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世界經濟的引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世界經濟的引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世界經濟的引擎

    第1篇: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預期收入;機會成本;勞動力市場分割

    中圖分類號:F323.6;G40-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6260(2008)04-0030-06

    一、問題的提出

    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是指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它主要由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組成,是中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在培養各級各類中、初級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職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方式。在我國,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力就業和技工荒問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勞動力培訓的扶持政策,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資助力度逐年加大,例如職業中學每學生平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以較大的幅度逐年增多,且2000年以來都高于同期普通高中的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如表1所示。

    是,在國家不斷加大資助力度的同時,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意愿仍不強,許多沒有考上高中的學生堅持上復習班或者直接出外打工,而不愿進入職業學校學習。根據統計,2004年,我國初中畢業生共有2200萬,其中820萬人升入了普通高中,550萬人升入了中等職業學校,另外800萬人則直接進入了勞動力市場,中等職業教育在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中的比例僅占40%,有些地方不足30%。初中畢業即進入勞動力市場,不具備應有的職業技能,就業競爭力不強。而整個社會隨著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各種具有專業技能的工人和高級技工。更重要的是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有8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2006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750萬人,其中招收農村學生超過500萬人 (黃堯,2007)。可見,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關鍵是提高農村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意愿。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分析是什么原因促使農村學生做出上職業學校的決策,政府應如何創設條件,引導不能上高中的農村初中畢業生積極接受職業教育,使已出臺的政策發揮更好的作用,以達到預期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長期成本收益分析

    一般而言,收入與人力資本存量是正相關的,受教育越多和接受培訓越多的人越能適應變化,他們能夠從中獲益,創造出有利于自己的新機會,有效地增加個人收入。教育和收入的關系反映了受教育者比不受教育者具有更高的市場價值(Mincer, 1974)。也正是收入提高的預期激勵人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Schultz, 1962)。因此,人們在研究人力資本投資決策時,往往考察預期收益和成本的關系。本文利用Becker(1962)的人力資本投資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來分析人們是否接受職業教育同樣受預期收益、機會成本和直接成本的影響。

    一般來說,學生初中畢業后有三個去向,一是升入高中,二是到職業學校學習,三是就業。對于上職業學校來說,考慮上高中所產生的機會成本比較復雜,原因有二:一是我國各地都有“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思想,很多用人單位和個人都盲目吹捧和信奉高學歷,造成非經濟行為選擇;二是上高中還有分數限制,并不是想上就能上,而近幾年上職業學校不再有中招成績限制。因此我們只分析考不上高中的那部分學生,他們在選擇上職業學校還是就業時的影響因素。首先,計算一個學生選擇上職業學校帶來的凈收益。假設人們的預期收入總是根據當前各種崗位的實際收入進行預測的,職業學校畢業后成為技術工人,年收入為W2,直接就業成為非技術工人,年收入為W1,上職業學校每年的學費為C,15歲初中畢業,職業學校三年,60歲退休。則一個學生上職業學校一生的凈收益為:

    可見,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選擇上職業中學的概率隨著技術工人和非技術工人的收入差異(W2-W1)的增大而增大;隨著直接成本學費C的減少而增大,特別是當前對農村學生來說,學費仍是較重的負擔,國家加大對職業學校學生的資助力度,無疑是最有效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的辦法。但從長期來看,切實提高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收入,才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長久之計。下面著重分析預期收入和機會成本對選擇上職業學校的影響。

    在分析預期收入時,必須考慮到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扭曲現象,在我國,很多時候工資并不能正確反映受教育的勞動力對經濟所做出的真實邊際貢獻。低回報率降低了個人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積極性(海克曼,2003)。勞動力市場的扭曲源于經濟社會的二元性(Bibb,et al, 1997)。因此,在分析我國的人力資本投資意愿時,必須考慮我國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的特殊情況。蔡等(2001)分析了我國勞動力分割得以形成和維持的制度原因,認為戶籍制度是阻礙勞動力流動的主要因素。戶籍歧視帶來的勞動力市場分割造成持久性收入差異,據鄧曲恒(2007)的研究,城鎮居民和流動人口收入差異的60%應歸結于歧視。在職業學校中占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的預期收入,也會受到勞動力市場分割程度的影響,降低了接受職業教育的意愿。因此,在下面的實證分析中,我們考慮到了勞動力市場分割對人們預期收入的影響。

    (二)預期收入調整方法

    中國經濟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得中國的勞資關系問題更趨復雜化(姚先國、賴普清,2004)。工人的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的差別主要不是基于工人們的生產力的差別,而是基于工人們身份的差別,即城市和農村的戶籍差別。

    運用Blinder-Oaxaca方法(Blinder,1973; Oaxaca,1973)可以將這兩種不同的工資差異甄別出來。他們的工資差異分解模型為:

    在這里,Y是工資的水平形式或對數形式均值,X是解釋變量均值向量,β是Mincer(1974)收益率方程OLS估計參數,上標H表示高工資組,上標L表示低工資組。方程右邊的第二項歸因于人力資本或其它生產率特征的工資差異,第一項和第三項之和則歸因于歧視的工資差異。

    本文采用李芝倩(2007)提出的工資的“戶籍折扣系數”概念,反映非城鎮戶籍的勞動力在獲得城鎮部門工資時所面臨的戶籍分割狀況。它表示工資的一種折扣率,是由于戶籍原因而使勞動力工資出現的折扣額與未折扣的收入總額的比率。勞動力市場的戶籍型分割程度越高,戶籍折扣系數越大。

    利用1997年、2000年和2004年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數據計算和估計上面各變量,分析他們的小時工資差別能被教育年限和經驗、性別解釋的部分,不能被解釋的比重近似地認為是由勞動市場分割和戶籍歧視造成的。我們計算的1997年、2000年和2004年的戶籍折扣系數分別為40.36%、51.43%、58.89%由于篇幅原因,這里不再給出具體計算過程,作者另有文章對此計算結果作詳細闡述。。進而得到調整的預期收入,用PW表示。

    三、接受職業教育意愿的影響因素

    用各地區考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比率來表示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而接受職業教育的比率的變化主要是由農村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意愿強度決定的。這是由于中職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據統計,農村孩子大約占中職在校生學生總數的83%左右。因此,下面我們主要考慮影響農村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因素。

