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理解課堂提問的涵義
課堂提問是其中最古老、最常用的一種。早在中國古代,孔子就提倡“叩兩端”的方法,就是一種提問法,這是一種用問答或追問的方式,教人注意事物的正反兩面,從事物的矛盾中去求得知識的方法。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也倡導提問法,又稱產婆法,是一種從學生所熟知的具體事物和現象出發,通過師生問答,從而得出結論的教學方法。
二、尋求課堂提問的實施策略
既然課堂提問如此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尋求到有效的實施策略,使得課堂提問獲得成功呢?
1.調控課堂提問的“度”
課堂提問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直觀表象到具體形象、由形象識記到抽象識記、由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問題太易,則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問題太難則會使學生喪失信心,不僅使學生無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問失去價值。因而,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提問總能在不知不覺中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而后逐漸提高問題的難度。
2.調控課堂提問的“量”
“滿堂問”教學是不可取的。雖然我們常認為這樣頻繁的提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但事實證明,提問過多不僅費時,而且會導致學生“隨堂答”,增加回答問題的盲目性,使得課堂教學的重點不突出,難點又得不到化解。有效地課堂提問,即教師應圍繞教學的重難點設問,注重提問的質量、效率。
3.調控課堂提問的“時”
長期以來,課堂尤其是英語課堂,教師往往偏愛快節奏的教學,在提出問題后只停留1-2秒就開始點名。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由于精神緊張、準備不足等原因,不是傻愣在那兒,就是盲從其他同學所說的“標準答案”,這樣教師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學生糾正錯誤,既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又使得課堂提問效率“每況愈下”。
所以,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即提出問題到指定學生回答,至少等待3~5秒鐘為宜,以提高學生回答的準確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調控課堂提問的“衡”
在課堂提問中,應該因人施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出層次分明、靈活多樣的問題,使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都能有話可說。
三、探索課堂提問的方式
1.啟發式提問
教師恰到好處地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還能促其知識內化。非到學生“憤”“悱”之時,不可輕易提問。我們教師必須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準確地把握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洞察學生心理,善于捕捉時機。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注意化難為易,循循善誘,方能鼓起學生的信心,通過分層啟發,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問難度大都巧設在學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層次上,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維引入最佳狀態。
2.比較式提問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碰到很多形似、聲似、意似的單詞,也往往會出現“張冠李戴”的混淆狀態。我們認為沒有比較就沒有辨別。為了鞏固舊知、開拓新知,我們往往運用對比、類比等手法來提問,以此來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知識點中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
3.遞進式提問
所謂遞進式提問,就是不斷創設問題情景,提問一個接一個,一環套一環,步步深入,直至達到最終目的。而在英語課堂中采用遞進式提問,不但能挖掘知識信息間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師思維的全過程,給學生一頓思維的套餐,使師生之間產生共鳴。
4.發散式提問
學生回答問題,往往人云亦云,隨聲附和,別人說Yes就Yes,隨大流,缺少一個問題到答案的分析過程。如果教師不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而是“一錘定音”或是將正確答案公之于眾,那將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導致出現學生上課只會“坐享其成”而不會主動思考,“耗”著等答案的局面。所以,我們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質疑并大膽提出疑問,引導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借助回憶、聯想、假設、邏輯推理等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具有科學性、針對性、趣味性、啟發性、開放性、探究性、層次性以及激勵性的有效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更好地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從學生角度和興趣出發、圍繞教學目標以及重難疑點的有效提問是課堂提問之關鍵。
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積極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尤其在課堂上要提出一些既有效又有啟發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質量高低、數量多少、難度大小直接影響課堂英語教學效果。高質量的、恰當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習者的思維能力,而且幫助學生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而粗糙的、無效的問題只是敷衍應付課堂,不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發散性思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依照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實際而設置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一、有效提問的特性
何為有效問題?顧名思義,有效提問就是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并且輕松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課堂設問。有效提問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性:
1.科學性與針對性。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設置各種各樣的、科學有效的問題。題干一般不宜太長,讓學生聽起來很容易懂、看起來一目了然,很容易找到問題中的關鍵詞,然后根據所學內容正確回答。比如在教學第三模塊第一單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向學生提出:What is the greatest festival in China in your eyes?學生會回答The Spring Festival.進而追問How did your family celebrate it?然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靈活提出一些有關節日的問題,諸如:When does Mid-autumn Festival take place?What does it celebrate?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Do you know any similar festival in Western countries?以及其他與課文相關的針對性的問題。
