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機械概念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概念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機械概念設計

    第1篇: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關鍵詞:一次性機械;靜強度校驗;設計理念;設計方法;柔輪強度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H12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03-002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06

    一次性機械使用壽命較短,多運用于軍事領域、航空領域等,是工業生產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但當前我國工業生產和社會建設過程中缺乏完善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沒有依照具體設計需求及指標對一次性機械設計內容進行調整和創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次性機械設計的發展。如何構建高質量、高效益一次性機械設計體系,形成新型設計方案在一次性機械體系構建中勢在必行。

    1 一次性機械的基本設計理念

    工業生產過程中為了降低成本投入常選取一些短壽命設備,僅使用一次就不再對上述設備進行運用,這種設備被稱為“一次性機械”。一次性機械可以有效滿足系統負荷需求,實現短時期傳動,但無法長期進行負荷運轉。

    一次性機械設計過程中要從一次性機械特性著手,依照其具體運行需求及運行環境實施設計指標的構建,其設計需保證:

    1.1 與一次性機械使用條件相協調

    與一次性機械使用相協調即與一次性機械使用狀況、運行狀況相協調。在該設計過程中,人員需要對一次性機械特征進行把握,依照其運行余量、使用時間、使用環境等確定設計參數,如體積參數、重量參數等。

    1.2 與一次性機械失效形式相協調

    長期使用的設備非常容易出現由磨損、疲勞造成的設備失效,導致設備故障。因此,在設備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對疲勞破壞進行了全面分析,形成了以高周疲勞為核心的設計體系。而一次性機械運行時間較短,運行周期過程中出現磨損的可能性較小,在設備設計過程中可以省略高周疲勞設計及分析內容。該設計過程中需從一次性機械傳遞動力出發,將一次性機械傳遞動力內容作為設計核心,最大限度提升一次性機械動靜強度及

    剛度。

    2 一次性機械的靜強度設計及分析

    電動舵機主要由電動機驅動實現航行器方向控制,在工業領域應用非常廣泛。受到設備空間的限制,電動舵機體系一般較小。運用長期使用設備設計方法對電動舵機減速裝置進行設計時非常容易出現設計尺寸不匹配現象,即減速裝置尺寸遠大于箭用舵機尺寸指標。因此,電動舵機減速裝置設計時需適當運用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結合實際內容形成電動舵機減速裝置設計新方法,從而實現裝置效益的最大化。

    本次一次性機械設計研究過程中筆者主要以某型箭用電動舵機減速裝置為例,從該裝置設計方案出發對一次性機械設計新方法進行研究,現研究結果如下:

    2.1 電動舵機傳動設計分析

    電動舵機傳動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系統結構進行合理調整,要盡量降低電動舵機復雜程度,減小舵機質量,為其傳動效益的提升創建良好的設備條件。與此同時,電動舵機傳動設計過程中還需要對傳動效率和傳動能力進行分析,依照該指標合理確定電動舵機傳動形式,形成系統化傳動方案。本次研究過程中為了實現傳動效益的最大化,電動舵機裝置主要選取一對錐齒輪副和諧波齒輪傳動的傳動方案。

    2.2 電動舵機錐齒輪設計分析

    電動舵機錐齒輪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對錐齒輪材料、錐齒輪失效形式等進行合理分析,依照電動舵機指標對上述內容進行合理優化,形成最佳設計指標及設計方法。本次電動舵機錐齒輪設計過程中主要選取45鋼小錐齒輪作為主要材料,齒輪數z1為22,調整其傳動轉矩為T=0.2303N?m。與此同時,錐齒輪設計過程中還使用45鋼大錐齒輪,使用前對其進行正火處理。

    相關資料顯示:電動舵機錐齒輪的失效形式主要表現為齒面疲勞點蝕和齒根疲勞折斷。在對該失效形式進行控制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對齒面接觸面疲勞強度和齒根彎曲疲勞強度進行合理控制,依照指標分析結果設計對應校驗方式,從而糾正齒面疲勞點蝕和齒根疲勞折斷問題。如果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的齒輪模數結果為m=0.6mm,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的結果為m=0.5mm。

    載荷作用于單對齒嚙合區研究過程可以直接將輪齒作為懸臂梁,依照彎曲關系中的正切力、應切力狀況對梁截面中的力學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對彎曲應力計算內容進行明確,其具體內容見圖1:

    因彎曲過程中切應力遠遠小于彎曲應力,計算時可以僅考慮齒根危險截面彎曲應力,其具體計算內容如下:對單對齒嚙合區上界點載荷進行分析,則齒根抗彎強度為:

    式中:b為齒輪的齒寬;Fn為齒面所受正壓力;αF為單齒嚙合最高點的載荷角;SF為齒根寬度;[σF]為許用應力;hf為單齒嚙合最高點處的彎曲力臂。

    取SF=2.48mm,[σF]靜強度為960MPa,則:

    標準模數m=0.2mm。

    由上述計算結果可知:靜強度計算齒面接觸疲勞強度及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時可靠性較高,依照該計算方法形成合理設計內容可以明顯提升錐齒輪設計效益,改善其指標性能及設備性能。

    2.3 電動舵機柔輪設計分析

    電動舵機柔輪設計過程中可以選取40CrNiMoA作為主要材料。該柔輪設計過程中計算模數m=0.2mm。在基于靜強度計算指標體系構建時與錐齒輪構建原理一致,其抗彎強度為:

    由錐齒輪計算中的相關參數及對應柔輪參數,則柔輪模數為:

    標準模數m=0.1mm。

    由上述計算結果可知:靜強度計算柔輪強度時可靠性較高,依照該計算內容形成對應設計體系對改善電動舵機性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3 結語

    一次性機械可以有效改善設備、系統的負荷效果,改善體系經濟指標效益,已經成為人們關注到的焦點。在對該設備進行運用的過程中人員需把握好一次性機械的使用條件,要依照靜強度校核設計原理對設計內容進行調整,實現一次性機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從本質上加速一次機械設計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 黃克.基于機械設計方法的研究――以一次性機械為例[J].湖南農機,2013,(11).

