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小說教學策略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通過介紹我校體育類微課程建設與開發,實現了教學的有線和無線的全覆蓋,是對體育與健康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更進一步的提升與發展,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促進了學校體育課程的建設和學生體質的提升。
關鍵詞:體育類微課程;開發;必要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3.003
1 前言
隨著新技術發展,中國迎來了移動互聯網浪潮,2012年12月底,中國手機上網用戶的規模為4.2億,在地鐵、車站、甚至飯桌上你有沒有看到身邊的男男女女拿著手機看信息,學英語,上微博,玩游戲。于是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微學習出現了,當下的中國悄然進入了一個微時代。在此背景下,教育順應時代的發展也進入了教育信息化時代。E課程,云教育的出現,打破了“教育孤島”,實現了資源無障礙交流與使用,為學生開辟了網絡教育空間,實現了有線和無線的全覆蓋。學習也進入微時代,簡稱微學習,即碎片化學習,一次學習一點,只學最主要的,隨時隨地借助移動設備(手機或ipad),學習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任何內容,簡單高效,隨時隨地。
2 開發體育類微課程的可行性
2.1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要
根據《常州市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到2015年,國家教育信息化標準達標率達95%以上,建成包括學生網絡學習平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教育管理服務平臺和市民終身學習平臺的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深入應用,構建教師和學生學習空間,用技術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我校作為江蘇省首批“數字化學習”實驗學校,開展“數字化學習”教學實驗的研究,實驗的重點是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方式的變革。通過實驗,積累研制開發與現行中小學學科教材相配套的、適合學校課堂網絡化教學的電子互動教材,以及教師、學生用終端設備和信息管理系統的策略和方法,為今后大面積開展“數字化學習”奠定基礎。
2.2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需要
我校在保證體育與健康國家課程順利實施的前提下,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的開發,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課程體系。針對現在提出和出現的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我校適時地推出開發體育類微課程的要求和建議,是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更進一步的開發與提升,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
2.3體育學科特點的需要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特性,開發運動項目的微課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借助網絡與視頻技術,通過視頻、圖片、PPT等形式,形象直觀地將體育運動技能動作視覺化,更有利于學生直觀地學習與掌握技術動作。
3 微課程概念的內涵
3.1它是服務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生的課余學習和輔導的一種課程。
3.2課程傳播手段是借助電腦PPT視頻技術;
3.3“微”,就是內容小:小現象、小策略、小故事、小教學;研究過程短:微問題微研究;用時少:課程傳播時長為3—12分鐘;
3.4微課程的課程形態體現特定的價值主張和教育教學策略,貼近社會,聯系生活,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因此,微課程就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教學內容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蘊含特定教育教學價值主張,服務于教師和學生成長,配有音樂畫面和文字說明,內容短小的PPT教學視頻文件。微課程與傳統課程的區別:微課程是將知識數字化,可視化;傳統課程表達知識的手段是文字;可視化比文字更容易理解和便于接受。
四、微課程資源的來源
4.1基于優質網絡體育資源的研究,如各公開課視頻、MOOC、TED、云課堂資源。
4.2基于教師自身制作的信息化資源,如微視頻、微課程,精品課等。
五、微課程具有以下特點
5.1簡單高效
化繁為簡,只學核心,不學陪襯,沒要繁瑣的理論,只有簡單的方法;只學最需要的,只學最有用的,讓學習更高效,一次一小點,積少成多,四兩撥千斤。
5.2隨時隨地
想什么時候學習,就什么時候學習,只有5分鐘,若干個“微時間”組合成“1+1>2”的效應,機場候機、車站候車,酒店候餐,拿出手機即時學習,不受出差限制。
5.3生動有趣
視頻中大量使用了圖片,音樂,故事,等生動化素材,有效刺激學員右腦,讓學習視覺化;課程中去除了簡單的說教,借鑒了懸疑、意外、問題等刺激元素,讓課程趣味十足,富有視覺黏性。
5.4主題突出、內容具體
一個課程就一個主題,或者說一個課程一個事;研究的問題來源于教育教學具體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學反思、或是難點突破、或是重點強調、或是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教育教學觀點等等具體的、真實的、自己或與同伴可以解決的問題。
5.5草根研究、趣味創作
正因為課程內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為課程的研發者;正因為課程的使用對象是教師和學生,課程研發的目的是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緊密地聯系起來,是“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而不是去驗證理論、推演理論,所以,決定了研發內容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5.6成果簡化、多樣傳播
因為內容具體、主題突出,所以,研究內容容易表達、研究成果容易轉化;因為課程容量微小、用時簡短,所以,傳播形式多樣(網上視頻、手機傳播、微博討論)。
