牧戶沖突的問題展開。此地牧民大多養山羊、綿羊,以羊毛、羊絨為主要收益。飼養家牦牛大多取奶制品和肉,但飼養比例較小。我們所考察的野生動物沖突,主要體現為期的雄性野牦牛,竄入牧民的家養牛群中,行野生“惡少”之為,“霸占”家母牛,影響牧民正常生產生活的事件。
阿汝村方圓百十戶人家,據說每年其飼養的家牦牛在放養時,被野牦牛擄走不下十二、三頭。“強搶民女”的野牦牛,從外表到行為,個個彪悍的似是個魔王。但我們都還記得幾天前的那個場景。那時,我們像巖羊一般蜷縮在一片多石的山壁上觀察。視線所盡,躺著數十公里一字排開的雪山和冰川——像魔戒中的米納斯提瑞斯城堡,嚴肅、巍然地拒絕任何打擾,守衛身后那片我們無法看穿、但心知必然令人無比驚奇的世界。我們的眼前,是一片300平方公里的開闊河谷,上百頭野牦牛自在地享受著吃飯、睡覺、泡澡、發呆、談戀愛、曬太陽等“小資生活”。當我們在突來的風雪下瑟瑟發抖時,它們像沒有知覺一般繼續玩耍。當冒失的狼、野驢和藏羚羊在它們身邊嗖嗖地跑來跑去時,它們像沒有視覺一般繼續玩耍。但當一輛摩托車像只渺小的螞蟻一樣遠遠挪來時,它們便驚悚的像躲避末日一般地奔逃——即便它們中的一頭就足以讓摩托車遭受真正的“末日”,但它們頭也不敢回,只是奔逃。
睹此景,我們不由悵然。拜我堂堂人類所賜,無論從事野生生物保護工作的“一小撮份子”怎樣努力,幾百年后我們今天致力研究保護的瀕危動物,說不定都已殆盡。達爾文老師提出的自然選擇法則,在今天決定其他物種生死演替之時,儼然必須加入“人類意志”這個重要組成。如果野生動物們都有自己屬種的凌煙閣,誰又敢不把人類的畫像老老實實地擺上、恭恭敬敬地膜拜?和它們相比,今日我們侵奪自然資源的力量,“起跑不早”,卻一騎絕塵,再乘以不斷提升的加速度,真是不知其他野生物種是否還能夠堅持到自然重新洗牌之時。
我們的“自豪”
日頭很猛,巖壁被曬得發熱。我們翻出前晚自己烙的燒餅,就起咸鴨蛋開始午餐。一只獵隼,不知是否也跟著眼饞,來來回回優雅地滑行,幾乎擦著我們的耳邊。我們又談起喬治·夏勒伯伯,一位偉大的野外生物學家。我喜歡他所言:“一個物種為了另一個物種的生存而奮斗,再困難也堅持不懈,這是進化史上的新事物,這一點比所有人類技術都更值得人類自豪。”說到這種“自豪”時,我肯定我察覺到,隊友的臉上閃耀著一種細微的光彩。這種光彩,匿在已被紫外線充分灼烤的黝黑之下,淡淡地發射出來,從眼睛、從嘴角。這種光彩,不以某種特定的表情為前提,它仿如長在水底的巨石,無論波瀾。
一、主要措施
1、加強管理,嚴禁濫捕盜獵。不亂殺動物、不捕捉動物、不販賣動物。
不虐待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的獵殺須嚴格控制。加強槍支彈藥及狩獵工具的管理,嚴令禁止偷獵、誘捕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對種群數量過多或有重要用途的野生動物,必須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嚴格按照批準的數量捕獵。
2、不破壞他們的生長環境,營造棲息環境,解決食物短缺。在經過充分野外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保護區野生動物的分布、活動規律、繁育、食物鏈等以及鳥類的遷徙規律、繁育特點、食物特性。在食物短缺的季節,對種群數量少及珍稀瀕危的野生動物提供食物。
3、野生動物的救護繁育。野生動物的救護實行個體的人工救護,對離群、受傷、感染疫病老弱的野生動物以遷地的方式進行人工救護、健康恢復、野生放生等措施,以維持和壯大野生動物尤其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種群。
4、加大高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力度,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成效。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橫向聯系,一是國家制定了有關的技術規范,努力改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的條件。比如,我國已經了國家重點保護物種馴養繁殖許可證管理辦法,獸類、鳥類、兩棲爬行類、野生動物、飼養場通用的技術條件等一系列相關的法規和技術的章程規范。通過這些制度和規程,對野生動物飼養的場地、衛生防疫以及飼養的技術條件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5、開展了一系列的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利用場所的清理整頓,對技術達不到要求的單位,及時整改,有的停止其經營活動。比如說對養熊取膽,通過清理整頓,我們使養熊場的個數,從九十年代的480多個,降到現在的68家,達到規劃要求的就留下來,其他的都予以取締。養熊取膽已經從以前的穿鐵背心、用小鐵籠等行為全部轉變為現在的自體造管引流無痛操作,并對熊的活動場所進行了極大的改善。
6、全面停止了一切利用活體動物來喂養猛獸的表演行為,規范了動物園、馬戲場等野生動物的展出和表演。
7、推出實行馴養繁殖活體野生動物的標識制度,努力建立馴養繁殖活體野生動物的檔案,強化管理措施,保障動物得到良好的待遇。
8、制定并了活體野生動物運輸的要求,按照國際標準和規范來推動我國野生動物運輸的管理,確保野生動物的運輸安全和動物的福利。
一是擴大我鄉保護范圍,搞好濕地生態環境建設。嚴禁圍湖造田,并對湖區進行功能、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評估,在此基礎 上,擴大保護區與提升原有的自然保護區級別;控制我鄉開發規模,嚴禁由于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擴張對湖區濕地的侵占 ,同時,加強周圍縣區濕地保護能力建設力度,搞好濕地生態環境建設,從而保護我鄉的生物多樣性。
二、加強我鄉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
抓好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做到人人皆知;及時發現各類破壞天鵝及鳥類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行為,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收購、運輸、經營鳥類的犯罪行為;不定期對城區鄉鎮經營野生動物餐館、酒店進行突擊檢查,查處違法犯罪團伙,遏制我鄉地區非法捕獵行為;堅持“防、打、管、建 ”四管齊下,落實各項治理措施,及時有效地保護我鄉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三、加強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針對當前的現狀,對湖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種群數量、生態習性、繁殖規律等進行等動態監測,建立起我鄉野生動植物信息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的繁殖和保護中心,從而利用先進的繁殖技術,不斷擴大我鄉野生動植物的種群數量, 最終實現對我鄉地區野生動植物的根本保護。