    [2] 王廣林,潘旭東,李躍峰.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及實踐[J].機械工程學報,2014,(1).

    [3] 張自強,王麗,姜永全.芻議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

    [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4).

    第2篇: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關鍵詞:機械基礎課程設計;CDIO工程理念;教學改革

    CDIO是2001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瑞典的查爾姆斯技術大學、林克平大學以及皇家技術學院等高校,共同開發的一種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實施體系。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是“基于項目學習”和“做中學”原則的有機結合[1]。CDIO在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及協作能力的同時,還強調專業技能、大系統掌控等一系列能力的培養。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都在研究CDIO的先進工程理念,并根據各自學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學改革之路。

    一、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機械基礎》是工科類專業的主干課程和重要必修課程,具有基礎性、設計性、實踐性等特點,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課程。而其《課程設計》是使學生獲得工程技術訓練必不可少的實踐教學環節,在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機械系統方案設計以及創新構思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課程是學生首次接觸的專業基礎知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課程設計長期以來一成不變的設計方法和教學模式,給其教學帶來很多弊端[2]。首先是設計題目陳舊,設計方法呆板,缺乏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其次是設計內容單一,缺乏整機設計理念和系統訓練,沒有機械系統方案設計的機構選型設計,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及按部就班狀態,自主設計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內容少,無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不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再次是個體意識強烈,缺乏團隊協作及溝通交流的能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將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3]。因此,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每年我校都有機類和近機類約十八個班的學生接受機械基礎課程設計的訓練,搞好機械基礎課程設計,不僅是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次全面訓練,而且對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畢業設計乃至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影響。

    二、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措施

    (一)設計題目多樣化

    課程設計的題目應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以往課程設計題目單一的弊端,選擇合適的設計題目,因此,在選題上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4]。一是課程設計題目應滿足綜合性強、難度適中的要求,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機械基礎課程所學理論知識,系統地完成一個大型機構設計課題;二是題目來源的廣泛性,教師不斷從文獻資料、生產實際和科研工作中累積合適的題目,逐漸擴大課程設計題目的類型和數量,形成一個基本的課程設計題庫,表l所示為我校近三年機械基礎課程設計選題。三是題目要有一定的創新性,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二)采用先進工程設計方法和手段

    傳統課程設計結果常常是學生上交一份圖紙和一份設計說明書,學生對設計出來的機器裝置或機構是否可行不得而知,因此,影響了學生的設計積極性。在課程設計教學環節中,引入機械專業常用的三維設計軟件Pro/E、UG、ADAMS等輔助設計功能和虛擬樣機技術。要求學生在計算機上制造出虛擬機械,并對此進行運動和動力學分析,最大限度地減少設計失誤。從而實現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直觀化,深化對工程實踐類問題的認識,增強學生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機械創新設計的能力。為學生設計的潛艇艙蓋開啟機構三維圖,潛艇的艙蓋開啟機構用于潛艇艙門的打開和關閉。開啟角度為0-90°,驅動方式采用電機。艙蓋的開啟速度較慢,設計中采用了蝸輪蝸桿減速機構。圖2為潛器天線升降機構三維圖,潛艇在水下航行依靠水聲導航,但在近水面航行時需要使用天線與陸上交換信號。天線的升降角度為0-90°,驅動方式采用電機。天線的升降速度較慢,需采用減速機構。潛艇的空間較小,要求所設計的機構盡量緊湊,占據較小的空間位置。設計中學生采用了蝸輪蝸桿減速機構,該機構輸出軸與天線轉軸間采用花鍵連接。設計結束后教師對優秀的作品,組織申請專利,并推薦參加各種大學生競賽,如全國大學生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

    (三)改革課程設計的教學方式

    首先是變集中時間式教學為先部分分散,然后集中式教學,與機械基礎理論教學環節有機融合起來,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發揮創新性設計和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同時指導教師通過監督和指導,能及時發現不合理的設計,并督促學生改正,這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及設計;其次是變單人一組的設計方式為多人一組的團隊方式進行,充分利用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具體措施如下:(1)在機械基礎課程開始時,就介紹課程設計的相關內容和設計要求,布置學生按自愿組合的方式組成設計小組,一般以3-5人為一組;(2)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中期,布置學生進行調查研究,查閱資料,分析討論現有典型機器和同類機器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歷史,并以研究報告的形式成為機械基礎課程設計設計說明書的一部分內容;(3)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參觀討論,進行方案設計與典型機構的分析,方案設計階段以小組為單位,在分析機器的結構、傳動方式、工作原理以及各部件的功能順序的基礎上,繪制機器運動簡圖,確定最佳設計方案;機構的分析與綜合階段主要是從設計方案中選取最具代表性的機構,進行機構的尺寸綜合、機構運動分析和力分析,制作機構模型。最后是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準備答辯。

    三、結束語

    通過近兩年的課程設計改革探索,我們發現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機械基礎課程設計體系有明顯的優勢,不僅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工程設計興趣,構建工科教育中被忽視的工程價值觀,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贑DIO工程理念的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它改變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學生普遍反映課程設計效果有很大提高,特別是在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以及對機構創新設計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朱玉.CDIO工程理念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0(1):139-140.

    [2]宜亞麗.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探索[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51-53.

    [3]王硯軍,等.“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23):95-96.

    第3篇: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關鍵詞 CDIO 機械設計類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17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to carry out series of machine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ideas and the specific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teaching, for cultivating the high engineering philosophy of high quality, strong ability of innovativ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o lay the foundation.

