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古典園林鑒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典園林鑒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典園林鑒賞

    第1篇: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方法:

    患者入室后行血壓、血氧、脈搏、心電監護。取仰臥位,頭偏向健側,選定患者患側鎖骨中點上1.5―2厘米的肌間溝與對側第4頸椎(或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和患側胸骨角的連線垂直進針。一般進針1.5―2厘米無需改變進針方向即可尋得異感,若無異感繼續向前進針亦可觸及頸7橫突或椎體稍回退,回吸無血和腦脊液后注入0.4%羅哌卡因3―5ml,觀察3―5分鐘病人無頭暈,目眩,耳鳴,多語好動,胸悶,呼吸困難后繼續注藥達18―25ml.

    評定標準:

    手術開始后不需要使用任何輔助藥就能獲得良好的鎮痛,肌肉松弛者為麻醉滿意;手術開始后需要使用少量輔助藥才能進行手術者為阻滯不全;手術開始后即使使用大劑量輔助藥亦不能進行手術需要改麻醉方式者為無效。

    結果:

    麻醉效果滿意者有92例,阻滯不全者有6例,完全無效者有2例。出現明顯異感者有89例,占89%。出現霍納綜合癥的有6例,經面罩吸氧后好轉,未發現有椎管內阻滯,神經損傷及氣胸等異常并發癥的發生。

    討論:

    臂叢神經由頸5―頸8及胸1神經的前支組成,各神經根分別經相應的椎間孔穿出后,頸5、6神經組成上干,頸7神經組成中干,頸8及胸1神經組成下干,各干又分為前、后兩股。臂叢神經5條神經根在鎖骨下動脈的上方共同經過斜角肌間隙向外下方走行。經本人在尸體上反復測量和多方面的資料查證后發現經患側鎖骨中點上1.5―2厘米與對側第4頸椎(或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和患側胸骨角的連線垂直進針正好是臂叢神經最密集的3干的地方。此處神經密集異感容易找到,少量局麻藥就可以浸潤所有的干神經,取得滿意的麻醉效果,避免大劑量局麻藥引起的毒性反應。本方法定位簡單操作方便,首次進針異感出現率高,用藥量少,安全實用副作用少,病人容易接受,麻醉效果滿意,非常適合基層醫院的麻醉工作者。目前國家正在扶持基層醫院的發展,本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白光昕,黃杰.肌間溝法頸7臂叢神經阻滯.中華麻醉學雜志,1984,4(4):200.

    [2]趙榮銀,雒啟蘭,宋彥西,等.經中斜角肌下端入路行臂叢阻滯的臨床觀察.中華麻醉學雜志,2000,16(8):392.

    [3]徐啟明,主編.臨床麻醉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2-115.

    [4]張勵才,主編.麻醉解剖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8-49.

    第2篇: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關鍵詞:園林美,創造,鑒賞,美學,園林意境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uman beings cannot live without garden. Among the garden around us, which kind of garden can give us enjoyment of beauty and how to create garden aesthetic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garden aesthetic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of the form, content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Key words: garden aesthetics; create; appreciate; aesthetic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garden

    中圖分類號: TU98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前言

    園林的景象,不是客觀的自然界,而是主觀化了的藝術品。所以園林不是純粹的原始自然,而是一種以人的理想愿望創造出來的人工自然。園林美也是一種美的形式,它和其他藝術形態的美不同,它有著獨特的復雜性,但是它卻也能讓人產生審美愉悅,滿足人的內心需要,也就是以客觀表象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主觀的東西,所以園林美也符合美學的一般規律。那到底什么是園林美?如何發現園林中的美?園林美的內容是什么?如何創造和鑒賞園林美?這些問題將是本文所探討的。園林美的創造和鑒賞本身就是相互關聯,密不可分的,懂得鑒賞就懂得創造。當前,園林場所很多,但是美麗的園林卻屈指可數。是人們不懂的發現,還是設計師們不懂得創造,這個很難說。所以本文將以美學的視角從形式、內容、意境三個方面討論園林美的創造和鑒賞,加深人們對園林美的認識,豐富園林美的內涵,提高人們對園林美的創造和鑒賞能力。

    2什么是園林美

    2.1園林的含義

    在談園林美之前,首先應當了解園林的含義。“園林”是什么?雖然似乎是不言而喻的,若深究其義,卻又混沌模糊。可謂人人心領神會,又難以明確道出其含義來。

    “園林”一詞,最早見諸文字者,是在西晉(200年)以后的詩文中,唐代的詩人亦多用之。但以“園林”一詞泛稱私家建造的宅園,自唐宋直到明清還不是個專有名詞。“園林”一詞成為造園學中的專有名詞則是在明末造園學家計成,寫出世界上第一部最古老的造園學名著《同冶》—書以后。但是“園林”一詞并不是在計成這才開始,也非今人所造,其實很早在一些詩句中就出現了園林二字。如:

    暮春和氣應, 白日照園林。(西晉·張翰)

    馳秀翔園林。(西晉·左思)

    伙啄雖勤苦,不愿棲園林。(南胡末·何承天)

    甫山當戶據,澧水映園林。(庸·歲參)

    天供閑日月,人借好園林。(唐·白居易)

    但并沒有能說明“園林”的含義是什么?事實上,魏晉南北朝至唐人的詩中的“園林”一詞,既同唐代詩人所說的園林有所不同,更非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園林”。計成在《園冶》中,選擇“園林”重要是泛稱宅園。“園林”一詞的涵義深廣,還可以從古代人們對園林的要求,即審美意義上去了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草堂記》中所寫:“幾所止,雖一日、二日,輒復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地其喜山水病癬如此?”。我們不難從園居生活的理想中看出,中國人對大自然的酷愛,人與自然那種統一和諧的精神,大詩人白居易酷愛自然山水到“病癬”的程度。[1]

