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醫療機構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機構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機構報告

    第1篇: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近年來,民營醫療機構在國家醫療體制放開政策的指引下得到快速發展,私營、聯營方式成立的醫療機構大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公有集體所有制醫療機構的不足。但在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民營醫療機構在藥械管理中的各種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為規范我區民營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的安全使用,結合近期民營醫療機構被媒體和相關部門明察暗訪暴露出來的各類問題,根據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市人民政府令第222號《××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我分局從倉儲管理、進貨渠道、購進驗收記錄、質量管理制度等方面著手,對下城區民營醫療機構的藥品使用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檢查。

    此次專項檢查共出動執法31人次,檢查12家次,其中醫院3家,門診部4家,診所5家,占我區民營醫療機構的25%。檢查中抽樣10個批次,其中不合格批次為1批,不合格率達10%。檢查發出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5份并已全部執行到位。這次專項檢查對規范轄區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監管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為今后加大對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的監管積累了經驗。通過這次專項檢查,針對民營醫療機構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對轄區內的民營醫療機構進行一次調研,調整分局的監管思路,確保分局藥械監管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一、我區民營醫療機構的總體結構及政策背景

    我區現有民營醫療機構(包括民營醫院、門診部、診所)48家,占全區醫療機構總數的25.3%,其中民營醫院3家,門診部23家,診所22家。從診療范圍看,有口腔專科13家,美容???家,眼科專科3家,其它26家。3家民營醫院分別是××建國醫院、××強生泌尿外科醫院、××阿波羅男子醫院。這3家民營醫院規模相近、經營相仿,均在各大報刊雜志及廣播電視中了大量的醫療廣告,以強大的宣傳攻勢來獲取最大量的客源。

    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的規定:1、凡以“醫院”命名的醫療機構,住院床位總數應在20張以上,其中一級綜合醫院住院床位總數20至99張(我區的三家民營醫院即屬于此列,由區衛生局審批設立),要求至少設有藥房、化驗室,并有相應的藥劑人員;2、門診部及診所未作住院床位要求,但門診部至少應設有藥房、化驗室,其中中醫門診部要求至少設一名中藥士,綜合門診部和中西醫結合門診部未對藥劑人員作要求;3、診所未要求設藥房和藥劑人員。

    二、我區民營醫療機構目前現狀

    1、藥品儲存條件差強人意。被檢查的民營醫療機構中,除建國醫院和阿波羅男子醫院有藥品倉庫外,其它大部分設有門診藥房,小部分診所的藥房依附于相鄰的有一定經濟關系的藥店。××阿波羅男子醫院藥庫雖有空調、溫濕度計,并作了記錄,但濕度超過80%也沒有采取除濕措施,溫濕度計形同虛設。××延齡醫療門診部藥房一直未把貯存條件為2-10。c的麗珠腸樂口服雙歧桿菌活菌制劑放入冰箱保存,存放藥品的冰箱內卻放著數個雞蛋,藥品倉儲制度虛設?!痢翑悼漆t療門診部冰箱里3盒注射用輔酶a凍干粉針已牢牢凍結在冰箱內壁,解凍后盒子上還凍結著一大塊冰,盒子被水浸濕污損嚴重?!痢林泻俞t療門診部西藥房狹小的空間里堆放了很多紙板箱和生活雜物。一半以上的門診藥房內無空調和換氣扇,無法及時調控溫濕度及通風換氣。執法人員當場指出了欠缺之處,要求立即整改并針對具體情況作出了當場行政處罰。

    2、不合格藥品管理隨意性大。檢查中感到民營醫療機構基本了解過期失效藥品的管理辦法,有些藥房人員自己也經常檢查效期,有些還專門設了小黑板登記近效期藥品,但對不合格藥品的確認、報告、報損、銷毀沒有書面制度可循,致使有些檢驗科把過期失效的診斷試劑收集在一起后仍擺放在科室內,沒有及時作為不合格藥品退回藥庫放進不合格品區,不合格藥品管理上漏洞較大。

    3、藥品購進驗收臺帳及相關票據尚不規范。經過多年宣傳,大部分被檢查單位有購進驗收臺帳的意識,有些做了電腦帳,有些做了手工帳。但對隨機抽取的藥品進行檢查時發現,部分廠家直銷的藥品未入購進驗收臺帳,或雖入臺帳,但信息較少,缺少供貨單位,供貨時間、批號等重要內容。檢查發現,對于供貨原始票據,藥品批發企業特別是本地藥品批發企業都隨貨跟過來一份電腦打印的詳細標明批號、生產企業、供貨企業、品名、規格、數量、金額等信息的隨貨同行聯,但廠家直銷藥品大多只提供手工填寫的送貨單,送貨單上只有品名、數量、金額等幾項用于財務結算的簡單信息,有些連批號都沒有。更有甚者,有些既沒送貨單又沒臺帳,無法說明藥品的來源及數量批號。執法人員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對無法提供藥品購進驗收臺帳的行為進行了行政處罰。

    4、購進企業的合法資質和供貨方業務員身份證明等索證審核不到位。從目前情況看,民營醫療機構藥品的來源大部分從藥品批發企業購進,同時每家基本上都有廠家直銷的藥品。檢查中大部分民營醫療機構拿出了購進企業的材料,但對供貨方提供的資料是否齊全,資格是否合法,《藥品生產許可證》和《藥品經營許可證》是否已過期等缺少審核。甚至有一家醫院提供的《藥品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上的單位名稱都不一致。而且多數民營醫療機構對供貨方業務員需要提供法人委托書及身份證復印件概念不強。檢查中發現有些單位也有供貨方業務員的法人委托書和質量保證協議,但法人委托書和質量保證協議是空白的,受托人、委托時間、委托期限、委托范圍和協議簽定時間等都未填寫。沒有委托期限等方面的限制,如果供貨方業務員跳槽后將其它途徑來的假劣藥品銷售給該醫療機構,該單位使用假劣藥不但要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而且最后可能連索賠的依據和對象都沒有,從而也將影響到行政部門追根溯源查找假劣藥的來源。

    5、臨街設藥柜在診所中非個別現象。在檢查的5家診所中,就有2家存在臨街設藥柜的現象,但在門診部中未發現此現象。這幾家診所迎著臨街大門的就是藥柜,玻璃藥品陳列柜和做在墻上的藥品陳列架與藥店類似,如果不注意,很容易使人誤解為藥店,并且診所存在不憑本機構的處方直接賣藥的情況。對此行為執法人員當場予以制止并要求立即作出整改。

