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燃氣泄漏安全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應急管理 應急響應 生產與安全 風險成本 持續改進 共享
一、引子
2010年4月9日,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所屬22萬噸/年乙烯裝置發生泄漏(以下簡稱泄漏事故)。
1.事件的發生。當日21∶39分,該裝置可燃氣報警器GE302發出報警信號,該報警器檢測探頭在10-P-454A/B之間。當班的工藝二班運行工程師xx立即通知熱分外操xxx到現場進行確認,xxx到現場發現10-P-454C機封大量泄漏。
2.泄漏設備簡介。10-P-454C為兩端支撐結構四級臥式離心泵,兩端均采用單端面機械密封。該泵于2007年9月投入使用,生產廠家為杭州大路。泵的正常入口壓力1.45 MPaG,正常出口壓力3.2 MPaG。同機型設備共3臺,10-P-454A和B為備用,泄漏發生于在用的C。區域示意圖見圖1。
3.危急情況。泄漏出的混合碳三烴類在現場形成約7 m×6 m×5 m(長寬高)濃霧區域,已形成重大威脅。21∶40分,距離泄漏現場較近的壓縮K501/601機房、氫氣壓縮機房及廢堿預處理區等區域的17個可燃氣報警儀也相繼發出報警信號,可燃氣擴散區域約3 400 m2,東南-西北距離約110 m。
4.如果發生爆炸的后果嚴重程度。(1)現場白霧形成,已經完全超過爆炸下限。(2)泄漏量計算:150 kg丙烯,相當于70 kgTNT。(3)爆炸破壞力:中心點13 m以內建筑物全部摧毀,15 m以內成為致命區,35 m內嚴重燒傷,45 m內門窗玻璃損毀。(4)連環爆炸:管線設備斷裂損壞嚴重,大量碳三組分加入爆炸,鋼構件飛散最遠可達到700 m,該裝置完全損毀,周遍裝置不同程度損毀。可能結果:災難性事故完全可能。實際結果:由于本裝置當班員工的正確、及時、有效應急響應與處理,避免了一次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二、關于應急
1.安全管理三大項:事故預防,應急處置,調查處理。或者稱之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我們美好的愿望是:永遠只做第一項:事故預防。這也是“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宗旨由來。
(1)安全管理要從被動的事中、事后管理,向事先預防轉變,而實現轉變的核心就是基于對“風險”的認識,風險是各類突發事件管理的核心。
(2)突發(突然發生)事件是應急管理研究的對象。突發事件具有:隨機性,突發性,隱蔽性,(高度不確定性)。
(3)上述泄漏事故的應急處理屬于事中管理,其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評價,哪一項都非常關鍵,我們全部都做到位了嗎?本文后續將深入剖析。
2.應急。是指為應對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在某個地區或一定范圍內,政府或相關企業、機構組織各方力量在一段時間內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采取緊急措施所呈現的狀態。
(1)應急對于突發事件管理的重要作用:充分考慮突發事件的不利后果,消除不利影響,避免災害或嚴重后果的發生。
(2)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3)應急管理的主要目的――削減風險。
(4)上述泄漏事故后,我們根據車間泄漏處理應急預案和操作卡,發現現場做的遠遠好于寫的,我們希望這樣的經驗能為新員工所有效繼承!并由石化行業同類裝置得到有效共享!
3.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制定的行動方案。
(1)既然有突發事件,就應該有應急預案。
(2)應急預案是作為應急處置和響應行動時的行動參考。我們平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這種參考的價值發揮出多少作用?
(3)應急預案又叫應急計劃、應急程序、應急方案。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困惑:預案,形式的東西往往大于可用的內容。
(4)應急預案的作用就是將“無備”轉變為“有備”,“預案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預案是萬萬不能的”。
(5)企業生產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基本情況、危險目標、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和人員職責,報警和通訊的聯絡方式,事故(事件)發生后采取的應急措施、人員緊急疏散撤離、危險區的隔離、檢測、搶險救援和控制措施,受傷人員現場救護和醫院救治,應急救援保障(內部保障、外部保障)、預案分級響應條件、事故應急救援關閉程序,應急培訓計劃、演練計劃等。這其中的每一個因素都是應急響應的關鍵。
三、應急響應
我們下面在敘述上述泄漏事故的應急處理過程中,可以比較直觀地得出應急響應過程中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暴露出的不足。
(一)應急處理過程
1.應急啟動。
(1)值班長張xx,通知急冷外操余x和壓縮外操毛xx攜帶3副全面罩趕到現場 (MSDS)。
(2)分離班長王xx在對講機里聽到熱分外操的呼叫后,立即沖到外操間拿了3個銅F扳手也趕到現場。
(3)主控室運行工程師史xx立即啟動物料泄漏應急程序,通知調度、車間值班干部及車間領導。
(4)通知各奔赴現場的處理人員立即關閉手機。
2.應急處理。
(1)21∶41,張x、張xx、史xx等人立即停泄漏泵,啟動離泄漏泵較遠的備用泵10-P-454A。
(2) 21∶43,值班干部陳x趕到現場,與張x、王xx將消防炮(P-146)打開,并從消防炮(P-146和P-144處)分別接兩股消防水從空中對泄漏物料進行稀釋,同時接氮氣膠管進行保護。
(3)21∶43,張xx、史xx、余x和毛xx在佩戴全面罩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開始關10-P-454C的進出口閥。
(4)21∶56,徹底隔離10-P-454C。
(5) 21∶57,史xx開始倒空泵內殘余物料。
(6) 22∶10,泵體倒空泄壓完畢,泄漏停止。
3.后續處理。
(1) 10-P-454C驅動電機斷電.
(2)接氮氣膠管對10-P-454C泵體向火炬進行吹掃置換。
(3)2010-04-10早晨將10-P-454C泵盲板隔離。
(4)當日該泵進行檢修。
(二)應急處理過程值得共享的經驗
1.應急處理反應迅速。
2.進入現場關閉手機。
3.使用銅質防爆工具。
4.在充分做好自身防護的情況下搶險。
5.采用工藝隔離、消防水噴淋、氮氣保護等多重手段降低事故擴大的風險。
可以看出,以上各因素都成為避免本次事件演變為重特大災難性事故的關鍵,非常值得共享。本文重點剖析這次應急響應過程的不足,為亡羊補牢、前車之鑒之作用。
(三)應急響應過程中的缺陷和短板的分析與思考
1.該裝置有454A、B、C三臺泵,兩備一開,為何從2007年開始一直在運行C泵?其他裝置還有這樣長期一臺泵運轉、且備用泵長期不用的現象嗎?目前在該企業找不到與此相關的管理規定,那么我們是如何管理和有效的監測使其受控呢?從裝置管理、設備管理方面看,制度覆蓋不全面。
2.2010年1月26日已經發現該泵機封泄漏并檢修,檢修質量過關嗎?檢修后如何驗收的?1月26日的檢修有適用的規范嗎?檢修過程質量控制按照規范或規程嚴格執行了嗎?為何沒有詳細分析泄漏的原因,而是僅僅糾正?質量過程控制與分析評價沒有做到位。
3.機械密封配件是合格的嗎?經過嚴格檢驗或驗收了嗎?機械密封配件沒有使用期限嗎?我們按照使用期限采取預防性維修更換措施了嗎?機械密封配件有廠家準確的技術說明書嗎?說明書規定正常使用期限了嗎?我們向廠家索取說明書或期限指標了嗎?廠家提供的技術資料信息中關于泵機械密封泄漏大及壽命短的原因共計10條,而在事后查閱該裝置的操作規程中只有4條。對技術資料的消化和吸收做到位了嗎?這樣沒有任何預防措施的關鍵泵組為何使用單機械密封?為何不使用雙密封?其他在用泵該不該整改類似問題?其實,一個密封的問題,暴露出我們在質量與安全控制過程中的密度、深度還遠遠不夠。
4.第一次發出報警信號應是21∶36∶48,為什么我們不相信報警信號?我們的現場報警系統到底存在哪些問題? 報警后人員現場確認及處理為何不戴空氣呼吸器而僅使用面罩,使用面罩的風險確認過嗎?現場應急處理時為何未及時通知該生產裝置全體在崗員工,為什么未采取警戒?隨著應急的啟動,大量機動車輛駛入裝置現場,安全嗎?符合安全防護的距離要求嗎?應急響應的現實操作與書面預案的脫節暴露無疑。
5.停泵后關閉入口閥時發現該閥卡澀難以操作,該閥是如何維護的?平常或此前為什么沒發現?消防水龍帶尺寸不吻合,接不上,難道不能在日常檢查中發現并解決嗎?關鍵應急設備的日常維護與保養又是一個短板。
6.用氮氣保護了什么?用消防水和氮氣稀釋蒸汽云是最恰當的么?有無更好辦法?應急預案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技術要素評價不全面、不到位。
7.我們長期讓法規逼著走,僅追求滿足法規要求這一最低標準,為什么不能對類似于該泄漏泵這種沒有預防性措施只有應急措施的部位提高裝備標準呢?建設或配置時又是如何來確保質量的呢?有完整的QA系統嗎?本質安全沒有落到實處。
8.如果當天不是輕微東南風而是西北風,進出裝置的警戒、與周圍裝置的溝通是不是就更為重要和關鍵呢?當時為什么不停工?生產和安全的關系擺正了嗎?目前在各企業,依然存在生產重于安全,安全服從于生產的現象。應急預案的實施再次檢驗了安全理念的樹立的極端重要性。
9.依據該物質MSDS提供的泄漏應急處置: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 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我們不符合規范以及不按照規范進行處置和操作的地方還有多少? 如何去管理和完善?應急響應過后的反思和分析評價與預案的制定、實施過程同等重要。
(四)反思
1.本次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講,風險成本的估算怎么樣去計算都不為過,但是我們事后做過風險成本的估算了嗎?我們共享做得如何?
