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減少農藥污染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藥污染
現如今農藥使用較為廣泛,大量農藥施入土壤中,除了少部分與作物接觸之外,大多數還是殘留在土壤中。如果說施加的農藥屬于高毒高殘留型,它將長時間滯留于土壤中,造成土壤長時間地污染。化肥雖然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幫助,但是不規范的使用,也造成土壤營養化、非營養物質積累、重金屬滲入等問題的出現。
2、養殖產業中禽畜污物排放
目前農村規模養殖場很少配置污水處理設備,很多禽畜的糞便直接被排放到農業生產環境中去,適量可做有機肥使用,但是量多后戶直接導致土壤鹽漬化、土壤板結、水體惡化、水體營養化等問題的出現。
二、環境污染防治策略及建議
1、加強對“三廢”污染的治理和無公害化處理
加強“三廢”污染治理,是做好農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重要內容之一。首先要加強執法力度,嚴格參照國家有關環保制度標準,淘汰經營生產中污染較為嚴重的產業項目、機械設備,勒令禁止重工業污染向農村地區蔓延,確保農業生產有一個“潔凈”的環境。其次要加強監管力度,尤其是做好農村經濟產業中工業企業排污減排工作,參照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監管規章,嚴格控制工業企業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最后推進農業“三廢”集中處理工作進程,根據地方環境承載能力及工農業生產發展情況,合理規劃,調整農村產業布局,引導地方企業向城鄉集中,集中監管生產排污情況。
2、加強對農藥污染、化肥污染的防治工作
防治農藥污染的關鍵在于盡可能地減少農藥使用,積極探索使用綜合治理措施。在病蟲害的防治上,要將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同化學農藥防治有效結合起來,盡量減少農藥使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同時,還要積極研發低毒、低殘留、高效新農藥,并加強使用指導。此外,還要加強對農藥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用藥,嚴格遵守農藥使用范圍和標準。早在1982年,農業部就頒布實施了《農藥安全使用規定》,在規定中明確將農藥細分為高、中、低三類。在規定中,明確指出符合“農藥安全使用標準”的品種,要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執行,對于控制農藥殘留,防治農藥污染效果較好。防治化肥污染要將有機肥和化肥使用有效結合起來,盡量不要在同一地方長時間使用一種肥料,積極推進測土配方技術,避免過無節制使用化肥,造成化肥流失污染環境,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在推進測土配方技術的同時,要積極探索擴充地方作物種類。此外,在加強化肥污染和農藥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時,政府一定要加強對規范用藥和合理使用化肥的宣傳和技術培訓,引導農戶科學合理用藥,規范有效施肥。
3、加強對禽畜污物的防治工作
養殖業污物處理是農業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所在,在防治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堅持無公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的原則進行。對于養殖舍內的糞便要及時進行清掃,清掃后要進行沖洗,沖洗后要嚴格消毒。對于收集的糞便要集中處理,可采用厭氧發酵的方式,一方面有節能功效,另一方面可獲得沼氣,開發農村沼氣產業項目。也可將收集糞便集中發酵制成有機肥料,與化學肥料配合施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三、結語
六歲的寶貝兒子吵著要吃水餃,劉莉趕緊到橋北集市上買了韭菜和豬肉,中年一家七口人圍桌而坐吃上了餃子,看著孩子吃得那么帶勁,那么高興,家里人都舍不得多吃了。劉莉一面勸著家人吃,一面把自己的一盤餃子悄悄放進飯櫥里,躲在一邊,吃掉了早上的剩飯。
飯后半小時,孩子哭鬧起來,嚷著難受,不一會口吐白沫,渾身哆嗦,眼睛發直。劉莉趕緊抱著孩子就往醫院里跑,剛到醫院門口孩子就斷了氣。家中的另外五口人也被鄰居送進醫院,他們的癥狀與孩子相似,但病情比孩子輕。醫院很快作出診斷,這是一起有機磷農藥中毒。毒從何處來?兇手是誰?
當地公安部門、衛生防疫站都接到了報案,兩部門分別立案并立即開始調查。誰知從當晚到第二天下午,醫院又接連報來二起大人中毒案,診斷都是有機磷中毒。防疫站在調查中發現,醫院報來的四起中毒,都與吃韭菜有關,四個出事的家庭中,未吃韭菜的都沒生病,吃的韭菜越多病情越重。還發現這四家是同一天買的韭菜。找到出售韭菜引起中毒的菜農,菜農承認:為殺滅韭菜的害蟲,他施用了殺棉鈴蟲的農藥。檢驗病人的嘔吐物、病人吃剩的水餃、菜販賣剩的韭菜、菜農種植的韭菜,都檢出被稱為1605的高毒有機磷農藥。至此,中毒事故原因清楚了,導致食物中毒的兇手是污染農藥的蔬菜。
有關專家指出:韭菜是農藥污染最嚴重的品種,韭菜的蟲害“韭蛆”常常生長在菜體內,表面噴灑殺蟲劑難以起到作用。所以,不少農戶用大量的高毒殺蟲劑灌根,而韭菜是有的內吸毒性使得毒物遍布整個株體,加上農藥和韭菜中含有的硫結合,使毒性增強。
時下,老百姓的菜籃子豐富了,而健康隱患也多了。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我國農藥年用量為80―100萬噸。其中,使用在農作物、果樹、花卉等方面的農藥占了大部分。長期而大量地使用農藥,不僅造成了環境污染,而且嚴重地危害著人體健康。
人們進食殘留有農藥的食物,如果污染較輕,食人數量較少,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但往往有頭痛、頭昏。無力、惡心、精神差等表現;當農藥污染較重、進入體內的農藥量較多時,會出現明顯的不適,如乏力、嘔吐、腹瀉、心慌等情況。嚴重者可能出現全身的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現象。另外,殘留的農藥還可在人體內蓄積,超過一定量后會導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還有帕金森病、癌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也與長期接觸農藥有關。對孕婦而言,則會影響胎兒的發育,甚至會導致胎兒畸形。
