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如何開展線上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開展線上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何開展線上教學

    第1篇: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關鍵詞:MOOC;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改革

    MOOC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而實施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在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開辟了一種“教”與“學”的新模式。如何科學而合理的利用MOOC開展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促進教學創新、推動教學改革,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利用MOOCS富教學內容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內容繁多、更新速度很快的學科,傳統教學存在時間緊、任務重、容量小的弊端,難以將全部教學內容完整、細致、深入地傳遞給學生。在基于MO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與整合,創建“微課”教學資源體系,將需要講解和更新的內容進行提煉之后,制作成短視頻,供全體學生進行觀摩、學習與研究,從而達到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例如,在“計算機的發展、分類、特點及用途”這一章節中,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提煉與整理,將該章節的內容濃縮為5個微視頻,并輔以線上習題訓練和自我測試。通過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利用MOOC創新教學模式

    高等教育改革中強調,教師應該努力構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MOOC的多種教學功能,創新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改革。

    1.利用微課資源開展課前預習。傳統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不善于通過課前預習的方式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的信息檢索功能和教學平臺上的微課資源開展課前預習,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掌握學習內容、了解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明確學習盲點,從而鍛煉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聽講的效率。例如,在PPT的“文字處理”教學章節,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微課進行預習,初步掌握在PPT中提取、編輯和存儲文字的方法,并標記出學習中的難點,使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操作,在操作中發現不足,并加強學習。

    2.利用分組功能開展課堂討論。傳統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受到上課人數和時間的限制,很難開展交流和討論活動,導致學生的表達、合作和自學能力都受到限制。在MOOC下,教師可以利用MOOC的監控、分組、交流等功能,開展線上討論,實現合作學習。例如,在“語言編程”教學章節,教師可以利用MOOC的分組功能對學生進行隨機分組;利用交流功能組織小組討論;利用監控功能對學生進行監督和指導,使學生以交流合作的方式探討“如何讓機器人翻滾”。

    3.利用交互功能開展任務驅動。傳統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受到人數、場地、器材和時間的限制,難以開展任務驅動活動,剝奪了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發展的機會。基于MOOC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可以利用交流、實踐、分享等交互功能,開展任務驅動活動,使學生在思考、交流、合作、實踐中培養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網頁制作”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任務驅動活動,給學生小組任務,為學校創建官方網站,使學生以合作發展的方式鞏固知識、鍛煉能力、完成任務,創新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改革。

    三、利用MOOC革新評價模式

    傳統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通過機試、筆試和平時成績三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但難免有失偏頗,難以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而MOOC下的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師可以發揮MOOC的優勢,進行如下評價模式改革:

    1.利用分享功能開展線上點評。教師可以利用MOOC的分享功能,將學生作業或作品放到網絡教室進行共享,以展覽和鑒賞的方式,供全體學生進行觀摩和評價,并適時展開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溝通,實現線上點評。

    2.利用測試功能開展線上檢測。教師可以利用MOOC的測試功能,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隨時隨地進行線上檢測和線上評分,達到檢測教學成果、鞏固學習內容、加強學習指導的目的。

    3.利用記錄功能開展成長記錄。教師可以利用MOOC的記錄功能,為每個學生創建“電子檔案袋”,全程記錄學生的學習表現、成果和變化,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的傳統教學中,往往面臨教學時間少、學生人數多、教學場地小、教學設備缺等問題,導致教學內容陳舊、教學形式死板、教學理念落后。而MOOC下的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在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進一步加強對MOOC的研究,力求促進MOOC與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的融合,推動教學改革,促進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篇: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一、深刻認識高校檔案管理社會化職能的意義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識突出檔案管理社會化職能的意義:

    1、提升高校辦學質量

    目前高校都逐步強化了職業化教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實踐,而增進高校教育的職業化特質則需要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然而,由于高校與企業分屬于不同的組織類型,且受到不同體制環境的影響,使得校企合作更多體現在形式建構領域,而在深度互動和互利雙贏上卻做得不夠。為此,通過挖掘高校的科研檔案資源來助力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便能在雙贏的基礎上提升高校的辦學質量。

    2、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高校所在區域的地方經濟發展,主要依托于產業經濟的發展推動。如,物流產業、旅游產業、電子商務產業等。通過調研發現,許多地方產業發展存在著各自為陣的發展態勢,而未能在循環經濟視角下獲得范圍經濟效應。為此,通過利用高校的科研檔案資源、專家檔案資源,便能在智力和人力支持下幫助地方產業經濟走上一條綠色、健康的發展道路。

    3、培養共生環境生態

    盡管高校在隸屬關系上存在著不同的類別,但其在具體的區域內辦學,必然會受到該區域社會經濟政治環境的影響,而且在拓展高校辦學空間的潛在要求下,高校管理層也需要主動與地方政府接觸。可見,培養環境共生的生態,對于高校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高校通過突出檔案管理的社會化職能,便能為實現環境共生建立起良好的社會聲譽。

    二、高校檔案管理的社會化職能分析

    結合本人的工作體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助推社會主體的發展

    實現高校檔案管理的社會化職能,不能只見物不見人,其根本仍在于轉換高校檔案管理思路,并在高校管理層的牽頭下積極建立與社會各類主體的聯系。本文以科研檔案管理為視角,那么社會主體也主要指向了企業。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通過將高校科研檔案資源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上,與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實踐相結合,則能為企業帶來知識紅利。但這里也需要明確,即高校檔案管理若要切實助力社會主體的發展,其本身也需要進行信息重構。

    2、實現社會化辦學目標

    貫穿本文的中心思想便是,突出高校檔案管理的社會化職能將實現雙贏的目標。那么雙贏在高校這一側便體現在,促進高校借助社會辦學資源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歸因于:首先,高校檔案管理的社會化助力社會主體發展,進而社會主體將愿意與高校建立在教學上的深度合作;其次,高校通過與社會主體間建立起基于?n案信息交互的人員往來,便能優化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再次,通過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建立深度互動,來倒逼高校專業設置和教學體系的優化和整合。

    從以上兩個方面所做的職能分析中可以看出,需要在辯證視角下來理解高校檔案管理的社會化職能。而且,實現高校檔案管理的社會職能,構成了高校開放式辦學的重要支撐力量。

    三、實踐措施

    根據以上所述,以科研檔案管理為例,實踐措施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構建。

    1、充分理解企業對檔案信息的需求特點

    高校在實現檔案管理的社會化職能時,其本質也屬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眾所周知,高校科研檔案內容主要以公開發表的論文、已申報的專利,以及課題結題等信息為主。這些信息分屬于不同的學科范疇,且所基于的問題導向也不盡相同。因此,無法直接與企業的需求結構相對接。因此,高校專業所在院系的教學團隊,應與企業接觸充分理解企業對檔案信息的需求特點,然后再針對專業教師的科研檔案信息進行資源重構。

    2、具體掌握企業技術和管理創新的短板

    在與企業進行接觸時,還需要掌握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或者組織架構調整的長期愿景和近期所遇困境。只有在問題導向下來進行檔案信息資源重構,才能提升高校檔案管理的供給側優勢。為此,這里就需要夯實企業一線調研的績效。所以建議,高校應組建校企聯席會議制度,并在該會議召開的地點分別設置在高校專業所在院系和企業方。通過這種長效機制做保障,不僅能優化科研檔案供給質量,還能引導教師建立符合實踐需要的研究方向。

    3、高校多部門協同對科研檔案資源進行整合

    在對高校科研檔案資源進行整合時,需要發揮多部門協同的工作優勢。在組織建設上,需要將專業所在院系、科研處、圖書館、學報編輯部等部門納入其中,在職能定位上則需要重點發揮院系、科研處的職能。圖書館依托自身的電子檔案信息采集能力,可以為科研檔案電子資源重構提供技術支持。而且,之后所開展的檔案信息線上交互活動,也需要借助圖書館的信息平臺來實現。學報編輯部借助自身的職能優勢,可以為具體的科研信息提供文獻梳理工作。

    4、開展線上信息交互線下人員往來活動

    為了實現檔案社會化管理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助推作用,這里還需要開展線上信息交互和線下人員往來的活動。不難知曉,在本文以上的論述中已經提及,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高校在實現其它類別檔案管理的社會化職能時,應深刻理解檔案信息背后人力資源的主體作用,且正是依靠了這種主體作用才真正實現了檔案管理的雙贏目標。

