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yī)骨科和骨傷科的區(qū)別范文

    中醫(yī)骨科和骨傷科的區(qū)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yī)骨科和骨傷科的區(qū)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yī)骨科和骨傷科的區(qū)別

    第1篇:中醫(yī)骨科和骨傷科的區(qū)別范文

    中圖分類號:R2-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3-0-01

    近年來,中西醫(yī)預防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相關報道逐漸增多,現(xiàn)將近年有關文獻綜述如下。

    1 發(fā)生率[1]

    Liew 等報道,1996-2002 年亞洲人骨科術后 DVT 發(fā)生率為10%-63%。2003 年英國伯明翰舉行的國際血栓與止血學(ISTH) 第21 次會議上的初步研究結果表明,亞洲包括中國骨科大手術病人的DVT 發(fā)生率為43.2%(120/278)。其中,髖、膝關節(jié)置換或髖部手術40%-60%; 嚴重創(chuàng)傷為40%-80%;脊髓損傷為60%-80%。國內報道的發(fā)生率為18.1%-40%,近端DVT 形成發(fā)生率為15%-25%,致命性肺栓塞發(fā)生率為0.2%-5%。

    2 中藥防治

    閔文等[2]在髖膝置換術后應用活血Ⅰ號方(增液湯加丹參、川牛膝、雞血藤、紅花、赤芍、白芍、血竭、全當歸等)口服,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對照觀察,結果治療組DVT發(fā)病率23%,對照組25%,認為活血Ⅰ號方與低分子肝素預防效果相當。楊維和[3]采用益氣活血、祛瘀通絡治法,運用中藥湯劑(黃芪、當歸、桃仁、紅花、川芎、制乳香、制沒藥、柴胡、制香附、赤芍、地龍)預防 78 例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結果發(fā)生深靜脈血栓者7例,無肺栓塞發(fā)生。滕居贊等[4]運用桃紅四物湯加減預防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結果與華法林對照組比較,DVT 發(fā)生率分別為6.0%、20.0%。焦玉爽[5]在術后第1天除術后常規(guī)性用藥之外,給予自擬中藥益氣通絡方(黃芪30g、當歸尾15g、地龍12g、澤瀉9g、三七粉6g)口服,1劑/d,早晚2次服,術后DVT發(fā)生率3.33%低于西醫(yī)對照組。楊子函[6]等選擇符合極高危標準骨科大手術后病人,自擬“通絡散” (黃芪、當歸尾、地龍、厚樸、酒大黃、紅花、桃仁、三七、公英、丹參、澤漆、丹皮等,濃煎后干燥、研粉、裝膠囊)防治總有效率89.1 %。蔣科衛(wèi)[7]等采用益氣活血中藥(黃芪、水蛭、三七粉)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70例,未發(fā)生1例DVT。沈素紅[8]等采用活血靈(當歸、赤芍、紅花、生地、柴胡、續(xù)斷、牛膝、羌活、威靈仙、甘草)預防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 DVT) 形成,術后下肢 DVT 發(fā)生率為 8.8%,可有效預防骨科大手術后下肢 DVT 形成,預防效果與低分子肝素鈣相當。

    3 西藥防治

    田華[9]等研究發(fā)現(xiàn), 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口服阿司匹林聯(lián)合機械性預防與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機械性預防相比,無論總 DVT 發(fā)生率、近端 DVT 發(fā)生率還是 PE 發(fā)生率均無明顯區(qū)別。王少山[10]等初步證明奧扎格雷可特異性地預防骨科患者DVT。

    4 中西醫(yī)結合防治

    李文若等[11]對50例全髖置換術后術后應用川芎嗪以及血液循環(huán)泵進行治療,對照組53例術后以主動功能練習為主。結果治療組發(fā)生DVT發(fā)生率為12.0%;對照組發(fā)生DVT發(fā)生率為22.6%。姜曉銳等[12]應用消腫活血湯(赤芍、當歸尾、蟅蟲、黃柏、人中白、薏苡仁)術后內服并結合應用低分子肝素鈉和CPM機功能鍛煉預防髖部術后DVT,彩超證實術后DVT發(fā)生率為9.23%。陳聯(lián)源等[13]將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應用消腫活血湯(赤芍、當歸尾、土鱉蟲、忍冬藤、黃柏、人中白、薏苡仁等),配合注射低分子肝素鈉。對照組僅給予低分子肝素鈉。中藥組DVT發(fā)生率為10%,對照組為16.67%,在血小板計數(shù)、改善下肢大腿腫脹、改善血流變方面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5 結語

    從以上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對于術后下肢DVT的防治不僅可以達到與西藥相同的預防效果,且較為安全。但不同的治療方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療效,且樣本量較小。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應積極采用多中心、盲法、大樣本研究,并從中篩選出期中醫(yī)藥在防治骨科術后DVT發(fā)生最有效的藥物及療法[14]。

    參考文獻

    [1] 劉麗,焦玉爽,王慶周.骨科深靜脈血栓形成中西醫(yī)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9.

    [2] 閔文,沈計榮,閔正等.活血Ⅰ號方預防人工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DVT發(fā)生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7,15.

    [3] 楊維和.中醫(yī)藥防治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深靜脈血栓[J].四川中醫(yī),2007,25.

    [4] 滕居贊,朱江龍,陳躍平,等.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中藥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7,15.

    [5] 焦玉爽,秦長杰.中西醫(yī)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對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

    [6] 楊子函,張惠平,劉章,等.通絡散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0,18.

    [7] 蔣科衛(wèi),溫建民,畢春強,等.益氣活血中藥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

    [8] 沈素紅,郭艷幸,席占國,等.活血靈預防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

    [9] 田華,宋飛,張克,等.阿司匹林預防關節(jié)置換術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7,87.

    [10] 王少山,邱洪明.奧扎格雷鈉注射液預防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4,10.

    [11] 李文若,王海彬.川芎嗪、血液循環(huán)泵預防全髖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50例[J].新中醫(yī),2006,38.

    [12] 姜曉銳,陳聯(lián)源.消腫活血湯配合低分子肝素鈉預防髖部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65例[J].福建中醫(yī)藥,2006,37(5)27-28.

