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網絡空間安全的新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科技管理 基層央行 應對措施
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在信息化條件下社會各界、企業和居民個人對金融科技的服務需求進一步增多,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金融機構的增多、金融科技外部環境的復雜多元給基層央行的科技管理帶來眾多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本文在分析基層央行科技管理面臨現狀的基礎上,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思路和措施。
一、基層央行科技管理工作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區域金融業的廣泛應用,基層央行科技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1、銀行業的快速發展,對基層央行“科技保障業務”能力和保障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較快,基層央行的金融科技保障工作量越來越大。以浙江省義烏市為例,2012年底止,義烏市有銀行業機構23家,機構數比2009年增加17家,增速35.3%。2012年底止,義烏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分別為1985.51億元人民幣和1514.31億元人民幣,分別比2009年增加58.37%和74.62%。同時信息技術創新的發展進程快,對基層央行金融科技的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從發展軌跡看,我國銀行業信息化發展先后歷經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上世紀60年代初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般稱為業務電算化階段,第二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末至“十一五”規劃中期的數據大集中階段,第三階段是“十一五”規劃后期發展到至今的整合優化階段,目前仍處于整合優化過程。信息化過程中,業務電算化階段經歷了30多年時間,數據大集中階段大約經過了10年左右時間,發展階段的時間間隔呈現越來越短的態勢,科技信息系統建設從“以業務為中心”過渡到“以系統為中心”,發展到“以客戶為中心”,使基層央行金融科技的保障、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2、現代社會生存模式的發展和轉變,使得基層央行科技管理的服務職能履職要求越來越高。現代社會生存模式,正由現實空間向網絡空間擴展,虛擬化、網絡化的生存模式,對金融服務需求異常強烈,金融科技保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技管理對網絡和系統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作為區域金融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和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維護者,基層央行為保障金融業的安全運行所提供安全、高效的科技信息化服務責任越發重大,降低社會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促進區域經濟金融和社會發展的作用越發顯現。目前,我國已進入了更加注重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新階段,社會發展將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視弱勢群體的金融可獲得性和基礎金融服務的均等化、普惠性。如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盡快滿足人民群眾在支付、結算、轉賬、匯兌等方面的金融保障需求,已經成為基礎央行科技管理工作的現實課題。
3、新時期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遠景,對基層央行科技管理工作提出眾多新的挑戰。根據“十二五”時期金融信息化的工作安排,人民銀行將建設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第二代支付系統,統籌考慮支付服務現實需求和未來發展。第二代支付系統將構建以大額支付系統為主渠道,小額支付系統、網銀互聯系統、支票影像交換系統為輔助渠道的支付體系,支持銀行通過單一法人賬戶集中辦理跨行資金結算等集約化經營的需要。目前,基層央行科技部門人員配備相對不足,人員素質離業務發展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科技管理的水平也還需提高和改善。因此,基層央行科技管理工作除了要適應金融信息化發展新趨勢外,還要做好央行自身各個業務系統的科技保障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4、科技管理方面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從外部環境看,許多金融機構科技基礎工作較為薄弱,信息安全技術保障措施不夠健全,更增加了基層央行科技管理工作的難度。這幾年,隨著新設立金融機構的不斷增多,再加上金融業務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科技保障業務運行的壓力,使得信息安全和金融運行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科技管理方面存在許多安全隱患。
(1)信息安全與機構設置、業務發展不匹配,不相適應。部分銀行機構存在“重業務發展,輕信息安全”思想。許多機構專職的科技人員配備嚴重不足,有的機構雖然配備了科技人員,但一人多崗,忽視了科技工作專業性,人力資源配備難以保障信息安全的需要。