2.趣味性與啟發性。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創設情境,盡量貼近學生生活。要根據學生的回答以及教學任務及時調整自己的問題,根據對話的發展情況不斷地追問,啟發學生認真思考,而不是靜止地、死板地問那些提前設計好的問題。比如在教學第三模塊第三單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并回答: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given one million pounds as a prize for your study?學生一定討論得非常激烈,因為這個錢是他們的學習獎勵,他們很感興趣,答案也不完全一致,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再提出一些動態化的問題來啟發他們回答。假如學生回答:I would donate half of it to charity.教師馬上追問:Why?然后聽完回答,教師借此機會教育其他同學。假如學生回答:I woul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教師要追問:Which countries do you prefer to travel most?Why?What do you usually like to know during the travel?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啟發他們懂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之道理。
3.開放性與探究性。要以教材為載體、以教學內容為中心提出一些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問題。在教學第三模塊第二單元Healthy Eating時,教師給出問題:Why are some people fat while others are thin in the world?In what different ways does the food you eat help you grow?What percentage of your classmates has a healthy diet?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changing your eating habit?Why?等。這些問題不是很容易就能回答的,有些問題需要學生查資料才能解決,有些問題需要做一定的調查才能回答,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能力,也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興趣。
4.激勵性與層次性。眾所周知,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各個層面,較難的問題給優等生,簡單一點的問題留給學習欠好的學生,讓每位學生學有所獲。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如:It doesn’t matter. Don’t be nervous!Thank you anyway. Would you please have a try?You did a good job. Great!I believe you will do it well next time. Try again,please!Keep on trying and you will be successful!等。
二、提問的方法與技巧
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但是良好的提問方法和技巧可以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問題的數量和提問的次數也要適可而止。
1.富有表情地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的一門藝術,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富有表情,根據問題內容時而面帶笑容、時而稍皺眉頭、時而用眼神提醒學生、時而借助身體語言幫學生思考,有時候要像演員一樣來表演,配上流利的一口英語,學生感覺很舒服,也很輕松,就感覺到自己的老師就是一位電影明星、一位無所不知的科學家、一位貼心的朋友、一位有愛心的家長等。當然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好感與興趣,很開心很愉悅地享受課堂,而且課后也愿意為自己敬佩的老師而努力學習。
2.圍繞教學目標問。所有問題的設置都要圍繞教學目標,力爭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經驗的老師利用課堂提問巧妙地把所有教學內容串聯起來,讓學生感覺到環環相扣,一直處于思考之中。教師根據學生課堂反應做出適當的調整,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展開問題式教學。
3.圍繞重難點問。課堂問題的設置應該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中心,所有問題都是用來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簡化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的的。比如課文教學中要在重點詞匯和短語的地方設置問題、要在長難句的地方設置問題、也要就課文主旨和大意以及作者態度等方面設置問題,通過問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化難為易,既掌握了重點詞匯、句型,也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4.根據學生疑惑問。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依據課程標準備教材,也要充分地備學生,要預計到學生會在什么地方有疑惑,就在這個地方設置問題,比如教學定語從句時,關系代詞which和as均可指整個句子而引導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它們的用法區別是學生有疑惑的地方,教師就在此設置問題:which和as引導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時區別在哪?讓學生思考并總結一下,然后根據學生的生成情況,教師給予評價并補充完整。通過有效提問,學生的疑惑就解決了,也會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5.根據學生興趣問。問題的提出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手段,好多問題都會體現不同方面的知識,尤其是英語課堂,因為英語課文會涉及到各個學科知識,教師要盡量在學生感興趣的地方提出問題,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6.從學生角度問。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問題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考慮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和知識水平,第二個層面就是要貼近學生生活。教師必須深刻了解自己的學生,然后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問題,決不能太難或者太簡單,也不能死扣課本,要靈活處理,因材施教,以學定教。