四、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體系建設。
建設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各個部門、地區的責任,同時,設立獨立的野保站,配備專職 的工作人員,進一步強化我鄉野生動物保護隊伍建設;是健全監測體系。在湖區多建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和監測點,完善微 山湖保護管理和監測網絡體系建設;是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公眾的參與度,提高當地居民不販賣動物 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只有這樣 才能真正促進我鄉野生動物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野生動物的生存現狀我國是世界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現在已經有1431種動植物處于瀕危或接近瀕危狀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公布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405種。根據中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計劃的數據,我國的哺乳類動物有499種、鳥類1186種,爬行類動物376種,兩棲類動物279種,魚類2084種,分別占世界同類動物種類的12.5%、13.1%、6.0%、7.0%、12.1%。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野生動物資源同樣呈下降趨勢,有許多種類已處于滅絕或瀕危狀態。如犀牛、高鼻羚羊、新疆虎、野馬、豚鹿、葉猴、冠麻鴨等10多種珍貴動物已經滅絕或基本絕跡。另外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海南坡鹿、東北虎、華南虎、亞洲象、野駱駝、白鰭豚、朱繯、黑頸鶴、黃腹角雉、揚子鱷等二十多種珍稀動物瀕臨滅絕。
適合于野生動物生存的生活環境是多種多樣的,對于絕大多數的野生動物而言,無人類活動影響的天然環境才是最適合于他們生存的美好家園。野生動物受危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為的因素,而人類的經濟活動是造成今天野生動物受危的最根本的原因。
1.1 過度的捕獵。
過度的捕獵對野生動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由于有些地方高價收購野生皮毛動物的皮毛,使得紫貂、水懶、狐等到處遭到捕殺,數量日漸稀少。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我國對野生動物的狩獵量和貿易量不斷增加,全國已經形成或明或暗的野生動物交易市場"其中不乏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據統計,僅野鳥我國每年的出口就達200萬只以上,而國內貿易量則肯定遠在其上。野外已很少能見到珍貴的鳥類,近年來國內外不法分子互相勾結,非法偷獵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些珍稀野生動物,進行走私,使這些珍稀野生動物受到巨大的捕殺壓力,面臨滅頂之災,給我國野生動物的保護事業造成極大的破壞。
1.2 生境的破壞。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的經濟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從而不斷蠶食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并使其大范圍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是生境的退化和喪失。亂砍濫伐使我國的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森林覆蓋率從5020xx年前的35%下降到目前的14%,而程度不同的毀林現象在全國范圍內尚未得到根治。過度放牧使我國蒙古草原退化或者沙漠化的進度加快"對于濕地的開墾和改造"使濕地面積不斷減少"僅在新疆"50年來"濕地就減少了50%以上。二是生境的斷裂。由于森林的不斷采伐"農田的不斷開墾,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破碎為不連續的小區,片斷化過程不斷加劇,棲息地島嶼不斷縮小。如大熊貓種群現已被割裂在四川,甘肅和陜西境內的塊孤島狀生境內的6塊棲息地分離、破碎,將大熊貓種群分離切割成24個亞群體,而每個群體內的數量最多不超過50只,少的只有10余只,造成近親繁殖的機會增多,種群內基因交流的機會很少,致使遺傳狹窄,造成遺傳力下降,種群面臨直接威脅。
2.野生動物的生態價值
