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中醫骨傷科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骨傷科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骨傷科的認識

    第1篇: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骨傷科;臨床應用;益氣化瘀法;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5(a)-017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Yiqi Huayu Decoc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rthopedic trauma.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230 cases(6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50 cases of frozen shoulder, 50 ca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70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Yiqi Huayu combin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Orthopedic trauma; clinical application; Yiqi Huayu method; efficacy

    骨傷科疾病是人體皮肉、氣血、筋骨和臟腑出現疾患的癥狀。由于手術對骨傷性疾病的療效不明顯且創傷比較大,人們對骨傷科疾病的治療視角轉換到中醫藥調理。益氣化瘀法在骨傷科中的應用具有悠久的歷史,主要針對氣血虧虛而又有瘀血等難治性骨傷疾病及其他疾病。醫學家應用益氣化瘀法治療內傷的著重點是調理經絡,外傷的著重點是筋骨[1]。然不管是內傷還是外傷,氣血的調理不離其宗[2]。該研究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該院收治的部分骨傷科患者,現主要將骨傷科骨折和腦部疾病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在該院骨傷科接受治療的患者(頸椎病60例,肩周炎50例,強直性脊柱炎50例,腰椎間盤突出70例)共230例作為研究對象。頸椎病:男38例,女22例,年齡34~73歲,平均(46.67±5.38)歲;肩周炎:男28例,女22例,年齡33~74歲,平均(47.37±5.48)歲;強直性脊柱炎:男27例,女23例,年齡34~75歲,平均(46.37±5.28)歲;腰椎間盤突出:男42例,女28例,年齡35~75歲,平均(45.37±6.48)歲。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益氣化瘀治療,其方法為:針對每種患者的癥狀,采用相對應的傳統中藥組方或者驗方,治療1~3個療程,根據臨床癥狀判斷患者的療效,采用現代的科技手段判斷患者是否有淤血塊以及血塊的消失程度[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任何變化。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總數×100%。

    1.4 y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 SPSS 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 P

    2 結果

    2.1 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總體有效率

    觀察組頸椎病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P

    2.2 肩周炎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有效率

    觀察組肩周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00%(P

    2.3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有效率

    觀察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00%(P

    2.4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有效率

    ^察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1.4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57%(P

    3 討論

    在我國,中醫的發展源遠流長,對于骨傷病的認識深刻,治療方案獨特有效,《黃帝內經》中對于骨傷病用血氣之間的關系有如下的記載:“入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為堅而毛發長,谷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以行[4]”,詳細清楚的記載了人體的每個部位與血氣之間的關系,同時對于骨傷病的病因也進行了簡單的介紹,提出了外治、內治、導引、針灸以及手術等治療方法,每種治療方法均有獨特之處。

    《醫林改錯》中記載到:“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為瘀。”人們自古以來都特別重視活血化瘀的研究。最初人們用益氣化瘀法治療慢性損傷,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益氣化瘀法在治療骨傷科疾病中的價值。一般而言,骨傷科損傷分為實證階段和虛證階段,實證階段時間較短,虛證階段比較漫長而持久。患者的氣在虛證階段會有很大的消耗,使得癥狀加重。實證為標,虛證為本,標本兼治,才能根治[5],認識到病因,古代的醫學研究者們總結出了很多的驗方和古方,被傳承了下來,例如,對于腦外傷疾病治療效果明顯的安腦湯[6]、對于創傷性休克和骨折效果明顯的逐瘀承氣湯和益氣化瘀止痛方以及固本宣痹湯[7]等均能夠改善患者的癥狀,輔以臥床休息以及營養補充,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研究顯示,對于骨傷病中表現為失血性休克,合并有骨折和內臟損傷的患者,給予口服中藥治療后,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有學者[8]對40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采用益氣化瘀補腎中藥內服及外敷治療,對患者進行隨訪發現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對患者癥狀及脊髓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評價,其治療有效率高達92.50%。該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益氣化瘀法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3.33%,明顯高于僅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

    綜上所述,益氣化瘀法在骨傷科臨床應用中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減輕疼痛,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進而大幅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能力,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許金海, 王晶, 葉潔,等.益氣化瘀補腎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013(5):1074-1080.

    [2] 王晶, 董芳芳, 李曉鋒,等.益氣化瘀方減輕HIF-1α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膝關節軟骨退變的研究[J].中國骨傷, 2013,26(6):486-492.

    [3] 胡波, 唐德志, 趙永見,等. 益氣化瘀補腎方血清對兔關節軟骨細胞增殖與Caspase3/7酶活性的影響[J].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0, 44(12):73-75.

    [4] 薛純純, 王利波, 李曉鋒,等. 益氣化瘀方對膝骨關節炎小鼠模型異位軟骨內成骨的影響[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6(5):1942-1946.

    [5] 白玉, 李沛.郭春園教授治療骨傷病經驗[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4(6):39-41.

    [6] 孫貴香, 郭艷幸, 何清湖,等. 平樂正骨起居有常平衡論――平樂正骨理論體系之平衡理論研究(九)[J]. 中醫正骨, 2013, 24(3):73-77.

    [7] 蔣云霞, 胡志俊, 唐占英,等. 益氣化瘀補腎方對兔膝骨關節炎關節軟骨細胞膠原和基質金屬蛋白酶mRNA表達的影響[J].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1):74-77.

    [8] 陳媛.益氣化瘀通脈湯治療椎動脈供血不足型頸椎病40例[J]. 河南中醫,2015,35(1):84-85.

    第2篇: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教學部,河南洛陽 471000

    [摘要]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步入臨床、轉變角色的重要階段,是理論學習能力與臨床實踐能力有機結合的關鍵時期。該文結合該研究者的工作實際情況,從實習生管理者的角度出發,對影響中醫骨傷科實習生培養質量的原因及應對策略進行了探討。

    [

    關鍵詞 ] 中醫骨傷科;實習生;培養質量;策略

    [中圖分類號] R2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5)01(b)-0024-02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產、文于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骨傷專科醫院。作為全國中醫正骨教育執牛耳者,自1956年建院以來,歷經半個世紀,洛陽正骨醫院以不同形式的正骨醫術課堂為國家培養出不同層次的正骨人才5000余名,教學工作得到長足發展。該研究者供職于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教學部,長期從事中醫骨傷專業本科生臨床教學、實習管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該文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從實習生管理者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影響中醫骨傷科實習生培養質量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1 影響中醫骨傷科實習生培養質量的原因

    1.1 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脫節

    作為骨傷科人才培養主體的中醫類高校,大多數仍將學生理論教學作為工作重點,在教學實踐中,直接反映為教師重完成教學任務,輕臨床教學。醫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無可厚非,但在長期“填鴨式”的學習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堆積無法在實踐中得到證明,學生無法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致使學生進入醫院進行畢業實習時,由于接觸臨床過晚,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實踐技能操作能力的缺失及醫院臨床工作的多變性與復雜性,往往會使得學生手足無措,無法實現由“學生向臨床實習醫師”身份的順利轉換,十分不利于中醫骨傷人才的培養。

    1.2 醫療環境改變,動手機會減少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加之社會輿論導向的誤導,導致醫患雙方互不信任,醫療糾紛越來越多。患者拒絕實習醫師的正常醫療活動,拒絕擔任為醫療教學服務的角色,導致中醫院校學生臨床實習接觸病人機會減少。同時,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對臨床醫師在診療活動中的執業權利和法律責任均做了詳細的規定[1]。為最大限度減少糾紛,教學醫院、科室或帶教老師或多或少會限制實習學生的醫療活動范圍,使得實習學生成為診療活動的旁觀者,很多時候做一些書寫病歷,粘貼化驗單、跑腿之類的工作,得不到臨床實際操作的鍛煉機會。

    1.3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醫師帶教意識薄弱

    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執行力的前提保障。目前,很多中醫類實習醫院還存在著教學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沒有完善的實習生教學大綱,缺乏科學合理的臨床教學方法和考核制度,缺少臨床教學工作的督查和考評等,這些制度的缺失直接影響了醫學生的實習質量。

    同時,繁忙的臨床工作及臨床教學工作不與職稱晉升、個人收入掛鉤,使得臨床醫師帶教熱情不高,將帶教當負擔,使得帶教質量無法保證,也損傷了實習生的學習熱情。

    1.4 規范化培訓缺失

    中醫骨傷特色在于堅持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兼治、醫患結合等的治療原則,形成正骨理筋手法、夾板等外固定、內外辨證用藥、練功方法等獨特治療方法[2]。很多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與應用。但目前很多醫院都存在對實習生著“重使用,輕培訓”的管理現狀,學生難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理解何謂“筋骨并重”、何謂“內外兼治”,只能在觀摩老師的醫療行為中自我摸索,實習生診療水平不言而喻。

