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科技進步的原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進步的原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技進步的原因

    第1篇: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推動科技進步是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世界各國農村發展的道路與模式各具特色。總體來看,主要有以美國為代表的節約勞動型發展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節約土地型發展模式,以歐洲國家為代表的復合型(既節約土地又節約勞動)發展模式。但無論哪一種模式,都是以科技進步為第一推動力的。我國西部地區農村要實現較快發展,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的力量。

    西部地區農村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發展,還與其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密切相關。很多人認為,西部地區的農業資源非常豐富,而實際情況卻是:西部地區可耕地資源有限,人均耕地與全國人均數量基本持平;可利用的水資源極為匱乏,人均水資源只有全國人均數量的10%左右,在一些山區連人畜飲用水也難以得到保證。此外,西部地區的生態系統非常脆弱,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草場退化、土地沙化現象嚴重。鑒于此,西部地區要突破資源制約,解決人口增長與資源減少之間的矛盾,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科技進步的作用,走節約資源和提高土地生產率的道路。

    西部農村科技資源供給不足的現狀亟須改變

    西部地區農村的科技資源供給不足,阻礙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過去,我國科技資金大多是由政府提供的,而且在較長時期內政府在科技支出方面存在著重工業、輕農業的傾向,這是導致農村科技資源供給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年來,除了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農業重大科技項目,國家把大多數農業科技資源的供給責任交給了地方政府。但由于西部地區大多數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沒有好轉,地方政府財力不足,導致了農村科技資源供給不足。與此同時,農村科技市場發育不夠,導致很多農業科技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比如,農業科技成果評估和保護體系不夠健全,反映科技成果價值的價格體系尚未確立,造成許多農業技術成果被束之高閣;農業技術市場交易不順暢,農民和科研機構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造成農業技術市場交易量明顯不足,嚴重影響農業技術的推廣。

    農村科技資源的供給決定著農村科技資產存量,也決定著農民對科技產品的消費水平。進一步說,科技資源可以看作是一種中間投入品和生產要素,對科技資源的消費可以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提高農戶的收益水平。比如,農村生產性科技資源供給可直接作用于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產量,增加農民收入;非生產性科技資源供給可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和消費水平,提高農民基本素質,對農民收入長期增長具有積極影響。當前,在基本建設投資、勞動力和科技進步這三個對農村經濟增長有著重大影響的因素中,科技進步對農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高。這說明,提高科技進步水平已成為西部地區解決“三農”問題的緊迫任務。

    第2篇: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自主創新;科技;稅收優惠

    一、中原經濟區科技發展的現狀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原經濟區建設起步之年。1月底,在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中原經濟區被納入國家層面的重點開發區域,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1年9月,中央政府頒布實施了《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標志著中原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河南未來發展開辟了光輝前景。在2012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河南省成為首個“走進”博鰲亞洲論壇舉辦主題活動的省份。中原經濟區這一國家戰略,借力全球著名政經對話平臺,走向世界。

    河南作為人數過億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典型的產糧大省,目前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蓄勢待發的關鍵時期,建設中原經濟區,必須發揮河南科技自身優勢,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為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三化’協調推進、科技發展的新路提供支撐引領作用。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經濟區在科技發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一)科技創新環境明顯優化

    圍繞加強科技創新活動,針對科技計劃管理、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稅收抵扣、科技成果獎勵、高新技術產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等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為加快科技進步,促進科技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環境。

    科技投入多元化,政府科技投入引導作用不斷增強。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由2005年的55.61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174.76億元,R&D占GDP的比重由0.53%提高到0.90%;財政科技投入由2005年的13.85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35.52億元,增幅達到156%;企業逐步成為科技創新投入的主體,大中型工業企業R&D投入由2005年的35.94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122.18億元。

    (二)科技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實施企業創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活動,促使骨干企業成為自主創新主體,帶動更多企業走創新驅動型發展道路。企業研發中心建設步伐加快,新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目前河南省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0個,是“十五”期間建設總數的5.6倍,使河南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數達330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674個,是“十五”末的4.32倍。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突破,新建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實現零的突破;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51個,目前總數達到75個,是“十五”期間建設總數的3.13倍。建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組織成立了風力發電裝備、盾構、生物疫苗、花卉、小麥、耐火材料、中藥等8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探索產學研結合打造新興產業集群的新機制,提升相關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三)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按照《河南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集中科技資源實施了主要農作物新品種選育、超高壓變電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數字化裝備關鍵技術、新藥創制及中醫藥現代化等11個重大科技專項,共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項目54個,河南省財政科技投入4.19億元,引導承擔企業研發投入24.84億元,新增產值406.61億元,利潤64.34億元,稅收23.29億元。

    中鐵隧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實施的“盾構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重大科技專項,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盾構機中標北京、鄭州、重慶等地鐵工程,合同金額15億元;為打造河南省數字化裝備產業提供了重大技術裝備和科技支撐;中硅高科實施的“千噸級多晶硅”、洛陽普萊柯承擔的“家禽主要疫病新型診斷技術及新型疫苗研究與開發”重大科技專項、中平能化的“瓦斯軸承一發電一礦井熱害治理”等重大科技項目,為禽用疫苗生物制品領域、節能環保技術產業提供了技術支撐。

    二、中原經濟區科技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問題

    中原經濟區的科技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特別是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還不適應支撐中原經濟區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科技創新的內在要求,與建設創新型河南、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支撐實現兩大跨越和中原崛起的戰略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一)從整體上缺乏一套以促進科技進步為目標的稅收優惠政策

    一方面,我國科技進步的整體戰略不具體,各領域指導方針不明確,科技進步與生產建設相對分離,大量存在重研究輕推廣應用、重成果輕轉化的現象,從而使稅收促進科技進步的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對象不明晰,制定促進科技進步的稅收政策缺乏必備的前提。另一方面,就已出臺的各種優惠性規定而言,其出臺的時期不一、寬嚴不一、方式不一,各種措施之間缺乏一個總的政策來指導,沒有形成統一的整體,致使稅收優惠的重點不突出、措施間協調性差、透明度不高,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稅收優惠對象選擇上不盡科學

    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是以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中心,向沿海經濟開發區、西部地區到內地一般區域遞減的稅收優惠格局,形成了不同層次的稅收優惠,使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享受到了較多的稅收優惠,而目前中原經濟區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還未享受到較多的稅收優惠。

    (三)稅制中存在阻礙科技進步的因素

    1 稅制結構不合理導致科技進步優惠政策的作用力度受到限制。目前,以河南為核心的中原經濟區的稅收收入主要依賴于流轉稅,所得稅的收入比重較低。而在促進科技進步的稅收政策中所得稅是主體,就嚴重制約了以稅收優惠手段來促進科技進步的作用力度。

    2 我國流轉稅體制方面存在不利于鼓勵企業科技進步的因素。目前我國已全部實現了增值稅類型的轉型,現代科技開發和科學研究的前期投入資金數量大,但特許權使用費、無形資產等不得在進項稅額中抵扣,這又進一步加重了企業的稅收負擔。

    3 稅收優惠對象缺乏針對性。稅收優惠只針對科研單位與科研成果,而非針對具體的科技研究開發活動及其項目,這一做法使得政策的受惠對象僅限于那些已經和能夠獲得技術開發收益的企業和單位,而對那些急需進行科技改造的企業和正在進行中的研究開發活動缺乏應有的鼓勵措施。事實上,一項成功應用于社會生產生活的科技成果一般要經歷課題立項和實驗室非軍事化、開發研究和產業化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風險大、收益小甚至沒有收益,應是政府扶持的重點。

    4 稅收優惠形式單一,往往局限于稅率式優惠方式和稅額的定期減免,側重對事后的利益讓渡,而在R&D費用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投資抵免、延期納稅、虧損結轉和提取風險準備金等方面缺乏實質性的優惠措施。

    5 目前科技稅收優惠內容不完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缺乏個人所得稅方面的優惠政策。由于培養一個高科技人才的時間長、花費多,這就使得企業必須支付高薪給高科技人才,這樣才能吸引高科技人才到企業來工作。而我國現行的稅收政策中,對高科技人才的收入并沒有真正的個人所得稅優惠,致使高科技人才流向海外。

    三、中原經濟區在促進科技進步上的稅收優惠政策建議

    科技創新事關民生,事關未來,是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未來發展的戰略主線。科技創新決定科學發展,決定持續提升,決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決定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成效,是我們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支撐、內涵和精髓。要將中原經濟區最終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就必須有強有力的動力支撐,這個動力支撐主要來自于科技創新。只有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科技創新上,依靠科技創新的動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活力,才能實現河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稅收優惠政策應作總體性的戰略部署

    根據我國技術進步的總體戰略部署,制定稅收科技進步綱領,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稅收支持科技進步的方針、目標、重點、鼓勵形式、優惠程度以及優惠資金的管理、使用范圍和財務處理,以此作為稅收科技進步的總政策,形成稅收激勵科技進步的新機制。同時,充分借鑒和吸收國外科技稅收的理論和實踐,并注重與國際慣例相一致。

    稅收優惠必須突出國家產業政策的導向,與國家科技發展計劃保持一致,確定重點扶持的對象,優先鼓勵科技水平高、可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并能使生產效率顯著提高的高新技術企業與科研項目的發展。

    (二)重視高級人才的同時,也要給予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適當的關注

    在人才支撐方面,要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尤其是加快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對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是發揮3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優勢,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大力培養裝備制造等戰略支撐產業、新能源與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和能源、交通等戰略基礎產業急需緊缺的專門人才。二是發揮27個國家級、22個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的示范帶動作用,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尤其是深化以增強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科技人才支撐。