    總之,從時間維度來看,建立良好的高校檔案管理體制,將使高校從中獲得經濟和社會價值。關于這一點,可以從客戶關系管理中來理解。在高校未來的檔案利用服務工作中,還需要增強對“權變理論”的認識。

    第3篇: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關鍵詞:MOOC;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大學計算機基礎

    0引言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對高校傳統課堂教學形成沖擊,為高等教育改革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1-3]。翻轉課堂于2007年起源于美國,是一種重新調整課堂內外教學活動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視頻、在線測試、論壇討論等形式自主學習課程內容;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互動、解惑,以深入理解課程內容[4]。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引發了教師角色、授課模式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目前,各高校紛紛推出了與大學計算機基礎相關的MOOC課程,這些課程各有側重點和特色[5]。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戰德臣等[6]的《大學計算機—計算思維導論》,北京理工大學李鳳霞等[7]的《大學計算機》等。筆者基于自主建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MOOC課程,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翻轉課堂教學[8]。近年來,圍繞翻轉課堂教學問題,國內外學者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對翻轉課堂的體驗、學習成效等[9-11]。各學科專業課程也紛紛開展了MOOC和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實踐,對資源建設、課堂活動、評估及反饋機制等進行教學設計[12-13]。在MOOC背景下的大學計算機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方面,有學者提出翻轉課堂教學優勢、教學方法和策略等[14-16],但并未給出較具體的實踐方案。本文結合自建的MOOC課程設計具體的翻轉課堂實施方案,并對翻轉課堂組織方式及授課內容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通過開展混合式教學實踐,對實踐結果進行分析。

    1翻轉課堂實施方案

    在MOOC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中,對原課程教學安排和考核方式進行相應調整。在新教學模式下,課程總學時為24學時,其中翻轉課堂12學時,實驗教學12學時,翻轉課堂具體包括:大班講授2學時,小班研討10學時。研討課要求學生課前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包括MOOC視頻學習及在線測驗,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行解決低級問題,并提出高級問題。在課堂上,老師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概要回顧,然后針對關鍵知識點提問,隨后學生分組開展討論,老師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計算思維能力。翻轉課堂大班講授2學時,包括課程總體介紹1學時和課程總結1學時。課程總體介紹包括:①MOOC的定義、MOOC發展現狀、如何使用MOOC資源;②什么是翻轉課堂、課前需進行的準備工作、課堂及課后需完成的任務;③課程計劃與總體安排。

    2翻轉課堂組織方式

    翻轉課堂小班研討以分組形式進行,學生按6~8人進行分組,針對每個研討主題開展4個環節的教學,分別是:①內容回顧與提問;②實際應用;③游戲;④討論。以兩學時(90分鐘)的研討課為例,各環節參與及組織方式、時間分配、評價方式如下:(1)內容回顧與提問。參與和組織方式包括:老師首先概要回顧該主題主要知識內容,然后學生在小組內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回答其他同學的問題,老師匯總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統一解答。如果沒有學生提問,老師將根據教學重點向學生提問。時間分配為20分鐘。該項評價占30%,要求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2)實際應用。參與和組織方式包括老師首先示范性地給出幾個知識點的應用實例,啟發學生,隨后學生在組內討論,給出應用實例,并對其中運用的知識進行說明和展示。時間分配為25分鐘。該項評價占比40%,要求舉例說明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根據小組展示情況給分。(3)游戲。參與和組織方式包括:老師首先講解游戲規則,隨后學生在組內開展游戲互動,解釋游戲中運用的知識。時間分配為15分鐘。該項作為額外附加分,要求學生解釋游戲的意義,發現其中蘊含的知識。(4)討論。參與和組織方式包括:老師首先根據該主題知識內容提出實際問題,隨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給出解決方案。時間分配為30分鐘。該項評價占30%,要求設計方案應用目標知識,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同小組之間交叉展示,互評給分。在翻轉課堂的小班研討中,主講老師負責對各環節進行總體把握,助教負責輔助小組開展討論。具體安排包括4個環節:內容回顧與提問、實際應用、游戲及討論。在內容回顧與提問環節,主講老師回顧該主題主要知識內容,匯總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統一解答,當沒有學生提問時,根據教學重點向學生提問;助教查看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幫助回答小組學生的提問。在實際應用環節,主講老師示范性地給出知識點應用實例,啟發學生,為小組展示打分;助教查看小組討論情況,幫忙解答小組疑問,為小組展示打分。在游戲環節,主講老師講解游戲規則,解釋游戲蘊含的知識;助教協助小組開展游戲互動。在討論環節,主講老師根據該主題知識內容提出實際問題,小組討論結束后給出問題的示范性解答;助教查看小組討論情況,幫忙解答小組疑問,監督小組進行交叉互評給分。在翻轉課堂教學活動中,使用了清華大學開發的雨課堂工具,利用雨課堂開展課前預習、課堂簽到、課堂投票、隨機點名提問、實時答題等教學活動。

    3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教學針對每個研討主題,進行相應教學設計,其中借鑒了《不插電的計算機科學項目》的游戲及案例,思科IT基礎課程中的虛擬計算機組裝環境,美國三一學院的MOOC——AppInventor移動計算中提供的4比特計算機模擬器,以及思科PacketTracer網絡模擬環境等[17-20]。本文以研討“數據的表示與運算”為例制定教學設計,該部分是課程重難點,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學生課前需完成的學習內容包括:進位計數表示方法、計算機中數值數據的表示、數據之間的運算、非數值型數據在計算機中的編碼、數據校驗碼。翻轉課堂上開展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本身,還能探究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本次研討包括3個主要內容:(1)進位計數制表示方法。共有4個環節:①內容回顧與提問,計算機中常用的4種計數制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換。為檢測學生課前學習效果,首先提出簡單直觀問題,如:二進制數00110對應的十進制數是多少?5位二進制數能表示的最大數字是多少?二進制數(110.01)2的真值是多少?十進制數13.625轉換為二進制數是多少?利用雨課堂開展實時答題,并實時查看答題情況。然后,提出較深入問題,如:計算機中的數據為什么以二進制的形式表示?②實際應用。在學生理解二進制工作機制以及計算機如何處理信息之后,即可聯系實際,如:32位計算機、64位操作系統、128位SSL加密、24位色彩、20M寬帶網絡等,探討日常經常接觸的名詞和蘊含的技術;③游戲。開展游戲,進一步熟悉計算機的計數制,借鑒不插電的計算機科學中的讀心術紙牌游戲;④討論。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既然計算機中所有信息均以0和1的形式表示,那么只要能表示兩種數值的硬件設備均可以存儲信息,計算機中二進制數是以怎樣不同形式存儲的?通過以上環節,使學生不僅掌握計算機常用的4種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方法,還能理解計算機是如何處理和存儲信息的。(2)非數值型數據在計算機中的編碼。共有4個環節:①回顧教學內容,字符、圖像等非數值型數據在計算機中的編碼方法;②實際應用。由于實用的編碼系統,如ASCII、Unicode、漢字編碼較復雜,令學生望而生畏,所以首先引入一個自定義的小編碼系統,如拼音編碼系統,給出編碼規則,讓學生對特定序列進行編解碼,以理解編碼系統原理。隨后引出ASCII、Unicode及漢字編碼,通過提問檢測學生課前學習效果;③討論。學生在理解編解碼原理后,可以嘗試設計編碼系統,并展開討論,如:計算機通過調制解調器上網時,信息是如何編碼并通過電話線傳送的?④引申。計算機如何用二進制表示圖像。首先,通過實例引入像素概念,用1和0表示簡單的黑白圖像,并結合噴墨打印機原理擴展到彩色圖像的表示。該環節預期達到的效果是使學生掌握字符、圖像等非數值型數據在計算機中的編碼方法,理解ASCII、Unicode和漢字編碼系統的基本原理,能設計編碼系統,解釋一些應用原理,如調制解調器上網傳輸信息的原理及噴墨打印機原理。(3)數據校驗編碼。共有3個環節:①回顧教學內容,如常用的數據校驗技術,特別是奇偶校驗技術。首先提出簡單直觀的問題,檢測學生課前學習效果,如:對給定的實例給出奇校驗或偶校驗結果。隨后提出較深入問題,如為什么需要數據校驗編碼,包括CD數據校驗、硬盤數據校驗,以及網絡傳輸數據校驗;②實際應用,列舉日常生活中的校驗技術,如商品條形碼、圖書的ISBN(國際標準書號);③游戲。通過游戲,更好地理解校驗編碼,如開展不插電的計算機科學中設計的翻卡魔術。該環節預期達到的效果是使學生不僅掌握常用數據校驗技術,還能體會數據校驗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習興趣。