    1.5 就業與考研壓力的影響

    日趨緊張的就業壓力,醫療單位對中醫骨傷專業畢業生的歧視現象,醫療行業對學歷要求的趨高性,使得實習生不得不關注考研和就業問題。為了爭取充分的復習考研時間,實習生以各種理由逃避實習,考研結束后,接踵而至的就業招聘會又使得實習生為謀得一份相對滿意的工作而奔波,更無暇顧及臨床實習。因此,實習時間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實習生臨床操作機會的減少,實踐技能水平的提高。

    2 提高中醫骨傷科實習生培養質量的應對策略

    為提高中醫骨傷科實習生培養質量,洛陽正骨醫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以期為社會輸送更多滿足時代需求、醫德高尚、醫術精良的中醫骨傷科人才。

    2.1 幫助學生轉變實習態度,正確處理實習與就業的關系

    現有就業環境中,就業單位之所以對中醫骨傷科專業畢業生存在就業歧視現象,很大部分原因與中醫類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欠缺、操作能力不足有關。因此,幫助學生調整實習期心態,認識實習的重要性,正確處理實習與考研、就業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2.1.1 講授“平樂正骨”流派傳承史和院史實習生入院的第一課便是了解“平樂正骨”流派傳承史和院史,從歷史入手,在心理層面上幫助學生轉換角色,讓他們懂得自己作為洛陽正骨醫院的學生將要繼承的是怎樣的厚重文化和技能。以此進一步增加學生的認同感、使命感,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1.2 幫助學生端好“實習與考研就業”兩碗水具體而言,在實習生進入備考期后,醫院教學部根據不同考研階段邀請在讀研究生、導師給學生進行考研復習、報考、面試等相關知識的講座,幫助實習生理清思路,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并為實習生配備了考研復習教室,在考試前給予適當假期,用以專心備考。同樣,對于面臨就業的實習生,教學部舉辦就業指導課,完善就業信息傳達渠道,并指導實習生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及自身情況進行擇業。這些措施都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實習生正確處理考研、就業與實習之間的關系,既提高了考研率取率,又保證了就業率,同時盡可能少的耽誤臨床實習時間。

    2.2 重視崗前培訓,為學生實習期打好基礎

    臨床實習期是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完成臨床實習,實現醫學生角色轉變,崗前培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崗前培訓主要包括醫療事務和醫院管理制度教育、醫患溝通、基礎操作、無菌技術和感染控制教育及實習生管理規范教育等內容,采取實地參觀、教師講授、多媒體演示及實踐操作等培訓形式。

    2.2.1 強化基礎操作能力在崗前培訓中,醫院非常重視中醫骨傷科實習生基礎操作能力的培訓。具體做法為參照國家職業醫師考試大綱,結合醫院自身特色,制定編寫訓練大綱及臨床技能考核辦法,所有實習生在進入科室前必須通過外科洗手、外科換藥、打石膏、綁夾板、推拿按摩手法、穿脫隔離手術衣、穿脫無菌手套、術前消毒鋪巾、換藥術、縫合術、骨傷科臨床辯證用藥等內容的考核。不合格者不得進入臨床科室實習,直至全部通過考核方開始臨床實習[3]。這些措施的實行不僅能夠強化實習生的臨床操作能力,更能規范實習生臨床實踐行為,減少或避免因操作失當引發的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

    2.2.2 提升病歷書寫能力書寫一份規范的詳盡的完整的病歷是臨床醫師扎實基本功的體現,它代表著臨床醫師的業務能力水平。而病歷作為醫療糾紛鑒定的重要文件,在醫療糾紛訴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醫療機構舉證的重要依據之一[4]。崗前培訓中,醫院通過開展《醫療文書的書寫與管理規范》講座,由醫務部選派臨床經驗豐富有責任心的醫師給實習生進行培訓,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病歷書寫規范,順利完成成為合格醫生的第一步。

    2.2.3 增強醫患溝通能力醫患溝通不當或不足是引發醫患矛盾的原因之一[5]。實習生因其年齡較小,臨床經驗不足,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及較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屬于易與患者及家屬發生矛盾的高發群體。在崗前培訓中,醫院著重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鼓勵學生換位思考,在診療過程中能夠針對不同的談話對象及不同的需求整合自己的語言,做到充分了解患者情況,耐心細致地為患者解惑答疑,靠自身的能力,贏取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2.3 強化“平樂正骨”特色實踐技能培訓

    中醫骨傷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它不但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還要熟練地掌握外科基本功[5]。為了強化實習生學習與傳承中醫骨傷特色診療技術,醫院專門開設了《平樂正骨技能實訓》課程,主要講授平樂正骨檢查手法、復位手法、治筋手法、固定方法、功能療法及西醫臨床操作技術等內容,由醫院正骨專家擔任授課教師。學生通過視頻、PPT等形式開展課堂理論學習,通過手法整復示教室和手術示教室示范教學、分組模擬練習等形式開展實踐技能操作學習。

    2.4 加強帶教老師管理,提高帶教質量

    帶教老師對帶教工作的重視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習生培養質量,為杜絕帶教老師不作為情況的發生,近年來醫院逐批開展帶教老師規范化培訓,明確帶教老師職責,灌輸“培養學生,人人有責”的觀念,并將帶教考核結果與實習生科室分配相掛鉤。對于帶教水平高、態度好的醫師,教學部優先分配實習生,并通過評選“優秀帶教老師”等榮譽稱號予以獎勵;同時在各科室設立帶教工作負責人,每年教學部有計劃的組織帶教老師與中醫藥高校和醫院進行學術交流等教學活動。目前醫院也在逐步完善與臨床醫師帶教工作量相匹配的薪酬補償機制,探索臨床教學工作量與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相掛鉤的聘任機制,以期不斷激發臨床醫師帶教的積極性。

    2.5 規范帶教制度,嚴格出科考核

    醫院建立了主治醫師帶教制度,鼓勵帶教老師采用案例式、討論式教學,加強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模式,執行中醫骨傷臨床路徑教學法。醫院制定了實習生手冊,在對學生實習期間著裝、文明用語、實習紀律、轉科要求等方面做出嚴格規定外,要求科室帶教老師認真履行帶教職責,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并填寫指導記錄,學生出科時對其考核。實行采取雙向考評制度,學生和老師對教師帶教能力及學生實習表現進行互評,確保學生實習質量。

    2.6 完善教學管理機構與制度建設

    醫院明確院領導分管教學工作,成立教學部,設置教學專職管理人員,專門負責學生的理論學習、實習及后勤管理工作。單獨成立教學黨支部,專門指導在院學生的思想工作,并經常以教學黨支部為單位,積極開展各項文體、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注重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6]。

    制度建設能夠實現教學工作的有章可循,是教學有序、教學質量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的基礎。目前,洛陽正骨醫院已形成了完善的本、碩、博、進修生教學管理制度,僅實習生管理制度就涉及教師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學生住宿管理制度等五個板塊的19個子制度,這些制度有力的推動了醫院實習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3 結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醫學生的培養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醫骨傷科人才培養單位應不斷總結工作的不足,充分發揮院校聯合培養學生的優勢,將醫院的優質資源用于學生的培養上,多為國家培養符合時展、塑造出復合型、實用型的中醫骨傷科臨床醫生,實現中醫藥事業的持續發展。

    [

    參考文獻]

    [1]曹曉瑞,朱慶生,朱錦宇.淺談如何提高醫學生骨科臨床實習的教學質量[J].醫學信息,2010,23(6):1570-1571.

    [2]李盛青.培養中醫骨傷特色人才的探討冊[J].中國醫藥導報,2007,4(6):171.

    [3]王彬,牛偉剛,張向東.關于中醫骨傷專業實習生崗前培訓的幾點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4(2):170-171.

    [4]杜瑞鳳,呂維杰,張萍.重視病歷書寫,應對醫療糾紛[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31):170-173.

    [5]郭翔,倪斌,謝寧,等.醫學生臨床實習與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徑及意義[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15(2):305-306.