有關專家指出,一些易于生蟲又較難防治的蔬菜瓜果,常常是農藥污染最嚴重的品種,農藥污染較重的有白菜類(小白菜、青菜、雞毛菜)、韭菜、黃瓜、甘藍、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等。其中,韭菜、油菜受到的農藥污染比例最大。就蔬菜本體而言,葉子和嫩莖是合成蛋白質最旺盛的,所以,最容易受到污染。而農藥也往往是噴灑在蔬菜的葉片上。因此,葉類蔬菜的農藥殘留相對來說就比較嚴重。茄果類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莢類蔬菜如豆角等,以及鱗莖類蔬菜如蔥、蒜、洋蔥等,農藥的污染相對較小。
除了蔬菜上的農藥殘留能導致人體中毒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人體中毒的蔬菜,如:①發芽馬鈴薯:別名土豆,當貯藏不當,致馬鈴薯發芽或表皮變綠、變黑時,食后常發生中毒。尤以春夏季節更為常見。發芽馬鈴薯中含有龍葵堿,其芽眼部分含量尤高。龍葵堿對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對呼吸中樞有麻痹作用,可能引起腦水腫、充血、還能引起體內紅細胞溶血,食后半小時至三小時發生中毒反應。②青色番茄:含有龍葵素等毒性物質,食后會發生頭暈,嘔吐、流涎等中毒癥狀。③鮮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當進食大量未經煮泡去水或急炒未熟鮮黃花菜后,會出現急性胃腸炎。④用/堋巴催發的豆芽:一些商販常用化肥催發豆芽,含氨類的化肥在細菌作用下,可轉變為一種強致癌物――亞硝胺,長期食用可誘發胃癌、食道癌、肝癌等。⑤白果:含有銀杏酸和銀杏酚,燒煮不熟或變質,可引起抽搐、昏迷、驚厥、甚至死亡。⑥毒蘑菇:種類繁多,一般都含有胃腸毒素、神經毒素、血液毒素等多種毒素。食用后病情復雜而兇險,死亡率極高。⑦未熟透四季豆:又稱蕓豆、菜豆等,烹調時未熟透,或水焯后作閔攔菜、冷面碼、炒食,未能破壞其中有毒成分――紅細胞凝集素,食后引起以胃腸類的主要表現的中毒癥狀。
如何提防蔬菜中毒呢?總的說來,必須把好兩道關:一是選購關,二是烹調關。
關鍵詞: 蔬菜 農藥殘留去除對策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fruits and vegetables skin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residual pesticides, how to remove these cleaning pesticide, keep healthy, is a concern of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ruit vegetables pesticide residue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removing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points out the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remove the misunderstanding metho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vegetables pesticide residues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S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蔬菜、水果中的農藥殘留是食品安全中的重要問題。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 有人對農藥的殘留產生了誤區, 認為有蟲眼的蔬菜食用安全, 更有甚者專門挑選帶蟲眼的蔬菜。但這種認識并不科學, 蔬菜往往由于病蟲害抗藥性強而噴施更大劑量的農藥, 很有可能是菜農在蟲害發生后才施藥, 因此以有無蟲眼作為是否食用安全的依據并不可靠。農藥在噴施過程中, 主要附著在果蔬的表面, 所以, 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洗滌和加工方法, 就可以降低農藥的殘留量, 保證蔬菜、水果的食用安全。目前, 大部分蔬菜水果的表皮都有大量的農藥殘余, 如何清洗去除這些農藥, 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 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1果菜殘留農藥的危害
化學農藥在造福人類的同時, 也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據有關監測權威部門最新統計, 危害人類健康的十大疾病均與農藥有關。蔬菜、瓜果中的殘留農藥, 一直是人類的公害, 據衛生部門專項調查, 噴施農藥后的蔬菜瓜果在自然環境中, 基本降解需要100一150d , 完全降解需要的時間則更長, 有些農藥甚至根本不能自然降解, 因此, 可以說, 人們每天都在吃含有毒素的蔬菜瓜果, 雖然不能即時致命, 但不知不覺中已慢性中毒, 可引發各種疾病, 直至危害生命。目前, 果蔬病蟲抗藥性越來越強, 農藥毒性也隨之越來越大, 加上國家明令禁用的劇毒農藥非法流人各地農用藥品市場,農民普遍缺乏農藥噴灑知識, 導致濫用農藥現象十分嚴重, 使果菜產品中農藥殘留量遠遠超出國家規定標準。
2 常規農藥殘留去除方法
2. 1儲藏法
很多農藥在氧化劑作用下容易被氧化, 空氣中的氧與蔬菜中的色酶對殘留農藥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根莖類、瓜果類等一些便于貯藏、不易腐爛的蔬菜, 在室溫下放24h 左右, 這樣殘留化學農藥平均消失率為5% , 放置10~ 15d 左右, 效果更好。同時建議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2. 2浸泡法
菠菜、小白菜、油菜等葉菜類和韭菜花、金針菜等花類菜, 浸泡洗方法比較有效。
2. 2. 1 清水浸泡法
有機磷農藥多為磷酸酯或酰胺, 這些農藥在水中可分解為無毒的物質。先將蔬菜表面沖洗干凈, 再用清水浸泡20~ 30min( 還可加入少量食鹽或果蔬洗滌劑) , 然后反復沖洗2~ 3 次,這樣可以除去部分的殘留農藥。對包心類蔬菜, 可先切開, 放在清水中浸泡1~ 2h, 再用清水沖洗, 以清除殘附的農藥。
2.2. 2堿水浸泡法
大部分化學農藥呈酸性, 在堿性環境下, 可迅速分解, 所以用堿水浸泡是去除蔬菜殘留農藥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500ml 清水中加入食用堿5~ 10g 配制成堿水, 將經初步沖洗后的蔬菜放入堿水中, 根據菜量多少配足堿水, 浸泡5~ 10min 后用清水沖洗蔬菜, 重復洗滌3 次左右效果更好。
