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范文

    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

    第1篇: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范文

    [關鍵詞]網絡教育視野;電大教師管理能力;優化路徑

    一、引言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網絡教育平臺的出現優化了人們信息獲取的方式和途徑,也成為優化教學效果的手段之一。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使用現狀的基礎上,對電大在校師生對于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的平臺優勢、內容形式、溝通方法、其他功能等方面的使用意向進行調查分析。調查得出師生對網絡教育平臺大多持支持態度,并通過師生對由系統和第三方平臺提供的多種功能的不同使用意向,得出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注意采用的內容形式、功能類型等發展策略。為網絡教育平臺成為一種切實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提供理論與現實依據。

    二、網絡教育視野下電大教師管理現狀

    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電大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提高電大教學質量,就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處于知識經濟環境下,高校教育從精英化轉向大眾化,電大職業教育因此而遭到了沖擊,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電大教育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電大教師很多都是兼職,其職業素養以及教育水平都難以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文章針對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電大教學質量的相關問題展開研究。基層電大是我國電大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應該作為基層電大建設的重點部分,從而促進開放大學的進一步發展,讓電大在現代遠程教育中搶占制高點。本文以目前高校教學的微信應用情況為基礎,剖析現存應用狀況的優勢和劣勢,深入分析微信全面應用于高校教學存在的機會和威脅,最后對高校教育的進一步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期望。本課題以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的使用現狀和未來的發展策略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電大在校學生300名、電大教師53名為調查對象,對愿意使用網絡教育平臺的師生進行問卷調查。根據本文需求,利用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以及電大圖書館數據庫等在線網絡數據庫進行收集并查閱關于網絡教育平臺開發的詳細情況以及網絡教育平臺與體育學科教學相結合方面的資料,并對材料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和總結,為研究提供線索和理論依據。

    (一)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本次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調查一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88份,其中有效問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33%。在280份有效問卷中,有9份選擇了“不愿意使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下文只對選擇“愿意使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271份問卷進行分析。本次對在職教師進行的調查一共發放問卷53份,回收問卷48份,其中有效問卷45份,有效回收率為84.91%。在45份有效問卷中,有4份選擇了“不愿意使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下文只對選擇“愿意使用體育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41份問卷進行分析。

    (二)問卷的效度檢驗。為確保問卷的有效性,邀請研究體育教學方面的專家對問卷設計初稿進行了評價,采用五級量表進行問卷的效度檢驗,檢驗內容包括問卷的設計、內容和結構三個方面。再根據專家的意見進行必要的修改與補充。從專家評價結果來看,問卷設計能達到本研究任務的要求,具備有效性。對所問卷所得的調查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并且運用Excel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根據本研究的需要,采訪相關體育教學方向的專家、教師以及有過運營網絡教育平臺經驗的專家,全面了解網絡教育平臺的可用功能及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三、網絡教育視野下電大教師管理能力分析

    (一)網絡教育平臺的優勢及師生的使用目的和需求。移動學習的優勢在于其學習行為因需化、學習形式便捷化、內容活動互動化、實現方式數字化以及學習環境情境化,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也屬于移動學習的一種,滿足學生在課堂中無法滿足的需求。本次調查針對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所具備的優勢進行調查: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在師生眼中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自主進行知識學習以及學習資源共享,分別有60.52%的學生和75.61%的教師選擇自主學習,以及有46.86%的學生和75.61%的教師選擇學習資源的共享。43.17%的學生認為在線進行知識檢測是其最大的優勢,而教師卻不太認同這一觀點,僅有17.07%的教師選擇。35.06%的學生偏向于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可以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互動,這一觀點也受到了教師的認可,有56.1%的教師選擇。33.58%的學生和24.39%的教師選擇了其能夠及時接收通知消息的作用,以及只有25.83%的學生和2.44%的教師選擇了1對1問題答疑。由此可知,學生與教師對于教學類網絡教育平臺的優勢認知集中于自主學習、資源共享等簡單直接的功能方向,更多的是知識點的講解或文件資料的分享。相比較來說,及時接收通知消息、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和1對1答疑的作用,在師生眼中都比較不重要,用網絡教育平臺進行交流也的確不如微信群聊、短信通知等方式更加方便及時。

    (二)通過網絡教育平臺與師生交流的使用意向。受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傳統體育教學往往過多突出教師的中心地位,教師則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備課,講授、示范動作和組織教學方面,而學生在教學交流與交往中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學過程學生的一切活動總是圍繞著教師所布置的內容進行,導致師生之間缺少溝通交流。而當代大學生雖然在課上交流互動比較活躍,但是在課余時間是很少一起討論,其主要原因在于同學們課下閑暇的時間不固定,所以很難聚在一起討論問題。通過網絡教育平臺進行線上交流的方式,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本次調查電大在校大學生對于通過網絡教育平臺與教師交流的使用意向:81.18%的學生愿意在線上進行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88.93%的學生愿意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交流討論。且在這88.93%(241人)愿意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交流討論的學生中,有58.92%的學生認為線上一對一交流最為有效,26.97%的學生認為通過在圖文消息的底部進行留言可以很好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14.11%的學生則選擇了由教師發起的投票進行。而本次調查電大在職教師對于通過網絡教育平臺與教師交流的使用意向:95.12%的教師愿意在線上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85.37%的教師也表示愿意在線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對這85.37%(35人)的愿意在線上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的教師進行調查后發現,有51.43%的教師認為線上一對一交流最為有效,40%的教師認為通過在圖文消息的底部進行留言可以很好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8.57%的教師則選擇了由教師發起的投票、學生參與投票的方式,此結果與學生的意見相差不大。三種方式各有利弊,一對一交流的方式更具有針對性,解決問題最為經濟有效,而文末留言的方式則更多的局限于解決由文章內部的知識而發現的問題,其優點在于較為私密,可以選擇是否對外公布,而通過教師發起的投票,則主動權在于教師是否想了解、了解哪些方面學生的內心想法

    四、網絡教育視野下電大教師管理能力優化路徑

    (一)充分利用平臺的各項功能,挖掘其教學價值,完善此類網絡教育平臺的用戶體驗。網絡教育平臺作為一個具有通訊溝通、社交屬性、平臺架構功能的交流平臺,為移動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應用方式。平臺系統以及第三方外接平臺所提供的功能多種多樣,不應局限于基本的圖文推送,不斷開發,以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

    第2篇: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范文

    關鍵詞:新環境 幼兒教育 研究

    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首要地點,必須實施素質教育,為兒童今后的發展做好鋪墊。但是,目前我國幼兒教學狀況并不樂觀,老師和家長的教育方式還存在部分誤區和弊端。因此,如何運用正確有效的教育方式來促進幼兒素質的發展,是擺在我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以下是本人在幼兒教育中的幾點探索,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一、創建多元化的教育環境

    幼兒的認知是基于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而發展的,幼兒動作的內化形成以及新概念的生成,都依賴于兒童成長環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對幼兒的教育重點應放在環境的創設上,努力創建多元化、多樣式的教育環境,為幼兒的良好發展與成長提供自由的探索空間。實踐證明,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感性認知。作為幼兒教師,應經常組織評選“好孩子”、“好寶寶”的教學活動,通過文明班級和優秀寶寶的評選活動,增強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利用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創建相應的成長環境,有利于幼兒在活動中明白淺顯的道理,從而形成講文明、懂禮貌、樂于助人的精神品質。

    二、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幼兒教育中,可以打破班級與年齡的界限,以混合活動的形式,使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相互交流、共同游戲,促使他們在活動中懂得如何與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交往和交流。在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對其他幼兒的觀察與模仿,豐富自己的語言,拓展自身的行為。更主要的是幼兒在混合活動中,能體驗到不同角色的變換,體會到不同角色的差異。

    三、保護和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快速時期,通常會對外界新奇事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因此,他們常常會將“為什么”、“是什么”等問題掛在嘴邊。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首先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所謂“產生疑問是創造的開始”,作為教師,應認真對待幼兒提出的問題,并積極、熱情地進行回應,用心引導幼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切忌置之不理,否則不但會打擊他們思考的積極性,也會阻礙幼兒思維的發展。

