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藥發展現狀及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合川區 市民 中醫藥 認知度
中圖分類號:R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186-02
Abstract:To learn about the public awar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mprove it in HeChua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We used methods,like randomsampling,questionnaire,collectingstatisticsby investigating.The citizens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aily life but not sufficient on the concept,they may have the confidence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while it is too poor.The paradoxical realization fo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ill exists with the highly interest though limited access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related,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Medicine is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al factors, especially teenagers know little about the common sense of Chinese medicine.We can see from the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a hu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and it can not be taken apart from the government's strong support and social recognition.
Key Words:He chuan;People;Chinese medicine;Recognition
中醫學是從實踐中產生的, 是中華民族長期同疾病作斗爭過程中積累和沉淀下來的成功經驗,并在歷代醫家的研究和臨床應用中使之升華。我國是中醫文化的發源地,幾千年來,中醫學在中華民族的祛疾治病、養生保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炎黃子孫的智慧結晶。而中醫學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面臨著新的挑戰,它的傳承與發揚問題關系到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健康事業的發展。一千多年以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床學、中藥學等中醫學科都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斷成長,有著及其鮮活與旺盛的生命力。該調查旨在了解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認知情況,希望可以為提高市民中醫藥認知度、促進中醫藥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地方
合川區各個醫院,包括合川中醫院、合川人民醫院、合川保健醫院、合川城關鎮醫院,主要地點為合川中醫院。
1.2 對象
各隨機抽取5所醫院的市民100名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50份,有效425份,回收率90%,有效率85%。
1.3 調查內容
自行設置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認知度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基本認識和興趣、對中醫藥的態度及對中醫藥發展現狀的建議。
1.4 調查方式
以5個醫院的患者為單位,各隨機抽取若干的100名市民,如實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目的、意義和填寫注意事項,問卷當天收回。
1.5 分析工具
用Excel錄入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 statistics 進行統計分析。
2 調查結果
2.1 對中醫基本知識的了解情況
92.31%的市民認為中醫是一種治病方法,7.69%的市民認為中醫輔助西醫治療,全部都認為中醫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2.2 對中醫藥優缺點的認識
在對中醫藥優點的看法上(此題為多選),市民認為中醫藥的優點在于“副作用小”的比例最高,達到88.46%,其次是認為中醫藥“能根除”人數比例占73.08%,認為“價格比西藥低”的人數比例占50.00%,認為“療效好”的人數比例占34.62%。而在對中醫藥缺點的看法上(此題為多選),84.62%的被訪者以“味道不好”為中醫藥的缺點之一,其次有73.08%的被訪者認為其“煎服不方便”,另外有73.08%的被訪者認為中醫藥“服用時間長”,65.38%的被訪者認為中醫藥“不能治療急診”。
2.3 中西醫對比下對中醫的重視度
當自己或親人生病時,73.08%的人選擇中西醫結合,15.38%的人選擇西醫,11.54%的人選擇中醫。對于中醫和西醫的發展前景,被訪者中過半人(57.2%)認為未來中西醫發展趨勢是中西醫結合。綜上所述,大家最為看好的是“中西醫結合占主導”這種醫療方式。
2.4 獲取中醫藥知識的途徑(此題為多選)
65.54%源自課本報紙,61.54%的人源自醫生介紹,61.54%源自親友介紹,42.31%源自電視廣播,34.62%源自其他途徑。
3 分析
(1)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的日常應用有一定了解,但對中醫藥理念認識不足。由于我國小學、中學、高中的基礎教育主要是以西方現代知識體系為基準,有關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比例不足,特別是中醫文化在基礎教育中更為鮮見。市民對中醫缺乏了解,同時在青少年衛生保健知識教育方面多側重現代醫學,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少年與祖國傳統醫學文化的隔膜。
(2)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的信任度不夠,但對中醫藥未來的發展有信心。調查中發現,被訪者中選擇生病時先看西醫人數是先看中醫的1.33倍,說明合川區市民對西醫的信任度高過中醫。然而在對中西醫未來的發展前景的看法上,57.2%的被訪者認為“中西醫結合占主導”,說明大家對中醫未來的發展有美好的憧憬與充足的信心。造成這種思維的可能原因有:①目前社會醫療環境大都以西醫為主,客觀上造成了中醫的弱勢狀況。②近幾年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態勢良好,政府開始加強關注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問題,有助于提升人們對中醫藥發展前景的期望。
(3)合川區市民對中醫藥的興趣較高, 但他們獲取中醫藥知識的最主要途徑依然是課本報紙、家人或朋友。造成這種現象可能因為:①中醫在養生調理方面有較大的優勢,且較容易被人們接受。②市民接觸到中醫藥知識的方式較少,多為醫生、家人或朋友。③中醫古籍晦澀難懂,文言文功底淺顯者不易明白其中道理,對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4 討論與建議
(1)對市民認為的中醫藥缺點進行改進,不僅要在中醫藥治療急性病的應用和推廣上加大力度,還應改進中藥口味和整頓中醫藥市場,更多地投入到對中成藥的開發中,更好地發揮中藥簡便廉驗的優點,加大中藥市場的管理力度,加強藥品價格的監察力度,保證中醫藥健康發展,以此來提升人們選擇中醫藥的心理趨向。
(2)增加中醫藥知識的基礎教育和加大中醫藥知識的宣傳,政府應對充分認識當代教育不可忽視古代文化的重要性,提高普通市民的語言文字功底,尤其是文言文水平。在教科書的編寫上引入正確的中醫觀念,在語文課本中適當添加一些中醫故事,如“神農嘗百草、錢乙一味黃土救太子、扁鵲見齊桓公洞察入微的中醫望診”等,它具有故事性與文學性,使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趣味的方式來了解我國燦爛的傳統中醫文化,提高學習傳統中國文化的興趣。也可通過接受度較好的電視廣播進行與中醫藥有關的電視節目(如:拍攝紀錄片、電視劇、綜藝節目“養生堂”)等形式的宣傳。同時,隨著網絡的普及,通過互聯網宣傳中醫藥也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方式之一,比如開設相關的官方微博,宣傳一些中醫藥知識,向大眾普及簡單易懂的中醫基礎知識。
(3)醫生在患者就醫時應多向患者宣傳中醫,向患者普及一些中醫知識,諸如:養生、保健之類的;多組織義診活動,面向所有市民,利用外用宣傳櫥窗等載體深入社區及周邊地區,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政府應倡導出版社嚴格審核,發行最接近原文意義的醫古文翻譯本(即白話文版本),使其不失其義。同時引入正確的中醫觀念,揭開中醫的神秘面紗,使中醫藥文化平民化、大眾化,糾正大家對中醫的偏見、更快更好地將中醫藥推向合川區市民。
5 結語
從該次調查來看,中醫藥的發展前景是很可觀的。但其需要政府加大對中醫的投入和重視,大力倡導,建立強有力的政策和方針,讓中醫得到足夠的經濟支持,增設中醫研究機構。同時也需要對市民加大宣傳力度,將中醫藥文化投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使中醫藥的發展后繼有人。
參考文獻
[1] 陳少仕,邱曉堂,謝小曼,等.海南省社會公民對中醫的認知和需求現狀調查[J].新中醫,2010,42(8):147-148.
