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少兒美術專業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少兒美術教育是少兒美術綜合素質中不可缺少的一塊內容,也是少兒在以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長到兩歲至三歲之后就開始喜歡涂鴉,這是天生的,先天性的,也就是所謂人的本性。不管他會畫或者是不會畫,總喜歡涂,總喜歡構線,一根長長的線構畫了他很多在里面的故事人物。這時孩子還不會使用文字來表達,但是他會用涂鴉的方式表達他內心的想法和情感,只要作為家長愿意去傾聽,就會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孩子在其繪畫的涂鴉階段似乎沒有天才與非天才之分,孩子在涂鴉中不規則的線條和不成形的色彩,往往使他們興奮與沖動。這些混沌、重復的、毫無駕馭能力的繪畫在孩子眼中就是創造,從而使孩子感到創造的成就感。
然而,通過筆者在多年少兒美術的教學中的一些觀察發現:當今少兒美術教育中存在許多因素對少兒美術教育影響較大,比如教師因素、家長因素等。本文將對這些因素進行簡要探討。
一、教師因素
在影響少兒美術教育的諸多因素中,教師因素尤為重要,因為教師在整個少兒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承擔著“教”這個重要的角色,教師水平和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教學質量,乃至影響少兒今后的成長發展。一名合格的少兒美術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繪畫功底,還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懂得和關心少兒的心理的發展。否則,如果教師采用片面的教學方法,將對少兒今后的成長發展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
英國當代藝術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說:“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藝術活動,進而增進其人格的健全和諧發展”。因此,教師在少兒美術的教學活動中應重在挖掘孩子們無限的潛能和想象力。老師在講解時應以鼓勵孩子們繪畫興趣為主導,不要過多的講究美術專業知識,如技巧和用色等,應強調一個“像”字。如果能正確對待這個問題,將使孩子的潛能或想象力得到更大的發揮,從而也可以進一步培養孩子的美術興趣。在老師的潛移默化下應該啟發孩子所有潛力,讓所有喜歡畫畫的孩子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因為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我們用各種形式去發現,去激發,用實踐來啟發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在畫畫中感受到童年時期的樂趣,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在學校及以后的生活中充滿信心,充滿對畫畫的濃厚興趣,喜歡上豐富的生活,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外,教師除了在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繪畫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和想象力外,還應注重孩子們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比如在上手工課的時候,由于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幾乎不承擔任何小的勞務,所以,上完手工課之后都不知道清理好桌面等,因此,在上手工課的課程中,可以利用孩子們對教師的敬畏來要求孩子們在上完課之后要做好桌面的清潔整理,然后才能給予表揚。這樣能培養孩子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養成愛衛生的習慣。
二、家長因素
家長是孩子們生活成長中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們最為親近的人。家長對于孩子們美術興趣的培養也起到尤為關鍵的作用。不管學什么,興趣最重要,它是推動最有效力的內部動力之一,可以引領少兒進入任何一種學科領域并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家長應正確對待孩子們繪畫興趣的培養,而不應該盲目的“追崇”,也不應該一味地把培養孩子的畫畫作為一項必備的特長,作為今后升學加分的工具。
家長切忌不可把培養孩子的美術興趣和能力作為一種“時尚”,看見周圍街坊鄰居同學都在學,或者看見有些孩子畫的畫很漂亮,又或者是家長自己哪方面特長比較薄弱,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總是拿著別人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做比較。例如,“你看看那位同學畫的真漂亮,畫的真像,用顏色用的多漂亮”等一些傷害孩子幼小心靈的話。有些孩子學習一段時間后,就已經厭倦了,有些不太喜歡畫了。家長著急來與筆者溝通,筆者會開始問問少兒自己內心的想法,然后給他們開導、鼓勵、信心。有的孩子是學習科目太多,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來消化。而有的孩子根本不喜歡畫畫,是家長逼著來學的,這樣筆者會勸導家長讓孩子暫停一段時間學畫畫,讓家長和自己的孩子多考慮一下是否真的對這個愛好感興趣。
