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危機中的商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經濟思維邏輯;教科書;存疑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0-0106-02
在該書第二章第二節“預設的應用”部分,作者舉了幾個例子,其中的案例2是這樣的:“甲:‘宋波是惠泉啤酒公司最得力的部門經理。’乙:‘這怎么可能呢?據我所知,宋波只喝大江啤酒。’乙的斷定基于的假設(預設)是什么?(1)大江啤酒公司是惠泉啤酒公司的子公司。(2)大江啤酒比惠泉啤酒受歡迎。(3)一個公司的部門經理只會使用市場同類產品中的本公司產品。(4)宋波只喜歡喝大江啤酒。(5)宋波實際上可能是惠泉啤酒公司的一個雇員。A.(2)(3);B.(3);C.(3)(5);D.(2)(3)(4);E.(2)(3)(4)。乙的斷定必須預設‘一個公司的部門經理只會使用市場同類產品中的本公司產品’。否則他的回答就是沒有根據的。其他的選項都不必作為預設。所以正確答案是B。”(第44~45頁)
這個例子的選項D和E內容一樣。(該書第75頁的“案例1”也有類似情況)此類失誤的出現無足輕重,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預設的應用”的,但是這個例子所涉及的核心內容并不是預設問題,因為它不符合作者關于預設的論述。關于預設,作者說:“要說清楚預設問題,就要區分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語義預設是一個語句所隱含的意思和命題,并且是該語句是否有意義或可使其為真為假的前提條件。它跟語句的意義或語句的真假構成一種邏輯制約關系。”(第37頁)關于語用預設,作者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只是說:“上面的討論只是從邏輯-語義方面分析,只能解決預設在語句中的邏輯―語義關系,但不能揭示預設的語用關系,因為話語中的預設還與說話的時間、地點、場合等語境條件有關,甚至與說話人的文化修養、知識水平、說話的姿態都有關系。”(第40頁)有學者給出的關于語用預設的特殊定義是:“如果話語A只有當命題B為交談雙方所共知時才是恰當的,則A在語用上預設B。”顯然,無論是語義預設還是語用預設,都針對地是某一個語句的真假和有無意義。而作者所舉的例子中的所謂“預設”,針對的是一個推理的正確與否,而與其有無意義無關。這個推理的結構是:宋波只喝大江啤酒(前提);宋波不可能是惠泉啤酒公司最得力的部門經理(結論)。要想使此推理正確,他則必須加上一個隱含的前提:一個公司的部門經理只會使用市場同類產品中的本公司產品。由此可知,作者搞錯了問題域,把本屬于推理中隱含的假設問題,當成關于某個語句的預設問題進行探討了。
而“預設的應用”部分的第二個例子也存在不少問題。在首屆國際華語大專辯論賽中,正方一辯在論證“人性本善”時說:“正因為人性本善,所以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反方三辯反駁道:“對方一辯說,有的人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這不錯,但我請問,如果人都是本善的話,誰還會拿起屠刀呢?”這個反問是基于“放下屠刀”預設“已拿著刀(意指已作惡)”而提出來的,即并非人性本善。這就指出了其隱含著自相矛盾。(第45頁)
這個例子,其實主要的還是探討推理中的假設問題,而不是預設問題。更重要的是,在這里,作者的解釋值得商榷。“‘放下屠刀’預設‘已拿著刀(意指已作惡)’而提出來的”,這種說法基本上可以令人接受,但“已拿著刀即并非人性本善”的說法卻很值得懷疑。無論再多的人“已拿著刀”也不能證明“并非人性本善”。作者顯然假設了“‘并非人性本善’是‘已拿著刀’的唯一原因”,或者假設了“人性是不能改變的”。然而,“人性是不能改變的”這種假設是錯誤的,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思想道德教育都是以“人性是可以改變的”為假設的。事實上,反方三辯所說的“如果人都是本善的話,誰還會拿起屠刀呢?”(如果人都是本善的,則沒有人拿起屠刀)正是以“人性是不能改變的”為假設的,因此,筆者認為與作者的說法相反,反方三辯并沒有駁倒正方一辯的論述。
作者關于語義預設與語義蘊含的關系的論述也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作者說:“一個句子的所有語義預設,都是語義蘊含;但并非一個語句的所有語義蘊含都是語義預設。”(第48頁)但是依據作者自己的相關論述可以否證這一論斷。關于語義蘊含,作者引用道:“在自然語言中,一個語句一般都有許多語義蘊含命題。所謂一個語句的語義蘊含命題,就是指離開任何語境都可以從句子本身(即句子字面意義)推出的命題。”(第46頁)作者進一步論道:“一個句子S的意義項a、b、c、d、e、f、g、h等都是由S本身的字面意義推理出來的。它們之間的真假邏輯制約關系是:如果S是真的,則a、b、c、d、e、f、g、h等都是真的;如果S是假的,則a、b、c、d、e、f、g、h等或者為真或者為假;如果a、b、c、d、e、f、g、h等任何一個是假的,則S是假的。”(第47頁)而作者在上文說:“語句S與它的語義預設(N)之間的真假邏輯制約關系是:如果S真,則N真;如果S假,則N仍然真;如果N假,則S無所謂真假(無意義)。”(第38頁)
依據作者關于句子S與其意義項之間的真假邏輯制約關系和語句S與其語義預設之間的真假邏輯制約關系的論述,可知,語義預設是語義預設,語義蘊含是語義蘊含,兩者是全異關系,而不是像作者所說的“一個句子的所有語義預設,都是語義蘊含,但并非一個語句的所有語義蘊含都是語義預設”(這其實是說兩者是包含關系),因為句子S與其意義項之間的真假邏輯制約關系明顯,不兼容S與它的語義預設之間的真假邏輯制約關系。
另有一個例子本來并不屬于語義蘊含問題,但是作者卻把它置入“語義蘊含的應用”部分進行討論。“原告律師:‘30平方米的一般民房,每月租金800元,不公平。請法庭判決更改此項約定,降低租金。’被告:‘法律并無明確規定禁止約定高租金,這是兩廂情愿的事情。’原告律師:‘那么,被告作為出租方為何要攆走原告請來暫住一個月左右的母親呢?’被告:‘合同無此項規定,法律也沒有明確規定可以允許承租人之外的第二人住進承租房。’原告律師:‘我歸納一下被告的觀點,看看怎樣。關于租金,依你說,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允許的,對吧?’被告:‘對的。’原告律師:‘關于原告母親同住承租房,依你說,凡是法律沒有明確允許的都是禁止的,對吧?’被告:‘可以這么說。’原告律師:‘法律并沒有明確允許你高價出租房屋,就是屬于禁止的(但是,被告卻允許自己高價租房,這是自相矛盾的);法律并未禁止承租人之外的第二人暫時陪住就是允許的(但是,被告卻禁止承租人之外的第二人暫時居住,這是自相矛盾的)。怎么樣,你自己的觀點打架了吧?……房價過高正是民法上的顯失公平,是法律的公平原則所禁止的。’”
作者總結道:“在這場辯論中,原告律師根據被告的說法,先引出其觀點(語義蘊含命題):‘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允許的’和‘凡是法律沒有明確允許的都是禁止的’。然后推斷出:被告按照他自己持有的這兩個觀點所采取的實際做法與被告持有的這兩個觀點自相矛盾,從而推斷這兩個觀點之間存在自相矛盾。”(第49頁)
實際上,原告律師根據被告的說法,引出的被告的觀點――“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允許的”和“凡是法律沒有明確允許的都是禁止的”,都不是語義蘊含,而是推理中省略了的假設或者說隱含的假設。本例與所謂“語義蘊含”根本就是毫不相干的,與作者本人對語義蘊含的描述也完全不符。因為,語義蘊含是針對單個句子而言的,而不是針對由兩個以上的句子構成的推理。被告的第一個推理是:法律并無明確規定禁止約定高租金(理由),因而30平方米的一般民房,每月租金800元是允許的(結論)。這個推理隱含了一個假設性前提: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允許的。被告的第二個推理是: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可以允許承租人之外的第二人住進承租房(理由),因此,我攆走原告請來暫住一個月左右的母親(結論)。這個推理也隱含了一個假設前提:凡是法律沒有明確允許的都是禁止的。這兩個假設分別決定著上述兩個推理的正確與否,是把已知理由和已知結論結合起來而推導出來的,而不是案例中任何句子所蘊含的,因而它們都不是“語義蘊含”。
以上就是筆者所發現的《經濟思維邏輯》一書中幾處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本書中出現幾處值得商榷的地方本來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但是,由于此書是教科書而且又是一本邏輯教科書,教科書中的知識性疏漏一般是要極力避免的,因此為了很好地發揮該書作為教科書的作用,有必要把某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指出來。
