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以環境體驗為主題,為幼兒創造一個美麗舒適的環境。環境里,有游玩器具,讓他們在玩中體驗其中的樂趣,擁有一個快樂的樂園。與此同時,也要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怎樣去幫助幼兒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呢?比如,可以從“我和環境做朋友”的主題入手,進行豐富的實踐與了解,讓他們知道自己就是環境的小主人,讓他們去保護環境。幼兒園是幼兒環保教育的重要場所,如何讓幼兒理解環保教育,實施有效的幼兒環保教育呢?筆者以為可以三管齊下。
一、寓環保教育于幼兒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及個別差異,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安排涉及環保的教育內容。比如,在體驗場中放置各種各樣的動物標本,空余時間,教師帶領幼兒,讓幼兒體驗場地的奇妙,培養對小動物及舒適環境的喜愛之情,產生想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情感。同時,讓幼兒在自我感受的前提下,討論“我們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環境”“動物滅絕了、環境污染了,我們會變得怎么樣”“各種各樣的動物”“環境污染”“稀有動物”“如何保護動物”等話題。要讓幼兒知道環境的好壞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教育幼兒保護環境,培養環保意識。還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生動形象地開展對應的環保教育,豐富幼兒的環保知識。
環保與日常生活串聯在一起,是幼兒環保教育的特點,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方式之一。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各個時間段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如:教幼兒節約水資源,培養幼兒洗完手關好水龍頭的習慣。平時,在教學活動中,要將環保知識滲透到其中。如教學《我們的國寶——熊貓》,要教幼兒愛護動物,保護動物,愛護環境。平時,還可以讓幼兒收集一些廢舊瓶罐、紙盒、餐具,教師手把手地教幼兒如何將廢舊物品變廢為寶,變成好玩的、好看的玩具。這能夠在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的同時,幫助幼兒鍛煉動手能力。同時,教育幼兒看見垃圾要撿起來,不隨地亂扔垃圾,要愛護公共財物。
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首先,活動室要簡潔、大方、舒適,讓幼兒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可以制作一些關于環境保護的宣傳板,增強幼兒環保意識。還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空余時間,讓幼兒參加各種環保公益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環保的重要性,指導幼兒如何去環保。實踐和活動相結合,可以激發幼兒的環保情感,幫助幼兒認識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讓幼兒將環境保護變成一種習慣,而不是刻意表現的形式。
二、寓環保教育于幼兒教師成長中
教師是幼兒們學習的樣板。教師的一舉一動幼兒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會模仿老師的行為和動作。教師只有以身作則,具備較強的環保意識和豐富的環保知識,才可能影響幼兒對于環保的認識,帶動幼兒參與環保活動。所以,要重視提高教師環保教育理念。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要不斷學習各種環保知識,關注身邊的環境,確定環境教育目標。在教育目標落實中,通過多途徑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幼兒園可以為教師訂閱相關雜志,購買有關環保資料,指導教師在網上收集有關信息。平時,要知道各種環境紀念日的時間和意義。還可以邀請專家給教師開講座,讓教師增強環境教育的緊迫感,并組織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案例分析,開展環保活動,展示環保成果,組織知識競賽。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從小事、瑣事做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幼兒、教育幼兒。比如,自己看見垃圾就撿起來,自己動手做環保類的東西。這樣言傳身教,就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三、寓環保教育于家長學校中
在對幼兒環保教育的過程中,還要通過與家長合作,讓家長起到帶頭作用。讓家長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如多做環保的宣傳,多關注周圍的環境保護。幼兒園要適時開展各種環保活動,結合植樹節、地球日等一系列環境節日,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植樹種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讓幼兒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環保教育不應全部都是理論知識,還要有鮮活的現實生活內容。想讓幼兒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就必須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走進大自然。要讓幼兒盡情地與大自然互動,了解大自然的美好,體驗大自然的珍貴。我相信,孩子們的未來會和大自然一起共同成長。
關鍵詞:環保意識;幼兒園;幼兒
每當仰望蔚藍的天空,遠眺翠綠的田野,總油然而生一種感覺:嘿!生命的世界多美好。
當歷史跨入新世紀,人類升上太空,回頭觀望地球時,才驚異地發現自己正面臨一個相當嚴峻且沉重的挑戰,環境保護正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人口膨脹、森林銳減、水源污染、酸雨肆虐、垃圾成災……做好環境保護,首先要從娃娃抓起,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作為教師,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陳鶴琴先生也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深入開展環保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只有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才能使知識、技能得以理解和掌握。實踐中,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圍繞培養幼兒環保意識,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放手議一議
