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產品市場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除了聯想,沒有人會想到2006年的8月竟然出現了戴爾公司歷史上最嚴重的高管流失狂潮。
8月17日,前戴爾中國總裁麥大偉(David D.Miller)被任命為聯想亞太地區負責人。自此掀開了戴爾高管集體出走的序幕。截至8月25日,另有3位戴爾高層步其后塵投靠了聯想。
如果再算上去年先期去職的符標榜和阿梅里奧(二者分別為神舟電腦公司總裁和聯想國際總裁),戴爾在大半年時間內已有7位高層出走。大量的高管流失對這家世界最大的PC提供商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可謂前所未有。
要命的是,戴爾管理表現出來的失控不僅是人員流失,其業績出現的下滑和品牌形象接連受損事件,更讓業界失望。8月18日,戴爾了200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由于產品價格下調,戴爾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51%。這個全球最大的PC提供商真正感到黑色8月的四面楚歌了。
高管集體投奔聯想
2005年12月,戴爾高級副總裁阿梅里奧出人意料地加盟聯想,出任聯想集團全球CEO。
嚴格來講,阿梅里奧還不算離開戴爾加盟中國公司的第一人。比他離職早兩個月的10月25日,前戴爾中國區總裁符標榜離職戴爾(后于2006年6月出任神舟電腦公司總裁)。
在阿梅里奧出任聯想集團全球CEO的時候,業界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他能給聯想帶來什么樣的業績上,事實證明,這個洋人加盟聯想以來,不但聯想的業績節節攀升,現在更是在一周之內掀起了戴爾高管出走聯想的浪潮。
2006年8月17日,聯想集團對外宣布,前戴爾中國總裁麥大偉(David D. Miller)被任命為聯想亞太地區負責人;同一時間,前戴爾日本家用及商用銷售業務總監艾馬諾(SotaroAmano)被任命為聯想日本總裁。8月21日,聯想集團宣布成立“卓越中心”,前戴爾公司副總裁戴維?斯克穆克(David Schmoock)被任命為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領導卓越中心工作。8月24日,聯想又突然宣布,前戴爾公司副總裁、負責亞太及日本地區服務業務的克里斯托夫?艾斯丘(Christopher J. Askew)被任命為聯想集團副總裁,負責聯想全球服務業務。
另有鮮為人知的是,2006年春節期間,就在全球為聯想在意大利都靈冬奧會上的完美表現而激動不已之時,前戴爾中國華東區銷售總監童夫堯悄悄接任了聯想大中國區副總裁、中國區大客戶業務部總經理一職。
高管集體出走聯想,戴爾上下一致表示,他們的離職對公司業務和發展不會產生影響。
“我們希望有些人離開,有些高管繼續為組織效力。我們在中國的人才策略是,借助更多當地人才來開拓市場,而這個策略未來也會持續執行。”戴爾公司總裁麥克爾?戴爾在訪問香港時,對眾多高管投奔競爭對手作出上述表示,他還指出,“戴爾是個實力堅強的公司,我不會因為人才離開而睡不著覺。”但業界認為他內心其實很緊張。
華爾街分析師指出,亞太區高管人員接連流失不過是戴爾近段時間企業管理失控的一種尖銳體現,它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些人對戴爾的信心缺失。
業績持續下滑之困
國內分析人士認為,戴爾近期業績表現不佳是導致高管信心缺失的首要原因。
根據邁克爾?戴爾的規劃,2006年是戴爾從少年走向中年的轉型之年,但卻禍不單行地遭遇了業績下滑。此前一年,戴爾針對持續下滑的業績已經采取了一些行動,包括開設直營店戰略,為了縮減成本結盟AMD,以及對旗下美洲市場部進行重組等,但所有這些舉措似乎并沒能成功挽救日益下滑的業績。