參考文獻:
[1]陳波.邏輯學是什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原有政策力度突然加大。
廠家政策莫名加大,或者說很容易就答應經銷商提出的配送要求,我們的經銷商朋友不要高興的太早了,要仔細的分析,不要貪眼前的利益,要根據自己的消化能力和市場需要合理控制庫存。不要被突然加大的政策弄昏了頭腦,否則,損失和風險可能會有自己來承擔。比如說,原來供貨折扣是五折的,突然宣布,只要一次性回款達到多少者,可以享受到四折或三折,這是明降;還比如,折扣不變,只要是一次回款達到多少者可以享受額外配送多少,進一萬送一萬,進一萬甚至送兩萬等等,實際折算下來,折扣降低了很多。這些都是一些廠家在圈錢時所慣用的手法。要知道,在化妝品行業,原料與包材都是共享的,價格基本透明,在生產規模和和原料成本相差無幾的情況之下,廠家之間的成本優勢相差不大,即便是生產規模上有些差異,成本上也相差不多,以包材塑料軟管為例,比如每個1元,最少起定量是1萬個,化妝品企業在下單時,一次下10萬個,可能給予5—10%的優惠,但10萬個到100萬個之間,則價格相差的無幾,能便宜個幾分錢就不錯了。所以,假如都是同等規模的企業,則應該說,成本都是在一個起跑線上,所以企業如果一下子把政策的力度突然加的很大,就要引起經銷商的警惕了。 經銷商冒然大量吃貨,有兩種不利情況,一是化妝品生產企業的庫存積壓,產品滯銷,要甩貨,這些貨往往在市場上銷售不怎么好的,如果經銷商貪圖便宜,吃下的貨則有可能變成積壓庫存。山東有位化妝品經銷商,打款50萬給一廠家,廠家給了一輛本田雅閣,讓經銷商高興過好一陣子,但后來產品走不動,處理完庫存后,幾乎連轎車的錢都沒賣出來,加上銷售的成本,到頭來比經銷商自己花錢買車,還要貴一倍,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還有一種不利情況,大幅打折或讓利,意味著廠家不再對產品實行售后的服務和助銷,一般廠家定的供貨價格都要把服務和助銷的費用,包含在內,如果突然降低折扣,則意味著生產企業不打算做售后和助銷方面的工作了,連預算都沒有做進去,拿什么來做呢?做的越多可能虧的越多,廠家會讓自己去虧嗎?當然不會。沒有了售后服務和助銷措施,經銷商做起來,風險加大,也會很累。
2、出高價新品,玩數字游戲。
關鍵詞: 詞根莖灼傷;原因;危害;預防措施
根莖灼傷是花卉草木在苗圃種植中很常見的問題,大多出現在中國的西北和北方地區。指土壤溫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林木幼苗或幼樹柔弱的根莖受表層土壤高溫灼傷。
1根莖灼傷的原因
植物進行正常生命活動對溫度有一定的要求,當溫度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數值,植物便會因高溫或低溫受害,這個數值即為臨界溫度,超過臨界溫度越多,植物受害越嚴重。當溫度升高時,酶催反應的速度加快,植物的生理活動隨之加強,直到一個最佳溫度范圍為止,以后就逐漸減弱。溫度過高時,植物萎蔫枯死。即當土壤溫度超過林木或花卉幼苗的臨界溫度,并且溫度值繼續升高,則會出現幼苗的根莖灼傷現象。根莖灼傷主要出現于夏季,這主要是由于夏季氣候炎熱,氣溫一直處于偏高的狀態,特別是中午時分,酷暑難耐。林木幼苗,尤其是含沙較多的苗圃地和造林地的實生苗,在干熱的夏季最易發生根莖灼傷現象。根莖灼傷與土壤條件、林木種類等有很大關聯。在氣溫高、濕度小、蒸發量大、連續干旱的情況下,強烈的蒸騰作用使苗木大量失水,則易發生 灼傷。大興安嶺地區,當氣溫在26℃以上、地溫在36℃以上、相對濕度小于40%、土壤濕度小于5%時,落葉松幼苗就出現灼傷。再有就是溫室種植,由于溫室溫度是人工控制的,所以在某些時候溫度控制出現偏差或由于不同植物的灼傷臨界溫度不同,從而造成幼苗的灼傷現象,所以在溫室種植中,熟悉所種植植物的生理特性十分重要。
2根莖灼傷的危害
苗木根莖灼傷后,幼嫩樹苗與高溫表土接觸處出現約2mm寬的環狀傷痕,輕者樹皮微黃,l~2d后出現倒伏現象;重者樹皮呈暗褐色,當即死亡。根莖灼傷對苗圃育苗及山地直播造林危害較大,一般可降低成活率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幾十。無論是對于溫室種植還是山地直播造林這都是一個非常大的經濟損失。
根莖灼傷對幼苗柔弱的莖造成傷害,而且病原體很容易在這時侵入其根莖,引發病害。生物病原主要是真菌、細菌、病毒、植原體、線蟲等,而生物病原體所引發的病害一般情況下具有傳染性。在溫室種植的幼苗發現以后很容易進行處理,但如果發生在直播造林區,發現的若是較晚,其引起的危害則很大。
3根莖灼傷的預防措施
3.1選擇適當的品種
如果在干旱地區,應選擇耐灼傷的陽性樹種造林。如果該地區主要是沙質土,由于礦質土粒間孔隙大,總空隙度低,導管作用弱,保水性差,通氣透水性強,保蓄性弱,養分含量低,氣多水少,所以沙質土熱容量小,土溫不穩定,晝夜溫差大,林木易發生灼傷,所以在栽種時應選擇適應該條件的林木進行栽種,以方便管理。如果該地區主要是壤質土,由于壤質土沙黏適中,大小孔隙比例適當,通氣透水性好,土溫穩定,養分豐富,有機質分解速度適當,既有保水保肥能力,供水供肥性又強,再加上壤質土壤中水、肥、氣、熱及植物扎根條件協調,所以壤質土適種范圍較廣。
如果要引種種植,那么在苗木的整個生長期要進行細心的栽培養護,進行預防措施,發現癥狀后果斷進行處理,以免出現苗木在幼苗期枯死現象,造成大的經濟損失。適當早播,使幼苗提前生長,在高溫出現前提早木質化,同樣可以增強其抵抗灼傷的能力。
3.2噴水降溫
在溫室中,溫度等條件由人工控制,而且溫室內的條件改變較容易。在自然界的種植則大不相同,自然界中土壤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太陽的輻射能、生物熱、地球內熱。當土壤表面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轉換為熱能時,這些熱能大部分消耗于土壤水分蒸發與大氣之間的熱交換,小部分被生物活動所消耗,極少部分通過熱交換傳送到土壤下層。在土壤的固、液、氣三相物質組成中,水的熱容量最大,氣體熱容量最小。在固相組成物質中,腐殖質熱容量大于礦物質,而礦物質熱容量彼此之間差異較小,所以土壤熱容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土壤水分多少和腐殖質含量,當土壤富含腐殖質而又含較多水分時,熱容量增大,但是土壤腐殖質是相對較穩定的組分,短期內難以發生較大變化,因而它對土壤熱容量的影響也是相對穩定的。但是土壤水分卻是經常變動的組分,而且在短時間內可能出現較大變化,因而影響土壤熱容量的組分中,土壤水起了決定性作用。至于土壤空氣,由于熱容量很小,它雖然也是易變化因素,但是影響甚微,所以在苗圃地通過人為灌排水控制土壤水含量,是調節土溫的有效措施。該方法實施于溫室也不失為一個簡便方法。噴水可以增加濕度、降低土溫,噴水的時間最好在高溫出現前,切忌在高溫出現時噴水,避免忽熱、忽冷,加速苗木死亡。雖然澆水可降低溫度,但也要適宜。要根據苗的品種、苗的大小進行灌排水,過多則澇。
3.3遮蔭
遮蔭可使苗木不受陽光直接照射,降低地表溫度,防止幼苗遭受日灼危害,保持適宜的土壤溫度,減少土壤和幼苗的水分蒸發,同時起到了降溫保墑的作用。一般樹種在幼苗期都不同程度的喜好庇蔭環境,特別是喜蔭樹種,如紅松、白皮松、云杉等松柏類及小葉女貞椴樹、含笑、天女花等闊葉樹種都需要遮蔭,防止幼苗灼傷。遮蔭的方法一般可用葦簾、竹簾、設活動棚,簾子的透光度以50%~80%為宜。蔭棚一般高40~50cm,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17時左右進行放簾遮蔭,其他早晚弱光時間或陰天可把簾子卷起。苗木受弱光照射可增強光合作用,提高幼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促使幼苗生長健壯。此外,還可采用插蔭枝或間種等辦法進行遮蔭。采伐時應用帶狀間伐,使保留下來的樹木對更新的幼樹起遮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冷平生.園林生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關鍵詞:民商法;警察執法;地位;應用
只有確立了完善的民商法體系,方可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與發展。民商法的重要價值不單單體現于其對市場經濟關系的有效調節作用中,同時還體現于其針對法治社會的構建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價值。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量實踐與理論研究之中,民法主要是指財產法與人身法,而商法則主要包括企業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等。諸如此類法律所共同構成的民商法體系是確保我國社會公民權益的核心基礎。在我國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式之下,警察工作的主要職能不僅包括有正確的執法管理,其同時還承擔了更多的角色定位服務,加強對民商法的學習與理解,能夠促進廣大的人民警察會更好的服務于人民。