2.2. 3開水浸泡法
甲胺磷、呋喃丹、氧化樂果、氨基甲酸脂類殺蟲劑等部分農藥隨著溫度的升高, 分解會加快。對青椒、圓白菜、菜花、豆角、芹菜、萵苣等適宜加熱的而用其他方法難以處理的蔬菜, 可通過加熱去除部分殘留農藥。在下鍋炒或燒之前, 將經初步沖洗后的蔬菜在開水中泡2~ 5min, 然后用清水洗滌1~ 2 遍, 據試驗, 可清除90% 以上的殘留農藥。
2.2. 4淘米水浸泡法用
淘米水洗菜能除去殘留在蔬菜上的部分農藥。因我國目前大多用甲胺磷、辛硫磷、敵敵畏、樂果等有機磷農藥殺蟲, 這些農藥遇到酸性物質便會失去毒性。在淘米水中浸泡10min 左右, 用清水沖洗干凈, 就能減少蔬菜上殘留的農藥。
2.3專用蔬果洗滌劑浸泡法
該法對于減少農藥的附著更為有效。將洗滌劑按1:200或按說明使用的比例用水稀釋后浸泡果蔬, 10 一60min內農藥殘留量可以減少50-80,特別是在浸泡的前10min 內農藥殘留下降非常明顯,可以達到50左右。然后, 稍加搓洗, 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基本清除農藥殘留。
2.4去皮法
蔬菜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的有機磷、有機汞及擬除蟲菊酯等農藥大部分是親脂性的, 在水中溶解度低, 易溶于有機溶劑、脂肪和苯丙酮、蠟質液中, 但蔬菜表面有蠟質, 很容易吸收農藥, 沉積后的農藥,不再以物理方式消失, 大多積存于果皮中, 會造成農藥和有害物質的殘留過高, 危害健康。對嬰幼兒的危害尤大, 會導致嬰幼兒尚未發育成熟的內臟器官發育不全或畸形。
不能因為蔬菜的表皮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就舍不得剝皮。經實驗測定, 除去蔬菜的表皮, 可以除去大部分農藥殘留。如殺螟硫磷在葡萄果皮上的比例占98% , 在果肉中占2%; 樂果在柑橘果皮上的比例占85% , 在果肉中占15%; P, P- 滴滴涕在蘋果果皮上的比例占97% , 在果肉中占3%; 在黃瓜果皮上能測出有機磷的殘留, 而果肉中則沒有。
對于帶皮的蔬菜如黃瓜、胡蘿卜、冬瓜、南瓜、茄子、馬鈴薯、蘿卜等等, 可以削去含有殘留農藥的外皮, 只食用肉質部分, 既可口又安全。
3農藥殘留測定與去除的誤區
3. 1速測卡
判定水果蔬菜有無農藥殘留不可靠現在銷售、批發市場上普遍使用的速測卡判定果蔬有無農藥殘留并不可靠, 對于由某些毒物造成的污染可能會漏檢或誤檢。該方法不能測定出農藥殘留的種類及含量。即使能定性, 也不能定量, 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時把市場上經過速測卡測試合格的水果蔬菜重新進行科學測試, 結果發現合格的水果蔬菜并不合格, 甚至取某些高毒農藥直接滴在速測卡上, 速測卡都沒有反應。
3. 2切開洗菜不科學
部分有機磷農藥具有內吸特性, 可以直接進入蔬菜的根莖葉內部。有些人建議將蔬菜切開后用水泡的方式去除殘留農藥。從營養學角度來看, 這種辦法不予鼓勵, 因為即使能夠去除少許農藥, 更多的營養成分也會被水帶走, 得不償失。就目前而言, 普通消費者還沒有什么好辦法去除內附性農藥。
3. 3洗滌靈不能有效去除果蔬上的農藥殘留
目前使用的農藥大部分是親脂性的, 洗滌靈只能清除果蔬表皮的污垢和尚未滲入的農藥殘留, 不能清除溶入蔬菜蠟質層、沉積在果皮中的農藥殘留。況且洗滌靈本身也是化學品, 也會含有有毒物質。有報道指出: 洗滌靈也會造成有毒物質殘留, 用清水沖洗是無法除去的, 同樣可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經實驗測定, 洗滌靈沒有廣告上所宣傳的能有效去除農藥殘留的效果。
4其他對策及建議
以上去除方法對于果蔬殘留農藥清除具有良好的效果, 既可確保果蔬菜的營養成分, 也讓我們食用起來更加安全。但對于內吸性農藥, 采取簡單的清洗就不能夠達到去除的目的了。因此, 要解決這一問題主要還是要靠政府加強監控力度, 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管理。
3. 1盡量食用可食部分表面積小的蔬菜
盡量食用黃瓜等可食部分表面積小的蔬菜。在葉菜類蔬菜農藥的原始沉積量, 要比黃瓜、番茄、蘋果等果菜類大得多。
3. 2盡量食用農藥污染相對較小的蔬菜
據專家推薦農藥污染相對較小的蔬菜有: 茄果類蔬菜, 如青椒、番茄等; 嫩菜類蔬菜, 如豆角等; 鱗莖類蔬菜, 如蔥、蒜、洋蔥等。
3. 3盡量不生吃蔬菜
雖然有些農藥經過加熱或洗滌后能去除一部分, 但仍有些有機磷農藥如對硫磷, 用水洗滌后幾乎沒有變化。
3. 4加大監督監管力度
有關部門要廣泛宣傳食品衛生法、農藥安全使用規定等有關法規, 加強對水果蔬菜生產過程中各環節的農藥安全使用管理, 嚴格農藥登記制度、控制市場準入、調整和優化農藥產品結構, 健全農藥殘留監測體系, 積極開展農藥殘留監測工作, 制定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參考文獻
[ 1] 張琳, 農藥殘留與食品安全安徽農業科學 ,2007,35
關鍵詞:農業清潔生產;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對策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簡介:張文海(1974―),男,遼寧盤錦人,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污染防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R1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6-0064-02
1 引言
目前盤錦市農業面源污染非常嚴重,主要原因是不科學施肥造成氮、磷的大量流失,調查結果表明:施入的氮素只有30%~40%被作物吸收利用,20%被土壤微生物固定在土壤中,而40%~50%不被利用流失進入地表水。據監測結果表明,盤錦市14條河流6座水庫水體氨氮超過Ⅴ類水質標準,污染原因已經查明,有80%是農業施用化肥造成的,并呈現嚴重的富營養化趨勢,造成農產品品質下降,導致農產品硝酸鹽含量的超標,直接危害人體健康,這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相適應。
2 盤錦市農業面源污染的特點和現狀
盤錦市水稻種植面積12萬hm 農業技術相對落后,農民素質有待提高,農業生產中的面源污染問題相當嚴重,已經影響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到農產品的安全生產,成為盤錦市的主要環境問題,與全國生態城市的稱謂不相稱。
2.1 農用化學品
盤錦市化肥施用量11.47萬t以上,而且主要以單一化肥為主,復合肥較少。單一化肥中仍以氮肥為主。肥料流失嚴重,從而造成河流、水庫污染,近海發生赤潮,蔬菜等農產品硝酸鹽超標,致使影響農產品安全。
