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動物行為學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行為學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動物行為學的意義

    第1篇: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五味子乙素;高效液相色譜;藥代動力學;性別差異

    [中圖分類號] R91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3(b)-0011-03

    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具有補腎寧心、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等功效[1]。陳延鏞等[2]較早對五味子進行了系統研究,證明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木質素類。木質素類成分具有揮發性,因此筆者采用超臨界CO2萃取得到五味子揮發油[3],以供試驗用,具體制法本文不再贅述。五味子揮發油包含五味子中大多數有效成分,有鎮靜、保肝、擴血管、抗衰老、祛痰和鎮咳等作用[4-5],而五味子乙素是最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種藥理活性[6-9]。魏斌斌等[10]曾對五味子乙素在大鼠體內進行了藥代動力學研究,但沒有發現其藥代動力學的性別差異。Tie Zhao等[11]發現了五味子乙素在大鼠體內藥代動力學的性別差異,并采用單純集聚數據分析法進行了初步研究。由于中藥、天然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未出臺相應的技術指導原則,本文參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化學藥物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要求“動力學研究最好從同一動物多次取樣,盡量避免用多只動物合并樣本”,進一步對五味子乙素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特征進行隨機分組對照試驗。

    1 儀器和試藥

    1.1 儀器

    LC-10 AT型液相色譜儀配SPD-10 A型紫外檢測器(日本島津公司);Anastar色譜工作站(奧特塞恩斯儀器有限公司)。

    1.2 試藥

    內標黃體酮和五味子乙素對照品均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分別為:1173-040110和100027-200307;乙腈和甲醇為色譜純;水為重蒸餾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肝素鈉由天津市生物化學制藥廠生產,批號:20101115。

    1.3 實驗動物

    體重180~220 g的Wistar大鼠,雌性6只,雄性6只,由沈陽藥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2 方法與結果

    2.1 色譜條件和系統適用性試驗

    色譜柱:迪馬C18柱 (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乙腈-水(80∶20);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50 nm;進樣量為20 μL。在此色譜條件下,五味子乙素色譜峰與相鄰色譜峰分離度均大于1.5,拖尾因子在0.95~1.05之間,理論塔板數大于8 000,符合測定要求。

    2.2 對照品溶液和內標溶液的制備

    2.2.1 對照品溶液取五味子乙素對照品,精密稱定,用甲醇溶解得126.0 mg/L的標準儲備液,再于不同的量瓶中用甲醇稀釋成五味子乙素濃度分別為0.404、0.756、1.512、3.150、6.300、8.190、12.600 mg/L的系列對照品溶液,4℃保存備用。

    2.2.2 內標溶液取黃體酮對照品,精密稱定,用甲醇溶解得125 mg/L內標儲備液,再用甲醇稀釋成5 mg/L的內標溶液,4℃保存備用。

    2.3 血漿樣品預處理

    將200 μL大鼠血漿樣品置1.5 mL的離心管中,依次加入內標溶液20 μL,乙腈400 μL,渦旋3 min,再以8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出上清液,用氮氣吹干,再用甲醇100 μL復溶,渦旋混合5 min,然后8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20 μL進樣測定。

    2.4 專屬性試驗

    空白大鼠血漿樣品、空白血漿+對照品+內標、灌胃2.5 h后的血漿樣品+內標的典型色譜圖見圖1。由圖可見,五味子乙素和內標的測定不受雜質干擾。

    2.5 標準曲線和定量下限

    取空白血漿200 μL多份,分別加入五味子乙素系列對照品溶液各20 μL,再在每份樣品中各加黃體酮溶液20 μL,得到五味子乙素濃度分別為40.40、75.60、151.20、315.00、630.00、819.00、1 260.00 μg/L的對照品血漿樣品。在上述條件進樣測定,以五味子乙素與內標峰面積的比值Y(Ai/As)為縱坐標,五味子乙素的濃度X為橫坐標,1/X2為權重系數,用加權最小二乘法[12]進行線性回歸運算并繪制標準曲線,典型的回歸方程為:Y = 0.002 3X-0.032 3,r = 0.998 6(n = 7)。結果表明,五味子乙素血漿樣品在40.40~1 260.00 μg/L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當信噪比(S/N)為10時,本方法的定量下限可達40.40 μg/L。

    2.6 精密度與準確度

    取空白大鼠血漿,按標準曲線項下方法配制低、中、高3個濃度(75.60、315.00、1 008.00 μg/L)的五味子乙素血漿樣品,每個濃度6樣本分析,連續測定3 d。結果,低、中、高3個濃度的日內精密度(RSD)分別為4.68%、4.32%、6.29%,日間精密度(RSD)分別為6.59%、7.40%、9.86%。

    2.7 回收率試驗

    2.7.1 相對回收率試驗將“精密度與準確度”項下測得的低、中、高3個濃度的對照品血漿樣品溶液峰面積代入當日回歸方程,計算五味子乙素的質量濃度,與相應實際量比較,得低、中、高3個濃度的平均相對回收率分別為95.92%、99.04%和101.30%。

    2.7.2 絕對回收率試驗取甲醇(代替空白大鼠血漿)200 μL,按“標準曲線和定量下限”項下方法處理,制成低、中、高3個質量濃度(75.60、315.00、1 008.00 μg/L)的五味子乙素血漿樣品,進樣測定得到3種濃度五味子乙素的峰面積和內標的峰面積,每個水平重復6次。將“精密度與準確度”項下測得的低、中、高3個水平的對照品血漿樣品溶液各峰面積與上述測定的峰面積進行比較。結果,低、中、高3個水平五味子乙素的絕對回收率分別為65.41%、66.47%、63.75%。

    2.8 穩定性試驗

    取空白大鼠血漿,同上處理得低、中、高3個濃度(75.60、315.00、1 008.00 μg/L)的對照品血漿樣品,用3個濃度考察3次冷凍融解循環、常溫放置24 h以及-20℃冷藏14 d后對照品的穩定性,每個濃度在同一條件下分析6個樣本。結果3種條件下測得對照品濃度的RE%均在±8%之內,表明樣品在上述條件下穩定性良好,可以滿足測定的需要。

    2.9 藥代動力學研究

    2.9.1 灌胃液的制備取0.5 mL聚吐溫-80和4 g五味子揮發油,置于25 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HPLC法測定五味子乙素濃度為10.2 mg/mL。

    2.9.2 給藥方法Wistar大鼠12只,按照性別分成兩組。實驗前禁食1 h,自由飲水,口服給予灌胃液適量(相當于五味子乙素100 mg/kg),分別于給藥前和給藥后,雌性各組分別于0.25、0.5、0.75、1、1.5、2、2.5、3、4、5、6、8、10、14 h眼眶后靜脈叢取血0.4 mL,雄性各組分別于0.25、0.5、1、1.5、2、2.5、3、4、5、6、8 h同法取血。置于肝素化的錐形離心管中,4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20℃存放備測。

    2.9.3 數據處理與分析測定上述各時間點的血漿中的藥物濃度,繪制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圖2。用實測值表示峰濃度和達峰時間,用DAS 2.0軟件處理試驗數據后得出半衰期等其他藥代動力學參數,見表1。

    3 討論

    Tie Zhao等[11]以大鼠作為試驗動物,采用交叉給藥自身對照法和單純集聚數據分析法(NPD),即多個體血藥濃度平均值作為該時間點的血藥濃度,進行藥物動力學的分析,這種分析方法無視數據的各類差異來源,僅能估算單項參數的均值。本文采用按照性別分組對照的試驗方法,可以滿足連續多次采血的要求,也可避免數據的來源差異。

    試驗數據采用DAS 2.0軟件智能化分析處理,結果五味子乙素在雌雄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過程均符合二室模型。用t檢驗的方法進行分析比較,結果雌雄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過程具有明顯的差異,其中藥代動力學參數CL/F、AUC(0-t)、AUC(0-∞)、Tmax、Cmax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觀察藥-時曲線和藥代動力學參數列表可以看出,雌性大鼠體內的血藥濃度顯著高于雄性大鼠,絕對和相對生物利用度比雄性大鼠高約3倍,消除相半衰期比雄性大鼠長。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902.

    [2]陳延鏞,舒增寶,黎蓮娘,等. 五味子的研究-北五味子降谷丙轉氨酶有效成分的分離和鑒定[J]. 中國科學A輯,1976,(1):98-110.

    [3]聶江力,裴毅,祖元剛. 北五味子果實超臨界CO2 萃取工藝的研究[J]. 植物研究,2005,25(2):213-215.

    [4]史琳,王志成,馮敘橋. 五味子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 藥物評價研究,2011,34(3):208-212.

    [5]聞雷,孫學志,肖威. 五味子的藥理作用研究[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3):2126-2127.

    [6]黃麗. 五味子乙素的藥理研究進展[J]. 甘肅醫藥,2008,27(6):8-9.

    [7]樊林花,劉田福,郭民,等. 五味子乙素對染矽塵大鼠肺組織一氧化氮水平和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達動態變化的影響[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11,27(2):225-228.

    [8]李月珍,趙富生,武庚,等. 五味子乙素聯合氟尿嘧啶對人胃癌細胞增殖及凋亡的影響[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18(12):926-929.

    [9]付敏,孫朝暉,左煥琮,等. 五味子乙素抑制海馬神經元網絡自發同步鈣振蕩[J]. 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2):60-62.

    [10]魏斌斌,陳曉輝,蘇丹,等. 北五味子油中五味子甲素與五味子乙素在大鼠體內的藥動學[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0,30(9):755-758.

    [11]Tie Zhao, Mingfeng Qiu,Guoxiang Xie,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γ-schisandrin from a Wurenchun-PVP k30 solid dispersion in rats[J].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cines,2010,5(6):203-211.

