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1動態園林景觀設計特點

    動態園林景觀不同于靜止的園林景觀,靜止的園林景觀是以公園景觀為代表的靜態物體。但動態園林景觀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其具有相對性,道路兩旁的景觀靜止不動,但道路上行使的車輛和人員卻運動著,參考系的不同給與了運動者對于靜態園林景觀不一樣的享受美感。

    2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

    2.1動態美學

    通過陀螺在靜置和旋轉不同狀態下觀看效果的對比試驗,很好地詮釋了有關動態美學的原理。影響動態美學呈現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運動者的運動速率,既包括速度也包括方向2方面,這是由于速率直接關系到對于靜態景觀的視覺變化速度。因此,在進行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到本路段的平均車速和實際行駛方向等問題。

    2.2安全導向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要遵循不妨礙正常行駛的重要原則,要時刻考慮正確的安全導向,以人為本。道路兩旁的園林景觀可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確導向,有效減弱汽車眩光,降低司機的駕駛疲勞度等,創建舒適宜人的行車與人行的道路環境,體現人文關懷。

    2.3因地制宜

    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因地制宜的原則,多利用本地的樹種進行栽植。

    3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趨勢

    3.1植物選擇多樣化,推動可持續發展

    動態園林景觀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生態效益更為主要。因此,正確的植物樹種選擇很關鍵,要遵循多樣化和時效化特點。眾所周知,喬木的日常維護和種植都很簡單,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但對于中小型喬木來說,要少修剪、少移植、揚長避短地發揮其生理優勢。植物選擇多樣化可發揚其茂盛的生長效果,又可降低遠期的養護成本打造節約型社會。

    3.2設計與環境相適應,最大程度促進生態效益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不但要以美的顯示為目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適應與融合當地自然環境。生態景觀的設置,要選擇多種植被來進行構建,要以此形成混合的植物空間結構。不同形狀、不同花色、不同造型的樹種都是進行全面美化的參與者,通過此起彼伏、高低錯落、疏密相間等方式來突出城市的生態與景觀效益。

    4需要注意的設計誤區

    4.1重視生態效益忽略經濟效益

    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要充分發揮生態效益,但不意味著要不惜消耗巨大的經濟效益。城市生態效益的發展要依靠植被等自然資源的完善,要充分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不要為了生態而毀壞生態。

    4.2美感不等同于生態

    在設計領域普遍存在著美感勝于一切的觀念,在于平面、產品的設計環節正確,但在實際的動態園林景觀設計上卻存在缺陷。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是為了給城市增添美感,但要建立在保障生態環境的基礎上。

    5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法

    5.1景觀分段

    景觀分段是為了更好地從宏觀上對長距離的景觀進行分界,按照實際的地理環境對景觀進行段落式的劃分。各個路段上的景觀配置要遵循整體的設計主基調,雖然每段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整體上要具有一定的景觀連續性。

    5.2景觀定位

    5.2.1城市景觀大道:城市景觀大道的車速大致為<60km/h,是城市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重點。一般來說,城市景觀大道在設計過程中,要選擇觀賞性較高、大小相對適宜的植物,園林喬灌草立體結合及垂直綠化的有機配置設,體現一個城市的園林風貌與景觀特色。

    5.2.2城市快速道:城市快速道的車速大致為80km/h。在設計環節與上文提到的城市景觀大道存在很大的差異,城市快速道的設計前提應該是正確的導向作用,而不是觀賞性,植物配置強調大尺度的變化,使其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綠化效果,形成一種整體的景觀基調。5.2.3一般道路:道路在城市中處于次干道的地位,設計時速不高,除非特殊要求,觀景要求一般不高,因此園林設計應滿足安全與生態的要求。

    6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簡要敘述了動態園林景觀設計特點、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原則、當前盛行的動態園林景觀設計趨勢以及動態園林景觀設計方法,希望通過本論文能進一步的推動動態園林景觀的設計發展。

    作者:閆雪峰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第2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 道路綠化; 種植設計; 植物選擇

    [abstract] the cit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to life in the city's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reate beautiful road landscape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of the workers of the garden. Roads and urban greening is inseparable,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city garden green lan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sign of civilization. Road greening "line" to the form, the communication of municipal garden "dot" and "face", does well the road greening, not only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nd purify the air, abate noise, reduce dust, improvement microclimate, wind, fire prevention, protect road, organization the urban traffic, maintain transportation 怍 use, so, the urban road landscape is the city road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dispensable part of.

    [keywords] city road; Road greening; Planting design; Plant choice

    中圖分類號: [TU9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道路在城市中有著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是城市的骨架,反映一個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水平,體現著城市形象,承載了一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觀念的轉變,城市道路建設逐漸受到社會的重視。而城市道路環境創造更是是一個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物質環境等多種環境因素共存互動、相互交錯的復雜過程。只有全面系統地將各種要素融合在城市道路環境建設之中,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應。

    1城市道路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由于樹木是有生命的有機體,是在不斷的生長變化,能產生各種各樣的效果。所以道路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要綜合考慮其功能性質、車行和人行的 要求,道路立地條件、周邊建筑、市政設施等。根據園林植物的立地條件,土 壤條件,背景條件等進行合理配置,做到適地適樹。

    1.1自然式手法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的類型比較豐富,在路側較寬的綠化帶常應用自然群落 式來營造良好的景觀和遮陰效果。也就是在靠近人行道邊緣等距種植行道樹, 從人行道至道路邊界采用草皮、花灌木、小喬木、背景樹進行自然過渡,它具 有園林植物層次豐富、種植密度大 郁閉度高、隔離效果顯著等特點。在道 路綠化地較為寬闊的區域,園林植物配植不再是墨守成規,更多是在規范框架中尋求行的搭配,逐漸向自然群落式布置過渡,不僅美化道路,而且深層次的尋 求富于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配置方式。

    1 2規則式的手法

    在城市的主干道或迎賓大道,為了強調整潔,大氣的視覺效果,中央分車 綠帶及花壇景觀等常用規則式的手法,或在較寬的中央分車綠帶交替列植喬木和灌木球,下層設計地被植物或重復整齊式的模紋花壇,這會使人感到節奏感強、色彩明朗、視線通透、層次分明。人行道綠帶以等距、單穴、單株、兩列等方式定植,樹種多選用冠大蔭濃的鄉土樹種以及選用經長期馴化的并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外來喬木樹種,其下種植灌木綠籬及地被植物。

    1.3多層次綜合手法

    主干道上大部分快慢分車綠帶跨度較大,建設已經從抽象的植物色塊逐步 走向植物生態群落營造。為充分發揮道路綠化的生態效益,利用有限的空間進 行綠化,市內其他主干道兩側綠化帶多采用速生樹種和慢生樹種相結合。背景 樹、主景樹、灌木群、花境、草地多層次手法進行綠化,以保證良好的視線效果及足夠的綠化量。在較寬的人行道綠帶.盡量做到層次豐富,上層高大喬木有效的為行人遮陰,中層的開花小喬木和常綠的修整綠籬有效的吸附,阻滯汽車尾氣和道路的塵埃,并減少行人隨意穿越馬路的情況,較好的達到功能與景