    然后,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創造的興趣。比如在園外開發一塊綠地,在里面種上各種花草或蔬菜,讓幼兒一起幫忙鋤草、澆水、翻土,他們在對植物的種植和護理中,不但學會了區分多種蔬菜,見證了植物的生長過程,而且開闊了眼界,培養了他們對植物的關愛情感。當果實成熟時,還能使幼兒在親手收獲中感受到成就感,使他們明白勞動的意義。最后,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想象。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但想象卻是無限的,它不僅能概括和創造出一切,同時也是知識得以進化的源泉。”因此,我們要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猜想、分析、實驗,促使他們在大膽想象中找出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總之,自然界中存在太多的知識和智慧,只有引導幼兒學會主動探索,拓展他們的創新意識,才能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越走越寬。

    四、加強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是簡單地增設教學環節,更不是用心理教育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將教學活動中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針對幼兒的心理特征及其發展需求,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切忌疏忽兒童的心理反應,忽視教材中的心理因素,因此,我們要在幼兒的游戲活動或教學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游戲本身就具有訓練幼兒各種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功能,如果再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當中,那么將如虎添翼。當然,并不是所有游戲都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

    五、幼兒犯錯后應注意批評的方式

    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是每個人的希望,幼兒也是如此,但是因為他們的年齡較小,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雖然對于犯錯的幼兒我們要進行批評,但是批評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幼兒年紀小,沒有自尊心,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幼兒的自尊心非常脆弱,一旦受到挫傷,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修復,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例如,當孩子犯錯后,首先應肯定幼兒的優點,然后耐心地、態度和藹地告訴他們處理問題最好的方法應該是怎樣的,切忌完全否認幼兒的所有做法,更不能讓所有人都知道幼兒所犯的錯誤,這樣反而會更加挫傷孩子脆弱的心理,不利于他們今后的健康成長與發展。總之,幼兒教育作為一切教育的起始十分關鍵,因此,作為一名幼師,在教好幼兒的同時,更要注意“育”好幼兒,以此保證幼兒健康成長。

    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教育專家指出,興趣是成功的第一動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學習中,那就是說,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去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才會取得優異成績。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發現她對看書很感興趣,于是我就刻意引導她,激發她看書的熱情。我除了不停地給她提供對她有用的讀物外,還經常給講有關名人名家的小故事,既提高了她的興趣,也激發了她的學習欲望。于是,在我的引導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很濃厚,學什么也快,得到了幼兒園老師的一致好評。

    上述這些只是平時教育心得的點滴,幼兒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每個孩子都是充滿希望的朝陽,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社會的棟梁。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都能取得成功,走向輝煌。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啟蒙教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現在的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以取得成功,這是對現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提出的一個更新層次的要求。

    最后,讓我們共同努力,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陽。

    參考文獻:

    [1]王振宇等主編.新編幼兒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吳同喜.我國目前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多重誤區及對策[J].克山師專學報,2007,(04)

    第3篇: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范文

     

    0 前言

     

    近年來圍繞著MOOC的高校教學改革與創新持續演進,并伴隨涌現出許多新的課程教學樣式,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Meta-MOOC、DLMOOC(Deep Learning MOOC)、MobiMooc(Mobile MOOC)、MOOR(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MOOL(Massive Open Online Labs)、DOCC(Distributed Open Collaborative Course)、PMOOC(Personalized MOOC)等。這些新的教學樣式是對MOOC在高校教學變革中的一種探索與揚棄,它們傳承了MOOC“免費、公開、在線”的基本內涵,又是MOOC在高校教學模式中的演變與創新。綜觀近期國內外對“后MOOC時代”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相關研究者都逐步認識到,真正能將合適、優質的課程資源引入高校的課堂教學,“后MOOC時代”的SPOC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SPOC環境下的翻轉課堂是實現“線上教學”+“課堂教學”混合教學的最佳模式。金融學具有很強的政策性、理論性和現實性,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對網絡及互聯網信息依存度高;在SPOC環境下進行金融類課程教學,將實現混合教學模式學習下更好的學習效果和更高的教學質量。所以,對SPOC環境下金融類課程教學的探析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很好的發展前景。

     

    1 SPOC概念、類型、內涵及支撐理論

     

    1.1 SPOC的概念與類型

     

    SPOC是英語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簡稱,從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成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這個概念最先是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OOC負責人Armando Fox提出的。這個理論在各個學科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對于各個學科的教學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也能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對各個知識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SPOC教學模式提出后,國內外許多高校都開始嘗試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首次提出SPOC的概念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的SPOC實驗在教學設計上有更加突出的優勢,可以使得教學設計變得更加詳細,而且還專門為SPOC課程重新設計了每周教學流程,有助于對各個教學目標進行落實,從而使得整體的教學目標得以完成。哈佛大學的也有三門課程進行了SPOC實驗。在國內,清華大學于2013年5月加入EDX,10月推出“學堂在線”除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外,同時也是校園教學平臺。青海大學水利電力學院利用學堂在線平臺和清華大學電路原理MOOC資源,在本科生中實施了基于SPOC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試點,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改革成果。

     

    我們對已經在實驗探索的SPOC教學案例梳理,大致可以把的SPOC教學類型分為針對在校大學生和校外通過在線學習的學生兩類學習者。在校大學生SPOC教學指的是一種將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而產生的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拓展,在很多高校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且可以實現在大學校園中,采用MOOC的講課視頻等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校外學生SPOC教學是高校設置好的入學條件,從全球各國的申請者中選出一些人進入到SPOC課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入選的人必須要保證有一定的學習強度以及充足的時間,以便能夠參加各種課程的學習,能夠參加一些在線的交流討論,從而完成課程中所規定的作業和考試內容,對于那些已經完成學習要求的學生可以獲得課程完成證書。本文僅討論在校大學生SPOC環境下的金融類課程教學探索與設計。

     

    1.2 SPOC教學模式的內涵

     

    要挖掘SPOC教學模式的內涵,我們可以從具體的SPOC教學案例著手,下面我們從國內外兩個案例尋找其內涵。

     

    美國圣何塞州立大學教授在EDX平臺上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進行了SPOC課程教學探索實驗,已經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教學效果,考斯洛·甘地瑞教授在SPOC環境下,將“模擬電路課程”的線下課堂按三個階段進行。在前兩個階段中,他采用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阿南特·阿加瓦爾教授創建的“電路與電子技術”在線課程視頻及課外作業。在進行上課之前,他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而給學生播放一些在線課程的視頻,并且完成了一些基本的調查,主要是對學生已經掌握的各種知識點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點進行了解。線下課堂內,考斯洛·甘地瑞教授匯總分析線上課之前經過調查所獲得的消息,可以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點進行明確,從而可以調整教學方案,比如將學生分成小組,三人為一個小組,通過學術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的疑難問題講出來,并且通過學術之間的討論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最后再對學生進行考核。

     

    在國內,清華大學利用“學堂在線”網絡教學平臺對“電路原理”和“C++程序設計”等課程進行SPOC課程探索實驗。清華大學于歆杰教授開設的“電路原理”課程與國外的SPOC教學模式相比,于歆杰教授開設的“電路原理”課程,給學生布置了較為詳細的課程學習任務單;課前學習任務單主要包含觀看SPOC視頻、教材閱讀、完成課前練習和實驗設計等部分要求。任務單要求貫穿在SPOC環境下混合學習的各個環節,指導學生各方面的學習。在線下課堂學習中,學生圍繞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交流討論;探討以學生關注的知識點為重點,教師給予適當的豐富和補充,要求知識要點全面涵蓋。另外,教師補充一些有實際應用背景或難度較高的練習進行知識點遷移訓練。最后,將學生分組,交流各自的實驗設計思路,并在現場演示驗證實驗結果,教師參加點評。課程全部結束后,要求學生按學習任務單,完成課后鞏固練習任務,并進行同組學生互相評比。

     

    分析以上兩個案例,有一些共同特征是值得關注的:一是案例都利用了網絡教學平臺上的MOOCS,考斯洛·甘地瑞教授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于歆杰教授使用了清華大學自己的平臺。二是SPOC教學充分利用了線上視頻資料,并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講授過程進行了替代。在教學設計、評價等方面,兩位教授都采用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SPOC視頻教學資源融入到教學實施的各個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節省傳統課堂中教師講授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教師講授的效率和質量,給學生帶來更多豐富的學習素材,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各種枯燥的知識點有更加濃厚的興趣。三是通過SPOC網絡教學平臺,將獨特的過程性評價融合到SPOC的線上、線下練習中,使學生的知識學習得到鞏固。