[2] 符美玲.重慶市社區中醫健康管理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D]. 重慶醫科大學,2012.
關鍵詞 中藥產業;優勢;現狀;對策;安徽亳州
中圖分類號 F42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8-0298-03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o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LI Lei 1 ZHAO Dan-dan 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in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 2 Fenghua Middle Sshcool in Bozhou City of Anhui Province)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develop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dustry in Bozhou City,the resource superiority,TCM processing advantage,brand and market advantage,talents of TCM,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dvantage and policy advantage of Bozhou TCM industry were analyzed,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planting base and scale,implementing brand strategy and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promoting the innovation,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CM sales and service system,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CM extending industry and product propaganda work were proposed in allusion to the questions of small-scale cultivation,less competitive of enterprises,deficienc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ce,quality problems of processing sectors,brand awareness was not strong and the TCM industry extension products had not been effectively developed.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dustry;advantages;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Bozhou Anhui
中藥產業作為中國的傳統產業,具有幾千年悠久的歷史,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一直以來中藥都以毒副作用小、標本兼治等優點而深受人們的歡迎。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亳州以其悠久的中藥材種植歷史和適合的溫帶季風氣候為中藥材的進一步種植與開發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0年地級亳州市組建以來,亳州中藥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傳統的中藥材小規模種植開始朝規模化方向邁進,中醫藥制造業也穩步加快發展,初步形成了現代中藥產業集群,為中藥產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近年來更是借助國家推動千億元產業基地和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基地建設,加速了中藥產業的更快發展[1]。但在中藥產業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中藥材種植規模小、企業競爭力不強、中藥研發力不足、加工環節存在質量問題、品牌意識不強和中藥產業的延伸產品沒有得到有效發展等問題。該文對亳州市中藥產業的優勢和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亳州市中藥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 亳州市中藥產業發展現狀
1.1 中藥材種植基本情況
亳州是全國著名的“華佗故里,藥材之鄉”。全市共分布中草藥171科,401種,其中礦物類、植物類、動物類分別有13、295、99種,其他類有3種。植物類295種分屬于107科,動物類99種分屬于64科。當地常年種植超過200種中藥,形成了毫芍、毫菊、毫花粉、毫桑皮四大道地藥材,是全國白芍、白術、、丹皮、桔梗等藥材的主產區。截至2012年,全市的中草藥種植專業村數量達到了800多個,中藥材種植面積逾7.3萬hm2,常年種植面積占全國的1/10。有藥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6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21家,市級33家,有企業種植基地24個、種植專業合作社43個、種植大戶96個,并建立了安徽亳州現代農業綜合開發中藥材示范區,形成了相對集中的規模化生產基地,亳州市中藥材種植正朝著區域化、規模化、基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1.2 中藥材生產加工和企業發展情況
毫州市中藥制造業發展迅速,全市現有醫藥制造企業101家,其中58家通過GMP認證,截至2012年,68家規模以上醫藥制藥業實現產值近133億元。中藥飲片加工集聚發展,已初步形成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加工產業集群,年生產能力35萬~50萬t,約占全國的30%、全省的70%。獲得生產許可證的飲片加工企業88家,其中75家通過GMP認證[2]。中成藥制造企業不斷壯大,目前全市有13家中成藥制造企業獲生產許可,其中10家通過GMP認證,形成了一批市場競爭力較強的產業和品牌。中藥批發企業數量多,目前亳州已獲得醫藥批發經營許可企業98家,其中通過GSP認證61家。
1.3 中藥流通穩步發展
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是全國規模最大、上市品種最多、交易最為活躍的中藥材專業市場,2012年中藥材年成交額突破220億元,是國內中藥材價格的風向標。投資新建的目前國內標準最高的中藥材專業市場――康美(華佗)國際中藥城,為一個集“貿易、會展、旅游、檢驗檢測、信息、金融服務、物流配送、辦公、配套商務”于一體的綜合型醫藥行業集散中心。總投資24億元的武漢九州通亳州現代中藥物流園項目也達成合作協議。此外,亳州是“國家外貿轉型升級醫藥專業型示范基地”和“中國中藥飲片出口基地”,13個產品獲得名牌產品稱號。已連續成功舉辦了28屆全國(亳州)中藥材交易會和7屆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形成了鮮明的展會個性和良好的品牌效應,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1.4 中藥科技不斷進步
亳州在發展中藥產業的過程中,始終將科技放在重要的位置,將科技創新作為發展中藥產業的推動力。亳州現有涉藥CNAS認證檢測中心1家,國家級中藥類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級工程研究(技術)中心14家,承擔國家和省級中藥行業的各類項目和課題100多項,獲得支持資金逾7 000萬元,開發了葛酮通絡膠囊、疏風解毒膠囊等10多個國家級新藥。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目前全市的100多家企業都和省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的合作關系,中藥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涌現。
2 中藥產業優勢分析
2.1 傳統的資源優勢