野生動物是生態系統中活躍的、引人注目的組成部分。野生動物作為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具有內稟價值和利用價值。同時,野生動物的價值也取決于人們的視角,即人們自身的利益。野生動物服務功能的實現離不開自然生態系統。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人類利用野生動物果腹御寒。那時,人們利用的是野生動物的直接價值。現代,野生動物的直接價值下降,野生動物的間接價值,如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卻在上升。野生動物能夠提供巨大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1996年,美國人與野生動物直接有關的消費達1012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國民總產值的10%以上。在東部和南部非洲,野生動物觀光也是一項重要的產業。這種生態服務功能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直接推動了地區性的國民經濟發展。有效的野生動物資源管理離不開控制野生動物的數量。以野生動物產業的收入養野生動物是美國野生動物保護的特色。中國的野生動物正處于利用過度期。中國野生動物提供的服務功能比美國的野生動物少得多。近年來,中國開展了野生動物戰利品狩獵。中國對野生動物戰利品狩獵的種類制定了限額,實行了嚴格的管理措施,以保證戰利品狩獵不會影響種群的增長。事實證明有限額的戰利品狩獵能促進野生動物的餓保護。當前,我國的野生動物管理應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生境和擴增瀕危野生動物的種群為主要目的,我國的多數野生動物一旦種群數量恢復,脫離瀕危狀態,那些野生動物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將會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將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中國西部地廣人稀,有著廣闊的野生動物棲息地,野生動物資源應當成為中國的西部開發中一門可持續利用的產業。
保護野生動物意識首先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增強公民保護意識。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野生動物的命運取決于人類的認識和行動。我們必須依托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和“愛鳥周”活動等載體,深入持久地廣泛宣傳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宣傳摒棄濫吃野生動物陋習,倡導健康飲食方式新風,引起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公眾的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得到了普遍增強。
劃建自然保護區,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對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棲息地、重要森林生態系統,通過建設自然保護區的辦法,實行就地保護。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有效地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和具有代表性的生態系統,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自然保護區劃建后,應該及時落實自然保護區的管護措施和管護人員,有力地推動了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發展。野生動物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今后政府相關部門還要進一步完善組織機構,形成完整的科學的管理體系,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小區的有效管理,增加保護經費,建立完整的保護制度,落實管護措施和管護人員,運用現代的科學方法使保護和繁育結合,提升野生動物的質量和數量;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小區的科研、調查管理,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檔案,促進保護物種多樣性和資源合理利用的發展;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工作,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管加強法制宣傳,全面提高民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對其的立法保護,確定有法可依。保護野生動物立法的概況, 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摘錄)第三百四十一條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摘錄)第三條野生動物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國家保護依法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義務,對侵占或者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第七條國務院林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自治州、縣和市政府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第八條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第十七條國家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持有許可證。許可證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禁獵區破壞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場所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破壞行為,限期恢復原狀,處以罰款。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運輸、攜帶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可以并處罰款。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情節嚴重、構成投機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對違反保護野生動物相關法規行為進行嚴重的打擊。