    第2篇:中醫(yī)骨科和骨傷科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近關節(jié)部位骨折 關節(jié)僵硬 防治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111-02

    四肢特別是近關節(jié)部位骨折后關節(jié)僵硬是常見的并發(fā)癥和后遺癥。如何有效的治療和防止其并發(fā)癥、后遺癥的產生,是近年來創(chuàng)傷骨科中比較棘手的問題,也是中、西醫(yī)骨科同道共同關心和研究的熱點。我們通過臨床治療,就其成因及防治簡述如下:

    1 關節(jié)僵硬的成因

    骨折后引起不同程度的關節(jié)功能障礙,一般有如下幾種因素:

    1.1 外傷。

    1.1.1 關節(jié)內骨折。因關節(jié)的軟骨面遭到破壞,若復位不良,直接影響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

    1.1.2 關節(jié)囊內(或波及關節(jié)面)或近關節(jié)部位的骨折。由于關節(jié)囊、滑膜、肌腱或韌帶的損傷修復,以及血腫、水腫的極化,在關節(jié)內或關節(jié)周圍形成瘢痕和粘連,均可影響關節(jié)的運動。

    1.1.3 損傷及移位嚴重的骨折。因骨折局部及周圍軟組織損傷嚴重,與斷端的粘連機會亦較多,既造成肌肉的運動受限,也影響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

    1.2 治療。

    1.2.1 骨折移位沒有得到及時的整復和有效的固定,致肌肉和關節(jié)喪失了正常的運行條件,使患肢不能早期運行功能活動。

    1.2.2 傷肢被長期或廣泛的固定或固定位置不當使關節(jié)運動受到限制,造成組織粘連,肌肉廢用萎縮或骨愈遲緩而難以進行活動。

    1.2.3 多次整復或粗暴的手法操作,或強力的被動活動,使骨折及周圍軟組織重復損傷,以致血腫擴大,加重粘連而影響關節(jié)的運動。

    1.2.4 治療中缺乏對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的具體指導和適當?shù)妮o助活動手法。

    1.3 其他。

    1.3.1 部分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因肝腎虛損,氣血不足,筋骨萎弱而難以進行運動,故常并發(fā)關節(jié)僵硬。

    1.3.2 由于解剖特點而致血運欠佳的部分骨折,因骨愈遲緩,固定較多或開放性骨折合并感染者因炎癥侵襲骨愈緩慢,肢體制動等因素,均常導致關節(jié)僵硬。

    1.3.3 也有部分患者因個體差異,受傷關節(jié)不同及藥物應用、氣候影響等原因而致關節(jié)僵硬情況,尚待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造成關節(jié)僵硬的原因主要是:

    ①骨折復位不良或施治欠妥。

    ②長時間及不恰當?shù)墓潭ǎ蜿P節(jié)長期不運動。

    ③開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后炎癥侵襲及肢體制動。

    ④對傷肢在既保持骨折相對穩(wěn)定,又不影響骨折愈合的前提下,早期進行恰當?shù)墓δ苠憻捵⒁獠粔蚧蛘J識不足。

    祖國醫(yī)學對此早有論述,如《靈樞.賊風》篇指出:“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是其因之一。唐代藺道人《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強調,“手足久損,筋骨差艾”可造成關節(jié)功能障礙。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由于肢肌肉關節(jié)沒有進行正常運行,則傷肢靜脈和淋巴郁滯,循環(huán)緩慢,組織水腫,滲出的漿液纖維蛋白在關節(jié)囊皺襞和滑膜反折處以及肌肉間形成粘連增生,從而影響關節(jié)活動,導致僵硬形成。

    2 關節(jié)僵硬的預防

    早期正確的整復、局部有效的固定、恰當?shù)墓δ苠憻挕⒑侠響盟幬锸侵委煿钦鄣幕驹瓌t,也是預防關節(jié)僵硬的根本方法。尤其是恰當?shù)墓δ苠憻挘艽偈够继帤庋魍ǎ鞣N病理產物得到及早的吸收和排除,是目前加速骨折愈合,恢復關節(jié)功能、防治關節(jié)僵硬的最好辦法。

    如《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中記載:“凡曲轉,如手腕腳凹手指之類,要轉動,要藥貼,將絹片包之。后時時運動,蓋曲則得伸,得伸則不得屈,或屈或伸,時時為之方可。”張介賓說:“導引,謂搖筋骨、動肢節(jié)以行氣血也,……病在肢節(jié),用此法。”前人的精辟論述,都是我們臨床中的指南。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而關節(jié)則為運動的樞紐,在神經的支配下,通過肌肉收縮的動力,進行著一系列運動。因此,骨折后,必須首先進行正確的整復和有效的固定。骨折復位后便有了功能鍛煉的基礎,而有效固定后則為肌肉關節(jié)的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既是骨折局部保持最大限度的穩(wěn)定,又允許肌肉關節(jié)有較大運動范圍的情況下進行鍛煉,關節(jié)僵硬可避免形成。臨床上很多患者在正確指導下進行適當適時的關節(jié)運動,使患肢逐漸腫消痛止,肌力增強,當骨折達到臨床愈合拆除外固定時,患肢功能亦恢同時恢復,有些關節(jié)內骨折患者,早期通過恰當適當適時的功能鍛煉,使已被破壞的關節(jié)面通過運動的模造而得到塑形,并減輕了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的粘連,獲得了滿意的療效。

    進行功能鍛煉的時機和方法,一般認為從骨折整復固定妥當起至治愈后均可進行恰當?shù)墓δ芫毩暋V皇遣煌瑫r期,不同部位,所選擇的練功方式及方法不同而已。臨床上常采用主動練習和被動輔助活動相結合,以主動練習為主的方法。尤其是骨折整復固定妥當后即鼓勵傷員主動屈伸指(趾)關節(jié),可起到“筋脈歸原”的作用。骨折初期以練習肌肉的收縮為主,盡量用力屈伸指(趾)關節(jié),每日30-50次以上。如主動活動有困難時可適當輔以被動活動。當腫痛逐漸消減時可在不影響骨折穩(wěn)定及愈合的基礎上適當進行骨折鄰近關節(jié)及受傷關節(jié)的活動,如提肩、伸屈肘腕、膝踝等關節(jié),關節(jié)內骨折患者尤應抓緊此期進行適當鍛煉。當骨折端基本穩(wěn)定患肢活動亦無明顯痛感時,既可酌情加大活動范圍及程度,如上肢的旋轉屈伸,下肢適當?shù)某兄赜昧Φ然顒樱穗A段以練肌力,恢復肢體功能為主,并應適當參與力所能及的日常動作,以促進主動鍛煉。