    在地方科研機構中,不少機構更想直接引進正高級專業人才,希望請來就用,而忽視青年人才的特殊作用,違背了科研規律,當然不利于科學研究的正常發展。更有甚者,有些科研機構缺乏青年人才,使創新活力很難提升。重視高級人才的同時,也要給予青年科技工作者以適當的關注。

    比爾·蓋茨創辦微軟時,年方20歲;史蒂夫·喬布斯成立蘋果電腦公司那會兒,也不過21歲。全球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中,70%以上是由年齡在3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完成的。培養和選拔年輕人才,對科技發展是何等重要。年輕人創新活力充沛,最容易出新招,最具創新性。發達國家一再強調創新團隊中年輕人的極端重要性,就是這個道理。

    (三)加大對中原經濟區重點企業扶持政策的力度

    河南有很多優勢產業,比如化工、鋼鐵、煤炭、小麥等。但這些優勢產業和新興的一些產業相比,又具有一定的劣勢。要保持其良好的發展勢頭,就要通過科技創新,走循環經濟的路子。

    沒有知識積淀,沒有長期的工作經歷,一定搞不了科技創新。在美國,專利大部分是生產第一線的人或普通老百姓獲得的,實驗室里獲得的只占20%左右的比例。

    中原經濟區建設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戰略,可爭取國家稅收政策的一些傾斜,如可確定重點扶持的對象,加大對中原經濟區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的稅收優惠力度,對科技投入達到一定數額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可與高科技產業享受同等的優惠政策,以盡快實現中原經濟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技術革命的主要載體是企業,能夠向產業轉化是企業最大的優勢,如河南可與中石化成立一個科技創新合作平臺作為試點。

    (四)隨著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采取多樣化的科技稅收優惠形式

    目前,我國的科技稅收優惠政策以直接優惠為主,通過定期減免所得稅、運用低稅率、進行稅額抵免等,其優點是直接減免了納稅人當期的應納稅額,方便征納稅雙方掌握,但是也造成了國家稅收收入的直接減少,而且容易引發逃避稅的行為。間接稅收優惠包括投資抵免、虧損結轉抵扣、費用的扣除、提取各項風險準備金等,它雖然在一定期間減少了國家的應征稅款,但政府依然保留了對企業今后的征稅權,對企業來說相當于從政府那里獲得一筆無償貸款,有利于增強企業發展的后勁。同時制定完善的間接稅收優惠政策,能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市場的導向作用,由此引導企業的健康發展。所以,當務之急是用稅收優惠的辦法鼓勵企業建立科學技術開發基金,初步設計為開發基金按企業銷售額的一定比例提取,并允許在稅前扣除,使企業降低技術開發的風險,增強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需要指出的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應根據“彌補風險”的原則,及時加以調整,以避免出現僵化。這方面應對高新技術企業適用優惠稅率和其優惠措施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隨著其收益的逐漸增加或其產品、成果已不屬于高新技術的范疇,應及時恢復按照正常稅率實行征收。這樣做的結果既可以促使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生產力,又可以有效地避免稅收優惠的濫用,達到公平與效率并舉的雙重目標。

    (五)選擇合理有效的稅種實施稅收優惠

    首先,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作為三大流轉稅,同時又是間接稅,其稅負可以轉嫁。政府對這些稅款不予征收,就相當于政府分擔了企業的風險,因此這些稅種是可以作為對科技發展實施有效稅收優惠的稅種的。所得稅作為直接稅,由于其稅負難以轉嫁,但實施稅收優惠可以對納稅人從事科研活動和取得的科技成果進行事后的獎勵;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稅額的投資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又可以對科研活動進行有效的事前扶持與風險共擔。其次,隨著兩個所得稅的合并及增值稅的順利轉型,可逐步使優惠稅種以目前的所得稅為主轉為直接稅和間接稅并重。

    (六)稅收優惠政策的重點應放在技術的研發及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上,努力使企業成為科技進步的主體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比例低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缺少將兩者結合起來的體制和良好的運行機制,二是許多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研成果原來就沒有市場需求的“技術種子”。如果企業真正成為科技進步和R&D活動的主體,就必須消除上述兩個原因,從而提高技術進步成果的利用率。企業成為技術進步的主體,就要對企業的R&D投入實行稅收傾斜,促進企業增加這種投資。

    1 對中試產品給予稅收特殊優惠。對隨同科技成果轉讓的樣品樣機和設備以及列入國家級的中試產品應當實行先征后返還增值稅的扶持優惠政策,以減輕企業實驗、中間試驗風險,促進科技成果的運用和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3篇: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 科技進步 經濟增長 貢獻率

    一、引言

    美國是一個科技、文化和經濟都高度發達的國家,中國在經濟發展的路上有必要借鑒美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采取的政策,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發展道路。本文主要研究科技進步要素對促進中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通過對不同要素貢獻率的比較,找出影響中美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再結合兩國的發展現狀,發掘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最終提出中國在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上的政策建議。

    經濟發展模式可大體分為資源型和技術型發展模式,這兩者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科技進步在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所占的份額。中國要想維持經濟的穩步增長,必須盡快實現從資源型經濟向技術型經濟的轉變。

    西方學者們較早地關注科技要素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于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對其貢獻度展開相關研究,由此建立了一系列的經濟增長模型,進而發展出了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1928年Cobb和Douglas[1]提出了總量生產函數的概念,奠定了測定全要素生產率的理論。1956年Abramovitz[2]提出了除了生產要素投入會引起美國經濟增長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的影響因素。R .M .Solow[3]作為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代表人物,把科技進步因素加入C-D生產函數中,開創了包含科技要素生產函數分析理論。上世紀60年代,Denison[4]將經濟增長要素劃為兩個類別:其一是“生產要素”,包括社會固定資本存量和勞動力投入;其二是能提升社會生產總效率的要素,包括資源配置、規模節約、知識的進展等項目。基于Solow的投入產出模型,Denison用“全要素生產率”擴充了其模型中的“技術進步”的概念。“內生技術進步”的概念于20世紀80年展并提出,認為“科技進步”是經濟體系基于自身發展需要所決定的。Lucas[5]于1988年創建的“人力資本溢出模型”,就是用勞動力要素的溢出效應來說明科技進步源自社會勞動力要素積聚的結果。1990年Romer[6]構建了一個包含資本、勞動力、人力資本、研究與開發要素的“知識溢出模型”,將勞動力要素與研究與開發要素內生化,并參與總量生產函數,發現生產函數顯現出規模報酬遞增效應,進而得出維持經濟增長的原因。

    國內學者在探索推動經濟發展要素方面分析的相關理論晚于西方的學者,通過借鑒西方先進的經濟學理論,國內學者對技術進步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有全面了解。史清琪[7]在1985年首先開展技術進步的研究。在國內的相關文獻研究中,由于學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采用的數據各不相同,致使分析得出的結論有所差異。其主要表現為:(1)在學術上,各學者對科技進步的表現形式定義不一,有的學者認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資本投入因素、勞動力投入因素和科技因素這三者,進而在模型的結果中減去資本和勞動力對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占總貢獻度的比重,其剩余部分的被認為是科技進步對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所占總貢獻度的比重;(2)不同的學者在數據的選取和處理方法上主張不同。正是由于這些差異,在研究科技進步對促進經濟增長的相關文獻的分析結果有所差異。

    二、數據來源、變量及模型的設定

    下文我們將通過對美國的相關經濟數據進行分析,以此解釋促進美國的經濟增長的因素。

    美國1990-2010年相關數據來源于文獻[8],中國1995-2012的相關數據來源文獻[9]。

    1.模型及變量選取

    通過國家經濟增長投入要素與科技進步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加以體現:

    y=AK■L■(1)

    寫成對數形式

    lhy=C+αlnK+βlnL.

    下面使用如下公式計算各因素的貢獻度

    ■=■+α■+β■(2)

    其中y表示國民生產總值,A表示常數,K表示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L表示全社會勞動力投入,C為常數,α表示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回歸系數,β表示全社會勞動力投入回歸系數,K為相鄰年份之間全社會資本存量的差值,c為相鄰年份之間全社會勞動力投入的差值,y為相鄰年份之間生產總值的差值。

    2.實證分析

    美國1991-201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全社會勞動力投入的年增長率,如表1所示。

    中國1995-2012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全社會勞動力投入的年增長率,如表2所示。

    3.相關參數及數據的處理

    在Eviews中錄入表1和表2中的數據回歸出相關的系數,并以此求出美國和中國各要素對各時期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從中可以看到美國各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全社會勞動力投入的增長率,為了簡化計算過程我們將美國1991-2010年這段時間序列分為10個時期。從表3可以看到美國各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全社會勞動力投入的增長率。

    為了簡化計算過程,我們將1995-2012年這段時間序列分為6個時期,從表4中可以看到中國各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全社會勞動力投入的增長率。

    4.各要素貢獻度的計算

    根據周紹森、胡德龍[4]的一些理論,我們有如下計算公式:

    K=■(3)

    L=■(4)

    T=■(5)

    S=y-■(6)

    K■=■,(7)

    L■=■,(8)

    S■=■,(9)

    其中,K為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的增加量,L為全社會勞動力投入的增加量,T為生產要素的增加量,S為技術進步要素的增加量,α為K的回歸系數,β為L的回歸系數,K為相鄰年份之間全社會資本存量的差值,L為相鄰年份之間全社會勞動力投入的差值,y為相鄰年份之間生產總值的差值。

    表3和4反映的是中國和美國各時期的國民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全社會勞動力投入增長率,從中可以計算出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由公式(3)、(4)、(5)、(6)、(7)、(8)、(9)和表3數據可得美國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如表5所示。