三、提問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課堂教學離不開提問,有效提問是完成教學目標的有力保證,創造性的、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提問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1.提問能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在備課時要全面掌握本節課所涉及到的有關知識和有趣背景故事,高度提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以及興趣所在,巧妙地提出問題,這樣學生對問題就會很感興趣,也很樂意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科感興趣,等著盼著英語老師來上課,當然,他們的英語成績乃至英語水平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
2.提問能促進學生探究。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只拘泥于課本,要以教材為依托,以課程標準為綱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緊扣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理念,分別設置一些學生自主合作以及探究性學習的問題,逐步鼓勵學生探究未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為將來探究新的科技問題打好基礎。
3.提問能鼓勵學生發散思維。英語課堂教學中少不了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環節,教師在適當的時候提出這樣的問題以及其他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象,盡量想出一些與眾不同的答案,對任何一種答案教師都應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打破常規思維,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4.提問能打造高效課堂。提問是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有利手段,經過精心設計,圍繞教學目標打造出一套難易適中、饒有興趣、知識性強的問題,使得學生思維活躍,產生共鳴,形成,毫無疑問就會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能夠打造高效課堂。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提問,尤其是有效提問,只要我們知道了課堂提問的特點、技巧、方法與重要性,課前備課時認真分析課程標準、教材、學生以及課堂突況,精心設計問題,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加精彩,也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功。
【關鍵詞】初中英語 提問技巧 課堂教學 藝術性
引言
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性、發揮提問的技巧價值,將有效的改善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問題活動討論的積極性,實現生生、師生的有效互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問技巧分析
1.提問應有目的性。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做好提問環節的控制。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根據當堂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進行問題提問。在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時候,教師要基于教學目標為基礎,通過問題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知識,讓學生利用問題回答的機會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師為問題賦予目的性后,將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增強課堂互動氛圍。
例如,在講解《Visit my school》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學習與“school”有關的詞匯,并提出“What do you know about school? 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這個問題,然后讓學生有目的性的進行開放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講解《 A visit to the Dentist 》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討論Have you ever had a toothache? 提出“Why do you think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take care of our teeth? How do you take care of your teeth ?”問題,然后讓學生有目的性的進行開放思考,即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增強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識。
2.提問應有漸進性。英語課堂教學要堅持有簡單到復雜的教學原則,在課堂問題提問中也要在此原則基礎上,漸進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接受課堂上接觸的知識。若教師在課前就提出難題,學生由于無法回答,就會降低自身學習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My day》一課的講解中,教師若想讓學生有效的描述自己的一天,教師就可以提出“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8:00 at morning? Then,what did you do?”,在學生掌握描述事件的能力后,再提出“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afternoon?”一類的問題,讓學生提高自身對多件事的描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水平。
3.提問應具有趣味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英語課堂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快樂與知識的力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造自由提問的時間與環境,引導學生相互之間為彼此設置問題,提高互動趣味性。
例如,教在《food》一課講解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提問,此時有學生提出:“What food make you unhappy?”這樣的問題,這遠比“What do you like?”更有意思。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問藝術性分析
1.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基于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需求出發,為學生創設有效性問題進行提問,幫助學生營造和諧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提問、答題的激情。教師在教學中,應突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應在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狀態的基礎上,用和藹可親的態度提出問題,鼓勵、引導學生答題。