    4實踐結果

    本文利用雨課堂工具的投票功能,對學生開展了關于翻轉課堂的問卷調查。通過投票結果統計可知,73%的學生喜歡翻轉課堂教學方式,認為能調動學習積極性;85%的學生希望課堂知識講授可與實際相聯系,而不是講解知識本身;76%的學生認為翻轉課堂與傳統課程相比,學習效果更好,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深刻,說明學生對翻轉課堂的認可度較高。但是僅62%的學生在參加課堂教學前,完成了對應章節MOOC視頻的學習,說明學生還需要進一步轉變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課前按時完成自學。只有30%的學生喜歡小組展示的方式,23%的學生喜歡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說明學生從多年被動學習模式向以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互動與自我展示的轉變,需要假以時日,得到逐步培養和鍛煉。

    第4篇: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摘?要:隨著慕課2011年在美國推出,這種授課模式迅速風靡全球。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優勢分析,從導入要“新”、主題要“近”、提問要“精”三個方面闡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設計原則,結合“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慕課內容的設計,歸納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慕課?思想政治理論課?設計原則?應用

    課?題:本文系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教育科學研究課題(交教研1402-3)成果。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優勢分析

    1.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有助于突出教育主體地位

    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通常以教材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目標。在此過程中,學生被看做抽象的客體,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中,課程圍繞學生的需求、按照學習的規律設計,教學重點由認知為中心轉變為自主建構為中心,學生通過慕課平臺不僅可以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同時可以在線上或線下通過多級主體互動、多層次的對話與溝通,實現發現自我、展現自我和發展自我的目的。學生既是課程內容的學習者,也是課程建設的參與者,教學應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態度傾向以及價值認識,促使學生在實現“知識內化”的同時,不斷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有助于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偏重于向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而不善于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提問。部分教師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很多的現實思想困惑和問題常常采取回避的態度,將教學過程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論生硬的說教灌輸過程。慕課背景下的課堂翻轉,將傳統課堂上傳授知識的認知目標放在課下利用在線學習實現,而課堂上則是以師生的討論、交流、探究為主,整個教學組織形式發生了改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單向的主導者,除了在線上講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性內容外,更多的則是通過線上互動、線下答疑部分以啟發、探究、討論等新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自主地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促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判斷,達到提高其道德素質,健全人格的教學目的。

    3.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優化

    作為高校的必修課,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著學生眾多、資源分布不均、師資配備不足的現狀,慕課資源在“兩課”教學方面的引入,可以節約更多的教育資源,促使優質資源得到最廣泛、有效的利用。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線上教學,使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學習時間得以解放。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利用微視頻完成知識的呈現、講述與傳授。這一過程可以避免教師以往不斷地重復性教學,使教師有更多時間關注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指導,使教學躍升為師生間深度探究知識、互動的實踐過程。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設計原則

    1.導入要“新”,不斷提升教學吸引

    慕課的教學模式使每個教學單位縮短為 10 分鐘甚至更短時間。如何以一個新穎的開頭觸發學生的興趣點,把學生吸引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教學中來,這需要教師平時加強搜集與教學相關的社會熱播視頻、有趣味性的故事、學生平時感到困惑的情景、有震感效果的圖片等內容,提升授課內容的導入質量,不斷提高教學吸引力。如緒論部分樹立學習新的學習理念可以作為單獨一個慕課視頻,引入李開復的第四封信開頭的“學生來信”部分引發學生共鳴,引起學生重視,引發學生對大學學習的思考。

    2.主題要“近”,著力提高學生認可

    思想政治理論課承載著提高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完善和健全人格,促進個體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目的。為提高課程認可度,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的主題應該要貼近學生實際,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正在經歷或今后會遇到的人生課題,著力引導學生把理論學習、實踐活動、人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主題的確定中,可以通過課堂反饋、網上收集或與學生進行交流等方式采集學生迫切希望解答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分類、歸納、合并后,將提煉的問題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重點相結合,形成一個個具有內在邏輯關聯和層級性的慕課教學主題,使學生明確課程核心問題所在,更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想魅力和理論深度。如2014 年 3 月份,在上線的開放式、大規模、混合式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主題——大學·人生中,上海交通大學施索華老師的課題——讓青春承擔責任,以責任引領人生;復旦大學陳果老師的課題——大學,如何成就大師的胸懷;北京大學張會峰老師的課題——法律學習的意義和方法。

    3.提問要“精”,充分激發學生熱情

    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增強了教與學的互動。為了避免以往在思想政治公共課課堂中,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開小差的情景,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需要將許多問題和知識點連貫起來,如同游戲里的通關設置,學生只有答對才能繼續完成下一步的學習。因此,在提問的設置上,要精心設計,才能吸引學生繼續下一個主題的學習。教學問題的設置要結合教學內容,突出相關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發展的基礎和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地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相互聯系的教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等等。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應盡量使提問與當前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學生問題及現實的典型案例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貼近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激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實例分析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中可以將學生目標實踐能力培養作為單獨一個慕課教學單元,標題可定為《夢想——從腳下起航》,具體教學重點、難點和開展分別如下。

    一是教學重點:幫助學生培養在面臨學習生活中重大人生目標,能夠以具體方法分解、以實際行動逐步實現的能力。

    二是教學難點:如何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中長期規劃,將目標進行有效分解及轉化為每天可操作化的能力。

    三是教學開展:以海邊休假、都市寫字樓、家人幸福團聚等不同主題的精美圖片導入夢想版的概念,吸引學生眼球,對各個圖片的細致描述引發學生對各自人生夢想的思考。以金字塔PPT的展現體現人生規劃的六個高度,結合2014年某周目標具體實例幫助學生理解長期目標—年目標—月目標—周計劃—每日行動的分解步驟,同時結合學生普遍關注如何背英語四級單詞案例,加固學生對于目標分解各個環節的理解和內化。在此基礎上,以圖片加漫畫形式形象展現需要實現目標的時間管理軟件、知識記錄歸檔軟件、知識查找網站、優秀微信微博等進一步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借助有效工具和方法達成目標。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需要注意問題

    1.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需要部門內及部門間通力合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想成功開展慕課教學,涉及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過程的組織、微課程的拍攝錄制、軟件的開發與維護等諸多環節,這需要思政教學部門、教務處、網絡技術中心等多部門的通力配合。教學部門內部需要分工合作,由具有經驗的骨干教師結合學生思想特點進行設計授課,以視頻的方式為學生答疑解惑。提問互動、批改作業、線下答疑等教學輔助內容則可以其他教師完成。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為避免出現線上缺勤、線上開小差、替代上課等情況,還需要網絡技術中心盡可能地開發線上保障的程序,通過頭像識別、手機驗證、指紋確認等方式實現線上教學監督,為慕課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更為有效的保障。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的選課設置、成績構成、教師考核等方面則需要教務部門的積極配合。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與智慧,實現教學模式的革命性變革。

    2.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需要大力提升基礎課教師綜合素質

    慕課教學形式中設置了線上及線下提問答疑環節,開放的平臺使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能夠交匯到一起,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興趣。但是由于學生的興趣、需求和實際問題等具有廣泛性與多樣性,涉及的領域廣泛、包含的內容豐富,這要求授課教師在“術業有專攻”的基礎上,加強多學科知識的融合,不斷提升自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平時要潛心于教學方法及問題回答技巧,不僅要使問題的答案本身讓學生受益,而且還要注重對學生思想的激發、引導和培養,讓學生通過相關問題的思考和理解來實現知識學習與情感內化的有效結合,感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和魅力。

    3.思想政治理論課慕課教學不能完全取代課堂教學

    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難以真正讓學生信服,慕課教學為學生創造了一個開放、自由的環境,使思想道德傳遞成為一種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慕課教學可以完全取代傳統課堂教學。教育是一個復雜的混沌體,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達到傳遞知識,內化情感,外化行為的目的,學生需要經歷認知—體驗—實踐—再認知—再體驗的復雜過程,其中由眾多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因素合力發揮效應。教師要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習得道德智慧,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情感需求,而慕課依托網絡的教學方式是無法觀察到學生情感變化的。學生無法親身參加課堂小組討論實踐,這也使得學生在課內以同伴合作的形式在體驗過程中習得經驗的重要環節難以達成。學習機遇并不代表學習成效的實現,虛擬的教學過程仍然不能體現課堂學習與課程學習的全部意義。因此,慕課不能取代傳統課堂,但它幫助人們多一種學習方法的選擇,它會倒逼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馮永華.課堂教學變革的反思與重建——“慕課”背景下課堂教學變革的思考[J].教師教育學報,2014(6).