    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人是渴望和大自然在一起的,特別是現在的城市中的人們,既不得志于山水,所以園林就成為人們精神上需要和補充了。人們對人工創造的山水——園林的要求,就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在園林的景境之中,要能令人忘塵脫俗,有云水相忘之樂,而飄然有凌云之志。園林是人們夢想的伊甸園,無論在什么國家,人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都會有對園林的向往。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文明的起點,開始于城堡的興起,但高級的文明,必然伴隨著優美的園林。”[2]

    那到底什么是園林呢?我們給“園林”以科學的定義,使模糊的概念有個清晰的認識。對繼承和弘揚傳統園林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以往我國學者很少給“園林”明確地下過定義,近年書出版興旺,園林的定義也多了起來,角度不同說法也不一,都有一定的道理。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園林的內涵和包括的內容也越來越廣。將匯集各家不同對園林的定義,并對它們進行分析,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園林是什么。如:

    比較有權威的對“園林”的定義是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園林·城規)中寫到:“園林是在—定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游憩境域。園林包括庭園、宅園、小游園、花園、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隨著園林學科發展,還包括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或國家公園的游覽區以及休養勝地”。 [3]

    這個定義雖然包羅萬象,是乎講清楚園林是什么,但是還是有一些地方讓人不能理解。比如說“美的自然環境”,感覺不需要通過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也是園林,我們知道園林和自然環境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造自然,這也是園林的本質。還有“地域”,地域一般指范圍較廣的地方,他包括小到庭園,大到風景名勝區,讓人不大明白。而且沒有提到滿足人的精神需求方面。

    我國造園學家陳植(1899—1989)教授在共《長物志校注》一書的注釋中寫到:“園林,在建筑物周圍,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構成的幽美環境,謂之‘園林’。亦稱‘園亭’、‘匠庭’或‘林園’,即造園學上所稱的‘庭園’”。 [4]

    這是個簡約而十分概括的定義。陳植先生可能是從造園學上,有將中外術

    語統一起來的意思。這個定義的優越性、在于其外延寬廣,中外適用。局限是其內涵無法說明中國的“園林”和西方的“庭園”的本質的區別。

    《美學辭典》中寫到“園林是一切以模擬自然山水為目的,把自然的或經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與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審美要求組成的綜合藝術”。 [5]

    這個定義明確了“園林”的創作主題思想,和“園林”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

    但有語病。如果是自然山水,就無所謂按照人的一定審美要求去組成了,而“人

    第3篇: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關鍵詞】古典園林,建筑美,順應自然

    中國傳統建筑是以木構框架為結構主體,帶有繁復屋頂的群體建筑,它那特別的布局形式、組合方式與造型特征是旅游者很感興趣的賞景對象。

    中國傳統建筑以豐富的文化內涵、鮮明的文化個性、高度的鑒賞價值、強烈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的中外游客。

    一、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

    (1)先秦及秦漢時期此時期或可稱為“自然時期”,是從“固”到“苑”的發展時期,約相當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的殷商西周時代,據有關典籍記載,我國造園應始于商周,其時稱之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優美的地方圈起來,放養禽獸,供帝王狩獵,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諸侯都有囿,只是范圍和規格等級上的差別,“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這種最早期的“囿”到漢代有了新的發展,它不僅僅是一種自然山林的原始狀態的存在,而是日趨專門化了,帝王們在這里建“宮”設“館”,除了為游獵所需要,增添了寢宮殿宇生活設施,還配置了觀賞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園林”性質,從漢代起它的名稱也從古代的“囿”改稱“苑”或“苑圈”了,著名的漢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宮”,有“太液池”,周圍數百里,蓋起宮殿數十個,設置了“射熊館”、“鹿觀”、“虎圈觀”等各種動物的圈觀,并種植了各地送來的異樹花木,如“核桃,,“紫紋桃”等等,不過此時尚處于中國園林發展初期,對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無一定規劃,仍較多地帶有古“囿”的持獵趣味,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樹異花的種植,只是獵奇羅列,雖然它有了某些園林的性質,開啟了日后造園的新生面,總的說,仍是處于自然發展的時期

    (2)唐宋時期這一時期是我國古典園林的形成時期,由漢代開端的中國園林發展進程,經過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到隋代統一中國的過渡,至唐代出現了一個興盛的局面,由于疆域的擴大、經濟的發達、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達到了一個空前繁榮時期,和別的文化發展一樣,園林發展中出現了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在苑囿的營建中注意了游樂和賞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鑿池引泉,布局關系也趨于融洽,使之形成優美的環境,發揮了休憩、游賞,甚至宴樂之功能,一是繪畫技術的發展與造園藝術的發展的互相促進,如南朝梁?張僧怒擅長畫山水,能“咫尺之間便覺萬里之遙”,畫家所提煉的構圖、排列、層次和色彩,極大地豐宮了造園技巧,而且有的畫家,自己就是一個杰出的造園專家,唐宋時期園林達到成熟階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園林或參與造園工作,將詩與畫融入園林的布局與造景中,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地主階級的詩意化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寫意山水園在體現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疊石、堆山、理水等。

    (3)明清時期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全盛時一期,也是古典造園藝術的一個大總結,明清時期,園林藝術進入精深發展階段,無論是江南的私家園林,還是北方的帝王宮苑,在設計和建造上,都達到了高峰,現代保存下來的園林大多屬于明清時代,這些園林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園林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皇家園林創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等,私家園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成就,如“滄浪亭”、“休園”、“拙政園”、“寄暢園”等等,同時在明末還產生了園林藝術創作的理論書籍《園冶》,它們在創作思想上,仍然沿襲唐宋時期的創作源泉,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造都是以“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為創造手法,自然觀、寫意、詩情畫意成為創作的主導地位,園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為造景的主要手段,園林從游賞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漸發展,大型園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還集仿各地名勝于一園,形成園中有園、大園套小園的風格。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風景以山、水為地貌基礎,以植被作裝點,山、水、植物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當然也是風景式園林的構景要素。但中國古典園林絕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簡單地模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剪裁,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法國的規整式園林和英國的風景式園林是西方古典園林的兩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則來規劃園林,以建筑軸線的延伸控制園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與其他造園三要素之間往往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但是,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園林形式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把建筑美與自然美對立起來,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中國古典園林則不然,建筑無論多寡,也無論其性質、功能如何,都力求與山、水、花木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突出彼此諧調、互相補充的積極的一面,限制彼此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面。