    (一)技術工人工資

    中職畢業生有希望成為技術崗位的工人,一般能獲得比普通工人較高的工資,這是吸引學生上職專的最大動力。職專畢業后能不能獲得技術崗位,到底能達到怎樣的工資水平,便是影響學生決策的主要因素。在實行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以后,很多中職畢業生成為打工族,不轉戶籍,也不是單位的正式員工,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戶籍歧視和地域歧視。因此,我們在分析中職畢業生預期工資收入時,必須考慮勞動力市場分割程度的影響。據研究,勞動力市場分割程度越低,受到的歧視越少,中職畢業生的預期收入就越高,上中職學校的意愿就越強。

    (二)機會成本

    我們認為非技術工人工資越低,或者農村務農收入越少,農村學生上中職的意愿就越強。不上高中和中職的初中畢業生是否選擇出外打工,是比較打工和在家務農收入水平后做出的選擇。由于本文的實證分析采用的是分省數據,而當前農民工跨省流動比較普遍,因此各省農民工中非技術工人工資水平難以統計,但農民工都是把打工收入與本地農民純收入作比較的。并且近期出現的民工荒現象說明,非技術工人的收入已與農村務農收入接近。因此我們用各地農村人均純收入來度量上中職的機會成本。

    (三)產業勞動生產率

    勞動力市場對技工的需求是通過工資變化和崗位數量的變化兩種方式體現出來的。影響崗位數量變化的因素主要有各產業的規模和勞動生產率的變化。

    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農村向城市轉移勞動力的先決條件。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增多,使更多不上高中的農村初中畢業生在家無事可做,為職業學校提供了潛在的生源,并且即使參加農業勞動,也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勢必增強人們接受職業教育的意愿。第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普通勞動力的需求量會減少,而技術工人的需求量會增加,這兩種力量共同促使人們增強接受職業教育的意愿。

    四、接受職業教育意愿的實證研究

    (一)被解釋變量

    這里被解釋變量Y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程度。假設初中畢業生是否參加職業教育是追求收入最大化的理性選擇。如果考不上高中,一般還有以下幾種選擇:接受職業教育、直接去打工或者再復讀初中。我們以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比例代表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程度:Y=中職入學人數/(初中畢業生人數―高中入學人數)。本文選取河北、河南、吉林、四川四省所計算的接受職業教育意愿如圖1所示,數據來源于1999―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和勞動統計年鑒。

    圖1 1998―2005年河北、河南、吉林、四川四省接受職業教育的比率變化情況

    由圖1可知,從1998年到2001年各省接受中職教育的學生比例有緩慢下降趨勢,近兩年有所回升,但一般仍然在20%到40%之間,處于較低水平。

    (二)模型構建與結果分析

    1.隨機效應和固定效應檢驗

    對于上面分析的變量,選取我國人口數較多和農村人口比重較大的17個省份包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陜西。,建立面板數據模型,數據由1999―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和勞動統計年鑒整理而得。利用Hausman檢驗辨別隨機效應和固定效應。原假設與備擇假設分別為:H0:個體效應與回歸變量無關;H1:個體效應與回歸變量相關。利用Eviews軟件求得Hausman統計量H=5.548,其對應P值為0.236,所以模型存在隨機效應,應該建立隨機效應回歸模型。

    2.同質性檢驗

    假設各地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意愿受各因素的影響趨勢相同,又由于各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差別較大,并且在數據整理中,均用1998年價格水平作為基期對工資、收入、產值調整為真實值,盡量消除時期因素的影響,一般可采用常系數變截距個體效應模型。我們再進行F檢驗。當假設斜率和截距都變化時,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此時的殘差平方和S1=0.2102;用同樣的方法分別求得斜率變化而截距不變時的殘差平方和S2=0.5236,斜率和截距都不變時的殘差平方和S3=1.3264。計算F統計量:

    其中:PW用來衡量接受職業教育后的預期收入;ER為農村人均純收入,用來衡量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成本,而較準確的機會成本應該是農民工中的非技工收入,但是歷年各省農民工收入難以查詢到完整的數據,我們只好利用農民人均純收入來代替,其優缺點在第三部分已分析過;PU為第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由二三產業的產值之和除以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之和而得;PR為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由第一產業的產值除以第一產業的從業人員數而得。

    利用Eviews5.1計量軟件,進行常系數變截距個體隨機效應模型估計,結果見表2。

    表2 接受職業教育的影響因素分析

    接受職業教育比率預期收入對數農民人均收入對數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萬元/人)第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萬元/人)系數估計0.150.200.38-0.19t檢驗P值0.040.060.00040.0000 調整的R20.65DW值1.49注:數據來源于1999―2006年中國統計年鑒。表中沒有列出常數項的統計結果。

    4.結果分析

    除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對數顯著性稍弱外,其他變量在5%的顯著水平上均通過t檢驗。從估計結果來看,預期收入每增加10%,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比例會增加1.5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年勞動生產率每提高1千元/人,接受職業教育的比例會增加3.8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農民純收入的系數和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的系數與前文分析的有所不同。農民人均純收入與接受職業教育的比例出現了正向關系,這可能是由于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加提高了人們支付學費的能力,從而使本來交不起學費為生計所迫去打工的學生有機會接受職業教育,而機會成本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沒有出現我們所預計的與接受職業教育的比例的正向關系,這可能是由于我國大量剩余勞動力的存在,造成二三產業沒有快速提高技術工人崗位的動力,而熱衷于雇傭廉價普通勞動力,沒有對普通勞動力產生推力;同時城市下崗工人數量也較多,他們更有能力填補技術崗位的空缺,剛畢業的中職學生由于勞動經驗較少,競爭力較弱,不能順利獲得較好的崗位。廣東統計信息網給出的2005年春季珠三角地區企業招工情況調查分析報告中指出,普通工人供求情況好于技術工人,2005年春季計劃招收的各類人才中,企業管理人員占4.2%,專業技術人員占7.1%,技術工人占21.3%,普通工人占67.4%資料來源:廣東統計信息網,gdstats.省略/tjfx/t20050512_27804.htm。,便是一個證明。相信隨著市場競爭的有序和加劇,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普通勞動力的推力作用和中職學生的拉力作用會表現出來。

    五、政策含義

    1.合理發展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可以有效減少農業人口,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增加,促使更多的人想成功轉移出去。從前面的統計結果來看,現階段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而二元對比系數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人們接受職業教育的意愿。可見,加大農村的科技投入和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既能使農村產生需轉移的剩余勞動力,又能提高農民收入,為中職學校提供上得起學的潛在生源。