例如,在《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What’s the sunshine town like do you think?”提問方式,在提問的時候要基于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可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思考、回答興趣的問題,例如“If you have the sunshine town,how do you make it beautiful?”等一類問題。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最佳的教師”。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控制好提問的藝術性,提高提問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展示自我才能、感受學習興趣。教師通過正確的提問方式,將激發學生學習情趣,改善英語教學課堂互動氛圍,點燃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提問環節中找到成就感,活躍大腦思維。
例如,在學習Films這篇文章時,因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應讓學生提前觀看教材中的景點電影,并在課堂教學中選取經典片段進行賞析,然后發表個人看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電影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在英語教學中,有效的提問手段是不可忽視的,他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與解答中掌握英語知識要點及運用方法。
3.關注重難點知識突破。有效的提問還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突破英語重難知識點。所以,教師在重難點知識的教學與提問中,應提高提問方式與問題本身的藝術性,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問題解決路徑。由于英語重難點本身就枯燥乏味,如果把相關重難知識點變成有趣的問題,必然會降低知識點的困難程度、提高知識點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三、結束語
初中英語知識已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應用性,所以做好課堂提問教學活動環節,運用好課堂提問技巧與藝術,將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能力。
一、注意選擇信息技術應用類型
雖然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已應用多年,但很多教學不去認真研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類型:什么樣的課應用哪種形式的信息技術,多數教師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課堂用了課件就行,由于不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類型,當然也不能恰當選擇類型,用了也收不到應有效果。就此歸納如下:
1. 播放朗讀、音樂、名人、名師講話講解錄音。
2. 播放錄像片斷(愛國主義影視片、安全教育片、文明禮貌行為片及教學相關資料片)。
3. 用大屏幕演示切合教學需要的課件,自制、改制精品課件。
4. 及時收看教育電視臺的課堂教學節目。
5. 充分利用網絡教室,師生互動式學習。
6. 在教師指導下,自行上網搜集教學資料信息。
對于以上幾種常見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類型,必須結合學科特點、課的類型、學生年齡特點、學生知識基礎以及學生掌握與應用信息技術的實際能力,有鑒別、有選擇地合理應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否則,只是畫蛇添足,起不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有作用。
二、注意突出信息技術的三大優勢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計算機的優勢就是信息技術的優勢,其主要表現為:1. 超文本優勢;2. 網絡優勢;3. 人機互動優勢。而現在很多教師應用信息技術上課卻不能充分體現這三大優勢。表現為:一是將圖片、文字、影像機械地搬上大屏幕。二是不分學科內容為用課件而用課件,不該用也用,能用常規教學手段與方法達到教學目的的學科教學也去用趕時髦、生搬硬套的應用,三是應用信息技術并不能發揮其優勢。因此,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必須抓住其三大優勢,體現優勢,突出優勢。否則,不如不用。
三、注意用出實效
【關鍵詞】 課堂教學;語言;注意問題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注意自己在課堂教學上的口語:
1. 應注意語言準確,規范
準確和規范是對課堂教學口語的最基本要求,這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任何問題的講解和敘述都準確,不應使學生發生疑問和誤解. 為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自己必須有個透徹的了解. 比如,“整除”與“除盡”、“數位”與“位數”、“切線”與“切長線”等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師講“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就忽略了“同底等高”的條件;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平行線畫得不夠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等,就直接違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最小的整數是0”之類的語言錯誤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準確性;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術語來授課,不能用生造的土話和方言來表達概念、法則、性質等. 比如,不能把“垂線”講成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最簡單的分數”等.
2. 應注意語言生動,通俗
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尚處于“開放期”,他們純真、活躍,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數學教學語言僅僅滿足準、規范的要求是不夠的,這只能使學生能夠聽得清、聽得明白,而要使學生愿意聽、喜歡聽,就必須用生動的教學語言,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素養,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簡明扼要的口訣、膾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滿時代氣息的語言,把教學內容講得生動、通俗.
一方面,要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解釋抽象的數學概念. 一般地說,對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語言,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在講解“階乘”的概念時繪聲繪色地說“100!這個結果大的驚人喲,所以我們使用‘!’來表示‘數的階乘’這個概念”,從意義到算法,都會使學生記憶深刻,甚至終生不忘.
另一方面,要精心錘煉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數學教學中偶爾出現幾句詩情畫意的語言,效果更是不同凡響. 據說陳景潤的老師曾經用詩一般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歌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 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歌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他還意味深長地說:“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你們中的一名同學了不得,他證明了歌德巴赫猜想. ”這句話產生了神奇的力量,激勵陳景潤開始摘取皇冠的萬里,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終于創造了數學的輝煌.
