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兒童口腔護理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護理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口腔護理知識

    第1篇: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牙周護理;牙齦炎;滿意度

    牙齦炎是發生于牙齦組織的急慢性炎癥,由于牙齦組織受到牙齦邊緣的食物殘渣刺激,以及長期積累的菌斑、牙石存留在牙間隙刺激牙齦所導致。臨床中其表現為牙齦紅腫、脹痛,且易導致牙齦出血。牙周護理是口腔科牙周疾病系統治療的基礎,可激發患者的自主防治意識,提高患者口腔保健的認知程度。本次研究對牙齦炎患者采取牙周護理,探討其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口腔科門診診治的牙齦炎患者160例,男性89例,女性71例,平均年齡(38.35±11.54)歲,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牙齦炎且3個月內未接受過治療。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8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口腔護理,觀察組采取基于常規護理為基礎的牙周護理,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及患者滿意度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均對研究知情同意,且一般資料不存在差異(P>0.05)。

    1.2方法 使用信息問卷調查表詳細記錄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家庭情況、社會關系情況、疾病史、家族史等。對患者進行口腔保健的宣傳教育,并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口腔護理:建議患者白天多飲水,口腔潰瘍者噴涂西瓜霜噴劑、口腔黏膜糜爛者用專用漱口液漱口等,這樣可減輕患者的疼痛腫脹感,利于入睡。使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牙齦溝,預防交叉感染。培養良好的刷牙、飯后漱口習慣,合理搭配飲食。心理指導: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勵其積極應對,緩解其焦慮、緊張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對疾病治愈的信心。

    1.3評價指標 牙齦炎治療效果根據探診出血進行評價,探診后有出血的記錄為陽性,與牙齦緣下1 mm左右用墩頭探針沿牙齦緣滑動觀察有無出血。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形式進行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治療效果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護理滿意度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牙周護理干預后探診出血率明顯優于干預前,對照組護理后探診出血率明顯優于護理前;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探診出血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牙齦炎是口腔常見疾病,當患者發現患有牙齦炎后要及時就醫清理牙垢及牙石,不要自行處理避免損害牙體。合理的牙周護理對牙齦炎患者非常必要,本次研究中發現牙周護理后患者探診出血率明顯降低,疼痛感降低,滿意度得到提升,臨床常規護理中僅僅對疾病進行護理,而對患者日常行為規范及心理層面顯有涉及。臨床治療中搭配合理的牙周護理對牙齦炎恢復作用巨大,全面的宣教,日常生活的指導,心理情緒方面的緩解、疏通都是有益于牙齦炎患者的恢復。但對于患有牙齦炎的大部分患者并不具備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而且隨著日常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人們對于口腔清潔的意識越來越差,為減少各類牙周疾病的發生,口腔衛生工作應當重視,定期刷牙、飯后漱口、合理飲食等都應當引起重視。

    綜上,牙周護理能夠顯著提高牙齦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增加患者滿意度[1-10]。

    參考文獻:

    [1]徐云.生理鹽水與牙齦炎沖洗劑口腔護理對比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06:556-557.

    [2]劉建寧,柯賢俊.洗必泰漱口液及口腔護理在牙齦炎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2:162-164.

    [3]吳桂楠.牙周護理對兒童牙齦炎的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82:187-188.

    [4]王敏.牙齦炎沖洗器在神經內科病人口腔護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10:1542.

    [5]蔣麗紅,譚偉麗.牙齦炎沖洗劑與生理鹽水口腔護理對比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58-159.

    [6]劉立杰.兒童慢性牙齦炎采用牙周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08:98-99.

    [7]王璐璐.生理鹽水與牙齦炎沖洗劑在口腔頜面外傷患者口腔護理中的效果對比[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01:88-89.

    [8]熊艷芳.妊娠期牙齦炎患者口腔衛生知識宣教及護理[J].中國醫療前沿,2009,22:102.

    第2篇: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目的: 總結了加強268例手足口病患兒的口腔護理措施。主要方法是口腔用藥護理,營養護理,心理疏導,健康指導等,認為精心的護理可以縮短患兒病程,減輕患兒痛苦,加快患兒病愈,提高治愈率。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病;口腔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208-02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柯薩奇A組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一下年齡組發病率高[1] ,主要通過唾液、飛沫經呼吸道傳播,由手及污染物經消化道傳播、臨床表現為手、足、口腔、臀部紅色斑丘疹或皰疹,部分患兒發熱。少數患兒可并發心肌炎、神經源性肺水腫、腦干腦炎等并發癥。極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迅速發展,可導致死亡。經統計,本院2013年5月10日-8月10日收治手足口病268例,在臨床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加強口腔護理,可以提高手足口病患兒的治愈率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現將做法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手足口病例268例,其中男178例,女90例,年齡在8個月-6歲。

    1.2 方法:

    采用5%碳酸氫鈉溶液和維生素B12注射液交替使用,先用5%碳酸氫鈉清洗口腔,然后用一次性棉簽蘸維生素B12注射液擦拭口腔皰疹及潰瘍面。

    1.3 結果:

    268例患兒無1例效感染和重復感染病例,患兒全部痊愈出院。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保持皮膚清潔衛生,特別是手、足、臀部的清潔,保證患兒衣服、被褥清潔,床鋪平整干燥,盡量減少對皮膚的各種刺激。剪短患兒指甲,防止抓破皮疹。每天空氣消毒1次,病房通風2次,每次不少于30min。鼓勵患兒飯前飯后用溫開水漱口或用溫開水棉簽輕輕地清潔口腔(不會漱口的患兒),盡量不用生理鹽水漱口,因為鹽水容易刺激潰瘍面加重口腔疼痛。