    2.減少就業歧視

    從統計結果來看,提高農村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比例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提高城鎮職工的平均工資,但這種方法會擴大整個社會的收入差異,也是難以實施的方法;二是降低市場分割程度,從近期來看,這是一種比較及時和有效的方法。因此,各地要盡快完善勞動力市場的各項政策,消除市場歧視,如果學生預期職業教育會帶來較大收益,就會改變直接出去打工的想法。

    3.促進二三產業技術升級,擴大技工需求

    當前我國農村仍然有很多剩余勞動力,一些二三產業仍能利用廉價勞動力優勢獲取利潤,這是技工無法受到重視的原因之一。促進各產業技術改造的政策,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良性互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產業升級提供人力資本,產業升級也會擴大技工的需求量,從而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蔡,都 陽,王美艷. 2001. 戶籍制度與勞動力市場保護[J]. 經濟研究(12).

    鄧曲恒. 2007. 城鎮居民與流動人口的收入差異[J]. 中國人口科學(2).

    海克曼. 2003. 提升人力資本投資的政策[M]. 曾湘泉 等 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66-79.

    黃堯. 2007. 大力發展農村職教服務新農村建設[N]. 中國教育報,03-10.

    李芝倩. 2007. 勞動力市場分割下的中國農村勞動力流動模型[J]. 南開經濟研究 (1).

    姚先國,賴普清. 2004. 中國勞資關系的城鄉戶籍差異[J]. 經濟研究(7).

    BECKER G S. 1962.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70(5):9-49.

    BIBB, FORM WH. 1997.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occupational, and sex stratification of wages in blue collar markets[J]. Social forces,55:974-976.

    BLINDERA S. 1973. Wage discrimination: reduced form and structural estimates[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8(4):436-455.

    MINCER J. 1974. 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R]. NBER: New York.

    OAXACA R. 1973. Malefemale wage differential in urban labor market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4(3):693-709.

    SCHULTZ T W. 1962. Reflections on investment in men[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LXX(5).

    Empirical Research on Economic Factors of Rural Young

    People Accept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XIE Zhoulia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continue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has not increased apparently. 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the Statistic Yearbook of China from 1998 to the present and CHNS Data to build a model of factors that affects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tudies the effects of opportunity costs and income prediction on the acceptenc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not only decrease the direct cos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improve farmer's earnings, develop agriculture rationally, and reduc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pay the expens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crease their expected earnings, this will real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levant policies.

    第2篇: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2015年,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多次強調,注定是世界經濟生死攸關的一年。那么,2015年,又有哪些的經濟懸念,縈繞在世人的心頭呢?

    No.1 中國經濟能否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引擎?

    2015年,美國《名利場》雜志發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施蒂格利茨撰寫的《中國世紀》:“中國經濟以拔得頭籌之勢進入2015年,并很可能長時間執此牛耳……中國已回到它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間里所占據的位置。”中國經濟能否保持強勁的動力,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是全世界所關注的一大懸念。

    聯合國《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2015年世界貿易將繼續以緩慢步伐增長,但面臨眾多風險和不確定性,預計2015年和2016年世界經濟將分別增長3.1%和3.3%。報告說,東亞仍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2015年和2016年經濟增長預計分別為6.1%和6.0%。中國經濟2015年和2016年預計將分別增長7.0%和6.8%。

    No.2 美聯儲何時加息?

    2014年10月29日,美聯儲結束了維持兩年之久的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并重申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利率在當前低位。美聯儲貨幣政策聲明顯示出對美國經濟與就業復蘇前景充滿信心,加息似乎已是必然的趨勢,市場關注焦點轉向了美聯儲何時開始加息。

    許多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將于2015年年中上調目前處于零水平的基準期利率,這一觀點獲得了美聯儲一些高級官員的支持。從就業市場來看,美國勞動力市場仍需要持續的結構性調整,本輪美聯儲的加息步伐和節奏可能會相對溫和。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2015年三季度首次加息。

    2014年12月17日,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例會結束后發表聲明說,美國經濟復蘇跡象令人欣慰,但美聯儲在何時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問題上會“保持耐心”。

    No.3 國際油價走勢如何?

    在全球能源供應過剩和“三國殺”式國際博弈中,國際油價在2014年下半年一路狂跌,近乎腰斬,創五年來新低。而由此觸發的大宗商品暴跌浪潮,無疑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事件。2015年全球油價走勢如何,成為影響2015年世界經濟格局的一大懸念。

    目前油價仍沒有企穩跡象,眾多業內人士和機構判斷,2015年上半年油價將繼續下探,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報中再度下調了2015年布倫特原油價格預期,認為其會在2015年第二季度探底至每桶43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宏觀經濟也會步入結構性調整階段,不排除出現黑天鵝事件,一如多年前油價暴跌時的墨西哥債務危機。

    No.4 俄羅斯經濟何去何從?

    2014年,在油價大跌、西方制裁和盧布危機三重沖擊之下,俄羅斯經濟滑向了衰退邊緣。2015年,俄羅斯經濟是沿著下滑的趨勢進入深凍期,還是突破現有困局,轉危為機,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的一大懸念。

    有悲觀預期。2014年6月以來,全球原油價格已經下跌約50%,目前維持在每桶不足60美元的水平。而西方制裁讓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超過1000億美元資金流出俄羅斯。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長烏留卡耶夫曾表示,如果油價繼續維持在每桶60美元左右,并且西方繼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俄經濟在2015年將萎縮3%,要到2016年才能恢復增長。

    有樂觀預期。有經濟學家認為,俄經濟2015年或出現負增長,但俄經濟并未走進死胡同。盡管面臨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但俄政府仍然沒有失去化“危”為“機”的歷史機遇。事實上,俄羅斯已經制定了經濟重振規劃,并開始借機轉變經濟模式,重建經濟體系。

    No.5 歐元區經濟路在何方?

    法國總統奧朗德在2015年新年致辭中說:“2014年是崎嶇不平的一年。”用這句話總結2014年歐元區的經濟走勢再貼切不過,過去一年里,歐元區經濟增長經歷了從普遍看好到慘淡收官的“過山車”行情。隨著2015年到來,歐元區經濟究竟路在何方?