1民商法在警察執法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
(一)正確應用行政執法權
警察所具有的行政執法權必須擺脫各種利益的束縛,直接與責任相關,促進權力與責任間的平衡性,行政執法行為的失當或是出現違法行為則必須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我國傳統的警察執法過程中應行政自由裁量權力過大,各類違法違紀收受賄賂的行為時有發生,具有行政執法權的人員利用人民所賦予的權利謀取私利,執法不公情況屢見不鮮,對于公安機關的社會形象以及法律威嚴產生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不但會導致人民群眾對行政機關信任程度的下降,同時也會使得所制定出的各項行政法規難以有效的推行下去。在行政權利與民事權利的關系當中,若無法做到科學、正確的處置,導致行政權力肆意破壞市場準則,市場混亂情況也就難以避免,市場經濟的繁榮與發展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對此,國家行政部門應當樹立起正確的執法掛念,在開展行政執法活動時要能夠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正確應用行政執法權力。
(二)樹立服務型執法觀念
民商法的制定是為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個人利益以及人身權利。公安機關應不斷增強對民商法的學習與理解,樹立起服務型的執法觀念,促使人民警察隊伍轉變傳統的行政命令與處罰式管理方式,正確應用公權力來開展群眾服務。在現代社會生活當中,同人權關聯最為緊密、直接且廣泛的行政權力便是警察執法權力,加強對民商法的學習能夠有效的保障警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革除自身的管理者思想,轉變高高在上的工作態度,倡導為民服務的意識,構建起服務型的行政單位,重點突出行政權力來自于民,并要將之用之于民。借助于對民商法學習活動的大力宣傳,能夠增強廣大人民警察的人權觀念,促使其能夠更加切實的改進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率,并最終構建起務實、高效、廉潔的警察隊伍形象,加強對服務型執法理念的落實。
(三)法律職業思維的培養
民商法的制定即為了處理具體的民、商問題,并且通過加強對民商法的學習還能夠促使廣大人民警察養成良好的法律思維意識。警察這一群體應當具備大量的法律背景知識、思維理念、職業訓練方法等,并基于此來促進廣大的群體成員能夠在思想上產生凝聚力量,并最終構建起其獨特的職業思維模式,借助于相同的法律思維及觀念來促進彼此間的溝通與寫作,這將極大的促進廣大人民警察對法律精神的正確解讀,循序漸進的開展行政執法活動。在日常的警察執法活動當中盡管不會直接應用到民事法律,但是民商法在警察執法活動中所產生的作用價值是間接體現的,并且其影響與作用也是極為深遠的。因此,提升廣大人民警察的執法水平,對他們加強民商法理論的普及、宣傳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與歷史價值。
2民商法在警察執法中的具體應用
(一)刑偵執法
1)保護犯罪嫌疑人生命健康權。在民法當中明確規定了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對此相關的公安部門在開展刑偵執法之時必須要確保犯罪嫌疑人的生命健康必須不受侵害,在未經法院判決前,犯罪嫌疑人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
2)保護公民隱私權。在開展刑偵執法的過程當中常常會要進行相關的搜查活動,而這些搜查活動則很有可能會侵犯到公民的個人隱私權,對此警察在進行搜查活動時應當盡可能的確保對公民隱私權利的有效保護,同時要盡可能的確保在對隱私權加以保護的同時還要同時顧及到偵查工作的效率性。
3)不當得利與侵占罪。針對不當得利以及非法侵占行為,通常占有者必須將占有物品原物返還,若占有者將占有物返還則在事實上不屬于刑法當中的侵占罪,而屬于民事當中的債權糾紛問題,對其行為也就應當采用民法進行評判。
(二)經濟犯罪偵查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民商法是重要的基礎性法律體系,民商法的確立與實施能夠加強對市場主體的規范化,明確商業貿易的內容,減小商業貿易的風險性,打擊經濟犯罪行為。加強對商法的理論學習,能夠促進對經濟犯罪活動不同犯罪程度的區分。首先,在經濟性糾紛案件當中時常會牽涉到經濟犯罪問題,對此相關的偵查民警應當明確判斷出案件究竟是一般的經濟性糾紛還是經濟犯罪行為。因而,加強對民商法的學習便可有效的提高警察的經濟犯罪偵查能力,這將對于正確處置這兩者間的交叉性問題至關重要。其次,針對商業欺詐與經濟詐騙的罪責認定,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商業欺詐有可能會構成詐騙最,然而由于會存在行為歸于無效欺詐的情況,因此在刑法量刑上不一定會裁量為詐騙罪。而無論是何種非善意的行為,只要其目的是促使人陷于錯誤即為欺詐行為,而依據民商法的規定,這些均可認為是行為無效的依據。
(三)開展群眾工作
相較于公安部門其內部的專業職能工作而言,開展群眾工作是整體公安工作當中至關重要的基礎核心。整體公安部門的各個專業職能工作往往都會與群眾工作存在密切的相關性。這是應公安部門的性質所決定的,由于公共安全工作其本質上就是與人民群眾打交道,服務于廣大人民。而針對公民的財產及人身權利所構建起的民事法律體系則是所有民商法的底層核心。民商法明確了民事權利的具體職責范圍。因而,加強對于民商法的深入學習,可對于警察行政工作的進一步完善與效率提升,并由此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繁榮與發展創造出更加有力的法制環境。在治安管理工作當中,主要是以預防及降低公共治安事件的發生率,基于構建起社會公共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提升社會公共安全管理的整體工作效能。
3結束語
總而言之,法治精神所重點突出的是針對國家、社會乃至于個人權益的尊重與保護,將對于個人的終極關懷最為最終目的;而加強警察基礎工作便是為了實現對公安隊伍懲治犯罪能力的有效提升,并最終為確保社會的穩定以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做好服務工作。因而,不斷增強廣大基層警察對民商法的正確理解與深入學習,將能夠有效的促進警民關系更加趨于和諧化,并最終為保障我國法治社會的良性運轉做出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朱珍華.民商法在公安工作中的適用實踐研究[J].前沿,2012,(24).
[2]胡寶珍.民商法在公安執法中的地位研究[J].政法學刊,2015,(5).
[關鍵詞] 價值價格產出足球產業
一、1994年~2002年中國足球產業發展回顧
8年來,中國的職業足球聯賽共進行了2000余場,遍及20多個省、30多個城市;據不完全統計,電視觀眾達幾十億人次;直接到場觀看的人數達3000多萬,職業足球聯賽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8年來,中國足球協會從國際管理集團共獲得3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各會員協會獲得200萬元的收入,各俱樂部每年的收入多者3000萬元,少者1000萬元,14個職業俱樂部共計22億多元人民幣。全國到場直接觀看比賽的觀眾消費按每年300萬元計算,共計24000萬元。還有足球所帶動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包括通訊、交通、服裝、飲食等等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效益。盡管如此,我國體育產業的收入只占國民生產總值的0.6%,而西方發達國家該項指標高達5%左右。其中巨大的發展空間是另許多商家垂涎的。
二、近年來中國職業足球發展步入困境
短短的10多年,中國的職業足球發展就經歷了大起大落,從體育產業的龍頭變成了近年來被全國球迷所冷落的行業。一時間球迷、贊助商、媒體等,似乎放棄了中國職業足球,這塊風水寶地難道對他們失去了吸引力?就連報刊雜志、電視新聞里出現足球的機會都少了許多。增經帶來巨大商業價值的中國職業足球難道價值一下跌到如此地步?國內如此,國外對中國職業足球的發展持什么態度呢?
