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 電子商務 牛鞭效應

    一、引言

    電子商務(E-Commerce)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以電子交易為手段完成金融、物品、服務、信息等價值的交換,快速而有效地進行各種商務活動的交易模式。電子商務是企業提升競爭力和拓展市場的有效方式,同時,電子商務也對傳統的供應鏈管理理論與方法帶來了新的挑戰。供應鏈管理與電子商務相互結合,產生了供應鏈管理領域新的研究熱點。

    二、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由Oliver & Webber(1982)于1980年代提出后,隨即獲得廣泛的關注,其定義表述各不相同。

    Collins(1999)認為供應鏈管理不再只是單純的產銷供貨與企業聯盟,而是合作關系的改善,以使供應鏈中的運作程序更加地合理和富有彈性以期取得產業環境變化中無法取代的競爭優勢。Kalakota & Whinston(1996)認為:供應鏈管理包括訂單的產生、取得與完成,產品、服務與信息的分布定位,企業在供應鏈中互相依賴而產生擴展企業,原料供貨商、渠道供應伙伴(批發商、零售商)及顧客是其主要的成員。

    我國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對供應鏈管理的定義是: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

    綜上所述,供應鏈管理實際上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企業交易伙伴共同承諾一起緊密合作,并有效率地管理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以期在付出最少整體供應成本的情況下,為消費者或顧客帶來更大的價值。供應鏈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縮短產品從設計構思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降低產品成本,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要。

    三、供應鏈管理的內容及特點

    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四個領域:供應、生產計劃、物流、需求。供應鏈管理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滿足需求來實施的。供應鏈管理活動主要包括計劃、合作和控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和信息。供應鏈管理的目標在于獲得高用戶服務水平和低庫存投資、低單位成本,并且尋求兩個目標間的平衡。供應鏈管理注重總的物流成本與用戶服務水平之間的關系,要把供應鏈各個職能部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供應鏈整體的力量,達到供應鏈企業整體效益最優的目的。

    供應鏈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庫存觀。傳統庫存思想認為,庫存是維系生產和銷售的必要措施,因而企業與其上下游企業之間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只是實現了庫存的轉移,整個社會庫存總量并未減少。供應鏈的形成使鏈上各個成員間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快速反應致力于總體庫存的大幅度降低,庫存是供應鏈管理的平衡機制。

    供應鏈管理以最終客戶為中心,以“3CS”(最終客戶服務Customer Service、客戶滿意Customer Satisfaction、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作為管理的出發點,貫穿供應鏈管理的全過程,并將改善客戶服務質量、實現客戶滿意、促進客戶成功作為創造競爭優勢的根本手段。

    四、供應鏈管理與電子商務的相互作用

    1.傳統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供應鏈管理強調的是鏈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為了實現這種協調與合作,最關鍵的是供應鏈各成員之間應進行充分的交流,達到相當程度的信息共享。但在傳統的經濟條件下,供應鏈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由于信息技術的落后,容易出現信息失真的問題,導致供應鏈管理無法得到真正的實施,從而產生所謂的“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即:消費者對某產品的實際需求與預測需求量之間客觀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并通過訂貨量向上游批發商、制造商傳遞時逐級放大,導致信息無法實現真正共享。很顯然,這種現象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后果:產品的庫存水平提高,服務水平下降,供應鏈的總成本過高以及定制化程度低等問題,這必然降低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最終使每供應鏈內的成員蒙受損失。因此,弱化“牛鞭效應”的負面影響,進而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降低供應鏈的成本、縮短產品的供貨時間,是提高供應鏈管理效果和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一種競爭手段。

    (2)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意識,供應鏈的成員之間各自為政,彼此之間基本上處于一種利益沖突的關系,認為沒有必要與其他成員共享那些敏感信息。尤其是對涉及商業秘密的信息一般不外泄,并以此作為各成員之間保持優勢的措施之一。于是各成員都必須想使自己的行為最優化,但由于信息不能共享,這些行為對整個供應鏈來說卻不是最優的。從而增加了供應鏈的“內耗”,極大地影響了供應鏈的整體動作水平及競爭力。

    電子商務時代出現的標志就是信息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和Internet的廣泛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使得信息獲取和傳遞成本非常低廉,從而解決了信息共享的技術問題。同時,為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優勢,企業應在供應鏈的范圍內也將增加信息共享的意識。電子商務客觀上要求對物流實施供應鏈管理,同時,電子商務也為實施物流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條件。

    2.供應鏈管理對電子商務的促進作用

    Kalakota & Whinston(1997)認為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的整合將改變企業運作的模式,且彼此互相影響。供應鏈管理對電子商務有以下作用 :

    (1)供應商(Supplier)管理:幫助企業精簡供應商數量,減少訂單流程成本及其循環時間,用少量的人員增加流程數目。

    (2)庫存(Inventory)管理:縮短訂單運送票據的循環周期,若企業伙伴有以電子連結則以往由傳真及信件傳送的數據可立即由網絡傳送,企業亦可追蹤其文件以確保文件送達,從而增強審計能力,由此亦可減少庫存,增進庫存流轉,避免缺貨的發生。

    (3)分配(Distribution)管理:電子應用可促進運貨公告及顯示要求,且能更有效利用資源因為文件中有更有精確得數據。

    (4)渠道(Channel)管理:可快速傳送有關變更的經營情況得資訓給伙伴產品,技術及價格信息,以往需要重復用電話及無數員工工作時間,如今可用電子公告版,因而使企業可節省員工工作時間且確保數據正確性。

    (5)支付(Payment)管理:連接供應商,配送商以便以電子付款可減少書寫上的錯誤,加快企業公告的速度,降低交易的成本及費用。

    五、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體系構建

    1.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供應鏈管理主要由信息流管理、資金流管理和物流管理三部分組成。而電子商務的出現和廣泛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供應鏈管理中信息流和資金流管理兩部分,使信息和資金都能迅速、準確的在供應鏈各節點之間傳遞。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模式要求突破傳統的采購、生產、分銷和服務的范疇和障礙,把企業內部以及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通過有效協調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將企業內部的供應鏈與企業外部的供應鏈有機地集成起來管理,形成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體系,以適應新競爭環境下市場對企業生產管理提出的高質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基于電子商務的核心企業與供應商、終端客戶、銀行、儲運中心之間借助Internet進行信息的快速交換,同時供應鏈中的各個節點間也能進行信息的互通。通過電子商務的應用,能有效地將供應鏈上各個業務環節孤島連接起來,使業務和信息實現集成和共享。在交易的同時,電子商務只有進一步做好物流管理,大量縮減供應鏈中物流所需的時間,使物流管理符合信息流和資金流管理的要求,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快速反應的供應鏈管理體系。

    2.電子商務環境下加強供應鏈管理的策略

    (1)采用第三方物流(3PL)方式改善企業外部物流情況。所謂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勞務的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以契約形式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當今世界物流業的發展趨勢,是適應物流一體化趨勢和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結果。

