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消防安全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 關鍵詞 ] 高校 危機意識教育 機制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化,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公共危機事件不斷發生,這些公共危機的發生,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很大威脅和損失。高校也是公共危機的易發地帶。高校公共危機事件不斷發生,這些危機對大學生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財產安全構成很大的影響。如何采用有效的危機意識教育教學模式適應當前高校危機教育的需要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危機意識教育是通過相關教育,讓學生在危機為發生前對環境和局勢具有憂患意識,能夠正確的評估和對待各類危機,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危機可能帶來的危害程度。危機意識教育是危機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危機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和要求,其中包括危機知識的了解,應對技能的掌握和心理自我調節能力。
一、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現狀
危機意識教育各高校重視程度不同,教育形式區別較大,對象主要集中在一年級新生上,課程設置比較簡單,往往融入在平時的安全教育當中,在與危機教育改革較早、實踐較好高校的比較下,探討分析當前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教學模式現狀。
1.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發展不均衡
各高校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開展情況不平衡,研究程度差異較大,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程度區別很大。北京市、上海市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較快的城市對危機意識教育比較重視,如北京市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高校專門討論研究大學生安全教育,并將危機意識教育作為核心內容列入安全教育當中,同時進行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和實踐。但是很大一部分高校將精力集中在規模的擴張上,重點關注綜合性大學的構建和學科的發展,在實際行動上沒有把危機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發展總體緩慢。
2.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模式不相同
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模式有很多種類,教育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別。像北京等高校采用教育光盤、教學課件等形式,使學生在視覺感官上有一定的刺激,容易接受教育的內容,效果較好。而有些高校還停留在櫥窗和宣傳版上,危機意識教育的形式和載體單一、陳舊、老套,效果較差。
3.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要求不平衡
由于沒有對危機意識教育做出量化的規定,各高校開展危機意識教育的要求就會不同,落實情況差別也很大。部分高校開始實行危機意識教育學分制的要求,提出危機意識教育作為必修課,在新生課程教育當中設置2個學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教育的效果。但很大一部分高校往往“重安全穩定、輕安全教育”、“重活動教育、輕課程教育”,危機意識教育只作為入學教育的一部分,在迎新大會后穿插一部分時間,以提醒的形式要求注意自身安全,沒有很好的起到危機意識教育的作用。
4.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內容不完善
目前,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內容絕大部分不夠完善。教育內容往往只涉及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等典型案例上面,而對于防范技巧和技能等方面都比較少甚至沒有。根據某省對30所高校的安全教育調研報告顯示,設有危機意識教育方面課程的只占48.0%,開展類似安全防衛培訓活動的占36.0%,而對于必要性高達92%和認為開設自衛防身課程必要性達100 % 構成明顯的差距。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教學模式探討
針對上述的危機意識教育教學現狀的分析,突出解決危機意識教育的缺失與學生當前的需求,傳統的教育模式與加強危機意識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積極探索大學生危機意識教育的改革方向與實踐途徑,通過教程內容完善和教育模式改革,推進危機意識教育學分制,實現危機應對技能訓練制,積極拓展宣傳教育載體,構建多維立體的教育教學模式,在載體上可以由書本教材、視頻光盤、手機平臺、網絡論壇等組成,在形式上可以采用課堂教學和實踐演練相結合。
1.編印書本教材--推進學分制教育。高校應當建立相應的危機教育學科,編印專門的書本教材,教材的形式可以由文字、圖片、漫畫等多種元素組成,尤其是漫畫的形式容易被學生接受;教材內容應涵蓋所有的危機類型、處置方式和技巧等,同時需要不斷的加強研究,不斷的完善內容;并將危機意識教育納入到正常的教學計劃當中,作為一門必修課,具有相應的學分,同時貫穿大學四年,并在不同的年級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教育,如一、二年級重在危機知識的學習,三、四年級重在應對技能的掌握等。實行學分制不僅能促使學校重視,更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安全知識學習氛圍,深化校園安全文化建設。
2.制作視頻光盤--強化教育效果。由于傳統危機意識教育效果不明顯情況,可以采用視頻光盤的形式來強化教育效果,部分高校已采用視頻的形式參插在危機意識教育當中,視頻內容主要分安全篇、防范篇和常識篇,著重闡述了國家安全、消防安全、網絡安全、防盜防騙等基本知識,采用了大量的寫實圖片和校園內真實案例視頻制作而成。在學校危機意識教育中觀看放映,教育效果顯著。
3.搭建手機平臺--確保信息通暢??梢酝ㄟ^建立“安全短信群發平臺”,確保安全預警信息準確傳達,確保危機意識教育快速有效。群發的對象包括保衛、學生、宿管工作線、學生會干部等,群發的內容包括治安、消防預警信息、突發事件信息、心理干預信息等等。手機平臺的建立不僅可以確保信息暢通,最為關鍵的是以這些人員為傳播點將安全信息覆蓋到整個校園,提高廣大學生的危機意識,確保人生、財產的安全。
4.建立網絡論壇--營造文化氛圍。網絡生活作為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宣傳教育的作用。建立網上危機意識教育論壇,如把網絡法律知識、自救知識,心理健康等知識掛在網上宣傳,把典型案例如地震自救等進行重點宣傳教育,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制作成視頻,提供下載,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了解,營造較好的校園安全文化氛圍。
5.創建實踐基地--提高應對技能。在國外,有的中小學每學期都要進行一次防洪、防火、防風演練;有的專門開設傳授女生對付色狼的技能的課程。高校應建立專用的演習實踐基地,以一定的實踐課程要求帶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學習危機應對技能,實踐內容應該包含防洪、抗臺中毒、酗酒等的遇險求生急救;面對罪犯臨場脫身、擒拿、跆拳道、散打、拳擊等自身防衛技能。
同時危機意識教育的開展還需要合理的師資力量配置、專門危機教育機構等等,雖然要達到理想的教育狀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高校危機意識教育的改革和實踐是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應將危機意識的培育作為大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促進大學生對危機知識的了解和防范技能的掌握,促進平安和諧校園建設。
參考文獻:
[1]郭愛昕:中美高校安全管理比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3
[2]魏彤儒,齊秀強:危機教育研究述評[J].求實.2009
[3]劉 娟 陳永亨 魏 冰:危機意識教育初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