家長應該要協調教師與孩子以及課堂之間的關系,使教師、家長都要重視起興趣在少兒美術教學中的作用,采取更多更好的方式來培養幼兒的興趣,促進少兒的健康成長。繪畫是孩子心靈的表現,也是他們在成長中與外部世界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想象和創造力表達著人之初最美好、天真的情感。藝術的重要意義在于可以使人吸收前人很多優秀文化,激發其創新意識。家長應該在少兒美術教育的活動中與教師一同讓孩子們展現其天真、活潑的童真,同時,讓孩子們充分發揮其聰明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少兒美術教育過程中,如何激發起孩子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正確的輔導方式至關重要。筆者在給學生講解時會抓住兒童心理,關注他們的一些內心活動、生活動態、興趣愛好,以及每個孩子不同性格特點。在黑板上示范時,會舉很多例子,用邊講解邊討論的形式和學生一起完成,要求在生活中學會觀察、思考。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以及喜歡的東西、愛好不一樣,給他們進行不同的講解、不同的肯定與鼓勵,發現他們的長處優點,激發和培養他們對繪畫的興趣。而在用色時,也會發現很多不同,有些兒童喜歡深色,有的喜歡用漂亮淺色歡快的顏色,而有的喜歡一直使用一個單一的顏色等情況。這樣在用色的課堂里,筆者開始讓少兒大膽地用色,不要問老師用哪個色,自己喜歡用什么顏色就用什么顏色,這樣一節彩色課之后,就會發現不同學生對顏色有不同的愛好和敏感度,以便在今后的上課過程中,根據不同孩子不同的特點進行不同的講解。
四、結論
少兒美術教育是少兒綜合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塊內容,通過對少兒進行美術或其它藝術門類的教育,能有效提高少兒眼、手、腦的協調性。少年兒童從小接受美術教育,這對其健康成長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從事美術的工作者要正確認識少兒美術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本著重在啟發的原則,綜合平衡少兒美術教育中教師和家長對孩子們的影響,對孩子們的繪畫興趣進行正確的培養,把心思多放在如何激發少兒的創作潛能上,如何提高輔導水平上,使輔導方式多樣化、趣味化、有效化,而絕非盈利化,以求的一時名利。只有這樣,才能使少兒美術教育在真正提高少兒綜合素質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鶴.論當代少兒美術教育[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6, 18(S): 225-226.
[2]岳海波.少兒美術教育之我見[J].其他學科教學,2002,(19、20): 111-112.
關 鍵 詞:中學生 美術 興趣培養
興趣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如果學生對某門課毫無興趣,而強迫其學習的話,最后不但教學效果很差,而且會使學生更加厭煩這門課。所以,培養學生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當代中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遠不如小學生,尤其是接受普通美術教育的中學生,他們對待美術課并不是很熱情,這也是許多學校搞不好美術教育的重要原因。
美術作為空間藝術,它主要是通過色彩和形體等視覺因素來傳遞給人,所以具有直觀性,這比起數理化、語言文字等理性、抽象的學科更容易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并且我們所生存的社會環境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美術,小到日常用品,大到建筑,美術都發揮著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個社會人不可能也不應該對美術一點興趣都沒有。那么為什么許多中學生對美術提不起興趣呢?我們又該怎樣去改變這一狀況,培養中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
我們應該找出中學生對美術缺乏興趣的原因,在這里主要歸納為以下三種:
1.社會原因
社會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這主要表現在整個社會對美術及其教育的重視程度上。最近幾年,盡管美術在我們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學美術教育在廣大地區仍然處于一種副科之副科的地位,甚至是可有可無的狀態,并未實現其真正意義上的普及。WwW.133229.CoM
美術應該是一種全民都應具備的素質,而不應只屬于少數人。我們應該認識到,如果美術教育的這種副科地位得不到改變的話,就永遠無法受到真正的重視,從而實現全民性的美術教育普及。盡管美術教育有時以課外活動小組的形式出現,但是這與普通美術教育的全民性是不相符的,只能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受到美術教育。
美術作為非中考、高考科目,給非美術專業的中學生造成了“美術不重要”的思想,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他們又怎么會對美術這一副科提起興趣呢?
這種社會原因是受經濟影響的美術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必要的經濟支持。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經濟正在飛速發展,但比起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也同樣反應在美術教育的發展上。美術同樣會對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美國每年為了棉布藝術性的設計花掉大量的美金,日本僅動漫藝術的市場就達到4萬億日元。可見美術對經濟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投資在美術教育上是絕對能夠實現其價值的。而現實是作為所謂“素質教育”的美術學科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2.學校的原因
學校往往會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這個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主要是校方和教師。
對于校方來說,通常以“升學率”為重,美術課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退居二線了,所以美術課在課時安排、教學設施及工具、教師待遇等方面遠不如其他學科。這些前提條件都沒有搞好,很難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高質量美術教育。就算學生對美術很感興趣,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又怎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呢?