    Keywords CDIO; mechanical design serie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CDIO(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瑞典幾所高校共同開發的一種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實施體系,其核心理念就是以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方式學習工程,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個人素質、協作能力、工程-社會大系統適應及調控能力,①其理念正好與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是契合的。因此,為切實支撐專業認證,培養具有工程理念的高素質、創新型工程人才奠定基礎,倡導CDIO工程理念,重構機械設計系列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用意義。

    1 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機械設計系列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又要與實踐緊密結合,基于CDIO 理念的機械設計系列課程教學改革首先需要重構課程體系和優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要凸顯整機設計,強化工程理念,將各門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構建一種集專業理論知識、工程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于一體、體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無縫對接的課程體系。②以 CDIO從最初的產品構思到最后機器成品運行的工程教育理念為“主線”,建立基于整機設計的機械設計系列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1.1 以各門課程為子系統,進行課程內容的優化重構

    以往課程內容的理論學時偏多,實踐學時匱乏,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難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綜合能力,容易造成“學而無用”。為充分體現學科和技術的內在聯系,使得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課程內容的整合要突出設計性和工程實用性,強調基礎知識學習服務于工程實踐。

    以機械設計課程為例,原有的一些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理論公式的推導和論證,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使得培養工程應用和實踐能力的教學內容不斷弱化,因此,在新的課程內容優化重構中,需要弱化一般性公式的詳細推導,重在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法的介紹,如“齒輪傳動”一章內容優化為:簡化設計計算公式的推導,重在設計準則、設計思路以及對設計過程中各環節的把握,并將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查表、數據處理和結構設計等融入例題中詳細講解。在講述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時,將直齒圓柱齒輪、斜齒圓柱齒輪、錐齒輪和蝸輪蝸桿等各類傳動的受力分析整合在一起進行講述,這樣便于學生類比掌握受力分析的要點和方法。

    1.2 以工程應用為主線,實現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縱橫整合

    知識是由淺入深的,學習也是循序漸進的,因此,每門課程內容的設置要考慮與前續課程知識點的聯系。“縱向整合”就是將機械設計系列課程體系中各門課程建立前后內在聯系,要講新帶舊,要引舊聯新,使學生“溫故而知新”。“橫向整合”就是各門課程要彼此聯系,有機整合。例如:機械設計課程中關于零部件的教學內容要與機械原理課程的機械傳動系統方案設計相聯系;機械設計的零件結構設計要與機械制造基礎課程中有關精度和工藝的知識點相聯系;機械產品設計制作要與機械設計和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的相關內容相聯系。總之,通過各門課程教學內容的縱橫整合,要貫穿整機設計的理念,使學生對專業理論有系統而完整的把握。

    2 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改進教學方法

    CDIO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首先需要教師轉變原先在教學中純粹的以教為主的角色,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因此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1)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需求,圍繞學生工程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重新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課程組教師要深入研究當前國內外工程教育的發展形勢,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不斷改革和創新,在傳授給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引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形成一種學與做有機融合的學習方式,從而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

    (2)探索“CDIO 做中學”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多引入工程設計案例,課程的推進采用設計任務驅動模式,例如在課程開始之初,就布置有關機械產品綜合設計的課題給學生,根據課程教學進度,安排學生以小組學習和討論交流的方式進行課題分階段設計,通過這種方案分析、小組學習和項目實訓的方式,貫徹CDIO在做中學的理念,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工程意識和設計技能,這樣既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工程設計興趣,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精神。

    (3)搭建開放式課堂,在時間、空間和教學內容上加以擴展和延伸。對于實踐性和工程性強的教學內容,可以走出教室,把課堂搬到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和工廠,從而創造一個開放的課堂空間和開放的教學環境,使得學生更易于吸收和消化課堂的知識內容。為了訓練學生的工程設計和實際應用能力,除了充分把握好第一課堂教學,還要搭建更廣闊和豐富的第二課堂,教師要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和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等,培養學生的實戰經驗,在第二課堂,使創新能力培養與第一課堂的教學融于一體,從而探索出一條集理論研究與工程能力培養相互促進的途徑。

    3 重點改革實踐教學,凸顯整機設計理念

    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重要環節,而以往課程體系中各門課程的課程設計內容基本上是各自獨立的,缺少相互關聯。例如“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中,主要是從運動的角度,訓練機械系統的原理方案設計能力,沒有考慮具體的材料和結構,更沒有考慮制造工藝和經濟性等要求;到了“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主要訓練學生對機械系統中各零部件的設計和計算能力,設計對象基本是齒輪減速器,運動方案一般是固定的,容易讓學生墨守成規,限制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輪到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內容又是與前序設計對象無關聯的工藝設計;最后在機械產品設計制作階段,對象又變化了,于是就照貓畫虎,用現成的圖紙和工藝進行加工,這種各自為陣的課程設計安排顯然違背了整機設計的思想,學生的能力培養只能趨于碎片化,而真正需要的整機綜合設計和應用能力不能得以鍛煉和培養。因此,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設計技能,改革選擇課程設計實踐環節為突破口,通過課程設計內容的重新整合和優化,使得各個課程設計內容前后關聯和有機結合。③為了凸顯整機設計理念,訓練學生的綜合設計技能,將圖1所示課程體系中的四大課程設計實踐環節聯合起來進行,依次按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工藝設計和產品實物制造編排課程設計的內容,做到課程設計的完整性、系統性和綜合性,從而訓練學生從機械產品方案設計、技術設計、性能仿真、工藝設計到加工制造和組裝調試的整機設計能力。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成立獨立穩定的設計團隊,期間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每個團隊的設計對象固定,始終貫穿于各個課程設計,具體以典型機械產品的設計和制造為載體,例如無碳小車或是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設計對象等,要求分階段完成對象的各項設計任務,即依次設計、制作、安裝、調試一臺機械產品,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注重整機設計,增強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④機械原理與創新綜合課程設計為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提供系統方案、運動和動力參數計算和分析,在接下來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中,通過設計計算和選型,將前序設計得到的方案具體實物化,繪制出相應的裝配圖和零件圖,同時又為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提供了圖紙和精度設計技術文件,而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的內容又為最終的機械產品設計制作提供了工藝指導,從而大大提高課程設計實踐環節的連貫性和實用性。為了保障以上改革的順利實施,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依托學校的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心的加工設備制造出實物,使得學院的理論教學與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心的實訓實現無縫結合,也使得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4 結束語

