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老年人護理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人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人護理措施

    第1篇: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老年人胃潰瘍 誘發因素 預防

    中圖分類號:R5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b)-0232-01

    胃潰瘍是指發生于胃的一種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組織缺損,可累及胃的粘膜層、粘膜下層和肌層,與胃糜爛不一樣[1]。其臨床特征為無規律的中上腹痛、嘔血和(或)黑便、消瘦、很少發生節律性疼痛,夜間痛及反酸[2]。易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穿孔和幽門梗阻等并發癥,常難以控制。餐后1小時后疼痛并且呈季節性,多在秋冬交替時期或開春時疼痛發作或加重。

    1 老年人胃潰瘍的誘發因素

    1.1 內在因素

    1.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胃動脈發生硬化,胃粘膜血液供應不足發生萎縮,導致抵抗胃酸、胃蛋白酶的能力下降。同時,胃動力不足,食物滯留刺激G細胞分泌胃泌素,促進胃酸分泌。

    1.1.2 遺傳因素

    現已證實,胃潰瘍既受環境因素影響,又受遺傳因素影響,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1]。

    1.1.3 精神性格因素

    長期處于精神壓抑,容易情緒激動、緊張、焦慮,性格內向、抑郁的老年人易患胃潰瘍。當突發生活事件時,出現應激情況也會引起胃潰瘍這是因為情緒感情導致迷走神經反射使胃酸分泌增多,胃運動加強,交感神經興奮則使胃粘膜血管收縮而缺血,胃運動減弱;通過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素軸而使皮質酮釋放。促進胃酸分泌并減少胃粘液分泌[3]。

    1.1.4 高危人群

    O型血的人、血液檢測出抗分泌型IgA抗體、男性等胃潰瘍發病率較高。

    1.1.5 疾病影響

    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病,肺功能減退,一方面缺氧導致胃壁血管收縮,使胃粘膜抵抗力降低,另一方面因二氧化碳潴留促使胃壁細胞的碳酸酐酶活性亢進,胃酸分泌增加,促進胃潰瘍形成,膽汁反流也是其中原因,但慢性胃炎并非是胃潰瘍的病因。

    1.1.6 唾液缺乏

    唾液中含有皮膚生長因子,能促進皮膚生長,修復胃粘膜,它的缺乏可使胃粘膜發生后潰瘍。

    1.2 外在因素

    1.2.1 細菌影響

    最主要的是幽門螺桿菌(HP),幽門螺桿菌首先穿過胃粘液層才能到達胃上皮細胞表面而感染宿主,HP合成大量的大量尿素酶能分解分解人類的代謝廢物尿素,所產生的氨可以中和鹽酸,造成一過性的低酸和高pH,使細菌細菌能順利穿過胃粘液層到達粘膜表層,還能產生如熱休克蛋白一樣的監護蛋白、耐受細胞免疫保護細菌生存[4]。

    1.2.2 吸煙、飲酒

    吸煙能引起血管收縮、胃粘膜血流量減少,胃液中前列腺素含量減少,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胰液和膽汁中的HCO3-且能加劇十二指腸液的反流,削弱胃粘膜,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迷走神經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酒精直接損傷胃粘膜,失去胃粘膜的屏障保護作用。

    1.2.3 藥物影響

    長期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主要是通過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生成及抑制潰瘍的愈合作用[5]如阿司匹林,另外,消炎痛、保泰松等;糖皮質激素、利血平、紅霉素等同樣會引發胃潰瘍。

    2 老年人胃潰瘍的預防和家庭護理措施

    2.1 合理飲食.注意飲食衛生

    老年人的飲食需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這樣可以不僅可以減輕胃的負擔,而且可使胃內的適量的食物中和胃酸,勿暴飲暴食或者不規則進食,破壞胃分泌的節律性,多數老年人因牙齒松動或吞咽困難不食過硬、過冷、過熱食物尤其未經充分咀嚼或過于粗糙食物會加重胃黏膜損傷影響胃的消化功能和防御機能,不要進食污染或未經加熱的熟食,更不能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以免攝入大量細菌在胃內生長繁殖,從而使胃潰瘍并發胃炎,不能邊看書、電視邊吃飯要集中注意力,營養不良的老年人要補充蛋白質如牛奶可以止血修復潰瘍面的作用和維生素如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胃酸的缺乏會減少鈣和鐵的吸收則使體質虛弱的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和貧血等癥狀應多吃豬肝、豆制品。不吃辛辣刺激、油炸類的食物,戒煙戒酒,避免早晨空腹喝熱茶、濃茶。

    2.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樂觀態度

    老年人要加強身體鍛煉,提高體質,延緩衰老,如適量的散步、打太極等,能改善高級神經中樞和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增強胸、腹部的肌肉運動,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和調整消化吸收功能,促進潰瘍愈合。培養廣泛的愛好如養花、練書法、繪畫等,日常生活起居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避免勞累。平日里多參加集體活動,保持情緒穩定,積極樂觀,心情舒暢。中醫介紹寒邪犯胃可能誘發潰瘍病復發。要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尤其是要保護腹部,避免受涼[6]。

    2.3 藥物預防

    (1)降低胃酸藥:①H2受體拮抗藥(H2RA)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②質子泵拮抗劑(PPI):奧美拉唑。(2)胃粘膜保護藥:枸櫞酸鉍鉀、前列腺素等。(3)促胃動力藥:嗎丁啉、甲氧氯普胺等。(4)三聯療法:胃粘膜保護劑+抑酸劑+抑菌藥或殺菌藥(枸櫞酸鉍鉀+奧美拉唑+阿莫西林)服用中藥如柴胡疏肝丸、胃得安膠囊、丁蔻理中丸等。藥物在使用時要按系統、全程、聯合用藥的原則。一般治療的療程不得少于4周,最好是6~8周,不能因服數日后癥狀完全消失就自作主張,停止服藥[5],不得隨意去到藥店買藥,必須遵醫囑用藥,不要頻繁換藥,治療一周后需做胃鏡檢查,如有嚴重者要接受手術治療。

    2.4 心理護理

    患有胃潰瘍的老年人即受病痛折磨又對生活喪失信心,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會產生孤獨、憂郁低沉消極情緒,甚至因病情久治不愈而產生焦慮、煩躁。針對老年人的不同情況,家屬要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措施,積極治療并發癥一旦發生出血,穿孔、幽門梗阻等情況,應及時送醫院治療。多溝通,多一點理解、關心,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3 結語

    通過對上述老年人胃潰瘍的誘發因素與相關預防和護理措施的學習,希望廣大老年人從自身做起,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了解疾病預防知識,安然度過晚年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簡一平.胃潰瘍防治200問[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4:3.

    [2] 朱娜,李紅霞,劉謙民.當您患胃潰瘍病時[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11.

    [3] 曾昭龍,蔣庚太,梁東輝,等,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之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6:21.