8月18日,戴爾在業界矚目中了令人失望的200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由于產品價格下調,戴爾第二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51%。在截至8月4日的這一財季,戴爾的凈利潤為5.02億美元,每股收益22美分。而在2006財年第二季度,戴爾的凈利潤為10.2億美元,每股收益為41美分,這一業績顯然有較大幅度的下滑。由于營收認定和其它會計問題,戴爾還表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對戴爾展開非正式調查。在此之前,戴爾已經破天荒地連續4個季度的收益低于市場預期,大大挫傷了投資人的積極性。
業內人士認為,麥大偉離職戴爾,很可能是為戴爾2007財年第二季財報負責。自2005年10月麥大偉接任符標榜出任戴爾中國總裁以來,戴爾在中國的業績始終達不到總部的期望值。而聯想自收購了IBM PC后,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和影響日益增長,這是戴爾最不希望看到的。
而戴爾日本和亞太區眾多高管的集體出走,則可能與戴爾公司近一年來的業績下滑和麻煩不斷有關系。業內人士認為,戴爾一直專注的直銷模式近來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挑戰,甚至可以說戴爾“成也直銷,敗也直銷”。戴爾的高管們可能正是看到了直銷模式在一兩年內無法挽回頹勢,所以紛紛選擇了出走。
成也直銷,敗也直銷
IDC公司行業分析師喬納森?約西奇認為,戴爾業績下滑的真正原因還在于它自身的營銷策略。因為市場環境的變化,原來成功的模式已經成為戴爾下一步發展的障礙。而這種障礙,主要來自于直銷模式在當前情況下的兩大弊端:一是價格優勢不再,二是難以適應產品多元化的要求。
依據IDC公司的階段性市場報告,戴爾公司的PC銷量不僅沒有下降,其銷售額反倒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持續下滑的是利潤。讓邁克爾?戴爾憂心的是,雖然同樣面臨全球PC市場增長速度放緩的大背景,但競爭對手聯想和惠普的業績始終保持著平穩的增長幅度,尤其后者在最近一個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1%。和聯想、惠普的混合型銷售模式相比,戴爾一直堅持直銷策略,這也是它做到世界第一的法寶。
直銷模式的最大優點是壓縮業務流程,節省中間成本,降低產品的終端價格,更適合PC微利時代的要求。得益于這個優勢,戴爾的產品價格在同類產品中保持著絕對優勢。然而,在全球PC價格戰成為主流促銷手段的今天,戴爾的低價優勢不再明顯。兩大競爭對手為了與其一爭高下,先后放棄了一邊倒依附于第一大芯片提供商英特爾的做法,改用AMD以降低PC成本,具備了在價格上與戴爾競爭的實力。
美國Forrontier咨詢公司市場分析師蘇姍?雅各布分析指出,為了應付競爭對手,不讓自己的市場份額被人侵吞,戴爾被迫加入了價格戰行列。“所以,低價優勢保證了戴爾銷售量的直線上升,可接近成本的售價反令其利潤持續下滑,素有‘價格殺手’之稱的戴爾終于陷入了自己締造的價格陷阱?!碧K姍說。
另一方面,當前電腦市場的發展,已經到了消費者對科技產品工業設計與個性化需求的回歸階段,消費者不再僅僅關心芯片速度、硬盤空間、內存大小,還關注外觀設計、個性化解決方案,而直銷體制下的模塊化定制很難滿足這種需要。戴爾提供的財務數據也顯示,在2005財年,戴爾用在研發工作上的投資僅為其總收入的1%,這顯然不夠他們從事相應的研發和升級,從而使得戴爾的新產品在軟硬件配置上都缺乏創新,不能緊跟市場發展步伐。