幼兒環保教育課題還是一個新領域,許多幼兒園只是盲目跟隨潮流,而沒有真正從環保意義上提高老師的認識,這造成了教師對環保教育片面、錯誤的理解。老師只是蜻蜓點水般地告訴孩子要講衛生、不亂丟垃圾,認為這就是對他們的環保教育。在這樣單一、籠統的講解下,孩子們的環保意識還是很薄弱,我們應當讓環保教育滲透到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中。我根據幼兒一日生活的內容,在班級提出“五會,五不”的要求:會正確用餐,不掉飯粒;會垃圾的回收分類,不隨地亂扔垃圾;會主動如廁,不隨地大小便;會輕輕走路、說話,不大聲喧嘩;會節約用水,不浪費。一日生活皆教育,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一定可以將生活中的小事轉變成我們教育服務的良好素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培養孩子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珍惜自然資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我們在幼兒園設立了各種環保提示牌,如“愛護花朵,保護環境,美麗的校園是我家”等。我們還經常利用飯后散步、戶外活動等形式,讓幼兒議一議、說一說,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受校園的美麗環境,拉近孩子與校園間的距離,使他們感受到美麗的校園離不開好的環境,美麗的環境要靠我們大家來創造,這樣讓環保之“花”在幼兒的心中開放。
二、攜手做一做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因此我們努力做好家長的工作,請家長配合對幼兒在家進行環保教育。幼兒園開展親子小制作“水上世界――變廢為寶”的主題活動。有一位收集名家說過:“收集也是一種能力,它能挖掘人的許多潛能。”所以我們放手發動幼兒收集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讓家長和幼兒一起來參加環保制作,在我們的鼓勵下,很多廢物都變成了寶貝。有的把塑料瓶變成了潛水艇,有的用汽水瓶做成了摩天輪,有的用廢舊筷子做成了大輪船……
幼兒在實踐中最容易接受知識和受到教育,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能讓幼兒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我們還在美術、音樂等教學活動中進行游戲,如利用舊報紙、易拉罐等廢品做模型、小工藝品;在娃娃家游戲里擺放媽媽用過的粉底盒、絲巾、圍兜等,讓孩子在愉快游戲的同時,也懂得了廢品可再利用,促使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三、跟隨走一走
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會對自己需要的、有興趣的事物去追問、探索,只有具體形象的教育才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們帶著孩子到校園附近的工廠、工地、馬路上去走一走,聽一聽喧鬧的汽車鳴笛聲、轟隆隆的機器嘈雜聲;看看工廠里冒出來的濃煙是如何使我們湛藍的天空變成灰蒙蒙一片的,從而了解空氣污染的嚴重性;看看工業污水的排放如何污染了我們美麗港城的水源,還有滿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剝奪了我們已剩不多的青山綠水……一些現實原因無法使孩子身臨其境,我就利用視頻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播放長江洪水泛濫片段,這個給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常常能聽到他們交談洪水的故事,我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保護森林的教育,孩子都說希望人們不要再砍樹了。這些適宜而豐富的內容,使孩子們的感性認識加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也加強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應以實際情況為著眼點,立足于未來,通過持久的環保教育,使幼兒確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觀念,提高環保覺悟,增強環保責任感,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一天比一天做得好,一輩比一輩做得好,讓天藍映碧水,碧水繞綠野,世界變得更美好。
參考文獻:
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9―0044―01
“環保”――是一個既具體又抽象的名詞。對于幼兒,如何把這個概念用他們所能理解的方式教會他們,就需要教師運用多種途徑把環保教育貫穿在各項活動中,使得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加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一、寓環保教育于幼兒一日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幼兒環保行為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時,要從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入手,對幼兒的環保意識加以強化,當這種意識轉換為習慣時,幼兒的環保行為就會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如,在“愛鳥周”的活動中,我設計了“做一個小鳥專家”的活動,引導幼兒認識鳥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在“植樹節”活動時,我帶領幼兒觀看植樹節錄像,讓幼兒講講自己參與過的植樹活動經歷,并與家長、領導協商后帶幼兒在園內進行植樹活動,讓幼兒將學到的知識轉換為實際操作,讓幼兒在親身經歷勞動的過程中建立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在“世界環境日”時,我結合我園開展的“環保小衛士”活動,帶領幼兒清除園內垃圾,讓幼兒在親自勞作中懂得美好的環境來源于我們的愛護。導之以行,促進幼兒環保行為的養成。
二、寓環保教育于游戲活動中,提升環保教育的趣味性
游戲是幼兒的主體性活動,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真正的發揮,他們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悅和滿足的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知識。因此,環境保護教育要寓于各種游戲之中,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受教育”。例如,在角色游戲中,我和幼兒一起收集紙盒、紙筒、飲料罐等廢品,然后再用這些廢品做成各種不同的物件,開展“咖啡屋”、“小賣部”、“娃娃家”等活動,這樣做不僅讓幼兒開心地參與了游戲,而且還讓幼兒在游戲中懂得了如何減少垃圾和利用廢舊物;不僅節約了游戲成本,而且還培養了幼兒保護環境的自覺性,可謂一舉兩得。