    觀兼顧的效果。分車綠帶形式較為靈活.不再是一味的整形設計,而是盡量以有限的立地條件創造多樣的綠化景觀,布局手法從抽象走向生態。分車綠帶以規則式和自然群落式兩種設計手法為主,做到按不同功能的分車綠帶、自身寬度、周邊環境狀況進行植物配植。

    1.4因地制宜的手法

    城市道路園林植物的配置,更凸顯地方特色,就應因地制宜的根據當地氣候、土壤、地形,采用鄉土樹種來營造,重視鄉土樹種的推廣和應用。另外再用香花植物,色葉植物、觀花植物的層次搭配,使道路形成連續的景觀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改善環境條件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在植物的景觀表現期(如開花、結果、葉色變化等期間),給行人帶來美好的享受

    2道路綠化中行道樹的種植設計形式

    行道樹綠帶是設在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的綠化帶,以種植行道樹為主的綠 帶,又稱人行道綠化帶 步行道綠化帶。它主要的功能是夏季行人和非機動車遮陰 美化街景、裝飾建筑立面,也是城市街道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2 1樹帶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車行道之間,留出一條不加鋪裝的種植帶,一般寬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喬木和綠籬,如寬度適宜,則可分別植兩行或多行喬木與綠籬;樹下鋪設草皮,留出鋪裝過道,以便人流或汽車停站。

    2.2樹池式

    在交通量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設計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 空地,種植花草樹木,形成池式綠地。正方形以邊長1.5米較合適,長方形長、寬分別以2米,1.5米為宜,圓形樹池以直徑不小于1.5米為好;行道樹的栽植 點位于幾何形的中心,池邊緣高出人行道8厘米一lO厘米,避免行人踐踏,如 果樹池略低于路面,應加與路面同高的池墻.這樣可增加人行道的寬度,又避免 踐踏,同時還可使雨水滲入池內t池墻可用鑄鐵或鋼筋混凝土做成,設計時應當 簡單大方。

    3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

    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藝術效果和功能效果

    3.1喬木的選擇

    喬木在街道綠化中,主要作為行道樹,作用主要是夏季為行人遮蔭、美化 街景,因此選擇品種時主要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1)株形整齊,觀賞價值高,最好葉秋季變色,冬季可觀樹形、賞枝干:

    (2)生命力強健,病蟲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費用低,花、果、枝葉無不良氣味;

    (3)樹木發芽早、落葉晚,適合本地區正常生長,晚秋落葉期在短時間內樹

    葉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掃;

    (4)行道樹樹冠整齊,分支點足夠高,主枝伸張,角度與地面不小于3O度,葉片緊密,有濃蔭;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復生長,適宜大樹移植,

    (6)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煙塵的能力;

    (7)樹木壽命較長,生長速度不太緩慢 目前在天津市應用較多的有法桐、 國槐、合歡、白蠟等。

    3.2灌木的選擇

    灌木多應用于分車帶或人行道綠帶,可遮擋視線、減弱噪音等,選擇時應

    注意以下幾方面:

    (1)枝葉豐滿 株形完美,花期長,花多而顯露,防止過多蔭孽枝過長妨礙交通;

    (2)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內工人修剪可控制它的樹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應用較多的有大葉黃楊、金葉女貞、紫葉小檗、月季、紫薇、丁香、紫荊、連翹、榆葉梅等。

    3.3地被植物的選擇

    目前.北方大多數城市主要選擇冷季型草坪作為地被植物.根據氣候、溫度、濕度、土壤等條件選擇適宜的草坪草種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多種低矮花灌木可作地被應用。

    3.4草本花卉的選擇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為主,與喬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 草本花卉只在重點部位點綴,不宜多用。 道路綠化作為城市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作用15t益突

    第3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化;園林設計;施工

    中圖分類號:K92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的總體要求

    1 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來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本主義思潮,這一思想具體體現在城市道路中,就是強調城市中的主人翁精神,各項設計均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各種生理和心理需求。

    2 體現道路景觀特色。同一條道路的綠化應該有統一的景觀風格,不同路段的綠化形式可以稍有變化:同一路段的植物選用應注意相互協調,注重植物空間、色彩的搭配。在設計過程中應結合道路周邊環境,充分利用園林中的各種設計手法如,借景、透景等,將街景融入到道路景觀設計中去,使其成為有特色的道路綠化設計。

    3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城市綠化樹種的選擇,關系到道路景觀效果的成敗以及綠化效益是否充分發揮等問題。所以,在城市道路綠化樹種的選擇上,應考慮各樹種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征,考慮實用價值和觀賞效果。根據本地氣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環境條件,選擇適合該地生長的植物,以保證樹木的正常發育和抵御自然災害,保持穩定的生態系統。尤其在復雜的城市環境中,切勿盲目追新,大量采用未經試用的樹種,造成經濟效益受損,生態環境破壞。

    4 綠化設計應結合遠期效果。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城市道路改造日新月異,因此,道路綠化任務也在不斷增加,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道路修葺完善并開始使用后,道路綠化也將隨之成型,栽植的樹木將不會經常更換、移植。所以,道路綠化設計要有長遠的觀點,既能滿足近期使用功能,又要兼顧后期綠化效果。

    二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內容

    城市道路綠地設計的具體內容包括行道樹綠化設計,分車帶綠化設計、交叉路口、交通島綠化設計和路側綠帶綠化設計等部分。根據它們所處位置的不同,道路綠化應進行分項設計。

    1 行道樹綠化設計。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種植的綠帶稱為行道樹綠帶,其主要功能是為行人提供遮蔭,調節溫度、濕度、防塵、降噪,同時美化沿途街景。行道樹的選擇應以冠大蔭濃的喬木為主,樹冠優美,分支點一般設置在3m左右。行道樹的栽植一般采用對稱式栽植,在特殊情況時,應根據道路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如遇到人行道一側有高壓電線時,有高壓線的一側可栽植沒有明顯主干的樹種,或有主干但可以改造的樹種。如下圖:

    2 分車帶綠化設計。在分車帶上進行綠化,成為分車綠帶。位于上下機動車道之間的稱為中間分車綠帶;位于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或同方向機動車之間的為兩側分車綠帶。綠帶的寬度根據行車道的性質和街道的寬度而定,較窄的有1m,寬的可達幾十米。分車帶上的植物配置除考慮到增添道路景觀外,首先要滿足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遮擋車輛和行人的安全視線。

    分車帶的種植形式可根據寬度采用多種形式的綠化種植。一般較窄的分車帶可種植低矮的灌木和草本,可起到綠色隔墻的作用。寬度達到1.5m以上時,隔離帶上的植物搭配可采用多樣化,種植形式可采用規整式或自然式。通過合理的搭配喬木、灌木、地被等植被,形成形態各異、色彩豐富、層次錯落的綠色長廊。為增加分車帶景觀效果,可輔以園林設計中的各類小品,如置石、雕塑等,達到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相結合的景觀效果。