    [2]仲小燕,成云卿.慕課背景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改革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9).

    第5篇: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摘要:當前初中生,在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讀、聽、思、記、寫”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嚴重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克服學生在“讀、聽、思、記、寫”等方面的缺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益。

    關鍵詞:“讀、聽、思、記、寫”;探索;規范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的過程歸根結底是如何教會學生學習,而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必須先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對癥下藥。本文針對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現狀,探討數學學法,以提高學生數學效率。

    一、初中數學學習現狀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中,使我深切地體會到當前初中生,特別是初一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讀、聽、思、記、寫”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嚴重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主要表現在:

    1.閱讀能力差,往往沿用小學學法,死記硬背。根本談不上領會理解,當然更談不上應變和應用了。這嚴重制約了自學能力的發展。

    2.聽課方法差,抓不住要點,聽不入門,顧此失彼,精力分散。如此惡性循環,厭學情緒自然而生,聽課效率更為低下。

    3.思維品質差,常常固守小學算術中的思維定勢,不善于分析、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狹窄、呆滯,不利于后繼學習。

    4. 識記方式單調,機械識記成份多,理解記憶成份少。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往往滿足于記住結論,而不去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致使知識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5.表達能力差,格式混亂,表達不清。尤其是幾何解證,對三種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文字語言)不能融會貫通、相互轉換、作圖失準、條理不清,缺乏數學應有的嚴謹、邏輯性、條理性。

    6.畏難情緒嚴重,一遇難題(綜合性強、靈活性大的題)便不問津,或互相抄襲,應付了事。

    針對學生存在的上述缺陷,教師應繼續保持多數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轉化少數數學差生,數學差生分為智力型數學差生和情節感型數學差生,對智力數學差生的轉化對策是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誘發并強化學習動機;進行強化記憶訓練,讓其熟練各種記憶方法,篩選適合自己性格和個性的學習方法;反復進行思維方法的訓練,讓其掌握基本的數學方法,培養思維品質。對情感型數學差生要抓住興趣缺乏這一環節,調動情感狀態,優化外部環境,充分挖掘數學中的趣味和奧妙及應用,介紹有趣的數學故事,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其在戰勝困難的實踐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二、初中數學學法指導

    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導“讀”

    讓學生學會自主讀書,必須通過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才能由“讀會”轉為“會讀”。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翻譯,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怎樣讀數學,這是讀法的核心,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教會學生讀書:

    ①粗讀。即先瀏覽整篇內容的枝干,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然后邊讀邊勾劃,粗略懂得教材內容,將不理解的內容打上記號。

    ②細讀。即根據章節的學習要求細嚼教材內容,理解數學概念、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的實質及因果關系,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③研讀。即帶著發展的觀點研討知識的來龍去脈、結構關系,并歸納要點,把書本讀“薄”,以形成知識網絡,完善知識結構。

    2. 開導“聽”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聽法的開導,教師首先應從培養學習數學興趣入手來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認知結構,打開“聽門‘,專心聽講,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其次,要開導學生注意去聽教師對每節課所提出的學習要求;對定理、公式、法則的引入與推導過程;對概念要點的剖析和概念體系的串聯;對例題關鍵部分的提示和處理方法;對疑難問題的解釋及課末的小結。這樣,讓學生會抓住要點,沿著知識的“生展線”聽課,就能大大提高聽課效率。

    3. 引導“思”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法的引導,教師應著力于以下四點:①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來開展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思考,使學生學會聯想。②從挖掘“問題鏈”來開展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去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綜合,使學生學會轉化。③從創設問題情境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引導學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學生學會深思。④從回顧解題分歧過程來開展評價,引導學生去分析錯因,便學生學會反思。這樣,就能使學生學會并掌握基本數學思想方法,達到思悟思,融會貫通。

    4. 傳導“記”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記法的傳導,教師首先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摒棄“滿堂灌”,以避免學生死呆背。其次要善于結合教學之際,來傳授記憶方法。如通過對知識編成順口溜,使學生學會去聯想記憶;通過繪制直觀圖,使學生在以形助數中,學會數形結合記憶;通過對發掘知識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時,學會憑特征記憶;通過歸納概括所學知識,使學生學會按知識結構來系統記憶;通過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學會循線索記憶。

    5. 指導“寫”

    作業書寫最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須充分重視。深究學生書寫條理混亂的原因可知,教師教學起始時不重視寫法指導是一主要導致因素。因此,精心指導學生怎樣寫,才有助于其駕馭知識,正確解決問題。為此,應切實加強對學生數學語言的教學。

    ① 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教學語言的解釋,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這是理解、掌握數學語言的基礎。為此,其一,必須明確數學語言的語義,使學生正確理解其含義。如通過比較、區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詞語,如“大于”與“小于”,“都不”與“不都”,“有一個”與“至少”等等;其二,要明確符號的指代,提示符號的特征。如對符號 ,不僅要指明 所代表的對象,指明 的幾何意義,提示它的非負性,還應與其它相關的表示方法相聯系,加深學生的認識。

    ② 要注意語言規范,這是正確運用數學語言的保證。其一,說法要規范。以利思考和表達的規范,如“在直線上順次截取 ”,不能說成“在直線上截取 ”;其二,書寫、作圖要規范。畫圖也要規范,直線要直,垂線要垂,銳角要銳,不能亂來。

    第6篇: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關鍵詞:視頻案例法;教師教育;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3)02-0031-03

    一、國外教師教育視頻案例法的發展與研究概況

    視頻案例教學(video-based case teaching)近年來已廣泛用于教師教育與培訓領域。它是現代網絡技術發展催生的產物,也是繼法學、管理學和醫學教育采用案例教學后對教師教育產生啟示與輻射作用而形成的結果。

    教師教育案例教學的研究始自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Merseth,1996;Shulman,1986) [1-2 ]。研究者試圖清楚地闡述教學案例對教師教育的重要及其理據。其中達成的共識之一是:案例教學有助于教師通過聯系具體的、“當地”的教學場景進行反思而學習。墨瑟思(Merseth)認為目前教師教育研究突破了對教師的傳統界定:教師不再是程序化地操作“規約式”教育理論的機器人。教師知識已被定義為“隨場景變化的”(situation-specific)、“情境依存的”(context dependent)和“不斷成長發育的”(ever emerging)知識。“教師行為來源于對多種經驗的歸納,而不是對理論原則的演繹。” [1 ]

    此外,不少學術研究集中探討了“案例”在教師教育中的作用與用途。比如,賽克斯和貝德(Sykes & Bird,1992)認為,“案例”可以用作:(1)對理論的例證;(2)提請大家注意和深入思考的“問題”;(3)發展思辨能力的材料,即通過對多個案例的認真考慮來發展緘默知識和內在邏輯能力的材料 [3 ]。舒爾曼(Shulman,1992)把案例區分為“為理論提供支撐性闡釋的事例”和“行動范例”兩種 [4 ]。

    我們可以做出這樣一種結論,“案例”的意義不僅體現在它本身的結構與內容上,更關乎對案例進行討論的方式。“討論什么”和“如何討論”,兩者比肩而立,相互協調。由于課堂討論是實現“案例”價值的關鍵所在,研究者們開始關注“討論引導者”的作用及其駕馭討論的能力,即盡量使課堂討論既反映引導者的預設議題,又對小組中不斷涌現的新議題保持開放姿態。巴那特和泰森(Barnett & Tyson,1994)界定了引導者的三大功能:(1)充分利用學習機會;(2)培養多視角思考問題的能力;(3)構建共同語匯與經驗 [5 ]。維爾特(Welty,1989)認為引導一場面對面的教師交流需要具備一系列的特殊技巧或技能:如提問技巧、傾聽技巧和回應技巧等 [6 ]。列文(Levin,1993)分析了她自己在主持案例討論中的作用,即不斷鼓勵參與教師把評論言語歸為“直接觀察”和“解釋性推測”兩類 [7 ]。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傳播,視頻案例逐漸取代文字案例受到教師教育者的青睞。由于視頻能夠通過聲音、文字、圖像、色彩等全方位展示案例的特點,其表達事物豐富性和捕捉細節精準度的能力是一般的文字案例所無法比擬的。然而,正是由于視頻案例表達力的延展與提升,在一瞬間所傳遞的信息數量劇增,這就對教師教育者案例教學提出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無限的運用可能性。如果教師教育者不善于利用視頻案例,就可能導致皮姆(Pimm,1993)所描述的兩種反應:看電視反應(被動觀看,娛樂為主)與受驚嚇反應(觀看教學表演,學生自感望塵莫及) [8 ]。本文作者在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中引入視頻案例教學,在如何將視頻案例創造性地運用于教學實踐方面有了一些粗淺的嘗試,現欲結合國外視頻案例教學發展新趨勢,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以便教師教育案例教學愛好者予以借鑒。