    歐盟委員會在2014年秋季經濟展望報告中大幅下調了歐元區2014年、2015年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歐盟委員會認為,歐盟經濟不僅相對其他發達經濟體而言“異常疲弱”,也遜于以往金融危機過后的復蘇時期。歐元區經濟被減債壓力、宏觀經濟失衡、結構改革步伐緩慢等多重因素所壓制。危機的后遺癥對成員國造成了不同程度影響,并通過貿易和市場信心向外傳導。

    第3篇: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創新將成為新引擎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規模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以目前的基數,即使是7%的增長,年度經濟增量也比5年前增長10%的增量還要大。

    如今中國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不再一味追求速度,這令緊繃的供求關系變得舒緩,不堪重負的資源環境得以減負,也使決策者可以騰出手來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發展階段演進。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民對記者說,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2014年中國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增量的貢獻率居世界首位,達到27.8%,對亞洲的貢獻率保持在50%以上。

    他還說,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的確還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如人口紅利衰退、儲蓄率出現拐點、潛在增速下滑等,但中國仍具發展優勢和潛能。中國將通過改革和結構調整來解決自身問題,由此產生的經濟增長動力對二十國集團未來5年實現2%額外增長目標的貢獻率預計高達40%。

    李建民分析說,中國產業優化升級會產生巨大需求,創新將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不僅有利于發展內需,也將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目前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向投資輸出國轉變,未來10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高達1.25萬億美元。中國市場和資金對世界經濟而言,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增長動能。

    “我覺得中國經濟現狀比很多人理解的都要樂觀,”美國金瑞基金常務董事布倫丹?埃亨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中國意識到需要往價值鏈上游發展,為世界經濟提供更加高端的產品。最近,沃爾沃將中國制造的沃爾沃汽車出口到了美國。

    互聯網有望爆發式增長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也在主導和改變國內市場。比如,中國手機制造商小米2014年在中國國內銷售了約6000萬部手機。中國企業意識到國內消費正在增長,并且越來越多的機會來自互聯網。

    如今,互聯網已成為中國自身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中國互聯網經濟逐漸具備高效的勞動生產力、創新和消費推動模式,并在各行業間滲透融合。

    美國瓦薩大學教授周宇指出,中國在互聯網等方面的創新是逐步的,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發展,中國互聯網創新的生態圈已經形成,未來有望形成爆發式增長。對于中國的創新,政府在宏觀方面的作用非常大,比如政策推動,包括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等。

    她同時建議,政府對創新的支持政策出臺前要對各行業有一個細致的研究,要給行業一個明確的、長期的預期和穩定的宏觀政策,因為短期性政策刺激容易引發投機行為,對產業長期發展不利。

    日本流通科學大學教授y美代對中國政府大力提倡創新,推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大眾創業,發展互聯網經濟表示贊賞。她認為,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公司帶動了中小企業的發展,而中小企業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一個國家的中小企業充滿活力的話,大企業也會充滿活力。中國鼓勵大眾創業,有利于誕生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中小企業。

    積極融入全球化

    “基于可持續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增長,才是經濟成功的關鍵,”華裔經濟學家、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姚樹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對于中國致力于推動創新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方向,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悉尼大學商學院教授漢斯?亨德里希克認為,經濟升級需要技術革新以及開拓新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

    亨德里希克認為,中國經濟轉型已經為中國的貿易伙伴帶來了紅利,下一步中國可以對全球服務業,包括金融、信息技術、商業服務、娛樂業等行業作出貢獻。

    他表示,中國的全球化進程仍在初級階段,中國對建立一個更加包容、開放的世界經濟能有多大貢獻取決于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融入程度,取決于中國通過對外投資形式與其他經濟體的融入程度。

    中國投資者的一大優勢是他們能夠幫助其海外合作伙伴進入中國國內的巨大市場。未來中國投資者是否有能力將其海外合作伙伴融入中國全球價值鏈中,將成為真正的全球化標志,而這種全球化將帶來共贏。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市場上所占分量明顯加大,中國將在全球范圍內需要更多的原料、能源和產品銷售市場。對于外界對“中國需求擴張”和“中國資本出海”的恐懼心理,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別爾格爾說,目前中國在積極推動建立金磚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這種合作共贏的態度令人贊賞。中國未來在制定對外戰略時應更多考慮鄰國和相關國家利益,只有這樣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壯大的擔憂才會不攻自破。

    相關鏈接

    中國經濟新紅利:“沾金”“上網”“出海”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金巖石認為,證券化、互聯網及全球化將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新的三大紅利。他將其概括為:“沾金”“上網”“出海”。

    近年來,民營企業在A股市場的市值大幅增加,證券市場成為民營企業重要的融資市場。放眼全球,從城市化到證券化是各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互聯網的發展,則為企業的發展開拓了新市場。而阿里巴巴等在國外上市的企業,讓人們看到了全球化的紅利。

    “低利率國家的資金必然流向高利率國家,低創新國家的資金必然流向高創新國家。”金巖石認為,國外的低成本資金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尋找機會,中國將成為跨國資本流動的主流市場之一。

    中國制造業PMI時隔兩年跌破50%

    第4篇: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財經》記者 吳瑩 張

    危機已經并將深刻改變世界經濟和金融格局。從危機廢墟上將要建起的,絕不應該是曾經的那座根基不穩的大廈。

    這是全世界的共識。7月2日至4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由前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牽頭創立的中國首個“超級”智庫,主辦的“全球智庫峰會”,清晰地傳達了這個共識。

    這是一個面向全球的智庫,而且是讓民間參與決策過程的重要渠道。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寄望,該智庫可以在增強學者與政策制定者之間的溝通中發揮橋梁作用。他深知決策之難,因為決策者的抉擇不能重來,往往只有一次機會;學者則可以慢工出細活,并不斷校正。兩者的結合便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今年二三月以來的市場回暖,危機似乎正在離我們遠去,一切如常的情緒逐漸回歸。但是,造成危機的因素并沒有得到根本校正。此時的世界更需要有前瞻性的智者。全球智者齊聚北京,為危機溯本清源,探尋全球未來嶄新的可持續發展方向,便成為本次峰會的必然主題。

    人們一致認為,各國的應急與刺激措施迄今已經初見成效,金融危機觸發的市場信心崩潰逐漸平復,世界經濟之舟由風暴地帶暫入港灣。然而,復蘇之路不但漫長,而且步步荊棘:世界需求主要引擎熄火,國際資本與貿易流動格局不可持續,世界經濟亟需再平衡,但再平衡之路在何方?