2.2 農藥
農藥污染近年雖然采用低毒農藥,但仍是個重要污染源。盤錦市每年施用農藥930t,其中丁草胺744t、草克星93t,其它農藥93t,單位施用量丁草胺3kg/hm 、草克星0.15kg/hm 。農藥不僅是土壤、灌溉水有機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而且造成農產品嚴重不安全,每年場、鄉、村都有因農藥污染造成畜、禽、魚死亡的事件發生。此外農用塑料和生長調節劑污染也十分嚴重,應予以重視。
2.3 畜食水產養殖業
隨著集約化養殖業的發展,畜禽糞便已成為不能忽視的重要污染源。由于飼料中摻有不合理添加劑,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Cr、As等重金屬,給農產品安全帶來了威脅;水產養殖施用大量的人工飼料,甚至施用化肥促長,造成水域嚴重污染。
2.4 有機廢物
秸稈、稻殼仍是近年一直關注的污染物,它的焚燒問題、利用問題還未完全解決。有的秸稈、稻殼腐爛在坑塘里,造成農田和水域污染。
3 盤錦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對策
3.1 引進農業清潔生產的理念
農業清潔生產是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科學施用農業化學物品,提供無污染、無公害農產品,達到農業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最終實現節能減排,促進生態平衡,保證人體健康。
3.2 開展農業清潔生產宣教活動
發展農業清潔生產,要緊緊依靠廣大農民群眾,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鑒于當前農民群眾,對農業清潔生產的認識嚴重不足的現狀,有必要在農村開展一場深入細致的農業清潔生產知識的宣教活動,使農業清潔生產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在農村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讓清潔生產成為農民群眾的生產理念與自覺追求。宣傳教育方式,可因地制宜、靈活多樣。既可利用電視、廣播等現代信息、媒體工具,作經常性的宣傳教育,也可利用農民趕集的機會,在集鎮開設專欄、舉行文藝表演、散發傳單等開展宣傳。各村黨支部、村委會應將發動、組織農業清潔生產列入本身工作的職責范圍,努力將農民的農業清潔生產意識提到應有的高度,為全面推行、發展農業清潔生產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3.3 加強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
盤錦市農業面源污染引發各水域的污染相當嚴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促進節能減排,減少面源污染。根據土壤肥力特性及水稻需要氨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進行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節肥目的,減少肥料流失造成環境污染;稻草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對提高土地生產力有明顯效果,采用秸稈還田,使農業廢物得到有效利用;實施水稻節水栽培技術,利用淺-濕-干間歇性節水灌溉,每畝可節水150m ;增施有機肥,增加可持續有機能投入,減少化肥用量,降低不可更新工業輔助能的投入,有效降低環境負載率。
3.4 降低農業清潔生產成本
當前,清潔農產品價格偏高,購買群體不大,產銷間尚未完全建立快速通道,這些問題都影響農業清潔生產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今后應著重從以下3方面努力。
(1)政府可考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業清潔生產所用技術設施或生產資料的價格,如生物化肥及生物農藥的價格、產品農殘測定技術使用費等,以幫助農民減少生產成本。
(2)農民群眾在生產過程中還要精打細算,實行集約管理,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以達到減少投入、降低成本的目的。
(3)各鄉村應建立起相對穩定的清潔農產品產銷關系,通過產銷雙方的信息溝通與合作,力爭在農產品的收獲季節,做到快運快輸,以降低產品銷售過程中的損耗。
4 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建議
4.1 制定農業清潔生產的法規和政策
實施農業清潔生產必須要有一定的政策來保證,因此,需要制定相關的農業清潔生產條例,提高農業生產的保障能力,確保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環境生態安全,促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4.2 研究開發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的配套技術
實施農業清潔生產一定要有相應的技術保障,政府在技術開發方面要加大投入。如開發與清潔生產過程有關的清潔農藥、清潔肥料、清潔飼料添加劑、清潔獸藥、清潔種苗等,建立農業清潔生產的監控體系,使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都達到清潔生產要求。
4.3 開發和推廣有機資源循環利用
農業生產和加工中有大量有機廢棄物,既是一種污染物,又是一種資源,必須要綜合利用。技術上要攻關,政策要保證,使這些有機資源在農業生態中循環利用,從而減少化學品對農業生態的干擾,使農業清潔生產能穩步實施。
4.4 建立農業清潔生產示范區
實施農業清潔生產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項工程,需要各部門多方面合作,需要多學科、多種清潔技術的組合,要以點帶面加以推廣實施。因此,建立農業清潔生產示范區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宋慶乃.日本水田除草和水稻施肥的新動向(一)[J].中國稻米,2002(1):40~41.
[2] 西南農學院,土壤學(南方本)[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3] 朱鶴健.水稻土[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
[4] 孫躍躍.農村固體廢物處理現狀與對策分析[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7(4):17~18.