    第3篇: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信息技術;中醫骨傷科學;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14-0113-02

    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研究人體骨、關節及其周圍筋肉損傷與疾病的學科,與臨床結合緊密,實踐性很強。進入信息時代后,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豐富多彩,傳統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呆板教條,有相當大的局限性。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創建新型教學模式成為當務之急。要使之成為現實,則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結合,是通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新型教學媒體與各學科教學過程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共同構建新型的教學氛圍,實現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以學為主、以教為輔,并通過“自主和合作”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得到根本性的轉變,真正落實高校學生創造性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1]。

    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與中醫骨傷科學課程的融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能通過網絡及時獲取知識和保持長久的記憶,筆者認為應當實施以下幾種主要的教學對策。

    1 指導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工具學習的教學對策

    培養學生充分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法 高等教育教學方式伴隨著網絡信息的進入而改變,學生由被動地從教師及書本的教導中獲得知識,轉變為通過網絡主動去搜尋想要獲得的知識。比如每次下課時,教師可以提前給出下節課中醫骨傷病的相關知識點和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通過網絡獲得豐富的知識,學生帶著極大的探索問題的欲望,注意力被長時間吸引到尋找答案的學習活動中去;而且也為學生設立了問題的情境,增強了臨床思維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著問題學習,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思想更為靈活,及時解決學習中的困惑和了解新事物的發展過程,并有效運用于日常學習生活中去。同時,網絡可以用來與他人交流和溝通,增長見識,開拓視野。

    培養高校學生終身自主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進入信息時代以來,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各個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出現了很多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在社會結構和科學技術的重大改變下,要求高校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汲取知識并且能夠將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實踐中,要實現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夠自我組織和控制整個學習進程,自我評估自己的學習過程。

    2 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學對策

    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學對策聽起來是一個傳統沒有新意的話題,而且與信息技術和課程融合似乎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通過更深入的調查研究,筆者認為要想課堂教學取得成功,就要積極地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且當今時代信息網絡發達,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成為最容易被忽視的方面。正是因為這樣,筆者將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學對策擺在這里,是想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相關研究表明,學習過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習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催化”作用。激發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多種多樣,在這里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建立生動的教學環境 計算機教學的顯著特點是人機交互,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實現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模式,并且可以實施及時反饋。這種人機交互的學習方式對于高校教學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類似用游戲的模式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大學生產生十分強烈的主動學習的欲望,進一步形成學習的動機。

    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需要接受生動、形象的具體教育,從中學習認識、診斷、治療疾病的能力。然而就目前的教學環境,有限的教學時間及有限的病例數量,常使教師陷入困境。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可以從多媒體中得到有關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和動畫等各種形式信息的內容,這些形式的內容絕大多數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過去在講解某個部位的骨折時,局部解剖、移位機理、手法整復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常使學生感覺枯燥難記;現在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每種疾病相關的三維立體局部解剖彩色圖像,既清晰生動,又新鮮有趣,僅花5分鐘就解決了過去課堂板書10分鐘還講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講課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能夠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得到學習的樂趣,調動積極主動學習的熱誠。

    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構筑優良的心理情境 在現如今這個社會信息發達、網絡遍布的時代,計算機越來多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得人們忽略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但是研究表明,計算機與人的人機交互模式是永遠不可能代替傳統意義上的情感交流的。所以,在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教師尤其是高校教師更是應該注意較多地運用鼓勵和贊揚的方法,為大學生構筑優良的心理情境。

    比如對于典型病例的手法復位及外固定,教師可以課堂上先在一位模擬病人的學生身上做標準示教,然后其他學生按照教師的手法和強調的要點重復操作。針對學生練習操作暴露的各種問題,教師要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及時糾錯,并且因勢利導,鼓勵贊揚。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 促進案例式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的教學對策

    中醫骨傷科學是一門臨床專業課程,實踐性強,教學動態化,以往多采用先上理論課、再到臨床見習的策略,使教學環節與實踐環節脫節,也造成理論知識與臨床診療思維的割裂。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意識差、創新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以致教學效果差,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嚴峻問題。

    案例式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組織學生自主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道理,進而強化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特定的教學方法。將案例式教學和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視頻制作技術、圖形圖畫編輯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電化教學、視頻教學、精品課程網絡教學等多種手段,精彩地設計教案、視頻資料、幻燈片、臨床病例討論資料[2]。這種新型教學方法運用信息技術使教學內容直觀化、手段多樣化,運用案例貫穿教學過程、展現教材理論,授課形式生動,課堂氣氛活躍,縮短臨床與教學的距離,從而使教學由單調化轉為多元化,充分體現出系統性、大信息量、多角度的教學優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橫向聯系各種課程的知識網絡,切身鍛煉臨床思維,發現問題,開闊視野,強化臨床基本功。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和中醫骨傷科學課程的有效融合為高校教師構建了一個十分有效的教學模式,為在校大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渠道。信息技術和課程的融合形式,形象十分生動,并且靈活多變,一改傳統的呆板生硬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引發大學生積極主動汲取知識的欲望,并且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強了大學生有效地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因此可以說,探索在信息技術與中醫骨傷課程融合中培養大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對策,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尤為重要,也是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第4篇: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中醫證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現狀

    中圖分類號:R274.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1-0071-03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變性和丟失及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質再生為特征的慢性、無菌性、進行犯關節的炎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又名骨關節病(Osteoarthrisis,OA)、退行性關節病、肥大性關節炎、軟骨軟化性關節病[1],是由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關節疾病。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松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2]。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年齡、性別及激素水平、肥胖、地理環境、種族、骨密度、營養、遺傳、免疫、代謝、職業、創傷、生物力學、吸煙、飲酒及日常生活習慣、運動方式、高學歷等因素有關[3]。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OA多發生于中老年,無明確的全身或局部誘因,與遺傳和體質因素有一定的關系;繼發性OA可發生于青壯年,可繼發于創傷、炎癥、關節不穩定、慢性反復的積累性勞損或先天性疾病等[2]。膝關節是骨性關節炎好發部位,以女性發病為主,其主要臨床癥狀為膝關節疼痛及壓痛,關節僵硬,腫大,無力,活動障礙并可有骨摩擦音(感),后期可有關節畸形等。有報道認為,膝關節有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者,50歲以上的人群有80%,60歲以上約90%,70歲以上可達100%,但其中有臨床癥狀者約15%~20%(男性約15%,女性約22%)[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nee Joint Osteoarthrisis;簡稱KOA)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很多老年患者因此而致殘,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這一問題愈發突出,這也給臨床醫生提出了挑戰。膝骨關節炎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公共衛生事業的危害,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1中醫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認識

    中醫學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名沒有確切記載,但許多著作中對部分相關疾病的描述與之頗為相似。《素問·脈要精微論》謂:“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將僂俯,筋將憊矣”。《素問·上古天真論》曰:“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憊,形體皆極”。《素問·痹證》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從四時受邪部位分別有“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靈樞》云:“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滑利矣”。《張氏醫通》云:“膝為筋之府,……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虛則風寒濕襲之。”明清醫家在理論上對病因病機開創性的發展出“骨實則有生氣”、“痹有瘀血”、“久病入絡”等理論,從而對骨痹(骨性關節炎)的認識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5]。《證治準繩》亦云:“有風,有寒,有閃挫,有瘀血,有痰積,皆實也,腎虛其本也”,提出膝痛為本虛標實,對后世膝關節骨關節炎中醫證型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中醫內科學》[6]指出:“正虛衛外不固是痹癥發生的內在基礎,感受外邪是痹癥發生的外在條件”。總之,中醫學認為肝腎虧虛是本病發病基礎,風寒濕邪侵襲及跌仆扭傷為發病誘因。即人至中年后,肝腎漸虧,筋骨失養,不榮則痛;加之風寒濕邪乘虛侵襲留駐關節,或跌仆扭傷或長期勞損,導致經絡痹阻,骨脈瘀滯,不通則痛。其病因病機為本虛標實,肝腎不足、正氣虧虛是本病發生的根本原因,風寒濕邪入侵,痰濁內蘊,瘀血阻滯經絡為標,即“本痿標痹”。