    第4篇: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關鍵詞:美術鑒賞 有效教學 教學藝術

    美術鑒賞教學是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分析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和延伸。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態度。可以說,成功的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藝術有種潛在的感悟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感悟力去豐富感情,理解生活,體味人生。那么,在有限的美術教學時間內如何完成這一目標將是一件值得我們極需共同研究的課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課堂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鑒賞課的前提。在一個教學主題開始以后,教師要創設一個求知、探究的環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探求的愿望和熱情,激活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講《韓熙載夜宴圖》一課時,我首先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李煜嗎?”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初中教材中學生都學過李煜的名篇《虞美人》),學生很奇怪美術課中老師為何會問這個問題。緊接著我又問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如何?他有哪幾首著名的詞?他的政績如何?當時社會環境如何?然后從他的政績來引入《韓熙載夜宴圖》背景,一切相當的自然、順暢。通過這些相關文化情境的介紹,學生非常迫切的想看到這張作品,提升了學生對學習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興趣和欲望,為整節課起了個很好的開端。又如:在《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藝術》一課中,把玉在生活的用途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玉的保健、美容的生活例子。把對玉的審美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和完成學習任務。

    美術鑒賞課的情境創設要切題、新穎有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探究興趣,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聯,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后面的自主學習中去。

    二、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

    新的課程標準,把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一項重要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學科課堂教學都應承擔的任務,美術鑒賞課也不例外。所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是學生親歷探究過程的中介和橋梁。問題的提出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也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篩選和確定問題;或者由學生提出問題。如在《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一課,我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問題:剪紙:研究一下剪紙的歷史;剪紙如果按它的表現方式來分可以分成哪幾類,并舉出具體的圖片例子;列舉各地比較有名的剪紙及其剪紙藝人,并總結南北剪紙各有什么特色。皮影:皮影的起源發展與現狀;皮影造型的藝術風格;皮影戲人物的角色造型設計。年畫:什么是年畫;年畫的用途及藝術特色;江蘇桃花塢年畫的發展以及藝術特色。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教師按照學生的自主選擇進行分組編排,讓學生在電子閱覽室進行探究性學習。

    無論是哪種方式提出問題,都是為了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所以提出的問題應具備以下特征:問題要明確;問題要適度;問題宜小不宜大;問題宜具體不宜抽象。

    三、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體驗內涵

    新課程實驗教學的要求,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到中國民間美術鑒賞這一單元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到農村、集市中去搜集舊的剪紙、年畫、民間玩具等,也可以從報刊、雜志搜集有關圖片資料。我們就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熟悉的家鄉尋美,在取材中欣賞美。這些既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興趣大增,又是最生動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課堂教學。如果一節課的學習基本由教師在講,學生在聽,我覺得是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許多學生懶于動口,闡述自己的觀點更是“無言以對”往往用“不知道”來回答,長期下去,學生會形成你講我聽,不想動腦的惰性。在美術鑒賞活動中,教師還應該多鼓勵學生以自己的觀點來描述、分析、理解和評價藝術作品,鼓勵與他人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應該多鼓勵其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四、巧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美術是視覺及造型藝術,具有可視的形象特點,利用現代化教學方法使美術教學手段向多元化發展,如實物展示、投影運用、多媒體音像的引進,通過聲音、動畫、視頻、投影等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大大地增加信息量和科技量。在《宛自天開——古代園林》一課中,我首先播放一段蘇州園林影像片段,配上中國古典樂曲,讓學生陶醉在優美音樂和和諧的古典園林環境中,學生被這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景色吸引,不知覺投入到美術欣賞活動中來,對中國園林進行重新認識和感受,然后表達自己對中國園林的理解。

    讓學生通過聆聽、觀察、想象、思索,進入情境。美麗的畫面,優美的旋律,生動的解說,讓學生沉浸在對美的享受中,不僅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更增添了欣賞的美。這種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融合,讓學生產生“如見其面”“如臨其境”的審美效果。從而使美術教學形成簡易、新型、交互、愉悅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審美理念的形成和發展的目標。

    五、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感受美術作品

    充分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我們學校位于河南省固始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資源和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讓美術教育有著無限地就地取材的機會。端午節、元宵節等千百年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富有強勁的藝術生命力。為開拓學生視野,拓展思維,組織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是很有必要的。

    第5篇: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園林;影響

    1 中國古典園林的起源與發展

    據有關典籍記載,我國造園應始于商周。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優美的地方圈起來,放養禽獸供帝王狩獵,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諸侯都有囿,只是范圍和規格等級上的差別,“天子百里,諸侯四十”。

    漢起稱苑。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游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游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其中太液池運用山池結合手法,造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島上建宮室亭臺,植奇花異草,自然成趣。這種池中建島、山石點綴手法,被后人稱為秦漢典范。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社會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一度社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士大夫階層追求自然環境美,游歷名山大川成為社會上層普遍風尚。北魏張倫府苑,吳郡顧辟疆的“辟疆園”,吳王在南京修建的宮苑“華林園”等,又是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園苑。

    隋唐之后,運用詩畫傳統表現手法,把詩畫作品所描繪的意境情趣,引用到園景創作上,甚至直接用繪畫作品為底稿,寓畫意于景,寄山水為情,逐漸把我國造園藝術從自然山水園階段,推進到寫意山水園階段。遷都洛陽之后,“征發大江以南、五嶺以北的奇材異石,以及嘉木異草、珍禽奇獸”,都運到洛陽去充實各園苑,一時間古都洛陽成了以園林著稱的京都,“芳華神都苑”、“西苑”等宮苑都窮極豪華。