2003年德國西門子移動與中國足協簽約,之后又拿到中國之隊的贊助權,成為中國足球的主要贊助商。2005年年初,由于經營不善,西門子宣布放棄贊助中超,面對日益不景氣的聯賽,轉而贊助中國之隊項目上。2005年6月,明基全面收購西門子,中國之隊的贊助商更名為明基?西門子。2006年9月底,因過度虧損,明基?西門子公司歐洲分部宣布破產,中國之隊主贊助商缺失。這意味著中國各級國家隊失去主贊助商。之前曾經與中國足協簽約的海外公司諸如1999年LSL公司,負責電視轉播權、廣告權、杯名權、門票經營權及整體人員的肖像權等,保證向中國足協提供兩億五千萬元人民幣的資金;同年IMG公司在與中國足協的“五年職業聯賽”協議到期后,為繼續占領中國足球市場,咬緊牙關以每年2000萬元人民幣的保證金簽訂了新協議,購買了中國隊的“裝備權”。但所獲得的商業利潤與他們的期望并不相符。在中國足球這塊肥地上投資是一種風險,現在的狀況證實了他們的預見。其他的公司企業會繼續向中國足球投資嗎?中國足球的價值何在?
三、用商品的價值規律來探討中國的足球產業
1.足球作為商品進入市場
足球職業化改革已經10多年了,作為一門特殊的產業進入到市場經濟,足球既是商品又是一個巨大的、深不可測的市場。我們從商品的角度來看足球,用商品的價值規律來分析它的生存與發展。它必須具備商品的基本屬性,既使用價值與價值。但足球是特殊的商品,因為足球的“產出”是由俱樂部球隊的勝率來衡量的。它的特殊性在于至少有兩支球隊在一起比賽才能產生產出。這種俱樂部之間同時需要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只存在于體育產業中。
(1)足球有使用價值。它能夠滿足人們健身、娛樂等的需要,能讓千萬人為之振奮、為之歡呼。這是足球作為商品的自然屬性,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2)足球擁有價值。價值凝聚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也是商品的特有屬性。價值量通過商品的價格表現出來,這正是我們關注的問題。例如中國足球聯賽的一張門票只需要幾十元錢,而一張英格蘭聯賽的門票(1999年甲級聯賽)平均價格為16.27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00元。而現在的一歐洲五大聯賽的門票甚至炒到幾千歐元。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我們的足球價值就和別人相差這么遠?我們要從一家企業的產品來進行分析。
2.足球俱樂部的產出現狀
(1)足球俱樂部的特殊性。足球產業化以來,我們通常把俱樂部看成是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企業。因此它一切運作要通過市場,它的產品要進入生產、流通、消費的良性循環,并向社會提供服務。足球作為一門產業不僅要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且要加入國民經濟的大循環,為國民經濟增加產值,提供社會就業機會。但足球俱樂部卻是一個特殊的企業,因為只有通過球隊之間的合作才能產生比賽,才能有共同的產量。單一的企業團體是不能供應整個市場的。從這種意義上說,整個足球聯盟(足協)被看成一個企業,是一個多植被的大企業,而各個俱樂部是植被,它必須服從足協的決定并堅決貫徹落實,整個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2)對足球產出的主要表現形式(門票)進行探討。直到現在,對于足球的經濟分析大都取決于需求的決定因素或是有關比賽出席人數的數據統計。從當今全球角度看,雖然電視轉播、球員轉會和贊助方面的收入不斷攀升,但門票收入在多數俱樂部的總收入中占據重要比重。現場觀眾不僅僅是被動的消費者,因為他們的參與而產生的熱烈氣氛是一種最基本的、最直接的方式提高了比賽的質量。這種“熱情效應”使得供應與需求真正達到相互依賴。因此對門票的銷售量進行研究可以反映出市場的供求關系,也可以了解俱樂部的運作是否正常。因為廣大球迷觀眾是足球的忠實消費者,他們的需求是足球產出的最終消費承擔者。
(3)中國足球聯賽門票銷售現狀。中國足球聯賽從1994年~2002年共計進行了2000多場,平均每場2萬多人,最高記錄達6萬人。門票價格平均在30元~50元左右。2002年到現在,中國足球在低谷中掙扎了4年多依然沒有反彈的跡象。除了山東魯能、上海申花、天津泰安極少數俱樂部還擁有一定的人氣外(一天津泰達俱樂部為例,主場觀眾保持在2萬人左右),其它俱樂部的看臺是空空如也,一場中超聯賽的門票只賣出幾十張已不再是新聞。難道中超的門票漲價了?非也,甚至不及上世紀90年代后期的水平,而且是貶值最快的物品。中超的球迷哪里去了?中國球迷的人口基數下降了?非也,每當直播歐洲五大聯賽的時候,仍然是各電視臺體育頻道收視率最高的時段。球迷不愿意去現場看球是因為他們心寒了。水平低下,一系列的假球、黑哨等充斥中超聯賽,球迷已經不敢再相信眼前的比賽了。近年來,中超沒有球迷關注,大多數俱樂部一年的票房根本不夠場租費用。聯賽贊助商相繼退出,甚至有的俱樂部的主要投資人也在撤退。以至于整個中國職業足球的產業鏈處于持續崩潰之中。對比足球聯賽火爆的上世紀90年代后期。就像是一場泡沫經濟,中國足球產業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4)歐洲五大聯賽門票銷售現狀。歐洲五大聯賽2000賽季每個國家的頂尖俱樂部平均國內出席人數都高達5萬~6萬人,如國際米蘭(65930)、巴塞羅那(65526)、多特蒙德(64535);以下圖表是各大俱樂部主場出席人數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頂尖俱樂部的平均出席人數較為相似。
歐洲五大聯賽的各大牌俱樂部長期以來都有自己相對穩定的主場觀眾。也就是說對足球市場需求的一種穩定性。而中國足球市場卻經歷了大起大落,存在著不穩定因素。
3.對中國職業足球經濟危機的分析
(1)中國職業足球市場的供求關系發展。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為:商品的市場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其價值上下波動。從長期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與其價值是一致的。但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在短期內會出現價格與價值的偏離,甚至這種偏離的幅度會很大。中國職業足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受西方國家發達的足球產業(特別是歐洲五大聯賽)100多年歷史的影響,全國人民迫切需要有一支值得驕傲的國家隊,為此我們曾經付出幾代人和巨額資金投入的代價,但結果是令大多數人失望的。我們更需要有自己發達的足球產業,1994年~2002年間,各足球俱樂部和足球訓練基地如雨后春筍在我國得到蓬勃發展,大大小小的職業聯賽更是達到了火爆的程度。這一期間,足球市場的需求遠遠超過了供應,在強大的市場需求拉動下,中國職業足球在短期內得到了飛速發展,是足球產業發展的高漲期。許多俱樂部的門票出現供不應求,球迷對足球的熱愛達到瘋狂。
(2)需求的質與量的關系。中國職業足球從起步到上世紀90年代末已經基本滿足了球迷們對足球產出量的需求,但對于足球產出的質的需求與全國人民的期望值相差甚遠。其中存在的隱患是我們難以發覺的,年薪過百萬的“球星”不斷涌現,球星成了各種廣告商的搖錢樹,成了萬人矚目的偶像。但好景不長,我們沒有抓住足球產業這樣高速發展的大好機遇,在利益的驅使下,假球、黑哨充斥聯賽,球員和裁判參與,職業水平低下等等。中國足球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蜜月到2002年世界杯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2002年世界杯中國隊一球未進,2006年世界杯入選失利,甚至國家隊敗在也門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國手上,隨之而來的是全國球迷的抱怨和對中國足球信心的缺失,媒體、商家一下拋棄了足球,全國人民對中國足球的發展產生了懷疑,曾經帶來巨大商業價值的足球產業陷入了困境。在這期間,中國職業足球產品的價格受巨大需求的影響已經遠遠偏離其價值,它的高速發展不排除有炒作的成分。我們沒有預先意識到失去球迷的中國足球產業從此會舉步維艱,因為球迷遠離了職業足球,我們的足球產業失去了消費的主體,足球產品的生產將失去意義。西方足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在擁有穩定的需求之上的。悔之晚矣,再把球迷拉回賽場看臺談何容易?