    為了改善以往機械設計系列課程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問題,順應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引入“CDIO 做中學”的工程教育理念,對機械設計系列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將工程教育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滲透到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實現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培養的相互滲透,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學習成果,必將為培養具有工程理念的高素質、強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釋

    ① 鐘宇光,史東巖,展勇.基于CDIO 模式的機械系統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大學教育,2016(1):144-145.

    ② 劉桂珍,于影,殷寶麟等.CDIO 模式下機械設計系列課程改革與實踐的研究[J].經濟師,2015(6):235-236.

    第4篇: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關鍵詞]食品機械;可持續發展;綠色設計;食品安全

    [DOI]10.13939/ki.zgsc.2015.20.052

    1 食品機械發展現狀

    食品機械的種類可以分為:糧油加工設備、果蔬保鮮與加工設備、畜禽產品加工設備、水產品加工設備、方便食品級加工設備、飲料加工設備和食品加工中廢棄物綜合利用設備等。按照食品加工的單元操作的不同,可以分為:食品輸送機械、食品清理與分選機械、食品粉粹機械、食品混合機械、食品濃縮機械、食品干燥機械、食品殺菌機械、食品熟化機械、食品冷凍機械和食品包裝機械等。

    食品工業已經不可或缺,成為引領制造業的新方向。食品機械技術從生產自動化、原料高利用率化、機械設備節能化、食品安全化、高新技術實用化、機械設備通用化等多方面對食品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的食品機械不管從內部質量還是外觀質量都落后于發達國家。原因是采用的設計理論、設計手段、設計方法、制造技術和檢測手段落后。原材料、質量不穩定,直接影響了食品機械產品的整體質量。

    2 食品安全對食品機械的要求

    隨著《食品法》的實施,食品安全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食物本身,而且涉及食品原料、食品工藝、食品生產加工、食品包裝和食品銷售等所有環節。

    3 現代機械產品設計

    機械設計可以是應用新原理、新思想、新方法開發創新的機械,也可以是在原有機械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或作局部改造,從而改變原有機械性能。

    機械產品的質量基本上取決于設計質量,而制造過程對機械產品質量所起的作用是實現設計所規定的質量。因此,機械設計階段是決定產品好壞的重要環節。

    在實現預期運動和動力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有一定的可靠性;而且還應考慮到操作方便、維護簡單、造型美觀以及便于運輸。

    機械設計在現代機械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機械設計的成敗往往成為產品在生產和銷售中是否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決定條件。產品設計是制造業的靈魂,產品開發的成敗主要決定于產品設計,因為產品結構、性能、質量、成本、交貨時間、可制造性、可維護性及人、機、環境關系等。據統計,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90%左右在產品設計階段已經被決定,其中70%~80%在概念設計階段被決定。概念設計的核心是創新設計。方案選擇的自由度大,產品創新的空間相對就要大。

    現代機械產品正在逐步向智能化、協同性、科技化發展,并且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設計體系,網絡技術、系統工程的理論、計算機軟硬件應用和智能化應用的理論也更加廣泛地被應用在現代機械設計方法之中,提高了機械產品的質量方法,也成為現代化機械設計方法中重要的技術基礎。

    食品機械設計的一般過程:①明確設計要求(確定機械的預期功能、有關技術指標和限制條件);②調查研究,制動設計方案,繪制機械運動簡圖(確定機械的工作原理,擬定集中總體布置方案,進行粗略計算和分析比較);③進行運動和動力分析,確定主要零部件的運動和動力參數;④進行傳動零件的設計計算,確定其主要參數;⑤進行結構設計,繪制部件裝配圖和總裝配圖;⑥繪制零件工作圖;⑦編制技術文件(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標準件、外購件明細表,對較復雜的機械還應繪制詳細的機械傳動示意圖等)。

    4 食品機械設計新理念

    4.1 綠色設計理念

    綠色設計(Green Design,GD),就是設計和制造生命周期環境影響為最小的產品,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考慮產品的環境屬性,即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維護性、可重復利用性等,保證產品功能、使用壽命、指令等。在設計食品機械產品時,全面考慮食品機械設計、制造、使用甚至報廢、處置等環節,在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從源頭上防止污染。

    4.2 并行式綠色設計理念

    以集成并行的綠色理念設計食品機械及其相關過程,初期充分考慮機械生命周期全過程的各項因素(如用戶需求、質量、成本、進度、拆卸與回收的設計體系等),使食品機械實施最優化設計。

    4.3 并行式綠色設計理念下設計的一般過程

    綠色設計是一種基于生態學的設計,為設計人員的素質和設計方法、設計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食品機械數據管理技術是并行式綠色設計技術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對食品機械生命周期全過程個各環節中所需要的、或生成的大量數據和信息的管理技術,可按照要求將數據或信息及時傳遞到制定的位置或相應的人員。