    2.2 口腔用藥護理:

    對于拒食、流涎、哭鬧等患兒,醫囑常規應用維生素AD滴劑加溶菌酶加利多卡因直接涂于口腔患處,療程3-5d、采用5%碳酸氫鈉和維生素B12注射液交替使用。對于口腔潰瘍疼痛劇烈者可給予少量2%利多卡因局部應用,同時將蒙脫石散粉調成糊狀直接涂于口腔糜爛部位或者給予雙料喉風散局部噴抹,亦可口服維生素B2、維生素C[2]。

    2.3 營養護理:

    拒食患兒及時給予靜脈輸液以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反之,給予流質或半流質營養易消化失誤,避免進食干硬及刺激性食物而對口腔黏膜造成損傷。喂養過程中注意衛生,以防發生感染性腹瀉。

    2.4 心理疏導:

    由于患兒住院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加上手足口皮疹、皰疹的刺激而哭鬧不安,醫護人員必須向家長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和疾病宣教工作,以取得合作。對患兒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護理時做到主動、熱情、耐心、細心,減輕家長壓力,為患兒早日康復。

    2.5 健康指導:

    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患兒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患兒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介紹本病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如何做好重癥患兒的早期發現,如發現患兒出現精神差、哭鬧不安或嗜睡、過分依賴父母、發熱、肢體抖動或無力等及早報告醫護人員[3] ,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教會家長做好口腔、皮膚及飲食護理,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交叉感染。

    3 小結

    手足口病的口腔護理是一個以局部用藥和綜合護理相結合的護理過程。碳酸氫鈉溶液局部用藥,主要是改變口腔內黏膜創面的環境,堿性環境可抑制黏膜表面病毒侵入,阻止其復制,有利于口腔黏膜的愈合[3]。維生素B12為細胞合成核酸過程中的重要輔酶,對黏膜上皮細胞具有修復再生功能[4] .結合對患兒的衛生飲食指導,可以縮短患兒的病程,同時也減輕口腔不適給患兒帶來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邱麗紅.手足口病病情觀察表在早期識別危重患兒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1:58-60.

    [2] 邱麗紅.手足口病病情觀察表在早期識別危重患兒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2,1:58-60.

    第3篇: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手足口病患兒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78

    資料與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5月收治手足口病患者148例,其中男101例,女47例,年齡0.3~7歲。0.3~1歲的14例,1歲~3歲99例,3~7歲35例。發熱127例,其中低熱55例,中度發熱30例,高熱33例,體溫在40℃以上的7例,熱程2~5天。所有病例均有口腔黏膜改變,檢查口腔可見口腔黏膜充血,牙齦、舌、硬腭、軟腭、扁桃體和咽部多發小皰疹。手、足、臀部皮疹表現為丘疹、斑丘疹和皰疹,其中手部107例,足部104例,臀部43例,均在1~2天內出齊,2~5天后消退。

    方法:隔離患兒,將患兒與其他患兒隔離,設置專門區域收治,患兒日常生活用品、玩具等應徹底消毒,患兒及家屬應勤洗手,做好接觸隔離。病區地面及公共設施、物體表面用含氯消毒劑消毒,保持患兒室內空氣流通。

    發熱的護理:①患兒發熱期間,如體溫在低熱或中度熱37.5~38.5℃,不需要做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或給予冰袋,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體溫超過38.5℃,遵醫囑給予布洛芬口服液、退熱栓等藥物降溫。②密切觀察體溫變化,采用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后半小時要復測體溫,增加測體溫的次數,及時了解降溫效果。③發熱期間,指導患兒臥床休息,保證足夠的睡眠,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口腔護理:患兒因口腔內皰疹破潰、口腔糜爛、口腔潰瘍引起疼痛而拒食,哭鬧不安,因此要加強口腔護理,大齡兒童可在飯前飯后用溫開水漱口,嬰幼兒用棉簽蘸生理鹽水輕拭口腔,避免用剌激性溶液,對于口腔糜爛、口腔潰瘍的患兒可用康復新液漱口或直接涂于創面,因康復新有消炎止痛,促進潰瘍面愈合功效。

    皮膚的護理:患兒因手、足、臀部皮膚出現皮疹、皰疹,在護理時,要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勤洗手、勤換衣、勤剪指甲。衣服要松、軟寬大。每次便后要用溫水清洗,保持臀部皮膚清潔,可涂擦紫草油。皰疹破潰者,可局部涂擦百多邦軟膏,以預防皮膚感染。

    飲食護理: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因進食困難或拒食患兒造成脫水,酸中毒者要給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或靜脈營養。

    心理護理:患兒由于缺乏適應及滿足需要的能力,身心不成熟,依賴性強,不會合作,加之受環境、家庭和教育的影響,會產生憂慮、煩燥不安、發脾氣等情緒,在護理中要與父母配合,及時溝通。并給予患兒關愛、鼓勵和表揚,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正確執行各項藥物治療,是保證疾病康復的前提。本組病例均給予對癥抗病毒治療,如靜脈滴注阿昔洛韋、維生素C,合并感染者靜滴抗生素,因此,護士一定要準確執行醫囑,按時、按量完成藥物治療,并及時觀察用藥后的療效及有無不良反應。

    結果

    148例手足口病患兒均痊愈,病程一般為5~7天。

    討論

    第4篇: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護理干預;固定矯治器;牙齦炎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5-0840-02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FENG Jin-lan,WU Yu-hai,ZOU Hui,CHEN Xiao-ying,ZENG Min-hua,XU Yan-ya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Huzhong Hospital, Huadu District,Guangzhou 510800,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Methods Divided 60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d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random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supplied to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only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 were us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sed by chi square test at 3th and 6th month after the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was accep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at 3th month (P>0.05).Whil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6th month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decline the incidence rate of gingivitis for adolescent patients who have accepted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effectively.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gingivitis