四、走出中國職業足球目前的經濟危機的對策探討
1.提高職業足球產出的質量
球迷們暫時的遠離中國職業足球不是別人所為,正是我們足球產業自己,我們的球迷依然熱愛足球,只是我們職業足球產出的質量無法滿足廣大球迷的需求,如何提高一支職業球隊的技、戰術水平是我們足球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失去球迷的足球產業,其發展是沒有根基的。
2.尊重足球市場的價值規律
在目前足球產業蕭條的目前,不宜再有“量”方面的產出,注重“質”的提高,面臨困境的俱樂部可以通過合作或兼并,使得職業技術水平高的球隊得以暫時的集中,等到發展成熟后再拓展。因為市場經濟是發達的商品經濟,我們足球改革的步伐在前段時間發展過快,許多市場經濟所具備的條件還不成熟,而其中職業技術水平低下是不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各俱樂部在自身建設不成熟的情況下頻繁的隊員高額轉會只能加劇炒作的攀升,要把整個足協看成是一個企業,任何有損足球職業聯賽的違法行為(假球、黑哨、等)不但損害了俱樂部本身,而且整個中國職業足球的生存也受到威脅。
[關鍵詞] 非言語交際;不同文化;不同方式
[基金項目] 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5年課題(批準號:OSYB163)
[中圖分類號] F71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6)11-0085-02
[作者簡介] 萬玉蘭,江西財經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江西 南昌 330013)
國際商務談判是跨國界的商務溝通,這種溝通是通過語言和非言語兩種形式的完美配合來完成的。“非言語”同語言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中,非言語交際的形式并不完全相同。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言語交際方式,例如:不同民族的人員在談話時,對雙方保持多大距離才合適有不同的看法;談話雙方身體接觸的方式因文化不同而各異;目光接觸的方式也有約定俗成等等。因此,要進行有效的交際,在使用某種語言的同時就得了解說話人的手勢、動作、舉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一、語言與非言語交際
1.語言與非言語交際的關系:非言語交際在交際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Samova認為:“在面對面的交際中,信息的社交內容只有35%左右是語言行為,其它都是通過非言語行為傳遞的。”(Smaova et al 1981.155)。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表明,在表達感情和態度時,語言只占交際行為的7%,而聲調和面部表情所傳遞的信息卻多達93%,對于西方學者所作的這些調查和統計數字,我們的信任程度有多大并不重要,但有一點是確信無疑:“人類交際是語言交際和非言語交際的結合,或者說,非語言交際是整個交際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常說的‘儀態、舉止、談吐’中前兩項都屬于非語言范疇”。(畢繼萬1999.9)其實,人們交際時很大程度上都借助于非言語行為。近年來,國外對非言語行為的研究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副語言學(Daralingulstics)、身勢學(Kinesics)、近體學(Proxcmics)等新興學科。所謂非言語行為交際,就是通過使用不屬于言語范疇的方法來傳遞信息、表達思想的過程。非言語行為作為信息、情感的載體,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其具有穩定性,是一種精密代碼(an elaborate and secret code);另一方面,又具有可變性,因為文字隨文化背景不同而各異。研究結果表明,在實際交際過程中,文化背景制約著非言語行為的內涵。在交際中,一個人的儀態和舉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過其談吐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在談吐中也還含有大量的屬于非言語行為的副語言信號,如:非語義聲音、停頓、笑聲和交談中的話語轉接等。然而,對非言語交際行為在交際中的作用及其與語言行為之間的關系應該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一方面要看到,在交際中,脫離非語言的配合的單一的語言行為往往難以有效達到交際目的;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非言語行為只能在一定的語境中才能表達明確的含義,而且一種非言語行為只有與語言行為和其他非語言行為配合,才能提供明確的信息。因此,脫離語言行為或其他的非言語行為孤立地理解或應用某一非語言行為的做法往往難以奏效。
如果進一步將交際分成書面、口頭和非言語部分,我們不難發現,書面語最有時間潤色,因而可信度也就低。所以,書面語是最容易控制和掩飾真情的一種方式;口語斟酌和修改的時間較少,自覺控制機會也相對少一些,因而可信度也就高一點,但仍有時間自我掩飾和控制;非言語行為除經過訓練的人以外,一般不容易有意識控制,有時甚至完全處于無意識之中,如害羞時滿臉通紅,害怕時臉色蒼白,手腳發抖,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都比其他動作更難控制。所以,非言語行為相對來說最為真實。
2.非言語在交際中的作用:了解了語言與非言語交際之間的關系就不難理解非言語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認為,在跨文化交際中,要掌握的交際工具只是外語,他們比較注意語言交際的正確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卻容易忽略非言語行為的文化差異及其影響,結果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誤解和文化沖突頻頻發生。其實,在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交際行為和手段比語言交際行為所起的交際作用則更不可低估。霍爾非常注意非言語交際的隱蔽性(invisible aspect),他用“無聲的”(silent)來描述這一特征。霍爾認為“非言語交際與文化一樣,常常捉摸不定,難以觀察”。目前,在行為學上存在兩個學派,一個是心理學派,主張非言語行為體現一定的感彩;另一個是交際學派,堅持非言語行為制約人際交往。交際行為既有表現性又有社會性(Scheflen and Schrflen.1972),而且都與文化相關聯。這是因為非言語交際行為是一定社會文化產物。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非言語交際貫穿于整個交際過程之中,非語言交際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面貌。
二、非語言交際禮俗的文化差異
交際行為由語言行為和非言語行為兩部分組成,交際禮俗包括這兩種行為的交際規范。文化不同,交際行為互有差異,商務交往也各有不同的交際規范。舉手投足之間往往就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這種特性的差異還常常引起文化誤解和交際障礙。在不同的文化中,非言語所表示的含義不一樣,因此,要用外語進行有效的交際,在聽別人說某種語言的同時還得了解說話人的手勢、動作等所表示的意義,這就是說既要“聽其言而知其行”,又要“觀其行而知其言”。
1.身體的接觸(Touching behavior):在商務交際中,人們應當注意體觸的方式以及體觸行為與人際關系的文化差異。例如,在社交場合,文化不同,體觸行為就有許多區別。在英語國家,一般朋友和熟人之間交談時,要避免身體的任何部位與對方接觸,即使是僅僅觸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應。中國人的特點是體觸頻繁,而英語國家的人體觸卻較為少見。如果一方無意接觸到對方一下,他(她)一般也會說“sorry”或“oh, I’m sorry”之類的道歉話。因此,講話的人一般不喜歡別人說話時靠的太近,除非對方顯露出喜愛的表示,要求靠近一點。
除了輕輕觸摸外,再就是當眾擁抱的問題。在許多國家,兩個婦女見面時擁抱親熱是很普遍的現象,夫妻之間或久別重逢的親朋好友也常常互相擁抱。兩個男人是否相互擁抱,各個國家的習俗不同。阿拉伯、俄國、法國以及東歐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里,兩個男人見面后采用熱烈擁抱,親吻雙頰來表示歡迎。但在東亞和一些說英語的國家,男人見面一般只是握握手,握手(shaking hands)這一身勢語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表示同一個意思,即友好(friendly)。作為見面和告辭時“握手”已被大多數國家接受。但握手并不是一種全球性的禮節,在有些國家,握手僅限于特殊的場合,如在美國只有被第三者介紹后,被介紹雙方才可握手;在日本,見面一般禮節是相互鞠躬致意;在東歐一些國家則是相互擁抱、貼面,而不是握手。在交際中,最常見的體觸行為當然是握手、擁抱和親吻。除此而外還有其它許多體觸行為。而作為交際者應謹慎對待,認真了解每一體觸行為的含義及其文化差異。
2.目光接觸(Touching eyes):“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的千變萬化,表達著人們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目光接觸是非言語交際的一個重要方面。英語國家的人比中國人目光交流的時間長而且更為頻繁。他們認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誠意。中國人卻為了表示禮貌、尊敬或服從而避免一直直視對方。在交往中,英語國家的人會為中國人回看時間過短而反感,認為他們看不起自己,或者認為中國人表情羞羞答答,目光躲躲閃閃;中國人卻感到英語國家的人在交流過程中總愛死盯著人,特別是年青女子對于英語國家的男子這種相視有時就極為反感。所以,在這方面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范:看不看對方、什么時候看、看多久等等。因此,商務人員在商務交往中應充分利用這種非言語,并要注意正確使用禮節。
3.手勢表達(Hand gesture):手勢也是常用的非言語表達方式。打手勢的動作稍有不同就可能會與原來的意圖不同。對某種手勢理解錯了,也會引起意外的反應,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結果。在日常交往中,人們也有兩種基本手勢,手掌心朝上,表示真誠或順從;手掌心向下,表示壓制。在日常交際中手勢表達可謂繁復,商務人員應細心觀察、多多領會。
英美人習慣伸出食指并用食指彎曲這一手勢表示“請過來(Please come over)”,但在日本等一些亞洲國家這個手勢萬萬使不得,因為他們常以此來召喚一條狗或別的動物,而在大部分中東和遠東國家,用一個手指召喚人是對人的極大侮辱。
三、結語