    二、視頻案例教學在師范課堂上的運用

    1. 微格教學與優秀教學視頻觀摩

    視頻技術最早應用于教師教育的主要方式乃是微格教學。作者在教學中也偶爾會運用一兩次。在學生進行微格教學之前,作者通常會先講解某項教學技能,如英語詞匯教學技能,然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新知設計一堂5~10分鐘左右的微型課,并以同伴為模擬學生進行教學和錄像實拍。這其中的假設是:被錄像的學生會更認真地聽課、備課以及更好地展示對新學教學技能的運用能力。另外,通過觀看拍錄的視頻,教師可以更仔細地分析、評價自己微格教學的成敗得失。授課實錄、分析錄像、重新試教、重新錄拍……如此循環反復,直至學生熟練掌握某項教學技能為止。這就是微格教學的主要目的與使命所在。

    師范教育中對視頻的另一種使用方法是讓學生觀看優秀教師錄像。這是大多數教師都可能用到的、最簡單的技巧。教師的功底主要體現在視頻觀看完畢的討論引導環節。有時候也可以不展開討論,而是讓學生重復觀看、反復模仿,極力打造準教師“模仿秀”。

    和微格教學一樣,教學案例觀看與模仿折射的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教師教育的影響。當時的教師教育者認為,教學是一個簡單機械的刺激反應過程,只要反復觀看、模仿、操練,就可以達到自動化掌握該教學技能的目的。進入20世紀80年代初期,受認知心理學的影響,研究者和教師教育者逐漸認識到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活動,遠非行為主義觀念下簡單模仿可以習得。于是,大家把目光從對教師行為的關注轉向對教師認知思維的關注。學習者常被引導去猜測、闡釋教師行為背后的動機,理解教師為何在此時此地做出此種決斷,以及何種知識支撐他如此決斷。從此,視頻案例在教師教育中的運用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教學實踐中,作者主要嘗試了以下兩種視頻案例使用方法。

    2. 相互錄像與集體評析

    談到視頻案例教學,我們比較容易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是一味去搜集、下載或購買現有視頻資料,而較少考慮自行制作視頻案例。事實上,目前聲像刻錄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完全擁有錄拍、剪接、編輯、制作的能力。在組織學生到中小學見習的時候,在征得實習學校老師同意后,我們偶爾也錄制一些教學片段以供返校分析研習。不過,我們使用最多的是學生相互拍攝試講視頻并評析。目前的期末檢測已經摒棄了紙筆考試,而是讓每位同學上交他自己最滿意的20分鐘左右教學視頻、小組評價意見以及自我教學反思。

    在課堂學習之余,學生們還組成了視頻俱樂部,不但共同分享網上下載優秀教學視頻,而且輪流提供個人教學錄像片段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討。視頻俱樂部的做法在國外也不多見。雪仁(Sherin,2003)曾做過這方面實驗,他的結論是:俱樂部成員普遍反映受益匪淺。本人的學生也認為他們時不時地會使用俱樂部里所學到的策略進行教學 [9 ]。

    3. 超媒體鏈接與線上討論

    超媒體鏈接(hypermedia link)是在圖像、動畫中加入鏈接信息,通過超級鏈接,可以從一張圖片或動畫鏈接到其他的文字、圖片或動畫等媒體上。簡言之,是用超文本技術管理視頻資料和多媒體信息的一種網絡技術。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教師教育中就引入了超媒體項目(Goldman&Barron,1990) [10 ]。相對于單一的視頻來說,超媒體可以為教師提供多形式、多途徑獲取視頻資料的機會。教師可以在不同起始點通過多種路徑探索案例,而且可以打破以往時間前后順序的限制,能夠按任意順序瀏覽案例。在本人的教學實踐中,超媒體主要用于培養學生在同一主題背景下對不同視頻案例的分析、比較與鑒別能力。比如,我們在對“中國基礎教育改革”這一主題進行探討時,就把中國、美國、日本和印尼等不同國家同一主題的視頻案例,連同相關的超文本信息鏈接在一起,以便學生在給定的框架下研討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容與方向。

    案例大多是為課堂討論而選取或創制的,因此。如何主持討論,以及教師在討論中應該充當怎樣的角色就變成了研究者關注的課題。鑒于前文對此已有過介紹,在此不予贅述。作者現對課堂面對面的討論避而不談,專門探討主持線上討論的意義與做法。

    科里森等(Collison et al.,2000)認為,線上討論具有異步的、非共時的特點,而且通過超鏈接可以獲得海量參考資料,因而相對面對面交流而言,其討論內容會更豐富、細膩、深刻,甚至更富洞見 [11 ]。作者在美國讀博時,常常要參與導師設定的主題線上沙龍。線上沙龍的主持關鍵在于“問題設計”和“適時現身歸納點撥”兩個環節。比方說,在學生學習了“任務教學法”并觀看了相關視頻案例之后,我們可以布置線上討論問題:

    * What specific examples from the video showed the us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視頻中的哪些具體例子體現了對任務教學法的使用?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video about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hat you didn’t know before? 通過視頻,你學到了什么以前不了解的關于任務教學法的知識?

    * What implications does the video case offer you for your future classroom instruction? 該視頻案例對你未來的課堂教學有什么啟示意義?

    學生們在上傳答案前通常可以參考各種相關資料。同時由于所有人的答案都展示在網上,人人都能看到,也都可以質疑,所以一般都做得比較認真,質量有一定的保證。作為老師應定期瀏覽學生的討論帖,必要時需參與其中并給予適當的總結、鼓勵和引導。

    三、結 語

    視頻案例是師范教學技能訓練中受到師生歡迎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其優勢不言而喻。然而,我國對視頻案例教學法的實踐和研究成果都還不多見,可供教師教育利用的優秀視頻案例,尤其是超媒體案例還比較缺乏。此外,對于教師應該如何使用視頻案例進行教學,如何引導討論等方面的著述也比較少見。相信本文介紹的方法對教師教育者的視頻案例教學有一些參考價值,期待今后更多相關成果的出現。

    參考文獻:

    [1]Merseth K. K. 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A].In Sikula,J.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C].New York:Macmillan Library Reference,1996.

    [2]Shulman L. 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4-14.

    [3]Sykes G.,Bird 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Case Idea[A].In Grant,G. (Ed.),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C].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

    [4]Shulman L. Toward a Pedagogy of Cases[A].In Shulman,J. H(E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5]Barnett C.,Tyson P. A. Facilitating Mathematics Case Discussions While Preserving Shared Authority[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1994.

    [6]Welty W. M. Discussion method:How to Make it Work[J].Change,1989,(21):40-49.

    [7]Levin B. B. Using Case Method in Teacher Education:The Role of Discussion and Experience in Teachers’ Thinking about Cases[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96.

    [8]Pimm D. From Should to Could:Reflections on Possibilities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J].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1993,13(2):27-32.

    [9]Sherin M. G. Using Video Clubs to Support Conversations Amo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J].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2003,(1):433-445.