三、環境保護教育要家園相結合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才能有效地達到教育的目的,幼兒園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如,請家長進行節水再利用時,讓家長將家中的淘米水、洗菜水留下來澆花,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利用廢舊物進行玩具制作,如,將飲料瓶或奶粉罐子制作成啞鈴、高蹺等。再如,今年開學初時我就發動家長將家中廢棄的紙盒、瓶子等隨時拿到幼兒園,起初家長很不理解,直到第一個月的家長開放日活動時,我將這些家長眼中的“垃圾、廢品”拿出來,讓他們參觀了一些“垃圾、廢品”的創意制作后,家長們才明白了我的真正用意。于是我又讓家長和幼兒共同用這些材料進行了模仿和創意制作:有的幼兒和媽媽用瓶子制作了小孔雀、瓶子娃娃;有的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用廢鐵絲、小紙盒制作了“單杠”、“雙杠”、“天平”,可謂栩栩如生。
四、通過教師的自身行為潛移默化影響幼兒形成環保意識
幼兒期的社會學習具有模仿性強和易受暗示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他們。例如,有一次,我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一個鄰班的幼兒把一張用過的紙扔在了草坪上,他以為我沒看見,也沒有一個幼兒走過去主動撿起來。這時,我不動聲色地走過去把紙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看著孩子們問道:“你們覺得綠綠的草坪好看還是有紙張、臟物的草坪好看?”孩子們回答:“綠綠的草坪最漂亮。”于是我告訴幼兒以后我們應該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這樣我們的幼兒園就會永遠都那么漂亮了。從那以后,我班幼兒只要到戶外玩,看到地上的垃圾都會主動撿起來,而且還會主動去制止亂扔垃圾的行為。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Five Kindergarten Major Fields Activities
HUANG Huang
(Guiy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The eco-thinking, and emotion and skill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sta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ldren's growth. "Kindergarten education guidelines" indicated that: education activities organization should fully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nd cognitive rules of children. Those rules connected and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 single teaching way or unique knowledge acquiring area. It should be melting with the knowledge of science, language, art, health and social activities which belongs to Five Major Field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ive Major Fields; preschoo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十分重視幼兒教育,認為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幼兒階段所受教的環保思維和形成的環境情感、技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環境綜合素質提高的決定性因素。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學前教育課程可劃分為科學、語言、健康、社會和藝術等五大領域,這些領域都可以成為有效實施幼兒環境教育的活動載體。新“綱要”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因此,幼兒園階段的環境教育必須交叉融合于科學、語言、健康、社會和藝術五大領域活動,而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習或知識領域。
1 科學領域
在科學領域,“綱要”要求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運用眼、耳、手等多種感官探究問題;學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并了解生活與環境的關系;關心周圍環境,愿意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科學領域的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不斷更新的,所以對這一領域的知識應該更多地側重于培養幼兒的探知欲以及對自然的了解和關愛。由于幼兒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和變化的興趣產生都是無意識的、偶發的和不穩定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或家長及時地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現象和變化規律進行觀察,以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為他們創造條件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設計合理的多樣的活動、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給予他們所能理解的環境知識,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例如,幼兒園大班的科學活動:保護水資源。我們可以提前把問題交給小朋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這樣就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生活中最常見的水上了,他們通過觀察和回憶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然后,我們可以播放光碟“潔凈的水”,讓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干凈的水來自哪里、潔凈的水可以給我們營造一個怎樣優美的環境。同時可以看“污濁的水”,這時小朋友的心中就有很強的對比和疑問了:水為什么會變臟了?這樣的水能用嗎?……此時老師就可以結合圖像與幼兒共同探討污水的危害。既然污水的危害這么大,我們因該怎么保護水資源呢?我們可以事先準備一些污染水和保護水的行為卡片,讓小朋友自己來打勾和打叉。在完成活動時,小朋友已經能自己判斷如何保護水資源了,并激發了幼兒保護水資源的欲望和環保意識。
2 語言領域