    6、藥品質量管理制度制定不到位。除了三家有簡單的書面管理職責外,其它民營醫療機構均未建立藥品質量管理制度,對藥品的采購、驗收、養護,不合格藥品的確認、報告、報損、銷毀等處理程序都沒有明確規定。

    三、現狀分析

    1、醫療機構長期以來形成的“重醫輕藥”的習慣。雖然藥品占了醫療機構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幾甚至更多,為醫療機構的創收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醫療機構長期以來形成了“重醫輕藥”的習慣。各民營醫療機構對藥品儲存需要的溫濕度控制及通風要求很漠視,在對其指出藥品儲存條件需要改善之后,多數都強調客觀理由,有強辯說隔壁診室裝在角落里的壁掛式空調的涼風能吹到藥房的,也有解釋門診部勉強維持生計無力裝空調并承擔電費的,很少想到一些對儲存條件敏感的藥在不合格的儲存環境中可能會變質失效,從而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

    2、分管領導對藥事法規知之甚少,重視程度不夠?!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早在2002年就已頒布實施,醫療機構的藥品使用作為藥品研究、生產、經營、使用四環節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法律法規上已有明確的管理要求,并且2009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市政府令222號《××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對此作了更為細致詳盡的規定。為普及藥品管理法律法規,××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多次組織各醫療單位學習,并在市政府令222號實施后,根據我分局提供的下城區醫療機構名單,通過信件的形式逐一發出書面培訓通知,于2009年11月底12月初分批組織各醫療機構進行了《藥品管理法》和《××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的學習。但在檢查中發現很多民營醫療機構雖派藥劑人員去參加培訓,但可能回來后在匯報傳達上存在問題,分管領導對培訓的內容包括相關法律法規了解很少,而且平時對藥房的管理只停留在貨品數量有無短缺的層面上,對藥品需要進行批號跟蹤,購進藥品應該審核供貨單位合法資質很茫然。因此,出現僅個別單位訂立粗線條的藥品質量管理制度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3、藥學人員配置尚可,但相應的業務能力及責任心不夠。在所檢查的民營醫院和門診部中,基本都配有藥學技術人員,有藥師也有藥士,一部分是從區級或市級醫院退休的原藥房工作人員,一部分是近年畢業的醫藥學校的大中專學生。但有些藥學技術人員雖有職稱和文憑,但多數只停留在單純發藥的層面上,沒有充分利用好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做好藥品質量管理。有部分藥房人員只要收到供貨企業提供的資料就放在一邊萬事大吉,不知道在稍有空閑之余去審核整理資料,執法人員檢查時就抱出一堆雜亂的資料來應付,有時連他們自己都很難從這堆資料中找到需要的內容。從藥品的購進、養護、資料審核缺少全面把關、倉儲管理混亂等方面也側面反應了藥學技術人員接受培訓后消化學習內容及貫徹落實的意識不夠,責任心不強,業務能力有待提高。

    4、廠家直銷藥品管理措施未跟上。為實現藥品收益最大化,各民營醫療機構或多或少都有廠家直銷的藥品(即首營品種),目前廠家直銷藥品多來自偏遠省份。國家并未禁止民營醫療機構直接從廠家購進藥品。與藥品批發企業價格相比,廠家直銷藥品的利潤確實非常誘人。但這些廠家直銷藥品的質量和業務人員的身份也是最需要考驗的。廠家直銷藥品的業務人員因為資金、人手、意識的問題,有些僅把藥品當作一般商品買賣,未提供提供內容詳盡的隨貨同行的清單。但現在都是買方市場,醫療機構作為購買方完全可以要求廠家提供詳細的清單,如果沒有電腦打印的隨貨同行聯,手工填寫的清單具備相應內容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只要醫療機構認識到藥品的重要性,制定相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并落實到個人,及時記錄購進驗收臺帳,要求供貨廠家提供首營品種需要的藥品合法資質(如批準證明文件、質量標準等)、生產廠家和業務員的合法資格證明(如藥品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業務員法人委托書、身份證復印件等)、提供內容詳盡的供貨原始憑證及簽訂藥品質量保證協議都不是難事。

    5、臨街設藥柜凸顯了某些診所魚與熊掌兼得的私念。因為開藥店有一定的管理要求,比如需要兩名執業藥師或從業藥師,藥店不能賣輸液,賣處方藥需憑處方,且必須要通過《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驗收。診所的經營者既想通過看病輸液獲取較好的利潤,又希望象藥店一樣賣出更多的普通藥品,于是通過臨街設藥柜的方式,把本應是診所內設的藥房做成藥店的格局,既當作藥店經營,又兼作診所的藥房,完全避開了藥店對人員的要求和售藥范圍的限制。針對相關法律法規未對此作具體規定,市政府令222號第二十六條已對醫療機構以臨街柜臺形式變相經營藥品和向非本機構就診者銷售藥品作出明令禁止,執法人員也在現場對診所作出整改要求。

    6、醫療機構藥房設立的審批資格不在藥監部門帶來執法難度。藥監部門對藥店的設立有審批權,在藥店開辦之初就對藥品的儲存、陳列有明確的要求,并有《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

    )對藥品經營的各種索證作出要求。但衛生部門在批準醫療機構設立的同時也批準了藥房的存在,藥監部門只是事后的監管,審批和監管的分離給規范醫療機構用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四、應對措施

    1、檢查又普法。在本次專項行動中,執法人員不僅是單純的檢查,而是事前就準備了多份××市政府令222號,分發給對此規定尚不大有概念的醫療機構分管領導或藥房負責人,并邊檢查邊就藥品采購、驗收、資格審核如何把關,該索取哪些證明材料,藥品儲存養護應具備哪些硬件條件和軟件配套等一一再次進行強調,各單位對結合藥房具體工作的講解很歡迎,紛紛表示對藥品質量管理有了進一步的感性認識。

    2、警示兼處罰。針對出現的各種情況,要求各單位及時整改并遞交整改報告。檢查就藥品儲存不符合規定、購進驗收無臺帳記錄等對五家醫療機構發出了當場行政處罰決定書,根據《××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給予警告并處200元-1000元罰款。盡管處罰不是管理的最終目的,但必要的行政處罰將給相對人思想敲響警鐘,促使其繃緊藥品質量之弦。

    3、抽樣并告知。為把控民營醫療機構藥品質量情況,同時結合市局監督抽樣要求,檢查中對一些質量有疑問的藥品和廠家直銷藥品現場進行了監督抽樣,檢查結果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告知被抽樣單位。并對抽樣檢查中質量不合格的藥品進行了立案調查。