    同樣的方法可得出中國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如表6所示。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1.結論與分析

    由表5反映的美國各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全社會勞動力投入三種要素在促進經濟增長作用的貢獻度可以看出,科技要素在1991-2010年這段時期內的經濟增長總平均貢獻度為54.6%,可見美國作為經濟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其經濟的發展很大一部分上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拉動。

    如表6所示中國的情況,可以分析出以下兩點結論:其一,在1995年至2012年這段時期內,投入要素對促進經濟增長作用的貢獻度占總貢獻度的平均比重為70%,其中資本的貢獻度占總貢獻度的平均比重為50%,勞動力的貢獻度占總貢獻度的平均比重為25%。盡管資本的積累在應對當前國際經濟發展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是固定資本和勞動力的經濟增長彈性系數都比科技進步的彈性系數要小,說明僅以固定資本的大量投入得以推進的經濟發展,其經濟效應并不理想。而且只注重資源的大量投入,帶來破壞性的生態環境問題,這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相悖。目前,中國的資源已經出現衰竭的趨勢,依靠資源來拉動經濟的內在潛能已經捉襟見肘。所以決策者在進行資本投資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握投資方向與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強化節能減排政策的實際效用。

    其二,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對技術進步特別重視,正是由于對技術的大力發展,美國經濟在1992年至1998年間保持了持續、穩定的增長。中國應加大在研究與開發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強對科學技術研發的重視程度,提高科技成果在促進生產力領域的應用率,使得中國企業能擺脫原有水平的束縛,在生產過程中實現產量和質量的突破,實現企業乃至全社會的發展。而在上述表6所示的各時期中,中國科學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份額平均為30%左右,與美國的平均值54.6%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2.政策建議

    為了保持經濟穩定并持續的增長,必須將資本帶動型經濟轉變成科技帶動型經濟,將科技進步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增長的核心支柱,促進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層次結構的改造,重點發展節能低碳的可循環經濟。從實證分析結果看,在本文中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注重提升國內人力資源的質量,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的完善,把中國由勞動力資源大國轉變成高端科技人才強國。在高端科技人才方面的建設是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要堅持發展人才強國戰略就必須加大發展教育的投入力度,深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探索出健全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保障中國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實現創建學習型社會以增加中國國民知識儲備,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科技進步的源頭問題。

    第二,要加大研究與開發的投入的力度,改善國內科研環境,提高中國科研人員的自主創新能力,力求在科學技術的前沿領域的突破,強調建立以企業和市場發展為主的科技研發體系,提高科技領域的研發成果在生產領域的應用率,新技術的開發必須以能發展生產力為根本目的。

    第三,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的轉型,抓住時展的契機,推動經濟結構進行合理的優化。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措施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政府鼓勵企業投入資金來進行產業轉型,對積極轉型的企業給予相關優惠政策支持;政府鼓勵科研機構研發或引進新技術,將新技術結合到生產中以提高生產水平;積極同發達國家的產業進行交流合作,引進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政策和資金互惠合作。

    參考文獻:

    [1]Cobb, C.W&P.H. Douglas. A Theory of Production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28,(1):139-165.

    [2]Abramovitz .M. Resources and Output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870, 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Sixty-eigh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US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s, 1956.

    [3]黃樂軍.科技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D].4.

    [4]周紹森,胡德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0(2):2.

    [5]Lucas R E.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y,1988,(22):2-42.

    [6]Romer,Paul M.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71-102.

    [7]史清琪.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M].科技技術文獻出版社,1985:85-108.

    [8]https:///searchresults/?r=%2Bf%2Fdata_portal_v2_type%2Findicators&r=%2Bf%2Fdata_portal_v2_topics_en%2Feconomy.

    [9]http:///search/keywordlist2?keyword=gdp.

    第4篇: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比如今年5月,新時代女神安吉麗娜?朱莉毅然對自己的動了刀,她通過基因檢測確定帶遺傳缺陷基因BRCAI,選擇雙側乳腺切除術,降低患癌風險。這種預知未來的健康檢測,其實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雖然它對你的錢袋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健康當然比錢重要。目前美國醫學界很火的“個性化醫學定制”,就可以讓你知道:將來的你何時會生病,會病得怎樣?哪些藥對你來說沒用,哪些又能治愈你?怎樣的飲食、睡眠、運動會為你換來健康的晚年?醫學界的這項新興服務不久將在在美國各大醫院和診所中出現。(詳細報道見本期P60)

    值得玩味的是,以朱莉的事件為例,科技進步尤其是健康領域內的科技進步,從來不單純是一件科技事件,社會、心理與倫理方面的討論從未停止。在不斷高歌猛進的路上,社會進化是比科技進步更要命的議題。

    拋開圍繞基因倫理的1萬種討論,即使在更加不具備侵略性的普通閱讀領域,也是烽火不斷。美國著名的新技術批判者尼古拉斯?卡爾近年提出的著名觀點就是“Google讓我們變愚蠢”:有證據表明,數字科技已經開始毀壞長期記憶的穩固性,而它正是真正的智慧的基礎。

    第5篇: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1建筑施工企業科技工作現狀

    1)思想認識與科技進步的時代要求有較大差距國務院總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然而,建筑施工企業與其他行業相比,科技創新速度比較緩慢,取得的成果也較少。主要原因是對當前行業科技進步的狀況和發展趨勢缺乏了解,企業很少甚至沒有在科技管理和科技創新上積極思考和主動作為;有的企業即使有新發明和新創造也不愿意公開。這些都與當前國家實施的科技興國戰略方針相悖,阻礙了建筑施工企業的持續發展。

    2)科技經費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較低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大中型建筑施工企業科技經費投入占企業施工產值的比例不足1%,90%以上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業幾乎沒有科技資金投入,就算有也只是零星購置些常用設備,而世界500強企業科技經費投入達5%~10%。

    3)工程技術人員結構不合理,綜合性人才缺乏建筑施工企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嚴重失調,既懂技術又精通管理的綜合性人才更是缺乏。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僅為20%左右,距離國家要求相差較遠,與發達國家40%以上技術人員的比例差距更大。

    4)科技資料收集不及時,科技檔案管理不規范近年來,建筑施工企業普遍推行了項目法施工。由于項目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的素質偏低,以及許多工程項目在施工生產過程中只重視工程進度、質量與效益,忽視對科技資料的管理,這就使得施工企業的科技檔案不能系統完整地收集歸檔,影響企業效益和科技創新水平。

    5)對群眾性技術革新工作重視不夠,企業員工技術創新意識淡薄企業員工和部分管理人員往往有一種觀念:技術改革和創新是總工程師、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的事,一線員工和技術工人只需服從班組長的安排,按繪制的圖紙進行施工即可,無需也不愿主動進行技術革新。企業也未制定有效的鼓勵技術工人進行技術創造和技術革新方面的制度和措施,這些都制約了企業員工進行技術革新的積極性。

    2加強科技工作的必要性

    2.1科技工作是建筑施工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代表和重要標志,決定著企業的競爭實力和業績,影響著企業的未來,是企業實現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是企業保持持續發展的關鍵。另外,200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中,對企業申請特級資質條件也要求企業必須擁有國家級工法、專利及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或主編過工程建設國家或行業標準等科技成果。因此,建筑施工企業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就必須加強科技管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否則不僅不能持續為市場提供滿足要求的產品,而且企業資質等級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

    2.2科技工作是企業員工個人發展的需求自1993年,國家對科學技術工作者開始實行專業技術職稱制度,職稱一般采取評審的方式進行評定,評審的主要依據是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動中取得的科技成果。企業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若能注重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的積累,將會在職稱評定、職位升遷等機遇中得到更多的垂青;企業員工若都愿意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并取得一定成果,這樣在機遇降臨時,才有能力把握機會。因此,企業員工技術水平及創新能力的提升與其個人的發展緊密聯系,科技能力會影響企業員工職業生涯。

    2.3科技工作是工程項目建設的需求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業科技創新要依托工程項目才能完成,同樣,工程項目建設也需要依靠科技創新來提升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建筑產品的需求已經從原先的簡單實用提升到了環保、節能和智能等方面,這就更要求建筑施工企業要持續地進行技術創新,不斷制造新型產品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3加強科技管理的措施

    3.1解放思想,營造科技創新的氛圍建筑施工企業對科技工作要多宣傳和引導;用企業取得的科技成果和實際效益進行宣傳教育、表彰獎勵,使企業各級管理者從思想深處重視科技工作,真正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有計劃、系統地對各類科技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使他們了解行業技術進步趨勢,掌握科技創新的方法;依靠科技進步提升建筑產品質量,切實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依靠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把科技進步同企業發展真正結合起來。

    3.2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調動各方積極性1)抓好科技投入機制的建立健全建議企業按年產值比例提留科技資金,單獨開立科目專款專用,用于企業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費用支出和科技成果獎勵。企業科技領導機構或其負責人根據科技項目進展情況分階段撥付科研經費,對取得的科技成果根據科技成果獎勵制度進行獎勵。同時,合理調配科技資源,進行科技投入與產出分析,將寶貴的科技投入用到最能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和提高效益的科技活動中。2)完善科技成果獎勵制度企業要制定科技成果評審和獎勵制度,及時對科技人員進行科技活動產生的成果進行評定,在年度科技工作會議上對技術上領先,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的重大科技項目進行重獎;對施工技術方案、技術總結、科技論文進行評優和表彰獎勵。在對優秀科技成果進行獎勵的同時,對工作業績突出的科技管理人員也要進行鼓勵與獎勵,因為要使企業科技工作邁上新臺階,離不開科技管理人員的積極推動與主動作為。這些措施都能大大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促成科技成果的不斷涌現和技術進步以及效益的不斷增長,提高科技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3)將科技管理工作納入項目部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項目施工管理中,一般未把科技管理工作納入項目的業績考核體系中,這樣就容易出現施工項目部舍不得在科技上進行投入,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活動開展不多,科技成果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現象。所以在業績考核體系中對科技工作加以明確和量化,也有利于企業的科技進步和持續發展。4)開展群眾性的技術創新活動鼓勵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開展小發明、小創造、小建議、小設計、小革新,提高施工技術含量,在全企業制造技術氛圍,搞活科技進步。