2.這起事故的最嚴重后果會到什么程度?
3.究竟是那些因素導致此事件發生的?
4.這些因素和當事企業在運行的HSE管理體系有哪些關聯?
5.到底誰該為此事負責?
6.我們已經幸運了很長時間,還能持續多久?
7.如何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四、結論
我們希望消防隊的車輛永遠不要出動,我們希望準備的急救箱里的藥品全部過期,我們希望投保之后永遠不要報救急,我們希望應急救援方案永遠塵封……從事件過程,我們可以認識到高風險的石化企業發生應急事件時,及時、有效響應的重要性,更能從響應過程中和事后的分析與思考中,不斷優化應急預案,達到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興賓區主要活動分工方案
2021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3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展基礎”,5月8日至14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圍繞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特制定我區主要活動分工方案如下:
一、開展一批防災減災宣教活動
根據行業災害事故風險水平和抵御災害綜合能力,圍繞今年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創新防災減災宣傳活動形式,按照“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原則,采取多種措施面向社會公眾普及洪澇、臺風、地震、風雹、地質、森林火災、生物、生態環境等各類災害以及生產安全、火災、燃氣泄漏等事故的知識和防范應對基本技能(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分頭落實)。
向社會公眾有序開放消防訓練基地、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設立專區開展防災減災公眾體驗活動(區應急局、消防救援大隊、氣象局等負責落實)。
充分發揮“全國防災減災日”公益短信、微博、微信和客戶端等新媒體的作用,擴大宣傳活動覆蓋范圍,提高宣傳教育實際效果。(區委宣傳部,區應急局等負責落實)。
二、開展一批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活動
各有關部門針對本行業各類易發災害事故可能帶來的威脅,組織專業隊伍,引導社區居民和社會力量等參與,重點針對社區、學校、醫院、敬老院、福利院、建筑工地、火車站、城鎮燃氣、城市地下管網等人員密集場所和重要設施,開展全面、系統的災害事故隱患排查。對排查出的災害事故隱患,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加大各方面投入,明確工作責任和時間進度,盡最大可能減輕災害事故風險,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安全需要提供有力保障(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分頭落實)。
三、開展一批應急預案演練活動
根據自身職責,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類應急預案,注重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重點針對城市內澇、地質災害、臺風、地震等災害以及生產安全、火災、燃氣泄漏等事故,因地制宜組織開展災害事故預警、應急指揮、人員疏散和搜救、群眾生活救助、傷員救治、物資調運、信息共享、社會力量參與等演練活動(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教育體育局、興賓生態環境局、衛生健康局、應急局、消防救援大隊等負責落實)。
四、開展一批防災減災新聞宣傳報道活動
組織區融媒體中心,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對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以及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防災減災經驗做法等進行集中報道,營造防災減災良好輿論氛圍(區委宣傳部負責落實)。
以上各項活動,請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職責分工,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加強組織協調,逐項抓好落實。
為預防事故發生,規范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處置可能發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本預案。
二、危險性分析
(一)企業概況
公司名稱:某液化氣站。
部門地址:北京市×××××,占地面積:9996m2。
固
定資產:220萬元,公司人數:20人。
物質名稱:液化石油氣,年均充裝量3000噸。
最大儲存量:200噸,日均充裝量:7噸(400瓶)。
管線370米,各類閥門22個。
生產工藝流程:液化石油氣槽車進廠卸車臺貯罐充裝出站
儲罐位置圖(略),充裝區位置圖(略)。
(二)危險性分析
(1)液化石油氣組成:
液化氣主要成分含有丙烷、丙烯、丁烷、異丁烷、丁烯、異丁烯等低分子類,而一般經過處理的民用液化氣主要成分有:丙烷、正丁烷及異丁烷等,無色氣體或黃檸色油狀液體、特殊臭味。
(2)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氣常壓下為氣態,具有氣體性質,經過降溫和加壓處理后成為液態,密度增大。閃點為-74℃,引燃溫度為426~537℃,爆炸極限為5%~9.65%。液態的液化氣揮發性較強,有液態揮發成氣體時,其體積擴大250~300倍,其熱值大,最高燃燒溫度可達1900℃,體積膨脹系數約為水的10~16倍,相對密度為空氣的1.56倍,易在低洼處沉積。
三、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指揮部組成人員和職責
成立事故應急指揮部和相應的事故搶險組。指揮部由總指揮、副總指揮總指揮和聯絡員組成。總指揮由總經理擔任。
指揮部主要職責:
(1)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2)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3)組織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事故隱患;
(4)組織制定并實施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5)負責現場急救的指揮工作;
(6)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指揮工作,搶險救援命令,對特殊情況進行緊急決斷,協調副總指揮工作內容,向上級領導匯報事故及處理情況。
副總指揮一:負責協助總指揮作好搶險現場救災工作的緊急組織,具體負責搶險隊的指揮,向總指揮匯報情況,落實總指揮的搶險命令。
副總指揮二:負責指揮技術人員,對搶險、搶修作業根據技術規范和工藝情況,提供準確可行的搶險方案,并隨時向總指揮匯報情況。負責義務消防經警人員的安排和現場保衛及周邊警戒的工作,布置善后的現場保護,維護工作秩序,防止意外破壞情況發生。
副總指揮三:負責組織運輸搶險隊,準備好人員和車輛,隨時準備按指揮命令行動。負責預備隊的組織及材料,膳食等后勤保障,隨時準備被充搶險隊伍。
聯絡員:負責搶修隊的組織及現場搶救、指揮,隨時向安全、生產副指揮匯報。負責按指揮部命令進行上、下級的聯系和各搶險隊間的聯系,做好搶險工作記錄。協助檢查預案執行情況,根據現場技術人員的意見,隨時向指揮部匯報。接等有關部門人員的詢問。
(二)搶險組職責
(1)消防隊聽到報警后,立即到達著火地點,迅速就近接通水源或提起滅火器聽命令滅火。做到迅速、準確、有效。一切行動聽指揮,隨時向指揮人員匯報滅火情況,注意現場保護。
(2)搶修隊在聽到報警后,按照《搶險隊安全管理規定》有關條款,各就各位按照指揮部命令及搶修方案立即投入設備及管線的搶修。一組負責搶修破損的管線或截門:二組負責泄漏點的堵漏及其點火炬的搶修所需工具材料等;三組負責將搶修專用工具運到現場并提供搶修所需工具材料等。搶修中必須注意安全,及時向指揮人員匯報情況。其他無關人員一律不得在現場停留觀看。
(3)運輸隊在報警后要迅速按預定集合待命,接到指揮部命令后,立即投入搶救人員及財產的運輸。隨時向指揮人員匯報情況,做好待命搶險準備。
(4)后期組在報警后,組織預備隊在指定地點待命,同時為搶險隊做好材料、膳食和醫療等各項準備工作,做好搶險準備(預備隊)。
(5)保衛組聽到報警后按保衛預案到達指定地點負責警戒。當發生液化石油氣大量泄漏時,應隨時監測濃度及其范圍,根據擴散情況布置警戒,并通知附近機關團體禁止用電、用火切斷交通等。
四、預防與預警
對所轄區的液化石油氣儲罐、液化石油氣鋼瓶等油氣儲運設施設立符合政府令和行業規范的監測控措施,嚴格執行安全檢查、維護保養制度。對泄漏區域實施不間斷進行定點與不定點的檢測,隨時掌握泄漏區域濃度和擴散范圍,恰當地劃定警戒區,警戒區內禁絕煙火,不得使用非防爆電器,不準使用手機和對講機。
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油氣泄漏事故,建立預測預警機制,進行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五、應急響應
(一)事故報警
(1)發生油氣
泄漏事故時,第一發現人立即就近按下火警按鈕報警,然后再向消防值班人員說明事故情況,目前應急救援處理情況及需要提供的救援幫助等。
(2)消防值班人員根據事故災情嚴重程度,決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如需要外援,應撥打119,請求外援。
(3)報完火警后,消防值班人員立即通過電話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報告事故情況。報完警后,消防值班人員指揮有關人員到路口迎車,指引事故地點。
