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本文以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研究古詩詞藝術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詞及曲式特點來探研其演唱特點.

    關鍵詞:古詩詞藝術歌曲;吟誦性;韻味;潤腔

    藝術歌曲是一種西方的聲樂體裁。自二十世紀20年代,這種形式傳入中國,結合中國的詩詞及民族音樂元素,出現了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它是中國古詩詞與音樂相結合的聲樂體裁,它所傳遞的是中國悠久的文化特有的魅力。古詩詞藝術歌曲中既有古詩人、詞人的情感和思想,又有作曲家賦予今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者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通過對中國古詩詞的時代背景、意境的分析與把握,準確理解樂曲的情感內容,知曉曲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曲家所賦予的新的情感,從而全身心地融入到歌曲所要傳遞的情感之中,更好地表現其藝術魅力。

    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意境

    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其歌詞部分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家喻戶曉的名作,關于這首詩,后人持有許多不同的理解。多數人認為是表達了李白送故人遠行時的惜別悵望之情,如《唐詩絕句類選》中說:“末二句寫別時悵望之景,而情在其中”。裴斐在其《李白詩歌賞析集》里更是將“悵望”之情向上推了一層,他說:“孤帆的形象本已令人傷心,何況這影子正一點點遠去,終于消失于碧天之外。眼前只剩下滔滔江水如思念之情一樣,滾滾流向天邊?!?/p>

    (1)單從這首詩的字面意思來看,仿佛作品只是表達了李白送孟浩然依依不舍之情,但結合李白、孟浩然的生平以及作詩時兩人的處境,發現這首詩的感情層次非常豐富。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春,孟浩然由武昌去廣陵,李白為其送行時所作。這時的李白初居安陸,剛剛結束江南吳越之游,正值年輕快意之時,在武昌與長他12歲的孟浩然相遇,而孟浩然當時已詩名天下,兩人一見如故。這次的離別正處在太平繁華的開元盛世,唐代的詩人多放浪不拘,孟浩然也不不例外。從黃鶴樓到揚州一路繁花似錦,且揚州在當時是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地方,當時的孟浩然對其前途正充滿信心,李白又是愛好游覽、情懷浪漫的人,對這次孟浩然去揚州一行煞是羨慕。由此分析,這首千古名作中開始是李白回憶送孟浩然遠去的不舍場景,但其中夾雜著李白對孟浩然此行的羨慕與向往,演唱時一定不能只單一的表現不舍,而是要有層次有內容的去表現詩人的心境。

    這首詩的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是用了崔顥《黃鶴樓》詩中“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中駕鶴飛升的典故。

    (2)這句詩表層的意思是說孟浩然和李白在黃鶴樓辭別,但從當時二人的心境來分析,是李白羨慕孟浩然此去如同仙人駕鶴而去一般瀟灑、快活,情感的基調實為開朗、明快。

    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將時間去往的地點交待清楚。在有第一句的鋪墊的情況下,這一句的深層次的意思為在三月美好的春光里,孟浩然如同駕鶴的仙人一般瀟灑的去往了繁花似錦、佳麗匯聚的揚州,李白煞是羨慕。

    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不僅形容李白望著遠去的船帆不舍,承接前兩句,可見還有對孟浩然如仙人駕鶴般去往揚州做美好的“揚州夢”的羨慕和向往。

    只有準確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我們才能夠把握詞曲的情感,在演唱詞曲時更為準確的傳遞古人的情懷和當時的意境。

    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曲式特點

    此曲是著名作曲家劉文金先生于1988年完成的,此曲旋律優美、意蘊悠長,雅俗共,是古詩詞藝術歌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曲目。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旋律運用了傳統的中國五聲音階調式,旋律為D宮調式,在創作上融入了中國詩詞的韻律和吟誦感,極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國古代音樂的風貌?!庇捎趧⑽慕饘γ駱返氖煜ず拖矏?,開頭的鋼伴部分用了自由且漸快的散板,模仿古箏的演奏及琵琶的震音效果,表現長江波浪起伏的畫面,從而營造出古樸、飄逸的意境。主旋律可分為五個樂句:

    第一個樂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樓”這個字結束音在A徵音上。這一樂句沿用了前奏部分的散板,以吟誦的自由式進入猶如詩人吟唱一般,奠定了整曲飄逸、灑脫的風格。

    第二樂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州”字結束音落在F角音上。此樂句由第一樂句的散板進入慢板,4/4拍,并融入了戲曲的音樂元素,旋律抑揚頓挫,很是歡快、灑脫,刻畫出李白對孟浩然前去揚州的羨慕、喜悅之情。

    第三樂句“孤帆遠影碧空盡”的“盡”落音在B羽上,“碧空盡”三個字與前四個字形成音符上的大跳,將情緒推向更上一層,為第四樂句“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做了鋪墊。