    第2篇: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目的:探討分析老年病人護理風險以及在對其進行護理的過程中的防范措施。并回顧對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臨床收治的100例老年病人進行護理的過程,根據這些患者在護理中的狀況來分析老年病人的護理風險以及防范措施。在對老年病人護理的過程中,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素質、技能,加強對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保持熱情的工作態度,尊重老人,關心老人,加強護理中的風險防范意識,能夠有效地提高護理效果。老年病人的護理是醫院護理中需要特別注重的護理對象,由于老年人自身對護理等相關知識了解甚少等因素的存在,那么,老年病人在接受護理的過程中必定也存在過多的焦慮,心理、身體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護理中的風險,尋求有效地護理防范措施對護理效果影響極大。

    關鍵詞:老年病人; 護理; 風險分析;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192-01

    老年病人在醫院中占據很大一部分,因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力、身體素質下降等原因,會造成一些身體上及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增大了老年病人的數量。老年病人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防范各類風險,老年病人體制下降,會出現步態穩定性下降、平衡功能受損,極易跌倒,這就需要在護理過程中加強跌倒的防范措施。老年病人在護理中的風險因素除了老年人自身的身體、生理因素外,還包括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以及飲食因素等。本文主要通過回顧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進行護理的老年病人的相關資料,老分析老年病人護理中的風險因素以及相關的防范措施,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臨床護理的老年病人作為分析研究資料。這些老年病人的年齡在60-9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5.5)歲,他們均存在不同的病癥后入院治療。

    1.2 護理: 老年病人年齡大,病情嚴重而復雜,死亡率極高,病程長且伴隨著多種疾病,臨床癥狀不典型,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多方面的護理知識,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加,老年患者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由于他們受病情、環境、文化程度、家庭構成、地位等的限制,護患溝通就具有了特殊性。只有掌握了與老年患者溝通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護士與年老患者溝通的效果,進而提高護理的質量。在對老年病人護理中,要求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關心老年病人,了解其需求;

    第二,與老年病人溝通時,要保持端正的工作態度;

    第三,尊重老年病人;

    第四,注重與老年病人說話的方式、內容;

    第五,與不同文化層次的老年病人溝通,要掌握不同的契機;

    第六,囑咐老年病人家屬合理用藥、按時用藥;

    2 護理風險

    2.1 護理人員方面: 護理人員對老年病人的恢復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在護理中,護理人員如果存在紕漏,則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影響。近年來,護理人員在護理老年病人的過程中存在的護理風險主要包括:第一,醫院對護理人員的管理不完善,使得護士在工作中出現了消極懈怠的心理;第二,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更新少; 第三,護理人員在對老年病人護理的過程中,對護患糾紛的認識較為膚淺,一旦出現護理缺陷,就會處于被動地位;第四,護士長不負責,導致護士們打錯針或者用錯藥等問題出現。

    2.2 老年病人方面: 一些老年患者由于自我認知欠缺,常見于知識型的老年患者,對自身能力過高的估計,對危險性認識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煩護士和家屬,并且其對自身的病情也不了解,極易形成焦慮不安等心理。部分老年病人還會出現擅自離開醫院等行為,也會極易造成其他的安全隱患。

    3 防范措施

    在對老年病人護理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老年病人的生命健康,避免不必要的風險,這就需要護士做到:

    第一,囑咐病人或者家屬按醫囑正確服藥;

    第二,遵循“起床三步曲”,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后30s再u行走;

    第三,當需要協助而無家屬在旁,請立即打呼叫鈴,勿自行活動;

    第四,老年人行動不便,所以行動時候一定要選擇適當的輔助工具;

    第五,夜間家屬應該將小便器放于床旁;

    第六,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老年人參加規律的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散步等;

    綜上所述,風險因素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醫院建立健全護士管理制度,加強護士護理的縝密程度,組織護士定期學習相關的專業護理知識以及在護理中的相關維權知識等,對老年病人給與詳細的病情介紹,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防止護理風險狀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陸麗芬,葛正中.風險管理在老年病房護理風險防范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8,3(7):588-590.

    [2] 白秀榮.護理風險因素與防范對策.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3):5642-5643.

    第3篇: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服務措施;老年精神科;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41-01

    人性化護理服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醫療體制改革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普及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醫院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任重而道遠[1]。在老人精神科護理中,由于病人年齡大又對疾病缺乏自知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反省能力較差,思維、情感、行為異常,因此,為他們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有相當的難度。

    1 臨床實踐

    1.1 提高醫院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人文關懷理論:我院護理部通過各種培訓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使之更嫻熟有效地為老年精神病人服務。引導護理人員“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體現護理人文關懷的真正價值,用心服務,使老人們感受到人性的關懷,讓他們在單純的醫療治療之外,獲得額外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1.2 做好老人入院時的“安全檢查”工作:老年精神科病房中的護理工作者,首要的任務就是保證老人們的人身安全。精神病人受其自身精神癥狀的控制和支配,經常會產生自傷和傷人的行為[2],因此老人入院時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工作。認真查看其是否攜帶危險物品如玻璃器具、刀、剪等金屬器械及繩帶、首飾等,查到后應堅決收回并交給病人家屬或代為保管。遇到病人和家屬不理解時,護理人員應耐心向其解釋攜帶這些危險物品存在的安全隱患,并表明病人需要的必要物品醫院會及時提供。

    1.3 為老人們營造溫馨舒適的病區環境:根據老年精神病人身體素質低、心理脆弱等特點,將病區走廊安裝了扶手,墻壁懸掛了小朋友的圖畫。病人衛生間安裝了扶手。過節、老人生日時,適當裝點病房,增加節日氣氛,和社會團體合作為老人表演節目,為老人送上鮮花和蛋糕,讓老人們感受到被呵護的氛圍。每天播放老人們喜歡的音樂,為老人們準備喜歡看的書籍報刊和活動用具等。完善了醫院的娛樂設施。

    1.4 做好與老人的心理溝通: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密切觀察老人們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緒、行為,觀察病情,掌握老人們的心理動態,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多和他們談心,用樂觀的語言和積極的行動引導他們。

    1.5 加強與老人家屬的聯系與溝通: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空槽老人”的現象。子女們忙于奔波,忽視了對老人的關心和照顧,致使老人內心無比孤獨和痛苦,從而出現精神疾病。醫院制定了合理的探視制度,熱情接待來訪的老人家屬。醫護人員熱心為老人家屬講解老人的各種癥狀,使家屬更有效地和老人溝通,給予老人更多的心理支持。對于長期無人探視的老人,醫護人員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如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通過電話等與老人家屬溝通交流,使其主動到醫院探視老人等。

    2 效果

    2.1 維護了患者尊嚴,提高了患者服藥治療的依從性:老年精神科患者是社會中的弱視群體,疾病使他們更加渴望得到支持和理解。通過人性化護理的時間,不但使患者深切感受到尊重和關愛,同時也消除了自身的自卑感,從而為戰勝疾病重添了信息,更加愿意主動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

