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地震勘探的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震勘探的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震勘探的現狀

    第1篇: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三維;地震;勘察;現狀;展望

    1前言

    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就是一種采用一定的規律將地震測網布置成環狀的地震勘探方法。利用該種技術可以使勘察得到的目標圖形更加清晰,勘察方位更加準確。隨著油田的不斷開發,勘探區塊越來越偏遠,勘探難度越來越大。常規的二維地震勘探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勘探任務了,在此基礎上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成功研發出來并成為目前我國甚至全球石油、天然氣以及礦產生產施工前最主要的勘探方式之一。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因其獲得的信息量大對于炮點和檢波點之間連成的共深度點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處理地震資料時應該將地震道集中在一起。目前,該技術作為尋找油氣資源的方法應用的越來越廣泛,技術也越來越成熟,該技術不僅能夠對勘查區塊進行詳細的信息描述,還能夠高效的指導油氣的開發生產。三維地震勘查技術主要從三個環節來實施:采集資料、處理資料以及解釋資料。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應該重視每一個環節的處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效高質量的勘探工作。接著筆者將對這三個環節分別的進行詳細的介紹。

    2三維勘探技術應用環節

    2.1采集資料

    在勘查區塊進行野外施工前應該對該區塊的地形地貌、地質參數等有很清楚的認識,比如地質構造、勘查最大深度、地層傾角、巖體波速及反射波的動力學特征等,除此之外,還應該對垂直分辨率以及水平分辨率有清晰的認識。垂直分辨率對于地震數據中應保留的最高頻率成份或最短信號波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水平分辨率又稱作菲涅爾帶半徑E,該參數與垂直雙程旅行時間和反射波主頻等有一定的關系;頻率成分越高,菲涅爾帶半徑越小,采取到的分辨率越高。所以要想提高勘察的水平分辨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提高反射波的頻率。

    2.2三維地震資料處理

    三維地震資料處理主要分為幾個步驟:預先處理、常規處理、地質解釋以及顯示成果四部分。其中,預處理是最基礎所占比例最大的工作,這對于最終的勘查質量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三維地震資料的常規處理工作主要有三維偏移及三維水平疊加。三維偏移的主要任務是盡可能的將地下傾斜界面對反射波的影響消除掉,將所得到的圖像真實的回歸到反射界面上,這樣能夠將地下構造和巖性變化情況正確的反映出來。三維水平疊加階段的主要工作是二維速度分析、三維速度分析、三維剩余靜校正、三維動校正、三維最終疊加及疊加成果顯示等項工作。

    2.3地震資料的解釋

    地震資料的解釋工作主要是將勘探得到的地震信息處理成地質成果反映出來,主要應用的是一些地質知識以及波動理論,分析出勘探區塊的地質鉆井測井的資料,并對該區塊做出合適的構造解釋,最終繪制出相關的成果圖,這對于工作區塊的油氣評價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三維勘探技術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三維勘探技術成果應用于商業開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隨著勘探難度的逐漸增大,目前的三維勘探技術肯定不能滿足未來的勘探要求。為此,需要各位研究者的進一步的努力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大研究完善三維勘探技術:

    3.1加大萬道地震采集技術研發力度

    萬道地震采集技術是采用萬道地震儀及數字檢波器進行各項采集工作包括單點激發與接收、大動態范圍、多記錄道數、小面元網格、全方位信息、多分量地震等。

    3.2進一步的完善數據處理和數據存儲技術

    數據海量處理技術的完善是提高勘察精度的必要措施,在此基礎上需要同步發展相關的靜校正處理、組合處理、疊前時間偏移、疊前深度偏移、全三維各向異性等處理技術,全方面的來提高地下成像精度、油氣分析精度以及對儲層的描述精度。數據的海量存儲必須進一步加大大容量的磁盤以及自動帶庫的研究,達到存儲大量數據的要求。

    3.3加大高精度精細地震解釋研究工作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解釋技術越來越完善,成本也越來越低,地震勘查解釋技術也不斷與計算機接軌,即可以用計算機進行地震勘察后的解釋工作,這大大節約了技術人員的時間及精力,大大降低了勘察成本。

    3.4屬性解釋技術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

    三維地震勘探信息豐富,得到的資料中包含振幅、相位、頻率等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可提取地下巖層的厚度、巖性、結構等信息,可幫助地質人員準確的認識地下地層,提高礦體的描述精度及含油氣分析精度。

    4結語

    三維地震勘探技術的成功應用需要三個環節的統一協調操作,每個環節都需要勘查單位進行詳細的設計施工以及處理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勘探結果的準確高效。目前,我國目前雖然已經成功將三維勘探技術應用到商業開發中,但是由于我國對于該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在三維勘探技術方面的發展必將重上一個臺階。筆者通過調研闡述了我國三維技術的原理流程及發展的前景,對于我國勘探技術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羅春樹.不斷發展的三維地震勘探技術[N].科學時報,2007.

    [2]劉麗萍.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概述[J].測繪與勘探,2008(11).

    [3]李金柱.石油勘探新技術應用與展望[J].石油工程,2009(04).

    [4]吳曉軍.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應用現狀與發展[J].石油工業技術,2009(09).

    第2篇: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試論中國石油地質勘探理論的進一步創新——理論創新的概念、模式與思考

    準噶爾盆地烏爾禾油田百口泉組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濟陽坳陷正反轉構造發育特征與油氣成藏

    隨機地震反演在蘇里格氣田蘇x井區儲層預測中的應用

    疊前反演技術在錦州31-6地區濁積扇砂體含油氣性預測中的應用

    相分析技術在巖性油氣藏儲層預測中的應用——以鄂爾多斯盆地D16井區為例

    低孔低滲裂縫性儲層建模及預測研究——以新疆百31斷塊二疊系佳木河組為例

    準噶爾盆地西緣勝利探區巖性油藏勘探技術

    大港探區千米橋奧陶系潛山裂縫分布預測

    大民屯凹陷西斜坡砂礫巖體儲層預測技術

    濱里海盆地東南部鹽上層系油氣運聚規律與成藏

    冀中坳陷地熱資源評價及開發利用

    重油研究現狀及展望

    全球LNG資源分布特征及供應預測

    《中國石油勘探》投稿須知

    吉林探區勘探走向

    松遼盆地深層天然氣富集條件的特殊性探討

    吉林盆地地質特征及勘探方向

    松遼盆地南部扶新隆起老油區勘探實踐

    松遼盆地南部長嶺斷陷二氧化碳成藏期次

    松遼盆地南部套保地區稠油成因

    松遼盆地南部低阻油氣層成因機理及控制因素

    松遼盆地南部長嶺斷陷深層碎屑巖天然氣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松遼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區坳陷期湖盆底形演化特征