    第四樂句“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流”落音在F角音上,為五個樂句中的最。

    第五樂句的“唯見長江天際流”,雖詞與第四樂句相同,但“流”字落在D宮音上,是續第四樂句之后的一個補充。

    五個樂句內在的起承轉合使樂曲猶如連綿的山峰,層次分明、灑脫悅耳,使詩作意境的表現更是非常貼切,

    樂段反復有變奏的性質,既和前面的樂旋律緊密相連,又形成了發展的關系,特別是結束句重復的那句“唯見長江天際流”,將大詩人李白的浪漫和感性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

    整首歌曲有很多的裝飾音,并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戲曲音樂元素,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使得此曲演唱起來更有古詩詞的韻味,也使演唱者可以更容易的把握這首古詩詞的意境。全曲格調高雅,回味無窮,劉文金用自己內在的文學修養和對民族音樂創作的深厚功底賦予了這首古詩詞新的藝術生命。

    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演唱特點

    這首作品很多的演唱版本都是男聲的,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鏘的版本,他演唱此曲時的咬字、韻味把握的較為貼切。而作為女聲演唱此曲時,應注重詩人形象的塑造,并避免聲部不同帶來的弊端。

    在對作品的詞、曲進行準確而透徹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礎上,對歌曲演唱技巧的設計與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演唱的方式、方法也將直接影響著作品情感、意境的傳遞。下面從演唱氣息的運用、咬字的把握、潤腔及音色的控制等方面來分析一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演唱特點:

    (1)氣息的運用。分析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與孟浩然的歡別之作,因此在氣息上應該要流暢、連貫。歌曲中很重要的休止時,呼吸要干凈利落,不能拖泥帶水。高音部分的氣息支持很重要,腰、腹部的力量一定要加強,保證歌唱的平穩性,使部分的情緒飽滿、體現出詩者所當時的心境,如歌曲倒數第二句“唯見長江天際流”中重復的那個“天際流”,在曲調上達到了全曲的最,這時的氣息一定要比其他地方更加結實、有力,以表達李白當時的情懷。

    (2)咬字的把握。演唱中國聲樂作品講究“字正腔圓”,尤其在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更要注重其字頭的咬法與元音的歸韻,這也是表現古詩詞藝術歌曲濃郁民族風格的重要部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咬字是演唱特點的重中之重。如“故人西辭黃鶴樓”中的“人”字的發音“ren”,這個字有兩拍,而且又在散板部分,字頭“r”要咬的清晰且慢,元音“e”和尾音“n”要快速的歸韻到頭腔上,使歌曲的吟誦性得到很好地表達,猶如一個詩人在吟唱?!盁熁ㄈ孪聯P州”中的“三”字只有半拍,但在咬這個字的時候一點也不能馬虎,要將字頭“s”用舌尖抵到牙齒,字腹“an”要在鼻腔里迅速歸韻?!爸荨弊忠ё∽诸^“zh”,后面再緩慢的過渡到“ou”,過渡時要自然等等。

    總之,咬字要遵循“依字行腔”的原則,從而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使歌曲的古典氣質得以體現。

    (3)潤腔及音色的控制。董維松在其《論潤腔》中說到:“‘潤腔’一詞,現在人們用的很普遍,也以此寫過許多論文。但這應該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學術術語?!?/p>

    潤腔中常用的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裝飾音有倚音、連音、波音、顫音、滑音等。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這些裝飾音也均有出現,如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的“人”、“西”、“樓”都有倚音,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月”字用了波音,“州”可以用滑音去潤腔,全曲的最后一個字“流”的最后一個音則可以運用顫音、漸慢收尾音來潤腔,以體現全曲的結束感以及李白望著故人遠去、天水一線的畫面。潤腔中還常用以語氣助詞,在本曲中,倒數第二句反復的天際流前面我們就有用到“啊”這個語氣助詞來潤腔,以突顯故人的吟誦韻味。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音色的控制也是演唱此曲的重要環節。本人認為在演唱時應對聲音的明亮度、音的強弱變化都加以控制,既要讓聲音聽起來厚實、自然,又要有詩人一般的瀟灑韻味在里面。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是散板,在聲音上可以先輕起,“故人”字模仿簫的音色,“西辭”的音色開始漸漸變明亮,體現整首詩的明快基調,“黃鶴樓”三個字在中音區,音色則要自然、流暢、厚實為宜。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這一句整體都以明快的音色去表現,以突顯春光明媚的三月孟浩然這一去讓李白多么的羨慕,聲音要稍稍靠前一些。第三句“孤帆遠影碧空盡”的聲音不能太實,可以往后靠一些,用半聲去處理,來描繪望船遠去的畫面。第四句“唯見長江天際流”處在高音處,聲音要和前句形成統一,不可太實,運用高音的弱處理,延續其畫面感,也刻畫詩人瀟灑、浪漫的人物性格。后面的反復也可遵循上面的用聲原則。全曲在演唱時,聲音有實有虛,強弱變化有序,使歌曲有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要想將此曲演唱的韻味十足、情感貼切,無論是用氣、咬字還是在潤腔及聲音的控制上都要下足功夫,力求做到每個字的發音、歸韻、重音等都要準確。