在國際商務交往中,語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我們的表情(Facial expressions),手勢(gesture)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都會向對方傳遞信息,而且由于歷史與文化習慣不一樣,各國的身體語言的含義差異很大。同一種身體語言,可能有不同或完全相反的意思。正確的非言語動作可以起到加強信息交流的作用;而錯誤的動作,不但起不到這種作用,而且可能是非禮的,會引起誤解甚至發生沖突。因此,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商務人員,必須正確地理解文化差異,堅持不懈地排除文化優越感;必須對交往國的非言語有所了解,正確對人、正確對己。做到入鄉隨俗,以免由于誤解而造成雙方貿易上的損失。只有這樣,才能成功達到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杜學增.中英文化習俗比較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李斌.國際禮儀與交際禮節 [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
[3]何暮輝.現代社交禮儀 [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4]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一、總體判斷: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 盡快培育上海本土跨國公司已成為上海全面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必然要求。上海民營企業對外投資領域廣泛、方式多樣、發展迅速,已成為本市“走出去”和跨國經營的重要力量。
2012年,在上海市商務委登記的上海民營企業對外投資項目157個,占項目總數的63%,投資金額達9.73億美元,占中方投資金額的33%。上海民營對外投資主體中既有以復星集團、鵬欣集團、奧盛集團為代表的本土優秀民營企業,也有一批在細分行業中具有領先性的中小企業。上海民營企業“國際化”道路在挑戰中前行。
二、本市民營企業“走出去”呈現的主要特點和方式:
1、主要特點:
從投資主體來看,民營企業投資的項目數多但金額較小;從投資地區來看,對外投資項目地區分布多元化;從投資行業來看,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和采礦業對外投資位居前茅。
2、主要方式:
通過品牌合作,拓展營銷渠道,提升品牌價值;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實現產業鏈資源整合;探索開發資源類項目,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利用國際資本市場,提升企業資本運作能力;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實現集群式對外投資;注重海外技術類投資,提升技術水平。
三、上海民營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困難:
1、缺乏培育本土跨國公司的戰略規劃和機制保障
民營企業境外投資自發性較強,產業分散,政府在對外投資區域分布、產業布局等方面還缺乏中長期的戰略性規劃和投資指引;針對民營企業跨國經營的風險補償機制缺失;民營企業境外投資手續較為繁瑣。
2、有效的公共服務體系發展不充分
現有服務機構分散,服務不深入,各類資源未能有效整合;海外投資促進機構缺乏預警機制,對企業在外的利益保護力度不夠;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組織在支持和服務民營企業開展“走出去”方面作用有限。
3、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跨國經營融資支持尚待加強
如民營企業申請商業銀行貸款時,利用海外資產作擔保、實施“外保內貸”融資難以有效落實;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境外分支機構能力不足;針對民營經濟重點產業、龍頭企業“走出去”的財政專項扶持資金有限。
4、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帶來的負面影響
近幾年來,各國向中國民營企業的招商強度日益增加,但同時西方國家限制中國有競爭力的企業開展投資,遏制中國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值得高度警惕、需積極應對。我國企業在開展對外經濟合作和交往中,存在不注重駐在國文明禮儀、文化風俗、法律法規,不重視融入、回饋駐在國社會等問題,影響我國企業和國家形象。
5、企業自身素質有待提升
民營企業海外投資不同程度地存在專業資訊欠缺、專業人才短缺、資金準備不足、組織管理水平不高等內功不足問題,特別是穩定的跨文化職業經理人隊伍嚴重匱乏。
四、進一步推動上海民營企業“走出去”、培育本土跨國公司的建議
近兩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支持企業跨國經營,培育本土跨國公司都出臺相應文件,2011年,浙江省實施了《浙江省中小企業全球化“綠卡”計劃》;2012年4月,廣東省出臺了《關于支持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的指導意見》;7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13個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等,為此,上海應在引導企業加快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培育本土跨國公司上采取切實行動,并積極爭取相關改革政策先試先行。
1、上海率先自我統計考核本地區GNP(國民生產總值=GDP+對外要素收入凈額)或GNI(國民總收入)
從經濟學角度看,GNP相比GDP更注重本地區企業的發展,GNP(國民生產總值)或GNI(國民總收入)=GDP+對外要素收入凈額。希望通過對GNP的統計考核,使我們對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從輸入性增長轉移到內源性增長上來。
2、研究制訂促進民營企業跨國經營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形成跨國投資的地區與產業戰略、技術、市場戰略,對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扶持力度、對象、區位、領域、節奏等問題進行協調。培育一批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的本土跨國公司,打造服務全國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
3、創新服務體制機制
一是建立“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培育本土跨國公司”的專題協調機制,由相關政府部門、社會中介機構參加,發揮統籌協調組織功能。二是建立境外投資“一門式”審批、核準平臺。三是設立境外投資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對外投資合作指南、產業指南、駐在國法律政策等信息和咨詢,對重點項目進行綜合策劃和協調,推薦專業中介機構。市工商聯(商會)、市對外投資促進中心、市貿促會等非贏利性機構要加強聯系、形成聯動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補貼等,鼓勵投行、律所等中介機構提供服務。
4、引導民營企業調整投資策略
一是在新興國家加大投資力度。通過財政、稅收、金融政策,引導民營企業加大對亞非拉等國的投資,避開西方對我國企業的投資限制。二是調整進入西方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方式。采取“迂回”、間接的方式,與當地企業、第三方聯合并購,多渠道實現“走出去”。
5、加強對外經濟合作、交流的教育培訓和宣傳引導
一是加強對外經濟合作、交流的教育培訓。在企業對外經濟合作交流、出訪考察時,針對當地法律法規、外交禮儀、文化宗教、全球社會責任等開展培訓;平時可結合各類企業家培訓班,增設相關課程,進行常態化培訓。二是做好民營企業文明守信的引導宣傳。策劃、組織各類活動,宣傳典型企業,引導企業尊重駐在國社會習俗,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樹立中國企業良好形象。
6、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先試先行
一是簡化境外設立企業和投資項目核準程序。如投資額3000萬美元以上、3億美元以下的資源開發類和1000萬美元以上、1億美元以下的非資源開發類境外投資項目直接由本市核準,無需國家發改委備案。二是簡化企業境外上市審批程序,爭取將上海企業境外上市審批權限下放本市。三是鼓勵“外保內貸”的融資模式。
(市工商聯調研部、聯絡部供稿,本刊略作調整)
案例鏈接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外貿易大幅增長,針對中國產品的所謂反傾銷、反補貼和技術壁壘等,變化多端的貿易摩擦隨之而生。2005年,歐盟調整策略,發起對中國皮鞋反傾銷立案調查。2006年10月,歐盟正式對中國產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16.5%的反傾銷稅,對于絕大多數微利的中國外貿企業來說,無疑掐住了最為緊要的命門。從2006年到2010年底,歐盟的反傾銷關稅實施,促使中國出口歐洲的皮鞋銷售額下滑20%,直接導致20000人失業。
中國最大民營制鞋企業浙江奧康集團,面對歐盟對華不平等反傾銷貿易舉措,毅然拿起法律武器,耗時6年,在5家上訴鞋企一審敗訴,其中4家放棄之后,依然單槍匹馬打贏官司,堅決維護中國產業的合法權益,譜寫了中國鞋企抗辯歐盟反傾銷成功第一案。
點評:
中國的企業與西方的企業有一個明顯的區別,西方企業的經營理念是法律先行,先搞懂、搞通國際貿易的法律、法規、規則,在法律的框架下再制定商業模式,開展商業經營和競爭。中國企業是商業為先,商業競爭先行,制定商業戰略和商業模式,一股腦兒開展經營和商業競爭,等出了問題、遇到麻煩后,“臨時抱佛腳”,去找法律“救火”。
奧康長達6年的抗辯之路,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民營企業的自信與擔當,更為日漸走向國際的中國民企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與經濟糾紛,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與借鑒。我國出口企業,大多缺乏對國際市場的深入調研和總體把握,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制定總體營銷和自己品牌戰略,單純依賴低價戰略打入國際市場的居多。殊不知,品牌附加值等非價格競爭手段,是當下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砝碼。
目前,盡管地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制度差異帶來的偏見根深蒂固,對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產生一定阻力,但是,必須承認的是:中國出口商品在質量與科技含量上,在一定程度上還落后于發達國家。擺脫“反傾銷”大棒,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不斷提高自身實力。
