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工降雨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效果。
關鍵詞 人工液態水含量;人工影響天氣;應用
中圖分類號P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45-0057-01
人工降水是一項先進的科學技術,它主要是對需要進行降水地區的云層實施降水技術。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云中液態水含量的相關數值很重要,它是決定是否能夠進行人工降雨的重要因素。近幾年,云中液態水含量在人工影響天氣中的應用是氣象研究者的研究熱點,在研究過程中,運用有效的探測方法來研究云中液態水含量,并對該技術在人工降雨中的推廣做出前景展望。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
1 云中液態水在人工影響天氣中的意義
云中液態水可以保持大氣中的水分收支平衡,它的分布特征與演變規律是氣象研究者的研究重點。云中液態水的意義很深遠,它并不是獨立的個體,與其他水分子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并對全球氣候的變化產生有重要的影響。在氣象學與物理學研究過程中,云中液態水含量是比較重要的云物理參數,它是氣象研究者研究云物理過程的主要參考,也是氣象局進行人工降雨作業的重要指標。另外,云中液態水含量的高低可以直接影響人工降雨的效果,可見云中液態水在人工影響天氣中的重要作用。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過程中,云中液態水含量包含過冷水含量,實際上過冷水含量在人工降雨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參照指標,以我國北方進行人工降雨目標云系來說,主要將該云系分為三個層次,并且需要從上到下進行分層,主要有冰晶層、冰晶與冷水滴共存層、水滴層。其中,冰晶層主要在-25℃到-30℃之間的區域。另外,冰晶的濃度相對較高,經過凝華后增長到最高點會自由下落,自由下落的過程中會播種目標云系中間層的冰晶,從而形成冰晶與冷水滴共存層,這一層次的溫度一般在零攝氏度以下,它是根據冰水的轉化進而形成的,也可以說它有“飼養”冰晶的作用。在目標云系的最底層,由于過冷水滴比較繁多,相對成熟的冰晶通過對過冷水滴的獲取逐漸開始變大,從而形成了雪花。目標云系中的水滴層,溫度一般在零攝氏度以上,中間層的冰晶落入水滴層后由于溫度的升高會融化成雨滴,雨滴在掉落過程中就會因相互摩擦而逐漸增大。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目標云系中的中間層與最下層中,過冷水滴與云中液態水含量都與降水有著很密切的聯系。
2 云中液態水的探測方法
為了更好的觀測氣候變化與災害天氣的發生,氣象部門要有計劃地測量云中液態水,這對更好的掌握人工降雨的指標也具有重要意義。云和雨在氣象部門研究中變化指數都很大,并且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所以,科研人員在進行云中液態水含量的探測過程中,難度也比較大。目前,我國氣象部門的探究重點就是要及時、準確的探測出云中液態水含量,這將是一個巨大挑戰。對于云中液態水含量的探測方法有很多種,運用比較多的探測方法為微波輻射計探測、衛星遙感探測、飛機探測與雷達探測。這四種探測方法各有利弊,在探測過程中要根據實際狀況選擇合適的探測方法才能夠取得理想效果。
近幾年,微波輻射計探測技術應用比較廣泛,相對其他探測技術也比較成熟,在云中液態水含量的探測過程中,由于所需的探測時間比較長,所以需要探測技術具有很好的連續性。但是微波輻射計探測技術的缺點是獲取的信息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全面、系統的探測出想要得到的相關數據。如果運用微型遙感探測技術來探測云中液態水含量,可以獲取比較廣泛的探測信息,而它的缺點則是會因為時間與空間影響分辨率,人工發出的作業要求不能及時回應,從而會延誤工作進度。目前,只有飛機探測才可以直接探測到云中液態水含量,由于條件有限,我國的增雨飛機只有增雨一個用途,并不能做云中飛行探測工作。同時,在降雨過程中飛機并不能探測到整個降雨過程,針對云中水含量中的數據也無法進行探測,因此,如果氣象局在人工降雨中有實時探測的需求,飛機探測是做不到的。
在對云中液態水含量進行探測過程中,只有雷達最能滿足探測的需求,它不僅可以保證空間探測的連續性,還可以在所有空間范圍內進行探測,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雷達探測技術可以發揮出它的全部優勢。近幾年,雷達產品與探測技術相繼被提出,在人工影響天氣中被廣泛應用,它可以準確的獲取云中液態水含量,還可以實時的了解水含量在云中的分布狀況,對人工降雨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指標。根據研究表明,雷達技術可以從不同高度、不同角度探測出云中液態水含量,可以給人工降雨的區域實時的提供有效的數據,從而推動我國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不斷發展。
1998年,我國新一代天氣雷達網出現,它對于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垂直積分液態水含量被提出后,它可以直接的反映空中水資源的分布狀態,因此為人工降雨工作帶來重要的參考數據,從而也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被廣泛應用。經過反復的研究試驗,可以了解到,雖然垂直積分液態水含量在目前被廣泛的運用,但是它也有不足之處,它不能準確的分辨清楚云中降水粒子的性質,在整個云層中,垂直積分液態水含量主要是根據不同雨滴建立的雷法反射率因子和液態水含量獲得的,根據云層的變化和降水粒子的不同,雷達所反射出來的因子和云中液態水含量中有不一樣的關系,因此,垂直積分液態水含量在計算過程中就會存在一定誤差。
3 云中液態水含量探測技術在人工影響天氣中的應用前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水平也在不斷進步,在氣象研究中,雷達技術以及其他探測氣象技術設備在不斷的更新與完善,此后將利用高新技術精準的探測云中液態水含量。隨著探測技術的不斷完善,探測技術的準確度與連續性也相繼提高,給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在目前來看,云中液態水含量的探測技術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將不同的探測設備相互結合,彌補技術中的不足,這個問題也是未來氣象研究員需要研究的重點。
4 結論
本文通過對云中水含量在人工影響天氣中應用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氣象部門要想更好的掌握人工影響天氣的重要指標,就必須準確的探測出云中液態的水含量。除此之外,氣象研究人員還需要利用相應的云中液態水探測技術,來準確的獲取云中液態水含量。云中液態水含量的數據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及其重要,因此要具有準確性。在未來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中,氣象研究員要完善并運用云中探測高新技術,精確的探測出云中液態水含量,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氣象部門人工降雨的效果,也可以大大滿足人們對降雨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袁健,趙姝,張維全,等.云中液態水含量在人工影響天氣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1(1):508.