    (2)完善企業網絡基礎設施,改革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模式。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必須以完善的網絡設施為前提,特別是企業的內聯網、外聯網和因特網的集成,是保證供應鏈高效運作的基本條件,同時它的供應商也要有好的信息化水平,這樣才可以實現企業網絡之間的對接合。

    (3)進行業務流程再造(BPR),實施ERP系統。企業流程再造是對企業的業務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徹底重建。通過流程再造,企業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可取得顯著改善,使得企業能最大限度地適應以顧客、競爭、變化為特征的現代企業經營環境。

    (4)加強協同整合。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競爭,將不再是企業單打獨斗式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為適應電子商務環境下生存的需要,為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優勢,企業應在供應鏈的范圍內增加信息共享的意識。供應鏈各環節參與者彼此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減少相互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不必要的浪費,以提升經營的效率。

    (5)重視CRM(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建設。CRM是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延伸。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技術,CRM能夠突破供應鏈上各節點的地域界面和組織界面,將客戶、經銷商、企業銷售部系統整合,實現企業對客戶個性化的快速響應,真正解決供應鏈中下游管理問題。作為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向客戶延伸,客戶反饋的信息折射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實現供應鏈各環節的共贏。

    六、結語

    當前,實現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已成為企業之間開展有效競爭的戰略選擇。正在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為供應鏈管理的實現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工具。在電子商務的驅動下,供應鏈管理的新模式將會不斷出現,其對供應鏈管理運作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深入。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普及,同時也將帶來供應鏈管理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Oliver & Webber.Supply Chain Management:logistics catches up with strategy[M]. Chapman Hall, London,1982

    [2]Gibson, Mentzer.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Pursuit Of A Consensus Definition.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J].2005

    [3]Hau L Lee, V Padmanabhan, Seungjin Whang.The Paralyzing Curse of the Bullwhip Effect in a Supply Chain [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1997

    [4]湯 萱 王威孚:基于電子商務的電子供應鏈管理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3)

    [5]閻子剛 趙繼新:供應鏈管理(第二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1

    第2篇: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摘 要]全球經濟一體化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往來,物流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電子商務在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下迅速發展,既為國際物流營造了新的環境,同時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以此為背景,文章對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進行回顧分析,對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管理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45.044

    1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

    電子商務是在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和應用基礎上,通過信息化的網絡技術通信手段,將以往的現金實物交易進化成虛擬的市場交易動態商務活動。除去實物的物流轉移,電子商務活動的其他環節都可以利用電子通信工具完成。

    供應鏈是與物流類似的范疇,是包含客戶、制造商、運輸商、供應商、零售商等多個主體的供需網絡,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鏈是物流的充分延伸。供應鏈管理通過對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控制,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到最終將產品送抵客戶,將生產和消費有機結合在一起,使供應鏈最優運作,以達到成本最小化,提高競爭力。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是國內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延展,是將供應鏈管理應運用于國際物流的體現,是在國際市場范圍對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商業活動的管理,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核心企業,通過產品研發管理、生產管理、財富管理和營銷管理等活動,尋求供銷企業和最終客戶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減少浪費和內耗,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謀求附加值增益,滿足最終客戶需求。

    2 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現狀

    2.1 供應鏈處于復雜的國際環境之中在目前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間的經貿往來在生產、流通、消費環節上常會處于不同的物流環境之中,面臨物流發展程度和軟環境的差異,包括不同的物流法律適用、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支撐、語言人文風俗習慣等,帶來了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增大了國際物流的復雜性和商業風險。

    2.2 信息技術發展水平不一不同國家由于經濟實力的差距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均衡,導致信息技術水平發展不一,加上管理上的困難和巨額投資成本使得國際信息系統的建立困難重重。作為國際物流的重要支撐,受限制的國際信息電子網絡系統降低了國際物流運行的效率。

    2.3 缺乏統一的制度標準物流信息系統是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相互連接的紐帶,需要在電子信息系統上實現標準化,掃清企業內部及不同企業之間的溝通障礙。統一的標準有利于國際物流的對接,降低消耗費用和運轉難度,提高流通效率和競爭力。不同國別之間市場制度、配送渠道、物流工具等標準的差距仍然明顯,國際物流供應鏈制度標準的統一任重道遠。

    3 電子商務環境下構建適應國際物流需求的供應鏈管理

    3.1 在供應鏈管理中體現非價值增值環節的成本控制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物流運輸線路越來越長,而商品更新換代速度隨著技術的進步而加快,壽命周期越來越短,這就需要盡可能縮短商品在供應鏈上的時間,降低供應鏈成本,如運輸成本、庫存成本等。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對供應鏈各個環節實施同步管理,消除流轉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通過建立運轉和配送中心,對供應鏈上庫存進行集中管理,加強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和銷售商之間的貨物流轉,從而降低單獨倉庫的倉儲成本,提高物流流轉速度。

    3.2 在供應鏈管理中體現及時生產理念

    如前所述,供應鏈管理就是要在成本最小的條件下將確切的產品在準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送達指定地點。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的產品供給模式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作為連接供應商和銷售商的中間聯通環節,生產商根據客戶需求調整采購和生產計劃,極大考驗生產商的生產能力和彈性。在供應鏈管理中貫徹及時生產理念,原材料及時由供應商送抵生產商,制成品及時由生產商送抵銷售商,三者在電子信息網絡條件下制訂統一的商品生產流通計劃。

    3.3 在供應鏈管理中體現價值鏈思想價值鏈思想以系統論的觀點看待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設計、生產、運輸、銷售等創造價值的活動可以解構成一系列相互關聯的不同經濟活動,并不是所有的企業環節都能夠創造價值,價值的創造來自于價值鏈上的某些特定價值活動,也即是企業價值鏈的戰略環節。這些環節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供應鏈在價值鏈中占據重要地位,企業通過物流供應鏈管理有效降低成本,獲得產品增值,提升企業長期競爭力,供應鏈也是戰略價值鏈。

    4 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構建的關鍵環節

    4.1 完善基礎數據庫建設

    供應鏈管理在及時生產理念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促進生產銷售環節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傳遞和流通。信息的采集和傳輸在整個供應鏈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離不開準確充分的信息,離不開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和完善。信息網絡系統是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支撐,決定著國際物流的效率。

    4.2 編制合理的供應鏈管理計劃在完善基礎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之上,企業通過信息網絡系統訪問數據庫獲取計劃編制所需的各種信息。在及時生產理念之下,銷售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結合實際庫存編制合理銷售計劃;生產商在自身生產能力的基礎上,結合銷售和原材料供應信息編制生產計劃;供應商根據供貨能力和運轉信息編制供料計劃,這樣環環相扣形成合理的供應鏈管理計劃。

    4.3 核心企業相對集權在國際復雜的經濟形勢下,供應鏈管理極容易受到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當需求發生變化時,企業需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取動態需求信息,依據變化的市場調整計劃。核心企業的相對集權能夠增強對供應鏈的協調和控制,在市場需求產生劇烈變化時,能夠合理應對以平衡供應鏈上各方的利益。