亳州市從東漢末年就開始種植中藥,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栽培歷史悠久,中草藥資源豐富。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逾7.3萬hm2,占全國的10%左右,種植品種400余種,新開發品種200余個。自加入WTO以來,中藥材原材料的供應面臨著巨大的挑戰[3],同時國家也正在對藥材產地進行規范化管理和制定指紋圖譜質量標準,要求中成藥生產企業在選擇原料時必須從產地固定、符合指紋圖譜質量控制標準的地區選擇,這給亳州中藥種植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2 中藥材加工優勢
亳州有著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產業集群,涌現了一批各具優勢的飲片加工企業,同時也擁了有一大批技術熟練的加工炮制工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亳州擁有了同仁堂、濟人、九方藥業等一批規模化的龍頭企業,為亳州中藥產業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通過發展基地、實行訂單農業及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既保護了農戶的利益,提高了農戶的種藥積極性,又發展和壯大了企業,目前飲片加工正逐步向精制飲片、特色飲片和出口飲片方面發展,毫州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飲片生產和集散地。
2.3 品牌效應日益彰顯
素有“中華藥都”之稱的亳州,是全國有重要影響的中藥材貿易中心,有著巨大的“藥都”品牌優勢。全國(亳州)中藥材交易會和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的舉辦,將亳州中藥品牌推向國內和國際市場,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應。
2.4 強大的商貿流通和市場優勢
毫州現有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輻射最廣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和20多個鄉鎮中藥材交易市場,有遍布全國的中藥材銷售網絡和人員,40余個醫藥工業企業組成的中藥產業集群和上百萬人從事中藥產業的生產、加工、經營,這些營銷企業和經營戶是亳州中藥產業銷售的主力軍,為建設大規模中藥材基地和中藥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5 中醫藥人才優勢和科技創新能力的增強
亳州中藥產業的發展為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亳州市從事中醫藥產業的人員數量不斷增加,該市有近5 000人的藥學專業技術人員,有3 000多名中藥飲片生產熟練技術工人,中藥材種植熟練藥農10余萬人,毫州中藥科技學校和毫州職業技術學院每年輸送藥科專業畢業生近200人,與安徽中醫學院等院校的合作,更為亳州中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和科技支撐。此外,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為亳州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產學研的深入開展和更多的研發平臺又加速了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亳州的中醫藥發展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機的景象。
2.6 良好的政策環境
亳州中藥產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政策環境。2009年以來,亳州市制定并開始實施《2020規劃》和《亳州市“1125”藥業企業振興與提升計劃(2010―2012年)》,著力構建中藥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圍繞產業發展形勢分析與展望、中藥材種植業發展、飲片加工業發展、交易市場發展、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以及品牌體系建設等8個專題,組織開展相關研究,制定相關具體措施,加快亳州中藥產業發展[4]。
3 中藥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中藥材種植沒有形成規模化和基地化
亳州中藥材種植雖然具有一定的規模,但是生產仍然以分散種植為主,規模化、標準化面積不足,且生產中還存在生產方式不精細、農藥殘留污染相對嚴重,經濟效益低,無法從源頭上保證中藥質量的問題,不能適應國家及市場對中藥產業發展的要求。此外,GAP產地和品種認證少,對藥材品牌不重視,對市場的供求信息把握不準確,不能夠有效地抵御自然風險。
3.2 中藥材生產企業競爭力不強
亳州市雖然醫藥企業數量多,但規模普遍較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較少,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不大。此外,中藥生產企業的科技水平較低,多是對中藥的初級加工,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不能夠脫穎而出。
3.3 中藥研發力量不足,加工環節存在質量問題
亳州中醫藥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新藥研發力量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中藥市場份額大部分來源于原材料,成藥和植物提取物所占比例很少,中成藥的附加值比較低。在中藥飲片加工方面,由于中藥材質量不穩定、生產水平低等原因,造成了產品質量不穩定、炮制規范不統一等問題,削弱了中藥的市場競爭力,且加工過程中生產企業還存在著一些違法現象。
3.4 品牌意識不強,中藥材產業的延伸產品未得到有效發展
有著豐富中藥材資源的亳州,雖然種植面積大,但缺乏品牌意識,除毫芍、毫菊、毫花粉、毫桑皮四大道地藥材具有較好的地理標志保護外,其他很多本地藥材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商標保護。此外,亳州的中成藥很少形成知名品牌,除六味地黃丸和復方丹參片等市場競爭力較強的產業和品牌藥有著較好的銷售外,其余中成藥都沒有很好的品牌做支撐。中藥產業的發展也沒有很好的與本地其他資源相結合,亳州有著成熟的白酒產業,豐富的旅游資源和飲食品種,中藥產業與這些產業的結合必然能推動本地經濟和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4 中藥產業發展對策
4.1 積極推進中藥材種植朝基地化和規模化生產
亳州傳統的散戶種植,分散的經營模式,既形成不了規模效應,也不利于科技創新的應用和集約化、專門化經營[5],加強中藥材種植基地化、規模化建設至關重要。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更是要從源頭做起,鞏固已有藥材生產基地,在重點發展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具有地域特點的藥材品種外,進一步擴大藥用原材料的種植面積。采用“農業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鼓勵藥企建立地道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促進中藥材種植的基地化和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政府也應加大對藥材種植戶的補助和扶持,解決擴大種植的資金問題,提高種植藥材的興趣和收入,帶動藥材種植的積極性。同時,也應適應市場需求,引進藥材新品種,推廣普及配套技術,最終建成一批集綜合性和專業性較強的亳藥種植園,形成以亳州為中心,輻射周邊、帶動全省,不同類型和種類的藥材及藥用原材料作物生產體系,為亳藥加工提供充足原料。
4.2 實行品牌戰略,加強中藥材標準化生產與監管
中藥產業品牌化建設在提升產品競爭力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按照國際和國家標準,高起點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國際化的龍頭企業集群,加大對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著力打造本土知名品牌,提高中藥材市場競爭力。加強醫藥企業的建設,突出科技強企,充分發揮中藥龍頭企業的主力軍作用,建設中藥材規范化種植、中藥產品研發、新產品生產三位一體的現代化工程,培植和打造中藥材特色加工園區和產業集群區,重點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全面提升中藥材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和競爭實力[6]。大力推進中藥材種植GAP規范化,加工GMP標準化,經營GSP流程化的標準生產、加工與經營。加強對化肥農藥等的使用監管,嚴防高毒農藥、偽劣化肥影響藥材品質安全。制定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嚴格操作管理,確保藥材安全高效[7]。加快藥企的GMP認證步伐,依法加強藥品經營許可管理。