    3 關節(jié)僵硬的治療

    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是評定骨折療效的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如果在骨折治療過程中,只注意恢復骨折的對位對線,為保持斷端相對穩(wěn)定而強調長期廣泛的固定,甚至把固定和活動對立起來,以致骨折愈合后,關節(jié)功能得不到預期的恢復,給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上帶來困難。因此,恢復關節(jié)功能是治療四肢骨折,特別是近關節(jié)部位骨折必須注意的問題。中醫(yī)骨傷科在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兼治,醫(yī)患合作的治療原則指導下,采取綜合療法,對關節(jié)僵硬的治療有較理想的效果。

    臨床上,根據(jù)關節(jié)僵硬的成因,采用藥物治療和手法治療相結合的方法。

    3.1 藥物治療。《正體類要》指出:“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wèi)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普濟方》折傷門中有“凡傷折者有輕重淺深久新之異,治法亦有服食淋熨貼之殊”。故藥物治療仍為傷證治療之必需,又有內服外用之區(qū)別。

    3.1.1 內服治療。由于關節(jié)僵硬都是在受傷中后期出現(xiàn),而損傷后期,肢體由于長時期的活動受限,局部氣血虛弱,經脈痹阻,或因患者體質年齡之差異,又有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襲入,客于經絡之不同,故藥物內服可根據(jù)局部和全身癥狀辯證施治。常用治法有如下三種。

    補氣養(yǎng)血:“久傷多虛”而見患部關節(jié)僵硬,隱痛痠重,或有肢體麻木,肌膚不仁,伴面色蒼白,頭暈目眩,乏力自汗,舌質淡苔白,脈細弱。治宜益氣養(yǎng)血,調和營衛(wèi)為主,輔以通經活絡。方選八珍湯加伸筋草、淮牛膝、制乳沒等。

    補養(yǎng)脾胃:損傷后期,常因氣血虧損導致脾胃氣虛,運化失職,肌肉筋脈失養(yǎng)而見受損關節(jié)僵硬,或微腫隱痛,周圍肌肉萎縮,患部皮膚粗糙脫屑,伴倦怠乏力,納差便溏,舌苔薄白,脈細,治宜健脾益胃,化濕和中。方選參苓白術散加當歸、雞血藤等。

    補益肝腎:肝主筋,腎主骨,年高腎虧或病久傷腎,而見面色蒼白,形寒肢冷,患肢關節(jié)僵硬疼痛,遇寒痛增,不可屈伸,腰膝痠冷,舌質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宜補益肝腎,強壯筋骨,通絡上痛。方選補骨壯筋湯加骨碎補,制川草烏等。

    3.1.2 外敷熏洗。藥物外敷熏洗,可使藥力直達病所,通經活絡,宣痹散結,又有熱熨作用,促使局部循環(huán)和代謝增強,各種病理產物得到吸收排泄,損傷組織得以修復。

    常用方劑如舊傷洗劑(經驗方)其藥物組成: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烏藥、邊桂、歸尾、澤蘭、生川烏、生草烏、伸筋草、透骨草、生山楂、川椒、羌活、獨活、上肢加桑枝、荊芥、防風、下肢加牛膝、木瓜、五加皮等。

    用法:上藥一劑,用清水3000毫升,盛入臉盆內煎煮半小時。先將患肢用熱氣熏蒸,等溫度適宜后用毛巾蘸藥液熱敷,或將患部浸入藥液內浸洗。每次40分鐘,每日三次,每劑可用3—5天。

    3.2 手法治療。在藥物內服、薰洗的同時,可配合手法理筋。手法視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選擇應用。即在關節(jié)周圍作推、摩、揉、捏等手法,邊推拿邊做關節(jié)屈伸、收展等動作,尤其是注意做與畸形方向相反的活動,逐漸增加運動幅度。每次30分鐘,隔日一次。

    上述僅就個人粗淺的認識加以整理,不妥之處,望各位同仁斧正。

    參考文獻

    [1] 王和鳴.主編.中國骨傷科學、卷九、骨關節(jié)痹痿病學,廣西科技出版社

    第3篇:中醫(yī)骨科和骨傷科的區(qū)別范文

    莫主任:導致椎間盤突出的原因很多,椎間盤在脊柱中起到緩沖作用,并有維持脊柱的高度和曲度等作用。到一定的年齡,椎間盤都會出現(xiàn)退變,不良的學習、工作姿勢、生活習慣都會加重椎間盤退變。在退變的基礎上逐漸引起突出或者周圍韌帶的退化、骨質增生,突出的間盤、增厚的韌帶、增生的骨質影響到神經、血管,就會出現(xiàn)疼痛等癥狀。

    就腰椎間盤突出癥而言,好發(fā)的年齡段就是20 ~40歲的青壯年,如長期久坐的辦公室白領、長途車司機、重體力勞動者等都是好發(fā)人群,而老年人的腰痛往往以椎管狹窄為主。反之,頸椎間盤突出以往是中老年人比較多見,現(xiàn)在由于電腦、手機、空調的頻繁使用,也開始出現(xiàn)年輕化趨勢。

    《科學生活》:現(xiàn)在很多白領說自己腰酸、疼,這和椎間盤突出有怎樣的關系?椎間盤突出患者有怎樣癥

    狀呢?

    莫主任:當然,并不是說單純的、局部的腰酸、疼和脖子疼就一定是椎間盤突出癥,要將臨床癥狀和影像學改變相結合才能下結論。比如,很多青少年出現(xiàn)腰酸、疼、脖子疼,并不是椎間盤突出,更多的情況是筋膜、肌肉的病變引起的癥狀。反之,約有20%~30%的人脊柱有退變、有突出,但是在臨床上可以沒有任何癥狀。

    椎間盤突出就診主訴癥狀最常見的是局部的疼痛,還有肢體的放射痛或稱為牽涉痛,就是“一根筋吊著”的感覺,甚至局部肢體的麻木。腰椎間盤突出產生的疼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壓迫神經,如果神經壓迫發(fā)生在腰椎,會引起下肢的癥狀:腰腿痛;如果神經壓迫發(fā)生在頸椎,會引起上肢的癥狀:痛、酸、麻,包括肩部癥狀。頸部椎間盤突出不僅會影響到神經還會影響到脊髓、交感神經:如果壓迫到脊髓還會引起下肢的癥狀、大小便問題等;如果影響到交感神經的話,會引起很多復雜的癥狀:頭暈、心臟不舒服、胃腸道癥狀等。

    《科學生活》:椎間盤突出應該做哪些檢查呢?