    4.4 加強供應鏈合作企業想長期保持自身競爭優勢,在供應鏈管理上要有前瞻意識,同上下游企業建立開放合作的競爭關系。在維持自身獨特的企業文化的前提下,兼容并蓄,使企業間的資源和能力形成互補,限制過度競爭,產生協同效果,發揮供應鏈上的競爭優勢,形成企業特有的核心力量。

    5 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構建的對策

    5.1 完善企業組織架構和管理流程

    全球化迅速發展,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要想在國際舞臺站穩腳跟,需從修煉內功著手,順應電子商務發展浪潮,提高企業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水平。首先,要樹立全球競爭合作的意識。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內企業在國際物流供應鏈所占的比重日趨增大,要在走出去的同時積極參與跨境物流供應鏈的構建,勇于開拓國際市場,將物流供應鏈向世界范圍橫向延展,積極參與到國際物流供應鏈標準的制定當中,合理表達自身訴求,維護自身的競爭地位。其次,要以全新理念重新認識供應鏈管理。以市場為導向,將企業一切生產經營活動同市場緊密結合在一起,遵照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關鍵環節要求組織經營活動,再造流程管理,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維系上來。

    5.2 引進和培育人才我國物流供應鏈發展起步較晚,在理論和實踐相對都缺乏時間和經驗的積淀,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人才尤為欠缺。一方面需要加大高校對人才的培養力度;另一方面企業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內部培訓體系,同高校聯手打造校企平臺,增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同時積極將眼光投向世界,引進具備先進管理理念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國際人才。

    5.3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供應鏈管理作用的發揮有賴于完備的信息化系統,以及準確高效的信息傳遞。信息作為重要的資源是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關鍵。一方面,要做好基礎數據庫的建設和完善,健全自身信息系統;另一方面,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要創造和利用產業集群化優勢,加快電子商務信用中介體系建設,打造海外倉儲,締結國際物流戰略聯盟,在信息的共享中提高自身競爭力和抵御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春陽,李建軍.基于電子商務環境的供應鏈管理研究[J].北方經貿,2012(5):59-61.

    第3篇: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 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研究 論我國企業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創新管理 我國企業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問題的研究 淺析電子商務中的供應鏈管理 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淺析 企業供應鏈電子商務探究 企業電子商務供應鏈融資分析 掘金電子商務供應鏈 我國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探析 我國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 淺析我國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對策 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研究 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分析 利用電子商務加強供應鏈管理 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金融研究 論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 快速供應鏈是電子商務的血液 試論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 電子商務下供應鏈建模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09-11-10/2013-08-25.

    [4] 蔡偉.供應鏈電子商務成為實體經濟發展利器 [EB/OL].http:///html/2009-11/17/content_6796300.htm,2009-11-17/2013-08-25.

    [5] 蔡偉.家電企業引領供應鏈電子商務破竹之勢 [EB/OL].http:///html/2009-11/24/content_6798333.htm,2009-11-24/2013-08-25.

    [6] 蔡偉.供應鏈電子商務驅動企業經營模式變革 [EB/OL].http:///html/2009-12/01/content_6800083.htm,2009-12-01/2013-08-25.

    [7] 單文榜.企業供應鏈優化的研究[J].華章,2013(13):41.

    [8] 韓靜.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探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35(6):139-140.

    [9] 王凡.企業供應鏈電子商務探究[J].商場現代化,2010(34):118.

    [10] 歐陽惠勇.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的協同管理策略[J].計算機與網絡,2011(12):28-29.

    [11] 劉欣.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研究[D].學位論文,2009,28-40.

    [12] 盧志平.新經營環境下我國供應鏈企業的發展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8(14):131.

    [13] 李靜帆.淺談我國供應鏈管理現狀[J].科協論壇.2012(4):154-155.

    [14] 李翊.供應鏈對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之重[J].信息與電腦,2011(4):76-77.

    [15] 佚名.訂貨提速4倍,體驗供應鏈電子商務[EB/OL].友商網,2010-12-01/2013-08-25.

    [16] 王朝,于迎春.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東方企業文化,2011(20):35-36.

    [17] 唐添鎏.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研究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1(28):65-66.

    [18] 沈瑩.供應鏈管理[M].清華大學,2013, 1-13.

    第4篇: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關鍵詞 企業供應鏈 電子商務 應用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面臨著嚴峻激烈的競爭形勢。加強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時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電子商務將信息網絡技術完全融合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賦予了企業供應鏈管理新的內涵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重視企業供應鏈管理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研究極具現實和理論意義。

    1 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及其實踐中存在的不足

    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是在傳統一體化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而來的,既解決了企業一體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又保留了傳統管理理論的優勢,融合了新時代信息技術管理理論的優點,順應了時展要求。企業供應鏈管理是“傳統縱向一體化”向“現代橫向一體化”理論發展的重要實踐,是指將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上的多個企業作為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利用供應鏈結構完整性、系統一致性、功能關聯性及價值增值性的特點,通過信息共享、跨企業或部門協作、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分擔伙伴關系等方式,實現優化企業生產經營結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企業管理模式。盡管供應鏈管理是有機貫穿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的集成化戰略管理模式,對企業現代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實踐管理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供應鏈管理過分強調“橫向一體化”過程中成本價值優勢,忽略了企業核心技術的開發研究;其次,供應鏈管理畸形化企業間的競爭機制,損害了供應鏈內外的企業友好合作關系;最后,企業的供應鏈系統中缺乏有效的市場經濟信息流通渠道,沒有統一、規范的電子信息服務交易平臺。

    2 電子商務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積極影響

    電子商務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及電子信息技術,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如市場調研、資源配置、內部管理協作、客戶聯系溝通等自動化和電子化,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管理經營手段。電子商務推動了供應鏈管理的二次變革,由鏈式供應向網式供應轉變,促進了企業經營管理流程的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發展與完善具有積極影響。首先,電子商務構建了高效的共享集成網絡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內部局域網和外部互聯網的有機結合,提高了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傳遞、交流的效率及準確率;其次,電子商務利用電子網絡服務交易平臺最大限度的開辟了調研市場消費需求的新通道,有利于及時、有效的獲得全球范圍內相關企業生產經營信息,增強了全球化資源配置及管理能力;最后,電子商務促進形成了企業間的核心價值鏈,開發了多元化營銷渠道,增強了企業科學決策能力。