    第2篇: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1.中央國營和公私合營的企業、事業單位中應該實行學徒制度的工種、業務的名稱表,和各類學徒學習的具體期限、學習技術和業務的具體要求,及各類學徒的最低年齡,由中央各主管部門按照實際情況分別規定,經勞動部審核平衡后發表執行;地方國營和公私合營的企業、事業單位參照中央國營和公私合營的企業、事業的規定執行,中央各主管部門沒有規定的,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另作規定。

    不實行學徒制度的工種、業務的名稱表,同樣按照上述手續制定。

    2.正式工人、職員因為生產和工作需要,改行學習別的技術和業務的時候,以及轉業軍官當學徒的時候,都應該按照內部調動工作處理,不實行學徒制度。

    (二)關于學習期限的計算、休學和解除合同

    1.學徒的學習期限應該自合同生效之日算起。

    2.學徒在學習中途因為生產和工作需要而改變工種業務或者調換學習單位的時候,其學習期限可以合并計算。

    3.學徒在學習中途因故停止學習連續在兩個月以上的,其停止學習期間不計算為學習時間;不滿兩個月的,可以計算為學習時間。但是企業停工期間可以計算為學習時間,每年停工時間長的行業在規定學徒學習期限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停工的因素。

    4.志愿入伍的軍人復員后當學徒,其學習期限可以適當縮短,只要生產或工作需要,本人的技術、業務達到轉正的水平,經過考試合格,即可轉為正式工人、職員。至于學習期限是否需要一個起碼的期限,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考慮。

    學徒應征服兵役復員后繼續當學徒的時候,其學習時間可以前后合并計算。

    5.學徒因病和非因工負傷連續停止學習滿六個月的時候,應該休學,休學后在一年內身體復原,可以恢復學習,否則,應該解除合同。

    6.學徒開始學習后半年內,如果發現患有嚴重慢性病,不能繼續學習的,應該解除合同。

    (三)關于生活補貼

    1.學徒的伙食費標準應該根據城市、鄉村、礦山、野外等不同的工作條件,各行業的特點,和各工種勞動強度的差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規定幾個標準。

    2.學徒學習期為四年的,其第四年的零用錢可適當提高一點,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3.學徒因病和非因工負傷連續停止學習不滿六個月的,生活補貼照發;超過六個月休學后,停發生活補貼。

    4.企業停工期間,學徒的生活補貼照發。

    5.鐵路、航運系統規定運輸部分學徒的生活補貼標準的時候,應該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的意見;其所屬工廠中的學徒,應該同樣執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規定的生活補貼標準。

    6.志愿入伍的軍人復員后當學徒,其生活補貼按照學徒生活補貼標準第三年的最高標準執行,但是不能執行第四年的生活補貼標準。

    7.某些個體腦力勞動者(如中醫)培養學徒,如果習慣上是由學徒自備生活費用的,仍然可以從習慣辦理,或者由師徒雙方自行協商確定。

    (四)關于學徒參加計件工作

    1.學徒參加計件工作的時候,他所做的那一部分工作量,原則上不計入師傅(或工組)的工作量之內,具體辦法由企業主管部門制定。

    2.學徒轉為正式工人后的第一年,參加工作計件的時候,按照本單位生產工人一級(最低)工資標準計算計件工資;從事個人計件工作的時候,按照本單位生產工人一級(最低)計時工資標準執行。

    (五)關于獎勵、津貼和勞保福利待遇

    1.學徒可以享受合理化建議獎和不屬于工資基金開支的其他獎勵。

    2.學徒可以與本企業職工同樣享受保健津貼(高溫津貼)和出差補助費。除此而外,所有野外津貼、林區津貼,生活費補貼、地區津貼、施工津貼等,學徒都不能享受。

    3.學徒可以與本企業職工同樣享受生產和工作所需要的防護用品。

    4.學徒本人住公家宿舍的時候,免收房租、水、電費。

    5.學徒家庭生活有困難的,不適用職工的困難補助辦法,應該由當地政府按照社會救濟辦法處理。

    6.學徒因病和非因工負傷醫療所需要的醫藥費、住院費和住院伙食費本人負擔有困難的時候,由所在單位酌情補助。學徒休學以后,停止享受醫療補助待遇。

    7.學徒休學回家所需的路費,可由原單位酌情處理。

    (六)關于學徒轉為正式工人、職員后的工資待遇

    第3篇: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摘要】 目的 觀察補腎化痰法對AD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并探討其可能機制。方法 應用腦立體定向技術給大鼠BNM注射凝聚態Aβ2535+IBO構建AD模型。注射2周后,高、中、低量組分別給大鼠該藥水煎液灌胃;西藥組用哈伯因混懸液灌胃;正常組、空白組、模型組均給予等容積的生理鹽水灌胃。28 d后采用Morris 水迷宮進行行為學評價。結果 行為學結果顯示高、中、低量組和西藥組的平均潛伏期較模型組有明顯縮短(P

    【關鍵詞】 補腎化痰法; Alzheimer; 行為學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and function mechanism of replenishing kidneyessence and removing phlegm therapy on behavior in the rat of AD.Methods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o stereotactic brain of rats injected BNM condensed Aβ2535 + IBO build AD model. 2 weeks after injection, high, medium and low volume of the rats were administered the drug decoction;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ith Huperzine oral suspension; normal group, blank group, model group were given equal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ig. 28 days after the Morris water maze used for behavioral evaluation.Results Behavioral results showed high, medium and low volume group and western medicine group than the average incubation period of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P

    【Key words】 replenishing kidneyessence and removing phlegm therapy; Alzheimer; behavior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以進行性記憶障礙和智能衰退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AD已經成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是目前公認具有世界性的公共衛生事業重大問題,被稱為“即將到來的21世紀的瘟疫”[2,3]。目前AD病因和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了,更無確切療效的藥物。尋找確能根治AD藥物已成為當今國際熱點課題之一。

    目前西醫主要是對癥治療,治療的目的是延緩AD的進展和促進神經元的功能恢復以改善癥狀。治療的策略是根據現有損害神經元的各種因素或AD腦中代謝異常來設計不同作用位點的各種藥物,但是這些藥物價格昂貴,毒副作用較大,不能支持老年人用藥的要求[4,5]。中醫藥在延緩衰老以及衰老相關疾病的防治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以其療效較好、綜合效益高、副作用少而顯示了良好的前景。為此,我們首先建立了大鼠AD模型,并采用Morris 水迷宮進行行為學測試,觀察補腎化痰法對AD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并用哈伯因混懸液作對照,旨在進一步探討中藥治療AD的作用及機理。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15月齡Wistar大鼠70只,雌雄各半,體重450±50 g,由湖北省實驗動物研究中心提供。

    1.2 主要試劑

    Aβ2535和IBO購于Sigma公司。

    1.3 主要儀器和設備

    Morris水迷宮裝置(中國醫學科學院),腦立體定位儀(北京碩林苑科技有限公司),微量注射器 1 μl(上海醫用激光儀器廠),電子天平(AL104,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1.4 藥物

    補腎化痰方由制首烏、石菖蒲、竹節參、茯苓、陳皮、半夏、白芥子等組成,購自湖北中醫學院國醫堂門診部。中藥經水煎制成濃縮液。哈伯因,購自河南眾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豫中制藥廠,批號:060321.

    2 實驗方法

    2.1 動物分組

    ①Aβ2535+IBO模型組(簡稱模型組),②假手術組(簡稱空白組),③正常組, ④哈伯因治療組(簡稱西藥組),⑤補腎化痰法高劑量組(簡稱高量組),⑥補腎化痰法中劑量組(簡稱中量組),⑦補腎化痰法低劑量組(簡稱低量組)。

    2.2 AD模型構建

    模型組大鼠用2 %戊巴比妥鈉(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固定于腦立體定位儀上,顱頂正中切開暴露至顱骨,根據大鼠顱腦立體定位圖譜,對基底核立體定位(位置:前囟后 3.8 mm,中線旁開 2.5 mm,深度 3 mm),用牙科鉆鉆開顱骨,用1 μl 微型進樣器注射針5 min 內緩慢注入Aβ2535+IBO混合液 1 μl,留針10 min.注射完畢后以局部軟組織封閉針孔,縫合皮膚。術后給予青霉素鈉鹽 5 萬單位肌注,每天1次,連續 3 d.空白組在定位下給予大鼠BNM一次性注射 1 μl 滅菌生理鹽水。

    2.3 給藥

    腦內注射2周后給藥。給藥量均按人與大鼠體表面積系數比確定,以臨床人用藥等效劑量為中劑量,模型組、空白組、正常組給予生理鹽水灌胃,1 ml/100 g·d,連續28 d.西藥組給予哈伯因混懸液灌胃,1 ml/100 g·d,連續28 d.高量組、中量組、低量組分別給予補腎化痰方水煎液灌胃,含生藥分別是2 g/ml,1 g/ml,0.5 g/ml,1 ml/100 g·d,連續28 d.

    2.4 檢測指標及方法

    2.4.1 Morris水迷宮實驗 造模結束后進行Morris水迷宮行為檢測,評價其學習記憶成績。主要進行定位航行和空間探索實驗。

    2.4.1.1 定位航行實驗 定位航行實驗用于測量大鼠通過一段訓練后,對空間的學習記憶能力。每日上下午各4次,將大鼠面向池壁分4個象限放入水中,記錄其在2 min內尋找到平臺的時間(逃避潛伏期)。如果大鼠在2 min內未找到平臺,則用手牽引其至平臺上,讓大鼠停留10 s,計算機會自動記錄大鼠在實驗期間的行程,并轉換為行程轉跡圖,所經過長度、所需的時間,每個象限的行程長度、每個象限行程的時間、速度、各個象限的行程長度占總長度的百分比,各個象限的行程時間占總時間的百分比。數據的采集和處理由Morris迷宮圖像自動監視處理系統完成,歷時4 d.