    機械設計的過程不再是一種串行設計模式,而是一種在設計過程中逐級反饋的設計模式。將概念設計做大最全面、最優化。從概念上影響整個設計過程和設計環節。

    4.4 新設計理念下食品機械設計的實施要點

    設計理念的更新:可持續發展理念、食品安全理念、并行式綠色設計理念。

    食品機械設備的材料設計:直接接觸食品加工過程的設備材料要求(如抗菌、容易清洗),非直接接觸食品的設備材料要求(如節能、環保、對操作人員無害等),直接接觸食品成品或半成品的包裝設備的材料要求(無害、抗菌、不能對食品造成附著添加等)。

    食品機械產品結構的設計:產品整體結構要易于制造和裝配,具有良好的可拆卸性,動力和液壓系統要考慮到綠色設計。對于目前發展勢頭迅猛的中小型家用食品機械要在使用中易于或加入清洗系統的設計,能夠一機多用,環保節水等。

    食品機械生產線設備的設計:對于目前的大型標準化生產設備,要采用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產規范)的標準化生產為指導,同時還要用先進的科學預防性食品安全保證體系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Point,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來規范生產線設備的設計研發。

    在食品機械概念設計階段,全盤考慮?;谑称钒踩途G色生產,對食品機械設備進行全程的監控。如設置設備的使用監控和警報系統等。

    參考文獻:

    第5篇: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關鍵詞:自頂向下;概念設計;方案選擇

    中圖分類號:TU621 文獻標識碼:A

    1 概念設計

    概念設計階段,就將產品的主要功能、關鍵約束、配合關系等重要信息確定下來,在進行任務分配時,這些關鍵約束也同時分配給各子系統,這樣,各子系統才能很好地配合,避免發生沖突。概念設計因能決定產品成本的60%,因此近年來它成為機械工程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概念設計的關鍵步驟即將整個產品進行合理分解。目前通用分解方法有很多種,其中面向功能的分解中的功能樹法適用面比較廣泛。

    自頂向下方法功能樹法的建立過程是從總功能開始,采用形如樹根到樹枝的方法逐層分解,一直到最底層方法為止(像一棵倒置的樹)。在確定總功能之前要知道待設計的目標樹,首先對設計要求進行抽象,其目的是抓住待設計系統的本質,然后用簡短的文字將其進行表示,該文字即為所謂的總功能。挖掘機的總功能即挖掘機指定目標的土或者其他物質。

    2 功能設計

    產品的功能是產品滿足人的需求的特性,是產品的核心概念。產品設計以功能為主導。功能設計(Function Design)就是按照產品定位的主要功能要求,在對用戶需求及現有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對所定位產品應具備的目標功能系統進行系統策劃和構建的創造活動。產品功能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把用戶需求轉化為一系列的功能規格,并實現產品的初步設計或總體方案設計,由于功能規格可以轉化為一系列的變量和變量關系,所以功能規格的管理實際上可以轉化為變量規格的管理。如下本論文所引用的斗容量10m3正鏟機械式挖掘機設計要求參數見表1。

    產品功能設計與概念設計互為指導,而功能設計指導功能系統設計、裝配體設計、部件設計、零件設計。由此可見詳細的功能設計是相當重要的。概念設計時又是以產品所能實現的功能來定義的。挖掘機的總功能是實現土石的挖掘與裝載,其主要功能是挖掘。然而為了實現其主要功能還必須有其他功能系統作支撐,挖掘機要實現挖掘功能除了具有工作裝置外還必須擁有動力系統。挖掘機挖掘不可能原地不動的挖掘,這就要求挖掘機還必須有行走系統,這樣才能實現連續挖掘和裝載。要實現行走功能必須有從動力系統到行走系統傳遞動力的傳遞設備,機械式挖掘機使用的是電機減速器傳動系統。為了實現自動化操作,又配備了電控系統。

    基于此,本文初步確定機械式挖掘機主要功能系統為工作裝置、動力系統、回轉系統、行走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和通風除塵系統等。

    3 工作裝置方案選擇

    10m3機械式挖掘機屬單梁雙斗桿式工作裝置,包括鏟斗、斗桿、起重臂、推壓機構。

    3.1鏟斗

    鏟斗結構形式和參數的合理性選擇對挖掘機的作業效果影響很大。鏟斗的作業對象繁多,作業條件也不同,用一個鏟斗來適應任何作業對象和條件很困難。為了滿足各種特定情況,盡可能提高作業效率,通常一個挖掘機配有幾種甚至十多種不同斗容量的鏟斗。

    對各種鏟斗結構形式設計的共同要求是:有利于物料的自由流動,要使物料易于卸盡及使裝進鏟斗的物料不易掉出。

    結語

    至此基于自頂向下方法設計出挖掘機工作裝置模型,并最終應用Soliworks軟件畫出整個工作裝置模型。經實用證明,該工作裝置設計方案結構緊湊、傳動效率高,運行可靠,滿足設計的要求。

    參考文獻

    第6篇: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作為重要的計算機信息化技術,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機械設計的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具體探討了機械設計自動化技術的實際應用,以期為相關技術與設計人員提供參考。

    機械自動化是指將自動化技術應用到機械制造的過程中,對自動生產過程進行不斷優化改造,以促進加工對象生產連續性和自動化,提高生產投入的流動速度與加工轉換。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水平將直接影響著機械行業的整體發展質量,其良好應用有利于改善機械制造業的技術手段和工藝方式,對于提高機械制造的整體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作為機械制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械設計更需要加強與自動化技術的結合,以促進機械制造的發展。因此,加強有關機械設計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探討,對于改善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1)改善資源利用率。機械制造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對于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為:自動化技術能夠改良原材料材質及尺寸等方面的適應性;促進機械生產與設計的精細化發展,進而加強殘料的利用,利于原材料成本的節省。