人工降雨運用云和降水物理學原理,通過向云中撒播降雨劑,一般為鹽粉、干冰或碘化銀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人工降水,又稱人工增雨,是人為地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是人工影響天氣中進行得最多的一項試驗。人工降雨撒播的方法有飛機在云中播撒、高射炮或火箭將碘化銀炮彈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燒碘化銀焰劑等。
根據不同云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云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緩解農田干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省建委等6部門《關于認真做好我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的實施意見》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關于認真做好我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的實施意見
省政府:
近年來,按照國家的有關要求,我省積極開展消化空置商品房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全省空置商品房總量仍然較大,部分地區還出現了上升的勢頭,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影響。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海南省人民政府、建設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處置海南省積壓房地產試點方案的通知》(〔1999〕62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做好我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力爭在較短時間內使我省積壓房地產數量有較大幅度下降,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切實加強對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的領導。商品房嚴重積壓,不利于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處置積壓房地產作為落實中央關于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部署,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過問,分管負責同志要直接抓,研究制定措施,協調解決有關矛盾和問題,加快處置本地區的積壓房地產。省建設、計劃、財政、稅務、國土、金融等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家的有關政策措施,加強對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的指導,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處置我省各地積壓的房地產。
二、明確處置積壓房地產的工作目標和任務。結合國家的有關部署要求,這次我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的重點是消化1998年6月30日前建成,至今尚未出租、出售的商品住宅。具體實施中,堅持統一部署、條塊結合、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原則,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工作,力爭在2000年上半年前使我省的積壓房地產數量有較大幅度下降。蘇州、無錫、南京、南通、常州等地區空置商品房數量相對較大,對全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有直接影響,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實任務措施,努力取得突破。
三、抓緊研究制訂工作計劃。省建設、計劃、財政、稅務、國土、金融等部門將根據省里的總體部署,制定全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計劃,統一安排好各階段工作。各地要對本地區的積壓房地產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理,掌握實情,摸清家底。在此基礎上制定本地區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計劃,明確責任和措施,把這一工作組織好、落實好。
四、抓好空置商品住宅轉化工作。各地可將積壓商品住宅轉為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教職學員公寓、外來人員公寓和政策性安置住房,也可比照經濟適用住房的價格實行限價、限期銷售。對可轉化的空置商品住宅。在地價、稅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方面享受國家、省有關政策,符合稅收照顧條件的可予以減免,已交納有關費用的可在其他房地產開發項目中沖減。
五、落實國家有關處置積壓房地產的政策措施。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通知》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房地產市場若干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字〔1999〕210號)精神,對在1998年6月30日前建成,在2000年12月31日前售出的空置商品住宅,免征銷售環節所涉及的營業稅、契稅等稅收以及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對降價銷售積壓商品住宅還貸的國有或國有控股房地產開發企業,銀行可減免其逾期貸款罰息。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要加強與計劃、財政、稅務、國土、人民銀行等部門的協調配合,認真做好空置商品房的界定工作。
