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

    第1篇: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空間想象能力對于學習機械制圖至關重要。當進入形體的投影、三視圖、剖視圖的學習時,如果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便不能很好地理解各個視圖。因此,要學好機械制圖,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對于一些簡單的形體,可以通過教學模型來幫助學生培養空間想象力,例如圓柱、圓錐、球等,其三視圖及其剖視圖可以通過教學模型直觀地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答案,從而獲得一定的空間概念。

    對于稍復雜一些的形體與相貫面的特性,兩個相交的剖切平面的剖視圖的畫法等,卻難以通過教學模型來直接演示出效果。這時候可以采用多媒體動畫教學演示來幫助學生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整合標準件、常用件、零件圖和裝配圖內容,通過裝配體動畫演示來展開對標準件、常用件、零件圖和裝配圖的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二、教與練緊密結合

    機械制圖這門課的專業性很強,也需要非常嚴謹的專業知識和素養。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了知識點后需要及時對該知識點加以鞏固練習。筆者認為,在每完成一小節的學習后,都應針對該小節知識點布置作業,讓同學們動腦的同時勤動手,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并改正問題,從而更深入徹底地掌握該知識點。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考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會學生知識不如讓學生自己學會發現并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出現過于依賴老師的情況。例如在自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上,往往不如老師講解過的內容掌握程度好。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自學能力,在機械制圖這門課當中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教材中介紹了圓角的正等軸測圖的畫法,這部分內容也可以安排學生自學,在布置自學任務的時候可向學生提出思考題:圓角正等軸測圖的畫法與四心橢圓法之間有什么樣的區別與聯系?如果學生在自學后能夠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掌握圓角正等軸測圖的畫法就不成問題了。

    四、開發機械制圖與CAD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機械制圖和CAD課程有很多共通之處。傳統機械制圖還停留在平面上進行尺規作圖,花費時間多但是效率低,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在計算機大量普及的今天,利用CAD進行作圖,不僅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提高,也更適合當前普遍使用計算機繪圖的大環境。

    開發機械制圖與CAD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就要把機械制圖和CAD兩門課進行有機融合,精心編制出一體化教學的新教材和適合一體化教學練習的練習冊。筆者認為,在一體化教學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由于學生對于CAD的不熟悉,需要一定時間學會CAD的基本操作,以及考慮之后學生在計算機上后續CAD繪圖的學習練習,一體化教學的課時量應比單門機械制圖課時量增加約一倍;第二,對于制圖的基礎知識這一章節應先進行傳統板書教學,讓學生進行扎實的基本功的訓練,具備基本徒手繪制各種圖線、圖形、尺寸標注,基本幾何作圖的能力,之后再進行CAD中圖線、圖形的繪制練習,更能提升學生的制圖基礎素養;第三,減少原機械制圖教學計劃中圖形繪制的練習,特別是橢圓、多邊形的徒手繪制練習,因為這在CAD繪圖中已經非常簡單可以實現,不需作為重點,可以改成CAD圖形繪制練習,學生完成效果好且效率高;第四,先以板書教學為主,進行零件圖的識讀和繪制練習,而在全省統考CAD考試當中,以裝配圖拆畫零件圖為重點,所以一體化教學應當在CAD教學時加強裝配圖的識讀學習。

    第2篇: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機械制圖;AutoCAD;教學改革;教學順序

    1 引言

    “機械制圖”作為一門基礎性專業課,在我國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普遍開設。該課程最主要的目標是使學生具備機械圖樣的繪制和識圖能力,并能獨立完成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繪制[1]。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對圖形進行思考、識讀和繪制過程中,使空間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第一次碰到專業的機械圖樣,因此入門較難。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有一定的弊端,效果一直不夠理想。“Auto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是機電類專業另外一門專業基礎課,雖然同樣講授圖樣的繪制,與“機械制圖”相比,繪圖工具有所不同,從手工繪圖變成計算機軟件繪制,兩門課程通常是獨立、分開講授的。這種教學方式最直接的后果是課時以及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內容嚴重重復,學生對于相同內容學習積極性較差。因此如何改變舊方法舊模式,探索一條更加有效又合理的教學途徑,既要減少課時數,又要保證教學質量,既要保證理論知識的傳授,又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每位授課勞師都應當去思考的問題,也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

    2 “AutoCAD”與“機械制圖”之間的關系

    “機械制圖”課程強調投影法的應用,通過機械圖樣的閱讀和空間幾何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并扎實掌握對機械圖樣閱讀、繪制等方面最基本的知識、技能和方法,能夠識讀和繪制復雜程度中等的零件圖和裝配圖[2]。

    “AutoCAD”則是一種當前流行又先進的作圖軟件,利用計算機高效的計算能力和形象的成形效果,協助設計師完成產品的設計和建模,是制圖理論新的表達載體[3]。“AutoCAD”的誕生改變了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手段,設計質量明顯提高,開發周期卻大大縮短。CAD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一定的應用,毫無爭議的成為工程類專業必學的基礎課。CAD技術取代的是手工制圖的操作,但是取代不了制圖理論和相關的標準、規范,恰恰相反,它是在機械制圖下衍生出來的繪圖軟件,并極大豐富了制圖理論。

    機械制圖是AutoCAD的基礎,前者強調制圖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后者則注重軟件的熟練應用,兩門課程共同的目標都是培養學生的繪圖、識圖能力和空間立體思維,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更是相輔相成的。

    3 教學現狀分析

    機械制圖課程由來已久,自引入CAD技術后,兩者經過多年的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筆者調查了前人的教學改革,同時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存在的問題。

    3.1 課程內容相互分離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機械制圖和AutoCAD是作為兩門獨立的課程分別在大一的第一、第二學期開設,課時一般為72和36學時。教學過程中以各自為中心,自成體系,沒有將兩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學習機械制圖時,學生由于缺乏實際模型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課程內容又缺乏趣味性,對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大一新生來說容易打擊自信心,進而對大學學習或專業發展產生畏懼。在第二個學期學習AutoCAD時,雖然學生學期興趣較濃厚,但是此時對于機械制圖的知識又有些許遺忘,在教學過程中片面強調命令的學習,脫離制圖知識,出現了學生熟練掌握AutoCAD軟件卻不能較好的表達機械圖樣的問題。這種知識內容相互分離的模式使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3.2 課時偏少