    2.4.1.2 空間探索實驗 5 d撤除平臺,進行空間探索實驗。將大鼠任選1個入水點放入水中,記錄其2 min內跨越原平臺位置的次數。

    兩實驗還記錄大鼠在平臺象限的游泳距離占總距離百分比,池壁20 %和40 %區域游泳距離百分比,以判斷動物記憶儲存及再提取能力。

    2.5 統計處理

    所有計量檢測結果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SPSS FOR WINDOWS 15.0統計軟件包統計分析。

    3 結果

    3.1 大鼠平均逃避潛伏期

    在實驗前兩天,各組動物基本圍繞池壁游泳,較少游向平臺附近,其運動軌跡呈隨機分布于各象限之中。但隨著實驗的推進,正常組、空白組大鼠依靠空間線索找到平臺位置的時間逐漸縮短,其運動軌跡也慢慢位于平臺象限,或者在平臺象限相鄰兩側的象限尋找,其潛伏期迅速下降。但模型組大鼠除極少數能找到平臺外,基本保持前兩天時的情形,稍有改善。為分析信息獲取能力,測量了4 d訓練的總潛伏期和訓練末2 d的后潛伏期。從表1可知,模型組平均潛伏期比正常組和空白組明顯延長,有統計學意義(P

    3.2 大鼠平均游泳距離

    定位航行實驗中,觀察了實驗大鼠在實驗平臺象限的游泳距離占總距離百分比,池壁20 %和40 %區域游泳距離百分比(分別簡稱象限百分比、20 %區域、40 %區域)(見表2)。從表中可見,模型組大鼠游泳的象限百分比較正常組和空白組大鼠明顯縮短。高、中量組的象限百分比較模型組有明顯提高(P0.05)。進一步的組間比較發現低量組與西藥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量組20 %、40 %區域與西藥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

    3.3 大鼠搜索平臺變化趨勢

    大鼠在尋找平臺的過程中表現出不同方式,一些大鼠進入水池后無目的游動,往往速度較快,但經常找不到平臺;還有一些大鼠經過幾次訓練后,對環境的記憶已經非常深刻,一入水直接游向平臺;更多的大鼠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并識別水池內壁的不同圖形標志,根據標志與平臺的相對位置去尋找平臺,這些大鼠總是先游到某一特定的象限,看到標志后又到平臺。從表3中可看出,模型組大鼠空間搜索能力顯著下降,其象限百分比較正常組和空白組明顯縮短(P

    3.4 大鼠跨越平臺的次數

    對各組大鼠跨越原平臺位置的次數進行了比較,從表4中可看出,模型組大鼠較正常組和空白組大鼠跨越原平臺位置次數明顯下降,有統計學意義(P

    4 討論

    AD早期表現主要是健忘,并伴有其他高級功能的障礙,學習記憶障礙是AD患者一個重要的臨床癥狀和特征。AD最早和最重要的癥狀之一是比較突出的近期記憶受損[6]。

    Aβ2535和IBO腦內注射可以很好地模擬AD行為學和病理學表現,但仍缺乏深入的行為學研究,作者用Morris水迷宮行為評價該模型的行為學特征具有重要意義。Morris水迷宮實驗能夠較準確地反映動物的學習記憶能力,可作為檢測實驗動物學習記憶水平的重要工具。Morris水迷宮所檢測的是大鼠在多次的訓練中,學會尋找固定位置的隱藏平臺,形成穩定的空間位置認知,這種空間認知是加工空間信息(外部線索)形成的,所形成的記憶是一種空間參考記憶。從信息的加工和提取方式來看,這種空間參考記憶進入意識系統,其儲存的機制主要涉及邊緣系統(如海馬)以及大腦皮層有關腦區,屬于陳述性記憶。而臨床健忘和癡呆的患者,正是陳述性記憶首先受損,而且比較突出。所以從檢測的記憶屬性來說,運用Morris水迷宮行防治此類疾病有效藥物的篩選研究比較恰當。通過比較前幾天的訓練情況,可以獲得動物獲取空間信息的能力和學習的能力,而探索實驗可以判斷動物記憶儲存能力及提取再現能力。

    本實驗采用凝聚態的Aβ2535和IBO直接注射大鼠BNM建立AD模型,2周后用水迷宮觀察了大鼠學習記憶的變化[7~9]。在水迷宮實驗中,隨著學習次數的增加,各組大鼠逃避潛伏期和游泳距離逐漸縮短,說明各組大鼠在4 d游泳訓練中對于尋找平臺均有一定的學習記憶能力。但是,不同組之間改變顯著不同,表現了大鼠不同的學習記憶能力。模型組在水中游泳尋找平臺的潛伏期明顯高于正常組和空白組;隨著訓練時間的延長,模型組大鼠找到平臺的時間逐漸縮短,縮短的幅度較正常組和空白組均小。在平臺的停留位置亦少于正常組和空白組。對大鼠在尋找平臺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同方式比較發現,正常組大鼠往往采取直接游向平臺,或者根據水池壁標志尋找平臺的方式較快地找到平臺,表明這些大鼠對環境的記憶已經非常深刻,空間定向能力好,而模型組大鼠進入水池后無目的地游動,經常找不到平臺。從大鼠定位航行實驗、空間搜索實驗、跨越原平臺位置次數實驗的結果顯示,該模型具有認知功能障礙。通過補腎化痰法和哈伯因干預,補腎化痰法高、中、低量組和西藥組較模型組大鼠逃避潛伏期縮短,跨越原平臺次數增加,表明補腎化痰法對AD模型大鼠的學習記憶障礙有改善作用。

    AD屬中醫學的呆病、郁證、文癡等范疇,以本虛標實為主要特征,本虛在于腎的精氣不足,標實在于痰濁,一方面腎虛為主的臟腑功能失調可導致痰濁的產生,即因虛致實,另一方面,痰濁為患又可影響氣血津液的化生和運行,致本虛更甚,即因實而致虛,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以致病程纏綿,見癥多端,所以本病以補腎化痰為基本治法[10,11]。

    【參考文獻】

    [1]王平.中醫五神臟理論與老年癡呆發病機制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9,5(1):1012.

    [2]劉燕池,蔣云娜.腦與脾腎病機相關理論的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9,5(11):511.

    [3]解建國.腦與五臟關系淺析[J].陜西中醫,1991,12(1):454455.

    [4]呂少啟.六味地黃湯加味治療老年性癡呆33例小結[J].甘肅中醫,1999,12(2):12.

    [5]王懷星,賴世隆.補腎益智湯對老年性癡呆模型鼠NOSI表達的影響[J].世界科學技術·中藥現代化,2000,2(3):38.

    [6]Castellani RJ, Lee HG’Perry, G Smith MA. Antioxidant Protection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the Role of Amyloidbeta and Tau[J]. Am J Alzheimers Dis Other Demen,2006,21(2):126130.

    [7]孔明望,王平,陳剛,等.醒腦益智方拆方對AD模型大鼠學習記憶及膽堿能系統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7,16(9):786788.

    [8]袁德培,李軍,王平.補腎活血化痰方對AD大鼠學習記憶功能及神經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響[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4,21(4):2527.

    [9]王玲,黃兆勝,劉明平,等.養壽丹對Alzheimer病模型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5,23(1):136138.

    第4篇: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頤腦解郁方;抑郁;行為;免疫組化;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

    中圈分類號:R-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8)07-1446-03

    抑郁癥(Depression)是指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活動能力減退、思維與認知功能遲緩為臨床主要特征的一類心境障礙。其發病率、傷殘率、復發率均較高,嚴重危害人們的心身健康。WHO指出,21世紀人類面對的最大疾息是精神疾病,而抑郁癥是其中的重點。對抑郁癥的研究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重視。目前西藥對抑郁癥的治療仍存在著起效慢、療程長、副作用大、藥價昂貴、部分患者對抗抑郁劑治療無效等不盡人意之處。近年來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對癥用藥,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從中醫藥的角度對抑郁癥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進行理論性總結和探討,并結合療效確切的中藥復方對中醫藥治療抑郁癥進行藥效學觀察和機理方面的探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研究采用行為學及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探討了頤腦解郁方對抑郁狀態模型大鼠行為學及腦內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及分組

    二級雄性Wistar大鼠,購于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格證編號:SCXK(京)2002-0003。飼養1周(早7:00-19:00光照,19:00-次日7:00黑暗),體重達250-300g,用OPEN-FIELD法進行行為評分…,選擇評分相近的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治療組、對照組,每組10只。

    1.2 造模方法

    正常組:每籠5只飼養,正常飲食飲水。模型組:參照文獻,采用慢性應激結合孤養法,每籠1只飼養,進行為期21天的慢性不可預見的應激,造成大鼠慢性應激抑郁模型。治療組:參照文獻建立慢性應激抑郁狀態大鼠模型,造模結束后開始灌胃給藥,每日1次,連續6周。對照組:參照文獻建立慢性應激抑郁狀態大鼠模型,造模結束后開始灌服生理鹽水,每日1次,連續6周。以上各組動物在相互隔離的環境下飼養。

    1.3 藥物

    頤腦解郁方(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鑒定教研室鑒定),使用前按照灌胃劑量煎藥濃縮,濃度0.62g生藥/mL,貯存于4℃冰箱中備用,臨用前加熱。

    1.4 實驗儀器及試劑

    大鼠行為觀察曠野箱(自制);SMG-2型大鼠水迷宮反應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Polyvar萬能顯微鏡,美國;Leitz石蠟切片機,德國;CMIAS8真彩病理圖像分析系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免疫組化染色試劑盒,濃縮型DAB試劑盒,兔抗5-HT,北京中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兔抗NE,Serologicals公司。

    1.5 動物處理及切片處理

    中藥灌胃6周后,進行行為學測試(蔗糖水試驗,曠野試驗,迷宮法試驗)。然后予100g/L水合氯醛(400111g/kg)麻醉,取腦,用100mL/L的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蠟包埋,Leitz石蠟切片機進行石蠟切片,片厚6um。

    1.6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ABC法)