    錯牙合畸形是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于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如疾病、營養不良、內分泌紊亂等因素影響,妨礙了兒童全身和牙牙合、頜面的正常生長發育,形成的牙頜面發育畸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口腔健康、美觀的要求越來越高,正畸矯正治療得到極大的普及,固定矯治器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但矯治器的托槽、帶環及弓絲對牙齦的持續刺激,以及患者口腔衛生習慣不良等原因,導致牙齦炎癥及牙釉質脫礦的問題也較為常見。該問題已越來越受到臨床關注[1-2]。在正畸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護理措施,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自覺有效地維護口腔衛生,預防正畸治療過程中牙體和牙周疾病的發生。筆者收集了2010年在本院口腔治療中心就診,并接受固定矯治術的部分患者進行衛生宣教與家庭干預相結合的護理,收到良好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連續初次佩戴固定矯治器的60例(男26 例,女34例)正畸患者,年齡12~18歲,平均14.5歲。要求患者均為恒牙列,無牙齦炎、牙周炎,無牙釉質脫礦和齲齒,排除氟斑牙和四環素牙,具有一定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早晚刷牙)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實驗組由專職護士按事先制訂的護理計劃,采用語言、示范、文字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對患者及其家長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并結合以隨訪、健康指導為主的家庭干預,對照組僅按常規向患者交待治療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一般知識宣教。每月對研究對象進行臨床相關指標的檢查并記錄,同時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和追蹤隨訪。

    建立患者資料卡,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聯系電話,記錄初診時、戴用固定矯治器3個月、6個月時的牙齦情況。牙齦健康狀況按牙齦指數(GI)分級進行記錄:0為正常牙齦;1為牙齦略有水腫,探針探之不出血;2為探針探之出血;3為牙齦有自發出血傾向或潰瘍形成。凡GI大于1即診斷為牙齦炎。

    1.3 干預內容:①正畸治療前和治療過程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菌斑與牙齦腫脹的關系、飲食與牙齦健康的關系,強調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在戴固定矯治器前,要求患者常規進行齦上潔治。②護理人員在模型上進行示范,教會患者正確有效的刷牙方法:使用兩把牙刷刷牙,一把普通的保健牙刷和一把正畸專用牙刷[3]。用普通的保健牙刷壓于牙面和牙間隙上,順著牙齦豎刷,按上下內外的順序每個牙齒和牙面均要刷到。用正畸專用牙刷順著弓絲托槽作橫向刷洗,每2~3個牙齒為一組,刷完一個部位后再刷相鄰部位,每部位重復10次。要求每日早晚及飯后認真刷牙,每次刷牙時間必須超過3min,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必須將托槽上及托槽與牙齦之間,附件上食物殘渣清除干凈,并請家長督促檢查。③將印制好“口腔正畸知情書”、“固定矯治前須知”、“配戴牙齒矯正器如何清潔牙齒”以及有關口腔保健的宣傳資料發給患者及家長,讓其帶回加深印象。④椅旁刷牙:每次復診時仔細檢查牙周菌斑附著情況,根據患者口腔衛生情況再次進行個別指導,必要時為患者進行椅旁刷牙,即護士直接給患者在口腔內進行刷牙。⑤電話回訪:佩戴矯治器后的第1個月,由專職護士每周1次電話隨訪患者,了解患者佩戴固定矯治器后的情況,如有無疼痛及牙齦和口腔粘膜的情況,有無按指導刷牙等,并請家長督促檢查,使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1.4 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兩組牙齦炎發生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患者戴固定矯治器3個月兩組牙齦炎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對照組患者牙齦炎發生率為26.67%(見表1);6個月時兩組牙齦炎發生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對照組患者牙齦炎發生率達56.67%,明顯高于實驗組(見表2)。

    3討論

    當今的口腔正畸治療,大部分采用固定矯治器,而矯治過程中由于固定矯治器的放置,常導致矯治器牙面上菌斑形成、牙石堆積及食物殘渣滯留,影響了口腔衛生的維護,改變了口腔微生態環境,易引發牙齦炎及齲病等,不但損害了牙周組織的健康,也不利于正畸牙的移動[4-5]。使用固定矯治器進行正畸治療的對象,大部分為青少年,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容易導致戴用者局部菌斑堆積,菌斑指數增加,患牙齦炎的風險增高,出現牙齦紅腫、出血、增生等癥狀,甚至可能發展為牙周炎[6]。張亮等的研究亦指出,患者初次就診到正畸治療結束全過程中引入有地效護理干預,將患者的護理貫穿于門診及家庭整個矯治治療過程,有利于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減少釉質脫礦及牙齦炎的發生,取得較好的正畸效果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7]。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專業有地效護理干預,采用椅旁護理和家庭隨訪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可顯著降低接受固定矯治器治療患者的牙齦炎發生率,同時提示,護理干預措施必須是長期的、貫穿治療的整個過程,才能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正畸治療前、治療中,加強口腔衛生宣教,制定合理有效的口腔護理措施,可以縮短患者的就診時間,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自覺有效地維護、提高牙周牙體組織的健康狀態,同時也可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預防牙周疾病及牙體疾病的發生,阻止其發展,利于牙齒的正畸移動,使患者擁有一口既排列整齊又功能良好的牙齒。

    [參考文獻]

    [1]趙 弘,謝以岳,孟煥新,等.固定矯治器對錯牙合患者牙周組織影響的研究[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0,35(4):286-287.

