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統計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互聯網+;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思考
生物統計學是以數理統計學來研究、揭示生物現象的學科,是生物學的方法論和生物專業的工具性專業基礎課,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該課程對生物專業學生的科研素質培養及職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也為大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筆者針對生物統計學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對該課程的思政教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教學模式改革和過程考核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1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困境
生物統計學傳統教學成果調查評價顯示,學生普遍對該課程存在畏懼心理,對相關的數學原理、公式、方法等掌握不夠,統計分析應用不合理或分析不準確等。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課程設置和教學形式單一。生物統計學課程具有內容多、概念多、計算多的“三多”現象,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懂、難記、難用的“四難”局面[1]。該課程教學課時一般為32~48學時,為了在較少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傳統教育多采用以教師課堂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相對單一,被動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興趣,抽象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極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其次,由于課程概念和公式內容較多,教師的授課過于注重對原理、公式的講授和推導,而對統計方法的實踐訓練和案例分析不夠,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再次,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短路的現象比較普遍,課堂上往往教師講得激情四射,學生卻聽得頭暈目眩。最后,現代信息技術沒有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對統計軟件相關內容的介紹較少,學生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和靈活運用統計方法的能力不足,對學生統計學思維的培養不夠。
2“互聯網+”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在同年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2-3]。“互聯網+教育”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在教育各環節上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云計算、5G、AR/VR等信息通信新技術和雨課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SPOC等新教學平臺和方法應用于教學各環節,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課堂中的師生地位以及教與學的時空限制,使學生能在課堂之外隨時復習課堂內容并與教師在線交流與討論,優化了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培養了適應信息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4-5]。
3“互聯網+”背景下生物統計學教學改革
據CNNIC中國互聯網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本文結合生物統計學課程的特點和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以下方面展開探討:
3.1加強課程思政教育
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6]思想是行動的統帥,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7]。教師在講解生物統計學理論知識時,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掘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結合時展及社會熱點,及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幫助學生在面對浩瀚的網絡資源,能夠“披沙揀金、激濁揚清”,面對網絡上的負面信息和消極思想保持清醒的認知,能利用統計思維客觀、正確地看待世界[8]。
3.2完善課程教學內容
生物統計學是多學科交叉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涉及理論、實踐和統計軟件等多方面內容,需要學生具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高等數學等先修課程的基礎??茖W的課前規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3.2.1優選規劃教材
教材對于課程的教和學都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生物專業學生的學科設計和科學研究特點,選擇一本規劃教材。同時,篩選其他統計學教材中優秀的統計分析方法和內容并整合到教學中,這不但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生物統計分析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還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統計的知識海洋中遨游[9]。
3.2.2加強案例教學
20世紀初,哈佛大學創造了案例教學法。該方法對真實事件予以典型化處理,形成可供學員思考、分析、討論、決斷的案例,從而提高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物統計學理論知識較抽象、不易理解,教師授課時可通過科研中的實際案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抽象的概念表達出來。同時,在案例教學中,師生角色發生了轉變,學生是主角、執行者,積極參與案例分析、討論,而教師是旁聽者、激勵者、指導者。案例教學實現了學生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實現了教學目標。
3.2.3優化實驗教學
生物統計學計算機實驗教學是生物統計學課程系的一個重要內容。在計算機實驗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專業要求配備一套合適的統計學分析軟件,常用的統計分析軟件有Excel、SAS、BMDP、SPSS、EPINFO、Statistica、Origin、SPLM和Minitab等,這些軟件各有優缺點[10]。如Excel可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轉換與簡單計算,操作簡單,但統計分析的功能不夠強大。如需要更為專業系統的分析,可使用SAS和SPSS等專業分析軟件[11]。
3.2.4構建模塊教學
該課程包括概率、抽樣分布、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相關分析、實驗設計等內容,內容多且分散。在教學中,可根據課程知識結構和教學目標,將學習內容分成幾大模塊,如概率基礎模塊、實驗設計模塊、統計檢驗與分析模塊、計算機統計軟件應用模塊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模塊之間的邏輯關系,又要強化它們之間的聯系。如概率基礎模塊是學習統計檢驗與分析模塊的理論基礎。又如科學的實驗設計是獲得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數據的基礎,而統計檢驗與分析的結果對實驗設計有反饋作用,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實驗設計方法,提高實驗效率,獲得更加有科學價值的數據。
3.3深化“互聯網+”教學模式變革
鑒于“互聯網+”發展的新形勢,結合生物統計學傳統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嘗試:
3.3.1互聯網+教師
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教育資源實現了互通共享。通過網絡,學生可以輕松獲取各種圖文并茂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這也成為學生攝取知識的一種新途徑。在此背景下,教師應適時轉變觀念,準確定位自身角色,及時完善個人知識儲備,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將學科前沿知識融入相關教學內容[12]。同時,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教學資源,教師應做好指導者和引領者角色,培養學生形成科學合理地甄別和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以及掌控知識與信息的能力[13]。
3.3.2互聯網+教學
在“互聯網+”時代,教學活動不僅局限于課堂。雖然生物統計學主要的教學活動依然是在課堂上完成,但師生間的知識交流應遠超課堂的45分鐘。教師應及時修正教學計劃,依據課程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類。課堂上,通過將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講解理論性、抽象性較強的知識內容。課后,將實操性強的技能教學安排在線下進行,形成線上線下優勢互補的教學方案。同時,教師利用微信、QQ、E-mail、騰訊課堂、釘釘課堂等在線工具與學生進行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實現個性化指導和因材施教。
3.3.3互聯網+資源
針對生物統計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課前,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平臺,如中國大學MOOC,結合本校資源,根據教學重點、難點進行組課,并導入學校網絡教學平臺,要求學生預習。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學習會更具有針對性[14]。課后,通過微課等碎片化、目標知識點明確的學習方式,促進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深入研究知識點。
3.3.4注重過程考核
教學評價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合理的評價不僅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水平,而且還能夠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在傳統教學中,考試、測驗等終結性評價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這種評價方式容易使學生過于重視卷面成績,忽視了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15]。近年來,過程性評價作為一種改革傳統課程考核方式的教學評價方法,逐漸被應用于大學課程之中。過程性考核旨在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實踐活動參與情況、平時行為、個性能力發揮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和評價,能夠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內進行創新和探索[16-17]。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過程性考核,應依據課程標準,結合“互聯網+教育”構建過程性評價測評策略。一部分過程性考核要通過平時成績來體現??梢越柚暾n堂等網絡平臺記錄課堂上發生的提問與回答、討論等互動環節,教師可參考網絡平臺記錄給出學生的平時成績。另一部分過程性評測可根據學生課外實踐的參與度和應用統計分析軟件的能力評定。如軟件上機考核要求學生至少掌握一種統計軟件的操作技能。此外,借助微信、QQ等建立信息反饋機制,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式,對學生的課外學習態度進行實時監督和考核[18]。
4結語
【關鍵詞】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兒童抽動障礙
【中圖分類號】R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549-01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treatment to child tic disorder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Heilongjiang Province Hospital, Zhao Pu. 15003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MG biofeedback treatment to child tic disorder.Methods:40 EMG biofeedback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to children with tic disorder received by pediatrics departments from October 2009 to December 2011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with TSGS was mad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 Result:Among children with EMG biofeedback treatment, 17cases were effective, 4 cases got better, 2 cases were of no effec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3%. Conclusion:EMG biofeedback treatment is an egective method to cure child tic disorder.
