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李煜詩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虛實與情景的關系。人們在分析藝術作品虛和實的關系時,常說:“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這一現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如李白的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形式上是寫景,但這景中卻包含了詩人對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誼,是抒情。寫景是實,抒情是虛。這實際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寫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水多。”寫舟行江上的見聞,是實景;詩人在繪景敘事中蘊涵了人生的哲理: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的,青山綠樹總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抑,這是虛。這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借景抒情,敘事寓理的寫法。再如李忱的詩《瀑布》:“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詩中描寫了雄偉壯觀且最終歷盡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這是客觀的景物,是實;而詩人在這首詩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個人,決不可滿足于現狀,要志存高遠,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是言志,是虛。這實際上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托物言志的寫法。以上幾例,作者把主觀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觀的景物之上,“化景物為情思”。從表達的內容看,是情和景的關系;從表現手法看,是虛和實的關系。
二、當前之景為實,已逝之景為虛。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經歷過的,或是歷史上發生過的景象。作者把這些景物寫入詩詞中,大多是將其與當前的實景構成某種關系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懷。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詞中的“雕欄玉砌”、“朱顏”是詞人對故國的追思,“雕欄玉砌”也許還在,紅顏也已遲暮。但這些都不是眼前的實景,所以是虛寫。“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傳達出國亡家破、物是人非的無限悔恨與惆悵。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這首詞的“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三句,往昔的繁華生活,與詞人當時無限凄涼的處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以虛襯實,以虛寫實,虛實結合,凸顯出夢醒后的濃重的悲哀。這種通過寫已逝之景,虛實結合表達感情的詩不少。特別是借古諷今的懷古詩大多運用這種寫法。如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前四句說的是西晉王濬率大軍征服東吳的情景,是虛寫。詩人用東吳由興盛走向衰亡的特例作為下面議論的基礎。“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四句詩告訴人們:山河依舊,人事已改。秉政者若不按社會發展規律和執政規律辦事,失去民心這個最根本的東西,都會由興盛走向衰亡。同時也反映出詩人對李唐王朝在“四海為家日”的表面繁榮所掩蓋下的危機的深深憂慮:現今江山一統,四海一家,可是又有誰能保證那令人悲傷的往事不再重演呢?