(4)事故應急指揮部接到報警電話后,立即通知事故應急指揮部和事故搶險組所有人員到達事故現場。
(二)處理措施
(2)建立警戒區。在指定范圍內實行全面。劃出警戒線,設立明顯標志,以各種方式和手段通知警戒區內和周邊人員迅速撤離,禁止一切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警戒區。
(3)消除所有火種。立即在警戒區內停電、停火,滅絕一切可能引發火災和爆炸的火種。進入危險區前用水槍將地面噴濕,以防止摩擦、撞擊產生火花,作業時設備應確保接地。
(4)控制泄漏源。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或翻轉容器,避免液體漏出。如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隨后用高標號速凍水泥覆蓋法暫時封堵。
(5)導流泄壓。若各流程管線完好,可通過出液管線、排污管線,將液態導入緊急事故罐,或采用注水升浮法,將油氣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
(6)罐體掩護。從安全距離,利用帶架水槍以開花的形式或固定式噴霧水槍對準罐壁和泄漏點噴射,以降低溫度和可燃氣體的濃度。
(7)控制蒸氣云。用中倍數泡沫或干粉覆蓋泄漏的液相,減少液化氣蒸發,用噴霧水(或強制通風)轉移蒸氣云飄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擴散掉。
(8)現場監測。隨時用可燃氣體檢測儀監視檢測警戒區內的氣體濃度,人員隨時做好撤離準備。
注意事項: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風系統和密閉性空間擴散;隔離警戒區直至油氣濃度達到爆炸下限25%以下方可撤除。
六、應急結束
事故得到控制,事故再次發生得隱患消除后,應急結束后。消防工作辦公室負責對事故進行總結,對值班記錄等資料進行匯總、歸檔,并起草上報材料。
按照有關規定,有公司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上報。
七、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一)通訊與信息保障
消防工作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經理、副經理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和關鍵崗位的管理人員手機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
(二)物資保障
按照有關規定儲備應急救援物資,建立應急物資動態管理臺帳,保障應急救援物質管用有效。
(三)應急隊伍保障
消防滅火和搶險救援工作組要加強訓練,針對模擬事故進行應急演練,并加強救援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建立定期演練制度,實戰性的綜合應急演練每年不少于1次,確保救援隊伍能適應急搶險救援的需要。
與臨近消防隊,定期開展各專業聯防活動,需要時通過消防值班室電話聯系,充分發揮聯防力量。
八、附則
(一)培訓和演練
每月對所有職工進行1次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培訓,熟悉應急預案和所有消防設施,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
冬季來臨,天氣寒冷,家家戶戶生火取暖,為增強家長和幼兒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避免煤氣中毒事故的發生。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防煤氣中毒安全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1、大力開展防控煤氣中毒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全園師生、員工對煤氣中毒事件的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廣泛組織、動員師幼參與煤氣中毒事件預防控制工作。幼兒園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開展防煤氣中毒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練,檢查和強化應急準備,協調應急能力,不斷完善應急預案。
2、食堂要檢查安裝位置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并經常保持燃氣器具和煤氣管道的完好,發現漏氣及時檢修。要經常開窗換氣,以防煤氣中毒。
3、冬季教室使用天然氣取暖,必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檢查,若發現漏氣或堵塞,要做到及時清理和補救。
安全提示:
關鍵詞:天然氣;管道風險;應急管理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天然氣消費量迅速增長,并顯示出增長的巨大潛力。管道是運輸天然氣的主要方式,伴隨著天然氣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天然氣管網的建設也呈迅速增長態勢。由于天然氣管道具有高能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連續作業、鏈長面廣、環境復雜等特點,天然氣管道在長期運營過程中可能會造成破裂、泄露等問題,造成安全事故頻發,嚴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對天然氣管道進行風險分析和應急管理非常必要。
1天然氣管道風險特點
天然氣管道運輸的主要介質是天然氣,其主要成分為甲烷,也包括少量丙烷、乙烷、氮氣等,天然氣管道運輸事故主要形式為爆炸和火災,天然氣管道運輸存在以下風險特點。一是事故后果十分嚴重。天然氣屬于易爆易燃氣體,遇點火源將會發生火災或爆炸。二是事故范圍廣泛。天然氣泄漏以后,會隨著風向迅速擴散,可燃氣體逸散在空氣中,容易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火源即可燃燒和爆炸,導致大范圍人員傷亡。三是管道穿越區復雜。天然氣管道穿越的區域一般都是地質構造復雜、氣候復雜的區域,對管道的防腐和抗震等造成一定的影響。
2天然氣管道風險分析
(1)工藝站場危險因素運行中的壓縮機會受到振動、壓力、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設備故障。安裝質量、材料質量也會影響管道安全。如密封和焊接設備主體、法蘭等不合格。管道中過濾設備堵塞,天然氣排放不及時,導致憋壓出現泄漏事故。清理管道時,如果操作不恰當或儀表失靈,就有可能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天然氣管道運輸中壓力自動檢測系統是關鍵設備,如果出現誤動,會導致天然氣泄漏。變電站設備如果出現短路、接地失效、過載等問題,可引發火災事故。(2)輸氣管道危險因素腐蝕會導致嚴重破壞管道外壁厚度,十分容易出現爆炸、變形、腐蝕穿孔現象,天然氣管道運輸中腐蝕失效是主要問題。依據不同作用位置可以把腐蝕分為外腐蝕和內腐蝕兩種。一般情況下內腐蝕多于外腐蝕。內腐蝕主要包括應力腐蝕、化學腐蝕等。基本上都是在沒有預兆的情況下出現內腐蝕,嚴重破壞管道,應力腐蝕具備更高的風險。外腐蝕實際上是管道外面防腐層被破壞,往往會受到氧化還原反應、土壤類型,微生物等影響。材料以及焊接缺陷會嚴重危害管道運輸安全。不僅包括工藝問題,也包括焊接質量,此外人員失誤也會影響運輸安全。(3)第三方破壞第三方破壞主要是指建筑施工、開采礦山等活動損傷管道。施工周圍存在天然氣管道時,可能破壞管道基礎,促使管道變形。甚至在工程施工實施挖掘活動時,可能會直接破壞管道。
3天然氣管道風險應急管理
(1)消除風險消除風險主要就是降低風險給人員帶來的影響,并且有效降低管道潛在風險,屬于長期管理的過程。依據風險特點來分析、識別以及評價管道風險,盡可能控制頻率高、危險大的風險。分析管道風險的時候相關人員應該定期管理和識別管道,評估管道風險給附近人員造成的影響,及時修復或者更換管道。(2)準備應急計劃準備應急計劃實際上包括準備、計劃、評價以及評估四個階段。準備應急計劃需要識別風險類型,對風險程度進行評價,然后確定應急水平。對于運輸易燃、易爆、有毒介質,并且大于300mm管道直徑、高于200km距離的管道,一般屬于重大危險源,此時需要建立應急預案。計劃過程中要識別現有應急預案與天然氣管道應急反應要求之間的差距,通過實施改進、修補措施完善應急預案。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不但需要檢測是否有效,也需要確保操作人員可以合理高效實施操作,不符合需求的應急預案需要重新計劃。準備應急計劃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根據現場條件、運行狀況進行評估,以制定新的應急預案、配置新的應急資源。(3)應急反應階段應急反應階段實際上是發生管道災害以后,快速救助現場人員。應急中心應該合理協調相關部門、參與人員、管理人員、組織機構等,依據實際情況建立符合目標的應急方案,提供應急資源,保證最短時間內完成救助,最大限度降低風險。應急管理的關鍵是應急反應階段,應急反應效率、速度會影響到人員傷害程度與事故范圍。(4)恢復階段在完成現場救助以后,需要及時恢復現場。恢復階段可能在事故開始后很短時間就進入,也可能持續很長時間,與應急反應階段之間并無明顯界線,需要依據現場實際情況和功能劃分。恢復階段主要包括人員安置、治療受傷人員、評估損害、維修設備以及設施重建等。
4結語
綜上所述,天然氣管道的安全運行是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保證。為了確保天然氣管道的安全,必須系統地對其風險進行分析。針對天然氣管道的風險分析結果,必須對其進行全面的應急管理來減少事故的影響。建立健全的應急管理機制,全面保障天然氣管道運行安全。
參考文獻:
[1]王少杰.油氣管道安全管理問題及加強措施[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1,(04).