【Key words】EMG biofeedback; child tic disorder
抽動障礙又稱為Tourette綜合征(Tourette’s Syndrome, TS)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神經精神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的、反復的、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肌肉運動抽動和發聲抽動的綜合征,并可伴諸多行為問題,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強迫障礙、睡眠障礙和情緒障礙等[1]?,F將我院門診2009年-2011年臨床檢查和治療的 例病例進行總結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可門診就診的45例患兒,診斷均符合《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4版(DSM-Ⅳ)[2]TS的診斷標準。患兒年齡6-14歲,病程2-8個月;主要臨床表現為眼、頭頸、四肢不自主、無目的、反復快速的肌肉抽動及反復清嗓等。所用病例神經系統查體均無異常。所有患兒入組檢查血常規、血沉、抗鏈“O” 、常規心電圖、頭CT結果均正常。
1.2 治療方法 將患兒應用隨機數字表按入組先后分為對照組22例及治療組23例。對照組采用泰必利口服,療程12周,劑量50-100mg/次,3次/天;治療組采用生物反饋治療儀治療2個療程,共40次。
1.3 研究用量表 采用耶魯抽動癥嚴重程度評分量表(Yale global ticseverity scale, YGTSS)[3]對每個患兒進行治療前的評分。運動抽動和發音抽動的評估范圍由抽動障礙的數量、頻度、強度、復合型、受干擾情況5要素組成,每要素評分:0分表示無影響,5分表示嚴重影響;運動抽動和發音抽動總分各為25分。兩組患兒治療前的評分無統計學差異。
1.4 療效評估 經過12周的治療,對兩組患兒再次進行YGTSS量表的重新評分,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兒評分變化情況,進行療效評價。根據評分的減分率作為療效的評價標準,減分率≥75%為顯著有效;減分率為≥50%并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
2 結果
2.1 肌電生物反饋治療與泰必利治療抽動障礙對抽動癥兒童抽動總評分的影響。治療組治療前后評分分別為35.66±11.56,12.23±10.75;對照組治療前后評分分別為35.45±12.46,18.96±15.67。兩組治療前YGTSS量表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兩組患兒的YGTSS量表評分較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t=4.35,P
2.2 兩組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顯著有效17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91.3%;對照組顯著有效12例,有效6例,無效4例,有效率81.82%。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較X2=11.92,P
2.3 治療中的不良反應 治療組在治療中未發現不良反應。對照組11例發生不良反應,其中胃腸道反應8例,頭暈5例,乏力4例,嗜睡9例,錐體外系反應3例。
3 討論
抽動障礙是兒童期常見的運動,其發病率近年有逐漸上升趨勢,并且半數以上的抽動障礙伴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心理行為障礙,常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強迫障礙、學習困難等發生共病[4],部分病例病情遷延反復,并且難治性病例增多[5]。本病是在運動功能正常的背景下發生的固定或游走性的肌肉群不自主抽動,確切病因不清,臨床發現當緊張、焦慮時抽動加重,當處于放松狀態時抽動減輕。傳統的治療常用精神病類藥物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如泰必利、氟哌啶醇等,對抽動癥狀控制有一定的療效,但該類藥物容易引起錐體外系副作用,且停藥復發率高,對藥物療效欠佳的患兒和難治性病例也無好對策,因此探討新的治療方法有重要意義。
生物反饋治療基于條件反射原理,收集人體的身體生理信號并將這些信號反饋給受訓者,反饋給受訓者的生理信號既是條件刺激,也是經過大腦有意識調控的結果。肌電的高低與肌肉緊張度密切相關,當肌肉緊張時,肌電升高,肌肉松弛時肌電降低。肌電反饋通過控制肌肉松弛和收縮來進行訓練,通過顯示出來的反饋信號使患者體驗到什么情況下肌肉松弛了,肌電降低了,通過反復的體驗訓練掌握調節肌肉緊張程度的方法,并通過主動放松來消除緊張焦慮。其治療過程其實也就是一種學習過程。通過學習正確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對病態性條件聯系進行對抗、糾正或逆轉。因此應用生物反饋技術可以矯正不良行為和習慣,經過不斷的訓練,使這一操作性條件反射加強并固定下來,療效持久[6],不易復發。
通過本次觀察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的療效可以看出,經過反饋治療,抽動障礙明顯好轉,評分降低,有效率達到 %,泰必利雖也獲得類似的療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而且既往研究其有較高的復發率,因此肌電生物反饋療效確切,無不良反應,療效持久穩定,是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智勝.小兒多發性抽動癥[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8-209.
[2] Dooley, M. Tic disorders in childhood [J]. Sem in Pediatric Neurology, 2006, 13(4):231-242.
[3] 鐘佑泉,吳懼,謝曉麗,等.耶魯抽動癥整體嚴重度量表對抽動障礙患兒的臨床評估.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3):214-216.
[4] 華青,魏鵬,魏書珍,等.抽動障礙患兒的臨床共病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0(5):469-471.
【關鍵詞】 氟哇諾酮;不良反應;合理用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1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32-02
氟喹諾酮類藥物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因其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性強、不易產生耐藥性、毒副反應輕、給藥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口服吸收好等特點,尤其對革蘭陰性菌和陽性菌的抗菌效果較為理想,已成為臨床治療細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藥物,得到臨床廣泛應用[1]。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及臨床藥物應用的增多,其不良反應問題也日益凸顯,個別不良反應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筆者回顧性分析我院68例應用氟哇諾酮類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規律及特點,以探討臨床如何提高此類藥物使用的合理性,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收集我院68例應用氟哇諾酮類藥品引起不良反應的報告。原發病:呼吸道感染33例、泌尿生殖系感染16例、骨科及皮膚軟組織感染11例、消化系感染8例。
1.2 方法 數據均采用衛生部ADR監測中心的ADR因果關系判斷標準進行評價:按患者年齡、性別及引起不良反應藥物類型、涉及器官和系統、給藥途徑、臨床表現等進行統計分析。
2 結 果
2.1 ADR患者年齡與性別分布 本組68例患者中男45例、女23例;年齡20-79歲,平均年齡59.5歲。應用氟哇諾酮類藥致ADR患者具體分布情況,見表1。
2.2 氟哇諾酮類藥致ADR涉及的藥物及給藥途徑的分布 見表2。
2.3 氟哇諾酮類藥致ADR累及器官或系統的主要臨床表現 皮膚及附件損害29例(占42.6%),主要表現為皮疹、蕁麻疹、瘙癢、水腫、皮膚紅斑;消化系統18例(占26.5%),主要臨床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肝功能異常;神經系統7例(占10.3%),主要臨床表現為頭暈、失眠、昏迷、煩躁、局部麻木、視覺異常;循環系統5例(占7.4%),主要臨床表現為全身乏力、心慌氣短、血壓低;泌尿系統3例(占4.4%),主要表現為急性尿潴留;其他6例(占8.8%),主要臨床表現為耳鳴、靜脈炎、視物模糊。
3 討 論
從表1可看出氟哇諾酮類藥致ADR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生,以31-60歲發生率較高,共占61.7%;可能因為該年齡段患者多,用藥機會也隨之增大。由表2可知靜脈給藥致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高于口服給藥,占70.6%;因靜脈給藥是目前醫院給藥的主要途徑,可使藥物直接進入人體體循環,故臨床應規范用藥,在保證注射劑質量的同時,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靜脈藥物的配置和操作;靜脈給藥時避免空腹,密切觀察患者反應,以避免因輸液速度過快、配置時間過長、配伍藥物間相互作用等引起的ADR[2]。另外,氟哇諾酮類致ADR可涉及全身多系統和器官的損傷,臨床表現復雜多樣,以皮膚及附件為多見;患者用藥期間應詢問是否有過敏史,若ADR一旦發生,應立即停藥并給予對癥治療。
氟哇諾酮類藥物因抗菌譜廣、殺菌力強而廣泛用于各個系統的感染性疾?。慌R床用藥在考慮治療范圍時應充分認識其不良反應發生的規律及特點,在嚴格掌握藥物適應癥及禁忌癥同時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密切觀察及早發現不良反應并給予及時處理,以最大限度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控制方法
Abstract: through the origin and harm of urban traffic noise and so 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noise source, noise transmission and receiver three,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the damage to reduce the urban road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Key words: urban road traffic; Noise pollution; Control method.