    2.2 提高了護理整體質量,同時展現了精神科護士的風采:通過人性化護理的不斷實踐,有效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了護士自身人文素養,同時也培養了護士良好的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護士耐心的講解、熱情的微笑、嫻熟的技術,使患者及家屬更加信賴醫院,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2.3 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人性化護理的不斷深入應用,為患者提供了超期望值的服務,同時也滿足了患者及家屬的心理需求,使患者及家屬倍感放心、溫馨,因此對護士的服務形象及服務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大大降低了患者投訴現象,患者在接收護理過程中感受的關懷越深,對護理工作者的滿意度也就越高。

    人性化護理即:以人為本,提供充滿人情味的就醫環境和護理舉措,讓病人感受人文關懷,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一切,為了一切病人。這就要求我們在現實工作中,注意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和人文服務意識,把老年精神病人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積極為老人提供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加強與老人及其家屬的溝通與交流,使老人在安樂無憂的環境中充實治療生活。

    通過在老人精神科病房中實行人性化護理的新舉措,老年精神病人在完成常規治療操作的同時,還體會到了周到、細致、體貼的服務,感受到了家的溫馨和社會的關愛,因此對護士工作主動性的滿意率、對護士落實分級護理的滿意率和對護理綜合服務的滿意率均大幅度提升,從而對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和和諧的醫院氛圍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使醫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寶貴經驗。這種做法很值得在臨床中長期永久推廣。

    參考文獻

    第4篇: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識的增強,人的壽命也不斷增長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年型社會。老年的健康及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通過文獻回顧,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為老年人提供了預防跌倒的自我護理知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社會、家庭更和諧。

    【關鍵詞】: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預防;護理

    跌倒是指人體失去正常的姿勢,不自主的跌落在地面或較低的平面上[1]。在美國,跌倒導致死亡已成為70歲以上老人死亡的第六位原因[2]。老年人因跌倒而發生骨折者概率為3%到5%,常見部位為髖部、脊柱和前臂部位[1]。國內每年約有1/3的65歲以上、1/2的80歲以上老年人,經歷過跌倒事件[1]。老年人跌倒后由于傷殘會帶來一系列復雜的問題[1]。因此了解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及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是預防老年人跌倒的重要舉措。

    一、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

    (一)內在因素

    1.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特別是神經系統及運動系統的老化均可導致平衡失調、步態不穩而致跌倒,同時由于老年人反應遲鈍、行動緩慢表現為對險情不能及時發現,在快速回轉動作的復雜過程中,失去平衡,發生跌倒[3]。馬敬東等研究發現,視敏度的降低或立體影像知覺的退化,可使跌倒的風險增加6倍[4]。Lvers等對70例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視力的敏感性是再次跌倒的危險因素。老年性傳導聽力損失、老年性耳聾甚至耳垢堆積均會影響聽力。有聽力問題的老年人很難聽到有關跌倒危險地警告聲音,聽到聲音后的反應時間延長使跌倒危險性增加[5]。前庭功能對維持機體的立體定向有重要作用,而本體感覺系統與維持的穩定性有關,故前庭功能和本體感覺的退行性減退均可致眩暈和平衡功能降低[6]。Lord等[7]研究發現,65歲以上在最近1年中發生過兩次或更多次跌倒的老年人比那些沒有跌倒或跌倒1次的老年人步幅節奏顯著下降和多變。同時骨質疏松也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險因素,以女性居多。研究指出,女性跌倒的概率約為男性的2倍[8]。

    2.疾病因素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老年人的平衡功能,如:腦卒中、帕金森綜合癥、腦動脈供血不足、進行性核上麻痹等[9]。張健等研究顯示,在急性治療期有過跌倒的腦卒中患者的比率為14%~64.5%,在康復治療階段有24%~74%的患者有過跌倒,在返回社會生活的腦卒中患者中跌倒比率為37.5%~73%,其中有47%的社區腦卒中患者發生過一次以上跌倒[10]。老年人的常見慢性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均可使腦供血不足,導致大腦缺血、缺氧而突發暈倒。目前我國有83.12%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疾患[11],而這些患心腦疾病的老年人也正是住院老年患者中最易跌倒的高危群體。蔡葉佩[12]對入住本院老年病房后發生跌倒所致骨折或頭部損傷的老年患者32例進行回顧研究,發現這些患者中有16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后遺癥等,占總數50%。表明了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危險性越高。還有視覺認知降低:如白內障、青光眼等疾病都有可能引發跌倒。老年人泌尿系統疾病或其他因伴隨尿頻、尿急、尿失禁等癥狀而匆忙去洗手間、排尿性暈厥等也會增加跌倒的危險性[13]。

    3.藥物因素

    多種藥物會對老年患者的意識、精神、步態和血壓等產生影響,導致感覺遲緩、眩暈、平衡感減退和直立性低血壓,影響平衡,增加跌倒的發生率。這些藥物包括抗高血壓藥、鎮靜催眠藥、血管擴張劑、降血糖藥等,均可使老年人反應變慢或削弱其認知能力,使其穩定性下降而引起跌倒[14]。特別是鎮靜催眠藥、抗精神病藥和麻醉鎮痛藥被公眾認為是跌倒的顯著危險因素[15]。研究顯示,服用一種精神類藥物的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險性是未服用組的1.5倍,而服用二種以上的跌倒危險性是未服用組的2.4倍[14]。

    4.心理因素

    跌倒的心理因素受跌倒的情緒和平衡信心等影響[11]。害怕跌倒的心理可限制老年人的活動,降低活動能力并導致功能缺陷,跌倒的危險性隨之升高;沮喪和焦慮心理可削減老年人對自己、環境和他人的注意力,不易發現危險情況,從而增加跌倒的機會[17]。

    (二)外在因素

    環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范寶華等報道,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跌倒,51%與環境因素有關[18]。昏暗燈光或燈光直射致老年人眼花看不清、地面過滑或不平整、樓梯無扶手、穿大小不合適的鞋子、活動區有障礙物等均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險,而且周圍環境較差和個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可引起老年病患者跌倒次數增加[19]。

    二、老年人跌倒的防護措施

    (一)做好入院評估

    收集老年人的既往史、用藥史,視力情況,步態和平衡能力,判斷是否有潛在跌倒的危險,準確篩選出易跌倒的高危人群,對有潛在危機的患者要增加評估次數,根據具體情況修正,增減或更改措施。

    (二)堅持適量規律的體育鍛煉

    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決定運動強度、時間和種類,如慢跑、散步、太極拳等。太極是一種有氧運動,可增進患者的肌力、骨骼關節活動度和心肺功能[20],尤其是可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是適合老年人長期預防跌倒、安全而簡便的運動。邱玉宇[21]等將54例老年人分為太極拳組和對照組,太極拳組進行為期10周的簡化24式太極拳的培訓和鍛煉,對照組則按照往常生活,干預前后對老年人進行評估(包括單腿支撐時間、直體前屈和反應能力),結果顯示,太極拳組老年人單腿支撐時間、增強直體前屈和反應能力較對照組明顯增加,提示太極拳能增強老年人平衡能力,改善身體柔韌性,從而達到防止老年人跌倒的目的。