    3.3抓好科技人才隊伍建設1)強化以企業總工程師為核心的科技管理體系企業要建立由集團總工程師領導的由各分公司總工程師為主要負責人的技術開發與管理體系,集團總工程師負責制定企業科技進步規劃,審批科技經費;各分公司總工程師和各重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負責科技項目研究,技術科長、建造師、工程師及各類技術人員要積極參與。企業科研、試驗、技術開發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定期向企業總工程師匯報工作進展情況。企業總工程師作為企業實現科技創新、科技進步的帶頭人,要經常組織科技人員學習、研究“四新”技術,抓好企業科技進步。2)建立科技帶頭人制度企業選拔一批有能力善于創新的技術人員為科技帶頭人,每年或每幾年評聘一次。被聘為技術帶頭人的技術人員,不僅要在某個方面要具有公認的技術權威性,而且在技術上要能起到帶頭作用。3)落實師徒結對制度企業為使新加入的員工盡快適應企業環境,掌握工作技能,一般都會制定師徒結對制度,安排老職工帶新職工。企業在落實師徒結對制度時要注重結對效果的考核與考察,對考核合格的師傅予以津貼補助。4)加強企業一線施工人員(農民工)的培訓力度把一線員工的培訓制度化,每年有計劃地對新老員工進行技術培訓,使其能很快地掌握基本施工技術,達到國家規范標準,同時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逐漸掌握企業核心技術,將企業科技成果應用到建筑產品中。

    3.4科學規劃企業科技發展戰略建筑施工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幾乎每一個建筑都是一個新產品,科技研發對實際工程的依賴性強;創新模式一般以模仿創新為主,即以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運用為主導的技術升級換代,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因此,企業在規劃科技發展戰略和科研項目選擇與立項時,要根據企業發展戰略、企業承攬的工程項目情況和企業的科技實力、創新水平,精心策劃、合理布局,提高科技投入的產出率,避免趨同現象發生。

    3.5加強科技檔案管理科技檔案是保存備查的直接記錄和反映企業科技、生產活動的科技文件資料,它為企業調整產業結構、生產經營和科技創新等活動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據。完善的科技檔案在企業開展市場競爭、提升經濟利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采取措施,切實加強科技檔案工作。1)建立制度保障要把科技檔案的管理列入企業各級管理的目標中,與企業產值、效益、質量、安全等一同進行考核、實施獎懲,使企業各級管理者從內心重視科技檔案管理工作,自覺采取措施加強科技檔案的管理。每個工程項目啟動之前,要對科技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提出明確的規劃和要求,使科技檔案的形成與工程項目的建設確實做到同起步、同進行、同完成,各類歸檔的資料做到真實可靠、系統完整。2)要加大硬件投入按規范要求建立設施和功能齊全的科技檔案室,存儲紙質檔案資料。同時配備足夠的存藏設備,采用微縮、音像等手段,購買或開發實用的檢索工具,把企業科技檔案全部數字化,建成檔案資料數據庫,提高科技檔案管理的效率和質量。3)做好日常管理每年根據企業承攬工程項目的工期情況,制定在建工程項目資料歸檔計劃并督促落實;組織專門人員,對企業歷年形成的科技檔案,按照檔案保管要求進行分類鑒定,將無價值的檔案資料進行銷毀,對有價值的檔案資料進行開發利用。開發利用時,可以根據完成時間、工程類別、投資金額、專業類型、獲獎情況等對科技檔案進行統一編碼,依托企業內部網絡平臺,將資料上傳,方便企業各級領導和科技人員進行檢索和查閱。為企業領導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參與市場競爭,為科技人員進行技術攻關提供服務,充分發揮科技檔案在企業建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3.6加強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成果是科技工作者進行科技活動的結果,是科技工作者智慧與汗水的結晶,科技成果管理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企業要加強科技工作,就必須切實加強科技成果管理工作。1)對科技項目實施進行全過程管理企業在規劃好科技項目之后,及時對每個項目指定專人進行科技成果管理,從立項之初至項目完成進行全過程跟蹤管理。科技項目獲批準后,要及時落實實施方案,協調技術力量,使科技項目有一個良好的開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除及時了解項目進展、經費使用、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等情況外,每年年底由企業總工程師牽頭,組織科技管理人員對科技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通過考核及時發現問題,對未按進度完成的項目認真分析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和辦法,保證科技項目按計劃完成任務。2)要做好科技成果獎勵申報工作科技成果獎勵申報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內容,且申報獎勵在時間上一般要求比較緊,需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報獎材料組織好,這就要求科技管理人員既要熟悉業務又要熟悉項目,還要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比如,提前通知和布置獎勵的申報工作;科技項目完成后及時組織企業內部專家進行成果鑒定;根據科技項目考核和成果鑒定的情況,把握最佳申報獎勵時機;加強與行業專家及鑒定機構溝通協調,掌握行業科技動態。3)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企業進行科技管理和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提升自身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取得科技成果后,要以科技示范工程作為科技成果推廣與轉化的有效載體,迅速在企業內部進行培訓和推廣,將其真正轉換成企業現實生產力,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應變和創新能力,使企業增強活力,保持可持續發展。

    第6篇: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一)政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政府對國家產業技術進步活動實行了強而有效的管理體制

    日本、韓國、美國科技進步管理體制基本上是一種金字塔型的結構,第一層為最高決策層,如韓國總統直接管轄全國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工作,政府總理負責組織協調和領導日常工作;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擔任綜合科學技術會議議長,議員由官房長官、科技政策大臣、學術會議議長、專家議員、文部大臣、經濟產業大臣、財務大臣和總務大臣等擔任;美國總統為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負責全國科技進步的領導和協調工作。第二層為全國科技進步的領導機構和最高咨詢機構,如韓國和美國的全國科學技術委員會,日本的綜合科學技術會議。第三層為政策執行層,主要是與產業界關系最密切的政府綜合職能部門,負責執行科技進步領導機構的決策,具體領導全國技術進步工作,如韓國的產業資源部、日本的經濟產業省、美國的能源部和國家科學基金(NSF)。第四層為由產業界、大學、研究機構、中介組織、金融機構等組成的產學研一體化綜合體,具體從事技術創新活動。

    2.政府對技術進步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1999年韓、日、美3國政府R&D財政投入占當年全國R&D總投入的比重分別為19%、22%和27%,占政府當年財政預算總支出比重分別為3.7%、4.2%和4.1%(2000)。1999年以來,韓國政府R&D投入的增幅驚人,政府R&D財政支出占其總預算支出的比重由1999年的3.7%,增加到2000年的4.0%和2001年的4.4%,這一數字在2002年將猛增到5.0%.

    3.在經濟起飛過程中采用強有力的產業技術政策

    日本在經濟成長初期依靠外匯管制、技術許可證等手段進行有重點的技術引進,政府從政策上鼓勵民間企業在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創新和改造,形成了“一號機引進,二號機改造,三號機研制”的技術進步模式;政府在高速增長時期從政策層面上向汽車、化工、鋼鐵、電子主導產業的技術進步進行傾斜,其中公共財政主要體現在對研發活動的補助金、委托費和政策性融資當中。70年代政府明確提出了“技術立國”的口號,以改變在技術和知識創新來源上對西方的過度依賴。

    韓國經濟高速成長時期,國民經濟在政府指揮下通過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政府直接投資建設,完成了經濟起飛和產業技術跨越式成長。8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在完善立法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和實施一整套積極、有效和強有力的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不僅為民間企業從事自主技術開發提供了穩定的制度保障和激勵(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手段),還積極地參與到一些重要前沿領域的產學研一體化合作開發當中。

    (二)扶持范圍和手段呈階段性特征

    政府公共財政對產業研究與開發活動的扶持范圍和手段,根據經濟成長、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的不同階段,呈現出逆研究與開發活動而上(即由技術開發到應用技術研究,再到產業基礎研究)的階段性特征。

    在經濟快速成長初期,由于民間企業資金和技術實力不足,政府產業技術開發政策的重點放在了主導產業的技術開發上,其中公共財政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隨著經濟進入后工業化時期,民間企業自主技術進步能力明顯增強,政府政策重點逐步向前沿性共用技術研究(如新材料、新能源)、戰略性產業中重大技術的開發(如先端半導體制造技術開發、新一代液晶制造裝置)和產業基礎研究(如生物工程、納米工程)等風險大、周期長、共用性強、投入高、外部性強的領域轉移。財政扶持范圍基本上限定在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所允許的范圍內,即不超過工業研究成本的75%或競爭前開發活動成本的50%.在具體手段上,政府更多地依靠中介機構來完成對產業技術開發的資助,如政府通過資助各種基金、研究院所和產學研組合等進行技術開發,然后再無償或廉價向企業轉讓知識產權。

    (三) 采用政策性融資和特別稅收政策

    政府在技術進步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環節,一般采用政策性融資和特別稅收政策予以扶持和引導。