    高職院校的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較長,在校學習時間僅兩年半,絕大多數學校將本課程的教學任務安排在第一個學期內完成,而新生報到時間較晚,始業教育、軍訓等又占用約兩周時間,再除去考試周、節假日等原因,實際授課時間最多為60學時,與傳統的兩學期108學時相比嚴重偏少,因此給任課老師課程計劃的制訂帶來巨大的挑戰。

    3.3 教學順序不合理

    本課程常見的教學順序有兩種:先學機械制圖后學AutoCAD,或者兩部分知識按章節穿插。第一種方法使兩部分過分分離,不能在內容上形成互相支持,第二種方法雖然有些改變,但僅僅是機械式的交叉,學生學習時難以把握思路。此外,這兩種方法還有個共同的特征,即每次課的內容多、任務重,容易出現一次課完成一整章的內容或者掌握5-6個命令,對于剛進入大學還未完成學習方法轉變的新生來說,較難適宜,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4 創建“平行與相交結合”式教學內容

    筆者根據以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并分析本課程的特點后,初步對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順序的重建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4.1 調整教學內容

    (1)雖然畫法幾何學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感,但是這部分知識難度較大,效果又不如三維軟件好,因此減少該部分的內容。

    (2)因為AutoCAD三維建模的能力較弱,而學生在后續的課程中還將學習Pro/E等當前使用較廣泛的軟件,因此刪除該部分知識。

    (3)后續的互換性技術課程中將會重點介紹公差、配合等技術要求,因此在本課程內只介紹其標注方法和注意事項,符號和名稱的對應關系在考核中不做要求,但學生應當掌握問題的解決方法。

    (4)修改學生課堂操練的內容,確保練習內容既能鞏固當時課堂學習的命令,又能對已學命令加以綜合應用,還能及時復習機械制圖部分的知識點。

    4.2 重建教學順序

    打破原有的先學機械制圖后學AutoCAD,或者兩部分知識章節簡單穿插的學習順序,各自內容細分成一學時45分鐘的量,機械制圖部分按照內容循序漸進的原則形成一條主線,AutoCAD則改變原有的按功能類型逐條講解的順序,以服務于實訓和機械制圖部分的練習為宗旨,按照各種命令的使用頻率和重要性排序。同時,在學生上機實訓上形成交叉,以機械制圖的內容為素材,用當前已學的AutoCAD命令進行繪制,為每次上機練習設計一份獨特的實訓內容。例如,學生在學完機械制圖關于國家標準部分的內容后,在隨后的AutoCAD及其實訓中配以環境設置、點樣式、字體設置等,不僅學習了AutoCAD的功能命令又使國家標準在實踐中得到體現。

    4.3 編寫實訓和練習內容

    依據機械制圖和AutoCAD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和實訓,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規律,力求使每次的教學內容都能在實訓和練習中得到及時鞏固,并復習已學過的知識。素材以各類競賽題目和來至企業的真實資料為主,在教學中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力圖使學生在參加工作初期就快速完成思維習慣的轉換。

    4.4 改進教學方法

    科技在不斷的發展,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更新,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4.4.1 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目前在教學實踐中頗受師生的喜愛,利用精美的PowerPoint教學課件、直觀的AutoCAD、立體感十足的Pro/E等軟件設計的教學材料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時調用進行講解,動畫、語音、多樣的色彩等效果都是傳統黑板加粉筆所無法比擬的,該方法對教師的備課要求比較高[4]。

    4.4.2 實例教學法

    實例教學法是本課程常用的一種方法。教師直接選取企業里典型的零件圖、裝配圖對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將學習聚焦于實例的繪制過程,體現了學以致用,同時也在教學過程中實踐了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4.4.3 示范教學法

    在實物模型和三維動畫模型的幫助之下,教師進行教學信息的演示,學生則通過觀察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這種方法在課程的初始階段較為適用,比如在分析三視圖的形成時,利用三維動畫來模擬其成形過程,同時在黑板上演示作圖過程。對于沒有制圖基礎的學生來說,示范教學法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4.4.4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任務驅動法則注重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該方法建立于相應的基礎知識之上,將全新的知識點隱含于特別設計的任務內,學生首先對接受的任務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討論,然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和指導下,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最后完成任務,通過這種方式重構了所學的知識,并理解其意義[5]。任務驅動教學時,教師應當全程參并進行實時指導。任務驅動法更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好處在于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并主動思考、對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

    5 教學條件與任課老師的要求

    (1)積極參加各種相關的技能培訓,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技能。

    (2)要有扎實的基本功。無論是“機械制圖”還是“AutoCAD”都要做到融會貫通,對于課堂上出現的各種無法預知的問題和困難都能解決。

    (3)課前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將 “機械制圖”的重要知識點,在AutoCAD軟件中充分體現出來。設計合適的課堂練習,借助AutoCAD工具,將難點簡單化,將立體直觀化。

    (4)注意避免學生養成對AutoCAD的過分依賴,錯失了提高空間想象能力的機會。時刻記住學習AutoCAD繪圖工具的同時,要更好的理解機械制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5)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讓課堂教學的技能與企業的實際需求有機的結合并對應起來,使學生不但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更能以最快的速度改變角色,進入工作狀態,融入企業與社會。

    6 結束語

    《機械制圖與AutoCAD》是高等職業院校機電類專業普遍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筆者依據該課程和高職教育的特點,分析了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教學內容取舍、授課順序調整、教學方法改進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實踐證明,通過本教學改革,將機械制圖和AutoCAD兩部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互相貫通相互補充,使傳統的課程顯示出極大的活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唐士娟.“機械制圖”與“AutoCAD”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09):190.

