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教學常規的基本要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文教學 ;多媒體 ;目的特點; 原則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得到較為廣泛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樣,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謂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語文教師要把握語文學科自身的特殊性,從語文教學的目的出發,使多媒體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讓多媒體技術真正服務于高中漢語文教學。
一、高中漢語文教學的目的
“高中漢語文教學必須教學生學好課文和必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嚴格的語文基本訓練,使學生熱愛祖國語言,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淺易義言文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其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社會主義覺悟”。這是高中漢語文教學的方向、原則,也是高中漢語文教學作的發和歸宿。即使語文課堂引入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也不能背離這個出發點,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一樣要遵循這一大綱要求。
二、高中漢語文多媒體教學的目的
多媒體的引入為傳統語文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帶給學生全新的視覺沖擊。在不違背高中漢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下,語文多媒體教學又有其自身獨特的目的。作為教師課堂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多媒體的應用應包含以下功能:
2.1多媒體應用要能提供更豐富的課堂教學信息容量。語文課是進行語言信息輸入(吸收)和輸出(表達)的課,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傳導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儲存、處理而實現的。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是要大面積、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論的觀點來看,就是要在一定時間內為學生傳導最多的信息,使他們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應盡可能地擴大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單位時問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傳遞、知識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課堂的密度。
2.2多媒體的運用要善于創設情境、啟發想象。現在初中語文課本所選的范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注重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語言優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的文章。學習這些文章,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語言。但教授這些文章時,如果僅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筆,往往是教師口干舌燥、學生一頭霧水;如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中,體會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體,能更好地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這樣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引人多媒體時一定要善于創設文章情景,啟發學生想象。
2.3多媒體教學應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語文學習興趣是指學習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力求探究語文知識和技能、帶有強烈愉悅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它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也在學習活動中生成與發展,它可以成為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一切學習活動包括語文學習活動在內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伴隨。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種新型、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生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激起其強烈的求知欲。
2.4利用多媒體要能活躍課堂氣氛。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將無聲的語言和有聲的口頭語言及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有機統一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事物、現象或過程生動地再現于課堂,并將教學中無法展現出來的東西呈現在學生面前,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于一體,把學生的各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撥動他們的心弦、使之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三、語文多媒體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要正確把握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漢語文教學中的定位。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完善和補充。無論多媒體技術怎樣先進,功能如何完善,它也不能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更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只能是“彌補”教師授課時的不足,只能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必要技術輔助手段。
3.1教學性原則。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應該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選取能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的內容。
3.2科學性原則。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條件之一,演示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的夸張。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知識性的錯誤。
3.3簡約性原則。課件所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干擾。要注意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線條的粗細。避免多余動作、減少文字顯示數量(有可能,盡量用語言聲音表達),過多的文字蒯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容易干擾學生的感知。
關鍵詞:職業學校;項目化教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2―0063―02