長期以來,嗜食野生動物是部分人群“契而不舍”的不良嗜好,他們沒有警醒 , 社會采取放任的默許態度,政府禁令形同空文。當然 ,這些有政治、經濟保障的外食族群 ,是主要的消費群體。所以,盡管國家一再宣傳教育,盡管國內媒體時有曝光 ,盡管有關部門也做了些查處 ,但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因此,許多專家認為,打擊需求者是最好的保護戰略。自20xx年以來,我國中央和地方關于保護野生動物的法規、規章等就有十幾個。而顯著的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立法進步可見于刑法。 從舊刑法到新刑法,增設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一章,刑罰也相對提高了(從舊刑法的二年最高刑提高為十年);并且,新刑法將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與其他野生動物區分開規定,把關于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和舊刑法重新整理規定,納入新刑法。另外,新刑法對于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制品的行為也加以刑罰的規定。我們一方面應界定好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各項罪名的犯罪構成,區分此罪與彼罪的界限,另一方面,更應重視這些法律、法規的法律適用和實施情況,正像龐德所說的,“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實行”。 我國野生動的保護措施是我國政府把保護野生動物自然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列為一項基本國策,為保護世界瀕危物種作出了巨大努力。
今日中國:有觀點認為,當今世界正在經歷地球42億年歷史中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統計顯示每天有大約4萬種生物離我們而去。有專家認為,目前物種和物種棲息地的喪失在地球過去6500萬年的歷史上前所未有。您對此有何看法?
趙樹叢:根據科學家研究,地球生物多樣性在大約3萬年前達到最豐富狀況。從那以后,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的興起,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全世界原有森林76億公頃,現已不足34億公頃,并且以每年1%的速度遞減,其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熱帶雨林每年消失18萬公頃。全球濕地生態系統面積也在持續銳減,功能嚴重退化。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環境污染不斷加劇。近些年來,全球范圍的非法盜獵和走私販賣野生動物及產品貿易活動日益猖獗,每年非法的野生動物貿易額達上百億美元,成為排在、軍火交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走私活動。
以上種種原因,都嚴重威脅到全球各地野生動物種群的生存繁衍和安全。有數據表明,僅自1600年以來,就有83種哺乳動物及113種鳥滅絕,全世界目前仍近800種野生動物瀕臨滅絕,備受關注的野生虎已由1900年約10萬頭急劇下降到目前不足3500頭。
自然法則是客觀、公平的。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億萬年進化的結果。一個物種一旦消失,就不會再生,同時還會通過生物鏈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對整個生物多樣性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作為自然萬物的一分子,人類必須遵守自然法則。野生動物面臨的生存危機,同樣也是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自然資源,并非無窮無盡、取之不竭,如果再不約束對自然的無序破壞和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性利用,人類的子孫后代將只能面對荒蕪、孤獨的家園,從而最終失去生存發展的空間。
正是由于認識到了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局面,人類才真正開始了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的努力,本著加強合作、推進共同保護、實現全人類共同受益的精神,先后誕生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973年)、《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1975年)、《生物多樣性公約》(1992年)等一系列國際文件。從此,保護自然及保護自然資源上升到國際重大合作事務的高度,成為人類調整自身發展方向的又一歷史性選擇,保護野生動物作為保護自然及保護自然資源的核心內容之一,也隨之成為全人類為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共同責任和義務。
珍稀野生動物種群穩中有升
今日中國:中國目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在經濟發展、民生建設等方面都十分需要資金,但中國政府依舊每年撥付大量資金用于野生動物保護事業,請問這樣做的意義何在?請您介紹一下目前中國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總體情況,以及保護現狀。