    交叉路口、交通島綠化設計。(1)交叉路口。道路交叉口的綠化主要功能是滿足車輛正常通過。綠化設計上必須保留出一定的安全視距,使行人、車輛能及時看清周邊環境的變化,作出及時的反應。根據兩條相交道路的等級狀況,測算出相應的停車視距,并繪制視距三角形。在視距三角形內,不能有阻礙視線的物體,因此在道路綠化設計上應取消較高植物的栽植,如因特殊需要,可在道路交口附近設置可移動的種植箱,既能美化道路,亦可避免遮擋安全視距。(2)交通島綠化。交通島的綠化設計應結合交通組織,引導行車方向、維護交通安全。一般交通島綠地應設計成封閉式綠地。通過在交通島周邊的合理種植,可以強化交通島外緣的線形,對誘導駕駛人員的行車視線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雪天、霧天等環境惡劣的條件下彌補交通標示的不足。交通島綠地應保持各路口之間的行車視線通透,沿交通島內側道路繞行的車輛,在其行車視距范圍內,駕乘人員視線可以通過交通島邊緣,誘導行車方向。

    4 路側綠帶綠化設計。道路綠帶是指在道路的側方,布設在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帶,道路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道路環境的特殊,路側綠帶的植物選擇既要考慮植物對光、水分、土壤、溫度的要求,又要滿足美觀和功能的需求。路側綠地的寬度不一,并與周邊環境的用地性質關系緊密,因此在植物配置上應注重植物的造型、色彩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如下圖:

    三 城市道路綠化施工和養護管理

    1. 道路綠化種植土的質量決定著道路綠化的效果。在道路施工過程中, 產生許多混凝土、瀝青、二灰等建筑垃圾, 大部分由道路施工單位運走, 但還是有少量的殘留物留在綠化帶中, 若不清運走, 直接影響樹木的生長。因此, 清理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劣質土壤, 是綠化施工第一道工序, 要清運劣質土壤, 回填適合樹木生長的種植土。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 在回填土中, 摻入草木灰和稻殼, 并施入餅肥或有機肥作基肥, 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肥力; 并用懸耕機細耙土壤, 使土壤充分拌勻, 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利于樹木生長。

    2. 強化栽植技術規范要求。道路綠化本身立地條件差, 除了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外, 按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栽植, 也是保證樹木正常生長的重要一環。首先, 樹穴的規格要根據樹木土球的大小決定, 不能挖太小, 否則樹木的根系難以扎下去;對于較大喬木的栽植穴規格, 若地下水位高, 要挖深一點, 然后放一些瓦塊、粗沙, 做成透水層, 便于透水, 這樣喬木栽植后根系不宜腐爛, 樹木成活率較高;對于一些地被物的栽植, 要均勻合理, 澆水后要夯實與土壤緊密粘連, 保證成活。其次, 要加強遮蔭措施, 可用遮陽網進行遮蓋, 避免陽光直射灼傷植物; 對于一些高大喬木除了按技術規范要求栽植外, 為了防止風吹歪倒, 還需用木樁打支撐。

    3. 做好養管工作是保證景觀效果的關鍵。道路綠化樹苗栽植完成后, 養管工作是關鍵。首先, 必須澆透定根水, 適度修剪、整形、打支撐, 做好防護措施, 防止行人橫穿踐踏樹苗。重點放在平時的養護管理上, 生長季節雜草長勢特別快, 為了防止雜草與樹苗爭奪養分, 必需勤除雜草。其次, 做好抗旱澆水保苗工作, 防止樹木花草灼傷、水分蒸發而死亡。第三, 養管工作必須要勤、要細, 樹冠的整形修剪、疏枝、抹芽、中耕、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缺一不可, 對缺株、死株適時進行補植。冬季, 為了防止雪壓和霜凍, 要及時清理樹上的積雪和冰凍, 維護好道路綠化景觀整體美感。養護管理只有實行長效管理、精細管理、制度管理, 才能使道路綠化出精品, 才能保證道路綠化景觀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 總結

    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和施工養管工作是城市整體綠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加強和提高道路綠化設計、施工、養管水平,才能使道路綠化真正成為展示城市綠化水平和形象的重要窗口。

    參考文獻

    [1]楊麗君.創新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思路的探討[J].工程與建設,2009

    第4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為城市環境的發展提供重要途徑,使城市的綠化發展呈現空間發展的狀態,不同城市的發展,有著不同的城市綠化要求,也有不同植物生存環境,要求有不同的植物,嶺南地區的城市,因為氣候的因素,要求的植物明顯不同北方地區的要求,城市景觀的設計也反映城市文化氛圍和人們的審美意識,同時也能夠提出城市風俗習慣、城市發展的文化修養和城市的道德水準等。

    一、嶺南地區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

    嶺南地區的城市因為降雨量比較大,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主要以城市的發展為依據,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要以城市的道路綠化為依據,深入的了解本地區的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的提升城市道路綠化的水平。

    1、設計的原則

    (1)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持續發展要求城市的發展不能損害城市的環境,道路綠化的規劃要與城市的經濟發展相一致,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要能夠滿足人們對城市生態的需求,對城市及城市景觀生態如何進行有效的規劃,要以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依據,能夠城市居民的生存提供發展的資源和空間,形成一個城市規劃發展與生態景觀相協調一致的和諧的發展方式。

    (2)以人為本的原則。城市道路的綠化的發展要以人們的需求和未來的發展為中心,保證城市環境的不斷進步和生態的不斷發展,讓人們在城市中能夠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能夠體會到城市的美麗,所以城市的發展必須以重視人的需求為基本要求。

    (3)整體優化與發展的原則。在城市的整體規劃中,需要將道路的綠化和生態景觀的規劃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二者的發展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過程,城市的發展就是將環境、經濟、社會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的過程,對于城市的整體規劃,能夠有效的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提升生態景觀的有效性與積極意義。

    2、設計理念與思路

    (1)多景融合因素下的異相景觀。為了保證城市生物的多樣性,需要對城市的道路綠化進行多樣化的設計,生物多樣性對一個城市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保證城市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它集中表現為城市環境資源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高城市綠化資源的使用效率,堅持多樣性,能夠有效的促進生物共同生長,堅持協調共生原則,是保證城市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城市合理規劃的重要前提。

    (2)人性感受下的動感設計。城市生態景觀的設計,要能夠體現城市生態景觀設計,要能夠體現出城市的地方特色,同時城市生態景觀的設計要能夠滿足當地植物生存的基本要求,能夠將美學的基本原則融入到城市的生態景觀規劃中,凸顯出創建品牌城市的重要作用于重要的意義。

    (3)文化輔助下的地域風格。道路園林景觀設計主要體現城市的文化氛圍,宗旨在于創造城市意象,提升城市的發展途徑,形成生態、形態、文化、心態協調統一的環境設計,將城市,能夠體現出城市發展的獨特風格。

    3、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1)通過整齊式林蔭行道樹來表現城市道路的景觀。根據城市的空間特點和城市車速的要求,采用合適距離作為一個景觀點,可以采用香樟樹、棕櫚科喬木、合歡、廣玉蘭、鳳凰木、木棉、紅花紫荊、銀杏或者嶺南鄉土的林木作為景觀,設計為遠近結合的線性排列的方式,以8~l2棵為一個設計單元,中間穿插其他的綠色植物,提升城市的空間立體效果,考慮道路綠化的特殊性,將道路的空間設計具有空間通透感和立體感,保證城市設計的經濟性和生態美的原則,在構造時,可以運用喬木為主形成道路綠化的綠色走廊,形成一個多層次、多色彩的立體化的城市園林格局。