4.3 加快中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推動中藥產業創新發展
現代中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建設對中藥產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也獲得了國家和投資者的青睞。亳州只有加快現代中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建設,才能獲得國家更多有關方面的支持,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也要大力推進產學研的進一步結合,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推進在良種繁育、新藥研發、人才培訓等的攻關。不斷增強中藥科技研發能力,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對發展藥業經濟的重要作用,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全力推進中藥產業的科技創新。
4.4 健全中藥產業銷售市場,完善中藥產業服務體系
加快對亳州的中藥材交易中心進行重組與整合,努力向中藥物流集約化、規范化、現代化邁進,把亳州中藥材市場打造成全國最大、一流的藥材集散地。逐步建立完善的中藥產業服務體系,成立專業的人才隊伍,引進先進設備,創立中藥研發中心和檢測中心,成立專業化的服務組織,負責為企業公司注冊、投資咨詢、醫藥管理(包括為國內外制藥企業、新藥研發機構等立項審批、GMP認證、新藥項目注冊等提供咨詢或代辦服務)、技術管理、技術培訓等,推進亳州中藥產業服務體系的完善與健全,推高整體競爭力。
4.5 推動中藥延伸產業的發展及產品的宣傳工作
亳州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無疑為亳州的旅游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可打造“特色農業觀光游”、“特色農事體驗游”等旅游項目,將單純的農業產品向旅游商品轉化,中藥材種植基地可兼顧藥材基地與旅游觀賞兩大功能。同時,作為神醫華佗的故鄉的亳州,可充分利用“中華藥都,養生亳州”的文化品牌效應,將中藥產業發展和文化發展結合起來,突出顯示亳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養生保健特色,吸引國內外消費者對亳州的關注[8-9]。構建亳州“中醫藥、文化旅游、醫療保健”等產業體系,把亳州打造成為特色突出、文化厚重、涵蓋廣泛、產業發達的養生之都。充分發揮中醫藥博覽會的作用,擴大對外交流,在中藥產業投資繼續升溫的條件下[10],邀請和吸引更多的藥商和藥企來亳州投資設廠,將藥博會辦成亳州形象的展示會,進一步樹立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的品牌形象,推動亳州中藥產業的全面發展。
5 參考文獻
[1] 馬安國,周明華,劉中敏.亳州市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安徽科技,2012(1):14-15.
[2] 馬靈珍.亳州地區中藥飲片行業現狀調查[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86-89.
[3] 劉亞明,楊波,馮前進.關于我國中藥行業加入 WTO 的市場分析[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1,2(3):53-55.
[4] 姚震字.中藥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07,38(10):759-763.
[5] 鄒大光,潘衛三.傳統中藥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和理論分析[J].中國藥事,2012,26(3):221-223.
[6] 甄宇鵬.中藥產業發展前景簡說[J].經濟前沿,2003(1):67-68.
[7] 黃春前.中藥制劑質量標準現代化的探討[J].健康必讀,2013,12(5):271-272.
[8] 張蕾,周秉根,張靜,等.亳州市中醫藥養生旅游開發初探[J].中國城市經濟,2011(1):235.
關鍵詞:中藥專業;人才需求;專業調研;專業改革
中藥專業系淄博職業學院2008年新上專業,為準確專業定位,完善人才培養實施方案,本院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開展了為期10個月的專業人才需求調研。通過調研明確專業對應區域內相關產業發展現狀和相關行業或企業的社會需求,明確專業服務面向;通過分析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為開發課程和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規格提供依據;掌握相關企業崗位設置及人才需求,確定專業服務崗位(群);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行業背景
高職中藥專業對應的行業為中藥行業,涵蓋中藥研發、生產、銷售、種植、鑒定及使用。根據有關部門的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醫藥市場需求將持續保持旺盛勢頭。研究表明,中國醫藥市場將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之后的世界第5大醫藥大國。其中中藥產業是中國醫藥產業中最具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1]。中藥行業也是中國國內贏利能力較強的行業,產品利潤率高。在整個醫藥行業內部,中國中藥行業發展迅速,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的銷售占國內醫藥市場的四成以上[2]。《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出臺為中藥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3]。
山東省是有著豐富的天然藥物資源的醫藥大省,中藥行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形成了以中藥材生產為基礎、中藥工業為主體、中藥商業為紐帶的中藥生產流通體系,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項具有較強發展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的產業。
二、調研基本思路、方法及內容
為使中藥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凸顯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先進性,與用人單位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我們深入與本專業聯系較為緊密的行業、企業、醫院等單位溝通,從宏觀上把握行業、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及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確定專業教學改革思路、培養目標,提出專業改革思路和建議。
調研方式選擇集體走訪、調查問卷、個別訪談、電話訪談、座談會、查閱文獻等方式;調研范圍主要選擇本地區及國內知名的中藥企業、各級醫院、藥品銷售單位等;調研對象包括生產企業的一線工人、技術人員、營銷人員,醫院的藥師、藥劑科主任,醫藥藥品銷售單位的銷售人員、銷售經理以及用人單位人力資源負責人等。調研內容包括:行業企業對中藥專業人才需求、人才結構現狀;本專業典型工作任務分解調研;典型工作任務及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調研;行業企業發展前景分析、衍生出的新崗位及新專業;企業對課程體系設置要求及建議;相關職業資格標準。
三、調研結果及專業建設建議
(一)專業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相適應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確立培養目標。組建以中藥行業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為主的專業顧問委員會,及時把握行業需求及變化,以此為出發點確立和動態調整培養目標,是進行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高職生的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培養智能型的第一線工作者”,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以技能培養為主、理論教學為輔”。使學生真正成為具有穩定的職業思想、寬厚的文化基礎、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在中藥生產、銷售、服務第一線從事中藥生產、服務、銷售、用藥咨詢及管理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知識型技能人才。