    2中醫證侯分類研究現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證候分為腎虛髓虧、陽虛寒凝、瘀血阻滯等3型。衛生部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將本病分為:肝腎不足、筋脈瘀滯證;脾腎兩虛、濕注骨節證;以及肝腎虧虛、痰瘀交阻證三型[8]。全國規劃6版教材《中醫骨病學》則將本病分為:邪實證(包括風寒濕痹和風濕熱痹)、正虛證(氣虛虧虛、脾腎陽虛、肝腎陰虛)、瘀血(痰濁)證(包括疲血留滯、疲痰凝結)[9]。此證候分類方法種類齊全,囊括了多數其他征候分型。二十一世紀新版教材《中醫傷科學》對該病的證候分型為肝腎虧虛和慢性勞損(早期補氣血,晚期養肝腎)。劉向前,姚共和[10]將其分為腎陽虛證、瘀阻脈絡證、寒濕阻絡證、肝腎陰虛證、脾氣虧虛證、痰濕阻絡證、濕熱阻痹證、風勝行痹證。而路志正等[11]將本病分為風寒濕痹、瘀血阻痹、腎虛骨痹、陰虛內熱等證型。尚天裕[12]等認為本病是痹癥中的特殊類型,認為本病因于氣血虛怯、辛苦失度、腎陽不足,辨證分型為:血虛風入型、勞損感邪型、和陽虛寒凝3型。韋貴康、施祀等[13]亦認為本病是痹癥之特殊類型,每因氣血不足、勞累失度、腎陽不足而致,遂分為血虛入侵、氣血虧虛型、陽虛血凝3型。劉洪旺等[14]將本病分為3型論治:氣滯血瘀型、寒濕痹阻型、肝腎虧虛型。張建福[15]將本病分為6型,寒濕阻滯型、濕熱蘊結型、氣虛血衰型、肝腎虧虛型、熱毒內攻型、瘀血蓄積型。王承德等[16]辨證分型為腎虛髓虧、肝血不足、肝陰虧虛、寒凝瘀阻、氣血兩虛、腎虛血瘀。葉芳等[17]辨證分型為寒濕痹阻、氣滯血瘀、肝腎不足。曹曉光等[18]辨證為腎虛血瘀。蒙昌榮等[19]辨證分型為肝腎虧虛、瘀血阻滯、寒濕阻滯。李民,李西海等[20]認為該病發病中有著復雜的機理和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以肝腎虧虛為基礎,此外還有血瘀、脾虛、痰濕等重要環節,實乃雜證。以虛為本,兼痰、瘀之實,屬本虛標實之痹、痿兼證。楊錦華,曹惠英等[21]制定了中醫辨證要素計分診斷標準,證候類型為:肝脾腎虛血瘀、腎陽虧虛血瘀寒濕、腎陽虛肝陰虛血瘀、肝腎陰虛血瘀。戴七一等[22~24]分型為寒濕阻絡、濕熱阻絡、肝腎兩虛、瘀血阻絡、混合型。吳林生等[25]根據本病的證候表現,將本病分為7種痹證,即行痹、著痹、痛痹、熱痹、瘀痹、郁痹、虛痹。鄧氏等[26~27]則從其“本痿標痹”的病機出發,認為其緩解期多見肝腎不足,或夾有瘀阻脈絡;急性期發作期,多見濕熱下注或風寒濕痹;具體分為4型:肝腎不足(或兼有瘀阻脈絡)、氣血虛寒型、濕熱下注、風寒濕痹四型論治,其中風寒濕痹型因風寒濕邪偏重不同,又分為行痹、著痹、痛痹3型。郭建剛[28]則綜合各家辨治經驗將膝關節炎分為7型:①血虛寒凝型;②血瘀寒凝型;③肝腎陰虛型;④血瘀痰濕型;⑤肝腎虧虛型;⑥肝腎虧虛和風濕痹阻型;⑦肝腎虧虛和瘀血痹阻型。宏樹臣[29]則按病變特點分初、中、晚3期論治,初期重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方用化瘀定痛湯;中晚期以養血榮筋,補益肝腎為主,佐以溫經通絡,理氣散結,方用化瘀溫經湯。婁玉鈐[30]、王少山、朱衛星等[31~32]亦主張分期辨證,認為初期證多瘀血阻絡,中期證屬肝腎虧虛,后期多為氣陰兩虛。婁玉鈐[30]主張膝關節骨關節炎應按傷筋證、傷節證、節粘證辨證推拿治療。周文全等[33]從中西醫結合的角度出發將退行性骨關節疾病的中醫證型分為肝腎虧虛、骨節勞損、寒凝瘀阻、骨質增生、虛夾痰瘀、骨節僵硬等證型。姚琦[34]采用膝關節骨關節炎肝腎虧虛為主,兼有風寒、濕熱、瘀滯的分型方法。王玲[35]在臨床上采用風寒濕痹、風寒熱郁、痰瘀互結的分型來指導臨床。陳基長[36]認為腎虛貫穿于膝骨性關節炎疾病過程始終,以肝腎虧虛為本,血脈不利為標,治療當以補益肝腎,益氣行血為主要治法。陳慶真[37]認為腎虛血癖是膝骨關節炎的基本病機,腎陽虛、疲阻脈絡、肝腎陰虛、寒濕阻絡為膝骨關節炎的常見證候,脾腎陽虛、痰濕阻絡證、腎精虧損、脾虛血虧、濕熱阻痹證為膝骨關節炎的可見證候。劉志豪等[38]認為腎虛血瘀是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基本證候,肝腎陰虛證、氣滯血瘀證、濕熱蘊結證、風寒濕痹證、脾腎陽虛證、痰瘀互結證為常見證候。

    3小結

    綜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醫辨證分型,就其現狀而言,己有的證型證候診斷標準主要來自部分專家討論和集體研究,缺乏統一的中醫證型標準,主要是因為對本病病因病機的認識不一致,以及個人經驗各有偏重,導致臨床證型證候分類極為混亂,或分型論治,或分期論治、或辨病專方主治,亦或主方隨證加減論治等。因此,規范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醫證型顯得至關重要,這將為辨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徐衛東,吳岳嵩,張春才.骨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4.

    [2]沈培芝,石印玉,陳友紅.強筋方治療實驗性膝骨關節炎的組織病理學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95,3(1):10~13.

    [3]王新軍,沈明秋,劉俊昌,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因研究現狀[J].新疆中醫藥,2011:29(3):77~80.

    [4]鄧晉豐,鐘廣玲,劉金文.骨傷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設,2005:282.

    [5]肖林榕,鄭紅.明清醫家論治骨痹(骨關節炎)臨床理論的發展[J].中醫文獻雜志,2003;(2):10~12.

    [6]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482.

    [7]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8]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1):349~353.

    [9]袁浩.婁多峰,等.中醫骨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8~62.

    [10]姚共和,劉向前.膝關節骨關節炎基本證候及其分布特點的研究[J].中醫藥學刊,2005,23(9):23~24.

    [11]路志正,焦樹德.實用中醫風濕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610~611.

    [12]尚天裕,董福慧,等.實用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418~420.

    [13]韋貴康,施祀.實用中醫骨傷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624~627.

    [14]劉洪旺,劉志剛,孫寶金,退行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病的中醫辨證施治[J].中國骨傷,1997,10(4):27.

    [15]張建福.骨質增生病的中西醫診療[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5:59.

    [16]王承德,沈丕安,胡蔭奇.實用中醫風濕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60~765.

    [17]葉芳,葉胥華.辨證施治膝骨性關節炎81 例[J].陜西中醫,2005:26(12):1302~1303.

    [18]曹曉光,唐勇,王冠軍,等.從腎虛血瘀論治膝骨性關節炎[J].陜西中醫.2009:30(11):125~126.

    [19]蒙昌榮,李滋,樊莉等.針刺治療不同證型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 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7):1083~1084.

    [20]李民,李西海,梁文娜,等.膝骨性關節炎中醫病理辨證規律的臨床研究[J].福建中醫藥,2009,40(2):22~23.

    [21]楊錦華,曹惠英,馮仲鍇,等.原發性膝關節骨關節炎中醫證候流行病學調查[J].中醫正骨,2005,17(7):19~21.

    [22]戴七一,楊澤賢,歐國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辨證分型與疼痛的關系[J].中醫正骨,2010,22(2):7~11.

    [23]戴七一,張坤賜,陳秋順,等.膝骨性關節炎分型與體重、病程的關系[J].中醫正骨,2007,19(2):19~20.

    [24]戴七一,劉百玲,韋家寧,等.膝骨性關節炎的分型與性別、年齡的關[J].中醫正骨,2007,19(10):12~13.

    [25]吳林生,金嫣莉.中藥及手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121例療效分析[J].中醫雜志,1993,34(12):742.

    [26]鄧晉豐,鐘廣玲,劉金文,等.骨傷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82~289.

    [27]鄧晉豐,劉金文.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271~ 274.

    [28]郭建剛,馮坤,趙移珍,等.中藥內服治療骨性關節炎新進展[J].中醫正骨2002,14(4):54.

    [29]宏樹臣.中醫指針綜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中國骨傷,1998,11(5):23.

    [30]婁玉鈐.中國風濕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328.

    [31]朱衛星,韓玉范,李成軍,等.五聯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538例[J].中醫外治雜志,2006,15(3):14~15.

    [32]王少山,張世華,邱紅明,等.骨病中西醫診療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338~360.

    [33]周文全,李祥國.中醫老年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940~941.

    [34]姚琦.中醫辨證論治膝骨性關節炎65例[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10):107.

    [35]王玲.辨證分型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分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7:21(10):30.

    [36]黃楓,鄭曉輝.陳基長教授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經驗介紹[J].新中醫,2005,37(6):11~12.

    [37]陳慶真.膝骨性關節炎中醫證侯規范化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2008屆碩士學位論文.