    3 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具體運用主要體現在將企業供應鏈管理電子信息網絡化。在企業供應鏈管理實踐中,電子商務利用網絡信息交流平臺,建立以企業生產經營為核心的經濟運營網絡集成系統。在這個電子化、數字化的系統中,企業通過對電子商務手段的運用,整合企業信息庫、供應商信息庫、客戶信息庫這三大主要信息渠道,利用計算機專業化管理軟件,分析供應商的供應能力、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物流能力及客戶的實際需求,以實現包括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在內的生產經營全過程的高效管理與科學規劃。電子化采購(E-procurement)是指企業在確定用于生產的原材料及維持自身運轉的物資清單后,利用電子網絡,瀏覽適宜的供應商供應目錄,篩選最佳供應商并簽發訂單,通過與供應商的網絡信息交換與意向交流,高效、科學的協商合同條款,最終訂立采購合同的一種現代化購買手段。在電子化采購過程中,如果企業是供應商,則供應企業在接到訂單后需利用企業內部局域網絡分析本企業庫存情況、生產計劃等,以相關信息來決策是否接受訂單并繼續洽談。電子化設計(E-Design)是指在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根據企業內部網絡及時更新的數據庫,計劃企業生產銷售活動;在企業外部,企業利用企業間的互聯網網絡協調與批發、零售商之間的買賣活動,規劃一定時期企業經營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設計開發部門可以通過最大可能性的消息渠道獲得廣大客戶的回饋信息,為企業的科學合理規劃打下堅實基礎。電子化履行作業(E-Fulfillment)是指將供應鏈中各個環節上的企業通過互聯網網絡聯合成一個有機整體,彼此之間及時傳遞有效履行信息,以保證交易時間的縮短、交易成本的降低,最具代表性的是物流與銷售商之間的電子商務協作。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在供應鏈中的具體運用也越發多元化,電子商務以網絡為中介,借助網絡虛擬資源組織、協調、監控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全過程,建立起了動態、協作化的企業供應鏈模式。

    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具體實踐是企業管理理論的巨大變革,是增強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力量源泉。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降低了企業生產管理成本,提升了企業經營運作靈活性,加快了企業供需反應時間,提升了企業供應鏈管理效率,必須加大對電子商務在企業供應鏈管理應用的研究與重視。

    參考文獻

    [1] 李健,宋麗.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

    第5篇: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電子商務不僅僅包括直接帶來利潤的商品買賣活動,即狹義的電子商務,也包括所有借助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進行的支持利潤產生的其他活動,如產品產生、需求服務、銷售支持、用戶服務、業務協調等。電子商務的興起是一場由技術手段飛速發展而引發的企業運作革命。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有兩方面的涵義:

    1.電子商務是現代信息技術。電子商務在生產、流通等領域最直接的體現是采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自動信息處理方式,包括原材料管理、資金轉移與支付、產品營銷、產品交易、市場信息的搜集等,幾乎涉及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

    因為IT技術,尤其是EDI、Internet/Intranet等現代IT技術,在企業管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電子商務得以在現代企業運作中占據重要地位。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傳統的企業及供應鏈運作模式變得不合時宜,如電話、傳真等落后的庫存信息傳遞方式在實時數據采集、數據倉庫及智能數據分析等面前變得黯然失色,傳真等業務往來手段也遠不如電子郵件的便利。所以說,電子商務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而不是憑空產生的商業運作模式。

    2.電子商務是建立在信息技術之上的企業管理模式及思想的變革。電子商務不僅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使企業的管理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這種變革不是偶然性的,它有其必然的變化規律。20世紀90年代,在世界競爭日益激烈、顧客需求不斷變化的形式下,企業面臨著投資負擔增加和市場風險加大的壓力,迫使企業從事自己不擅長的業務。從企業經營目標來看,以往企業的經營目標經歷了以產品為導向、以銷售為導向、以利潤為導向等階段,但這些戰略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已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迅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企業采購、生產、庫存、銷售等各個環節。市場的變遷和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企業管理者開始思考各種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革。管理者認識到,大而全的企業擴張戰略永遠不可能趕上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企業只有關注自身的核心業務才能“以靜制動”,而不會陷入為了控制整個生產鏈而進行的低效擴張漩流中。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以及廣泛應用使得這種戰略管理模式的轉變有了技術上的基礎。電子商務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了全新的企業管理與經營模式。

    二、供應鏈管理

    (一)傳統供應鏈管理分析

    1.傳統供應鏈管理結構分析。傳統的供應鏈管理僅僅是一個橫向的集成,通過通訊介質將預先指定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客戶依次聯系起來。這種供應鏈側重于內部聯系,靈活性差,僅限于點到點的集成。因此,供應鏈管理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供應鏈的一個環節斷了,將會造成整個供應鏈運行癱瘓。

    2.傳統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傳統供應鏈管理的橫向集成特性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嚴重制約了我國企業的市場表現,表現在:

    (1)過分強調自供——自產——自銷的一體化供應鏈模式。企業表面是是無事不能,但實質上卻嚴重影響了企業核心業務的開發,挫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注重了自身的資源利用,關注物流,卻忽視了資本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缺乏與外部的合作伙伴關系,產、供、銷各自為政,造成產品庫存積壓、資金浪費和企業間的目標沖突。

    (2)強調競爭而忽略合作。供應鏈各結點之間的關系被視為交易伙伴而不是合作伙伴,致使雙頻繁地討價還價、拖欠貨款、缺乏誠信,導致競爭大于合作;而不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則更為激烈,價格之戰、虧損經營,其結果常常導致兩敗俱傷。

    (3)缺乏服務平臺和電子交易手段,缺乏市場響應機制。沒有統一規范的信息服務平臺和安全、可靠的電子交易平臺,沒有建立對用戶不確定性需求的跟蹤管理系統,不能及時回應顧客需求,顧客滿意度下降,企業信息丟失,形象受損,供應鏈的所有成員不能協調一致,信息得不到共享和快速傳遞。

    (4)重下游輕上游現象嚴重。由于觀念上的偏頗,只重視下游的顧客,而忽視了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以為“供應商有求于我”,致使雙方缺乏信任。

    (5)供應信息不準,長鞭效應嚴重。由于客戶信息不準,單方毀約情況較多,供應鏈信息傳遞扭曲,制造商難以根據訂單進行生產,只好根據預測進行生產和庫存,由此增加了庫存成本,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

    (6)管理信息系統不健全。企業與企業之間缺乏聯系,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信息重復、滯后或失真。

    (二)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分析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融合了當今現代管理的新思想、新技術,是一種系統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進管理模式,是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值流、業務流及貿易伙伴關系等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一體化的管理過程。供應鏈管理的最主要思想是系統理論。供應鏈管理與電子商務都是一個從生產商到最終用戶的價值增值過程,電子商務是在一個更新的、更有效的技術平臺(網絡)上構建的供應鏈,實現電子商務的價值增值過程就是一個供應鏈管理過程。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出現了如下新的特點:

    1.管理信息化。當今市場在急劇變化,企業要想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取得持續發展,最主要的是要掌握用戶需求的變化和在競爭中知已知彼。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推進供應鏈系統中信息共享的關鍵,改進整個供應鏈的信息精度、及時性和流動速度,被認為是提高供應鏈績效的必要措施。因此,企業管理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制定供應鏈運作的信息支持平臺,如集成條形碼、數據庫、電子訂貨系統、射頻識別、電子數據交換、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交換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一體,構建企業的供應鏈信息集成系統。