    4、紅榜加黑榜。為了讓各界了解我區藥品使用單位的質量狀況,鼓勵、倡導合法行為,警示、懲戒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擴大和鞏固長效監管機制,此次檢查處理情況及抽樣結果在我分局網站*)的“藥械質量紅黑榜”中進行了公布,并將以此作為“誠信監管”的重要信息。我分局在各種場合中分發監管聯系卡,將網站地址及網站有關情況告知行政相對人,要求他們多上網了解各項政策法規,并注意“藥械質量紅黑榜”,對公布的違法違規行為引以為戒。我們希望能以紅黑榜為載體,起到“嚇死的比管死的多”的效果。這也是行政管理想要達到的目的之一。

    第2篇: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關鍵詞】醫療機構;醫院感染;消毒質量;監測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338-01

    醫療機構消毒滅菌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強消毒質量監測管理是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環節。 為了解本轄區內各級醫療機構消毒工作現狀,加強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監測,改善鄉村醫療機構衛生消毒狀況,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我們于2011年4―10月對邳州市各級醫療機構進行了消毒質量監測,現將監測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監測對象 2家縣級醫院、39家鄉級衛生院、486所村衛生室和86所個體診所。檢測項目有室內空氣、醫護人員手表面、環境物體表面、使用中消毒劑、滅菌物品、壓力蒸汽滅菌器、紫外線燈輻照強度。

    1.2 監測方法 采樣、檢驗、評價均按GB15981-1995、GB15982-1995和《消毒技術規范》(衛生部2002年)的規定進行。

    2 結果

    2.1 各級醫療機構消毒質量比較

    本次共采集樣品3786份,合格樣品3490份,總合格率92.18%;縣級醫院合格率最高96.66%,村衛生室合格率最低89.09%(表1)。各級醫療機構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25.02,P

    2.2 不同類別監測項目合格率比較

    空氣監測539份,合格518份,合格率為96.10%。醫護人員手監測733份,合格640份,合格率為87.31%。環境物體表面監測747份,合格672份,合格率為89.96%。使用中消毒劑監測1422份,合格1327份,合格率為93.32%。紫外線燈監測156支,合格144支,合格率為92.31%。滅菌物品和高壓滅菌器監測189份,合格率均100%。(表2)。

    3 討論

    3.1 從監測結果看出,三級醫療機構總合格率比較,呈縣―鄉―村降低的趨勢,這與資金投入、消毒制度、設施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等有關。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醫護人員忽視消毒的重要性,對消毒衛生的有關知識欠缺,片面追求暫時經濟利益,導致消毒質量較差[1]。因此,今后的消毒質量監測工作的重點放在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

    3.2 洗手是防止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調查發現,我市醫護人員手的消毒合格率僅為87.31%,主要由于醫護人員洗手方法不正確,洗手設施安裝不科學以及洗手肥皂污染所造成[3]。有研究表明, 雖然患者是感染的直接來源, 但是造成醫院感染擴散的途徑則主要是醫務人員的手, 通過加強手衛生可降低30%的醫院感染[2]。因此,認真洗手是控制醫院內感染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對病人和醫護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手段。

    3.3 加強對村衛生所、個體診所監督監測,建立健全消毒隔離制度,及時更換、添置消毒設施,定期開展對鄉村醫護人員消毒隔離技術培訓。

    參考文獻:

    第3篇: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一、柘榮縣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監管的情況和方法

    (一)從加強崗位培訓入手,提高人員素質。

    我局在狠抓監督檢查的過程中,把事前的培訓幫助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分批分層次組織法律法規和藥學業務知識培訓,進行指導。同時采取有效方式認真督促醫療機構自身開展藥劑人員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切實提高醫療機構涉藥人員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和藥學專業水平,為規范藥品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員保證,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從規范購藥渠道入手,保證藥品質量。

    為從源頭上保證醫療機構藥品質量,我局“三管齊下”,一是要求醫療機構高度重視營銷人員和供貨企業資質審驗,做到“三查五對”(即查藥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委托授權書;對身份證、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印章、授權范圍),簽訂配送質量保證協議,把好進藥第一關;二是加強藥品營銷人員管理,通過建立信譽檔案、強化信用管理措施,督促醫藥企業嚴格依法聘用營銷人員,嚴格實行對營銷人員的審查考核和業務培訓;三是大力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專項打擊無證經營藥品、非法渠道購藥等違法行為,有效地凈化了市場。

    (三)從建立健全制度入手,統一管理“軟件”。

    針對醫療機構藥品管理沒有明確的規范化質量管理體系的情況,我局在出臺的《醫療機構藥品質量管理制度》中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對醫療機構藥品管理的“軟件”,即組織機構設置、人員崗位職責、質量管理制度、相關資料記錄等統一做了細化,督促醫療機構統一制作各項制度并統一上墻明示,統一對藥品采購、驗收、儲存、養護、使用等各個環節的規范操作,統一做好各種資料收集和質量記錄,使醫療機構在藥品管理上做到合乎規定,有章可循。

    (四)從創建“規范藥房”入手,加強誠信自律。

    為加強誠信自律體系建設,我局根據醫療機構等級規模不同,專門制定了《柘榮縣醫療機構“規范藥房”驗收標準》,分縣級、鄉(鎮)衛生院、社會醫療機構和城鄉個體診所三級制定相應的條款,符合要求的按照得分情況評為“規范藥房”。“規范藥房”采取動態管理,每年將根據監督檢查和管理情況可升級或降級,對驗收不合格的醫療機構將記錄在案并作為重點監督對象增加檢查次數,對屢教不改者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五)從密切部門配合入手,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與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聯合組成了醫療機構藥品規范管理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加強醫療機構藥品管理的通知》,并成立了聯合檢查指導小組,加強指導;二是建立互通信息制度,衛生行政部門通報有關醫療機構涉藥違法案件和檢查情況,加強部門信息溝通,從而增強了部門溝通和藥品監督執法工作透明度,也使醫療機構更加重視藥品管理,提高了守法遵規的自覺性。

    二、目前柘榮縣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縣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各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及鄉村衛生室等醫療機構,由于病患者相對集中,用藥人群大,在用藥品種、數量上相對較大,是人民群眾藥品使用最直接、最廣泛的窗口,因此對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的監督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通過這幾年多的監督管理實踐,我們感覺到,醫療機構在監督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進藥渠道不規范。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及經濟利益的驅動,各級醫療機構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進貨渠道混亂的問題。雖然藥監部門一而再、再而三地責令其改正,并嚴厲打擊其違法行為,但他們想方設法鉆法律空子,使得藥監部門無法有效地對其進行監管。