    日本政策性投資銀行(DBJ)就是典型的政策性銀行。DBJ根據政府中期政策方針(包括技術進步政策)制定并公布投融資指南,向民間企業提供中長期低息貸款、擔保或購買企業債券,同時對民間金融機構進行補充融資和獎勵,達到創造經濟活力、創造富裕生活和創造自立型地域的宗旨。DBJ的政策性貸款與一般商業銀行貸款的區別主要是:(1)期限長,DBJ平均貸款期限為15年,最長可達25年;(2)利率低,DBJ貸款利率分為3個等級,分別比商業銀行利率低0.2-0.7個百分點;(3)來源穩定,DBJ是以郵政儲蓄、年金養老金和財政特別會計為主要來源,而商業銀行貸款則受企業信用等級、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狀況和經濟周期等因素影響而來源不穩定;(4)擔保形式多元化,對于創新企業,DBJ允許其用專利權和版權等知識產權進行擔保,而商業銀行則無此擔保形式。目前DBJ的資助領域是以環境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新能源、城鎮交通、物流技術、地域產業振興、人口老齡化和整備社會資本等為重點,其資金來源主要是兩部分,一部分是郵政儲蓄和政府歸集的各種年金、累積金的債券融資,另一部分是產業投資特別會計的投資。2001財年DBJ計劃向社會提供總額達1.6萬億日元(約1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融資。

    韓國政府則借助于商業銀行向技術進步產業提供低息貸款。韓國政府每年將其歸集的60多個基金(保險金、養老金等)列入“公共財政融資特別會計預算”科目,通過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低息貸款。例如,當資本市場上的貸款利率為7%時,政府以5%的利率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后者再以6%的利率向企業提供融資,因此從本質上講,政府實際上提供了1%的財政貼息。

    美國政府則更多地通過特別租稅政策支持技術進步的產業化,即允許企業加速折舊固定資產,將其新購置設備支出從年度應稅收入中扣除,以此鼓勵企業設備更新。

    (四) 以項目為核心

    公共財政的資助對象以項目為核心,以客觀標準為尺度,并不針對特定企業、產品和產業制定專向性政策。作為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成員國,3國基本上遵循了協議“非專向性原則”的有關規定,即不直接向特定企業、產品、地區和產業提供財政補貼,對于補貼對象的資格和補貼數量均規定了公開與透明的客觀標準或條件,既體現了公平原則,也便于社會監督,減少外部摩擦。

    (五) 以中小企業為主要資助對象

    3國均有針對中小企業技術進步的專項法律、政策和政府職能機構,對中小企業實施傾斜式政策。其中美國最突出:80年代以來先后頒布了《小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法》、《加強小企業研究發展法》、《聯邦技術轉移法》、《貝赫-多爾法》、《小企業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美國中小企業局為中小企業技術進步提供貸款、擔保、技術與信息服務;美國政府1992年設立了小企業技術轉移研究計劃(STTR計劃),鼓勵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科研人員向中小企業流動;1993年美國聯邦政府采購額的約30%給了中小企業,總額近600億美元。在硅谷創立初期,科技企業的訂單中有1/4來自政府。

    (六)健全與透明的制度保障

    韓國和日本在工業化的每個階段都頒布實施了一些促進技術進步的法律法規,如韓國的“技術開發促進法”(1972)、“工業發展法”(1987),日本的“機振法”、“電振法”、“產業活力再生特別措施法”(1999)、“新事業創業促進法”(1999)、“產業技術強化法”(2000)等。美國則更注重鼓勵與維護競爭和反壟斷的法律,以此為民間企業技術進步提供制度保障。美國思科公司(CISCO)特別強調美國政府1984年對AT&T的反壟斷和國會1996年通過的“電信法”,是美國IT產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有關政策建議

    (一)加大技術進步過程中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

    與國外政府研發投入相比,我們存在“兩個比重”(即政府R&D財政投入占全國R&D投入比重和政府R&D財政支出占總預算支出的比重)均明顯偏低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加大對技術進步的財政投入力度,為我國的產業技術進步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二)充分利用WTO有關過渡性安排的規定

    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第28條“過渡性安排”規定,允許新成員自協定對其生效之日起3年內保留已經存在的與協定規定不一致的補貼計劃,但要在生效之日起的90天內通知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委員會。因此,自我國加入WTO后的3年時間里,應繼續保留實行多年的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政策。在3年過渡期里,還應逐步建立起一個以政策性銀行的低息貸款、向研究機構(組合)的研發活動提供財政資助和特別租稅政策為主要內容的技術進步模式,以保證3年過渡期結束后的現行政策符合協定的有關規定。

    (三)大力培育與發展中介機構

    在產業技術進步中,中介機構(基金會、政策性銀行、研究院所等)在財政資金的運營和管理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從提供資金的性質上看,中介機構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向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的金融機構如政策性銀行,一類是接受財政資助從事產業開發并向產業界轉移研發成果的研究機構(組合)。從政策性貸款上看,在3年過渡期內,原有的公共財政技改貼息可交由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行使,3年過渡期滿后,財政技改貸款貼息取消,改為政策性銀行直接向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或貼息為主,但貸款利率或貼息水平應保持在協定允許的范圍之內,即貼息后的利率不低于國際市場通行利率,或實際提供的補貼水平屬于微量補貼的性質。從公共財政對研究機構(組合)的資助上看,公共財政的資助范圍應逐步與協定接軌,即非專向性的,不超過工業研究成本75%或競爭前技術開發活動成本50%,向落后地區和環境保護提供財政援助。政府職能部門的主要職責是以重大技術開發項目為依托,組織和協調企業、大學、研究院所等形成一體化研究組合,合作開發成果的知識產權由民間企業和機構分享。

    (四)突出重點,有步驟有選擇地實施技改

    技改應突出以下6大領域,即關系國家安全(如航空航天、軍事工業、核電工業等)、公益性產業(如農業科技、能源、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節能降耗、民、老工業基地改造、西部開發和三峽庫區建設等)、高新技術產業(如微電子和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命科學、新材料、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醫藥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等)、戰略競爭性產業(如汽車、鋼鐵、石化、船舶、電子等)、自然壟斷性產業(如電信、鐵路、電力、供水、供氣、郵政等)和一般競爭性產業(如紡織、煤炭、木材加工、輕工、家電等)。具體項目的確定可由政府職能部門在征求企業、專家、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本著客觀、公開與透明的原則制定并向社會公布。

    第7篇: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阻尼系數;非參數估計;城市化進程;城鄉數字鴻溝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1.28

    中圖分類號:F061.5;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5)01-0129-06

    Measuring the Drag Coefficient of Urbanization from

    Urban-rural Digital Divide in China

    LIU Jun1, XUE Wei-xian2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04;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Abstract:On the ground of thoughts concerning resistance from adhesive tribology, a model for measuring the drag coefficient of urbanization from urban-rural divide (URDD) in China is built.And drag coefficient is computed by using non-parametric methodology.The result shows that coefficients vary ranging from 0.06898 to 0.08799, around 0.07695 for the whole estimation, with a slight latitude of fluctuation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ability of URDD cannibalizing urbanizing powers is inherent.This paper also finds that URDD damages scientific forces even more than economic ones.Therefore, it is more worthwhile that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accelerated by power from economy growth.

    Key words:drag coefficient;nonparametric estimation;urbanization process;urban-rural digital divide

    城市化是人類歷史進程的必然趨勢,是城鄉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過程。當今世界各國都在借助信息革命帶來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來推動城市化,然而伴隨著信息化出現的城鄉數字鴻溝卻日益成為城市化發展的阻礙因素。城鄉數字鴻溝是美國通信與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5年提出的<sup>[1]</sup>,指工業社會以來,特別是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過程中在當前全球數字化背景下,城鄉間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接入、利用差距以及影響接入、利用程度的主體意識與接入環境差距,反映了城鄉信息化差距,產生的影響正日益凸顯<sup>[2]</sup>。進入信息時代以來,雖然城市化發展迅速,但是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動力的影響也不容忽視<sup>[3]</sup>。

    阻尼系數是物理學分支學科摩擦學中的概念,其表征了產生阻尼的客體耗損動力的固有能力,而阻尼大小可以用阻尼系數與運動主體所受動力乘積來表示<sup>[4]</sup>。經濟學家Romer提出了經濟增長阻尼理論,目的是考察資源約束對經濟增長產生的阻尼<sup>[5]</sup>。此后有學者將Romer阻尼理論引入城市化研究領域,關注了資源約束對城市化進程的阻尼系數。既然城鄉數字鴻溝會對城市化進程產生阻尼,那么城鄉數字鴻溝耗損城市化進程動力的能力如何、阻尼系數到底有多大,這一問題的研究對于我國采取何種措施減小城鄉數字鴻溝阻礙作用,以推進城市化進程有著重要意義。

    1 文獻綜述

    目前國內外文獻主要關注資源約束對城市化進程的阻尼系數測度,大都借鑒Romer阻尼理論,采用計量經濟模型構建阻尼系數測度模型。如Liu運用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建立了一個能源約束對城市化進程阻尼系數測度模型,結果顯示,阻尼系數隨著能源短缺值的變化小幅波動<sup>[6]</sup>。萬永坤等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構建了水土資源約束對經濟增長阻尼系數測度模型,發現水土資源越緊缺阻尼系數就越大<sup>[7]</sup>。近年來,隨著城鄉數字鴻溝在城市化中的影響越來越大,有學者開始研究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阻礙作用的外在表現,但幾乎沒有研究過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的阻尼系數。如Chatterjee認為,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的阻礙作用表現在妨礙農村企業信息化,阻礙產業結構調整升級<sup>[8]</sup>。Kim和Lee認為城鄉數字鴻溝影響了城鄉居民利用信息工具進行社會交際,阻礙了農村文化生活現代化<sup>[9]</sup>。Bruckner認為其阻礙作用表現在阻礙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移,減少非農就業人口<sup>[10]</sup>。