三、當前之景為實,設想未來之景是虛。古典詩詞中有不少詩句是設想未來之景,詩人把它與當前之景、當前之情進行對比或烘托,以虛襯實,來抒發心中的情懷。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設想酒醒夢回所見到的景象。弱柳扶曉風,殘月掛枝頭,這是虛寫。詞人設想的這種凄清的景象為面前與戀人分別的場景平添了一層惜別感傷之情。又如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后兩句是作者設想將來團聚的時候能把自己今夜聽著秋雨思念親人的情景向妻子講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杜甫《月夜》:“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這兩句是詩人設想他日與妻子相聚時的情景。劫波度盡,夫妻團聚,情到深處,淚流成行。這種未來團聚的喜悅(虛)正好反襯了分離的悲涼和傷痛。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其寓意是指能夠引導學生先將文章的思路理清楚,這樣的老師就是最好的語文老師。由此可見,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必須先從分析思路開始,詩詞的閱讀與鑒賞也是如此。但是詩詞的閱讀和鑒賞又有它的獨特性,它不像小說和散文有著完整的故事情節,它的表達方式相對較為含蓄,語言極具跳躍性,學生常常在閱讀時難以理解,就是理解也只是理解了其表面的意象而已。因此,要了解詩詞的深刻寓意,必須從分析其意象開始。教師應該根據詩詞的結構和詩中的情感思路等方面向學生進行闡述,將每一句詩或者詞都一一進行分析,將詩中細膩的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領會到詩詞的美妙意境。
(二)通過課外誦讀來提高詩詞鑒賞能力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課外誦讀是學習詩詞的有效途徑。學生除了在課堂上誦讀詩詞以外,還應適當的增加課外閱讀量,若把在課堂上的所學與課外誦讀的作品相聯系效果更佳。例如在課堂上學了的《沁園春.長沙》之后,學生可以在課外自行選擇的其他詩詞進行閱讀,并將其與課堂所學的詩詞相聯系,去分析的寫作特點,并深刻感受在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中所表達的不同情感。背誦詩詞可能是當代學生認為最痛苦的學習方式之一,很多學生雖可以很快地將詩詞完整地背誦下來,但是同樣也忘得很快。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該教授學生一些鞏固背誦的方法。
(三)加強對詩詞基礎知識的教學
近些年的語文考試題中,以對聯形式出現的題目非常的多,大多都是要求學生根據題中所給的上聯對出下聯。這種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詩詞及對聯的對仗能力。教師總能從眾多答案中找出極個別優秀的,其余大部分的答案都相對平庸,有的答案甚至讓人啼笑皆非。由此可見,大部分的學生對于傳統詩詞的基礎知識的掌握還遠遠不夠,因此,教師必須從基礎知識開始傳授,包括詩詞的押韻、對仗等等方面。我國歷來被稱為“詩的國度”,詩詞中所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因此,要學好詩詞,教師必須讓學生對傳統詩詞的歷史及流變有較為清晰的認識,不僅僅要掌握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這兩大學派的源頭以及特點,還需要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弄清詩詞的發展脈絡。既要對不同時期的不同詩詞的總體風格特征有所了解,還需要對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有整體的認識。
(四)高考作文應接納并支持詩詞載體的運用
原因:
鯉魚肚子大尾部相應小,鯉魚的肉大部分在前中部,而草魚身體卻比較勻稱,所以同樣重量的魚肉含刺率明顯草魚大于鯉魚;
鯉魚營養價值:
1、鯉魚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而且質量也佳,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百分之96,并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質17.6克,脂肪4.1克,鈣50毫克,磷204毫克及多種維生素;
2、鯉魚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
草魚營養價值:
1、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2、草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而且對腫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1實時數據服務的總體設計