    松遼盆地南部長嶺斷陷火山巖氣藏儲量評價與計算

    最大熵頻譜屬性分析技術在層序地層學中的應用——以伊通盆地鹿鄉斷陷南部萬昌組為例

    適用地震技術優化組合在伊通盆地的實踐與認識

    松遼盆地南部深層火山巖識別描述方法研究及應用

    深井水平井欠平衡鉆井液技術研究

    新型羧甲基胍膠超高溫壓裂液在松遼盆地南部深層火山巖氣井的應用

    松原城區三維地震技術研究與應用

    吉林油田勘探工程技術監督管理發展方向

    熱烈慶祝吉林油田發現50周年

    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質勘探開發研究院

    煤層氣資源儲量評估基礎參數研究

    生烴潛力法研究烴源巖排烴特征的原理及應用

    川西坳陷邛西構造古構造應力研究

    東營凹陷樂安油田不整合結構與油氣聚集

    向斜軸部中和面以下層段油氣勘探

    世界海洋油氣資源現狀和勘探特點及方法

    精細三維地震采集技術在遼河油田的應用

    松遼盆地汪家屯地區營城組含氣火成巖的地球物理響應

    南方某碳酸鹽巖地區重磁電三維采集技術

    非洲加蓬海岸盆地北加蓬次盆G4-188區塊油氣成藏分析

    西非被動大陸邊緣構造演化特征及動力學背景

    我國陸上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條件探討

    中油油氣勘探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準噶爾盆地天然氣勘探潛力與勘探領域

    陸相斷陷盆地隱蔽油氣藏成因類型及控制因素——以南堡凹陷為例

    三塘湖盆地馬朗凹陷蘆草溝組儲層特征及裂縫分布規律

    珠一坳陷惠州西凹混源油研究

    南海北部邊緣盆地與南部邊緣典型盆地CO_2研究現狀及進展

    惠州26-2油田油藏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地震數據采集系統綜述和展望

    碳酸鹽巖發育區地震成像技術研究及應用效果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巖儲層測井解釋實踐與認識

    對油藏評價管理工作的認識和探討

    第3篇: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中國;頁巖氣;市場規模;物探技術;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F41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7-0305-01

    隨著全球對油氣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非常規資源的頁巖氣藏的開采成為研究熱點,中國具有豐富的頁巖氣資源,2005年中國開展頁巖氣勘探開發以來,頁巖氣物探市場正處于新一輪快速增長期。

    1 頁巖氣物探市場新動向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復雜地區石油天然氣勘探領域有接近三千人,近幾十家公司和物探研究院以及國家級重點研究室。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頁巖氣物探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些物探技術方向,在頁巖氣物探市場取得了一定成果。

    1.1 頁巖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物探服務需求旺盛

    近六年以來,由于頁巖氣市場需求旺盛,新技術新工藝不斷開發出來,頁巖氣的物探市場也繁榮起來,并不斷擴大。2010年至今,頁巖氣物探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全球物探交易額增長到35億美元[1],年均增長率為27%。

    1.2 國際化大公司主導頁巖氣物探領域

    國際化大公司由于其高精尖的物探設備,熟練的頁巖氣物探工藝和技術,在國際服務市場上處于領先和主導地位。其服務市場從北美的美國墨西哥灣,到歐洲的北海,從加拿大的北冰洋到澳大利亞的大西洋沿岸逐步向全球化發展[2]。預計2020年,全球頁巖氣的產量的50%以上將來自北美洲地區;頁巖氣產量的80%以上將來自北美美國和亞太中國地區。

    1.3 頁巖氣物探成本不斷上升

    與以往石油和天然氣勘探不同,中國頁巖氣勘探是以南方古生界寒武系―志留系、四川盆地三疊系―侏羅系、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為主。地上山高路險,地下地質條件非常復雜,加上地表山體是觀測系統難于布置,地層反射回的地震波耗散樂兀接收困難。這使得地震資料不達標,關于頁巖氣的勘探開發理論還沒有形成一套體系。

    1.4 頁巖氣物探設備創新要求高

    中國頁巖氣勘探領域面臨勘探環境復雜,低滲透頁巖等儲層地震資料少,頁巖氣勘探設備制造,計算機和地震解釋軟件及關鍵設備部件的自主創新能力低。結合中國頁巖氣各探區的勘探現狀,中國頁巖氣的勘探領域需要認真研究物探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2 中國頁巖氣物探發展趨勢

    2010年以來,頁巖氣勘探越來越受各個國家的重視,頁巖氣的發現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已經對全球的油氣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美國發現的頁巖氣是全球數量的一般以上。未來,頁巖氣勘探將是國家化大公司的重點攻關區域。

    2.1 高精度的地震采集處理技術

    我國腹心地帶的四川盆地位于亞洲大陸中南部,地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地表散射地震波,造成噪聲非常多,干擾大,想要形成高精度的地質成像非常困難。針對海相沉積的頁巖氣地震資料波形差,有效信息低的特點,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公司杜金虎等人通過深井激發,利用10萬道以上的陸地裝備,采用大寬位和各向異性地震解釋軟件結合,形成四維地震成像的高精度地震收集技術。

    2.2 自主研發和創新的頁巖氣物探技術

    在頁巖氣物探領域這一新技術領域,中國頁巖氣的技術水平已經可以和國際級大公司一較高下,尤其是在地震勘探技術創新領域。頁巖氣物探領域的關鍵技術領域地震處理解釋方面,在處理復雜山地環境,多斷層發育地質條件下,噪聲比較高的數據處理領域,中國勘探開發公司和高校聯合自主研發和創新了大量的地震解釋軟件。通過這些自主研發的軟件對地震數據的處理可以清晰的展現地下發育的斷層和頁巖氣儲集層的特征。

    2.3 低滲透地震頁巖氣勘探技術

    在我國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氣儲集層的滲透率非常低;有效儲層單層厚度較薄,導致地震波的分辨率準確度較低。針對頁巖氣低滲透勘探面臨的問題,延安大學在開放式實驗室基礎上進行了部分研究工作。在處理地震數據時,利用濾波函數過濾掉大量的噪聲數據,同時使用函數保存了有效數據的振幅,提高了地震數據的有效分辨率,從而發展了頁巖氣儲集層有效識別技術;在解釋數據時,研發了考慮低滲透儲集層低孔隙度、高含水飽和度的儲層識別軟件,極大的提高了有效識別頁巖氣儲集層的準確度。同時針對頁巖氣儲集層的致密特性,開展了四維地震勘探,找到了大片的高品質頁巖氣儲集區,為以后開展低滲透頁巖氣物探綜合研究提供數據參考和指明頁巖氣物探在低滲透區域的發展方向。