近年來,不僅常見的兒童腫瘤發病率上升,如淋巴瘤、白血病等,一些中老人多發的鼻咽癌、食道癌、肝癌、肺癌、腦癌等在14歲以下的孩子中也屢見不鮮。造成這種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環境惡化、家電輻射、兒童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高蛋白、高脂肪的食譜等。專家們尤其注意到食物污染所帶來的危害,特別是亞硝酸鹽、黃曲霉素、農藥以及鉛、汞、鎘類重金屬等難辭其咎。分析發現:食物中的硝酸鹽,進入人體后可轉化成致癌物亞硝酸鹽;黃曲霉素是誘發腫瘤(特別是肝癌)的一大元兇,有人用發霉飼料(富含黃曲霉素)喂養小動物,小動物僅三個月就患上肝癌;食物中的殘留農藥潛入人體并蓄積下來,輕則損害肝、腦、腎等器官,重則致急性中毒而喪命。
對策:選擇無農藥污染、無霉變的新鮮干凈食物,對疑有農藥污染的蔬菜,可用蔬菜清洗劑或小蘇打浸泡后再用大量清水沖洗。根莖類蔬菜和水果,一律要削皮后再烹調或食用。
二、補品
玲玲5歲,活潑可愛,不足的是身體偏瘦。父母從報上看到一則廣告,說花粉制劑不僅滋養身體,且健腦益智,隨即買來按藥品標簽說明給孩子服用。想不到,20天后孩子長大。父母急忙將女兒帶到醫院,專家的診斷結果是性早熟,罪魁禍首就是花粉補品。
對策:專家建議,5歲以下的孩子勿服補品,5歲以上的應根據具體情況由醫生決定補不補,補什么。
三、洋快餐
洋快餐由于良好的就餐環境、新穎的就餐方式以及誘人的風味,很受兒童青睞。一些家長為迎合孩子,慷慨解囊滿足孩子。可是問題來了,不少兒童體重超標,成了“小胖墩”,而與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肥胖腦等多種“文明病”結緣,嚴重危害了身體與智力發育。
對策:少吃或不吃洋快餐。
四、甜食
甜食口感好,市面上各種包裝精美、做工考究的點心與零食比比皆是,成為兒童“擋不住的誘惑”。然而,長時間吃甜食,會給兒童帶來精神衛生方面的問題,如情緒失常、激動好哭、撕書毀物、愛發脾氣、打架斗毆等,醫學上謂之“嗜糖性精神煩躁癥”。研究表明,由于糖分攝取過多,致使大量維生素B因幫助糖分代謝而被消耗掉,引起神經系統的維生素B缺乏,導致上述癥狀產生。
對策:限制甜食,減少零食,三餐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應維持在1:3:6的比例。
五、精食
時下不少家庭追求“食不厭精”,醫學專家卻不這樣看,他們認為長期吃過于精細的食物,不僅減少B族維生素的攝入而影響神經系統發育,且因損失過多的鉻元素而影響視力。現已確認,體內鉻元素不足,是眼睛近視的一大成因。
對策:適當地給孩子安排粗糧糙米吃,供給足量的鉻元素。
六、方便面
方便面是最流行的快餐食品,這種快餐是由油炸面條加食鹽、味精組成,最大弊端在于缺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而這些恰恰是兒童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
對策:不能讓方便面成為孩子的主食,否則可誘發營養不良,危害孩子的身體與智力發育。
七、巧克力
巧克力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食品,由于其多種保健功能(如保護心臟、防癌、減肥、振奮情緒等)的相繼發現,越來越受到保健專家的矚目與推薦。但要注意,兒童應適當限制,否則易與遺尿癥結緣。醫學解釋是:巧克力可在小兒體內產生過敏反應,使膀胱壁膨脹、容量減少、平滑肌變得粗糙、產生痙攣,同時這一過敏反應又使小兒睡得過深,使其在尿液充盈時不能及時醒來,于是造成尿床。隨著孩子長大進入青春期,巧克力不再產生過敏反應,遺尿現象即可消失。
對策:幼兒期,睡前應少吃或不吃巧克力。
八、咖啡
咖啡含有較多的咖啡因,咖啡因有阻礙兒童骨骼發育的不良作用,故常飲咖啡、吃咖啡糖果或咖啡餅干的孩子,有成為“武大郎”的危險,父母不可不當回事。
對策:提倡孩子多喝白開水,少接觸或不接觸咖啡。
九、魚片干
魚片干由海魚加工制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等營養元素,加上味道美,故家長樂意買,孩子樂意吃。但要警覺的是,魚片干有一種稱為氟的元素含量往往過高。據測量,魚片干中的氟元素是牛、羊、豬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而人體每日對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僅為1~1.5毫克,故每天從食物等攝入氟的安全限度不得超過4~6毫克。如果超過這一限度,氟在體內積蓄起來,時間一長,便會引起慢性氟中毒,使牙齒變得粗糙無光。
對策:為有一口潔白的牙齒,對魚片干一定要限量,絕對不可長年累月地讓孩子大量攝入。
十、冷飲
林果業作為我國農業產業鏈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如今,林果業發展已然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程度的判定因素之一,林業果樹種植技術也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是由于科學的果樹種植方法還未得到推廣和普及,果品質量安全現狀令人擔憂,大多數果園仍然采取傳統的栽培方法,大面積種植、過多施用化肥以及劇毒殺蟲劑等,導致果品含重金屬超標,質量不過關,果品安全隱患問題層出不窮。由此看出,林業果樹種植技術的好環直接影響果品的質量安全。
2果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分析
2.1化學農藥比重較大,超標嚴重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藥的使用量非常巨大,而且大部分都是化學農藥,常見的化學農藥包括氨基甲酸酯類、有機磷農藥類等。多數果農對果樹的培育主要采用傳統的方式,即化學農藥防治,過多依賴農藥防治,副作用會越明顯,比如長期使用有機磷農藥,果樹的生長狀況會受到影響,結出的果實可能會檢測出農藥殘留超標。并且采用已經禁用的硝態化肥,比如硝酸磷肥、硝酸銨等,也會導致果品內農藥和重金屬殘留超標,從而不能通過果品的質量安全檢測。
2.2對果品質量關注度不夠
相較于人們對蔬菜的關注程度,果品質量安全關注度顯然很少。果品質量安全檢測部門的不重視,會導致果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2.3果品的國際信譽度較低果品作為我國食品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力舉足輕重。據調查,我國政府在食品上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政府也大力提倡在果樹種植方面,施用生態肥料以保證果品的質量安全。但效果不盡人意,一些外國媒體對中國果品質量也持懷疑態度,果品的國際信譽度低,狀況令人堪憂。
3果品質量安全問題存在的原因
3.1果品質量檢測體系不完善
由于果品質量監測制度不夠健全,關于果品質量檢測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尚未形成完整體系,存在很多漏洞。雖然國家對果品質量安全問題采取了相應措施,但都治標不治本。比如,國家明確要求禁止使用殘留超標的化學農藥,但在個別地區依然能檢驗出高毒農藥。可見,果品質量安全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相關制度不完善。
3.2受利益的誘惑,知法犯法情況時有發生
林果業在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中的地位很重要,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可觀,果農為了謀取一時的經濟利益,購買較便宜的農藥,違規使用高毒農藥,致使果品質量下降。
4林業果樹種植技術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果品質量安全的影響
4.1種植技術不科學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優質的管理技術沒有推廣和普及,所謂優質的管理技術是指合理利用資源,在土壤、肥料及水質三方面優化管理;二是果實套袋處理技術不到位,很多果農為了節約成本,不給果實套袋,這樣做會使果品外表受到損傷,比如被害蟲入侵、失水變皺等。
4.2選址不到位