六、搞好空置商品住宅的配套改造。對于設計不夠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商品住宅,各地要責成房地產開發企業制定改型、改造計劃。加快補齊配套,改善居住環境;對尚未達到入住條件的空置商品住宅,開發企業必須進行結構改造或限期返修,確保質量達到竣工驗收標準,使用功能符合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出售的空置商品住宅,必須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向購房居民提供《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規范商品住宅交易行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一、激發幼兒興趣,鼓勵幼兒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當孩子對某件事感興趣時,他就會非常熱衷于這件事,不斷發現一些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在生成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尋找孩子的興趣點和探究愿望。例如娃娃家孩子們真實地再現了成人是如何照顧他們,如何關愛他們的,他們會進行洗菜、煮菜、喂娃娃吃飯等游戲,而菜是他們隨手拿起一些廢紙自己制作的。還自己安排角色,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會帶著他們去看戲。當然孩子們有了“照顧別人是很累的”“我的爸爸媽媽也很累”的體驗。當爸爸媽媽覺得還需要出去吃吃飯,于是“火鍋店”和“牛排館”也應運而生了,小廚師們拿起卷紙圍好就變成了廚師帽,系上領巾,站在開放式的廚房前為客人們制作美味的菜肴,為小食客們獻上一份精心制作的菲力牛排;火鍋店的服務員把建構區的小塑料棒讓顧客當筷子,看著顧客們相約火鍋店,臨窗而坐,邊吃邊聊,無比愜意的情景,體會到了“你快樂,我也快樂”的情感。接著孩子們還要求家長也來參與到游戲中,讓孩子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在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體驗游戲的樂趣。
二、尊重幼兒差異,挖掘幼兒潛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尊重對幼兒來說意義重大。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世界上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孩子有自己獨特的個別發展水平,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孩子自己的發展水平。成成在班上各方面表現平平,感覺不太投入到角色中,但他卻是個很有想法的小男孩。一次美術活動中,我畫了一座房子,請孩子們根據想象添畫。有的孩子在畫小兔的家,有的孩子在房子邊上畫了很多樹,有的孩子畫了很多花。只見成成用紅筆在房子上亂畫,幾乎看不見房子了。我覺得很奇怪,也很生氣。就耐住性子問他:“成成,你在畫什么呢?”成成很緊張地說:“老師,你看,房子著火了,火大嗎?”我一下子驚呆了,欽服于他的想象力。居然有和別人不同的想法。我立刻表揚了他,還對他說:“那該怎么辦呢?”成成不緊不慢地說:“我正準備畫一條河,可以去救火”。我又一次驚嘆。別人會想到澆水、報119等,可他又一次和別人不一樣。使我深深體會到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差異性,并能利用這樣的差異去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孩子的個性。能讓這種差異性最終變成一種資源,去影響其他伙伴,這樣也能順應一位教育家所說的“兒童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為深刻”,從而促進孩子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共同發展。
三、以幼兒為主體,滿足幼兒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要練就一雙像鷹一樣的眼睛。這雙眼睛要敏銳地察覺到幼兒隨時拋出的“球”(探究興趣和關注的事物),教師要善于傾聽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學會支持孩子。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教師要接納孩子的這種需求。在《歡迎徐老師回來》的生成活動中,我和孩子們深切地體會到了其中的快樂。
可想而知,在星期一這天當徐老師看到為她制作的展板,為她而進行的歡迎儀式,有多么的激動,多么的幸福。其他老師看到展板后也紛紛來向徐老師表示祝賀,祝她恢復健康,一些家長看到后也關切地詢問徐老師。我想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一次關愛別人的教育,通過這次活動輻射到周圍的人也去關心別人,又一次地讓孩子領悟到關愛的真諦。
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教學活動煥發生命力的源泉;而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孩子的主人翁地位,否則可能會在無形中扼殺孩子的天性,使習慣養成的過程變成了奴役孩子的過程。
四、因材施教,搭建建構平臺
所謂的因材施教,也就是順應個體的優勢領域進行發展,同時盡可能提升孩子的劣勢區域。記得有一次我外出開會,“調皮鬼”天天把三樓阿姨沖走廊的管子甩到了欄桿外,開足了龍頭,他興奮地跳著:“人工降雨了,人工降雨了”。樓下園長親自跑上來:“你在做什么呀?”天天看到了園長有些生氣的臉,知道自己做錯了,一聲不吭,園長把他請到教室里,告訴了小許老師。回來的路上就已經知道了天天干的“好事”。我到了辦公室,故作驚訝:“咦,你怎么坐這兒呢?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人工降雨呢?”。“……”“那我們一起回去查查資料,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告訴大家,好嗎?”