IEC-61970標準是由國際電工委員會相關工作組制定的、為電力系統能量管理系統服務的數據庫公共模型和通用接口標準。IEC-61970系列標準草案采用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描述電力系統資源的公用信息,并以組件接口規范(Component Interface Specification,CIS)訪問CIM。CIM規定了CIS的語義,61970的其他標準規定了CIS 的語法[2]。
實時數據服務負責傳輸和分發各種實時數據,包括所有數據采集系統的上傳數據和下發數據,各種通知信息和報警信息等。為了實現系統高擴展性,本系統采用了基于組件的分層體系結構。根據實時數據服務的總體需求,組件分為兩層:業務邏輯層、數據層。業務邏輯層組件有實時數據服務組件、消息服務組件、雙機熱備組件;數據層組件包括CIS組件、系統管理器組件、歷史數據轉儲組件、歷史數據服務組件、實時數據庫。系統框架圖如圖1所示。
2電力監控系統實時數據服務實現
2.1 基于CIM規范的實時數據庫
CIM被劃分一組包的形式,選擇使用CIM包的形式可以使得模型易于設計,理解和評析[3]。CIMDB組件中的數據必然要包括類、屬性、類的實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關系。
為了達到快速訪問定位這一目的,本系統采用常駐內存數據庫。數據庫中的對象可以通過它們的名字、標識符和引用進行訪問。一個哈希函數對每個名字分配一個唯一的標識符。在一個對于每個本地數據庫都唯一的對象哈希表中,這些標識符作為索引來使用。因此,哈希表包含指向數據的指針而不是數據本身,這樣避免了存儲不同大小的對象的問題。我們采用網狀數據結構來構成常駐內存數據庫來與CIS規范的接口函數相匹配,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CIMDB組件與原始數據的映射通過ID信息建立,根據原始數據變量的定義與CIM規范數據類型進行對應,以符合CIM規范。
2.2 CIS組件設計
CIS規范的接口有很多,以實現DAF(Data Access Facility)和DAIS(Data Acquisition from Industrial Systems)兩個包為例。
DAF是OMG根據UMS的應用需要及其信息系統發展的現狀和前景制定的數據讀取API,主要用于從一個UMS系統或應用中以近實時或非實時模式只讀地獲取分析數據。DAIS API的目的是支持有效的實時傳輸大量的從工業過程到大范圍的客戶的數據,支持參數發現和參數值更新。DAIS是用來傳輸在線數據的而不能用來配置實現API的服務。對于CIMDB中的數據,CIS采用如圖3所示的結構與其進行交互。
2.3 實時數據服務組件設計
實時數據服務組件是為那些需要實時數據的子系統而設計的,它位于其他子系統內部。如果某個子系統需要與實時數據服務交互,則實時數據服務就應該駐留在該子系統中,該子系統通過實時數據服務與實時數據服務通信。它起到一個其他子系統和實時數據服務系統交互的中間橋梁作用。
2.4 對象分析模型
實時數據服務為其他子系統提供了實時數據,保證系統的運行。圖4中的箭頭表明了實時數據在實時數據服務和其他系統的交互中的流通方向。由此也看出實時數據服務處于整個電力監控系統的核心位置。
3系統的運行及測試
對照系統的需求,按照工程要求讀取配置文件進行初始化,啟動實時數據服務。其中配置文件為圖5所示形式。根據客戶需求給出的實時數據服務初始化要求進行初始化,啟動實時數據服務。例如,對于某工程Pro1中的某子站Sta1,初始化其子站鏈表以及子站的變量。設要初始化網絡變量,則讀取變量信息組態XML數據文件中字段屬性符合網絡變量的有關本子站的所有變量,取出需要的字段分別賦值到實時數據庫中。
啟動之后,利用測試程序將數據庫中的變量數據按要求輸出。由圖6可以看出實時數據服務已經把工程配置文件中的信息正確存儲并可以讀出。可見本系統可以正常啟動和工作。 br>
經過與其他系統的集成并對整個電力監控系統的系統測試,可以在向交互的其它系統中看出實時數據服務已正常工作和輸入輸出數據。從而進一步證明了本實時數據服務設計和實現的可行性。
4結語
目前,61970標準的應用范圍基本上位于EMS領域之內。本文提出并證明,如果基于CIM/CIS構建電力企業設備管理系統,那么設備管理系統就可以與遵循61970標準的EMS系統實現互聯互通。隨著61970標準的應用范圍正不斷擴大,在設備管理系統中探索CIM和CIS的實現是非常必要的。這對于電力企業非EMS系統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于異構系統間的數據交換、“即插式”應用的添加、標準化電力設備以及其他應用的數據結構都有十分重大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石樹平,馬運榮.卜論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發展現狀及要求[J].繼電器.2000,28(10).