    2.4 加強國際間交流和合作

    加強與國際化大公司的合作,不僅可以相互提高技術工藝水平,還能達到物探創新設備的出口創匯,物探工作流程的標準化。隨著國際間合作的加深,國際物探技術中的寬方位、高密度的數據采集技術,多波形地震數據解釋技術和四維地震等新技術很快就會在國內鋪展開來,為了跟蹤國際前沿技術,應積極參加SEG,AAPG等國際會議[3-4],加大對外交流和合作的力度,尤其是開展與國際化大公司的廣泛合作。

    3 結束語

    隨著頁巖氣市場的發展,各個國家加大對頁巖氣的勘探與研發;北美是頁巖氣的主產區,占全球頁巖氣產量的50%以上,亞太和北美的頁巖氣的產量占全球的80%以上,所以在北美和亞太是頁巖氣物探領域設備研發和服務的主要競爭場所。

    近年來,隨著頁巖氣產量的增加,特別是中國頁巖氣產量的增加,在四川海相沉積區域和鄂爾多斯低滲透河湖相沉積區域頁巖氣物探服務更是開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適用于頁巖氣勘探開發的設備和地震數據記錄設備以及解釋軟件還有待研發,需要加大與國家化大公司的技術交流和合作。

    參考文獻

    第4篇: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 頁巖氣; 地震勘探; 構造; 儲層標定; 敏感屬性; 甜點

    一 序言

    頁巖氣是指以吸附、游離或溶解狀態賦存于泥頁巖中的天然氣,其特點是頁巖既是源巖,又是儲層和封蓋層。在埋藏溫度升高或有細菌侵入時,泥頁巖中的有機質,甚至包括已生成的液態烴,就裂解或降解成氣態烴,游離于基質孔隙和裂縫中,或吸附于有機質和黏土礦物表面,在一定地質條件下就近聚集,形成頁巖氣藏[1],頁巖氣藏的形成是天然氣在烴源巖中大規模滯留的結果,是“自生自儲”式氣藏,運移距離極短,現今保存狀態基本上可以反映烴類運移時的狀態[2]。頁巖氣作為一種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具有資源量大、含氣面積廣泛、生產壽命長、產量穩定等特點,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國內外對頁巖氣的研究力度也日趨加強[3]。

    二 國內外頁巖氣發展現狀

    如圖1,從世界范圍看,全球頁巖氣資源量為456.24×1012m3,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亞、中國、拉美、中東、北非和前蘇聯[2]。2011年4月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了“世界頁巖氣資源初步評價報告”,根據Advanced Resources國際有限公司負責完成的美國以外32個國家的頁巖氣資源評價以及美國頁巖氣資源評價結果,全球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總量為187.6×1012m3。這次評價沒有包括俄羅斯、中亞、中東、東南亞和中非等地區,因為這些地區或有非常豐富的常規資源,或缺乏基礎的評價資料[4]。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生產頁巖氣的國家,1821 年在美國Chautauqua 縣鉆探的第一口天然氣生產井就是頁巖氣井(在井深21 m 處, 從8 m厚的頁巖裂縫中產出天然氣)。1998 年美國的頁巖氣當年采氣量超過了100 億m3,其發現儲量占美國天然氣探明儲量的2.3%[5]。2005年頁巖氣產量達到198×108m3,成為重要的天然氣資源之一。

    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存量決定了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6]。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到了69%,是世界煤炭消費量的50%,比美國高出47%、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約40%;而天然氣僅占5%(為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的4%),遠低于美國的28%及24%的世界平均水平。為保障中國社會經濟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中國的能源結構亟待調整,需要充分開發和利用清潔能源,發展低碳經濟。未來10年,中國政府希望在能源結構上發生重大改變,減少對煤炭和石油的依賴,尤其是對煤炭的需求量將從69%降低到60%。

    目前在中國陸上已發現從前寒武紀到新生代均有豐富的富有機質頁巖發育,初步預測中國具有豐富的頁巖氣資源量(見圖2)。美國學者(Rogner,1997)、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11)所預測的中國頁巖氣資源量為100×1012~144.4×1012m3,占世界頁巖氣總資源量的20%左右。2005年以來,中國機構或學者借鑒北美成功經驗,加快頁巖氣地質認識,強化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攻關,通過廣泛開展中國頁巖氣地質評價與典型區塊的勘探開發先導試驗,在四川、鄂爾多斯等盆地和重慶黔江、湖南漣源等地區的頁巖氣勘探開發中相繼取得突破,證實了中國頁巖氣(資源)的廣泛存在,具有良好的勘探開發前景。利用露頭地質調查、探井及實驗測試等取得的實際數據,預測中國頁巖氣地質資源量為57×1012~224×1012 m3,技術可采資源量為10.3×1012~47×1012 m3[7]。2012年中國政府已依據中國豐富的頁巖氣資源量、勘探開發先導試驗的可喜成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中國頁巖氣“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中國頁巖氣產量達到65×108 m3,2020年力爭實現頁巖氣產量600×108~800×108 m3[8],目前國家能源局針對頁巖氣已成立了中美頁巖氣聯合工作組, 2010年,在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廊坊分院成立了中國首個專門從事頁巖氣開發的科研機構-國家能源頁巖氣研發(實驗)中心。國內眾多石油公司以及國土資源部相關科研機構積極開展頁巖氣選區評價工作,優選出了一批有利區塊,并部署勘探工作。殼牌、康菲、BP和挪威國家石油等國外石油公司也積極參與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

    三 地震勘探技術初探

    目前,國內已陸續開展了部分地區的頁巖氣地震勘探試驗,獲得了一些原始地震數據,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結論。整體而言,由于頁巖層段通常表現為較為均一的泥巖、炭質頁巖,內部缺乏較為明顯的波阻抗反射界面,因此,通常情況下,其地震反射波特征均表現為弱反射,為解決好頁巖氣地震勘探,筆者粗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尋找頁巖區構造情況

    對于頁巖,其本身即是生氣場所也是重要的蓋層,在構造轉折帶、地應力相對集中帶以及褶皺-斷裂發育帶,通常是頁巖氣富集的重要場所。在這些地區,裂縫發育程度較高,能夠為頁巖氣提供大量的儲集空間。成藏之后發生的構造運動也能誘發頁巖裂縫的發育,也有利于頁巖氣的富集,但這可能會破壞頁巖本身作為蓋層的部分[3],若是通過運移機制進入頁巖外部的儲集層,則外部儲集層構造特征的研究也十分重要。地震勘探技術以物性差異(波阻抗差異)為基礎,是一種探測構造最有效、經濟的地球物理方法。因此,通過地震勘探技術探明勘探區內的構造情況,再根據頁巖氣的沉積儲層預測,可有效獲得區內頁巖氣有利區。