趙樹叢:生態無國界,雖然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會認真履行相應的生態保護方面的國際義務。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野生動物保護。早在19 50年,中央人民政府就了《稀有生物保護辦法》。1956年,國務院批準建立中國第一批自然保護區。改革開放后,中國加快了工作步伐,野生動物保護事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長期以來,中國人民以極大的熱情和付出投入到野生動物保護事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等一大批民間團體開展各類公益活動,社會精英、公眾人物發出合理倡議,各類企業捐款捐物,廣大志愿者積極行動,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科普知識和法律法規,生活在自然保護區、林區、野生動物分布區的群眾扮演著守護者的重要角色。正是這些民間力量的累積,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中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已記錄到的脊椎動物約6500多種,約占世界脊椎動物種類總數的10%。其中,大熊貓、金絲猴、華南虎、朱、揚子鱷等47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是僅分布于中國的特有物種。
在政府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物種群已基本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總體上穩中有升,并且一批極度瀕危的陸生野生動物正逐步擺脫滅絕的風險,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其棲息環境也不斷優化。目前,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596只、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268只;朱從1981年發現時僅存7只發展到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1700只;東北虎野外種群從2000年12-16頭增長到18-22頭;揚子鱷從上世紀80年代約300條發展到1萬多條;藏羚羊從2000年約六七萬頭增長到目前近20萬頭;已在野外滅絕的野馬、麋鹿又重新建立起野外種群。
國內重保護 國際促合作
今日中國:中國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成績也引起了國外專家和學者的關注。有學者稱,中國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展現出的巨大的決心和勇氣,使得中國在全球生態保護領域擔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政府主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來保護野生動物?
趙樹叢:中國目前所采取的保護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形成了以《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條例》為核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明確了“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保護管理方針。
第二,構建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體系。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四級政府,都建立了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在大部分野生動物重點分布區還建立了鄉鎮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同時,建立了由林業、公安、海關、工商等多部門組成的野生動物綜合執法監管隊伍。
第三,保護和擴大野生動物棲息地。加強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野外保護,中國現有林業自然保護區2150處,占國土面積的13%,同時建成41處國際重要濕地、483處濕地公園、2850處森林公園,使85%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投入4000多億資金保護天然林、退耕還林,促進了棲息地的恢復、擴大。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嚴格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比如,青藏鐵路專門為藏羚羊遷徙開辟了33條“通道”,云南思小高速公路西雙版納野象谷段成為全世界“以自然為本”的典范。
第四,實施野生動物拯救繁育和放歸自然。建立包括專門基地、動物園、野生動物園等在內的拯救、繁育體系,對23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了穩定的人工繁育種群,對朱、野馬、麋鹿、揚子鱷等14種人工繁育種群成功放歸自然。每年還救護三四十萬只野生動物。
第五,中國政府認真履行野生動物保護國際義務。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先后加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韓國等簽署了有關野生動物保護合作的國家間協議。加入了有關國際組織并開展良好合作。實施了一系列國際項目,支持其他國家保護活動。中國對有關野生動物保護國際事務的立場、主張,正贏得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認同。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中國政府重視切實提高野生動物福利。加強對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利用的規范管理,制定嚴格的技術標準,建立專用標識管理制度,強化對資源消耗的總量控制。經常性開展監督檢查和清理整頓,嚴厲查處和懲治各種惡劣對待野生動物的行為,促使中國的野生動物園、動物園、救護中心、繁育基地的場所條件、技術手段和野生動物生活狀態得到極大改善,基本達到相關標準,有的還超過發達國家水平。
野生動物保護任重道遠
今日中國:作為主管部門的領導,請您介紹下今后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重點是什么?