[2] Draft IEC61970: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EMS-API).
[3] 浣惠鶯.基于IEC-61970標準的電力設備數據庫模型及接口研究[S].2004,8.
1、可以檢測學習效果,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2、通過考試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以便進一步改進學習方法;
3、可以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以便今后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4、可以促進和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和創新思維;
5、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
6、如果考出好成績,則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激發自己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定窯;瓷器史;瓷器賞析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3)09-0204-02
定窯始創于唐朝,經歷五代的歷練,于北宋時達到鼎盛,元代雖有少量生產,但最終終于元代,是唐代邢窯白瓷之后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定窯雖然是民間窯口,但在北宋中后期由于其精良的做工,獨特的秀美紋飾為北宋皇室選中,特定制了大批宮廷專用瓷器。因此明清時期的收藏家學者大多推崇宋代定窯,與官窯、哥窯、汝窯和鈞窯并列為宋代五大名窯,由此可見定窯瓷器的歷史盛名。
定窯位于現河北省曲陽縣澗滋村、燕山村一帶。宋代屬定州境內,故名“定窯”。定窯的遺址最早于解放前1934年北平大學葉麟趾教授發現。1941年日本陶瓷專家小山富士夫在葉麟趾教授的研究基礎上對澗磁村進行調查,證明澗磁村就是歷史上宋定窯白瓷的主要產地。解放后五六十年代故宮博物院與河北省文物局曾對遺址進行過小規模的研究性發掘,后于1985年,在五六十年代的開發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在研究中發現了窯爐、料場、水井、溝、灶、灰坑等遺跡,出土瓷片達30多萬片。由于其在陶瓷歷史上重要地位,文物保存的完整等于1986年被評為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定窯發展簡史
(一)產生背景(唐高祖至唐代組,公元618-779)
在北方初唐墓中,常常出土一種平底、器內底心有三個支架痕跡的碗,推斷應該是用三岔形支釘燒法燒成的。而三岔形支釘燒法據考證為定窯早期生產工藝,但此時期的定窯產品較為粗糙且釉色燒制前需加裝白色化妝土導致燒制的釉色不穩定,特別是青色不穩定容易出現黃綠和褐色釉,因此并不為當時所重視。
(二)發展積淀(晚唐至五代,公元780-960年)
晚唐至五代在中國陶瓷史上處于青瓷向白瓷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中國陶瓷史上,白瓷的發展要晚于青瓷。白瓷雖然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出現,但是釉和胎都比較粗糙,不足以形成影響。但到了唐代,白瓷逐漸興盛起來,著名的邢窯白瓷以其“類雪、類銀”與越窯青瓷的“如冰似玉”并駕齊驅被學者稱為“南青北白”。邢窯的歷史地位中,唐代的《國史補》中寫道:內丘白瓷“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由此可見白瓷產品已經廣為百姓和貴族所喜愛。定窯正是在此廣泛的市場需求中產生興旺起來,但唐朝時期的定窯始終存在于邢窯的影響之下。唐朝的定窯可以說是依照邢窯的款式生產工藝,利用定窯位于太行山東麓的豐富自然資源下產生的白瓷品系。
考古學發現唐后期和五代時期發掘出的定窯和邢窯的同時期作品中,其型其質其神,從胎到釉到底足、口甚至器形樣式都相當的接近,此階段的定窯可以看成為邢窯的一個分支和仿制。五代中后期隨著邢窯的衰落,定窯逐漸興起,繼承了邢窯的藝術特點傳承發展,逐漸出現了在細和白兩個方面超越邢窯的精美瓷器。此時期的定窯不采用傳統的施化妝土,其產品隨著工藝的改進胎和釉的之地均趨于精、白、薄。五代時期定窯的進步可以看為定窯的第一次大發展,并逐漸擺脫了邢窯的影響,成為一個鮮明的獨立瓷器分支。