    曾推動世界需求的美國消費這一引擎,已經明顯動力不足。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以最新的美國失業數字與就業情況為例說明,美國長期占據GDP70%的消費對經濟的驅動馬力將不復從前。

    年近九旬的基辛格更提醒人們,都說美國應該提高儲蓄降低消費,中國則降低儲蓄提高消費,也已經有很多朝這個目標而去的政策措施,但是否有人想過,如果美國消費真的減少,那些長久以來依賴出口的國家會怎樣?如果中國的內需真的提高,又會對其他國家產生什么影響?

    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崛起,提供了一種出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重提東亞國家與北美和歐洲經濟體脫鉤的可能性。他從東亞近幾十年區域貿易增長角度分析,認為脫鉤并非癡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加藤隆俊則倡導,再平衡的過程必須加強多邊政策協作。

    在再平衡的過程中,國際金融與貿易格局必然也隨之改變。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國際經濟項目主任、世界銀行國際貿易部前主任達度什(Uri Dadush)認為,“新的現實”就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發達國家財政狀況嚴重惡化,且這并非暫時,加上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社會保險資金缺口等多重因素,美國公共財政狀況前景陰云密布。趙小蘭也認為,美國政府支出規模龐大,財政狀況前景堪憂。

    出于對債務貨幣化帶來通脹的擔憂,發達國家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減小。相對而言,發展中國家如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相對上升,也是推動國際資本流動格局變化的因素。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之一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此前已提出“新常態(New Normalcy)世界”的概念,并宣告投資界的策略必須因世界金融秩序的改變而改變。

    PIMCO稱,危機后的金融體系將呈現三大趨勢:“去杠桿化”“去全球化”和再監管的強化,其結果是世界增長將不可避免地減緩,失業率升高,世界經濟活力從工業國轉向新興國家。

    與這種觀點相呼應,不止一位與會專家認為,世界資本流動的未來趨勢將是多極分散化的,國際資本流動格局必然一改從前“百川入海”――由各經常賬戶盈余國流入美國這樣的赤字國,變為“萬泉交流”的多邊流動。

    比如,中國投資者可去拉美投資農業生產,巴西智庫市場與戰略計劃研究中心主任內維斯建議,其生產力提高和物流建設方面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一直關注世界經濟平衡發展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Jeffery Sachs)亦認為,在非洲發展太陽能等都將是中國可以考慮的投資目標。他強調,在世界經濟再平衡背景下,人們必須更加關注新興市場國家,因為它們將在世界金融和貿易新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更有識者指出,世界的再平衡,不能局限于貿易與金融領域,而應該是全方位的,如此才能真正增強對危機的免疫力。

    第5篇: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一、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失去增長動力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勢頭戛然而止,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治理機制失靈,世界經濟陷入持續低迷狀態。

    1.發達經濟體遭受重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重創發達經濟體,世界經濟因此受到嚴重拖累。據世界銀行統計,美國、日本、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分別從2007年的2.2%、2.1%和2.7%下降到2008年的1.1%、-0.7%和0.7%,2009年又分別下降為-2.5%、-5.4%和-4.0%。世界經濟的增長率從2007年的3.6%下降到2008的1.9%,2009年則降為-2.2%。危機至今,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緩慢。從2010 到2015 年的6年間,美國的經濟增長率依次為2.53%、1.6%、2.32%、2.32%、2.4%、2.4%,日本為3.9%、-0.5%、 1.8%、1.6%、 0.2%、0.4%;歐元區為1.7%、1.6%、-0.7%、 -0.5%、0.8%、1.5%。

    2.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速持續低迷。長期以來,貿易和投資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兩大重要引擎,但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貿易增速明顯放緩,已經從1990年到2008年間平均增長7%,降至2009年到2015年間平均增長3%的水平。跨國公司的發展和對外直接投資增速也持續放緩,至今未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貿易和投資增速持續呈現低迷狀況,也反映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動能不足。

    3.保護主義抬頭。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發達經濟體普遍陷入空前嚴重的經濟衰退,為了實現經濟復蘇,一些國家紛紛采取保護主義措施。曾經的投資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政策被束之高閣,代之以嚴格的投資限制和嚴密的貿易壁壘,如:限制別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從別國撤回企業以挽救本國經濟,對來自別國的投資活動以種種借口加以阻撓,以本國內部法律規定限制國家間的經濟交往活動等。保護主義嚴重阻礙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擴大,延緩世界經濟的復蘇。

    4.排他性、封閉性、碎片化區域安排紛紛出籠。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確保自己的霸權地位不動搖,美國在現有國際規則和世界貿易組織之外拼湊和構建新的多邊協議,啟動“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 ”(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其目標是通過這兩個協定建立起一整套協作機制,引領世界貿易、投資規則制訂。這兩個協議的參與國以發達經濟體為主,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則被排除在外,具有明顯的封閉性和排他性。美國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繼續主導制定國際經濟運行規則的話語權。這種既想為國際社會定規矩,又刻意將廣大發展中國家排除在外的霸道做法違背時代潮流,使本來就極不確定的世界經濟復蘇前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5.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缺乏協調,世界經濟面臨諸多風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自2009年起,美聯儲連續啟動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也緊隨其后啟動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其目的是制止經濟衰退,推動經濟復蘇。除了貨幣政策,歐元區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削減福利支出,以求避免發生債務危機。受發達經濟體經濟政策的影響,許多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采取應對策略,以防止利益受到損害。發達國家所實施的經濟政策產生了嚴重的負面效果,如:引發股市和樓市泡沫,推高發展中國家的通脹和金融風險,導致債務風險擴大,挑起貨幣戰爭等。在發展中國家,受美聯儲貨幣政策特別是加息政策的影響,股市下跌、通貨膨脹、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經濟波動劇烈。可以說,世界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缺乏協調性,使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充滿不確定性,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的復蘇。

    二、中國為世界經濟開出標本兼治新藥方

    面對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局面,國際社會對G20杭州峰會表達出高度期待。基于對世界經濟發展狀況和經濟全球化逆轉態勢的科學判斷,中國提出了建設“創新、開放、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新理念,全面表達了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的中國觀點。中國給世界經濟開出的“藥方”,是把握世界經濟發展大勢,引領經濟全球化邁向新階段,推動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的偉大戰略抉擇。