    參數估計這種方法要求事先設定各變量間的關系函數,這對于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阻礙作用這樣一個異常復雜的問題來說十分困難,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會存在設定誤差,導致阻尼系數測度結果難以貼近現實。本文首次借鑒粘滯摩擦學中阻尼系數概念,建立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阻尼系數測度模型,運用非參數估計方法估計出阻尼系數。

    2 測度模型構建

    2.1 建模思路

    粘滯摩擦阻尼系統中阻尼系數通過運動主體所受動

    力和阻尼大小來間接測度。根據粘滯摩擦阻尼系統的定義,可由三大特征判別一個系統是否屬于粘滯摩擦阻尼系

    統<sup>[4]</sup>:一是系統中存在運動主體,隨時間的變化不斷動態變化;二是系統中存在粘滯客體,其與運動主體發生摩擦從而阻礙運動;三是運動主體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呈現波動狀態。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阻尼系統符合上述三大特征:

    (1)如果用城市人口數占總人口數比重來衡量城市化水平,則城市化水平從1990年的26.41%逐年動態變化至2011年的51.3%(見圖1),因此中國城市化不斷發展的進程可作為運動主體。

    (2)中國城鄉數字鴻溝阻礙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農村文化生活現代化以及非農就業人口增加等,從而影響了城市化向前推進,所以城鄉數字鴻溝可作為粘滯客體。

    (3)如果用當年與上一年的城市化水平之差表示當年城市化速度,則運動主體(即城市化)的速度是隨時間變化呈現波動狀態,如圖1所示。

    綜上所述,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阻尼系統可以作為一個粘滯摩擦阻尼系統。本文的建模思路是:首先采用相關性分析和格蘭杰因果分析法研究中國城市化進程所受動力,然后由測度公式“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阻尼系數=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阻尼大小/城市化進程動力”求出阻尼系數。此阻尼系數表征的就是城鄉數字鴻溝這一產生阻尼的“客體”,耗損城市化進程這一“主體”動力的固有能力。

    2.2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動力分析

    2.2.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城市化進程動力是指驅動城市化不斷發展演變的各種持續性社會經濟力量。國內外學術界在對城市化進程動力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三種觀點<sup>[11]</sup>:一是“多元動力論”,該觀點認為城市化進程的動力很多,主要有產業結構升級、農業發展、科技創新、勞動生產率提高等;二是“一元動力論”,即經濟發展是推動城市化的唯一根本動力,其他動力(諸如產業結構升級、農業發展、勞動生產率提高等)都是由經濟發展衍生出來的,都可以歸結到經濟發展動力之中;三是“二元動力論”,該觀點從“一元動力論”演變而來,承認經濟發展是動力,但認為其并不是唯一的動力,并依據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模型中納入廣義科技進步因子的思想,提出科技進步應獨立于經濟發展作為動力之一,即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是城市化進程的兩大源動力,其他動力都是由它們派生出來的。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這三種觀點就一直爭論不休<sup>[12,13]</sup>,但近二十多年來隨著高新技術(尤其是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擴散,科技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似乎“二元動力論”更為流行,而不同國家的實證研究也表明“二元動力論”更符合實際<sup>[14]</sup>。

    “二元動力論”的具體內容是<sup>[15]</sup>:(1)經濟發展是城市化進程的一大源動力,城市化是在社會經濟體系下的一種空間轉換過程,集聚經濟和規模經濟的作用促使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城市集中,經濟發展必然引起人口向城市遷移以及城市空間的擴張;(2)科技進步是城市化進程的另一大源動力,科技進步會極大地促進技術、知識、信息等資源在城市空間中集聚,這不但能夠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對產業結構轉化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能夠通過技術的擴散和溢出效應促進城鄉居民思維的改變與創新。

    當今信息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也是推動中國城市化的兩大源動力。在我國,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引發了社會生產力的變革,它與網絡經濟相結合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率和生產方式的升級、城市經濟集聚效應的提升以及城市現代化的提高,并促使農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快速轉變。具體來說:(1)中國的經濟與城市化同步增長,以網絡經濟為龍頭、工業經濟為基礎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城市作為生產要素聚集的中心,在資金、勞動力、通信設施以及市場容量等方面,比周圍地區擁有更多的優勢,這就使得生產活動不斷向城市聚集,從而產生聚集的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2)中國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產業已然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導,持續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二三產業就業需求急劇增長,不斷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城市的信息化、網絡化也使社會經濟活動大大擺脫了空間限制,城市發展的承載力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的思維也更加開放。許學強和周一星<sup>[16]</sup>等一批知名城市經濟學家與本文有著相同的觀點。通過動力的理論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1: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與中國城市化進程呈高度正相關關系,隨著經濟持續增長和科技不斷進步,中國城市化水平也在持續提高

    假設2: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可歸因于經濟發展、科技進步

    其中,假設1表明,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動力;而假設2進一步論證了二者是動力源泉。這兩個研究假設可以由淺入深地證明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源動力。

    2.2.2 研究假設證明

    (1)數據收集與處理。本文用經濟增長率表征經濟發展,用科技進步率表征科技進步,用當年城鄉數字鴻溝使城市化速度下降的百分點表示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的阻尼大小。其中,城市化水平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2),經濟增長率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95~2012),科技進步率數據來源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00~2012),而阻尼大小數據則來自于文獻[17]。阻尼系數應當是沒有量綱的<sup>[18]</sup>,而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估計出無量綱的阻尼系數。由于城市化水平與阻尼大小兩組數據相差近千倍,為了避免計算結果誤差過大,應當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選用均值法得到城市化水平、經濟增長率、科技進步率和阻尼大小對應的標準化數據序列U、EG、TA、DragduS。

    (2)U、EG、TA時間序列數據的平穩性和協整檢驗。為了避免在相關性和格蘭杰因果分析過程中出現偽回歸現象,需要對U、EG、TA的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和協整檢驗。運用Eviews7.1軟件通過ADF檢驗法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表明,U、EG、TA都是一階單整的,他們之間有可能存在協整關系。再對U、EG、TA進行協整檢驗,結果發現三者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故可進行相關性和格蘭杰因果分析。

    (3)中國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相關性分析。由于U、EG、TA都是定距型變量,因此選擇Pearson相關系數進行分析。將1990年作為第一年(即1990年i=1,以后各年依此類推),則城市化水平與經濟增長率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

    rU1=∑22i=1EGi-EGUi-U∑22i=1EGi-EG2∑22i=1Ui-U2(1)

    U與TA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

    rU2=∑22i=1TAi-TAUi-U∑22i=1TAi-TA2∑22i=1Ui-U2(2)

    運用SPSS19.0軟件計算出rU1、rU2均大于0.8,可初步判定EG、TA與U呈高度正相關關系。

    通過Pearson相關系數值的大小可以判定兩變量之間相關強弱程度,然而就系數本身來看,未必真實反映了兩變量之間的關系,往往有夸大的趨勢。因此,單純利用Pearson相關系數來衡量變量間的相關性是不準確的,而需要在除去其他相關因素影響的條件下計算變量間的相關性。凈相關系數的作用就在于此,它能夠在控制其他變量影響的條件下分析兩變量間的相關性。將TA作為控制變量,計算U與EG的凈相關系數為:

    rU1,2=rU1-rU2r121-r2U21-r212(3)

    式(3)中r12表示EG與TA的Pearson相關系數。再將EG作為控制變量,計算U與TA的凈相關系數為:

    rU2,1=rU2-rU1r121-r2U11-r212(4)

    通過計算發現,rU1,2、rU2,1與rU1、rU2相比都有所減小,說明剔除其他相關因素影響后相關程度變弱,但更接近真實情況。計算結果還表明,rU1,2、rU2,1分別在1%、5%水平上顯著,且仍然大于0.8,故可最終判定EG、TA都與U高度正相關。

    綜上所述,假設1能夠在95%的置信水平上得以證明。并且一些文獻也表明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與中國城市化進程呈高度正相關關系,這正好佐證了假設1的證明結果<sup>[19]</sup>。

    (4)中國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的格蘭杰因果分析。將U作為被解釋變量,EG和TA作為解釋變量,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格蘭杰因果分析(見表1)可發現:①滯后階數為1至4時,EG不是U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在5%顯著性水平上均被拒絕,這一方面說明有95%的把握可以說經濟發展是城市化進程的原因,另一方面表明當年經濟發展對城市化的影響可以延續四年之久,對城市化有較長期的、持續的推動作用;②滯后階數為1至3時,TA不是U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在5%顯著性水平上均被拒絕,說明有95%的把握說科技進步是城市化進程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年科技進步對城市化的影響可以延續三年之久,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具有持續性。因此,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可歸因于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從而支持了假設2。而一些研究也證實了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格蘭杰原因,可以很好地佐證上述結論<sup>[20]</sup>。

    2.3 阻尼系數測度公式

    設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阻尼系數為Kdu,阻尼大小為DragduS,城市化進程總動力為UD(EG,TA),UD(?,?)是刻畫EG、TA共同作用以產生總動力的函數。由此得到式(5)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阻尼系數測度公式:

    Kdu=DragduSUDED,TA(5)

    3 非參數估計

    與傳統的參數估計方法不同,非參數估計方法無需事先假定經濟變量間的關系,要對整個模型的參數進行估計,大大減小了模型的設定誤差,使得估計結果更貼近現實。由于中國城市化進程動力的產生過程異常復雜,到目前為止學者們仍無法打開這個黑箱,故本文不去假定UD(?,?)的函數形式,而是采用非參數估計方法來進行研究,以估計出阻尼系數。