    2、醫療機構藥品從業人員素質低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法律觀念淡薄,對《藥品管理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缺乏必要的認識;其次專業知識匱乏,由于某些醫療機構負責人對藥品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的忽視,導致了藥品從業人員整體專業水平相對低下,從而造成在藥品使用管理上的效率低下。

    3、藥房、藥庫藥品管理差。與藥品經營企業相比,醫療機構的藥房、藥庫在衛生條件、場地、設施等方面都相對較差,藥品堆放雜亂無章,灰塵較大,拆零藥品較亂,沒有藥房及藥庫管理制度,中西藥品沒有分開,藥房、藥庫設施缺乏,基本上沒有防塵、防鼠、防潮、隔熱等設施,并且在藥品驗收制度的實行方面也明顯存在不足。尤其在村級衛生所,依然還存在過期藥品未及時清理的問題

    (二)我縣在對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行政執法過程中遇到的法律問題。

    我國目前在藥品研究、生產、經營等環節都制定了相應的質量管理規范,如藥品研究領域有GLP、GCP,藥品生產領域有GMP,藥品經營銷售環節有GSP等,這些規范都是嚴格按照《藥品管理法》有關條款的要求制定出來的,具有法律效力。藥品研究、生產、經營單位只有符合并通過這些規范的嚴格認證,才具有合法從業的資格,這些環節抓監管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但是在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卻遇到了一些違法行為無法追究的情形。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管理狀況令人擔憂,對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的潛在威脅。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管理已經遠遠落在了藥品研究、生產和經營等環節的后頭。在現階段,我國藥事管理法律法規在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1、欠完備、全面

    我國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對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僅限于規定而規定,沒有相應的約束條款,或只有禁則而無罰則,即規定了應當怎么做,卻沒有規定其相應的法律責任,使之在實際操作過程2、欠前后規定的一致性

    《藥品管理法》關于醫療機構藥品使用參照什么質量管理規范才能獲得認證許可并沒有做出象GMP、GSP那樣的明確規定,但在《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的第八十三條關于藥品認證含義中卻提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藥品研制、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實施相應質量管理規范進行檢查、評價并決定是否發給相應認證證書的過程”這樣的描述,顯然沒有做到法律與法規的統一。

    3、對藥品使用從業人員業務學習缺乏硬性要求

    我國目前實施的執業藥師制度在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由于GMP、GSP認證必須配備的硬性規定,極大地促進了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從業人員學習的積極性。但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因沒有相應的質量規范,該制度很難得到醫院的重視,醫療機構藥品從業人員不學習照樣工作,無危機感,這就很難保證百姓用藥安全,更不能正確指導患者合理用藥了。

    三、對規范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環節的設想和對策

    (一)、完善補充現有法律法規

    1、在現行的《藥品管理法》的基礎上,需對醫療機構的藥劑管理章節增加如下內容:(1)醫療機構藥品使用須經醫療機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發給《藥品使用許可證》;無《藥品使用許可證》的,不得使用藥品。(2)《藥品使用許可證》應當標明有效期和經營范圍,到期重新審查發證。(3)醫療機構藥劑科必須具有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藥學技術人員;(4)具有與所使用藥品相適應的藥庫、藥房、設備、倉儲設施、衛生環境;具有與所使用藥品相適應的質量管理機構或者人員;具有保證所使用藥品質量的規章制度。(5)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必須按照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本法制定的《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使用藥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按照規定對醫療機構藥劑科是否符合《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認證;對認證合格的,發給認證證書。(6)《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的具體實施辦法、實施步驟由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共同制定。

    2、制訂《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

    制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必須充分考慮醫療機構的特殊性;制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可參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制訂《醫療機構藥品使用質量管理規范》時除對藥庫、藥房軟硬件做出規定外,應考慮急診室、防疫室、中藥炮制室、病區藥房、化驗室、煎藥室的藥品管理問題。

    (二)、醫療機構用藥行為可實行“扣分制”管理。

    “以監督為中心,監、幫、促相結合”是藥監部門工作方針,為把這一工作方針運用到對醫療機構用藥行為的監管上,建議可借鑒交警部門對駕駛員扣分的作法,對醫療機構用藥行為實行“扣分制”管理。這一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按照《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對醫療機構使用藥品的規定,制訂一個扣分的標準,即扣分的內容,這一內容不宜過多、過細,但必須量化,有操作性,

    如:

    1、藥械從正規渠道購進2分

    2、建立藥械購進、驗收、登記2分

    3、藥械購進、使用帳目清楚2分

    4、使用正規藥品、器械2分

    5、特殊藥品管理規范2分

    第4篇: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一、法律法規在醫療機構管理方面占的比例小,規范的多,處罰的少。目前,對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國家都實施gmp、gsp全過程管理,而對醫療機構卻沒有相應的規范來管理;在現有的藥品管理法律法規中對醫療機構的要求大部分是規范的內容,而醫療機構違反了法律法規,只有在進貨渠道和藥品質量方面明確規定了法律責任,其他方面沒有明確處罰依據。所有這些情況使藥品監管部門對醫療機構的監管缺少查處力度,醫療機構有些違法行為不整改藥品監管部門也沒有辦法處理。

    二、醫療機構診斷藥品管理不規范。在一些醫療機構使用的診斷藥品,有的不知道按藥品管理,還按試劑管理,單獨購進,有的在一些試劑商店進貨。診斷藥品一般要求低溫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過期失效現象出現。另外診斷藥品一般都存放在醫療機構的化驗室冰箱內,有的冰箱內的濕度較大,有的冰箱內還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藥品儲存的設施設備與藥品的儲存要求不相適應。有的藥品庫房門窗不嚴密,庫內溫濕度無法控制,無法保持庫內衛生環境;庫內藥品擺放混亂,合格區和不合格區無明顯分界,藥品與非藥品混放,需低溫保存的藥品就在常溫狀態下存放;無防塵、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蟲、防鼠、防鳥設備等等;有的大型醫療機構即有庫房,又有病房藥局,各科室也存放藥品,這樣的藥品儲存環境不僅難以達到藥品儲存要求,而且藥品管理還非常混亂。

    四、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有些醫療機構嚴重缺乏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尤其是小型醫療機構沒有專職人員管理使用藥品,從藥人員大多由醫生、護士兼職或臨時人員擔任,缺乏必要的藥學知識,對藥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項、購進、驗收、儲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藥品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缺少藥品管理相關制度和程序,在藥品購進、保管、儲存、養護、使用等關鍵環節無章可循。