    4 結語

    在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與關注的當下,要想將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好,必須要有嚴謹的態度。中國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大國,故人留下的文化財富,今人可用現代的手法去發展它、創新它,更要很好地去繼承它、發揚它。

    本文通過分析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來探研其演唱特點。該曲只是演唱古詩詞藝術歌曲中的一個實例,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寶庫,有待于我們更好的去挖掘它、探索它。

    如何讓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更加符合其詩詞的意境以及當代人的審美,是我們需要繼續探索、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們還要不斷的努力,讓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 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M].成都:巴蜀書社出版發行,1988.

    [2] 左漢林:“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新意”[J].寧夏大學學報,2006(01).

    [3] 張塘林:“淺析古詩詞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J].北方音樂,2012(02).

    第2篇: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小草悄悄地從地底下探出了小腦袋;花兒高興地咧開嘴笑了;小動物們也不在家里睡覺了,都蹦著跳著跑出來。大地上一切都生機勃勃。

    孟浩然和李白這兩個好朋友在林蔭小路上手挽著手默默地走著,他們倆無心觀賞這美麗的景色。

    不知不覺,李白和孟浩然來到了長江邊上。李白手端一杯酒,說:“兄臺,此去千山萬水,小弟敬兄臺一杯,為兄臺餞行?!泵虾迫缓碗x別一飲而盡。

    李白拉著孟浩然的手說:“老兄,這次你去廣陵,路上一定要珍重?!泵虾迫徽f:“放心吧,老弟,你也要多保重?!?/p>

    在船家的催促下,孟浩然邁步向船上走去。船漸漸地遠去了,李白在岸上揮手:“兄臺,一路順風——”,“多保重——”孟浩然站在船頭也揮手道別。

    第3篇: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我與孟兄登上黃鶴樓,坐在一處靠窗的桌旁,喝著美酒,吃著下酒菜。這時,微風習習,吹動我和孟兄的衣衫,我和孟兄放下酒杯,來到窗前,眺望窗外煙花似海的花海,江面波光粼粼,藍天上一群群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在這樣如畫的景色中,我與孟兄詩興大發,飲酒作對,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好詩。高興之下,我們開始暢談起自己的心事、抱負與理想。談了很久,時間不早了,孟兄就要走了。我與孟兄只能喝最后一杯酒了,我站起來,一手拿著酒壺,一手拿著酒杯,慢慢地為孟兄兄斟滿酒,也為自己倒了一杯,我和孟兄一起拿起酒杯,孟兄說:“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來!讓我倆干了這一杯。”說完,我倆一飲而盡。這時,孟兄背起行囊,說:“賢弟,我要走了?!薄白屛以偎湍阋怀贪?!”我說。說完,我和孟兄一起走下樓去。

    我們攜手走在林陰小道里,路上的景色可真美,好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色。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夾雜著星星點點的野花,路邊的樹正發著綠色的新芽。風陣陣吹來,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只只自由自在的小鳥在我們后面追逐,用它那婉轉的歌聲歌唱著,好像在為孟兄唱一首離別之歌,在這樣生機勃勃的景色中,我們卻沒有什么心情去欣賞。我們倆一路上默默無語。

    來到了江邊,船早已經來了,孟兄剛想上船,我一把拉住孟兄,說:“這一別,不知何日重逢。祝你一路順風,平平安安。”孟兄感激地說“我們一定會再相見的?!泵闲痔ど狭舜驹诖^,我倆四目相對,他握住我的手,說:“再見了!”船夫劃起了槳,船慢慢地向前劃去。孟兄站在船頭,一直對我揮手,我也揮起手,默默地為孟兄祝福。船走遠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天邊,只能見到船的影子。近處,只見波浪一層拍打著一層,向岸邊沖來。水中倒映著魚兒的影子;遠處,江面波光閃動,江水滾滾向前。

    我一直呆呆地站在江邊,遲遲沒有離去。看著看著……

    第4篇: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關鍵詞:關聯理論;交際意圖;最佳關聯對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珍貴文化遺產,是漢文學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同時也對周邊國家及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翻譯唐詩傳播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則是我國作為一個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翻譯詩歌卻是翻譯界公認為“攻堅難題”,不僅要求通順忠實,還要保留原文獨特的風格和唯美的韻律,以達到最大限度傳播其優美有韻味的特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是一首送別友人,情感真摯,寓情于景的佳作。

    一、文獻綜述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語用學已經成為語言學學科體系中一個獨立的學科,它包含的理論,例如言語行為理論、關聯理論、語言禮貌理論等,被廣泛運用到各個學科范式中。