    第5篇: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1 案例教學的概念

    案例教學是由教師課前提供案例材料,即把案例內容原原本本、形象具體地介紹給學生!,然后由學生自己查書、獨立思考、分析研究案例、尋求解決的方法、提出診療方案、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最后由教師參加,引導集體討論。教師把學生的意見分析、歸納、綜合,溫故知新,最后提升為理論認識,完成對某一臨床病種的學習,再提前介紹下一病種的案例,如此循環不息。案例教學與課堂講授不同,不再是老師一言堂、滿堂灌,與一般的按知識體系講授過程中開展局部的課堂討論也不一樣,不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注重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活性、臨證思考的周密性。

    2 案例教學的意義

    2.1 案例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案例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收書面知識,機械地背誦概念,而是設想自己置身于臨床實踐中,身臨其境地了解病人的病癥,運用前期已掌握的知識,認真尋找“案例”中所出現問題的解決辦法,有疑問、有困難時,會主動翻書,查資料,分析思考,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不再是給學生們提供現成教科書中的知識,而是根據學生的思路,給學生以假設、提問、提示,靈活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開拓思路,剖析案情,從而理解案例的真正教學含義,使理論知識變得可以感知、容易理解,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正如古人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而取得事倍而功半的教學效果。

    2.2 案例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中醫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學法中重要的原則。目前的中醫教育主要是學校教育,由于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見習、實習的機會不多,學生們接觸臨床較少,所學到的中醫理論知識基本是抽象的,難以到臨床實踐中去體會、去驗證,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高。而案例教學,通過多媒體把病案生動、具體地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臨床實踐,在分析、討論、判斷案例中,找出某些規律,升華到理論層次去認識,有利于理解、鞏固書本知識,也向學生提出了進一步深入探究相關問題的需求,而這也正是從認識到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認識過程。案例教學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環節,縮短了理論與臨床的距離,使學生們能夠早一點、多一點參與臨床實踐,發揮了理論指導臨床實踐的作用,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理論知識的意義及必要性。在學習中,更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更主動地去探求未知的理論。

    2.3 案例教學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的有效途徑

    教學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以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案例教學正是培養學生們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案例教學把臨床上經常碰到的實際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參與分析思辨,讓他們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鼓勵他們積極開動腦筋,敢于提出自己的設想,無疑會大大地鍛煉了他們的臨床辨證能力。通過無數個這樣案例的教學,千錘百煉,我們的學生就不會是“開卷了然,臨證茫然”的半成品,而是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成品,出了校門,馬上就會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為受到醫院、病人歡迎的合格的醫務工作者。

    3 案例教學在骨傷科教學中設計與運用舉例

    3.1 準備階段

    實行案例教學中,以基本完成4年基礎課學習的2004級本科班為案例教學對象,選取臨床最常見的“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為討論病例,教師事先(前一節課最后的階段)將案例的文字描述、病人外觀圖片、各部位的X線片整理打印好交給學生,每人一份,并指導學生分組,結合本案例由淺入深地提出3-8個問題(估計3課時能完成的教學量),并列出參考書目,要求學生在下一次上課之前(一般要有5天的時間)做好案例討論準備。老師也需要預先做好功課,設想學生可能出現的思路方向,可能出現的疑難問題、歧見,做好解答疑難問題的資料準備。

    3.2 討論階段

    討論階段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可采用全班討論、各小組發言方式。在此之前各小組對教師的問題已作了充分的準備,一些學生已寫成發言稿,此時要讓學生充分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師對整個程序的控制很重要,可稍作引導,如“為什么此類骨折多發生在小兒?”“此病有哪些疑似證要鑒別?”“臨床檢查要點抓什么?為什么要抓這些?”“中醫分型的意義何在?”“神經損傷應有何表現?”“治療方案應如何確立?”每個問題在小組發言后讓同學間相互補充、交流。教師的作用是掌握時間、把握方向,使思考探求向深層切入。

    最后老師對大家的發言討論作小結歸納點評,使學生在本次案例學習中,既學到了骨傷科學常用的診治方式和臨床碰到問題時的思考方式,又懂得在實踐中應如何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可謂一舉三得。

    4 討論

    4.1 案例教學各階段的規范化要求

    案例教學法如能正確使用,無疑將會產生巨大的教學效果,但它能否出現這樣的效果,關鍵在于課前的教學設計。目前也有一些正在嘗試案例教學的報道,還只是散在的,不自覺地應用,缺乏計劃性, 因此要使案例教學變成教師教學中的自覺行動,就要研究案例教學法,使它具有科學性、計劃性、規范性,才能使案例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 案例教學的規范化要求有以下幾點:①案例選擇。一定要選好符合教學大綱的案例,臨床常見,病證診斷明確,形體征候明顯可鑒,治療方案較公認的。②教案撰寫。即編寫詳細的授課計劃,充分準備案例相關的補充材料,提供給學生的問題應由淺入深,分層次,預先設定,多設備選;介紹給學生的參考書,應該是較新、較權威、較適合于學生水平的,老師要事先熟悉其內容,做好充分準備,否則出現老師意想不到的問題時,既影響教學效果,又會影響老師的形象。③課堂掌控。包括事先周密細致地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在課中老師根據學生的水平、層次、接受能力、課時長短隨時加以調節,把握時間和方向,避免學生討論糾纏于某些無意義的牛角尖問題而浪費時間,及時對學生的問題和回答作出反應,抓住學生的思想火花加以肯定、鼓勵,不恰當的地方加以引導,讓學生在搜查資料、閱讀書籍"、分析思考、準備演講、參加討論、發現問題、找出規律"、得出結論的教學體驗中,經歷臨床辨證思維的全過程。④全面總結。老師要余留10min時間用以歸納,按臨床思維的邏輯規律把問題和知識點串起來,以使含糊的概念得以清晰,以往的知識得到強化,新經驗得到疏理。最后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綜合素質得到總體的鍛煉。

    4.2 案例教學的對象和時機

    班級人數以30-40人為宜,大班宜拆細分班,班內再分小組,分組不宜太多,否則課堂難以調控。案例教學適宜在高年級進行!,因為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第四年已完成臨床各科基礎的學習,具有一定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學在進入臨床前進行是最合適的時機。案例教學的實施并不是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其在第三階段仍是恰當的方法。

    4.3 存在問題

    目前案例教學缺乏現成的教材和有經驗的老師,所以加強繼續教育,提高師資隊伍的醫學素質、教學業務素質教育培訓,尤其是更新教學觀念,摒棄陳舊落后的教學意識!,充分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并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結合各層次,各年級編寫有針對性的教材,建立規范的教學評估體系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 舒濤.醫學課程體系改革對教師要求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219.

    第6篇: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基層醫院;手依從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209-01

    預防以及控制醫院感染是保障醫院醫療安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醫院感染不僅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也關系到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如今,醫院感染已經成為了影響患者安全、增加醫療費用以及影響醫療質量的一項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阻礙高新技術開展的一個主要原因[1]。大量的研究表明[2],醫務人員其手上攜帶的病原菌是造成醫院感染的主要的致病菌,因此手衛生是預防醫院感染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本研究調查分析基層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現狀,提出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有效措施,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13年9月~2013年12月間基層醫院內科、外科、骨傷科醫務人員作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

    根據我國衛生部多頒布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中衛生手消毒指征以及是否使用流動水按照七步洗手法進行洗手或者速干含醇消毒劑消毒雙手,由院感科設計統一的調查表格,調查選派專門經過培訓的護士長負責,采取現場隨機抽查的方法,對基層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執行情況進行調查。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3 討論

    3.1 影響手衛生依從性原因分析

    洗手是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的最簡單、經濟而有效的措施,醫務人員有效的手衛生能夠降低大約25%~50%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但是手衛生同時也是最難的規范之一[3]。有報道顯示[4],醫務人員的手衛生依從性在操作后高于操作前,表明醫務人員具有職業暴露防護的意識,但是手衛生對于醫院感染的影響的認識不足,并且對于保護患者的意識不足。在本研究調查中,護士的手衛生依從性高于醫生,外科的手衛生依從性最高,而內科依從性最低。分析影響手衛生依從性的原因主要為:①醫務人員對于手衛生重要性的認識不足,部分醫務人員并不認為護理不同患者、查房等接觸患者皮膚均可能造成手部的感染;②基層醫院洗手設施不完善,不為配備方便的速干手消毒劑;③內科患者較多且人員較雜,內科醫務人員的工作繁重,導致手衛生工作落實較差;④基層醫務人員對于手衛生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足,不能夠嚴格遵守洗手指征;⑤使用皂液洗手對醫務人員皮膚的損傷也是造成手衛生依從性降低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3.2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措施

    針對以上原因,提出以下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措施:①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醫務人員對手衛生依從性的認識,以科室為單位進行相應的強化培訓工作,院感科人員則加大對于醫務人員日常提醒的力度,在醫院范圍內創造一種重視手衛生的氛圍,以此改變醫務人員對于手衛生態度;醫院可印制口袋書籍,將洗手的指征以及洗手的流程印制成冊,便于醫務人員的學習與掌握;院感科不定時至各科室進行抽查,同時將抽查情況與醫務人員的績效工資相掛鉤。②完善基層醫院手衛生設備,在院區走廊等處配備方便可及的速干手消毒機,從而使得手衛生能夠觸手可及,以此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③在每個科室的洗手池旁邊張貼六部洗手流程圖,從而便于醫務人員的掌握。④統計每月科室手消毒機的消耗情況,并將其與科室醫務人員的績效工資相掛鉤,從而起到督促醫務人員落實手衛生情況。⑤對手衛生執行較好的科室給予獎勵,同時將各個科室手衛生情況與科室的年終獎相掛鉤,從而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

    總而言之,為有效控制醫院感染、杜絕醫務人員手傳播病原體,基層醫務人員應提高認識,重視手衛生與醫院感染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自覺把手衛生工作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真正做到杜絕手衛生各環節當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從而有效保證醫療工作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范文, 黃娥, 段六生, 等. 醫務人員手衛生與洗手依從性現狀及管理對策[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9): 1845-1846.