關鍵詞:數字化 預防 探測 控制
一、概述
蘇xx-x集氣站隸屬于蘇里格氣田第三采氣廠,是2008年新建的一座集氣站,位于鄂托克前旗昂素蘇木哈日根圖嘎查。是一座無人值守的數字化集氣站,目前處理能力為130×104m3/d。
1.工藝流程簡述
1.1蘇xx-x集氣站的集氣工藝流程如下:
1.2蘇xx-x集氣站的放空流程如下:
1.3蘇xx-x集氣站排污流程如下:
2.集氣站數字化生產模式介紹
蘇xx-x數字化集氣站以“無人值守、有人巡站”為目標進行建設。氣井巡檢模式由原來的人工定期巡井為主改為電子巡井為主,人工巡井為輔。集氣站自控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站內各生產系統的運行監測與控制,并向中心控制系統傳送主要生產運行參數,執行中心控制系統的調度和控制指令。通過對自控系統相關參數的設置,實現異常情況下的智能報警。集氣站的無人值守,對安防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站內的視頻盲區增加了部分可操控視頻設備,以保證中心管理站可以監控集氣站內的每個地方。
二、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
1.主要物料危險、有害因素分析
蘇xx-x集氣站在生產過程中涉及到的危險有害物質主要有天然氣、凝析油、甲醇,如下表二為主要物料危險特性表。
表二 主要物料危險特性表
2.生產運行期間危險有害因素分析
氣井、進站管匯、分離設施、計量設施、天然氣壓縮機、管道和污水罐等處理、儲存、輸送的為天然氣和凝析油等甲A、甲B 類火災危險性物質,在增壓集氣站注入的甲醇也屬于甲B類火災危險性物質。由于這些物質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決定了集氣站在生產運行期間具有較大的火災、爆炸危險。
2.1氣液分離器
該站所轄區塊氣井水氣比為 0.4~0.5m3/104m3,且產液中含有一定量的凝析油及其它雜質,需進行分離。蘇xx-x集氣站采用重力和強吸式分離器,進行常溫氣液分離,分離液運往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通過回注井回注地層。
氣液分離器為集氣站主要的分離設備,設備的壓力、溫度及液位是巡回檢查及中控監測的重點。一旦重點部位發生故障,均可能造成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2.2閃蒸分液罐
集氣站放空或排液時,放空氣體或排液進入閃蒸分液罐進行氣液分離。此過程可能造成閃蒸分液罐超壓,導致天然氣或者凝析油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
2.3甲醇系統
本集氣站采用固定式注醇工藝,將甲醇通過注醇管線注入到進站總機關的管匯內,防止管線及分離器等設備形成天然氣水化物。由于注醇設施故障,注醇撬出口安全閥失效,可能發生甲醇泄漏。甲醇設施儲罐在儲存和接卸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泄漏,造成作業人員的中毒,泄漏甲醇遇點火源可能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2.4污水罐
集氣站內設置污水罐。污水罐內存有殘留的天然氣及其它烴類有機混合物,這些物質或是易燃易爆的,或是有毒的。在通氣口中會不斷排出含有烴類的混合氣體;在排污車裝運污水時,污水罐區附近空氣中含有烴類的混合氣體濃度會更大些。造成作業人員的中毒,甚至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2.5天然氣壓縮機組、天然氣發電機
天然氣的存在和電力的產生,使燃氣壓縮機組和燃氣發電機成為重大火災、爆炸危險源之一。同時,由于燃氣壓縮機組和燃氣發電機出現天然氣泄漏,不能及時通風換氣排出;排氣管沒有隔熱措施,排氣管排放高度達不到要求,排氣管沒有安裝火星熄滅器等,都有可能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3.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小結
經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因集氣站生產工藝的特點,站內存在大量的天然氣、凝析油和甲醇,這些危險物質一旦與人員和外界接觸即會產生中毒、火災、爆炸等危險事件,而這些危險事件的最初危險狀態就是泄漏,因集氣站在日常生產中,受自身生產工藝波動和外力影響(如:地震、雷擊、暴雨等)為集氣站帶來了很大的泄漏風險,同時考慮集氣站改變為無人駐守后,對天然氣泄漏進行有效的預防、探測和及時有效控制的要求較高,對泄漏事件的預防、探測和控制措施尤為重要。
三、泄漏事件預防、探測、控制能力分析
結合危險因素辨識可以看出,泄漏事件的發生極易導致集氣站發生火災、爆炸、人員中毒等更為嚴重的危險事件,因此對于泄漏事件的預防和控制是集氣站安全工作的重點,采用BOW-TIE 分析方法對該站針對泄漏事件的安全系統能力進行分析。
1. BOW-TIE 方法概述及其應用
BOW-TIE 分析方法是采用事件與事故發展控制模式進行分析,如下圖三所示為BOW-TIE 分析過程示意圖:
圖三 BOW-TIE 分析過程示意圖
從圖三可以看出BOW-TIE 分析方法將危險事件與事故的演化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即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控制系統失效的原因以及事故后果控制與緩和措施。從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控制的角度,這三個部分又細分為5種維護措施,即危險點源控制,預防、探測、控制以及災害緩和措施。
根據該集氣站生產運行以及安全系統的設置特點,將從泄漏事件預防能力、探測及報警系統能力、泄漏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和消防系統能力這四個方面進行泄漏事件的安全系統進行分析。
2.泄漏事件預防能力分析
2.1區域以及單元劃分
根據集氣站生產工藝以及設備布置的特點,將集氣站劃分為進站區、分離器區、壓縮機區、自用氣及計量外輸區、污水罐區總共5個區域,以下將從中控及工藝控制措施方面對5個區域的危險事件預防能力進行分析。
2.2進站區
進站區主要由16條進站干管、電動球閥、放空調節閥及其配件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對采氣干管來氣進行接收,并具有放空功能,接收后進入分離器。
中控及工藝控制措施
當進站區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通過視頻監控室遠程關閉16路干管來氣管線上的電動球閥,實現緊急條件下遠程切斷上游來氣,同時遠程打開16路干管來氣管線上的電動球閥,實現緊急條件下的遠程放空,并且遠程遙控放空總管上的電動調節閥確保安全放空,最大限度的減少進站管匯內的天然氣含量。
2.3分離器區
分離器區由分離器、進出口閥門、放空閥、安全閥、排污閥及其相關配件組成,其中分離器有2具,分別為DN1500 PN40 分離器和DN1000 PN40分離器。分離器區的主要功能是對來氣進行初步氣液分離,滿足集氣站其他設備運行及外輸的要求。
中控及工藝控制措施
當分離器區發生緊急情況,可通過視頻監控室關閉分離器出口至貿易計量的管線上的電動球閥或壓縮機進口電動球閥HV501,同時關閉壓縮機,并且關閉進站區管匯出口的電動球閥,打開分離器進口處的電動放空球閥,最大限度的減少分離器內的天然氣含量。