    第7篇: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關鍵詞]“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影響因素

    一、引言

    大學生是獨立又特殊的社會學習群體,學習仍然是當代大學生在校園生活的首要任務[1]。據各高校的數據顯示,2020年新生中00后基本實現全覆蓋,00后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想法更加新穎獨特。為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需要分析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探究更為合理有效的實施策略,從而更好地進行正確引導。我國學術界普遍都遵循Zimmerman的認知學派理論(Zimmerman,2002)認為自主學習受到個人、行為和環境三個維度的影響[2]。研究發現存在如下兩個問題:第一,研究領域較為單薄。對大學生的研究多集中于在外語領域自主性學習的研究;第二,目前的研究多遵循認知學派理論,多以教育經驗和國外的理論為基礎,運用量化方法進行研究。而量化研究是自上而下的研究,理論假設在研究之前就已產生,容易忽略實際情境的復雜性和個體的特殊性,難以對內在的心理過程進行解釋。研究結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存在脫節現象。綜上,本文選用扎根理論方法,從實際問題出發對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的研究,以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

    二、研究方法與資料搜集

    1.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從00后大學生的自身出發,了解、把握影響其學習的心理因素。本文借助扎根理論方法對當前00后大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研究,依據訪談資料自下而上形成理論,能對研究內容進行深入的描述與分析,得到更為豐富和切合實際的研究資料,并重視當事人的視角,能更好地探索00后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心態的變化和差異,包括自主學習產生的基礎及對其態度和行為的影響,進而構建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因素概念模型,并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3]。2.樣本選擇。研究根據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信息選取了五所高校(山東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東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的00后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通過對非結構式訪談方法得到的一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樣本的選擇依據如下原則:第一,根據扎根理論研究方法的特點選取目的性抽樣方法;第二,質性研究需要選取的樣本對研究的問題有所了解;第三,樣本數量的選擇依據理論飽和原則。基于此,最終選擇了大一大二共56名學生,其中,文科生29名,理科生27名;來自城市的同學35名,來自農村的同學21名。3.資料搜集與整理。本文采用非結構式訪談的方法獲取所需信息。因選取不同高校學生進行研究,采用線上線下兩種形式圍繞“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題獲取信息。線上通過微信、QQ等交流平臺進行語音通話、視頻通話的方式對擇取的外地高校學生進行深入交流;線下對當地高校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一對一深度訪談。訪談時間每人一小時,可針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訪談過程中,將研究主題細化,分別對受訪者進行提問;同時,采訪者要對受訪者進行集中觀察,圍繞研究主題引導受訪者,捕捉受訪者的表現。經受訪人允許后對訪談進行錄音,以確保收集資料的完整性。具體的訪談提綱如表1所示,訪談內容按提綱進行,每一問題下可根據受訪者的回答情況進一步細化與延伸。最終,選取獲得資料的三分之二進行編碼,余下資料用于理論飽和度檢驗。

    三、研究過程及結論分析

    (一)研究過程

    1.內容編碼。首先對原始資料進行開放式編碼,遵循“原始資料—貼標簽—概念化—范疇化”的流程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此過程共提取出15個范疇。其次進行主軸編碼,在已有范疇中提取出更具概括性的概念。從15個范疇中,提取9個主范疇。具體范疇如表2所示。最后進行選擇性編碼,從主范疇中提取出最終的核心范疇,形成新的理論框架。完成“故事線”的描述。2.理論飽和度檢驗。研究將余下的資料進行理論飽和度檢驗,重新對其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00后大學生群體特點”這一要素,對所有資料再次進行重新編碼后,總結得到5個相應的群體特點,以此對最初的理論框架進行完善。再次進行理論飽和度檢驗后,得到基本一致的結果,實現理論上飽和。最終構建了反映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的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篇幅原因,不對編碼過程進行再描述,僅呈現最終結果)。

    (二)概念模型分析

    首先,家庭條件和整體社會氛圍為00后營造了不同于80后、90后的生活環境,培養了不同的價值觀、認知能力等觀念意識,進而養成了00后所特有的群體特點:(1)個性化;(2)理性、務實;(3)生活網絡化;(4)自主意識強;(5)群體意識強。這作為一個背景環境滲入在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正是其與80后、90后不同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環境,決定了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00后大學生。其次,00后大學生群體最顯著的特點為個性化,他們傾向于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注重個體情感體驗,加之其過于理性、務實的人生態度,會更容易產生個體學習興趣,而非群體學習興趣,即他們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出積極自主的行為,從而產生較強的內在動機和內在目標;在訪談中,多數00后大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加上強內在學習動機的推動,個人色彩十分明顯,為實現目標,則會以堅定的學習態度產生自主學習意識。同時內在學習動機會推動00后大學生樹立相應的學習態度,進而影響其自主學習。但是,研究同時發現00后大學生過度理性、務實的態度使他們極易受到現實生活的影響,缺少沖勁和活力。目標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容易受到現實的打擊而變得迷茫,態度堅定但維持時間會大大縮短,對目標、興趣可能隨之發生改變,可持續性較弱。同時由于尚未形成健全的觀念意識,會產生對他人的依賴情感,這又與其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相矛盾。最后,00后大學生生活在網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他們更多會選擇線上方式進行日常學習,如在線學習軟件、學習論壇等。同時,相比獨自學習,更喜歡通過線上平臺進行群體學習,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共享,或在線上向其他人進行求助以解決問題。借助網絡世界,00后大學生會樂于主動尋找更加簡便、符合心意的學習方式,以使自主規劃的學習過程更加高效便捷。

    四、應對策略

    通過上述分析,研究得到影響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的5個主要因素:學習興趣、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學習動機,以及一個宏觀影響環境:家庭條件以及社會氛圍帶動00后大學生生活環境及觀念意識的變化,進而形成了00后群體獨特的性格特點。在對各個因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還發現,在自主學習方面還存在以下問題:(1)00后大學生當前的觀念意識不健全。強自主意識與對父母、朋友的情感依賴并存,過于理性、務實的態度使其目標、興趣容易受到現實影響而發生變化;(2)00后大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實踐經驗缺乏,雖然有較強的自我學習意識,但對如何樹立、提高正確的自主學習態度、能力存在困惑,即有理論但不知該如何去做;(3)各個高校的教學方式固定不變。當前各高校教學方式仍沒有較大改進,沒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也與當前00后大學生的群體學習特點不匹配。綜上所述,本文針對性地提出以下三點實施策略以幫助00后大學生轉換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效率。1.擺正位置,引導00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對于00后大學生能夠盡早進行自我認知,多數情況下自己做出決定,在家長的幫助下,學校和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正確走進學生的思想、聽取學生想法的基礎上,用科學的理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各高校需要對自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借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現代教育理論提出科學合理的自主學習理論,擺正高校教師在引導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時推動教育改革,從學習方式、學習平臺等視角切入,營造自主學習氛圍,在課堂上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理論和實踐雙領域,系統全面地引導00后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轉化,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堅定學習信念,同時端正其過于理性、務實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習活力和自我調整能力,從而以正確的心態進行自主學習,削弱其“易變性”的特點。2.激發潛能,挖掘自身真正的價值。00后大學生自主意識強烈,要將這種意識引入到學習中,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潛能,提高認識,獲取更高層次的需求,激發相應的學習興趣;其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幫助00后大學生認識自主學習的優勢,開展相應自主課程的規劃設計、學習計劃的制定等活動讓自主學習滲入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借助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緊緊抓住00后生活網絡化的群體特點,開展線上相應的自主學習活動,吸引更多的00后大學生參與。定期開展學生與輔導員、教師面對面活動,針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精準指導,幫助學生共同解決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學生自主意識為核心,以自身實踐經驗輔助學生制定合理的自主學習規劃,推動學習過程的順利進行,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同時需要定期開展相應的心理輔導,包括一對一的面談以及面向學生的宣講,通過相應的心理輔導人員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專業化的解決,更加具有說服力和可信度,使00后大學生能夠普遍接受。3.借力信息化,發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00后的網絡條件和網絡技術水平在整體上要遠遠高于80后和90后,借助這一群體特點,幫助大學生正確地運用當前繁雜的線上學習平臺,借助學習平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避免時間的浪費,提高學習效率,以實現學習目標,使00后大學生更樂于進行自主學習。各高校還需要整合校內外資源,充分利用所有資源,在日常生活、教學課堂、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推行自主化學習,包括設立標語、設立專門的公共文化課等。此外,各高校也要借力信息化,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通過設立線上學習平臺、學習組織等發展線上線下并存的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00后大學生愿意接受并融入自主學習中來。

    五、結論

    第8篇: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關鍵詞:MOOC;SPOC;在線教育模式;團隊構建;開放式在線課程