    3.1 非參數估計模型

    將式(5)等價變換為:

    DragduS=KduUDED,TA(6)

    式(6)中DragduS為被解釋變量,EG、TA為解釋變量,Kdu為乘數,UD(?,?)設為未知函數,則式(6)就是一個非參數估計模型,即阻尼系數非參數估計模型。

    3.2 局部線性估計

    由于阻尼系數非參數估計模型中待估參數為一乘數Kdu,故此處可采用非參數估計中專門估計乘數的局部線性估計方法。

    3.2.1 主成分回歸

    在進行局部線性估計時,考慮到經濟增長率與科技進步率兩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高,會導致出現多重共線性,故可用主成分回歸進行補救。主成分回歸通過構造原解釋變量的線性組合產生出不相關的新解釋變量,且新解釋變量帶有絕大部分的原解釋變量的信息<sup>[21]</sup>。

    (1)平穩性和協整檢驗。

    主成分回歸要求回歸所用數據是平穩的或有協整關系。前述已知EG、TA的時間序列是一階單整的,現只需檢驗被解釋變量DragduS的時間序列。由檢驗結果可知其是二階單整的,DragduS、EG、TA之間可能存在著協整關系。再對DragduS、EG、TA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表明三者之間確實存在著協整關系,故可進行主成分回歸。

    (2)新解釋變量提取。用SPSS19.0軟件對EG、TA進行主成分提取,第一主成分COMP1的貢獻率已高達98.88393%,因此可將COMP1作為提取出的新解釋變量,且在EG、TA上的載荷分別為0.71459、0.32597,則得到COMP1=0.71459EG+0.32597TA。

    3.2.2 核密度函數設定

    根據局部線性估計方法中核密度函數的形式,本文設核密度函數為:

    FcCOMP1=122?Bw∑22i=1KeCOMP1(7)

    式(7)中KeCOMP1被稱為核函數(Kernel Function),滿足KeCOMP1≥0,∫+∞-∞KeCOMP1 dCOMP1=1,且:

    KeCOMP1 = 12πexp-COMP21 2(8)

    而式(7)中Bw為窗寬(Bandwidth),核密度函數設定問題中最重要的就是窗寬的確定,因為Bw值對估計結果影響最大。若窗寬太小會導致隨機誤差項產生的噪音不能被排除;若窗寬太大則會使得估計結果的偏差過大。非參數估計給出的最佳窗寬函數如下:

    Bw^=∫KeCOMP12 dCOMP1σ4∫Fc″COMP12dCOMP1 15/2215(9)

    式(9)中σ是觀測點的標準差。將式(7)、式(8)、式(9)聯立方程組即可求出核密度函數FcCOMP1。

    3.2.3 局部線性估計公式

    令Yi=DragduSi(i=1,2,…,22),并將式(6)在Xi = COMP1 i 處局部線性化,則可把式(6)改寫為:

    Yi=KduFcx+Xi-xdFcxdx+εi(10)

    式(10)中εi為局部線性化之后的誤差項。

    4 估算結果分析

    將各年的DragduS和COMP1數據代入式(10),得到Kdu的兩類局部線性估計值。即Kdu的總體估計值與逐點估計值。其中:Kdu的總體估計值為0.07695,t檢驗統計量為8.2046,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Kdu的逐點估計結果見表2,至少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

    4.1 總體估計值分析

    將Kdu的總體估計值0.07695代入式(6)得:

    DragduS=0.07695UDED,TA(11)

    從式(11)可看出,阻尼大小與城市化進程總動力呈正相關關系,總動力增加一個百分點,阻尼大小將增大0.07695個百分點,或者說,總動力增加1/0.07695=12.9955個百分點,阻尼大小就會增大一個百分點,這表明了城鄉數字鴻溝耗損城市化進程總動力的能力。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阻尼大小是被解釋變量,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故阻尼大小的增大并不能導致動力的增大。

    4.2 逐點估計值分析

    本文計算阻尼系數逐點估計值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逐點估計值波動幅度考察總體估計值是否穩定,二是利用逐點估計值估計出偏導數DragduS/EG、DragduS/TA的乘數ρ1、ρ2。

    (1)逐點估計值最大波動幅度(=(最大值-最小值)×100%)為1.901%。按照局部線性估計穩定性判定標準<sup>[22]</sup>,最大波動幅度在5%以內即為穩定,因此總體估計值是穩定的,這表明阻尼系數所表征的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動力的耗損是一種“固有”能力。但是逐點估計值也只是在一定時間段內穩定在總體估計值0.07695附近,正如本文中所考察的時間范圍1990~2011年,如果將來我國社會經濟系統發生較大變化,那么逐點估計值有可能會穩定在另一總體估計值的附近,則城鄉數字鴻溝耗損城市化進程動力的能力就有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動。

    (2)ρ1、ρ2這兩個乘數分別表示城鄉數字鴻溝對經濟發展動力和科技進步動力的耗損。通過逐點估計值,采用局部線性估計中的直接插入法<sup>[22]</sup>將式(10)變換為:

    Yi=KduFcx+Xi-xδx+εi(12)

    式(12)中δx=DragduS/ED,DragduS/TAT為列向量,將式(12)的最小二乘解定義為δx的估計值則:

    δ(x)=∑22i=1∑22j=1Xij-XijTXij-XijKeXij-xBwT

    ∑22i=1∑22j=1Xij-XijTXij-XijKeXij-xBw(13)

    將Xi = COMP1 i 代入式(13)計算得ρ1=0.01476、ρ2=0.06113,阻尼大小與經濟發展動力、科技進步動力呈正相關關系。經濟發展動力和科技進步動力各增加一個百分點,阻尼大小將分別增大0.01476和0.06113個百分點。城鄉數字鴻溝對科技進步動力的耗損大于對經濟發展動力的耗損,前者約為后者的4倍,這說明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動力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在科技進步方面。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科技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為城市化進程提供了動力,而與此同時城市與農村的信息技術普及差距卻越拉越大,使得高新科技在城鄉的利用極不平衡,農村的生產生活難以吸納高新科技,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生產率提高、居民生活方式現代化等好處難以體現,最終導致城市化進程的科技進步動力減弱。

    5 結論及政策啟示

    本文旨在估算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阻尼系數,分析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動力的耗損能力。得出以下結論:(1)1990~2011年阻尼系數逐點估計值圍繞總體估計值0.07695在[0.06898,0.08799]小幅波動,估計值較穩定,正好符合粘滯摩擦學中阻尼系數定義所隱含的“固有”這一層意思。這意味著阻尼大小與城市化進程總動力呈正相關關系,總動力增加1%則阻尼大小將增大0.07695%,這樣一來,動力作用將會被城鄉數字鴻溝削弱,導致城市化進程難以迅速推進。(2)阻尼大小與經濟發展動力、科技進步動力呈正相關關系。經濟發展動力、科技進步動力各增加1%則阻尼大小將分別增大0.01476%、0.06113%。城鄉數字鴻溝對科技進步動力的耗損遠大于對經濟發展動力的耗損,這說明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動力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在科技進步方面。

    既然中國城鄉數字鴻溝耗損城市化進程動力的能力是客觀存在的固有能力,那么政府、企業或其他組織采取政策措施彌合城鄉數字鴻溝難道是“徒勞無功”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雖然政策措施無法改變城鄉數字鴻溝耗損城市化進程動力的客觀規律,但是合理有效的措施可以通過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來減小阻尼大小,從而加速城市化進程。

    從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兩大動力來看,通過經濟發展途徑來加快城市化進程更為“劃算”。因為城鄉數字鴻溝對科技進步動力的耗損較大,即便是科技進步動力迅猛增長,城市化進程也難以加快,甚至可以說,科技進步動力越大,損失的動力越多,城市化就越“不劃算”。因此,今后可以考慮多引入一些能從經濟增長角度推動城市化發展的因素,如增加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提高城鄉市場交易效率等。

    參考文獻:

    [1]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Falling through the Net:A Survey of the“Have Nots” in Rural and Urban America[R].Washington D C:NTIA Press,1995 :1-2.

    [2]薛偉賢,張飛燕.數字鴻溝的成因、測度、影響及彌合方法[J].軟科學,2009,23(1):17-24.

    [3]Taubenbock H,etc.Urbanization in India-Spationtemporal Analysis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J].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9,33(3):179-188.

    [4]B 布尚.摩擦學導論[M].葛世榮(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132-134.

    [5]Romer D.Advanced Macro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M].McGraw-Hill Companies,2001.30-38.

    [6]Liu Y B.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Using ARDL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nd FDM (Factor Decompositon Model)[J].Energy,2009,34(12):1846-1854.

    [7]萬永坤,等.北京市水土資源對經濟增長的阻尼效應研究[J].資源科學,2012,34(3):475-480.

    [8]Chatterjee K.Bridging the Rural Digital Divide in India:An Emergence of E-agriculture [J].IASLIC Bulletin,2010,55(1):51-57.

    [9]Kim H,Lee E.Narrowing th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Divide among Cities and Rural Areas [A].2010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South Korea: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Press,2010.71-74.

    [10]Bruckner M.Economic Growth,Size of the Agriculture Sector and Urbanization in Africa[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2,71(1):26-36.

    [11]Henderson J V.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3,4(2):275-341.

    [12]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Governance for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 [R].New York :United Nations,1977.2-3.

    [13]Bertinelli L,Black D.Urbanization and Growth[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4,56(1):80-96.

    [14]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Urbanization Challenges [R].New York :United Nations,2005.5-11.

    [15]Henderson J V.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3,21(8):47-71.