在語言領域,“綱要”要求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時候可以同時教授他們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講述環保小故事,幫助他們建立環境情感、形成環保意識。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情感、經驗、思維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豐富幼兒的經驗,以提供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有利條件。
例如,幼兒園大班的語言活動:垃圾與環境。首先,我們可以讓小朋友看大量的垃圾污染環境的圖片或視頻,鼓勵小朋友表達看完圖片、視頻后的感受以及垃圾有什么害處。知道垃圾有這么多的危害,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然后,引導幼兒思考并回答:這么多垃圾我們怎樣處理呢?同時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垃圾,讓小朋友判斷哪些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最后學習兒歌《亂扔垃圾可不好》:“小猴子,蹦蹦跳,爬上大樹摘香蕉;吃完香蕉皮亂扔,不講衛生真糟糕。小花貓,喵喵叫,吃完小魚胡子翹,魚刺扔進垃圾筒,講究衛生妙妙妙。我們所有小朋友,良好習慣要記牢,清潔衛生人人愛,亂扔垃圾可不好。”
3 健康領域
在健康領域,“綱要”要求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健康領域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健康意識,但健康意識的激發必將促使幼兒環保意識的提升。作為一名公民、未來社會的主人,培養幼兒愛整潔和講衛生的習慣不僅是個人文明行為的養成問題,同時,也是對公共環境的愛護、保護以及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問題。讓幼兒從小意識到整潔的家園、綠色的植被、優美的環境是人們身體健康和高品質生活的基礎,在健康領域的教育活動為幼兒未來環境素質的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幼兒園中班的健康活動:我會洗手。首先,請出老師制作的教具“小手娃娃”,讓小朋友先了解手的基本特征。給小朋友講一個不愛洗手的娃娃的故事,告訴小朋友要講衛生,在飯前、便后都應該洗手。然后帶小朋友到水龍頭下學習應該怎么樣正確洗手:挽袖子―淋濕手―打肥皂―沖干凈―甩一甩―擦一擦。在這個過程中要提醒小朋友打肥皂的時候要關上水龍頭,節約水資源,同時用一個小盆接洗手水,接滿后可以用這個水沖廁所,學會一水多用。
4 社會領域
在社會領域,“綱要”要求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他物品,愛護公物和公共環境。社會領域中包涵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但容易被忽視的行為習慣都與環保技能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垃圾應如何分類減少垃圾污染;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減少噪聲污染;如何做一個環保的消費者減少一次性物品的污染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環境教育來提高幼兒的公共道德并萌發環保意識。
例如,幼兒園中班的社會活動:減少噪音。首先,播放幾段優美的音樂和各種嘈雜的噪聲,讓孩子感受噪音和樂音的區別,哪種聲音更舒適更容易讓人接受。接著引導小朋友一起來探討在生活中哪些物品或場合會有噪聲,并提供各種不同的軟硬材料來示范或舉例。然后讓小朋友想辦法怎樣減少噪音,全班進行交流分享。
5 藝術領域
在藝術領域:“綱要”要求通過豐富的活動及環境創設讓幼兒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并指導幼兒學會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綱要”中提到的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更多的是指人工環境,讓幼兒身臨其境主動接受“在環境中的教育”。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聯合社區、家庭共同舉辦綠色展覽、比賽,促進幼兒形成初步的環境審美感和情感。
【關鍵詞】幼兒;環保意識;教育人類
面臨生存環境惡化的挑戰,大到土地荒漠化,溫室效應;小到垃圾、空氣污染等等都是我們要重視的環境問題。為了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人人都應該重視,保護并從我抓起。而孩子作為我們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從小培養他們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迅速階段,處在長知識及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形成的最初階段。在工作中我認為應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系列環保教育活動。
1創設環境,渲染環保
美好的環境創設成就美好的心靈,不良的環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獲得的。設想,如果一個幼兒園果皮滿地,到處是臟水,垃圾,沒有綠化,地上垃圾老師熟視無睹,孩子見聞目睹,長大了怎么會成為一個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人呢?因此,為了讓幼兒感受環保作品的美與趣,我將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美工作品布置在教室里,讓幼兒去欣賞、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在活動室的墻面布置上,有用碎布做成的“小魚”,有用各種毛線做成的“小花園”,有用一些廣告紙拼帖而成的“盆花”。美的環境不僅帶給了孩子視覺上的沖擊,也讓他們發現了原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也可以變得那樣生動、美麗。另外,根據主題的變化我及時在活動室里更添了許多有趣的環保作品。如用卷筒紙芯做成許多五彩繽紛的小掛件,一個接著一個懸掛在活動室上面。當孩子置身于這樣環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有趣的環保作品激發了孩子們制作的興趣,也使他們知道了廢舊材料的另外用途。
2做好教育,滲透環保