“還有,這件事你必須告訴爸爸媽媽,你覺得是我來告訴還是你來告訴?”我說。天天想了一會兒:“還是我來告訴吧!”過后我和天天媽媽通了電話,告訴了她事情的緣由,而且要媽媽一定等天天自己說。
第二天,天天一早跑來告訴我“我告訴媽媽了,媽媽也批評我了,媽媽說要我好好改正。還有爸爸和我一起查了資料,我想把圖片和資料一起給小朋友看,而且爸爸還做了一些實驗,我可以做給小朋友看,我還能講好多關于人工降雨事給小朋友聽。”哈,一堂有關“人工降雨”的課應運而生了。過后,孩子們都紛紛回去查資料,把人工降雨做成了一個主題活動,我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們的能力。
現將《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科技經費預算安排和確保教師工資按時發放通知的通知》(〔1998〕23號)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同時結合我省實際通知如下:
一、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做好教育科技經費預算安排和確保教師工資按時發放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到,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和保證教師工資按時發放,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目標的重要措施。
二、各級財政部門要搞好教育、科技事業經費支出預算安排,對于年初預算沒有達到法定增長要求的,要按照有關法規,調整支出結構,增加教育和科技經費預算。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各地要經常分析教育和科技事業經費支出進度,確保財政預算內教育和科技經費撥款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對預算執行中超收部分的安排,也要增加對教育、科技的分配比例。
水資源監測主要分為水資源計量監測和水資源動態監測。水資源的計量監測方法主要是對當地的地下水、地表水進行水質以及水資源的分布情況和分布量進行監測。通過對水資源進行計量監測能夠有效的了解當地水資源的分布情況、使用情況,能夠快速的對水資源使用現狀做出反饋,從而制定相關的水資源保護計劃。而水資源的動態監測是指對地下水、地表水以及空中水的動態狀況進行監測。我國的水資源監測的相關法規主要是針對水資源動態監測進行制定的,明確的指出了動態監測的技術、設備以及監測指標等內容,而且相關的監督單位正在逐漸完善,對水資源的監測管理不斷的建立健全,不過對水資源的計量檢測模式還需要不斷的改建。因此,我國政府應當不斷加強對我國水資源現狀的關注度,加強對水資源監測體系的完善工作,不斷的對我國水資源監測體系做出新的符合時代標準的要求,從而對我國水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
2水資源監測的實施
2.1地下水監測
對水資源進行實時監測包括地下水監測。對于傳統的地下水進行監測的過程中,主要是應用人工觀測,但是這種觀測方式在現今的信息科技的影響下,逐漸發展為自動觀測的方式。通過對地下水資源自動監測方式的普及,大大減少了水資源監測的實踐,提高了監測效率,同時也提高了水資源監測的精度和準確度,對地下水資源的監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地下水監測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地下水監測規范》進行工作,通過進行水位監測和水量檢測兩方面內容來完成監測工作。進行水位監測,主要是通過自動觀測方式,較為準確的得出監測數值,但是仍需要根據規定要求進行相關的修正工作。對地下水進行水量監測是我國順利進行城市化轉變的必然要求,對水量進行監測能夠準確的了解地下水的使用量和剩余量,從而制定出城建用水以及居民用水的方針。
2.2地表水水量監測
地表水水量監測分為河道枯季流量監測、渠道流量監測和管道流量監測。河道枯季監測是指在河道水流量最少的時候進行監測,隨著我國水資源不斷減少,甚至是達到了短缺的局面,我國對河道枯季水量監測的工作越來越重視。河道枯季水量監測主要是通過流速計對低流速范圍內的水量進行監測,當超出流速計的測量范圍時,可通過稀釋法、浮標法、超聲波法、電磁法等方法進行監測。渠道流量監測是對渠道的飲水和排水量的監測,這種監測工作通常用流速計和通過選用已有建筑物進行監測的方式進行;對于含沙量較少、漂浮物較少的渠道,多采用超聲波的方式進行自動檢測。對于管道流量監測一般采用超聲波流量計和電磁波流量計進行水流量的監測。通過對地表水的水流量的監測,能夠更詳細的了解我國水資源的水量狀況和水土流失狀況,由此來對我國水土保養工作提供有利的數據資料。
2.3空中水監測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工降雨、降雪技術不斷發展,使我們人類能夠對空中水資源加以使用,因此,我國水資源監測工作中應當不斷加強對空中水資源的重視程度。加強空中水資源監測,主要是加強云層監測和人工降雨監測,即通過氣象衛星以及雷達等設備對實際降雨量、降雨地區以及降雨的酸堿度進行監測,從而達到對空中水資源可利用率進行測評的目的。另外,對于人工降雨、降雪技術的實施各界人士持著不同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增加我國的降水量對于環境以及人類生活的影響到底如何,可以通過對空中水資源監控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從而達到解決爭議的目的。
3水資源實時監測分析系統
3.1實時監測
水資源實時監測是水資源實時監測分析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水資源實時監測信息以及通訊傳輸,達到對水資源進行監測分析的目的。水資源的實時監測中的實時監測信息包括對地下水、地表水和空中水的水質、水量以及降水、蒸發等信息進行采集,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從而預測降水、災情等信息。
3.2信息管理