《五年制高職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高職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大信息量的讀寫聽說的強化訓練,增強學生駕馭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和提高文學修養,以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而長期以來,高職語文教學存在著重書本、輕實踐的弊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斷下降,求新精神和人文精神萎縮,使得學生關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進入新世紀以來,項目教學法被引入國內職業教育領域,一些學者和一線教師運用此教學法在職校語文教學中進行了有效嘗試,以期改變傳統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以促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研究文獻的定量分析
我們所分析的文獻全都來源于中國知網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通過對此庫的檢索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2000年以來職校語文項目化教學研究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情況和態勢。
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以每篇文章為分析單位,主要從研究文獻量、研究內容兩個維度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本研究分別以“項目化教學/項目教學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語文活動課”、“職業學校項目化教學/項目教學法”、“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語文活動課”、“職業學校語文課的項目化教學”為主題詞,以2000年至2012年為時間段,對知網進行檢索,從檢索結果來看,近十年來項目化教學研究的文獻數量逐年增加(總計2252篇),中國的項目化教學研究經歷了萌芽初期到全面發展階段,呈現出繁榮景象。2008年以來,在職業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下,職校項目化教學研究的相關文獻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總計669篇),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反觀近十年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卻不溫不火,從文獻數量看僅呈現出逐年增加的小幅度提升(總計294篇),可見該課題的研究還未形成規模。再看職業學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則尚處于起步階段,文獻數量甚少(總計35篇),遠落后于整體研究水平。至于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項目化教學在知網的文獻搜索結果為零,將主題詞調整為職業學校語文課的項目化教學,檢索所得文獻量也不容樂觀(總計20篇),這說明目前職校語文教學中使用項目化教學的還在少數,還需要更多的教學者來“墾荒”。
二、研究課題的定性分析
(一)項目化教學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涵義
1.項目化教學
項目化教學也稱為“項目教學法”,最早見于凱茲和查德合著的《項目教學法》。所謂項目教學就是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法是職業教育實踐中最典型的行動導向教學的組織形式之一,它充分體現了行動導向教學的真實性、完整性、協作性學習的原則。項目教學法的關鍵是設計和制定一個項目的工作任務,而項目的具體操作程式并無統一標準,它視工作任務的性質和項目執行者的情況而定。大體而言,其教學過程分解為五個步驟:資訊 計劃 實施 檢查 評價。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2.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體系中的一個板塊,它是“語文”和“綜合活動”的整合。特級教師嚴華銀老師認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課程的一個內容,是一種課型,它更側重在實踐活動中體現語文性的特點。這種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它以語言文字為媒介,以對語言文字的思考為誘因,以學生廣泛的涉獵自己所喜愛的學科為手段,把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聚焦在語言文字這個核心上,加以融會貫通,進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級的知識信息,達到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思維品質的目的。它的主要特點是:活動、綜合、語文,三者缺一不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得到了培養,代表了目前教學課改的潮流方向。
(二)職業學校項目化教學應用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現狀
項目教學雖然已經在專業課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這是在專業課的課程體系內的成果,而文化基礎課有著不同于專業課的教學體系,所以不能用專業課的項目教學體系對文化課進行生搬硬套,這就需要基于語文教學的特點,對項目教學法進行合理的變通改造,能為語文教學所用。我們認為,項目化教學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性”和“綜合性”兩點上取得契合。首先,活動課強調實踐,這與項目教學強調的行動導向不謀而合,都體現了“在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其次,綜合性是指能夠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項目教學則強調學生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在教學目的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多學科知識的整合。以上都是項目化教學理論能夠應用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型的可行性基礎。
目前,在職教領域尚未見到項目化教學應用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提法,所見研究成果都是類似于“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但我們通過對20篇職業學校語文課的項目化教學文獻的分析發現,他們的課型開發都已經具備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基于教材文本的職校語文課程大致分為兩個模塊:一是講授性的常規課,二是實踐性的活動課,對于后者可以按照項目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如“采訪”口語實踐課,可以進行項目分解,任務設置,設計量化評估標準。但是對于常規課似乎難以用項目法生搬硬套,這就需要教學者對常規課進行活動項目的二次開發,將常規課改造為活動課,在20篇文獻中就有6篇是二次開發,研究者在對常規課的活動開發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另外在分析中我們發現有不少研究者針對學生的不同專業背景進行了活動課的自主開發,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所學專業來設計具體的教學項目,讓語文教學和學生的專業知識巧妙地連接起來,讓語文課既生動有趣又有實用價值,這種與專業結合的語文活動課的開發代表了未來發展的新方向。但是,職業學校項目化教學應用于語文學科的實踐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所見研究多集中在理念闡釋和個案展示上,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方案和類型完整的案例集,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盡快補白。
[參考文獻]