    2.橫向一體化與網絡化。以前企業為了追求資源的整合,往往借助于“縱向一體化”來實現高度的控制,但是縱向一體化卻因為管理組織臃腫、業務領域過于龐雜,造成風險增強、管理成本上升,所以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橫向一體化”的供應鏈思想開始興起,即利用企業外部資源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本企業只抓最核心的東西:產品方向的和市場。“橫向一體化”形成了一條從供應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銷商的貫穿的所有企業的“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和集成業務流程、與供應商和客戶建立協同的業務伙伴聯盟。

    3.生產經營的敏捷柔性化。全球性市場競爭的加劇,單個企業已經難以依靠自身的資源進行自我調整,在上個世紀末,美國提出了以虛擬企業或動態聯盟為基礎的敏捷制造模式。敏捷制造面對的是全球化激烈競爭的買方市場,采用可以快速重構的生產單元構成的扁平組織結構,以充分自治的、分布式的協同工作代替金字塔式的多層管理結構,注重發揮人的創造性,變企業之間的生產競爭關系為“共贏”關系,強調信息的開放和共享、集成虛擬企業,而電子商務的興起為實現敏捷制造提供了可能。

    4.物流系統化、專業化。在此前的企業經營管理中,物流作為商務活動的輔助職能而存在,其本身并不構成企業管理的重要領域,其業務管理也往往是分散進行,沒有總體統一的協調和控制。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上升為企業經營中重要的一環,其經營的績效直接決定整體交易的完成和服務的水準,尤其是物流信息對于企業及時掌握市場需求和商品的流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物流活動必須綜合起來,進行系統化管理。在這種要求下,人們利用系統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系統,包括社會物流系統和企業物流系統,從而使得物流活動能夠從全方位、全過程、縱深化地得到管理和協調。

    三、面向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結構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是利用以Internet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進行商務活動和企業資源管理的方式,它的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業的所有信息,幫助企業創建一個暢通于客戶、企業內部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流,并通過高效率的管理、增值和就用,幫助企業準確地定位市場、拓展市場、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不斷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促使企業采購過程的科學化,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產品銷售量,降低成本,獲取更大收益。相對于傳統的鏈式供應鏈,因其對市場反應速度的緩慢而顯示出局限性,建立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結構迫在眉睫。該結構通過Internet/Extranet/Intranet將企業的內部資源(人、財、物、技術、信息、設備、時間)和外部資源(如上游的供應商和制造商、下游的分銷商和客戶以及銀行、認證中心、酌送中心等相關機構)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滿足傳統企業利用全社會一切市場資源快速高效地進行生產經營的需求,實現對企業的動態控制和各種資源的集成和優化,進一步提高效率和從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建立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結構主要考慮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企業內外部資源的整合。這種結構把企業的全部經營活動融入到電子商務之中,達到企業活動的高效率和最優化。

    四、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需求預測、生產計劃和控制、庫存控制、采購、客戶管理。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是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來滿足需求。

    1.信息流。需求信息高度透明,供應鏈上游企業同時獲得了市場的真實需求信息,避免需求信息的失真導致需求變異放大效應,是供需一致;通過Internet在線下單,訂單的處理速度和在成員企業之間的移動速度相當快。

    2.物流。信息流指揮物流,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快速流動帶來高速物流;物流的適應性強,由于物料或產品在指定時刻到達指定地點,可減少甚至消除各節點企業的庫存。

    3.資金流。資金流的方向是從用戶到分銷商到供應商。在線支付方式提高了訂單的執行速度和交貨速度。

    五、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策略

    1.應用電子商務實現集成化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模式要求突破傳統的采購、生產、爭銷和服務的范疇和障礙,把企業內部以及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通過有效協調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將企業內部的從供應鏈與企業外部的供應鏈有機地集成起來管理,形成集成化供應鏈管理體系,以適應新競爭環境下市場對企業生產和管理運作提出的高質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2.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的切入點分析。電子商務環境下供應鏈中信息量龐大而復雜,如果處理不當或處理不及時,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進而影響到供應鏈的穩定。而JIT(準時制)、QR(快速反應)、ECR(有效客戶反映)、ERP(企業資源計劃)等先進的管理體系策略的應用可以解決供應鏈上出現的上述復雜問題,提高企業和整個供應鏈的彈性,能迅速對市場需求做出反應,保證企業及供應鏈的高效運行。(1)準時制(JustInTime)。準時制是指將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必要的數量在必要的時間送到特定的生產線生產必要的產品。準時制是電子商務條件下對生產領域物流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使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能高效率地在各個生產環節流動,縮短物質實體再生產過程中停留的時間,杜絕產品庫存積壓、短缺和浪費現象。準時制雖然是企業內部的一種管理模式,但它作為一種管理思想,在提高整個供應鏈對客戶的響應時間、實現零庫存生產、降低供應鏈的物流成本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2)快速反應(QuickResponse)。它是在準時制思想的影響下產生的,是為了在以時間為基礎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對環境反應敏捷和迅速的系統。因此,快速反應是信息系統和準時制物流系統結合起來實現“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將合適的產品交給合適的消費者”的產物。快速反應系統的目的在于減少原材料到消費者的時間,最大限度提高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對客戶的需求做出最快反應。(3)有效客戶反應(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它是指在食品雜貨分銷系統中,為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費用,給客戶帶來更大效益而進行密切合作的一種供應鏈管理策略。它的目標是降低供應鏈各個環節如生產、庫存和運輸等方面的成本。有效客戶反應是一種運用于工商業的策略,它改變了以往以單方面行動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4)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它是一種基于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思想和系統,它把企業的業務流程看成一條供應鏈管理,并把企業劃分成幾個相互協同作業的子系統,對這條鏈上的所有環節如訂單、采購、運輸和分享等進行綜合管理。企業資源計劃是在市場競爭全球化的背景下產生的,它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廣泛、深刻和科學的,這些先進的管理思想之所以可以實現,是同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分不開的。企業資源計劃不但是一個全新概念的管理系統,而且代表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現代物流管理組.供應鏈管理[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2]張鐸,周建勤.電子商務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劉麗文.供應鏈管理思想及其理論和方法的發展過程[J].管理科學學報,2003,(2).

    [4]張賢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供應鏈管理重組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第6篇: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供應鏈一體化發展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許多企業通過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的成功結合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經營方式和市場關系。然而從整體水平來看,我國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缺乏整體規劃、沒有統一的標準、資源不能共享、技術開發與應用相脫節、應用范圍不廣等問題。

    電子商務(EC)是指在互聯網上開展的商務活動,利用互聯網技術,將企業、客戶、供應商以及其他商業和貿易所需環節連接到現有的信息技術系統上,把市場的空間形態、時間形態和虛擬形態有機結合起來,將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匯集成開放的、良性循環的環路,使經營管理者以市場為紐帶,在市場上發揮最佳的作用,得到最大的效益,創造更多的機遇。

    供應鏈(SupplyChainManagement,簡稱SCM)是指從產品開發到售后服務的過程中,形成的各個環節的縱向一體化網絡。在這個網絡上,以一體化的觀點看待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供應鏈管理是對整個供應鏈的各參與組織、部門之間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計劃、協調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過優化提高所有相關過程的速度和確定性,使所有相關過程的凈增加值最大化,提高組織的效率和效益。