中圖分類號:[TU9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交通噪聲污染對道路沿線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學習、休息環境的干擾程度和范圍也隨之加劇和擴大。交通噪聲污染已經逐漸變成道路沿線特別是交通主干道沿線居民最為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據調查:噪聲會對人的心理和機體同時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對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危害; 噪聲能損害兒童的大腦, 長期處在噪聲環境里的兒童,其智力發育要比在安靜環境里的兒童大約低20%;對婦女來說, 噪聲會對排卵機能有不良影響, 還可能使胎兒產生畸形發育。因此,為了適應交通的快速發展,控制和減少交通噪聲真的是當務之急。
一、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的來源
1、機動車輛。機動車輛在道路上行駛,產生的噪聲主要由動力噪聲和輪胎噪聲兩部分組成。非機動車輛。
2、非機動車的噪聲主要來源于電動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剎車聲,據監測,它能使聲值提高至少5dB(A)以上。
二、 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的危害
噪音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孕婦長期處在超過50分貝的噪音環境中,會使內分泌腺體功能紊亂,并出現精神緊張和內分泌系統失調。嚴重的會使血壓升高、胎兒缺氧缺血、 導致胎兒畸形甚至流產。而高分貝噪音能損壞, 胎兒的聽覺器官,致使部分區域受到影響。影響大腦的發育,導致兒童智力低下。噪音的惡性刺激,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并會導致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衰弱癥狀和惡心、欲吐、胃痛、腹脹、食欲呆滯等消化道癥狀。營養學家研究發現,噪音還能使人體中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氮基酸、谷氮酸、賴氮酸等必須的營養物質的消耗量增加,影響健康;噪音令人腎上腺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容易導致心臟病發;同時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減少,胃酸降低,從而患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三、城市交通噪聲源的控制
1、改進汽車動力機械設計
產生汽車車輛噪聲的主要因素是空氣動力、械傳動、電磁三方面。從結構上可分為發動機(燃噪聲)、底盤噪聲(傳動系噪聲、各部件的連接配合起的噪聲)、電器設備噪聲(冷卻風扇噪聲、汽車發機噪聲)、車身噪聲(車身結構、造型及附件的安裝合理引起的噪聲)的母國。其中發動機噪聲占汽車聲的112以上,包括進氣噪聲和本體噪聲(如發動振動,配氣軸的轉動,進、排氣門開關等引起的噪聲等。因此發動機的減振、降噪成為汽車噪聲控制關鍵。1)降低發動機本體噪聲
,降低進氣噪聲,進氣噪聲是發動機的主要噪聲源之一,系發動機的空氣動力噪聲,隨發動機轉速的提高而增強。2)降低底盤噪聲,即排氣系噪聲和傳動系噪聲3)降低電器設備噪聲,即冷卻風扇噪聲和汽車電動機噪聲4)降低車身噪聲,車身噪聲主要是空氣動力噪聲,隨著車速的提高會越來越大。因此,改善車身噪聲的措施主要是:對車身進行流線型設計,實現光滑過渡;在車身與車架之間采用彈性元件連接;進行室內軟化,如在頂棚及車身內蒙皮間使用吸聲材料等。
2、修建降噪路面
所謂降噪路面,也稱多空隙瀝青路面,又稱透水或瀝青面。它是在普通的瀝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上鋪筑一層具有很高空隙率的瀝青混合料,其空隙率常在15%~25%間,有的甚至高達30%。一般來說,汽車行駛在瀝青混凝土路面
比行駛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聲要低1dB~3dB。目前,德國科學家發明了兩種混凝土,第一種可稱為空隙型混凝土,第二種可稱為細槽型混凝土??障缎突炷晾玫脑砗烷_孔型瀝青相似,也是利用微小的孔隙?;炷帘砻嬷阅苌煽紫?是因為在生產混凝土時去掉了一定的成分,沒有使用顆粒大小在0 mm~4 mm之間的砂子和粉塵,而是由小石子組成,而石子和石子之有許多空隙。瀝青里含有的強膠粘劑,用來粘結石子,但也會使灰塵和臟物被牢牢地粘在上面。而空隙型混凝土沒有膠粘劑的問題,也許它的使用期限會比開孔型瀝青更長。另一種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水泥混凝土―細槽型混凝土。
3、運用交通管制措施
大中城市要建設環城道路 ,減少穿越市中心的車輛 ,可以減少城市鬧區的車流密度。對需要安靜的區域應限制通行車輛的類型 如大中型載貨車 ,也可采用限制通行時間 ,允許在不影響學習或生活的時間通行。為了減少交通密度 ,還可控制在用車的總數量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減少小型機動車的使用。用控制交通流密度的方法來降低交通噪聲的效果有時是有限的,當車流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再增加車流量 ,交通噪聲的峰值基本不變。因此 ,限速和限制超車是很必要的。在需要安靜的地區設置限速或者禁止超車標志,可以有效地降低交通噪聲。設置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間的隔離設施 ,通過減少混合交通可以減少由于車輛頻繁停車、加速、制動所產生的噪聲。在平面交叉路 口實行環行交叉或采用最佳的交通信號 自動控制 ,保證車輛勻速行駛 ,減少機動車的停車、啟動、加速的次數 ,對降低交通噪聲能產生一定的作用。
四、控制噪聲的傳播途徑
1種植降噪綠化林帶 在道路兩側植樹綠化, 是防治交通噪聲的有效措施之一。選擇合適樹種、 植株的密度、 植被的寬度, 可以達到吸納聲波, 降低噪聲的作用。根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 當綠化林帶寬度大于 10m時, 可降低交通噪聲 4~ 5dB。這是因為投射到植物葉片上的聲能74%被反射到各個方向, 26%被葉片的微震所消耗。該方法的優點是: 生態效益明顯。局限性是: 占地較多, 早期降噪效果不顯著。
2 聲屏障技術 采用構筑聲屏障的方式來降低公路交通噪聲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降噪方式。聲屏障降噪主要是通過聲屏障材料對聲波進行吸收、 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應來降低噪音, 據測試采用聲屏障降噪效果可達 10dB 以上。聲屏障按其降噪方式可分為: 吸收型、 反射型、 吸收 - 反射復合型。由于聲屏障的類型各異, 所以在降噪效果、 造價、 景觀方面各有特點。因此, 在選用聲屏障時, 應根據受聲點的敏感程度、 當地的經濟狀況、 自然環境來合理選擇適用的聲屏障類型。
該方法的優點是節約土地, 降噪效果比較明顯。局限性是:長距離的聲屏障使行車有壓抑及單調的感覺, 造價較高, 如使用透明材料, 又易發生眩目和反光現象, 同時還要經常清洗。
五、 結束語
由于交通噪聲對環境的影響愈來愈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噪聲污染這一世界性四大環境公害之一,必須得到有效的控制。從國外公路建設發展的規律來看,當路網建設形成規模后,投入于環保治理的資金將逐漸增大。后期治理的費用是
巨大的, 因此, 防治交通噪聲污染不能僅僅只靠亡羊補牢, 我們必須在初始建設時,就應該把噪聲污染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去審視。我們應該看到目前的任何一種降噪方式在技術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使用中也各有各的特點, 所以應該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 在公路建設的同時加強環保建設, 根據工程實際, 對降噪措施進行技術和經濟論證, 在多方案比選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安靜的生活環境, 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隨著政府對交通噪聲的不斷重視,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 我們會重新找回 “靜謐” 的城市。