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教師。美術教師的自身素質及其授課方式對于培養學生興趣是極其重要的。有些教師的授課方式或內容極為枯燥,連成年人都無法忍受,更不用說青少年了,這無疑使本來就對美術提不起興趣的學生更加厭煩,從而致使一節美術課變成學生“放松和娛樂”的時間,而不是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時間。
3.學生自身的原因
有些中學生對美術缺乏興趣是受其自身能力的影響,他們往往是那些被稱為在美術方面毫無“天賦”的學生。這也是由于多年來我國美術教育中注重技法培養所造成的后果。他們的努力總是在這種大環境中不被承認,收獲很小,所以就形成了挫敗心理,自然就不會有太大興趣。其實,普通美術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它是對人的素質的培養,而不是將每個學生培養成美術專家。
另外,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已從少兒時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進入了抽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加上各方面的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也更多地停留在理性思維較強的學科。再加上中學生學習美術的動機并不明確,所以學習熱情就不那么高,而學習困難則相應比較大,這些困難反過來又會降低學習興趣,挫敗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二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各種困難而放棄或忽略對青少年美術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美術是人應具有的基本素質,因此應當及早地,至少在少年時期就開始加以培養,而不是當作一種可以隨意處置的游戲一般的東西來對待。所以對中學生美術興趣的培養,首先要將美術教育重視起來,在教學工作各個環節上都要做到位。
1.課時安排
作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必須具備美術方面的知識,但是美術課在普通中學的地位處于嚴重失調的狀態。美術課程在中學的安排一般是一周一節,這已經很少了,而有些學校的美術課根本就是形同虛設,只作為其他科目的補習課出現。這就要求課時量的增加,而不應作為可有可無的科目給其他課讓路,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系統地、全面地學習美術,這也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美術興趣的培養。
2.教學設施及工具
除了課程安排,學校的硬件設施也應提高,讓學生在美術課上擺脫枯燥的學習環境。學校應配備專門的美術教室,教室里的布置應活潑自由,符合美術課的學習特點。
教具的運用也是必要的,一塊黑板、幾支粉筆,是無法使美術的特點得以發揮的。應適當引入高科技,美術主要靠視覺傳達給人,所以多媒體是必不可少的。如美術欣賞課,可運用幻燈片或放映美術記錄短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要忘記精彩的講解。
3.室外美術課
美術課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讓他們認識和發現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美術形式。這在一些比較落后的鄉村學校更為適用,這些學校的教學設施及工具比不上發達地區的學校,所以應更充分地運用校外的美術資源。比如,在當地自然風光較優美的地方進行戶外寫生,或者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學習民間美術等等。
在欣賞課上,如果有條件應帶學生去博物館或參觀藝術展覽。在引導學生走進文化遺產和美術作品時,不要將我們固有的認識強加給學生,要尊重學生的感受和意見,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討論,避免積極性地壓制,這直接影響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4.教師的重要作用
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興趣方面起著直接的、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學生主要靠教師的授課來學習美術,這是一個關鍵因素。下面是筆者關于教師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的建議:
首先,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美術課根據其自身特點來說,本來就是一個自由度較廣的學科,它沒有過于嚴格的評判標準和范圍準則,這也給了美術教師個人以更多的發揮空間。所以,教師應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動手、動腦,放寬評價的標準,從各個方面入手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其次,技法在普通美術教育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美術教育認識到美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以及運用美術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運用到其他學科還可以促進其發展,這可以從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結合中得以體現。還有就是通過美術活動抒發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使學生成為品格高尚、全面發展的人。