    [2]張淑娟,賀俊林,趙美香. AutoCAD軟件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64-65.

    [3]劉新陽,高傳昌. 工科院校AutoCAD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7):91+93.

    [4]高強. 淺談《機械制圖》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8):163.

    [5]張子容. 高職《機械制圖及CAD》任務驅動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 管理),2012(01):105-106.

    第3篇: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機械教學;機械制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8-051-1

    所謂項目教學法是將傳統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教學項目,以項目為中心,組織和展開教學,讓學生直接參與負責項目的全過程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該方法是需要師生以項目為中心來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

    機械專業是以有關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為理論基礎,結合生產實踐中的技術經驗,研究和解決在開發、設計、制造、安裝、運用和修理各種機械中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問題的課程。

    本文主要闡述了項目教學法運用的必要性,結合《機械制圖》,闡述了如何在機械專業課中滲透項目教學法,不但鍛煉了學生實踐和創新精神,而且也為廣大機械專業的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我們之所以要探究在機械專業教學中滲透項目教學法的策略,主要是為了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1)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和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已經成為課堂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都是以圍繞學生進行的。

    (2)不再只按照教材的章節去教授課程,確立項目并以項目為中心,課堂教學中不再單純地傳授學生知識點,而是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獲取和鞏固知識。

    (3)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探索知識,教師應該鼓勵在完成項目的同時,要從中發現問題并且共同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提高學生綜合利用知識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不但鞏固原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探索尋找出新的方法,并達到掌握新知識的學習,而且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這里,我們主要以《機械制圖》為例,談談在機械教學中滲透項目教學法的策略:

    (1)對學習者進行分析。對學生目前掌握的情況進行了解,在完全摸清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章節難易情況進行設置項目,項目的設置應由易到難,在不斷地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大所設置項目的難度,從簡單讀圖掌握尺寸的標注到復雜的零件三視圖的繪制等等。

    (2)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教學是師生之間共同交往和發展的過程,采用項目教學法,我們可以網絡的優勢,傳播知識,創設問題情境,引導點撥,調整知識反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組進行合作,自主探索和發現問題,利用現有知識和求助老師來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和練習結果加以肯定和評價,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欣喜,一方面鞏固了已有知識和探索新知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機械專業的興趣。采用項目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們以機械制圖中軸類零件的分析為例,談談項目教學法是如何滲透到機械制圖課中的。

    (1)明確任務。在項目教學法中,項目的設置由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不能過于簡單,這樣可以促使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題的具體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每個小組都去搜集有用的信息,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對斷面圖和平鍵連接的畫法進行理解并掌握,弄懂零件圖的尺寸公差,會讀軸類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從而弄清軸類零件的機加工工藝結構。最后小組進行匯報,教師進行評比交流。

    (2)制定計劃。當項目確定后,小組開始分別對項目進行討論,各組制定項目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適當地向教師請教,教師也應該適當地引導,并且不斷鼓勵,邊討論邊提問,使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3)實施計劃。在制定好計劃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進行分析,各個小組根據目前所掌握的知識點,向全班同學講解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及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結構,其他小組對該小組進行評判,教師加以總結,提出指導性建議。

    第4篇: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P鍵詞:微課;高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能訓練

    Key words: micro lectur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7-0173-02

    0 引言

    《機械制圖》作為一門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機械類專業的基礎課,它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機械類專業教育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制圖的教學肩負了“為專業課打基礎,為就業作保障”的兩項重任。因此提升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微課”是按照課程的教學目標,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教學環節或職業技能等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相對于傳統單一教學資源(如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具有明確的目標、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1]。

    本文對機械制圖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對比,根據機械制圖課程的特點和性質,構建微課在機械制圖課程中有效應用的教學模式。

    1 機械制圖教學模式

    1.1 傳統教學模式

    多數職業院校的《機械制圖》的教學多采用知識本位的傳統講授教學法。過分注重繪圖方法的課堂講授是《機械制圖》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個重大缺陷,“填鴨式教學”現象嚴重。由于傳統教學缺乏以任務為中心的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不到發揮,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2]。

    1.2 “分組式”教學模式

    “分組式”教學模式主要從課前的分組、課堂的授課以及成績的評定3個方面設計和開展教學,突破了傳統機械制圖的教學模式[3],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由個人單獨完成轉變為小組合作完成,有效的提高了學生深入分析問題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

    1.3 “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從教學內容設計、網絡課程的架構設計、課程資源的建設和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綜合了傳統課程教學和網絡在線教學的優點[4],實現面授教學和在線教學之間的互補,學生可線上線下學習和鞏固知識點,擴展教學時間和空間[5]。

    1.4 “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以具體的工作任務作為學習載體,本著“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新知識獲取階段、典型任務實施階段和評價反饋階段[6]。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調以“典型的工作任務”來培養“職業能力”。這種旨在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和職業能力的一體化模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除此之外,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新型的教學模式不斷應用于傳統教育教學過程中,比如理實一體化教學、翻轉課堂、項目教學法、MOOC等,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幕課這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一種將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課者和學習者通過某一個共同的話題或主題聯系起來的方式方法,為學習者提供了免費享有優質教育的可能[7]。

    2 高職教育機械制圖的課程特征

    機械制圖是高職機械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看圖和畫圖的能力。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貫徹國家標準意識,形成“機械產品的圖樣識讀、測繪和公差的分析”的工作能力。機械制圖作為一門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機械類專業的基礎課,其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8]:

    ①課程內容模塊化。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體系是以“職業能力”為本位,課程內容符合職業崗位的需求。這突破了知識的系統性,強調了知識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②理論實踐一體化。在課程內容上,強調從業能力所必需的職業技能以及與之緊密相關的理論知識掌握。

    ③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 “必需”為度,即是著眼于職業崗位工作所必須的理論知識;“夠用”為度,即是專業理論的廣度和深度取決于職業崗位工作的需要。

    鑒于此,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可以針對每個知識模塊,采用工作崗位的具體案例進行教學。