    六、村級衛生室醫療條件差。有的村衛生室設在醫生家里,只有一間房間,既是藥房,又是診室,還是醫生的休息室,藥品在這樣的環境下存放不符合規定要求。

    七、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管理問題。在我市一些林場、農村的衛生所,有的長期看不到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對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門進行核實,有的一個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書兩個醫生使用,還有一些鄉村的游醫,不辦任何證件,暗中賣藥,與藥品監督管理人員打游擊戰,所有這些給藥品監管帶來很多不便。

    八、有的醫療機構將科室分別承包給個人經營,這些承包個人對藥品的管理更加混亂,為了經濟效益,他們從違法渠道購進藥品,藥品質量難以保證;特別是一些中醫診所,中藥飲片質量非常不好,還經常違法自配藥品賣給患者。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第5篇: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摘要】 目的 醫療機構營養科體制及相關問題的調查報告。方法 通過對比醫院對營養科達標的進展要求與實際情況比較,找出影響營養科發展的有關問題。結果 達標要求1998年明顯落后于1992年,營養科的地位作用有但絲毫沒有發展,反而出現停滯和倒退,與現代醫學要求的醫療、護理、營養三方面綜合治療的原則正好背道而馳。結論 健全合理的營養科體制能促進營養科的發展,即符合現代醫學在醫療、護理、營養三方面綜合治療作用的要求,反之則阻礙營養科及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

    營養作為預防醫學組成部分,在與臨床醫學緊密聯系中不斷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合理健全的營養科體制,對于有效預防和治療各種營養性疾病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反之,則阻礙甚至是對抗的消極作用。為了營養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對省各大醫療機構營養體制及一些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希望能從中找到一條營養與其它相關學科(如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同發展共命運的新路。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我省市級以上各大醫療機構營養科體制及三級甲等醫院對營養科達標的進展要求。

    1.2 評價方法 1992年達標要求:(1)營養科人員編制臨床營養師以上職稱人員≥2名;(2)規章制度及各類人員責任制健全;(3)開展各種治療飲食,并有食譜,治療飲食就餐率100%(住院),普通飯就餐率80%以上;(4)執行食品衛生法。1998年達標要求:技術水平:(1)基本膳食;(2)治療膳食;(3)診斷膳食:(4)代謝膳食;(5)要素膳食;(6)配合臨床開展特殊膳食;(7)各種混合奶及勻漿膳食;(8)食療;(9)微機營養配餐及膳食計算。技術質量:(1)對臨床患者能進行營養狀況評估;(2)凡會診患者建有營養病歷;(3)一般膳食就餐率>80%;(4)治療膳食就餐率達100%;(5)設有營養咨詢門診;(6)設有食品質量快速檢驗或營養素分析設備;(7)營養人員(具有營養士以上職稱的人員)與床位比為1∶200。

    2 結果

    2.1 從不同的達標要求發現 營養科地位不但沒有絲毫進展還有所退步。衛生部提出醫院人員編制意見中要求,營養技術人員和病床比例是1∶(100~130),1992年我省出臺的達標要求是按編制合理配備人員,1998年達標要求是人員與床位比為1∶200;1992年達標要求為配備營養師≥2名,1998年是要有營養士以上職稱人員。1998年給營養科定了些技術指標,而所需的合理體制卻未作任何要求。另外,營養科要想真正發揮其功能、任務必須配備與之相適應的一定規模的衛生工作人員?,F在,營養科與休養員食堂相脫節的管理體制情況下,營養科沒有對休養員食堂行政管理上的制約,技術指標很難完成。現代醫學要求“醫療、護理、營養”三方面齊頭并進、協調發展。這三大方面達標要求的分數是醫療365分,護理140分,營養5分。分數是醫院晉級達標的硬指標,分值高領導必然重視,投入的人、財、物必然優厚。而作為醫院“第二藥房”的營養科卻只有5分,這種檢查標準與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及任務相脫節,阻礙營養事業發展。

    2.2 在調查中發現 有的醫院營養科體制在前幾年是完善合理的,并且為醫院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發揮作用上跟其它省市的管理步伐也是一致的。就在營養科正以其特有的功能推動營養事業發展的時候,某些醫院的領導卻強行把原本一體化管理的營養科與休養員食堂分離開,使營養事業從發展走向倒退!更讓人不解的是某些醫院在達標檢查時,營養科的牌子就會掛在伙食科的門上,檢查結束臨時代替的人員便回到原科室。調查時很多醫院都這樣說:為了應付檢查,臨時編些食譜及檢查要求的程序,等檢查結束工作也結束了,院領導再也不問我們的工作,營養科從此被遺忘。

    2.3 調查中還發現 我省各醫院營養科的歸屬更是不盡相同。通過對我省20家醫院(省市區)抽樣調查情況得知:有的醫院屬總務部門管理,有的由護理部兼管,有的是院長直接領導。那種體制更合理呢?臨床營養是技術工作,它是綜合治療中重要組成部分,現代醫學主張的綜合治療包括醫療、護理、營養,三者密切配合才能獲得最好療效。營養不但對正常人健康有重大影響,對患者尤其重要。許多疾病需要營養配合治療,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有些疾病主要依靠營養治療,象痛風病,一些消化系統疾病等。對于一般患者,營養能夠影響疾病轉歸,改善代謝,修補組織,促進病情好轉,使患者早日痊愈。所以說營 養工作質量直接影響醫療效果,與總務工作性質完全不同,顯然不適宜由總務科管理。護理雖然也是醫療技術工作,但是與營養各自具有不同的職責,兼管營養更是不妥。根據實踐經驗,只有院長直接領導,才能更好地發揮營養科配合臨床治療的作用。

    第6篇: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院委會及全院干部職工,向各位領導和專家蒞臨我院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

    今天,來院檢查的各位均是各專業的專家,這次檢查是我們難得的學習和提高的機會,誠懇各位通過檢查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指導意見建議。

    根據市、縣衛生工作部署及醫院工作安排,我院“兩好一滿意”活動已進行到整改提高階段,在此階段,我院重點在加強依法執業、各項規范制度的建立落實、確保醫療質量安全等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整改,尤其是對今年7月份全市衛生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逐一整改落實,并以文件的形式下發各科,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進行了整改。

    下面,根據本次檢查標準所涉及的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醫院概況

    我院始建于1949年,現占地面積4.5 萬平方米,業務用房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設置臨床、醫技、職能等34個科室,開放床位336張,現有在職職工466名,其中高級職稱73人,中級職稱202人。年門診量近26萬人次,年出院近1.9萬人次,資產7500萬元。