果樹對自身的生長環境要求很高。首先,果園里有些植物不能一起生存。比如蘋果園里不能種植核桃和刺槐,核桃的分泌物會傷害蘋果樹根,可能會導致蘋果樹死亡,而刺槐會抑制果樹的發育。其次,果園附近不能出現化工廠、發電廠、造紙廠、農藥廠等排放大量有毒氣體的工廠。比如,農藥廠排放的SO2對空氣會有污染,造紙廠排放的廢液會污染水源,通過地下水流到果樹根部,從而傷害果樹根部。
4.3果樹種植期過于集中
比如種植葡萄、桃子、杏子都集中在夏季成熟并上市,而在冬天卻沒有這些水果上市,水果上市不均衡,對果品的商業價值會產生影響。
5林業果樹種植技術的建議及措施
5.1推廣生態農藥,禁用高毒農藥,生產綠色有機果品
一般可選擇的農藥類型有兩種:一種是沒有任何化學成分合成的肥料,稱作商品肥,此類肥料也是國家大力提倡使用的有機肥,對果樹的生長十分有利;另一種是農家肥,其中三葉草、冠花、沙打旺等天然綠肥可以達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利于果樹生長,此外動物糞便、秸稈等肥料,經過加工也可以增加果樹營養。像尿素、硫酸鉀等國家允許限量使用的化肥,可以與有機肥聯合使用,但要經過嚴格的比例分配。國家明文禁止的化學肥料,如六六六、硝態化肥等肥料,一律禁用。
5.2選擇優良果樹品種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
首先,選擇的樹苗一定要根系發達、水分飽滿,沒有病蟲害,最好選擇抗病蟲品種和脫毒苗木。然后,在種植樹苗前要施肥,給土壤施用有機肥料后再對樹苗進行種植,種植時將樹苗根條理順,填完土后,定期澆水。果樹的栽培選址首先必須遠離一切污染源,其次,要選擇土壤肥沃的地方,土壤的肥沃貧瘠直接影響果樹的生長。比如,適合蘋果樹生長的土以壤土、黏土、沙土為佳,而且果樹的生存環境要良好,空氣和水源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如若在沙荒地區,可以冬耕伏犁,人為改善土壤條件。
5.3對果實實行套袋措施
要注意套袋時間和套袋的質量及分類。套袋時間一般在給果樹疏花疏果后,比如,蘋果在5月上旬套塑膜袋,6月上旬改套紙袋,梨樹一般在5月下旬套袋。套袋對提高果品質量有很大幫助。一能提高果品的耐藏性,果實減少水分流失;二能提高果實的商品價值,套過袋的果實更干凈透亮,沒有磨損,調查表明,套袋果實的商品價值是普通果實2倍以上;三能有效避免各類害蟲的入侵,同時可以有效避免果實表面受到農藥污染。
5.4利用物理治療法及專業的農業知識來提高果樹種植技術
大力推廣和普及樹干涂白、清理果園、色彩殺蟲等方法。所謂樹干涂白就是一種蟲害防治方法,具體措施是燒毀藏有害蟲的枝干或樹皮,再涂上一層5度石硫合劑,可以有效防止來年病蟲災害。此外,還有其它防治方法,例如,在給果樹施用肥料時,要保護好像瓢蟲、寄生菌、草蛉等一類捕食性害蟲天敵,因為它們會捕食對果樹有害的蟲類,維持生態平衡。
5.5適當調整果樹的產期,提高果品的商業價值
調整產期,使之合理化,比如可以選擇種植反季水果,在冬天的時候,讓桃子等水果也能夠上市,在提高商品價值的同時,也能滿足更多人對果品的要求。
5.6國家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的果品食用安全衛生標準
對果樹品種、化學農藥的殘留量、禁用農藥種類以及重金屬種類進行規范,致力于果品質量安全檢測系統的完善,建立專業的果品監管機構以及制定相關規章制度。
6結語
[關鍵詞]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 推廣 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1-0179-01
食品安全事故的頻發,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飲食的重要性。無公害蔬菜逐步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人們的健康飲食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關注無公害技術的發展,積極推動無公害技術的使用,為無公害蔬菜種植的技術推廣提出建議。
1 無公害蔬菜概述
無公害蔬菜主要是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主要依靠農作物的自然生長,不對蔬菜進行過分的分為干預,保證蔬菜在生長的過程中不會受到農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污染,提升蔬菜產出的質量。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農作物原種場積極貫徹國家政策規范的要求,對農作物種植進行改革,使用新型的農作物品種,推廣無公害農作物的種植。
2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分析
2.1 重視種植環境管理
在進行無公害蔬菜種植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周邊環境進行考察,保證周邊的環境符合種植需要,不能使用污染的土地、水源;對種植的基本設施進行完善,保證在種植期間蔬菜不能受到污染;需要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規劃管理,防止病蟲害對蔬菜的損傷。
2.2 重視農業措施
首先需要對種植蔬菜的種子進行選擇,使用一些質量較好,防病蟲害水平較高的蔬菜,這樣可以減少后期種植中出現的病蟲害問題,提升蔬菜種植質量和產量。其次,對蔬菜種子進行認真的消毒處理,在種植過程中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對種植區域進行科學規劃,降低病蟲害的概率,減少病蟲害的交叉感染和蔓延。最后,需要對蔬菜種植周邊區域進行管理,將田地周圍出現的雜草等雜物進行清理,保證無公害蔬菜的生長。
2.3 重視生物防治
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病蟲害,無公害蔬菜也不例外,但是在進行農藥的使用中,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合理使用生物農藥。例如,蔬菜青蟲的防治,可以使用Bt乳劑,并將一些病蟲害的天敵引入到無公害蔬菜的種植中,通過生物鏈對出現危害的病蟲害進行治理,盡量減少化學性農藥的使用,降低蔬菜對人體的危害,提升蔬菜的安全食用質量。
2.4 重視物理防治
無公害蔬菜在生產過程中會出現問題,但是有些病蟲害問題可以通過物理方法進行避免。例如,利用銀色反光腹膜技術,可以有效的對蚜蟲進行防治。同時,合理的使用農家肥,這些肥料的使用,可以提升土壤本身的質量,增加土地資源的防治病蟲害的能力,提升蔬菜的生長質量。
3 結合案例,對無公害蔬菜培育進行推廣
3.1 案例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農作物原種場為了種植無公害蔬菜,進行塑料大棚地的建設,并在建設中對大棚的陽關照射程度、向陽情況、水源、土地情況進行分析,綜合考慮各項因素,制定無公害蔬菜種植計劃。
3.2 具體措施分析
重視大棚內相應光照、適度的控制,對這些基本要素進行嚴格的監控,對于白天和夜晚的溫度進行比較,防止出現晝夜溫差較大的情況。同時對濕度進行控制,大棚內濕度根據晝夜進行區分,白天保持相對濕度在55%,夜間在85%左右,防止蔬菜出現腐爛情況。最后,需要重視透光度,保證大棚內的透光度在70%-85%之間,保證無公害蔬菜的成長。
對于綠色蔬菜的管理,還需要增加對肥料以及蟲害的管理,綠葉蔬菜更容易出現病蟲害,因此需要增加病蟲害防治工作,科學的進行施肥,對于蔬菜的管理更加謹慎,防止蔬菜出現白斑病等問題,并采用多菌靈、農用鏈霉素和殺毒礬等來防治病害,但是需要合理控制農藥使用數量,避免出現農藥使用過量的情況,造成蔬菜的農藥污染。
結束語
無公害蔬菜的栽培技術需要進行推廣,這是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在進行無公害蔬菜種植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重視環境考察,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提升蔬菜種植的質量。同時,需要關注綠色蔬菜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采用物理方法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進一步滿足人們對無公害蔬菜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林少斌.常見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分析[J].南方農業,2016,18:64-65.