利用分離器排液管線設置的電動球閥,可以實現在自動疏水閥出現故障的情況下開啟電動排液流程,電動排液階段高低液位與電動排液閥開關動作連鎖,事故狀態結束后人工現場手動切斷電動排液流程,運行疏水閥排液流程。
另外可利用設置在分離器進口的安全閥(設定點為3.96MPa)實現對分離器的超壓保護。
2.4壓縮機區
壓縮機區包括壓縮機組撬以及進出口閥門及相關配件,蘇xx-x集氣站配備4臺壓縮機,分別為DPC2803 型(額定功率473kW)3臺,DPC2804 型(額定功率630kW)1 臺。壓縮機區主要功能是對天然氣進行增壓處理,滿足進入集氣支、干線的條件。
中控及工藝控制措施
在壓縮機運行異常狀況下可通過遠程關閉設置在每臺壓縮機進、出口的電動球閥截斷上游來氣和下游出口,并遠程關停壓縮機,同時遠程控制打開放空電動球閥將壓縮機內天然氣放空。
另外在壓縮機的放空管線、一級排氣出口、二級排氣出口、啟動分離器和燃料氣管線上均設有安全閥,實現對壓縮機組撬的超壓保護。
2.5自用氣及計量、外輸區
自用氣及計量、外輸區由清管球接收、發送筒(閥)、流量計、放空閥、安全閥、絕緣接頭、過濾器、調壓閥及其相關配件組成,其主要功能是接收、發送清管球和集氣站天然氣外輸、計量,從壓縮機或分離器出來的經過初步分離的天然氣分三路,一路進入外輸管線,一路進入自用氣管線,一路提供壓縮機燃料氣,同時為滿足廚房、發電機、放空火炬引火管的用氣要求對站內初步分離的進入自用氣管線的天然氣進行二級調壓。
中控及工藝控制措施
外輸管線上設有氣動關斷閥,可通過中控遠程控制關斷閥上電磁閥的開關來控制氣源進而實現對關斷閥開關的控制。目前該集氣站所使用的關斷閥氣源是通過設置在閥旁邊的氮氣瓶提供的,儲氣量有限,同時氮氣管線受密封能力的限制存在輕微泄漏,因此利用現有裝置控制關斷閥的開關可靠性低,只能通過手動進行操作,考慮集氣站為無人值守站,在上游裝置出現異常需要關斷外輸管線時無法及時實現關斷功能,建議將氣動關斷閥改為防爆性能滿足天然氣集氣站要求的電動關斷閥或為該氣動閥增加可靠的氣源裝置。
另外在自用氣管線上設有兩組安全閥來實現對管線及其下游裝置的過壓保護。
2.6污水罐區
污水罐區由污水罐、頂裝液位計、阻火器平臺及其相關配件組成,其主要功能是對站場內生產污水進行收集和貯存。蘇14-6 集氣站內設有玻璃鋼污水罐(30m3)2 具。
中控及工藝控制措施
通過中心處理站遠程遙控污水罐出口電動球閥的開關來控制污油車拉運污水的作業,避免人員私自開關污水外輸閥門帶來的隱患。同時利用設置在污水罐頂的呼吸閥保持罐內處于常壓狀態,并且在呼吸閥頂部設置了防爆阻火通氣罩,防止污水罐回火。
3.探測及報警系統能力分析
蘇xx-x集氣站內在天然氣易泄漏、積聚處設置可燃氣體濃度檢測探頭,監測可燃氣體的濃度,并在中心處理站的中控室內集中顯示、報警。
3.1探頭覆蓋布局
根據該站內工藝裝置、設備的布置位置和特點,可能出現天然氣大量積聚的區域和裝置如下:進站區管匯、分離器、閃蒸分液罐、計量、外輸區、污水罐區、壓縮機區,目前以上區域和裝置附近均設置了可燃氣體濃度檢測探頭。
3.2在線儀表探測
蘇xx-x集氣站內各區域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對生產過程中應關注的數據均設置了相應的測量工具,如:壓力變送器、液位變送器、溫度變送器和流量計,并遠傳至視頻監控室的中控室,中控操作人員可隨時掌握站內生產狀況,并根據數據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
3.3視頻監控系統
蘇xx-x集氣站內設有視頻監控系統,目前站內共設置有9個視頻監控攝像頭,具體布置位置如下:站大門口 1 個、配電間 1 個、停車場 1 個、1 號壓縮機 1 個、2 號壓縮機 1 個、分離器區 1 個、外輸區 1 個、發電機房 1 個、火炬放空區 1 個。
4.泄漏事件控制能力分析
當天然氣泄漏事件發生,應立即啟動危險事件應急處理程序,采取緊急措施,消除危險事件,避免更為嚴重的后果發生。因此這部分將通過集氣站的工藝控制能力、應急計劃和理性和社會影響控制三方面分析集氣站發生危險事件后的控制和處理事件的能力。
4.1工藝控制能力分析
工藝人員操作熟悉程度,根據標準化進行設計和建造的數字化集氣站內工藝流程較簡單,操作人員對各自負責的集氣站的生產操作流程非常熟悉,能夠滿足發生泄漏事件后工藝控制能力的需要。
設備隔絕程度,根據蘇xx-x集氣站現場調研信息以及工藝設計圖紙,目前工藝流程上用于實現關斷功能(放空功能的電動球閥除外)且設計具有遠程控制的閥總共是23 個。
除以上具備遠程關斷功能的閥門以外,各裝置進口前端配有手動截止閥,配合以上遠程關斷閥門使用,可以增加切斷工藝流程,保護下游管線和裝置的可靠性。因此,該站工藝流程上個裝置的設備隔絕程度滿足泄漏事件發生時的切斷功能要求。
4.2應急計劃合理性分析
根據集氣站內裝置、生產工藝以及危險物質的特點編制有《集氣站天然氣泄漏、火災爆炸應急搶險方案》、《集氣站超壓應急預案》、《無人值守集氣站壓縮機停機的應急處理措施》、《無人值守集氣站電力中斷的處理措施》、《通信故障處理措施》,較全面的包括了集氣站可能發生的各類危險事件,在各應急預案和處理措施中規定了總指揮、副總指揮、現場搶險小組和后勤保障小組的具體人員組成,同時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劃分,另外,在應急預案和處理措施中有詳細的執行程序。
5.消防系統能力分析
根據《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8.1.2 條的規定集氣站屬于五級站場,可不設消防給水設施。因此集氣站內消防措施主要依靠站內布置的移動式滅火器和周圍處理廠的消防車。利用站內布置的滅火器撲滅初期火災,對于站內出現的大火則由周圍處理廠消防站內的消防車進行滅火。蘇xx-x集氣站內滅火器材統計的布置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在各區域內擺放一定數量的滅火器,另一種是在集氣站內的進站大門旁設置了消防亭。
四、分析結論和建議措施
1.分析結論
蘇里格數字化集氣站生產系統安全現狀分析工作以蘇xx-x集氣站為實施對象,通過對集氣站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危險物質和有害因素進行了辨識和分析,認為經過數字化改造后的集氣站由有人駐守改為無人駐守,其對天然氣泄漏事件能否實現及時探測和有效控制的難度有所提升。
在集氣站主要危險物質和有害因素辨識的基礎上,采用了BOW-TIE方法針對天然氣泄漏事件從預防、探測和控制這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綜上所述,認為蘇xx-x集氣站的工藝儀控系統設計比較合理,能夠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集氣站從有人駐守到無人值守后對天然氣泄漏事件的預防、探測和控制系統的能力較強。
2.建議措施
為了體現“以人為本,關愛員工”的理念,確保蘇xx-x集氣站在無人駐守情況下能夠更加安全可靠的運行,對集氣站需要改進和加強的地方提出了以下建議措施:
2.1為外輸截斷閥增加可靠的氣源,或者改為符合集氣站防爆要求的電動球閥;
2.2對天然氣發電機每月進行啟動并帶載試驗;
2.3對儀表、閥門的校驗工作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并在校驗后立即回裝;
2.4建議聘請廠家人員對中控系統進行定期檢查。
參考文獻
[1]張海峰、牟善軍編,《煤氣化工藝風險管理》,中國石化出版社.