    (三)積極康復治療可降低跌倒發生率

    偏癱是腦卒中患者的常見臨床表現之一,目前康復治療及護理的主要目標是最大程度恢復偏癱肢體的運動功能,使患者的運動盡可能地達到協調和隨意,減少跌倒,從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藍青[22]等將腦卒中致單側偏癱的患者46例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對干預組患者進行6個月的入戶干預[22],干預措施包括一對一的康復訓練指導、對家屬和陪護人員進行培訓指導及定期糾錯并調整訓練方法,對照組則給予常規護理,結果顯示,6月后,對照組明顯出現肌力減退,關節僵硬,并出現2例跌倒,而干預組未出現跌倒。

    (四)健康教育

    針對不同患者反復健康教育,加強對患者和家屬的重視。陳賽嬌[23]等將65歲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觀察和對照兩組各178例,對照組采用說教式的集體教育,觀察組則采用以人為本、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結果證明對老年住院患者實施以人為本、因人施教的防跌倒教育,能提高老年患者對跌倒危險因素的認知,采取相應措施,降低跌倒發生率。

    (五)做好藥物治療護理

    正確指導老年人用藥,使用前護士應詳細了解藥物的藥理作用、不良反應,按醫囑正確給藥。及時停服不必要的藥物,出現不良反應及時采取措施,避免跌倒發生。對晚間服用抗精神藥物,特別是服用安眠藥量較大者,安排陪護人員,并放置護攔。鄧石鳳,梁斌[24]等人選取該科15例中風跌倒患者,其中12例正在服用影響血壓或認知功能藥物,老年人血壓調節能力下降,服藥后血壓波動大,或出現性低血壓,出現頭暈、站立不穩等不適,故而增加跌倒的危險性;服用影響認知水平藥物后(安眠藥等)患者警覺水平、思維反應能力,肢體協調功能下降,導致跌倒意外發生[25]

    (六)做好心理疏導使患者擺脫跌倒的陰影

    鼓勵護理人員經常與患者及家屬交談,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并給予心理疏導。對于不愿求助的老年患者,應讓其認識自身的生理變化,認識跌倒的危險性。田洪江等研究顯示,發生過跌倒的老年患者,約有50%者對再次跌倒產生恐懼心理[26],因此應幫助其了解如何預防跌倒,克服恐懼心理,擺脫跌倒的陰影。

    (七)改善老年患者活動環境,消除安全隱患

    環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為了減少跌倒的發生,醫院及家庭均要改善居住環境,使老年人生活在安全、舒適的環境。葉林娟[27]等將78例腦梗塞老年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內科常規護理,即護士以執行醫囑為主;對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與患者和家屬溝通以及環境方面的改造,如:晚間開啟床頭燈、穿防滑鞋、設立警示標志、安排陪護人員、增加巡房及重點交班,6月后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干預組出現1例跌倒,跌倒率為2.56%,顯著低于對照組(3例,7.69%)。

    三、小結

    老年社會的到來給護理學科提出了新的挑戰。預防老年患者跌倒,關鍵在于全面、有效的評估和積極消除各種引起跌倒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護理對策,通過護理人員、老年人和家屬共同努力,使跌倒發生率降到最低,維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尤黎明主編.老年護理學.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28.

    [2]張金花.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最新進展.護理與康復,2006,5(5):336.

    [3]肖春梅,周巨林,李陽,等.老年人跌倒相關因素的國外研究進展.中國臨床康復,2002,6(7):1014.

    [4]馬敬東,劉筱嫻.老年人骨折發生的危險因素.國外醫學:社會分冊,2002,19(6):70.

    [5]鄭愛珍.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110.

    [6]呂筠.老年傷害研究回顧.疾病控制雜志,1999,3:300~303.

    [7]Lord SR,Lloyd DG,Li SK. Sensorimotor function, gait patterns and falls in community dwelling women. AgeAgeing,2000,25(4):292~299. 

    [8]王秀華,何國平.老年人跌倒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當代護士,2004,3(期):10.

    [9]張玉蘭,馬騰霄,王勇琴.老年腦血管病跌倒患者與步態的評定分析及護理對策.護理雜志.2006,5,23(5):29-31.

    [10]陳君,石鳳英,李澤萍.腦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中國臨床康復,2004,8(7):1324~1325.

    [11]宋江丹.老年跌倒的原因及護理.中國醫學研究與臨床,2004,4(21):81~83.

    [12]蔡葉佩.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和預防護理對策.上海護理雜志,2005,7(8):75.

    [13]Sieri T, Beretta G. Fall risk assessment in very old males and females living in nursing home. Disabil Rehabi,2004,26(期):718~723.

    [14]潭明暉,與普林.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現狀及發展.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9(24):

    [15]Gales J,Menards 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elected medications and falls in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1995,29(期):354~358.

    [16]王志紅,詹林.老年常見病的護理.老年護理學,2004,184.

    [17]Medizinische Abteilung CL,Lory-Haus,Inselspital Bern,et al.Falls in elderly patients-assessment of falls with reference to etiology and prevention.Ther Umsch December,2000,57:733~738.

    [18]趙慧華.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與預防.臨床護理雜志,2005,6(4):3.

    [19]Kallin K,Jensen J,Olsson LL,et al. Why the elderly fall in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ies and suggested remedies. J Fam Pract,2004,53:41~52.

    [20]許紅璐,燕鐵斌.老年護理學.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1 

    [21]邱玉宇.太極拳鍛煉預防老年人跌倒的研究.護理研究,2008,6(3):252~254

    [22]藍青,陳利群.腦卒中社區康復模式的探討.護理研究,2006,20(12):3190~3191.

    [23]陳賽嬌,何金蓮,劉細蓮,等.兩種健康教育方式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5,20(13):60~61.

    [24]鄧石鳳,梁斌,等.中風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臨床護理雜志,2006,5(2):231~232.

    [25]霍麗莉.藥物致老年人跌倒臨床分析及護理.前衛醫藥雜志,1998,15(4):248~249.

    第5篇: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隨著社會經濟和醫療技術的發展,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的一個社會問題。尤黎明等報道,廣州某城區60歲以上老年人跌倒發生率為14%[1]。跌倒后造成的傷害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患者住院期間發生意外跌倒引發醫療護理糾紛的事例也時有發生。因此,許多國家已經或正在把老年人跌倒作為臨床護理質量控制的一個指標[2]。為防范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提高醫院護理安全質量,現就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與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基本概念

    1.1老年人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發達國家65歲以上、發展中國家60歲以上者為老年人,我國是把60歲以上者稱為老年人[3]。

    1.2跌倒的定義:指出現突發的、不自主、非故意的改變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4]。

    2跌倒的常見危險因素

    2.1環境因素

    65歲以上老年人跌倒51%與環境有關[5]。富莉芳亦報道,因病室內家具擺放不合理,衛生間地板滑而跌倒者占50%[6]。老年患者住院后,對醫院環境不熟悉,作息時間改變,地滑潮濕,燈光明暗不適應等。

    2.2生理因素

    2.2.1 性別:女性跌倒率高于男性,可能與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質疏松有關[7、8]。