    莫主任:首先,醫(yī)生會根據(jù)疼痛的部位,進行體格檢查:壓痛在哪里、是否有放射痛、是否為椎間盤容易突出的地方等。

    有需要的話,再進行影像學檢查。最基本的影像學檢查就是X線,可以拍攝不同的部位,提供醫(yī)生很多內容:頸椎、腰椎的穩(wěn)定性如何、生理弧度有沒有改變,有沒有增生等骨頭改變的疾病,但無法直接看出椎間盤退變,只能發(fā)現(xiàn)間接的征象。直接發(fā)現(xiàn)椎間盤退變的最好方法就是核磁共振,可以看到椎間盤的信號有沒有改變:有沒有突出、是否壓迫神經、壓迫神經的哪一個部位、程度如何等。對一些神經癥狀比較明顯的患者,我們還要安排進行肌電圖的檢查,來確定是哪根神經受壓,與引起類似癥狀的其他疾病做鑒別,如走路受到影響,就要將頸椎病與神經內科一些疾病相區(qū)別。當然,檢查是一步一步來的,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不同的情況,整體考慮,進行不同的檢查。

    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有的患者影像片子表現(xiàn)很嚴重,癥狀不一定嚴重,有的患者片子表現(xiàn)似乎不是很嚴重,癥狀卻不一定輕。所以,要判斷如何治療就要將臨床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合起來看。

    《科學生活》:一旦檢查出患了椎間盤突出,按照不同的病情程度,是否應該進行不同的治療呢?

    莫主任:總體而言,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頸椎、腰椎癥狀,絕大部分患者可以通過保守治療的方式來緩解病情。頸椎間盤突出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大約在5%~10%左右,腰椎間盤突出癥需要手術的患者大約在20%-30%左右。保守治療有效,就盡量不要手術;如果保守治療無效,那也還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目前,手術有很多方法,包括一些微創(chuàng)的技術,運用得好,患者痛苦少、恢

    復快。

    大家需要了解,每一種治療方法――保守治療、微創(chuàng)手術、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等都有其適應癥,沒有一種治療方法是萬能的,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病情以及不同的階段,綜合分析,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方法進行治療。很多患者害怕手術,其實手術也是眾多治療方法中的一種,如神經損害明顯的患者必須進行手術,這需要醫(yī)生綜合考慮。

    《科學生活》:您常給需要保守治療的患者開湯劑,反映特別好,湯劑是怎么起到作用的,中醫(yī)調理的理論是什么呢?

    莫主任:為什么服藥可以緩解呢?椎間盤突出不一定有癥狀,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了炎癥反應、水腫、血液供應問題、自身免疫問題等造成了疼痛。服藥的作用是將水腫、炎癥等消褪來緩解癥狀,但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在治療上,中醫(yī)與西醫(yī)的理念不同。西醫(yī)治療一定要找到病因再治療,要徹底解決椎間盤突出,就要把椎間盤手術拿掉。古代中醫(yī)雖然也解剖,但并不像西醫(yī)研究那么深入,對于椎間盤突出了解得也不確切。中醫(yī)根據(jù)患者的癥狀,結合舌苔、脈象的變化,辨證診斷,可能是腰痛、痹癥、痿癥等。同時,還要進行分型:如風濕、寒濕、痰濕;氣血方面如氣滯、氣虛、血瘀、血虛;臟腑方面如肝腎不足、脾腎不足等。醫(yī)生要將患者分型,針對不同類型進行辨證施治,使用不同的處方來治療。我們醫(yī)院主要傳承石氏傷科的氣血理論,從氣血的角度理解椎間盤突出,并從氣血的角度進行治療,也兼顧到痰濕、肝脾腎。

    可見,中醫(yī)從整體出發(fā)、針對性治療,以治療癥狀為主,雖然患者依舊有椎間盤突出,但癥狀得到了改善,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患者感覺有效。現(xiàn)在,我們通過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探究中藥的作用機理,發(fā)現(xiàn)在動物實驗中,使用中藥的確可以延緩椎間盤的退變。

    《科學生活》:現(xiàn)在,中醫(yī)的治療方式有哪些呢?

    莫主任:西醫(yī)醫(yī)院一般是康復科對患者進行保守治療,骨科一般考慮手術治療。中醫(yī)骨傷科在保守治療方面的手段要多一點,如內服的藥物、外敷的膏藥、針灸、推拿,還有中藥的熏蒸、中藥通過儀器透入等新方法。同樣,這些治療方法也不是用的越多越好的。所以,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根據(jù)不同的病情,選擇3~5種方法相結合治療。

    中醫(yī)治療方面,湯劑保守治療占了大部分比重。大量的基礎研究發(fā)現(xiàn),有一些中藥在治療基礎疾病的同時,對延緩椎間盤退變也有一定的好處。有些椎間盤退變引起癥狀以后,局部的肌肉、筋膜都會有疼痛、痙攣,局部外敷中藥膏藥以后,癥狀也可以得到緩解。

    中醫(yī)治療同樣有其適應癥,要根據(jù)患者的癥狀、突出的部位、壓迫神經的程度以及禁忌綜合考慮,不能一概而論。治療過程中,也要根據(jù)患者的反饋進行修正,如果達不到治療預期的,必要的時候還是要考慮手術治療。

    《科學生活》:有些患者癥狀比較重,但是心里比較抗拒手術治療。在您看來,手術治療對哪些患者是必

    須的?