    目前全球的高校課程教學正面臨著一個網絡全球化以及大數據化的歷史性變革。在21世紀的信息化環境中,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實現了由精英化教育模式轉變為了大眾化教育模式。國務院《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那么,傳統高等教育的模式部分滯后于行業的發展,限制我國信息化人才培養的質量。此問題在電子信息工程類相關專業中尤為突出。我國各大高等院校已經開始高等教育模式的創新,以滿足日益更新的行業技術變革。目前,以團隊為建設內容和采用新手段的實施方式,是突破我國傳統教育管理體制弊端的有效手段。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團隊的建設已經在教學實踐中促進了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教學水平的提高。然而,如何有效建設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創團隊,成為了國內外高校提高自主學習、深度挖掘的又一重要分支之一。如何利用現有的信息化手段,組建和發展以本科生為主體的團隊,從而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發展人才戰略的值得進一步深究。本文將著重從三個方面討論在線自主學習模式下本科生團隊構建模式。(1)基于團隊建設目標與MOOC課程體系的構建關系;(2)cMOOC與xMOOC對團隊自主學習與開放式模式構建關系;(3)基于SPOC模式和SOOC模式與團隊構建關系;(4)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深度融合線上線下資源的團隊構建契機。

    一在線遠程教育模式概述

    1948年,路易斯維爾大學開了通過無線電廣播為傳播形式的遠程教育。早期的遠程課程主要采用聲音和視頻的磁帶的形式完成的。隨著電視網絡的推廣,網絡視頻作為遠程在線服務,其中麻省理工于2001年提供公開課影響力最大。2007年,卡內基梅隆大學提供的開放學習行動,并可獲得大學學分,使得在線開放式學習進一步推廣。2012年,“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元年”開啟全球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地位,以學習主體的自主學習彌補傳統教學不足。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單一市場需求的變化形式,成為工程問題中重要的突破口。MOOC具有規模大、在線以及開放三大特點。所謂的規模大主要指的是一門MOOC可以實現上萬學生進行學習,例如斯坦福的人工智能課程一次提供1.6萬學生注冊學習[1-4]。所謂,在線指的是通過英特網不分地點時間進行傳播;所謂的開放指的是MOOC課程部分對象等級面向所有注冊對象開放。伴隨著MOOC的推廣(我們通常稱之為經典形式MOOC),xMOOC和cMOOC也出現在線教育的舞臺。前者是一種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xMOOC,后者一種基于關聯主義學習理論的關聯cMOOC[3]。兩種MOOC形式是相輔相存,充分發揮了在不同條件下,滿足客體需求的學習模式。與大規模在線課程相對應的是SPOC----SPOC是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的概念,旨在面向小范圍的學員開展私有在線課程。與之對應有SOOC,即“小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兩者都是在線的小范圍的課程,與大規模MOOC正好相互補充[4]。傳統教育正面臨更在線教育新模式沖擊,也在逐步隨之改進教學模式與教學管理。

    二基于團隊建設目標與MOOC課程體系的構建關系

    目前,針對本科生專業化團隊的我國高等教育形式多樣性,針對不同的本科團隊性,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構建不同專業方向的團隊,相同興趣與研究方向的學生可以構建相應團隊。1993年,喬恩•卡曾巴赫在《團隊的智慧——創造績優組織》中提出:“團隊可以采用隊員的技能互補,實現一個共同的、業績目標和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那么,在高校里構建本科生的團隊就需要不同知識背景學生,共同去構建一個共同的目標,這個目標實現是大學單一專業和單一課程無法完成的任務。只有通過自主學習不同知識和不同知識背景形成自主互補構建,共同實現目標。MOOC作為一個遠程大規模教育平臺可以低成本為團隊構建必要目標提供知識儲備。不用采用基礎集中化構建知識體系而完成團隊的建設。那么這個建設目標是具有一定創新性和應用型的研究方向。雖然,高校中構建的團隊,團隊功能不一樣,但是整體的構建目標是一致的,即在通過團隊建設實現團隊目標和培養人才。基于我國MOOC課程開放式平臺,團隊可依照既定發展目標,規劃出團隊學習培養計劃。在網絡環境下,開放式課程學習,階段性測試和選拔,最終篩選出符合團隊建設目標的隊員,從而完成團隊建設目標的學習MOOC體系構建。以本科生的“雙創”團隊將創新能力的早期培養為首要目標,從本科低年級開始進行人才孵化。通常,在課前,團隊學習目標和規劃資料,讓隊員了解知識點,通過在線學習,組織分組討論,然后完成線下驗收等環節。這樣團隊的領導者可以根據團隊的目標、學生的基礎、項目的需求,自由設置課程和調控課程進度,而且地點和時間相對靈活,只需要在關鍵節點和評價系統下就可以完成團隊的整體目標構建。讓學有余力的本科生直接參與面向學科前沿或生產實際的科研活動,通過“干中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團隊是將個體利益和目標與整體利益和目標相統一,從而實現高效率的整體工作的團體。

    三cMOOC與xMOOC對團隊自主學習與開放式模式構建關系

    cMOOC是教師根據單個獨立的課程,利用線上平臺的多元化傳播方式,進行個性化方式課程。那么,團隊領導者可以借助cMOOC這種獨立開放課程的方式進行遠程組織團隊建設。一個本科生的團隊可以雇請畢業的隊員形成顧問組,對團隊的建設和發展提供獨立的課程與技術支持。團隊成員可以根據自身技術、知識水平在網絡上查找相應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每個cMOOC有各自的課程內容,團隊組建人可以根據團隊需要在團隊網上進行組織和實施,利用網絡平臺的多樣化,隊員可以根自己的條件或喜好,進行自由選擇和自主構建課程內容這個過程可以在既定目標之外,但是對團隊成員的培養是關聯的。xMOOC是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構建的,其強調個體行為受環境刺激學習而決定,即學習是外界機理與行為反應關聯的結果,這樣一個過程強調的是視頻演示、實踐測試等傳統方式反復強化的過程。這種方式適合于團隊結合自身發展目標,規劃隊員通過在線課程網站進行開放式課程資源學習。這種學習機制有利于在團隊建設過程中構建團隊目標化監控與信息反饋。例如,構建一個本科生電子競賽創新團隊,該團隊主體目標是要實現各種電子電路的制作,實現團隊協作完成具體技術攻關。那么團隊隊員的訓練過程,需要通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進行構建,反復檢測電路板指標以及完成練習情況,實現團隊在有限時間內進行足夠的練習。那么這個模式是相對單一,沒有向前期基礎知識的積累構建那么寬泛,問題也很具體,解決構建問題方式也很明確。

    四基于SPOC模式和SOOC模式與團隊構建關系

    SPOC是哈佛大學為代表提出的“后MOOC時代”,它主要開展線上規模小范圍的課程,針對小范圍的學生準入條件進行審批。那么,這一范圍的限定適合團隊基本初期建設與隊員培訓。與傳統教學不同之處,SPOC可以大大降低團隊教師早期投入成本。傳統模式下,團隊培訓采用的“導生制”和“導師制”,即為學長帶學弟,導師帶學生的傳統傳幫帶模式。最后是學生每年更換,但是導師還是繼續重復的過程,這給傳統團隊教學模式下增加人力成本。那么,團隊如何高效率建立小規模的SPOC,有利于隊員的培訓,降低培訓與管理成本。針對西南交通大學萃思團隊建設,部分采用了這種構建模式。團隊將電子設計競賽的內部培訓分為低中高三等級,其培訓對象分別對應于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學生。其中,SPOC模式培訓主要應用該團隊大三學生,通過團隊多年積累的硬件開發環境以及軟件標準化進行繼承,通過逐年修訂和豐富SPOC課程內容,達到團隊知識更新與培訓的目的。例如,團隊中建立了FPGA與單片機控制硬件平臺以及無人機自動控制軟件控制平臺,這兩個平臺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通過在線教育的模式掌握團隊核心技術。通過結合線下實戰演練,團隊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組件規模和數量可觀的隊員數量。總之,SPOC模式下構建主要強調課程創建、培訓的創造性、以及學生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習者在人-機-人的團隊交互網絡下激發深度學習,結合線下實踐模式,形成高層次團隊構建。