    在翻譯活動中最佳關聯(最大限度減少聽話人話語理解時所付出的的努力;最大限度上增加話語的語境效果)也是譯者力爭達到的目標譯者的責任就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圖與譯文讀者的期盼相吻合將翻譯和關聯理論結合到一起。關聯理論關照下的翻譯,無疑能讓接受語讀者能更加輕松領略源語言文化內涵,讓文化間的交流更為流暢自然。

    二、詩歌賞析

    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該詩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八年春,當時李白正游歷于漢口一帶,恰逢落第而歸的孟浩然要東游吳越,李白為之送行。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浪漫氣息的離別。這是兩位好朋友,也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是孟浩然即將下揚州,去體驗一個繁華的城市,風流的生活的別離。此次別離是愉快輕松的,承載著詩人李白對揚州的無限想象,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寓離情于寫景中,以景物寫離愁,是本詩的最大特色。

    三、譯本的關聯理論分析

    詩的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直奔主題,將作詩的目的,對象點名。對“故人”的處理,龐德采用日語單詞“故人”的羅馬發音“Ko-jin”,王諾譯文采用“My old friend”,許譯文采用“My friend”。從最佳關聯角度來看,毫無疑問,對于英語讀者來說,王諾譯本和許譯本最大限度減少聽話人話語理解時所付出的的努力,交際意圖保留更加,直接點名詩人李白與孟浩然好友關系,許譯本則更勝在簡潔性。在專有名詞的處理上,“黃鶴樓”到第二句中的“揚州”,這都是具有濃厚中國文化氣息的詞匯,筆者認為在翻譯成英文時,應當加注解共參考。

    第二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則是對詩歌時間地點的描述?!盁熁ㄈ隆睙o疑包涵了多層次關聯性。并不像表面那四個字所承載的詞匯意義。詩人李白在這顯性關聯傳遞了時間信息,但是暗含隱形關聯便向讀者傳遞了在他送別之時,對友人能去揚州那等姹紫嫣紅、繁花似錦的城市的羨慕之情。譯本中,龐德譯本采用“smoke flowers are blurred over the river”和王諾譯本“while blossoms curl like smoke on the river”則不如許譯本“veiled in green willows and red flowers”匠心獨具。許譯本通過“veil”勾勒出一幅朦朧的江上水霧輕漫之境,紅綠交替的繁茂花木則暗示詩人內心的欣羨之感;使用鮮艷的色彩詞,無疑能讓英文讀者認知時生成強烈的畫面感。

    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則是詩人情感與眼前之景交織醞釀到最高處的表達。“碧空盡”“天際流”似是在宣紙上染上一幅水墨畫,一種和諧自然之美,水天交融,寓情于景。從交際情感和認知美學兩個角度分析,是孟浩然的孤舟消失在了碧空之下,還是二者和諧相融,共存于畫面之中?筆者認為后者更具畫面感。許譯本在此處用“lost”體現“盡”,沒有水天相接的畫面感,反而給人一種生硬之感。相比之下,龐德譯本和王諾譯本的處理更具中國國畫“朦朧”特點,分別使用“blots”“fading into”。“blots”則剛像是詩人構圖時點上去的一個墨點,更像是視角里突出的一筆,略顯突兀;而“fading into”則體現的是長江水浩浩蕩蕩,奔流東去,承載著友人孤舟,在詩人的目送下視野交融的景象。在最后一句“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處理上,許譯本“Where I see but the endless River rolling by”則是強化了目送別離的送別關聯。

    四、結論

    詩歌時高度精煉的文學語言,每個譯者在翻譯時都有一定程度上自我的處理。從關聯理論視域下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三個譯本進行分析,從認知語境、最佳關聯對等等方面進行探討比較,指出譯本的優點和不足,減少英語讀者群體花費人之努力尋求理解中國詩歌文化的最大關聯,從而達到傳播更多更好優秀詩歌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Ezra Pound.(2007)Cathay(1915)[M]. Kessinger Publishing,LLC.

    第5篇: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依依惜別”是本課的文眼、情眼,最能體現出朋友間尊重和敬仰的情意之美。抓住這個教學切入點,讓學生置身文本之中,用朗讀、品析、表演、補白體會那般“友情”“親情”“豪情”“離情”之美。

    一、用朗讀感受情意美

    文包詩融語言美、意境美于一身,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提高語文素養的好素材。同時,讀是思的憑借,讀是悟的前提,讀是說的儲備,讀是寫的基礎。所以,在文包詩課文的教學中,要凸顯語文學科的特點,讓“讀”成為課堂的主旋律。用“讀”為學生營造一個綠意蔥蘢的心靈花園,讓學生走進文本,閱讀品味、領悟內容、體驗情感。