    2.2.2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跌倒發生率越高,但80歲以上老年患者跌倒發生率反而逐漸下降[8]。這可能與80歲以上老年人外出活動減少、或者活動時家屬較重視,陪護在旁有關。

    2.2.3 體重指數(BMI)體重指數越大,跌倒的發生率越高。在跌倒損傷的老年患者中,體重指數>28(肥胖)者占35.71%[8]。

    2.3疾病因素

    2.3.1 平衡功能失調老年人因生理性姿勢控制能力減弱,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使肢體協調功能減弱,出現抬腳不高,步態不穩發生跌倒[9、10],平衡功能失調、步態不穩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

    2.3.2 心腦血管疾病李淑英等對住院期間跌倒的老年患者調查,所患疾病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主[11]。韓葉芬報道,32例跌倒后住院的老年患者中25例患有心腦血管疾病[12]。

    2.3.3 糖尿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意外跌倒發生率差異明顯[13]。糖尿病患者的年跌倒發生率21.9%,明顯高于國內文獻報道的社區老年人群的年跌倒率[14]。

    2.3.4 外科手術后:跌倒多發生于手術3天以后[15]。手術3天后進入恢復期,老年患者開始下床活動,由于術后長時間臥床,突然下床站立或行走時易跌倒。

    2.3.5 其它:眼科疾病視力障礙[16],眩暈、嚴重貧血,排便久蹲后突然站立導致頭暈乏力等易發生跌倒。

    2.4藥物不良反應

    患者跌倒與他們的原發疾病和服用的藥物有關,36%的跌倒患者使用各種鎮靜安眠藥,降壓藥和降糖藥等藥物[17]。鎮靜安眠藥,麻醉鎮痛藥是目前公認的誘發跌倒的危險因素[18]。

    3護理進展

    3.1加強預防措施

    3.1.1 全面評估,認真篩選高危跌倒患者老年患者住院后,床位護士即對其進行跌倒危險性評估。常用評估工具有住院患者跌倒危險因素評估量表[17、19],住院病人預防跌倒護理評估表[20]等。這些評估工具的評估內容較為一致,評估方法簡便,適合國內護理人員對住院患者跌倒危險性的評估[19]。內容包括:年齡、意識障礙、視覺/聽覺退化、語言障礙、既往跌倒史、使用藥物、主訴眩暈或有虛弱感、行動障礙,活動障礙,依從性差。

    3.1.2 護患溝通,簽署知情同意書一旦老年患者被確定有潛在跌倒危險時,護士及時與患者和家屬交流、溝通,告知患者目前所處的狀態,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和需要家屬配合的內容[21],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避免或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護理糾紛。

    3.1.3 改善環境,實施保護性措施創造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病室環境:熱情接待患者,詳細介紹醫院環境,病房設施,使其盡快熟悉醫院環境。保持病室環境整潔,安靜,光線充足。地面干燥無積水,走廊設置扶手,搬移潛在的障礙物,衛生間內放置防滑墊及扶手。鎖好床、輪椅的腳剎車,避免滑動,確保安全;呼叫器功能良好,放于患者可觸及的位置,護士定時病房巡視。嚴格實施預防性的保護措施,可有效地減少或避免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發生[6]。

    3.2心理護理

    老年人跌倒后在心理上產生憂慮、自信心下降,日常生活活動范圍縮小,害怕再次跌倒,而老年人多次跌倒的發生率為4.1%[4]。所以,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多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時疏導,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

    3.3正確合理用藥

    告知患者及家屬所服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高血壓患者服降壓藥物后靜臥1~2小時,改變時動作宜緩慢,防止性低血壓[22]。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后必須按時進餐,一旦出現心慌、出冷汗、饑餓感等低血糖反應時,立即服糖水或糖塊并呼叫醫護人員。利尿劑盡可能在白天給藥,避免晚上使用,以免夜尿增加,起床入廁時發生跌倒。

    3.4健康教育

    以人為本,因人施教的教育效果明顯優于集體式的說教教育[23]。床位護士根據評估的危險因素,結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文化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對知識型的老年患者可以發放《預防老年人跌倒安全知識手冊》,交流互動,鼓勵其參與制訂健康教育計劃,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對文化層次較低,接受能力差的老年患者要不厭其煩,反復教育,并示范防止跌倒的措施,讓患者和家屬重視跌倒給老年人帶來的嚴重后果,增強防跌倒的意識。

    3.5優化護理管理

    3.5.1 合理排班:老年患者跌倒多發生于0:00~7:30及15:00~21:30非正常工作時間段內[17、24]。因這些時間段內,治療相對少,患者處于自由活動時間;而上班護士往往只有一人。所以,護士長應注意彈性排班,在這些時間段內適當增加護理人員。

    3.5.2 護士的安全知識教育:目前醫院普遍存在人力資源不足,護士年輕化,工作經驗缺乏,安全預防意識不強[25]。部分護士對預防老年人跌倒常識缺乏充分認識[26]。護理管理者應加強對護士安全知識教育,強化安全護理的重要性,提高護士對預防跌倒相關知識的認識。通過業務學習、繼續教育,在職教育等多種形式加強老年專科知識培訓。

    3.5.3 制訂跌倒應急預案:制訂醫院臨床護理應急預案與程序,并對全院護士進行培訓考核,以提高護士的應急應變能力[27]。患者一旦意外跌倒,在治療,搶救和護理的同時嚴格執行跌倒報告制度,護士長組織科內討論會,討論、分析,查找跌倒的原因,發現護理缺陷及時糾正,整改。

    4小結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在積極治療相關疾病的基礎上,立足預防。健康教育是回報率最高的健康投資[28],以人為本,因人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預防老年病人跌倒現象的發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醫院的護理安全質量。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張軍,劉可等.老年人跌倒及其后果的調查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1,17(8):732-733.

    [2]王兆琴.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護理學報.2006,13(8):46-47.

    [3]劉純艷.主編.社區護理學.第1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30-131.

    [4]于普林,覃朝暉,吳迪等.北京城市社區老年人跌倒發生率的調查.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6,25(4):305-308.

    [5]范寶華,王秀平.老年人的跌倒問題及護理對策.護理雜志.2001,18(2):24.

    [6]富莉芳.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護理管理雜志.2005,5(6):42-44.

    [7]胡國平,眭萬瓊,陳蜀萍.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因素及其預防護理.護理學雜志.2003,18(5):397-399.

    [8]孟衛平,楊麗華.老年人意外跌倒的危險因素分析.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11(6):697-699.

    [9]李耀珍.老年人跌倒112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1):2155-2156.

    [10]郭穎.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安全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6):1241-1242.

    [11]李淑英,李榮菊,馬國明.老年患者意外跌倒原因分析及預防.齊魯護理雜志.2005,11(9):1318.

    [12]韓葉芬.老年人跌倒的常見原因及預防措施.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1):70-71.

    [13]魯靈,王曉林,丁原愛.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的高發生率及健康教育.中國中醫急癥.2006,15(7):804-805.