關鍵詞:燃氣安全 標準化突發事件 應急處置
Thestandardizationofgasemergencydisposal
Cui Jingyue Zhan Shuhui Zhao Yany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SchoolBeijing100044)
(Yanzhou Gas Group Company Zhao YanyongShandong272100)
Abstract:General use of gas is convenient to production and people's lives, But ga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ammable ,explosive and poisoning, so it is very dangerous in using it in mining, production, Stockpiling,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for gas emergenc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aracteristics of gas unexpected public events. Presented how to standardizing emergency gas accident,make emergency disposal quick,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educe accident assessment of inaccurate、 personnel handling errors、Lack of experience in emergency Lead the accident delays and expanded.
Key words:Gas securityStandardize Unexpected events Emergency disposal
1、概述
大量的統計數據顯示,世界各國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進入1,000~3,000美元區間時,安全事故會呈現高發態勢,稱為事故易發期或事故高發期。擺脫事故多發需要長期、艱苦的努力,許多發達國家都經歷了從事故多發到逐步穩定、下降的過程。據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提供的數據,英國、美國、日本走出事故易發期分別用了70年、60年和26年。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同時,我們也邁進了事故高發期的門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在2004年曾表示:爭取用10至15年的時間,使我國走出事故易發期[1]。
近年,我國城鎮燃氣系統中不斷發生泄漏、火災及爆炸等突發事件。這不僅帶來生命與財產的損失,也對社會公共安全與穩定造成了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燃氣行業的健康發展。
2010年10月19日國務院《城鎮燃氣管理條例》,其中規定:管道燃氣經營者對其供氣范圍內的燃氣設施,承擔運行、維護、搶修和更新改造的責任;燃氣安全事故發生后,燃氣管理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各自職責,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2]
安全生產應該堅持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當事故不可避免地發生時,如果能夠科學應對,采取有效的應急救援行動,就可以有效地抵御事故或災害的蔓延、減輕危害后果。
2、燃氣行業應急處置現狀
在城鎮燃氣行業一些大中型企業,有比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應急預案,有一定的應急搶修技術措施和專業應急隊伍,有內部的事故情況通報、交流制度;在實踐中能夠與相關部門配合完成應急搶險,積累了一些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但還有一些企業,進入燃氣行業時間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實際應急處置經驗不足,很難有效處置突發事件。
此外,雖然各級管理部門和燃氣企業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搶修搶險操作規程及應急預案等文件,但各企業在面對事故時的處置措施卻差別很大;即使在同一個企業內部,針對同類事故,不同人員的具體操作也不盡相同。應急處置技術措施是否有效,缺乏評價標準。
同時,整個行業對應急處置經驗與教訓缺乏總結、交流,對事故進行分類統計、做專業技術分析不夠,使得燃氣管理部門及各企業不能分享已有的、成功的應急處置經驗,也無法汲取事故應急中的教訓。
3、對燃氣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標準化的思考
根據我國 2007 年11 月1 日頒布實施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可將應急過程分解為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四個部分。其中應急處置與救援應針對不同事故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和措施。對于燃氣行業,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探討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與救援的標準程序和技術措施,以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態。
面對故障、事故等突發事件,如何做到快速、有效地進行應急處置?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3.1、應急程序標準化
推薦使用標準化應急處置程序,可以減少人為因素對事故處置的影響,使事故應急處置與操作快速、科學、有效,減少事故評估不準確、人員處置失當、應急經驗不足等造成對事件的處置不夠及時、有效和正確。
英國在事故應急中采用“金、銀、銅”三級處置方式:在事件發生后,“銅級”處置人員首先到達現場,指揮官需立即對現場情況進行評估;如果事件超出本部門處置能力,需要其他部門協調時,指揮官需立即向上級報告,按照預案啟動銀級處置機制;如果事件影響范圍較大,則需要啟動金級處置機制。“金、銀、銅”三級處置機制有效保證處置命令在戰略、戰術以及操作層面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形成分工明確、協調有序的工作局面。
我們認為,燃氣行業應急處置程序可以參照流程:
圖一燃氣應急處置流程圖
(1)預警響應與接警:燃氣事故的接警通常是公安、消防和燃氣供應單位中的某一部門,許多城市已經建立相關部門接警聯動制度;接到事故報警后應由燃氣調度管理部門的決策人員對事件做出初步判斷,決定反應級別、確定可調動應急隊伍及人員,做應急技術資料信息等準備,發出應急相應指令。
(2)派出應急隊伍:針對發生事故的地點、情況,應派遣專業的燃氣應急隊伍和人員迅速到達事故現場;應急隊伍應配備相應的檢測設備、應急處置工具、人員防護裝備等;
(3)現場初始評估:應急隊伍中的指揮人員應在最短時間內對現場情況進行初始評估,劃定警戒和處置操作范圍;決定應急預案啟動級別,提出事故控制及處理技術措施的意見、建議;確定是否需要其他部門的協調、參與;向現場和應急指揮部門匯報情況。
(4)現場應急操作:燃氣應急隊伍是主要任務是利用專業技術知識和專用工具,進行事故控制的相關技術操作。應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影響范圍的故障和事故采取相應的、有效的技術措施,控制事態,對事故點進行處理。
(5)系統功能恢復和應急措施評價:搶修、搶險完成后,應按照一定程序恢復燃氣系統的功能。在這一過程中,還應由應急隊伍的指揮人員對應急中采取的技術措施及應急方案進行初步的評價:按照規定進行檢查、檢測;確定應急操作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規范、規程要求;確認應急任務是否完成;通知指揮部門,宣布應急過程結束。
檢查現有的燃氣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程序,根據安全知識、燃氣專業知識,將各類事件的應急處置程序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一旦事故發生時可以比選、參考。采取標準化應急程序,可以避免一些燃氣管理部門及企業應急處置經驗不足,面對突發事件時不能及時、有效地做出應對。
3.2、應急處置專業化
應急中應采取“專業化處置”原則: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別的事件,采用相關專業知識、職業技術技能、專業工具;依靠專業隊伍和人員、專家,應對和控制事態,將危險、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限度。
(1)專業應急隊伍:要應對燃氣突發事件,培養一支具有專業知識及技能、專業技術及裝備的應急救援隊伍;應定期對他們進行燃氣專業技術知識和應急救援技能的培訓;參加高仿真度的演練,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應急技術措施;為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必要的自我防護及救援工具與設備,培養能夠熟練操作應急設備的職業技術人員 。目前,我國應急救援隊伍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充實完善:首先,缺乏應對重大復雜事故的大型特種裝備,難以滿足跨地區、跨企業處理特別重大復雜事故的要求;其次,企業專兼應急職隊伍投入不足、裝備陳舊,隊伍的分布及裝備水平滯后于所在地區的經濟和行業技術發展水平,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應急工作需要。
(2)專家援助機制:在一些重大的突發事件處置中,往往需要把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吸收到專業應急隊伍里來,彌補專業應急隊伍在知識、經驗、技能上的不足。在應對突發事件中,專家隊伍可以出謀劃策,擔任現場應急技術指導、應急措施評判、應急方案抉擇等工作;可以有效減少應急失誤。