    采用ABC法,主要步驟如下:切片入10mL/L甲醇H2O2液,室溫30min。蛋白酶K消化,37℃30min。正常羊血清,室溫30min。兔抗5-HT(1:80),兔抗NE(1:300),4℃過夜。生物素化二抗工作液,37℃2h。辣根酶標記鏈霉卵白素工作液,37℃2h。0.05%DAB-0.01%H2O2液顯色。脫水,透明,封片。

    1.7 圖像分析與統計學處理

    每組隨機取3張片子,每張片子在大腦額葉皮質及海馬CA1-CA4區各取3個視野,采用CMIAS8真彩病理圖像分析系統對5-HT、NE陽性細胞進行測量分析,統計每個場的面密度。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平均差±標準差(x±s)表示,組間差異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

    2 結果

    2.1 頤腦解郁方對模型大鼠行為學的影響

    蔗糖水試驗中,模型組、治療組、對照組大鼠在治療前蔗糖水攝入量與正常組相比,均明顯減少,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大鼠治療后蔗糖水攝入量明顯增加,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曠野試驗中對照組、模型組大鼠水平及垂直得分均小于正常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反映了對照組和模型組大鼠活動性減少,興趣缺乏。治療組大鼠水平走格數與站立次數明顯增加,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2。

    水迷宮法試驗中,模型組、對照組大鼠游到終點的時間延長,錯誤次數增加,與正常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反映模型組、對照組大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下降。治療組大鼠游出時間明顯縮短,錯入盲端次數減少,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3、表4。

    2.2 頤腦解郁方對模型大鼠腦額葉皮質及海馬5-HT的影響

    正常組大鼠腦皮質內可見I-Ⅵ層均有5-HT陽性細胞,形態、大小規則,細胞層次清晰,5-HT表達在細胞的細胞質內,呈深棕色,核區呈陰性,海馬CA1-CA4區錐體細胞層均表達5-HT,大多呈錐體形。模型組大鼠腦額葉皮質和海馬錐體細胞層的5-HT陽性細胞數量也明顯減少,細胞形態不規則,間隙增大,排列疏松不齊,表達明顯減弱。對照組大鼠皮質和海馬錐體細胞層5-HT的表達明顯減弱。治療組大鼠皮質Ⅱ-V層及海馬錐體細胞層均有5-HT的表達,且與對照組相比,5-HT的表達明顯增強,陽性細胞數量也明顯增多。結果表明頤腦解郁方能促進抑郁模型大鼠腦皮質、海馬5-HT的表達。見表5。

    2.3 頤腦解郁方對模型大鼠腦額葉皮質及海馬NE的影響

    正常組大鼠腦皮質內可見I-Ⅵ層均有NE陽性細胞,但主要集中在Ⅱ-Ⅵ層,NE表達在細胞的細胞質內,呈深棕色,核區呈陰性,同時血管壁也有表達。模型組大鼠

    腦皮質及海馬NE的表達與正常組相比,出現陽性細胞表達減弱。對照組大鼠腦皮質及海馬NE表達明顯減弱。NE陽性細胞數量也明顯減少且顏色變淺。治療組大鼠大腦額葉皮質NE表達在Ⅱ-V層,且與對照組大鼠比較,NE的表達明顯增強,陽性細胞數量也明顯增多,顏色明顯加深。說明頤腦解郁方能夠促進抑郁模型大鼠皮層及海馬NE的表達。見表6。

    3 討論

    中樞5-HT能和NE能系統與情感活動關系密切。目前研究認為,腦內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調節睡眠和覺醒、學習和記憶、選擇性注意、應激反應以及獎賞系統的功能。5-羥色胺在中樞具有調節情感、睡眠、警覺、記憶、食欲、等多種功能,可以增加行為活動和自發學習積極性。腦內去甲腎上腺素(NE)和5-羥色胺(5-HT)之間的平衡失調,即5-HT和(或)NE一種或數種神經遞質(生物胺)出現了神經生化上的失衡或功能缺陷,導致傳遞功能受損,從而引起抑郁。

    Papes(1937)提出了大腦的情緒回路,認為大腦皮質、海馬是調節情緒功能的兩個主要區域。Starkstein等和Robinson等認為,腦卒中后抑郁是病灶破壞了NE能神經元和5-HT能神經元及其徑路,使這2種遞質低下而導致抑郁狀態的發生。因為NE能和5-HT能神經元胞于腦干,其軸突通過丘腦及基底神經節投射到達額葉皮質及邊緣系統。5-HT神經元的密集處中縫核群和去甲腎上腺素神經元的密集處藍斑核之間有豐富的神經聯系。目前研究認為,腦內去甲腎上腺素能系統具有調節睡眠和覺醒、學習和記憶、選擇性注意、應激反應以及獎賞系統的功能。5-羥色胺在中樞具有調節情感、睡眠、警覺、記憶、食欲、等多種功能,可以增加行為活動和自發學習積極性。PSD的發生可能與大腦損害引起NE和5-HT之間的平衡失調有關。病灶累及上述部位時,就有可能影響區域內的去甲腎上腺素能和5-羥色胺能的神經通路,使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含量下降,從而導致抑郁。

    第5篇: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摘要】 [目的]探討電針對SD大鼠的行為學的影響。[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簡稱正常組)10只,模型對照組(簡稱模型組)10只,電針加模型組(簡稱電 針組)10只三組;正常組采用大平臺法造模;模型組采用小平臺法造模,電針組造模同模型組,給予每日1次的電針治療。采用曠場實驗檢測方法,觀察針灸的抗睡眠剝奪作用。[結果]電針能明顯改變其行為學指標。[結論]電針可以改善其行為學,這種作用可能與電針促進神經內分泌免疫學機制有關。

    【關鍵詞】 電針;大鼠睡眠剝奪(SD);行為學;百會;三陰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Ml sleep deprivation (SD) on ac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pplic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sleep deprivation.[Methods]Thirty healthy SD rats randomly allocated to three groups (normal control,model (A1),electrotreatment groups).The rats of model (A1)group and electrotreatment group were induced in male rats by housing them on small platforms overwater,normalcontrol group rats were on big platforms overwater.After electrotreatment for electrotreatment groups,the changes of normal status and Open Field Test were measured with all rats.[Results]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actions.[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can produce a fighting effect on sleep deprivation.The effect may be related to promoting the nerval endocrine cytokine of electroacupuncture.

    Key words:electroacupuncture; rats sleep deprivation; actions;Baihui; San yinjiao

    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導致的所需睡眠數量被迫減少[1]。本研究通過觀察針刺對睡眠剝奪大鼠行為學的影響。探索針刺改善失眠等睡眠障礙患者臨床癥狀的作用機理。

    1 SD大鼠模型的建立

    1.1 實驗動物

    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體重200~250g,由成都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飼養環境溫度:(20±2)℃;濕度:60%~80%;水溫:保持在20℃左右。

    1.2 主要儀器設備

    小平臺(20個):根據文獻[2]制成30cm×30cm×40cm鼠箱,睡眠剝奪裝置為圓柱形,正中立一直徑6cm,高8cm的小平臺,從箱底注水,使水面離平臺約1cm。每天早晚8:30更換鼠箱中的水。上午8∶00~11∶00之間在安靜的房間內進行觀察記錄。將大鼠置于中心方格內,記錄大鼠在3min曠場內的活動,徹底清潔敞箱后再進行下1只大鼠的觀察。

    1.3 動物造模

    采用小平臺水環境法,剝奪箱為30cm×30cm×40cm大小的塑料水箱,正中立一直徑6cm圓形平臺,箱中注滿水,水面距平臺面約1.0cm。大鼠在平臺上可自由進食進水,如果睡眠,會因為肌張力松弛而落入水中,因而造成SD。為排除隔離、限制活動和水環境造成的應激影響,我們采用了大平臺水環境法,其平臺直徑為18.0cm,大鼠在平臺上可以睡眠,其他環境與小平臺水環境法相同。SD期間持續燈光照射,室內溫度控制在18℃~22℃。每天更換箱中的水,水溫保持在20℃左右。正常組(大平臺組)單獨籠養,自然晝夜光照,電針組條件同睡眠剝奪組,共持續9d。結果: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成功造模28只,實驗大鼠在造模過程中死亡兩只。其中正常組9只,電針組10只,模型組9只。

    1.4 實驗分組及處理

    SD動物模型成功28只,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分為正常組(即大平臺組)、電針組、模型組。

    正常對照組(簡稱正常組):9只,采用大平臺,大鼠在已注水平臺上可以自由進食飲水和睡眠;并在電針組治療時,用與電針組相同方法進行抓放、固定,但不針刺。試驗期間持續燈光照射,室溫(20±2)℃。

    模型對照組(簡稱模型組):10只,采用小平臺水環境法。將大鼠放于已注水的小平臺上,大鼠在平臺上可自由進食飲水,如果睡眠,會因為肌張力松弛而落入水中。余同正常組。

    電針加模型組(簡稱電針組):9只,從試驗第2天開始,于每天上午9∶00針刺針灸組大鼠“百會”、“三陰交”,選用1寸30號毫針,電針,留針20min。穴位定位:根據李忠仁編著的《實驗針灸學》的實驗動物穴位定位。電針治療儀:采用G6805I型電針儀(青島生產);電針刺激參數:頻率100HZ;電壓24V;波形:疏密波;強度:以大鼠能安靜耐受為度,約為2mA; 療程:1次/d,共治療9d。余同模型組。

    2 電針SD大鼠一般狀況的影響

    模型組與電針組在早期均表現為興奮性增高,易激惹,對外界的反應性及攻擊性增強,但72h后,可見身體明顯消瘦、精神萎靡、反應遲鈍、警覺力下降等現象。而電針組在72h后大鼠并無身體明顯消瘦、精神萎靡、反應遲鈍、警覺力下降等現象。正常組全程全部精神活潑、穩定;活動如常;抓取時反抗較劇,咬人;自48h起全部對照動物耳廓、雙目和四肢末顏色呈淡粉紅色;144~216h,本組鼠毛由正常變為略枯槁、潮濕。