    (二) 頁巖氣儲層標定

    前已敘述,由于頁巖層段通常為較為均一的泥巖、炭質頁巖,因此在地震剖面上常表現為弱反射特征,通過鉆孔合成地震記錄對儲層上、下的圍巖及主要地質層位進行標定,對于確定儲層的厚度、埋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 預測頁巖的厚度

    預測頁巖尤其是優質頁巖的厚度,對頁巖氣勘探孔位選定及頁巖氣儲量的預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優質頁巖與普通泥頁巖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自然伽馬曲線上,雖然優質頁巖速度并不一定比普通頁巖層低,但是它的自然伽馬數值要比普通泥頁巖高,利用此特征,通過擬聲波曲線重構,重構的曲線具有低頻聲波及高頻自然伽馬信息,它能夠對優質頁巖層進行很好的預測[9]。

    (四) 確定頁巖的埋深情況

    根據合成記錄結果確定的目標層位,對地震數據進行連續追蹤,獲得頁巖氣儲層的全區時間場,利用鉆孔反算的速度及疊加速度值,可獲得區內近似的平均速度場,通過網格化數據,利用時深轉換公式:儲層埋深=時深轉換深度-(基準面-地震測量高程),可獲得區內儲層埋深等值線。

    (五) 開展地震多屬性提取技術研究

    地震數據體中含有大量的地震屬性信息,如何成功的提取并優選與地質特性有關的地震屬性是多信息綜合預測的關鍵,尤其是對頁巖氣敏感的相關屬性的提取。自20世紀70年代,人們對“亮點”技術進行研究,并在墨西哥灣等地方廣泛應用,得到較好的結果。從此,人們開始重視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和極性等在油氣藏識別中的應用。經過30多年的不斷研究和深化,地震屬性研究已由振幅、頻率、相位、能量、波形和比率等點面信息擴展到速度、波阻抗、AVO、相干性等三維信息,從分類、提取到優化發展為一項系統的應用技術,它對于地震構造解釋、地層分析、巖性特征描述、儲層預側以及油藏監測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地震屬性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深層勘探尤其是石油儲層預測技術的發展,近10年來國內儲層預測方法研究空前活躍,有關函數逼近、神經網絡、統計模式識別、模糊模式識別和地質統計學方法,以及它們之間的不同組合產生的綜合方法等。

    例如,地震屬性的相干性在德克薩市州的沃斯堡盆地有很突出的表現。更突出的標志,速度各向異性能給一個直接關于干酪根和裂縫影響的度量。相干性特征可用在方位體地震數據的裂縫描述,通過方位體數據提取各個方位的斷層裂縫信息產生方位裂縫玫瑰圖,可檢測裂縫發育程度及方向[10-11]。

    (六) “甜點”預測

    頁巖氣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就是尋找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有利區域-“甜點”,為井位部署和開發方案的制訂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區域內構造的分布情況、頁巖氣儲層的厚度及埋深、多屬性優選、分析和提取技術,按照埋深介于1000~3000m范圍、構造相對簡單、優質頁巖厚度大于30m的原則,可預測“甜點”的分布規律,從而有效實現對目標區塊井位的部署以及開展其它相關工作[9]。

    四 結論

    頁巖氣作為一種非常規能源,是一種離源最近的致密型油氣藏,是一種典型的“自生自儲自蓋型”油氣藏,其成氣、運移和儲集過程較為復雜,除通過沉積構造環境認識其形成機制外,還應重視油氣富集和保存油氣方面的研究[4]。

    頁巖氣是一種新型環保型能源,具有重要的商

    業價值,在中國及世界范圍均有巨大的儲量,目前北美的加拿大、歐洲以及中國也在緊隨美國之后積極地開展頁巖氣方面的技術研究和勘探開發工作。

    地震勘探手段因其高效、經濟,在石油、煤炭以及各種工程勘探領域都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也必將成為頁巖氣勘探非常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

    利用地震勘探技術,對頁巖區域內構造的分布情況、頁巖氣儲層的厚度及埋深、地震多屬性優選、分析和提取技術,可圈定出最佳有利含氣區,為頁巖氣的進一步勘探、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郭思剛,梁國偉.大方地區頁巖氣采集參數試驗分析[J] .油氣藏評價與開發,2011,1(5):71-75.

    [2] 江懷友,宋新民,安曉璇,等.世界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現狀與展望[J]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8,27(6):10-14.

    [3] 邢恩袁,龐雄奇,歐陽學成,等.淺析頁巖氣成藏模式[A].第五屆油氣成藏機理與油氣資源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914-919.

    [4] 姜福杰,龐雄奇,歐陽學成,等.世界頁巖氣研究概況及中國頁巖氣資源潛力分析[J] .地學前緣,2012,19(2):198-211.

    [5] 張金川,薛 會,張德明,等.頁巖氣及其成藏機理[J] .現代地質,2003年,466.

    [6]馬曉微.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演進特征[J].中國能源,2008,30(10),23-27.

    [7] 鄒才能,董大忠,楊樺,等.中國頁巖氣形成條件及勘探實踐[J] .天然氣工業.2011,31(12)21-39.

    [8]張大偉.《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解讀[J].天然氣工業,2012,32(4):1-3.

    [9] 李志榮,鄧小江,楊曉,等.四川盆地南部頁巖氣地震勘探新進展[J].天然氣工業,2011,31(4):40-43.

    第5篇: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關鍵字:SRME多次波壓制技術;海洋地震資料處理

    地震資料處理作為石油地震勘探業務流程的重要環節之一,其核心的研究內容就是在于提高地震資料的信噪比并解決成像問題,所以對于噪音的有效壓制一直以來都是地震資料處理技術的重要研究課題。

    據統計,海洋蘊藏了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全球已經發現的油氣儲備中,就已有2/3來自深海。全球深水區最終潛在石油儲量高達1000億桶,深水是世界油氣的重要接替區。隨著陸地石油資源的枯竭,石油勘探的重點已經從陸地向海洋特別是深海區轉移,這就需要更多的海洋地震資料處理技術與之配套。同時海洋石油勘探的研究對象也逐漸轉向隱蔽油氣藏,其地表(海底)、地質條件也更為復雜,對地震勘探基礎理論的假設條件形成了挑戰。

    在面對的諸多問題當中,多次波問題一直是海洋地震資料處理中的難中之難。海上多次波按照旅行路徑通常可以分成兩個大類,既全程多次波和層間多次波。其中全程多次波指的是海底或來自于某一個特定地層的多次波,而層間多次波相對來講比較復雜,包括海上鳴震還有經過不同地層多次反射的地震波。

    圖1 全程多次波及層間多次波示意

    由于多次波的成因不同,多次波的壓制技術主要是根據多次波與一次反射波的速度、振幅以及旅行時方面的差異進行分離。基于波動方程的多次波壓制方法SRME是近年來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有效的多次波壓制技術,應用也日趨廣泛。該方法的特點是基于波動理論,利用地震數據本身來預測多次波,這種方法可以應對更為復雜的地質和地表條件。