    整篇文章讀來如流水般順暢,如玫瑰般醇厚,特別是幾處用簡短的語言描繪出的景色圖:“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柳絮翻飛,是煙是霧,朦朧之美;繁花亂眼,似云似錦,盎然之美?!包S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氣勢磅礴,凌空欲飛,仙氣之美?!鞍哆厳盍酪?,江上沙鷗點點”——楊柳沙鷗極通人性,隨之心動,不舍之美。

    一切語景皆語情,為兩位大詩人的送別營造了朦朧、難舍的意境,讀來是那么親切自然、朗朗上口。通過理解閱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動情地讀,相信每讀一句,學生的心中都會有一幅畫面出現。

    優美的環境也為李白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埋下了感情的伏筆,成為靈感的源泉。深厚的友情凝聚在這四句詩中,讀來透著淡淡的傷感、深深的祝福。

    二、用品析體悟情意美

    “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苯處熜枰龑W生扎實學習字詞句,引導學生深入課文的字里行間,用心品味。讓學生再次觸摸文本,與文本更深入地對話——先讀到文字的里面,再讀到文字的背后,最后讀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悟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

    一個“藏”字,引導學生思考:為何藏?在品味過后,必能悟出兩位大詩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心境。這是一份不愿觸動的離別情,是那般不忍別,是那般寧愿自己難過、也不想讓朋友難過的關心的情意??!

    六個“您”字,讓人體會到大詩人李白對孟浩然如兄長、如老師般深深的敬仰,進一步理解和感受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

    兩個動作“佇立”“凝視”,由行動直入內心,此時此刻詩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如果沒有這些豐富的內涵,又怎么會白帆已逝,還“依然佇立”?如果情誼不深厚,又怎么會久久“凝視”?如果不是此時心潮起伏,難抑深情,又怎么會“一江春水浩浩蕩蕩”流不息?詩人內心的悵惘,有力地撞擊著我們的心靈,讓人體會到友情的可貴。

    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將情與景高度完美地融合,正所謂“不見帆影,惟見長江;悵別之情,盡在言外”。一個“辭”字,飽含深情,極具吸引力。讀后,孟浩然向李白拱手作別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個“孤”字,詩人唯見孤帆,眼中只有友人,離別之情、敬仰之情、依依不舍之情、孤單寂寞之情在心中來回激蕩,情深意遠。

    師生、生生、人本之間在不斷的思維撞擊中,對文本的理解更加豐富和深入,更深入至詩人的內心世界,感受詩人情感的波動,體會那份分別之時的情意美。

    三、用補白綻放情意美

    善教者,一定會在文本的空白處巧做文章,或引入課外學習資源以充實文本的解讀,或引發學生展開豐富想象以填補文本的空白。它與文本融為一體,引領著學生走進文本的深處,走進文本人物的心靈情感深處,進行的是有深度的解讀。

    在李、孟“飲酒話別”的段落學習時,將李白所寫的《贈孟浩然》一詩作為資料補充,既擴大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視界,又深化了學生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當白帆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時;當李白在岸上遙望想到孟浩然在船上同樣的遙望時,為了能由外在的遙望走進兩人的內心,想到兩人內心的獨白,我讓學生進行了以下層次性的補白訓練。

    岸邊繁花似錦,李白望著孟浩然的船越去越遠,心里默默地說——

    江上沙鷗點點,孟浩然望著漸漸模糊的李白,心里默默地說——

    岸邊楊柳依依,李白再也看不到孟浩然了,心里默默地說——

    江上波濤洶涌,孟浩然同樣看不到李白了,心里默默地說——

    學生在不斷補白中進入了送別的意境,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彼此相望,彼此留戀,體味到兩人的情意更加深厚。

    四、用表演展現情意美

    “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穿越千年,展現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那一天——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這場離別,演繹著細膩、深情的場景時,依然能夠直抵我們內心。

    師: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也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他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學們,請你們在班級中找到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

    第6篇: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關鍵詞: 古詩教學 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

    古詩雖好,但小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雖然有的古詩便于識記,淺顯易懂,但畢竟是古代人用文言寫的,語義詞義與現代漢語有較大差異。要想讓學生真正記得住古詩,還能學以致用,不能用平常上課的方法。有的老師把古詩的意思、意境的賞析、背景的介紹等一股腦講解傳授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和抄錄這些資料,使古詩教學變得索然無味,古詩的意境、美感就沒有了。