水資源實時監測分析系統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對所采集的信息進行接收、處理分析以及預警、的等工作。通過對信息管理系統的設置,能夠快速有效的對所得信息進行分析處理,避免了數據丟失等現象的發生,對水資源實時監控意義重大。
3.3遠程控制
關鍵詞:降雨系統;人工模擬;設計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91.9
在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實驗室,需要進行水土流失實驗來提供水土保持規范的科學依據,以及定量的評價土壤侵蝕等工作。以往這方面的工作,是用設立野外徑流小區,進行定位觀測,這是一種耗時費力的方法,難以取得規律性的有效數據。如果使用野外人工模擬降雨裝置,就可克服上述缺點,大大縮短試驗周期,加速土壤侵蝕規律研究的過程。我們參考前人的有關工作基礎和資料,研究設計了一套野外便攜式人工模擬降雨系統并投入了應用。
模擬降雨裝置控制系統采用閉環自動控制技術,配備以高靈敏雨量計和多參量數據采集器,監控終端實際降雨參數,調節控制整個降雨過程,并可實時在線顯示模擬降雨的動態變化及曲線。這樣既對模擬降雨現場測量結果有直接參考意義,又便于很快調節雨強弱程度至實驗要求值,有效克服了從水源到噴頭各個環節的損耗和阻力造成的誤差,根據對裝置主要降雨特性的測定結果來看,所模擬主要降雨特性如雨滴粒徑、降雨動能等與天然降雨基本相似。
1 野外便攜式人工模擬降雨系統框架的設計與構成
野外便攜式人工模擬降雨系統框架部件主要包括:首部樞紐、尾部管網、降雨區框架三部分。
1.1 該系統首部樞紐組成(見圖1)
圖1 系統首部樞紐
本系統可分為家用電和動力電兩種模式:(1)家用電模式,由兩臺小型水泵組成,通過活結與水箱底部供水口連接,需要緊固,防止漏水。先開啟一臺水泵(如有更大的流量需求可酌情增開另一臺水泵),回水閥先開啟至最大,然后緩慢關閉回水閥來控制尾部供水壓力和流量,以達到試驗需要的降雨雨強。一般噴頭的額定工作壓力控制在200 KPa左右,不要超過300KPa。(2)動力電模式,通過控制器啟動大型水泵,變頻恒壓供水。
1.2 系統尾部管網組成
系統尾部管網由若干組噴頭組成,噴頭為活接口,噴頭可根據試驗需要進行任意調換。具體噴頭參數如下表所示(見表1)。
表1 各種噴頭參數
1.3 降雨區框架
本系統降雨區框架由輕型鋁合金材料制成,結構簡單,易于安裝拆卸,采用多個功能完備的小模塊,通過快速連接部件,手工很快即可裝配完成,野外試驗很好攜帶,適應各種野外不同地形條件。在不用時可以散裝保存,攜帶方便;使用時可根據需要組裝為5×5或5×10米降雨模擬場,降雨時間及管路選擇可自動進行。
2 自動控制系統的設置
降雨自動控制系統是自行開發的,用于模擬降雨試驗雨量的測量和降雨雨強的控制。系統可將雨量計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量以數字形式顯示當前雨量。自動控制系統參數和技術指標如下:(1)雨量筒承雨口內徑:Φ200mm;(2)雨量筒分辨力:0.5mm;(3)雨量計工作電壓:DC5V;(4)主控制器工作電壓:AC 220V、50Hz;(5)顯示屏工作電壓:DC 24V;(6)信號采集器工作電壓:DC 24V;(7)傳感器通訊方式:手動、有線、無線;(8)各板卡間通訊方式:RS485;(9)上位機與下位機通訊方式:RS232;(10)降雨區閥門控制:4~20mA DC。
2.1 主控制器的設置
(1)將電源線纜、壓力傳感器線纜、電動閥線纜以及16路雨量計線纜分別連接上。(2)打開電源開關,降雨系統顯示屏點亮,進入模式選擇界面,可以通過上下按鍵移動光標來分別選擇有線模式、無線模式和手動模式,并按中間鍵進行確認。(3)手動、有線、無線模式的選擇。
選擇手動模式,進入手動模式界面,選擇“確認”進入實時數據界面,選擇“返回”進入模式選擇界面。在“雨強”設置中通過上下按鍵選擇數值大小,通過左右按鍵選擇數值位數。在“時間”設置中通過上下按鍵選擇數值大小,通過左右按鍵選擇數值位數。若要進入有線和無線模式,只需選擇對應菜單即可進入相應的模式界面,其他操作同上。
2.2 有線模式下PC用戶界面的設置
在計算機上雙擊“野外人工降雨系統.exe”文件,程序開始運行。選擇合適的串口號和波特率,點擊“連接”按鈕,系統將打開串口,與遠端進行通訊。
設置好降雨強度和降雨時間后,點擊“設置”按鈕即可設置相應參數,點擊“開始降雨”按鈕,系統通過有線通訊模式控制遠端控制器,執行降雨功能。界面上會通過曲線和列表框的形式描繪出實時的降雨強度。點擊“停止降雨”按鈕,系統執行停止降雨功能。
在降雨狀態下,點擊“開始存儲”按鈕,系統開始執行存儲記錄的功能;點擊“結束存儲”按鈕,系統停止存儲記錄。
2.3 無線模式下降雨系統手持終端的設置
(1)降雨系統手持終端按鍵功能。面板上包括一組五維方向鍵,一個切換鍵、一個電源鍵和三個功能鍵F1、F2、F3。五維方向鍵用于移動焦點,選擇不同的部件,其中的“確定”鍵用于執行相應按鈕的功能。“切換”鍵模擬鍵盤上的TAB功能,也可以用于移動焦點。“電源”鍵用于控制設備供電的通與斷。(2)開機操作。在電池裝入且電量充足的情況下,長按“電源”鍵,設備加電開始工作,操作系統啟動。為了保證通訊功能正常,一定要確保將天線安裝在降雨系統手持終端上。(3)降雨系統無線手持終端操作。使用前,需要確保設備通訊正常。系統啟動后,進入“我的設備”,打開“Disk”文件夾,運行程序‘降雨系統’,運行后程序界面如下圖所示(見圖2)。
圖2 降雨系統無線手持終端主界面
按“切換”鍵將焦點定位在降雨強度或降雨時間后面的按鈕上時,按“確定”鍵可以增加或減小設定的值,設定降雨強度時,前兩個按鈕每次增加或減小1,后兩個按鈕每次增加或減小10。降雨強度的設定范圍為10mm/h到150mm/h;降雨時間設定的最大值為24小時59分。設置好數據后,點擊“確認設置”按鈕。
參數設置完成后,點擊“開始降雨”按鈕,選擇“是”,設備通過無線模塊控制遠端控制器執行降雨功能。在降雨狀態下,點擊“停止降雨”按鈕,選擇“是”,設備通過無線模塊控制遠端控制器執行停止降雨功能。
點擊“實時采集”按鈕,此時如果正在降雨且收到了數據,界面上會通過曲線描繪出雨強。在收到數據的情況下,點擊開始存儲”按鈕,選擇“是”開始存儲數據。在執行存儲的狀態下,點擊“結束存儲”按鈕,選擇“是”結束存儲數據。
3 系統使用、維護與保養
3.1 系統使用注意事項