    從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各自的特征來看,二者具有很強的粘合性。

    電子商務利用Internet技術將企業、顧客、供應商以及其他商業和貿易所需環節連接到現有的信息技術系統上,將商務活動納入網中,徹底改變了現有的業務作業方式和手段,從而實現充分利用有限資源、縮短商務環節和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的目標,而供應鏈管理正是建立在各成員具有一個共同的戰略目標,即滿足顧客需求基礎之上的;電子商務強調綜合效益的提高,而供應鏈管理的實踐證明了這種預期的存在性。

    電子商務強調人、技術、管理三者在商務活動中的有效集成,以及包括工作流程、商務活動組織等方面在內的創新,而供應鏈管理強調供應鏈各成員的集成,實現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同時供應鏈成員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也為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可行性。

    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

    供應鏈管理的主要任務是要協調從訂單的形成到完成訂單,以及運送產品過程中的各項服務和信息的交流。隨著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地實現供應鏈各項功能的集成,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主要包括:

    采購過程的協調。企業通過外部網瀏覽供應商的產品目錄,根據需求簽發訂單,并通過EDI發送。供應商接到訂單后,合同審核人員通過內部網查看庫存情況、生產計劃情況和銷售商的信譽度來確定是否接受訂單,并與供應商通過網絡進行信息交換、協商合同條件、簽訂合同。

    物料計劃人員與儲運公司業務協調。通過內部網,物料計劃人員可以查看倉庫的情況,即時安排物料的運輸。庫存管理人員根據原材料供應情況和產品銷售情況即時更新數據庫,以便于有關人員查詢。

    銷售過程的協調。銷售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宣傳,與客戶進行交流,并將信息反饋給生產計劃部門,以幫助計劃部門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

    公司日常活動以及員工的交流。通過內部網,公司中的各個部門可以進行即時信息交換,在節省時間的同時,節約了大量開支。

    提供客戶服務。應用電子商務系統,可以方便地聯絡有關服務問題,通知并要求解決所發生的任何服務問題,接受客戶投訴,并向客戶提供技術服務,以及可互發緊急通知等。縮短對客戶服務的響應時間,改善與客戶間的雙向通訊流,吸引更多的客戶加入到供應鏈中。

    進行電子支付。通過電子商務系統,與網上銀行緊密相連,并用電子支付方式替代原來支票支付方式,用信用卡方式替代原來的現金支付方式,這樣既可以降低結算費用,又可以加速貨款回籠,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利用安全電子交易協議,保證交易過程的安全,消除對網上交易的顧慮。

    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優勢

    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是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有機結合,以顧客為中心,集成整個供應鏈過程,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實現快速敏捷反應,極大地降低庫存水平。

    有利于保持現有客戶關系和業務增長

    電子商務使企業間的競爭逐漸演化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為吸引、保留現有客戶,要求為其提供更快捷、成本更低的商務運作模式,保持與發展和客戶達成的密切關系,使供應鏈提供新的業務增值,提升客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

    而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直接溝通了供應鏈中企業與客戶間的聯系,并且在開放的公共網絡上可以與最終消費者進行直接對話,從而有利于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保留現有客戶。

    通過實施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實現供應鏈系統內的各相關企業對產品和業務進行電子化、網絡化的管理。

    同時,供應鏈中各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實現有組織、有計劃的統一管理,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供應鏈管理達到更高的水平,與國外先進企業供應鏈績效看齊,促進各相關企業的業務發展。

    有利于開拓新客戶和新業務

    實施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不僅可以實現企業的業務重組,提高整個供應鏈效率,而且保留了現有客戶。由于能夠提供更多的功能、業務,必然會吸引新客戶加入供應鏈,同時也帶來新業務。本質上講,通過實施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無論是企業還是客戶都會從中獲得利益,產生新的業務增值。

    有利于提高營運績效和分享信息

    實施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不僅使供應鏈各個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縮短需求響應時間和市場變化時間,還能為客戶提供全面服務,使客戶獲得最好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實現最大增值;而且能為供應鏈中各個企業提供完整的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實現全球市場和企業資源共享,及時供應和遞送訂貨給顧客,不斷降低運營和采購成本,提高運營績效。

    基于電子商務的供應鏈交易涉及信息流、產品流和資金流,因而供應鏈中的企業借助電子商務手段可以在互聯網上實現部分或全部的供應鏈交易,從而有利于各企業掌握跨越整個供應鏈的各種有用信息,及時了解顧客的需求以及供應商的供貨情況,同時也便于讓顧客網上訂貨并跟蹤訂貨情況。

    加強電子化供應鏈管理

    電子商務與供應鏈一體化,是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形成的由信息采集到市場終端全程式的新型經營管理模式。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相結合,極大地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被譽為信息化社會引發經濟領域革命的關鍵推動力。

    充分認識電子商務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提升電子商務技術和服務水平,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企業和公民的電子商務應用意識,參與國際競爭。

    供應鏈中的各成員應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依靠自覺行動,遵循“與網絡相容”的原則,形成與電子商務相融合的自我約束機制。

    電子商務對于制造和分銷的重要性無疑是先進的供應鏈管理。如果以高速、低成本與客戶、供應商進行交流和協作是有效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那么完全電子化的供應鏈(e-chain)就是對未來的展望,而支持未來供應鏈管理的信息系統將是eERP和電子商務平臺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顧海兵.構建宏觀金融預警系統初探.光明日報,1999-05-28

    2.錢小安.金融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問題.管理世界,2001(6)

    3.趙振華.國際金融危機預警系統初探.中國金融學院學報,2000(3)

    第7篇: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摘 要 電子商務是一種全新的商務模式,供應鏈管理是一種與傳統縱向一體化管理有著根本區別的管理模式,兩者的結合是新的市場環境下企業應對激烈競爭、提升自身競爭力和提高贏利水平的需要,兩者的結合不僅拓寬了電子商務的應用領域,而且為供應鏈管理提供必要的技術手段。本文提出了基于電子商務的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兩個整合。

    關鍵詞 電子商務 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 整合

    一、電子商務、供應鏈、供應鏈管理及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簡介

    電子商務包含電子方式和商貿活動。聯合國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對電子商務給出了較為權威的定義:“采用電子形式開展商務活動,它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他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或結構化商務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1]。”

    現代意義上的供應鏈概念是指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商流和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到制成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再到消費者手中將其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供應鏈管理一是從靜態的結構來定義供應鏈管理,包括核心企業、供應商、客戶在內的網絡,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二是從動態的運行來定義供應鏈管理,認為供應鏈管理就是對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協同計劃、組織、協調及控制的一個過程,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可以取得高效率,信息共享會使決策更科學。

    二、本文研究的兩個立足點:生產制造企業和電子商務諸多模式中的B2B模式

    1.生產制造企業在供應鏈中一般處于中心節點的位置。相對于以供應商或經銷商為核心的供應鏈而言,以生產制造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兼具采購、制造、銷售等功能,更有代表性。供應鏈中的領導企業大多為生產制造企業。