    [2] 侯, 江飛舟, 張友平, 等. 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干預方法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 8(11): 1576-1578.

    第7篇: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骨錯縫診治手法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67-01

    骨錯縫屬中醫骨傷學范疇,是指關節面間的微小錯移,在史料記載中既非骨折也非脫位,而屬于骨縫開裂、骨節間微小錯落不合縫等情形,或伴有筋腱滑移從而影響關節功能,其在臨床上十分常見。但目前對于骨錯縫的診斷及治療尚未形成共識[1],筆者謹此試作探討以就正于同道。

    1骨錯縫的臨床特征

    骨縫即骨骼結合部的縫隙,中醫稱之“骨解”(《素問·骨空論》),王冰注釋認為其間或涵納經絡 。在現代骨關節學中骨縫屬不動(或微動)關節類,是骨骼之間借助結締組織、韌帶或膜相連的結構,根據其形態分為鋸狀、齒狀、鱗狀、翼狀及平面或夾和縫等。由于發生骨錯縫的程度不同,其相應部位勢必有形態和功能的變化,中醫謂之為形氣之變,這些變化或微或顯或可感或可征。因而,在臨床上便有了不同的認識,如“骨縫間微有錯落”、“骨縫參差”、“骨縫開錯”、“骨縫疊出”或“骨縫裂開”等,并或伴現“筋骨縫縱,攣縮不舒”、“腰筋僵硬”、“為腫為痛”,甚則“俯仰不能、疼痛難忍”等[2-4]。

    近代有學者[5]認為,中醫骨傷中的錯位(骨錯縫)雖屬臨實,但X線攝片常不能顯示,即或關節間隙有1~2mm的移動,亦不足以提供明確證據,或可統歸于“關節功能紊亂癥”類。但也有學者[6]根據在對患部施行手法整復時,伴隨著關節彈響聲發生而出現的舒適感,則肯定了骨錯縫的兩種情況:一是骨節間正常解剖結構的微小錯縫,其改變比半脫位要輕所以在X線片上不能得到反映,但解剖結構病理改變以后影響到生理功能,故出現腫脹疼痛;二是情形較重時的骨縫發生參差不齊或半脫位,在X線片上可以顯示,其腫脹疼痛也比較顯著。對此,我們認為只要把握骨錯縫發生后的表現特征,非必依賴影像學征象,而憑醫者的雙手觸診亦可作出臨床診斷。

    2骨錯縫的觸診手法

    對于骨錯縫,唐代藺道人在《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記載“凡左右損處,只相度骨縫,仔細捻捺,忖度便見大概。” 清代吳謙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明確提出了“若脊筋隴起,骨縫必錯,……或因跌仆閃失, 以至骨縫開錯,……為腫為痛。”《傷科匯纂》載有“脊背腰梁節節生, 原無脫髎亦無傾, 腰因挫閃身難動, 背或傴僂骨不平。大抵脊筋離出位, 至于骨縫裂開弸……”。凡此均已言明可觸診骨節或椎節等的位置、排列,發現其異常的凸凹不整等。

    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視敏度優于手指端的觸覺分辨力,但是對于立體形態變化,用手觸診獲取的是立體的物象信息,較之x線攝片提示的平面影像信息要豐富。觸覺是人的第六感官,具有精確地定位作用。 因此,在軀體發生骨錯縫時,就可以通過醫生的手感知患者病變局部關節、骨縫、肌肉等的形態、韌度、溫度或動度等,作出相應診斷。正如《傷科大成》等所述“骨有截斷、碎斷、斜斷之分, 骱有全脫、半脫之別, 筋有弛縱、卷攣、翻轉、離合……”,“雖在肉里,以手捫之,自悉其情。”

    骨錯縫的觸診手法要點為:指觸掌觸結合,由輕漸重用力,左右上下對比,筋肉骨節循摸,動態靜態兼作。以頸椎小關節錯縫的觸診為例,其觸診過程是:醫者雙手拇指分別置于患者頸部病變處棘突兩側,由皮層漸向下用力,借助指感觸摸肌肉有無緊張、棘突有無歪斜、兩側橫突是否等長,通過痛點左右上下比較,尋摸肌肉骨節有無改變,并使頸椎稍行屈伸或側屈活動,即可了解有關錯縫情況。在進行觸診檢查時,患者應處在放松。必要時可據需要擺放或活動肢體關節在適當。

    3骨錯縫的調治手法

    骨錯縫的治療以手法為首選。《醫宗金鑒》云:“或有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惟宜推拿,以通經絡氣血也”,即言用舒筋通絡按摩法來治療“筋出槽”與“骨錯縫”,同時還提出病變“雖在肉里,以手捫之,自悉其情。手隨心轉,法從手出……使患者不知其苦”,文中指出了手法調治骨錯縫的作用、原則及要領。但在具體施治時,尚需根據錯縫部位不同區別對待。

    譬如脊柱后關節錯縫,其頸椎段的小關節面多呈水平位,易發生關節的不稱、不穩,治療多采用相應的坐位側屈或前屈微調手法;胸椎段的小關節面多呈額狀面,且由于與胸廓相連,在臨床上以第2~7胸椎節段相應的肋橫關節錯縫為多見。當錯縫發生后,局部突然疼痛有明顯壓痛點,并沿病變相應的肋骨向前胸放射,伴有輕度腫脹,旋轉活動有不同程度限制,呼吸不暢。臨床治療手法有多種形式,其中較常用的一種是俯臥位扳法:病人取俯臥位, 醫者一手掌根置于患處向下按壓,另一手握住患者肩頭由前向后斜扳,兩手交錯相互用力配合使患外產生前后活動,當手掌下有錯動感時即示關節錯位已整復完畢;腰椎段的小關節面呈矢狀位,骨錯縫常見的部位為第5腰椎至第1骶椎之間,治療的手法一般有腰部的后伸扳法和側扳法兩種。對于骶髂關節的骨錯縫,因其關節面呈耳狀分為上下兩部,若腹直肌強烈收縮可致髂骨的關節面在骶骨上向前扭轉;股后肌收縮可使髂骨的關節面向后扭轉亦即作反時針方向旋轉;若暴力施于骶骨下部,可使骶骨的關節面向前旋轉,而暴力若旋于骶骨上部可使骶骨關節面向后旋轉。所以在治療時,對髂骨前下移位型采用屈膝屈髖法,髂骨后上移位型采用后伸扳手法。

    一般在調治骨錯縫時,通過對患處施加相應的拔伸(牽引)、撥離,再巧施旋轉、按壓、斜扳等手法,使偏離的筋腱與錯位的骨縫得以矯正,從而達到調節氣血、平衡陰陽之目的。這充分體現了中醫“筋柔才能骨正,骨正才能筋柔”的理論思想,并貫穿于診治骨傷疾病的始終。

    4關于骨錯縫診療的評價

    關節錯縫類傷損及引發的相關病變在臨床十分常見,但由于其關節結構及病理變化的特點,在其診療方面應加強相關項目的規范性。我們認為診斷上應注重表現與檢查結合,明確病變的部位、類型和程度;選擇手法時要根據關節的結構與生理特性,合理掌握治療手法的發力方向、力度及施治,尤其要注意手法操作的安全性;對于相關療效指標觀察及評價標準應該給予規范。

    綜上,在中醫骨傷學中“骨錯縫”無論作為病名或病機都是客觀存在的,中醫的治未病理念要求對此應予重視。在目前暫乏對其影像診斷共識情況下,在臨床上充分發掘豐富中醫觸診、治療手法的應用尤顯必要。當然,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其加以研究及規范評價,更是不可或缺的。

    參考文獻

    [1]張明才,詹洪生,石印玉,等.“骨錯縫、筋出槽”理論梳理[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9,43(11):59-62

    [2]吳謙,等.醫宗金鑒[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3]錢秀昌.傷科補要[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8

    [4]胡廷光.傷科匯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第8篇: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新傷湯;活血祛瘀散;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

    [中圖分類號] R68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6)09-1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Xinshang Decoction and Huoxuequyu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joint acute traumatic synovit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acute traumatic synovitis who were in our hospital or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received basic treatments, in addi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Xinshang Decoction and external Huoxuequyu Powder, which is a proved recipe of the TCM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assical TCM recipe of oral Taohongsiwu Decoction and external Shuangbai Powder. The therapeutic processes of the two groups all lasted for one month, 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stimated. The VAS scores, Bristol scores, and medication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t the 2nd week of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e Liket scores and LLiket scores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VAS scores and knee joint Bristo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t the 2nd week of treatment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and knee joint Bristo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