     

    由此,筆者認為SPOC教學模式可定義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

     

    1.3 SPOC教學模式的支撐理論

     

    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SPOC融合MOOCS線上教學與校園課堂教學及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的兩大理論基礎。

     

    1.3.1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SPOC教學論提供了理論依據,這個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學會對當前的而各種難題以及問題情境有所了解,而且對學會面對這些問題,從而經過學習,對各種知識加以理解,形成一種更加全面的認知結構,該理論還強調了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系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對認知過程的重要性進行了強調。其主要教學思想為:(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2)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準備狀態;(3)協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學群體之間協作下完成。

     

    1.3.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MOOC注重知識的傳播和復制,SPOC注重知識的建構與生成。建構主義知識觀的各種觀點為MOOC與校園課程之間的融合與共同發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理論依據,SPOC課程的出現,使得更高端的知識交換模式開始出現。正如桑新民教授所認為哪樣,大學細胞結構層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工業文明土壤中產生的以教師傳授知識為特征的傳統課堂,向信息時代以激發學習者內在動力為主旨的高效學堂之轉型。

     

    2 高校傳統金融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教學理念相對落后。金融類課堂教學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學理念相對落后,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不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延續“填鴨式”教學,理論知識重復播放幻燈片演示講解,教師的作用更多地被局限為一個播放器的角色;有的教學幻燈片內容甚至幾年不變,或者只是作少量的補充,學生戲謔地把教師的“PPT”稱之為“騙騙他(她)”。

     

    (2)教學方法手段單一。傳統的金融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采用了傳統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比如采用PPT進行講授,采用各種理論教材進行講授,這些方法比較單一,缺乏創新能力,因此使得很多學生對金融學的學習沒有足夠的興趣。在課堂教學時,學校督導人員強調的是忠實執行教案;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是“解讀教材”,分析教材、梳理和強化知識,教學沒有創意,也忽視了學生的深度參與,不能給學生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平臺。

     

    (3)教師唱“獨角戲”,缺乏深入交流、互動和討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都是講臺上的一個主導者,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各種理論知識的講解,將盡可能多的知識點傳輸給學生,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消化能力。與此相對應的是,學生自始至終坐在座位上聽,被動地、定時定點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

     

    (4)偏重于對學習者的評定與檢測,忽視了課堂問題的診斷和教學活動反饋。

     

    (5)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聯網信息及時反映金融變化。金融類課程政策性、理論性、現實性強,對互聯網信息反映敏感,國內外政治經濟政策的變化,都將對金融形勢產生影響。而傳統金融類課程教學沒有緊密聯系互聯網,不能很好地反映現實金融變化。

     

    3 SPOC環境下金融類課程教學設計——以金融學課程教學為例

     

    我國金融類課程教學要針對不足,充分利用互聯網,作SPOC環境下金融類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下面,以金融學課程為例,探討SPOC環境下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

     

    3.1 教學模式改革目標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在教育過程中實施創新教育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該要加強教學模式的轉變,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轉變,第一,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第二,從以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內外結合轉變,第三,從以結果評價為主向以結果和過程評價結合為主轉變。在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下,學生的主動性得到更多的關注,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加強對金融學習的重視,能夠共同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3.2 SPOC環境下金融學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基于SPOC的混合學習模式是面對面課堂教學模式和SPOC線上學習模式的融合創新。本研究根據混合學習內涵、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SPOC環境下金融學課程的學習模式設計(如圖1所示)。

     

    我們從國內外高校SPOC模式教學實驗和學者相關研究,結合SPOC金融學課程學習模式系統圖來進行分析與總結,我認為SPOC環境下金融學課程教學可以分以下五個方面:

     

    3.2.1 準備階段

     

    (1)組織教學團隊,因SPOC教學需要大量的學習資源,如課程大綱、課程視頻、教學課件、導學文檔、討論話題、網絡作業、疑難解答數據庫、參考文獻等,所以要有一支精干的教學團隊,團隊成員有任課老師、助教和信息技術人員等,下大力氣開發與設計教學所需要豐富的教學、學習資源。

     

    (2)創建或者利用合適的金融學MOOCS資源及SPOC網絡教學平臺,有強大實力的名校可以自建金融學MOOCS資源及SPOC網絡教學平臺;一般普通院校可以采用引進式開發模式。通過檢索,發現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辦的愛課程網http://icourses.cn/home/、網易公開課http://open.163.com/、清華大學學堂在線 http://xuetangx.com/和在線課程聯盟Coursera https://coursera.org/等金融學MOOCS資源及SPOC網絡教學平臺。通過比較筆者認為一般高校的金融學課程SPOC模式教學,選用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平臺較好。“愛課程”網是教育部、財政部支持建設的中國高等教育課程資源共享平臺,該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高校提供優質、共享和個性化的教學資源服務。

     

    (3)金融學MOOCS選用中央財經大學李健教授主講的《金融學》,該課程教學資源豐富,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多元。采用寬口徑的范疇,涵蓋貨幣、信用、金融資產與價格、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總量與均衡、調控與監管、金融發展等所有金融活動的集合。有利于認識金融原理,了解金融現狀,掌握分析方法,培養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

     

    3.2.2 課前學習

     

    (1)明確要求。

     

    證書要求:完成全部視頻學習和布置的作業,考核成績中平時成績占50%,考試占50%。采用百分制計分,60分及以上為合格。平時成績分單元測驗與課后討論兩部分,單元測驗占20%,課后討論占30%。

     

    預備知識:政治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會計學、計量經濟學、金融史、統計學、管理學、經濟法等。

     

    公布授課大綱和課程實施流程,本課程的學習以閱讀為主,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作業加強自主性學習,倡導提出問題,查閱資料,討論思辨,歸納整理。

     

    課程使用教材:李健.金融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課前導學。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創建班級討論組,要求學生完成平臺注冊,加入李健教授的“金融學”在線課程進行課前導學。教師提供學習任務單,任務單應包括閱讀教材、觀看SPOC視頻、課前練習和學習調查問卷等。學生自主學習SPOC課程視頻并解決學習任務單上的問題和網上測評,初步掌握學習重點和難點。對于難以解決的疑問,學生可在平臺的班級討論組展開交流,教師應通過在線系統及時了解學生的困惑和思考。

     

    3.2.3 課堂學習

     

    (1)確定探究問題。SPOC教學模式“恰當地引導學生合理地回答問題并作出解釋”。大量證據顯示,學生通過嘗試回答問題要比接收答案學得多;推動學生去建構解釋要比給他們提供解釋學得多。教師依據SPOC網絡教學平臺相關數據分析學生課前的學習結果,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難題;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提供的一些視頻以及自己所觀看的各種視頻,對一些問題進行提出,從而使得課堂探究的問題越來越豐富。

     

    (2)開展協作探討。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及布置討論題,小組成員以3~5人為宜,推選一人負責。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參加探討,隨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各小組成員之間通過交流、討論和協作共同解決難題、完成學習目標。教師要觀察了解各小組的探討情況,并予以適當的指導。

     

    (3)成果展示與觀點碰撞。各小組經過討論協作解決了難題,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思路;要將這些成果在課堂上展示,各自的觀點要相互碰撞,以豐富和拓展教材中的知識,分享學習收獲。

     

    (4)教師點評。在學生分組闡述對協作解決難題和對知識點的認識、思考后,教師給予點評總結。

     

    3.2.4加強對考核評價模式的改革

     

    在金融學教學創新的過程中,評價考核模式也必須要進行創新,首先要對評價的內容范圍進行拓展,使得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能夠得到評價,實踐能力也能得到評價,從而幫助學生不斷認識自我,進行高效學習。最重要的是,在教學評價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以考試作為評價工具的模式,要在過程中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評,比如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應該納入金融學課程課程考核的范圍內,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給學生提出更多的建議和意見,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3.2.5 總結反饋

     