參考文獻
湯文倩.淺談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問題.科教導刊.2011.11
趙延保.汽車車輛噪聲污染的危害與控制.論文集粹.2012.1
【關鍵詞】 喹諾酮類藥物;遺傳;分子機制
現階段,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廣譜抗生素便是氟喹諾酮類藥物,氟喹諾酮類藥物不僅能夠迅速的殺菌, 同時還有一個規模較大的衍生物庫, 為藥物的換代更新創造了有利條件。
1 喹諾酮類的藥物的主要靶點
對喹諾酮類的藥物而言,其主要靶點就在于細菌的兩種Ⅱ型拓撲異構酶。就原核生物來說, Ⅱ型拓撲異構酶能夠通過引入負超螺旋來實現調節 DNA 拓撲結構的功能[1]。除古菌拓撲異構酶Ⅳ以外, Ⅱ型拓撲異構酶的其他類型都屬于ⅡA型的拓撲異構酶的范疇,具有一級結構和蛋白結構上的同源性, 然而作用卻各異。topoisomerase Ⅳ(拓撲異構酶Ⅳ)與DNA gyrase(DNA 解旋酶)是細菌基因組一般編碼的ⅡA 型拓撲異構酶的兩種類型。喹諾酮類藥物主要靶向細菌的兩種Ⅱ型拓撲異構酶, 借助于對酶催化反應的干擾來達到殺菌的目的。
2 各代喹諾酮類藥物和細胞致死的不同途徑
喹諾酮類藥物有一個龐大的衍生物庫 [2],各喹諾酮類藥物在殺菌方面的特點各異,殺傷效果因厭氧條件與氯霉素等條件的不同而不同,且不同的喹諾酮類藥物有不同的殺菌途徑。
3 斷裂復合體和喹諾酮類藥物的殺菌功能
3.1 DNA的雙鏈鍛煉是由DNA解旋酶或者是由拓撲異構酶Ⅳ造成的,而且共價結合是一直到斷裂的 DNA 5 端的,由此產生了酶-DNA復合物。喹諾酮類的藥物能夠和酶-DNA 復合物快速結合, 在結合之后, DNA緩慢的斷裂。我們也能夠理解為喹諾酮類藥物把Ⅱ型拓撲異構酶牢牢的套在了DNA 上,斷裂復合體得以形成。
3.2 斷裂復合體的形成過程會對合成 DNA 的過程產生抑制。在喹諾酮靶點給 DNA 解旋酶的情況下, 當藥物和靶點結合之后便能迅速的抑制DNA 的合成。斷裂復合體與復制叉間的沖突是抑制DNA 合成的主要原因。然而,喹諾酮類藥物在快速抑制合成 DNA的方面存在可逆性。
4 染色體的片段化和細菌的快速死亡
4.1 在整個染色體上散布著斷裂復合體, DNA 片段因其在斷裂復合體里的釋放會產生出染色體的片段,同時引發細菌的死亡。關于染色體超螺旋做的研究是這一假設的起初證據。所以染色體的片段化和細胞的死亡存在一種極為直接的關系。
4.2 染色體片段化是通過“自殺因子”對斷裂復合體進行攻擊的,斷裂 DNA在被釋放之后, 引發了細菌染色體的片段化,也就隨之消滅了細菌。就喹諾酮類的藥物來說,其快速殺傷體制主要有兩種: 一種在合成時是不需要蛋白質的;另外的一種則是需要蛋白質合成的。
5 活性氧簇和喹諾酮致死作用的放大
諾氟沙星所具有的致死功能是極其的復雜的。部分研究人員在分析活性氧簇的作用時借助了有著單一的致死途徑的奧索利酸。奧索利酸的致死活性受到了來自硫脲或者是 2, 2-聯吡啶的強烈影響, 但是染色體的片段化是無法被其影響的,通過對染色體的片段化的制約只是能夠完成氯霉素對喹諾酮類的藥物的殺菌功能的抑制。同時,喹諾酮類的藥物所擁有的殺菌的過程是包含兩種不同的途徑的,這種由活性氧簇的出現而獲得的殺菌活性和通過解旋酶亞基解離引發的致死活性之間是互相獨立的。
6 小結
根據對相關研究的分析,喹諾酮類藥物其致死功能主要涉及到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斷裂復合體的形成階段, 它能夠抑制復制細菌 DNA 的工作, 會造成SOS的反應,通過某些次級損傷使細菌細胞被殺滅。通過使用去垢劑可以使那些已經產生的斷裂復合體慢慢的恢復到正常的狀態。第二個階段是斷裂的 DNA 通過某一方式從斷裂復合體中釋放出來,相當一部分的染色體片段是由此產生的,它能夠達到消滅細菌的目的。筆者所在的實驗室將對斷裂復合體穩定的蛋白破壞問題的研究作為工作的重點。這極大的推動了關于斷裂復合體釋放它所包含的斷裂 DNA 片段問題的分析研究, 為改良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工作創造了條件。
參 考 文 獻
【關鍵詞】微生物發酵 試驗設計 統計優化
對于微生物發酵過程來說,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化反應過程,因此其能否順利進行,不僅在于生產菌種自身的性能,還在于所使用的發酵培養基的配方、發酵條件等外界條件。為了能夠尋求到最佳的發酵工藝,則需要運用到統計優化技術,其不僅能降低成本,而且還能實現微生物發酵的高產、高效。
一、均勻設計法
在微生物發酵過程中均勻設計法是我國中科院的教授方開泰于1978年創建的一種統計方法,通常來講,在使用這種方法時都會配備一套較為均勻的設計表Un(q8),在這其中U代表的就是均勻設計,而n代表是便是試驗的次數,q則代表影響其結果的因素的水平數。對于均勻設計表來說,一般來講其最多可以安排(s/2+1)個因數,其中s代表的是列數,而U右上角的則可以分為“*”和不帶“*”兩種,對于帶“*”的因數來說其均勻設計更加具有均勻性,因此在進行微生物發酵統計工作時,通常會優先考慮帶有“*”類型的。對于均勻設計法來說,為了能夠獲得較為準確和真實的數據,其常常會進行大量的試驗來獲得充足的信息,也就是因其更加側重于試驗以及試驗范圍內的均勻分布,反而促進了試驗次數的降低。一般來講,試驗的次數應當是試驗因素數量的3倍左右,而這樣的選擇就是為了能夠促進試試驗的建模與優化。
現階段,部分均勻設計軟件已經能夠比較完美解決過去設計時規模小、結果難等分析問題,例如,現在有一款軟件叫DPS,在這個軟件中其均勻設計的規模已經達到了100個因數,且一共有255個水平,能進行5000個處理。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均與設計法在我國得到了廣泛地發展,其已經在工、農、化學、國防、醫學、生物等諸多領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豐碩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均與設計對工作量的要求比較大,因此要對其進行合理分析是一件比較繁雜、瑣碎的事情,加之其對每一個處理至少都要重復進行兩次,因此這就要求在進行均勻設計時,通常要求這因數個數在4以內,各因素選取的水平也不能有過細的劃分。此外,在均勻設計中,由于各個因數中的每一個水平僅僅只能做一次試驗,因此其對于微生物發酵試驗來說具有較大的波動性,故而這種方法并不宜使用。
二、最陡爬坡法
一般來說,人們又將最陡爬坡法稱之為最速上升法,運用這種方法能夠快速準確地尋找到各種變量的最優區域。在微生物發酵的過程中人們往往需要通過利用回歸方程的方式來尋找其中最佳的工藝條件,而一旦其所建立的回歸方程并不在最優區域,那么就不能用來尋找最佳工藝條件,但是利用最陡爬坡法便能夠將這種問題很好的解決掉。利用最陡爬坡法時,首先,需要根據前期的工作擬合出一定量的方程來確定其中各個變量的爬坡方向及其變化的步長,若其中系數為正,那么這種因素的水平就會遞增;反之,這種因數的水平便會遞減。在進行最陡爬坡法試驗設計之前,應當以其系數最大的變量為基準,進而確定出基本的步長,并以其它變量與基準變量系數的比值來確定其它變量的步長,也就是說要進行試驗設計前必須要確定爬坡方向和變化步長后再選取中心點進行。
假如在試驗設計的前期工作中已經找到了最優區域,那么就可以直接將這種方法省略掉進而進行下一步的優化。要這樣進行的依據則是,在前期工作中不斷比較前期試驗中心點水平的平均響應值與試驗點處的平均響應值間的差異顯著性。因此如果中心點平均值與試驗平均值間有著很大的差異,那么這就說明試驗的最優點已經包含在了實驗所選的最優范圍內,這時便可以直接進行下一步的優化;而假如中心點的平均值與試驗點處的平均值間的差異并不顯著,這就說明試驗最優點并不在試驗所選的范圍之內,這時則需要通過最陡爬坡試驗的方式來確定試驗最優點的所在范圍。例如,著名生物學Chang等人利用最陡爬坡法進行試驗及田口設計對液體發酵培養基進行優化,試驗結果充分表明利用最陡爬坡試驗確實能夠最大程度上的接近有效區域,且通過優化后的菌體菌絲還由原來的1.70g/L提高到了18.70g/L。此外,多聚糖的產量還由原來的0.140g/L遞增至0.420g/L。
三、中心組合設計法
近年來,利用響應面法進行微生物的發酵也得到廣泛的應用,而其中中心組合設計法又是應用得較多的響應面設計方法。與其他統計優化技術相比,中心組合設計法具有精度高、預測性好等諸多優良的特點。該方法具體為在2析因設計或部分析因設計的基礎上添加2K個軸向點和中心點而組成,在這一設計中K個因子的2k中心組合設計需要進行的試驗總數為N=2k+2k+n0,在這里2k表示的是全因子試驗次數,2k表示的是軸點的試驗次數,n0表示的是中心點的重復試驗次數。而這種方法只適合只有2―5個因素、5水平的優化試驗。