    [2]龔 昕,陳 蔚,宮 耀,等.固定矯治患者菌斑指數、牙齦指數、齦溝出血指數的臨床分析[J].上海口腔醫學,2006,15(4):367-369.

    [3]趙佛容.口腔護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263.

    [4]陳文英,黃吉娜,徐學軍,等.口腔正畸固定矯治器應用中菌斑的臨床調查[J].浙江臨床醫學,2004,6(4):270.

    [5]Trossello VK,Gianelly AA.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periodontal status[J].J Periodontal,1979,50:665.

    [6]潘一春,張 丁,傅明魁.固定矯治器粘接前后牙齒頰面菌斑pH值和變形鏈球菌附著的改變[J].口腔正畸學,2003,10(1):23-26.

    [7]張 亮,馮云霞,賈 麗.固定矯治中口腔護理對其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8(12):996-997.

    第5篇: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指引;手足口病;患兒;效果;觀察

    手足口病是5歲以下兒童常見的,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1]。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口腔疼痛、流涎、厭食、低熱、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等。隨著病情的發展,一些患兒可能會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本研究中,我院在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護理中給予預見性護理指引,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本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當中選取9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時的癥狀體征表現為口腔潰瘍,手、足、口腔、臀部有皰疹、斑丘疹,同時伴有咳嗽、流鼻涕等癥狀,均符合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斷標準。按照數字表法將這些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8個月~6歲3個月,平均年齡(2.81±0.73)歲;觀察組中,男20例,女25例,年齡10個月~6歲3個月,平均年齡(3.09±0.94)歲。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給予針對性的手足口病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指引,具體包括病情觀察、消毒隔離、高熱護理、口腔護理、皮疹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①病情觀察:護理人員及家屬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情況,注意識別重癥病例,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②消毒隔離:手足口患兒需要消毒隔離治療,保證病室內空氣新鮮,對患兒用過的玩具進行消毒,防止繼發感染;③口腔護理:對于存在口腔潰瘍的患兒可以采用0.9%氯化鈉溶液清潔口腔,開喉劍噴霧劑噴口腔;④健康教育:要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保證患兒日常生活的干凈、整潔,不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的場所。

    1.3評價標準 ①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②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2]:滿分為5分,大于4分為非常滿意,在2~4分為滿意,小于2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使用SPSS17.0軟件對所收集的相關數據資料加以分析處理,計量資料表示為(x±s)形式,計數資料統計學處理方法為χ2檢驗法,若兩組之間數據資料P

    2 結果

    2.1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8.9%)明顯少于對照組(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非常滿意24例,滿意18例,不滿意3例,護理滿意度為93.3%;對照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非常滿意17例,滿意19例,不滿意9例,護理滿意度為80.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小兒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腸道病毒71型(EV 71)等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3]。該種疾病可以通過消化道、呼吸道、接觸等傳播,是5歲以下兒童常見的傳染病。手足口病患兒的一般臨床表現為發熱、口痛、厭食、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或潰瘍,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等。隨著病情的發展,一些患兒可能會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

    預見性護理指的是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作出綜合判斷之后,運用有關的醫學知識提前預知存在的護理風險,從而采取及時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4]。在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護理中,通過預見性護理評估,能夠全面、有效應對患兒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通過病情觀察、消毒隔離護理、高熱護理、皮膚護理,能夠預防各種潛在的護理風險;通過采用預見性護理指引能夠為患兒提供一個更加安全、有序、優質、個體化的最佳護理服務,能夠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減少護理并發癥的發生。

    通過本文的研究,觀察組患兒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護理中給予預見性護理指引,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保證治療效果,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黃利群.預見性護理指引在手足口病患兒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探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0):144-145.

    [2]莫春燕.預見性護理指引在手足口病患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 11(23):134-135.

    第6篇: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病;飲食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1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364-02

    手足口病(HFMD),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1]。該病屬傳染病,多發于春秋季節5歲以下幼兒。該病如果沒有得到重視,及時進行就診,極容易發展為危重手足口病,給患兒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現選取筆者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間參與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兒,對其護理過程進行分析總結。考察小兒手足口病的最佳護理策略,為今后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指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00例手足口病患兒,男童62例,女童38例。年齡在4個月到6歲之間,平均年齡26歲。就診時,患兒均出現持續高熱,手足掌、口以及附近皮膚組織均出現小點皰疹,且出現疼痛;且全身疲乏、煩躁不安。大部分患兒出現或已經歷咳嗽、流涕等感冒癥狀;部分患兒出現惡心嘔吐甚至腹瀉的消化道癥狀。本組患兒均采取抗病毒、抗感染、免疫調節以及營養支持的治療方案。

    12選擇及排除標準患兒診斷依據國家衛生部印發《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診斷標準[2];就診前患兒未使用任何藥物。排除重癥、嚴重器質性以及慢性基礎性疾病患兒。

    13方法

    131護理措施

    1311隔離消毒手足口病作為一種傳染病,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消化道接觸傳播[3]。因此確診后護理人員應當立即對患兒做好隔離消毒工作。患兒盡量采取入院治療,護理人員應當為患兒提供一個隔離的環境,經常對室內環境進行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適當通風換氣,任何物品不得隨意帶出或帶入病房。

    1312密切監測病情手足口病是一類較為嚴重的傳染病,如果救治不及時很容易使病情加重,對患兒的神經、呼吸、循環等系統的發育均有不良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當密切觀察患兒病情發展,巡視間隔不超過30min。由于患兒年齡小表達能力不足,因此護理人員應當通過體溫、動作、皮膚顏色、呼吸等判斷患兒病情發展,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如果患兒出現了病情進一步惡化的傾向時,應當及時報告醫生。患病過程中,患兒由于疼痛的原因,會出現抓撓手足皮膚的情況,護理人員應當及時制止,必要時適當限制患兒活動。當患兒出現煩躁啼哭的情況,護理人員應當及時安撫患兒,盡量使之平靜。