    筆者深入探討了兒童學習古詩的心理規律,除了采用解句法、誦讀法等一些常規的方法外,還采用一些新的方法,現介紹如下。

    一、相似與相異

    首先,把同種類型的古詩放在一起,這樣節省時間,不需要一首一首地講解,只要講透一首,就可以舉一反三。當然不需要每節課都這么上,否則教師的工作量就大了,而備課時間卻不多。其次,讓學生找這種類型詩句的相似點和相異點。如王維的《渭城曲》、高適的《別董大》、李白的《贈汪倫》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它們的相似點容易找,都是表達一種情感——朋友之間的真情厚誼,都是以情相送。但是相異點是什么呢?學生就看不出了,需要老師點撥。王維的《渭城曲》是以酒相送;高適的《別董大》是以話語相送;李白的《贈汪倫》是以歌聲相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以目光相送。方式不同,但情感一樣。這樣上課的形式新穎,容易識記。一堂課的容量抵得上幾節課的內容,學生學起來很輕松。在短時間內和詩人穿越對話,感悟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學生難以理解古人之間的分別為何能激發如此情感,而現代人難道友誼就淡了嗎?這時教師可以補充,那是因為古代交通、通訊不方便,一別或許就是一生。現代人想聽友人的聲音可以打電話,想見友人可以視頻或通過快捷的交通工具見面,所以古人如此深厚的情感,學生就能感同身受了。

    二、擴寫練表達

    在學習古詩時適當地指導學生擴寫,這比平時的命題作文有內容可寫多了。學生有方法可以模仿,有語言可以用,內容還很豐富,這樣能有效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寫作,是很好的練筆機會。

    1.擴寫所繪之景。

    中國古詩的寫景詩很多,之所以源遠流長,是因為寥寥幾個字就能精煉地介紹大自然的美景,抒發詩人對自然界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我們要求學生把這些寫景詩擴寫成寫景文。如杜甫的《絕句》,學生抓住詩中的“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等詞語,由眼前的近景到天上的遠景,既有聽覺形象又有視覺形象,既有動景又有靜景,色彩鮮明,錯落有致。學生通過這些明快的景色有話可寫。所以這樣的文章比命題《春天的景色》的題眼要好抓得多,內容要豐富得多,切入點要新穎得多。

    2.擴寫所言之事。

    利用古詩中所敘述的場景,把場景擴大化,具體化。古詩的韻味就在于讀者的感悟,對詩句的理解,與之產生共鳴。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它通過寫詩人送好友孟浩然的場景抒發與朋友的惜別之情。學生擴寫之前,可以抓住“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時的動作、表情、神態是什么樣的,兩人會說些什么呢?學生可以先演一演,這樣擴寫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技巧助識記

    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經典,學習古詩的目的在于識記,在于運用。從教材的編排不難看出,小學階段是人生記憶的黃金階段,通過一定數量古詩文的積累,學生儲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消化、理解,當這些知識到了一定量的沉淀后就能運用。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從小背誦的文章終生難忘,用起來信手拈來,長大后記憶的內容,過一陣子就忘了。因此,教師要明確提出任務,讓學生采取多種方法去記憶。如有的學生就把唐代的作家編成了口訣:“王孟山水田園詩,高適岑參邊塞詩。大李杜有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小李杜有李商隱和杜牧?!倍潭處拙湓?,記住了詩人、稱謂及詩的風格,相信背上這個口訣的學生將受益終生。

    四、想象助意境

    第7篇: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小學階段,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學習古詩,在理解古詩意思、理解背景,吟誦古詩中走進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的基礎上,進行改寫,既可以加深感悟古詩美的意境,啟迪想象,在眼前展開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并且,它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音樂、建筑、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那么,如何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古詩的改寫呢?在進行“讀經典學作文”課題研究的過程,我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改寫要在弄清改寫的形式與要求基礎上,把握原文的內容進行改寫。因為改寫不等于重寫,它是以原文為基礎,進行加工、再創造,絕不能拋棄原文而憑空設想和胡編亂造。改寫,應該扣住詩意,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合理想象,把詩句展示的事物通過形、色、聲等描繪出來,展示出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把事情的過程,通過言行舉止,神情心理、外貌環境進行描繪,從而令過程具體,語言連貫、流暢,語氣的前后協調。在教學的過程中,“讀、議、演、說、寫、評”結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是一首先敘事而后借景抒情的古詩,孟浩然要到揚州去,李白在黃鶴樓上為他送行。情深意眷,依依不舍,何不把離別的惆悵化作力量?于是詩人即由起興,即景運筆,衷心祝愿友人一路順風。詩歌改寫的重點在于“送”:一是途中談送,二是江邊別送,三是登樓目送遠去。改寫的點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樣,寫客“辭”己,并以“下”字緊承“辭”字,宛曲有致地傳達出客人的愉快風發神情?!盁熁ㄈ孪聯P州”寫出日暖花繁、岸柳如煙的盛景,暗含詩人對友人此行的艷慕,就寫出了分別之際的歡愉情景。雖是摯友離別,卻沒有尋常的離愁別緒,這番情景很是別致。一個“盡”與“流”,借景寫情,不僅寫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遠逝的情景,而且寫出詩人憑欄目送的情景,此刻,詩人佇立在黃鶴樓上,久久地注視著那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處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隨船而去了。因此,望著浩渺的江水,詩人心中悵然若失,“唯見”一詞把這種感受刻畫的淋漓盡致。固然,“流”字的傳情之筆,更是寫出詩人的主觀感覺,他此刻心馳神往,追隨友人而去了。