    (2)提升機械制造質量。相比傳統的機械設計與制造技術,自動化技術擁有更高的精準性、優越性和高效性。具體表現為:能夠完成大批量的生產過程,生產環節與流程更為明確與具體,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高,減少了誤產情況的發生:改良了傳統制造工藝,提高了傳統評價、測量等指標的數字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執行過程更易控制與調節,同類產品之間的參數與運行誤差大幅度減小。

    (3)提高機械運行水平。采用自動化技術能夠改善機械的運行狀況,可利用實時數據模型對機械的運行狀況進行準確和有效監控。具體表現為:通過數字化數據模式的使用,增強了機械故障的可比性和可診斷性,利于故障問題的維修與機械的養護;能夠及時報告機械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缺陷狀況,利于機械設備的維護與檢修能夠根據設定參考數據對機械工作狀態、維護狀況等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利于優化設備運行環境及參數結構。

    (4)促進生產質量可靠性的提高。自動化技術能夠監控機械制造成整體過程與環節,能夠檢測各類生產數據與生產安全數據,并報告錯誤指標。具體表現為:能夠實時監控機械設備、生產參數等運行指標,并以設定參數模型為依據提供故障報警,對于安全事故問題發生率的降低及生產預測判斷可靠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將生產操作過程更加細化,并簡化操作步驟,有效避免了由人為操作失誤而導致的安全事故問題的發生。

    2.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2.1機械設計與自動化體系

    產品的概念設計是指產品的原理方案設計過程,其是提高產品創新性的重要關節。為保證機械產品設計的新穎性,需要利用多種思維方法和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重復考證以形成一系列解,組成解空間。以三維平臺為急促的復雜機械系統創新設計及自動化系統組成自動化體系,其具有快速的產品開發和創新性的方案設計功能。

    2.1.1在概念設計過程中,系統將采用改良功能分解與重組創新設計方法和利用設計規則的創新設計方法兩種計算機輔助創新設計方法。此兩種方法提供的設計方案都將利用符合方案方式呈現;符號方案隨后被自行分解為基本機構及其連接關系。對于能夠識別的基本機構,可以采用基本機構運動分析方法對機構內部構件進行分析以獲取平面運動分析數據。為保證產品開發的速度,通常還會將面向對象技術應用到基本機構的結構設計中。利用三維平臺的二次開發過程,通過數據庫的驅動和特征控制參數過程,并能完成使用較少特征控制參數驅動整體基本機構的三維設計過程,從而有效克服了基本機構的短時虛擬建模難題。

    2.1.2在概念設計中形成的符號方案會通過自動化轉換過程生成相應的二維虛擬樣機以開展虛擬仿真,利用此種方式,產品方案的評價過程就從概念設計的價值評價轉換為虛擬樣機的定量行為評價,使得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可靠性的設計方案能夠被選擇出來。

    2.1.3為保證產品的運動剛度要求及工藝美學設計特點,按照基本機構之間的連接關系與機構占據空間,可以采用最優布局算法對機構的空間位置進行確定,從而使復雜機械系統的空間占據體積最小。依據運動分析數據與機構的布局方式,采用“后臺預制”裝配技術,便能將基本機構的三維虛擬模型安置到特定的布局空間中。通過對驅動構件位置進行連續變化,就能獲取同概念設計符號方案相一致的復雜機械系統的虛擬樣機。

    因此,采用復雜機械系統創新設計與自動化體系,既能改善產品設計的新穎性與創新性,又能提升產品的開發速率。

    2.2信息自動化與生產自動化

    信息自動化過程主要是在機械生產中利用自動化設備對電子信息進行識別來完成的。通過信息自動化技術能夠實現對生產系統管理、工藝方式、過程設計、生產參數設定等過程的數據化改進。如在鋼鐵企業生產中采用的高爐自動化技術,其利用了軟測量技術、智能化檢測技術、數據處理技術、高精度傳感器技術及惡劣環境的可靠性技術為手段對高爐工藝流程進行連續性檢測,并采用數字成像技術使爐內經驗模型、檢測等具有可視化特性。其可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模塊化設計,且在圖像設計中可以利用離線三維成像及在線二維成像,具有較高的成像速度。

    第7篇: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關鍵詞: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符號語言;機構簡圖;概念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91.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3) 02-0000-02

    機構簡圖及其組成要素是《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重要內容,是構思機械系統設計方案的重要符號語言。用符號語言在科學設計方案是一種科學抽象,認識符號語言在科學抽象中的作用,掌握工程設計中的科學抽象方法,對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至關重要。

    人類歷史上曾有過因對符號的作用認識不夠,而影響科學技術發展的例子。例如,牛頓和萊布尼茲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并各自提出了進行抽象數學思維和推演的微分符號和積分符號。當時英國人沒有認真考慮萊布尼茲微積分符號的科學性,而盲目的采用了牛頓提出的微積分符號,這一選擇嚴重阻礙了當時英倫三島數學研究的發展,因此最終英國人不得不放棄牛頓提出的微積分符號而采用萊布尼茲提出的微分符號和積分符號。如今人們普遍采用萊布尼茲和拉格朗日提出的微分和積分符號,而忘卻了牛頓所提出的微分符號和積分符號。一代科學巨人所提出的微積分符號被否認的歷史,是說明科學符號重要性的最有力例子。

    1 工程設計的概念的任務

    工程設計師用模型來描述目標系統的活動。

    對于設計來說,設計師們為了能制造某種新東西,事先會為它創造一種模式,模型或概念結構的動作,由人類社會需求提出的,以滿足人類社會需求為宗旨這就是工程設計的任務。因為工程設計首先是運用科學抽象的成果---概念,符號和概念模型所進行的認知活動(認識需求,描述需求,最終根據需求完成設計)。所以工程設計的所有活動就是根據人類社會需求建立目標系統模型,評價模型,修改并完善模型的過程。采用概念模型認識問題,描述問題,是主體把握客體本質的認知活動和認知過程。