    宋朝元朝造園也都有一個興盛時期,特別是在用石方面,有較大發展。宋徽宗在“豐亨豫大”的口號下大興土木。他對繪畫有些造詣,尤其喜歡把石頭作為欣賞對象。先在蘇州、杭州設置了“造作局”,后來又在蘇州添設“應奉局”,專司搜集民間奇花異石,舟船相接地運往京都開封建造宮苑。“壽山艮岳”的萬壽山是一座具有相當規模的御苑。此外,還有“瓊華苑”、“宜春苑”、“芳林苑”等一些名園。

    明、清是中國園林創作的高峰期。皇家園林創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等。私家園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成就,如“滄浪亭”、 “拙政園”、“寄暢園”等等。自然觀、寫意、詩情畫意成為創作的主導地位,園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為造景的主要手段。園林從游賞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漸發展。

    2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園林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典園林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縱觀其發展的歷程,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一直是它的三大主要組成部分,所以本文就以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為例,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

    2.1 儒家文化與中國園林

    儒家主張“禮樂”、“仁義”和“中庸”之道,提倡“德治”、“仁政”和“王道”,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自我修養。西漢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劉徹接受,儒家便占據了思想界的正統地位。

    儒家文化對宋代園林的影響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

    第一,尊王攘夷、皇權至上的封建禮制思想影響皇家園林的規劃、布局。大多數的皇家園林都有一條明顯的主軸線,主軸線上又有一個明顯的中心,這個中心的位置、高度、規模、體量統帥著所有的景區和景點,象征著皇權至上。

    第二,“天人諧和”的思想對園林活動有深刻的影響。“天人諧和”思想是在“天人合一”思想基礎上發展而衍生出來的。“天人諧和”是指人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種資源,使其造福于人類,又要尊重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及其生態。西湖山水之自然景觀,經過眾多園林的點染,配以其他的亭、榭、橋梁等小品自由隨宜地、半藏半露于疏柳淡煙之中,顯示人工意匠與自然之渾為一體,達到天人諧和的境界。

    2.2 道家文化與中國園林

    在自然觀上,老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成了萬物,是萬物的根源和存在的依據,老子認為道從自然為宗,即“道法自然”。

    道家文化對中國園林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老莊的“無為而治,崇尚自然”之旨影響于園林,表現為園林活動追求天然之趣。其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力求園林本身與外部自然環境關系的和諧,園林選址很重視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園內建筑更注意收納、攝取園外之“借景”,使得園內園外兩相結合而渾然一體。二是,園林內部的成景以植物為主要內容,宋代園林的天然之趣,更多的則是得之于突出園內的大量的植物配置,絕大部分都以花木種植為主,多運用成片栽植的樹木,而構成不同的景域主題,如竹林、梅林、桃林等,也有混交林。

    第二,道家強調的“清心寡欲”影響于園林,表現為樸素、簡約的風格。造園的諸要素如山形、水體、花木、建筑不追求品類之繁復,不濫用設計之技巧,也不過多地劃分景域或景區,建筑的密度低,數量少,個體多于群體,建筑布局著眼于疏,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廬、草亭等。

    2.3 佛教文化與中國園林

    佛家對中國園林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第一,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的創作手法。禪僧倡導“梵我合一”之說,認為主體與客體本來是不可分割的,在禪僧看來,自然之境與禪境并無二致,所謂“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翠竹黃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禪心”,這就為園林這種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藝術提供了審美體驗的無限可能性。

    第二,意境的深入。禪宗的思維講究悟性。南宗禪的“頓悟”就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內心體驗與直覺感受來把握一切,無需遵循一般認識事物的邏輯、推理和判斷的程序。這種通過內心觀照、直覺體驗而產生頓悟的思維方式,滲入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藝術創作實踐中,便促成了園林活動更強調“意境”,也就是園林的形象中所蘊含的情感與哲理。

    3 中國古典園林應具有的文化特征

    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特征有四個: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合;詩畫的情趣;意境的蘊涵。

    3.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在古典園林的地形整治工作中,筑山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園林的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摹寫,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現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巖萬壑的氣勢。水體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山嵌水抱一向被認為是最佳的成景態勢。而植被則以樹木為主調,以花卉為輔。以其形、色、香,賦予其不同的性格和品德。這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

    3.2 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合

    西方園林與中國古典園林的最大區別就是,西方園林注重規則和對稱,整齊劃一為原則。而中國古典園林則力求將建筑融于自然,達到人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筑物擁有充分的靈活性和隨意性,木框結構的個體建筑,內墻外墻可有可無,空間可實可虛,可隔可透。

    3.3 詩畫的情趣

    中國古典園林的景物講究“動靜結合”,即在游動、行進中領略觀賞,有靜態的山石和流動的水,融鑄詩畫藝術于園林藝術,使得園林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郁的詩、畫情趣,這就是通常所謂的“詩情畫意”。詩情,不僅是把前人的詩文的某些境界、場景在園林中以具體的形象復現出來,或者運用景名,匾額,楹聯等文學手段對園景做直接的點題,而且還在于借鑒文學藝術的章法、手段使得規劃設計獲得類似文學藝術的結構。

    3.4 意境的蘊涵

    意境是中國藝術的創作和鑒賞方面的一個極重要的美學范疇。簡單說來,意即主觀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觀的生活、景物。意境產生于藝術創作中此兩者的結合,即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鑄客觀生活、景物之中,從而引發鑒賞這之類似的情感激動和理念聯想。

    4 總結

    縱觀中國古典園林發展,我們可以看到,表現在古典園林中的這種具有古代中國人審美特征的園林觀,絕不僅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視覺感受以及一般意義上的對人類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還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即通過園林藝術對人的生活環境的調節,來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園林史[M].

    [2]淺議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及文化內涵[J].