趙樹叢: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對于全球生物多樣性具有著重要影響,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現狀還遠不能適應時代和形勢的要求,還有許多野生動物仍處于瀕危狀況,部分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仍在下降,濫捕濫獵濫食野生動物和走私、非法經營野生動物產品的案件時有發生,野生動物棲息地還面臨著蠶食、污染、割裂等威脅,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日益尖銳,人與野生動物的沖突呈多發態勢。應對這些挑戰,解決這些難題,任重而道遠。
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政府將按照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要求,堅持改善生態與改善民生并舉,妥善處理好保護、繁育和合理利用的關系,不斷開創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新局面。
一是大力搶救并保護極度瀕危物種。研究制定專項規劃,將其野外種群及棲息地全面納入保護范圍,落實監管責任,消除保護盲區,嚴防物種滅絕及其基因資源的流失。加強救護性繁育,推進放歸自然,促進其野外種群的逐步擴大。
二是強化對其他物種野外種群的普遍性保護。將野生動物保護與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有機結合,嚴格限制和規范獵捕活動,堅決打擊亂捕濫獵行為,促進資源總體增長和棲息地生境不斷改善。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合理利用。在不損害野生動物種群發展、確保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從兼顧社會經濟科研文化合理需求出發,鼓勵和促進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利用,不斷提升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野生動物福利。
四是加強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加強國家、省、地縣各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建設,形成綜合防控體系,完善機制,充實隊伍,提高能力,實現對野生動物疫情的有效預防和快速處置。
野生動物控制著地球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平衡。食肉動物維持著食草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平衡,食草動物控制著植物之間的平橫。野生動物就像環境的平衡指示器,如果它們一旦消失,我們的生態多樣性必然遭到破壞,也會影響我們的生存。
國家近年來加大力度打擊販賣野生動物的行為,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販賣野生動物現象禁而不止,部分地區甚至十分猖獗,野生動物保護現狀不容樂觀。
完善制度法規,重在落地執行。針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并對市場行為進行合理引導。如果有了正確的法律制度只是把它束之高閣,并不實行,那么這種法律體系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完善執法條例,嚴格按照法規制度辦事,加快推進,保證有效落實。
發揮媒體作用,形成廣泛社會認知。“只要市場需要,就會有人冒險經營販賣野生動物。”所以,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和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對保護野生動物來說,也是必要的。充分利用網絡、手機APP、電視欄目、微信、報刊、雜志等,開發制作形象直觀、豐富多樣的宣傳教育資源,及時推送更新內容。注重運用各類媒體,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加強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關鍵詞:塞罕壩;資源保護;生態;對策
中圖分類號:S79 文獻標識碼:A
塞罕壩機械林場坐落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北部,地處河北省最北部,是全國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場。其營造的大面積以落葉松為主的人工林有效地阻止了渾善達克沙地向南推進和風沙對京津的侵襲,涵養了灤河、遼河水源。經過六十年的經營和保護,塞罕壩地區已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以及動物資源。目前,共有維管束植物8l科303屬618種,陸生脊柱動物66科261種,魚類5科32種,昆蟲114科660種[1]。本文將在介紹塞罕壩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一些保護和生態建設發展對策。