3. 應注意.語言精練,提高效率
所謂語言精練,就是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少說廢話”,教學語言要干凈利落,重要語句不冗長,抓住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不同學生年齡特點,使用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最少的語句表達更豐富的內容.
有的教師課堂教學“口頭禪”太多,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破壞了教學語言的連貫和流暢,甚至發生有學生上課專門統計教師說“口頭禪”次數的情況;有的許多語言不斷重復,拖泥帶水,浪費了課堂有限的時間,影響了學生表現自己的積極性. 有的教師唯恐學生“消化不良”,講課語言繁鎖羅嗦,面面俱到,其實并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重點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系,更不利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課堂提問 有效性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師生常用來交流的一種形式是通過提問與回答進行的。問與答這種最普通的交際形式,也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一種方式。課堂提問是教學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不僅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效果,而且還可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思維,調節課堂氣氛,發展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教師提問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層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調控教學進程,為學生創造和提供語言實踐及輸出的機會。
一、當前高中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由于學生差異較明顯,加大了教師在課堂中對于提問的把握難度。問得多了,怕引起學生的厭煩;問得少了,教師又難以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問得難了,學生的認知能力接受不了;問得簡單了,則失去了提問的價值,也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這種種原因就直接導致了現在高中英語課堂提問存在許多問題。
1.問題缺乏目的性和價值。教師所提的每個問題都應有自己的目的和價值,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還能為本次課堂教學服務,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認真思考自己所提問題是否有價值,導致很多的問題流于形式,毫無意義。
2.所提問題指向不明確。含糊不清、表達不明確的問題往往導致問題指向的內容存在不明確性,因而產生歧義性問題,導致學生答非所問,導致師生的問答活動陷入糾纏不清的狀況。
3.提問方式相對單一。只注意到教師與整體學生和個體學生的師生互動,忽視個體學生和個體學生、小組和小組、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提問形式。不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不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提問評價太過于簡單化。學生回答完問題,教師應作適當的評價,但在英語課堂上,評價顯的太簡單化了,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一般都是以“yes”“right”“good”等作評,甚至有時等不及就自己代答,這削弱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5.提問忽略了群體的認知參與。在教學中的認知參與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回答以記憶為導向的問題,而忽略了對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很少聯系課程與促進學生思考的問題或體現學生主體性作用的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在經過多遍的學習后,學生仍一知半解。
二、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分析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發揮出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要想發揮出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必須要通過課堂提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在提問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來進行提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保證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教師設計問題中,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的特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并且能夠主動地尋找答案。
2.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價值,要富有啟發性。在素質教育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此前提下的課堂提問凸顯出重要性來,如何設置提問使之不流于形式,達到鍛煉其運用語言的能力成為英語教師的一個教學目標。在問題的形式上、內容上、學生回答的伸縮性上、問題的難度上等方面要綜合考慮。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層次差異等各方面因素設計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不能為提問而提問、教師必須明確,提問不等于啟發式,好的提問才是啟發式提問,啟發式提問重在所提問題有價值和有意義,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其思維能力。
3.把握提問的時間和時機。提問是豐富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鍛煉學生聽說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又可以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但是提問要注意時機,不注意時機的提問是很勉強的提問,這種提問針對性不強,隨意性較大,沒有把握學生的思維流向,沒有較好地創設問題情境,倉促而問正確把握提問時機,最佳時機是學生處于很想弄懂,但又無法弄懂,很想說出來,但又無法說清的心理狀態。教師若在此時適當地插入一些提問,可以有效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鍛煉學生思維與聽說能力的作用。
4.采用靈活多樣的提問方式。在課堂上,教師提問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能使學生活躍在各種問題之中,促進課堂教學。比如提問和學生日常生活非常接近的一些話題,不僅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還有利于教師控制課堂。
5.提問面向全體學生,鼓勵積極主動。新課標指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這兒提到的面向全體學生并不是指教師在提問的時候采取集體提問的方式,而是教師在提問時候要考慮不同程度的學生,給每個學生同樣的機會。
三、結語