再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自己的偏愛和弱點。美術是強調個性化原則的,它不像科學那樣追求絕對性和一元性。對于進行普通美術教育的中學生來說,應尊重和提倡他們在美術課上表現出來的個性和差異,同時也不能強迫他們學習美術的某一種類。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允許他們的興趣轉移,廣泛地涉獵各美術領域。
最后,美術作為一門用途非常廣泛的學科,它與其他學科或多或少地有一定聯系,并且美術自身的彈性很強,教師可以嘗試將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打破學科界限,使學生在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中學習美術知識。從多個面學習美術,使美術變得更立體,使學生真正擺脫“美術無用”的錯誤思想,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但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其他學科只是起輔助作用,要以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為主,不要喧賓奪主,這是非常重要的。
圖書封面的構成要素一般包括圖形、色彩和文字3個方面。在具體的封面設計中,美編根據圖書的內容和讀者對象,結合自己的設計經驗,巧妙地把這3個要素融合起來,在突出圖書所包含的豐富內涵的同時,還以一種追求美感的形式呈現給讀者。
1.1美編的專業素養決定封面的藝術風格
出版社的美編一般都經過美術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或培訓,在設計封面時,都有自己比較明確的設計理念和一定的專業技能,對圖片的取舍、色彩的搭配、字體字號的運用,都經過慎重的考慮和比對。如一本《機械設計基礎》的封面設計,設計者在封面圖片的選擇上一般會突出“機械”“機器”的主題,書名字體一般會選擇棱角分明、比較“剛性”的字體,讓讀者一看封面就能感受到圖書的內涵。圖書封面主色調的設計也會與內容和讀者對象相協調,如政治性讀物的封面主色調一般比較莊重、淡雅,少兒讀物的封面主色調一般比較活潑、明快等。
1.2美編的文化素養決定封面的文化意蘊
圖書的封面設計屬于藝術范疇,沒有足夠的藝術素養沉淀,很難設計出賞心悅目且又意蘊深厚的圖書封面。書籍是商品,但它首先是一種文化產品。因而它要求美編在設計封面前,必須了解圖書的內容,領悟作者寫作此書所要表達的內涵,因而好的封面設計首先應該突出圖書的內涵。封面設計中的線條、文字、符號、色彩等不能簡單堆積,而要通過美編的構圖,表現出一定的文化意蘊,給人意境深遠、格調高雅的印象。
1.3美編的創作經驗制約封面設計的水平
任何一個美編都希望運用自己的美學專業知識,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圖書的內容,設計出既賞心悅目、品位高雅,又能突出圖書主題、吸引讀者眼球的圖書封面。然而,在圖書封面設計的實踐中,美編的設計理念除受到自身的專業水準和對圖書的理解等影響外,創作經驗也制約著美編設計理念的實現。經驗豐富的美編在封面的構圖、色彩的搭配和文字的處理方面得心應手,設計出來的作品給人一種純熟感,一般無須作過多修改;反之,一些缺少經驗的美編設計出來的作品往往差強人意。
2責編對封面設計產生的影響
在圖書封面設計的實踐中,一方面,美編的設計理念決定圖書封面的風格和品位;另一方面,圖書封面的設計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責編的影響。責編作為圖書的“第一讀者”和圖書封面設計的委托方,往往會對封面設計提出各種要求,或對美編已經設計好的封面進行修改,導致最后的圖書封面效果與美編最初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效果大相徑庭。可以說,責編對封面設計的理解和要求往往左右著美編對圖書封面設計理念的實施,影響封面設計的最終效果。責編往往通過以下方式對圖書封面產生影響:
2.1責編對美編設計理念的制約
在進行封面設計前,出版社一般會要求責編先填寫一張“圖書裝幀設計單”,里面除了圖書書名、作者、開本、成品尺寸、內容簡介等內容外,還包括責編對設計的要求等。這樣的工作環節本身無可厚非,但“對封面設計的要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些圖書的責編在心里對封面構思了一個模糊的、自己也很難清楚表達出來的設計框架,并要求美編按照他的思路進行設計,否則就要求重新設計。比如《數字時代出版人才的培養與素質要求探析》在封面設計時,美編重點從“數字出版”的角度考慮,精心構思了體現“數字出版”內涵的“云數據”圖形,突出了前沿科學的理念;而責編要求從專著的角度,重點體現專著或莊重嚴肅或清新簡約的風格。最后,美編只好按責編的要求設計封面。對于這種現象,筆者認為:責編首先就對封面設計劃定了一個框架,在這種框架下設計出來的封面很難有美編的設計理念體現其中。但責編本身對美術設計并不在行,表達出的設計理念比較籠統,有些甚至偏離美術設計的基本原則。
2.2責編對設計方案的修改乃至顛覆