    第6篇: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現代園林石景設計之“法”

    1.體現石景的文化性

    現代園林石景的文化性包含有繼承和創新,即讓游人在欣賞其外在的同時,還能感受到石景傳達的精神文化底蘊。

    為達到這兩個方面,必須要把握我國古典園林文化的文脈和藝術底蘊,中華泱泱大國,石文化源遠流長,并為世人所稱道。同時應結合現今流行的生態設計及現代景觀設計,靈活運用現代的技術,將現代園林的多元化繼承并發揚。

    社會文化在發展進步,園林石景的設計也要與時俱進。古典的石景表現的是當時的社會文化,因此在設計現代園林石景時,要結合現代所特有的因素,加入新的文化特征因素,如網絡,革命,藝術文化等。園林是與人交流的藝術,園林石景所要表現表達的,應是人們所熟悉了解的事物,如此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此外,應用當地石材,有兩大優勢,既可以開源節流,又能夠體現當地文化底蘊,更好地體現地方特色,可謂一舉兩得。

    2.體現石景的美學性

    人的審美要求不斷變化,石景的設計也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在色彩形態和質地上,都要從現代藝術中吸取靈感和經驗,結合一定的藝術處理手法,體現現代美學原理,使人身心愉悅。這樣既體現了現代美學的應用,也促使不同的藝術領域之間加深了交流貫通,是石景設計融入多元化的藝術流派風格。

    如前文所言,在物質文明大步前進的同時,人們的審美水平和精神文明層面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美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具體,自然園林石景當然也在其中。設計時,不僅僅要考慮到石景本身的形態、色彩、質地,也要讓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統一,適時地運用對比統一的美學原理,能夠讓石景的美滲透到環境中,帶給人愉悅的美感。

    在藝術流派百家爭鳴,空前繁榮的時代,藝術與生活的距離空前縮短,只有在各個藝術流派中汲取經驗營養,并加以實際運用到園林的石景設計中,才能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同時也是未來園林景觀的石景設計的發展趨勢。

    3.體現石景的生態性

    在歷史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我們要為之努力的,現代園林景現也正大力提倡以生態為主的園林景觀。以低碳經濟的發展之路,換取生活品質的提高。園林景現空間造景更加講究生態效益,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盡量以植物造景為主,盡量少用硬質景觀。所以置石也應該適應時展的趨勢,以創造具有生態效益的環境為目的,進行園林生態的置石,山石是沒有生命的建材,在現代園林中它是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質要素,但是置石和組景所代來的獨特的觀賞價值。能夠給人以無窮的想像空間和精神享受。

    在歷史進程發展到嶄新篇章的今天,處處都在提倡生態自然,園林空間的設計也不例外,越來越強調生態效益和環境的保護,提倡結合立地生態條件,以自然植物造景,減少硬質景觀的應用。而置石組景則不同,它獨特的觀賞價值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和精神享受,同時也是現代園林中重要的構景部分。因此,生態置石,刻不容緩。

    何為生態性呢?其主要方面是用石簡潔利落,擇要處而置,反對堆砌,以簡勝繁,意味著,“形簡意賅”,反之則應避免;在設計施工中,更要注意到給植物的生長預留一定的空間和有利得條件,使之從而達到石景的“生態效益”最大化。如此不僅增添了許多自然趣味,也增加了石景的生態功能,耐人尋味。

    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綠色植物的搭配更顯得彌足珍貴,越來越多的植物被運用到園林景觀設計中,將綠色與園林石景結合,讓“園林”與“石景”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渾然天成。

    現代園林石景的發展趨勢

    發展和創新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只有這樣,藝術才能經久不衰。只有不斷的總結經驗,分析現在,才能展望探索未來,才能維持其生命力。

    首先,是繼承與發展。古典的堆山疊石藝術,賞石置石的傳統鑒賞文化,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弘揚并發展。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深厚的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在世界的園林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深度的研究和挖掘歷史文化精髓,借鑒和繼承先人的財富,完善其藝術理論,取其精華,并結合到現代的園林藝術石景設計中。

    其次,如需建構現代園林石景藝術的理論體系,我們需要結合傳統的置石,傳統的山水畫理論,現代環境空間的藝術發展成果,現代藝術方面的理論等,形成共同具有民族特色的并且對現代風格的山石營造有指導意義的山石理論體系。

    第7篇: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質量;基本策略

    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美術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因為美術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以高度的熱情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讓每一個學生真正領會美術帶給他們的知識和樂趣,讓美術來陶冶他們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調節他們的心理狀態,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那么,具有人文性質的美術作為以培養美術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的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怎樣來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呢?自己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

    1創設情境,激活學生主動參與

    創設課堂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在一個教學主題開始以后,教師要創設一個求知、探究的環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探求的愿望和熱情,激活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1)創設案例。通過以一件作品為例對其重點分析和解剖研究學習,如在《華夏意匠――建筑藝術》一課教學時,我運用了央視探索發現紀錄片《蘇州園林》片段作為全課導入,動人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旋律,權威專家的介紹,普通民眾的觀點,使學生一下進入了鑒賞的情境。《蘇州園林》作為中國私家園林的經典作品很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誘使學生努力去探究中國古典建筑中所蘊藏的中國文化。美術鑒賞課的情境創設要切題、新穎有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探究興趣,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聯,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后面的自主學習中去。

    (2)創設問題。通過系統設計課堂知識,巧妙設計情境問題,來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主動探究與交流。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提問作為一個重要的技巧,面對教學目標善于創設問題。例如《如再現客觀世界──走近具象藝術》一課可以圍繞“具象藝術的特點是什么?怎樣鑒賞具象藝術?”提出以上問題,但這樣一問一答的方式往往流于形式,比較抽象生硬,我在設計這節課時,通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例,讓學生通過想象和具體的表演再現《清明上河圖》當時人流、車水馬龍的繁華場景,讓學生模擬當時的活動場景真正領略來自宋朝古人的審美情趣,生活場景。這樣學生就對“具象藝術和客觀世界的聯系”,“具象藝術”的特點,及如何鑒賞具象藝術,這幾個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3)創設項目。將內容設計成需要學生探究、策劃和實踐完成的項目。教師經常會通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而不斷給學生添加學習的驅動力。學習任務通常會被學生當成作業,處理不當就會受到學生的反感甚至抵制。如在對《現實與理想的凝結──外國雕塑擷英》一課的感悟式鑒賞的理解學習中,我選擇了希臘的《米洛的阿芙羅蒂德》和法國的《思想者》為例,簡單地對這兩件雕塑作了介紹,然后請學生自己發揮對這兩件雕塑有關鑒賞的問題:“《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和《思想者》分別給了你什么感覺?”、“這兩件雕塑是如何使你產生這種感受的?”、“這兩件雕塑從形體比例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從人物的表情上發現有什么特點?”、“從這兩件雕塑當時創作的歷史背景和其分別表現的藝術特征有什么特點?”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教師按照學生的自主選擇進行分組編排,讓學生在網絡教室進行探究性學習。