    3 微課在高職教育機械制圖的應用

    3.1 微課應用于機械制圖中的優勢

    微課的主要載體是教學視頻,其是多種教學資源的結合體,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教學環節或知識點而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其主要由教學視頻以及相關的課題素材、課后練習、學生反饋以及教師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組成,是一種主題突出、半結構化的學習單元[9]。

    ①微課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微課一方面能把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素材統整到一個微視頻中,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具體、直觀的畫面,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深化概念、方法和規律;另一方面,實踐過程的模擬,步驟示范,實物的演示,現實環境中很難觀測的現象等都一并清晰地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反復觀看提高技能掌握的效率。因此,可以說微課的學習和實際的操作演練促進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完整結合。

    ②微課有助于實現職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微課利用虛擬學習平臺、全面的學習資源營造自主學習環境。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能力基礎去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教師通過對每個學生的個別化和針對性指導能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③微課及時的評價反饋,提高職業技能水平。

    利用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圍繞每節微視頻的知識點,提供不同層次的自測練習去檢驗教學目標的達成,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形成性評價。學習者通過自測系統,對相關習題可以進行無限次數的演練,系統根據學生答題的情況,給出正確答案或答題提示。通過網絡自測的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可以有效地調整和改進學習上的不足,最終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激勵其進一步深入學習而提高職業技能水平。

    3.2 微課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在高職教學改革中引入微課,要以現實課堂為基礎,采用不同的微課設計手段和應用策略[10]。

    ①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課前預習為主的微課要使學生對知識內容有預先的了解,要突出疑難點,引起學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對知識點產生好奇和興趣,使學生有解決疑難問題的欲望,讓學習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聽課的質量。

    ②課堂講解。

    課堂講解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核心的部分,課堂講解型微課即對本次課程中的新知識點進行闡述和解釋。在高職教學中,應強調能力本位的課程教學改革,所以課堂講解的微課設計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突出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微課中的課程任務應以實際工廠企業的工作過程為背景,按照工作崗位發展的要求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使學生的能力在反復操練過程中得到提高。

    ③課后復習。

    以課后復習為主的微課應是知識的總結及知識的拓展,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去尋找更多的拓展內容,以此達到突破難點,查漏補缺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專門針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疑難問題開設的專題講座(包括教師對疑難問題的詳細解析),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自我提高。

    3.3 機械制圖微課教學過程設計

    《機械制圖》微課教學過程如下:首先以課堂真實情景問題為載體,設計驅動性學習任務,為學生提供微課學習資源。其次,對學習者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制定任務計劃,教師引導小組確定問題解決方案。接下來,通過觀看學習微課,結合教師講解說明,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最后是檢查與評價。通過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形式完成對學習結果的評價。

    以“根據軸測圖測繪標準直齒圓柱齒輪”這個案例說明微課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設計中的應用。課前將微課“零件圖的視圖選擇”和“剖視圖”發給每一位同學供學生自主學習,課上教師下發任務并分組;結合微課、教師意見及參考資料,小組討論確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繪制方案并繪圖;最后教師評價各組繪圖情況,指出各組錯誤的畫法,然后用微課給出正確繪制齒輪的畫法。

    第5篇: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微課概念的界定

    微課是以闡釋單個知識點(包括知識介紹、習題講解或技能訓練)為主要目標、以短小精煉的視頻為主要表現形式,包含多種學習資源要素的有機結合體。它可以是以微視頻為基本載體、在網絡環境下運行、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支持多種學習形式的微型網絡教學資源;也可以是以微視頻為主要呈現形式、以W習或教學應用為主要目的、具體闡明某一知識點的教學視頻;還可以是具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精煉的小課程。

    二、機械制圖微課的教學應用

    1.微課的基本教學流程

    機械制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看圖能力和畫圖能力,其微課的設計和應用應以行動導向教學為主線,通過學生課內外的學習與問題的探究、教師教學素材的安排、微課的設計制作和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等系列活動,發展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升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

    2.機械制圖微課的教學實施

    根據微課的基本教學流程,機械制圖微課的教學實施步驟可分為獲取資訊、計劃決策、教學實施和檢查評價四個階段。

    首先是獲取資訊。教師首先根據教學內容將“零件圖的視圖選擇”“剖視圖”等微課傳輸到學生電腦上;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布置學習任務,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最后介紹測繪步驟,使學生了解齒輪測繪的方法和步驟,提升學生信息獲取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其次是計劃決策。教師首先在多媒體上簡要介紹微課內容;然后學生根據組內成員特點進行任務分配,并制定任務方案;最后由教師審核學生的方案,幫助各組確定最終解決方案,以發展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整體把握和判斷能力。

    再次是教學實施。學生根據教師的學習任務觀看微課、查找資料進行零件圖的繪制,協作解決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測繪問題;同時,教師應隨時對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指導與督促,鍛煉學生的組織協調和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是檢查評價。學生再次觀看微課,對本組的測繪結果進行自檢并進行小組間交流,教師根據各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點評齒輪測繪方法和測繪時的注意事項,并對學生的任務解決方案提出改進建議,訓練學生自我評價和反思總結的能力。

    三、機械制圖微課應用教學效果

    中職機械制圖微課的實踐應用,在發展學生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建構的同時,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的基于驅動式任務的微課,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掌握了教學重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潛能,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實踐,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促進學生能力建構

    利用微課資源實現翻轉課堂,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任務,鍛煉和提升了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意識,建構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課堂討論和自檢,提高了學生對自我學習狀態的反思能力。