    (2)通過綠化帶的線路設計體現道路綠化的美感。綠化帶對道路的綠化起到一個重要的防護作用,目前城市道路的綠化逐漸成為城市道路發展的主要問題,一般采用喬、灌、草復層混交發展的模式,提高道路綠化的空間美感,有利于城市道路建設的發展,對于道路綠化的設計要保證能夠符合要求,在道路比較窄的區域,不宜采用株干較高的植物,也不能采用密度較大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以免汽車的尾氣不能散去,會導致空氣污染,在道路和圍墻之間的綠化設計可以采用灌木、喬木、路燈組合方式設計綠化,構成規則式塊狀配置,既能夠保證安全,又能讓人產生美感。

    (3)通過人行道綠帶綠籬景觀設計來表現道路綠化的景觀設計。人行道綠帶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需要,選擇不同的植物作為綠化帶,根據嶺南的實際情況,常用勒杜鵑、珊瑚藤、爬山虎等藤本植物作墻面垂直綠化,直立的夾竹桃、桂花或九里香等植于墻前作為分隔,形成一個立體的美感的空間,保證城市的綠化能夠體現出城市的文化氛圍。在對城市道路的綠化設計,應充分的考慮道路綠化的規模和道路的流線型綠籬修剪,景觀的模紋、修剪成長方體的喬木、廣場交替出現,保證綠化的審美效果。

    三、城市道路園林綠化景觀植物配置與選擇分析

    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要根據城市的基本特點和地方的基本特色,主要考慮園林綠化的藝術效果和功能效果,以美化城市為主要目標,能夠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由于嶺南的氣候濕潤,在道路的景觀設計中,一般采用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組成綠化的主要植物,采用以塊面式為配置特點,點、線、面結合方法,實現城市道路綠化的一個規則式的景觀綠化序列。

    1、喬木的選擇。喬木在道路的綠化中占有主要作用,主要作為行道樹,主要作用是美化道路,為人提供遮蔭功能,為適應炎熱的多雨的氣候條件,對喬木的選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喬木的株形整齊美觀,具有較高的成型和觀賞價值,根據人們的審美要求,道路喬木的選擇,最好是葉秋季變色,形成城市獨特的風景線,冬季可觀樹形、賞枝干,也可以選擇一些常綠的花木,形成良好的審美效果。一般選擇的喬木要求生命力強,管理的費用比較少,不會發出難聞的氣味。根據樹木以及嶺南氣候的的基本特點,可選擇香樟、臘腸樹、黃花風鈴木、鐵冬青、觀光木、火焰木、黃槐等觀賞價值比較高的樹木,為城市的園林美化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覺環境。注意道路景觀的空間擴散,內外通透、將城市園林道路的內外空間有機的結合起來。

    2、灌木的選擇。灌木主要用于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的綠化帶和隔離帶中,主要以不能夠遮擋視線、減弱城市發出的噪聲污染、能夠有效的凈化城市的空氣為主的灌木等,根據嶺南城市綠化的要求,總體應該以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濃蔭為基調,在選擇灌木時,主要考慮以下的問題:灌木要求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能夠布滿相應的綠化空間,花期長,花多而顯露,有效的凈化城市的空氣,減少城市的環境污染,同時灌木的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形成一定的層次感,保證灌木能夠耐修剪,能夠人工的控制它的成型和高度;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減少城市的環境污染。在嶺南地區的城市一般可以采用紅繼木、龍船花、黃金葉、毛杜鵑、福建茶、黃榕等灌木作為城市道路綠化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選擇中,要綜合的考慮施工中環境要求,考慮當地的溫度、氣候、濕度等相關條件的要求。

    四、小結

    通過分析,城市道路綠化的選擇和設計,要能夠實現城市審美感,提升城市的環境,將城市宜人的環境和城市文化底蘊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將城市的道路綠化和園林景觀的設計作為衡量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標準,同時,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要綜合的考慮運用植物學、生態學等相關內容進行綜合的設計,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孫衛邦.鄉土植物與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J].中國園林,2010(7).

    [2]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創造景觀個性[[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5.

    [3]譚曉紅.城市街道空間地域性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4.

    第5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園林景觀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城市建設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是實現城市科學發展戰略目標的前提和保證。在我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居民得到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也不斷提升,因此,城市園林景觀的建設逐漸成了城市建設和市容環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景觀在綠化建設的同時,還要注意使城市園林景觀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效益,從而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景觀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而城市景觀是景觀學科的一個分支,它重點研究的就是景觀在城市發展中的演變過程。

    一、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城市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是指城市經濟、城市社會、城市環境資源為達到可持續的目標而做的創新工作和基礎建設,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在城市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范圍內,用最少的資金、勞動、技術和資源消耗,以人的主觀意識為主要手段,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 取得城市增長、城市結構變革和城市進步所產生的聚集效益,從而既滿足當代城市發展的需要,又滿足未來城市的發展需要。

    二、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本質和意義

    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是爭取整個社會系統的和諧有序發展,爭取持久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社會作為一個大系統,它的有序和諧,不僅包括物質與精神、政治、經濟、文化的和諧,個人與集體和社會的和諧,個人與個人的和諧,而且包括個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觀的產生,是人類告別傳統的發展模式,是人類文明史上歷史性的重大轉折,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代的開始,開拓現代文明的一個里程碑。

    從世界觀層面上看,可持續發展觀改變了人與自然關系幾千年來人們對其的粗暴態度和錯誤認識,重新考慮自然環境在社會發展與存在中的地位和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從價值觀上看,它以人們價值觀的轉變為基礎,是新的價值觀的體現。它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統一起來;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當代人的利益與子孫后的利益、現實與未來統一起來;它把價值觀上的部分本位與整體本位和個人本位統一起來。這是一種物質與精神、整體與部分、人與社會、自然、現實與未來相統一的綜合、整體、全方位的價值觀。

    從發展觀上看,可持續發展觀是系統的、全面的發展觀,它所理解的為是讓社會、經濟、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它最重要的目標是整個社會與自然以及與社會系統的有序和諧,從而改變了把發展僅僅理解為財富增加和經濟增長的觀念;也否定了把發展理解為生活水平和經濟的增長提高的觀點。

    三、目前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環境或多或少的遭到了破壞,但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加劇了對居住環境的擔憂。因此,城市景觀設計者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出發,想出了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辦法。

    城市規劃部門及社會各界在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中看到了園林景觀建設的重要性,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理念就是要展現園林的生機與活力,一些相關部門也因此加大了資金投入。結合生態建設和各地區的人文、氣候差異,園林景觀在規劃與設計方而的特點如下:

    1、引進先進的園林景觀建設施工工藝。現在許多城市不斷地引進先進的技術并予以創新,把仿生學、電子產品和音樂噴泉等的新工藝綜合運用到園林建設中,給園林景觀增加了不少活力。

    2、完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理念。有些城市在園林景觀建設時都會選擇結該市的歷史文化和發展現狀等事實,并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創新,從而完善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理念。