建立信息資料庫,收集、整理應急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和有經驗的實戰隊伍等方面的信息,形成專家援助機制,可以為決策者提供應急專業意見和建議;將專家學者研究出的燃氣擴散、火爆損失預測等模型,與事故應急決策、指揮調度相融合,可以提高應急指揮的現代化水平和整體作戰能力。
(3)專業化技術措施:我們常見的燃氣事故形式主要有四種:泄露、火災、爆炸和中毒,這四種形式不是相互獨立的,可能會同時發生。因此應急處置時要有針對性,找到事故的根源。比如處理泄漏及火災時,燃氣低壓管道、中壓管道、用戶戶內的技術處置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需要針對不同的發生地點選擇不同的應急措施 。
3.3、效果評價科學化
燃氣應急處置的效果評價,是對已完成的處置實施的全過程進行評價總結,從而判斷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分析實際結果與計劃的差別;并依靠評價專家或專家組的經驗,綜合各項指標的評價結果,對應急處置的有效性及正確性作出結論性意見;據此總結應急救援的經驗教訓,為修改應急預案、改進應急措施提供參考。
我們認為應急處置的效果評價應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1)評價建立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調查研究當時的條件和環境,從多方面、多層次,了解處置全局和全過程的情況,從處置人員和調度、操作人員處獲取第一手資料。
(2)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即應采取科學的態度,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包括必要的原則性設計計算),實事求是,避免憑空臆造;對材料要有鑒別,對物證、證言要有分析,使評價結果建立在調查材料經科學加工的基礎上。
(3)評價成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評價不應該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特別是調度指揮或者決策部門;應保證其獨立、客觀性,才能真正選擇、確定正確的應急救援措施,汲取事故中的教訓,積累應對經驗。
目前,我國的燃氣事故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對應急技術措施缺乏客觀的評判標準:應急搶險的具體操作是否得當、工具裝備是否適用、應急行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沒有統一的評價。對應急行動的評價總結,可以為處置類似事件提供具體、有效的指導。因此,應逐步使應急處置的評價體系標準化。
3.4、總結交流制度化
《城鎮燃氣管理條例》中規定:燃氣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燃氣事故統計分析制度,定期通報事故處理結果。
完善總結應急交流制度,搭建交流平臺,使整個行業對應急處置經驗與教訓經常進行總結、分析,分享已有的、成功的應急處置經驗,汲取應急中的教訓非常重要。
目前,一些燃氣大中型企業已經開始注重對事故進行分類統計、做技術性分析,應急處置完成后,能做出評價總結,肯定正確、有效的應急行動與技術措施。但是,這種制度還不夠完善,總結出來的經驗很難分享與交流。因此,我們認為應建立一個應急信息交流平臺,對引發燃氣事故的技術原因進行分析;對應急處置技術措施和手段進行評價;對應急裝備、工具的應用情況進行總結;對防護用品與報警裝置的充分必要性進行評估;應定期對燃氣行業事故應急的新技術、新問題等進行交流,推進燃氣應急救援的總體水平。
4、結論
隨著燃氣事業的飛速發展,燃氣安全對社會公共安全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如何提升燃氣管理部門和燃氣企業的應急處置能力,實現指揮順暢、調度科學、反應迅速、戰之必勝的目標,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各類燃氣突發事件所造成的破壞和損失,采用標準化的應急處置程序和專業技術措施,提高應對應急處置的實戰能力將成為我們越來越關心的問題。
(1)我國目前在燃氣應急處置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推薦各類燃氣事故的應急標準化處置程序,可以使事故應急處置與操作快速、科學、有效,減少事故評估不準確、人員處置失當、應急經驗不足等造成的處置延誤、事態擴大等;有助于公安、消防、安監等相關部門協調處置燃氣突發事件。
(2)把燃氣等相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吸收到專業應急隊伍里來,建立“專家援助機制”,可以協助應急處置、出謀劃策,以彌補專業應急隊伍在理論知識與經驗上的不足;建立專業化的應急救援隊伍,加強培養和鍛煉,可以提高燃氣行業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好總體應急水平。
(3)應急處置完成后,及時對應急行動給予科學的評判總結:肯定正確、有效的行為,汲取事故中的教訓;確認正確的應急救援措施,積累突發事件應對經驗;找出存在問題并及時制定整改措施。
(4)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分享成功的應急處置經驗,汲取已有事故應急中的教訓;加強對引發燃氣事故的技術原因分析,對應急預案、措施、行動、效果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交流,取長補短,防范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 城鎮燃氣安全管理 詹淑慧,楊光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6,B1
[2] 城鎮燃氣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11
[3]城市燃氣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與城市安全應急系統城市燃氣蔣宏周以良 2006
作者簡介:
崔競月 女漢族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專業:供熱、供燃氣、空調及通風工程
學歷:在讀研究生
關鍵詞:升壓試驗、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P435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在天然氣進入深圳市以前,主要氣源為液態液化石油氣經區域氣化站或瓶組站強制或自然氣化后輸入地下燃氣管網,LPG管網中壓運行壓力為0.07MPa,而天然氣管網設計運行壓力為0.3MPa。為確保轉換為天然氣后的管網安全可靠性,深圳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燃氣)在轉換前對所有地下燃氣管道進行升壓試驗(0.07 MPa升至0.3 MPa),以檢驗現役埋地燃氣管道及其附屬設施(閥門、凝液缸等)是否滿足輸送0.3 MPa天然氣的需要。升壓試驗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很有必要事先進行危害分析和風險評估,制定風險控制措施,以確保人員安全、結果的可靠性和升壓試驗作業順利,根據試驗結果對現役埋地燃氣管道作出合理的評估。本文從升壓試驗作業所要遵循的法律法規著手,運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對升壓試驗作業的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和風險評估,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
2、法律法規
升壓試驗作業必須執行國家、行業以及企業有關標準、規定、操作規程和安全制度,主要有:《埋地燃氣管網升壓試驗總則》、《用火動焊規程》、《施工現場用電安全》、《自然氣化系統操作規程》、《瓶組站鋼瓶更換操作規程》、《地下燃氣管網巡檢工作規程》等。
3、危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估
對于生產作業活動一般都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是一種通過表格形式較細地分析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害的方法,把一項作業活動分解成若干步驟,識別每一步驟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設法消除危害。
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策劃的步驟如下:
3.1升壓試驗作業的步驟
升壓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
技術部門確定升壓試驗作業范圍――技術部門和安全管理部門到現場勘察――共同制定試驗方案――確定需落實安全的措施――相關部門進行機具材料檢查和人員準備――進行升壓試驗作業――現場安全監護――升壓試驗作業結束,清理現場等各步驟組成,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都可能出現違章,留下隱患,甚至發生事故。
3.2升壓試驗作業的風險評估模型
升壓試驗作業的風險評估包括升壓試驗作業危害發生的可能性,評估升壓試驗危害及影響后果的嚴重性和風險評估三個板塊組成,升壓試驗作業危害發生的可能性(L)由偏差發生頻率、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和監測、聯鎖等設備設施四項內容組成,每次內容分別對應五個“等級”。同樣升壓試驗作業危害及影響后果的嚴重性(S)也是由對人的危害程度、財產損失、法規及規章制度符合情況和形象受損程度四項內容組成,每一項內容分別對應五個等級。風險評估模型為風險值R=L*S,具體情況如表1、2、3所示。
表1: 可能性(L)因素表
等級 偏差發生率 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員工勝任程度(意識、技能、經驗) 監測、控制、報警、聯鎖等設施設備
5 經常發生 沒有規章制度或有規章制度但從不執行 不勝任(無任何培訓、無任何經驗、無上崗資格證) 無任何措施,或有措施從未使用
4 多次發生 有,但只是偶爾執行;規章制度有但不完善 不夠勝任(有上崗資格證,但沒有接受有效培訓) 有措施,但只是一部分,尚不完善
3 偶爾發生 有規章制度但執行不嚴 一般勝任(有上崗證,有培訓,但經驗不足,多次出差錯) 防范控制措施比較有效、全面、充分,但經常沒有有效使用