    3.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運用多種現代化信息手段制作的微課,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也有效地引導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微課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能緩解教師組織教學紀律的壓力,有助于教師將全部精力和注意力聚集到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傳授上,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第6篇: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CAD具有很強的繪圖功能,能夠精確地設計機械零件、繪制機械裝配圖和零件圖,CAD的出現并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制圖方法,其編輯、修改、繪圖功能,有助于美觀、準確、快速地繪制出需要繪制的機械圖樣,從而實現了繪圖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機械制圖和CAD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關系。機械制圖和CAD課程教學的結合,可以給學生提供理論探索的機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幻燈片、三維圖形、軸測圖等功能,充分展示平面和空間的轉換過程以及空間形體的轉換過程,從而使得機械制圖的難點得以分解并突出重點。同時,機械制圖和CAD課程教學的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提供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并讓學生充分見識到CAD軟件在機械制圖中的作用和效果,從而培養他們學習CAD課程的興趣。可以說,CAD與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到中職生后續系列課程的學習,而且對學生的就業、擇業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深化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改革是當前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整合機械制圖與CAD輔助繪圖資源,優化課程教模式是當前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

    2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改革的途經分析

    教學實踐中,深化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改革應該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2.1創新課程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下,機械制圖與CAD課程大多采用添加式、獨立式等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操作比較簡單,也便于學生理解,但是,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導致計算機“繪圖”與機械制圖“分離教學”情形的出現,因此,實施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是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創新教學模式并不是簡單的對機械制圖、CAD兩門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兩門課程合并為一門課程),而是運用“一體化教學模式”以達到提升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強調以能力為中心,將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融合在一起,以理論指導學習實踐,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讓學生在“教中學、學中做、做中思”,比如,教師可以將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畫圖方法、國家標準要求等內容進行精講以后,引導學生自己來畫圖、繪圖,然后教師再和全班同學共同“繪圖”,學生再進行反思,這樣通過反復的、系統的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形體分析能力就會得到質的提升,從而促進機械制圖與CAD課程主要教學目標(識圖、繪圖能力)的順利實現。中職院校機械制圖與CAD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關鍵的是需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融合,綜合考慮培養中職學生職業能力、實踐能力的目標需求,制定針對性強、實效性強的教學大綱、計劃,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這是“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促進機械制度與CAD課程教學目標實現的必要保障。

    2.2深化教學方法改革

    機械制圖和CAD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因此,深化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改革,就必須要結合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求、特點,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第一,示范教學法,例如,在CAD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示范怎樣繪制機械圖,通過示范教學法,可以直觀、有效地給學生展示繪圖方法,從而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第二,多媒體教學法,這一方法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展示,通過分解作圖步驟、展示實物動畫和圖片等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并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互動,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實例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工廠的典型繪圖事例,并利用這些事例給學生講解怎樣進行機械繪圖,這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增強教學的實用性,學生可以實現學以致用。第四,任務式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生產實際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制定教學計劃,并將知識點和教學內容隱含在教學計劃中,讓學生通過團體合作、小組討論來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完成教學計劃,掌握所學知識并構建其意義,同時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3創新考核評價模式

    中職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本質區別在于,前者注重實踐,后者注重理論,這就要求中職院校必須要創新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考核評價模式,建立以技能評價為核心,兼顧中職學生理論、能力、知識、素質等方面因素的考核評價機制,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辦法,使廣大的中職學生不僅關注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學習結果,更加重視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的學習過程,這對于提高中職學生的手工繪圖能力、計算機輔助繪圖能力以及參與課程學習的意識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結果性評價方法的實施又能夠比較客觀、準確地衡量中職學生機械制圖與CAD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做出客觀、公正地評價。

    3總結

    第7篇: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raining of technic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major,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AutoCAD mechanical drawing software. Mainly through teaching model of Teach - Learn - Do - Test - Evaluate, this paper uses "10+50+40" assessment method (10% usually attendance + 50% peacetime operations, classroom assessment + 40% final assessment) to carr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pays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 stage, revises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feedback in classroom teaching, feedback and then solution, so that students really become the subject of teaching. After practice, the drawing speed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the drawings of students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關鍵詞: AutoCAD;機械制圖;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Key words: AutoCAD;mechanical drawing;teaching reform;effec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1-0197-02

    0 引言

    機電一體化專業AutoCAD機械制圖作為機械行業基礎,對學生職業生涯有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前系部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做,以30%平時成績+70%期末考試,考核都以期末考試來錘定學生是否通過課程,教學效果和質量并不佳。對此,針對學生課程掌握的情況提出了教-學-做-測-評的教學模式,采用“10+50+40”(10%平時考勤+50%平時作業、課堂考核+40%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進行教學改革。

    1 教學改革方案

    1.1 教-學-做-測-評教學模式改革方案

    1.1.1 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采用邊教邊練的教學方法,核實學生基本掌握知識要點

    《AutoCAD機械制圖》課程主要分四個模塊:①基本繪圖命令的使用(繪制命令、修改命令、刪除命令等);②零件圖的繪制(標題欄、標注、圖層設置、設計中心等);③裝配圖的繪制(明細欄等);④簡單的三維實體繪圖。根據課程的特點,采用是電腦實訓的上課方式,通過教師機學生機控制教學演示,學生跟著學習,然后學生再通過練習掌握軟件功能使用。在隨堂的練習中對學生提出的難點進行解答,保證知識點掌握過關,課后布置作業。

    1.1.2 為提高學生的繪圖速度,采用月考核隨堂AutoCAD繪圖軟件作為平時考核

    課堂考核的方式采用月考(第4、7、11、15周)形式,根據教學進度,結合當下應掌握的重點、難點,以60分鐘為隨堂考核時間,發放電子檔試卷,以正規考試方式對學生進行隨堂考核,考核成績在一周內公布。除了病假或特殊情況的可申請延考課堂考核,曠課或遲到早退等影響課堂考核成績,一概由考生負責。另外在試卷批改后,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整合,然后分條解說,解決難點。