    3 電針對SD大鼠的曠場實驗的影響

    3.1 指標檢測方法

    各組動物每天按組處理,并于處理后30min放入曠場中,測試其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時間。曠場箱為木質箱,底面為12m 的正方形,劃為25個面積相等的小方格,箱高40cm,周壁涂成黑色。測試時,將大鼠置于曠場測試箱底面中心,觀察其3min內的行為。觀察指標:以大鼠在中央格(即不靠近周壁的9個格子)停留的時間為中央格停留時間(time of staying in center),以大鼠穿越底面的方格數為水平得分(crossing core ),以后肢站立的次數為垂直得分(rearing core)。記錄各組動物每天的垂直活動得分、水平活動得分和中央格內停留時間。并觀察動物修飾行為和大小便次數。每只動物僅做一次行為測定,每次試驗后,清洗曠場周壁及底面,以免上次動物余留的信息影響下次測試結果。

    3.2 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見表1、2及圖2~4。 表 1 不同時間大鼠在曠場反應中的水平得分(s)(略)表2 不同時間大鼠在曠場反應中的水平得分(s)(略)

    圖1及表1、2所示:正常組與電針組相比較,水平得分比較無意義,P=0.507(P>0.05);正常組與模型組比較有極顯著差異,P=0.001(P

    圖2及表3、4所示:正常組與電針組相比較,垂直得分比較無意義,P=0.681(P>0.05);正常組與模型組比較有極顯著差異,P=0.002(P

    從圖3、表5及表6可知,正常組與模型組比較有極顯著差異(P

    4 討論

    4.1 關于SD動物模型的選擇

    睡眠剝奪動物模型是引起失眠較理想的研究睡眠的手段。本研究采用小平臺水環境法進行SD表明:平臺面積與大鼠體重量之比為1∶1時不會產生SD,故本研究中大平臺直徑為18.0cm,在實驗前后大平臺組體重無明顯變化,說明其應激水平遠遠低于SD組。水環境和隔離對動物確實產生一定的應激作用,這從曠場實驗得分可知。由曠場實驗得知,與正常組相比,大鼠SD后精神行為表現出一定的興奮性,修飾行為或“洗臉”行為增多。我們知道修飾行為常發生于產生矛盾或害怕的情境中[3],說明SD環境使大鼠情緒非常緊張恐懼,攻擊行為增多。SD時間短,表現為一定的興奮,72h以后則有抑制趨勢。正常組由于一定的應激作用,興奮性較高,并且沒有SD的影響,所以曠場實驗得分優于其他各組。由于大鼠SD后興奮性的提高,隨著SD時間的延長,剝奪程度加深。

    4.2 電針對SD大鼠曠場實驗的影響

    曠場實驗(Open Field Test)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種動物心理實驗方法,用來研究新環境中自發活動(Spontaneous Activity)和探究行為(Explore behavior),檢驗受試動物在新環境下探究行為和適應性。

    從測試結果可知,正常組動物的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呈下降趨勢,表明動物活動性下降。實驗中觀察到,正常組動物生活相對安逸,又因為曠場測試在白天進行,正是大鼠的相對安靜時間,故而動物不愛活動;實驗的后期尤其如此;這可能也同其對曠場環境的逐步熟悉有關[4]。但與此同時,正常組動物表現機敏、反應靈活、目光有神、空間識別能力強。模型組動物卻不如此,水平得分及垂直得分均有很大的波動,在SD192h時仍相當高,在最后一次測試時仍在增加。此時動物極為疲憊,體力己衰弱而殆盡,行走時表現方向感極差。與此同時,電針組動物則表現較為穩定,波動比較小。

    中央格停留時間反映動物對環境的認知能力。正常動物會避開空曠環境,迅速離開中央格,沿周邊活動。如果對新環境的認知能力差,則停留在中央格的時間就會延長。從我們的測試結果來看,正常組大鼠在中央格的停留時間日益減少;事實上,這組動物在放入曠場實驗箱后通常會迅速離開中央地帶,行至角落或箱壁下,整理毛發,偶爾站立,少有行走。模型組動物經過長時間SD,對環境的認知能力明顯下降,常反復穿越中央地帶并在其中逗留,呆在中央格中的時間不斷增長。電針組動物的中央格停留時間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電針可以改善睡眠剝奪大鼠的空間認知能力。

    此外,曠場行為測試指標還包括理毛時間(修飾時間)和排便次數。理毛是動物滿足的表現;排便多則反映了動物的緊張程度高。由于我們采用改良多平臺水環境法造模,接受SD的動物常常水濕毛發,放入曠場中時欲將其毛發舔干而使理毛時間增加,從而對結果產生干擾。本實驗中,接受SD的動物雖然與正常動物有同樣的進食進水機會,但由于中樞、軀體雙重應激的影響,食欲明顯下降,尤其是實驗后期,進食顯著減少,因此,排便次數作為考察指標的準確性特異性也不強。故而我們沒有將這兩項作為考察藥物作用效果的指標。

    參考文獻

    [1]Drummond SP,Brown GG.The effects of total sleep deprivation on cerebral Responses to cognitive performance[J].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01,25(5):68.

    [2]Mendelson W.B,Guthrie R.D,et al.The flowerpot technique of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deprivation[J].Pharmacol Behave,1974,2:553556.

    第6篇: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異氟醚;Y-迷宮;老年大鼠;RhoGTPases;RhoA

    [中圖分類號] R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6(a)-0038-04

    Affect of Isoflurane on spatial memory function and hippocampal RhoA expression in aged rats

    ZHANG Wenchao1 WANG Geng1 HU Zhonghua2 DUAN Kaiming2 OUYANG Wen2

    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ffect of Isoflurane with inhalation anesthesia on hippocampal RhoA expression and spatial memory function in aged rats. Methods Thirty 22-month-old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 (group C, 10 cases), anesthesia group Ⅰ (10 cases) and anesthesia group Ⅱ (10 cases). The inhalation anesthesia model of aged rat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2% Isoflurane was applied to maintain anesthesia of 2 hours after anesthesia induction with 3% Isoflurane by inhalation in anesthesia groups. Any drug was not used in rat of group C, which inhaled 100% oxygen for 2 hours, oxygen flow rate was 2 L/min. Open-field experiment and Y-maze experiment were implemented, performance was calculated after anesthesia of 24, 72 hours in group Ⅰ and group Ⅱ.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in rats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Hippocampal RhoA expression in rats of three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the immune 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①Y-maze experiment: Y-maze learning time of group Ⅰ [(70.50±16.25) time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group Ⅱ [(61.80±23.49) times] and group C [(49.20±8.56) times] respectively (P < 0.05). Y-maze learning time of group C and group Ⅱ was compared,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Open-field experimen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the middle of residence time, number of upright, number of across grid, number of total activity among three groups (P > 0.05). ②Immune histochemical method: RhoA positive cell count of hippocampal CA3 area in group Ⅰ (112.66±11.56) was more than that in group Ⅱ (97.77±7.47) and group C (99.33±12.10) respectively (P < 0.05). RhoA positive cell count of hippocampal CA3 area in group Ⅱ and group C was compared,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of 22-month Sprague-Dawley rats received Isoflurane anesthesia of 24 hours decline, basic recovery after anesthesia of 72 hours. The hippocampus of rat after Isoflurane anesthesia Rho protein signal transduction molecular change mediated synaptic morphology change may be the cellular basis of short-term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 damage.

    [Key words] Isoflurane; Y-maze; Aged rat; RhoGTPases; RhoA

    近年來,許多研究從大腦海馬區神經突觸形態學的變化來探究神經結構對學習記憶功能的影響。異氟醚對神經軸突與樹突結構有很大的可塑性,而這種可塑性的變化可能是學習與記憶能力的細胞基礎[1]。Rho蛋白家族是與受體偶聯的小G蛋白家族,分子量為20~30 kD,屬于Ras超家族成員,在細胞內信號傳導中具有重要的功能[2]。其主要成員RhoA蛋白調節細胞肌動蛋白骨架的聚合,對神經纖維延長與塌陷、神經生長方向具有導向作用,通過對肌動蛋白的調控而起調控樹突狀偽足和樹突棘形態的動態變化,影響神經可塑性,而這一現象在學習基本形式的長時程增強(LTP)中有充分的體現[3]。本研究以老齡SD大鼠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吸入麻醉模型,使用動物行為學實驗觀察異氟醚麻醉后老年大鼠興奮性、探索性指標以及空間辨別能力的變化,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方法觀察大鼠海馬區RhoA蛋白的表達變化,為探討22月齡大鼠短時間異氟醚麻醉后興奮性、空間辨別能力改變的的機制提供理論依據,從而更好地闡明吸入異氟醚后對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分組

    22月齡老齡SD大鼠,訂購于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實驗動物養殖場(生產許可證SCXK湘2006-0001)體重550~620 g。飼養條件為(22±1)℃,相對濕度40%~50%,自然晝夜非直接光照。經穿梭箱回避實驗篩選出30只學習記憶能力正常的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C組(n = 10)、麻醉后24 h Ⅰ組(n = 10)和麻醉后72 h Ⅱ組(n = 10)。

    1.2 模型建立

    采用Deatex-Ohmeda氣體監測儀監測自制麻醉箱中異氟醚濃度。待麻醉箱內異氟醚濃度調節至3%時將麻醉組大鼠放于麻醉箱內5 min,再將處于誘導狀態的老年大鼠,置于自制拱形氣管插管臺上,采用經口明視氣管插管方法,將14G靜脈套管經鋼絲引導插入老鼠氣管中[4]。PetCO2探頭確定氣管插管操作成功后,將氣管導管與麻醉機相連,大鼠自主吸入麻醉氣體,異氟醚濃度調為2%。應用鼠尾無創血壓檢測儀與分析系統(北京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于麻醉誘導前,麻醉誘導過程中,麻醉維持2 h與蘇醒后分別檢測大鼠鼠尾無創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麻醉結束后,大鼠在吸入純氧下自然蘇醒。