總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與深化,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切實轉變,不僅要求我們改進課堂教學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益,而且要求我們以務實的態度尋求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課堂提問藝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調控教學。
參考文獻:
[1]姜翠翠.關于如何構建有效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摘要: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方式是師生之間進行雙向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有效問題,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目的,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高中 英語 提問藝術
一、課堂提問對高中英語課堂的重要性
(1)課堂提問與課堂教學的關系非常密切
學起于疑。可以說,課堂提問是高中英語教學中最重要一個環節,是教師和學生達到雙邊互動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輸人信息、傳疑解惑。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知曉學生學習的情況。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好這一方式,就可以調控課堂的節奏,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成為課堂的總導演。學生也會在教師步步設疑之下,緊跟教師的思路,有選擇地進行記錄,并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達到與教師良好溝通,最終達到共鳴。
(2)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特點如下
1.高中英語課堂的提問有針對性
高中英語教師每一節課都要精心設置一些問題,并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找那些不同程度的學生來做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高中英語課堂的提問要具有激發潛能的特性
我們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和呼喚其內在的動力。筆者經常在提問前加上一句:“這是一道搶答題,誰搶到誰就是勝利者。”學生一聽就激情澎湃,快速開動腦筋,爭搶著來回答。這就大大提高了其學習的主動性。
3.高中英語課堂的提問要具有靈活性
教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一定要強,雖然備課之時已經擬定了問題的答題者,但是由于學生個體的情況發生了變化,答不上來這道題了,那么,我們要及時調整一下,找另一個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非要讓一個情緒不好的學生來回答某個問題,不僅會挫傷人家的自尊心,還會引起不必要的負面情緒,以后,他們會對你的提問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掉了提問的重要意義。
4.高中英語課堂的提問要具有過渡性
完美的過渡可以讓學生聽起課來有一氣呵成之感,所以有些提問就屬于過渡性的提示,它能夠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比如當你要問一個陌生的問題時,可以先從身邊的事情問起,然后慢慢地過渡到所要問的問題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跟你把整節課學下來。這特別有利于知識的整體性講解。
二、如何提高課堂提問質量
1.讓學生有興趣,主動想說
我們都知道,感興趣的東西會使一個人不斷地去鉆研,不斷去求索,學生學習也是一樣,興趣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他們才能學好英語。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貼近學生的思想和內心追求,學生才能在英語學習中找到與生活貼近而又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在高一Unit 21 Body Language中,我采用了下列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1)How many ways can people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2)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questions.這些問題都為新授內容作了鋪墊,并由此非常自然地引出新授內容:body language,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需要用藝術的語言,提出有趣味性及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去積極思考問題。提問都應該促使學生有話要說,多給他們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樣,對敢于大膽提問的學生,不論問題質量如何,都要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
2.把握問題坡度,讓學生大膽去說
學生的個性及學習基礎都存在差異,我們教師必須要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所以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坡度,這樣一來,我們才能做到因人而異,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完成相應任務,逐漸突破難點,領悟到課堂的重點。作為教師,我們要鼓勵學生上課多開口,可以與學生約定:上課不用簡單的一個單詞和一句話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和談論一個話題,要用盡可能詳細的話語來回答,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課堂。在英語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學生和學生的對話,或者某個同學的發言,其他同學必須認真聽,聽完后必須根據別人的談話進行提問、復述和report。應用這些方式,可使學生上課認真聽別人發言,使他開口有可說之事,使他把知識進行輸入后又進行輸出。讓學生盡量地多開口,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師上課盡量少說一點,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多說一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問題設計有一定的坡度,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會表現出積極的狀態,都勇敢主動地發言,從而提高了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3.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樂說
在課堂上,教師的提問也可以設計得多樣化一些,這樣才能使學生活躍在我們設計的問題中,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我們可以提問和學生生活有關,或者他們比較關注的一些話題,這樣不但有助于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還有助于教師管理好課堂。在課堂提問中教師還應該注意觀察學生,比如一些問題提出后大多數學生面有難色,這時教師就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給與提示或解釋,讓學生感覺到沒有壓力,他們是快樂的在學習,在課堂上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才能成功解決問題。
三、結語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有效問題可以鍛煉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有效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問”出課堂的精彩
參考文獻:
[1]程云. “問”出課堂的精彩―高中英語課堂提問藝術探索[J]. 中國校外教育,2013(10).