1.自然概況
土壤、植被、立地條件。林區內母巖多為玄武巖、凝灰巖,并有少量花崗巖和變質巖。土壤類型主要為灰色森林土和山地棕壤,也有部分草甸土、沼澤土,土壤質地多為壤土和沙壤土,有機質含量較高,一般在1.2~2.0%之間。林區內生物資源極其豐富,以寒溫性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為主,以落葉松、樟子松、云杉、山楊、樺木類等為建群種。灌木主要有山刺玫、繡線菊、小葉錦雞、黃柳、金露梅等;草本主要有針矛類、菊類、蒿類、披堿草、沙打旺、草木犀等。人工栽培種也成多樣化,喬木主要為落葉松、樟子松、云杉等。
2.塞罕壩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
塞罕壩地區屬典型的北溫帶氣候。目前有藤本植物9種,木本植物102種,草本植物507種。具體來說,有大型真菌22科5l屬79種;自生維管柬植物8l科303屬618種,其中蕨類植物6科、10屬、16種;裸子植物2科、4屬、10種;被子植物73科、289屬、592種,其中雙子葉植物63科、227屬、462種,單子葉植物10科、62屬、130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4種,特有植物1種1變種2變型,在河北僅本地區有分布的植物有30余種。該地區內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種,即野大豆、蒙古黃芪、刺五加和沙蘆草;有特有植物1種1變種2變型,即光萼山楂、長柱多裂葉荊芥、圍場茶藨子和黃花胭脂花[1];保護區植物群系中含20種以上的大科有7科,含1~19種的較大科有8科,含5~9種的較小科有13科,含2~4種的小型科有25科,僅含1種的科有28科。含10種以上的大屬共有6屬,含5~9種的中型屬共有13屬,含2~4種的小屬共有124屬,區域單種屬163屬,真單種屬6屬[2]。
該地區有陸生野生脊柱動物4綱24目66科261種,魚類5科24屬32種,昆蟲12目114科660種大型真菌22科5l屬79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7種,其中一級保護5種,二級保護42種[3]。塞罕壩省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陸生野生動物152種、亞種,隸屬于4綱21目51科。其中兩棲綱1目3科4種;爬行綱1目3科4種;鳥綱14目33科118種;哺乳綱5目12科26種[2]。
3.塞罕壩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存在的問題
生物多樣性不夠豐富,植物種類較少。當地林地主要以人工純林為主,林分郁閉度較高,因而林下植被種類較少。而在土壤水分條件較好處也未見較多的針闊葉、喬灌木和草本植物,野生動物種類少,種群密度不高。
野牛植物資源亂采現象嚴重。不少游人、當地農民和職工在林中任意采挖藥材、各種山野菜等,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同時也減少了物種。
存在次生污染。隨著當地旅游的興旺發展,出現了許多度假村,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度假村建設出現無序狀態。垃圾處理不足,在景區內經常見到建筑和生活垃圾,造成次生污染。
4.生態建設發展對策
A.加強植物資源的保護
一是加大執法力度。以森林公安派出所和林政執法為主,經常性的開展打擊破壞林區違法行為的活動,同時結合退耕還林和封山禁牧政策,二是加強宣傳力度,轉變保護觀念,必須宣傳到位不留盲區,不留死角。把保護植物資源工作提高到全民的高度,使全民具有愛護大自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一些稀有的金蓮花基地,在利益驅使下有村民竟然夜里偷采,一定要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來保護這些植物資源。離村落近的森林資源包括幼齡林地,要設立防護欄防止牲口踐踏。
與科研院所聯合建立新奇特植物資源繁育基地。充分利用塞罕壩地理優勢及特殊的氣候優勢建立繁育基地,擴大繁殖規模,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根據植物特性和市場需求,分類篩選培育不同物種、品種的良種繁育基地,具備發展規模生產的苗木,為植物資源開發和永續利用奠定基礎,如壩上白蘑、紫蘑、肉蘑、肉香遠銷國內外,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探索其菌種的永久保存方法就可保證這些種質資源永續利用。
加大造林、營林新技術投入力度,提高造林成活率。在造林樹種選擇上首先以鄉土樹種為龍頭,該地區的鄉土樹種主要是落葉松、云杉、樟子松,采用這些樹種造林是人工更新獲得成功最大的保證。挖掘本地植物資源,培育多樹種多層次混交林,實現不同地段、不同樹齡、不同類型森林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森林資源經濟與生態“雙贏”目標。采用抗旱造林技術,主要有營養袋造林技術、保水劑造林技術、新型節水容器植樹技術、ATP生根粉、抗旱造林粉、土壤強力增墑劑、地膜保水、莖干纏膜法等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確保造林質量。 伐區作業嚴格按照設計執行。伐區管理實行責任到人,管理員應根據伐區設計的數量、要求,在伐中負責監督檢查,做到勤上山勤檢查,制止違規行為、控制采伐類型,確保伐后林分郁閉度和保留株數達到設計要求,防止越界采伐、超強度采伐和異地采伐。伐區臺賬登記及時、賬目清晰、數據準確。應把好伐區驗收關,確保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