【關鍵詞】 相應經濟周期 商業信用 銀行借款 替代行為
1. 商業信用和銀行借款在公司融資中的作用
商業信用在企業的短期融資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從文獻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在全球平均范圍內,商業信用占據企業資產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即便在信貸極為發達的美國商業信用也是企業短期融資的重要手段。銀行借款,是指企業從銀行借貸出的短期貸款,并不是指銀行從其他的機構借出的款項。商業信用和銀行借款是企業短期融資的兩個重組成部分,商業信用是企業從非正式的渠道融的企業發展所需資金,是正式有形的金融市場的一種“體外循環”,而商業信用在對于企業短期融資又是極其重要的。就兩者均是企業短期融資的重要形式,會帶來相應的問題,首先商業信用作為企業短期融資手段存在的基礎和條件何在?其次,是商業信用和銀行借款兩者之間的關系問題。
就兩者之間的關系,前人已有許多研究和分析。多數研究認為商業信用和銀行借款呈現一種替代關系。通過研究發現,商業信用作為更為便宜的融資來源,會促使企業采用商業信用融資來替代銀行借款,尤其對于小企業而言,當銀行借款設定諸種門檻和約束標準的情況下,商業信用作為融資手段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也有學者研究得出兩者呈現一種互補關系的結論,如,對日本制造業的實證研究業表明,商業信用與銀行借款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等。因此,我們還要探討相應的經濟周期下兩者究竟呈現何種相關關系。
2. 在相關經濟周期中商業信用與銀行借貸的關系的驗證
企業的經營活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這中間重要的一環是企業財務的管理,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企業的投融資對于企業的發展會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也可以將這概括為企業的金融活動和決策行為。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會通過多種形式解決企業生產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短期資金不足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為解決資金缺口獲取外部資金的救濟,企業經營管理者便要充分考慮資金充足率和資金借貸使用成本的問題。在商業信用和銀行借款都能解決資金缺口問題的情況下,不考慮其他因素時,企業經營者會選取成本較低的一種。
當我們研究兩者的關系時,不可忽略其產生發展的大的經濟背景。就經濟發展而言會呈現一種周期性的特點,這種周期性會是不同經濟現象的周期輪回,因此,當我們將商業信用和銀行借款行為限定在某一相應經濟周期中時,通過兩者關系的變化,便可得出直觀的結論。
在相關經濟周期中,商業信用和銀行借款替代性關系的驗證需要一個實證的模型構建,在這個模型中應該包括在方程模型或者說函數模型的確立以及在某一周期內兩者關系系數的估計。這一函數模型的建立需要恰當的變量,在變量選擇時可以將,資產規模作為分母對其進行標準化以保證不同規模企業間可比性的實現。以資產負債表中的短期借款來替代銀行借款,并同樣以資產為分母進行標準化,這在中國的企業中也是適用的。同時,從實證的角度出發來考量商業信用與銀行借款之間的關系,便應當將商業信用的其他影響因素撇清,以保證驗證結論的科學和準確。而在樣本的處理上,在樣本選擇時應該充分考慮到金融類公司所特有的融資方式,因此將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剔除;另外應該保證所選擇公司財務數據的連貫性;選擇相應周期內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良好持續的公司;在對數據進行處理時,對于關鍵指標缺失嚴重及一些質變失真的公司予以剔除。
3. 商業信用與銀行借款的替代關系對企業融資的影響
通過這樣一種實證的模式構建和理論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在相關經濟周期中商業信用與銀行借款之間呈現一種替補關系,這種替補關系在我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和企業治理是合理存在的。從理論模型推導銀行借款對商業信用的彈性公式或者時變系數固定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都驗證了兩者之間替補關系在我國的成立。
但是通過實證模型的驗證,我們也看到了在不同的行業之間商業信用和銀行借款之間的替代關系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這種差異體現為替代率的浮動。因為在不同的行業中,資金使用量、生產的周期以及上游相關行業的密集程度不同等都影響商業使用的使用率和替代率。在商業信用較高的行業其對銀行貸款的替代率相對較高,具體到行業而言,批發零售貿易的商業信用的替代率最高而服務業中商業信用的替代率相對最低。
就商業信用對于銀行貸款替代程度的高低與企業自身的一些因素是息息相關的。具體到企業而言,其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等都會影響公司的市值及其商業信用。對于經營狀況較好、財務狀況也相對良好的企業便會具有較高的商業信用,這是因為這些企業中其企業的總體負債比例、企業經營活動的盈利性、和企業現存的短期借款行為等都呈現一種較佳的狀態和優勢組合。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財務報表收入與支出相對平衡、資產與負債實現某種成對上的均衡,能夠使向對方看到企業的盈利點和償債能力,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才能依賴商業信用獲得短期融資。因此,在商業信用的替代性中,總體負債比例、盈利性等因素的影響是不可小視的。
在商業信用可以替代銀行借款成為企業融資方式的前提下,商業信用相對于銀行借款而言具有成本低廉、程序簡單、資金獲得途徑多樣化、資金額度不受限制等,這些在為企業短期融資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埋下了企業商業信用濫用、破壞企業融資秩序等相關的禍根。因此,在我們驗證兩者在相應經濟周期下存在一種替代關系并充分這種替代關系帶來的有利條件時還應該加強對商業信用短期融資的監管,以保證金融市場秩序及其與的持續健康發展。
結語:
理論研究的目的在于具體的實踐應用。就相應經濟周期中商業信用與銀行貸款替代行為的研究而言,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對兩者關系的變化及相關利益主體行為的變化來探索相關的經濟政策的改進和完善。我們通過實證模型驗證了兩者替代關系的存在,能夠看到替代行為適用的可能及其積極有利的影響,但是我們也看到其可能帶來的問題。這一替代行為的研究,給我們宏觀經濟帶來的啟示是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必須充分考慮某一經濟發展周期內的各種替代關系的存在,并通過科學分析靈活運用這種替代關系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而從微觀的角度來講,對于企業,在利用這種替代關系獲取融資時必須不斷完善企業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及其財務管理制度使自身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同時在使用商業信用短期融資時,應遵循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律不得濫用商業信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石曉軍,張順明.經濟周期中商業信用與銀行借款替代行為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0(12).
[2] 石曉軍,李杰.商業信用與銀行借款的替代關系及其反周期性:1998-2006年[J].財經研究,2009,35(3).
【關鍵詞】 顱腦損傷;彈性蛋白酶;西維來司鈉;神經損傷;高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eutrophil elastase(NE)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sivelestat in rats at simulated high altitude.Methods Totally 48 adult male Wistar rats were pided into plain group and plateau group,and then subpided into control group,craniocerebral injury group and craniocerebral injury+sivelestat therapy group in both groups respectively.The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t both simulated high altitude and plain was made by Feeney’s method.The level of NE before and after the craniocerebral injury between plateau group and plain group was observed and the persity of N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analyzed by injecting sivelestat.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sivelestat at the simulated high altitude group was observed in pathobiology.Results The levels of NE before and after injury in plateau group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lain groups(P
Key words:craniocerebral injury;elastase;sivelestat;nerve injury;plateau
顱腦損傷是高原地區常見的神經外科急癥,由于受高原嚴寒低氧、低氣壓等惡劣環境影響,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進展快,以致高原顱腦損傷致殘率及病死率均明顯高于平原地區。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netrophil elastase,NE)在顱腦損傷后表達水平增高,且與損傷程度成正比,并加重顱腦損傷[1]。為此本研究擬探討NE是否為高原顱腦損傷病情迅速惡化的重要因素,以及給予NE抑制劑治療后是否對高原顱腦損傷具有保護作用,以便為高原顱腦損傷的救治尋求有價值的治療措施。
