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防病蟲害的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病蟲害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防病蟲害的方法

    第1篇: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煙草,病蟲害,綜合防治

     

    0.引言

    煙草病蟲害對我國煙葉生產的影響和破壞力是很大的,不僅影響了我國煙葉的產量和質量,而且也直接影響到煙農的經濟收入。我國的煙草病蟲害種類繁多,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經全國煙草侵染性病害調查研究和全國煙草昆蟲調查發現,我國煙草上侵染性病害達68種之多,有害生物有600余種,并且還在不斷增加。主要害蟲種類的變化,區域性害蟲發生范圍的擴大,造成嚴重危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特別是病害往往沒有治療藥劑,一旦大發生往往損失非常慘重,僅病害造成的損失每年達10%-15%。因此,加強我國煙草病蟲害的防治是亟待結局的問題。傳統的煙草病蟲害防治是以農藥防治為基礎的,由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已經影響到了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存,有效的防控農藥污染已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環境問題。因此,加強煙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既可以防治環境污染,又可以提高煙草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是未來煙草病蟲害防治的趨勢。本文介紹了幾種綜合防治煙草病蟲害的策略與建議。

    1.煙草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

    煙草的種植過程中,如果能夠科學合理的進行種植,可以有效防止許多病蟲害的發生。煙田進行輪作調茬,搞好田間衛生,深冬耕曬垡,這是病蟲害防治最基本的有效措施。但是針對集約化程度不高的種植形式,小區域、小范圍的調茬意義不大,而應該傾向于相應規模的整體調茬,但是搞好田間衛生,實施冬耕曬垡,則是普遍適用的耕作措施。在搞好田間衛生方面不但是煙桿殘葉要及早清除、遠離地塊,還要注意在煙田滅茬時要清除煙根,若遺留根系爛于土壤中,更易帶病傳病。冬耕曬垡也是預防病蟲害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有效方法,這就不可避免的與某些地區要求的冬耕起壟措施相沖突,這就要求當地技術人員準確把握來年的氣候變化趨勢情況,以便更好的做出相應正確的決策。煙葉育苗中確保煙苗健壯、無毒、無病至關重要,俗語說:“苗壯三分收”就是這個道理。首先要確保種子無毒無病,要使用公司統一提供的經過嚴格處理的包衣種子,不可使用無保證的自留種。其次是采用先進的大棚漂浮育苗措施,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消毒、病蟲害防治等,充分利用大棚漂浮育苗易于嚴格操作管理,各種感病預防措施易于落實到位的優勢。通過近幾年漂浮育苗和非漂浮育苗煙葉調查對比,育苗技術落實到位的大棚漂浮育苗,田間表現病蟲害顯著減輕。煙葉幼苗受到低溫影響,生長緩慢,也是誘發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各個地區的煙葉移栽期要按照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來決定,不易過早,應選擇氣溫穩定溫度較高時移栽,對貴州大部分地區而言以4月下旬至5月初最好,這一時間還能有效避過蚜蟲的第一次遷徙危害。。此外,地膜覆蓋煙田,煙苗能早發快長,亦能有效的預防、減輕病蟲害發生。通過調查對比覆蓋與不覆蓋煙田,發病率低70%以上。部分地區在煙葉移栽后(團棵前)進行豆漿灌根,可以明顯增強煙葉的抵抗能力,提高煙葉的產量、質量,煙田病蟲害發生率也明顯減少。具體方法是每畝10-15斤干豆粉,配硝酸鉀3-5公斤,兌水后充分發酵,營養協調,既增加了煙葉營養、抗性,又有利于煙苗吸收,能促使根系早發快長。以上方法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減輕煙草病蟲害的防治。

    2.植物源農藥與煙草病蟲害防治

    植物源農藥是利用植物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部分浸提或分離到的活性成分加工成的制劑,按其用途,可分為植物源殺蟲劑、殺菌劑和抗病毒劑等。植物源農藥的利用可分為兩方面圖,一是直接利用,即對植物中的活性物質進行粗提取后,直接加工成可利用的制劑。這種利用方式的主要優點是能夠發揮粗提物中各種成分的協同作用,而且投資少,開發周期短。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研究較多,已開發出棣素乳油、苦皮藤乳油、魚藤酮乳油、雙素堿水劑、油酸煙堿等多種商品化制劑閣;二是間接利用,即研究活性物質的結構、作用機制、結構與活性間的關系,進而人工模擬合成篩選,從而開發出新型的農藥制劑。間接利用是當前國外植物源農藥研究開發的重點,也是我國植物源農藥研究開發的方向。

    與化學農藥相比,植物源農藥具有以下特點:(l)具有多種生物活性,不僅有殺蟲活性,還兼有殺菌和刺激植物生長的活性;(2)對人畜及非靶標生物毒性低,在環境中降解快,低殘留,不污染環境;(3)害蟲不易產生抗性;(4)原料較易得到,可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使用成本較低。不足之處是一般無“快殺”作用,殺蟲和殺菌作用不如化學藥劑強、迅速,對光不穩定,活性成分易分解,持效期短。植物源農藥源于自然,在環境中易降解,適應于目前環境保護和優質煙葉生產的要求。而我國植物資源豐富,發展植物源農藥的條件得天獨厚,隨著生物、信息、分離鑒定和儀器分析等技術的發展,研究和開發新型的植物源藥劑,必定會有廣闊的前景。它的應用將會成為21世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肯定,植物源農藥在促進煙葉生產穩定發展的同時,對于保護生態環境的健康也將發揮極積作用。

    3.煙草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在我國16個主產煙區不同程度發生的煙草侵染性病害有70余種,其主要病害為病毒病、黑脛病、赤星病、炭疽病、青枯病和根結線蟲病。病害每年給煙草所造成的產量損失約占煙草產量的8%左右,特別是近年來,煙草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趨勢。。目前,煙草上的一些病害如花葉病、馬鈴薯Y病毒、青枯病、黑莖病基本上沒有有效的農藥試劑供生產上應用,只能采取一些農業措施預防。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各種有益的生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方法。它是病蟲害綜合防治中的重要方法,在病蟲害防治策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防治是一種持久效應,通過生物間的相互作用來控制病蟲為害,其效果不可能象化學農藥那么快速、有效,但它們的防效是持久的、穩定的。主要有害蟲天敵的保護利用、昆蟲信息素與不育性的利用、煙草抗蟲抗病性的誘導和利用、拮抗微生物和害蟲致病微生物的利用、生物農藥的應用等基本途徑。可以有效地減少煙田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煙葉中農藥殘留、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煙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未來的煙草病蟲害防治,必將更加重視以自然因素的生態調控作用,充分發揮生物防治技術在病蟲害治理中的作用,盡可能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并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煙草病蟲害綜合治理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徹底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煙葉中的農藥殘留等,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生產卷煙的安全性,才能不斷滿足中式卷煙的需求。