    2.選擇B2B電子商務模式作為一個立足點的原因是,B2B的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真正突破,無論從參與企業的數量、涉及的金額,還是交互信息的規模上說,B2B模式都是電子商務的主體。

    三、第一個整合:電子商務與企業內部供應鏈基本流程的整合

    SCC的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本文采用由供應鏈協會(Supply Chain Council,SCC)制定的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SCOR)[2]關于企業內部供應鏈基本流程的劃分來研究和探討電子商務與企業內部供應鏈基本流程的整合。

    SCOR第一層流程定義將企業內部供應鏈劃分為計劃、采購、生產、發運和退回五個基本流程。該層給出了企業內部供應鏈的基本描述,給出了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的范圍和內容。

    1.電子商務與計劃流程的整合。計劃流程是供應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制造商和銷售商建立電子商務信息系統的基礎,計劃流程明確了企業在運作中的核心活動,有助于企業了解如何在原材料采購到產品交付過程中合理地分配資源,以及如何有效地開展工作。借助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實現信息集成與實時共享,可以提高計劃流程的效率和科學性。

    2.電子商務與采購流程的整合。采購管理是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是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基礎。首先,采購部門負責對整個采購過程的組織、控制、協調,采購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與供應商數據庫和物資數據庫的信息交換,制定具體的物資采購計劃,然后將采購需求通過Internet傳遞到供應商的系統。其次,供應商通過信息共享,處理來自企業的信息,預測企業需求以便備貨,當訂單到達時按時發貨。再次,企業相關部門通過中央服務器獲取采購管理系統中的物資采購信息。

    3.電子商務與生產流程的整合。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生產流程具有開放性、動態性、集成性、群體性、分布性等特征。首先,在供應鏈聯盟中,企業之間以合作生產的方式進行,企業生產決策信息通過Internet/EDI實時地在供應鏈聯盟中由企業通過協商決定,企業在Internet上實時地和合作企業進行信息交流。其次,經過協商,企業主管層做出主生產計劃(MPS),通過企業內部網Intranet傳遞到車間主管層,車間主管層根據主生產計劃相應的物料需求計劃(MRP)和粗能力計劃(RCCP),同樣通過Intranet傳遞到作業主管層,作業主管層據此做出制造作業計劃(MES)和細能力計劃(DCRP)。再次,在企業的具體生產組織過程中,項目通過Intranet獲取作業主管層制定的制造作業計劃(MES)和細能力計劃(DCRP)來組織和實施具體的生產事宜。

    4.電子商務與發運流程的整合。電子商務與發運流程的整合就是電子物流,所謂電子物流是指利用電子商務信息技術來完成物流全過程的協調、控制和管理,實現從網絡前端到最終客戶端的所有中間過程服務,最顯著特點是各種軟件技術與物流服務的融合應用。電子物流最主要的特點是前端服務和后端服務的集成。首先,該模型實現了前端的顧客訂單管理、客戶管理與后端的庫存管理、倉儲管理、運輸管理的結合。其次,客戶訂單作為物流需求輸入到電子物流的前端服務,運輸部門向倉庫領取貨物,然后組織運輸并把貨物交付給客戶。再次,在整個的物流過程中,后端服務提供了對整個流程的監督和管理,保證物流和信息流的實時和同步。

    5.電子商務與退回流程的整合。退回流程相對于發運流程是一種逆向物流形式,它主要包含兩種形式的流:將原材料退回給供應商和接受來自最終消費者的退回產品,后者對企業來講最為重要。由于退回流程實際上只是發運流程的一個逆向的物流形式,所以可以將退回流程納入發運流程實行集成化管理。

    四、第二個整合:基于電子商務的企業外部供應鏈流程的整合

    1.根據蘭伯特、庫珀和帕哥等人的調研[4][5]顯示,供應鏈中有八個流程被視為重要流程,被稱為核心供應鏈流程(key supply chain process),包括客戶關系管理、客戶服務管理、需求管理、訂單執行、生產流程管理、供應商關系管理、產品開發和商業化、退貨管理。

    客戶關系管理主要涵蓋明確核心客戶,按需定制產品和服務,衡量客戶的利潤率和企業對客戶的影響;客戶服務管理主要包括為客戶提供相關信息,如可用產品、發運日期、訂單狀態、產品與服務協議的管理;需求管理包括根據企業產出能力考慮客戶需求,預測需求并協調生產、采購分銷;訂單執行即將企業的市場、生產和分銷同步,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生產流程管理就是確定生產流程需求,以靈活性和周轉率的恰當組合來滿足需求;供應商關系管理是指管理與供應商的產品和服務協議,與核心供應商建立緊密關系;產品開發和商業化是指不斷開發新產品并將它們投入市場,將流程中的供應商和客戶整合在一起,縮短上市時間;退貨管理是指管理舊貨的處理和產品的召回,以及將各種要求打包和盡量減少將來的退貨。

    2.依據蘭伯特、庫珀和帕哥的八個核心供應鏈流程,在既定的供應鏈戰略指導下,應用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實現八個核心供應鏈流程的集成管理,實現供應鏈成員之間的信息和資源共享、協調統一,從而為最終消費者和供應鏈成員創造價值,實現供應鏈管理的目標。首先,該整合的思想是將八個供應鏈核心流程分別在不同的供應鏈成員間和不同跨度范圍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其次,在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利用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整合兩個流程,在核心企業與客戶之間整合四個流程,在整個供應鏈范圍內整合兩個流程;再次,值得注意的是,流程之間的整合不是孤立進行的,一個流程的整合有可能依賴與另外一個或幾個流程的整合,它們之間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五、總結

    第一個整合是第二個整合的基礎和前提,第二個整合是第一個整合的目的和歸宿,兩者共同統一于企業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之中,兩個整合的直接目的就是理順企業內部各部門以及企業與供應鏈其他成員之間的信息流,進而實現對物流、商流和資金流的有效控制。

    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第一個整合為企業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奠定了堅實的內在基礎,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第二個整合為企業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供了成員協同的保障,從里到外,從部分到整體,從中間到兩端,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的整合為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準備了良好的管理思維和技術手段,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黃京華.電子商務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130-132.