(1)系統開啟前,一定要檢查各閥的開啟和關閉情況,嚴禁尾部所有閥門關閉,否則會使管道中壓力過大而爆破。(2)每次使用都要檢查首、尾部壓力表是否在正常使用壓力上,不在要及時調整和處理。(3)入冬后一定要將管道中的水放凈,以免冬季不用時凍壞管道和其它零部件。(4)嚴禁銳器接觸管道及噴頭,避免不必要的損壞。(5)經常檢查噴頭噴水情況,噴頭堵塞時用反沖洗或其它方法排除不了時,需拆卸該噴頭,仔細清洗或者更換噴頭。(6)每隔一定時間檢查過濾器濾網,及時去除其污物,以免壓差過大損壞管件。
3.2 水泵的維護保養
(1)啟動前應檢查泵轉動是否均勻,不能有卡住、異聲等不正常現象。(2)水泵起動后在規定轉速下三分鐘未出水,應停機檢查。(3)水泵在運行中,如發現不正常現象(雜音、出水量下降等)應立即停機。
4 結語
本套野外便攜式人工模擬降雨系統是在充分吸納借鑒當前國內外同類設備先進工藝基礎上,結合現代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大膽進行了技術創新而設計制作的。結構上具有多噴頭、多單元組合式的特點,噴頭出水孔徑較大,雨滴直徑大小分布與天然降雨相似。噴頭處輔以往返擺動的機械裝置,可增加散水面積和均勻度,將降雨強度控制在實用的雨強弱范圍內。經在不同林地、草地、農地、果園、荒坡、侵蝕溝等地方應用,測得的水土保持效果與天然降雨下其他方法測得的效果基本相同,數據精確可靠,是開展水土流失規律研究的一種較先進實用的測試裝置。系統應用前景廣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推廣性。
參考文獻:
[1]劉震.人工模擬降雨系統總體設計[J].水利水電技術,1998.
[2]鄭宏偉.一種新型人工模擬降雨實驗裝置的研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
[3]周奇.變雨強人工模擬降雨自動控制系統設計與試驗[J].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12.
[4]周躍.Kust03_1型人工模擬降雨實驗裝置的設計與率定[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8.
[關鍵詞]森林火災 消防車 航空滅火
中圖分類號:S7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2-0382-01
一、森林火災的危害
森林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能提供木材及林副產品,而且還肩負著釋放氧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少噪音及旅游保健等多種使命。森林火災是指失去人為控制,在林地內自由蔓延和擴展,對森林、森林生態系統和人類帶來一定危害和損失的林火行為。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森林火災不僅嚴重破壞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而且會對人民生命、財產和公共安全產生極大的危害,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具體表現為:燒毀林木、燒毀林下植物資源、危害野生動物、引起水土流失、使下游河流水質下降、引起空氣污染、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燒毀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災,最直觀的危害是燒死或燒傷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積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長愛到嚴重影響。森林是生長周期較長的再生資源,遭受火災后,其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黔東南2008年3月,當地遭受歷史罕見的低溫冰凍災害重創后,山地草木枯死,大量林木折斷干枝,林內可燃物增加,使得當時兩個月內森林火災頻發,創森林火災事故的歷史記錄,
(二)危害野生動物森林是各種珍禽異獸的家園
森林遭受火災后,會破壞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有時甚至直接燒死、燒傷野生動物。直接改變了森林內的小氣候,間接地破壞了動植物的生活以及生長環境,使得森林內生物的多樣性遭到嚴重的破壞。同時,森林內生物種類的單一化,使得林內動植物資源的利用率以及林副產品的開發率都受到一定的條件約束而降低,嚴重的制約了林區多元化經濟結構的發展。
(三)破壞森林環境繼而造成地質災害
若森林發生火災,除了會破壞森林的生態環境之外,還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地質災害。火災之后,森林里的大量植物被燒毀,植被結構遭到嚴重的破壞,使得土壤在外,從本質上破壞了森林原有的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作用。長期保持這種情況,就會使得部分地質較差或者山坡坡度較大的地區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山洪暴發以及山體滑坡等嚴重的自然災害,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危害。
(四)空氣污染
引起空氣污染森林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這兩物質約占所有煙霧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燒還會產生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質,約占10%~5%。空氣污染可能導致嘴唇干裂、眼睛疼痛、胸悶氣促和呼吸道發炎。在這種情況下,吸入(污染)空氣不僅對孩子來說是危險的,對成人也不好。嚴重的森林火災所引發的林火和煙霾問題不僅會促使多趟航班取消、學校關閉,也導會居民出現呼吸道問題。
(五)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森林火災常造成人員傷亡