    生物防治的方法有:保護煙田自然天敵、人工大量飼養繁殖和散放天敵、輸引外地有效天敵等方法。通過保護煙田如煙蚜繭蜂、草嶺、瓢蟲、食蚜蠅等自然天敵,使煙田中這些天敵的種群數量能夠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種害蟲發生危害。利用害蟲的性引誘信息素進行誘捕、迷向或干擾防治,利用蚜蟲的報警信息素來驅避蚜蟲,利用不育雄蟲進行使害蟲后代不育等多種方法。采用弱致病力菌株對煙草進行保護、利用外源物質誘導煙草的抗病性或抗蟲性增強、利用煙草的抗病抗蟲品種減輕病蟲的危害等方法。如通過接種弱病毒株系保護煙草不受病毒的侵染、栽培K326等品種減輕煙草黑脛病為害等。用各種有益微生物作為活的屏障用于排斥病害為害或阻止其侵染、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利用害蟲的致病微生物造成害蟲形成疾病流行等方法。如利用煙草根際的有益根際細菌防止黑脛病菌的侵入、利用蚜蟲疫霉等造成煙蚜形成疾病流行抑制煙蚜的發生。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煙草病蟲害的防治。。

    總之,煙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可以有效地減少煙田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煙葉中農藥殘留、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煙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未來的煙草病蟲害防治,必將更加重視以自然因素的生態調控作用,充分發揮生物防治技術在病蟲害治理中的作用,盡可能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并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煙草病蟲害綜合治理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徹底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煙葉中的農藥殘留等,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生產卷煙的安全性,才能不斷滿足中式卷煙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梁英,潘英明.新型環保農藥——植物農藥[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03).

    [2] 范瑛閣,曹遠銀.微生物源農藥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 2005,(07).

    [3] 廖世純,曾濤. 殺蟲植物資源研究利用之我見[J]廣西農業科學, 2003,(06).

    [4] 徐冠軍,周長河,梅東海.湖北省煙草病蟲害綜合防治策略及主要技術措施[J].湖北植保,1996,(05).

    [5] 張宏健,甘發林,董賢春,等.煙草病蟲害的發生與綜合防治[J].湖北植保,2008,(01).

    [6] 張建平,徐利敏,張建忠,等.綜合防治的概念、由來及未來[J].內蒙古農業科技,1997,(06).

    [7] 吳自強,孫茂林,夏立群,等.滇中煙草病蟲害考察簡報[J]. 云南農業科技,1996,(01).

    [8]馬京民,程蘭,胡軍.烤煙豆漿灌根技術及其應用效果.江西農業學報[J]. 2009,21(10):52~53.

    [9] 于宏偉,劉會茹,常永芳,等.植物源農藥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 (16):7550 -7551,7573.

    第2篇: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營林工作;森林病蟲害;生物技術;防治方法

    前言

    林業資源是國家的寶貴資源,然而最近幾年該資源卻被病蟲害干擾,產值明顯變少,嚴重影響國家經濟發展。通過分析我們發現,每年因為此類災害而導致的林業損失超過十億元,而其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干擾更是無法確定。其帶來的負面意義明顯大于別的災害,導致資源品質急劇下降,目前已然成為了干擾林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制約要素。所以在造林的時候,必須做好災害防治活動。

    1 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現狀

    1.1 現階段我國常發性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持續上升

    由于國家最近幾年積極的營造人工林,尤其是大量的種植單一的種類,這就在無形之中使得林業病蟲害存在區域不斷增加。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種植的人工林的樹木種類過于單一,此時就會導致生態體系過于脆弱,假如出現了有害物種的話,就會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引發嚴重的災害,導致資源受損。除此之外,由于群眾對自然林的破懷,導致其負載變高,使得目前的自然林總數以及品質等都變差,林業的總體環境惡化。森林生物多樣性、林分原始結構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結構等都發生了明顯的縮減,此類狀態必然會使得病害以及蟲災問題變嚴重。

    1.2 由于全球生態變差,導致我們國家的林業災害加劇

    溫室效應的出現使得整個世界面臨嚴重的沙化問題,而且旱災等變得更加嚴重,這種現象同樣會導致林業災害變嚴重。因為整個世界的氣候都不正常,導致林業的生長氛圍變化,此時存在的暖冬問題導致林業病害的越冬基數變高,最終為病害以及蟲害提供了適合的氛圍。

    1.3 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由于當前的法規條例不是很健全,加之基礎建設工作開展不到位,都使得林業災害的治理工作開展不到位。在具體的開展的時候,群眾對于還在等災害的預控工作開展的比較合理,相關機構可以認真處理,但是對于病害以及蟲害等,在工作者的內心之中并沒有生成正確的認知意識,導致林業損失加劇,由此類災害導致的損失明顯的超過別的災害導致的損失。

    1.4 當前的防治技術不先進

    目前的防治技術不是很先進,這就導致了災害的發生區域逐漸變寬,嚴重性逐漸加劇。目前廣大群眾已經意識到種植單一樹種的危害性,開始營造混合林。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必須認真應對病蟲害,將其從源頭之處治理好。

    1.5 沒有做好檢疫活動,導致災害存在區域較廣

    當前時期,我們國家的災害防疫系統設置的還不是很到位,不能實現有效監管,不能確保苗木品質良好。最關鍵的是很多國外的災害因為入關的時候檢疫工作沒有開展到位,導致其進入到國內之后迅速擴散,導致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

    1.6 長期使用化學農藥防治不能很好地多方面結合其他防治方法使用

    一旦出現病蟲害以后,如果大規模運用農藥的話,就會導致其天敵受損,持續下去就會導致害蟲的抗藥性增加,無法實現防治的意義,效率不高,同時因為大范圍的運用藥品,還會導致生態變差,最終導致蟲害變嚴重。

    2 林業病蟲害應對方法匯總

    2.1 培育健康森林,從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蟲害的發生

    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要堅持從基礎做起,完善營林措施,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全過程。切實做到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大力營造混交林,必須徹底解決現階段人工林樹種單一、抵御森林病蟲害能力低的問題。加大良種壯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先進的林木育種技術,確保造林苗木無病蟲害隱患。加強林木撫育管理,實行集約經營,做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枝撫育間伐等,不但可以增加林木的年成長量,還可以增強樹勢,保證其健康成長,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逐漸從有病治病、有蟲治蟲這種工作方法轉變為未病防病、無病保健上來,從治標轉為治本。