(二)專業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相適應
目前,淄博職業學院正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課程設置仍以學科課程模式為主,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還需進一步改進。在中藥專業專業調研、職業崗位調研的基礎上,會同行業企業專家和兼職教師共同選取本課程教學內容,同時兼顧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協作需求,通過師生合作、校企合作提煉共性,優化中藥專業的專業設置。山東為醫藥大省,隨著新醫改方案實施和醫院藥房的剝離,本校中藥專業學生在藥店、醫藥公司等銷售、使用領域就業會逐年上升,綜合應用專業知識要求提高,我們從崗位的需求出發,將本專業涉及的職業活動分解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務,以工作任務為引領,整合理論與實踐課程,確定課程結構。同時應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考證的要求,圍繞所需掌握的職業能力,細化課程內容,針對相應的技能,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設置的課程既能支撐專業教學,又能支撐職業資格證書考證,將學歷教育與培訓考證緊密結合。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國家勞動就業制度的規定,結合行業新的崗位設置方案,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本專業的實施性培養計劃,實現“雙證融通”的目標和要求。
(三)開發具有職教特色的校本課程和教材
學院可根據具體情況開發中藥專業校本教材,豐富教材形態(包括課程標準、課程設計、教材、教案、授課演示文稿、在線學習課件、實習案例、習題集、參考書等),建立具有明顯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和教材體系。2009年中藥專業建設團隊打破傳統的按照技術學科進行教材編寫的模式,開發和推廣與現代中藥發展、應用密切聯系的綜合性實訓教材,將原有若干科目(中藥調劑技術、中藥鑒定技術、中藥制劑技術、中藥制劑分析)教學內容按照職業活動的特點和要求進行整合,形成綜合性實訓的課程。下一步課程開發亦可以完全打破學科體系,按照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組織課程,形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使其具備實踐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的特點。應按照中藥行業的發展以及就業市場需求的變化情況,及時更新教材內容。
(四)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目前本院中藥專業現有校內實訓基地12個,校外實訓基地13個。就現有實訓基地情況,結合專業調研結果,我們認為校內實訓室功能尚不完善,我們擬以原來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為載體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初步方案有:(1)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模擬藥店、模擬中藥房等校內仿真實訓基地,形成職業崗位環境的初步印象。(2)加快校內藥用植物園“百草園”建設,由學生社團管理,作為補充常見植物藥材的來源鑒定的輔助教學手段,同時美化校園環境,豐富學生社團生活。從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看現有實訓基地多為和藥學專業共享,下一步擬根據專業調研情況進一步拓寬中藥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開拓優秀本地企業淄博天乙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山東鼎立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瑞陽制藥等成為本專業的簽約實訓基地。
(五)加強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
技能型人才培養應采用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方式。現有專業教師要定期到對口企業學習和實習,學校為教師的企業實踐創造必要的條件。要特別注意聘請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到職業學校擔任兼職教師。聯系有條件的中藥生產企業、藥品經營單位接收教師實踐鍛煉、提供技術資料等,不斷更新教師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要求,轉換工作角色,努力成為學習過程的策劃者、組織動員者和咨詢者。
(六)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措施
結合專業調研結果我們擬采取以下措施更新中藥專業相關職業能力課程授課方法,在打好職業基礎能力的前提下挖掘學生的拓展能力。
1.在職業基礎課程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假日俱樂部活動,組織學生到社會藥店或藥材市場見習,作為學習職業能力課和拓展課程的前提,每位學生必須進行社會藥店見習3次。通過認識見習,讓學生對天然藥物有一個感性認識,對社會藥店崗位有個初步印象。
2.以校內外實訓基地為載體,重構課堂,進一步實現校企聯動、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重構課堂,安排在專業實訓室、標本室、“百草園”、校內外實訓基地等,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如利用模擬中藥房等實訓場所,制訂“天然藥物鑒定綜合訓練”等的教學方案;利用模擬藥店和校外實訓基地等場所,以藥品零售服務和中藥房藥學服務兩個崗位的職業活動為導向,制定天然藥物藥學服務咨詢的教學方案等,達到提高學生崗位技能的水平。
3.以提升職業崗位素質為導向,充實理論教學內容,使理論服務于實踐。一切以理論教學服務于實踐、服務于職業崗位需求出發,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點的出現,靈活穿插課堂互動、知識鏈接、實例解析、知識拓展等欄目。并且,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并用,在各門職業能力課程中安排專題討論或調研,如“藥材質量的調查研究”、“人參的市場調查”、“生物技術在藥用植物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提升職業素養,將職業能力進一步開發為職業拓展能力。
(七)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加強就業指導
一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課程設置中除職業基礎課和職業能力課程外,還應開發對學生進行中藥學職業素養教育(如開拓精神、市場觀念、管理技巧、團隊精神)和開設行業規范、國際標準教育的相關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是培訓就業技巧,規范就業流程。進一步健全系內的就業指導機構和兼職的就業指導員。加強對系內就業指導QQ群的指導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有計劃地、漸進地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行業和企業的現狀與需求,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
三是提供就業渠道。進一步健全校企掛鉤或校企結合的機制,在原有藥學專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適合中藥專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學生就業推薦模式,建立和疏通學生就業渠道。
四是注重“創業”教育。結合行業的特點,本專業學生的培養,更應注重加強學生的創業意識教育和創業能力培養,使該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很快適應市場需求,抓住機遇,主動創業。
參考文獻:
[1] 郭治昕,趙利斌,蔣建蘭,等.中藥國際化現狀及對策[J].中草藥,2003,34(2):97-100.
[2] 顧海,雷婷.我國中藥產業國際化戰略分析[J].上海醫藥,2004,9(9):32-35.