    對整個SPOC環境下金融學課程教學探索全過程要及時總結,各個環節發現的問題都應及時反饋,評估教學效果,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重新修改教學方案。

     

    4 結語

     

    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從傳統課堂向高效學堂的轉變;以SPOC網絡教學平臺、模塊化微講座、問題化設計、針對性的教師講授和翻轉課堂為特點,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SPOC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推動金融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彌補傳統金融類課程教學模式的不足。這正如德國波茨坦大學克里斯托弗·梅內爾教授所說的:“MOOC是對傳統大學的顛覆性延伸而不是威脅或者替換,它不能取代現存的以校園為基礎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將創造傳統大學過去無法企及的、完全新穎的、更大的市場”。

    第4篇: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范文

    [關鍵詞]建導式協作 計算機輔助 ThinkLets 協作流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10-0193-03

    引言

    在國際化趨勢的影響下,當今社會的發展越發依賴于高效的協作,無論是組織單位團隊、信息團隊、服務團隊,還是培訓、教育領域都不斷追求更加先進、快速、高效的協作模式與方法,而對建導式協作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本文運用建導式協作的核心理論ThinkLets方法,設計提出了由頭腦風暴、快速聚焦、米花拾掇、水桶漫步、麥稈投票、鐵橇選擇六個部分組成的建導式協作流程,并用案例研究方法加以驗證評價。我們相信,隨著案例研究的繼續進行和不斷深入,建導式協作流程必將得到更進一步的完善與更廣泛的應用,從而在有效提高學生團隊學習能力與協作效率的同時,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完善電子商務課程教育教學體系。

    一、理論與背景

    (一)建導式協作

    建導(Facilitation)是一種先進的參與式領導技術,意指建導師按照步驟化和架構性的程序和技術,對協作團隊中的互動過程進行建設性的引導和服務。基于建導理論的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學過程的整體設計,著重強調教師引導作用的發揮,能夠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達到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效率的培養目標。

    建導式協作(Facilitated Collaboration),即以建導理論為思想基礎,利用協作工程學中的ThinkLets等建導方法來優化現代化團隊協作,以便快速、高效的實現協作目標。一個優化的建導式協作流程設計,即使在沒有專業的建導師給予引導和指正的情況下,仍應該能夠順利進行與完成。[1]建導式協作及其流程設計對于促進團隊高效協作意義重大。

    (二)計算機輔助協作學習

    計算機輔助協作學習(Computer Support Collabora-tion Learning,CSCL),是一門探討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實現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支持的學科。CSCL相較于傳統的學習方法有著更復雜的確定標準與原則的關系體系,它的側重點不再僅僅在于怎樣學習、怎樣使用等基本技能上,而是更多的關注于如何激發學生的高端思考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2]

    在如今的高校本科教育中,很多教學手段、方法和目標開始轉向基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通信工具的使用上,計算機輔助協作學習不僅能夠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資源的優勢,而且能確保電子信息交換和及時通信的靈活性,有力改善協作團隊信任程度缺失、工作效率不高等狀況。故而如何以計算機輔助協作學習作為平臺支撐,輔之先進的建導理論,設計并運用恰當的協作流程,對于增強協作團隊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三)建導式協作核心理論——ThinkLets

    從協作工程學的研究趨勢來看,它在形成新的管理方法思想并優化協作流程上都有重大發展,如利用協作流程中的建模技術來創建所需的協作模式的ThinkLets方法,作為建導式協作的核心理論基礎及協作工程學的重要概念,它的使用與研究探索必將日益深化。ThinkLets是由Briggs和Vreede提出的團隊協作管理理念,他們將協作模式劃分為分散、聚焦、組織、評估、達成共識五個部分,任何ThinkLets方法都會根據這些模式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3]

    ThinkLets作為一種模式語言,常被建導師用來描述和設計復雜的協作流程,并提供可預測、可移植、可復用的協作模塊來實現團隊目標。通過ThinkLets這個載體,我們可以把協作交互過程中有共性的活動模塊進行抽象和總結,使其成為一種不可再分的、可重復使用的設計單元,以實現重復性協作流程設計的過程化。

    二、研究方法與設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設計研究與案例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前期,以建導理論為指導理念,結合建導式協作在國內外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以國內高校電子商務課程為研究樣本,設計提出了基于建導理論的機輔小組協作學習流程模型。在后期流程驗證階段,選用案例研究方法,通過對應用該流程的電子商務課程學生團隊進行跟蹤式調查,對所提出的協作流程進行驗證與評價。

    1.設計研究法。設計研究法會針對所要研究的問題設計出相應的流程方案,并運用案例等進行驗證評估,該方法的運用會促進很多其他領域設計研究過程的學習和探索。[4]由于設計研究方法的三個主要階段——確定問題、設計解決方案、解決方案評估與本研究模式相符,故而采用它具有客觀合理性。

    2.案例研究法。關于案例研究法,Yin提出過一個經典定義,即案例研究是一種以當前環境為背景進行的,針對暫時現象的經驗主義性探究,在這種研究背景中,現象與環境之間的界限并不是很明顯,研究者通常只能運用案例來進行研究。[5]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不僅能對原有理論或新興理論進行驗證,而且該方法對形成案例的事件有規范性和完整性的要求,通過對現實狀況進行分析,它能更好地解釋事件之間的因果關聯,成為找到現存問題解決方案的重要手段。[6]

    作為案例研究方法的輔助研究手段,觀察、問卷和訪談等數據采集手段的結合使用,可以彌補由于現象與環境界限不清所造成的部分細節信息被掩蓋的不足。

    (二)建導式協作流程設計

    為使協作團隊更好地完成團隊目標,學生團隊需要建導師的建議和引導來完成協作流程,同時,相關協作技術的使用可以幫助團隊成員更及時、便利、高效地完成團隊交流。以Briggs和Vreede提出的70多種ThinkLets方法為根據,我們所設計的協作流程主要由頭腦風暴、快速聚焦、米花拾掇、水桶漫步、麥稈投票、鐵橇選擇六部分組成。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ThinkLets流程圖

    針對以上建導式協作流程圖進行具體分析如下。首先,建導師明確該課程教學目標,依據班額及每個團隊成員數量隨機分配協作團隊成員,同時設計并安排每個團隊的課題任務。協作團隊成員明確課題任務,利用建導師要求使用的協作技術,自行完成每個部分。

    1.頭腦風暴:針對每個團隊的課題任務,成員自由發表意見,盡可能多的提出問題和想法,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本步驟的輸出結果。

    2.快速聚焦:是對上一個分散步驟做一次聚集,刪除明顯和課題任務目標不相符的想法,明確課題的大致研究方向。

    3.米花拾掇:本步驟旨在對協作團隊產生的不同想法進行分類。這將有利于成員整理思路進行后續篩選、投票等步驟。

    4.水桶漫步:從每個分類中篩選出該類別中與課題目標最相近、最有實際意義、最切實可行的一個或幾個問題,成員明確問題并做出簡單的方案。

    5.麥稈投票:成員對已經篩選出的方案進行投票,可以使用投票表決、支持程度分值選擇等方法進行,本步驟目的在于選出協作團隊所要完成的最終方案。

    6.鐵撬選擇:成員選出票數最高或者分值最高的方案作為協作團隊的最終方案。如成員未達成共識,建導師可以引導團隊重新回到上一步驟,以得到成員相對認可的一致選擇。

    協作團隊成員達成共識后,可以依據ThinkLets流程結果,對課題任務的方案進行后續的研究與探討。在現實應用過程中,協作團隊可以針對具體課題任務對流程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也是ThinkLets方法可預測性、可移植性、可復用性的具體體現。

    三、案例研究

    (一)案例驗證

    為驗證本研究所設計的基于建導理論的高校電子商務課程機輔協作學習流程,我們選取某高校兩個班級的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為案例研究樣本,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課堂案例研究。兩個案例班級的學生人數分別為28人和18人,由教師充當建導師,將學生隨機分成4-5人的十個協作團隊,引導并監督各個團隊按照預先設定的ThinkLets協作流程實施計劃(見圖2)進行課程學習。每個協作團隊主要采用的協作技術為PowerMeeting軟件,線上討論及面對面交流為輔。建導師可以根據每堂課的匯報對協作團隊的課題任務進行掌握和控制。

    圖2 電子商務課程ThinkLets協作流程實施計劃

    該學期的課程目標旨在研究電子商務在物流運作方面存在的問題,由圖2可見,建導師要在學期初完成協作團隊的分配及各個團隊課題任務的分配,協作團隊明確所要完成的課題任務,根據課程目標運用ThinkLets流程,找到課題的解決方案并實施。我們通過期末的訪談,作為對案例的跟蹤和數據的搜集,以便分析基于建導理論的機輔協作流程在高校電子商務課程中的應用情況。

    (二)案例評價

    本文利用訪談作為數據的收集手段,對所提出的建導式協作流程進行驗證和評價。訪談內容圍繞建導式協作流程的過程本身,旨在從個人訪談中發現建導式協作流程對團隊的影響作用。訪談內容參考自Azadegan在2013年初的“協作需求獲取案例研究”中的設計[7],所設計并提出的問題見表1。

    表1 訪談設計

    序號 訪談問題

    1 你認為設計的流程是否可以對你有預測和預見性的幫助?