大班幼兒善于模仿別人,教師為人師表,老師的一舉一動幼兒都有可能模仿。所以,平時在園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地上有垃圾,老師就應該走過去揀起來,孩子用的餐巾紙,剛開始時教室里,戶外可以看到這兒一塊那兒一塊,我自己去把它揀到垃圾筒里,有的孩子看到我去揀他們也去揀,這時我進行了即時教育,討論怎樣能使我們幼兒園變得更整潔優美,孩子們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們的討論我給予了肯定,最后總結:最好的環境要我們平時來保持,我們都來爭做環保“小衛士”。現在再也看不到地上有垃圾了,使我們的幼兒園有舒適優美的環境。我們還開展了《花兒好看我不摘》,《讓小草快快長》等活動。如:有一次,小朋友他非常喜歡花,他采了一朵走到我面前說:老師,這朵花很漂亮,是我送給你的。當時,我接過花,仔細看了看說:這朵花的確很漂亮很好看,只是把它摘下來太可惜了,隨即讓幼兒討論出:(1)花兒好看要給大家看,你摘走了別人就看不到了,如果不摘可以每天來看看它。(2)如果每個小朋友都把它喜歡的花摘下來花壇里就沒有花了,光剩下枝和葉就不好看了,也就破壞了我們的環境,從那以后經常看到孩子們跑到花壇旁停留一會才走,但沒有一個小朋友去摘花。再如:春季,小草剛剛發出嫩芽,腳踏上去很容易損壞,再通過踩痛了小草會哭的故事,讓幼兒在初春的時候不要去踩痛小草。
3寓于游戲,行動環保
“游戲”是孩子們的特權,在游戲中滲透親自然內容幼兒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說說、做做中掌握環保知識。4月的愛鳥周來到了,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情感體驗法進行愛鳥教育。我先在活動室的墻上“造”了一大片“森林”,然后展示許多鳥類的圖片。孩子們圍著這些圖片有的說:“我猜這是大嘴鳥,你看它的嘴那么大”;有的問:“老師,這只是丹頂鶴嗎?它真漂亮!”區角活動前我講了一個關于小鳥找朋友的故事,孩子們從開始對鳥的名稱、外形好奇到對鳥有了自己關心、同情的情感;在區角活動中孩子們畫畫、剪剪小鳥、蝴蝶等來到“森林中”和鳥類作朋友。在幾次活動后,孩子們把這一片墻的小鳥、蝴蝶當作了自己的伙伴。他們會說:“今天,小鳥又多了三位朋友,它們在樹上吃果子”。通過區角游戲孩子們從內心激發了關心、同情小動物的情感、激發了他們關注生存環境的意識。操作活動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環保知識。如:玩環保棋、走環保迷宮圖。正是這些集親自然教育與娛樂為一體的游戲使孩子們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環保知識:綠色食品標志、環保標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標準等。他們真正成為關心環保知識、維護環境衛生的小衛士。角色游戲中,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收集無毒無害的廢品,利用紙盒、紙筒、飲料罐開展“咖啡屋”、“小賣部”、“娃娃家”等,使幼兒在游戲中接受環保教育,并懂得如何減少垃圾和利用廢物,以培養幼兒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幼兒園開展游戲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商討,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紙盒、飲料罐、膠卷筒、紙板等廢物,制作游戲材料,讓幼兒懂得“廢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綠色環保教育是一項全球化的關注和實踐的話題,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專注。作為一個全球化的大話題,我們不能簡單地用言語表達如何做到環保,但能從點滴細節中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從小事做起,逐漸形成營造綠色環保宣教氛圍的自覺性。要想幼兒牢固地養成環保習慣,就要及早植入環保意識。在幼兒園和家庭的教育中,要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誰都有責任倡導和實施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誰都無權揮霍、污染地球資源。
一、從環境創設出發,營造綠色環保教育氛圍。
首先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環境創設要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易于理解,設計時要突出運用各種材料,特別是廢舊材料。如墻飾布置《快樂的綠色家園》,使用掛歷紙、舊竹簽、棉花、榕樹須根、水果網等多種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構造淺顯易懂的圖案,以幼兒熟悉的小草、小花和喜聞樂見的動物為內容,做到色彩豐富、圖文并茂來吸引幼兒,使幼兒產生親切感,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
其次要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創設的環境應該帶有童趣,能夠吸引幼兒,激發幼兒樂于動手參與。如:設置“綠色百寶箱”,外觀是由廢舊的紙皮箱制成,幼兒利用掉落的樹葉及榕須根裝飾在箱子外部,運用廢舊的水果網、環保塑料袋折成小花、小草粘貼于箱子上,讓“百寶箱”成為班級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幼兒將自己平時收集的廢舊瓶子、橡皮筋、毛線、牛奶盒等物投到百寶箱中,手工制作時,可充分利用里面的材料,使“百寶箱”成為名副其實的“寶”,而不只是一道擺設。
二、從日常活動出發,培養幼兒綠色環保意識。
(一)在幼兒教育中滲透環保教育。
借助日常教育活動的各類環節,滲透有關的環保知識,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如:利用早談環節,采用故事或播報新聞的方式,讓幼兒了解一些環保現象;午餐后可利用散步時間,帶幼兒環走幼兒園各處,引導他們感受環境美的同時,說說如何參與環境保護,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班上的垃圾桶可以使用分別代表“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黃、綠顏色垃圾桶,引導幼兒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了解垃圾分類,學會正確投放,等……讓幼兒在無形中受到了環保方面的教育,堅持從小事做好,提高參與環保的意識。
(二)在游戲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的游戲進行環保教育,既能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又能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地吸收環保知識。如:在角色游戲中,老師可以與幼兒一起收集可利用的、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紙盒、飲料罐、餅干盒等,開展“娃娃家”“超市”等游戲,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接受環保教育,懂得如何利用廢舊物品。再如:體育游戲《小青蛙捉害蟲》,幼兒在游戲中知道了青蛙是益蟲,能夠保護莊稼,不能捕殺它們;《貓捉老鼠》的游戲則讓幼兒知道了老鼠是有害的動物,對人的身體健康會造成損害,要通過一些途徑來滅鼠。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習,增強了參與環保的自覺性。
(三)在實踐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1.充分利用園內種植園地的環境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參與種植園地的拔草、澆水等管理;在種植園地旁設置了一個“爛葉填埋處”,師幼共同將廚房準備午餐時的各種蔬菜廢棄的黃葉爛葉等,填埋在土里,讓它們變成有機肥料,供園內的種植園地施肥用。