幾乎每一個出版社的美編都有這種近乎“痛苦”的經歷: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封面,只要交給責編,十有八九會提出很多修改要求,很多甚至是對美編原有設計理念的徹底否定。更有甚者,有些責編干脆要求美編同時拿出幾個設計方案供他們挑選,然后再修改。比如《寶地清遠》一書從風土人情、文化教育、旅游交通、環境等方面論述了廣東省清遠市的物寶風華、人杰地靈,美編選取了書中具有代表性的3張圖片,按責編和作者的要求提供了3種設計方案。但是,責編卻要求按照作者的建議,將清遠市的城市標志放在封面,并且要求將該城市標志占1/3以上版面突出表現出來,美編只好以前的3個設計方案,重新設計,導致整個封面設計方案與原來的設計方案大相徑庭。
2.3責編對封面各要素的審查和把握
與前面兩種責編影響、制約美編設計理念的情況相反,有些責編對圖書的封面設計要求則顯得過于隨意。從科學、規范的出版流程來考慮,封面設計方案最終完成后,責編需要進行最后的審查和把關。除了審查封面文字外,責編還會就色調是否協調、形式與內容是否一致等作最后的審查。因為書稿經編輯加工、排版后,圖書內容、印張會發生變化,而圖書的版式、用紙等也會作相應的調整,有時甚至作者名、書名、系列名、圖書定價等都會發生變化,這些都需要責編細心審校。然而,有個別責編提交“圖書裝幀設計單”后,就不聞不問了,對設計出來的圖書封面整體設計有什么修改意見、字體字號有什么特殊要求、采用什么樣的工藝、是否需要補充什么內容,等等,也不置可否,拿了就用,質檢時發現問題就直接交給美編修改,完全一副置身事外的態度,這種做法對封面的設計質量尤其是封面所表現內容的準確度會產生不利影響。
3美編的設計理念與責編的要求有效融合
從以上分析可以預見,在實際工作中,責編和美編因封面設計發生矛盾和分歧的現象有時是不可避免的。筆者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雙方在合作中未自始至終保持有效溝通。在封面設計過程中,美編始終與責編保持有效的溝通至關重要。下面結合筆者的工作體會,談談美編理念與責編要求的融合問題。
3.1美編要透徹理解責編的要求
美編在進行封面設計之前,要仔細弄清楚責編對封面設計的要求,設計單要盡可能設計得詳細,里面除了圖書書名、作者、開本、成品尺寸、內容簡介等內容外,責編對設計理念的要求、對主色調的搭配、對圖片的要求,甚至對封面字體字號的要求等,都不妨開列出來。這時,關鍵在于美編與責編的有效溝通。一張簡單的設計單反映不出責編的所有要求,有些要求也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直接的溝通更能了解責編對封面設計的要求。因此,作為封面設計者,美編要主動摒棄那種模式化的、教條式的工作方式,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以負責任的態度與責編就封面設計進行溝通,了解責編對封面設計的要求和想法,只有如此,美編才可能設計出讓責編和自己、讀者滿意的設計方案。
3.2責編要充分尊重美編的藝術創作
有的責編說,在封面設計上,他們就是美編的客戶,美編必須無條件地按照他們的要求進行設計。確實,從生產者與使用者的角度分析,美編可以將責編擺在“客戶”的位置,“客戶”提出的要求,美編在設計時應盡量考慮進去,特別是書名、開本、成品尺寸、印張等原則性的因素,絕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在色彩搭配、字體字號、構圖等構成封面設計效果的因素上,也應盡量考慮責編的要求,以免影響后續工作的開展。在切實了解責編的設計要求之后,一個有經驗的美編就已經在腦海中構思了大致的設計方案,此時,美編就要及時、主動地進行設計,而不是拖延很久后再進行設計。那么,在構思封面設計方案時,主格調的確立以誰的觀點為主?是聽任自己的設計思維,還是在糅合責編意見的基礎上,由自己主導設計理念?對于這個問題,很多美編和責編分不清楚,甚至很少考慮這個問題。在現實工作中,很多責編習慣于主導封面設計者的設計理念,要求美編這樣那樣。但是封面設計首先是藝術設計,色彩的搭配、插圖的構成、字體字號的選取等都有一定的講究,而責編對這些并沒有深入的研究,只是從自己的主觀和感性出發提出要求,因此,當美編清楚了責編的要求,并進行了溝通時,就應該處于主導者的位置,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設計經驗和獨到體會來設計封面。只有美編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才能拿出一定水準的封面來滿足責編的要求。思維受控的美編是很難設計出高水平的圖書封面的,從這一方面講,美編的藝術創作應該受到責編的充分尊重。
3.3雙方充分溝通交流,修改完善設計方案
封面設計方案出來之后,美編應主動將設計方案發給責編,讓他們對內容的正確性和整體構圖方案進行仔細的審閱。責編除了對內容的正確性進行審閱之外,對設計方案往往會提出很多修改意見。即使美編已經完全按照他們的要求進行了設計,他們也可能要求修改,甚至全盤否決。辛辛苦苦、絞盡腦汁地按照責編的要求設計出來的封面設計方案被責編提出那么多修改要求,甚至否決,美編心里當然不好受。遇到這種情況,美編要沉得住氣,先靜下心來仔細傾聽責編的修改意見,分析責編的建議是否合理,然后再有選擇性地修改設計方案。從滿足“客戶”的需求出發,美編既不能一概拒絕責編的修改要求,也不能全盤接受責編的一些“外行”建議。有時,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美編提前設計出兩個或多個方案來滿足客戶,這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對于責編來說,耐心聽取美編的創作構思也是十分必要的。畢竟責編不是美編,對于封面的構圖、色彩的搭配、文字的運用等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訓練,在審美理解上難免有局限。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