    莫主任: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而言:如果疼痛劇烈,用藥無法緩解的患者;神經功能損害明顯,出現(xiàn)肌肉力量明顯下降的患者,比如足下垂;出現(xiàn)大小便功能異常的患者;還有就是保守治療6個月以上沒有效果的患者,都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因為研究發(fā)現(xiàn)神經壓迫6個月以上后再手術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對于頸椎間盤而言,要根據(jù)頸椎椎間盤突出的不同分型而決定。神經根型頸椎病,出現(xiàn)上肢酸、痛、麻的情況,包括交感神經、血管的椎動脈(出現(xiàn)眩暈)甚至壓迫到脊髓,疼痛嚴重或是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要考慮手術;脊髓型頸椎病,出現(xiàn)下肢沒有力氣等,大多數(shù)要考慮盡早手術。

    手術方式有很多,要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進行個性化的手術,譬如單純的髓核摘除手術對于椎間盤有突出、脊柱不穩(wěn)程度嚴重的患者就不合適,還要進行椎體間的固定融合,才能根本解決問題,減少復發(fā)的可能。

    《科學生活》:在您看來,中醫(yī)治療椎間盤突出的優(yōu)勢是什么呢?

    莫主任:并不能說中醫(yī)治療椎間盤突出有極大的優(yōu)勢,但中醫(yī)治療椎間盤突出一定是有用武之地的。

    無論是頸椎椎間盤突出還是腰椎椎間盤突出,絕大部分的患者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沒有手術指征的患者可以進行3~6個月保守治療來緩解癥狀,達到效果就不用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畢竟是有創(chuàng)治療,而人體內的各個部位都是有用的,能不切除最好不要手術。中醫(yī)保守治療的手段比較多,加之結合了現(xiàn)代治療手段,治療效果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增加了患者保守治療的效果。即使保守治療效果不好,再進行手術治療,也不會延誤治療。

    《科學生活》:椎間盤突出患者是不是應該多鍛煉背部肌肉呢?

    莫主任:脊椎的穩(wěn)定對于維護椎間盤的穩(wěn)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我們的研究,提出了“動力失衡為先,靜力失衡為主”的理論。動力失衡就是指椎體以外的肌肉系統(tǒng)失衡;靜力就是指椎體-椎間盤-韌帶系統(tǒng),靜力失衡時病情就會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癥狀了。我們不手術沒有辦法改變骨骼系統(tǒng),所以我們只能考慮加強肌肉等動力結構,增加脊柱的穩(wěn)定,減緩疾病的發(fā)展。鍛煉時,要注意不僅僅要鍛煉維持脊柱穩(wěn)定的骶棘肌,還要對腹肌進行鍛煉,一前一后對脊柱的穩(wěn)定性大有好處。鍛煉的方法我們比較推薦游泳,游泳是一個全身都能得到鍛煉的方式,而且不容易受傷,對椎間盤突出患者非常有

    好處。

    中醫(yī)的“五禽戲”“八段錦”都是鍛煉的好方法。我的老師施杞教授開發(fā)的“施式十二字養(yǎng)生功”,通過簡單的動作,配合氣息,不但能調整肢體,還能調心,達到更好的效果。當然,鍛煉的效果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貴在堅持。

    不同的疾病,鍛煉的方法不同,強度、幅度也不同,不要勉為其難,以免引起運動損傷。單純的突出,增生不是很厲害、韌帶骨化鈣化也不是很厲害的,那么基本鍛煉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增生的情況嚴重、韌帶骨化鈣化嚴重,或有椎管狹窄問題的患者就要由醫(yī)生指導如何鍛煉。

    不良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如躺在床上看書看電視等,這種不良姿勢、習慣的糾正和改變,對椎間盤突出的預防和康復非常重要。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腰椎間盤退化的患者不建議彎腰搬重的東西。彎腰時,椎間盤受到的壓力很大,再加上重物的刺激,很有可能會造成椎間盤突出。要先蹲下,再借助腿部的力量起身來搬東西。

    《科學生活》:我們平時生活中應該注意什么呢?

    莫主任:從中醫(yī)理論而言,究其椎間盤突出的原因,“風、寒、濕”肯定是影響因素。我們在實驗室模擬風、寒、濕的條件進行的動物實驗中,經過128天的刺激后,發(fā)現(xiàn)試驗兔子的椎間盤與正常兔子相比明顯退變。所以,平時生活中建議患者注意不要受涼,空調溫度也不要調得太低。在空調環(huán)境下,盡量穿有領子的衣服,保護頸椎不受涼。

    在工作中,盡量遵循脊柱的生理弧度,可將屏幕抬高,使頸部在一個正常的角度上;腰椎也是一樣,希望患者給自己放一個靠墊。坐著工作一到一個半小時就要起身活動一會兒,因為肌肉長期處于負荷狀態(tài)會產生疲勞,可能引起脊柱不穩(wěn)定。

    在起居上,注意枕頭的高度,不能太高,也不能不用枕頭,要適合頸椎的生理弧度。同時,希望睡硬一些的床,能讓脊椎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

    第4篇:中醫(yī)骨科和骨傷科的區(qū)別范文

    [關鍵詞] 針刀;閉合性手術;開放性手術

    [中圖分類號] R2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1(c)-0161-05

    A simple comment on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ZHANG Tianmin DU Yanjun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Osteology and Traumatology,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6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cept of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osed operation and open operation, introduces closed surgical instruments, action principle,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closed oper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of clinical medical workers for the theory of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acupotomology theory,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is using needle-knife instruments to cut or separate the soft tissue around the joint, to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The indications of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have developed from orthopedic diseases to many clinical difficult miscellaneous diseases of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 gynecology, pediatrics, dermatology, 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and plastic and aesthetic surger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pace of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will be very broad, which has owned the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clinical sub-discipline of acupotomology.