    2 把該協作流程設計運用到你們現實中的團隊協作中是不是有支持和幫助,和以前你們所用的方法來設計的各類流程相比,這種流程是否對你更有支持?

    3 這種流程你認為容易不容易使用?好不好用?

    4 這種流程你做起來,會不會有認知負荷?就是超過你目前的知識和能力,還需要你再花時間來學才會用?

    5 和以前你們用到的類似的技術相比,此流程是不是更能提高生產力?能產生更好的結果?

    6 你認為在該流程中產生的結果的質量怎么樣?

    7 和其他方法相比,此流程是否能更有效的幫助你做出決策?

    8 此流程是否能幫助你們在所討論問題上產生共識并達成一致?能和你們以前所用的其他方法做一下比較嗎?

    在期末,我們對兩個班級共46名同學進行了訪談,每人約15分鐘。對于得到的46份訪談數據,我們采用標號來表示各個團隊成員,如C1G3S2表示該課程第一個班級的第三組協作團隊的第二個成員,Q1表示第一個訪談問題。然后,我們對訪談的內容進行關鍵字的提取。最終,通過對關鍵字的編碼和定性分析得出結論。部分訪談數據編碼和分析舉例如表2所示。

    根據Larsen等人的研究,我們采用了感知地圖方法(cognitive mapping process)對已編碼數據進行了分析[8]。在每個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受訪者能夠反映出一些前因會導致或促進一些后果,根據關鍵字編碼,我們定性歸納出各關鍵字相互影響關系圖。如圖3所示,圖中每一個圓圈標示了關鍵字,箭頭表示了兩個關鍵字之間的潛在因果關系,加號即代表了相互之間的加強作用。當然,這個關系圖應該被解釋為暫定表示出所得到的關系,我們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更充分地確定這些關系的性質。

    根據對訪談數據的分析和關系圖所示,我們得到基于建導理論的機輔協作流程設計對協作團隊的作用如下:

    1.實用性強。建導式協作流程對各個環節的任務、時間等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具有較高的科學性。流程在使用上簡單易操作,加之協作技術的輔助支持,該流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可以方便的應用到其他協作項目中。同時,根據具體問題的不同,任務的難易,建導式可以引導團隊靈活處理各環節所用時間,也可不嚴格按照協作流程中提到的ThinkLets六個部分進行,而是有選擇的進行靈活使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2.協作性強。以協作目標為最終導向,該流程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在建導師的指導下,以ThinkLets流程為主線,團隊成員可以有據可循的進行協作,使得團隊更高效的做出決策,完成協作目標。由于團隊成員在流程的使用上知識局限性小,參與性強,使團隊協作密切程度、信任程度、協作熱情有所增加,這也是發揮學生協作學習能動性的有效方法。

    3.質量型強。流程中的頭腦風暴可以充分激發團隊成員興趣,調動大家參與熱情,產生了很多更具創新性的想法和解決方案,同學們普遍反映這是團隊成果高質量的有效保障。從期末教學反饋來看,每個團隊都能提出一個較高水平的成果,可見,建導式協作流程對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意義。

    4.效率性強。流程具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和流程性,這對于有效引導團隊協作有很大幫助。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尤其是探究式教學,建導式協作流程在使用上更能保證時間性,頭腦風暴、快速聚焦、米花拾掇、水桶漫步、麥稈投票、鐵橇選擇等步驟的使用可以充分完成想法的分散、聚集、匯總,從而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充分提高協作團隊工作效率。

    5.共識性強。建導式協作流程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團隊成員的參與性,從投票、篩選等步驟中,與團隊協同想法,跟進認知。從反饋中我們了解到,通過該流程的使用,學生不但學習興趣有所增加,學習質量更是大幅提升,獲得很好的學習效果。隨著時間的增加,團隊成員的信任和默契程度都有增強,在協作問題的認知上相對一致,都能較好達成共識,更好地完成協作任務。

    四、結語

    (一)研究貢獻

    本文設計提出的基于高校教學的建導式協作流程,突破了該領域的研究多指向企業等社會團隊的限制,而應用于教育環境中的學生團隊。本文所選定的電子商務類課程為案例考察點,本身就屬于新興發展領域的前沿學科,這也有利于迎合國際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團隊協作需求。

    本研究內容在國內的建導式協作研究中案例較少,在訪談數據分析中,本文使用了認知地圖方法,這在國內的研究中也是較為少有的。本文也意在吸引更多的學術人才對該領域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二)研究局限

    本文所設計提出的協作流程仍有一些限制之處,如限制于該校教學時間的客觀安排,流程執行時間只能以其為主線;在協作技術的使用上也有較高要求,流暢的網絡更有助于提高協作效率;在流程的設計上仍有待改進,如水桶漫步、麥稈投票兩個步驟可以簡化設計,有所整合,以增強決策的連貫性。

    (三)結束語

    本研究設計提出了基于建導理論的高校電子商務課程機輔小組協作流程,旨在增強學生學生質量和團隊意識的同時,較大程度的提高團隊協作效率。筆者相信,隨著案例研究數量的不斷增多,及建導式協作在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中外混合教育中的綜合研究及不斷推進,本文所提出的設計流程一定可以在高校范圍內得到更加充分的完善及應用。與此同時,本文也旨在為更多的學者將建導式協作的相關研究應用到電子商務教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G.L.Kolfschoten,G.J.de.Vreede,A Design Approach for Collaboration Processes:A Multimethod Design Science Study in 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9:225-256.

    [2]F.Kirschner,F.Paas,P.A.Kirschner,Individual and group-based learning from complex cognitive tasks: Effects on retention and transfer efficiency[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25(2):306-314.

    [3]R.O.Briggs,G.J.De Vreede,J.F.Nunamaker,Collaboration Engineering with ThinkLets to Pursue Sustained Success with Group Support System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3,19(4):32-62.

    [4]N.Cross,Editorial: Forty Years of Design Research[J].Design Studies, 2007,28(1):1-4.

    [5]R.K.Yin,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4nd ed.),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shing,2009.

    [6]W.Tellis,Application of a Case Study Methodology,The Qualitative Report,1997:1-3.

    第5篇: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范文

    關鍵詞:網絡輔助教學;建構主義理論;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09)05-1269-03

    Xinjiang’s University Network Auxiliary Teaching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MA Zhi-xin

    (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angji Institute, Changji 8311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Xinjiang university network auxiliary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network auxiliary teaching effect's investigation,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present Xinjiang university network auxiliary teaching situ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situation, has drawn the conclusion and the ponder.