(三)興盛時期(北宋至金哀宗,公元960-1234年)
北宋初期,定窯的燒制工藝隨著自然條件(燃料、水源)的變化而產生了新的變化,此階段主要采用漏斗狀匣缽一匣一器的燒制方式,器形更為精致精美。由于對定窯的需求不斷提升,定窯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導致燒窯的木材缺乏,在此背景下定窯采用燒煤的方式代替木材短缺,這一開創性創舉導致了定窯瓷器釉色從白中閃青變白中泛黃。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具備了“獨特風格”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此為定窯興盛的重要創新。
北宋后期由于定窯的優秀品質,更是被北宋皇室選為宮廷用瓷器,定窯為了適應龐大的社會需求,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開發出了“支圈窯具覆燒”的燒制方式解決了產量問題。這是定窯興盛的第二個重要創新,并對中國的陶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四)衰敗時期(金哀宗至元代,公元1234-1368)
由于長期的戰亂和其他窯口的發展,定窯逐漸走向重數量而不重質量的路線。而到了元代開發出的更注重數量的“砂圈迭燒法”最終失去了定窯的質地和裝飾,失去了定窯的藝術價值,而定窯也逐漸從中國陶瓷史中消逝。
二、定窯瓷器藝術特點與賞析
(一)器形
定窯瓷器品種類型繁多,含蓋盤、碗、燈、爐、盒、瓶、枕、樂器等,幾乎包含所有類型。從遺址和現存文物來看,盤和碗的數量最多,能占80%以上。其中存在一些口徑近30厘米的大碗,這種大器形碗在其他窯中較為少見。瓶、壺、樂器均有出土,但存世量較少,極為稀有。
(二)釉和“淚痕”
釉色,定窯瓷器多為白色釉,且上文提到的由燒柴改為燒煤工藝的進步使得定窯瓷器多了白中帶閃黃“粉定”的藝術特點,定窯瓷器也存在少量的醬釉、褐釉、黑釉、綠釉等品種,在定窯瓷器中并非主流,所占比例稀少,并不是定窯藝術的代表,但由于其稀缺,完整的傳世品更是稀少。這些特色定窯更是具有收藏價值。
“淚痕”是定窯的藝術特點和魅力,指瓷的釉面的流釉特點,定窯瓷器的流釉往往呈現條狀,貌似垂淚,所謂被學者雅稱“淚痕”,目前認為流釉“淚痕”僅存于北宋定窯瓷器,前期的唐五代和后期的金時期定窯均無此特點,而此時期的定窯正是頂峰時期,更為定窯瓷器的鑒定和賞析提供了基礎。“淚痕”獨特的藝術魅力,并不是說有“淚痕”便是真物,無“淚痕”便是假。實際上“淚痕”是定窯始終試圖克服在燒制過程中的一個技術問題,并非刻意而為。在后期克服這一技術問題后便無此特點。
(三)裝飾
定窯的瓷器裝飾具有其歷史特點,一般具有畫花、刻花、剔花、金彩、印花等幾種藝術方式。其印花刻花藝術具有明顯的北宋風格,這與定窯興盛于北宋相符合。定窯的刻花多見飛禽走獸花卉等,而人物紋較少見。
北宋諸窯口中,定窯刻花和畫花中最有特點的是存在大量龍紋,而北宋其他窯口中較為少見,這明顯與北宋后期定窯被選為宮廷用器有關。
參考文獻:
2、《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3、《春游曲》(王涯)萬樹江邊杏, 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 照在綠波中。
4、《春運》(杜甫)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5、《相思》(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6、《春曉》(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8、《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9、《春宿左省》(杜甫)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相對第一季來說,延續了“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節目宗旨。入選節目的詩詞從《詩經》到詩詞,時間跨度達數千年,涵蓋中國文學史。節目增設具有“一對一”對抗的“飛花令”環節,挑戰者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整說出含有主題字的一聯詩句。百人選手團的構成更加多樣化,這些選手有的是七旬的老人,有的是7歲的兒童,既有大學教師,也有普通農民,還有在中國學習工作的外國留學生。節目還借助新媒體實現了場內和場外的互動。
最終,16歲的復旦附中學生武亦姝一舉奪魁,成了網紅。在以“月”為主題字的飛花令比賽中,武亦姝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之后,被提醒這句詩重復后,武亦姝不僅沒慌,還微笑著迅速脫口而出《詩經》里《七月》的名句。