    2.2 切實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為科學防治森林病蟲害提供決策信息

    建立完備的預測預報系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關鍵措施。只有全面、及時、準確地預測預報森林病蟲害的基礎信息,才能及時高效地開展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因此,在森防工作中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所負責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全面、及時、準確的調查監測,準確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力求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各級部門要加大預測預報儀器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手段的提高和規范制度的健全,盡可能做到儀器設備現代化、技術先進、管理科學規范,務必定期監測情況,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率,使監測和測報能力能夠適應防治工作的需要,真正實現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及早發現,及時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2.3 加強植物檢疫工作力度,確保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成果

    當前時期由于經濟發展迅速,此時很多區域開始了經濟交流活動,這個過程中就使得一些病蟲害進入到其他的區域,導致大范圍區域發生病蟲害問題。所以為了避免負面現象發生,就要積極開展植物檢疫活動,切實提升檢疫能力,防止病蟲害入侵。積極地開展好種苗產地相關的檢疫工作,當檢疫達標之后才可以開展造林活動。對于那些從外國引入的種苗,必須要對其開展隔離測試活動,一旦發現了病蟲的話就要盡快處理。積極宣傳《植物檢疫條例》等法規和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重要性,不斷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和對檢疫工作的支持力度,為更好地開展森林植物檢疫工作提供良好的平臺。

    2.4 加大科技森防,努力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

    所有的機構都應該結合目前防治活動的重點,積極尋找合作者,重點分析防治活動中的難點事項,真正的提升防治的能力,使用合理的防治措施,拋棄過去的不當的治理方法。

    2.5 在確保防治效果的同時,重點推廣應用生物防治技術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人與自然災害做斗爭、保障林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來,人們在防治各種森林病蟲害的生產實踐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經驗和辦法,如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綜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檢疫等,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效地促進了我國林業生產的健康發展。在開展災害防治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將保證林業生態平衡當成是發展的關鍵點,在具體防治的時候,要將生物措施當成重點措施。這主要是因為生物措施的使用,能夠保護天敵,確保生態健康,保證利益的持續。

    3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在開展造林管理以及災害防治工作的時候,我們必須積極的使用各種科技,要有規劃有程序的治理。在確保生態健康的前提之下,使用合理的應對方法,確保林業生產工作有序開展,確保各方的利益得以維護,實現最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慶文,杜秀峰.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3).

    [2]楊春瑜.淺論森林病蟲害的防治[J].北京農業,2011(3).

    第3篇: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一、園林花卉常見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1.病害

    植物病害,一般分為生理病害和生物侵染(病理)病害。常見生理病害有:夏季強光照射引起的灼傷、冬季低溫造成的凍傷、水分過多導致的爛根、水分不足發生葉片焦邊或萎蔫、土壤中缺乏某些營養元素等,如:缺氮引起老葉大量變黃,缺磷則在葉色正常的情況下到期不開花,缺鉀則發生大量落葉以致整株衰枯;施肥過量或施未經腐熟的有機肥,導致嫩尖枯焦;水土偏堿使喜酸類植物的葉子變黃脫落;水土偏酸使喜堿類植物衰弱,葉片枯焦。常見生物侵染病害,主要由真菌、細菌、病毒、線蟲和類菌質體等侵染植株后引起。園林花卉常見病害主要有:一是白粉病。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葉和花蕾。主要危害薔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發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現褪綠斑點,以后逐漸變成白色粉斑,猶如覆蓋1層白粉;后期病斑變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漸矮小,嫩梢彎曲,葉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綻放或花形畸變。嚴重時葉片卷縮、干枯,甚至整株枯死。應適當增施磷、鉀肥,停止噴葉面水。二是葉斑病。是球根秋海棠類植物普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也危害白蘭、魚尾葵、美人蕉、紫薇、貼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鵑、鳳仙花、天竺葵、雞冠花等花木。病狀為葉片上局部細胞壞死,因而表現出不同的斑點癥狀,常見的有角斑、條斑、圓斑,呈灰、黑、褐等色。嚴重時葉片變黃、焦枯、脫落。三是灰霉病。主要危害葉、莖、花和果實,多危害牡丹、仙客來、四季報春、翠菊、山茶等多種植物。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以后逐漸擴大,變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氣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灰色茸毛,發病嚴重時整株死亡。其他還有細菌性軟腐病、根癌病、線蟲病等。

    2.蟲害

    2.1粉虱:個體很小,僅有1 mm長,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嚴重。被粉虱危害過的植株,也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霉變呈黑色。

    2.2蚜蟲。俗名膩蟲,種類繁多,常見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薔薇蚜等,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許多種花卉,如、三色槿、大麗花、月季花等。蚜蟲在嫩葉、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組織內養分,引起葉片變色、萎縮、卷曲,嚴重時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時蜜露又是霉菌的培養基,易誘發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傳毒昆蟲,蚜蟲危害較大,需及時防治。

    2.3蚧殼蟲。此類害蟲種類很多,食性很廣,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種花卉。蚧殼蟲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上出現黑色霉斑,影響花卉生長。

    2.4紅蜘蛛。個體很少,但危害范圍很大,如、大麗花、月季花、杜鵑花等。這種害蟲由于個體小,應及時發現,早做防治。

    二、綜合防治方法

    2.1農業防治

    選育抗病蟲品種是預防病蟲害的關鍵環節,花木品種不同,對于病蟲害的受害程度也會不一致。如養植、香石竹、金魚草等抗銹病的新品種,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種、抗葉枯線蟲病的品種、抗黑斑病及天牛危害的楊樹品種等。園林花卉有許多病蟲害是依靠種子、苗木和其他無性繁殖材料來傳播,因此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培育無病蟲的健壯種苗,可十分有效地控制此類病蟲害的發生。

    2.2化學防治

    第4篇: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 馬鈴薯 主要病蟲害 防治對策 陽高縣

    [中圖分類號] S43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1-0067-02

    一、馬鈴薯病害的發生及防治對策

    影響馬鈴薯生長發育的病蟲害種類較多,如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和環腐病等都是目前陽高縣馬鈴薯種植區高發的病害種類。

    1.晚疫病的特征及防治

    作為最常見發生的病害,馬鈴薯晚疫病在我國的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均普遍發生。陽高縣位處山西省東北部,馬鈴薯晚疫病自然是頻繁發生,這就更需全面了解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病特征。