    考核一:簡面圖形繪制(60分鐘)。

    通過繪制簡面圖形,加強學生對各繪圖命令的使用。

    考核二:平面圖形繪制(60分鐘)。

    強化學生對各繪圖命令的使用,提高學生讀圖繪圖速度。

    考核三:環境設定和標注尺寸(60分鐘)。

    一方面訓練學生對繪圖環境的設定,另一方面訓練學生對基本尺寸和公差尺寸的標注及尺寸修改,強化運用。

    考核四:零件圖和三維立體圖繪制(60分鐘)。

    通過對環境設置,繪制零件圖及根據軸測圖繪制三維立體圖,訓練學生對三維模型構建各繪圖工具的使用。

    1.1.3 加強零件測繪方法的應用

    在課程學習當中布置了機械繪圖(手繪)兩個作業:①測繪零件繪制零件圖;②裝配圖繪制(機械繪圖)。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測繪基本方法和掌握裝配圖的畫法和注意事項。通過實際應用使得學生對知識點融匯貫通,最后通過點評,指出問題所在,加深印象,改正不足。

    1.1.4 帶領學生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Autocad軟件快速繪圖比賽,增加學生對Autocad繪圖軟件的興趣

    1.2 課程考核方式“10+50+40”

    課程的改革是根據所在高職院校學生現狀,以重視學生職業技能,及時了解知識掌握狀況,對教學知識點進行完善補充的改革模式。

    1.2.1 平時考勤10%

    平時考勤的成績占課程的總成績10分。一個學期16周課,每周4個課時,一共64課時,上課采用是32理論+32實訓,課后布置計算機繪圖作業,以增加學生訓練實踐。課堂隨機點名,一個學期點名16次,無故缺課一次扣一分,扣完10分為止。另對于遲到早退的,酌情扣分。

    1.2.2 平時作業、課堂考核50%

    平時作業占30%(含5次課后作業,一次占3%,小計15%;另還有裝配圖10%,零件測繪5%,小計15%),平時考核占20%(按月考的形式,4次,每次各占5%)。如圖1所示為綜合成績各項及比例構成。

    1.2.3 期末考核40%

    期末考核是對學生整個學期學習情況的檢驗,在考核的比重上有所降低,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一考定結果的弊端,從而更好體現學生的綜合水平,讓學生在完成一個個平時小任務中去掌握知識要點,提高快速繪圖的能力,更重要是促進《機械制圖》課程的持續學習,鞏固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計算機快速繪圖的職業能力。

    2 具體的實踐過程

    課程改革具體的實踐過程如下:

    2.1 了解分析學生對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調整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

    以15級機電一體化專業為改革對象,由于AutoCAD機械制圖課程與機械制圖課程有相關性,對學生進行了初步了解,學生對機械繪圖的三視圖方面的知識不扎實,故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可完善加強。另外增加零件圖繪制的課時,以強化AutoCAD繪圖的目標和作用。

    2.2 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強化AutoCAD軟件的應用

    課堂上AutoCAD操作使用為主,教學為輔,重視學生軟件應用情況,加強能力的訓練,通過隨堂考核、隨堂練習強化AutoCAD軟件的熟練程度,為職業就業打下基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院的Autocad軟件快速繪圖比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 著力解決學生反饋的難點疑點,對存在問題進行剖析解說

    無論是課上課下都為學生提供答疑的便利,通過電話、qq、短信、坐班答疑等方式為學生解決問題,特別是作業和隨堂考核出現的問題,進行歸類分析,分條解說。

    2.4 考核方式方面執行情況

    考勤的比率是10%,在這個環節中,對學生進行考勤記錄,期中、期末進行考勤情況公布。對缺考比較嚴重的進行課下談話,了解學生的動態。

    平時考核由平時作業、課堂考核兩部分構成。平時作業5次,基本每1章布置一次作業,作業題量6小題/次、裝配圖1次、零件測繪1次,課堂考核4次,以學生上交的作業和考核試卷進行認真修改,評分,總結出現的問題,對存在問題進行一一解疑。

    按照《AutoCAD機械制圖》的考試模式,100分鐘的計算機繪圖考試。涉及考試的知識點涵蓋簡面圖繪制、三維圖構建等知識點,主要考察學生的技能能力的掌握情況。

    3 改革實踐效果

    ①考勤。在制定課程的改革規則,嚴格按照課程改革方案進行,學生的到課率大大提高,其中15機電專業機器人方向的學生到課率100%。

    ②學生的自我學習積極性提高。在課程改革的實際過程中,從大部分學生開始對課程不上心到期中80%以上同學都提前預習、自我學習,學生的自我學習積極性得到了較大提高。

    ③學生職業能力得到鍛煉。機電專業(機器人方向)班級課程的通過率100%,縱觀這個學期的各項成績表現,平時考核的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當,基本呈線性關系(如圖2)。

    在對各項成績構成分析上(圖3),其綜合成績主要還是與平時考核和考試成績密切聯系,采用課程改革,在平時方面的表現對課程的掌握程度是直接關系,這樣的實踐效果也是相當滿意的。

    4 結論

    機械制圖采用教-學-做-測-評的教學模式,采用“10+50+40”的考核方式進行教學改革,以實際來檢驗了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當然對于本課程的改革還需繼續完善,在機制下大量培養學生的能力還力求重點培養拔尖的學生,讓學生更為出色。

    參考文獻:

    [1]楊東超,王玉坤,李學志.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探討[J].工程圖學學報,2007,28(2).

    第8篇: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 機械制圖教學 興趣培養 情境創設 自主創新 合作探究

    《機械制圖》是跨機械大類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連的技術基礎課程。它實質上是根據投影理論研究“體”向“面”和“面”向“體”轉化的一門課程。在有限的學時內,如何合理、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就需要教師在制圖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創新。

    結合制圖課的特點,我的授課思路可以總結為十個字,就是:“把脈”、“激趣”、“自主”、“拓新”、“合作”。

    一、“把脈”——仔細摸清所教學生的“底子”,劃分不同類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機械制圖》是一門既重理論,又重實踐,主要研究閱讀、繪制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基礎課。它的目的和任務是:學習正投影的基本理論,掌握制圖規范標準,掌握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對空間想象的能力、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一句話,這門課程對學生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在職業高中,學生的優點是思維活躍,動手能力較強,所以讓他們動起來,活躍起來,效果會好一些。