    1313口腔護理口腔是手足口病的“重災區”,同時口腔的開放性也容易造成病毒進入呼吸到或是經消化道進入體內,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對患兒的口腔護理。使用04%高錳酸鉀溶液涂抹口腔皮疹,涂抹后保持30min再進食[4]。

    1314飲食護理患兒由于疾病的影響,全身系統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飲食上應當注意適當增強營養攝入,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多食用蔬果、多喝水;注意食物應當柔軟易消化,溫度溫涼。對于高熱患兒可采取物理降溫。對于病情復雜,進食困難的患兒可采取靜脈補液的方式補充營養與水分。

    132預防措施

    132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任何一項疾病預防與保健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工作首先應當增強家長的疾病知識。通過社區衛生服務、幼兒園等機構加強幼兒手足口病的健康知識宣傳,提高家長認識。

    1322加強檢疫作為流行病,加強免疫檢查能夠控制手足口病的發生發展。以社區、幼兒園為單位,定期對兒童進行體檢,當發現幼兒出現四肢及口部皰疹,并伴有發熱癥狀時應當立即進行隔離就醫,防止出現傳染。

    1323環境消毒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其疾病的抵抗力不如成年人。保證幼兒的健康就為幼兒營造一個潔凈的環境,在家庭、幼兒園內定期做好日常用品的清潔消毒,對于幼兒床上用品經常置于太陽光下暴曬,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

    1324加強幼兒個人衛生家長及幼師應當在日常生活中保證幼兒勤洗手臉、勤洗澡、勤換衣,保證床單干凈;不給幼兒食用不新鮮、生冷食物;對于兒童使用的餐具應當充分消毒。對兒童加強衛生教育,幫助幼兒逐漸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并做好監督工作。同時家長在接觸幼兒以及幼兒使用物品后也應當進行認真清潔。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加強幼兒營養,并要求兒童適當開展運動,提高身體抵抗力;當病毒流行季節,減少幼兒外出,回家后應當使用肥皂洗手。

    2討論

    經過上述護理工作后,所有患兒最終均痊愈,未出現嚴重并發癥或是對患兒健康造成重大影響。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傳染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患兒除出現手足口及附近組織的皰疹、發熱等典型癥狀外,隨著病情的發展,患兒還會出現呼吸、循環、消化系統等全身性癥狀;嚴重時出現腦水腫、心肌炎、驚厥等,不僅給患兒身心帶來極大痛苦,同時也會對其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家長應當對此引起足夠重視,掌握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一旦發現兒童出現手足口典型皰疹時應當立即就醫,切不可拖延或是自行進行處理,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加強預防,并對手足口患兒及時進行隔離消毒,口腔飲食護理等配合治療,能夠避免疾病的大范圍傳播,使患兒盡早痊愈,并減少疾病對于患兒健康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夏蓮,黃麗嬌手足口病患兒口腔皮膚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0,11(17):44-45

    [2]丘秀華,陳艷清,肖灼珍6例小兒危重癥手足口病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02(14):244-245

    第7篇: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 齲齒;牙,乳;口腔衛生;刷牙;兒童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780.1 R 78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9-0829-02

    Oral Health and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mong 5-year-old Children inHenan Province/HE Jian,YANG Bian-sheng,ZHONG Ya, et al. Henan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Zhengzhou(45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5-year-old children's oral health status and prevalence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ldren oral health care. Methods By using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782 5-year-old children both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Zhongyuan district of Zhengzhou city, Zhanhe district of Pingdingshan city, Xiangcheng city, Ruzhou city, Puyang county, Tanghe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were surveyed about carious disease and oral health behavior.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deciduous teeth caries among 5-year-old children in Henan was 59.1%,DMFT was 2.60,the filled percent of caries was 3.3%,the brushing rate was 30.3%(brushed their teeth more than once a day), the use rate of fluoride toothpaste was 22.3%, the dentist visiting rate was 43.4%, theregular oral examination rate was 5.3% and anti-caries measures receiving rate was 2.6%.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both caries treatment and oral hygiene habits forming among 5-year-old children is somewhat low in Henan province.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bout oral prevention and health knowledge toward parents of children.

    【Key words】 Dental caries;Tooth,deciduous;Oral hygiene;Toothbrushing;Child

    為了解河南省城鄉人群口腔健康狀況以及口腔疾病的發病趨勢,為針對性采取干預措施和合理配置口腔醫療衛生資源提供科學依據。根據“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的要求,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河南省城鄉人群口腔疾病患病狀況及口腔健康行為進行了流行病學抽樣研究。現將其中5歲年齡組的調查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根據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的要求,由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小組,利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區(縣)級單位以及街道(鄉鎮)級單位[1]。在此基礎上,河南省流調組從每個街道(鄉鎮)抽取2個居委會(行政村),然后從被抽中的居委會(行政村)所有適齡人群中隨機抽取各年齡組的被調查個體。在鄭州市中原區、平頂山市湛河區、項城市、汝州市、濮陽縣、唐河縣抽取城鄉5歲年齡組兒童共782名,其中城市396人,農村386人;男童393名,女童389名。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調查內容包括口腔健康檢查(只檢查冠齲)、口腔問卷調查(口腔衛生行為、飲食習慣、就醫行為等)。由參加統一培訓的人員使用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組提供的探針、平面口鏡、燈光及便攜式牙椅檢查兒童的牙列狀況。在接受口腔健康檢查的5歲兒童中按城鄉男女隨機抽取55%的兒童家長429人,用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組提供的問卷進行面對面的調查;其中65.0%為兒童的母親,30.3%為父親,4.6%為祖父母或其他親屬。