    若馬鈴薯葉片患病,病斑會在葉尖或葉子邊緣出現,呈綠褐色且病斑周圍有肉眼可察覺的淺綠色暈圈。當濕度變大時,葉子背面會有明顯的一圈白色霉斑且病斑范圍明顯擴大;當濕度變小時,葉面上的病斑會變枯變褐,葉子背面沒有白色霉斑且病斑擴展速度減慢。若馬鈴薯塊莖患病,則病斑會在塊莖部位明顯顯現并呈褐色或紫褐色的凹陷,最終,染病部位慢慢腐爛,馬鈴薯植株死亡。需要注意的是,馬鈴薯晚疫病病毒可在患病馬鈴薯中過冬,待翌年馬鈴薯發芽生長時,通過風、雨等傳播途徑,再次對馬鈴薯植株進行侵染,形成患病馬鈴薯。

    馬鈴薯晚疫病對馬鈴薯的生長發育無疑是毀滅性的,因此,更要充分做好馬鈴薯晚疫病的防疫和防治。

    1.1要想有效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把損失降到最低,首先就要根據陽高縣的具體條件靈活選用抗病性強的馬鈴薯品種種植并在播種時嚴格把好土壤關,土質疏松,土壤肥沃的地塊是種植馬鈴薯的首選;

    1.2欲有效避免晚疫病的發生,關鍵在于預防。可在,馬鈴薯的葉面部位用7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進行噴灑,從而達到有效預防的目的;

    1.3高培土并立即移走患病植株是當出現有染病的馬鈴薯植株,防止馬鈴薯地下部分感染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隨后,及時噴灑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波爾多液等能夠強力殺菌防治的藥劑,連續噴灑2-3次即可有防治效果。

    2.早疫病的特征和防治

    馬鈴薯的葉片是早疫病發病的主要部位,但也存在馬鈴薯塊莖被侵染的可能。當塊莖感染此種病害時,會有肉眼可看清的暗褐色病斑出現,病斑大致為微微凹陷的圓形或近似圓形兩種。當馬鈴薯葉片有圓形或者近似圓形的黑褐色病斑顯現時,便可基本判斷出馬鈴薯葉片已感染此病害,并有明顯的同心輪紋。與馬鈴薯晚疫病相同的是,該病害可以在染病馬鈴薯上過冬,然后借助風、雨的傳播途徑,仍可再次侵染馬鈴薯并擴大病害范圍。

    近幾年,馬鈴薯早疫病的發生已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同時,該病的危害性很大程度上與馬鈴薯的晚疫病持平。因此,就更加需要對馬鈴薯采取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我研究所針對馬鈴薯早疫病的發病條件,并結合陽高縣的氣候、濕度,得出如下對策:

    2.1確保防治順利進行的前提是在栽培過程中盡量使用早熟抗病的馬鈴薯品種,同時,干燥肥沃的土壤是降低早疫病發生的基本自然條件,因此,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馬鈴薯生長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加強通風透光管理。

    2.2可以選用較為常見的防病農藥如殺毒礬可濕性粉劑、波爾多液、四氯間苯二甲腈粉劑等進行葉面噴灑可實現對馬鈴薯早疫病的有效預防。當發現馬鈴薯染病時,應在第一時間摘除染病的葉片或果實,深埋或燒毀,然后根據馬鈴薯的發病情況,使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進行葉面噴施治療。如植株患病情況較重,需多次進行噴施,則前后間隔應不少于10天。

    3.環腐病的特征和防治

    作為一種檢疫性病害,環腐病危害較重,已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成為一種不容忽視重大病害。馬鈴薯患此種病害時,前期生長正常,發病癥狀不明顯,因此不易被發現。但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萎蔫或枯斑兩種癥狀會逐漸在患病植株上顯現出來。

    出現萎蔫癥狀的患病植株,先是頂部的葉片開始變小,葉子邊緣向上微卷曲,接著,葉子的顏色會變綠呈淡灰色,然后,患病馬鈴薯植株便逐漸黃化直至枯死。患上枯斑型環腐病的馬鈴薯,其葉子干枯卷曲且葉子尖端、邊緣及脈絡會呈現綠色但葉肉會變為黃綠或灰綠色,最終,與出現萎蔫癥狀的患病植株一樣,患病植株枯死。

    由于環腐病的發病率與其造成的損失率幾乎持平,所以我們需要格外警惕。為此,我研究院針對高陽縣馬鈴薯實際生長情況,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3.1播種時優先選用抗病性強的馬鈴薯品種并在陽高縣積極培育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優良抗病品種;

    3.2馬鈴薯開花后,需及時全面檢查馬鈴薯植株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疑似患病或已經患病的植株,應立即拔除,同時,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抗菌劑浸泡馬鈴薯幼種以有效抑制環腐病的蔓延。

    3.3當發現馬鈴薯已經染病時,用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劑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對馬鈴薯種植區進行噴灑,時間以前后每隔7-10天一次為宜。

    二、馬鈴薯蟲害的特征及防治對策

    1.地下害蟲的防治

    咬食馬鈴薯萌芽或塊莖的螻蛄,啃食地下莖塊的蠐螬,以及可引起馬鈴薯幼苗枯死的金針蟲均是我們需要重點防治的地下害蟲。雖然不同害蟲的耐藥性不同,但是可在害蟲的成蟲期用50%辛硫磷乳劑或敵殺死噴灑在害蟲聚集區域。

    2.馬鈴薯瓢蟲

    馬鈴薯瓢蟲是不容忽視的害蟲,它會蠶食馬鈴薯葉片,只留葉脈,最終造成馬鈴薯植株枯死。

    用于防治馬鈴薯瓢蟲的化學藥劑很多,常用的有溴氰菊酯乳油、敵敵畏乳油或者滅殺斃乳油噴霧。應注意的是,在馬鈴薯瓢蟲幼蟲分散之前的這段時期進行藥物防治,效果尤為顯著。

    三、總結

    馬鈴薯因其營養價值高,產量大而被譽為全球第三大重要糧食作物。但因各種病蟲害影響馬鈴薯的生長發育,致使陽高縣馬鈴薯的產量一直沒有突破。因此,充分了解對馬鈴薯造成危害的各種病蟲害并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損失,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本文根據馬鈴薯的成長特點并結合陽高縣的具體情況,得出一系列的病蟲害防治對策,具有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新公?發展馬鈴薯產業大有作為[J]?農業信息探索,2000年01期

    第5篇: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發生原因;綜合防治

    森林病蟲害直接影響著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近幾十年來我國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面積逐年遞增,由于森林生長周期較長,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在漫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遭到林業有害生物的侵襲,輕者造成林木生長緩慢,質量變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積死亡,造成森林面積的減少。因此,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給森林和林木一個良好生長環境,對于森林的生長成材十分重要,同時對于鞏固造林成果、完善提高防護林體系建設尤為重要。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樹種單一,是造成森林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森林病蟲害的多樣性、環境條件的復雜性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即使是一種害蟲或病害,但長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資金、勞力,但仍有大面積的林木受到危害。究其主要原因是:

    1.森林害蟲或病害具有主動傳播或依靠自然動力傳播和強大的繁殖能力,絕大多數個體被消滅,但剩余個體通過繁殖,數代之后又能迅速傳播。

    2.隨著林業生產的發展有林面積不斷擴大,特別是人工純林面積的增長,快速回升。

    3.林業生產活動交往為害蟲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尤其是交通運輸的便利,被害面積有可能隨之擴大。日益頻繁,隨著苗木、木材、接穗等材料的潛帶,新的害蟲種類可能不斷增多。

    4.害蟲的遺傳特性抗逆能力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動,適應能力不斷增強。即使是一些抗蟲(病)的品種也并非一勞永逸,由于長期適應的結果,遺傳特性逐漸變異或減退,還需要不斷培育新的抗蟲品種。可見有效地防治害蟲是一項長期復雜的艱巨任務。

    二、主要的森林病蟲害種類

    以楊樹病蟲害為例,主要病蟲害有:

    1.蛀干性害蟲。主要是:青楊天牛、青楊虎天牛、楊干象甲、白楊透翅蛾等。

    2.食葉類害蟲。主要是:楊扇舟蛾、楊潛葉跳象、楊小扇舟蛾、刺蛾等。

    3.刺吸類害蟲。主要是:楊圓蚧、楊牡蠣蚧、青葉跳蟬等。

    4.主要病害。主要是:楊灰斑病、爛皮病、楊潰瘍病等。

    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ZU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但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

    2.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人的,有的是我縣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3.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天幕毛蟲、楊扇舟蛾、青楊虎天牛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4.群眾對防治重要性認識不高,工作發動難;對有關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有關法律法規宣傳不到位,群眾認為防治是政府的事,舍不得投人。上級給多少藥,就防治多少面積,政府不拿錢就不防治。

    四、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1.做好預測預報工作。害蟲的預測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偵察害蟲發生發展的動態,并把偵察的材料結合當時當地氣候條件、林木生長發育狀況,正確推斷害蟲發生發展的趨勢。預測預報是貫徹預防為主的重要措施測報的組織應當是以縣林業局或鄉鎮為測報單位,場圃、重點村設測報點,形成群眾性的測報網開展測報活動,群測群防。

    2.落實好林業措施。林業措施是治理森林病蟲害的一項基本措施。要在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考慮到病蟲害的治理問題。首先,要從育苗抓起,要選擇抗病蟲的苗木。造林時,要更適地適樹;選用抗性強活免疫性樹種,進行合力搭配,營造混交林,以從根本上改善森林生態系統,抑制病蟲害的發生。造林后,及時加強撫育管理,以增強樹勢,提高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

    3.做好森林病蟲害調查。認真調查森林病蟲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蟲害種類組成及種群動態和發生發展趨勢、森林病蟲的變化情況,探討其發生發展規律,為科學準確的預測預報、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敵的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4.加強營林防治為基礎環節。營林防治就是要從生產全局、生態總體人手,首先在樹種選擇、適地適樹、造林方式、撫育管理等方面通過選育抗蟲品種,營造混交林,科學地撫育管理,從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護性能,為預防病蟲發生打下基礎。但營林防治與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單純依靠營林防治,又不能脫離營林防治,單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積純林是病蟲發生蔓延的溫床。把單純林逐步改建為混交林,單層林變復層林,疏林變密林,逐年形成樹種多樣、林種多樣、林分類型多樣的森林體系。以護為主,護、繁結合,建立保護區,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護性能是預防工作的基礎。達到有蟲不成災。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蟲口密度增大,則在局部范圍內、暫時地輔以其他防治措施。

    5.協調化防與生防的矛盾。化防與生防相結合,避免或減少二者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協調,互為補充是當前綜合治理系統中重要一環。綜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學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項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漸建立了穩定的種群結構,利用生物潛能輔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況下以化防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純林也應開展多途徑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蟲、微生物、益鳥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應做到合理用藥,選擇對天敵無害、對害蟲有效的藥劑、時間和施藥方法。

    第6篇: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發生;防治

    一、主要病害的癥狀、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1)癥狀。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波及葉鞘和包葉。田間發病始于下部葉片,逐漸向上發展。發病初期為水漬狀青灰色小點,后沿葉脈向兩邊發展,形成中央黃褐色邊緣深褐色的梭形或紡錘形的大斑,嚴重的長達10~30厘米。濕度大時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產生黑灰色霉狀物,致病部縱裂或枯黃萎蔫;果穗、包葉染病,病斑不規則。(2)發病規律。該病病原為大斑凸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溫度在18~22℃高濕時發生偏重,尤以多雨多霧或連陰雨天氣流行發生。(3)影響發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發、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傳播,都需要一定的氣候條件,其中溫濕度是主要的。(4)防治方法。第一,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大斑病的根本途徑,不同的品種對病害的抗性具有明顯的差異,目前生長上常用的抗病品種中有中單2號、中單14號、四單8號、丹玉13號、陜單9號、煙單14號、豫玉11號等。第二,農業措施。輪作倒茬深翻可減少菌量;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可減少初侵染源;發病初期,打掉下部病葉,可減輕發病程度;適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強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第三,藥劑防治。用40%克瘟散乳劑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噴霧。必要時隔7d左右,再次噴藥防治。

    2.玉米小斑病。(1)癥狀。主要危害葉、莖、穗、籽等,病斑小,一般長不超過1厘米,寬只限在兩個葉脈之間,病斑橢圓形、長方形或者紡錘形,呈黃褐色或灰褐色,高溫條件下病斑出現暗綠色浸潤區,病斑呈黃褐色壞死小點。(2)發病規律。該病病原為玉蜀黍平凹臍蠕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溫度高于25℃和多雨天氣發病重。(3)影響發病的因素。同玉米大斑病。(4)防治方法。同玉米大斑病。