    [14]朱秀勤,范麗風,鄭亞光.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相關因素分析.中國臨床康復.2004,8(30):6556-6558.

    [15]刁連英.老年患者外科術后恢復期內安全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6,12(3):482.

    [16]孫則紅,崔會來,趙俊華等.眼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加強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06,16(2):109-110.

    [17]程云.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的探討.上海護理.2007,7(3):21-23.

    [18]李琴.老年人跌倒原因與預防干預措施.現代臨床醫學.2007,33(2):141-143.

    [19]姚麗文,侯黎麗.住院患者跌倒危險因素與評估表的建立.上海護理.2005,5(3):1-3.

    [20]王瑞紅.預防跌倒護理評估表在臨床醫院病人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04,18(11):2047-2049.

    [21]王蘇娜.香港醫院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中華護理雜志.2003,38(5):397-398.

    [22]馮正儀.內科護理學(二).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3-233.

    [23]陳賽嬌,何金蓮,劉細蓮等.兩種健康教育方式防止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5,20(13):60-61.

    [24]王愛梅.老年住院患者跌跤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中原醫刊.2007,34(1):69-70.

    [25]陳彩林,王玉珍,劉淑琴.淺談護理安全管理.家庭護士.2007,5(3):74-75.

    [26]趙玉香,庫洪安,于淑芬等.老年病區護士對預防跌倒知識運用現狀的調查.現代康復.2001,5(11):135.

    第6篇: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跌倒;課題小組;護理管理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種機能不斷降低,即使沒有疾病,老年人也常常會出現生理功能的低下,其中跌倒/骨折給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帶來嚴重的影響。一方面是跌倒后發生骨折, 80%以上的老人股骨頸骨折是由于跌倒所致[1],骨折后的長期臥床會加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降低;另一方面,即使跌倒后未發生骨折,也可能因為跌倒時的驚嚇使老人對自身的移動能力產生懷疑,從而發生跌倒后綜合征(postfallsyndrome)。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每年約有1/3老人發生跌倒1次或多次[2],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和社會負擔,更會成為醫療糾紛的隱患。為有效預防跌倒,本老年病區于2007年7月成立課題組,取得明顯效果,現總結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課題組

    挑選老年病區心血管科、神經內科、腫瘤科、骨科、呼吸內科等跌倒高危科室的護士長和護理骨干組成課題小組,對全病區老年患者進行資料收集。

    1.2 確立管理理念

    把國內外最新的有效預防跌倒措施引入我老年病區預防跌倒的護理實踐中,結合老年病區的特點,努力提高預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方法和措施,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

    1.3 專項理論培訓

    選派小組成員參加國家級及省級預防跌倒護理知識培訓班,學成后對課題小組成員進行講授,以點帶面將學到的新理論、新方法應用到壓瘡護理實踐中。同時對國外醫院預防跌倒資料進行翻譯和整理,結合國內具體情況選擇性學習。

    1.4 設計老年跌倒評估量表

    課題小組通過查閱文獻,參照相關資料和臨床經驗,采用自行設計老年跌倒評估量表,此量表由兩部分組成:跌倒因素評估表和跌倒預防措施表。跌倒因素評估表是一種多級評價的量表,評估項目包括:住院時間、年齡、跌倒史、平衡能力、精神狀態、一般情況、視力、表達能力、藥物治療、慢性病等9項,量表計分方法:量表核心條目采用有序分類變量,應答得分由正向到負向排列,對應分值為0分~3分。評定總分0~9分低度危險性;10~20分中度危險性;21~33分高度危險性。跌倒預防措施表根據劃分的跌倒危險級別列出相應措施:0~9分低度危險性老年患者從病床、病房、病區環境、行動工具、家具設備、溝通理解等方面進行干預;10~20分中度危險性老年患者從活動能力、腳和鞋、大小便的管理等方面進行干預;21~33分高度危險性老年患者從風險標識、用藥、病情觀察、用具安全等方面進行干預。老年跌倒評估量表信度評價:量表9個條目總Cranach’sα系數為0.87;內容效度為0.901。

    1.5 建立管理流程

    1.5.1 評估

    所有患者入院或轉科后24小時內由管床護士使用老年跌倒評估量表對其進行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如病人病情變化時也應進行再評估,以確定是否為易跌倒患者。

    1.5.2 健康知識宣教與環境預防

    向所有護理人員、老年患者和家屬提供教育與訓練,使他們具有防跌倒意識,主動使用老年跌倒評估量表辨別高危人群,并依據得分情況選擇相應干預措施。護士應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用尊重和誠懇的態度對待老人,針對每個人的不同心理狀態,有計劃有目的地與其交談,解決患者心理上的顧慮,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老年患者能聽從護士的宣教,配合護士的工作,互相合作,以防意外的發生。對老年住院患者實施以人為本、因人施教的防跌倒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患者對跌倒危險因素的認知,采取預防跌倒措施,降低跌倒發生率[3]。病區內各個病房統一布局,病室保持整潔,照明充足,調節病床高度至合適,配有床欄,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無水跡。走廊通暢,不堆物,設有扶手;廁所、浴室使用防滑地磚,安裝呼叫器。廁所使用坐式便器,防止患者站立蹲下時跌倒;病房做清潔工作時,設置醒目的標志,使患者提高警惕。

    1.5.3 設立風險標識

    老年跌倒評估量表評估總分>10分,都在病歷和床頭標明“中/高危險性跌倒”,懸掛相應的預防措施,并給予持續性評價并列入交班內容。根據評價結果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于有中、重度危險性的患者,護士長在24小時內與經管護士、醫生(必要時)共同對患者進行再評估,力求內容客觀真實,并檢查護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確認無誤后上報科護士長。

    1.5.4 逐級上報制度

    完善“護理部―護理安全小組―護士長”三級護理安全監控網來探討預防住院患者跌倒的護理預案及其實效。

    1.5.5 應急預案

    當患者發生跌倒時,當班護士立即至患者身邊,通知醫生,檢查傷情,初步判斷摔傷原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盡可能將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時填寫跌倒事件報告單,逐級匯報。

    1.5.6 資料保存歸檔

    對每一份跌倒病例登記表輸入計算機保存,以供分析、綜合評價和信息反饋。

    2 效果

    課題小組自成立并對預防跌倒護理進行規范化管理以來,研制了老年跌倒評估量表,為老年人跌倒風險的預測提供了測量工具,為預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預措施提供了依據,每一位有跌倒風險的患者能得到課題組提出的最為適合的護理方案。3篇;組織舉辦了跨地區醫院的 “預防老年跌倒的研討會”,并作預防老年跌倒的護理管理專題報告6場。

    3 討論

    3.1 使預防跌倒的程序規范化,跌倒預防知識普及,跌倒發生率下降

    跌倒的預防護理方法多種多樣,常常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選擇和使用,這些方法的合理性及科學性,需要得到證實。而由循證護理制定并通過測試的老年跌倒評估量表可以準確的指導預防跌倒的措施。我老年病區住院期間老年患者跌倒發生率由11.8%降至3.4%,有顯著改善。