6 微課程研發的要求
6.1教學視頻制作要求
圖像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符合中小學生認知特點。視頻片頭應顯示課題、作者和單位,主要教學環節有字幕提示。視頻內容根據具體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可以是教學內容分析與講解,操作過程演示與示范等,根據實際需要,視頻中可插入動畫等媒體形式。
6.2文本創作說明要求
6.2.1適用對象分析
明確適用該“微課”資源的教師(學生)應具備和相關聯的知識或技能。
6.2.2學習內容分析
明確該“微課”資源的學習內容或知識點,以及該知識點在學科課程知識中的作用與地位。
6.2.3教學目標分析
明確該“微課”資源的教學目的或作用,能幫助教師和學生解決教與學中的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標。
6.3研發的基本路徑
立足現實——尋找問題(真問題)——內在分析(原因分析)——解決方式(確定策略)——理念支撐(價值提煉)——形成腳本——視頻制作。
7 體育類微課程的分類
7.1運動訓練類微課程
運動訓練是體育教師除了課堂教學外的另一個重要的工作,大多數體育教師兼職擔任運動隊的訓練工作,合理地安排好運動員的訓練有利于運動成績的創造。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情況下,很多時候的訓練是利用體育課的時間開展的,在有課的情況下還要進行必要的訓練指導,訓練的效果可想而知。針對這樣的情況,通過拍攝運動訓練項目的微視頻,開發相關的微課程,可以讓運動員自行進行訓練,只要適當的關注和必要的指點就可以了,在減輕體育教師的工作壓力的情況下訓練效果還比較明顯。
7.2課堂教學類微課程
在初中階段,學生身體間的差異比較明顯,掌握技術的能力也不相同,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一些補充和延伸,將這部分內容制作成為微課程,提供給這部分學生,使這部分學生的技能和體能得到更快的發展。
7.3運動會項目類微課程
學校運動會中,我校每年都會新增一部分項目,有教師設計的,有班級申報的,每年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組織班級和學生練習,影響體育教學正常的開展。通過拍攝這一類的微視頻,開發新增項目的微課程,可以讓班級和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學習而不影響效果。
7.4觀摩體育競賽類微課程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我們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觀摩體育比賽感興趣,但又缺乏相關的知識。因此,我們開發了一些如何觀摩體育比賽的微課程,介紹如何觀看籃球、田徑、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賽,在上室內課的時候給學生介紹觀看,幫助學生掌握觀摩體育比賽的知識,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7.5基礎理論知識類微課程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體育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一直是薄弱環節,導致學生缺乏相關理論來指導自身的鍛煉和學習,我們選擇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聯的一些體育基礎理論知識,例如:運動中安全、合理的膳食、青春期的心理變化,體育的社會適應等。制作一些PPT和拍攝相關的視頻,通過這些形象而生動的畫面與文字,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對于指導平時的鍛煉和協調好體育與文化的關系有極大的幫助。
8 意義
8.1對學生而言,“微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的內容,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是學生課外延伸的個性化閱讀和學習的最好載體;調查發現,如果是網絡課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時間是10分鐘內。學生認為網絡課堂通常都是45分鐘左右,很難集中精力,通常是打開視頻幾分鐘就關掉了。通過微課視頻的播放,學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識點別人有著怎樣的觀點和思考,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8.2體育學科作為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將運動技能與身體練習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特別是視頻中展示的人是自己的老師和身邊的學生,提高了展示學生的成就感,同時也有利于在學生中形成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參與運動鍛煉。
8.3對教師而言,微課程的研發主體是一線教師。讓教師從習慣的細節中,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追問和思考;去發現和生成;去研究和變革。把自己從教育教學的執行者變成為課程的研究者和開發者;在可為的、有趣的、甚至簡單的研究當中享受教育的樂趣和成長;在享受當中不知不覺地改變自己的行動方式,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8.4促進了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向更高層次發展,建成學科齊備、富有學校特色的基礎教育優質數字資源庫,促進基礎教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和可持續更新。
總之,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快速發展,與當前廣泛應用的眾多社會性工具軟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樣,“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教師而言,微課無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同時,還提供教師自我提升的機會。最終達到高效課堂和教學相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李曉玲.佛山市教育局全國首創“微課堂”[N].南方日報,2011-5-19(A02)
[3]胡鐵生.佛山教育局全國首創“微課”作品征集活動廣受好評[J].教育信息技術,20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