材料分析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帶給我們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節目的熱播掀起了以詩詞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的復蘇,即使在碎片化閱讀的快節奏生活里,國人對詩詞仍是非常熱愛和關注的。
2. 在諸多熱評中,我們發現,人們不僅關注選手答題的對錯、比賽的名次,更多關注了受詩詞浸潤的選手、嘉賓、主持人在節目中由內而外透露的詩心和詩情,還關注了詩歌對參賽選手人生態度、精神品格的影響。
3. 第二季比第一季更火爆,很重要一個方面在于節目的創新。節目在詩詞內容、比賽形式、舞臺布景、音樂效果等各方面都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并且借助新媒體互動的方式,調動了場內、場外觀眾的廣泛參與。
4. 武亦姝奪冠后備受社會關注,也印證了自古至今普遍存在的知識崇拜現象,人們渴望獲得知識,注重提升自我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品位。
適用話題:傳統文化 文化素養
詩心詩情 創新
素材運用
借詩詞之潮,續文化史詩
襄陽四中高二(15)班 文力
春節期間,“中國詩詞大會”脫穎而出,一場詩詞盛宴讓人不禁感嘆,中國人的詩意又重現了。而在這背后,我們看到的更是文化延續、發揚的希望。
詩詞大會以詩觸動國人的文化之心,讓他們感受文化之美。節目以海上明月為背景,答題臺“宛在水中央”,古典優雅的音樂縈繞耳畔,更以詩中意象,營造詩的氛圍,以詩的表達,展顯文化魅力。選手們亦是傳統文化鮮活的載體,他們在節目中的表現無形中帶給人們一種感染力。
傳統文化是一座巍峨大山。我們看到,春節已逐漸走向了世界,國外的春節慶祝越來越豐富多樣,紅火喜慶的氛圍與國內無異,不少外國人已把過春節當作他們的節日,這就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影響,這種傳播的力量就令人驚嘆。大眾是文化的基石,文化來自大眾,文化的傳承更要回到大眾中去,引領社會的潮流,讓整個社會關注傳統文化,文化的傳承也就事半功倍了。我們這一代要擔負起責任,要積極投身到文化工作中去,直接接觸傳統文化,吸收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化陶冶自己,以身體力行傳播文化。
借詩詞之潮,續文化史詩。“中國詩詞大會”不僅喚醒了詩心,更喚醒了中國人的文化之魂,我們要借這股熱潮,真正喚醒人們對文化的渴望,讓傳統文化傳承不息。
詩心未死,創新依舊
襄陽四中高二(15)班 曾薇
中國詩詞大會欄目組以自主創新為原則,將文化傳承與當下“互聯網+”模式有效結合,探索出全民娛樂背景下喚醒民族文化傳承的創新模式。節目第一季就耗時三年,改版二十多次。第二季更是加入“飛花令”“微信搖一搖”等活動,并且支持即時彈幕,充分調動了全民互動和參與力度。不僅如此,節目也在內容上做了調整,第一季時只考查唐詩宋詞,第二季便從《詩經》考查到詩詞。內容形式不斷豐富,全民參與性不斷增強,這種文化與互聯網的相融合,喚醒一代又一代人懵懂時期對于詩詞的記憶,發揮了文化創新的積極作用。
對于剛剛過去的2016年,創新無疑是其最顯著的標簽。“中國詩詞大會”成為2017年的“開門紅”也是毋庸置疑的。但當今社會抄襲、山寨的現象屢見不鮮:將阿迪達斯的三葉草山寨為四葉草,將新百倫山寨為紐百倫,低端供給現象不斷出現。這不僅是人們法律意識淡薄的體現,更是創新精神的缺乏。這樣的行為無法賦予企業長久的生命力,只會給企業留下詬病,產生信任危機。
創新是持久發展的最強生命力,國家發展需要不斷推進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等。我相信,在“互聯網+”的狂歡中,只要將創新作為發展基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一定指日可待!
讓詩美化你的心靈
襄陽四中高二(15)班 馬婧軒
古人云:“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近來,“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掀起了全民學詩的熱潮。中華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經典詩文能豐富人的內涵,開闊人的胸襟,凈化人的靈魂,陶冶人的情操。正如點評嘉賓酈波指出的那樣,詩詞真正的力量在于Χ潦者靈魂的熏陶。詩詞給人塑造精神的力量,給心靈以港灣,給靈魂以芳香。
【關鍵詞】 護士; 分層次培訓; 護理人才; 護理管理