關鍵詞 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問題;對策;甘肅天水
中圖分類號 F3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2-0305-02
天水市東接關中,南通巴蜀,西連隴中,北伸六盤,位于關中—天水經濟區西端,為甘肅省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核心城市,是隴東南經濟、文化、商貿中心,中藥材生產歷史悠久,產品質量久負盛名。該文在分析研究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今后發展的思路與對策,以供參考。
1 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優勢
1.1 自然條件優勢
天水市地處東經104°35′~106°44′、北緯34°05′~35°10′,總面積1.43萬km2,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氣候,氣候宜人,四季分明,物產豐饒,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天水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境內山脈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760~3 120 m,年均氣溫7~11 ℃,年降水量300~500 mm,年日照時數2 100 h,無霜期140~230 d。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土壤以黃綿土、黑壚土為主,土層深厚,山塬開闊,獨特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形成了豐富的天然生物資源庫。
1.2 中藥材資源優勢
天水市獨特的自然資源條件,孕育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野生和人工栽培的中藥材商品性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較高知名度,歷來是秦藥的主要產地,為甘肅省重要的隴藥產區[1]。據不完全統計,全市中草藥資源約500種,常用藥用植物資源155種,人工種植藥材20多種。其中,發散風寒藥有白芷、香薷、麻黃等,發散風熱藥有柴胡、等,清熱解毒藥有金銀花、澤瀉、連翹、板藍根等,化痰止咳藥有天南星、半夏、貝母、杏仁、款冬花等,祛風濕藥有秦艽、木瓜、羌活、透骨草等,安神藥有合歡、遠志、酸棗仁,理氣藥有木香、香附等,活血藥有川芎、丹參、益母草等,補氣藥有紅芪,補血藥有當歸、何首烏等,種類多,分布廣,質量好。種植面積較大的有黨參、板蘭根、柴胡、紅芪、黃芪、半夏、冬花等,年播種面積在600 hm2以上。此外,甘草、當歸、生地、防風、獨活、黃岑、大黃、天麻等種植面積也較大。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為依據自然條件建立各具特色的中材生產基地創造了良好條件,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1.3 產業發展優勢
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2萬hm2,總產量4.3萬t,總產值7.85億元,現有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15家,從業人員逾1.2萬人,年加工中藥材1.2萬t以上,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的制劑藥品生產企業5家,其中有藥品生產批準文號、取得國家《藥品GMP認證證書》的制劑生產企業10家,生產中藥制劑150多個,涉及中藥材品種有360多種。全市有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的藥品批發企業37家,中藥材經銷企業5家,年銷售總量3 150 t。中藥材專業市場6個,年總成交量6 500 t,倉儲能力550 t。從事中藥材經營的農民經濟合作組織20多家。先后制定了“半夏質量安全標準”、“半夏生產技術標準”、“半夏產地環境標準”、“半夏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半夏標準化操作規程”及“黨參栽培技術規程”。以GAP為主的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穩步推進,以天水岐黃、甘肅天森、天水太盛祥等為主的重點中藥材加工企業發展迅速,以天水茂豐、甘谷天地匯達等為主的中藥材營銷企業逐步發展壯大,GMP、GSP認證逐年增加,加工、銷售能力逐步增強,基本具備快速發展的條件。
1.4 政策環境優勢
隨著世界經濟貿易一體化,中藥產品的獨特療效和保健功能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可,我國人民的中醫保健意識也在不斷加強,開發利用中藥材資源已成為世界醫藥發展的重要趨勢。我國《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關于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西部大開發新十年規劃》的頒布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及《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的實施,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隴藥產業發展的意見》《甘肅省加快發展中藥材產業扶持辦法》和《甘肅省“十二五”隴藥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和扶持辦法,為甘肅省中醫藥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根據甘肅省制定的《甘肅省中藥材分布區域與生產指導目錄》[2],天水市分屬“隴南山地亞熱帶、暖溫帶藥區”和“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溫帶半干旱藥區”,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優勢品種眾多,為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點地區。同時《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天水市十二五發展規劃》均將中藥材產業確定為天水市重點扶持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因此,從政策層面加大了對隴藥產業的開發、扶持力度,形成了天水市中藥材產業發展良好的政策疊加環境,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 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品種雜而分散,主導品種不突出。天水市中藥材種植品種多而雜,大多數品種種植面積不大,特色品種不突出。二是基地規模小,帶動農戶的機制尚不健全。種植分散,區域發展不協調,基地規模小,缺乏有效的帶動農戶的機制。三是生產技術落后,科技含量低。中藥材的研發能力不強,技術水平落后,企業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產品科技含量較低。四是高、精、深加工企業少,產業鏈條短,品牌化程度低。產業鏈條短,經濟效益低。飲片的生產工藝落后,質量難以保證。企業設備簡陋,生產技術落后,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少,加工能力弱,產品深度開發不夠,產品名牌效應難以形成,增值能力低,經濟效益低。五是產地市場少,缺乏大型批發市場。中藥材市場少,規模小,規模化經營程度低,難以與相鄰省、市中藥材批發市場及國際市場接軌。
3 發展思路與建設重點
3.1 發展思路
充分利用政策疊加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為基礎,以加大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以不斷提高中藥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實施名牌戰略和龍頭帶動戰略,加快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和市場建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建立科學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和市場信息體系,擴大產業群,延伸產業鏈,把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把天水建成西部重要的優質中藥材生產示范區,拉動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3.2 建設重點
3.2.1 促進龍頭企業升級改造,提升加工能力和水平。著力培育一批生產技術先進、輻射帶動能力強、管理科學規范的龍頭企業,引導它們進行橫向聯合、優勢互補,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提升加工水平。扶持現有的龍頭企業擴大規模、改進技術,加速產品研發、加大GMP認證力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新扶持發展一批精、深加工企業,形成以重點縣(區)為中心的加工企業集群,延伸產業鏈,全面提升中藥材加工轉化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促進傳統加工向現代加工轉變。