    1研究的理論依據

    以波動理論和反饋模型為依據,正演出含有復雜海底表面的地震波波場,將其中的多次波部分展開為級數,再利用迭代算法壓任意階復雜表面的多次波。SRME本身就是一個迭代的過程。預測多次波的算子為原始的地震數據,無需任何的地下先驗信息,因此是一種穩定的自適應的穩定算法。

    下面我們看到的就是Verschuur(2009)年在Berkhout(1997)和Verschuur(1997)的基礎上給出的海上多次波的預測公式:

    這里 是頻率域實際地震數據,其中 是經過n次迭代的有效波數據, 是自適應算子,第一次迭代中,實際數據作為有效波代入公式,實際地震數據和自身通過褶積運算就可以構成多次波,低階多次波通過褶積運算就可以推導出高階的多次波。

    由此可以看出,SRME利用地震數據自身進行時空褶積來預測多次波。地震數據記錄的多次波必定經過上行波場在自由表面出向下反射。在地下介質通過透射和反射,再以多次波的形式記錄下來。每個多次波可以分解為多個初至反射波或子反射。因此,對于地震記錄中的任何一個反射同相軸,可以看作為數據中自由表面多次波的某個子反射.通過將原始數據與自身進行時空褶積,所有的子反射就“被褶積”在一起,從而就可預測出所有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初至波通過時空域褶積就可以構成多次波;低級次的多次波通過時空域褶積可以構成高級次多次波.因此通過將子反射做褶積運算,就可以預測出自由表面處向下反射了一次或多次的所有與自由表面有關的多次波,而完全不考慮其在地下的傳播路徑。

    2 SRME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最早的波動方程推演多次波的方法見于1965年Watson, R.J的Decomposition and suppression of multiple reflections。2005年荷蘭Delft大學正式將該方法命名SRME(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提出利用能量最小準則來壓制與地表相關的多次波,該方法最大的特點是只依賴于地震數據本身,不需要借助任何地質信息。與其他的地震勘探方法一樣,SRME的模型建立過程中也需要滿足震源子波不變,界面的發射系數為一,層狀介質等假設條件。

    SRME的方法應用研究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在SU這樣的非商業化開源軟件當中也都有相應的應用模塊。另外像CGGV,PGS以及WesternGeco等海洋勘探的國際化大公司中其自主研發的地震資料處理系統中都有著更為成熟的應用。2007年海洋地震勘探的巨頭PGS在歐洲地球科學與工程學會上就公開了其近年在SRME應用上的進展和成果。

    SRME在國內的應用是伴隨著國內勘探重點從陸地到海洋的轉移與最近幾年開始展開的,在遼河,南海以及東海都有實際的應用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體上看這種方法的應用與國外相比還存在這一定的差距,應用層次上還有待提高的空間。

    如國外已經開展的SRM/IME迭代,優化自適應減去法等綜合應用流程在國內還沒有在生產應用中廣泛開展。對于這方面的技術研討、流程設計,參數應用,效果分析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

    主要參考文獻:

    [1]郭磊;近海淺層高分辨率多道地震采集與處理方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第6篇: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江漢盆地沔陽凹陷向斜油藏勘探潛力探討

    塔里木盆地碳酸鹽巖古巖溶油氣儲集層綜合預測技術概述

    平原海相低信噪比地震資料處理方法研究

    總口向斜周緣儲層預測啟示

    潛江凹陷新溝嘴組油藏滾動勘探開發技術研究

    江漢鹽湖盆地鹽間泥質白云巖油藏開發探索與實踐

    中揚子地區中-古生界勘探選區評價研究

    廣華油田細分層系挖潛剩余油實踐與認識

    八面河地區固井綜合技術應用分析

    石柱復向斜及周緣裂縫型氣藏實鉆分類及勘探啟示

    LGC230連續油管作業機

    建南氣田裸眼水平井分段改造技術探討

    丟手封隔器保護油層工藝在擠堵中的應用和分析

    潛東南新溝嘴組精細沉積微相目標優選

    180t變軌距海洋輕型鉆機的開發與應用

    三塘湖火成巖地層牙輪鉆頭的開發

    混砂裝置雙吸雙排管匯的研制

    江漢油區油井結蠟規律及防治措施研究

    LD27-2-HXJ180DB海洋平臺鉆修井機的結構分析

    江漢油田2009年油氣勘探開發總體思路及重點工作

    《江漢石油科技》2009年通訊員

    鄂西渝東區石炭系構造-巖性復合圈閉發育特征及勘探建議

    周返地區儲層預測方法研究

    南方石灰巖露頭區地震采集方法探討

    八面河油田南區沙四段儲層測井評價標準

    大斜度長穩斜井段鉆井摩阻/扭矩分析、預測與控制

    LWD技術在廣64平4井的應用

    巖屑錄井水平井地質導向質量控制對策與措施

    增加氣油重力泄油的EOR方法

    江漢油區測試技術現狀及問題思考

    壓裂過程井下監測及評價技術研究

    分層壓裂工藝應用現狀

    偶合器、變矩器在石油鉆機中的運用

    雕塑齒與勺形齒切削效率及承載能力的有限元對比分析

    減速器加載裝置試驗

    割縫篩管的結構設計與強度數值模擬分析

    計算油藏平均地層壓力新方法

    活塞式壓縮機進氣閥卸荷器設計結構探討

    滾針和雙向推力圓柱滾子組合軸承國產化

    江漢油田2008年勘探開發重要工作

    《江漢石油科技》2008年通訊員

    高密度地震數據采集和處理技術在江陵凹陷的應用

    二次三維勘探在拖謝地區的實踐

    ADVANCE-Ⅱ可控震源SEG極性規定探討

    LRU-B無線中繼站原理分析及故障修復

    建深1井志留系致密砂巖儲層測井評價

    二氧化氯除硫殺菌性能評價及應用

    榆林子洲地區堵漏技術探討

    水平井技術在邊底水油藏中的應用

    地質導向技術綜述

    絮凝沉降技術在污水水質處理中的研究實踐

    沖砂洗井車的研制

    大功率模塊化海洋固井橇裝泵的研制

    KUBOTAKJ-180VX柴油發電機燃油供給系統的改造

    抽油機減速器和系統滲漏原因及改進

    柱塞泵運動副局部溫度過高或燒死分析與驗證

    我國壓裂設備現狀及國產裝備研發目標

    第7篇: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隱伏礦床;地震波動力學信息;礦產勘探

    在成層性較好、具有明顯彈性差異的地質體中,運用地震勘探方法進行勘探能夠取得明顯的效果,這也就使得地震勘探方法引起了地球物理學者的高度重視,成為了其研究重點之一,特別是在煤田與油氣的勘探中,地震勘探方法也成為了最重要的方法[1]。本文就是關于隱伏礦床的地震波動力學信息探測的研究。