這種將因素設計與星形設計組合并具有旋轉性的中心組合設計一般都會與響應面優化法相結合,并最終應用于對結果進行的非線性數學模型的擬合中,而在此其基本思路為,發酵試驗的進行必須要在試驗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接著再對數據進行二次回歸擬合,并從中得到相應的帶一次項、交互項和平方項的二次方程。并最終根據模型所確定的因素的最佳工藝條件,對其進行驗證性的評估。例如,國外著名的zhang教授等人通過Plackett―Burman設計實驗,進而確定了可能影響丙酮酸發酵的主要影響因子,如葡糖糖、硫酸銨等,接著再通過中心組合設計法及響應面法來確定各個因子的最佳濃度,通過這種方法的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方法能夠使統計得到優化,且優化后的丙酮酸產量由原來的31.8g/L提高到了42.4g/L,提高率高達33.3%。
四、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不難看出,當前不斷優化微生物發酵統計的方法對微生物發酵培養基在微生物代謝產物中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專業性的可以投入實際使用的統計優化軟件也得到了不斷開發,如SPSS、SAS等,這些專業軟件的出現,能夠幫助科研工作者迅速、可靠的進行優化試驗設計及進行數據的分析,從而促進微生物發酵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楠,夏尚遠,劉訓理.統計優化技術在微生物發酵中的應用[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關鍵詞: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物質流分析;協調性分析;灰色協調度模型
中圖分類號:F252;F224;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3-5888-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3.068
如何調控生態環境系統與經濟系統之間物質流動的方向和流量,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經濟學、環境學與管理學研究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國內外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提出了“物質流分析方法”,它主要針對區域的物質輸入與輸出進行分析。其基本觀點是基于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環境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進入經濟系統的自然資源和物質的數量與質量,以及從經濟系統進入環境的廢棄物質的數量與質量[1]。目前在國家和區域層面上有關物質輸入輸出量的研究已有報道[1-12],但對于區域層面上物質流量的內在關聯報道較少。本研究以上海市閔行區為例,運用物質流分析和灰色關聯分析[13]方法,嘗試對物質輸入與輸出進行協調性分析,剖析區域物質流量的內部關系,以期為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和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1 研究區概況
閔行區位于上海市腹地、中心城區偏南,與徐匯、長寧、普陀、浦東、松江、青浦、奉賢、南匯等8個區相鄰,區域面積37 168 hm2。閔行區堅持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并重,不斷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盡管閔行區在近幾年的生態經濟建設中,逐步引入了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并正在逐漸形成循環經濟體系,展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依然影響著區域經濟的發展。
2 資料與方法
2.1 物質類型劃分
按照國際上通用的劃分方法及調研資料[1,3,14],將進入閔行區生態經濟系統的自然物質分為:①生物物質,包括林木、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等第一性、第二性生產量;②氣體,包括人類生產、消費活動中所消耗的氣體;③能源,包括礦石燃料和其他燃料等;④水,指從環境中提取的天然水。將排出生態經濟系統的物質分為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氣3類。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資料數據的限制,進出口物質資源和隱藏流未被納入統計的范疇。
2.2 資料收集及數據統計
輸入端的生物物質包括林木、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等,數據取自《閔行區統計年鑒》。水的輸入量包括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等,能源包括天然氣、原煤、原油、熱力、電力和其他燃料等,數據均由《閔行開發區環境公報》換算得到。輸入的氣體主要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數據均由《閔行開發區環境公報》和《閔行區統計年鑒》換算得到,計算方法參照相關文獻[1,3,15],在此不再贅述。
輸出端固體廢棄物部分包括工業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等,數據取自《閔行區統計年鑒》。廢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數據取自《閔行區統計年鑒》。廢氣主要是工業廢氣和二氧化碳,數據取自《閔行區統計年鑒》和《閔行開發區環境公報》。
2.3 數據分析方法
由于區域生態經濟系統具有高度開放性,受經濟、資源和環境各種因素影響,內部要素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呈非線性結構,可認為它們之間存在灰色關系。因此,本研究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分析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物質流量的協調程度。其中,區域物質流量協調意味著區域生態經濟系統以合理的生產、生活關系為紐帶,實現區域經濟、資源和環境綜合效益最大化[13]。
分析思路[13]具體如下:①為反映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物質流量的協調度,確定主導系統S協調發展的序參量dj=(dj1,dj2,…,djn)(n≥2)。②設定序參量dji在特定研究時段放入閾值aji,aji可以根據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的發展趨勢或規劃目標選擇未來某規劃年的預測值或規劃值。③應用灰色關聯有序度計算方法:設dji=(dji1,dji2,…,djit)為系統在t時段(以起始年作為第1時期)的序參量實際系列,djix(1≤x≤t)為第x時期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的子系統Sj的序參量dji的實際值,aji為t時段子系統Sj的序參量dji的閾值。依據灰色理論,首先按式(1)對系列dji和aji進行無量綱化,然后按式(2)計算兩個系列中各對應值絕對差的最大和最小值:
d■■=■,a■■=■, 1≤x≤t (1)
?駐min=min{|d■■-a■■|},?駐max=max{|d■■-a■■|},1≤x≤t(2)
由灰色關聯分析方法,djix和aji在t時段的灰色關聯系數為:
f■=■,1≤x≤t (3)
式(3)中,?籽(0
應用熵值法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w■,協調度系數f■表示為:
f■=■■f■w■ (4)
3 結果與分析
按照上述計算方法,對閔行區生態經濟系統2007-2012年間的物質輸入與輸出進行計算。由于水輸入量與輸出量分別占物質輸入總量與輸出總量的95%以上,為了便于比較,分別討論不包括水的物質系統和用水系統的協調性。
3.1 不包括水的物質系統協調性分析
應用公式(1)~(4)得到圖1、圖2。圖1表明在不考慮水的情況下,物質系統協調度在2007-2012年間呈波動增長趨勢,變化幅度為44.71%。協調度從2007年的0.691 1增加到2012年的1.000 0,說明閔行區不含水的物質系統總體上發展較為協調,但2010年協調度最低,說明在2010年閔行區生態經濟系統發展水平較低。