    2開展創造性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美術鑒賞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把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一項重要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學科課堂教學都應承擔的任務,美術課也不例外。所以教學中開展創造性美術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美術的鑒賞能力。

    (1)多角度觀察事物。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視角選擇不同的表現手法和確定不同的主次構圖。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宜給學生講太多抽象的理論應該引導學生將感性知識初步升華為理性認識。筆者每年都組織學生賞自然、看畫展學生有了觀賞的眼界自然也就有了繪畫的境界

    (2)多意境展開聯想。鼓勵學生對作品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聯想能力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從理論上講聯想的方式和途徑多種多樣。在實際美術教學中教師應該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使其通過語言表達發散聯想思維。

    (3)多方式自我展示。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人有表現自己的欲望這是人的一種價值需求。美術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需求在滿足學生自我表觀的需求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常把學生的優秀作品通過大屏幕及時地展示出來并且經常組織舉辦學生作品展使學生在獲得賞識的同時獲得新的動力。

    3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

    在美術課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討論得最多的是設計的思路、獲取材料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所以,美術課的教學過程評價應該是一種形成性的評價,即反映學生成長發展的歷程,也就是說對學生在動態教學過程中的執行情況、效果及時反饋,及時調節,以達到預期目的,這樣就突破了長期以來,在美術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不良現象,促使美術教師全面的、多層次的看待學生,積極采用多維、多級的評價方式,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并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手段,從正面加以引導,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

    綜上所述,當前,正處于美術新的課程改革時期,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搞好教學,應該更加主動地學習、探索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手段,當好一個導演者,把握好課堂教學,走出美術教學的傳統模式,展現自我,讓每一節課內容都精彩地體現出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最大潛能,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鴿.科學與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實踐性分析[J].中國藝術,2011(2):214-215.

    [2] 陳紫帆.高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的價值與策略研究――以廣州市白云區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8):107-108.

    [3] 曹成華.讓藝術之花在歷史課堂綻放――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學生的美術修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3):289-290.

    [4] 徐進.談新課改后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6):121-124.

    [5] 周瑋.淺析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3):112-114.

    第8篇: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關鍵詞:蘇州園林;城市山林;綠化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08-0051-02

    1 蘇州園林造景中山、水的結合

    1.1 山、水結合的景觀層次

    蘇州園林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譽。現代都市人既要享受城市文明,又留戀湖山之趣,“城市山林”正好統一了這個矛盾。在園林的象征方面,假山有特殊的地位。假山不但豐富了園林的景觀,增加了景觀層次,產生了空間感,而且由于遮擋或掩蔽了一部分原應在視覺之中的景物,因之更增加了園林的深幽氣息。但明代以前,人們更多注重的是山的意境美和居、息、游、養的氣氛,是和“仁者樂山”的比德思想聯系在一起的。只是到了明代,建造假山時才開始著意于山體形態的多變,更多地把山作為純觀賞對象而追求新奇的形式效果。由假山的假景引出觀賞者的真情,經過觀賞者審美判斷后的假山就變成了真山。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就必須遵守一些基本法則,不同的景致如峰、巖、巒、洞、穴、澗、壑、坡、磯、瀑,園山、樓山、池山、內室山、峭壁山,各有形式章法,不能混同。除此以外,特別忌諱毫無章法地使用大量的名貴山石。

    1.2 滄浪亭園林中山、水的應用

    滄浪亭位于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之一。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滄浪亭三面皆水,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滄浪亭的水就像它的靈魂一樣,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山下的復廊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景通內外,復廊外側是園外的水面,有小亭觀魚處和廳屋面水軒,可俯覽園外水景。滄浪亭園外景色因水而起,園門北向而開,前有一道石橋,一灣池水由西向東,環園南去。而園內布局以山為主,入門即見黃石,土石相間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藤蔓垂掛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2 蘇州園林中的水元素

    蘇州園林最美之處是水,水是江南園林之魂。水總是占據園子的中心地帶,亭臺樓閣依水而建,靈石橋梁亦依水而造。有了水,園林就有了活力,仿佛水是園林血液;有了水,山石草木都有了影子,太陽有了反光,仿佛水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周圍的一切,使園林的空間感、層次感更加強烈。

    水,無論在古代園林還是現代園林中,水通過其自身的運動和變化起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水體的變化,既可以創造園林意境,又可以提高造園的藝術水平。園以水活,無水不成園水賦予園林以生機和活力。水也因此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創造了中國園林的雛形。隨著社會的發展,園林的審美功能代替了單純的原始虛妄崇拜。自魏晉以來,老莊的追求精神超越的審美哲學一直影響著中國古典園林的審美意識。這種流行于歷代文人中的隱逸、休閑、寄情山水之間的審美思潮,深深地影響著江南私家園林的審美原則。蘇州園林的設計是這種理想境界的集中體現,而其中尤以水環境的巧妙設計而為世人矚目贊嘆。