    1.3 行為學實驗方法

    1.3.1 Y-迷宮實驗

    根據文獻[5],將大鼠放入Y-迷宮箱中適應3~5 min,然后隨機開始實驗:隨機變換電擊區和安全區,觀察動物學會逃離電擊區而進入安全區的反應能力。大鼠進入安全區后,燈光繼續維持5 s,以便大鼠確認安全位置。兩次測試時間間隔為30 s,每次訓練20次,休息5 min,連續測試直到學會為止,若測試次數100次則不再測試,并以100為最大計數值。每次測試后,清理Y-迷宮箱,以免動物氣味對下次測試結果造成影響[6]。

    1.3.2 曠場實驗

    參照文獻[7-8]采用自制曠場實驗觀察箱100 cm×100 cm×50 cm(長×寬×高),箱底分為25個方格(20 cm×20 cm),墻壁涂黑。將曠場分析箱從左上開始,按左到右順序以不同編號為相同的25個小格,其中7、8、9、12、13、14、17、18和19為中央區域,其余為外周格,13號為中央格子。每次實驗時捏住大鼠尾巴距根部2/3處輕放入中央格中,觀察大鼠5 min內活動情況,每次測定結束將動物排泄物清除干凈,每只僅測定1次。實驗時間結束錄像分析結果。設兩位觀察者分別觀察記錄不同指標。以跨格次數為水平活動得分,直立次數為垂直活動得分,記錄中央格停留時間。

    1.4 標本制備

    行為學測試后,用麻醉致死法對大鼠腹腔注射,在大鼠心臟還在跳動時通過左心耳快速灌注4℃生理鹽水100 mL洗凈血液,然后以4%多聚甲醛200~300 mL灌注固定。止血鉗剝離大鼠顱骨,取出完整大腦置于4℃ 4%多聚甲醛中浸泡6 h,而后移入4℃的30%蔗糖溶液,將大腦冰凍切片(片厚為30 μm),用pH 7.4的0.01% PBS切片,接著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切片移入0.1Triton~0.001% H2O2溶液中,在37℃下反應30 min,PBS緩沖液漂洗后,以3%正常羊血清封閉30 min,然后加兔抗RhoA抗體,4℃溫盒內孵育72 h。漂洗后加入即用型二抗(上海長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37℃孵育30 min,PBS沖洗,0.05% DAB~0.01% H2O2溶液顯色,脫水,封片。應用彩色病理圖片分析系統,對所有切片在同一光度下,每張切片隨機選取3個200倍鏡下視野計數陽性細胞,以單個標本為單位,取平均值。

    1.5 RhoA分析

    參照大鼠腦圖譜,每只大鼠選含背側海馬相應斷面,選擇其中顯色較好且非特異性背景染色控制良好的切片3張。在光鏡下從每張切片的海馬CA3區有代表性區域分別隨機選擇3個高倍視野(10×40倍),統計各視野RhoA陽性細胞數。陽性標準:棕黃色顆粒,特異性分布于胞質與胞核。染色深度達到足以區分細胞周界的神經元被計數,計算平均值。同時分別在20倍與400倍鏡下采集圖像,通過圖像分析軟件Image-Pro Plus 6.0對切片免疫組織化學陽性染色細胞進行定量分析。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三組22月齡大鼠體重無統計學意義(P > 0.05)。麻醉組老齡SD大鼠中麻醉前后收縮壓、舒張壓、MAP、HR、鼠尾氧飽和度保持在正常范圍,PetCO2維持在36~42 mm Hg(1 mm Hg = 0.133 kPa)且波形規則,皮膚顏色紅潤,未出現血壓較大波動及缺氧現象。

    2.2 三組大鼠行為學實驗結果比較

    曠場實驗:三組大鼠跨格次數、直立次數、總活動量次數及中央格停留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Y-迷宮實驗:Ⅰ組Y-迷宮學習次數明顯多于Ⅱ組和C組(P < 0.05),而Ⅱ組與C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三組大鼠行為學實驗結果比較(x±s)

    注:與Ⅰ組比較,*P < 0.05

    2.3 三組大鼠免疫組織化學反應結果

    光鏡下免疫組織化學結構顯示:大鼠海馬組織中可見RhoA主要分布于椎體細胞層和輻射層,陽性細胞呈棕褐色,染色均勻,排列規則,呈弧形分布。200倍鏡下隨機選取3個視野大鼠海馬區RhoA陽性細胞計數,Ⅰ組RhoA陽性細胞計數多于Ⅱ組和C組(P < 0.05),Ⅱ組與C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表明在異氟醚吸入麻醉后24 h,大鼠海馬區RhoA表達增加,吸入麻醉后72 h有所恢復。見表2。

    表2 三組大鼠海馬CA3區RhoA陽性細胞計數比較

    注:與Ⅰ組比較,*P < 0.05

    3 討論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麻醉術后老年患者性格改變、學習記憶能力下降等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9-11]。作為老年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給患者術后生活帶來嚴重煩惱,導致患者喪失社會活動、工作學習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減少麻醉術后認知障礙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調查顯示,盡管醫療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對于POCD發病機制以及預防和治療方法未得到顯著改善。鑒于中樞神經系統和認知相關研究的復雜性,POCD發生、發展的機制一直沒有得到圓滿解答。突觸是一個神經元的沖動傳到另一個神經元或傳到另一個細胞間相互接觸的結構,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系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神經軸突與樹突結構有很大的可塑性,而這種可塑性的變化可能是學習與記憶能力的細胞學基礎[12]。

    在動物實驗中,主要采用行為學實驗研究藥物對動物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人和動物的內部心理過程很難直觀觀察到,通過客觀的動物實驗模型來間接推測腦內所發生的過程,從而反映動物認知能力的水平與變化[13]。目前,國內外多采用建立條件反射方法檢測動物的行為能力和高級腦功能。曠場實驗是將一定面積劃分為不同區域,并以相應的格子對應。大鼠在新環境中是由緊張、興奮、探索再到適應的一系列過程,興奮性的老鼠在適應的環境中表現為行動活躍,四處走動,留下自身的生物氣息,跨格次數的多少反映其興奮程度。跨格次數的多少與動物的行動量成正比,跨格次數多,活動的距離也相應增加,這些觀察指標可以間接地反映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或抑制狀態。實驗中,三組大鼠中央格停留時間、跨格次數、直立次數、總活動量次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2%異氟醚麻醉后24、72 h對大鼠的緊張、興奮、探索等興奮性指標沒有顯著變化,因此可以認為短時間吸入異氟醚對老年大鼠的空間學習能力影響不是由于其中樞興奮狀態的改變而產生的。Y-迷宮用于檢測大鼠的空間辨別能力,老年大鼠在迷宮中對電刺激和光刺激出現被動的逃避反應,經過多次訓練后大鼠就能學會并記住迷宮的安全位置,間接地反映出老年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14]。Y-迷宮達到學會標準的次數能夠較客觀地表現大鼠的學習能力。

    多年來,海馬一直被認為是參與學習記憶的重要腦區,因海馬是大腦邊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外界信息中樞傳遞的整合,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研究的焦點,海馬區突觸結構與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密切相關。海馬區神經元在學習記憶過程中主要參與學習記憶鞏固的早期過程[15-16],而后期的學習記憶過程更多是與其他腦區有關[17]。本實驗結果表明,Ⅰ組大鼠達到學會標準所需的訓練次數明顯多于對照組(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Ⅱ組與C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2%異氟醚麻醉2 h后可導致老年大鼠空間學習能力受損,學習能力下降,這種現狀在麻醉后第1天表現最為明顯,而第3天基本恢復,學習結果體現在海馬區神經突觸結構的變化基礎上,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法可以直觀觀察海馬區RhoA陽性細胞的變化與學習成績變化趨勢相同,因此可以推斷異氟醚麻醉后老年大鼠短期內認知能力受損與異氟醚麻醉對海馬CA3區RhoA表達的影響干擾了突觸偽足的形成與塌陷有關。Kaech等[18]為觀察全麻藥物對突觸的影響,使用熒光顯微鏡實時拍攝技術,觀察樹突棘的形態變化,結果發現,在培養液中加入異氟醚后,神經細胞樹突棘活力下降,說明吸入會影響海馬區樹突棘的動力性和棘突結構的改變。神經軸突與樹突應對麻醉刺激有很大的可塑性,而這種形態學的變化可能是學習與記憶能力改變的細胞基礎[19-20]。RhoA通過影響肌球蛋白收縮引起軸突生長錐的回縮及塌陷,RhoA主要通過Rho相關激酶信號傳導通路調節肌動蛋白微絲骨架的聚集,進而影響細胞的極性和形態,RhoA可使多個氨基酸位點磷酸化而激活,肌球蛋白磷酸酶結合亞單位是活化Rho相關激酶的底物,磷酸化失活后,促使肌動蛋白微絲骨架聚合,從而影響細胞收縮[21]。本實驗通過觀察老年大鼠海馬組織中Rho蛋白家族RhoA表達變化,試圖從異氟醚對海馬組織中神經突觸間信號傳導分子變化的角度來闡釋麻醉后學習空間能力的改變。實驗中觀察到麻醉后大鼠海馬組織中RhoA表達增高,麻醉后72 h恢復正常水平,說明異氟醚吸入麻醉后,大鼠海馬區神經元處于活躍狀態。麻醉24 h后RhoA表達增加,說明RhoA介導的突觸塌陷占主要地位,新的神經突觸的建立處于抑制狀態,麻醉72 h后表達有所恢復,說明新的突觸生長已經恢復到麻醉前水平,而突觸的塌陷可能是神經細胞重塑的表現。異氟醚麻醉后老年大鼠短期內認知能力受損,很可能是由于異氟醚麻醉對RhoA表達的影響干擾了突觸偽足的形成與塌陷。神經形態學的變化與神經傳導功能具有重要的相關性,異氟醚影響海馬區Rho蛋白家族信號傳導分子變化所介導的神經突觸形態學改變很可能是學習記憶能力的細胞學基礎。

    [參考文獻]

    [1] Uematsu N,Ogawa K,Tokinaga Y,et al. Sevoflurane inhibits angiotensin Ⅱ-induced Rho kinase-mediated contrac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from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J]. J Anesth,2011,25(3):398-404.