B.加強塞罕壩地區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
強化對群眾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未來的教育與宣傳,將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全民教育活動中,從而不斷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此外,還要特別加強對犯罪分子集中區和野生動物分布區周邊社區群眾的教育,防患于未然。
建立健全基層管理機構,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就地保護即:在塞罕壩機械林場自然保護區設立森林公安局;在州、地一級設立管理分局,下設森林公安分局;在核心區、緩沖區設立管理站,下設森林公安派出所。以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為主體,以地方林業主管部門為依托,形成一個布局合理、科學有效的保護網絡,進行就地管護,切實有效地保護野生動物的安全。
堅持依法保護,建立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為中心,以可操作性強、切合實際的配套法規為補充的法制體系,使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典型案件要公開曝光,甚至采取公審、公判的形式,達到震懾犯罪、教育群眾的目的。并且,我們每一個執法者要不斷學習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自身素質,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用法律利劍來保護林區野生動物。
[1]劉春延,聶鴻飛.塞罕壩植物區系組成的分析研究[J].河北林業科技,2008.06
保護野生動物倡議書 親愛的中國同胞們:
現在,我們最友好的動物朋友――白鰭豚已經所剩無幾了,它們將面臨著巨大的災難!
白鰭豚是我國長江中下游特有的珍惜動物,它的大腦和猩猩一樣發達。
僅僅三十年前,長江中下游的白鰭豚還有1000多頭。由于江水的嚴重污染,和亂捕濫撈。白鰭豚種數直線下降。
白鰭豚和大熊貓一樣,有“活化石”之稱。
大熊貓,白鰭豚、揚子鱷、中華鱘、白鱘等動物都是珍稀動物!!!!!!
不能容納白鰭豚的長江,最終也必將不能容納人類的生存。保護長江,保護像白鰭豚一樣的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保護野生動物倡議書
全市的小朋友們:
小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請求大家好好保護它們吧!不要用石頭、棍子打傷它們,它們有血有肉會痛的,會哭泣的,它們的爸爸媽媽會心疼的。小動物們為我們地球的生態平衡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我們特向全市小朋友們發出以下倡議:
一、不要打小動物,不要捕捉小動物。
二、多照顧小動物,把無家可歸受傷的小動物送到收容所。
三、向全社會廣泛宣傳保護小動物的重要意義。
四、認真學習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保護小動物的知識。
小朋友們!讓我們心連心、手拉手,共同為保護小動物事業做出貢獻吧!
保護野生動物倡議書
尊敬的廣大市民:
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員,是大自然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經濟社會全面持續可協調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歷史以來,我縣是一個野生動物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由于錯誤觀念的`誤導,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不強。非法捕獵、販賣、食用野生動物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損害了資溪的文明形象,與當今世界倡導的綠色消費、文明生活的主流格格不入。黨的十提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中,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我們要貫徹落實好黨的十精神,提高全縣人民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為建設生態、文明、幸福資溪作出積極貢獻。為此,我們鄭重的向全縣人民發出倡議:
從現在起,在全縣范圍內發起保護拒吃野生動物的全民行動,并長期堅持下去!
堅決反對落后、野蠻、殘酷的消費陋習,提倡健康、環保、文明的生活消費方式!
堅決不捕殺野生保護動物!
堅決不吃野生保護動物!
堅決不參與非法買賣野生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