    2 科學符號在工程設計中的作用

    科學符號是建模的工具。

    2.1 反映設計方案的概念模型必須借助物質性的,可感知的符號來描述

    科學思維必須通過概念等基本的思維形式進行,但概念是一種無定型的精神性的東西,它是要借助物質性的,可感知的符號來描述。借助這些符號,工程設計中思維運動的飛躍才能實現,構思才能變成概念設計,抽象的規定到思維的具體的轉變才能得以實現。設計師們在工程設計的不同的階段,分別采用了不同抽象級別的符號語言來描述系統的模型,這樣就得到了機械工程中所使用的機構運動簡圖,零件圖,總成圖和裝配圖這些不同抽象級別的模型,以及在這些模型生成過程中所使用的數學,力學模型。

    2.2 “機構簡圖”是一種反應極其本質屬性的概念模型。極其設計需要滿足的要求有許多,但首先必須滿足的要求有兩點:所設計的機器要能實現預定的運動,完成幫人做事甚至替人做事的功能的實現。這兩條滿足了,才談得上滿足其他需求,這兩大需求反映了極其的兩大基本屬性。那么,怎樣通過設計來實現這兩條最基本需求呢?由于機械系統綜合分析的需要,機構學抽象出了構件,運動副和機構等概念,由運動副將構件連接成機構,由一個或若干構件組成機器,機構學用機構簡圖來描述這種由若干個構件通過運動副連接而成的物系作為機器的概念模型。利用機構簡圖這種概念模型,可以清晰地描述機器的組成及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確定各構件之間的相對運動,檢驗預定運動的實現,并可直接借助它建立數學,力學模型,對機器進行運動,動力分析,求解各構件上所受的力。所有這些,為零件盒構件材料的選擇,為零件,構件結構尺寸的設計和承載能力的校核奠定了基礎。

    3 機械系統的建模過程

    為了反映機械設計過程的建模本質,本文按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來劃分機械設計階段,軟件工程就是這樣劃分的。

    3.1 系統分析階段。它包括傳統劃分方法中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兩個階段,所用到的描述工具都是機構簡圖符號。工作目標是獲得機器系統的概念模型,具體如下:(1)構思滿足用戶需求的、可能的設計方案,這個工作在機構學中稱為機構綜合;(2)對所有可能的設計方案按需求進行可行性分析,最終得到一個最優的設計方案;(3)可借助機構簡圖建立數學,力學模型對機械系統進行運動、動力分析、得到機器最終的概念模型。

    3.2 系統設計階段。這一階段包括機器零件工作能力設計,部件裝配草圖及總裝配草圖設計以及主要零件校核幾個階段。簡單地認為,系統設計就是將概念模型轉換成具有物理性能和幾何結構尺寸的模型,也就是將機器簡圖轉化為可用于加工制作的機械施工圖的過程,將抽象的概念變成具體的可操作的過程。

    機器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各階段是一個連續的設計、評價、再設計過程。所以在這二個方面一定要保證問題空間與解空間描敘方法的一致性,要不違反了機械設計過程的建模本質,違反了軟件工程設計思想設計理念。

    4 機構簡圖適應了“設計-評價-再設計”規律,滿足了設計各階段模型轉換的需求

    在設計活動中,認識需求分析,構思設計方案,并最終能形成一個可行性產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它遵循‘設計-評價-再設計’的規律。系統分析階段主要是形成用概念模型所描敘的機器方案 ,這各個階段雖然經過了仔細的、科學的論證,但是仍然難以保證在后續的系統設計中會出現與未曾預料到的約束條件發生沖突,這就需要對原先的設計方案進行修改,進行優化最終得到一個可行的優化的設計方案。為此,這就需要保證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描述方法的一致性。

    “機構簡圖”這種概念模型,它不僅很容易生成可用于加工制作的機械模型,而且當發現這些模型難以滿足某些需求指標時,又能方便地從這些模型退回到用簡單符號所描述的概念模型進行方案的再設計。這與軟件工程所用的自頂向下設計的數據流圖理念不一樣,因為用數據流圖來描述系統概念模型的方法與軟件設計時所采用的層次模型方法不一致,所以軟件工程要淘汰用數據流圖進行系統分析。

    5 結束語

    在思維運動中對同類事物淘汰其現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從而做到從個別中把握一般,從現象中把握本質的認知過程和思維方法叫做科學的抽象。“機構簡圖”它就是經過工程和科學用幾百年的時間逐步發展起來的符號語言,借助這些符號,工程設計中思維運動的飛躍才得以實現, 構思才能變成概念設計的方案。科學的抽象過程充滿了飛躍,在這一過程中它除了要運用邏輯思維之外,還特別需要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的積極參與;既需要“思維的自由創造”也需要直覺對經驗總體的“共鳴”。因此,從分析建模與設計建模的高度來看待機構簡圖,從抽象思維的層次方面出發,按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的秩序組織機械設計學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第8篇: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在概念的建立上,可考慮從生活中的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等引入,使之更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才能更好地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的理念.

    2實驗室課程資源開放

    在概念的建立上,可以由實驗探究引入,用滑輪提重物和不用滑輪提重物比較做功的多少,找出原因.

    3發揮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勢

    在概念的建立上,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課件、視頻等輔助教學.

    4社會教學資源的利用

    在概念的建立上,利用課外讀物、課后小資源、網絡、學校圖書室等資源輔助教學.