2.每個家庭中因生活所需都會有一些精美的盒子、配飾、小零件等,扔掉既可惜又增加垃圾量,引導幼兒充分利用這些材料,制作出木偶、小燈籠、小掛飾等手工藝品,巧妙利用“生活垃圾”,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更是踐行了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
(四)在節日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1.結合“世界水日”開展“節約用水,從小事做起”課程活動。如:洗手時水龍頭開小,不浪費水;將儲存在園內種植園地旁的洗菜水二次使用,澆灌種植園地的菜;幼兒相互討論,介紹節約用水小妙招,比比誰的方法多……等,引導幼兒在實踐體驗中懂得節約用水,學次用水和循環用水的方法。
2.結合“世界環境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保教育活動。如:組織幼兒開展“環保節能金點子大家說”的活動,幼兒帶來了自己設計的環保節能圖,向大家介紹節能好點子;創編以“環保”為主題的木偶劇,讓幼兒在編、演環保木偶劇中獲得保護環境的常識,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3.結合“世界清潔地球日”開展環保教育系列活動。如:朗誦童謠《保護環境好》等淺顯易懂的兒歌,讓幼兒初步了解到日益增多的垃圾給地球造成的負擔;主題畫“地球是我家”表達了幼兒凈化、美化地球的美好愿望;綜合活動《有趣的報紙》引導幼兒節約資源,利用廢舊報紙自制玩具……。幼兒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世界清潔地球日”的意義,“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觀念在他們心中萌動發芽。
三、家園協同合作,踐行綠色環保教育。
首先教師和家長都要身體力行,加強自身的環保素質。教師和家長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教育孩子。如:教師在教室里要輕聲走路、說話,善于利用材料,不浪費東西,扔垃圾時注意分類扔進相應的垃圾桶中,注意使用環保袋;家長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瓜皮果殼,在公共場所不抽煙,在家里聽音樂、唱歌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響他人的生活等等。教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家園的教育取得了一致,幼兒的環保意識也就得到了加強。
關鍵詞:環境保護;大自然;游戲;綠色
環保作為全球性的問題,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美化環境、保護環境、創設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環境對人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就年齡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就越深刻。因此,培養幼兒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我們幼兒教育工作需要不斷研究的重要課題。幼兒園是幼兒環保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應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一、開闊視野,感悟自然,陶冶性情
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自然課堂,而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是以熱愛大自然為基礎的,愛得越強烈,認識就越深刻,所以在環保教育中要注意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萌發他們關心和愛護環境的情感和愿望。如,借春游和秋游之機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在幼兒游玩的時候同時給他們講解,讓幼兒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了解大自然的奧秘,認識周圍環境,以及環境與人、動物、植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喚起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對動物、花草樹木的愛心。另外,讓幼兒自主地接近大自然,也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實踐性、直觀性原則,豐富了幼兒的直接經驗,使他們能身臨其境,真正理解所學內容的含義。
二、寓教于樂,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
要使幼兒形成一定的環保意識,開展的幼兒環境教育必須從幼兒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內容、事例及環境,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環境道德觀念。比如,讓幼兒參與植物角的管理。幼兒通過接觸、管理自然角,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進一步了解動植物與人的關系,并使自身的多種感官發揮作用。還可以在春天時,老師在自然角飼養一些小蝌蚪,借機對幼兒進行保護青蛙、保護益蟲的環保教育,這時所收到的效果遠比教師一遍又一遍地灌輸來得更好。
三、循序漸進,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幼兒主要通過模仿來學習,成人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長、老師應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明確的環保意識,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要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給孩子講解那些宣傳畫片,讓孩子了解一些環保的基本知識。而且,培養幼兒環保的行為習慣,要以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和興趣為依據,以促進幼兒主動參與為出發點,從激發幼兒的動機開始,以情感為動力,使幼兒獲得知識和能力,落實到相應行為上。對幼兒日常行為要有意識地引導,幫助他們強化對環境有利的行為,使這些行為逐漸成為幼兒自然而然的行為,逐步培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四、寓環境教育于各種游戲之中
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受教育。在角色游戲中,老師和小朋友可以一起收集無毒無害的廢品,利用紙盒、紙筒、飲料罐開展“咖啡屋”“小賣部”“娃娃家”等游戲,使幼兒在游戲中接受環保教育,并懂得如何減少垃圾和利用廢物,以培養幼兒參與環境保護的自覺性。