    [Key words] Xinshang decoction; Huoxuequyu powder; Knee joint; Acute; Traumatic synovitis

    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是一種膝關節損傷后常見病,可由急性創傷、反復多次小創傷、勞損積累等原因引起,是膝關節囊內襯滑膜在外傷后引起的滑膜非感染性炎癥反應[1]。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屈伸活動受限等,并廣泛發于各種膝關節創傷性疾病中。臨床治療方法較多,有一定的療效,但藥物副作用較多,并易反復發生關節積血,延長病情。中醫藥在本地區應用歷史悠久,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價格便宜[2-4]。本研究針對60例入院及門診治療的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患者,探討了草藥治療該疾病的效用及毒副作用,旨在研究出一種價格便宜、安全有效的中醫藥方劑,同時為中醫藥治療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提供臨床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期間入院及門診治療的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共60例。將該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患者納入標準[5-8]:年齡15~65歲;符合西醫疾病診斷和中醫證候診斷標準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統疾病的患者;未參與其他藥物臨床試驗并同意采用中醫藥治療者;近1周內未用其他藥物及方法治療者,包括手術治療;自愿作為受試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能接受試驗藥物劑型,完成全部療程者;對藥物研究意義有正確認識,對研究人員的觀察和評價有良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9-10]: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嚴重疾病及精神病者;有過敏體質者;具有關節炎癥表現的疾病,并且并發癥影響到關節者;3個月內接受過激素治療者;相關實驗室指標異常者。本項研究展開前提,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2 方法

    基礎治療:關節穿刺抽液術及石膏托外固定2周。

    治療組給予新傷湯內服藥,新傷湯組成:虎杖15g、廣東紫珠15g、重樓10g、田基黃15g、雞骨香15g、澤蘭10g、紅花10g,雙煎,每日1劑,總量200mL。分兩次口服,每次100mL。并給予活血祛瘀散外用藥,活血祛瘀散:犁頭草30g、落得打20g、透骨消20g、獨行千里15g、韓信草20g、苧麻根15g、千斤拔15g、半邊蓮20g、血見愁20g、梔子10g,每日1劑(折合約160g)。80g散劑用水蜜調,外敷患膝,另80g散劑以開水1200mL沖開后外洗患膝。

    對照組給予桃紅四物湯內服藥,桃紅四物湯:桃仁9g、紅花6g、生地10g、赤芍15g、當歸15g、川芎9g,雙煎,每日1劑,總量200mL。分兩次口服,每次100mL。并給予雙柏散外用藥,雙柏散:側柏葉30g、大黃30g、黃柏15g、澤蘭15g、薄荷15g,每日1劑(折合約90g)。45g散劑用水蜜調,外敷患膝,另45g散劑以開水600mL沖開后外洗患膝。

    兩組患者內外用藥療程均為1個月。于患者治療前、治療過程中第2周、治療結束后分別用VAS評分標準,評價患者的平地行走疼痛程度;用Bristol評分表積分,評價患者的主要癥狀或體征的療效;并測定患者血、尿、便常規及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評價患者用藥安全性。患者治療結束后,評定患者的Liket評分、LLiket評分及不良反應癥狀。

    1.3 觀察指標

    1.3.1 平地行走疼痛程度評價標準[11] 0~10cm VAS評分,即采用一條長約10cm的標尺,刻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和10,0表示無痛,10表示難以忍受劇烈疼痛。由患者自己標出代表疼痛程度的相應分值。

    1.3.2 Liket評分-患者對治療反應的全面評價 分為差、一般、好、很好四個等級,并計算總有

    效率=(一般+好+很好)/總例數×100%。

    1.3.3 LLiket評分-研究者對疾病情況的全面評價 分為差、一般、好、很好四個等級,并計算總有效率=(一般+好+很好)/總例數×100%。

    1.3.4 Bristol膝關節評分標準[12] 分優、良、可、差四個等級,總分值50分。

    1.4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數據采用()來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Wilcoxon兩樣本比較法)進行,當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Bristol膝關節評分比較

    如表2所示,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第2周,兩組患者的VAS評分、Bristol膝關節評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Bristol膝關節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Liket評分、LLiket評分比較

    如表3所示,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Liket評分、治療組患者治療前后Liket評分和LLiket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安全性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便常規及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均未見異常。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皮膚紅潮等過敏反應,其中30例對照組患者,皮疹患者2例、皮膚紅潮患者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16.67%(5/30);30例治療組患者,皮疹患者1例、皮膚紅潮患者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3/3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現代醫學對膝關節急性創傷性關節炎的治療有如下幾種治療方法:口服藥物、關節穿刺注射、關節鏡治療、手術治療。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疾病的治療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效果好,又要安全、副作用少,價格便宜。現代醫學難以滿足患者的上述要求,臨床上傾向于對患者進行中醫治療[13-15]。總結分析國內外對中醫藥處方的臨床作用研究發現報道較少。本研究針對60例入院及門診治療的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患者,探討了中醫藥治療該疾病的效用及毒副作用,旨在為臨床中醫藥治療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提供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本院中醫骨傷科驗方新傷湯內服及活血祛瘀散外用治療的膝關節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患者,治療前疼痛劇烈,VAS評分為(6.98±1.71)分,連續治療1個月后,VAS評分(0.78±0.21)明顯下降,疼痛得到顯著改善;治療前的Bristol膝關節評分為(14.75±2.46)分,治療結束后該評分為(47.86±14.87)分,膝關節功能得到明顯改善。而采用中醫經典方桃紅四物湯內服及雙柏散外敷治療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為(1.02±0.43)分,Bristol膝關節評分為(40.20±12.02)分,與治療前相比VAS評分下降,疼痛程度減輕,與治療前相比Bristol膝關節評分升高,膝關節功能改善。但是與中醫藥治療結果相比,治療后的VAS評分、Bristol膝關節評分低,說明疼痛程度高,膝關節改善效果差。可見,中醫藥治療效果顯著,與本研究預期結果相一致,并符合相關理論報道[16]。有報道顯示,Liket評分、LLiket評分能很好表現患者及研究者對疾病治療的評價程度。本研究對患者治療前后進行Liket評分、LLiket評分結果表明,給予本院中醫骨傷科驗方新傷湯內服及活血祛瘀散外用治療的患者,Liket評分等級顯示好和很好的患者占50.00%(15/30),LLiket評分等級顯示好和很好的患者占46.6%(14/30)。而采用中醫經典方桃紅四物湯內服及雙柏散外敷治療的患者,Liket評分等級顯示好和很好的患者占10.00%(3/30),LLiket評分等級顯示好和很好的患者占26.7%(8/30)。兩項評定結果均低于草藥治療的患者。說明患者及研究者對中醫藥治療的評價性更高。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尿、便常規及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均未見異常。治療安全性均較高。不同治療方案治療的患者治療前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皮膚紅潮等過敏反應,給予本院中醫骨傷科驗方新傷湯內服及活血祛瘀散外用治療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低于中醫經典方桃紅四物湯內服及雙柏散外敷治療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6.67%)。中醫藥治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中醫藥辨證治療相比經典中藥治療療效顯著,患者治療后疼痛程度減輕,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文獻.小針刀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相關作用機制與Meta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5,5(7):201-204.

    [2] 胡杰,李平.膝骨關節炎保守治療現狀[J].中國醫藥科學,2015,5(5):30-32,63.

    [3] 馬勝華.關節腔穿刺注射治療膝關節滑膜炎患者制動的護理配合[J].江蘇醫藥,2015,41(6):736-737.

    [4] 段鑫,李奇,林荔軍,等.骨關節炎滑膜組織中缺氧誘導因子-1α、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1,31(1):117-120.

    [5] 周小萍,馮小波,李麗莉,等.四妙湯不同溫度外敷對膝關節急性滑膜炎患者的影響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2):2038-2041.

    [6] 孫岳.針灸聯合中頻電療法對籃球運動員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臨床療效[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5,34(9):903-904.

    [7] 常帥,趙亮,陳丹,等.超聲造影判斷類風濕性關節炎膝滑膜炎活動性的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4,30(5):444-448.

    [8] 馬勝華. 關節腔穿刺注射治療膝關節滑膜炎患者制動的護理配合[J].江蘇醫藥,2015,41(6):736-737.

    [9] 曹爭明,丁孝權,黃越龍,等.依那西普抑制類風濕性關節炎滑膜炎癥并降低黏附相關分子表達[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5,31(4):511-515,519.

    [10] 趙鵬飛,李慧英.二妙散對兔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IL-6和TNF-α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6):2124-2126.

    [11] 付冬瑞.膝關節滑膜炎中西醫治療近況[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209-211.