    [2] Moorman JP,Luu D,Wickham J,et al. A balance of signaling by Rho family small GTPases RhoA,Rac1 and Cdc42 coordinates cytoskeletal morphology but not cell survival [J]. Oncogene,1999,18(1):47-57.

    [3] Stankiewicz TR,Linseman DA. Rho family GTPases:key players in neuronal development,neuronal survival,and neurodegeneration [J]. Front Cell Neurosci,2014,8:314.

    [4] 張文超,汪賽贏,歐陽文.吸入麻醉誘導下大鼠氣管插管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6):2401-2402.

    [5] 王躍春.大鼠Y-型迷宮測試法的篩選與優化[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1):56-58.

    [6] 夏月峰.異氟醚對老年大鼠認知功能及海馬CA3區突觸界面結構的影響[D].長沙:中南大學,2007.

    [7] 耿德勤,王紅梅,王志萍,等.老年大鼠麻醉術后認知障礙動物模型的建立及評價[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5,9(1):9-12.

    [8] 林曉春,李云鵬,卞艷芳,等.大鼠曠場實驗指標檢測及參考值的探討[J].毒理學雜志,2010,24(3):224-225.

    [9] Hanning C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J]. Br J Anaesth,2005,95(1):82-87.

    [10] 孫青山.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8):51-53.

    [11] 楊蕊,孫建良.全身物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3):17-19.

    [12] Malinow R,Malenka RC. AMPA receptor trafficking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J]. Annu Rev Neurosci,2002,25:103-126.

    [13] .不同運動模型下大鼠海馬神經細胞凋亡對學習、記憶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14] 曹劍,,易斌,等.老年和成年大鼠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模型的建立與比較[J].重慶醫學,2010,39(17):2292-2293.

    [15] 李源.異氟烷對老年大鼠海馬膽堿乙酰轉移酶的影響[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09.

    [16] 謝宸宸,羅勇,高祥,等.電針對局灶腦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海馬區血管再生的影響及其機制[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14,22(4):41-46.

    [17] Kong F,Xu L,He D,et al. Effects of gestational isoflurane exposure on postnatal memory and learning in rats [J]. Eur J Pharmacol,2011,670(1):168-174.

    [18] Kaech S,Brinkhaus H,Matus A. Volatile anesthetics block actin-based motility in dendritic spines [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9,96(18):10433-10437.

    [19] O'Donnell C,Nolan MF,van Rossum MC. Dendritic spine dynamics regulat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synaptic plasticity [J]. J Neurosci,2011,31(45):16142-16156.

    [20] 王軍,楊獻光,侯成千,等.Rho蛋白調控分子機理研究進展[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6(3):101-104.

    第7篇: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卒中后抑郁;動物實驗研究;綜述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腦卒中后的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心理障礙,其患病率可高達20%~60%。卒中后抑郁可嚴重損害腦卒中患者的認知功能,影響患者的預后情況,增加患者癡呆及自殺的風險,給患者的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壓力。現將近10年關于卒中后抑郁的動物實驗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卒中后抑郁的發病機制

    PSD的發病機制復雜,涉及神經生物學、解剖學和社會學、心理學等諸多因素。在20世紀80年代,Robinson等就提出,腦內參與情感調節的5-HT能神經元和NE能胞于腦干,其軸突通過丘腦和基底節到達額葉皮質,腦卒中病變累及上述部位可影響5-HT能神經元和NE能神經元及其通路,導致兩種遞質水平降低而引起抑郁。Moller等利用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間接估計了5-HT受體活性,研究發現在急性卒中后5-HT神經遞質出現代謝的異常,尤其在邊緣系統和中縫核5-HT代謝的顯著下降,可能與抑郁的發生相關。臨床上使用5-輕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可緩解PSD的癥狀,進一步支持PSD與單胺類神經遞質下降有關的觀點。Terroni等根據MRI研究結果顯示病灶影響邊緣-皮質-紋狀體-蒼白球-丘腦神經環,尤其是前額葉腹側和背側扣帶回皮層、海馬、杏仁核等易產生PSD,且以左側為著,而這種情況未見于腦橋背部和小腦。說明前額葉背外側皮質環路在情緒 的調節中起著重要作用,腦內該區域白質纖維連接的改變可能也會影響情緒調節過程。這與控制情感的神經環路主要分布在額顳葉、邊緣系統和腦干腹部及其皮層下聯系纖維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有學者認為,腦卒中"突如其來"的發生和其嚴重程度,使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改變甚至喪失,導致患者心理應激障礙、心理平衡失調,由此對抑郁癥的產生有一定的作用。

    2 卒中后抑郁動物模型的建立

    有關卒中后抑郁的動物模型的建立,近年來國內文獻報道多為復合模型即在卒中基礎上結合相應應激刺激構建PSD模型。裘濤等[1]采用雙側頸總動脈永久性結扎后予以行為限制制作PSD大鼠模型,觀察大鼠自發改變,海馬區單胺類神經遞質的變化。結果顯示:模型組大鼠水平運動得分、垂直運動得分、清潔動作次數與假手術組比較顯著下降(P

    3 針刺干預PSD大鼠的實驗研究

    卒中后抑郁患者不僅有精神障礙癥狀而且還存在肢體的活動障礙,采用體針治療卒中后抑郁可以顯著促進患者肢體的恢復,平衡患者臟腑的陰陽,調節患者氣血的虛實。龔燕等[13]采用單側頸總動脈不全結扎聯合孤養和小劑量利血平皮下注射制備復合型PSD大鼠模型。觀察各組大鼠的行為學變化;利用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定各組大鼠大腦海馬區NE和5-HT含量。結果顯示,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腦內NE、DA含量均明顯下降。電針能使PSD大鼠糖水消耗量和腦神經遞質NE、DA含量明顯增加。得到的結論是:電針治療PSD大鼠的機制可能與提高其海馬區5-HT和NE含量有關。孫培養等[14]選擇通督調神針法干預卒中后抑郁大鼠。結果:造模完成時,模型組和針刺組蔗糖水飲用量、水平及垂直運動得分、血漿中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含量均較正常組降低,Zea Langa神經行為學評分提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4 中醫藥物干預PSD大鼠的實驗研究

    中醫認為卒中后抑郁屬于"中風"與"郁證"范疇,由于受到軀體病殘的困擾,最終情緒抑郁。裘濤等[1]采用雙側頸總動脈永久性結扎后予以行為限制制作PSD大鼠模型,隨機分為模型組、滌痰開竅解郁組、氟西汀組,并設假手術組,采用RP-HPLC-熒光檢測法測定大鼠海馬區單胺類神經遞質的變化,并觀察大鼠自發改變。結果發現模型組大鼠行為能力下降(P

    5 西醫藥物干預PSD大鼠的實驗研究

    PSD的西醫藥物治療包括原發病、并發癥和抑郁癥的治療。患者因需同時服用治療腦卒中、高血壓或其他并發癥的藥物,故在選擇藥物時,應選擇相互作用小的藥物,所以新型抗抑郁劑有一定優勢,更適于神經系統疾病所致繼發性抑郁的治療。趙立波等采用CUMS結合孤養建立抑郁模型,MCAO術建立卒中模型PSD模型組和氟西汀組大鼠先建立卒中模型后建立抑郁模型,腹腔注射相應藥物進行干預,連續給藥21d后,用酶聯免疫法和免疫組化SABC法檢測給藥后各組大鼠腦組織中5-HT,NE,NGF的表達。結果顯示與假手術組比較,抑郁模型組和PSD模型組大鼠腦組織中5-HT,NE,NGF表達均明顯降低(P

    6 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在論述PSD發病的因素時各有側重,具體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現在多數學者認為其發病是由多種原因通過多種機制所致,與心身疾病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相一致,可能是神經生物學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目前,關于PSD的研究大多建立在動物實驗的基礎上,制備的動物模型主要以缺血性卒中為主,但卒中的發病類型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關于出血性卒中后抑郁動物模型的制備相對較少,這方面的研究信息相對缺失。并且,一般情況下卒中后抑郁患者多合并高血壓病、血脂異常等基礎病,而這些在動物模型身上無法一一體現;同時,在動物實驗造模、治療、取材的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一些輕微的誤差,如取材的不完整性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實驗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以至于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其次,關于卒中后抑郁治療方法頗多,有針灸、中醫藥物、西醫藥物等。腦卒中后抑郁屬于"中風"與"郁證"范疇,運用中醫藥物治療時,應綜合分析患者實際病情,并概括患者分型,從而辯證論治。針灸療法治療卒中后抑郁一方面可以幫助患者殘肢的功能恢復,間接有利于患者抑郁狀態的改變,另一方面疏肝行氣、調和陰陽,又起到直接改善患者情緒的作用。西醫藥物治療PSD的治療原則是早期、單一藥物、綜合、個體化、長期系統用藥。目前運用較為廣泛的是:三環類抗抑郁藥、5-HT再攝取抑制劑、NE再攝取抑制劑等,但西醫藥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尋求PSD的發病機制以及制備理想的PSD模型,尋找治療PSD有效的方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相信隨著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和西醫學技術的不斷介入,卒中后抑郁的發病機制研究正從多層次、多角度不斷深入。假以時日,肯定能提出卒中后抑郁的最佳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裘濤,陳眉,代建峰,等.腦卒中后抑郁癥動物模型的建立與評價[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1):12-13.

    [2]劉福友,楊石,陳衛垠,等.腦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2):91-94.