    二、“激趣”——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

    動機是學生學習的愿望和意圖,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只有把學生的情感、動機,巧妙地牽引出來,才能使課堂教學順利展開,使他們主動地投身到學習活動中。這就是教育性發展理論強調的“自主性”的第一步。

    如在講制圖的基本規定時,先給一個簡單的平面圖形讓學生照著畫,學生幾乎都可以用繪圖工具把圖畫出來,接著給學生講機械制圖中的規定和標準,如圖線、尺寸標注等,讓學生回顧自己在畫圖的過程中是否按標準做了,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制圖的規范,學生很容易接受。從最簡單的知識點人手,讓學生經常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表揚。即使是學生把題做錯了,也要在肯定、鼓勵的基礎上指出不足,絕不可肆意批評和指責。

    三、“自主”——開展自主學習,尊重學生主體學習的權利。

    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們不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個心靈來感知周圍世界的。”知識的獲得離不開實踐,學生的主動實踐更可貴。以學生為主體的畫圖的活動,在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和諧配合中,使學生創造性地開展課堂活動,培養主題畫圖的能力。這是教育性發展理論強調的“自主性”的第二步。

    如在講直線的投影時,我首先將鉛垂線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融入到實際中,使學生理解得非常清楚,之后我總結出鉛垂線的概念和投影特性。在講到正垂線和側垂線時,我把它們的概念和投影特性都教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概括。“想一想,誰想好可以告訴我”。對于這種形式,學生是很樂于參與的,人人都想在大家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四、“拓新”——在培養學生“自主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大力培養學生展開想象的創新思維。

    在《機械制圖》課程的學習中,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具備了空間想象力,學習起來就會覺得輕松自如。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是學好制圖課的首要任務和有效方法,空間想象力的培養并不是獨立的,而是要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的。

    在講組合體視圖的時候,需要畫圖和讀圖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的建立過程是這樣的,由三視圖找對應軸測圖(或軸測圖找對應三視圖)—由簡單軸測圖畫三視圖—由三視圖切制泥型想形體—由三視圖畫軸測圖—補缺線、補缺視圖—到繪制與識讀復雜組合體三視圖。從借助具體實物的觀察幫助想象,到拋開實物抽象思維,從圖與物、平面與立體反復的互逆轉化完成空間想象力的飛躍。

    五、“合作”——積極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發展性教育重視學生評價,但有別于其他理論的是:提倡“自我”評價,尊重學生自我發展過程中的成果,讓學生開展評價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的體現。以往的學習評價是老師的事,學生很少參與,缺乏評價的主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和同伴的表現有自覺、能動的反應,盡管程度不同、范圍有限。這些反應往往稍縱即逝,如果學生參與評價活動,則這種反應能被加強和發展。通過這種交流討論,學生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必將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

    第9篇:機械制圖的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 機械制圖 教學策略 翻轉課堂 微課程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mplemented

    in Mechanical Drawing Class

    LIN Zheng

    (Xiamen Electronic Vocational School, Xiamen, Fujian 361000)

    Abstract Mechanical drawing class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 bold attempt to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 flipped classroom and micro courses. Student self-paced, independent stud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collaborative inquiry, teach and learn, teachers can better personalize the student's guidance. Make full use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other teaching models and presentations, and with teaching methods to visualize, visualize parts so abstract, so that students learn to understand. Requires students to be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mapping,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summarize good mechanical drawing learning rule. Combined with specific examples of projects, so make students work hard, and learn in doing,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pply engineering mechanical drawing.

    Key words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strategy; flipping classroom; micro course; learning ability

    中職生畢業后主要從事一線技術工人工作,需具備識讀與繪制中等復雜程度的機械圖樣的能力。中職生學習能力較弱,本課程又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上相協調,注重知識的實踐應用,著重培養學生的繪圖、讀圖、空間思維、實際用圖等能力。要實現以上目標,必須采用較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對本課程教學策略進行研究與探索,現總結如下與大家探討:

    1 大膽嘗試創新的教學手段――翻轉課堂與微課程

    翻轉課堂這種新的教育教學形式,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課堂不再是預設的過程,而是生成的過程。課堂是學生的,老師是總導和監制。這種創新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為下一堂課準備十分鐘的在線視頻。學生按學習單的指導來看視頻,然后帶著問題來到課堂上參與討論,學生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完成作業。

    機械制圖課是一門要有空間想象力,會讀圖和動手制圖的技能訓練課。可嘗試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可自定進度,自主學習知識,教師可在課堂上進行個性化指導,學生內化知識在課堂,才能真正由淺入深地掌握制圖知識點,真正搞懂學會,才有繼續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所以該課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是可行的。21世紀進入了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現在電腦、iPad、大屏幕智能手機大多數學生都有,也支持翻轉課堂教學。2013年筆者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嘗試用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很理想,現談談筆者的做法:

    1.1 教師課前準備,制作教學微視頻

    Autocad制圖教學很適合采用翻轉課堂教學,要先制作教學微視頻。如講基本編輯方法:復制、鏡像、陣列、移動、旋轉等作圖命令。教師用2012版Autocad軟件邊作圖邊講解:命令的功能,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用錄屏軟件錄制,每個微視頻只教會一種Autocad制圖命令使用,并有教學步驟,盡量控制在10分鐘以內。如在講點、線、面、基本體、組合體投影時,可用攝像機拍攝,我的經驗選用1.2m9m的雙面黑板,一面是黑板一面是白板。用粉筆在黑板上做三面投影圖,理論知識用白板寫。因為是活動黑板,放置高度就可調整,這樣比在紙上或教室大黑板上,繪制三面投影圖,該辦法拍攝的效果更清晰。當然微視頻也可是電子白板或把PPT課件嵌入到電子白板中,這樣教學中互動性較強。iPad也可用,使用里面的軟件educreations或showme,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進行錄制。把做好的視頻上傳到優酷、教師博客、土豆網,若視頻較小還可放在班級QQ空間。教學微視頻中要給學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顏色線標識,屏幕側邊列出關鍵詞,用符號圖形標注等。應有提問,可以是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核心問題。可用多種形式的提問,促使學生思考。根據知識點,設計一些可供學生練習和檢測的題目。每一個視頻結束都要有簡短的總結,強調重點和難點。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一定要說清楚,讓學生明確基本概念和原理。對于動手制圖技能,要清楚地說明應該如何畫,教師一定要示范。