當今社會,醫學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護理學科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人們的健康需求日益增長,對護士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嚴峻考驗,對在職護士進行有效培訓是護理管理者面臨的緊迫任務[1].1990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對在職護士的培訓中,瞄準學科發展前沿,從管理創新出發,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在職護士系列化培訓機制,較好地促進了護士知識技能更新和人才的成長,對提高我院護理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1 分層次在職護士培訓機制的建立
1.1 進行嚴謹扎實的崗前培訓,促進新護士角色轉換多年來,一直堅持嚴格扎實的新護士崗前培訓,并且隨著時代的進步及時增加培訓內容,完善培訓制度。崗前培訓包括基本素質教育、規章制度學習、護理理論學習和護理技能訓練4項內容,融匯職業道德教育、優質服務教育和計算機護士工作站學習等。培訓時間3周,由護理部專人負責組織培訓工作的實施和崗前訓練管理,培訓結束前進行護理基礎理論、護理管理制度考試和技術操作考核,培訓結束后召開“迎新大會”,并舉行授帽儀式。
1.2 進行嚴格規范的見習期培訓,培養臨床合格護士
1.2.1 選用優秀教員臨床帶教,發揮傳幫帶作用:護理部規定,新護士分配到科室后,護士長應安排服務優良、技術過硬、具有良好教學素質的護師以上人員進行3個月臨床帶教,便于新護士熟悉各班工作程序、學習和掌握專科技能、了解搶救工作的組織。見習期由教師跟班帶教并安排專題講課,進行專科護理技術操作指導,3個月到期時進行專科基本理論和技術考核,護理部進行護理基礎理論和規章制度考核,兩輪考核合格者可作為見習期護士進行輔助臨床工作,不合格者則繼續帶教1個月,再經考核后視成績確認其資格。
1.2.2 建立基本護理技術考證制度,促進護理技能熟練規范:從1998年開始建立“見習期護士基本護理技術考證制”,規定新護士在到院后的第1年見習期內,必須通過無菌技術、輸液法等15項基本護理操作技術考核。專門安排一位護士長負責此項工作,每年對近100名見習期護士進行逐項訓練與考核。年底匯總個人15項基本技術的操作考核成績,各項操作成績均在90分以上者為合格,由護理部頒發合格證書。當年未合格的項目,第2年安排1次補考機會,護士必須在第2年內爭取通過所有操作項目的考核,否則,合同護士失去聘用機會。為促進此項工作的規范化進行,護理部結合醫學科學發展和醫療器材新產品的應用,編寫出版《基本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與圖解》[2].該書以圖為主,輔以文字,介紹26項基本護理技術操作規程,護理技術操作重點測試題及護理操作質量評分標準,使學習者和主考者均有可靠的參考依據。
1.3 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方位在職培訓,提高護士專業技能
1.3.1 嚴格“三基”培訓,鞏固專業基礎:①堅持常規基礎理論培訓制度,促進學習培訓經常化。每年對全院護士、護師、主管護師進行不同專業有重點、有針對性的護理基礎理論和外語考試,并把考試成績折算為繼續教育學分作為任期考核與職稱晉升的必要條件。②建立基礎理論計算機考試制度,促進培訓管理網絡化。為進一步滿足護士“三基”訓練和規范化培訓的要求,達到培訓與考核相結合,便于隨時進行理論知識培訓和考核的目的,從1998年開始歷時4年研究開發出“護士在職在線基礎理論培訓系統”[3].組織護理人員編寫涵蓋《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等課程全部112章內容的試題庫和與之相對應的知識背景,使護士在考試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隨時查看知識背景,進行知識的鞏固與更新。我院于2002年3月正式應用本系統進行在職護士基礎理論培訓和考試,分別對護士、護師、主管護師2 000 余人次護理人員進行不同層次的考試。命題30余套,在近100臺計算機上考試和學習,共計2 000多小時,運行狀況良好。考試情況從各部門、各職稱等多維度約20項指標進行匯總,實現了統計數據及時、準確、全面。③堅持基本護理技術操作年度考核制度,促進技術操作規范化。多年來,一直堅持“基本護理技術操作年度考核制度”,考試當月由科室護士長組織護士進行15項基本護理技術操作訓練,考試時以隨機抽簽方式確定考試的項目與參加人員,統一分組進行,由全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院護士長2人1組組成監考小組,考試結束后,組織監考護士長匯總分析考試中存在的問題,護理部組織講評并將考試結果納入科室目標考評予以適當獎懲。④建立護士長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制度,促進管理者更新和規范護理技術。2003年開始組織全院護士長基本護理技術操作的培訓與考核,由護理部專人負責組織,每月第1周為護士長培訓時間,第2~4周為考試時間,每月完成1項護理技術操作循環,每年進行6項操作的培訓與考核。