    3、園林建設和生態環境的結合。現代園建設中,設計師都會把城市的生態環境和園林設計相結介,堅持生態優先,重視可持續發展,雖然給園林景觀建設帶來的效益小,但卻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

    4、節約園林的探索和推廣。一些城市在園林景觀建設中會對天然幽水和生活垃圾進行分類,這樣污水就得到了處理,同時還推廣了節約園林的理念。

    5、具有個性化特點園林景觀設計作品的創作。有些城市建設出來的景觀很具有地方,并且有利于生態平衡,雕塑和游樂場所成了園林的標志性景觀,不但突出了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同時也提升了城市額品位,展現了城市的鄉土民情。

    四、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

    由于我國園林景觀的起步比較晚,所以我國目前對現代園林的發展認識還不夠充足,看不到也不重視可持續發展和尊重自然的一面,不重視地域性的文化特點,只是單純的搞搞形式主義,一味的強調張揚和人工堆砌,忽視了空間性的塑造。對于未來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應該如下:

    1、規劃長遠目標。現代城市建設是優秀的園林景觀設計人才在降低建設中成本,提高效益、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的前提下,運用先進的園林建設理念和技術建設出來的的。因此,園林景觀建設者一定要將發展理念與生態相結合,設計出全方位、多層次的建設方案,從而有力的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

    2、明確人性化的設計的主題。在現代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是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人是園林規劃設計的主體,自然環境是基礎,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發展和未來,因此,建設者一定要注意行為藝術心理學等學科運用,使園林設計的內涵更加豐富,也能讓使用者看到到設計的巧妙之處,從而明確人性化的設計主題。

    3、樹立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園林理念。園林景觀的核心要義是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從生態層面上進行景觀建設。現代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要以生態環境為前提,走生態建設之路,美化城市,推進旅游,使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加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綠地形態貫穿于整個園林,為人們創造優美、健康的生活環境,另外,政府也應該給予大力支持,使綠化無處不在。

    4、生物的多樣性。園林生態景觀設計中必須要同時兼顧生態與景觀,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注意生物品種的形式多樣性,注重生態環境優先,增加生態效益。在生物的選用過程中,一定要選擇適合當地城市氣候和特色的花草樹木,還可以多引進一些鄉土樹種,在春季來臨之際實施綠化,避免反季節給樹種帶來的不良影響,對喬灌草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以實現綠化效果。

    5、多學科高度綜合。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是城市規劃、環境藝術、園林學、園林學的綜合學科,折舊要求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運用感性的眼光和理性的方法去進行設計園林建設,同時還應該與優秀的自然和社會學者保持溝通與交流來,以便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未來的園林景觀發展要以社會和人類的需求為基礎,結合多種學科理論,采用多種科學手段,對園林景觀設計進行多學科高度綜合的規劃設計。

    6、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在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適用,經濟,美觀”三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生態建設要以人為本,同時處理好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之間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和利益,處理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另外,要遵循“以小為主,中小結介”的原則,參考多種學科的理論致使,將多層次的立體植物混交種植;最后要重視生態建設,重點發展自然景觀,盡量減少人文景觀,從而使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完美展現城市的形象和個性。

    結語:生態城市是未來城市的理想模式,是按生態學原理建立起來的一類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未來的園林景觀建設作為城市文明的象征,可以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在實際的工作當中,一定要從自身做起,全面提高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綜合素養,使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能夠站在一個更高點。

    參考文獻

    [1]俞曉國,李恩轅. 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研究[J]. 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2001,06:113-116.

    [2]張彩虹,李彤煜. 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規劃研究[J]. 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22-23.

    第6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景觀所運用的材料除了建筑材料以外,比重更大的是植物,植物材料能夠承擔景觀中的多種角色,不僅作為裝點或者裝飾,在景觀中植物可以創造空間或引領游人的視線、用來遮擋不佳的視線方向或穩定比較陡的斜坡,能夠在情緒上影響觀賞者或在視覺上統一建筑組群,以及改善小氣候中的光照、濕度和風的影響,可以說植物材料能夠滿足室外環境中的多種功能需求。在進行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要更出色地發揮植物的作用,就要充分運用植物材料的視覺特性,從最直接的人的感受出發,從植物尺度、線條、形狀、色彩、葉形、組群、質感等視覺要素入手,了解植物對人視覺心理的影響,并將其運用到設計中。

    一、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原則

    1、道路綠地樹種的選擇要符合當地環境條件

    首先,要適地適樹,根據本地區氣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環境條件選擇適于該地生長的樹木,以利于樹木的正常發育和抵御自然災害,保持較穩定的綠地效果,切忌盲目追新。其次,要選擇抗污染、耐修剪、樹冠圓整、樹蔭濃密的樹種。另外,道路綠地植物應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結合,提倡進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層次道路綠地景觀。

    2、道路綠地與交通組織相協調

    道路綠地設計要符合行車視線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和彎道轉彎處的樹木不能影響駕駛員視線通透,在彎道外側的樹木應沿邊緣整齊連續栽植,預告道路線形變化,引導行車視線。同時要利用道路綠地的隔離、屏擋通透、范圍等交通組織功能設計綠地。

    3、發揮防護功能作用

    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地域小氣候生態條件,降溫遮蔭、防塵減噪、防風防火、防災防震是道路綠地特有的生態防護功能,是城市其他硬質材料無法替代的。規劃設計中可采用遮蔭式、遮擋式、阻隔式手法,采用密林式、疏林地、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樹式等栽植形式。

    4、植物造景應符合美學要求

    道路綠化的布局、配置、節奏、色彩變化等都要與道路的空間尺度相協調。同一道路的綠化宜有統一的景觀風格,不同道路和綠化形式可有所變化。園林景觀路應配置觀賞價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與街景結合;主干路應體現城市道路綠化景觀風貌。總之,道路綠化設計要處理好區域景觀與整體景觀的關系,創造完美的景觀。

    二、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1、通過整齊式林蔭行道樹來表現城市道路的景觀

    根據城市的空間特點和城市車速的要求,采用合適距離作為一個景觀點,可以采用法桐、國槐、銀杏等大連及北方鄉土的林木作為景觀,設計為遠近結合的線性排列的方式,以8~l2棵為一個設計單元,中間穿插其他的綠色植物,提升城市的空間立體效果,考慮道路綠化的特殊性,將道路的空間設計具有空間通透感和立體感,保證城市設計的經濟性和生態美的原則,在構造時,可以運用喬木為主形成道路綠化的綠色走廊,形成一個多層次、多色彩的立體化的城市園林格局。

    2、通過綠化帶的線路設計體現道路綠化的美感

    綠化帶對道路的綠化起到一個重要的防護作用,目前城市道路的綠化逐漸成為城市道路發展的主要問題,一般采用喬、灌、草復層混交發展的模式,提高道路綠化的空間美感,在道路比較窄的區域,不宜采用株干較高的植物,也不能采用密度較大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以免汽車的尾氣不能散去,會導致空氣污染,在道路和圍墻之間的綠化設計可以采用灌木、喬木、路燈組合方式設計綠化,構成規則式塊狀配置,既能夠保證安全,又能讓人產生美感。

