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簡述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bstract: It described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inquiry teach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quiry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indoctrination and looked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xplorative teaching.
關鍵詞:生物教學;探究性教學;目的;特點;區別;發展趨勢
Key words: biology teaching;inquiry teaching;purposes;characteristics;difference;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2-0188-02
0引言
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活動。探究過程發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育本身就是一個探究過程,通過教育的過程應該使學生認識到:
①科學知識不只是觀察到的事物的簡單報告;科學知識還是由原始材料緩慢地、試驗性地累積而成的知識體系。
②這些原始材料、資料產生于有計劃的觀察和實驗。
③這些實驗和觀察的計劃是根據問題而制定的,這些問題又產生于我們對先前的知識的總結所得來的概念。
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家同他人一樣,也會犯錯誤。
⑤我們的總結性概念要受到問題解決的效果的檢驗,并通過檢驗不斷得到修正和更新。因此,探究教學的實質就是按提出科學結論和檢驗科學結論的結構方式去揭示科學結論。即:要把所提出的觀念和所進行的實驗告訴學生,要說明由此得到的材料,還要闡明把這些資料轉化成科學知識的解釋。
1探究性教學的主要目的
探究性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經歷探究知識或問題的過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創設出情景,向學生提出將要調查研究的領域。學生則發現并提出問題。問題是廣泛多樣的,教師引導學生集中于一或兩個問題進行重點研究。根據已確認的問題,由學生共同討論,如何解決,然后學生開始進行觀察、測量、比較、分類等活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信息資料。在了解資料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假說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由個人或小組共同實施方案(討論研究,實驗驗證等),學生記錄這一過程將手中的信息資料加工處理。最后對問題形成一個合理的解釋,得出結論或規律,或提出新問題,重新設計實驗,用不同方法組織資料,解釋資料,再一次進入探究過程。
2探究性教學的特點
探究性教學的特點可理解為:
①學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現象,通過探究自然的過程,自然而然地進入科學的學習。探究教學強調:知識的獲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更為重要。為此,學生必須參加,如:觀察,測量,收集,組織并解釋數據或資料的活動,使之真正接觸由科學家建立起來的科學事實,原理,定律。經過思考從而提出問題,并尋求理解。他們應當用自己的想象力或組裝儀器設備或使用藥品;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和分類。從而得出推論并通過測試進行推斷,最后概括出結論。
②探究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學不是讓學生“讀,記”科學,而是動手“做”科學。大量地安排實驗室活動是為了誘導學生研究問題,而不僅僅是舉例說明課文。如BSCS所指出的:“科學家處理的問題是課文沒有提供答案的問題,教師創造一些情景以供學生參與探究。”學生通過觀察獲得大量信息,在觀察自然中產生問題,用不同方式作出記錄,以便保存與交流,在測量、比較中學會一整套實驗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過思考得出結論,并計劃進一步行動,在解答問題中增長知識和才干;隨著知識的增長,將對他們提出越來越復雜的問題,“靈感”就在這大量的切合實際的綜合分析和正確的判斷中“瓜熟蒂落”地產生。最終形成善于發現問題,善于尋找規律,善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③探究教學旨在形成認識自然的基礎――科學概念。理科教學的目的――認識自然,不是一跳而就的,學生的認識發展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開始逐步提高到理性思維的。探究教學力求通過活動的過程引出觀察與解釋,數據與概念模式之間的差別來。
3探究性教學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的區別
探究性教學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比較在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諸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教學思想上,灌輸式教學認為科學概念、結論是經過驗證的,法則、定律是完備的,不可變的。探究教學認為科學概念是暫時的,可變的規律、真理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教學目標上,灌輸式教學重知識傳授不重能力發展,以學生記憶科學結論的多少為主要目標。探究教學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自然所需要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同時,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概念,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教學方法上,灌輸式教學以教材為中心,只講教法,不講學法,大量地灌輸權威性的事實或有關科學原則的教條;探究教學以過程為中心,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探究的過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概念。師生關系上,灌輸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的主導,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多是師“授”生“受”的形式。探究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作用只是誘導、點撥、提供材料,幫助完善實驗。教學內容上,灌輸式教學偏重于系統化的分科知識,只講結論,不講或很少講得到結論的方法。探究教學精選典型的范例性的探究實驗,以探究性的敘述代替結論性的解釋。根據上述探究教學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①使學生更準確在認識客觀世界和科學的真實。
②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研究必要的探究能力,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③有利于科學概念的形成。
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綜上所述,探究教學有它的合理內核和積極的作用,這是肯定無疑的。由此,探究性教學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學習,最終應用于教學活動中。
4探究性教學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學生由過去從學科的概念、規律開始的學習方式變為學生通過各種事實來發現概念和規律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中心是針對問題的探究活動,當學生面臨各種讓他們困惑的問題時候,他就要想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對問題進行推理、分析,找出問題解決的方向,然后通過觀察、實驗來收集事實,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資料,通過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進一步澄清事實、發現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疤骄渴綄W習”是由美國學者Schwab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的內涵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探究問題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主動積極的學習過程。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正確處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辨證關系,重視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動性,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組織上,應適當突破單一的班級授課制,輔之以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以發展學生的個性,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內容,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力求教材建設適應當代科技發展的新潮流,及時吸收當今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在教學方法上,主張應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使用研究法、發現法等教學方法,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重視多種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從探究的過程來講,中專學生的生物探究活動也未必嚴格具備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規范性,一般來講大多是己有生物學研究成果的“再發現”。學生們通過問題的提出、假設的確立、實驗方案的設計、網上查詢、統計分析等多種形式,研究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生物現象與問題。其核心是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從而形成一種正確的科學態度、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形成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激發出潛在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創新思維模式。
5探究性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創造型人才,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已成為必然,其發展趨勢可概述為:
①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指導思想。
教與學究竟應該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教育界數百年來爭論不休的一個歷史。堅持以教師為中心論者設計了“講授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論者設計了“導學模式”,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通過學習教材,掌握人類已有知識經驗并獲得智能、情感、意志、思想品德和個性等方面發展的過程;“探究模式”更是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個性發揮、能力培養的過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指導思想,辯證地揭示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系統中各自的特殊地位。這種指導思想有利于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已為大多數教師所接受,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仍將是今后生物教學模式發展和改革的指導思想。
②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現今人們普遍認識到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是生物教學的雙重任務。但是,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誰是教學的首要任務?對此生物教育界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傳授知識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有的則認為發展能力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有的認為二者并重盡管人們在認識上存在著分歧,但是他們在以下兩點上意見是一致的:a.教學中既要傳授知識也要培養能力,尤其是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b.知識、能力間有著密切聯系,能力是學習知識的條件?;谏鲜鰞牲c共識,今后生物教學模式的設計仍將把發展學生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