硅谷長期市場顧問雷吉斯?麥克納表示,不管是產品組件還是系統設計,戴爾都依賴于上游合作伙伴和OEM廠商,很難在產品創新上有所作為。“微軟和英特爾替戴爾公司完成了新產品的研發工作,并將戴爾公司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經銷商。這樣,戴爾實際上就失去了對產品質量的掌控。”雷吉斯說。對戴爾公司最形象的比喻來自惠普中國區總裁孫振耀,他認為,“戴爾不是一家產品公司,也不是一家IT公司,它僅僅是一家銷售公司?!?/p>
除了上述兩大方面的影響外,直銷模式還存在不符合人們消費習慣的弊端。一般而言,人們的消費心理決定他們更習慣于親眼看到東西才購買,可是戴爾的直銷模式只能提供給人們一張網上的圖片。在這種情況下,一種被稱為“體驗中心”的概念被戴爾提出并付諸實施,這是它以門店形式主動補充直銷模式的嘗試,目前已在美國、日本、中國內地、中國臺灣等地設立了200多家體驗店。可是,死守直銷的戴爾堅持體驗中心不做庫存不賣現貨,這能給店員多大的利益動機去感受、反饋市場變化,也值得懷疑。
麻煩不斷累及客戶服務形象
全球PC產業的發展現狀表明,在產品同質化趨向日益加強的今天,大公司之間的競爭已不僅是產品競爭,更多的是客戶服務的競爭。而在最近一段時間,戴爾在“芯片門”、“訂單欺詐”和“報價門”這三起事件中表現出來的傲慢態度,以及在筆記本爆炸事件中的緩慢反應,讓眾多中國消費者對此頗有微詞,甚至是“失望至極”。
在全球領域,戴爾自去年開始降低呼叫中心的運營成本后,其客戶服務就受到廣泛批評。呼叫技術服務的時間拉長、計算機病毒肆意進攻、一些替換部件的短缺……諸如此類的問題已經使戴爾的客戶服務滿意度出現下降。
憑借直銷模式起家的戴爾,用基于電話和互聯網的銷售方式有效地削減了庫存成本。但業內人士認為,他們過于追求經濟高效的戰略導致了對客戶的重視程度下降。據悉,戴爾一些客戶服務呼叫中心的員工人數還不足500人,這樣的規模很難保證客戶服務電話的暢通。
有資深分析師表示,一直以來,在戴爾的客戶中,普通個人消費者只占其中的15%左右,戴爾開始更為關注個人消費市場的發展,相繼推出了價格極低的促銷產品,并與中國網易等公司合作,以此來吸引更廣大的普通消費者。戴爾的客戶群體在短時間內激增,它必須面臨客戶服務轉型的問題。然而數據證明,擅長為大客戶服務的戴爾還不太適應為激增的普通客戶服務,消費者對戴爾公司客戶服務的投訴與日俱增。一項由美國密歇根大學進行的調查顯示,戴爾的客戶滿意度在近兩年出現下滑,從2004年的79%跌至2005年的74%。
戴爾公司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給公司發展帶來的制約,他們在近一段時間采取了許多措施,來挽回客戶服務形象。有消息稱,戴爾將投資1億美元以聘用更多的工作人員用于銷售和呼叫中心服務。2006年6月,戴爾新任客戶服務部門主管理查德?亨特(Richard L. Hunter)更是創造性地提出,要借鑒戴爾工廠的模式來改善客戶服務。按照亨特的方式,戴爾呼叫中心的員工在為客戶提供服務遇到困難時,就升起一面彩旗。彩旗升起之后,一位主管人員將立即走過來幫助他解決問題。亨特同時表示,要培訓呼叫中心的員工解決不同類型計算機問題的能力,爭取第一位接聽電話的員工就能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新上任的戴爾中國總裁劉峻嶺對外界表示,戴爾中國已經在改善客戶服務上采取了措施,目前戴爾在中國的技術支持人員相比于2006年第1季度,人數已經增加了80%,客戶服務部門的人員增加了一倍。劉峻嶺同時表示,提高客戶滿意度是戴爾利潤得以改善的關鍵一環。
數據顯示,在2005年,戴爾用于客戶服務的支出占銷售額的9%,低于主要競爭對手蘋果和惠普的13%。業內人士就此分析指出,戴爾在改善客戶服務形象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