    五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深度融合線上線下資源的團隊構建契機

    團隊初期建設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將會花費團隊創立者非常多的教學時間,而且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在線信息資源浪潮掀起后,在大學課堂、在線論壇、在線社區以及在線討論組等多種靈活在線教學模式得到推廣,這些模式不但被國內企業和高校所采納,而且可以發展為一種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哈佛大學、賓漢姆頓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等先后展開了實踐相關探索。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國內高校團隊建設也在不斷嘗試線上線下教育模式的整合。線上資源整合了社交網絡的連通性,實現各個研究領域公認的專家和先進技術在線集合,團隊可以根據需求獲取知識和技能。線下模式可以采用局域搭建網絡服務平臺,結合導生制和導師制傳統團隊建設歐式相結合的團體性教育模式,從而構建利用線上資源和線下管理的綜合模式構建團隊。總之,在線教育模式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通識性、易傳播而復雜的生態系統。在此系統中,每個新生團隊成員成為生態系統具有個性化的個體,根據團隊目標自主學習相應專業知識知識背景,同時也兼顧團隊目標與屬性。充分整合線上和線下的“兩線資源”,以本科生為主體的創新團隊的構建是可行的,而且團隊的構建有利于本科生創新模式實現傳統高等教學模式向創新高等教學模式的轉變。

    六結語

    本文主要圍繞本科電子設計競賽相關創新創業團隊的構建模式進行了初探,分析了在線課程MOOC、cMOOC、xMOOC、SPOC等對團隊構建模式關系與影響。在線開放課程主要強調了供給側提供了豐富的線上資源,通過團隊成員在線自主學習模式,構建團隊目標,結合線上線下管理模式共同實現團隊的構建。當然,團隊的建設與發展是一個相對長期的問題。本文著重介紹了基于在線教育模式下本科生創新團隊的構建,該研究部分已經在高校中采用,并且相關數據分析有利于,高校針對未來MOOC的建設的新課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楊勁松,謝雙媛,朱偉文等.MOOC:高校知識資源整合與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85-88.

    [2]厲蘭潔.cMOOCs與xMOOCs的比較研究[J].遠程教育,2015,37-41.

    [3]祝智庭.后MOOC時期的在線學習新樣式[N],中國教育報,2014(11).

    [4]楊竹筠,鄭奇.MOOC等在線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與出版,2014(2):9-12.

    [5]李忠建,周麗霞.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工程地質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5(14):108-110.

    第9篇:如何開展線上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會計專業群;人才培養;校企合作

    自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以來,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引發了職業教育工作者從各個角度進行研究,尤其是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隨著《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文件的出臺,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進入落地實施層面,高職會計專業群如何建設亟待研究。

    一、高職高水平會計專業群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

    1.校企合作的載體和機制創新不夠(1)校企合作的載體不明確。對于校企合作雙元開展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高職院校有清楚的認識,但是與企業合作的載體尚不明確,如有的學校提出校企協同育人,但是如何落地研究的尚不充分。有的企業提出共建專業,但是企業方在專業群建設中如何發揮作用,沒有很好的舉措。(2)校企合作的機制創新不夠。校企合作不夠深入,從根本上說,與校企合作機制創新不夠直接相關。要讓企業發揮育人主體的作用,需要建立一種長效機制,這是解決校企合作淺層次的關鍵。

    2.行業新變化融入專業群教學內容不多(1)新技術背景下行業新變化在教學內容中體現的不多。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影響,會計行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如處理中小企業會計業務的云代賬、大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等等,這些行業企業變化體現在高職會計課堂上的不多,導致專業群人才培養不能完全滿足行業需求。(2)國家政策層面的變化體現在教學內容上的不多。自2014年財政部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以來,先后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財會〔2016〕10號)和34個應用指引,對財務會計如何向管理會計轉型指出明確方向,但是目前在高職會計專業群教學內容中沒有得到充分體現。3.教師、教材、教法改革不深(1)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效果不明顯。由于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深度不夠,學校聘請的行業企業兼職教師數量和水平有限,會計行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或資深會計師往往是行業最忙的群體,在校企合作不緊密情況下,這部分人很難真正走入課堂,造成了兼職教師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不佳。校內專任教師由于授課任務重,很難有更多的精力提升自身業務水平,與行業企業接觸不多,更新知識不夠,更難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2)校企雙元開發教材質量不高。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材開發是職業教育的特色,但是由于兼職教師參與的少,校內專任教師實踐能力不足,使項目化教材開發的質量不高,與目前倡導的活頁式教材和工作手冊式教材差距較大。(3)教學方法改革推進力度不大。教育技術進步支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尤其數字化資源開發與應用對推動教學方法改變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目前教師對于如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教學改革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研究不夠,實施過程中效果有待提高。

    二、高水平會計專業群建設的路徑分析

    1.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1)注重工匠精神培養,創新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按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培養理念,強化對會計人員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實施校企合作的“雙導師”制,探索“校企合作、書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形成校企雙元育人新格局。(2)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試點現代學徒制,創新人才校企合作載體。通過引企駐校、引校入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把真實業務引入日常教學之中。如與記賬公司合作,學校出場所,企業帶入真實業務,建設校內云代賬中心,學生在日常教學和實踐中就可以接觸真實會計業務,必將大大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與企業合作,挑選一批優秀學生,組建現代會計學徒班,實施小班化教學,開設系列模塊化課程培訓與學習,培養技術技能型優秀人才,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的有效銜接。(3)建設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發揮企業育人主體作用。在學校層面校企合作體制機制難以改變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在二級學院層面探索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由于二級學院會計專業群相對集中,與企業個體的人才需求能夠有效對接,所以可以成立產業學院,明確各自責任與權利,校企全面合作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實現真正的共建共享,在良好的機制下保證校企合作的長效與穩定。

    2.適應新技術影響和行業發展變化,加快教學內容更新(1)適應“大智移云”新技術影響,引入行業新規范新內容。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對會計行業影響巨大,為了更好地對接需求側變化,應加快會計專業群教學內容改革。如補充資金結算中移動支付、結算原始憑證中的電子發票等內容。會計數據采集中采集方式的變化;財務機器人的日益普及,需要在會計專業教學中引入智能會計核算等內容。所以要求會計專業教師深入到行業企業一線,掌握新技術背景下,會計業務處理的變化,完善相關教學內容,做到專業培養的與時俱進。(2)對接國家政策,加快會計職能轉變,強化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在國家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背景下,在高職會計專業群人才培養中體現得尚不明顯,目前企業中以成本為核心的內部責任會計廣泛應用,戰略地圖、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等先進的管理工具方法在行業企業中應用日益普及。應用指引對提升管理會計應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會計專業群教學中應增加管理會計相關內容,適應行業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3.積極推進“三教”改革,實現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各項舉措有效實施(1)注重培養體系設計,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以“融入政府部門提高決策服務能力、融入行業企業提高社會服務能力、融入科研院所提高學術服務能力”為目標,重點實施“會計名師工程”提升計劃培養專業帶頭人,深入研究專業群建設工作,提高教師專業建設能力和水平。實施“會計領軍項目”培養計劃,不斷拓展教師國際化視野,創造條件增加骨干教師的海外經歷,強化骨干教師社會實踐和掛職鍛煉的管理與考核。鼓勵骨干教師參與企業技術開發應用、產品研發和社會服務,落實訪問工程師、訪問學者制度。以“行業導師工程”培養計劃為抓手,建立會計專業群的兼職教師智庫,強化兼職教師師德教風培養,提升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充分發揮兼職教師在實踐教學、職業指導等方面的功能。(2)校企雙元開發優質教學數字資源,建設立體化會計教材。深化校企合作,開發活頁式教材和工作手冊式教材,利用新技術手段,推進以知識點、技能點為支撐的動畫、音頻、視頻、在線測試、在線答疑等教學資源建設,全面支持學生的選擇性學習、在線學習與自主學習。強化素質教育,將職業道德養成、社會責任培養、人文素養提升貫穿于課堂教學全過程。(3)以學生為中心,深化會計專業群教學改革。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以國家資源共享課程平臺、浙江省在線開發課程平臺、學院自主學習平臺等各級各類教學平臺為載體,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實施路徑,構建公平開放、互聯互動、智能高效的網絡課堂教學環境。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方法創新與改革,加大合作學習、翻轉課堂、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力度。

    參考文獻:

    [1]周建松.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理念與思路研究[J].職教論壇,2018(1).

    [2]滕業方.專業群協同創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基于高職院校為主體的視角[J].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1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成人动漫综合网|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成人性生话视频|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网址| 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成人区视频爽爽爽爽爽| 欧美成人猛男性色生活|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四虎www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8x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免看**毛片一片成人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