[2]王立春,陳鳳生.淺談反季節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5,20:121.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危害;防治對策
收稿日期:2011-05-18
作者簡介:王 洋(1980―),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于污染減排、自然生態保護、環境宣傳教育及計劃統計等綜合業務工作。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6-0030-02
1 引言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工業特別是鄉鎮企業的飛速發展,加上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使用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致使農村環境問題較多,耕地、生物資源衰減,江河湖庫功能衰退,土地日趨貧瘠,農村環境污染嚴重,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威脅,影響了農產品的競爭力,同時還會危害了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嚴重制約了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危及我們的生存環境。
2 農村環境污染危害
2.1 工礦“三廢”和城市生活污染
由于工業和城市規模的迅速發展,致使工業“三廢”和城市垃圾、污水對農村環境造成污染越來越嚴重,特別是鄉鎮企業迅猛發展,遍布農村,由于從業人員素質差,設備技術陳舊落后,管理不善,加之鄉鎮企業建設項目的“三同時”執行率普遍很低,而且鄉鎮企業“三廢”污染物也在逐年增加,加劇了對農村環境的污染。
2.2 農用化學物質污染
化肥、農藥和農膜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用量最大的物質,對提高作物產量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這些物質用量逐年上升,其污染不斷擴大,已直接影響農產品品質和人民生命安全,并威脅生態安全,同時以散養為主的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也對農村環境受到威脅。
2.2.1 農藥污染
由于農藥的長期大量使用,害蟲抗藥性愈來愈強,且大量害蟲天敵被殺滅,破壞了農田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必然會導致農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病蟲害防治成本逐年提高。噴灑農藥時,還會造成大氣污染;化學農藥殘留在作物體內形成一定的累積,造成人畜中毒,也能造成土壤污染和水體污染。據調查,農作物對農藥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如果不使用農藥,由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將達到農產品總收入40%左右。據調查統計,我國目前遭受農藥污染的農田面積達0.093億hm 。
2.2.2 化學肥料污染
生產上超量施肥,尤其是片面、大量使用無機氮肥,導致農產品中硝酸鹽含量嚴重超標,氮富營養化,不但危害人體健康,還嚴重污染地下水。此外磷肥流失也很嚴重,這些流失的氮磷大部分進入水體,造成地表水域富營養化和地下水污染。
2.2.3 農膜殘膜污染
農膜覆蓋栽培已成為農業生產中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隨著農膜產量的增加,使用面積也在大幅度擴展,據統計,有近一半的農膜殘留在土壤中,農膜碎片(殘膜)進入土壤后,會嚴重改變土壤物理性質,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農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及根系生長,導致農作物減產。如果不進行殘膜回收,土壤中的殘膜逐年積累,殘膜在自然條件下很難降解,可殘存20年以上。
2.3 農村廢棄物的污染
2.3.1 禽糞便污染
畜禽養殖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畜禽養殖帶來的污染問題也日漸突出,成為農村環境的主要污染源。由于絕大多數養殖場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直接將超標廢水排入農業環境,畜禽污染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致使土壤板結和鹽漬化。
2.3.2 農作物秸桿污染
隨農作物單產提高,秸稈總量迅速增加,而直接作為生活燃料和飼料的比例大幅度減少,多數地區開始出現秸稈焚燒現象,由于秸稈隨意焚燒造成的空氣污染問題十分突出,每到夏收、秋收時節,大量剩余秸稈堆放在田間地頭,最終被付之一炬,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資源,而且煙霧彌漫,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給人民生活和經濟建設帶來不良影響。
3 防治農村環境污染的對策建議
3.1 加快環境保護法規的建設步伐
雖然我國《環境保護法》、《農業法》等法律、法規對農業環境保護做了某些原則性的規定,但由于對農業環境保護工作規定不系統、不具體、針對性不強,在實行工作中難以有效實施。因此,盡快制定較為完整、具體、針對性強的環境保護法規,對人們的行為進行規范,建立起切實可行的保護制度并以國家強制力作保證,才能逐漸消除污染,有效地保護和改善農業環境。
3.2 加強農村環境管理執法
加強執法機構和執法隊伍的能力建設,配備必要的裝備,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進一步加強執法力度,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做好法制宣傳和執法檢查,不斷增強群眾保護生態環境意識,形成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和監督管理機制。
3.3 開展宣傳教育,提高環境意識
環境保護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業,是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站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著眼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充分認識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徹底改變以犧牲農村環境、破壞農村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目標。
3.4 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機構
依法管理好農業環境,就必須建立一支懂政策、熟悉業務的管理隊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理順機構,完善農業執法體系和管理隊伍建設,加強保證農村環境監督管理。加強投入,努力增加資金投入。環境保護既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又是一項社會性工作。要積極開辟資金渠道,鼓勵和吸引企業和農民參與投入。依靠科技進步,加強國際合作,結合農村發展現狀和特點,按照農村環境質量標準要求,有針對性地發展農村環保高新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促進鄉鎮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引進和吸收國際農業環保方面的先進技術、新工藝、新思路和新成果,大力發展無公害農業,突破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5 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基礎,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大力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必須走生態發展之路。加大生態農業模式技術的探索和推廣力度,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農村廢棄物的再循環率。開發農村能源,保護自然資源,多施有機肥和生物農藥,減少化肥和化學農藥的使用,防止污染,逐步擴大生態農業建設規模,努力加快生態農業建設步伐。