    一、地震波動力學信息的原理分析

    在彈性波理論中,其認為當地震波在結構與巖性具有明顯差異的地質體中傳播的時候,不僅有其自身所具有的動力學信息,而且還會攜帶一些能夠反映地質體特殊之處的動力學特征信息。在對地震資料進行處理的過程中,當傳播介質性質之外的各種干擾因素的影響被大部分或全部消除之后,便能夠從地震資料中將地震波動力學信息提取出來,然后便可以對其差異與特征進行分析,最后也就能夠對地下地質體的結構形態與巖性進行合理的預測。

    金屬礦的形成一般都與巖漿侵入沉積地層以及其所形成的接觸帶之間有關。火成巖侵入體、接觸帶與圍巖的結構、形態多變復雜,物理性質各不相同,因此若使用地震波動力學信息很難使這種多變復雜的地質體形成有效成像。而利用對地震波的復數道分析,則能夠提取出對接觸帶以及與其相鄰巖體進行反映的動力學信息。如此一來,便可以通過這些動力學信息中的異常特征找到隱伏巖體,進而確定巖體、巖體與圍巖接觸帶在地下的埋深、位置以及形態等[2]。

    二、地質實例分析

    選擇珠江中下游某地作為本次研究的地震勘探資料,使用的采集方法和常規地震勘探方法基本一致。三瞬信息的提取分析采取是一種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與思路,首先提取并分析有巖體露頭、已知相關資料的某測線的地震波動力學信息,再與已知的地質資料之間進行解釋與對比,從而得到具有規律性與科學性的理性認識,最后再提取分析其他未知區域中各測線的三瞬信息。

    結合從工區眾多測線中所提取到的地震波動力學信息剖面看來,在對巖體進行反映時,瞬時相位的效果沒有瞬時頻率與瞬時振幅明顯,其中,對巖體成像效果最優的是瞬時頻率。而瞬時相位效果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圍巖與巖體相比是一種不連續的狀態,而相位主要是對地震反射界面的橫向連續性進行反映,因此,其瞬時相位必然無法取得好效果。瞬時振幅效果比不上瞬時頻率的原因是因為地震波的振幅一般都是對波阻抗界面中的反射能量進行反映,地下巖體的形態又十分多變復雜,導致地震波出現散射,因此,其瞬時振幅通常都是弱能量[3]。同時,侵入體與圍巖的接觸帶及侵入體本身都是一種不平滑不規則的狀態,與圍巖對比來看,其瞬時頻率通常都表現為雜亂無章的高頻,借助瞬時頻率,能夠將巖體與接觸帶很輕易的識別出來,這也是瞬時頻率的最大優勢之一。因此,通過瞬時頻率的這個優勢,在對地震波動力學信息進行分析解釋的時候,就可以將其作為主要依據,并同時對其他兩種信息加以參考[4]。本文所用到的各地震波動力學信息剖面圖中,全部都是瞬時頻率剖面,如下圖所示:

    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從已知區到未知區中的探測結果能夠證明,地震波動力學信息對地下巖體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以及較高的分辨率。通過地震波動力學信息,對地下隱伏火成巖侵入體進行探測,并在確定地質體在地下的規模、位置、埋深以及地質體與圍巖之間的關系等方面上具有較高的準確性,是一個可行的隱伏礦藏探尋方法,為今后的隱伏礦床的探測提供一個可靠、有效、合理的手段,在今后的應用中可以加大對地震波動力學信息的運用。

    作者簡介: 姓名:楊乃源,性別:男,民族:漢,出生年月日:1992-10-24,籍貫:四川江油,學歷:本科,職稱:學生,研究方向:礦床的發現;

    參考文獻

    [1] 袁桂琴,熊盛青,孟慶敏,周錫華,林品榮,王書民,高文利,徐明才,史大年,李秋生. 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與應用研究[J]. 地質學報,2011,11:1744-1805.

    [2] 劉振東,呂慶田,嚴加永,趙金花,吳明安. 廬樅盆地淺表地殼速度成像與隱伏礦靶區預測[J]. 地球物理學報,2012,12:3910-3922.

    第8篇: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三分量 地震采集 發展

    Abstract:The 3-component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s improving and getting into application as the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This article is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3-component data acquisition project and guessing . The purpose is promoting the 3-component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with managers.

    Key words:3-component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development

    近幾年,針對川西成熟油田探區,特別是川西地區裂縫性油氣探區,都在嘗試和探索開展三分量地震勘探資料采集。作為近年來地震勘探采集技術發展的前沿技術,本人結合目前開展的三分量地震采集現狀,從觀測系統如何優化、飽和激發控制、低信噪比地區攻關嘗試以及制約三分量采集技術推廣的瓶頸等等多個方面,提出個人認識和廣大三分量地震采集技術管理者探討。

    1、三分量地震采集技術簡介

    根據橫波分裂理論,當橫波通過方位各向異性介質時,會分裂成兩個偏移方向正交的橫波,一個與裂縫走向平行的快橫波,另一個與裂縫方向垂直的慢橫波。三分量地震勘探就是指利用地震激發來獲取P波、PSV波、PSH轉換橫波共三個分量的勘探資料。結合目前橫波激發震源的研制以及勘探效益而言,目前主要是利用縱波激發來進行三分量采集,不需要特殊的橫波震源,就可以采集到S波的資料,施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和常規三維勘探相比較而言,三分量勘探可獲得三個分量含有縱、橫波和轉換波資料,而常規三維勘探只有垂直分量,在所有采集狀態一致時三分量地震呢采集可多獲得兩倍的地下信息量,該技術在近年內成為多波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主流技術。

    三分量地震勘探資料用于解決的問題已不再只限于裂隙檢測、巖性預測以及變化、油氣檢測、還可以通過三分量地震勘探判別真假亮點,甚至確定地下流體的性質、含量、陡傾角界面成像等等。基于四川特殊的地震地質條件及裂縫性氣藏的情況,三分量勘探有著更好應用性,S波對裂縫性儲層更有著P波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因此對三分量采集技術發展的提升顯得極為重要!