    Key words: network auxiliary teaching; construction principle theory; investigation; studies

    1 引言

    人們普遍認為,在高校教育環境中,網絡只是起到一種輔助傳統課堂教學的作用,它不可能替代傳統的課堂教學, 那么這種網絡輔助教學情況如何呢?我們選取了新疆5所高校,對參與網絡教學的師生進行了調查,以了解師生參與網絡教學的情況以及學生對網絡教學效果的評價,其中,有兩所學校網絡教學平臺為教師提供了備課、布置作業、批改學生在線上交的作業、通知、討論、等功能,為學生提供了作業上傳、討論、教師答疑等功能。支持全程網絡教學和網絡輔助教學。目前大多數教師利用該平臺授課的一般形式為:教師日常在教室面授,課外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拓展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交互的不足。有一所學校在部分系已使用了網絡輔助教學平臺,有兩所學校的教師利用已有的校園網絡環境中的E-mail、QQ和FTP等工具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資料。

    2 研究方法

    本課題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對當前網絡輔助教學現狀進行調查,以問卷、座談、訪談和電話的方式進行調查。通過統計、歸納、比較、推理的方法,對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提出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本次調查共發放學生調查表450份,收回406份,有效問卷406,有效回收率為100%。

    教師問卷共發放200份,回收134份,其中有效問卷134份,有效率為100%。

    所設的問答題有:學生:你對在網絡輔助教學(學習)有哪些想法和希望?回收意見195條。教師:第一,在您的教學中,采用這些探究式教學的主要問題或者困難是什么?第二,你對網絡輔助教學的建議和需求有哪些?回收意見120條。

    3 結果與分析

    師生對網絡輔助教學的態度、需求以及學習效果。

    表1反映了各高校中大部分教師提倡積極鼓勵學生使用網絡進行學習,并且絕大多數教師認為有必要建設教學資源網,以便于教師基于網絡進行輔導學生和組織答疑。說明各高校教師已積極利用現有的網絡教學資源進行網絡輔助教學,希望學生能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以加強課堂的教學效果,期待網絡平臺的教學資源能給教學帶來更好的效果。從座談的調查結果分析,很多學生認為網絡學習資源檢索費時、課程資源缺乏、缺乏吸引力、沒能有效地起到輔助課堂教學和激發學習能動性的作用。

    從表2可以看出各高校比例分布基本相似,大多數的學生認為網絡自主學習不太能和部分能代替課堂教學,認為在教學平臺上采用一種“案例學習―專題研討―設計實踐”的在線或異步的互動教學形式較好,能夠達到培養興趣、鍛煉和提高的目的。因此,綜合來看,網絡教學不能完全替代課堂講授,通過它來完成課堂上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習能力等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形式。從座談和問答的調查情況分析,很多學生因為上網條件的限制和教師不能夠及時解答問題而不能有效地進行網絡學習。

    表3反映了大多數學生感到基于網絡的學習很孤獨,有二分之一的學生贊同與課堂講授相比,運用網絡學習更易于對知識的記憶,27.34%的學生感到一般。36.21%的學生認為通過使用網絡學習可達到學習目標,說明了網絡學習的靈活性可以使得學生對知識易于理解和記憶。還有近四分之一的學生沒有用過網絡輔助學習。首先,大多數高校已開始依托網絡進行各種形式的教學,教師們已開始在教學中應用網絡來提高教學的效果。由于網絡輔助教學并沒有有效的開展起來,因此,學生對它的認識還不是很全面;其次,由于教育資源和網絡學習環境的限制、各高校中網絡輔助教學平臺的功能強弱不一以及普及程度各不相同,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效果不太理想。最后,教師對自身在網絡輔助教學中的定位以及角色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到,教師對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缺乏積極而有效的關心和引導,導致了學生對這種方式的學習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心理反映。

    4 結論與思考

    本研究是在本項目的開發前期采用調查的方法考察了新疆高校學生對網絡輔助教學的態度、感受以及需求情況,其目的是為網絡教學平臺的的開發方案設計提供依據、為該平臺的有效使用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經過綜合考察,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 師生對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態度是積極的,對網絡輔助教學有著較濃厚的興趣;2) 網絡教學資源的不夠豐富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優秀的論文、豐富的多媒體交互課件、本學科發展的新知識新動向、授課視頻、課堂及書本知識的補充和拓展知識、實踐設計練習方面資源、優秀老師的課件等。3) 從師生溝通與交流、互動的角度看,學生喜歡通過網絡與教師和同學交流,他們也普遍認為能對自己的學習有較大的幫助,網絡環境也能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但實際的效果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達到學生滿意的程度;4) 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效果還不盡如人意,學生從心理上還沒有完全適應這種學習方式。這些調研結果引發了我們對以下問題的思考:

    4.1 網絡輔助教學的效果取決于什么

    我們認為網絡輔助教學的效果應該與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一致。從形式上講網絡輔助教學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內容上講是傳統教學的補充。教學環境是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條件。網絡教學環境不僅包括學習者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還包括學習者與教學材料、支持系統之間在交流過程中形成的氛圍。網絡教育的意義在于學習者綜合素質的建構,而不僅僅只是知識體系的建構。網絡教學的理想效果應該是既能促進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還應該能促進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發展。因為在教學中引入網絡媒體的目的也就在于想通過合理運用網絡去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我們認為網絡教學對于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促進主要是通過教師對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從而使學生真正地投入學習、能動性的提出和思考問題來構建知識的意義來實現的。假如網絡的介入并沒有使原有的教學得到改善,那這種網絡教學是無效的[1]。我們應該避免網絡萬能的思想,網絡只是一個技術平臺,網絡運用于教學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它的使用者:教師和學生。也就是說教師能不能像使用粉筆黑板一樣恰到好處地把網絡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達到與傳統的教學優勢互補,實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教育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網絡教學換進網絡教學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對網絡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這一點在我們對教師所做的訪談中也反映了出來。我們選取的兩位都有很強的敬業精神的老師,不但具有比較新的教育理念,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將這種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實踐,他們的課深受學生的愛戴和歡迎,其中一位老師談到了自己在C++程序設計課程中安排的一個網上學習活動,以案例驅動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與設計,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認真及時地給與解答,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討論。都覺得這種網上的教學活動非常生動有趣,這種效果在傳統的課堂中是達不到的。從我們采訪與問題匯總的結果看,教師們普遍認為,如果能給學生搭建一個輔助教學平臺,只要教師對網絡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精心設計與有效的實施、采用恰當的方式去激發和引導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性就能得到極大的發揮。

    4.2 如何使學生從心理上適應網絡學習環境,改變自我學習的孤獨狀態

    網絡教學環境下的情感交流是改變網絡學習的孤獨心理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影響網絡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情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對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習者的認知和人格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從教育溝通的角度來看,師生雙方的情感交流首先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喜歡教師,才能喜歡該教師所提供的教育。然后再來決定對教師的教育是“接受”還是“不接受”[3]。這種現象符合人際關系規則。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通常人們只注意到教學中教師了解學生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學生對教師了解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網絡虛擬環境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反應往往不能及時地得到反饋,這使學生常常處于消極、被動的情感體驗之中,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群體中的每個人在各方面的進步或后退都會被同伴所注意和評價,這些外部評價很能影響其今后努力的方向,能夠激勵每位學生向更好的方面發展。而網絡教學由于學習方式比較松散,因此不能很好地利用學生集體的力量來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很容易滿足知識和情感的交互。網絡環境下這些非語言符號則被一些文字或圖片、動畫所取代。所以在設計網絡教學內容時應考慮必要的情感設計,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關心的,從而激發學習者積極的情感。例如:開發具有談話風格的學習材料,促進學習者與學習材料之間的交互,促進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或以講故事的方法、自由交談的方法,促進情感交互。網絡教學采取實施探究、協同式學習過程,可以改變學生自我學習的封閉狀態,豐富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因此應多為學生設制一些開放式的探究性問題,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從某方面講,在線交互更大程度是基于學生、教師之間的信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設計人際交互的內容,通過情感交流提高學生參與交互的興趣和熱情[3]。例如:教師在交流中多采用問題式、對話式,盡量少發表評價性意見。另外,網絡校園文化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每個接受網絡教育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消除學習者的孤獨感,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4.3 教師應該在網絡教學中起什么作用?怎樣發揮作用?