1.3.2 組織嚴格的專科培訓,提高護士專科技能:①實施專科理論和專科技術考核制度,強化專科培訓。由臨床部總護士長負責、各病室護士長組成的專科理論和專科技術考核小組,每年完成1次專科考核,考核內容和考核成績報護理部備案,并計入學分。為實施體現專科特色的護理技術和理論培訓,護理部擬定“全院護士專科護理技術考核參考項目”,規劃專科的必須考核項目。同時,編寫并出版《專科護理技術培訓教材》[4],下發各科室,錄制發行《常用專科護理技術》錄像片,以臨床實地操作的方式演示心肺復蘇、直接動脈壓監測等26項專科護理技術的操作方法、術后護理等,規范了專科技術培訓與考核。②堅持護理查房制度,提高臨床護理能力。從1992年試行開展整體護理之初,即制訂每周1次護理查房制度,由護士長制訂具體的護理查房計劃,并組織查房。護理部專門制作下發護理查房記錄本,要求科室對查房情況進行記錄,護理部在每月質量檢查中對此進行檢查,對護理病歷的選擇、護理診斷的應用、護理措施的制訂進行指導。③建立護師輪轉監護室制度,培養專科護理骨干。從2001年開始建立“護師輪轉監護室制度”,規定護師在晉升主管護師之前必須經過4個月以上的監護室輪轉學習,掌握重癥監護基本技能。護師如未參加監護室輪轉,任職期間學分考核視為不達標,不能參加職稱晉升評審。
1.3.3 規范繼續教育工作,促進護士掌握“四新”:為促使臨床護士知識、技術、方法和理論的不斷更新,保證其在承擔繁重的臨床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繼續護理教育,護理部不斷更新管理理念,更新繼續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由護理中心專門承擔繼續教育的組織保障工作,制訂有針對性的年度繼續教育計劃,固定每月安排2次講課,并特別聘請相關專家進行講授。多年來,連續舉行護理科研選題、科研方法、統計應用等系列講座,舉辦護理質量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健康教育的方法、護理記錄書寫、臨床路徑、循證護理及內科護理、外科護理、老年病護理進展和趨勢講座。
1.3.4 重視臨床應用,提高實踐能力:護理人員培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增進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護士培訓別重視臨床應用培訓。首先,堅持病區業務學習制度,由護士長組織病區護士進行業務學習和訓練,內容主要是圍繞專科新業務、新技術組織練兵活動,圍繞新理論、新知識進行講座,圍繞疑難護理問題舉行讀書報告會。要求業務學習每月進行2次,記錄在護理部統一制作下發的業務學習訓練記錄本上,護理部每月檢查。2000年開始,在“三基”培訓的基礎上進行臨床實際操作考核,在每月護理質量檢查的同時,護理部專人負責檢查各級護士在臨床中的護理技術操作情況,檢查結果納入質量考核。
1.4 積極進行專科護士培訓,培養臨床護理專家為適應現代醫學護理學的發展,提高護士解決復雜疑難護理問題的能力,為患者提供較高水平的專科護理服務,在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改變傳統的方式,采用新的培養思路和培訓程序。對學科特色突出、發展較快、護理技能和經驗有特殊要求的專科,制訂專科護士(CNS)培養計劃,對專科護士選拔條件、崗位職責、工作內容、考核標準進行明確規定,使專科護士的培養形成制度。
2 效果評價
2.1 崗前培訓使新護士順利走上臨床工作崗位3周的崗前培訓,使新護士進一步明確護士職業道德和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明確各項護理工作制度,熟悉溝通交流技巧,了解我院的護理文書書寫規定和要求,熟練掌握常用基礎護理技術操作規程。由于加強了基本理論教育,使新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護士在進入醫院時從理論到技術都得到了訓練,為新護士了解醫院文化,熟悉醫院環境,盡快實現從學生到護士的轉變做好了準備。每年新護士均在100名左右,在結束培訓時的技術操作考核中,80%以上人員成績在90分以上;基礎理論考試合格者超過90%.
2.2 見習期培訓為護士臨床生涯奠定良好基礎通過培訓,見習期護士98%通過基本護理理論、專科基本知識和護理基本技能考試,達到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