    3.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葉病和玉米粗縮病。(1)癥狀。玉米矮花葉病在整個玉米生育期都能感病,從出苗至七葉期為易感染期。苗期自心葉基部出現褪綠條點狀花葉,逐漸擴展到全葉,葉肉組織失綠變黃,形成明顯的黃綠相間條紋癥狀。重病株不能抽雄結穗或提前枯死。玉米粗縮病的典型癥狀是植株矮化,被侵染玉米呈暗綠色,葉肉粗厚僵直,呈弓狀彎曲。葉背面、葉鞘和苞葉的葉脈上發生隆起的短條紋,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結穗。(2)發病規律。玉米矮花葉病可以汁液摩擦接種。主要由蚜蟲傳播,蚜蟲除傳播病毒外,對玉米的危害亦很嚴重。蚜蟲刺吸的同時吐出一種唾液,影響生長和揚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禿頂。玉米粗縮病毒主要由灰飛虱傳播,為持久性傳毒。該病毒可在灰飛虱的若蟲體內越冬,也可以在冬前受侵染的小麥苗中越冬。(3)影響發病的因素。玉米5葉期以前易感病,10葉期以后抗性增強,即便受感染發病也輕。如果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多發病重。(4)防治方法。第一,選用抗、耐病品種。如009號、棗玉8號、齊單6號等。第二,早期用藥劑把蚜蟲和灰飛虱消滅在遷飛至玉米田之前。用40%氧化快樂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25~300g/hm2對水750~1125kg/hm2噴霧。第三,加強栽培管理,調整播期,適當晚播使玉米幼苗感病期避開灰飛虱成蟲盛期,徹底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及時拔除病株帶出田外,減少毒源,增施有機肥,及時澆水,增強玉米抗病能力。

    4.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發生在灌漿末期,是一種暴發性、毀滅性病害,易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1)癥狀。青枯病是真菌病害,玉米灌漿末期常表現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葉片呈水燙狀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葉枯死;莖基部初為水浸狀,后逐漸變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導致倒伏。(2)發病規律。由鐮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漿至乳熟期的大雨,對病害的發生有重要影響;土壤含水量高是青枯病發生的重要條件。(3)影響發病的因素。病害發生與氣候條件有關,在13~32℃之間可引起發病。濕度大,病勢發展快。在相同濕度下,遇上低溫,病勢發展加快。溫度高,病情發展不明顯。不同品種和品系抗病性表現不同,連作田病情較重。(4)防治方法。第一,選用抗病品種。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豫玉4號、遼單18號、陜單9號、豫玉11號、豫玉18號等。第二,在栽培措施上及時培土、除草,施足基肥,應注意排水。第三,用金雷多米爾、康正雷或蓋克1000倍液灌根。

    5.絲黑穗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開花,一旦發病通常全株顆粒無收,危害相當嚴重,俗稱“烏米”或“灰包”。(1)癥狀。本病是苗期從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統性病害,癥狀表現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觀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頂部沒有花絲抽出。開花發病的植株一般無花穗,剛抽出的花軸頂端變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時開花抽出后小花畸形變為葉狀物。(2)發病規律。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糞肥或被種子攜帶的一種能夠抵抗不良環境的特種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適宜的條件下,厚垣孢子萌發并通過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絲進入植株生長點,隨植株生長,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環,無再侵染產生。土壤溫度較低比較干燥時,玉米出苗遲緩,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機會,發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3)影響發病的因素:土壤和糞肥的帶菌量以及土壤的溫濕度條件是影響本病發生的最重要因素。(4)防治方法。第一,選用抗病品種。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品種有中單2號、中單14號、中單12號、遼單18號、丹玉13號、陜單9號、豫玉2號、豫玉11號等。第二,實行輪作、深耕。連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發病重。實行3年以上輪作,基本上可消滅土壤中病菌的危害;深翻土壤可減少菌源,減輕發病。第三,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燒毀。第四,藥劑防治。在苗期利用藥劑預防病菌的侵入,將會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常用藥劑有:17%三唑醇(羥銹寧)拌種劑或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

    二、主要蟲害

    1.玉米螟。玉米螟又叫鉆心蟲,是玉米的主要害蟲,是世界性玉米大害蟲。(1)癥狀。玉米螟幼蟲是鉆蛀性害蟲,典型癥狀是心葉被蛀穿后展開的玉米葉出現整齊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幼蟲就鉆入雄花危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斷。雌穗出現后,幼蟲即轉移到雌穗取食花絲和嫩苞葉,蛀入穗軸或食害幼嫩的籽粒。另有部分幼蟲蛀由莖桿和葉鞘間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莖稈易被大風吹折。受害植株籽粒不飽滿,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無籽粒,造成嚴重減產。(2)發生規律。玉米螟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1年可發生1~6代,以幼蟲在玉米稈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蟲在雜草莖稈中越冬,發生期極不整齊,并出現世代重疊現象。在蟲口基數大、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往往危害嚴重;在高溫高濕的6~9月容易發生;玉米品種不同,被害差異不同。(3)防治方法。第一,玉米螟幼蟲絕大多數在玉米稈和穗軸中越冬,翌春在其中華蛹。消滅越冬幼蟲,減少越冬蟲口基數。第二,心葉期、穗期選用藥劑及時進行藥物防治。心葉期顆粒劑可使用市售的制成品,如0.1%氯氟氰菊酯顆粒劑,1.5%辛硫磷顆粒劑,5%殺蟲雙顆粒劑。如果沒有現成的顆粒劑時也可以使用化學農藥和過篩的煤渣參照配制白僵菌顆粒劑的方法配制。穗期一般使用藥劑有:25%殺蟲雙水劑500倍液,50%敵敵畏乳劑800倍液,0.5%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5%氟蟲脲(卡死克)乳油2500倍液。第三,利用赤眼蜂消滅玉米螟有很顯著的作用,并且成本低;安裝誘蟲燈。第四,選用抗蟲品種。

    2.蚜蟲。(1)癥狀。以成蟲在葉背和嫩莖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葉片卷縮,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葉受害,提早枯落,縮短結果期,造成減產。(2)發生規律。蚜蟲的繁殖與一般害蟲不同,具有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所以其生活史比較復雜,往往出現幾代“同堂”,1年可發生20個世代以上,蟲口密度很大,危害時間又長,對玉米造成的損失也較嚴重。(3)防治方法。第一,藥劑防治。用40%氧化快樂果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25~300g/hm2對水750~1125kg/hm2噴霧。也可用40%樂果乳劑原液15kg/hm2加水75~90kg/hm2,在被害玉米的莖基部,用毛筆或棉花球蘸藥涂抹。第二,利用天敵。玉米蚜蟲的天敵主要有蚜繭蜂。

    3.紅蜘蛛。玉米紅蜘蛛屬于螨類,又稱火龍、火蜘蛛、紅砂等。(1)癥狀。紅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開始為害玉米,發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葉時即開始為害。紅蜘蛛刺吸作物葉片組織養分,使被害葉片呈現密集細小的黃白色斑點,以后逐漸褪綠變黃,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減產。(2)發生規律。玉米紅蜘蛛成蟲在根際土縫內潛伏越冬。早春氣溫上升后紅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雜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過風吹、爬行等途徑,轉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紅蜘蛛在田間呈點片狀危害,從蟲源所在地擴散到玉米全田,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間。在大雨后數量下降,干旱少雨,則數量上升。(3)防治方法。第一,消滅越冬成蟲。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滅大量的越冬紅蜘蛛。第二,藥劑防治。用40%樂果乳劑和20%三氯殺螨醇1000~1500倍混合液(1∶1),效果很好。第三,利用天敵。玉米紅蜘蛛的天敵有深點食螨瓢蟲、食螨薊馬、草蛉等。