    5教學設計

    5.1教學過程

    第9篇:機械概念設計范文

    關鍵詞: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3.236

    1 一次性機械設計概念

    工業零部件主要為了更好促進大型機械設備生產和加工水平,為大型工業生產提供多種途徑,我國現階段工業生產,需要進一步提高研究力度,需要不斷提高產品水平,建立非常健全的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體系,促進我國機械設計發展,推動機械領域整體發展模式。在我國工業生產中,對于零部件要求非常嚴格,按照傳統機械設計方法進行設計,設計人員會對于零件耐久性問題不斷研究,提高一次性設計耐久性,需要通過計算機對于機械系統加強安全系數,保留安全系數,在工業設計中要不斷提高零部件生產,豐富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加強推廣應用模式,豐富機械設計創新模型,改善零部件機械設備,多方面和多角度促進我國工業生產發展。

    2 一次性機械設計特點

    (1)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不斷提高,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需要不斷得到推廣應用,對于一次性機械設備使用中,要對于指標標準進行合理規劃,保證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嚴格,通過大量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需要從各種方面進行研究。首先要從壽命和體系上優于傳統機械設計方法,相對于一次性機械設備,一次性設計理念優于傳統設計理念,需要更好保證一次性機械在實際生活中機械設計合理性。

    (2)通過大量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一次性機械設備在實際生活中需要不斷優于常規發展模式,具體表現就是要采用常規機械設計模式,不能降低工業生產經濟效益,要能夠做到有效促進動力傳遞,優化設計模式,保證機械負荷能力,提升機械內部結構穩定性問題。

    (3)盡管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和常規機械技術理論存在一定差異化問題,但從實際使用可以看出具有一定優勢,在實際工作中需要一次性機械設計明確機械設計標準,結合現代設計理念進行技術整合,促進工業發展。

    3 一次性機械設計應用

    (1)設計電動結構以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為主要標準,保證電動機械結構合理化,不斷提升機械設計能力,確保機械設備設計方案合理。對于錐齒輪進行設計時候,要求與材料,進行調質處理,采用正火處理模式,對于造成齒輪失效問題要及時處理,從傳統設計理念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齒輪疲勞導致失效問題需要及時處理。跟齒輪表面接觸強度計算齒輪模型,使用高強度計算方法,運用常規設模式,提高接觸強度對比,對于柔性材料,要根據齒輪計算方法進行數量計算。

    (2)在設計完成后,要對于機械設計裝置進行性能測試工作,主要內容就是最大負荷保證減速器裝置壽命,采用直流機械控制模式,不斷減少齒輪運轉模式,在測試過程中,如果發生減速問題,要結合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進行工作,保證我國工業生產,提高生產加工水平,讓產品質量得到良好保證。通過對于我國現階段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實踐經驗分析,了解我國工業生產過程中一次性機械設計內容存在問題,提出有效針對性解決措施,對于一次性機械進行合理設計,不斷豐富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內容,不斷提高加工生產水平和我國社會經濟效益,保證一次性機械設計發展新模式,提供科學合理有效保障措施。

    4 一次性機械設計使用條件

    (1)和一次性機械使用相互協調的機械使用狀況,需要在設計過程中對于人員進行很好把握,依照運行余量、使用時間和使用環境確定設計參數,長期使用設備會導致磨損和失效問題,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于相關人員進行全面分析,形成高強度核心設計體系,提高周期設計效率,在設計過程中合理傳遞動力,將一次性機械設計核心最大限度提升。一次性機械設計是一個新設計概念,應用于航天工程和很多其他領域,提出一次性機械新設計理念,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不斷考慮周期疲勞因素,考慮強度設計要求,最大限度提高機械設計新模式,對于設計型號和齒輪柔性強度設計,在相同荷載情況下,要采用一次性設計理念,提高設計質量,不斷滿足新設計要求。

    (2)在電動機實現航行器控制上,工業領域得到非常廣泛應用,受到設備空間限制,需要運用長期設備涉及方法進行裝置設計,減速裝置提高指標,運用適當一次性機械設計理念,結合實際內容形式進行裝置設計,實現裝置效益最大化提高。電動機運轉設計過程中需要系統進行降低復雜程度,減小傳動機質量,提升創建良好設備條件,在轉動過程中需要對于轉動效率進行合理分析,按照指標確定傳動形式,形成系統化方案,實現轉動效益最大化,提高裝置齒輪轉動模式。

    (3)有效控制好轉動過程中齒輪接觸面疲勞強度,依照一定標準結合分析設計結果,糾正疲勞折斷問題,按照疲勞強度計算分析,研究荷載作用下齒輪計算模式,對于齒輪接觸面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彎曲力度,解決齒輪彎曲導致危險問題。工業生產過程中為了很好降低成本投入,需要選取壽命短設備,使用一次性機械設計,就是為了有效滿足系統負荷要求,實現短期傳動模式,進行長期負荷運轉,在設計過程中合理運行,實現運行環境實施設計指標合理化,保證機械設計安全負荷標準。

    5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于一次性機械設計相關內容認識,闡述一次性機械設計特征,將內容和常規設計相互對比,可以全面分析出一次性機械設計特點,在基礎上提出靜強度新設計理念,用電動設計模式提高一次性靜強度設計,有效證明設計新模式,提高機械設計研究價值。一次性機械設計使用壽命非常短,需要運用于軍事領域、航空領域等,工業生產和社會建設多需要機械設計,我國國內工業生產社會建設需要不斷完善設計理念,依照具體設計要求改善設計標準,進行內容新設計,最大程度提高一次性機械設計發展,構建高質量和高效益一次性機械設計體系,形成非常新穎設計方案,為一次性機械設計體系建立非常完整設計思路。

    參考文獻:

    [1]王全先,張玉華.機械類專業人才三維數字化設計能力培養的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成人看片app|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第一页|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久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国产成人天天5g影院|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免费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免费看的成人yellow视频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