    1.2.2 質量控制 進行口腔檢查的人員共 3名,另設1名技術負責人(每天對3名檢查員的檢查結果進行抽查、現場調查資料的收集及核對);4人均具備口腔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從事口腔內科臨床工作3 a以上。調查工作開始前,4名口腔檢查員和2名口腔問卷調查員,均通過全國集中培訓,獲得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口腔檢查資格證書和口腔問卷調查資格證書。在調查過程中,全國第3次口腔健康流調技術指導組專家進行2次質量檢查,每個口腔檢查人員的Kappa值均在0.8以上。

    1.3 統計分析 調查數據由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組統一錄入。根據抽樣方案,將省轄市的區定為城市地區,縣的鄉鎮定為農村地區。數據的統計處理采用SPSS 12.0軟件包完成。

    2 結果

    2.1 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情況 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為59.1%,男(61.1%)、女(57.1%)兒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9,P>0.05),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8,P0.05),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3,P0.05),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23,P

    2.2 口腔保健行為

    2.2.1 口腔衛生行為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5歲兒童中,有44.3%(190/429)的兒童刷牙,城、鄉差異和性別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9.44,P

    在429名兒童家長中,有31.5%的人知道含氟牙膏,其中城市兒童家長為52.7%,農村僅為9.9%。為孩子購買使用的牙膏品牌中,含氟牙膏占22.3%,城市兒童含氟牙膏的使用率為30.8%,高于農村兒童的12.8%。

    2.2.2 兒童牙齒疾病就醫行為 在調查前的1 a內,有28.4%(122/429)的5歲兒童牙齒出現過疼痛或不適癥狀,到醫療機構就診的僅占43.4%(53/122),其中城市兒童就診率為65.5%(38/58),農村兒童為23.4%(15/64),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93 ,P0.05)。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占5.3%,接受預防性防齲措施的占2.6%;農村5歲兒童到醫療機構看牙的原因均為急、慢性牙痛,占100%。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河南省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和乳牙齲均分別為59.1%和2.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66.1%和3.5[2],但是與2002年河南省第2次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57.2%和2.3)相比有上升趨勢,而同期調查的其他年齡組恒牙齲患率和齲均與河南省第2次口腔流調的結果相比均呈下降趨勢。可能是由于乳牙的保健和防治沒有得到與恒牙一樣的重視,針對乳牙采取的預防項目和措施較少和較難實施[3]。幼兒半歲左右第1顆乳牙萌出后,家長就應該開始幫助孩子刷牙,這不僅對保持乳牙健康很重要,而且有益于使兒童從小養成刷牙習慣[2]。家長對口腔衛生知識掌握的程度以及對孩子口腔保健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兒童獲得口腔醫療保健的多少和口腔健康狀況。此次接受調查的兒童家長中只有31.5%的人知道含氟牙膏,兒童含氟牙膏使用率僅為22.3%;3歲前開始刷牙和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以及接受預防性防齲措施等口腔衛生行為的形成率和兒童牙病的及時就診率都非常低,而且農村兒童的口腔衛生保健狀況更差;這也是河南省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比較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全球2000年口腔健康目標之一是5~6歲兒童的患齲率低于50%[4],我國口腔衛生保健規劃目標規定2010年6歲以下兒童家庭口腔護理率農村應達到50%,城市應達到80%[5]。此次調查顯示,河南省5歲兒童乳牙齲患及口腔衛生保健狀況與這些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尤其是農村的差距更大。因此,廣泛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需進一步加強,應加大對社會宣傳和家長的教育力度;可采取家長課堂等形式,強化家長的口腔衛生知識、提高其對兒童家庭口腔護理的意識。同時,應重視在幼兒園開展兒童口腔保健工作,對預防兒童口腔疾病,培養他們良好的口腔衛生和飲食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口腔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定期組織兒童進行口腔檢查,開展局部用氟等預防措施[6],以降低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提高他們的口腔健康水平。

    4 參考文獻

    [1]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技術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2005:2.

    [2] 齊小秋,主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

    [3] 林煥彩,盧展民,楊軍英,主編.口腔流行病學.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113.

    [4] 董宏偉,石四箴.上海市某幼兒園1995-2005年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2):1 120.

    [5] 衛生部辦公廳.中國口腔衛生保健工作規劃(2004-2010),2004:2.

    第8篇: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 手足口病;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194-01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P)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發疹性傳染病。病毒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通過空氣、唾液或糞便傳播,多在夏秋季流行,潛伏期4-7天,學齡前兒童好發,尤以1-2歲嬰幼兒為主,成人發病罕見。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潰瘍,病程約1周。少數患兒可并發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重者可致死亡[1]。手足口病的治療原則為抗病毒、對癥和預防控制并發癥。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兒256例,經科學合理的治療用藥以及精心細致的觀察護理,所有患兒均痊愈出院,無皮膚感染,無嚴重并發癥,無后遺癥。臨床療效滿意效果。現就手足口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所有256例患兒均符合衛生部的《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臨床診斷標準。男139例,女117例;年齡6個月-7歲,平均3.5±1.5歲;城區44例,郊區71例,農村112例,外地29例。