    [16]許學強,周一星,寧越敏.城市地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8-52.

    [17]薛偉賢,劉駿.中國城鄉數字鴻溝對城市化進程的阻尼測度研究[J].軟科學,2014,28(1):44-48.

    [18]溫詩鑄,黃平.摩擦學原理(第四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249-251.

    [19]周一星.城市地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46-50.

    [20]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中國城鎮化前景、戰略與政策[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0.2-3.

    第8篇: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機理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注重中小企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鼓勵中小企業創新,特別是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湖南隨著“長株潭兩型社會示范區”的建立,也使得科技型中小企業得到了更好的政策扶持,同時也發揮了其低能耗,環保的特點,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然而,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也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如企業數量多,但科技創新成果少。據統計,截至2010年,湖南省中小企業戶數為16.2萬戶,占全部企業的99%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占了半數以上,已成為湖南省經濟的重要支柱。科技創新也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但是企業有限的投入使得創新缺乏動力。我們從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創新的實體性投入展開分析。

    一、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財力投入

    對創新的財力投入主要用于:技術創新科技活動經費的支出;R&D經費支出;對現有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從企業外引進技術的消化并研制出符合市場需求產品的支出。這其中有一部分來源于企業自有資金,一部分來源于政府部門給予的資助;金融機構的貸款和其他資金。這些指標為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標。據統計,2011年我國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為60.05%,相對于2010年提高了1.83 個百分點。根據科技進步水平的地區劃分標準,中部六省中,除湖北屬第二類地區(50%-60.05%) 外,其他各省均屬于第三類地區(40%-50%)。中部六省中只有湖南的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低于上年水平,由2010 年的48.66%下降至2011 年的46.94%,下降了1.72 個百分點,全國排名第16 位,較上年下降了1位。由于R&D 活動是整個科技活動的核心,直接影響著地區科技發展水平、創新能力、經濟發展后勁和綜合實力的提高。我省R&D 經費支出占GDP 的比重從2006 年的0.72%增加到2010 年的1.17%,提高了0.45 個百分點,但總體上各年比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十一五的前兩年,我省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2008 年上升了2 個位次,排名第3。2009年和2010 年位次保持在第3,在指標數值上,與排名前兩位的湖北和安徽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見,湖南對R&D 經費投入力度仍需加強。從長遠來看,R&D 經費投入情況將直接影響未來科技的創新和發展。2011 年湖南地區一級監測指標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中,排名上升的指標為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部排名第2,較上年上升了一位,說明我省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努力改善環境,提高社會生活質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排名下降的指標有:科技進步環境排名第5,較上年下降2 位;科技活動投入排名第4,較上年下降1 位;高新技術產業化排名第3,較上年下降1 位。可以看到,五個一級指標中,我省有三個指標排名下降,說明中部六省的競爭日益加劇,湖南省應加快科技發展,增強競爭優勢。排名持平的指標為科技活動產出,中部排名第2。雖然湖南省科技活動產出指數在中部仍能保持原有優勢,然而該指標在全國的排名較上年大幅下降,下降了八位,反映我省科技活動投入產出效率下降較明顯,不容樂觀。該指標是制約我省科技進步的軟肋。

    二、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人力投入

    人才是進行創新最重要的主體,據統計從湖南省科技人員分布結構來看,2010年,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創新研發人數分別占全部人數的比重為56.2%、30.3%、9.97%(數據來源《2011年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可見,分布在企業的技術研發力量還是比較充足。并且2010年比2009年的企業科技活動從業人數有所提高。這說明企業對于技術創新的重視,但是真正分布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人員還是非常有限。通過調查發現,創新人員缺乏的原因在于:高科技人才本身是企業所有者,缺乏精力用于研發,在實驗室的時間很少;另一部分技術人員擔憂企業的發展,寧肯在大企業、高校、研究生從事技術性不強的穩定工作;企業難以支付高薪聘請高科技人才。所以很多科研技術力量大多集中在學校、大型企業和科研機構,科技型中小企業嚴重缺乏技術人員的現象在短時間內難以改善。據調查統計,湖南省平均每2.5個科技型中小企業僅僅擁有一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個中小企業只有1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嚴重制約了企業發展。在我們的實地走訪調研中,50%的企業認為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不高是技術創新難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提出湖南地理位置和經濟環境制約了對人才的引進,企業的規模偏小也是另一個重要因素。

    三、結論

    自從2006 年湖南省明確“建設創新型湖南”的總體要求,近年來對科技項目經費投入在總量上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2010 年增加到2.41 億元,平均增長率為8%。與中部六省相比,除2006 年排名第2 外,之后逐年被鄰省趕超,2010 年落后到第5 。因此,我們需要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經費、技術改造經費等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幫助其引進創新人才。具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引進民間資本,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注資,為科技人員提供相應的股權激勵。第二,政府加大稅收減免和其他管理制度的支持,為企業開展創新提供更多的便利。第三,利用企業的社會資本,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共同進行科技創新,共享經濟成果。

    參考文獻:

    [1]王文昌,秦作棟. 論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自主創新的動因和有效組織[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3).78-81

    [2]黃志民, 蔡淑琴.發揮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N] .經濟日報,2005- 11- 24

    第9篇:科技進步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測繪檔案;技術研究;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01

    引言

    數字測繪技術的探究是社會科技進步的一項重要體現,將科技事業作為社會建設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是社會發展在生活中的總要體現。結合數字測繪背景,將對數字測繪檔案的管理技術進行探尋和研發,是建設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數字測繪檔案管理技術主要應用在數字測繪的研究方面,通過對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探究,將數字測繪運用到整個社會建設中。數字測繪是現今科技發展的重要產物,科技進步一直是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堅持科技創新推進社會建設將是深入探究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新途徑。

    一、測繪檔案管理的原則

    測繪檔案管理有著本質上的要求,對于這一要求我們需要通過嚴苛的技術得以保證。將測繪檔案的管理作為發展測繪事業的重要途徑,要以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為首要任務,加大對管理技術的創新和發展。要知道,在測繪成果檔案管理與測繪技術檔案管理之間存在的差別,這是實現測繪技術提升的一項不容忽視的內容。通過對測繪檔案管理與研究,深入的發現測繪檔案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提高技術管理來加速測繪檔案在社會建設中的運用。這正挖掘測繪檔案管理技術與檔案管理之間的不同,加大人們在運用測繪技術中的認知。從而加速測繪檔案管理技術在社會建設中的廣泛運用[1]。

    在測繪檔案管理技術中,我們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有:1.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合理性,對于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運用其合理性在整個測繪過程中是最櫓匾的一項體現。合理性通常表現為人們對現階段技術發展的合理認知,通過對技術的不斷創新,來提升測繪檔案管理在整個測繪事業中的合理存在。2.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合法性,合法性要求社會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需要合法的進行,對于法律的遵循不僅體現在測繪檔案管理中,更體現在整個社會建設過程中。我們國家一直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社會主義建設,堅持人民民主。所以,合法建設是我國終將堅持的社會發展目標。只有建立健全法律,才能保障社會建設的穩步進行,才能推進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不斷發展。3.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合目的性,合目的性是將測繪檔案管理技術充分符合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將測繪檔案管理技術運用到社會建設中來。合目的性是堅持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發展的一項新的目標,我們要一直堅持以技術發展來引領社會經濟建設,將科學技術的創新作為社會建設的第一重要方向。始終堅持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合目的性也是堅持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2]。

    二、測繪檔案技術的多樣性

    對于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發展有著多樣的方向,要通過對管理技術的不斷創新來提升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多樣發展。對于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唯一性、保密性、復雜性。具體分為以下幾點[3]:

    1.對于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唯一性。測繪檔案管理技術是運用在測繪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測繪檔案管理技術是唯一的,對這一重要性質主要體現在測繪檔案管理的技術研究方面。對于測繪檔案管理技術我們時刻關注的都是管理技術的本身,而忽視了管理技術給測繪檔案帶來的方便與快捷。就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唯一性,主要體現在對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探究中。時刻關注測繪方面的發展在社會建設中的作用,是體現測繪檔案管理技術唯一性的重要標志。2.對于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保密性。技術研發的秘密性一直都是科技發展中重要的部分。保證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保密性,是發展測繪事業進步的重要條件。現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隨著通訊技術事業的不斷推進,很多技術創新都不再擁有秘密性。所以對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保密性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3.對于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復雜性。測繪檔案管理技術是整個測繪事業發展中最為繁雜的部分,需要通過不斷的創新發展來促進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進步。測繪檔案管理技術本身是很復雜且繁多的,這就要求我們對測繪檔案管理技術深入的探尋和研究[4]。只有將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多樣性充分的運用到測繪事業中,才能體現出測繪技術對于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完善國家社會建設的前進方向和發展動力。

    三、結語

    數字測繪技術對檔案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關注科技創新一直是發展社會經濟的重要手段。通過對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探究與分析,將數字測繪的發展推進到生活中,提升社會建設和生活質量。技術發展和科技創新將是推進社會進步的一項重要內容,放眼當下,將技術管理的研究作為現階段社會發展的戰略方向,是實現社會進步的重要舉措。我們需要時刻關注數字測繪檔案管理技術的進步,將這項技術的創新運用在整個社會建設中。通過對科技的廣泛運用來實現社會建設的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徐韜.對測繪成果資料提供量下降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測繪科技通訊,2015(2):73.

    [2]趙常紅.數字測繪背景下的測繪技術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6):2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最新国产成人ab网站|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91成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v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网| 欧美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成人在线综合网|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 色老头成人免费视频天天综合|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免看**毛片一片成人不卡| 成人777777| 成人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成人网站免费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