    江南的園林建筑大多臨水而筑,自然觀念在園林中處處盡顯。在空間上采用自山布局的形式,依地勢借助亭臺回廊的穿插、草木花石的虛實相間,表達一種“雖山人作,宛自天開”(計成《園冶》)的創作思想。這種對“城市山林”理想境界的追求,造就了江南園林獨特的審美觀。蘇州園林因水而活,因水而美。“無水不園”,是中國古代文人和造園行家對其園林特色和構園方式的一種形象化概括。這一特點的形成,與古人的“智者樂水”,水有靈氣,水喻財源,以及因水而活的審美趣味和思想觀念息息相關。水景的表現形態是對自然的模仿,往往以斑駁交錯的天然山石為其駁岸,如同山澗溪流;也往往與其周圍空間互相呼應,迂回曲折、時寬時窄的流涇形態,一步一景、步步為景的審美情趣,水滲透于各個空間,就水而言,是剛柔并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的園林審美文化。

    3 蘇州園林中的石頭景觀

    石有瘦、透、漏、皺、丑諸貌,可以表達人格意義上的陽剛之氣和陰柔之韻。正因如此,奇山怪石成為中國園林有的藝術符號,造園者善于運用這些符號來創造優美的景致,形成深遠的意境。園林離不開假山,而假山離不開石頭,選用何種石頭大有講究。石頭的形體雖然千奇百怪,但都是由于風吹浪激、日曬雨淋,歷經多年而緩慢形成的,是大自然的精心杰作。因此,中國人總是把“石”與“古”聯系在一起。此外,文震亨在《長物志•水石》中也說:“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林水石,最不可無。”這一園林美學名言概括了這樣一種園林審美現象,即人們面對奇石名品,往往會萌發懷古之思: 想到它形成的自然史,想到它和歷史上某一名人的關系,由石上的古題刻而感嘆沉思,這就是“石令人古”的審美體驗。品石,是伴隨著疊石而興起的一種文化現象。無論是單枚點綴,還是成組列布,當時各園均以太湖石為第一品,因為其體態豐富多姿,體形又高大,有所謂瘦、透、漏、皺的特點,既可遠觀,又能近賞,是適于點布的理想石品。太湖石在園林上的凹凸和紋理,也就是計成《園冶》中所說“文理縱橫,籠絡起隱”。對石來說,“皺”的功能是破囫圇之體,去平面之態,使其立面顯隱起伏、紋理豐富。這樣,石頭的受光面就富于變化,色調就不顯呆板,從而使人感到耐看。

    4 蘇州園林中的植物造景

    4.1 造景植物的選擇

    “綠”,是植物的統稱,包括植物的單體美和群體美。園林以植物造景為主,無論是植物單獨布置,還是與其他元素相搭配都能很好的形成景色,且構景靈活,自然多變。植物的花色、葉色、枝干色彩豐富,不同的植物色澤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的季節、年齡又表現出不同的景觀特色。因此,植物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園林色彩,點綴園林空間。然而竹類植物是園林造景中重要的觀賞植物。

    綠化環境,陶冶情操。竹子生長快、繁殖容易,一次造林、經營合理,可供持久利用。竹林綠化能給污濁的空氣以清新,消減喧嘩的噪音,清除城市“三廢”,給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的城市帶來新鮮、清靜和富有生命力的環境。優美的環境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竹子與園林山石配合,可形成寫意山水式的組合景觀,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造景手法,即充滿詩情畫意的竹石小品。竹子與建筑配合,除一般植物那樣對建筑物起軟化、平衡、遮隱等作用外,常形成畫境式景觀,如古典范式中的“移竹當窗”和“粉墻竹影”等。

    4.2 植物造景的運用

    植物因其具有生命力且不斷變化營造出生機勃勃的景象,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植物中喬、灌、地被因其高低差異而形成高低起伏的變化,改變地形,形成錯落有致的景觀;植物還可以用來軟化建筑、美化風景構圖,起到加強和山水氣韻的作用。“山得草木而華、水得草木而秀、建筑得草木而媚”闡述了植物必不可缺的地位。

    有人說,園林是未完成的藝術,游賞者的加入使其藝術性得以完成和實現,這種說法其實深得園林鑒賞之精髓。在這里,觀賞者觸景生情、情景交融,自然美景與人文精神合為一處。一山一石,一花一木,由于有了人的精神屬性而具有了較高的審美主觀藝術趣味。

    參考文獻:

    第9篇:古典園林鑒賞范文

    關鍵詞:園林;園林藝術美;園林藝術教育;園林式大學;大學校園綠化

    現代生態學家提出,現階段的綠化建設要從“城市中有花園”向“花園中有城市”發展。其強調的是“大園林”的觀念。園林,作為物質財富和藝術創作,是由建筑、園藝、山水、文學、書畫等各門藝術相互滲透的綜合性藝術。其充分地體現出地域環境和人文精神的文化特色。把大學建設成為“園林式大學”,使之成為城市綠化有機整體的一部分,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

    一所大學的校園環境、整體景觀往往是這所大學留給眾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體現出學校的實力、辦學風格,展示出學校的風貌和特色。現代大學自誕生以來,以園林藝術美的實踐構建校園景觀,處處體現著學校的歷史傳統、文化和精神,蘊含有巨大的潛在教育功能[1]。

    王三山在園林藝術教育的原則中提到:園林藝術教育是從審美享受的層面來激發人們對人的生存環境、園林景觀以及園林建筑、造園技巧、造園風格等方面進行欣賞和解讀,為受教者開啟通往審美意境的途徑與方法。從園林藝術教育的目標來看,有四個方面:其一,是對中外景觀藝術發展沿革的了解和對藝術風格的認識。其二,充分了解掌握園林藝術設計的基本技巧,建筑庭園、花木、山水等的設計方法和藝術表現能力。其三,培養人們對自然美與人文景觀的審美感悟、理解能力,并提高對古典園林美學進行深入研究的能力。其四,培養人們對園林藝術的品賞和鑒賞能力,使人們真正進入一種“情在景中,景在情中”的高雅心境。園林藝術教育必須遵循以下兩條原則[2]。