    一要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目前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傳統動力已經減弱,新的動力還未形成,培育新動力和實現動力轉換是當務之急。這要求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推動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各方面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發展。

    二要解決一體化發展問題。開放是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實現各國共同發展和繁榮的必由之路。實現開放發展就是要克服世界經濟發展規則和發展路徑的排他性、碎片化和封閉性弊端,構建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良性制度環境。

    三要解決發展方式問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高度聯系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誰也不能獨善其身。為此,世界各國要高度警惕和防止保護主義抬頭,積極開展創新和產能合作,努力實現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主動對接各自發展戰略和規劃,大力推動政策協調和聯動,提高全球經濟共贏。

    四要解決公平正義問題。包容是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包容就是要努力破除制約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各種體制和機制障礙,推動發展中國家走上工業化道路,形成自我發展能力,同時要擴大全球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先進帶后進,富國幫窮國,讓經濟增長惠及所有人。

    “創新、開放、聯動、包容”體現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無疑是解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主要矛盾和主要問題的有力手段。

    三、中國方案助推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全面貫徹和落實“創新、開放、聯動、包容”的新理念,必將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其一,建立創新驅動發展模式,打造世界經濟發展新動力。中國倡導二十國集團成員國積極調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相結合,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改革并重,通過創新、結構性改革、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新方式,為世界經濟開辟新道路,拓展新邊界。這種把創新置于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首要位置的觀點,既是對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也是對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經驗的總結和推廣,有助于世界經濟徹底擺脫復蘇乏力、增長脆弱的局面,為世界經濟迎來新一輪增長和繁榮打下堅實基礎。

    其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經濟和金融穩定,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中國倡議二十國集團成員國要結合本國實際,統籌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政策,努力擴大全球總需求,全面改善供給質量,為實現全球經濟復蘇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一主張無疑是科學務實的,對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協調經濟政策,共同應對經濟和金融危機,推動世界經濟釋放活力,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其三,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全球經濟進一步開放、交流、融合。此次G20峰會把貿易和投資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提出了重振貿易和投資的重大政策構想和合作機制,首次決定啟動貿易部長定期舉行會議的機制,并提供了中方倡議的《二十國集團貿易投資工作組工作職責》,為二十國集團更好發揮全球經濟治理作用,促進貿易投資增長提供了長期穩定的機制保障。為了實現降低貿易成本、促進貿易和投資政策協調、推動服務貿易、加強貿易融資、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處理貿易和發展問題等重大貿易和投資發展目標,在中方引領下,峰會達成了《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這一綱領性文件的提出,為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其四,提高全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中國提出建設創新、開放、聯動、包容型世界經濟,旨在倡導所有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國際關系準則,積極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積極貫徹“創新、開放、聯動、包容”的理念,就是要推動國際規則和治理體系改革,提高發展中國家在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就是要構建系統完備、惠及所有國家的國際規則,不搞排他性、封閉性和碎片化安排,反對一家獨大和贏者通吃,力求使所有國家共商規劃、聯動發展、共享成果;就是要規劃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愿景,加強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提高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

    其五,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包容性發展。據統計,現在世界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7左右,超過了公認的0.6“危險線”。全球約有1/3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2美元。要實現世界經濟復蘇、釋放增長活力,就必須消除貧困和饑餓,推動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中國積極倡導合作共贏國際關系新準則,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核心位置,推動國際社會合作支持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呼吁各國關心不同階層和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需要,討論公共管理和再分配政策調整。中國的倡議反映了經濟最不發達國家要求擺脫貧困和落后的強烈愿望,體現了發展中國家迫切要求實現工業化的訴求。

    其六,積極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努力開拓實現世界經濟復蘇新途徑。“一帶一路”戰略契合了中國、沿線國家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順應了區域和全球合作的潮流,得到60多個沿線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的積極呼應和熱情參與。通過“一帶一路”,將沿線國家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建設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開展金融、貿易、投資等各方面廣泛合作,既能夠促進沿線各國的發展,又增進各國間的相互聯系,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強勁增長注入強大動能。

    第6篇: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關鍵詞:產業鏈;發展趨勢;復蘇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3-000-01\

    中國憑借自身不懈努力,已經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中贏得了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但就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需要超越相關的數據波動,仍需從長遠的視角來看待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空間......。

    最近,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形勢高度關注。樂觀看好中國經濟,認為中國經濟正實現筑底企穩,呈現積極勢頭。有人則擔心中國經濟仍面臨“硬著陸”險境。客觀地講,盡管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復雜,但大量事實和數據說明,中國經濟發展仍有巨大潛力和空間,并將繼續為世界經濟的復蘇作出貢獻。

    國際層面,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已逐漸全面融入世界,不得不受外界環境影響。當前,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復蘇日趨乏力,經濟金融政策信譽和效用不足,無限的度量化寬松政策導致流動性泛濫和各國貨幣競相貶值,世界經濟發展持續低迷。一些國家政治問題傾向上升,短視行為日漸增多,對于新興大國進行貿易投資保護主義,這不僅有損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也不利于其自身經濟復蘇。

    國內層面,當前國內需求保持較快增長的難度不小,從而導致企業效益下降、財政收入增速減緩較為明顯,經濟平穩增長的基礎還不夠牢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還要看到,經濟增速適度放緩,也是中國政府積極主動實施宏觀調控的一個目標和結果。“十二五”規劃的主題和主線是“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確定的經濟發展速度數據是7%。在增速放緩的背后,多年來中國政府努力改造和期待中的一些政策目標出現變化,三大產業的比例更趨優化,一些落后資本產能加速淘汰。經濟運行蘊含著許多積極的信號,從最新披露的去年9、10月份相關數據表明了中國經濟正實現著筑底企穩,第四季度經濟形勢還會繼續往好的方面進行發展。這都表明我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已經比較明顯,正向著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發展。

    對于2013年的經濟形勢,人民銀行和發改委將在最新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從國際、國內兩個層次作出應有的總結:從全球經濟看,雖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是總體看全球經濟有可能繼續緩慢復蘇;國內方面,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依然較強,推動內需增長的積極因素在增多,在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下,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