3.2.2 建立生產基地,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加強中藥材種植的基礎研究,組織專業人員對中藥材的育種技術、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科技攻關;扶持中藥材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中藥材GAP種植基地[3];按照“甘肅省中藥材分布區域與生產指導目錄”,突出主栽品種,充分發揮各級農業技術部門的優勢,通過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建立種苗基地等方式,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擴大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建立規模較大、區域特色明顯的標準化種植基地,不斷提高中藥材產量和質量;注重市場建設及營銷隊伍培育,探索“農戶—基地—龍頭企業—市場”多元化發展的利益聯接形式,完善延長產業鏈條的市場化運作機制,保證龍頭企業原料需求及市場供應。
3.2.3 注重開發研究,加快中藥材產業品牌化。加強對適宜各地生長的中藥材的用途、藥用部位、藥用價值[4]等研究,重點從精深加工技術、中間物和萃取物提取技術、成品二次利用、非藥用(如化妝品)用途等方面進行研究與開發,積極推動成果轉化,形成隴藥產業鏈的良性發展。大力推行和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規范中藥研究、開發、生產和流通過程,逐步建立完善的技術操作規程、管理技術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通過質量監督、檢查、建檔管理,全面提高中藥材原料、中成藥、中藥飲片及中藥新藥的質量,積極爭創名優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甘肅著名商標和天水知名商標,不斷提高中藥行業的標準化水平和產品知名度。
3.2.4 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圍繞中藥材資源開發利用、規范種植、標準制訂、質量監控、新藥研發,加強技術隊伍建設,加快中醫藥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加大中藥材種植、加工技術人才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加速技術人員的知識更新步伐,提高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強化對技術部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中藥材示范種植大戶的技術培訓及服務引導,逐步形成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術水平的產業開發人才隊伍,適應產業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
3.2.5 加強野生中藥材生產基地撫育,提升中藥材資源開發的深度和廣度。充分發揮小隴山、秦嶺、關山三大林區、林緣區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勢,建立野生中藥材資源撫育區,將輪采封育與資源保護相結合[5],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避免中藥村生產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創造可持續利用的中藥材生產的優良環境,提升野生中藥材資源開發能力,促進天水市中藥材資源協調、持續、健康、深入發展[6]。
4 參考文獻
[1] 何晉武,祁永安,石利兵.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1,32(5):60-64.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移動互聯網
我國大學生就業相關文件指出,各高校與政府部門應該提升大學自主創業扶持力度,重點鼓勵支持大學生創建智力密集型企業、資源綜合利用型、科技型,通過高校畢業生互聯網創業來帶動就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提倡扶持的創業重點領域已轉變為移動互聯網創業,鼓勵在校大學生活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移動互聯網創業已經成為了大學生創業的首選。
一、移動互聯網的創業項目
1.網上開店
網上開店相對門檻較低,對于首次創業者來說,是最佳的首選,特別適合于大學生群體。相對而言,網上開店,手續簡單、啟動資金少、交易快捷、創業成本低、容易上手等諸多優點。
2.開發APP應用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各種APP已經滲透到與我們生活工作相關的各個方面。開發一款成功的APP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加入。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王銳旭和他的團隊推出了“兼職貓”APP,已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找兼職和交友工具,他們公司的估值已接近1億元;南京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的闞逸龍和他的團隊,開發的“城市之星”APP,綜合了社區生活中所需各種服務功能,已經和全國1200多個社區建立了合作關系,合作商達到15000多家。
二、大學生在移動互聯網創業中面臨的問題
1.經驗不足
首先,在選擇創業項目時,大學生受主觀影響較大,往往從自己的興趣等方面入手。這種主觀感受往往同市場脫節,最終造成創業項目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其次,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工作經驗不足,更是欠缺實際管理經營方面的經驗,就會導致創業中一些復雜問題很難得到解決。
2.缺乏資金
在創業初期,項目需要投入的資金遠遠大于其產生的收益,而大學生僅靠其自有資金,很難滿足項目的需要。這就要求有其他資金的支持,但大學生很難從一般的融資渠道獲得足夠的資金,而這將成為制約創業者的最主要因素。有了好的想法,但因為資金缺乏,難以實現。目前大多數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都是因為沒有資金而被迫放棄,而已經創業的大學生,也會因為資金周轉困難而陷于停滯狀況。
3.缺乏多元化的創業團隊
大部分的單一大學生創業者個人創業綜合素質,難以滿足創業過程中的需求,大學生自主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充分解決。而與此同時,由于大學生專業知識方面的局限性,自身能力發揮等方面的問題,造成了大學生創業者能力浪費。相應的技術優勢是基于移動互聯網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所必須的素質要求,有滿足市場需求的獨特的核心產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了解市場的需求和變化;有良好的經營管理能力,管理項目運營的各個方面。團隊里必須有技術型人才與經營管理型人才形成互補,才能保障創業走向成功。
三、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發展對策
1.為大學生開展互聯網創業提供實踐平臺
隨著高校辦學條件不斷的提高,計算機機房、工程訓練中心、實驗室等可利用資源也在不斷增多,大學生可以將這些可利用資源作為移動互聯網自主創業平臺。各個高校也應該整合創業資源,讓大學生通過課余學習,不斷學習掌握專業的最新知識,提升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繼而使創新創業能力發揮最大化;同時,各高校需要通過考察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成立校、院大學生自主創業實踐基地,鼓勵引導大學生入駐創業基地,對門檻低、風險小的互聯網創業項目重點扶持,形成最新最優資源共用、與群體效應,保障大學生展開移動互聯網創業環境。
2.注重師資建設,提高教師創業指導水平與能力
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工作的一項重要保障就是師資隊伍,各大高校應該對在校大學生或畢業學生進行創業相關知識的培訓,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并且創建專兼職相結合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另外也要從社會上邀請一些有創業經驗的成功人士,請他們參與大學生自主創業知識培訓工作,使大學生創業成功最大化;國家相關部門也應出臺一些政策,提倡創業教師到中小型企業或是民營企業中掛職鍛煉,不斷提升創業教師的指導能力,使其指導效果最優化。
3.創建團隊
明確組織目標,是組建創業團隊時首要考慮的一點。明確組織成員的優缺點,組建具有一致目標的互補型人才,是提高創業團隊的整體實力的關鍵。幫助更多的每一個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尋找最適合自己扮演的角色,也有助于讓各自具備的能力進行最大化的體現。