五、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馬拉古奇曾說:“教育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所構成的。”環保教育決不能是單純性的“園內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把環保教育滲透到家長工作中,提高家長的環保行為,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幼兒園可以利用宣傳陣地滲透環保知識。開展家園活動,提高環保意識,攜同家長走進課堂,走向生活中的環境教育,使家長成為環境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思想決定行為,行為創造未來”,讓家長了解家庭教育具有幼兒園教育所無法比擬的隨機性和個別性,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對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總之,保護環境是一項世界性、也是世紀性的大問題,當今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是未來世界的締造者,能否喚起幼小心靈中的環保意識,它將關系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這對大自然抑或人類都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焱.兒童游戲通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王錦蘭,吳少芬.幼兒園環境教育初探.環境教育,1997(10).
環境保護是一個全社會的大問題,幼兒是社會的未來,從小對幼兒進行一些環保教育,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讓他們從小就開始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對我們社會和對幼兒來說都是件有益的事。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經常可以看到幼兒亂扔垃圾、破壞草坪、隨便摘花等與環保教育相悖的舉動,環保教育成了一種形式教育、口頭教育。而如何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已成為當前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幼兒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入手,讓幼兒從感性的認識和自身生活中去積極、輕松、自然的接受教育,使他們在生態體驗活動中萌發環保意識,從而轉化成自覺的環保行為。
1.借助環境對幼兒進行生態體驗教育
1.1 通過環境對比,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在教學《環保小衛士》時,我組織幼兒參觀了幼兒園外的一條小水溝。小水溝里污染嚴重,垃圾成堆,臭氣熏天。接著,我又帶領孩子們來到幼兒園附近的一片草地上。聆聽著鳥兒的歡唱,沐浴著青草綠樹帶來的清新空氣,孩子們在草地上盡情地玩耍,充分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風光。通過兩處環境鮮明的對比。孩子們能迅速說出哪里的環境美,那里環境不美,理解污染了含義與危害。感受到清潔的環境舒服優美,舒服,認識到了清新空氣的好處等。從而使幼兒初步意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懂得環境保護應從我做起。
1.2 創設美的環境,讓幼兒用行動體驗認知環保。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大集體,也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基地,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極其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孩子們保護環境的意識,我讓他們親自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我們在種植區一起種蒜、辣椒、白菜等,還在自然角飼養一些小魚和烏龜,并請小朋友來領養,孩子們每天來園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自己領養的小魚、烏龜怎樣了,自己領養的花需不需要澆水。在照顧植物、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孩子們對動植物的情感也發生了變化,懂得了動植物生長的變化和照顧它們的艱辛,漸進地也會去更加自覺地關心身邊的花草樹木,也更加關注它們的生長環境。
2.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環保知識的滲透,以生態體驗形式培養幼兒的環保行為
2.1 寓環保體驗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滲透環保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平時注意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幼兒有時愛亂丟紙屑、果皮,在墻壁上亂畫,隨地吐痰,或在自由活動時大聲喧嘩等。我都會及時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幫助幼兒改正自身的不良行為,告訴孩子們保護環境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擁有溫馨舒適的環境。
2.2 寓環保體驗教育于游戲活動中。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在游戲中滲透環保教育,幼兒更容易接受。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紙盒、紙筒、飲料瓶等,并把這些做出吹風機、頭飾、假發等玩具。在開展角色游戲 "小超市""娃娃家""理發店"等時,用這些玩具充斥道具,既節省了開支,也使幼兒在游戲中接受到環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合理利用廢舊物品。
2.3 寓環保體驗教育于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隨時滲透環保教育。我把環保知識編成幼兒喜歡的故事、兒歌等形式,使環保教育內容兒童化,趣味化。孩子們很快饒有興致地懂得了環境保護知識。在《環保小衛士》、《鳥兒是我的好朋友》和《地球變熱了》這些活動中,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生動有趣的實地觀察和動手操作環節,幼兒通過充分地實地觀察、親自動手操作,學得更有興趣了。幼兒自己在活動中探索出的環保知識,興趣更濃,記憶更深。