    3、通過人行道綠帶綠籬景觀設計來表現道路綠化的景觀設計

    人行道綠帶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需要,選擇不同的植物作為綠化帶,根據北方的實際情況,常用地錦、爬藤月季等藤本植物作墻面垂直綠化,直立的紫薇、木槿、檜柏等植于墻前作為分隔,形成一個立體的美感的空間,保證城市的綠化能夠體現出城市的文化氛圍。在對城市道路的綠化設計,應充分的考慮道路綠化的規模和道路的流線型綠籬修剪,景觀的模紋、修剪成長方體的喬木、廣場交替出現,保證綠化的審美效果。

    三、城市道路園林綠化景觀植物配置與選擇分析

    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要根據城市的基本特點和地方的基本特色,主要考慮園林綠化的藝術效果和功能效果,以美化城市為主要目標,能夠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由于大連的氣候濕潤,在道路的景觀設計中,一般采用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組成綠化的主要植物,采用以塊面式為配置特點,點、線、面結合方法,實現城市道路綠化的一個規則式的景觀綠化序列。

    1、喬木的選擇。喬木在道路的綠化中占有主要作用,主要作為行道樹,為人提供遮蔭功能。對喬木的選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喬木的株形整齊美觀,具有較高的成型和觀賞價值,最好是葉秋季變色,形成城市獨特的風景線,冬季可觀樹形、賞枝干,也可以選擇一些常綠的花木,形成良好的審美效果。一般選擇的喬木要求生命力強,管理的費用比較少,不會發出難聞的氣味。根據樹木以及大連氣候的的基本特點,可選擇復葉槭多情、復葉槭火烈鳥、復葉槭純金、挪威槭紅皇后、自由人槭、紅花槭、紅楓、雞爪槭紅蕾絲等槭樹類喬木、美國紅楓、紫葉李、紅葉桃等觀賞價值比較高的樹木,為城市的園林美化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覺環境。注意道路景觀的空間擴散,內外通透、將城市園林道路的內外空間有機的結合起來。

    2、灌木的選擇。灌木主要用于城市道路中的人行道的綠化帶和隔離帶中,主要以不能夠遮擋視線、減弱城市發出的噪聲污染、能夠有效的凈化城市的空氣為主的灌木等,在選擇灌木時,主要考慮以下的問題:灌木要求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能夠布滿相應的綠化空間,花期長,花多而顯露,有效的凈化城市的空氣,減少城市的環境污染,同時灌木的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形成一定的層次感,保證灌木能夠耐修剪,能夠人工的控制它的成型和高度;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在大連地區的城市一般可以采用黃刺玫、丁香、垂絲海棠、榆葉梅、木槿、紫薇等灌木作為城市道路綠化的要求。

    四、小結

    通過分析,城市道路綠化的選擇和設計,要能夠實現城市審美感,提升城市的環境,將城市宜人的環境和城市文化底蘊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將城市的道路綠化和園林景觀的設計作為衡量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標準,同時,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要綜合的考慮運用植物學、生態學等相關內容進行綜合的設計,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孫衛邦.鄉土植物與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J].中國園林,2010(7).

    [2]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創造景觀個性[[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5.

    [3]譚曉紅.城市街道空間地域性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4.

    第7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山石風水;園林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風水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1.1 風水與現代園林的選址

    從廣的層面來講,現代園林的選址可以理解為城市綠地的布局與規劃。

    “山環水抱”的一種環境模式是“風水寶地”,背山能屏擋冬天從北方飄來的寒流,面水能在夏日迎接南來的涼風,朝南有良好的日照時間。近水方便運輸和生活灌溉用水,植物能調整小氣候,保持水土等,這種模式對中國的環境條件有利,能形成良好的小氣候和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所以在現代城市的選址時要符合這種環境模式。

    “風水寶地”在地理上首先選擇“山環水抱”的自然環境,“山環”可以藏風,“水抱”可以攬氣。所以,城市也能選址在水面相抱、林木相環的環境中。由此可見,城市的邊緣應該有城市綠地分布,最好是城市的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有林木綠地比較好,城市南部、西南部、東南部有包含水面的綠地比較好。風水也強調“林不斷,水不死”,在城市邊緣布局城市綠地以外,還要把這些綠地引入城市的中心地區,楔如綠地系統,形成良好的風水環境。此外,在風水中,植物能化煞,在城市綠地布局與規劃中,可以在不利于建筑、有煞氣的地方來布置園林綠地。

    由此可見現代園林選址,沒有拘泥于“負陰抱陽,山環水抱”的風水模式,并且不難發現,探討城市綠地的布局與規劃從風水的角度,與從現代科學角度出發所形成的布局系統和城市園林綠地規劃是相似相通的。

    1.2 風水與現代園林的規劃布局

    建筑與園林的建設都是人類的營建活動,但園林與建筑有不同之處。所以,不能直接借鑒風水在古代都邑、宮宅、村鎮規劃布局中的方法,風水在古代園林規劃布局中的一些糟粕也要丟棄,與時俱進,從更加細致的風水理論著手,探討風水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時要注意和環境因子的相互協調,山水環抱、負陰抱陽之理想風水格局,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國的氣候特點,以及水、陽光、風等環境因子,讓人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在園林規劃設計的時候,要盡量利用有好處的環境因子,如通過植物屏蔽噪音、廢棄,如園林建筑要坐北朝南,控制對設計不利的環境因子。

    規劃設計時要考慮人的心理因素。風水包含雜學之大成,形勢風水中的“龍、穴、砂、水”力求完形統一、切忌松散破碎,力求主從有別,加強整體感,重點突出,這些都是完形心理學。形勢風水的“勢”和“形”理論包含“局部”和“整體”的比例和尺度的對比和協調,另外,風水追求均衡和穩定,對稱或不對稱均衡,這些都跟心理因素有關系。風水寶地空間格局封閉,從此處向外眺望卻空間深遠、重巒疊嶂,體現出內聚、安全的心理特點。所以,設計時要盡量使園林空間、園林結構圖復合均衡、比例協調、主從分明、等風水美學原則,另外,園林小品、園林建筑、園林設施的設置需要滿足人的安全心理。

    規劃設計要體現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強調人、天地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事與天道、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相類相通。由此可見,人、社會、自然是統一的有機整體,不是孤立的系統,人作用于自然的時候自然也反作用于人類。所以要保持人、社會、自然的和諧,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要從人、社會和自然可持續發展的層面來統籌考慮。

    2 山石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2.1 山石景觀

    2.1.1 自然地貌式山石景觀

    自然地貌景觀奇特而豐富。巖性、地理條件、地質構造的不同都能產生不同的地貌景觀。就算是同一座山,山林、泉瀑每處都不相同。置身其中,常讓人對自然的變幻驚嘆。在巖石地貌取材時,首先要發現其自然美,然后搜取可以借鑒的巖石形態的組合規律、地貌景觀素材、色彩、紋理等。取舍依據有三點:一是藝術的創作主題;二是山石景觀周邊環境條件;三是巖石地貌景觀特征。