    3.2 老年跌倒量表的使用加深了老年人預防跌倒的意識,增進護患溝通

    老年跌倒評估量表評估總分>10分,都在病歷和床頭標明“中/高危險性跌倒”,可隨時提醒護士和患者預防跌倒,加深了老年人預防跌倒的意識。懸掛于患者床頭的預防措施不僅用來指導護士預防跌倒的護理工作,而且作為患者讀物之一,可起到健康宣教的作用,使患者了解自己跌倒的風險大小,及預防的方法,提高患者滿意度。

    3.3 加深了科室間的合作,促進信息的交流

    課題小組加強了與臨床各科護士、醫生、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與協調。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科室和不同專業,醫療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對每一個跌倒案例都與科室護士長、護士、醫生(必要時)、患者及家屬一起商討,提出較全面、合理的防治護理方案。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和醫學分科細化,以課題小組形式進行護理循證實踐和管理可以不斷深入和推廣,利用課題小組的力量去解決更多護理問題,為患者提供更高品質的護理。

    參考文獻

    [1]Province MA , Hadley EC , Hornbrook MC , et al.Theeffectsofexerciseon fallsinelderlypatients:Aprepalnnedmeta-analysisoftheFICSITtrials.JAMA1995. 273 (1) : 1341-1347.

    第7篇: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漸增多。老年人由于機體老化所帶來的改變,使他們自己抵御侵害的能力降低,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誤吸等安全問題的比率較一般患者高。總結分析導致老年病人安全問題的各類原因,有針對性地加強安全管理措施,從而更有效地預防老年病人各類意外發生,降低疾病的潛在風險, 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護理安全管理效能。

    1 導致老年病人安全問題的危險因素

    1.1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機能退行性變化,往往反應遲鈍、行動遲緩、感覺遲鈍、平衡能力下降,使發生意外事故的幾率增加[2]。感官信息的傳入不正常表現為老年人視力減退,視野變窄,光感閾值高,對聲音感應度的扭曲,靈敏度的降低,觸覺下降。

    1.2病理因素 ①老年病人患腦血管病后,肢體活動障礙,平衡能力差,導致身體適應性、協調性差,易發生意外損傷。②老年癡呆是指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大腦器質性疾病。其臨床特點為記憶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病性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病人的自理能力喪失,易導致意外損傷。

    1.3藥物性因素 最常見是藥物引起的損害。

    1.4環境因素 當個體功能下降時, 環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減退, 老年人常有視力模糊,四肢活動協調性差, 記憶力、理解力下降, 對新環境的適應性差,都會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傷害。

    1.5心理性因素 患者的焦慮、依賴、恐懼和消極情緒是造成護理安全意外發生的隱患。

    2 影響護理安全因素的分析

    2.1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傷害事件,是老年人群傷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脅甚大,給家庭和社會代來巨大的負擔。

    2.2誤吸、誤食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喉腔黏膜萎縮變薄,神經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漸趨遲鈍,肌肉變性,咽及食管的蠕動能力減弱。這些衰老性退行性變化容易導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礙,并發生誤吸。

    2.3墜床 往往與老年人平衡感覺減退,糾正失衡的能力降低及避險反應能力減退有關,墜床常使老年人發生肋骨骨折等。

    2.4燙傷 燙傷是老年人生活中一個極大的不安全因素。老年人發生燒、燙傷時創傷往往較深,且皮膚修復及再生能力較差,創面愈合慢,處理難度大。

    2.5藥物不良反應 老年人常常是身患多種疾病,需長期服用多種藥物,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同時, 老年人由于大腦出現退行性變化,易造成少服、多服、錯服、漏服等現象發生。因此,老年人用藥應特別慎重,必須合理用藥,在用藥劑量及間隔時間上,均需根據肝、腎功能做相應修改,才能提高藥物的療效,避免或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3 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護理對策

    3.1防止跌倒 對老年人易發生跌倒的危險因素予以評估:一是評估老年人的自身因素,二是評估環境因素,三是評估社會因素。入院時填寫跌倒危險因素評估表,根據老年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3.2防止誤吸的發生 (1)應及早治療原發病即伴隨癥狀;(2)選擇合適的食物,食物應以半流質為宜。同時注意食物的溫熱適宜,色香味美,以增進食欲;(3)病人進食應采取舒適的,最好取坐位或半臥位。臥床病人應抬高30°~45°,利于吞咽運動,減少誤吸的機會;(4)對于嚴重吞咽困難、嗆咳及昏迷的危重病人,應及早給予胃管飲食;(5)加強對病人及家屬的宣教。

    3.3防止墜床 評估老年人存在發生墜床的危險因素,有針對性的進行防護。

    3.4防止燙傷 (1)嚴格檢查設施的情況,使用熱水袋水溫不宜>50℃,應該外加布套,烤燈、熱敷時要嚴格掌握溫度和時間;(2)避免在床單位的桌上、地面堆放物品,以免打翻熱水、熱湯;(3)老年人在使用微波爐時應遵守操作規則,避免電磁波引起燙傷;(4)老年人在住院期間切勿擅自觸摸醫療儀器上的加熱裝置;(5)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由于感覺異常,對溫度不敏感,故應加強注意;(6)老年患者的肢體避免與過熱的物品接觸。如發生意外燙傷,應立即遵醫囑予以處理。

    3.5合理用藥,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老年人用藥品種不宜過多,盡量在5種以下。只有在藥物治療的好處明顯超過風險的情況才可應用,以保證用藥安全。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增量,并密切觀察用藥反應,發現異常及時停藥。

    3.6做好健康宣教 提高病人及家屬對不安全因素的認識和預防。

    4 小結

    通過對住院期間老年病人發生安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 根據老年疾病的特殊性,探討干預的對策,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保證老年住院病人的安全,維護老年人的健康。

    參 考 文 獻

    第8篇: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健康老齡化;社區護理;老年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平均壽命的普遍延長,老年人在人口總數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已成為21世紀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按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界定標準,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或者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即可認為進入老齡化社會[1]。根據2009年民政事業發展的統計報告,截至2009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5%,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全國總人口的12.5%,按照這個標準,我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已經成為我國社會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提出了"健康老齡化"這一概念。社區作為老年人基本的生活環境,比醫院更能為老年人提供持續、全面的護理服務,在健康老齡化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發展社區老年護理事業,提供積極有效的社區護理使老年人在社區接受各種健康護理,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重要保證。

    1 健康老齡化的概念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哥本哈根世界老齡大會上把“健康老齡化”作為對付人口老齡化的一項發展戰略。在我國1994年2月召開的“中國老年保健研討會”開幕詞中,中國老年學會會長鄔淪萍教授最先提出“健康老齡化”這一詞,并且發表了“為使我國出現健康的老齡化而奮斗”的講話。健康老齡化更關注的是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健康狀態,在延長人類的生物學年齡的同時,還應該延長人類的心理與社會年齡,使老年人在生命延長的同時,具有較高的生活質量。