2.4 寓環保體驗教育于節日活動中。為了使環保教育更加生動、形象,我以幼兒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和認識特點為依據,采用游戲、繪畫、講故事、唱歌、跳舞、談話、看錄象等生動活撥、豐富多彩的形式圍繞節日活動的主題開展相應的環保知識教育和環保宣傳活動,讓幼兒直觀有趣、積極愉快的活動中主動活潑地接受教育。如:圍繞"3.12"植樹節開展了"愛護樹木美化環境"的主題活動。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談話,提出"樹木帶給人們什么樣的好處?"等問題,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有樹木的地方空氣新鮮,夏天在樹底下涼快等等,還利用觀看"不植樹、亂坎樹木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影響?"等錄象片,更加進一步認識植樹的重要性,愛護幼兒園和周圍的樹木。
3.家園互動,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生態環保的重要
【關鍵詞】幼兒教育,環保教育,策略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否直接關系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環境污染問題卻日趨嚴重。因此保護環境已迫在眉睫。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的主人,生態環保教育作為解決環境的根本任務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小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幫助他們初步了解人和環境的關系,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地球、保護人類自己的道理,從而逐步養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習慣。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任重而道遠,如何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怎樣在幼兒教育階段實施環保教育?下面,我就談談在實踐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明確目標,講究方法方式
幼兒環保生態教育目標可分為一下的方面:①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家園的情感和責任感;②教育幼兒具備基本的環保知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③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理念。環境與生態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問題,在幼兒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如果要在理論枯燥的層面上讓幼兒理解工業污染、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污染、酸雨的形成與危害等復雜的問題根本不符合實際、不科學的,是行不通的,從根本上違背了幼兒教育規律,所以不能把傳授相關知識作為幼兒環保生態教育的方法方式。幼兒階段小朋友對事物的認識受到年齡、經驗的限制,但他們的情感卻是最容易受感染的,行為意識也容易形成。因此,我們應針對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講故事、看有關的教育影片來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優美環境、對動植物的珍惜之意,從而建立保護環境光榮,對浪費資源可恥的行為道德標準,并以這個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2.以直觀活動為主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
作為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和感興趣的問題,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因為,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認識是通過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開辟一個活動的空間、平臺。在收獲的季節,老師在課前準備一些鮮花、蔬菜,課內組織小朋友裝扮教室,加工蔬菜,品嘗佳肴,這樣就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養他們團隊合作精神。鼓勵幼兒收集廢舊物品進行整理、分類、制作玩具,使幼兒體會到身邊的事物都是寶的道理,減少環境污染。
3.培養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聯系日常生活實際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形成環保意識,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對幼兒實施環保教育僅僅靠開展一個主題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滲透環保教育,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做個教育“有心人”。在孩子的生活中,也蘊含著許多生態環保教育的內容,我們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良機,把握尺度對孩子進行教育。可以播放一些以環保生態為主題的動畫片向兒童灌輸環保生態意識,結合本校實際從幼兒在校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洗手時提示小朋友水資源是有限的,節約用水是好孩子;吃飯時,保持周圍的清潔干凈,同時做到不浪費食物。平時教育小朋友說話聲音要低一些,上下樓梯靠右行并腳步要輕點,從自己做起,不制造噪音。
4.加強家園有效配合,構建環保生態教育網絡
幼兒園是小朋友學習活動場所,幼兒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起一動對幼兒的言行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園很有必要充分利用家長會、家長接孩子時,有意識地向各位家長介紹一下身邊的小事,如:幼兒園室內外干凈整潔的環境,一些有關環境保護的宣傳標語。也可以請家長有意識地帶領幼兒觀察自家居住的生活環境,或提醒家長多留意電視中的有關環保生態教育的公益廣告,隨時隨地講給幼兒聽。要求家長首先從自我本身做起,樹立榜樣,講明道理。如:節約用水,一水多用;有意識地帶小孩去菜市場,少用一個塑料袋;出外吃飯少用一次性筷條,不用白色發泡盒,并告訴孩子為什么。當孩子看見地上有垃圾,主動撿到垃圾筒里時,家長給予的態度應是支持贊賞的,及時表揚,從而使幼兒初步意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懂得環保應從我做起,應該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不亂扔垃圾,愛護花草樹木等等。這樣,孩子在這種耳濡目染的教育環境中,就會自覺地投入到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運動中去。
5.以課題促教,提升教師隊伍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