[1]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大綱[Z].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
[2]許高炎.高職教育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J].職教論壇,2008(05).
[3]陳旭輝,張榮勝.項目教學的項目開發、教學設計及其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01).
[4]王菊香.高職語文項目教學法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6).
[5]尹喜榮.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6]侯博.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項目教學法[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05).
“1+1”并不等于2
棗陽三中多年來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語文備課組實施了“導學題綱”教學模式。導學題綱的制定包括:備課組長分配任務;各位老師接受任務后自行準備導學題綱草稿;集體備課時說課交流自己的教學設計;全組針對教學設計進行討論補充;說課老師修改印發導學題綱;說課教師試講教研課;評課后其他教師根據本班實際補充完善并推廣使用導學題綱。導學題綱將一堂課的學習任務分解為若干小的問題或習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完成學習目標。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或習題為線索,以探究為基礎,以問題的解決為目的,以“導學題綱”為依托,以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的培養目標。采用導學題綱教學模式,利于充分發揮備課組集體智慧,更利于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但是單純的導學題綱教學模式卻讓學生兩極分化嚴重,不少學生因為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的制約逐漸掉隊,成為學困生。如何利用導學題綱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如何培養學生的互助精神?在學校領導的正確引導下,語文組大膽探索,嘗試成立學習小組,利用優等生帶動學困生,學生課堂學習熱情逐漸高漲,效率明顯提高。于是各班根據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認知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分組,注重小組長的選拔,發揮組長在預習、展示、檢測中的帶頭督促作用。先對組長進行培訓,讓他們能盡快將自己的小組合作學習走上路。各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又選出了一個副組長和四個學科小組長,這樣就讓組內的同學幾乎都有了相應的責任,優差搭配,交錯編排,性格不同的學生互補,善于表達的擔任展示員,課堂上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回答其他小組的質疑;作文水平高的同學當小組評價員,記錄學習的重要內容,并進行歸納,這可以盡量保證每個同學都不偷懶,并能在一定激勵下竭盡全力,使合作學習有序又有效的進行。同時由組長牽頭,每個小組根據本組成員的不同情況,制定了小組合作紀律,并確立小組和個人合作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都知道該如何去做,讓小組成員朝著預期的合作目標努力。同時建立小組評價機制,采取1+1的評價方式,即一個成績好的帶一個學習困難的,兩個人相互交流、捆綁評價、互相制約,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導學題綱”與“小組合作”巧妙結合后,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組內同學學習思考,學習回答,學習習慣,學習管理,學習守紀,學習互助……同伴教育使課堂呈現出專注的聽講,緊張的思考,熱烈的討論,激烈的辯論,有序的回答和質疑,45分鐘時間,學生覺得過得太快了,老師也覺得意猶未盡。一些平時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感嘆說:“在這樣的環境里,想不學習都難。”
導學題綱和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的實施使課堂上師生角色發生了變化,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教師是“配角”;小組合作的座位模式,打破了傳統座位的不科學性;在展示環節中,交流預習成果,遷移運用知識,提煉升華感悟;小組合作模式不讓一名學困生掉隊。期中考試結果顯示:各班語文平均分99.69,及格率98.98,優生率76%,學生間分差縮小了,綜合指數上升了,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了。如今學習小組的管理也由學習方面逐步滲透到了思想品德、紀律、衛生、文明行為等方面,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氛圍。空前的集體榮譽感使班級凝聚力更強。教改實踐再次讓我們明白教育是藝術,藝術的魅力在于創新。
當20雙手握成一個拳頭之后
棗陽三中語文組共有20名教師,這雖不是一個龐大的集體,但是老師們有執著的追求和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也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刻苦鉆研教材的能力,更有管理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水平。
學校常規教學每周都專門安排有集體備課時間和教研課時間,老師們根據教務處的統一安排,輪流說課,輪流講課,集體評課。講課教師精心準備導學題綱,科學安排教學過程,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每一個問題,甚至導入語和過渡語都千錘百煉,力求完美;聽課教師專心致志,做好詳細記錄,跟學生一起為老師的精彩提問喝彩,為學生巧妙和有創造性的回答鼓掌,為重難點的落實而暗暗叫好,也為教學過程的小小不足而遺憾;評課老師們暢所欲言,既高度評價課堂教學亮點,發揚光大教學優點,又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足,交流改進意見和自己的教學設想。集體備課促進了語文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也使一些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梅燕老師連續兩年中考獲語文單科最高分,榮獲光武教育獎學金。黃莉莉老師從教十余載,她曾先后被評為“襄樊市優秀教師”、“棗陽市名師”、“棗陽市語文金牌教師”、“棗陽市講師團成員”、“襄樊市學科帶頭人”、“襄樊市教學能手”及“湖北省教學能手”。
2010年10月,黃莉莉代表棗陽市參加襄樊市優質課選拔賽,上課前三分鐘她走進教室,不慎扭傷了左腳倒在地上,當她艱難的站起來時,上課鐘響了,她忍著劇痛開始了充滿激情的授課,精彩的講解贏得了學生和聽課教師的陣陣熱烈掌聲。課堂教學結束后,她又馬上開始了兩個小時的教學反思的書寫,當完成了全部的教學任務后,黃老師再也站不起來了,左腳腫的鞋都脫不下來了,醫院診斷為骨折,醫生責怪她對自己太不負責任了,骨折三個小時后才來醫治,黃老師噙著眼淚說:“我得對學生負責任啊。”就是這樣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高超的教學藝術,黃莉莉獲得了襄樊市語文優質課第一名,并將代表襄樊市初中語文參加全省第二屆青年教師教學比賽。
為了讓黃老師穩定發揮水平,展現教學風采,棗陽三中專門成立了黃莉莉省城比賽攻關小組,一面分解各年級備課任務,將重點篇目的教學設計和課件都一一進行集體研究,確定最佳方案;一面安排黃老師針對文言文、散文、和說明文教學進行試講、評議,確立不同文體的不同教學方案。充分準備之后,黃老師帶著三中全體語文教師的心血和希望踏上了比賽的征程。
湖北省第二屆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不同于優質課大賽,它要求選手能力強、水平高、素質全面。比賽分三個環節:教學設計(包括課件設計和教案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左腳裹著石膏的黃莉莉,不辱使命,以絕對優勢獲得了初中語文教學第一名,捧回了五一勞動獎章。
黃莉莉的成長折射了三中語文教師敬業愛崗奉獻精神,展示了三中語文教師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更檢驗了三中語文備課組通力合作集體備課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