材料與方法
1 動物及分組
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體重200~240g,由第三軍醫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隨機分為平原組和高原組。平原組和高原組再分別隨機分為對照組、顱腦創傷組和創傷治療組,每組8只。
2 平原大鼠顱腦創傷模型制備
采用Feeney法制備自由落體顱腦損傷模型。撞桿頭端直徑3mm,擊錘重20g,下落高度20cm,落體致傷的沖擊力為20g×20cm。動物稱重后腹腔注射10%烏拉坦(15ml/kg),麻醉后固定大鼠頭部,沿正中線切開頭皮并剝離骨膜,用顱骨鉆于人字縫后2mm、中線右旁2mm處鉆開直徑4mm的圓形骨窗,保持硬腦膜完整。將撞桿頭端置于骨窗處,擊錘沿外周套管自由落下沖擊撞桿,造成右后葉顱腦創傷。平原對照組大鼠為常壓下隨機抽取8只,不作創傷處理。
3 高原大鼠顱腦創傷模型制備
制備動物模型前3天將大鼠放入模擬海拔5000m低壓氧艙內連續減壓低氧3天,23h/d,1小時用于喂食、清潔氧艙。按平原大鼠顱腦創傷方法于第3天開艙時復制高原創傷模型,之后將大鼠繼續放入5000m海拔高度減壓24小時。高原對照組大鼠采取同樣方法于低壓艙內飼養3天,但不作創傷處理。
4 顱腦創傷后治療
平原與高原顱腦創傷組大鼠創傷后,治療組立即分別給予尾靜脈一次性注射NE抑制劑西維來司鈉150mg/kg(生理鹽水溶解藥物,藥液總量控制在5ml/kg體重)治療。非治療組給予等容積的生理鹽水。平原組與高原組動物分別于常壓和減壓狀態下治療24小時后,取股動脈血測定NE濃度和取腦組織做形態學觀察。
5 NE濃度測定
平原對照組經股動脈取血2ml,高原對照組大鼠于5000m低壓氧艙減壓缺氧3天后取血,其他4組分別于顱腦創傷后24小時后取血,各組血液3000r/min離心分離血清,-70℃保存待測。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測各組血清中NE濃度,標本中的NE與試劑盒NE單抗結合。加入生物素標記的抗大鼠NE(二抗),形成免疫復合物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抗生物素蛋白鏈菌素(streptavidin)與二抗結合。最后加入四甲基聯苯胺(TMB)顯色,于OD值450nm測定NE濃度。
6 病理學檢查
平原、高原顱腦創傷組與對應的顱腦創傷治療組大鼠取血后立即處死,解剖取腦組織標本置于10%甲醛中固定。以創傷灶為中心取材,常規石蠟包埋,蘇木素伊紅(HE)染色光鏡下觀察。
7 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軟件Spss13.0分析結果,兩組間資料統計采用兩樣本t檢驗,計算P值得出結論,P
結 果
1 高原與平原顱腦創傷后血清NE的濃度變化及西維來司鈉對其的影響
結果所示,平原與高原組大鼠各自進行組內比較:顱腦創傷組大鼠NE水平均較對照組大鼠明顯升高(P
2 高原顱腦創傷大鼠給予西維來司鈉治療前后腦組織形態學變化
光鏡下顯示高原暴露下大鼠顱腦創傷后腦組織局部出血明顯(圖1)、有較多炎性細胞浸潤,神經細胞明顯水腫,核固縮較嚴重(圖2)。創傷后立即給予西維來司鈉治療后見局部出血灶范圍明顯減少(圖3),神經細胞水腫和核固縮現象有所減輕(圖4),表明創傷后立即給予西維來司鈉治療能夠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變發展,改善大鼠腦組織病理變化。表1 平原與高原暴露下大鼠創傷前及創傷治療前后NE濃度變化比較
討 論
1 高原顱腦損傷重于平原與NE相關
1.1 高原環境暴露下機體NE水平高于平原 高原環境的主要特點是低壓低氧,機體處于這種環境下三磷酸腺苷(ATP)被迅速耗竭,細胞Na+/K+泵和Ca2+泵功能不能維持,生物膜的完整性和離子梯度遭到破壞,造成細胞嚴重損傷或死亡。文獻報道,在大鼠異體心臟移植動物模型研究中,給予大鼠靜脈持續輸注NE抑制劑西維來司鈉10mg/kg可使大鼠心肌的ATP含量降低明顯低于對照組[2],這就間接證明NE可以增強有氧代謝,產生更多的ATP。表明高原缺氧初期能代償性的增高NE水平以提高機體抵御缺氧的能力,降低機體損傷。也有研究表明NE可作為抗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在高原環境暴露下迅速升高,并且敏感程度較高[3]。
1.2 高原顱腦創傷后NE水平明顯高于平原顱腦創傷
NE為中性粒細胞即多形核白細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活化后釋放的一種彈性蛋白酶。組織、器官損傷后,在白細胞介素8(IL8)、IL1、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趨化因子作用下PMN向損傷部位浸潤,釋放出大量的NE進一步加重這些組織的損傷。高原低氧環境下,機體免疫調節功能紊亂,IL8、TNFα等作為NE最為關鍵的趨化因子參與了機體低氧應激過程而明顯增高,結果導致NE水平的升高。因此,高原顱腦損傷后,中性粒細胞釋放NE量相比平原顱腦損傷后會有所增加,本實驗結果進一步證實了以上推論。
1.3 NE加重高原顱腦損傷的原因與機制
中樞神經系統的很多疾病都伴隨著損傷局部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反應,包括腦缺血、腦出血、腦組織炎癥反應等。炎癥作為一種對腦損傷的應答反應,會吸引更多的PMN向損傷區浸潤。NE作為PMN活化后釋放一種毒性分子在急性肺損傷中的作用已被肯定[4,5],但NE在腦損傷中的作用較少報道,目前研究表明其參與顱腦損傷的機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破壞血腦屏障增加血管壁通透性:顱腦損傷后的缺血/缺氧即可使腦微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進而使大量PMN黏附于血管內皮細胞,隨后穿越血管內皮,在趨化因子的作用下,向損傷區募集,進而釋放出大量NE,NE除直接破壞受損周圍組織的神經細胞外,還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水解腦微血管內皮細胞外基質,從而破壞血腦屏障,增加腦微血管的通透性,加重腦水腫[6]。幺改琦等[7]通過PMN和血管內皮細胞體外共培養的方法,發現PMN釋放的NE在PMN介導的內皮細胞損傷中起重要作用,抑制NE可以明顯減輕這種損傷,這間接證實了NE可破壞血腦屏障。另一方面,NE通過抑制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以及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從而抑制由于炎癥所致的血腦屏障破壞后血管修復和再生功能[8]。NE的這種雙重作用使血腦屏障破壞加重了顱腦損傷。(2)促進炎癥細胞因子釋放,加重腦缺血炎癥反應;研究表明,NE可上調內皮細胞白細胞黏附分子1(VCAM1)、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及IL8的表達,促進PMN與內皮細胞間的黏附,進而向組織浸潤,釋放炎癥遞質。同時NE可以上調TNFα,TNFα的增加可促進IL6的合成和分泌,使炎癥反應增強,增加血管內皮細胞通透性,導致滲出增加。而IL8與TNFα作為NE的關鍵趨化因子又可促進PMN的激活進一步釋放NE,形成惡性循環,加重顱腦損傷后的炎癥反應。
由此可見,高原環境下顱腦損傷發病急、病情嚴重、反應迅速,病死率明顯高于平原,與高原環境下NE水平明顯升高有關。而高原顱腦損傷后,NE的高閾值本身會迅速作用于損傷部位,并且上調相應炎癥因子,促使PMN釋放更多的NE以及相關蛋白水解酶加重組織通透性,使顱腦損傷后病情迅速惡化。
2 NE抑制劑西維來司鈉的神經保護作用
NE作為一種毒性物質,參與彈性蛋白、Ⅳ型膠原、蛋白多糖等細胞外基質主要構成成分的降解過程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顱腦損傷。西維來司鈉作為目前最有效的NE抑制劑,與內源性蛋白酶抑制劑相比,其抑酶活性不受機體釋放活性氧的影響,可在炎癥局部位置有效抑制活化的中性粒細胞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作用,明顯降低NE的釋放[9],因此有一定的神經保護作用。本實驗結果進一步證實,高原顱腦損傷后NE水平明顯高于平原顱腦創傷,給予西維來司鈉治療后不僅能有效降低血清NE水平,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損傷部位神經損傷程度,減輕腦組織水腫,對神經組織起到明顯保護作用。
NE作為神經保護作用的新靶點,其抑制劑西維來司鈉可以降低高原顱腦損傷的病理程度及減少腦神經元的損傷。通過本實驗研究證實,NE抑制劑用于高原地區顱腦損傷,可更有效的發揮其功能,具有較好的神經保護效應。
參考文獻
[1]增凡新,董志,傅潔民.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神經保護作用的新靶點[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6,22(7):784-787.
[2]Ueno M,Moriyama Y,Toda R,et al.Effect of a 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 (ONO5046 Na) 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using the leftsided heterotopic canine heart transplantation model[J].J Heart Lung Transplant,2001,20(8):889-896.
[3]梁芳,高春錦,王鋼.高壓氧預處理對高原低氧大鼠白介素6、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的影響[J].遼寧醫學雜志,2007,21(3):155-159.
[4]Lungarella G,Cavarra E,Lucattelli M,et al.The dual role of neutrophil elastase in lung destruction and repair[J].Int J Biochem Cell Biol,2008,40(6-7):1287-1296.
[5]Tamakuma S,Oqawa M,Aikawa N,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neutrophil elastase and acute lung injury in humans[J].Pulm Pharmacol Ther,2004,17(5):271-279.
[6]Armao D,Kornfeld M,Estrada EY,et al.Neutral proteases and disrup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 rat[J].Brain Res,1997,767(2):259-264.
[7]幺改琦,吳咸中.多形核粒細胞體外介導內皮細胞損傷的機制[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1999,16(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