關鍵詞:高中英語 提問技巧 英語課堂 教師提問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走“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能力為目標”的教改之路,自覺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不能為“教”而“教”,把學生當作灌輸知識的容器,而應為“學”而“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為學生思維留下空間。注重課堂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要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由“聽眾”變為“演員”。課堂提問作為教師組織課堂活動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是課堂上教師言語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堂上的適當和恰當的提問對于良好的教學效果和互動的教學活動不可或缺。一個有經驗的教師知道在什么情況下向什么樣的學生提出什么問題,他會在恰當的時候有的放矢地把問題提出。
一、提問對課堂教學的作用
教育專家曾把教師提問的目的做了以下歸納:喚起和保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鼓勵學生思考和專注于課文內容;檢測學生對特定內容的基本事實的理解;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等等。同時,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教師提問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層理解課文,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調控教學進程。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指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設疑與提問是英語教學課堂調控的常規武器。它是促進師生之間信息交流反饋,推動教學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機。對于學生來說,它還具有多種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又能誘發積極思考,培養思維能力和習慣,啟迪聰明智慧,還能充分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作為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檢查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復習鞏固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可以說,英語課堂調控的起承轉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設疑提問的精心運籌。問題可構建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框架,例如,學生閱讀課文前給出一些問題,并要求學生在閱讀后能正確回答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確定閱讀的重點并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
二、英語課堂教師提問技巧
英語課堂提問也是一門藝術,要講技巧。一次成功的講課和問題的設置、分析、解決是分不開的。
1.先精心設計問題,問題難易程度的安排要科學有層次,循序漸進。問題的設置要有針對性,每個問題的解決都要讓學生有所獲。問題設置也要有趣味性,如果整堂課都是枯燥的提問,盡管知識性很強,學生一定聽得索然無味而拒絕合作,那么教師挖空心思的問題設置也就白費了。
2.問題展開方式多樣化,可以根據問題難易或性質分為個人回答,小組討論,班里討論。
3.把握發問時機。一般來說客觀的理解性的問題放在上新課的時候,而應用性的問題放在學生對課文熟悉了以后問。教師除了事先設置好的問題,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根據課堂學生反應適時地提問,幫助學生真正去理解。例如,當學生不能很好地用英語表達自己所想時,教師可以從旁以提問的方式提示加以引導。
4.選準提問對象。選準提問對象可以使教師上課進程流暢。一堂課中教師要避免多次提問同一個學生,而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提問,讓大家都能參與進來。教師可以準備簡單的問題提問水平相對低的學生,讓他們對自己學習更加有信心;準備較難的問題提問水平相對高的學生,讓他們能更進一步思考,提高。也可以準備一些發散性思維的問題,提問思維活躍的學生,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帶動其他同學一起開動思維發揮想象力。
三、英語課堂教師提問方式
1.連續性發問
連續性發問就是說教師要一個一個問題連續發問,這些問題需要從難到易,從具體要抽象層層遞進。這種提問方式能讓學生思考得深入廣泛,也有助于學生對較難問題的理解。例如,unit3 Going Places的Warming up部分,可以這樣展開問題What are othe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our daily life?If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 from Zhejiang,how man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 can choose,what are they?Which is better?Why?這樣從簡單的交通工具列舉到如何選擇最佳交通工具層層遞進,顯得緊湊,能讓學生的思維也跟著問題深入思考。
2.提示性發問
提示性發問也就是說教師的提問中要帶有建議性或者隱含暗示。通常情況下學生回答不出教師提問時,教師要換種表達方式來提問,不要長時間等學生回答或者多次重復同一問題表達。很多時候學生回答不了問題是因為學生聽不懂,如果教師用更簡單的表達方式來提問那么他們就能回答。例如,unit3 Going Places的Warming up部分,教師問What are othe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our daily life?其中有一個是新學詞匯有的同學可能聽不懂。教師就可以這樣問If we want to travel to Shanghai,we can go by…學生順著這個表達很容易知道教師問的是什么。