    [Key words] Needle-knife; Closed operation; Open operation

    西醫(yī)手術在治療疾病中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西醫(yī)專家們也在研究如何減少開放性手術的并發(fā)癥及后遺癥,但傳統(tǒng)手術具有切口較大、創(chuàng)傷大、需要切除部分人體組織器官、術后需要縫合傷口等缺點。找到一種以不切除人體組織器官的外科手術是醫(yī)學的進步,針刀閉合性手術就是這樣一種外科手術,其以針刀醫(yī)學理論和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為理論基礎,在非直視條件下進行手術,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不切除人體的任何解剖結構,術后無需縫合。本文通過了解針刀閉合性手術的基本概念和針刀操作過程,闡述針刀閉合性手術的特點與優(yōu)勢,規(guī)范針刀臨床技術操作,保障針刀操作安全性,提高針刀療效,促進針刀技術操作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進展。

    1 閉合性手術的基本概念

    1.1 定義

    針刀閉合性手術是在針刀醫(yī)學理論的指導下,應用針刀器械對骨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進行切割、分離、減壓,以解除患者痛苦、達到治療目的的外科手術方法[1]。

    1.2 特點

    ]合性手術的特點有二:一是切口小,不切除人體任何組織器官,不需要縫合;二是非直視手術。首先,切口小是指針刀刀刃在1~3 mm,所以針刀刺入皮膚及各層次解剖結構,到達病變部位完成刀法操作后,拔出針刀所留下的創(chuàng)口很小,不需要縫合,針刀口可自行愈合。其次,針刀閉合性手術不切除任何人體組織器官,這與西醫(yī)手術的性質截然不同,針刀手術是通過切開病變部位的粘連、瘢痕,調節(jié)人體生物力學平衡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最后,非直視手術是指針刀閉合性手術相對于西醫(yī)開放性手術而言,由于針刀切口很小,針刀在人體內的操作過程不是在肉眼直視下進行,而是在非直視的條件下操作。非直視手術的基礎是針刀醫(yī)學理論和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

    2 閉合性手術與開放性手術之間的關系

    西醫(yī)手術是指在西醫(yī)學理論指導下,應用各種器械和儀器,在直視條件下,對機體組織或器官進行切除、修補、重建或移植的方法。它需要切開人體正常的組織后到達病變部位,由于切口大,所以手術操作完成以后需要縫合才能閉合切口,故又稱為開放性手術、直視手術等。隨著新技術的運用,微小切口技術、腔鏡手術等也成為西醫(yī)手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稱為微創(chuàng)手術。雖然微創(chuàng)手術的切口變小了,但是它的目的和開放性手術是一樣的。閉合性手術是在針刀醫(yī)學理論指導下,應用針刀對骨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進行切割、分離、減壓,達到治療目的的外科技術[2]。開放性手術和閉合性手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分別,以下從兩個方面闡述它們的關系:

    2.1 聯(lián)系

    開放性手術和閉合性手術都是以診療疾病為目的,以解剖為基礎,進行嚴格的術前消毒、麻醉,以金屬器械對人體進行干預,都需要通過切開或者刺入人體組織,達到治療的目的。

    2.2 區(qū)別

    針刀閉合性手術與傳統(tǒng)西醫(yī)開放性手術在指導思想、理論基礎、操作部位、方法、切口、后遺癥及并發(fā)癥等方面均存在著本質的分別。

    2.2.1 指導思想不同 開放性手術的指導思想是機械唯物主義,哪里有病變,就將哪里打開,將病變組織完全切除,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但是這種思想忽視了人體的生命性和自我修復潛能,也沒有認識到病變組織的出F是人體自我代償?shù)淖晕倚迯偷慕Y果,是不能一味切除的。而針刀閉合性手術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重視人體的生命性和自我修復潛能,粘連瘢痕組織是人體對異常應力代償?shù)慕Y果,治療疾病不需要切除,只需要切開、分離一部分粘連瘢痕組織,達到調解異常應力、恢復人體力學平衡的目的。

    2.2.2 理論基礎不同 開放性手術有其自身一整套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如麻醉技術、止血技術、復蘇技術、無菌技術和比較完整的生理學、解剖學基礎理論。這些技術和基礎理論是適應于開放性手術的,而閉合性手術以這些理論和技術作為基礎則是不能實現(xiàn)的。

    2.2.3 操作部位不同 西醫(yī)開放性手術重視局部,哪里有病變就針對那里進行治療,也就是臨床上常用的壓痛點治療方法。而針刀醫(yī)學研究認為疾病是人體弓弦力學系統(tǒng)力平衡失調所導致的軟組織粘連瘢痕所致,而且這些粘連瘢痕攣縮不是一個點的問題,而是以點成線、以線成面、以面成體的立體網絡狀病理構架,應用針刀對關鍵節(jié)點的粘連瘢痕進行松解,從而恢復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力平衡。

    2.2.4 操作方法不同 西醫(yī)開放性手術強調切開,對病變組織完全切除。如椎間盤突出癥,就將突出的椎間盤摘除。而針刀閉合性手術根據(jù)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和網眼理論認為突出的椎間盤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原因,而不是結果,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治愈,但是不能被摘除。應用針刀松解腰段軟組織的粘連瘢痕,恢復腰段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力平衡,即可治愈該病。

    2.2.5 對人體的創(chuàng)傷大小、并發(fā)癥和后遺癥不同 雖然兩者都是應用金屬器械對人體進行創(chuàng)傷性治療,都是治療疾病的手段,但兩者造成的人體創(chuàng)傷大小是完全不同的。西醫(yī)開放性手術是以切開方式進入人體,是長線切口,而且需要切除病變組織,造成術后瘢痕、再粘連等一系列并發(fā)癥,而針刀以刺入方式進入人體,針刀刃寬度只有1 mm,而且不需要切除病變組織,不遺留手術瘢痕,不會引起手術切口再粘連等并發(fā)癥。

    3 閉合性手術的器械――針刀

    3.1 針刀的形態(tài)結構

    針刀由針刀柄、針刀體、針刀刃3部分組成。根據(jù)針刀體的直徑不同分為Ⅰ型針刀、Ⅱ型針刀和Ⅲ型針刀。根據(jù)針刀體的形狀不同分為直形針刀(圖1)和弧形針刀(圖2)。Ⅰ型直形針刀主要用于軟組織行經路線(如肌腹部)粘連、瘢痕和攣縮的松解,Ⅰ型弧形針刀主要用于軟組織起止點的松解;Ⅱ型直型針刀及Ⅱ型弧型針刀主要用于強直性脊柱炎、關節(jié)強直、腦癱等疑難疾病的針刀松解;Ⅲ型直型針刀及Ⅲ型弧型針刀主要用于股骨頭壞死的針刀松解。