森林火災會給人民財產帶來危害。林區的工廠、房屋、橋梁、鐵路、輸電線路、畜牧、糧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災的威脅。
二、森林火災重要滅火方法
掌握森林火災重要滅火方法對于迅速撲滅森林火災,降低火災危害具有重大意義,作為武警森林部隊的學員,我們應當對這些方法的適用與優缺點全面掌握。下面筆者介紹幾種重要的滅火方法。
(一)直接滅火方法
直接滅火方法所使用的工具一般為手工工具,最早為樹條子、掃帚、木棍上綁上麻袋片等工具,后來發展為用舊輪胎里胎剪成條綁在木棍上或塑料桿上,或用鋼絲條代替橡皮條作為撲火手工具。同時,也研制了砍刀、鐵耙、多用防火鍬、鐮刀、打火拍、鐵鏟等。武警森林部隊在遇到初發的、低強度的森林火災時常采用該種方法。
(二)森林消防車滅火方法
我國當前具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多功能綜合滅火救援工程車,滅火裝置發泡方式不受火災現場環境影響,輸送距離達3公里以上,揚程高度200到500米。采用壓縮氣體泡沫系統的森林消防車,滅火效率比直接以水滅火提高20倍。車輛能夠在草原、森林、山區、田野和河灘等崎嶇道路行駛,并可快速建立防火隔離帶。森林消防車越野性能強,通過各種路況時克服障礙的能力高,具體表現為爬坡能力、軟地面通過性、沼澤地通過性以及跨越壕溝的能力等。森林消防車除具備滅火功能外,還能運載消防人員、消防設備以及滅火用水到火災現場。良好的通信功能是森林撲火能在惡劣環境中進行有效作業所應具備的必要功能。充分應用高速發展的現代通信技術,在消防車內配備先進通信設備,可以密切加強橫向、縱向聯系,使指揮中心全面了解火場信息,協調各救援點整體作戰,有效提高滅火效率。其他車輛不具備此項功能。水滅火仍然是滅火的最佳方式。罐體有效容積天于5m3,額定揚程為110~120m水柱,按照秦嶺林區平均坡度300計算,可覆蓋的范圍可達到公路兩側400m,高壓水槍可噴霧狀射流、扁平射流和柱狀射,對降低可燃物表面溫度,增加濕度,快速滅火非常有利。一罐可控制1ha的森林。
(三)人工降雨滅火方法
該技術在我國東北和西南林區的森林武裝部隊中應用較為廣泛,滅火效率較高,常用的人工降雨催化劑為干冰和碘化銀,具體做法是利用高炮、火箭等裝備將帶頭催化劑的彈頭射入到火災現場上空的云層當中,促使冷云降雨,以此來達到滅火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采用這種技術進行森林火災撲救時,必須具備一定的前提,即火場上空有符合降雨條件的云層。
(四)航空滅火方法
航空滅火方法世界各國較普遍選用的方式是機降撲火隊員和灑水(滅火劑)滅火,我國則采用機群航化滅火、吊桶、吊囊、索(滑)降滅火等多種手段相結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形成綜合治理、立體交叉的系統滅火體系。航空技術在森林滅中的應用較為廣泛,首先,可利用航空技術居高臨下偵查火場,準確、高效收集火點信息。例如,利用航空技術在高空對火場進行勘探,確定著火的確切位置,并結合地形選擇救援路線。一方面,可使救援人員輕易的避開懸崖、山脊、鞍部、山頂、單口山谷等危險地形,確保了救援人員順利、快速的到達救火現場;另一方面,可正確引導救援人員利用河流、公路等條件開展更有效的救災行動,第一時間控制火情。同時,降低了地形問題帶來的地面救災人員的安全風險。其次,直接參與救火,利用航空技術的便利條件,在云層適合人工降雨的情況下使用催化劑,進行人工降雨滅火,其滅火效果更好、效率更高。2015年7月7日,4架印有“中國武警”字樣的橘紅色直升機降落在黑龍江大慶,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生產的直8-AWJS高原型森林滅火直升機正式裝備武警森林部隊。這對于有效提高我國森林航空消防能力,加強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五)間接滅火法
間接滅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離帶、挖防火溝,從而阻斷林火蔓延,達到撲滅林火的目的。它主要適用于撲滅燃燒猛烈的地表火、樹冠火和難滅的地下火。當火勢極為兇猛,隔離帶不能阻火時,可采用發火攻火(也稱放倒火)的方法。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危險性,森林武裝部隊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以爆炸滅火技術為例,爆炸滅火技術能夠有效撲救和阻截高強度地表火和地下火,目前我國研制了多種類型的滅火彈,包括干粉滅火彈、滅火手雷、液體滅火彈、飛彈等,此外還有索狀炸藥,可用于開設阻隔帶,控制火勢蔓延。
參考文獻
關鍵詞:容重變化;水土流失;人工降雨
Abstract: The simulated rainfall experiment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bulk densities on runoff , soil erosion processes and hydrological process on red earth land-sl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infiltration rate with time gradually weakened, with the bulk density increases; (2) runoff intensity time to build, with the bulk density increases. Soil bulk density is bigger, runoff moments earlier, runoff coefficient is big. Such as soil crust inhibited runoff, runoff decline; (3) the slope sediment yield increases with time, the bulk density is bigger, the sediment yield increasing. Such as soil crust inhibited sediment, sediment reduction.