    教師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網絡教學中產生的問題,教師不是旁觀者,而是直接參與者,而且是引導者、指揮者,教師必須正視所有的問題,并且尋求解決的途徑。首先,教師應該是優質教學資源的搜集著、制作者。網絡輔助教學中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需要教師來指導選擇、組織設計和實施。教師平時要細心地到網絡上搜集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資源,并做精心整理,然后介紹給學生,并告訴學生查找的方法和自己的體會,指引學生找到真正有用的資源。其次, 教師要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教師必須掌握制作教學資源的技術,不斷地制作出最新的教學內容,才會不斷豐富網絡中的教學資源,學生才會有學習的內容。因此,教師要勤于學習業務知識、勤于學習不斷發展的網絡應用技術、勤于利用這些技術多制作好的課程內容。再次,教師應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教師在組織授課過程中,要對積極地對學生的網絡應用做好引導, 做好心理保健,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網絡學習的效果。最后,要想辦法啟發與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教師要將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給與積極的引導。能想辦法采用各種方式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使學生自覺主動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教師間要加強溝通合作。教師之間的交流能極大地提高教師的教學和專業知識水平,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利于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避免重復勞動,也是推動科研的有效方式。教師之間的溝通合作,對網絡教學整體應用和水平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4.4 如何保證網絡教學中的時間投入

    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教師在網絡教學特別是在組織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因為我們所考察的已經經歷了網絡輔助教學實踐的教師,他們所采用的基本的教學模式應該屬于傳統教學基礎上的網絡增強型教學,也就是說教師仍然組織正常的課堂教學,而將網絡作為補充性和促進性手段與工具,在教學環節中通過設計相關的網上學習內容與活動,利用網絡資源與工具來完成部分學習任務,增強課程的學習效果[1]。也就是說網上教學活動基本上是在課外開展的,因而教師和學生自然無形中花費了很多的時間,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時間投入的回報是什么?它的效率又體現在哪里?

    參考文獻:

    [1] 王海燕.網絡增強型教學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6(221):40-42.

    第6篇:線上教學建議和想法范文

    十多年前,郝蓮露與開出租車的北京小伙王宏業走進了婚姻殿堂。王宏業的母親傅文玉是傳統的“北京大媽”,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對跨國婆媳之間隔閡漸生。可最終,郝蓮露運用智慧與技巧,成功俘獲了中國婆婆的心……

    習性不同,土洋婆媳隔閡漸生

    1992年,郝蓮露從德國慕尼黑大學畢業后,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進入北京大學留學。一個偶然的機會,郝蓮露認識了開出租車的北京小伙。王宏業雖然只讀到高中畢業,可談吐、修養一點兒也不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差,而且他人品很好,有時客人不小心將東西遺失在車上,他千方百計都要找到失主。這令郝蓮露非常欣賞。在她的主動出擊下,兩人很快墜入情網。

    1993年底,經朋友推薦,郝蓮露在著名表演藝術家丁廣泉的小品里扮演了一個角色,她的喜劇天賦在這次表演中得以展露,頗得丁廣泉的喜愛,當即收她為徒弟。不久,郝蓮露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外國人才藝大賽中一舉奪得一等獎,她的才華引起了演藝圈的注意,開始應邀去一些電視臺主持晚會、做嘉賓,還頻繁去全國各地演出。她表演的《洋腔洋調》、《賽戲招婿》、《駱駝祥子》等小品深受觀眾的喜歡。郝蓮露也因此聲名鵲起,成為中國洋女笑星第一人。

    1995年3月,已完成學業的郝蓮露與王宏業在北京舉行了婚禮。婚后,郝蓮露認真地對王宏業的父母說:“我喜歡中國,決定就留在中國生活。從現在開始,我要做一個中國式的好兒媳、好妻子。”王宏業的父親王錫業是部隊干部,母親傅文玉在北京一家工廠工作,郝蓮露能為了中國丈夫而遠離歐洲的生身父母,這令做公公婆婆的很感動:看得出來,這個洋兒媳是想踏踏實實在中國過日子的。

    郝蓮露果真按著自己所說的努力地去做了。她不僅學做家務,還跟著電視上的相關節目學做中國菜。她買來小天平,把鹽、五香粉、味精等全部稱好放在一邊,嚴格按照電視里教的程序來做,但做出來的菜味道總是怪怪的。后來,每當傅文玉做菜時,郝蓮露就拿著手表和紙筆,詳細記錄她在什么時候放鹽,什么時候放五香粉和味精。甚至連婆婆炒菜的姿勢,她也仔細觀察,記在心里,然后模仿著做。洋兒媳滑稽的動作,常常讓傅文玉捧腹大笑……

    然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傅文玉和郝蓮露之間出現了矛盾。2001年10月,郝蓮露生下了兒子王辰。在坐月子期間,傅文玉擔心郝蓮露受涼,把冬天穿的厚睡衣找出來讓她穿上,連鞋子也為她換上帶幫的羊毛拖鞋;每天,傅文玉都要買來土雞、豬腳,熬成油膩膩的湯讓郝蓮露喝,說是給她補充營養,可郝蓮露一口也喝不下。有一天,她甚至將香噴噴的湯倒掉,對傅文玉說:“坐月子是我個人的事情,您能不能少操些心?”她的話,讓傅文玉很尷尬……

    中國女人坐月子講究“靜養”,據說這樣做有利于身體恢復。但郝蓮露不僅坐不住,還喜歡外出。這令傅文玉看不慣。更讓她無法接受的是,就在小王辰剛滿月的時候,郝蓮露就提出讓他獨自在房間里睡覺,說從現在起就要開始培養他的獨立自主能力。孩子這么小就單獨睡,沒有人照顧,萬一出了事怎么辦?傅文玉表示反對,與丈夫和兒子商量后,她向郝蓮露提出了育兒的“四項要求”,希望郝蓮露能夠遵守并執行:1、嬰兒應與父母一起睡,這樣能讓孩子有安全感;2、孩子身邊時刻得有大人,免得出現意外;3、天氣不好的時候,最好不要帶孩子出門;4、每天要讓孩子在大人的懷抱里睡3小時,避免睡扁頭。郝蓮露對此不以為然:“這樣養孩子,不把孩子慣壞才怪!”

    郝蓮露有著德國人典型的執拗與倔強,這天晚上,她果真將孩子單獨放在一個房間里睡覺。這讓傅文玉夫婦很不放心,幾乎每隔半小時傅文玉就要到小孫子的房間看看。夜深了,待郝蓮露睡下,傅文玉實在放心不下,還悄悄將小王辰抱到自己房里,與她和丈夫一起睡。

    第二天一大早,郝蓮露起床后見兒子不在他的小房間,頓時高喊:“辰辰呢?辰辰哪兒去了?”傅文玉趕緊應道:“辰辰在我這兒呢!”“誰讓你們把孩子抱過去的?”因為心急,郝蓮露的話中文里夾雜著德文,嗓門很大。

    洋媳婦的話讓傅文玉心里有些不好受,她沒好氣地說:“辰辰是我孫子,他一個人睡覺我不放心!”可郝蓮露的話里則帶著怒氣:“辰辰是我的兒子,我能養育好他。”就這樣,這對土洋婆媳發生了爭執。王宏業和父親好一頓哄勸,才讓她們平息下來。

    文化碰撞,土婆婆洋媳婦頻起爭執

    2002年5月的一天,傅文玉在家里打掃衛生,順便也將兒子兒媳的房間收拾了一番,瞥見書桌上有不少郝蓮露拍戲時的劇照,便好奇地拿起來欣賞。晚上郝蓮露回來了,見自己房間里的東西被動過,就嘮叨了幾句:“沒有經過我的允許,怎么能隨便動我的東西呢?在我們國家,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一家人,婆婆看看兒媳婦的東西有什么不可以呢?”兒媳婦的話讓傅文玉感到有些不可理喻。這次,婆媳倆又爭執了幾句。

    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堆積在郝蓮露和傅文玉心頭,讓她們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老婆與母親關系不和,最難做人的是王宏業,他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2003年10月,小王辰滿兩歲了。郝蓮露決定給他買一份保險,然而,在這個問題上,她與丈夫發生了分歧。王宏業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買保險。郝蓮露覺得丈夫對保險的理解有偏差,賭氣說:“你不同意買,我用我自己的錢買。”這時的王宏業已沒有開出租車了,與朋友合伙經營著一家公司,因為剛開業,公司經營狀況并不理想。而郝蓮露這些年來演出不斷,她的收入要比王宏業高一些。郝蓮露的話在傅文玉聽來有些不舒服,她認為郝蓮露嫌王宏業掙錢少,就批評道:“一家人,如果還分誰掙錢多、誰掙錢少,這日子怎么過呢?”