    2 社區老年護理

    1970 年,美國的露絲?依思曼首次使用了社區護理一詞。社區護理是以健康護理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社區為服務范圍,對社區內的不同人群提供醫療護理、預防保健護理、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導的綜合,承擔著醫院外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工作。社區老年護理是指由有組織的社會力量為個人、家庭、社區提供的一系列服務,護理工作的重點為一般家庭及社區中的老年人群,為他們提供連續、全面的服務[3]。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社區護理應以“社區內弱勢團體(老弱、殘障)為優先服務的對象”,老年人群作為社區里的主要人群,如何在社區里提供適合老年人群需要的醫療保健、生活照顧等服務,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3 加強社區老年護理,促進健康老齡化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在經濟、醫療、養老方面都給社會帶來了一定影響,維持老年人的健康是社區護理工作的重點。國外社區護理起步早,發展的比較快,其中為老年人提供的社區護理作為社區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的已經比較規范,許多國家的社區護理服務機構作為醫院的分支機構,對老年人提供的護理服務已經很完善。我國的社區護理發展不平衡,與國外相比差距比較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社區護理起步早,投入大,社區護理發展較快,已經開設了家庭護理、護理專家門診、社區衛生服務等,有的地區還為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但是大部分城市的社區護理服務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為了達到健康老齡化,我國的社區老年護理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具體措施如下:

    3.1建立健全完善的社區老年護理服務體制。我國現階段的社區護理機構缺乏明確的監督管理機構,尚未形成獨立的社區護理管理體系,社區老年護理的保障機制薄弱。然而社區中的老年人對社區護理的需求大,需要社區的護士可以為他們開展多項社區護理服務,如:健康教育、健康體檢,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區老年護理服務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3.2加強社區硬件設施建設,完善社區就醫環境。改善社區老年人的居住環境,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的健身設施是解決老年護理問題的有效對策。同時加大并完善社區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方便社區老年人的就醫問題。王寧[4]的社區醫療相關問題的調查報告,有50.0%的人不愿意到社區醫療機構看病,其原因:32.8%認為社區醫務人員素質低,28.4%認為社區醫院機構檢驗儀器落后、水平低,18.7%認為社區醫療機構藥品不全,還有13.7%認為藥品價格不便宜。

    3.3提高社區從業護士的素質和技能。社區護理是對社區中的個人和家庭開展家庭訪視、居家護理、健康指導提供連續性、綜合性的醫療保健服務,它涉及相關的多學科的醫療、護理、保健知識,而這些主要依靠社區護士完成。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社區護理數量不足,以年輕人為主,學歷低,大多是中專學歷,專業素質相對較低,導致部分工作無法開展或內容較少,難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從而影響了社區護理工作的內容和質量,所以提高社區護理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是當務之急。健康老齡化觀點的提出也要求我們必須盡快發展、完善我國的社區護理教育,尤其是老年護理教育,培養更多的社區老年護理專業人才,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多的要求[5]。

    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老年人提供較為全面、系統、規范的社區護理服務,積極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護理模式已刻不容緩[6~8]。加強社區老年護理事業,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解決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滿足其健康需求并提高其生活質量,為實現健康老齡化和構建和諧社會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宋全成,崔瑞寧.人口高速老齡化的理論應對--從健康老齡化到積極老齡化[J].山東社會科學,2013,04:36-41.

    [2]200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EB/OL].[2012-09-09].http:///article/zwgk/mzyw/201006/20100600080798.Shtml.

    [3]蘇永剛,呂艾芹,陳曉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健康養老模式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3,04:42-47.

    [4]王寧.老年患者的社區護理研究[J].家庭護士,2007,5(11c):84-85.

    [5]張蘇,王婕.健康老齡化與養老服務體系構建[J].教學與研究,2013, 08:21-29.

    [6]健康老齡化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蘭州學刊,2014,09:129-136.

    第9篇:老年人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社區;老年患者;心理特點;對策

    天地新城分院主要以門診輸液為主,其中輸液中主要以老年患者居多。我們分院有個主要的特點是地理位置周邊都是幾個大的小區,所以來院就診的患者都是附近的居民,我在分院工作了幾個年頭,與許多患者都很熟悉。這幾年來,我發現就診的患者中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較多。我們知道老年人機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衰退,同時心理上也會變得脆弱直接影響老年人健康。因此,作為護士了解老年人慢性病的需求,才能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

    通過這幾年與慢性病老年患者的接觸,讓我們更加明白我們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很重要,我把總結的幾點寫了下來。

    1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

    1.1孤獨和失落感 老年患者因子女都在外地或工作繁忙,不能時刻照顧身邊,容易產生孤獨感,老年慢性患者隨著病程延長家人對其健康的關注度也會逐漸降低,老年人也會產生失落感,感到生活無望,這種孤獨失落感會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1.2焦慮、恐懼、猜疑 患者的焦慮主要來自慢性疾病的長期折磨,家庭開支增大等方面,恐懼主要來自疾病對生命的威脅,患者怕誤診,怕檢查,治療及護理帶來的不適,猜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重病,絕癥等,猜疑家人是不是有意蠻著他。

    1.3自卑的心理 部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喪失或降低,需要別人的照顧,過分依賴他人,力所能及的事也要他人的幫助,所以很多老年患者產生的自卑的心理。

    2 心理護理對策

    2.1了解患者的心理 做知心人,護士應細心的觀察老年慢性患者的個性,生活習慣,經濟條件等都可以引起患者的不同心理反應。

    2.2 尊重人格 護士應尊重老年患者,護士的一言一行都會引起患者的心理波動。如果言行不當,勢必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因此,護士的言行舉止都應慎重。對患者多說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對老年患者重復多次講的事情要耐心傾聽,這對穩定老年人的情緒變化和健康有很重要的意義。

    2.3注意語言交流 在與社區老年患者交流時,態度友善,盡量使用當地民族語言交流,使用"您好""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我會在平時就診或輸液時稱呼老年患者為爺爺和奶奶,使老年人對我們產生一種親切感。在平時的輸液時我們也會耐心解釋清楚,講話平穩,音調不高不低,簡明扼要,使老年患者聽明白。消除其緊張情緒。對危重患者及癌癥的老年患者需實行保護性醫療,但應與患者家屬交單清楚。對自尊心和虛榮心強的患者,應以鼓勵和贊揚的口氣,在充分尊重的基礎上,讓患者樂于接受我們的治療和護理。

    2.4健康康宣教 講解治療及康復的相關知識,內容不易過多,語言通俗易懂,盡量不用醫學術語,對一些不易理解的問題,應舉些淺顯易懂的例子,宣教時間不易過長,以免患者疲勞。通過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能力,穩定患者情緒,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意識。許多患者對天地新城分院護士宣教表示滿意。

    參考文獻:

    [1]伍小燕.淺談對老年慢性患者的護理干預 [J]. 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06:3538-3539.

    [2]何小萍 ,蔣春清.病房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醫學文選,2003,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成人网|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蜜桃97爱成人|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亚洲激情成人网|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办公室 |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成人自拍视频网|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成人毛片在线视频|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按摩|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欧美成人|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