    [2]省略/,Supply Chain Council,SCOR Version 5.0

    第8篇: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實施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有利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實現供應與需求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企業管理中的物流配送作為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僅處于基礎配送階段――貨物配送階段,只是企業轉型的初級階段。

    關鍵詞:

    電子商務環境;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08004802

    0引言

    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作為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促進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中的發展和進步。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方面的發展取得不小的進步。

    國際狀況而言,雖然國內企業供應鏈管理也在不斷的發展,但由于國外企業供應鏈管理在發展方面更注重建立信息化、多功能、高層次、廣范圍的物流配送體系,所以國外企業的發展遠遠超過國內企業的發展速度。

    1供應鏈管理的概述

    1.1供應鏈的概述

    (1)供應鏈的概念。

    供應鏈就是圍繞著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作中間產品或者是最終產品,最后由網絡銷售到各個消費者手中的閉合的功能網鏈結構。

    (2)供應鏈的種類。

    1.2供應鏈管理的概述

    1.2.1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到四個主要領域:供應、生產計劃、物流、需求。

    供應鏈管理是企業運作中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整個運作過程是從供應商到用戶的運作,運作過程中擔負計劃和控制的職能。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企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從企業角度分析,通過改善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企業整個供應鏈運作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1.2.2物流配送

    從商品流通的經營方式看的一種商品流通方式。是一種現代的流通方式。物流配送是物流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它不僅聯系著商流、資金流,更是企業和消費者面對面的接觸,是消費者體會企業服務的第一步。

    物流配送主要分為:

    (1)備貨:配送活動的第一步,包括準備好貨源、集中貨物、訂貨等,還包括這些過程中的質量檢查、交接。

    (2)儲存:要選擇交通便利、地價便宜的地方,有利于減少成本,方便配送。

    (3)分揀及配貨:物流配送中的一個比較簡單的環節,雖然簡單但是并不是不重要,注重的方面是對貨物的保護,不能在分揀中破壞了貨物,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配裝:一方面保證商品不被損壞,另一方面,需要對配送的貨物進行有效分組,既達到車輛有效載運,又能通過合理配裝降低企業成本。

    (5)配送運輸:物流配送的核心。

    (6)送達服務:配送環節中一個關鍵環節,服務的好壞直接決定企業的口碑。

    (7)配送加工:通過配送加工可大大提高用戶滿意度。

    2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及企業影響

    2.1供應鏈管理的發展

    供應鏈管理在發展過程中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21世紀的今天,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現代時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供應鏈系統的閉環管理。只有企業供應鏈系統不斷的完善,企業才能得到更為充分的發展。

    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伴隨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而逐漸深入,企業只有通過自我約束,才能在時代背景下促進自身的發展。國內供應鏈管理行業發展較晚,而國外供應鏈管理巨頭對中國內地市場的需求及生產資源的掌握,對本土企業缺乏了解,導致國際供應鏈管理領先企業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競爭優勢并不突出。

    2.2供應鏈管理的企業影響

    (1)提高客戶滿意度。

    企業在發展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提高用戶的滿意度是最終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發展中所運用的各種方式,方法,都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作為企業發展的出發點。同時,提高客戶滿意度也是整個企業賴以生存的發展根本。

    (2)節約成本,增加利潤。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供應鏈系統大大降低供應鏈內部的交易成本,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大大縮短了企業的交易時間,減少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在整個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由于成本和資金的節約,有利于增加企業的收入,最終導致在不斷的發展中積累大量的交易利潤。

    (3)降低貨物儲存水平。

    企業在整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對物流配送的貨物儲存水平進行完善。供應商在發展過程中能夠隨時掌握貨物的庫存信息,充分發揮組織管理能力,在發展中組織生產,及時補充,因此企業已無必要維持較高的存貨水平。

    (4)減少循環周期。

    通過供應鏈的自動化,預測的精確度將大幅度的提高,這將導致企業不僅能生產出需要的產品,而且能減少生產的時間,提高顧客滿意度。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步入信息化時代。Internet網絡的發展,促進電子商務環境的逐步發展,從而促進企業供應鏈環境的變化。在電子商務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下供應鏈管理在發展中成為一個新興問題,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而產生。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物流配送作為企業供應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供應鏈管理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用電子商務強大的技術手段來提高管理中的物流配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運作效率,是管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必然的變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Metropolis N.,Rosenbluth A.,Rosenbluth M.et al.Equation of State Calculations by Fast Computing Mathines[J].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07,(21):10871092.

    [2]Dorigo M., Maniezzo V.,Colorni A..The Ant System: Optimization by a Colony of Cooperating Agents[J].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2010,26(1): 126.

    [3]AbdelwahabW,SargiousM[J].Research of the straegies of abc company,2013:787790.

    [4]張向豐,董淑娟.蟻群算法改進及其實現[J].電腦開發與應用,2012,(7):1415.

    [5]冷亮,杜慶東.基于遺傳算法解決車輛最優路徑誘導問題[J].信息通信,2012,1415.

    [6]胡大偉,陳誠,王來軍.帶硬時間窗車輛路線問題的混合遺傳啟發式算法[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7,7(5):112117.

    [7]林珊,段復建.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模型及其算法[J].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8]靳志宏,計明軍.物流實用優化技術[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8.

    [9]許彥琛.供應鏈管理在制造型企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10]張心宇.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供應鏈管理淺析[J].華章,2013,(07):4647.

    第9篇:電子商務下的供應鏈管理范文

    橫亙在企業管理和電子商務之間的阻隔墻

    當今,通過電子商務參與市場競爭,正成為廣大中小企業的一個共識。2005年,我國實現6800億元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可見電子商務受追捧的程度。

    然而,隨著中小企業的深度參與,現有電子商務平臺的不足之處也日益顯露出來。

    第一代電子商務網站因為僅對外部信息進行處理,致使傳統的電子商務網站基本上是一個“電子貿易”市場的概念,商家在上面信息,進行交易,但是他們本身并不管理這些交易,也不去管理最終的信息交易的情況。

    這是因為企業實施管理的傳統管理軟件只對企業內部業務進行管理,其管理鏈條沒有延伸到外部上下游合作伙伴,因此也沒有與電子商務所獲信息進行有效集成,從而這種實施管理方式無法使企業從中獲得更大的價值。

    這種企業內部管理與電子商務不集成的不足之處非常明顯:一個企業必須同時擁有企業管理和電子商務兩套系統,這使本來資金不富余的中小企業加重負擔。而更大的問題還在于,沒有對通過電子商務獲得的大量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這些不足造成我國電子商務應用始終徘徊在低水平,不利于國家一貫提倡的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策略。

    因此說,目前我國這種發展電子商務的局面是不科學的,必須要有創新,才能使其發生根本性轉變。這個根本的轉變來自于全程供應鏈的建立。

    創新元素――全程供應鏈

    縱觀當今市場,競爭已經從企業與企業之間,演變成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一個企業要想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競爭激烈的今天贏得戰爭,形成并通過自己的供應鏈參與市場是必不可少的競爭手段。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供應鏈管理委員會(CSCC)會長劉鴻儒博士就認為:“所有這一切來自企業外部的壓力,以及企業內部追求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迫使企業去構建自己的供應鏈體系。企業與企業間要打群架,而不能再是單打獨斗。”

    劉鴻儒的一個觀點是:“電子商務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使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成為可能。供應鏈管理的方向是要和電子商務結合起來。”

    這里首先需要解決企業如何布署信息管理系統的問題。劉鴻儒說:“信息技術要像水、電、煤一樣成為一種社會公共設施,讓企業普遍參與并使用這種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讓企業都背上一個信息化建設的包袱。”

    這方面金算盤的作法正好滿足了專家表達的意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成人在线免费看|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成人mv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1314www色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成人看片app|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www亚洲欲色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欧美成人观看免费完全| 91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成人做受120视频试看|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未| 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2021成人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