    這首詩文筆精湛,短短的幾句卻包含著深刻的意境和感情。在教學生改寫這首古詩時,我設計了“讀、議、演、說、寫、評”六個環節,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1.讀。讀好古詩,在意境中去體會詩人之間這種依依惜別的感情是非常必要的。讀好古詩,我認為要讀出韻味,讀出情味,讀出意味,讀出品位。首先要讀準字音,讀懂詞義;其次,要讀準節奏,讀出語氣;再次,要讀出意蘊。讀,要采用不同手段調動朗讀興趣。聽錄音、教師范讀、全班齊讀、小組合讀、個人讀、男女生賽讀等均是激發學生朗讀欲望的好形式。

    2.議。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理解了詩歌的大致意思。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回憶平時送別親人、同學、朋友的畫面,想象當時的心情,在小組內議一議,和詩人產生共鳴。

    3.演。畢竟古人和我們現代人的送別場面有很大的差異,以學生的生活閱歷,要想象當時的送別場景,深切體會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還是有一些難度。結合李白當時寫這首詩的背景(那年李白大概20多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但兩人志同道合,情誼深厚,是忘年之交),由我來扮演孟浩然,學生扮演李白,重現當時的送別場景,讓他們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通過觀察詩人的神態、動作和語言,很直觀地感受到詩人之間這種依依惜別的感情,很快就體會到了文中的意境。

    4.說??戳藥熒餐谋硌莺?,再讓學生說一說,在剛才的送別場景中,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詩人之間的深厚友誼。說的同時,既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為接下來改寫古詩、合理構思作好了鋪墊。

    5.寫。改寫時,我引導學生扣住“送”的過程重點寫,理清六要素――時間:煙花三月;地點:黃鶴樓;人物:李白與孟浩然;起因:孟浩然為什么與李白的相聚;經過:李白送孟浩然(路上――江邊――登黃鶴樓);結果:抒感。再結合改寫點:“辭”、“下”、“盡”與“流”串起情節,側重想象描寫。這樣改寫,詩的意境闊大,詩人的情深意摯就躍然紙上了!

    第8篇: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關鍵詞:地點意象時間意象 物象 主題朦朧 意境無窮

    一、 離別詩中的意象

    舉目望影,淚沾衣襟。離別詩中的情感大多飽含依戀不舍、哀婉傷感凄悲之情,讀之令人心生愁緒、潸然淚下。而離別詩為什么會有這種魔力,詩人又是怎樣來渲染這種離別的思緒,從而使人讀之心生感觸,淚涕縱橫呢?這就需要借助某些特殊的意象了。這些意象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悲傷感染力,再加之作者的修飾,以及歷代文人的青睞,便使之成為離別詩不可或缺的一道情感風景線。下面我們分類來看看,離別詩中的意象有哪些。

    (一)地點意象

    現代人對于禮節的觀念比之古人卻是淡化了許多,沒有古人來的重視來的心誠。古人對于送別就是相當的重視。通常是相送十幾里,梁山伯與祝英臺便是很好的例子,祝英臺歸鄉,梁山伯也是相送了十八里。而到了分別之處時也是遙相揮手,舉目眺望,直至身影隱沒與地平線之下,也還在獨自掩泣暗訴憂傷。

    既然相送,那么便會有分別的地方。古人選擇分別的地點有其獨有的特點。先前說古人重禮節,相送路程很遠,因此在選擇分別地點時,通常會選擇能夠休息的地方。比如長亭、謝亭、客舍、西樓等。

    那么如果道路沒有提供休息的地方怎么辦呢?那也只好相送到不能再繼續相送的地點了,如南浦、岔路旁、津渡頭等。這些地點要么是需要更換交通工具,要么是要分道揚鑣,古人通常以此地點作為分別的地點。

    所以離別詩中飽含離別之意的地點意象便有長亭、謝亭、灞陵亭、客舍、西樓、南浦、岔路旁、津渡頭、或者轂下外等。下面我們以唐代的離別詩歌為例,來欣賞這些離別意象給讀者帶來怎樣的美好感覺。

    “東越想逢地,西亭送別津。風潮看解纜,云海去愁人。鄉在桃林暗,山在楓樹春。因懷故園意,歸與孟家臨。”——張子容的《送孟浩然歸襄陽》

    張子容與孟浩然都是襄陽人,他們在永嘉相會,他鄉遇故友,感慨極深,情緒相當復雜。同鄉故友在異地相逢當然是高興的,所以既喝酒又題詩。而當時張子容貶樂城尉,孟浩然赴舉不第,俱不得意,皆有濕路之悲。因為懷戀故鄉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但為了各自的事,又不得不分手,于是感慨更多。了解了以上背景,當我們讀到首聯“東越想逢地,西亭送別津”時,就能深深的體會到這兩句詩中包含著多么復雜的情感。