    第8篇: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2012年12月18日,第三屆中國野生動物攝影高端論壇暨百名攝影家看猴島活動在海南省陵水縣南灣猴島正式開幕。本次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藝術研究所、海南陵水猴島旅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攝影家》雜志社承辦,海南省紀實攝影協會協辦。

    開幕式上,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攝影家》雜志主編李樹峰代表主辦單位單位首先致辭。在向參加此次活動的各位攝影家表示歡迎之后,更是指出野生動物攝影具有三方面的意義,一它是動物行為學的田野調查與記錄;二是攝影藝術的擷取與呈現;三引發人們對人與自然、人與動物關系的再思考再認識。隨后,陵水縣副縣長龍丁敏,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江海聲向到場的攝影家介紹了陵水縣以及南灣猴島的相關情況,著名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顧問朱憲民,著名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張桐勝,海南省紀實攝影協會主席黃一鳴則分別從攝影的角度出發,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能夠號召起更多的人用相機來保護野生動物,讓更多的社會各界更加關愛動物保護。海南陵水猴島旅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代國夫更是結合在猴島十余年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和旅游開發工作的經驗,闡述了“猴為主,我為仆,游客是客”的理念,以及如何通過攝影來進一步宣傳保護野生動物。

    南灣猴島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型獼猴自然保護區,也是海南知名旅游景區。開幕式上,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藝術研究所和《中國攝影家》雜志社還向南灣猴島授予了“野生動物攝影研究培訓創作基地”稱號。

    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達軍,全國公安攝影家協會主席馮凱文、沈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研究室主任、生態攝影家周海翔,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王會師以及來自廣東、天津、黑龍江、江蘇等地的多位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結束之后,為期三天的第三屆中國野生動物攝影高端論壇正式拉開帷幕,而來著大江南北的百位攝影家也將走進南灣猴島,用相機記錄猴島的美麗與和諧。

    第9篇:動物行為學的意義范文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8只(省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lxk20080002),體質量250~300 g,隨機分為假手術組8只,傳統模型組及改良模型組各30只。

    1.2 模型制作方法

    1.2.1 改良組 大鼠用質量分數10%水合氯醛進行腹腔麻醉(3 ml/kg)[4],俯臥位固定于操作臺上,消毒后剪開頸后正中皮膚約2 cm,沿正中切口鈍性逐層分離組織直到暴露第1頸椎;后再沿第1頸椎斜向內上尋找翼孔;翼孔完全顯露后,插入自制燒灼器燒灼翼孔5~6次,2~3 s/次,造成雙側椎動脈永久閉塞[5],后消毒縫合組織。再將大鼠仰臥位固定,消毒后切開頸前區皮膚2 cm,沿氣管兩側逐步分離暴露雙側頸動脈鞘,游離雙側頸總動脈,后置線系活結,消毒縫合組織,自由飲食。24 h后將大鼠仰臥位固定于操作臺上,于清醒狀態下拆開頸部縫合線,提取線結,同時夾閉雙側頸總動脈;夾閉10 min后松開動脈夾造成復灌,縫合組織自由飲食。

    1.2.2 傳統組 大鼠充分顯露翼孔后,磨鉆仔細地沿翼孔表面逐層打磨骨面,直至完全顯露穿行其中的椎動脈,后接雙極電凝器,在顯微鏡直視下用雙極電凝充分燒灼雙側椎動脈,造成椎動脈永久閉塞,其余步驟同改良組。

    1.2.3 假手術組 大鼠充分暴露翼孔后不燒灼,大鼠游離頸總動脈后不系線,其余步驟同改良組。

    1.3 實驗條件 整個實驗過程中用白熾燈照射使大鼠肛溫保持在(37.0±0.5)℃及每批大鼠缺血及復灌都在同一時間。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4.1 生理指征 雙側頸總動脈夾閉后1 min內出現動物意識喪失,眼球變白,雙側瞳孔對光反射消失,翻正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加快。實驗過程中凡不符合上述標準或大鼠出現抽搐及死亡視為失敗。

    1.4.2 行為學檢測 模型建立7 d后用Morris水迷宮進行大鼠空間定向能力檢測。Morris水迷宮是由圓形水池,自動攝像機及電腦分析系統組成。測試前將水注入池內,水深30 cm(即水面高出站臺1 cm,使大鼠看不見站臺),水溫控制在(25±1)℃。T組、I組各隨機選出造模成功的8只大鼠與S組大鼠用于測試。整個測試過程分為兩部分:第1階段為學習階段,第1天訓練先將大鼠放在人工平臺上適應1 min,然后讓大鼠自由游泳尋找平臺,120 s內未找到平臺者,實驗者將其引至平臺。從第2天起,將大鼠從一個象限的固定位置面向池壁放入水中,讓其進行定向航行尋找平臺。若在120 s內未找到平臺,實驗者將大鼠引致平臺停留10 s,記錄尋臺時間,超過120 s按120 s計算。每天上下午固定時間各訓練1次,將兩次尋臺時間的平均值作為當日空間學習測試的成績,共持續4 d。第2階段為測試階段,即在第5天同一時間撤去平臺,固定位置面向池壁放入大鼠,記錄大鼠第1次跨越平臺的時間即潛伏期,超過120 s按120 s計算。

    1.4.3 HE染色 各組大鼠于再灌后相應時間取大鼠麻醉后,4%多聚甲醛磷酸鹽緩沖液透心灌注,斷頭后取腦于視交叉后冠狀面1~4 mm之間腦組織,后固定2 h,洗滌4 h,梯度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包埋。在海馬平面冠狀切片,切片厚5 μm,室溫保存。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均數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大鼠制模成功率、制模時間及儀器費用 在充分預實驗的基礎上,實驗組大鼠I組大鼠造模成功25只,成功率83%(25/30);T組大鼠造模成功20只,成功率67%(20/30);從翼孔完全暴露開始計時,到燒灼椎動脈結束為止,I組平均燒灼時間約為31 s,T組平均燒灼時間約為612 s,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T組儀器顯微鏡75萬,磨鉆15萬,電凝器10萬;I組電烙鐵系市場普通電烙鐵,約15元。

    2.2 行為學及病理組織學指標判定

    2.2.1 Morris水迷宮測試 與S組相比,模型組大鼠學習階段尋臺時間明顯延長,而其記憶測試潛伏期也明顯長于S組,I組與T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2 HE染色 海馬組織病理學改變,S組神經元結構正常,細胞核圓而規則,核膜清楚,有明顯的核仁,核膜境界清楚。模型組大量錐體細胞核不規則并固縮深染,胞漿嗜伊紅,細胞間隙明顯增大,胞漿呈空泡樣變,正常神經元數量顯著減少(圖1)。

    3 討論

    全腦缺血損傷在臨床實踐中常見,因此全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是缺血性腦損傷實驗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它比體外或局灶模型能夠更好地模擬臨床中出現的低血壓及心臟驟停等缺血模式,也更符合麻醉手術中的臨床實際。Pulisinelli等[1]在1979年首先報告了大鼠前腦缺血模型的制備,可在動物清醒狀態下且不改變全身血流動力學造成大腦缺血而被廣泛重視。1984年Told采用鉆透環椎翼小孔的方法,充分暴露椎動脈后直視下燒杓椎動脈,其成功率幾乎達100%[6]。

    在實際模型建立過程中發現,雖然參考了Pulsinelli的經典方法,但利用該方法制作模型仍存在一些缺點,主要表現在:(1)為閉塞雙側椎動脈,需要對大鼠第1頸椎內后方的翼孔進行研磨以暴露其中穿行的椎動脈進行燒灼;由于翼孔存在變異(有些大鼠開口較小或存在兩個開口),直接燒灼往往不能完全閉塞椎動脈;且翼孔壁薄研磨,鉆透翼小孔極易傷及椎動脈造成大出血而導致模型制作失敗。(2)椎動脈阻斷方法中,電凝法需要手術顯微鏡和單極電凝,電流不易控制,過低不能燒灼椎動脈,過高則會可損傷腦干,對動物損傷大,還可能電傷操作者[7];熱凝固法中需要不斷用酒精燈對針進行加熱,如果燒灼 動作太慢,熱能散失,反而燒針會粘破椎動脈,引起動物大量失血死亡。(3)經典的Pulsinelli 4 d后分離雙側頸總動脈,實驗周期長,易造成大鼠缺血缺水死亡。針對上述缺點,我們對傳統的4-VO制作大鼠全腦缺血模型的方法進行了改進。首先,采用自制燒灼器直接插入翼孔反復燒灼,無需研磨骨面,儀器制作簡單且損傷小。其次,自制燒灼器可持續加熱,熱量恒定,避免了熱能散失而粘破椎動脈。再次,在動物存活24 h后夾閉雙側頸總動脈,從而避免了主觀因素的影響,縮短模型制作的周期。

    實驗證明,大腦區海馬組織對缺血性損傷十分敏感,尤其是CA1區神經元,因此,在全腦缺血模型中,CA1區神經元成為相對獨立于其他腦區的理想的實驗觀察對象。本實驗結果顯示,全腦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空間學習記憶能力明顯減退。兩側海馬組織CA1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元核固縮和神經細胞丟失。這些行為學和組織病理學的變化證明我們采用的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模型的復制是成功的。傳統組及改良組大鼠均成功復制全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相比之下,改良組手術方法成功率高,縮短制模時間,方法簡便可靠,無需特殊儀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Stroke,1979,10(3):267-272.

    [2] 張華,任朝勝.大鼠四血管腦缺血模型建立方法的改進[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40(1):115-116.

    [3] 潘登,譚軍,孫兆印.葛根素預處理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腦組織鈣含量的影響[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8,25(3):210-221.

    [4] 陳玲,陳海濱,吳瑩,等.建立大鼠全腦缺血模型的方法與體會[J].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2000,13(1):59-60.

    [5] 范圣登,王琛,謝紅.Pulsineli四血管大鼠全腦缺血模型制作的改進[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23(4):416-4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成人免费播放视频777777 |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看片黄a在线观看| 成人777777|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777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国产内射主播|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 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97|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美国特级成人毛片|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