    對于出口方面,2013年,歐盟、美國和新興市場經濟增速都將有一定程度改善,從而拉動世界經濟增速,溫和復蘇,我國出口環境有所好轉。預計2013年我國出口增長8.5%左右。

    投資上,根據銀行預測,2013年投資增速將回升,預計在23.5%左右。有人認為,2013年新一屆政府上任將催生新的投資計劃與實施,投資增速有望進一步加快。

    消費方面,2013年消費的名義和實際增速都將保持穩定增長,消費將繼續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將回升至16%左右,全年消費的實際增速則可能繼續回升至12.5%左右。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2013年都將呈現一個回升、增長態勢,這些積極因素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中國宏觀經濟全面復蘇的大圖景。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認為,“一方面,貸款增長迅速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另一方面,與今年1月經濟的企穩回升,對資金的需求加大有關。”自去年年底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水利、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拉動相關產業政策,使得經濟企穩回升,從而導致對貸款的需求不斷增大。

    只有登高才能望遠。正確評價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需要密切關注一時數據的波動,并且從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視角來正確看待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空間。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這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完善和成熟,資金、技術和人才儲備前所未有,在應對方方面面風險上的信心和經驗前所未有。中國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不會出現類似美、歐、日的債務危機和財政懸崖。目前中國正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等產業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產業鏈加快向中西部地區梯度進行轉移,使得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從小康走向富裕。

    大量事實和數據證明中國經濟發展仍有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中國憑借自身不懈努力,已經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中贏得了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截至去年底,世界500強企業有將近480家落戶中國,今年上半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項目開發最多的國家之一,就目前情況而言這依然是深受國際資本青睞的投資熱土。美國一位投資者說了句很實在的話:“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最重要的國家是中國,我要讓女兒們學中文,將來在中國發展。”

    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中國也為世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國際貿易投資的中流砥柱,中國是78個國家的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堅定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支持自由貿易原則,反對各種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全力維護發展中國家權益,這對經濟全球化朝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以及世界經濟健康運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也更離不開世界”,一個和平、穩定、開放、包容的國際環境對中國至關重要。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受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需要世界各國繼續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中國愿繼續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強同各國區域性協調合作,推動世界經濟早日復蘇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

    第7篇: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選題依據:上個世紀初期以來,歐美跨國公司紛紛擴大海外投資,利用東道國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力生產產品,向其他國家銷售產品。中國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名列前茅的500多家跨國企業中有200多家企業來華投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跨國公司紛紛貫徹“思考全球化,行動本土化”的戰略,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紛紛投資。目前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戰略包括:營銷本土化,品牌本土化,人員本土化,采購和生產本土化,技術研發本土化,利益本土化。跨國公司被譽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在世界經濟中扮演了至為重要的角色。

    研究意義:1.知道跨國公司的形成于發展 2.明白跨國公司的經營戰略 3.明晰跨國公司與世界經濟發展的關系 4.了解以及掌握跨國公司在華的經營戰略 5.知道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的原因以及戰略特點 6.清楚跨國公司本土化的 7.洞悉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戰略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以及弊端 8.文化需求以及轉移問題始終是根本。

    選題的研究現狀(應該是主要參考文獻中的觀點綜述,即文獻綜述)

    1.近10年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新興市場之一,吸引諸多跨國公司紛至沓來。據統計,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300多家落戶中國。

    2.中國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協議使用外資高達4700億美元,實際引進外資1700億美元;批準外商投資企業累計超過28 萬家,實際已運行14萬家,從業人數達1700萬。世界名列前茅的50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近200家來華投資。

    3. 二十一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跨國經營將成為各國企業常用的經營方式。企業跨國經營必然要面對和處理交叉文化(cross-culture)問題。

    4. 近一二十年間,雖然各國在跨國經營的人事戰略上各有特點,但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在跨國公司可供選擇的諸如人才母國化、人才國際化等人事戰略中,人才本土化戰略的影響越來越大。外國學者的調查表明,44家美國跨國公司中有43家都雇用了當地人員作為高級管理者。

    5.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本土化經營的決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對本國的經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擬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

    主要內容如下:

    一、 跨國公司的產生與發展(略寫)

    1.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跨國公司雛形

    2.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跨國公司的發展

    3. 冷戰時期跨國公司的推進

    4. 20世紀6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跨國公司的大發展

    5. 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的最新進展

    二、 跨國公司本土化的重要性

    (一)跨國公司的概念

    (二)本土化的概念

    (三)跨國公司本土化原因

    1.本土化有利于合理充分的利用生產要素。

    2.有利于繞過貿易壁壘。

    3.可能得到東道國政策支持。

    4.克服文化的差異。

    三、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戰略的主要內容

    (一)營銷本土化

    (二)品牌本土化

    (三)人員本土化

    1.人員選聘本土化

    2.本土員工的培訓

    3.本土員工的管理

    (四)采購和生產本土化

    (五)技術研發本土化

    (六)利益本土化

    五、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戰略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重點)

    (一)積極影響

    1.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與全球化的進程

    2.引進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的理念和方式

    3.促進了不同文化的融合與管理變革

    4.使得各國資源共享

    5.促進中國人力紫云水平的提高

    (二)消極影響

    1.跨國公司相互間建立了策略性技術聯盟,形成技術壟斷以在東道國獲取更大的利潤。

    2.有可能導致跨國公司的壟斷

    3.學校國外先進技術受阻礙

    4.有可能產生跨國公司投資風險的轉移

    (三)對消極影響企業以及政府應該采取的政策

    研究思路如下:主要是根據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的現狀,本土化經營的主要措施,本土化對經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等等方面,針對這些研究成果和自己對本土化經營這一話題獨到的見解相結合,對我國目前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某些某些方面有所啟示。

    研究的創新點及重、難點

    創新點:跨國公司本土化的實質研究以及跨國公司本土化經營戰略的弊端。

    重點:跨國公司本土化的具體戰略方式以及特點,跨國公司本土化的原因及跨國公司本土化對我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的影響。

    難點:世界經濟形勢變化稍快,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也隨著經濟的變化而相應的做出調整,弊端也會慢慢出現,資料相對欠缺,對某些措施不能盡快的了解。

    研究進程安排(按學校統一安排來寫)