    第7篇: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1.園林花卉常見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1.1病害

    植物病害,一般分為生理病害和生物侵染病害。常見生理病害有:夏季強光照射引起的灼傷、冬季低溫造成的凍傷、水分過多導致的爛根、水分不足發生葉片焦邊或萎蔫、土壤中缺乏某些營養元素等,如:缺氮引起老葉大量變黃,缺磷則在葉色正常的情況下到期不開花,缺鉀則發生大量落葉以致整株衰枯;施肥過量或施未經腐熟的有機肥,導致嫩尖枯焦;水土偏堿使喜酸類植物的葉子變黃脫落;水土偏酸使喜堿類植物衰弱,葉片枯焦。常見生物侵染病害,主要由真菌、細菌、病毒、線蟲和類菌質體等侵染植株后引起。園林花卉常見病害主要有:一是白粉病。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葉和花蕾。主要危害薔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發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現褪綠斑點,以后逐漸變成白色粉斑,猶如覆蓋1層白粉;后期病斑變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漸矮小,嫩梢彎曲,葉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綻放或花形畸變。嚴重時葉片卷縮、干枯,甚至整株枯死。應適當增施磷、鉀肥,停止噴葉面水。二是葉斑病。是球根秋海棠類植物普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也危害白蘭、魚尾葵、美人蕉、紫薇、貼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鵑、鳳仙花、天竺葵、雞冠花等花木。病狀為葉片上局部細胞壞死,因而表現出不同的斑點癥狀,常見的有角斑、條斑、圓斑,呈灰、黑、褐等色。嚴重時葉片變黃、焦枯、脫落。三是灰霉病。主要危害葉、莖、花和果實,多危害牡丹、仙客來、四季報春、翠菊、山茶等多種植物。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斑點,以后逐漸擴大,變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氣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灰色茸毛,發病嚴重時整株死亡。其他還有細菌性軟腐病、根癌病、線蟲病等。

    1.2蟲害

    一是蚜蟲。俗名膩蟲,種類繁多,常見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薔薇蚜等,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許多種花卉,如、三色槿、大麗花、月季花等。蚜蟲在嫩葉、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組織內養分,引起葉片變色、萎縮、卷曲,嚴重時葉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蟲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時蜜露又是霉菌的培養基,易誘發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傳毒昆蟲,蚜蟲危害較大,需及時防治。二是紅蜘蛛。個體很少,但危害范圍很大,如、大麗花、月季花、杜鵑花等。這種害蟲由于個體小,應及時發現,早做防治。三是蚧殼蟲。此類害蟲種類很多,食性很廣,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種花卉。蚧殼蟲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上出現黑色霉斑,影響花卉生長。四是粉虱。個體很小,僅有1mm長,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嚴重。被粉虱危害過的植株,也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霉變呈黑色。五是土蠶,又叫地蠶、地老虎,危害多種花卉幼苗,咬食嫩葉、嫩莖和嫩根,造成缺窩。六是蛀干性害蟲。這類害蟲也有多種,鉆入枝干蛀食,致使枝條、整株枯死。

    2.綜合防治技術

    2.1農業防治

    選育抗病蟲品種是預防病蟲害的關鍵環節,花木品種不同,對于病蟲害的受害程度也會不一致。如養植、香石竹、金魚草等抗銹病的新品種,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種、抗黑斑病及天牛危害的楊樹品種等。園林花卉有許多病蟲害是依靠種子、苗木和其他無性繁殖材料來傳播,因此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培育無病蟲的健壯種苗,可十分有效地控制此類病蟲害的發生。栽培措施需得當,還要進行中耕除草、翻土培土。如防治白粉病應適當增施磷、鉀肥、停止噴葉面水;對生理病害,只要及時改善栽培環境,采取相應的適于植物生長發育要求的措施,就有可能好轉。

    2.2物理機械防治

    利用各種簡單的器械和各種物理因素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稱為物理機械防治。這種方法既包括古老、簡單的人工捕殺,又包括近代物理新成就的應用。一是捕殺法。人工捕殺適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他目標明顯易于捕捉的害蟲,如多數金龜甲、象甲的成蟲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將其震落殺死。主要利用人工或相應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滅害蟲的方法來捕殺,例如冬季修剪時,剪去黃刺蛾繭、蓑蛾袋囊,刮除舞毒蛾卵塊等。二是阻隔法。根據害蟲的活動習性,人為設置各種障礙,切斷病蟲害的侵害途徑,這種方法稱為阻隔法,也叫障礙物法。如在樹干上涂毒環或涂膠環,對有上、下樹習性的幼蟲可阻隔或觸殺幼蟲。三是誘殺法。利用害蟲的趨性,人為設置器械或餌物來誘殺害蟲的方法,利用此法還可以預測害蟲的發生動態。四是高溫處理法: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害蟲對熱有一定的忍耐性,超過限度生物就會死亡,因此通過提高溫度來殺死病菌或害蟲的方法稱為高溫處理法,也稱熱處理法。在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中,熱處理有干熱和濕熱2種。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最大的特點是對人、植物、畜安全,害蟲不產生抗性,天敵來源廣泛,并且有長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是直接利用有益生物,或其產生的活性物質來防治病蟲的措施,需與其他防治措施相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生物防治包括以菌治蟲、以蟲治蟲、以鳥治蟲、激素治蟲、遺傳不育治蟲、以菌除草、以菌治病等方法。

    第8篇: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銹色粒肩天牛等是危害我縣城鄉綠化和造林樹木的主要蛀干害蟲。桑天牛、銹色粒肩天牛2年發生1代,光肩星天牛1年發生1代。越冬幼蟲4月中、下旬開始活動,5月中、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開始羽化,6月中旬-7月中旬為羽化盛期,成蟲產卵期為6月中旬-8月上旬。

    防治方法:

    1.毒殺幼蟲法:對流樹液、有濕印或有木屑排出的地方找出天牛幼蟲蛀入孔,①用磷化鋅毒簽插入蛀孔中;②或用磷化鋁藥片塞入蛀孔中;③或用脫脂棉團蘸藥(久效磷等殺蟲藥液)塞入蛀孔中;④或用注射器向蛀孔內注入久效磷等殺蟲藥液。(請注意:用上述方法處理后,都需用粘泥封塞蛀孔。)