    2.1.2 藝術造型式山石景觀

    雖然現實生活生動豐富,但替代不了藝術美。從生活到藝術是按自己的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和客觀規律去創造的一個過程,包括意境和造型。探索空間去捕捉形象,靠形象魅力來感染觀者。對自然山石景觀進行提煉、概括甚至取舍和重組,在這一過程當中,客觀形體特征被典型化,甚至通過變形、夸張處理,讓其特點更加地突出并根據創作的意圖和環境條件,重組山體的各局部形態,這樣營造的山石景觀既沒有拘泥于客觀形體的具體特征,又沒有憑空捏造,無中生有。同時,把自然的靈性、山石氣質表現出來,讓觀者得到強烈的印象在直觀的藝術感受中。

    2.1.3 意境式山石景觀或稱散點式山石景觀

    “一卷代山、一勺代水”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山石的自然特征常常給人抽象的意境,被注入了情感,啟迪了觀者的聯想。在環境營造藝術過程中,有時一塊石或一組石也能引起人們無窮遐想,溪流、山巒、海灘、丘壑……

    2.2 設計

    2.2.1 石材選用

    傳統的景觀山石一般都選用常見幾類石材,如:太湖石、靈壁石、黃石等。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景觀石材的選用范圍大大拓展了。如:云南世博園“世界名花藝石園”選用了全國各地的52種石材,營造出56組美輪美奐、造型獨特的藝石景觀,有評價認為其創造性地實現了“石材造園之最”。其實,山石之美的能量不可估量,只要把各色石材運用得當,都能煥發出賞心悅目的美。只要我們眼光獨特,很多原本普通的石材都能變廢為寶,在開發利用后而身價百倍。此外,還有一種“乾坤石”,由于此石橫切面呈現出黑白相間的條形狀,所以當地俗稱它為“黑白兩道”,同時因為此種石材占用了當地大量的土地面積,使農耕變得困難,減少了人們的生活用地,所以當地人并不喜愛它。我們把此種石材引入到上海浦東盛世年華的小區造景中,為其取名為“乾坤石”,利用它天然質樸的外形氣質,構造出一處充滿野趣的小橋流水的景致。

    在景觀石材的選用中,我們要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第一前提。我們不提倡爆破山體、開山采石,而是主張在自然狀態下,有效地利用開荒修路過程當中產生的礦石荒料。從而真正意義上處理好石材利用與石材保護的辨證關系。

    同樣的,我們在石材的處理手法上,也反對有違美感、有違自然、有違科學的“為堆石而堆石”的功利主義。在現代山石景觀藝術當中,當山石與水系、植物、建筑等相關景觀元素組織一起創造景觀時,不管要表現的景觀主體是不是山石,都需要根據周邊的具體環境和山石本身的特征,精心地選擇山石的形態、種類以及表現形式,這樣才可以營造出最美麗、最自然的景觀效果。

    2.2.2 山石景觀的規劃設計

    人們對山石景觀的認識和當代山石景觀設計規劃的功能體現,都已完全走出傳統概念,山石景觀的藝術價值不知不覺中與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功能價值發生了關系,山石景觀藝術的范疇較以前更多地指向與人息息相關的各方面,變得更加的深刻和科學。

    在這一時代,景觀規劃師是指揮家和協調者,他為人類和其他物種服務,他創作和研究的對象是景觀綜合體,其指揮理論是人類發展與環境的可持續論和人類生態系統科學,包括景觀生態學和人類生態學。其評價標準包括景觀生態過程和格局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及含意。

    參考文獻:

    [1] 黃金鳳.彰顯地域文化的徐州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2(2):62-65.

    [2] 郭華.上海路(北京路—中山南路)景觀改造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4):8487-8489.

    第8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生態景觀學;園林規劃;設計策略

    景觀生態學知識體系完備,對于當代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有較強的指導性。景觀生態規劃可以用于指導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全面提高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實現園林景觀達到多樣化發展目標。

    1景觀生態學對園林規劃設計的主要影響

    1.1提高園林規劃設計的整體性

    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引入生態學基本理念,可以提高園林規劃設計的整體性,有助于滿足城市未來發展需要,對于促進城市園林快速發展、消除環境污染、優化環境有重要意義。在生態學的視角下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可以實現美化城市,構建和諧的城市景觀體系,符合園林景觀設計的長遠需要。在自然環境與社會因素協調發展理念下,園林景觀設計規劃更有優勢,可以有效節約設計成本,保證園林景觀更好地符合地方環境現實需求,這對于解決園林景觀建設施工難題有重要意義。基于生態學的園林景觀,實現了園林工程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1.2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科學性

    現代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的觀賞需要,而且還要符合城市生態體系建設需要。只有在生態學的視角下,審視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方法,才能滿足城市綠化內在需求,做到在滿足審美需要的基礎上,實現園林景觀設計人性化。運用生態學方法可以科學分析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理性標準,有助于加強對園林景觀規劃的科學指導。同時,運用生態學方法,可以實現地方綠化元素的有效運用,做到對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合理統籌,更好地發揮地方植物元素的應用價值。另外,在生態學視角下,可以進一步根據城市工業生產、交通運輸排放的有毒物質情況,發揮園林景觀改善環境作用,對于解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侵蝕問題有重要作用。

    1.3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實用性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主要目標在于合理運用園林植物,發揮不同園林植物的應用價值。基于生態學的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實現了從單一景觀向綜合性景觀設計的轉變,可以結合植物的生態習性與生物學特征,實現樹木的優化配置。首先,現代景觀生態學充分運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測繪、全球定位技術,收集可以用于園林景觀規劃的數據,這對于解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結構布局問題有重要意義。其次,園林景觀規劃在生態學的關注下,實現了由平面到立體設計的轉變,園林景觀規劃更注重垂直結構的植物配置設計,對于資源的循環利用,營建符合長遠需要的生態發展模式有重要價值。最后,生態學理論還可用來檢測園林景觀規劃方案的可行性,有利于對園林規劃的合理性做出判斷,指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不足,完善設計方案。

    2景觀生態學指導下園林設計規劃原則

    2.1自然優先原則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應當遵循自然優先原則,注重實現自然條件與園林規劃的有機結合,在充分保留自然環境要素的基礎上,發揮園林規劃的實際價值。例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必須從地方自然環境氣候與現有園林資源出發,在適地適樹的原則下進行園林景觀規劃。從地方植物特點與土壤環境特征出發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可以實現對自然環境資源的充分運用。只有充分尊重地方自然環境,從當地的河流湖泊、山地樹木等條件出發,才能更好地發揮現有生態資源的應用價值,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符合生態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發揮園林景觀植物的美學價值。景觀生態知識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完整的知識體系更有利于實現詳細、合理、全面綜合的設計目標。

    2.2生態協調原則

    景觀生態學視角下的園林規劃設計應當實現人與環境的有機協調,做到人的審美需要與園林自然屬性的有機結合。強調在滿足人們園林使用需求的同時,能夠更好地保護環境,全面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綜合性與有效性。園林景觀設計應當在人與自然協調的基礎上,實現園林景觀規劃的多樣性目標,能夠結合不同的生態知識,滿足人對園林景觀的多樣性需求。景觀生態學視角下的園林景觀應當注重自然景觀與城市發展的平衡。只有做到既注重園林景觀的社會效益,又注重園林景觀的生態效益,才能達到城市建設與園林景觀協調發展的目標,實現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應在生態學知識的體系下,實現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形成完善的園林景觀設計體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3融合發展原則