    3.2 針刀的作用原理

    3.2.1 針刀機械原理 針刀作為一種金屬刀具,本身具備了刀的功能。針刀刀刃具有切、割、削和分離作用,而針刀體前部參與了針刀分離的功能。

    3.2.2 針刀治療原理 針刀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及骨質增生是由于人體弓弦力學系統(tǒng)的力平衡失調引起的,人體失代償后產生粘連、瘢痕、攣縮和堵塞,形成立體網絡狀的病理構架。針刀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在非直視條件下進行閉合性松解術,應用針刀的切、割、削和分離功能,切開軟組織的瘢痕、分離粘連與攣縮、疏通堵塞,從而破壞疾病的病理構架,恢復軟組織和骨關節(jié)的力平衡,使疾病得以治愈。

    4 閉合性手術的理論基礎

    4.1 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

    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是以骨骼為弓,以連接骨骼的關節(jié)囊、韌帶、肌肉、筋膜為弦,完成人體運動功能的力學解剖系統(tǒng)。它由5個部分組成,即單關節(jié)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四肢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脊柱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脊-肢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及內臟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3]。針刀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的力平衡失調是導致慢性軟組織損傷疾病及骨質增生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其力平衡失調后,就會在弓弦結合部及弦的應力集中部位產生粘連、瘢痕和攣縮,形成立體網絡狀的病理構架,在解剖層面確定了病變部位,為針刀手術提供了準確的定位,即針刀的施術部位明確了。針刀閉合性手術不需要長形切口,是在非直視下松解粘連、瘢痕和攣縮,破壞疾病的病理構架,所以,掌握人體弓弦力學解剖系統(tǒng)結構是完成針刀閉合性手術的基礎,也是針刀閉合性手術安全和有效的根本保證。

    4.2 人體表面解剖

    人體表面解剖是指人體表面的各種體表標志以及體表投影。體表標志主要包括人體的骨性標志、肌性標志及皮膚標志,體表投影主要包括人體重要的神經、血管及臟器在人體表面的投影[4]。針刀閉合性手術是非直視手術,在針刀手術過程中,術者無法看到針刀在體內的操作步驟。所以,掌握了人體表面解剖對于針刀手術入路、針刀在體內的操作以及避開人體重要神經、血管及臟器均具有重要的作用[5]。

    4.3 應用解剖

    應用解剖是指人體因肢體畸形或處于某種強迫狀態(tài)下的非標準的解剖結構。當疾病造成患者的肢體畸形或處于某種強迫時,他們內部的解剖結構和體表定位就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此時,標準下的體表定位則無法指導完成針刀閉合性手術。所以,掌握應用解剖就能有效避開在病理條件下重要的神經、血管及臟器,對保證在非標準下完成針刀閉合性手術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

    5 閉合性手術基本操作的特點和要求

    5.1 操作特點

    針刀閉合性手術是在熟練掌握人體解剖結構的基礎上,在非直視條件下進行的閉合性軟組織松解術。避開人體重要的神經、血管組織,切開瘢痕、分離粘連與攣縮、疏通堵塞,破壞疾病的病理構架,恢復軟組織和骨關節(jié)的力平衡,使疾病得以治愈。

    5.2 操作要求

    針刀松解是閉合性手術,針刀多在組織的深部切割松解,有時甚至要深入關節(jié)腔、椎管進行操作,對病變部位局部內環(huán)境的破壞或影響比針灸針要大,所以對針刀操作的無菌要求比對針刺操作的要求要嚴格,一旦手術部位感染,會造成深部膿腫、關節(jié)腔膿腫等。因此,在施術過程中,必須符合外科手術的無菌要求。在關節(jié)腔內、椎管內治療時,須符合骨科手術的無菌要求[7]。

    針刀操作必在麻醉基礎上進行操作。絕大部分針刀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大關節(jié)疾病的針刀松解需要在神經阻滯或者全麻下進行。

    6 針刀手術入路

    6.1 四步進針刀規(guī)程

    四步進針刀規(guī)程包括以下四個步驟:定點、定向、加壓分離、刺入。

    6.1.1 定點 在確定病變部位和精確掌握該處的解剖結構后,在進針刀部位用記號筆做標記,局部碘酒消毒后再用酒精脫碘,然后覆蓋無菌洞巾。

    6.1.2 定向 使刀口線與大血管、神經及肌腱走向平行,將刀口壓在進針刀點上。

    6.1.3 加壓分離 在完成第二步后,右手拇、示指捏住針刀柄,其余3指托住針刀體,稍加壓力不使刺破皮膚,使進針刀部位形成一個長形凹陷,刀口線和重要血管、神經以及肌腱走向平行,淺表細小的神經和血管就會被分離在刀刃兩側。

    6.1.4 刺入 當繼續(xù)加壓,感到一種堅硬感時,說明刀口下皮膚已被推擠到接近骨質,再稍加壓即刺入皮膚。此時進針刀點處凹陷基本消失,淺表細小的神經和血管即可避開刀刃的切割,完成進針刀過程。

    6.2 針刀手術入路

    6.2.1 按骨性標志的手術入路(包括以骨突為標志的手術入路、以橫突為標志的手術入路) 骨性標志用手在人體體表可以精確觸知或者用針刀在體內精確觸知,如喙突、橈骨莖突、關節(jié)突、橫突、肋骨等。這些骨性標志,除了具有定位意義外,也是進針刀的重要參考。以骨性標志為依據(jù),進針刀方法的原則是針刀刃不離骨面以保證安全操作。

    6.2.2 以腱性標志為依據(jù)的手術入路 此種手術入路用于松解淺表的韌帶及筋膜,以直接減低其張力來達到治療目的。進針刀時根據(jù)治療目的,按照解剖部位,確定筋膜或韌帶的位置。進針刀時,刺入皮膚直達筋膜或韌帶表面,此時手下有堅韌的阻力感,然后按照治療目的進行針刀刀法操作。

    6.2.3 以條索、硬節(jié)為依據(jù)的手術入路 此種手術入路用于局部的條索、硬結和壓痛點,通過直接對局部粘連瘢痕攣縮等高應力點進行松解,釋放局部異常應力達到治療的目的。進針刀時以局部條索、硬結和壓痛點為標志,嚴格按照四步進針刀規(guī)程,將針刀刺入局部條索硬結及壓痛點處,然后按照相應治療目的進行針刀刀法操作。