從物質輸入的時間動態分析,能源輸入量和氣體輸入量呈現單調增加趨勢,且能源輸入量的遞增速率大于氣體輸入量的遞增速率。其中,能源輸入量以較高的速度增長,從2007年至2012年增長率為13.72%。雖然2007-2012年閔行區對能源的需求量呈上升趨勢,且對能源的依賴性較強,但由于能源消費年增長率低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能源消費效率趨于上升。氣體輸入量呈現較為緩慢的增長趨勢,從2007年至2012年增長率為7.29%。生物量在近年來變化較大,2007年至2009年呈增長趨勢,增長率為30.70%,然后一直呈現遞減趨勢,遞減率為7.44%。這可能與生物質為生產原料的產業發展較不穩定有關。綜合以上情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物質輸入量呈增長趨勢,主要表現在能源保持著較快增長的勢頭,對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帶來較大壓力。閔行區延續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和速度,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成為制約閔行區今后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物質輸出的時間動態分析,固廢排放總量呈下降趨勢,即從2007年的305.9萬t下降到2012年的225.8萬t,下降幅度為26.19%。這與閔行區逐步具有一定規模的靜脈企業有關,這些企業可以在該產業中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如果繼續擴大這些企業的規模,有利于固廢利用率提高。廢氣總量呈現增長趨勢,年增長率為2.38%。雖然近年來閔行區不斷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加強污染源頭控制,淘汰不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污染型建設項目,但廢氣排放總量的增長趨勢與能源等物質輸入變化趨勢有關。綜上可見,廢氣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3.2 用水系統的協調性分析
圖2表明,區域用水子系統協調度在2007-2012年間呈波動增長趨勢,從2007年的0.562 9增加到2009年的1.000 0,然后下降為2012年的0.895 2,整體增長幅度為39.75%,說明閔行區生態經濟系統中用水子系統發展較為協調。
在量的變化上,水輸入量在2007-2012年基本呈現增長趨勢,增長率為8.69%。雖然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水資源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水資源消費年增長率低于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率,水資源消費效率也呈現上升態勢。廢水有序度呈遞增趨勢,是由于隨著經濟和市政建設的發展,閔行區污水收集系統的建設日益完善,目前已基本實現建成區污水收集管網的全覆蓋。該區現有污水處理廠3座,其中,閔行水質凈化廠處理能力5.0萬t/日,閔行區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4.5萬t/日,程橋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0.5萬t/日。
4 結論與建議
4.1 主要結論
區域生態經濟系統是一個多項非線性系統,其行為較難預測,物質流分析法和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是研究此系統的新穎而簡潔的研究手段。本研究通過對上海市閔行區2007-2012年間的物質流量協調性進行分析,得出以下初步結論:一是物質輸入輸出系統發展較為協調;二是能源消耗量與用水量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對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帶來較大壓力。閔行延續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和速度,能源需求與用水需求等均將持續增長,成為制約閔行區今后發展的重要因素。
4.2 政策建議
4.2.1 建立循環型產業體系 近期,閔行區主要依托重點項目、重點園區發展四大重點產業:一是依托航天科技工業園區建設,通過太陽能、GPS衛星定位系統等項目發展航天產業;二是依托莘莊工業區的上廣電NEC液晶顯示器項目等發展光電子產業;三是依托漕河涇開發區浦江高科技園以及紫竹科學園區一批高科技企業發展微電子產業;四是依托閔行市級工業基地、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四大金剛”、阿爾斯通公司等一批骨干企業發展發電成套設備、軌道交通車輛為重點的現代裝備產業。這些重點產業不僅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經濟效益好、市場潛力可觀,而且對環境的破壞比較小、對資源的消耗相對不大。
在循環經濟建設過程中,閔行區應結合自身區位特點,積極發揮距離中心城區比較近、外來勞動力資源豐富、出口加工型產業發展基礎比較好等優勢,努力克服基礎性資源少、土地資源有限、環境容量約束等特殊困難,進一步塑造區域特色,適當保留都市型傳統制造業,向外轉移無競爭優勢和無規模經濟的小工業,大力發展新興高技術產業,真正使航天產業、光電子產業、微電子產業和軌道交通等現代裝備部門成為閔行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此外,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閔行區還應大力發展研發產業,并努力使之與上述4個先進制造業部門相互依托,逐步形成融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鏈。在傳統產業調整方面,閔行區應加緊對吳涇化工和電力生產基地的技術升級,加速綠色化工區和綠色電力基地的建設步伐。
閔行區的農業將向設施農業、都市特色農業和生態休閑農業的方向升級,并逐步成為生態涵養的空間;靜脈產業也將適應循環經濟建設的要求逐步成長。各產業相互耦合,共同促進循環經濟建設目標的實現。
4.2.2 建設資源節約體系 在能源節約方面,首先要做好工業節能工作:一是優化產業結構,結合近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強制執行國家《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二是優化能源結構,推廣潔凈煤技術應用,積極發展清潔能源。三是加強能源管理,推廣熱電聯產和分布式供能系統,加強電網改造和管理,鼓勵企業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其次,要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建立健全建筑節能標準體系和建筑能耗標識制度,通過財政支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辦法推進節能改造,推廣建筑節能技術。再次,應加強交通節能,建立低碳交通運輸政策標準體系,加快低碳交通技術研發與推廣,建立低碳交通運輸服務體系。
在水資源節約方面,首先要做好農業節水:一是投資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節水示范工程,將浦江生態農業區作為閔行區在農業領域水資源節約的示范工程,努力建設現代節水農業示范區;二是加強農業節水的宣傳教育;三是研發和應用農業節水先進技術;四是發展集約化節水型養殖技術。其次,加強工業節水力度,建立工業節水投融資機制,建立循環經濟建設財政補貼政策,加強用水定額管理為基礎的工業用水全過程管理。再次,在生活節水方面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開展居民生活節水的宣傳教育活動,實施農村地區居民生活集約化供水,開展居民小區節水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加強用水產品的市場監管。
參考文獻:
[1] 黃和平,畢 軍,李祥妹,等.區域生態經濟系統的物質輸入與輸出分析――以常州市武進區為例[J].生態學報,2006,26(8):2578-2586.