    2、如何優化三分量地震采集觀測系統

    通過三分量三維地震勘探的實施,如何優化三分量地震采集觀測系統也必須考慮如下因素:

    ①根據影響CCP迭次的有關參數,翔實收集勘探區內地震資料、實際鉆井資料、VSP資料,特別是勘探主要目的層縱橫波速度(圖2-1)等構建地球物理模型,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細的參數論證。

    ②接收線距越小,CCP覆蓋次數的差異越小,分布更均勻。小滾動距離有利于CCP覆蓋縱、橫向分布的均勻性,并使炮檢距分布得到改善。因此選擇線距、束間滾動距離不能過大,避免影響CCP的覆蓋次數分布的均勻性。

    ③結合勘探目的層,選擇好炮檢距的分布。為確保CCP疊加成像效果,選擇合理的最大炮檢距(縱波勘探炮檢距的1.5-2倍)。根據轉換波傳播特點以及轉換點的規律(圖2-3、2-4),首選非正交觀測系統,結合設備的局限性,為了盡可能確保有效的最深目的層的CCP迭次,炮點盡可能布設在在排列的四周。

    ④觀測系統參數論證應以最深目的層為目標,以地質模型為基礎,進行射線追蹤或波場模擬來論證(圖2-2)。

    ⑤各方位扇區內的炮檢距分布平衡,避免導致不同方位角疊加成像效果差異大(圖2-5),影響勘探精度。

    ⑥結合地質任務及施工條件,做好經濟和技術的統一

    對于三分量地震采集觀測系統的優化是需要從很多方面來綜合考慮的。項目部署前須結合勘探地質目標需求以及勘探投資等實際情況來綜合優化,做好了觀測系統的優化,能夠起到較好的勘探效益。

    3、對“飽和激發”的理解

    要想獲取信噪比較高的轉換波資料,通過針對性的試驗來進行對比是必須的。因為縱波速度大于橫波速度(與巖石物性參數有關),且縱波頻率比橫波頻率高。即S波的吸收系數比P波大。根據這種認識我們就可以通過Z分量試驗資料以及X分量資料來確定選取合理的激發藥量,以便獲取相對P波和S波均信噪比較高的地震資料。

    以某地區三分量三維藥量試驗為例,采用16m的激發井深,分別進行了4kg、6kg、8kg、10kg、12kg、14kg、16kg、18kg、20kg的不同激發藥量試驗。

    從Z分量原始單炮AGC顯示看,16kg-20kg藥量激發記錄有效波連續性較好,同相軸清晰,有效反射信息較為豐富,10kg-14kg次之,4kg-8kg較差(圖3-1)。

    從Z分量原始單炮固定增益顯示看,隨著藥量的增加,激發能量逐漸增大,12kg以上能量變化不是很大且趨于穩定(圖3-2)。

    通過Z分量試驗記錄以上定性對比可以看出12kg激發是飽和激發的界限。接下來主要是通過定量分析來對比分析飽和和過飽和激發對于P波勘探的影響。

    從定量分析顯示,隨著藥量的增加,記錄能量具有逐漸增強的趨勢,12kg之后變化趨于平緩,到16kg藥量激發時,記錄的能量和信噪比較高,主頻和頻寬也具有優勢(圖3-3、3-4)。從初至波能量分析看, 12kg之后變化趨于平緩(圖3-5)。

    從上述Z分量資料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對于Z分量資料而言,12kg是P波勘探的飽和藥量的界限。因此主要對比飽和激發和過飽和激發資料,也就是重點定量對比12kg―20kg激發轉換波資料信噪比的變化來確定對轉換波勘探有利的激發藥量。

    選擇X分量原始單炮、分頻掃描記錄AGC顯示看,4-12kg較差,信噪比相對較低;16-20kg藥量激發記錄的信噪比和有效反射連續性較好,能量較強,信噪比較高,針對X分量資料而言16kg激發已經達到飽和(圖3-6至圖3-7)。

    從上述X分量資料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對于X分量資料而言,16kg是飽和藥量界限。想要獲得信噪比較高的S波勘探資料,須采用16kg激發藥量。

    從以上藥量試驗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相對三分量地震采集而言,飽和激發也是一個相對概念。因此,要想確保轉換波資料的信噪比,就需采取相對P波勘探而言適當的“過飽和激發”來選取針對轉換波勘探而采用的“飽和藥量”激發更為合理。

    4、低信噪比地區能否開展三分量地震采集

    針對P波勘探低信噪比地區能否通過開展三分量地震采集來獲取一定信噪比的轉換波資料呢?我個人認為在低信噪比地區還是可以通過取得的三分量地震采集技術認識來適當開展轉換波勘探嘗試的。

    首先縱波速度大于橫波速度(與巖石物性參數有關,如圖4-1),且縱波頻率比橫波頻率高,即S波的吸收系數比P波大。雖然S波勘探深度不如P波,但是針對適中的勘探深度而言轉換波勘探對于構造刻劃方面是否較縱波勘探更為精細呢?因此在理論上而言對于勘探深度適中的低信噪比地區開展橫波勘探是可行的,也就是說嘗試三分量地震采集從技術上是可以進行嘗試的。

    其次結合前面關于“飽和激發”的理解,針對低信噪比地區同樣可以依據飽和激發理論來尋求合理的相對轉換波勘探而言適中的激發藥量來確保轉換波資料的信噪比。根據S波在不同低信噪比構造響應以及成像精度略高于P波勘探的特點,結合國內外一些應用實例,特別是在縱波弱反射界面、高陡構造帶等等證明轉換波成像的效果對于P波勘探勘探相對而言是否更具有一定優勢呢(圖4-2至4-3)?

    從上面的資料對比來看,縱波資料成像精度就明顯較轉換波資料,個人認為針對低信噪比、勘探深度適中的地區,可以嘗試結合轉換波資料來輔助解決低信噪比地區的勘探問題,因此在低信噪比地區還是可以做一些技術嘗試的。

    5、多波低測采集技術的瓶頸影響三分量地震采集技術的發展

    多波低測調查能夠為后續轉換波資料處理能夠提供準確的靜校正量。眾所周知,對于三分量地震采集而言ps波的靜校正問題是石特別突出的。在前期川西淺丘地區實施的三分量地震采集項目開展的多波微測井采集技術攻關已經取得了一些認識和進展,比如使用較低頻的井下井下檢波器接收、不同方向的激發試驗、橫波初至的有效判別以及拾取技術等(圖5-1),但是受川西卵石區成單深井難度極大且無法保井的現實條件限制,需要打破多波采集技術的瓶頸,開展如多波小折射采集技術攻關等。

    對于多波小折射采集技術攻關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①繼續改進和研制適宜的、較為穩定的多波小折射激發裝置,利用多次疊加技術,進一步增加橫波信號強度,爭取獲得容易識別的橫波初至;②借鑒多波微測井技術的成功經驗,如嘗試低主頻檢波器接收來進行采集攻關等;③加強多波小折射資料處理技術研究工作,如更加有效的橫波初至拾取技術等,獲取多波小折射解釋的可靠方法。

    6、建議

    通過對前期實施的三分量地震采集項目技術發展以及遇到的實際問題,個人小結了未來三分量地震采集技術發展的幾點建議:

    ⑴三分量地震采集觀測系統的優化是很有必要的,是項目實施的技術依據和基礎。

    ⑵三分量地震采集激發藥量實施,對于縱波勘探而言屬于略過飽和激發,但是對于轉換波勘探而言是飽和激發,能夠有利地確保轉換波資料的信噪比。

    ⑶轉換波資料本來就具有頻帶較窄,主頻較低的特點,但是結合轉換波的特點以及國外應用實例,個人認為針對勘探深度適中的低信噪比地區可以嘗試開展三分量地震采集工作。

    ⑷多波低測采集技術制約著轉換波資料的靜校正處理,是制約三分量地震采集技術發展的瓶頸。因此針對川西平壩卵石區開展多波低測采集技術的攻關極為迫切。

    以上是個人對于未來三分量地震采集技術發展的一些看法,謹代表個人觀點,僅供與技術管理者進行交流和探討。如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參考文獻:

    ⑴《石油物探工程監督》 沈 琛 著 2004年

    ⑵《多分量地震勘探技術理論與實踐》-趙邦六等著,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年

    ⑶《多分量地震技術》-黃中玉等著,石油工業出版社,2007年2008年

    ⑷《多分量地震采集技術實踐》-劉勝著,內部培訓教材

    ⑸《合興場―高廟子地區三分量三維地震勘探項目技術設計》 劉 勝等著 2008年

    ⑹目前多分量地震勘探中的幾個關鍵問題-地球物理學報,2004年1月,第47卷第1期

    第9篇:地震勘探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P61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7-0022-01

    從頁巖氣勘探開發現狀來看,我國這方面的勘探開發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怎樣才能夠加快頁巖氣的產業發展步伐,是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經過不斷努力及探索后,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因此,分析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現狀具有時代意義。

    一、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技術現狀

    我國復雜的地理情況給頁巖氣的勘查造成了許多的不便,使得頁巖氣的勘查過程比較困難。結合國內外多年的經驗可以看出,頁巖氣的勘查這一項目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還需要高額的成本支出。這是一項高成本、長周期、高技術和高投入的項目工程。就我國目前的現狀而言,頁巖氣的開發要想在我國礦產開發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就需要深入了解我國頁巖氣開發的技術,認清當前我國的發展形勢。但是從技術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我國的地理環境對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帶來很多限制;和許多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地表環境對我國的頁巖氣的勘查開發影響較大。特別是在我國南方地區要進行頁巖氣的勘查開發,就會受到很多這方面的約束。在南方地區,頁巖氣的勘查區域一般位于山區,多為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劇烈,平坦地區一般為耕地或鄉村,頁巖氣的勘查經常會受到場地面積、水源、交通等的限制。同時頁巖氣的勘查開發周期長,并且對周圍的環境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必定會提高勘查開發的相關費,比如增加征地費用及地方關系協調費用等。在勘查開發過程中的環保及安全問題,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由此帶來的制約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頁巖氣勘探開發。

    其次,我國在頁巖氣勘探開發方面,核心技術不足也是我國需要面對的一大現實情況。由于我國在勘查開發領域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徹底掌握一些核心技術,不太了解頁巖氣的富集特點及成藏機理,對頁巖氣勘查開發中一些實驗分析不太熟練,使得我國目前所掌握的技術無法滿足頁巖氣勘查開發所需,這對勘查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很大影響。我國還不能充分應用一些關鍵技術,例如,對監測微地震技術體系以及水平井鉆井技術體系等的掌握與應用。比如說,我國在監測微地震技術體系的應用上就存在著不足之處,在利用監測壓力的施工技術、檢測設備和評價方法等方面都處于空白狀態。因此,限制我國頁巖氣勘查開發的主要問題即為缺乏核心技術。

    最后,當前的頁巖氣勘查開發和天然氣勘查開發技術標準存在許多不符之處。頁巖氣一般不含有硫化氫等有毒氣體,通常只有在壓裂的情況下才會大量產生氣體。但是許多現行技術要求和標準,并不適合頁巖氣的勘查開發,這種現狀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頁巖氣勘查開發的正常進行。從現有天然氣勘探開發的程序而言,需要編制開發方案,建產能,而且還要以儲量委員會審查通過的探明儲量作為根據,但是不同的是,我國目前的頁巖氣勘查開發就不能按照常規的勘查方案和程序進行,因為我國還沒有頁巖氣對儲量計算進行規范,也沒有自己的單井產量衰減曲線。

    二、解決勘探開發技術問題的策略

    上面談到的當前頁巖氣勘查開發技術中存在三方面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結合頁巖氣勘查開發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解決對策。

    首先,良好的空間環境對探開發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需要為頁巖氣的勘探開發營造良好的環境,以此來保證頁巖氣勘察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而營造勘探開發環境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企業和政府之間應該增加交流溝通,利于推動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發展,企業可以通過技術發展和管理創新降低生產成本,而政府可以通過制度扶持鼓勵企業積極探究新技術及新領域,為企業不斷發展提供基礎。另外,要格外注重實際勘查開發過程與當地其他礦產開發的情況相結合,要經過深入的分析研究后,進一步優化開發方案,讓頁巖氣的勘探開發與開發區域環境相互適應協調。

    其次,良好的技術水平推動頁巖氣勘查開發深入發展,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對技術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實際勘探過程中就需要以先進技術作為支持。因此,要加快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的研究,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全力解決水平井組鉆完井、資源評價方法等主要技術問題,完善我國已經掌握的關鍵技術,確保我國的頁巖氣勘探開技術處于先進水平。

    再次,有針對性制定勘探開發標準,對勘探開發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勘探開發技術標準,可以更好指導勘探開發工作,給予科學性評價,并結合市場上實際發展狀況,對制定的標準不斷進行完善。新的標準中應該包含計算頁巖氣的儲量方法,描述氣藏的方法,評價儲層方法以及評價資源方法等。此外,頁巖氣勘探開發中的安全和環保標準也非常重要,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明。

    最后,體制創新;通過體制創新就能夠促進勘探開發工作者的積極性,是促進勘探開發工作的基礎。要實現這個方面的要求,就應該多鼓勵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參與到頁巖氣的勘探開發中來,以此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有效推動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產業化進程。并且還要從外國適當引入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與人才,他們就能夠將國際先進技術帶入到勘探開發中,從而促進勘探開發的深入發展。體制方面的創新,從全球格局來看,有利于打破國外對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壟斷。而從國內發展來看,這有利于推動我國石油公司的技術進步,進一步實現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I

    [1] 劉軍.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現狀及優化策略[J].中國化工貿易,2014年第17期.

    [2] 王蘭生,廖仕孟,陳更生等.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天然氣工業,2011年第12期。

    [3] 李建芳,劉云文.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年第3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网站 |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成人国产精品2021|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h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试看120秒|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天天成人综合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成人片| 亚洲成人xxx|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首页|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成人18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cao在线|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