隨著社會經濟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互聯網不斷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社會的進程也在逐漸的被影響,借用移動互聯網創業不僅給大學生創業者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性,也為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是落實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及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更是實現創業帶就業的重要手段,政府、社會以及高校互相協作共同鼓勵優秀在校大學生或畢業學生參與互聯網創業,將專業學習、日常生活與移動互聯網創業緊密結合,不斷增強大學生船業的精神與意識,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使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從而推進大學生就業,并是其創業效果最優化。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電子商務;數據庫技術;商業形式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衍生產物,并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形式存在于當前,與傳統商業相似相比,電子商務依托互聯網消除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使現代商業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并且隨著數據庫技術的發展,現代數據庫技術為還為電子商務的順利運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技術支持,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1電子商務與數據庫技術基本概述
1.1電子商務
所謂電子商務,指的是以現代計算機網絡為平臺,使商業交易只需通過互聯網即可完成,電子商務的對象包含消費者與企業,使消費者和企業、企業與企業在互聯網開放的平臺中進行雙向互動,并促成雙方的交易與合作[1]。與傳統商業模式相比,電子商務的最大特點是使商業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所有的商務活動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現。
1.2數據庫技術
簡單來講,數據庫技術就是對數據進行處理與應用的一門技術,為了實現這一功能,數據庫技術往往需要數據模型、數據庫系統以及練習分析處理等信息技術支撐。
2電子商務與數據庫技術的關系
數據庫是信息系統的核心技術,是計算機進行數據管理與數據分析的附屬功能,數據庫技術關注的是如何進行數據組織與存儲內容,以及如何高效地進行數據處理與獲取內容。根據數據庫這一特征,在電子商務運作中,數據庫技術就可以理解為通過其強大的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功能,對電子商務活動進行有效的處理,并形成相應的分析報告與結果,并且還能形成數據單與數據報表[2]。數據庫技術在電子商務運營中的作用是能夠為企業管理與決策人員提供真實的數據依據,通過總結企業各個部門的數據以及電子商務往來信息,使企業管理者與決策者得出更加理性的分析結論,從而為商務信息的有效分析提供便利。相關統計結果顯示,在電子商務運作過程中,使用數據庫技術能夠將電子商務的投資回報提升4倍。所以,不得不說數據庫在現代電子商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電子商務Web站點中的數據庫往往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第一是能夠確保電子商務整個運作流程各個數據的安全性;第二是能夠通過數據庫技術管理電子商務交易的各個過程,尤其是對于交易過程中復雜數據的管理,通過數據庫技術分類、整合的能力,使這些數據呈現出規律性,使得數據的存儲具有簡單化的趨勢;第三是如果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對客戶的要求進行確認后,但是由于電子商務系統出現軟、硬件等故障交易出現中斷的情況,此時數據庫就能夠彌補客戶的損失,有效保障了客戶的利益并提高企業的誠信度。此外,電子商務與數據庫技術之間還具有嚴謹性的特征,數據庫技術的創建需要充分滿足電子商務的實際需求,既數據庫技術能夠對企業的具體環境進行真實的反映,并且還要處理好電子商務各種業務;此外,在數據庫技術中,新數據庫的出現不影響原有數據庫的正常使用,保證電子商務交易的順利進行[3]。
3數據庫技術在電子商務運作中的應用
由于數據庫技術本身在不斷完善,因此數據庫技術對電子商務的作用必將不斷提升[4]。根據現實電子商務的需求,數據庫技術主要用于收集、處理與存儲各種電子商務交易信息,對電子商務的不斷完善提供有效的支撐,并且數據庫技術還為電子商務的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在電子商務體系中,用戶不僅是產品供應商,也包括賣家。二者創立數據庫的主要目的首先是為自身的商業運作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保證電子商務運作在穩定的環境中進行;其次是通過借助數據庫技術來對商務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與挖掘,從而得出對產品生產以及商品購買有用的信息,進而推動電子商務這一模式的快速發展。根據電子商務運作中對數據庫技術的依賴,數據庫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而應用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桌面型數據庫軟件
桌面數據庫軟件幾乎涵蓋了電子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常用的數據庫軟件包括Microsoft,Access,Xbase等,隨著桌面型數據庫軟件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技術也已經比較成熟,在現代電子商務中,桌面性數據庫軟件逐漸能與電子商務達到完美的銜接,并且能夠對電子商務主體的計算機機型進行很好的適配,進而保障電子商務的順利進行。
3.2面向對象型數據庫軟件
電子商務中面向對象型數據庫主要是保證企業與小型電子商務群體更好地進行對接,面對對象型數據庫軟件支持互聯網的連接,保證小宗電子商務交易的順利進行。
3.3分布型數據庫軟件
對于大型商務交易,數據庫技術的應用主要包括SQL,Server,Oracle等軟件的構建,這些數據庫軟件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現實企業,數據庫系統搭建企業與企業之間電子商務教育的良好平臺。
3.4數據庫型軟件
數據庫型軟件與遠端數據庫形成相互融合的局面,使系統形成一個范圍廣闊的數據庫系統,這為電子商務運作提供有力支持。
4基于電子商務發展的數據庫應用方向
隨著數據庫技術的快速發展,在電子商務行業中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越來越多的學者以及商務人才把電子商務的發展瞄準數據庫技術市場。學者認為,現代電子商務信息系統應按照“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理念,建立系統高效的應用模塊,要求數據庫能夠營造出可以與用戶雙向交流互動的環境,基于此,現代互聯網也給企業與用戶雙向互動提供便捷通道,比如通過Internet能夠實現One-OneMarkting以及One-OneBusiness,最終達到E-business的目標。因此現代數據庫技術在商務運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電子商務的運營更加順暢。隨著電子商務的逐漸完善,電子商務對信息處理的要求在不斷提高,這就需要數據庫技術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朝著相應的方向不斷發展,以期為現代電子商務提供更好的服務。基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要求數據庫技術為電子商務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易通道,使企業與個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更加方便[5]。因此,在電子商務的未來發展中,數據庫技術應著眼于Web。在Web的基礎上,通過ODBC與CGI的連接、HTML之間的連接,從而形成一個新型的數據庫技術體系。在Web的開發上,智能化的編程語言將不斷優化數據庫處理界面,使數據庫智能語言系統得到完善。與此同時,隨著現代ASP以及ADO等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廣泛應用,在未來的數據庫建設中,將著眼于交互數據的建設,借助Java編程軟件,使交叉數據系統得到完善。總的來說,現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勢必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為數據庫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數據庫技術衍生出的人工智能技術以及萬維網的有效結合,因此數據庫技術的發展方向應始終跟隨電子商務發展的腳步,通過不斷提高數據庫功能,使數據庫技術為電子商務提供強大的支撐。相信在未來電子商務運行中,利用數據庫技術,使電子商務過程更加便捷,對數據的處理也將變得更加便捷。
5結語
總之,現在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在電子商務運作中,數據庫技術為電子商務提供良好的支撐,通過對互聯網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與存儲,使電子商務過程更加合理,促進現代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所以,在未來,應不斷創新與完善數據庫技術,使數據庫對電子商務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
[參考文獻]
[1]楊勇.面向對象數據庫技術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09(14):46-47.
[2]汪千強,胡紹忠.Web數據庫技術在電子商務網站中的應用[J].科技廣場,2012(9):65-67.
[3]張建國.跨境電子商務與海關管理研究綜述及展望[J].海關與經貿研究,2016(1):34-51.
[4]胡艷輝.淺析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發展的新特征[J].改革與戰略,2016(1):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