[2] BI J.Circular economy: an industrial ecology practice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Poster for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2004, Industrial Ecology: Major Technological Transition, Oxford, UK, August 1-6,2004.
[3] 陳效逑,趙婷婷,郭玉泉,等.中國經濟系統物質輸入與輸出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9(4):538-547.
[4] BI J. Perspectives on green buildings: China experiences, workshop for nsf self-sustaining hish-rise building project.Rutgers University.New Brunswick,N J,USA,January 13-14,2005.
[5] CHEN X Q, QIAO L J. A preliminary material input analysis of China [J].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001, 23(1):117-126.
[6] 李 剛.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物質流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 2004(11):11-18.
[7] 劉敬智,王 青,顧曉薇,等.中國經濟的直接物質投入與物質減量分析[J].資源科學,2005,27(1):46-51.
[8] 徐 明,張天柱.中國經濟系統中化石燃料的物質流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4(9):1166-1170.
[9] 陳 躍,鄧南圣.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環境管理工程――物質與能量流動分析[J].重慶環境科學,2003,25(3):1-5.
[10] 徐 明,張天柱.中國經濟系統的物質投入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2005,25(3):324-328.
[11] 夏傳勇.經濟系統物質流分析研究述評[J].自然資源學報, 2005,20(3):415-421.
[12] 段 寧.城市物質代謝及其調控[J].環境科學研究,2004,17(5):75-77.
[13] 陳 靜,楊 凱,張 勇,等.灰色協調度模型在產業用水系統分析中的應用[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8,17(5):694-698.
關鍵詞:音視頻記錄;同步;回放;同步誤差
中圖分類號:TN94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0-0000-01
Synchronization Error Resulting Theory and Index Analysis of Audio and Video Playback
Liu Jun1,2,Wang Hongyuan1
(1.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Shenyang110168,China;2.Xi'an SICONG Group,Xi'an710043,China)
Abstract:The audio and video playback synchronization error are widespread in the FenLiShi audio and video recording system.In this paper,the record audio and video playback of equipment synchronization difference generation principle is analyzed.And the scope of the index to choose the instructions.Hope that through this paper reading,audio and video recording equipment for related developers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provide help solve synchronization difference problem.
Keywords:Audio&Video records;Synchronous;Playback;Synchronization error
一、音視頻回放同步誤差的概念
音視頻回放同步誤差是指:理想狀態下,記錄設備同步記錄的音視頻文件,在回放時音視頻文件應也是同步的。但如果音頻與視頻文件是分開記錄的,回放時就存在音頻與視頻文件非完全同步的情況,此時音頻與視頻圖像之間的時間差,就是音視頻回放同步誤差。此誤差小于一定范圍是可接受的。
二、音視頻回放同步誤差的產生原理分析
音視頻同步誤差產生的原因包括硬件和軟件兩方面。
硬件方面的原因是由于音頻和視頻采集卡的采樣頻率是由各自采集卡上的晶體諧振電路分頻后的時鐘控制的,而晶體諧振電路的頻率不會完全等于設計頻率,造成采樣的碼率發生了誤差。因回放設備回放時是按數據文件標準的設計碼率回放的,如果采樣頻率大于設計頻率,則真實采集的數據碼率會大于設計碼率,回放時間大于真實記錄時間;如果采樣頻率小于設計頻率,則真實采集的數據碼率也會小于設計碼率,回放時間小于真實記錄時間。與真實記錄時間的誤差會隨著記錄時間的增加產生積累效果。
在記錄軟件的數據記錄進程中,音頻和視頻采集卡采集到的數據是先進入數據緩沖,緩沖滿后向各自記錄線程發送緩沖滿事件。記錄線程收到緩沖滿事件后,將緩沖內的數據寫入載體。在這一系列的流程中緩沖寫滿的時間、事件響應的時間、文件調度時間和數據寫入的時間,在微觀上都是不同步的。所以記錄軟件在本身在記錄時就存在了相對誤差。
回放軟件對記錄數據文件的回放包括數據文件分析、啟動播放器線程、播放位置定位和播放控制、文件連續切換幾個步驟。其中數據文件分析、啟動播放器線程可在播放前進行緩沖,完成后等待同步事件。播放位置定位和播放開始的過程會產生小量誤差,此誤差隨著數據通道的增加增大。文件連續切換及播放位置重新定位時也會產生同步誤差。
以上幾個方面的誤差組合導致了最終的音視頻回放同步誤差。此誤差如果在小于人體對音視頻同步的判斷反應時間,則不會影響對數據的判斷,是可以接受的。
三、音視頻回放同步誤差的最大許可范圍指標
以一路視頻,一路音頻的記錄系統為例,人體對于音視頻同步的判斷反應時間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一)視頻顯示反應時間
其中包括視覺反應時間0.188-0.206秒,神經傳遞時間0.02-0.14秒,神經中樞反應時間0.07-0.3秒??倳r間T1=0.278-0.646秒。
(二)聲頻反應時間
其中包括聽覺反應時間0.115-0.182秒,神經傳遞時間0.02-0.14秒,神經中樞反應時間0.07-0.3秒??倳r間T2=0.205-0.622秒。
(三)選擇性反應時間
判斷音視頻顯示內容是否相同T3=0.133-0.2秒。
假設聲光刺激是同時開始,感知差異影響為20%,則理想的人體對音視頻回放同步判斷反應總時間為T1*1.2+T3,即0.466-0.775秒。戰機飛行員、車輛駕駛員等受過訓練的人反應時間可縮短10%,即0.419-0.697秒。
隨著視頻通道增多或視頻內容繁雜度的增加,人體對于音視頻同步的判斷反應時間會增加。考慮到也存在多路視頻記錄只關注一路視頻與音頻回放同步的情況,最終選取0.4秒作為音視頻回放同步誤差最大許可范圍界限指標。
四、總結
本文對記錄設備音視頻回放同步誤差的產生原理進行了分析。并對范圍指標的選擇進行了說明。希望通過本文的閱讀,能為相關音視頻記錄設備開發者以及技術人員解決同步誤差問題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周一鳴.車輛人機工程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12:1
[2]徐軍,陶開山.人體工程學概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11:1
