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服裝結構設計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數據;人才培養;服裝設計
服裝設計專業的教育目標為培養理論扎實、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使學生具備服裝設計藝術素養,掌握設計原理、設計創意,能結合技術與設計。目前服裝的流行周期逐漸縮短,消費者對于服裝的個性化消費需求趨勢愈加明顯,迅速發展的工業與科學技術促使服裝設計進入了大數據時代。為實現育人目標,服裝設計專業應強化服裝設計職業觀,設計漸進性、實用性課程,根據服裝行業人才需求格局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選擇性借鑒先進培養模式,防止院校教育與企業需求脫節。
1改革培養目標
小數據難以支撐人們有效探索未知,培養方式的改革要通過主觀設想與反復驗證,而利用大數據則能夠尋找、分析與預測事件發生的邏輯。對此,應利用大數據分析設計領域人才需求變化、服裝產品及服務變化趨勢、新技術與新工藝發展趨勢,為模式改革與調整提供高效、科學的數據支撐,針對性地改革、應用培養模式,保證培養目標貼近企業、社會的發展以及市場的需求,實現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模式前應對本行業的人才需求進行廣泛調研,以獲得數據的支撐,確立培養目標與構建多元化培養體系。目前我國的服裝產業已經逐步由來料加工型發展模式轉向自主品牌研發型發展模式,促使品牌能夠在國內、國際市場中立足。對此,服裝設計專業應培養精通服裝CAM、CAD、制版、樣衣設計與制作等技能,具備良好的專業綜合素質、職業道德、信息捕捉與數據反饋等能力,擁有雙證的復合型設計人才,為設計師、樣板師、面料師、制單員、打版師、質檢、市場拓展等崗位輸送專業人才。[1]另一方面,可根據能力定位、崗位分析等調研結果開發專業拓展、專業設計、專業基礎、專業造型相結合的培養體系,利用大數據開發多種課程資源,如試題庫、專業文獻、圖片資料、視頻、電子教案、網絡精品公開課程等,合理安排實習課程與優化選擇專業教材,促使學生牢固掌握工藝理論、制版理論、設計理論。由企業人員與教師共同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利用核心課程體系培養崗位勝任能力,將知識本位培養目標轉變為能力本位培養目標。
2培養創造力
在當代社會,服裝消費群體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取及儲存海量數據信息,且數據密度也將會變得更高,大數據為消費群體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服裝款式、色彩流行周期逐漸縮短,如設計人員的創造能力較差、思維被限制,或難以把握品牌設計理念與設計風格,服裝作品將很快被海量信息湮沒。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應利用大數據開拓思維,注重培養創造力,在設計服裝作品時創造性地表達藝術,沖破傳統設計思維禁錮,形成新穎時尚、低調優雅的服裝設計理念,兼顧服裝設計的周密嚴謹性與創造性,確保設計方案中的面料、色彩、造型、風格、配套服飾品、裁剪縫制與加工技術等和諧統一;應重視引導學生學習與欣賞其他藝術形式、設計門類,拓寬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聯想能力,使其擁有敏銳的設計眼光,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2]指導學生在設計服裝條紋圖案、色彩、風格、面料方案與樣式時,融入木雕、刺繡、剪紙、陶瓷、繪畫等元素,設計出具有創造力的作品;同時指導學生涉獵經濟、哲學、歷史、文學等知識,在設計時注重人文關懷,融入民族文化與本土文化,設計作品時結合地域文化、傳統元素、民族藝術,如神秘古樸的侗族服飾、織繡挑染繁復的瑤族服飾、刺繡精美的苗族服飾等;還可以借鑒國外培養模式更新教學手段,如美國紐約時裝設計學院、法國時裝設計學院的學分制,歐洲米蘭設計學院畢業設計、針織實驗教學方法等,運用開放型培養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藝術館、工作室中學習設計知識。
3培養實踐能力
大數據的形式多樣,如位置信息、微博、微信、網絡日志、視頻及論壇等,且大數據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日新月異的數據、信息對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裝設計專業在改革培養模式時,要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搜集數據、應用數據。例如,可根據實踐能力培養要求設計綜合性實踐課程,讓學生自愿組建設計小組,小組成員宜男女搭配,在組內互相交流男生對女裝設計的見解或女生對男裝設計的見解,明確設計定位,創立虛擬品牌,設計品牌展板、宣傳廣告、服裝包袋、吊牌、商標等識別信息,對服裝消費人群的愛好、消費心理、年齡、穿衣特點等進行調研。同時采集當地面料市場、加工條件、服裝市場、服裝流行趨勢等數據信息,通過實踐培養服裝設計創意及設計思維,將立體裁剪、服裝CAD、縫制工藝、結構設計等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在遇到新的工藝或款式時也能應付自如。另一方面,可建立服裝生產、CAD設計、面料纖維檢測、服飾文化、服裝技術、服裝營銷等仿真實驗基地,利用仿真實驗基地完成樣衣尺寸規格制定、制版與制作、樣板放碼與分解等實訓教學,增強崗位實踐能力與縮短崗位適應期。學??膳c國內外著名服裝品牌生產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參與服裝企業的生產運作,了解與掌握真實的產品設計開發運作程序。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開展設計比賽增強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在賽前廣泛收集信息數據完成服裝作品創意,積極與教師、同學、同仁探討交流設計信息、設計思維。
4結語
服裝設計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方式可走實用型培養路線,擺正設計與藝術、技術的關系,結合綜合實踐、服裝設計大賽等多層次實踐形式,依托大數據經濟時代的網絡化、集成化、信息化服裝設計特點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創新能力及市場意識;應明確定位培養目標,準確及合理把握課程結構,夯實設計專業基礎,做好專業科研建設與學科建設工作,運用特色化培養模式;根據求新、與時俱進原則調整及優化專業教材、課程設置,更新設計理念、設計本質,拓展職業個性與崗位綜合能力,使培養模式適應市場環境、市場動向,無縫接軌、銜接校外頂崗與校內實訓,使知識與技能實現高效轉化。
參考文獻:
[1]施捷.基于創客教育視野中的五年制高職服裝設計技能教學實踐研究——以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五年制高職服裝專業為例[J].遼寧絲綢,2016(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