    [12] 王勤儉,王宏坤.外敷梔黃止痛散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50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7):57.

    [13] 陳柯,劉又文,田可為,等.韋氏推拿手法配合中藥內服治療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41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1,43(4):81-82.

    [14] 劉英民,趙雪竹,彭永光.小針刀加菱形阻滯治療創傷性膝關節滑膜炎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1,17(8):904-905.

    [15] 杜文生,徐英敏,韓付偉,等.黃芪消腫湯治療膝關節滑膜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0):258-260.

    第9篇:中醫骨傷科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生物力學;理念;中西醫7年制;中醫傷科學;教學

    中醫學院7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的教育目的是培養醫科學生能達到碩士學位的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要求該專業學生在畢業后能掌握臨床醫學的診療技能及在基礎醫學領域能夠進一步深入研究本專業所要求的專業知識。《中醫傷科學》[1]作為7年制中西醫專業的臨床課程,在南京中醫藥大學的課程設置是該專業學生第5年的學習課程,所使用的教材與5年制的教材是一致的。如何利用有限的學時為7年制學生教好《中醫傷科學》,使其能夠達到大綱要求的標準―即掌握系統而深厚的中醫學基礎理論和必要的現代醫學知識和診療技能,并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的能力,需要在教學中引入很多現代科技的研究成果。為此,在該臨床課程教學過程中積極嘗試引入生物力學的理念以引導醫科學生在中醫骨傷科領域能有一全新的認識。

    1生物力學的概念

    生物力學是由生理學和工程學的結合來解決生物體相關臨床問題的研究學科,強調在臨床診斷、治療和疾病預防為主的應用。其包含的領域相當廣泛,微小至細胞,大到組織、器官或是動物體中部分系統的運作功能等,皆為生物力學研究的重要范疇[2]。所謂骨科生物力學,即是應用生物力學的方法來解決骨科所遇到的問題[3]。骨科生物力學將工程原理,特別是機械力學原理應用于臨床醫學,是需要將醫學與工程學結合以跨學科的方式服務于臨床與基礎研究的學科。

    2骨科生物力學的教學方式

    既然是以生物力學的方法解決骨科所遇到的問題,那么需要在教學中把握那些內容呢?從工程學角度來說,力學的基本術語有負荷、彎矩、剛度、懦變、懦變位移、自由度、延展性、彈性、平衡、疲勞曲線、模量、力偶等基本概念。如果學校沒有專門開設工程力學課程,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掌握如此多的概念及原理是不現實的。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理解此概念也是教改的一項重大命題。

    2.1采用多媒體方式教學多媒體教學有很強的直觀性和交互性,可方便的進行人機雙向交流,快捷的在各媒體間進行跳轉,亦可作為資料保存,便于學生查詢[4];多媒體的另一大優勢是具有大容量、多信息渠道,可有效地開拓醫科學生的視野。通過自己制作的CAI(計算機輔助教材)課件以及購置的CAI課件,這種多渠道手段的匯集,能夠使原來抽象難懂的內容形象化和具體化,更加生動、直接,使得教學內容重點突出,圖文并茂,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在多媒體的制作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制作關于力學的基本概念的介紹,并以形象化的圖片或動畫來使得該專業學生能夠快速掌握。

    2.2授課方式的調整按照《中醫傷科學》教材的設置方式,其教學的順序是:解剖復習、病因病機、診查要點、治療。按此教學過程在課堂上講授,往往顯得枯燥沉悶,沒有新意。而醫科學生在理解采用何種復位手法、為什么要用某一固定予以固定,又為何對某種類型的骨折要采用內固定手段等內容時,卻又顯得無所適從。這是醫科學生初次接觸到骨科領域,對生物力學的原理不夠了解所致。在教學中,筆者采用在應用解剖復習中增加生物力學的基本概念,如載荷、剪切力、應變等,先使醫科學生能有一初步的了解;接著,在固定、手法復位、切開內固定等章節教授時,再以具體病例―問題為中心指導,就能使醫科學生知道其所以然。在以具體病例為基礎的教學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其能以生物力學的概念來解釋、處理骨折、脫位等骨創傷疾患,使之能以科學、精確、具有嚴密邏輯性來掌握骨科疾病的處理規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2.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無論醫科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基礎理論掌握得是多么的扎實,但歸根結底是要求醫科學生能夠在臨床實踐中準確地把握疾病。而對于中醫骨傷科來說,基本的動手操作的內容有傷口包扎、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石膏托固定、骨牽引操作等內容。對于動手實踐的操作不應是帶教老師手把手教會就可以了,如何把生物力學的理念融入到實踐操作中去才是關鍵。如在肩關節前脫位復位的操作過程中,雖然書本上提到又牽引推拿法、手牽足蹬法、拔伸拖入法、牽引回旋法、椅背復位法、懸吊復位法等方法,作為學生究竟應該如何掌握復位的手法呢?是不是所有手法都應掌握呢?各種手法是否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呢?手法間有無區別呢?在實踐課教學時,如果不加分析地填鴨式灌輸給學生的話,日后在臨床上,他們仍將無法快速地勝任該工作。在教學中引入杠桿原理后就可以總結出肩關節所有手法的基本原則是:以腋窩為支點,以肩關節彈性固定位順勢外展外旋、內收內旋即可復位。但是,做完一個小實驗―支點的面積與載荷之間的關系,醫科學生很快明白如果腋窩的支點面積很小將可能在支點處發生骨折現象,所以他們能夠總結出以牽引推拿法復位法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手法。

    2.4結合臨床,引入新進展當醫科學生在臨床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生物力學的概念有了基礎的認識后,對于生物力學方面的一些新進展的介紹就會有全新的認識,也樂于接受這樣的理念。針對7年制的學科特點,注意引入關于骨骼系統研究的方法,如有限元素法。這種新進展的研究方法一般是以講座的形式予以介紹的。如講述有限元素法的基本思想時,先將研究對象的連續求解區域離散為一組有限個、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聯結在一起的單元組合體。按單元以不同的聯結方式進行組合,且單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形狀,因此可以模擬成不同幾何形狀的求解小區域;然后對單元(小區域)進行力學分析,最后再整體分析[5]。引入這種分析方法,一者可以使7年制的醫科學生能夠了解生物力學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還能使其在整體性分析中牢固地確立以中醫科學整體觀為基礎的思維方式。

    3引入生物力學理念在教學中的意義

    3.1以生物力學理念認識問題生物力學是涉及生物學、解剖學、生理學、臨床醫學、力學、數學、工程學等多學科的一門具有應用基礎性、交叉性邊緣學科。如能在臨床課教學中引入此概念,可以更有效地了解人體的運動、研究骨科方面的疾病、能夠設計出并能逐步改進各種人工關節、脊柱假體乃至義肢。教導醫科學生以生物力學理念認識骨骼、肌肉、關節方面的結構與疾患,能夠使其在臨床方面如何處置病患有進一步地提高,也使其在基礎醫學研究領域能有進一步作為,逐步引領醫科學生踏入更高要求的專業領域中。

    3.2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鏈和創新思維的能力我國的教學方式和學生以往的養成的學習習慣,常常造成學生們遇到的問題照搬課文,縱向思維較多,橫向聯系不夠[6]。生物力學是溝通臨床各科及基礎醫學的交叉學科。在理解與掌握生物力學的概念同時,要求學生能夠將基礎課重新認識,而且要求不僅僅是掌握骨骼系統就足夠了,是要求在內、外、婦、兒等臨床課程中能與骨科疾病相聯系,以完整的知識鏈結構走上臨床工作崗位。在臨床課的實驗教學中還能以此為契機,探索臨床研究的熱點內容,目的是為在臨床實習和臨床工作中能及時發現、獨立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為開展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將來的基礎研究中能橫向聯系各學科,打下優良的科學素養基礎。

    總之,通過在《中醫傷科學》教學過程中生物力學概念的引入,并非僅僅讓中西醫7年制醫科學生理解這樣的概念就足夠了,更重要的是通過概念形成思考、觀察、處理臨床實際問題的生物力學理念,以科學的方式訓練學生達成臨床醫學的完整知識鏈,能從多角度、多方面橫向聯系學科基礎,為能深入研究醫學問題做好科學素養準備。

    參考文獻

    1王和鳴.中醫傷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369.

    2鄭誠功.骨科生物力學的研究進展.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4,6(1):43-45.

    3鄭誠功.骨科生物力學的進展.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5,7(10):901-902.

    4陳平波,呂剛.醫學教育新模式下骨科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新疆中醫藥,2005,23(5):71-72.

    5崔紅新,程方榮,王健智.有限元素法及其在生物力學中的應用.中醫正骨,2005,17(1):53-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小视频|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www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91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免费看一级淫片成人|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日韩黄a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www|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 久久成人免费播放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无毒在线观看网站 | 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网|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