(2)技術設施不盡完善。一是有的銀行機構機房設計有待完善。如有個別機構將主機房與廚房相連,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二是有的銀行機構供配電系統形同虛設。有的銀行未按規定配置發電機或者是租用了發電機,但無法實現接入機房,使供配電保障系統難以保證業務穩健運行的信息安全要求,一旦發生意外,極易釀發金融風險。三是許多新設立的銀行機構災備系統不盡完善。有的銀行機構未建立同城災備中心,有的銀行機構異地災備中心設計在合理性、規范性上缺陷較多,給信息安全埋下眾多隱患。
(3)制度執行不夠到位。一是制度建立設未能跟上發展的步伐,出現許多真空和盲點。有的銀行機構未建立監測類科技管理內控制度。有的銀行機構未能根據近幾年信息安全出現的新情況和業務“扁平化”發展的現狀及時地對本單位的信息安全制度進行修訂。二是銀行機構業務運行內網和外聯網絡管理比較寬松,漏洞多、隱患多。如有的銀行外聯單位線路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就直接接入內部核心網絡,如遇網絡黑客攻擊,極易造成網絡運行出現故障,嚴重的會造成系統運行癱瘓。三是有的銀行機構移動存儲介質方面制度要求不嚴,管理寬松,容易誘發病毒感染,造成信息安全隱患,給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運行帶來一定影響。
二、加強基層央行科技管理的思路和應對措施
1、統籌協調,增強科技管理的綜合力。一是加強調研,根據金融科技發展現狀,制定完善區域金融科技信息化發展規劃,明確基層央行金融科技的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和工作任務,并將其納入到業務發展中同部署、同落實。二是在人民銀行的主導下,發揮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安全聯席會議的作用,及時溝通交流區域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化發展情況,探討金融科技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解決方法,促進金融信息化健康發展。三是適應金融信息化發展新要求,及時更新基層央行科技人員工作理念,適當增加科技人員配備,同時對現有科技人員采取外出學習、專題培訓、課題攻關、自主自學等方式和途徑,切實提高科技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工作水平。
2、扎實工作,增強業務系統的建設力。基層央行自身業務系統的有效維護和保障,是做好科技管理,為金融機構提供信息化網絡有效運行的工作基礎,因此,加強基層央行科技管理,加快自身各種系統應用工作的建設,保證高效、穩定運行就顯得尤為必要。一是要做好應用系統的建設、維護工作。根據安排,基層央行科技管理方面要開展業務網電子公文傳輸系統及電子檔案系統、金融業信息交換系統、ACS系統建設的相關工作,同時要做好已經接入運行的國庫信息處理系統(TIPS)等系統的優化、完善工作。二是完善基層央行機房及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要認真實施轄區內人民銀行縣級支行電視電話會議系統建設工程,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機房建設,在規范縣級支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基礎上,做好科技常態化管理和科技工作的完善提高。三是建立和實施計算機客戶端信息安全檢查制度。要指導各業務科室和人員,每月對計算機進行全盤病毒掃描和安全配置檢查,消除安全隱患,為系統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3、積極有為,增強科技管理的創新力。實踐證明,創新是科技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不竭動力。基層央行科技管理要從以下方面開展創新工作:一是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意識,開展“勤思考、勇創新”活動,對科技管理提出“新點子”,提升科技管理工作的潛能和效率。二是創新服務方式。要針對縣支行科技人員多為兼職、科技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編寫縣支行科技管理工作手冊,指導縣支行提高信息化系統運行維護技能,規范金融科技管理。三是創新信息安全防范工具。根據計算機病毒多發、易發的情況,開發病毒防護輔助工具,指導和提醒用戶定期掃描計算機,防止病毒擴散,有效地提升計算機病毒防護工作水平。
4、綜合治理,增強行業管理的執行力。一是建立“金融機構信息安全評價辦法”,從人員組織、網絡、機房、系統建設、災難恢復、安全管理等方面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科技管理,開展信息安全現場與非現場評價,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強信息安全管理意識、提高信息安全內部管理水平。二是進一步做好外聯機構的網絡接入管理。根據人民銀行總行“統籌規劃、集中組織、電信匯聚、一口接入”的方式,進一步規范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小、微型金融機構的接入服務。三是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等級保護工作。根據人民銀行《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落實系統安全等級定級和備案工作,同時將等保工作納入安全評價范圍,督促其做好三級及以上系統的測評和整改工作,確保系統達到相應等級的技術要求,提高系統安全性。四是深入推進銀行卡與電子支付管理工作。繼續推動金融IC卡遷移,指導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及時總結有關商業銀行的亮點經驗和做法,加快金融IC卡系統的改造步伐。以行業合作模式促進金融IC卡多應用,加強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指導商業銀行積極開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擴大金融社保卡的發卡地區和發行量,建立并完善社會保障卡加載金融功能的工作協調機制。嚴把準入關,加強銀行卡發卡和電子支付技術審核。
【參考文獻】
[1] 孫耀君: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