    以上敘述了三種基本的手術入路,涵蓋了絕大多數(shù)疾病的針刀治療的手術入路。當然,隨著針刀技術的發(fā)展,將來還會有更多的針刀手術入路。

    7 針刀刀法

    針刀刀法是指針刀手術操作過程中,針刀的針刀刃和針刀體作用于病灶組織,根據(jù)不同的治療目的,采用不同的刀法進行治療。因此,它是針刀基本操作技術的核心部分,也是保證安全和取得療效的根本手段。常用的操作方法有:

    7.1 縱行疏通法

    針刀刀口線與重要神經血管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針刀體以皮膚為圓心,刀刃端在體內做縱向的弧形運動,主要以刀刃及接近刀鋒的部分刀體為作用部位,其運動距離以厘米為單位,范圍根據(jù)病情而定,一般為1~2 cm,主要用于肌肉粘連瘢痕的針刀松解。

    7.2 橫行剝離法

    橫行剝離法是在縱行疏通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針刀刀口線與重要神經血管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針刀體以皮膚為圓心,刀刃端在體內做橫向的弧形運動。橫行剝離使粘連、瘢痕等組織在縱向松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其松解度,其運動距離以厘米為單位,范圍一般為1~2 cm。

    縱行疏通法與橫行剝離法是針刀手術操作的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刀法。臨床上常將縱行疏通法與橫行剝離法相結合使用,簡稱縱疏橫剝法,縱疏橫剝1次為1刀。

    7.3 提插切割法

    刀口線與重要神經血管肌腱行進方向一致,刀刃到達病變部位后,切割第1刀,然后退針刀至病變組織外,再向下切第2刀,一般提插3~5刀為宜。適用于筋膜、韌帶、關節(jié)囊病變的針刀松解。

    7.4 骨面鏟剝法

    針刀到達骨面,刀刃沿骨面或者骨嵴切開與分離骨面軟組織的方法稱為鏟剝法,鏟剝法適用于軟組織起止點病變的針刀松解,如肩周炎喙突點、肱骨外上髁炎、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等。

    7.5 通透剝離法

    針刀刀刃先刺穿一側囊壁,通過囊腔,再刺穿另一側囊壁,適用于囊腔性疾病的針刀松解,如腱鞘囊腫、滑囊積液、肩峰下滑囊炎等疾病。

    8 針刀術后處理

    取出針刀碘伏針刀孔再次消毒后,創(chuàng)可貼覆蓋創(chuàng)口。術后患者不能起立,必須由手術車推出,一般治療的患者平臥1 h,未見明顯不適方可起身。

    9 小結

    針刀醫(yī)學吸收西醫(yī)注重解剖和中醫(yī)注重整體觀念的優(yōu)點,將西醫(yī)開放手術變?yōu)獒樀堕]合性手術。中醫(yī)針刺治療是用金屬做的針刺入人體進行治病,無需切開皮膚就可以達到人體的深層部位而不損傷人體的組織形態(tài),但是它對人體內的病變組織不能進行切開、剝離、松解等手術治療;而西醫(yī)的外科手術雖然可以對人體內部病變組織進行切開、剝離、松解甚至摘除等治療,但同時也要切開正常皮膚及相關的組織才能進行,這是西醫(yī)開放性手術無法避免的,同時西醫(yī)外科手術給人體所帶來的后遺癥和并發(fā)癥也是較為嚴重的[21]。針刀治療既可達到切割、松解、剝離、切開病灶的目的,又無需大范圍切開皮膚和相關組織,也就避免了外科手術的后遺癥和并發(fā)癥的產生,而掌握人體解剖結構位置,熟悉重要神經、血管的體表投影,嚴格按照四步進針刀規(guī)程和針刀手術入路進針刀,是針刀閉合性手術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zhí)烀?針刀醫(yī)學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121-125.

    [2] 張義,權伍成,尹萍,等.針刀療法的適應證和優(yōu)勢病種分析[J].中國針灸,2010,6(30):525-528.

    [3] 張?zhí)烀瘢瑓蔷w平.人體弓弦力學系統(tǒng)力平衡失調與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及針刀治療的關系[J].中國針灸,2010,S1(1):121-124.

    [4] 張義,郭長青.針刀醫(yī)學:針灸學的復古與創(chuàng)新[J].中國針灸,2011,12(31):1111-1113.

    [5] 張?zhí)烀?慢性軟組織損傷的力學病理機制及針刀治療學原理[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3(4):46-47.

    [6] 蔣菊娣.淺談實習生在手術室的帶教管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24(24):177-178.

    [7] 王華,陳瑤,錢南萍.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調查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2,8(36):90-93.

    [8] 張東紅,吳芙,周如聰,等.優(yōu)質服務干預在預防手術室患者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4(24):1020-1026.

    [9] 張永華,袁明艷.手術中護理道德要求的體會[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1996,5(48):316.

    [10] 李黎明,成華,孫嵐.手術麻醉信息系統(tǒng)的臨床應用[J].中國數(shù)字醫(yī)學,2008,2(3):51-53,71.

    [11] 李戩,繼光.松解神經根管外口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機理的實驗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33(12):6-7.

    [12] 莫彩鮮.老年人微創(chuàng)手術麻醉并發(fā)癥臨床分析[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0,5(5):475-477.

    [13] 段玉婷,王超.暈針的處理及療效體會[J].上海針灸雜志,2015,10(34):1004-1005.

    [14] 俞倩.暈針的原因預防及處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1,1(1):25-27.

    [15] 丁榮珍.暈針的預防和處理[J].蚌埠醫(yī)藥,1995,2(13):21.

    [16] 王晶,王令習.對針刀醫(yī)學安全問題的思考[J].世界中醫(yī)藥,2013,7(8):793-795.

    [17] 范小濤.針刀治療股神經卡壓綜合征的安全徑路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

    [18] 李飛,姜天鑫,楊駿.針刀結合隔三七餅灸治療血瘀型膝原發(fā)性骨關節(jié)炎: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6, 8(36):799-802.

    [19] 王海松,任小珊,田井亮.針刀配合關節(jié)松動術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 23(11):107-108.

    [20] 朱中書,孫欽然,張麗瑾,等.針刀治療動靜力失衡性大鼠頸椎間盤退變模型的研究[J].河北中醫(yī),2016,7(38):1034-10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桃花阁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男女视频网站慢动作|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四虎成人永久地址| 欧美videosex性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伊人成人网|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午夜高潮A∨猛片|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欧美成人黄色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