    傅文玉的話有一定道理,但在郝蓮露看來,她與王宏業發生爭執是他們夫妻間的事,做婆婆的不應該摻和進來,這讓她心里有說不出的郁悶和煩躁……

    不久,廣州一家電視臺邀請郝蓮露拍攝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來到廣州,郝蓮露發現,與北京寒冷、天氣變幻莫測的環境想比,她更喜歡廣州溫暖濕潤的氣候;加上《外來媳婦本地郎》作為系列劇要拍1000多集,作為女主角之一,郝蓮露的戲份很多,這讓她萌生了在廣州定居的想法。2005年春天,在郝蓮露的要求下,王宏業帶著兒子王辰也過來了,一家三口在廣州定居下來。

    時間一晃到了2007年。這時,小王辰已6歲,到了上學的年齡。郝

    蓮露考察了廣州的好幾所小學后,認為學校的教學模式不適合王辰,決定不讓兒子上學,由自己在家里教他。郝蓮露不僅教小王辰中文、德文,也教他數學。王宏業覺得妻子這樣做似乎不妥,可他知道郝蓮露的性格,她認準了的事兒輕易不會改變主意,只得由她去。

    可遠在北京的傅文玉與丈夫得知孫子竟然不上學,就在家里學習,很是驚訝。傅文玉經常在電話里對郝蓮露說:“現在有些父母為了能讓孩子上所好學校,到處托關系,走后門,找人批條子,甚至不惜花幾十萬、上百萬買套‘學位房’,就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竟然不讓孩子上學,孩子將來怎么成才?”這時,傅文玉與老伴都已退休,她說,如果郝蓮露和王宏業工作忙,可以將孩子放在北京上學,由他們老兩口來照顧。郝蓮露謝絕了他們的好意,說:“現在中國提倡素質教育,你們放心,王辰不會比在學校里上學的孩子差!”

    傅文玉沒有再與郝蓮露爭辯,可孫子的教育問題成了她和老伴的心病。這年年底,郝蓮露與王宏業帶著兒子回北京過年,傅文玉早有準備,拿出當地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數學期末考試試卷讓小王辰做。結果,小王辰的數學只考了70多分,語文勉強及格。

    傅文玉急了:“照這樣下去,孩子肯定考不上大學。”而郝蓮露卻對兒子的成績不以為然:“在我們德國,與分數相比,我們更看重孩子的動手能力!您放心,辰辰就是將來不上大學,他照樣會成才!”

    傅文玉此時已年過七旬,這些年來一直患有心臟病,現在為孫子的學習揪心,不禁心跳加速,連呼吸也都急促了起來。王宏業一看,知道母親的心臟病又發作了,他覺得這是郝蓮露給惹的,于是瞪了郝蓮露一眼,背起母親就往醫院趕。

    幸運的是,傅文玉的身體并無大礙,只需在醫院住幾天就可以了。經歷了這場虛驚,郝蓮露發現全家人對她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婆婆,郝蓮露主動和婆婆說話,婆婆也愛理不理的。這讓郝蓮露有說不出的郁悶。在中國生活這么多年,特別是在出演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之后,她知道婆媳關系難處是中國幾千年來的老大難問題,她沒想到,自己作為洋兒媳,與中國婆婆之間也難逃這“世俗的宿命”!

    假癡不癲:俘獲中國婆婆心

    苦悶中,郝蓮露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了北京著名的婚姻問題專家陳教授。陳教授聽完郝蓮露的講述后,為她分析:“自古以來,婆媳關系難以相處,而你與中國婆婆來自不同的國家,在文化背景和生活理念上存在很大差異,矛盾在所難免。做兒媳是一門學問,做個好兒媳更蘊藏著很深的學問,需要技巧,需要智慧。”針對郝蓮露與婆婆之間的緊張關系,陳教授為郝蓮露開出八字“藥方”:假癡不癲、難得糊涂。先緩和與婆婆之間的關系,再想辦法慢慢修復。

    陳教授的話,讓郝蓮露陷入了沉思:由于自己不懂得相處的技巧,展現在婆婆面前的都是德國人的直率、固執和認真,所以才造成今天的局面。這樣想著,郝蓮露為自己過去的倔強而懊悔。這天下午,郝蓮露帶著一大束鮮花來到傅文玉的病房,為婆婆倒了一杯水,認真地說:“媽,這是我的不對,我不應該頂撞您。以前很多事都是我太較真,您是長輩,千萬別往心里去,好嗎?”傅文玉雖然心里還有氣,但見洋兒媳說得如此誠懇,態度也改變了許多。

    待婆婆出院后,郝蓮露一家三口也返回了廣州。新學期開學了,傅文玉又一次在電話里與郝蓮露提出,希望能讓小王辰去學校上學。這一次,郝蓮露學聰明了,順著婆婆的話說:“媽,我也覺得您說得有道理,可辰辰說他已經習慣了在家學習這種方式,說除了我教他外,還讓我給他請個家庭教師。并讓我向您保證,他一定好好學習,考試不會比那些在學校學習的孩子差!”洋兒媳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傅文玉也就不好再說什么。

    “假癡不癲”初見成效,讓郝蓮露竊喜,更有些感動。她突然明白,中國婆婆有時給她的一些建議和吩咐,其實并不要求她非得執行,老太太需要的,更是一種被尊重、被認可的感覺。明白了這一點,此后傅文玉再在電話里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郝蓮露先“大包大攬”全部應承下來,然后再想辦法慢慢變通。這樣過了一段時間,郝蓮露驚喜地發現,她與婆婆之間的隔閡在漸漸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心靈的相通與默契……

    到2008年底,郝蓮露一家三口已在廣州定居3年了。廣州與北京相隔幾千里,傅文玉與老伴想見孫子一面都很難。在這種情況下,傅文玉希望郝蓮露一家三口能回北京居住。郝蓮露想了想,體貼地說:“媽,我也希望我們一大家人能團聚在一起,可現在我和宏業的事業都在廣州,再回到北京又得重新開始。北京冬天冷,您和爸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大好,不如這樣,廣州一年四季天氣暖和,你們冬天就來廣州居住,這樣一來可以避開北京的寒冬,二來也能陪伴辰辰。”

    還能說什么呢?洋兒媳人情人理的分析和溫暖貼心的話,讓傅文玉與老伴非常感動。就這樣,每到冬天,當北京滴水成冰的時候,傅文玉與老伴就飛越千山萬水,來溫暖如春的廣州“投奔”兒子兒媳。郝蓮露將家里最好的向陽房間騰出來給公公婆婆住,并親自動手,為他們換上嶄新的床罩和被褥。傅文玉和老伴喜歡聽京劇,郝蓮露就在他們的房間里添置了一套音響,并買來很多經典的京劇唱片。

    見洋兒媳不辭勞苦地為自己和老伴忙前忙后,感動的暖流在傅文玉心頭涌動,她動情地說:“孩子,媽這人當家當慣了,一處理事情有些武斷,以前有些事情做得不好,讓你受委屈了。你一定要原諒媽媽!”婆婆發自肺腑的心靈獨自讓郝蓮露非常感動,她緊緊摟著婆婆說:“以前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啊,再說那些事情都過去了,還提它干什么?媽,我的親生母親在萬里之外的德國,我想她疼愛也夠不著,在中國,您就是我的母親,我還指望您疼我、寵我呢!”

    此時此刻,這對土洋婆媳之間沒有隔閡,有的只是母女般心靈的默契與溫暖。是的,茫茫人海,紅塵滾滾,兩個膚色不同、來自不同國度的女人能成為婆媳,又何嘗不是一種緣分?她們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啊!

    婆媳關系和睦了,充斥在這個家庭每一寸空間的都是愛與幸福。公公婆婆在廣州的日子,郝蓮露盡量少安排工作,陪他們爬山、游覽珠江,去香港、澳門旅游,每到一個地方,郝蓮露都牽著婆婆的手,不厭其煩地為她講解,儼然一對母女f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青青草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欧美在线成人午夜网站| 亚洲欧洲成人精品香蕉网|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网| 免费在线成人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动漫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免费观看成人羞羞视频软件|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国产成人h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