    1.2 臨床表現 ①皮疹:為手足、口腔、臀部出現丘皰疹,同一患兒皮疹未必全部出現。手部皮疹多在手心,足部皮疹多在足底,少數蔓延至膝部,口腔黏膜皰疹主要見于舌及兩頰部,臀部皮疹多發生在肛周、骶尾部皮膚;一般無疼痛及癢感,有32例因口腔皰疹破潰形成潰瘍而疼痛明顯,流涎不止,陣發哭鬧,拒絕進食,夜不能寐,持續2-3天。②發熱:幾乎所有患兒均有發熱,都于病程1-2天出現,一般在37.5℃-38.6℃,有198例于病程2天后出現,有136例體溫≥39℃,其中62例≥40℃。③呼吸道癥狀:221例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其中35例X線提示合并支氣管肺炎。④胃腸道癥狀:本組有184例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⑤嚴重并發癥癥狀:手足口病并發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時可出現呼吸急促、紫紺、心律失常、噴射狀嘔吐、頸項強直、抽搐、嗜睡、昏迷等,本組僅有33例發熱時出現心動過速,體溫下降后心率恢復正常。⑥88例發病前有密切接觸史,168例發病前無明確誘因。

    1.3 實驗室檢查 ①血常規:多為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正常或偏高,共202例,有54例白細胞總數及中性偏高。②酶譜:谷草轉氨酶(AST)、α-羥丁酸脫氫(HBDH)、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214例,偏高42例。

    1.4 治療方法 予利巴韋林、炎琥寧、熱毒寧等抗病毒治療,合并細菌感染予青霉素或頭孢曲松抗感染治療,補液支持,補充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退熱、止吐、止咳、助消化等對癥治療。

    2 結果 多數患兒經治1-2天皰疹開始消退,2-3天體溫下降至正常,食欲逐漸恢復,所有患兒均痊愈出院,無皮膚感染,無嚴重并發癥,無后遺癥。住院時間:5-12天,平均7±1.5天。

    3 討論 手足口病多數預后良好,可自然痊愈,但5歲以下兒童可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嚴重并發癥。近年來手足口病我國各地不斷有爆發流行,且出現嚴重并發癥的病例逐年增多,導致多例死亡,引起社會公眾恐慌。加強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加強科學合理治療和精心細致的觀察護理,提高臨床療效和護理質量,對解除患兒病痛,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保證患兒痊愈至關重要。護理措施方面,筆者認為,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3.1 隔離消毒 我院專設手足口病門診及病區,收治手足口病患兒,限制患兒及家屬出入。患兒安置在空氣流通、清潔、溫度適宜的病房內。紫外線定時消毒,一天兩次,每次一小時。對患兒的各種用具如餐具、玩具等以及嘔吐物、糞便等排泄物均用含氯消毒液消毒處理,奶瓶奶嘴,煮沸消毒。醫護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按六步洗手法清洗消毒雙手。

    3.2 心理護理 由于皰疹、潰瘍的疼痛刺激,加之處于陌生、被隔離的環境中,患兒容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焦躁或者哭鬧不止。護理人員應愛護體貼患兒,根據性格特點和心理行為表現,做好心理護理,與患兒接觸交往時,要態度和藹,舉止輕柔,取得患兒信任,消除其緊張和陌生感。治療時,應采取鼓勵表揚法,保持患兒情緒穩定,避免哭鬧。對于較大的患兒,應耐心地給予解釋,爭取配合。

    3.3 健康教育 積極宣傳本病的臨床表現、流行特征、預防措施、治療護理手段等防病治病知識,指導家長進行嬰幼兒衛生保健,重點教會家長做好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個人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對著別人咳嗽或打噴嚏等。最關鍵的是15字口訣: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3]。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幼兒園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場所,告知家長在流行期間及患病2周內不要送患兒到幼兒園或其他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和傳播的機會[4]。

    3.4 飲食護理 患兒1周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飲食以溫涼、細軟、易消化、富含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為宜,如牛奶、雞蛋湯、菜粥等,少量多餐。禁食冰冷、咸辣、堅硬的刺激性食物。每次進食前后應先飲用少量溫開水以保持口腔清潔,促進創面愈合。對于因口腔潰瘍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脫水、酸中毒者,應積極補液,及時糾正水電酸堿紊亂。

    3.5 皮膚護理 保證患兒衣服、被褥清潔,衣服要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要平整干燥。盡量減少對皮膚的各種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溫時動作要輕柔;臀部有皮疹時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潔;足部有皰疹時應穿軟底鞋,避免皰疹破潰引發感染。皮疹或皰疹已破裂者,可局部涂擦碘伏。

    3.6 口腔護理 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每次進食前后,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漱口;已有潰瘍者,給予西瓜霜、錫類散等局部涂抹或噴涂,以消炎止痛,促進潰瘍面愈合。

    3.7 發熱護理 患兒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開水,如體溫超過39℃,可給予熱毛巾擦身、冰袋等物理降溫,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退熱劑。

    3.8 并發癥的觀察護理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及心率,注意有無皮膚感染,出現發熱、咳嗽應考慮并發支氣管肺炎可能,肌酸激酶同工酶明顯增高應考慮心肌炎可能[5],重點留意患兒有無呼吸急促、紫紺、心律失常、劇烈頭痛、噴射狀嘔吐、頸項強直、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抽搐、嗜睡、昏迷等癥狀,警惕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的發生。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做好搶救準備。

    綜上所述,完善護理措施、精心護理、細致觀察,是緩解手足口患兒病痛,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保證臨床療效和護理質量,保障患兒生命健康安全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07.

    [2] 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S].2008年版.

    [3] 朱亞君.手足口病的預防和護理[J].當代護士,2008,10:39.