    1.2 學生微課程的學習方法

    微課程是將原來課程按照學生學習規律,分解成為一系列具有目標、任務、方法、資源、作業、互動與反思等在內的微型課程體系。這種微課程以微視頻為主要技術形式,旨在適應云計算環境下的人性化學習,是一種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整合為一體的學習資源創新。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單,讓學生按照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里面包含本節課的活動流程、教學目標、知識的重難點、思維導圖、學習參考建議。翻轉課堂對于學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這種自控能力不是一兩天能夠訓練出來的,它包括各方面的因素,要有足夠多的優秀教學視頻,學生除了觀看視頻和完成學習任務單,教師要檢查他們的學習筆記,并且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到課堂上參與討論,學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來適應這種學習模式。

    1.3 機械制圖教學翻轉課堂好處

    (1)翻轉課堂實現學生可隨時隨地觀看視頻學習,不同層次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視頻暫停回看功能,自主定進度學習。教學微視頻是可以永久保存,需要時可供查閱和修正,特別是在進行查漏補缺的課堂中使用,效果是最好的。(2)先學后教的預習化,學生預習的材料更加豐富,伴有教師的指導和建議,把預習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更有利于學生的預習。(3)以任務驅動教學法,把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及其它知識點轉化成為問題。教師引導布置好任務,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形式,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上學生配對助學共同探究,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4)師生之間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助,分層次分進度教學,使學生保持學圖興趣,掌握制圖識圖能力。筆者設計了一些“課堂活動”,“課堂測試”、“學習提示”,旨在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感悟,既形成師生之間的友好互動,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當然創新的教學手段――翻轉課堂與微課程,用在機械制圖課教學中才剛起步,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設計課堂,而且還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必須發揮備課組、教研組集體力量制作教學視頻,并推進微課程。個別學生在家或者課余時間完成作業時自控力不強,教師要加強監督,利用相關技術跟蹤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如何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學習,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真正地讓學生投入進去,搞好此項教學改革。

    2 充分利用教學模型和多媒體課件,并采用形象化教學

    2.1 充分利用教學模型和多媒體課件

    機械制圖課讓學生能看到零、部件和教學模型,把實物與平面視圖相比較,邊比邊學,提高觀察能力,完成空間立體與平面視圖的相互轉化,還可用多媒體課件autocad三維建模的動態觀察,很方便地實現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三維實體。并且轉換方向的漸變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每個面的變化過程,或者產生積聚或者體現真實。對切割式的組合體,對于上面的一些圖線,學生理解較困難,可以在課堂用autocad三維建模,把組合體按切割順序,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每步切割后,立體表面上會多出哪些圖線。在講解剖視圖時,可以在課堂上構建完整的立體,再演示選擇合適的剖切平面對形體進行各種剖切,能清楚地看到零件的內部結構以及剖切面后方的可見部分,更清晰地了解各種表達方法,更好地區分全剖、半剖、局部剖、階梯剖、旋轉剖等。若學生有興趣,還可用橡皮泥、硬板紙、泡沫塑料等材料,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做模型,實踐表明,學生自己動手做模型,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提高空間立體感,也能更好地理解知識。

    2.2 采用形象化教學方法

    中職學生沒有學過立體幾何,而平面幾何也普遍學得較差。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更要進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學要形象化。如三投影面體系的展開是理解物體空間位置和平面圖形表達的關鍵,教師可利用互相垂直的三塊硬紙板作為投影體系,講解點、直線、平面的投影時,將乒乓球、筆、手機分別擺放中間,用球代表空間點,筆代表空間直線,手機代表空間平面,分別向三個投影面投影,讓學生自己總結投影特征。再把三塊硬紙板展開,仔細觀察從空間位置到平面投影,再從平面投影到空間位置,反復進行空間形象思維訓練。如主視圖是反映物體的主要特征,就象要反映人的面部特征,一定要從人臉正面觀察,側面和后腦門都不行是一個道理。教師形象化的教學,對學生理解有很大幫助。多用形象化口訣,貫穿制圖教學中。如正投影規律: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物體在視圖上的方位:主視圖反映上下、左右關系,即零件高度和長度尺寸。俯視圖反映前后、左右關系,即反映零件寬度和長度尺寸。左視圖反映上下前后關系,及反映零件高度和寬度尺寸。形體分析法的讀圖方法:對投影、分線框;想形體、辨位置;綜合起來想整體。

    3 嚴格按國家標準規范制圖,掌握讀圖制圖方法步驟以提高準確度

    3.1 嚴格按國家標準規定規范制圖,提升職業素養

    制圖國家標準是使圖紙成為工廠共同的技術語言,提供技術保證。要求學生必須從圖紙的擺放、繪圖工具的正確使用、圖樣的幅面、比例、字體、圖線的畫法、尺寸標注等都要嚴格遵守機械制圖的技術規定。讓學生建立國家標準的概念,養成執行國家標準的習慣,按標準繪圖。在教學過程中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是很有必要的。教師要言傳身教,一條線一個字都馬虎不得,在黑板上一步步規范作圖。配養學生一絲不茍工作態度,進而提升職業素養。

    3.2 善于歸納總結機械制圖學習規律

    機械制圖所講的內容可歸納為:三個特性、一個規律、兩種方法、一個能力。三個特性:真實性、積聚性、類似性;一個規律:即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兩種方法:即形體分析法和線面分析法;一個能力:即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看物想到用形體分析法將組合體,分解成若干基本幾何體,再將幾何體分解成面、線、點分別投影作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午夜精品成人毛片|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91成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永久免费高清|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www亚洲成人|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成人网|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未|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欧美色成人综合|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欧美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污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