Keywords: Bulk density;Soil erosion;Artificial rainfall
中圖分類號:S15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1 引言
土壤物理性質是影響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土壤容重的大小反映了土壤的松緊程度,是影響土壤的透氣性、入滲性能、持水能力、溶質遷移特征和土壤抗侵蝕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對坡面降雨入滲產流產沙等過程不可忽視。南方紅壤丘陵區是我國農業生產發展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翻耕較頻繁,長期對山丘坡地資源的強度開發利用,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因為土壤層薄,流失的土層厚度的比例很高,土壤石礫化嚴重,已直接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目前,我國對于水土流失狀況和規律的研究中,耿曉東等2009年在《紅壤坡面降雨入滲及產流產沙特征試驗研究》中得出在不同降雨強度和坡度條件下,產流時刻隨降雨強度和坡度的增大而提前。王占禮等2005年在《黃土裸坡降雨產流過程實驗研究》中研究了黃土高原裸坡降雨產流的變化過程,得出了不同因子對徑流的影響,并得出了各因子和徑流之間的關系方程式。劉俊娥等2010年在《黃土坡面薄層產流過程試驗研究》中通過人工模擬降雨試驗的方法,研究了黃土高原中部安塞黃綿土條件下的坡面薄層產流過程,得出了各產流因子與產流的關系方程。
基于前人研究的成果,本研究以模擬紅壤坡地為研究對象,開展了不同容重情況下坡面徑流入滲和侵蝕產沙特征研究,分析坡地系統內的侵蝕產沙入滲規律,探索不同容重條件下的侵蝕產沙入滲動態。這對完善紅壤坡地水土流失問題的治理方案提供理論基礎,優化布局和設計整體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合理地指導坡地農業種植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2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過程與材料
試驗用土采用湖南省長沙市東郊,屬中度脫硅富鋁化的鐵鋁土,質地較粘重。在生產上粘土具有保肥、保水的特性,但耕性較差的特點。試驗土樣經過1cm孔篩網,晾曬等處理填裝。試驗坡面植被覆蓋率為零,初始含水率為15%,質地均勻。
試驗所用土槽規格為:長200cm×寬30cm×高30cm ,坡度固定為15°,土槽徑流流出口處安裝V形槽用于收集徑流。為了控制試驗坡面物理狀況一致性,按照設定的容重計算每層土壤重量分層填裝。避免減小邊壁對水分入滲的影響及土層之間產生人工分層現象。
降雨設備由供水、穩壓、降雨3個子系統構成。降雨高度為7m,雨滴有效降落高度為6m,有利于保證雨滴降落的最終速度能夠達到天然降雨降落到地表的最大速度。降雨強度控制在80mm/h左右,均勻度大于80%。
2.2 試驗設計
人工模擬降雨試驗在湖南農業大學排灌實驗室進行,其為了揭示不同容重對坡面水土流失過程的影響,容重分別設置為1.1g/cm³,1.15 g/cm³,1.2 g/cm³,重復2次。研究數據均為重復降雨試驗數據的算術平均值。
3 結果與分析
3.1 容重變化對入滲過程的影響
土壤容重主要由土壤孔隙及土壤固體的數量來決定,而土壤水分入滲能力直接決定于土壤孔隙度值,它對土壤水分運動的驅動力和水力傳導度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土壤水分入滲能力,也就是說土壤容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土壤入滲能力的大小。孔隙度愈高,土壤的透水性將愈強。通常土壤的入滲能力用入滲率來衡量,入滲率指的是一定時期內降水入滲補給地下水的水量與同期內降水量的比值。入滲率的計算公式見(1):
⑴
式中,—入滲率(mm/min);—徑流量(mm);—降雨強度(mm/min);—時間(min);—坡面實際承雨面積(cm²);—坡度;10—量綱換算系數。
圖1 不同容重條件下平均入滲率隨時間的變化過程
Table1 Different density conditions average infiltration rate changes over time
由圖1可知,不同容重條件下,土壤的平均入滲率變化過程有所差異,即土壤的平均入滲率隨土壤容重的增大而減小。一般來說,容重大的土壤較為緊實致密、容重小的土壤疏松多孔,在相同土壤結構、含水量和水勢梯度條件下,容重大的水力傳導度小于容重小的土壤。因此,容重大的土壤水分入滲能力小于容重小的土壤。
3.2 容重變化對產流過程的影響
產流過程指流域上降水經過植物截留、填洼、下滲、蒸發等損失而產生凈雨過程。在地面形成地表徑流;在地下部分補充土壤的缺水量,部分形成地下徑流。本實驗主要研究地表徑流,由于是模擬平整的紅壤裸坡坡地,所以,不考慮植物截留、填洼等損失;蒸發損失的量少,不便計算,忽略不計,只考慮降雨下滲后的坡面產流情況。
根據坡面降雨產流過程, 定時采集徑流樣, 并計算出徑流深度H(mm/min)和徑流系數(%),計算方法見公式(2)和公式(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