    第9篇:兒童口腔護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齲齒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09-140-02

    當前人們的事物結構相比于過去明顯趨于精細化,逐漸追求營養,然而大部分人對飲食的種類和規律不甚明白,尤其是年輕夫婦,造成當前兒童患齲齒的病例不斷攀升,特別是學齡前的兒童。齲齒俗稱為“蟲牙”,屬于口腔科,兒童尤其會患上這種疾病。根據我國第三次口腔健康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報告和相關資料顯示,學齡前(6歲前)兒童的發病率高達65.8%。世界衛生組織也將齲病列為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影響人們政策生活的疾病,是醫學界應當重點預防和治療的常見慢性非傳染性的疾病之一[1]。現將綜合研究2012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兒進行臨床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學齡前(1~6歲)齲病患兒,其中男100例,女80例。平均年齡4.5歲,共檢查出齲齒240顆,人均1.33顆。依據《牙體髓病》齲病規定的相關診斷標準,本研究將調查研究對象按固定指標抽取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0例,分別進行臨床護理治療觀察。其中,對照組男50例,女40例,年齡在(4.25±1.06)歲,患齲齒人均1.28顆;觀察組男50例,女40例,年齡在(4.15±1.06)歲,患齲齒人均1.38顆。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和患齲齒數在統計學層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然后對兩組分別進行治療,觀察組在治療前進行護理,對照組則直接進行臨床治療。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的臨床治療程序進行齲病治療;觀察組:在進行臨床治療前進行醫療護理,包括心理護理、生理護理等干預措施[2]。護理措施具體有:(1)心理教育:由護士或者相關人員對兒童進行齲齒知識普及,并且進行教育,宣傳口腔的相關保健知識;(2)在治療前糾正不良飲食習慣;(3)培養兒童科學合理的口腔保護習慣。派專人對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進行跟蹤記錄,嚴格登記臨床操作時間和臨床護理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主要有對治療的配合程度、治療周期以及臨床操作時間,統計值以對照組為100。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3 討論

    根據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我國在衛生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及食品營養搭配等方面的知識普及也不甚發達,而且年輕夫婦在幼兒飲食方面也缺乏經驗,造成學齡前的兒童普遍患齲齒病,在這次臨床操作之前,筆者還進行過一次調查,發現在300多名學齡前的兒童中就有105名患有齲齒病。患病率超過30%,相當之高。這一方面是兒童易于患齲齒病,另一方面則是家長對齲齒認識不足,促使兒童養成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例如睡前吃糖、吃垃圾食品等等[4],這也說明有關衛生防治部門對此認識不足,防治措施有限。齲齒病嚴重的影響了患兒的正常身體發育。

    在這樣嚴重的情況下,提升齲齒治療效果非常迫切,雖然當前的治療手段完全可以滿足齲齒患兒的正常治療,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的護理,齲齒的質量效果仍稍顯不足。

    為促進齲齒治療效果的提升,根據前面臨床操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

    在治療前應當教育兒童配合醫生治療,這是護理前的醫療教育。這方面需要家長和醫院工作人員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孩子。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防止齲齒的重要性,家長還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來誘使兒童配合醫生治療,例如吃完去游樂場玩。

    進行口腔護理教育以及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治療前需要家長制止患兒不良的飲食習慣,糾正兒童睡前吃含糖甜食以及飲料的習慣,同時增加一些硬質食品以及富含營養的食物,家長還需要市場督促兒童清理口腔,最大限度的降低治療難度。

    在治療前進行心理護理。這是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狀況來做的護理。由于兒童還未上學,還未受到過多的朋輩壓力來制約自身的飲食習慣和配合治療。并且其知識尚處于萌芽階段,心理情緒不穩定,自制能力差。根據這一特點,醫護人員在臨床治療前要加強同他們的溝通交流,改善醫患關系。通過溝通能夠消除兒童治療緊張情緒,發揮治療效果。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方面來做:(1)針對安靜型的兒童,只需講解在治療時不會痛就能使他們配合治療[5];(2)針對嬌氣型的兒童,可以用故事來激勵他們,誘導他們接受治療;(3)針對多動型的兒童,有必要講明利害關系,把治療不成功的后果及案例予以說明;(4)針對執拗型的患兒,則更需要貼心的講解,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增強其順從和合作傾向,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一些強制的措施。

    醫護人員還需要在門診室適當布置一些兒童易于接受的環境因素和活動空間,例如放置花草、播放音樂或者提供一些兒童讀物。這些環境的布置能夠增強醫護人員同患兒的溝通效果,從而誘使兒童配合治療[6]。

    長期患齲病的兒童容易產生厭食情緒,并且會影響到兒童的正常營養的吸收,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起到不好的作用,嚴重的導致面部發育,所以有必要對學齡前的兒童進行齲病重點防治。然而目前大部分醫院對兒童的齲病治療求缺乏相關的輔助護理,根據兒童的心理發展狀況,一般都是畏懼醫院的醫生,害怕打針吃藥,甚至會影響正常的醫療秩序,導致治療的效果無法發揮。所以又要針對兒童的實際治療情況在治療前進行相關護理,從而取得優質的治療效果[7]。

    本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患齲齒病的年齡段多在于四歲半,這個時候他們大都能夠自主飲食和購買零食,從而導致齲齒病例多發,并且各年齡組之間還存在著統計學的意義。在治療強加強對地護理,能夠對之后的臨床治療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在觀察組中,治療配合的患兒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齲齒的徹底治療,復發率低于10%,而沒有進行護理的復發率高于20%,對比參照明顯。可見,護理不僅對治療過程有效,而且在預防齲齒復發更有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新華.學齡前兒童齲齒的護理干預[J].當代醫學,2011,17(2):115-116.

    [2] 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2.

    [3] 黃新華.兒童齲病病因分析及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2):1914-1915.

    [4] 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

    [5] 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

    [6] 黃新華.兒童齲病病因分析及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2):1914-19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成人黄色小说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3d黄动漫无尽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a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app|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8x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香蕉久久成人网| 亚洲激情成人网|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成人动漫h在线观看|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cao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