3.6 加強無公害生產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研制開發生產廢棄物處理和利用新技術、農用污水凈化技術與設備、新型的生物可降解的農用地膜、城市垃圾綜合處理農用技術、活性污泥農用技術、減少和避免初級污染和次生污染;推廣生物防治技術、畜禽糞便、秸稈等廢棄物的無害化技術、資源化處理技術,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生產配套技術等,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要因地制宜,統籌安排,科學規劃,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為主攻方向,不斷培育優勢產品產業,全面推廣普及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力度,建設一批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示范基地。
Discussion on Hazard and Prevention Response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ng Ya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 Xiuyan County, Liaoning Anshan,114300,China)
關鍵詞:生態農業;生態控制;新型施藥機械
中圖分類號:S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05-0037-2
隨著國內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健康、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控制農作物病蟲害時,化學農藥的使用既要減少產量損失,又要注重產品質量,施藥者的安全,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生態環境,推進農業健康持續發展。正視對農藥的科學使用,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無公害,保障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態安全,已經成為當前農業生產者、農業科技工作者和政府共同面臨的課題。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和國家有關規定,探討提高科學使用農藥水平的途徑:
一、樹立綠色植保理念,發展生態農業
進一步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以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樹立綠色植保理念,著力圍繞“三品(品種優異、品質優良、品牌優秀)、三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調結構,優布局,擴大優勢農產品的種植面積,為生態農業深入發展和農藥污染有效遏制提供支撐。
二、加強宣傳和培訓力度。
通過宣傳和培訓,向農民介紹病蟲草害的基本常識,從而使其在購藥、用藥時做到有的放矢;向農民宣傳農藥常識,比如哪些是高毒農藥,哪些是國家已經禁止使用的農藥,從而使農民自覺抵制使用高毒、高殘農藥;向農民宣傳農藥使用技術,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系列標準和生產技術,加快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到戶率,提高農民植保技術水平,切實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三、加強農業防治和生態控制,減少使用化學農藥。
(一)栽植優良抗病蟲品種
因地制宜地選用適合當地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的抗病性、抗逆性、豐產性強的作物品種,可以從根本上減輕病蟲害的發生,減輕對農藥的依賴,減少化學防治次數。
(二)保持健壯生長勢,增強抗性
生長勢強弱影響病蟲害危害程度,通過調整播期,培育壯苗,合理施肥,輪作間作,控制溫濕度等措施,有效地增強長勢,提高作物本身的抗性。
(三)利用有效物理方法防治病蟲
根據病蟲的危害重點和習性,直接利用人或簡單器械將殺滅病蟲,如人工捕捉、清理農田等。還可利用害蟲對某些物質或條件的強烈趨向進行誘殺,如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多種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害蟲成蟲;利用蚜蟲等趨黃習性用黃色粘蟲板誘殺害蟲;利用防蟲網覆蓋技術阻止害蟲產卵和幼蟲進入直接為害,切斷害蟲傳播途徑,防蟲效果明顯。
(四)大力推廣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害蟲天敵
許多害蟲有自己的天敵,如草蛉、小花蝽、瓢蟲是螨類、蚜蟲等的天敵,為充分發揮天敵的作用,在天敵發生期應嚴格控制用藥種類,不用藥或減少用藥,以免殺傷天敵,同時人工飼養釋放、引進天敵,增加天敵種群數量,恢復其自控能力。
四、強化預測預報
加強基層植保隊伍建設,重視對病蟲害發生和防治技術的研究,密切注視發生動態,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和以往經驗及時準確害蟲發生趨勢短期預報,及早做好防治準備。針對病蟲害的發生特點,抓關鍵期及早防治,適時對癥下藥,將病蟲消滅在萌芽狀態。
五、合理有效使用農藥,注重防治效果
加強對安全、合理使用和輪換使用農藥的指導,當病蟲大發生時,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果樹和天敵安全、污染小或無污染的農藥,遵守生產無公害農產品農藥使用規則,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限量使用中毒農藥如樂斯本、甲氰菊酯、功夫等,這類農藥在生長期一般允許使用一次;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如吡蟲啉、殺蛉脲、蛾螨靈、代森錳鋅等。嚴格按照農藥間隔期使用農藥,以確保農藥殘留不超標。在用藥過程中,應把握好“火候”,選擇病蟲草害的薄弱環節或對農藥的敏感期,做到適時、適量、準確用藥,最好在發病之前或發病初期進行防治。蟲害的防治應在害蟲數量達到防治指標時,低齡幼蟲隱蔽危害前,避開天敵發生期,選晴天用藥。在有效范圍內,盡量用低濃度。施藥時,盡量做到多種病蟲兼治;能選治的就不要普治。多個防治對象,合理混用,隨混隨用。統籌計劃,不同品種,交替使用,避免害蟲和病菌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效。防治一次有效的不要多次噴藥,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使農產品達到無公害。
六、推廣新型施藥機械和先進施藥技術
從農藥劑型、用量和噴撤方法、技術、藥械等進行系列改進,向農民推廣安全性高、密封性能好的噴霧機械,解決施藥過程中“跑、冒、滴、漏”問題,減少人和農藥接觸機會,試驗、示范低容量噴霧技術、控制飄移技術、先進助劑使用技術等各種精準施藥技術,切實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的用量,從而大幅度減少或消除農藥噴霧到非靶標生物上的可能性,減輕農藥使用的負面影響。
七、大力發展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
專業化統防統治是我國病蟲害防控的發展方向,按照“政府倡導、部門指導、農民主導、市場引導”的發展思路,積極扶持壯大專業化組織,以村為單位建立專業化防治隊伍,完善管理制度,打造服務品牌,不斷提高安全用藥水平和專業隊服務水平。推進“統購、統供、統配和統施”全程服務,統一用藥時間、統一用藥品種、統一施藥方法,及時有效的開展統防統治,實現防治效果、防治效率、防治效益的“三提高”,防治成本、勞動強度、環境污染的“三降低”,農產品質量、人畜、作物的“三安全”。
八、加強農業執法力度,建立保障和鼓勵機制,確保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質量安全
加強農業行政執法,從源頭控制好農藥的生產與銷售,指導農藥生產經營單位堅持服務至上,增強社會責任,積極研發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產品,提高經營人員素質,不坑農,不害農,不誤導農民,下大氣力抓好農業生產過程中高效、低毒農藥的科學使用和上市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以生產過程源頭控制和市場準入為切入點,對農產品實行“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無公害。
同時,建立保障和鼓勵機制,保護優質的農產品如綠色食品、無公害蔬菜實現優質優價,制止一些生產、經營者違規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假冒綠色食品現象,調動農民生產優質農產品的積極性,確保生產者、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