    二、依法執業和病歷處方管理

    醫院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定期校驗,醫院所開展的診療項目嚴格按照許可證規定的范圍進行。獨立執業人員均具備執業資格,按注冊專業依法誠信服務。無違法出租科室、承包科室、違規醫療廣告現象,無超范圍執業問題,未安排無執業資格人員或未在本單位注冊的醫護人員獨立執業。進一步建立健全了醫療規章制度,我院除編印了《醫院工作制度》、《崗位職責》、《員工手冊》人手一冊外,今年5月份,又完善了醫院各科醫療、護理規章制度,制訂服務流程標準,重新修訂了《首診負責制》、《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病歷書寫規范與管理制度》、《病歷復印、借閱制度》、《醫患溝通制度》、《抗生素的使用》、《各類疾病的用藥指南》、《手術分級管理》、《輸血管理規定》等核心制度,對醫療、護理質量管理,醫療糾紛處置與防范,醫院感染,科研與教學管理,藥事管理等諸方面進行了規范。醫院成立了醫院質量管理委員會,各科成立了醫療質量管理小組,根據醫院評審要求,醫院對各管理委員會進一步調整充實到15個,明確了各自的責、權、利,加大監督考核力度,并納入年終的綜合考核內容。按照衛生廳綜合醫院評價標準及實施細則,結合我院實際工作情況,新近制定了院內《科室“千分制”評價標準考核細則》。新的《山東省醫療護理文書書寫規范》下發后,我們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全院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學習培訓,使大家熟練掌握了各種醫療文書的書寫規范。規范了各種申請單,明確了必須履行知情同意的有創檢查及治療項目,增強了大家對醫療糾紛的防范意識。

    07年4月份,我們對門診和住院處方按照標準格式重新印制,并對處方書寫要求多次予以強調,處方開具符合要求。處方調劑按照“四查十對”規定,嚴格把關。醫院門診發藥采取雙復核制度,每個處方兩人核對,確保所發出藥品準確無誤。

    三、特殊藥品管理

    醫院制定完善了《關于毒麻藥品的管理規定》,加強了對麻醉、的管理。毒麻藥品采購入庫驗收實行雙人簽字,專簿登記,毒麻藥品儲存實行專人負責、專庫存放,庫房配置符合要求。嚴格杜冷丁等規定特殊藥品的處方限量,實行麻醉處方管理,各種處方按規定保管期限保存。嚴格毒麻和發藥登記簽字和空瓶回收等制度,做到了帳物相符。在每個庫房均安裝了空調,有效保障了藥品儲存的質量。

    另外,按照衛生部《抗菌藥物使用指導原則》,我院制定了臨床用藥管理辦法,認真實施抗菌藥物分級使用及管理,嚴格抗菌治療前標本送檢及細菌藥敏培養工作,避免了亂用、濫用、盲目使用抗菌藥物現象。建立健全了臨床合理用藥三項公示通報制度,醫院每月對單品種用藥總量進行監控公示,對經醫院藥事管理委員會認為明顯不合理的品種及時予以淘汰。

    母嬰保健人員均有《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所開展項目完全符合《許可證》規定要求。醫院一貫加強對接生和b超機的管理,嚴格執行責任書規定,杜絕使用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性別鑒定和終止妊娠手術,未發生違規事件。

    四、性病診療和醫療美容管理

    醫院性病診療工作隸屬皮膚科,該科從業人員3名,均為中級職稱,且從業在10年以上。所有人員均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山東省性病診療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合格證》,持證上崗。有專門的門診診療室,疫情報告及時,且有登記。醫院未開展醫療美容項目。

    病理科現為獨立的科室,有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科室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各類人員職責健全并落實到位。診斷室、技術室、標本檢查室、資料室等分室合理,整潔衛生??剖遗溆惺炃衅瑱C、脫水機、磨刀機、攤片機、圖像分析系統等儀器設備,科室配置通過了山東省質控達標要求。

    五、臨床用血管理

    醫院有輸血委員會管理組織,臨床用血安全管理制度健全。 設有專用血庫,配有儲血用專用冰箱和血漿解凍設備,血漿儲存符合規定。工作人員2名,相對固定。血液使用嚴格按照規范要求,血液出庫有病人簽字,交叉配血進行復核并記錄完整。醫院血庫負責全縣臨床用血的申請、保管與存儲,無自采血現象。

    六、傳染病和醫院感染管理

    醫院設有感染科,分病房和門診,病房設置床位20 張,醫護人員14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6人,配有呼吸機、心電監護、心電除顫器、腹水回輸機等搶救設備。

    門診執行預檢分診制度,配有分診臺,安排有專職分診導醫人員,設有發熱門診、腸道門診、專家門診,胃鏡、腸鏡分室操作管理。傳染病病例登記規范、及時,疫情報告由醫??茖H素撠?,疫情報告采取日報制度,無漏報、瞞報、緩報現象。

    工作人員定期接受傳染病防治法律知識、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醫院感染、消毒隔離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培訓。

    院內感染監控,有醫院感染委員會,專職人員2名,負責醫院感染預防、監測、控制管理和業務工作,各種制度健全,記錄完善,醫療器械、用品消毒與滅菌效果監測、醫務人員手衛生監測等工作扎實開展。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用后處理,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由總務科具體負責,感染辦嚴格監督,護理部全面指導。一次性醫用垃圾每天有專人收集后放入臨時中轉站,分類收集,每兩天由市醫用垃圾處理站統一處置,避免了一次性醫療用品流向社會。醫技科室執行了首查負責制,加強了檢查報告質量管理。

    第7篇: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中圖分類號】 G 478.2 R 197.6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8-1014-02

    【關鍵詞】 衛生服務研究;組織和管理;學生保健服務

    高校醫療衛生保健機構是為高校學生和教職員工服務的衛生機構。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不斷推進和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高校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在運行中也面監許多新的問題。高校教職工參加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選擇定點醫療保健機構,高校醫院不再是教職工就診的必選或首選醫院。在經濟體制轉變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過程中,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和大學生公費醫療制度的發展,醫療保健機構作為高校的“附屬”設施,不可能得到學校的重點投入,設備添置難,醫務人員進修培訓難,高學歷、高水平的醫務人員引進難,學校醫療衛生工作面臨巨大壓力,影響了高等學校醫療保健機構的建設和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

    本文旨在通過對上海市高等學校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在規模建設、科室設置、人員隊伍配置等內容的調查研究,全面了解上海市各級各類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醫療保健機構現狀,為上海市高校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出建議,促進高校醫療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