2 曾經發生 有規章制度但偶爾執行不嚴 勝任,但偶然出差錯 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偶爾失去作用或出差錯
1 從未發生 有規章制度,而且執行狀況良好 高度勝任(培訓充分,經驗豐富,安全意識強) 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
表2:危害及影響后果
表3:風險值R=L*S
嚴重性可能性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3.3升壓試驗作業危害分析及風險評估
3.3.1事故數據參考和分析
由于公司在此以前從未進行升壓試驗工作,但各步驟各環節操作都是日常工作有的,如臨時供氣、巡查、探測等,有關操作規程、標準是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但在執行中經常出現偏差,如巡查未按規定時間,警戒范圍不夠等。
3.3.2風險評估
風險控制措施及實施期限見表4
表4: 風險控制措施及實施期限
風險度 等級 應采取的行動/
控制措施 實施期限
20-25 不可容忍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 立刻
15-16 巨大風險 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
建立運行控制程序,
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慮建立目標、建立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及溝通 2年內治理
4-8 可容忍 可考慮建立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但需定期檢查 有條件、有經費時治理
保存記錄
根據升壓試驗作業風險評估模型和參考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具體分析見表5。
表5:工作危害分析(JHA)記錄表
工作/任務: 燃氣管道升壓試驗 區域/工藝過程:市政道路或小區燃氣管道
分析人員:日 期:
序號 工作步驟 危害 潛在事件或后果 現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風險度(R) 建議改正/控制措施
1 安裝臨時氣化裝置和臨時供氣裝置 連接不嚴密 泄漏或爆燃 試漏檢查 2 2 4
2
安裝壓力表
連接不嚴密 泄漏或爆燃、無法監測試驗過程 試漏檢查 2 2 4
表不準確 無法監測試驗過程 定期檢測 1 3 3 制定規程,要求使用XX次后,必須檢測。
3 關閉試驗段的閥門 關閉不嚴或內漏 試驗失敗 放散一段時間后再次關閉閥門 2 3 6 對什么時間關閉閥門需要根據經驗來制定規程。
4 升壓試驗過程 臨時供氣不足 影響正常供氣,遭到投訴 2 3 6 指定專人巡查監督。
鋼瓶曝曬 泄漏或爆炸、人員傷亡 2 5 10 采取遮陽措施,特別情況下采取淋水降溫。
升壓過快 不滿足試驗要求 試驗方案
法蘭松動 泄漏或爆燃 管網搶修預案 2 2 4
管道微漏 爆燃 管網搶修預案 2 2 4
管道破裂 試驗失敗、爆燃或爆炸 應急預案 2 5 10 搶險人員參與試驗作業,搶修車輛、工具設備在場。
行人、車輛以及意外火源等 影響試驗作業或泄漏燃氣爆燃 3 2 6 方案中增加沿線巡查,提醒進入作業場所的無關人員,疏導車輛;增加警示標志等;小區內試驗通知增加作業期間居民回避的內容。
5 試驗結束拆除裝置 余氣揮發 職業病傷害 4 1 4
6 試驗后巡查 巡查不力 泄漏或爆燃 規定加強巡查 2 3 6 規定時間段、頻次、指定人員,嚴格記錄;并增加對鄰近管溝等巡查,進行檢測的內容。
一、活動目標
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要以應急演練為主線,結合日常應急管理,積極協調各方力量,認真部署專題行活動各項工作,確保協同應對生產安全事故能力進一步增強,確保應急預案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確保全民防災避險和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各生產經營單位要通過組織開展各級、各類安全生產應急演練活動,增強應急救援隊伍的應急響應能力,規范企業在事故初發期的先期處置工作,提升企業在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應急物資儲備、從業人員應急培訓等應急管理水平,為減輕或阻止事故態勢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構筑堅強防線。
二、演練內容
1.市政府與省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將聯合舉辦由政府主導、部門聯合、政企銜接的綜合應急救援指揮演練活動,重點圍繞指揮決策、協同應對、應急保障、后期處置等內容,組織開展應急指揮演練;同時開展應急知識宣傳及救援裝備展示活動。
2.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特種設備、供水供氣、旅游等行業管理部門,要按照“三管三必須”原則,組織開展水上交通、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泄漏、腳手架和起重機械坍塌、特種設備、油氣管線泄漏、賓館景點等本行業領域內的專項應急演練。
3.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涉爆粉塵、城市燃氣等生產經營單位,要針對本單位危險源、易發事故特點和危險有害因素,全面開展班組、車間一線員工應急處置方案演練,讓每一名管理者和員工知道發生險情后如何處置、如何逃生、如何與事故轄區的政府部門報告事故信息,如何組織人員疏散、撤離。
4.各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安全生產工作實際和應急演練計劃,針對汛期和重大活動等重點時段,結合本單位、本行業事故易發、多發,應急管理基礎薄弱的領域、時段、崗位等為重點認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戰化應急演練。
三、總體要求
(一)明確目標,精心部署。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生產經營單位要把應急演練工作與“安全生產月”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同時部署、嚴密組織、認真落實。要緊密結合本轄區、本行業、本單位安全生產風險特點,堅持“貼近實戰、注重實效”的原則,立足于事故災難應對和事故處置全過程,采取多種形式,科學安排專題行活動內容,確保以活動促準備、以活動強能力。
(二)統籌協調,扎實推進。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督促各類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通過應急演練、培訓和教育,提升應急意識和先期處置能力。各類企業在立足基層車間、班組和崗位開展現場處置演練的同時,要組織開展一次企業領導參與、各職能部門協調聯動的應急演練活動。要不斷拓展專題行活動的內涵和外延,全面開展應急培訓、比武競賽、宣傳教育和應急管理執法檢查等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應急演練活動,進一步推動預案簡明化、卡片化、專業化,特別要提升企業員工化解險情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創新方法,提升能力。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各生產經營單位要結合專題行活動,廣泛開展應急管理理論創新,特別是圍繞風險分析、情景構建、應急準備、應急能力評估等開展研究,總結基層好的經驗做法,并按照《關于開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主題征文活動的通知》(濟安委辦〔2017〕17號)要求,撰寫理論文章。各生產經營單位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合風險特點構建演練情景,針對薄弱環節設計演練內容,著眼最大實效確定演練方法,確保演練效果,真正發揮應急演練評估、檢驗和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作用。要加強應急演練評估工作,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評估規范》(AQ/T9009-2017),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應急演練有關內容和工作程序進行評估與總結,及時發現應急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強化制度建設,完善應急預案,補充應急裝備。
(四)強化督導,確保實效。市政府安委辦將按照各單位報送的應急演練工作計劃報表,對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和有關企業應急救援演練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采取督查檢查、指導參與等手段和措施,確保應急演練工作落到實處。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單位進行全市通報,并納入本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同時將專題行活動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宣貫、應急預案優化等日常應急準備工作,以及督察、檢查、培訓等工作緊密結合,送專家下基層、送知識到一線,切實提升應急預案管理工作水平。
各產業集聚(開發)區、各鎮(街道)、各行業主管部門要認真做好專題行活動總結,填報《安全生產應急演練專題行活動情況統計表》(見附件),于7月5日前報送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安全生產月”期間,每周五報送應急演練活動開展情況。報送材料包括活動情況電子文本、視頻(分辨率大于1280像素×720像素,格式為MP4、MPG2、AVI、MTS)、照片(分辨率不低于1920像素×1080像素,格式為JPG、PNG、PSD)等。重大危險源單位、市屬重點企業及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金屬冶煉等高危行業企業應急演練情況請直接上報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聯系電話: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