    生態學視角下的園林景觀設計應當注重整體平衡和滿足園林發展持久需求。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應當保持工業生產、城市交通、園林景觀的整體協調。做到在了解城市生態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園林自然景觀是由多種生態系統共同打造,需要提高各方面資源協調性,使整體效益得到最大化。與此同時,在生態效益的視角下,運用生態學知識,審視現有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生態漏洞,從而實現各種生態元素的有效融合。

    3景觀生態學在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3.1美化園林景觀

    一方面,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不能僅停留在表面的美學設計上,應當結合人們的內在需求,科學合理的設計,滿足人們美學需要;另一方面,運用理論標準衡量園林景觀設計,從園林生態學角度審視設計中的不合理因素,從而更好地達到人文性與自然性的統一。例如,云南倘甸濕地公園建設規劃全面借鑒了生態園林設計規劃思想,主要結合轉龍鎮區位優勢,借助轉龍鎮樹木林立和水系縱橫的特征,發揮東川紅土地資源價值,以大山的情懷和紅土的厚重為基本設計理念,重點營造以濕地漫步、休閑水岸為主題的景觀設計。以保留原有植物為方法,搭配常綠樹種,達到展示紙馬古道觀景的目標。

    3.2優化景觀要素

    生態學原理視角下的園林景觀規劃應當把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在合理利用自然材料的基礎上,提高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質量。首先,應充分了解園林景觀要素的多樣性、復雜性。在設計園林景觀時,應當維護園林的多樣性特征,凸顯園林景觀的個性,同時,合理運用各種富有地方特色的園林景觀元素。其次,將多樣性與其它非生物因素有機結合,在重構生態體系的基礎上,滿足地方生態系統發展需要。最后,在城市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方面進行有效的協調統一,在發揮生態效益最大潛能的基礎上,使生態環境建設趨于全面合理化。例如,為了提高園林景觀綠化的有效性,2015年昆明市公布了城市綠線,重點加強了對龜龍湖公園、洛龍公園、入城公園綠化植物的規劃保護工作。

    3.3完善綠化植物建設

    生態學涉及動植物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觀賞學等領域,這些具體的生態學知識都可以用于園林綠化植物建設。因此,在園林景觀綠化過程中,應當合理運用不同生態學原理,全面提高生態工程建設的綜合性效果,切實發揮園林綠化植物的應用價值。例如,昆明“十三五”時期規劃新建74個重點公園,圍繞滇池草海環湖濕地、風景林地為設計主線,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的現有格局,實現一心、二軸、三環、四橫、五縱的綜合布局規劃思路。以“碧雞秋色、金馬朝輝、滇池夜月”為主題,重點種植常綠開花喬木,從而形成完善的生態系統。

    第9篇:城市道路園林景觀設計范文

    【關鍵詞】沿海城市 園林景觀 設計

    我國現屬于快速發展中國家,與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但是,生態問題,卻是困擾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話題。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融化,珍稀動物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面臨滅絕,城市空氣PM2.5的重度污染,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從最基本的方面去看待,從最根本的問題上解決。

    城市化的加快,綠地的大面積開發,不合格的工廠廢棄排放,以及現在日漸普及的汽車尾氣排放,都是加速地球環境污染的根源所在。而在這些發展速度過快的城市中,沿海城市的問題更加嚴重。污水廢水的排放,直接流入海洋,水是萬物生長之根本,水資源遭到破壞,我相信地球最后一滴水必定是我們自己的眼淚。我生活在南部沿海城市,對于海邊濕潤的氣候有一定的感受。那么,沿海城市在發展的同時,要如何才能讓城市園林綠化跟上自然的需求呢?

    首先,對于城市道路而言,綠化美化彩化是必不可少的,在苗木的選擇上,也是一大挑戰。沿海城市風大,空氣中水分含量高,且靠近海邊的風帶有一定的鹽分,其次,我國有漫長的海岸線,沿著海岸線形成的大面積的沿海灘涂,長期以來,許多地方的沿海灘涂都被人們所忽視,大量的土地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植樹和苗木載種,是開發利用沿海太土的有效途徑。

    在沿海灘涂種植苗木的最基本條件是苗木的耐鹽堿性,能夠在沿海咸濕環境中生存下去的樹種有刺槐,紫穗槐,白蠟樹,大王椰,木麻黃等。種植這些樹,尤其是具有根瘤菌的樹種以后,林地條件發生深刻變化,這些樹成林砍伐以后種植水杉,杉木和竹子,都可以成功,對空氣質量有很大的提升,同時也增加了沿海道路的美觀性。

    對于城市道路綠化帶的要求,相對而言不那么苛刻,只需要選擇耐風耐高溫耐雨水的苗木種植即可。對于現代化的城市道路,綠化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一個城市的發展速度,人民素質,城市風貌,都與這個城市的景觀設計息息相關。特別是高速路的進出口,大多數都是8車道為主,那么如此寬闊的道路,綠化帶就是這個城市的招牌。在苗木選擇在,高層苗木以大喬木為主,作為遠觀的主體植物群,大喬木樹高根厚,對于鞏固土壤有保護作用,同時也可以防風固沙。中層植物群以紅葉石楠、夏娟等。底層植物群,以色彩鮮艷和生長力強為主,常見的有矮牽牛,白晶菊,紅背桂等。而道路中間綠化帶,則以宮粉夾竹桃和紅花木和福建茶為主,這樣既可以美化了道路綠化帶,同時也促進了空氣質量的提升。

    對于高層建筑群來說,綠地面積并不能被完全利用,所以,以現在的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而言,可以采取一種最環保的綠化方式:屋頂綠化。現在大多數商城和樓盤的樓頂,其實都是可以利用的大面積的綠化用地。當然,這對于綠化灌溉的要求也很高。屋頂綠化,是解決目前城市綠化率最有效的途徑。可以改善熱島效應,降低頂層溫度,進而減低耗電量。美化環境。改善空氣質素,綠化用的泥土、隔濾層可以使用建筑廢料,物盡其用。同時還可以隔音,調節雨水流量等優點。當然,這對于屋頂的防水系統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簡單的在屋頂鋪一層草皮就完事的。要防止滲水;防止根部生長到建筑物;確保植物能承受風力;植物的品種能否適應長期暴曬的環境和城市的濕潤氣候;以及后期的打理、灌溉、排水等問題。

    屋頂綠化相對于城市道路綠化,不受地形的限制,不受人流量和車流量的限制,也不受道路變化的限制,是最有效快捷的提高城市綠化的途徑,但是其技術含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片居民區采取了屋頂綠化,那完成植物鋪種之后,需要專業的人來對植物進行維護,這就涉及到一個人工費用的問題,是由物業來負責,還是由專人負責,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屋頂綠化有利有弊,防范措施沒有做好,那就會變得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城市綠化和建設,需要人們的自覺性和覺悟性,要從根本的因素去考慮,要從自然的角度去考慮,抓住最根本的,才能從本質上解決空氣質量和城市美化綠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四虎成人免费大片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福利网站| 四虎www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xxx|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成人免费视频69| 青青草成人影院|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h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成人a毛片视频免费看|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成人人免费夜夜视频观看|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