[3]歐陽文昭,廖可兵.安全人機工程學[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7:1
[4]王展,馬云著.人體工學與環境設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11
關鍵詞:農村及小城鎮 污水處理 生態穩定塘系統 優缺點 應用前景
隨著大中城市在污水處理上面取得的效果越來越廣泛和顯著,加強對農村及小城鎮的污水處理問題也越來越緊迫和重要。近幾十年來,一些歐美發達國家在對農村及小城鎮生活污水的處理問題上就十分重視,且通過一系列先進的處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農村及小城鎮的污水處理不同于城市污水處理,而是屬于“小型污水處理”的范疇。目前,國內對于小型污水處理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斷地加大投入以促進小型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由于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及小城鎮的面積也遠遠大于城市面積。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小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數目將遠遠超越大中型污水處理廠,成為一項新的備受關注的工程。
一、我國農村及小城鎮污水處理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及小城鎮的飛速發展,小城鎮的規模不斷擴大。一些企業也在小城鎮建立了工廠。這些變化使得小城鎮的污水排放量大量增加。雖然近些年來小城鎮的污水處理問題逐步得到重視,但依舊無法適應小城鎮迅速發展的需要。除了某些關鍵的水源保護區附近的農村及小城鎮的污水處理得到一些根本的解決外,其他小城鎮的污水排放依然威脅著居民生活質量,同時也嚴重制約了這些小城鎮經濟發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針對這些情況已經擬定了項目來解決人口較為集中、經濟較為發達的重點鄉鎮的污水治理問題。
二、農村及小城鎮污水處理與城市污水處理的區別
1.農村及小城鎮的污水排放量較城市來說要小很多,但是波動卻比城市的污水排放要大。且還具有很強的季節性,所以治理關鍵時期不同。
2.農村及小城鎮的污水排放中的污染物的濃度比城市的要低。且多是有機農藥等可以進行降解的有機污染物,比較好處理,且可以進行再利用。
3.農村及小城鎮的排水管網沒有城市的完善,而且和城市的排水管網的距離較遠。由于污水管網系統的投資費用較高,所以對污水的收集和處理較為困難。
三、生態穩定塘系統的運行原理及優缺點分析
生態穩定塘系統的技術起源于美國,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后,又出現了一段時間的停滯狀態。現在又重新開始發展和完善。生態穩定塘系統的運行原理是把最易得到的太陽能作為初始能源。然后在池塘中飼養一些水產和水禽,同時種植大量的水生植物。通過這樣一個模式所形成的人工生態系統可以在太陽能的幫助下實現在這樣一個生態塘里面的食物鏈進行轉化和能量傳遞。這樣一個人工生態系統可以較為有效的降解和轉化那些進入塘中的污水中的污染物。當然,光是降解和轉化還不能算是生態穩定塘系統的關鍵作用所在。生態穩定塘系統可以將這些污染物進行回收,作為再生的水資源進行再利用。從而實現了污水處理的資源化。在這一點上,普通的生物穩定塘是不能比的,普通的生物穩定塘在處理污水時常常因為排放達不到要求導致藻類滋長,從而造成二次污染。
1.生態穩定塘系統的優點
1.1結構比較簡單,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地形且建造費用低
生態穩定塘系統由于自身結構比較簡單所以其建造對地形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沼澤、峽谷、河道、廢棄水庫等地形較復雜的地方也可以建造。且因為大多采用土石為原材料,所以工程周期較短,建造的費用較低。可以降低投資的費用增加實際效益。
1.2可以實現污水的循環再利用,獲得經濟效益
生態穩定塘系統不但可以將污水進行處理,還能實現污水的循環再利用和資源化。具體就是將污水用于農業灌溉和對水生植物及水禽等生物的養殖。這樣一來,本來可能危害無窮的廢棄污水在生態穩定塘系統的處理下轉化為了有利資源,為人們提供了新的食物和用品。做到了在節約水資源的過程中獲取了經濟利益。
1.3污泥產量少
生態穩定塘系統的污泥產量很少,通過專門的污泥處理系統可以有效將污泥送至一些例如藕塘等需要污泥養殖的農田。這樣一來,污泥被成功轉化為有機肥。且還有一些系統可以把其余污泥通過一些方法來使其酸化、發酵和水解。這樣到最后,污泥產量接近于零。
1.4成本及處理能耗低且便于運行和維護
生態穩定塘系統以風能為主要的輔助能源,由于風能的易于獲取,穩定塘的能源消耗很低,達到了節電的效果。并且穩定塘的運作不需要高端復雜的機械設備,既便于運行操作和長期維護又降低了成本,且保障了穩定的處理效果。
1.5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
無論面對濃度多少的污水,生態穩定塘系統都能很快適應對其實施處理,尤其對于濃度較低、波動較大的農村及小城鎮生活污水有著很好的適應和抗沖擊能力。
2.生態穩定塘系統的缺點
2.1占地面積一般較大,有時需要很大的空地來建造,建設不恰當將會浪費土地。
2.2由于生態穩定塘系統是以太陽能為主風能為輔的生態系統,所以對氣候的要求和依賴性很大,一旦氣候無法達到標準就很難運作。
2.3由于穩定塘中水生植物和水產等較多,容易產生臭味和引來一些害蟲。
2.4雖然生態穩定塘系統的設計和運作都較為簡單方便,但一旦設計運作不到位,不但不能起到污水處理的作用,反而還會造成二次污染。
四、生態穩定塘系統處理農村及小城鎮生活污水的應用前景
生態穩定塘系統在運作的過程當中為了在污水處理中實現對水資源的再利用必須確保水質的處理妥善。這樣一來,就可以建立一個安全的食物鏈,從而使穩定塘本身既是污水處理單元又是水資源利用單元。生態系統的概念被充分的推廣和應用。目前這種保護生態的概念在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廣泛推廣。生態穩定塘系統也在那些國家被廣泛運用。在德國、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更是出現了大量的生態穩定塘系統,總數量已經超過了幾萬。這些國家都是經濟發達且十分重視農業的國家,他們普遍選擇了生態穩定塘系統這樣一個生態系統來幫助中小鄉鎮和農村的污水排放處理,充分體現了生態穩定塘系統的可行性和優越性,所以,以目前的情況來說應該是,生態穩定塘系統應該是最先進最環保且優勢最大的污水處理系統。
五、結束語
生態穩定塘系統通過人為地建立一種穩固而安全的食物鏈來使污水在被處理之后轉化為了有利的水資源,從而造福于人。這種先進的塘處理系統克服了許多傳統的塘處理系統中存在的致命的缺點,將先進的生態系統概念引入其中,從而使系統內部的每個部分都能按部就班、合理分工。構建出了一個良性循環的內部系統。生態穩定塘系統在將來會被改造成更正規、更高效的污水處理系統。
我國一直以來都把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工作作為各項戰略任務的重中之重。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就沒有好的發展空間。尤其對于正在發展最關鍵時期的廣大農村及小城鎮,如何將他們的環境問題處理好考驗了當地政府的能力和當地居民的接受水平。從目前的狀況來說,我國大部分的農村及小城鎮的污水處理技術還不高,甚至很多都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當然,也正是因為處于初級階段因而更好進行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農村里有大量的用地可以適應生態穩定塘系統對用地面積的需要,農民嫻熟的農業技術也完全可以勝任對于生態穩定塘中水生植物的種植和水產的養殖。通過大家的一致努力,生態穩定塘系統在我國廣大農村和小城鎮的普及不會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很快就能實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