3.假設性發問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假設某個情況或場景,然后通過一系列提問活躍學生思維激發他們想象力。這種問題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unit3 Going Places的Warming up部分,在通過對幾種常用交通工具的認識和優劣比較后,教師可以假設暑假去北京讓學生選擇最適合的交通工具,并給出自己的理由。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傳授知識過程中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貫穿整個課堂的教學。如何正確、科學、藝術地運用這個方法是值得我們中學教師認真探索的問題。課堂教學英語課堂提問是實現英語交際的一種簡單方法。英語提問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教師的提問語言中,潛移默化地感受語言,并學會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看法。同時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及語言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習的動力。所以提高英語課堂提問技巧有利于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英語教師 課堂語言 教學效果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讓我們教師深知掌握好課堂語言對于教學的重要性。而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指導學學生學習第二外語,英語課堂用語的作用更是舉足輕重。
英語課堂用語是指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來組織教學活動所使用的語言。教師的課堂語言可以分成以下幾類:講述性語言、指令性語言、提問性語言及評價性語言。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也要懂得課堂語言的藝術和效果。教師良好有效的課堂語言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而且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課堂語言才能達到以上效果呢?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 講述性語言的準確性
筆者認為在講授知識時,英語老師應力求讓自己的講述性語言發音純正,準確嚴謹,規范得體,做到有據可依,有理可循。教師應該明白清楚地講述本學科的概念,定義特征等知識體系和框架結構,要避免言語的含混,歧義,避免使用含義不明確的詞語。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阻止自己的教學語言,避免提供與教學關系不大或不相干的“垃圾信息”和無用信息。比如:有好多英語老師在講授“exciting”類和“excited”類形容詞,總是概括為“-ing”類形容詞修飾物;而“-ed”類形容詞修飾物,這樣就誤導了許多學生。
2. 指令性語言的導向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預設指令時應注重盡量使語言精練,準確,通俗易懂,富有趣味。而且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這樣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也能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教師在使用英語指令性語言時,一定要從最簡單的詞開始,并且適當的配上動作,表情,并且適當得解釋說明,讓學生明白接下來要作什么,該做什么,達到既定的導向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指示性語言時,要注意提示的明確性及可及性,口氣要溫和而又決斷。指示性語言美在它的不可違抗性,但是有不傷學生的自尊心,不給學生造成壓抑感。
3. 提問性語言的啟發性
課堂中提問性語言是指能夠引發學生產生積極的心智活動并且做出回答反映的信號刺激,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在許多英語教師的授課環節中,總能聽到老師的提問性語言是“Yes or No?”其實這樣的提問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毫無意義。英語教師在提問時應該啟發學生思考,拓展思維。緊扣課堂的重難點環節層層設問,由簡到難,先問后叫,在學生回答不能一步到位時不要急于將答案和盤托出,而應適時巧妙的給予啟迪開導,幫助他們突破停滯,幫助他們得出正確的答案,而不是包辦代替,提供現成的答案。
4. 評價性語言的激勵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對于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很大。中學生都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忌諱“笨”,“傻”之類的埋怨和挖苦,而要敏銳地撲捉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時應激情滿懷,感情真摯,幽默生動,不吝夸獎,真誠糾錯來換取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師應該講自尊,自愛,自我調整的權利留給學生,要多幾分耐心,多幾分愛心。教師的語言應該像“雪中炭”、“三春雨”及“六月風”。在教學中應該多給學生肯定與鼓勵,這樣才能激勵學生保持課堂中發言的熱情,從而是課堂評價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5. 結束語
當然, 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的爽快利落,有的嚴謹續密,有的飄逸瀟灑,有的深沉雄渾。但是無論是那種教學風格,在課堂教學用語中都應注意以上幾點。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作為一名語言教師,良好的課堂語言不僅能夠展現教師個人的良好的基本素質,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也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提煉個人的課堂語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 楊素琴.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J]. 新課程(綜合版),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