    “浙東是我們相逢的地方,西亭是我們離別的津渡”。“浙東”與“西亭”這兩個地點,極有韻味,意為剛剛相逢,又得送別,生涯的辛苦,可想而知。此詩把西亭作為離別詩的地點意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上國路綿綿,行人候曉天。離亭綠綺奏,鄉樹白云連。江露濕佂袂,山鶯宜泊船。春風若為別,相顧起尊前。”——權德輿《送句容王少府簿領赴上都》

    這是一首以離亭作為分別的地點的春日送行詩,將春天的優美景色和送別之情交融成一體來寫,很有情味。“離亭綠綺奏,鄉樹白云連”,寫離亭之內,琴聲奏起送別之曲,悠揚婉轉,更增離別愁緒,難免使人感到凄涼;遙望鄉間,樹木青蔥,仰看長空,白云連綿,天色已亮,依依難舍之情不言而露。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老朋友向西方辭別了黃鶴樓,在花柳迷人的三月東去揚州。首聯便點出了離別的地點——黃鶴樓。詩人把黃鶴樓這個離別地點意象,作為情感宣泄的突破口。故人已去,獨留黃鶴樓,空遺立。離愁悲緒繞樓宇,他日回想涕自流。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感傷?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白居易《南浦別》

    凄凄別離南浦情,裊裊秋風暗吹西。淚灑回路不忍顧,腸斷心愁點別離。飲不盡的思緒如酒,道不盡的離愁如夢。夢留南浦,縈繞愁腸。

    “南浦”,這個充滿離別愁緒的地點,讓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如癡如醉,令多少讀者為之黯然神傷。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蓱z江望浦,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斷腸處,日夜柳條新。”——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蓉》

    此詩首聯寫自己奔波恰逢寒食佳節,又值暮春季節,正是“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時候,更容易引起愁緒,一起筆就被愁緒籠罩著。

    可憐我獨自站在江邊,踮起腳尖,遙望,那遠去的離人。卻,終究不見,那,落橋故人。

    江浦,又是熟悉的離別地點,相似的離別場面,帶給人濃濃的別愁離緒。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王維——《送沈子福之江東》

    渡頭上楊柳依依,行人卻早已歸休。輕搖的雙槳蕩向遠方。只有相思的情意,似春意纏綿悱惻??M繞在江南江北,伴隨著你的歸舟。

    楊柳依依,折柳送別,渲染了離別的情緒。渡頭,分別的地點,相聚的結束,相思的引子,不舍的開始。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江山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溫庭筠《送東人歸》

    荒戍、黃葉、古塞、秋風,凄涼而哀傷。郢門山,令人十分留戀,流連忘返。漢陽渡,來時,雙雙把酒憨。去時,蕭蕭孤影行。來來往往,幾經輾轉,幾許別離暗恨傷。曾記否,幾時漢陽,渡離別!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往淚沾巾。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司空曙《峽口送友》

    峽口的落花散落一地,似乎將這春意散盡,好似,為你我的離別,盡情的悲傷。此詩的分別地點乃是峽口,可見峽口也是離別詩中常見的意象。

    (二)時間、季候意象

    人,是個奇怪的動物。有時候,連自己心里想什么都弄不清。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情緒,叫做悲愁。靜謐、憂傷的人,悲愁情緒總是那么顯而易見,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流露出淡淡的憂傷?;顫?、灑脫的人,平時總是那么的樂觀,絲毫瞧不見有何種憂傷的情緒。這不能表明他們心中悲愁,只是隱沒在心底深處,不輕易流露出來。若是哪一日心生感觸,便會比憂傷之人來的更加悲切。

    古時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情感細膩,感情豐富的人。有時,心底莫名的浮起一片憂傷,暗自落淚掩泣成聲。為何會莫名心生憂傷之感呢?雖說有時候這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但總會有那絲絲的外因牽連。

    有一種思緒,叫做悲秋;有一種感慨,叫做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秋風惹落葉,落葉點心愁。秋,這是一個惹人相思,惹人心生離別愁緒的季節。傍晚,即使霞光破云,卻終究還是要隱沒離去,日別西山!就像友人一樣,雖然難舍,卻還是要分別。傍晚和秋,在離別詩中頻繁的出現。它們作為離別詩中常見的時間和季候意象,被一代代詩人所青睞,成為中國詩歌畫卷中一朵鮮艷的奇葩。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嚴維《丹陽送韋參軍》

    第9篇: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范文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2、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

    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7、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

    8、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9、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0、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杜少府之任蜀州

    11、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送友人》

    12、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3、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4、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城曲》

    16、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17、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王維《送別》

    1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19、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無情。

    2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4、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25、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王之渙《送別》

    26、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7、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2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30、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賦得古原草送別》

    3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3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3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二三区波多野|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91香蕉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午夜短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a级成人高清毛片|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 3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www.国产成人| www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韩国成人毛片aaa黄| 992tv成人影院|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