    1 對象與方法

    選取上海市高等學校28所,高職高專類學校26所,中等專業學校56所,總體覆蓋率為82.1%(高等學校覆蓋率為90.3%,高職高專類學校為86.7%,中等專業學校為76.7%)。被調查學校均設有校內醫療保健機構,各校區也均設有分支機構。對選取學校醫療保健設置、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及衛生人員職稱構成情況進行調查。

    2 結果

    2.1 衛生機構 由表1可見,各院校在醫療機構設置上大多以門診部和衛生所為主,科室設置較齊全,除預防保健科和綜合門診室外,主要開設的臨床科室有內科、外科、口腔科和婦科;高職高專類學校以衛生所和保健站為主,主要以綜合門診的形式提供醫療服務;中等專業學校設為保健站和衛生保健室,提供綜合門診服務的僅占57.1%,所有高校和半數以上的中專學校醫療保健機構也承擔著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工作。2所高校設有住院病床并提供住院服務,其他各校通常提供門急診服務;但門急診觀察床設置率較低,設置床位數較少,總體設置率為45.5%,3張以上床位設置率僅為13.6%。

    表1 上海市高等學校醫療保健機構配置及服務情況

    組別學??倲祪仍O醫療保健機構12≥3類型綜合醫院門診衛生所保健站衛生保健室/醫務室服務內容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生指導服務方式門診急診住院

    高等學校28151031186212828252762228172

    高職高專學校262312014183242423221626100

    中等專業學校5655100004214523649443245370

    合計110931251191062181048897931052106332

    【作者簡介】 張浩(1983- ),男,上海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學校衛生、衛生經濟。

    【作者單位】 1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 200023;2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 復旦公共衛生學院;4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通訊作者】 馬進,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 200023。

    2.2 衛生人員 參與調研的學校共有醫衛技術人員1144人,其中醫師667人,衛技人員477人。醫衛人員實配達標校比例為20.9%,但各校在人員配置上也存在失衡現象,有些院校在應配人數和實配人數短缺明顯??傮w來看,其中全科醫師比例基本達到要求;但從學校層面看,達到要求的學校只占41.8%,中專學校醫師配備數以1~2人為主,見表2。

    調查學校的內設醫療保健機構中,90.9%達到“醫衛人員占總在編人員比例80%以上”的要求,且高校、高職高專類學校、中專學校達到要求的比例均在90%以上??傮w來看,中、高級技術職務人員占衛生技術人員的62.2%;但從學校層面看,達到要求的學校只占46.4%。見表3。

    表2 上海市高校校內醫療保健機構全科醫師比例

    組別醫師總人數全科醫師人數達標學校數

    高等學校461131(28.4)12(42.9)

    高職高專學校10120(19.8)9(34.6)

    中等專業學校10543(41.0)25(44.6)

    合計667194(29.1)46(41.8)

    注:()內數字為百分率/%。

    表3 上海市高校校內醫療保健機構中高級職稱醫衛技術人員比例

    組別醫衛人員總數中高級職稱人數達標學校數

    高等學校860558(64.9)15(53.6)

    高職高專學校13771(51.8)11(42.3)

    中等專業學校14782(55.8)25(44.6)

    合計1144711(62.2)51(46.4)

    注:()內數字為百分率/%。

    進一步分析發現,醫師中中、高級職稱人員的比例相對較高,占70.3%;各學校達到要求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尤其是高校醫療保健機構中中高級職稱醫師占總醫師數的75.0%;中專學校達到要求的學校比例較低,為46.4%。見表4。

    表4 上海市高校校內醫療保健機構醫師中高級職稱比例

    組別醫師總人數中高級職稱醫師達標學校數

    高等學校461347(75.3)21(75.0)

    高職高專學校10158(57.4)15(57.7)

    中等專業學校10564(61.0)26(46.4)

    合計667469(70.3)62(56.4)

    注:()內數字為百分率/%。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上海市高校醫療衛生保健機構設置類型有限,服務內容單一,服務方式簡單;衛生人員分布不均衡,中高級技術職務人員比例不合理。針對于此,筆者建議如下:(1)學校和政府應在經濟上加大投入,政策上給予強化,高校醫療衛生保健機構的重要功能和設置標準應該嚴格以預防保健和傳染病、常見病的防治為主,而非包攬全部醫療任務。(2)以加強學校衛生室認證建設為第一階段目標,在建設過程中著重通過人員隊伍建設帶動工作條件的改善。在按照《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要求進行功能定位的同時,提高校內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的準入要求,并按照全日制學生和教工綜述的1.5%左右比例對醫療衛生保健人員進行定編,定期進行績效考核。同時加強對衛生人員的職業培訓,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穩定專業思想,更好地實現其為師生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功能。(3)明確人員任職資格,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學校衛生保健人員應具備全科醫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師的育人技能,因此,建設雙師型(醫師、教師)的人員隊伍是校內醫療衛生保健機構人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4)學校心理咨詢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不能等同于以服務成人為主的心理咨詢師,必須具有心理學、教育學背景以及醫學、預防保健學專業背景的專業人員共同組成心理咨詢團隊的形式來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服務。

    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下,學校衛生工作不僅需要滿足學生的基本醫療衛生需求,還應該為滿足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保障的需求而不斷探索發展。學校衛生保健機構只有不斷加強基本建設,完善醫療保健人員隊伍發展,在社會醫療改革發展中準確定位,進一步細化預防保健工作,擴大健康咨詢范圍,探索系統化的健康教育模式,才能實現保證在校師生員工的基本健康需求,保障學校工作的穩定、健康、順利開展。

    4 參考文獻

    [1] 張毅.高校醫療保健機構運行中面臨的新問題.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8,5(3):69-70.

    [2] 石階瑤.高校衛生機構在改革中的定位.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03,14(4):131-133..