    王昌齡在《詩格》中對詩歌意境的產生作了分析。王昌齡說的“三格”,是指詩歌意境產生的三種不同情況。其中第一種情況是所謂“生思”。詩人經過長期的構思,始終未能產生意象。于是暫時讓自己的精神松弛下來,等待一個偶然的機會,靈感和想像為“境”所觸發,這時意境自然地涌現出來了。這就叫“生思”。在這種情況下,“境”和“思”的關系是偶然的觸發。“境”引起“思”,產生了意象。中國古典園林在美學上的最大特點是重視藝術意境的創造。中國古典園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藝術意境的美[3]。

    中國古典園林正是通過整體環境的創造,并綜合運用一切可以影響人的感官的因素以獲得詩的意境美。由于中國的傳統是文人造園,因而中國園林可以說是與山水畫和田園詩相生相依,并同步發展的,而這兩者從它一開始的時候就十分重視神思和韻味。在古代,詩人、畫家遍游了名山大川之后,要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園空間,原封不動地照搬是根本不可能的,惟一的辦法,就是像繪畫那樣,把對于自然的感受用寫意的方法再現于園內。園林藝術美有其明顯的客觀性,造園藝術家裁取自然界現存的美,依照審美規律、審美價值和審美法則,來改善和改造環境,創造環境美。

    校園綠化美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宜人的學習生活環境。這個園區內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個雕塑、每一個花壇、每一棵樹木都可能讓他們駐足,都可能讓他們獲得靈感,讓他們熱愛自然、憧憬美好、珍愛生命,形成鑒賞美、追求美、呵護美的美好心靈。“園林式大學”是園林藝術美在大學校園綠化中的最高境界。國內的大學有許多很好的范例。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是我國兩所最頂級的大學,其校園綠化得益于皇家傳統園林的底蘊。1952年,北京大學以嶄新的姿態在燕大校園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北京大學校園是北京西郊明清時期著名的園林區的一部分。在保留原有園林風格的基礎上,新建了大量反映時代氣息,反映改革開放,反映教學科研特點的新景區、新景點。北京大學是一所以古典園林為特征,兼有現代園林的綜合性科研基地。在建設新建筑時考慮與古典園林環境相協調,造就和建設一所完整體系、和諧統一、空間幽靜的校園環境。整修后的未名湖景區更加清凈優美,湖光塔影、垂柳石魚,令人流連忘返[4]。清華大學校園,地處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園林區,是在幾處清朝皇家園林的遺址上發展而成的。清華校園內林木俊秀,水木清華;清澈的萬泉河水從腹地蜿蜒流過,勾連成一處處湖泊和小溪,滋潤著一代代清華學子高潔的志趣和情操。

    上海市松江區大學城的幾所高校中,綠地面積占校園面積的比例都超過了50%以上。這些高校之間不是用圍墻分隔開來的,靠的是綠化帶。布局合理、層次豐富、生物多樣的城區綠地系統,形成“藍天碧水、綠地青山、古韻新意、綠廊穿插、林園交織、城鄉一體”的顯著特色。

    武漢大學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大學之一,既得益于地質學家李四光慧眼識珠,選定東湖之濱、路咖山麓的自然風光,又有建筑大師開爾斯鬼斧神工,奠定了中西合璧、美輪美奐的古建筑。武漢大學卓越的教學科研學術成就蜚聲中外,且以其美麗自然風景為世人所贊美。校園依山環湖、蜿蜒起伏的地理環境,構思精巧的仿古建筑群典雅凝重。銀墻碧瓦掩映在蒼翠林木和萬花叢中,如一顆熠熠生輝的綠寶石鑲嵌在浩瀚的東湖之濱。校園植被豐富多彩,季相色彩斑斕,綠化率達到68%,綠化覆蓋率達到87%,其中山體綠化覆蓋率為100%。校內擁有全國高校最大的綠化廣場, 13株百年大樹已列入國家級重點保護名木古樹,校園內有種子植物120科、558屬、800多種,其中屬于珍稀瀕危的植物有11科17種。曾有植物學家驚嘆武大就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5]。茂密的樹林和優美的環境使武漢大學成了鳥類棲息的天堂,各種鳥類就有276種之多。校園現已形成了以櫻園、梅園、桂園、楓園、中心湖等景點為特色的綠化體系。

    汕頭大學新圖書館于2009年6月落成,被稱為“亞洲最美麗的大學圖書館”。其建筑外觀為線裝書書盒狀的現代設計,館外有一池清澈的活水,周圍大片的綠地令人舒心愜意。

    廣州中醫藥大學校區校園的綠化植被全部選用無揮發刺激性氣味的中草藥植物,將校園變為中草藥公園,充分體現中醫藥大學特色。

    有許多地方院校在校園綠化方面也精心設計,科學布局。有點睛之筆,如吉林藥學院的錦鯉湖,吉林師范大學的道園都令人眼前一亮,回味無窮。

    園林景觀的美境,強調欣賞與參與意識,正是以人的五官,通過悟道法境,體會法境之圓滿。園林作為景觀的組合部分,其最重要的是強調人的主觀與客觀之間產生互動關系,從品賞心理到文化底蘊,以及主體參與意識,都應該隨著詩情和感悟去體會意境中的美感。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校園環境從某種角度反映了城市的精神面貌。高校校園綠化美化應該以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和創造充足的室外活動空間為基礎,確立高校的園林藝術美特色。其實,有許多高校就是“全國綠化先進集體”。 美不勝收的青蔥校園吸引著廣大師生,在園林意境美中陶冶情操、修為品德。

    建設“園林式大學”是大家的一個共同理想。現今我國大學校園園林綠化整體水平還亟待提高。切記:“園林式大學”不是概念或標簽,而是追求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王鐵城;孫天壯,淺論大學校園環境規劃,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第8期

    [2] 王三山,周耀林著.營造之道:中國建筑與園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10.

    [3]楊文會著,書名《環境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

    [4]何綠萍,謝凝高,陳青慧,北京大學校園園林化環境的分析, 《中國園林》1987年第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成人福利小视频|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成人羞羞视频网站|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老同学|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成人口工漫画网站免费|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久久91网站下载|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