    第一階段:2019年1月12日—2019年2月10日 搜集相關資料

    第二階段:2019年2月11日—2019年3月25日 論文第一稿

    第三階段:2019年3月26日—2019年4月8日 論文第二稿

    第四階段:2019年4月9日—2019年4月13日 論文第三稿

    第五階段:2019年4月14日—2019年4月20日 論文定稿

    主要參考文獻(格式不對)

    【1】揚大楷,劉慶生,蔣萍 國際投資學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王彥.淺析跨國公司本土化戰略在華經營本土化戰略 吉林: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3】張新民,張建平.跨國經營理論與戰略分析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第8篇: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數字經濟為全球經濟帶來新面貌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正處于新舊增長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底志濟作為發展最迅速、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泛的經濟活動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

    我們欣慰地看到,數字經濟拓展了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新技術、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不斷涌現,世界經濟正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我們欣慰地看到,數字經濟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擴大就業、惠民立民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們欣慰地看到,數字經濟營造了更加協同、靈活、包容、開放的市場環境,對于縮小國家與地區間的差別,推動世界經濟的均衡、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大力實施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等,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據有關機構測算,2015年中國數字經濟的規模達18.6萬億人民幣,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位。浙江作為中國的網絡大省,近年來加快了信息化發展步伐,做大做強信息產業,數字經濟迅猛發展,浙江的發展實踐也生動地折射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主席今年9月在杭州G20工商峰會上指出,要把握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二十國集團還了《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呼吁加強溝通合作,推動數字經濟的繁榮發展。中國愿與世界各國一道,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協力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

    中國將從五方面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中國愿從五個方面作出努力:一是發展以創新驅動為內核的數字經濟。創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應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引領作用,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技術賦能不斷豐富數字經濟內涵,催生新業態、孕育新產業,為數字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創新空間。我們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智能制造、普惠金融等,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我們應優化政策環境、厚植創新土壤,充分調動互聯網企業、科研機構、社會各界的創新熱情,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二是發展以協調包容為要義的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最能體現協調性、包容性發展的經濟形態之一。我們應推動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地區、農村地區互聯網建設步伐,降低應用成本,消弭數字鴻溝,實現國家協調發展、地區協同發展、城鄉一體發展,讓網絡成為致富之路、幸福之路。我們應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子商務、數據跨境流動等領域的國際規則和標準,為各國平等參與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條件,促進全球數字經濟更加均衡、更加包容發展。

    三是發展以開放合作為基礎的數字經濟。開放合作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應發揮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和基礎性戰略資源的重要作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動數據資源有序流動、開放共享,讓數字價值充分釋放。我們應推動制定平等的數字經濟貿易規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形成覆蓋全球、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的數字市場。中國將大力實施雙邊、多邊數字經濟合作項目,深入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息化合作。我們誠摯歡迎各國互聯網企業和創業者在遵守中國法律的前提下,來華投資興業,也希望各國市場向中國企業進一步開放,實現互利共贏的經濟增長。

    四是發展以安全可信為前提的數字經濟。安全可信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命脈。我們應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建設安全可信的信息基礎設施。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和利用,促進可信、穩定、可靠的互聯網應用。我們應堅決打擊侵犯個人隱私、侵害知識產權等各類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助,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安全保障。我們應探索建立適用數字經濟發展的監管新模式,完善網絡社會信用體系、網絡空間證照體系,營造公平公正、健康有序、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五是發展以造福人民為宗旨的數字經濟。讓億萬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是我們的根本目標。我們應加快互聯網應用普及,幫助人們通過網絡掌握知識、提升技能、就業創業,更多更好地享有互聯網帶來的好處。我們應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大力發展網絡教育、遠程醫療、網絡文化,為人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數字產品和服務。我們應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幫助貧困人口過上更有尊嚴、更加體面的生活。中國正在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我們愿與世界各國分享經驗做法,更好發揮數字經濟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9篇:世界經濟的引擎范文

    6月30日,中國歐盟商會與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聯合《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09》商務調查報告。從今年3月開始,313家在華歐盟法人實體參與了問卷調查。按慣例,調查本應從每年的第三季度開始,但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歐盟商會決定提前進行今年的年度調查,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在華歐盟企業的情況作最新評估。

    受訪歐盟企業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313家在華歐盟企業,幾乎沒有一家免受金融危機沖擊。有98%的受訪企業稱“金融危機影響了他們在中國的業務”,其中有30%的受訪歐盟企業表示“深受危機影響”。

    調查表明,對于大多數受訪的在華歐盟企業來說,他們在中國所受的金融危機影響,相比于他們在本土市場所遭遇的沖擊要小得多。71%的受訪在華歐盟企業指出,“相比歐洲或是其他會員企業總部所在地的傳統市場,中國經濟的恢復能力更強”。

    一些歐盟企業正在改變他們的全球戰略,以便更好地適應世界經濟新格局。調查顯示,雖然世界經濟危機給中國帶來了負面影響,大多數行業的在華歐盟企業仍然對中國充滿信心。在華歐盟企業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所表現出來的信心,印證了歐盟企業對中國的戰略重視程度。

    調查還顯示,一些歐盟企業認為,中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應不斷對中國這個重要市場加大投入。盡管正值金融危機,但仍有39%的受訪企業表示在今年將考慮新的投資。同時,在華歐盟企業期待中國政府創建更加自由、公平競爭的市場。

    “中國將在明年上半年擺脫危機”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將成為第一個從經濟下行中走出來的主要經濟體。中國所遭受的危機影響將在2010年上半年結束,中國將比世界其他地區提早一年走出危機陰影,而全球其他市場所受到的危機沖擊可能將在2011年上半年才開始消退。

    受訪企業認為,雖然中國還不能取代美國或者歐盟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但在企業發展的全球戰略中,中國變得愈發重要。調查顯示,大約37%的企業表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在增加,只有3%的企業認為中國在其整體戰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而36%的企業認為沒有顯著變化,主要是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市場。

    從中國經濟刺激計劃中獲益

    在被問及中國經濟現狀及確保增長的措施時,61%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政府提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但仍需其他措施共同促進經濟復蘇。13%的受訪企業則表示,中國政府提出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足以確保經濟持續增長。

    當被問及是否能夠從中國的刺激計劃中獲益時,受訪的在華歐盟企業的表態幾乎各占一半,有44%的企業預期可以從中受益,另外的40%持不同看法。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成人一级黄色大片|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51影院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老同学|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亚洲成人www|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啪免费视频| 色老头成人免费综合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成人国产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