    第8篇: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關鍵詞】  死亡原因;時效性;疾病影響狀態調查

    死亡監測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監測項目,對常住居民進行長期和連續的人口學監測和全死因監測才能掌握固定人群死亡模式的動態變化,了解人群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發現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衛生問題。死因數據通過網絡直報,極大地提高了數據報告的及時性,數據報告及時性和審核及時性提高,數據利用和數據反饋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執行。為掌握石家莊市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死亡病例網絡報告、審核工作的及時性,發現存在的問題,本對石家莊市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死因監測資料進行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07年至2008年死亡病例網絡直報系統啟動以來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通過網絡直報的石家莊市現住居民所有死亡的個案資料。

    1.2 方法 通過網絡直報系統下載石家莊市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死亡數據,對死亡者死亡至網絡卡片生成(死亡-生成)時間差,用7 d的及時率作為評價標準;網絡直報系統記錄生成至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審核的時間差(生成-審核),以24 h及時率作為評價標準。采用中位數(p50)表示時效性的集中趨勢,p25、p75表示其離散趨勢。

    1.3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縣(市)直報時效性 全市22個縣(市)區共計報告10 670張死亡報告卡,“死亡-生成”中位數為1.00 d,7 d內網絡直報及時率為92.05%,各縣(區)為66.11%~98.55%;“死亡-生成”7 d及時率各縣(區)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63.508,p<0.01)?!吧?審核”中位數為0.96 d,24 h及時率為97.42%,各縣(區)為77.91 %~99.92%?!吧?審核”7 h及時率各縣(區)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97.665,p<0.01)。見表1。

    2.2 2007年與2008年網絡報告時效性比較 2007年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網絡報告及時率、審核及時率分別為88.59%(3 702/4 179)、95.74%(4 001/4 179);2008年報告及時率、審核及時率分別為94.28%(6120/6 491)、98.50%(6 394/6 120),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12.847和77.408,p<0.01)。表1 3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2.3 各級醫療機構直報時效性分析 全市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共計71家,全部進行了死因網絡直報。10 670張死亡報告卡中,縣區級醫院2 946張,占27.61%;市級醫療機構3 012張,占28.22%,省級醫療機構4 712張,占44.16%。省級、市級、縣級醫療機構報告及時率發別為95.1%(4 481/4 712)、90.1%(2 714/3 012)和89.2(2 627/2 946)。見表2。表2 石家莊市不同醫療機構死因監測時效性比較

    3 討論

    3.1 資料分析結果,我市報告卡的“死亡-生成”中位數為1.00 d ;報告及時率為92.05%、審核及時率為97.42%,高于2004年全國報告水平[1];22個縣區報告及時性存在明顯地區差異,但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無關,表明死因報告質量僅與報告人員業務水平,責任心和醫院死亡病例直報系統是否規范化管理以及所屬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的督導力度等有關。

    3.2 2008年與2007年相比,死亡報告病例數有所增加,死因報告及時、審核及時性明顯提高,這與2008年加大對醫療機構臨床醫師和網絡報告人、疾控中心審核人員的培訓和現場督導,并將死亡監測質量作為醫療機構年終考核項目有關。

    3.3 資料分析表明縣級醫療機構死因報告及時性低于市級和省級醫療,這與縣級醫院領導重經濟利益,輕死因監測報告管理有關,多數縣級醫療機構未制定死因報告制度、無激勵考核機制,臨床醫生網絡報告意識淡薄,網絡直報人員不穩定、年齡老化、計算機操作不熟練,對工作缺乏責任心,未能及時收集死亡證明書并進行網絡報告有關;省、市級醫療機構死因網絡報告人員專業總體水平較高,人員較固定,病例網絡報告意識較強,同時多數醫院多建立了明確的死因報告考核機制,設立了獎懲制度,不定期對死因報告工作進行考評、通報,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死因網絡報告的時效性。

    第9篇:醫療機構報告范文

    為貫徹實施《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范醫療事故的預防、處置、監督與處理工作,以進一步嚴格醫療規范,提高醫療質量,必須進一步完善本市醫療機構“醫療糾紛登記制度”,明確各醫療機構內醫療糾紛處理辦公室、責任科室和當事醫務人員的工作職責,形成醫療機構內防范和處置醫療糾紛規范、有序、高效的工作流程,提高醫院管理水平。現將對各醫療機構內醫療糾紛處理辦公室、責任科室和當事醫務人員的具體工作職責和要求規定如下:

    一、醫療機構內醫療糾紛處理辦公室(或專職人員)的工作職責和要求

    發生醫療糾紛后,醫療機構內的醫療糾紛處理辦公室(或專職人員)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對有以下情況之一的,應認真填寫《醫療糾紛登記索引表》(附件一),作好糾紛索引登記工作并建立《醫療糾紛登記專冊》(附件二)。

    1、科室負責人報告有關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

    2、發生涉及以下醫療糾紛、醫療質量等方面的投訴。

    (1)醫療事故爭議的解決進入醫患雙方協商、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上訴法院程序的;

    (2)醫院就醫療糾紛對患者發生補、賠償行為的;

    (3)所投訴的醫療糾紛患者伴有并發癥的;

    (4)有關醫療糾紛越級或領導要求督辦的。

    (二)應按照《醫療糾紛登記專冊》的填寫內容和要求,組織調查和處理,并同步記錄醫療糾紛處理情況。具體要求包括:

    1、立即向當事人和相關人員調查糾紛發生經過,作好筆錄。

    2、根據調查筆錄、當事人陳述報告和科室處理意見,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提出整改要求(必要時可邀請院外專家參加討論),形成院內處理意見。

    3、提出整改要求,監督整改落實情況。

    4、及時向患者(或家屬)作好通報和解釋工作,并將有關情況及時、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

    (三)應及時將醫療糾紛處理材料整理歸檔,已歸檔的材料不得篡改、偽造,不得隨意外借,應有專人保管,防止遺失;同時應做好以下工作:

    1、《醫療糾紛登記專冊》所列的處理項目應按時完成,不得缺項。

    2、處理結果向患者(或家屬)通報和解釋時,通過電話方式的,應做好電話記錄并存檔;通過書面方式的,應將文字材料復印件存檔。

    二、責任科室的工作職責和要求

    發生醫療糾紛后醫療機構內責任科室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接當事人報告和患方投訴后,應由科室負責人及時調查、核實糾紛經過。

    (二)應及時組織科內討論,對糾紛中反映的問題(或投訴人反映的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明確糾紛性質和相關責任人,提出整改意見和措施,并在5個工作日內形成科室意見,書面報醫療機構醫療糾紛處理辦公室。

    (三)對科室討論中發現的問題和醫療糾紛處理辦公室(或專職人員)提出的整改意見,應及時落實,并接受醫療機構行政管理部門的督查。

    三、當事醫務人員的工作職責和要求

    醫療糾紛發生后,醫療機構內當事醫務人員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糾紛發生后,應如實陳述事件的經過,并認真填寫《醫療糾紛當事人陳述報告書》(附件三),在醫療糾紛發生后的3個工作日內將陳述報告書遞交至處理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入口|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91精品欧美成人|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 国产成人黄色小说| 51影院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91香蕉视频成人|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小明发布永久在线成人免费|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成人爱做日本视频免费|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缓存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