    2.注干防治法:胸徑10cm以上的樹木可在樹干基部用注干機打孔,并注入內吸性農藥(甲胺磷、氧化樂果等)4-8倍液3-10毫升,注藥后用粘泥封住蛀孔,防止農藥揮發降低防治效果。

    3.結合樹木整形修枝,及時修除病蟲枝,并集中燒毀。

    4.保護或人工招引啄木鳥,利用鳥類等生物因子來防治天牛等害蟲。

    5.捕殺成蟲法:對漏治后羽化的天牛成蟲(每年6-7月間),利用天牛成蟲具有假死習性,震動樹干,人工捕殺落地的天牛成蟲。

    二、枝梢害蟲草履蚧的防治

    草履蚧每年發生1代,2月下旬至3月上旬隨著溫度升高,出現上樹高峰。草履蚧若蟲爬到嫩枝、幼芽等處吸食樹木汁液進行危害。

    防治方法:

    1.阻隔法和涂毒環防治法。阻隔法是目前防治草履蚧的最有效的方法,花錢不多,效果好,具體做法如下:在草履蚧若蟲上樹之前,在樹干高度1.3米左右處將樹干老皮刮平,用膠帶(或新塑料薄膜)嚴密圍樹一周,同時在膠帶上下涂毒環(毒環配方為敵殺死:機油=1:100)將若蟲阻隔在膠帶以下,并將其殺死,未殺死的若蟲于每日下午進行清掃,集中燒毀。

    2.補救措施。對已上樹的草履蚧若蟲,可用氯氰菊脂2000~2500倍液噴霧觸殺;對噴霧難以達到樹冠的大樹,可在樹干基部打3-4個孔,用1:4氧化樂果或久效磷等內吸性較強的藥液灌孔,注藥量為每胸徑1厘米注入1毫升左右。

    三、食葉害蟲的防治

    1.舟蛾類

    泗洪縣危害楊樹的舟蛾類害蟲主要有楊小舟蛾、楊扇舟蛾等,每年發生4~5代。

    防治方法

    1.1根據楊舟蛾類初孵幼蟲有群集危害的特性,人工摘除群集在葉片上取食的初齡幼蟲。

    1.2噴灑80%敵敵畏乳劑或90%敵百蟲晶體1000-1500倍液,毒殺幼蟲。

    1.3大樹用久效磷、氧化樂果、吡蟲啉等內吸型農藥1:4-8倍液,樹干打孔注藥,注藥量為每胸徑l厘米注入l毫升左右。

    1.4保護鳥類等天敵,發揮它們對害蟲的抑制作用。

    2.刺蛾類

    泗洪縣危害楊樹的刺蛾類害蟲主要有黃刺蛾、綠刺蛾等,每年發生2代。

    防治方法:

    2.12.5%溴氰菊酯乳油(敵殺死)或20%殺滅菊酯(速滅殺丁)1500~2000倍液噴霧。

    2.2大樹用久效磷、氧化樂果、吡蟲啉等內吸型農藥1:4-8倍液,樹干打孔注藥,注藥量為每胸徑l厘米注入l毫升左右。

    3.楊白潛葉蛾

    楊白潛葉蛾在泗洪縣每年發生4代,以蛹在繭內越冬。幼蟲孵出時,從卵殼底面咬破葉片,潛入葉內取食葉肉,被害處形成黑褐色蟲斑,蟲斑逐漸擴大,常由2-3個相連形成大斑,占葉面的1/3-1/2。嚴重時成片樹木葉片枯焦,導致大量落葉,樹木營養不良,生長受到很大影響。

    防治方法:

    3.1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噴殺幼蟲和成蟲。

    3.2大樹用久效磷、氧化樂果、吡蟲啉等內吸型農藥1:4-8倍液,樹干打孔注藥,注藥量為每胸徑1厘米注入1毫升左右。

    四、楊樹潰瘍病的防治

    楊樹潰瘍病是一種比較常見也是對楊樹危害較重的病害,主要危害苗圃里的幼苗和新栽楊樹。主要類型有:大斑型、水皰形。

    防治方法:

    1.對于水泡型潰瘍病,可采取刮破病斑,用10%堿水涂抹,或平茬或用代森猛鋅500倍液樹體噴霧或涂干,也可用1°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噴霧或涂干,7-10天噴1次,連噴3-4次。

    第9篇:防病蟲害的方法范文

     

    關鍵詞: 森林病蟲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喬木和其他木本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構成這個群落的成分除喬木、灌木外,還包括其他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環境。森林并非是樹木的簡單集合,而是有一定結構,各成分之間相互作用、彼此制約,并與外界環境發生密切聯系的極其復雜的集合體。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降低噪音、防風固沙、改良土壤、調節氣候、減免自然災害,保障農牧業穩產高產,維護生態平衡;另外,森林還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林副產品。

    在建國初期,國家為了改變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投入了大批的財力、物力營造了廣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國的荒山禿嶺都披上了綠裝,也改善了人們居住的環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畫環境之中。但是,在人們慶幸生存環境改善之余,大面積的人工林也為人們帶來了不少的煩惱。因為人工林的特點是幾千公頃甚至幾萬公頃都是純林,這種單一的純林為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極易造成森林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使得林木及林副產品減產、甚至絕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蟲害會讓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資源的浪費。因此,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越來越受到林業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1森林病蟲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或其產品和繁殖材料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適宜的環境條件影響,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擾和破壞,從而導致植物生理上、組織上和形態上產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狀態,生長發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終引起人類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的現象。

    林木病害的類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細菌、質原體、病毒、寄生性種子植物、藻類、線蟲和螨蟲等侵染的病害,此種病具有傳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適于林木正常生長的水分、溫度、光照、營養物質、空氣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這種病不具有傳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順序出現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綜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長勢或生長潛能顯著下降,最終導致林木死亡的一種病。森林病害的發生必須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發病的因素,沒有這2個條件森林病害就無從發生。病害的發生可能是由一個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發生的原因稱病原,間接因素稱誘因。病原按其性質分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蟲害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自然災害,是昆蟲在繁殖生長的過程中,取食植物的營養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產的營養減少或者是林木的營養物質被林木害蟲取食,造成林木生長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產品的產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則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計劃和方案時,必須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態因素、經濟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絕和鏟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護;四是治療。人們在對森林病害的防治過程中先后使用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們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學防治的方法,剛開始使用化學藥品的品種少,使用的劑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極好,森林病害發生的間隔期較長,防治的費用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森林病害對化學藥劑產生了抗藥性,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間隔期逐漸縮短,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劑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漲的趨勢。后來,人們利用微生物之間的拮抗作用對病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術來實現對森林病害的防治。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四虎www成人影院| 成人私人影院在线版|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国产成人理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100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草莓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欧美亚洲|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